把握传播规律 创新传播方式实现国家电台广播大型报道的新突破——评中央电台大型系列报道《中国湿地报

合集下载

中国电视媒体的传播规律与创新

中国电视媒体的传播规律与创新

中国电视媒体的传播规律与创新一、引言电视媒体作为我国主流媒体之一,每天都覆盖数亿观众,成为传播信息、传递价值与文化的重要工具。

在快速发展的新媒体时代,如何应对挑战、创新发展,已经成为电视媒体面临的一大难题。

二、传播规律1.传播的话语权传播是信息社会的核心过程之一,其话语权关系到对社会现实的解释、发展影响和思维模式的塑造。

在中国电视媒体传播中,政府、中央台、地方台、商业机构等权威主体都参与其间,它们各自想实现自己的目标。

然而,话语权毕竟是双向的。

受众既有表达权,也有听众权,因此双方应相互尊重和关注彼此的情感和需要。

2.传播的关注焦点关注焦点是传播的重要因素之一。

它决定了传播的方向和重点。

中国电视媒体非常注重对事件和事物的关注焦点,尤其是在特殊的国家和社会环境下,社会各个层次对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都非常关注,因此电视媒体与传统媒体一样,都非常重视关注焦点的选择。

3.传播对象的需求传播对象是信息传递的目标人群,传播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受众对于信息接受与承认。

中国电视媒体在目标人群的选择上虽有自身文化背景与社会条件等要素,但从总体上来看,其传播对象是全国乃至全球的观众。

对于不同的观众,其需求也是各异的,因此,多维度考虑调整传播方式和模式,是传播对象需求的应有之义。

三、传播创新1.内容创新内容创新本质是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是电视媒体推进发展的关键。

中国电视媒体应紧跟新时代发展步伐,加大内容投入,提高制作水平,制作更具有品质、权威性和生活化的节目内容。

2.形式创新在电视媒体的呈现方式上,中国电视媒体的形式创新始终处于创新的前沿。

市场份额的竞争也促使电视媒体在节目形式上做出种种尝试,例如,特别节目、互动直播、晚会、电视娱乐剧、电视选秀等等。

3.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电视媒体不断推进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中国电视媒体在技术创新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例如,高清、3D、VR、AI等技术的引入,带动了媒体体验的进一步升级。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继往开来 团结一致 勇于创新推动中央电台事业产业在新时期取得新发展——在中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继往开来 团结一致 勇于创新推动中央电台事业产业在新时期取得新发展——在中
坚 持正确导 向为根本 , 以促 进 发展为 目的, 把满足人 民
过去一段时 间和 明年 的工作
查找 不 足 ; 析 形 势 、 究 问 分 研
推动 中央 电台事业 产业在新
群 众精神文化需 求 , 提高舆论 引导力作为发 展的根本 目 标 , 过整合进 行体制机制 的合理 性建构 , 通 实现 总体 战
2 0 时, 6小 新媒 体家族 成员不断 增加 , 新增业务大楼 已
落户总部基地金融港。 回顾党 的十七大 以来 , 我们实施 新一轮改革 , 推进 战略转型, 在以下八个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效。

害、 拉萨3 1事件 、 ・4 汶川地震等重大突发 陛事件报道中,
建立了 “ 全台统一指挥 、 人员统一调度、 设备统一保障、 2 小时播出的新闻应急机制, 4 并将此作为新闻改革的着力 点, 不断完善应急报道组织指挥体系和运行机制, 充分发 挥了广播在大范围、 突发性灾害面前不可替代的作用。 胡 锦涛同志专门做出批示, 为抗震救灾前线1 7 万部队官兵每
事件 中的突出作用 。 0 8 中央两办 《 2 0年 关于突发公共事 件新 闻报道应急办法》 中首次提出 “ 应急广播体系” 将 ,
及 战略高度组织 重大 主题 、 重大事件 、 重大典 型、 重要
活动的宣传报 道 , 照内合外联 的战略思路, 按 加强对 重 大 报道资 源的统 筹开发, 打造广 播 、 网络等多媒 体, 跨
平台 、 广覆 盖的综合传播 体系, 在报道 的形式和 内容 、
深度 和广度等方面实现了新 的突破 , 效地抢占了舆论 有 引导 的话 语权和主动权 , 形成强大舆论声势, 大大 提升
应急广播体系建设 纳入 国家相关应急体系建设的 规 划。 我们要不断探索, 加快这一体系建设, 利用现代传

新媒体国际传播的创新探索与思考

新媒体国际传播的创新探索与思考

新媒体国际传播的创新探索与思考作者:厉振羽施明慎来源:《对外传播》2016年第04期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媒体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工作,并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种场合多次强调,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发挥好新兴媒体作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实地调研了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三家中央新闻单位,并主持召开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同时再次发表重要讲话。

习近平强调,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增强国际话语权,集中讲好中国故事,着力打造具有较强国际影响的外宣旗舰媒体。

习近平同志的重要指示,体现了党中央对我国媒体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高度重视,提升媒体国际话语权已被摆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

一、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国际传播的实践探索肩负党中央和习总书记的殷切期望,在人民日报社编委会的领导下,人民网作为人民日报社的新媒体旗舰近年来在国际传播工作上进行了一些创新性的探索与尝试,打造了一批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品牌内容产品,并让凝聚正能量的中国“好声音”真正“走进”了西方主流社会并赢得广泛认可,有效提升了中国媒体的国际话语权。

内容建设是媒体国际传播力建设的根本。

一家媒体无论在硬件设施上投入多高,设立了多少家海外分支机构,外派了多少位海外工作人员,搭建了多少自媒体平台,投入了多少广告费用……如果没有真正国际水准的内容产品,没有优质内容产品的持续生产能力,长远来看,媒体国际话语权的提升很可能事倍功半。

以上种种,最终还是要服务于内容建设。

国际传播力的提升最终还是要依托于优秀的内容产品。

何为优秀的国际传播内容产品?首先是导向正确,其次是内容品质要达到国际水准,在此基础上,关键还是要看其国际传播实效。

品质再高的内容,如果传播不出去,媒体的国际影响力还是难以实现,话语权也难以得到彰显。

目前的国际舆论格局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的媒体主导了绝大部分国际话语权。

如何更好地尊重新闻规律、传播规律

如何更好地尊重新闻规律、传播规律

如何更好地尊重新闻规律、传播规律如何更好地尊重新闻规律、传播规律,全面提高宣传水平——问题分析在我国新闻实践中,有一个重要问题需要深入探讨,这就是新闻与宣传的关系。

由于新闻与政治的密切关系,因此“政治家办报”的新闻思想一直是当代中国新闻界的主旋律。

我国的电视新闻事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政治色彩。

电视和其它新闻媒体一样是党和人民的喉舌,这种喉舌功能就决定了它必然具备宣传功能。

更何况电视新闻又具有收视率高、可视性强、容易被受众接受等独特优势,就不能不担负起宣传的重任。

中央电视台由于它有着“对内代表党和政府,对外代表国家和民族”的特殊定位,因此中央电视台的电视新闻秉承“以正面报道为主”的宗旨,在宣传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和先进典型的主题性报道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创造了系列报道和连续报道的节目形式。

电视系列报道把电视专题片乃至于记录片的优势引入新闻节目,使电视新闻能够全景式、多侧面地报道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等各个领域的重大成就。

这些有影响的系列报道有《改革在你身边》、《腾飞的“八五”》、《“菜篮子”工程》、《来自浦东的报道》、《风雨兼程话“京九”》、《历史的跨越》、《走遍中国》、《丰碑》、《走向辉煌》、《三个代表在基层》等等。

实践证明,连续报道与系列报道能够用设置议题的方式主动开展各种成就的深度报道,从而鼓舞人心、回答时代和群众关心的问题。

但是有人说,现在的新闻不叫新闻,应该叫宣传;现在的记者不是记者,而是宣传员。

持这种观点的人是对新闻节目中宣传成分多一点味道浓一点而不满,然而,这也说明了目前我们的电视新闻在宣传艺术上还存在很大的不足,需要我们努力的余地还很大。

新闻媒体只有按照新闻规律办事,从自身的特性和受众的需求出发,运用新闻的专业手段,创造性地、生动活泼地进行宣传贯彻,才能达到宣传目的,违背新闻规律,新闻媒体就会失去受众,就很难收到预期的宣传效果。

在新华网的“发展论坛”上有人发表言论说:“《新闻联播》近年来已经概念化、公式化,内容大致由几项组成----新闻联播=领导人国事、公务、事务活动+各种会议报道+各项成绩报道。

把握新形势 适应新要求——广播电视创新创优的再思考

把握新形势 适应新要求——广播电视创新创优的再思考

2020/12下创新创优是推动广播电视节目生产、内容建设以及在当前多元舆论格局下提升传播力影响力的重要引擎。

今年7月,全国2019年度广播电视创新创优节目名单公布。

11月2日,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揭晓,来自全国各级各类媒体的348件作品获奖。

这些作品体现了广播电视媒体的创新创优成果,为新时期广播电视节目的高质量创作提供了方向。

笔者认为,这些作品在选题、表达以及传播等方面的特点,对新时代广电媒体的创新创优有借鉴意义。

选题设置广播电视节目创新创优,选择合适的选题非常重要。

“为时而著,为事而作”,“时”指时代,“事”指社会现实。

选题要切合时代主题,选择社会关注度高的题材。

聚焦主题主线,引领主流价值。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进行主题主线宣传是广播电视媒体的重要使命。

在总局表彰的创新创优作品和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中,有相当数量的作品是聚焦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的。

这些作品和节目创新节目形态,以宣传主题主线为己任,引领社会主流价值,体现了讲好中国故事的深厚功底。

《故事里的中国》(第一季)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一档自主原创的文化类节目,该节目植根于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的现实主义题材文艺作品,“让经典照进现实”,把《永不消逝的电波》《智取威虎山》《横空出世》《烈火中永生》《白毛女》《平凡的世界》《焦裕禄》等经典影视作品背后不容忘却的历史记忆重新展示在荧屏上,经典背后荡气回肠的真实印记和时代精神闪耀在当下。

湖南广播电视台《长江黄河如此奔腾———解读共和国70周年》是一部电视理论片,聚焦和反映了共和国70年的伟大变革。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电视直播《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阅兵式、群众游行特别报道》获得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该节目除了创意设计、机位设置、技术手段等有自身独特之外,主题重大、题材瞩目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充分展现了中国人民唱响奋进新时代的昂扬旋律,反响热烈。

新时期广播新闻传播的创新与拓展

新时期广播新闻传播的创新与拓展

新时期广播新闻传播的创新与拓展作者:卜晨光来源:《中国广播》2012年第11期摘要:本文以中央电台“走转改”系列报道为例,从深化广播新闻传播的形式创新、强化广播新闻传播的内容品质、固化广播新闻传播的传授效果等三个方面分析了新时期广播新闻报道的创新与拓展,力求对其中的传播规律和效能进行科学的探究和归纳。

关键词:走转改传播创新策划融合2011年8月,中宣部、中央外宣办、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中国记协等五部门联合部署“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中央及地方各级各类媒体不断革新报道理念,找准报道定位,掀起了新闻报道的新一轮热潮。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用国家电台的传播优势和有效表达传递出带有中国百姓特色的真实声音,描绘出富有时代特征的国情发展,这些特征在运行近一年的“走转改”大型新闻行动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可以说,中央电台落实“走转改”的新闻实践是对新时期广播新闻传播样态创新与发展的有益探索,有效推进了国家富民强国的好政策与百姓民生的紧密结合、新闻报道的高端立意与新闻人物采写生动鲜活的紧密结合、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优势的紧密结合等,这一切在诸多具体节目中均有体现,充分体现了“走转改”的价值和意义。

本文从深化广播新闻传播的形式创新、强化广播新闻传播的内容品质、固化广播新闻传播的传受效果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力求对其中的传播规律和效能进行科学的探究和归纳。

一、准确定位,精心策划,深化广播新闻传播的形式创新1.找准广播新闻“走转改”的传播定位广播新闻借助广播媒介传播速度快、辐射范围广、信息传递准确、情感表意充分、制作成本较低、应急反应及时等固有优势,在广大百姓中具有较高的传播影响力。

有专家学者提出,广播作为社会化程度很高的传统媒体,一直让广大受众在接受信息的过程中拥有着自我价值认同。

基于以上两点,从中央电台“走转改”大型新闻行动的系列专题报道来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其在结合自身优势与找准广播新闻“走转改”方向的实践中找准了适合广播媒介特征的传播定位,即延长报道半径,涉猎更多元的新闻主题;转变报道观念,采访更基层的新闻人物;拓宽报道思路,呈现更为丰富的新闻情感;换位报道策略,传播更为人性的新闻价值。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2年全国两会报道创新策略分析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2年全国两会报道创新策略分析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2年全国两会报道创新策略分析作者:黄楚新薛德岳来源:《新闻论坛》2022年第02期【内容提要】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2022年全国两会报道中全新布局,广泛运用以AI、VR、8K、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技术新手段,赋能两会报道新图景;创新两会报道范式,打造出多样化、轻量化精品融媒体产品;通过深度整合强化协同传播平台和社会资源,建构立体化的两会报道传播矩阵,在融合创新中彰显国家主流媒体的责任和担当。

【关键词】全国两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AI 全媒体2022年全国两会的举行恰逢十九届六中全会之后、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前这个特殊节点。

在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交织、大国战略竞争态势更趋复杂的背景下,此时举行的全国两会,面临如何应变局、谋大局、开新局的挑战,意义重大、举世瞩目。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以下简称“总台”)作为党的意识形态重镇和官方媒体的旗帜,为全面、准确、高效地报道两会信息,在全国两会期间紧紧围绕“5G+4K/8K+AI”战略布局,充分发挥媒体融合传播优势,技术上创新应用AI、VR、8K、云计算等技术,赋能两会报道样态迭代更新;内容上形式多样的融媒体产品呈刷屏之势,塑造了一个语态年轻、多方互动的融媒传播生态圈。

总体而言,总台在2022年全国两会报道中呈现技术真融、范式创新、深度整合的特点,引领新型主流媒体的视听传播,在融合创新中彰显出国家主流媒体的责任与担当。

一、技术真融:“智”感提升打造两会报道全新图景前沿科技的发展为媒体融合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依托,是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的关键抓手。

央视总台在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深入深化“5G+4K/8K+AI”战略布局,广泛创新应用以人工智能、虚拟现实、8K超高清、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技术新手段,赋能两会报道新形态,助力内容生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方位提升报道效率和传播效果,拓宽“媒体+科技”创新融合发展的边界,从而为先进技术真正起到支撑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的作用实现“深融”与“真融”。

守正创新,融合发展,推动广播出新出彩

守正创新,融合发展,推动广播出新出彩

守正创新,融合发展,推动广播出新出彩广播是一种重要的传媒形式,它具有音频信息传播、足不出户接收、面向大众等优势。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中,广播行业也在不断向前发展,不断创新不断演变。

我们要在守正创新的基础上,融合各种资源,推动广播事业出新出彩。

守正创新是广播行业的核心价值观。

守正是指广播行业要坚守自己的底线,做到信息真实、内容合法,不偏离民族传统、一贯性和人民大众的基本利益。

创新是指广播行业要不断更新自己的发展理念,不断推出新的节目形式,不断开发新的传播技术,从而保持广播行业的生机与活力。

这两者相辅相成,都是广播行业必不可少的。

在守正创新的基础上,我们还要融合发展,有效整合各种资源,促进广播业的发展。

要融合技术资源。

随着互联网、数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广播行业也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引进新的技术手段,提升广播节目的制作水平,开发新的传播平台,让广播成为一种更加普及、更加具有创新性的传媒形式。

要融合人才资源。

广播节目的制作需要有高水准的人才来参与,要吸引更多的专业人才来从事广播行业,不断培养新的人才力量,从而保证广播业的人才储备。

要融合资金资源。

广播行业需要不断投入资金来改善设备、提升制作水平、丰富节目内容,只有有效调动各种资源的力量,才能为广播行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条件。

在守正创新,融合发展的基础上,我们要推动广播出新出彩。

要推动广播节目的创新。

广播节目是广播行业的核心产品,只有不断推出有吸引力的、贴近人民生活的、富有创意的节目内容,才能吸引更多的听众,提升广播行业的影响力。

要推动广播技术的创新。

广播技术是广播行业的基础设施,只有不断推陈出新、引进新技术,才能保证广播行业的传播方式更加现代化、高效化。

要推动广播品牌的创新。

广播是一种特殊的传播方式,它需要有鲜明的品牌特色,只有树立起自己的品牌形象,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守正创新,融合发展,推动广播出新出彩,是广播行业向前发展的必由之路。

只有不断坚守老传统,不断引进新理念,融合各种资源,才能实现广播行业的健康发展,才能为更多的听众带来更好的广播体验。

新视角 新手段——国际广播电台的“两会”报道

新视角 新手段——国际广播电台的“两会”报道

代 表 、 委 员 和 专 家 谈 两 会
华 语 环 球 中心 采 取 “ 端 与 高 草 根 结 合 ” 策 略 , 通 过 华 语 广 播
当 ,与 国 家 发 展 同 呼 吸 共 命 运 ,谋
求 “ 富 国 强 ” 的形 象 。 三 是 追 求 民
个 体 与 整 体 的和 谐 统 一 ,精 心 选 取 《 C I 会 客 厅 》栏 目 ,视 频 访 谈 “ R”
访 对 象 ,根 据 其 不 同 的 特 性 及 活 动
加 讨 论 。外 文 网 设 置 专 题 ,翻 译 摘 厦 门 、 潮 州 、梅 州 、 温 州 等 市 领
登 、摘 播 一 百 多人 精 华 文 字 或 音 视 频 、照 片 ,特 别 是 涉 及 民族 、 民主 政 治 、 会 民 生 、经 济 改 革 、 交 、 社 外
导 到 国际 台接 受 视 频 专 访 。方 言 节 目还 专 访 珠 三 角 、闽 南 三 角 、
的 要 求 ,有 针 对 性 地 获 取 其 有 关 “ 十 二 五 ’构 想 ” 的 主 题 撰 文 、题 ‘
词 签 名 、照 片 、音 频 、视 频 等 素 材 。
浙 南 地 区 代 表 委 员 ,制 作 音 视 频
业务探讨 国
新视 角 新 手段
国际广播 电台的 “ 两会 ”报道
赖炜 坤
2 l 年 的全 国 “ 会 ”审查 1 0 两 并 通 过 了 “ 二 五 ” 规 划 纲 要 等 十 报 告 , 描 绘 了 未 来 五 年 中 国 的 发 展 蓝 图 , 备 受 世 界 舆 论 和 国 际 受
众 关 注 。 中国 国 际 广 播 电 台遵 循 “ 贴 近 ” 原 则 , 发 挥 多 语 种 、 多 三

全媒体时代广播新闻的守正创新

全媒体时代广播新闻的守正创新

全媒体时代广播新闻的守正创新作者:杨红彬来源:《新闻爱好者》2020年第07期【摘要】全媒体时代,如何坚持守正创新,让广播新闻“强起来”成为时代之问。

广播新闻守正创新政治站位是前提,融合發展是抓手,广播本位是内核,围绕这三个方面就广播新闻的创新举措提出三条建议:将广播新闻的政治优势转化为执行力;重构大音频市场,促进广播新闻的归位;在扬弃中实现广播新闻的回归与跨越。

【关键词】全媒体;守正创新;广播新闻;融合发展全媒体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从未像今天这样迅捷与便利,信息传播从未像今天这样“全程”与“全效”,舆情生态从未像今天这样活跃与多元。

作为党的重要主流权威舆论阵地之一,广播新闻必须顺应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从“正本清源”转为“守正创新”的大势,把握正确方向,持续创新转型,竭力探索守正创新的宣传之道,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社会舆论场中举好旗、导好向、服好务,不断提高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一、广播新闻秉持守正创新的背景与原因从性质上说,广播新闻宣传的历史背景和现实动因发生变化。

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历史性变化促使广播新闻做出必要的转变。

一是内容传播的矛盾,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闻信息需求和广播新闻供给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二是广播传播的矛盾,即媒体融合条件下受众对声音内容、功能的需求与广播服务不够的矛盾。

当然,这些属于发展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要靠发展解决、靠创新破解。

从业务上说,广播新闻传播的终端发生变化。

受众是新闻信息的最终到达者,也是传播效果的最终检验者。

然而,现实情况是,国内广播听众培养“先天不足”。

本该在20世纪改革开放后迎来发展春天的广播媒体,却与其后发展起来的电视大量争夺受众,给自身带来巨大的冲击。

[1]20世纪90年代中期,汽车移动终端让广播有了短暂的“狂欢”,旋即它又在新媒体的快速崛起中风光不再。

更残酷的是,新媒体大鳄也大举进军汽车移动终端,蚕食着广播受众这块原本不大的“蛋糕”。

融合传播背景下重大主题报道的创新

融合传播背景下重大主题报道的创新

融合传播背景下重大主题报道的创新作者:吕杏生来源:《中国广播》2019年第12期【摘要】重大主题报道,是主流媒体引领舆情的重要抓手和拳头产品。

适应融合传播下新的媒体生态,做好重大主题报道,既要不断拓展和运用好更多的平台、载体和渠道,还要大力推进“传播移动化、呈现可视化、表达个性化、交流互动化”;同时,要守正创新,遵循传播规律,重视队伍建设。

【关键词】融合传播重大主题宣传创新传播【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A重大主题报道,事关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事关宣传战线的基本立场和方向,历来是主流媒体引领舆情的重要抓手和拳头产品。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运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

”媒体融合大背景下,传媒机构如何推进“传播移动化、呈现可视化、表达个性化、交流互动化”,不断创新重大主题宣传报道的方式方法,是个值得重视的课题。

一、拓展更多平台,多频共振,实现重大报道新突破“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今年最重大的主题报道活动。

各大媒体在浓墨重彩地展示新中国成立70周年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时,各擅胜场,各显神勇,可谓新招迭出。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对“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的直播,备受电视观众和网友称赞,认为“直播精彩纷呈,是一次震撼人心的视觉盛宴”,“4K超高清和5.1环绕立体声直播把我们带到大会现场,让我们身临其境地感受盛大阅兵和群众游行的震撼场面”。

不少通过手机观看直播的网友说:“直播画面既有无人机拍摄的宏大场面,又有超高清的细节。

一幕幕富有时代感的画面真实、自然、深情、热烈,让我们骄傲和自豪。

”“从索道摄像机、轨道摄像机、航拍陀螺仪、VR全景直播,到随处可见的无线微型摄像机……全新视角给了我视觉上的强烈冲击。

”更加令人击节的是,电影院线也加入了这场声势浩大的时代“大合唱”之中,许多观众通过直播电影《此时此刻——共庆新中国70华诞》,在电影院内领略了大阅兵的风采:“通过4K超高清信号,在银幕上观看国庆盛典,能看到很多放大的细节,效果真是棒。

广播电视节目内容创新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广播电视节目内容创新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广播电视节目内容创新应该遵循哪些原则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广播电视节目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

为了吸引观众的目光,满足观众日益多样化的需求,节目内容创新成为了广播电视行业发展的关键。

然而,创新并非毫无头绪的随意发挥,而是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以确保创新的方向正确、效果显著。

首先,广播电视节目内容创新应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

广播电视节目作为大众传播的重要渠道,其内容必须与广大观众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

贴近实际,就是要反映社会的真实情况,关注当下的热点问题和发展趋势,使节目具有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比如,在社会关注环保问题时,制作关于环境保护的专题节目,介绍环保的重要性、环保措施以及普通人在环保中的作用。

贴近生活,要求节目内容取材于日常生活,展现人们的喜怒哀乐、衣食住行。

例如,以家庭生活为背景的电视剧,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因为它反映了大家熟悉的生活场景和情感经历。

贴近群众,则是要了解观众的需求和兴趣,以观众为中心进行创作。

一档受欢迎的民生新闻节目,能够及时报道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信息,如就业、医疗、教育等,为群众提供有用的资讯和帮助。

其次,保持正确的价值导向是广播电视节目内容创新的根本原则。

节目内容应当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正能量,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在娱乐节目中,不能为了追求收视率而过度炒作、低俗媚俗,要注重培养观众的审美情趣和道德素养。

比如,一些选秀节目应当鼓励选手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才华实现梦想,而不是依靠不正当手段获取关注。

在新闻报道中,要坚持客观、公正、准确的原则,传递真实可靠的信息,引导社会舆论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同时,对于一些社会不良现象,要进行适度的批判和反思,激发观众的社会责任感。

再者,广播电视节目内容创新需要注重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结合。

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这些都是节目创作的宝贵资源。

通过创新的方式展现传统文化,可以让更多的观众了解和喜爱传统文化。

坚持守正创新 讲好人大好新闻

坚持守正创新 讲好人大好新闻

坚持守正创新讲好人大好新闻作者:张方来源:《记者观察·中旬刊》2021年第07期党的宣传工作离不开人大新闻的传递,应秉承守正创新的原则,做好新闻宣传的各项工作。

在新时期下,人大新闻的宣传工作已得到进一步创新,在全新的理念下对工作思路做到针对性调整,使新闻得到精准化传递。

笔者结合河南广播电视台具体经验做法,探讨在融媒体格局下,新闻媒体如何守正创新、讲好人大好新闻。

各新闻媒体要准确把握新时代人大新闻宣传工作的新形势、新特点,不断深化认识,拓展思路,突出重点,抓住省“两会”和全国“两会”等关键节点,对宣传的各种手段进行切实有效创新,提升新闻宣传报道质量,可通过精炼的语言讲好人大中的故事,可将人大所具有的风采进行切实有效地展现,继而树立起人大的形象,力求将传播的效果和社会效益进一步提高。

一坚持策划先行在省级“两会”和全国召开的会议宣传报道中,工作人员要结合时代的多种需求进行相应的创新,使人大新闻愈发出彩,那么必须要秉承着策划先行的原则,对工作方案做好调整。

人大工作多是通过会议的方式在各阶段进行开展,依托人大宣传的各项工作完成會议内容的传递。

每年省“两会”、全国“两会”召开前,河南广播电视台都要召开由台长、总编辑主持的宣传报道动员会,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对宣传工作所需的方案进行科学制定和严格审核,保证报道方案极具深意,可将新闻内容做到精准传递,继而使宣传工作的部署更加合理可行。

在两会期间,广播电视台应迅速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明确每位成员的责任,通过科学的协调和全面的指挥来完成报道的各项任务,对上级的指令进行及时、高效和精准传达,保证最终的管控成效。

以河南台全国“两会”宣传为例,在进行全面策划时,河南广播电视台应先对所需报道的主题进行快速确立,同时对宣传的重点做到精准把控。

围绕这一主题,前方后方、会上会下各媒体同频共振、互联互通、同向发力,多角度呈现“两会”盛况,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中宣部多次在全国“两会”新闻协调会和“两会”《阅评快报》上点名表扬,国家广电总局也对全国“两会”专报专题进行表扬。

开好局起好步,创新广电宣传工作迎接建党100 周年

开好局起好步,创新广电宣传工作迎接建党100 周年
SHENG PING SHIJIE
专稿
声屏视点
开好局起好步袁 创新广电宣传工作 迎接建党 100 周年
阴 廖望劭
. All1 月Ri6g日h,t全s国宣Re传s部e长r会ve议d在.北京召开,对今年的宣传
工作进行了部署。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是实施 “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 第一年。广播电视媒体宣传工作要围绕开局“十四五”,开启新 征程,突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 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营造良好氛围。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在有特殊意义的 2021 年,广播电视 人要扎扎实实做好主题主线宣传工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声屏世界 2021/1 下
今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 “十四五”开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进 入新的发展阶段,广播电视媒体要准确把握党中央的新部署 新要求,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坚 定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主心骨。新的一年,广播电视要规 划好“十四五”时期的改革发展,在推进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 构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历史进程中贡献媒体的力量。今年, 广播电视行业要继续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深化体制 机制改革,加快打造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的主流舆论 格局,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传播制 高点。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我们党走过的一百年,是 波澜壮阔、艰苦奋斗的一百年,也是艰难曲折、砥砺奋进的一 百年。在百年大庆的时间节点,广播电视媒体要生动鲜活讲好 中国共产党故事,增强宣传工作的感染力。如今,广播电视面 临的传播环境、传播对象以及传播范围和方式都发生了根本

把握传播规律创新传播方式实现国家电台广播大型报道的新突破——评中央电台大型系列报道《中国湿地报告》

把握传播规律创新传播方式实现国家电台广播大型报道的新突破——评中央电台大型系列报道《中国湿地报告》

把握传播规律创新传播方式实现国家电台广播大型报道的新突破——评中央电台大型系列报道《中国湿地报告》
包云
【期刊名称】《中国广播》
【年(卷),期】2012(000)008
【摘要】本文从彰显国家电台责任感使命感、凸显广播特色、创新广播传播方式、体现人文关怀、整合国家电台新闻资源、锻炼国家电台青年编辑记者队伍等方面对《中国湿地报告》进行了全面梳理与总结.
【总页数】3页(P4-6)
【作者】包云
【作者单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纪检组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重大主题报道的创新与突破——大型系列报道《共筑东西桥头堡》的探索 [J], 徐桢
2.中央电台经济之声启动大型系列报道《领航中国》 [J],
3.中央电台召开大型系列报道《中国文化改革发展纪事》座谈会 [J], 张涛
4.寻找最美湿地保护者大型系列报道③ 专访中国麋鹿之父丁玉华“保护麋鹿就是
保护湿地” [J], 孙维晨
5.大型系列报道中国湿地报告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 禚
H ji }
把握传播规律 创新传播方式 实现 国家 电台广播大型报 道 的新 突破
平 中央 电台大型系列报道 《 中国湿地报告》
包 云
摘 要: 本文从彰显 国家电台责任感使命感、 凸显广播 特色、 创新广播 传播方式、 现人文关怀、 体 整合 国
家电台新 闻资源、 炼国家电台青年编辑记者队伍等方面对 《 锻 中国湿地报告》 进行 了 全面梳 理与总结。
率 、 响力都大 大提高。 影 其中, 狐、 搜 网易、 凤凰 等网络 媒体都 转发了绝 大部分 《 闻报摘 》 新 闻纵横 》 新 、《 中播
发的新 闻稿件。
到西藏 、 新疆 , 东到江浙 , 为全面 、 较 客观地反 映了我国
湿 地 的全 貌 , 对地 方政府 如何处 理发 展与 湿地保 护 的 关 系进行 了诠 释 , 部分 地方和 单位破坏 湿地 的做 法 对
关键词: 传播 规律 大型报 道 全媒体 中国广播
用, 凸显了国家电台的权威性 。 作为国家电台, 就应该发 挥 自身权威 、 高端 、 大气 的特点 , 用独特深 刻 的价值 判
断、 文化内涵来打造核心竞争力。
中央 电台大型系列报道 《 中国湿地 报告 》 月2 日 5 1 启
动至6 日结束, 月9 历时 1天, 9 行程 约358 . 万公里 , 5 分别深 入我 国1个省 ( 市, 9 区、 含香 港特别行政 区) 的不 同类型 湿地进行 调查采访 , 真实 、 生动反 映了我 国湿地 现状 ,
记 , 了两期视频报 道 。 作 西南报 道组 克服高原缺氧 、 路 途艰辛 等多种 困难 , 仅仅在 麦地卡湿 地就发 回了8 篇广 播新 闻和网络稿件, 使神秘的麦地卡湿 地第一次清晰地 呈现在听众和网民面前 。
的议题设 置、 翔实 的内容、 精心 的策划和受众 乐于接受
的形式 。《 中国湿地报 告》 选题 到 策划再 到实施 , 从 都
点落地 、 多形式 的特点 , 这种 报道 手法 使 得报 道 形成 了强 大 的规 模 效应 。比如 : 北 报道 组在 宁夏采 访过 西 程中, 不仅采 制了 《 闻报摘 》中的广播特写、《 闻纵 新 新
横》的专题 , 还采写了5 篇内容鲜活 的网络专稿和记者手
的具体体 现 。 以说 , 可 自主策划 类似 《 中国湿地 报告 》 式的大型报道是当前 国家 电台争取话 语权 、 提高舆论引 导力的有效手段之_ 。 一 舆论影响力和引导力离不开精准 一
有一个 详细 的计划 和准确 的研判 。 道过程 中, 同搜 报 又
《 中国湿 地报告》 充分呈现广播 特色 , 响发 挥 比 音
较到位 , 涌现 出了一批背景 音响丰富、 被采访 者表达 生
狐、 网易、 凤凰 、 腾讯 、 、 浪等网站进行 了合作 , 新 很好地引导了网上舆论, 发挥 了国家 电台舆 论引导 的作
讯 、 浪等 门户网站 进行 合作 , 得 整组 报 道 的转 载 新 使
报 道 播 出后 , 仅 搜狐 、 不 网易 、 凰 、 度、 讯等 商 凤 百 腾 业 网站在 重 要位 置 进 行 了转 载 , 民网、 华 网等 中 人 新
央 重点 新 闻网站也予 以了转 载 , 成倍 放 大了报 道 的影 响力和感 染力。 报道 组足迹北至黑龙江 , 南到香港特别行政 区, 西
动、 记者播报 现场感强烈 的优 秀稿件。 如广播特写 《 鄱 阳湖 的美丽 约定 》、《 寻找 生命 的湖 》, 就将 现场 的风
l J 2 辑鼙8 j 圈 _ 瓣 02 { _ 】 , 掰
特 稿
Ff, {R} f
声 、 声 、 菜声 、 水声 、 步声 、 话声 以及记 者 水 炒 汲 脚 谈 生 动 的画 外音巧妙 地结 合在一起 , 将采 访对 象 的 内心 世界通 过 生动 、 实 、 明的现 场音响展 现出来 , 朴 鲜 将听 觉 形 象转化 成 了视 觉形 象 , 听众在 自己的脑 海 里浮 让
四、 以情动人、 文风朴实 , 人文关怀贯穿报
和谐 社会 建设 , 一个 永恒 的话题 。《 是 中国湿地 报告》
以湿地作 为报 道 的切入 口, 现了国家 电台对环境 、 展 生 态 的关切。 整组报道播发后, 引发了全社会对 人与 自 、 然 人与环境关 系的关注, 强化了各级政府 和广大 民众 的湿 地保 护意 识 , 国家 电台履行社会 责任、 是 肩负历史使命
现 出一 个 个 生动 的画 面, 引发 听众 深 入 的思 考。 些 这
实现 “ 双信道 ” 同时传 播—— 即广播与网络的同时传 播 与双 向覆盖 。 与此 同时 , 道组还借助微 博进行传播 , 报
不少 影 响力较 大 的官 方 微博 、 保 志愿 者微博 、 环 听众
微 博都 对 报 道进 行 了二 次传播 , 形成 了微 博传播 新 热 点。 可以说 , 统媒 体与新媒 体 的这种交叉 互补, 传 形成 了 “+ > ”的宣传效果 。 112 《 中国湿地报告 》 还同搜狐 、 、 凤凰 、 网易 、 腾 、
主题鲜 明、 立意深远 , 体现 国家 电台的
责任感和使命感
关注 湿地 、 关注 生态 、 注环境 、 注生存 、 注 关 关 关
写 , 《 闻纵横 》 目中播 出深度 报 道 , 在 新 节 并在 上午和 下午 的 《 央广新 闻》 中随时连线 , 近百篇广播报 道使 整
组 报道体现 出大型报 道的持续性 、 连贯性 、 多样性 , 多
客观 、 理性 地 反映了我 国湿 地保 护中存 在 的困难和 问
题, 实现了国家电台广播 大型报 道的新突破。

二、 多点落地、 多形式呈现 。 凸显广播特色, 形成强大的规模 效应
《 中国湿 地 报告 》 道组在 持 续 1 天 的行程 中, 报 9
每天在 《 闻和 报纸 摘要 》中来自发 动态新 闻或 广播 特 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