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不抛弃,不放弃》有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不抛弃,不放弃》有感
第一篇:读《不抛弃,不放弃》有感
读《不抛弃,不放弃》有感
在浮躁的世态中,读《不抛弃,不放弃》会带你走入一个关于成长,关于人生的寓言世界,带你坚持,让你感动。
当理想照进现实,在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不抛弃,不放弃”的简单成功法则将给予每个人最强大的动力,最坚实的支持。
书中有一则故事让我真正理解了柏拉图说过的这样一句话:“成功唯一的秘诀就是坚持到最后一分钟。
”故事内容是这样的:有一个寻宝人已经在河边找了很久的一段时间,整个人筋疲力尽,全身痛得几乎动弹不得。
他坐在河床的石头上,对他的伙伴说:“你看,我已捡了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块石头,却还没找到一块珠宝石,我实在不想捡了,也实在捡不动了。
就算我命苦吧,好不容易下定决心干一件事,没想到又是劳无所获,落得如此下场!”他的伙伴开玩笑地回答:“那你最好再捡一块,凑足十万块吧,反正多捡一块也累不死你,少捡一块也不能使你的累减轻一分。
”寻宝人疲累地闭上眼睛,随手在一堆石头中捡起一块石子,说:“好!这就是最后一块了。
”当他握着手中的石子时,感觉到这石头比一般的重,于是他睁眼一看,惊讶地大叫。
因为他手中握着的正是一块价值连城的宝石。
由这则故事发人深思,耐人回味。
在漫长的人生路上,每个人都会有许多事不能如愿以偿。
心理素质好的豁达开朗,沉着应对,于是成功了;而心理素质差,烦恼缠绕,难以自拔,于是倒下了。
就像一个木桶,它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
在人生漫漫的历程中,任何人都不会一帆风顺,都难免要遭遇到一些挫折和失败。
但有所不同的是,有的人在失败面前一蹶不振,跌倒后就再也爬不起来,而另一种人面对失意和打击却愈战愈勇,最终迎来期待中的成功。
两者间的反差,也许仅在于成功者拥有失败者所不具备的持之以恒的精神和永不轻言放弃的心态。
失败的次数越多,成功也就越近,成功往往是最后一分钟来访的客人。
这也正是故事说
明的道理吧,故事中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块和最后一块的巧合也许只是一种象征,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可能像寻宝人一样历数我们失败过多少次,更无法用数量去衡量我们的付出,同时或许也很难适时地碰到像寻宝人的伙伴那样的人。
那我们只能依靠自己,依靠自己的坚持力,依靠自己坚强的心理素质。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在追求着自己的梦想,尽自己所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但是,有多少人在纷繁复杂的人生道路中,遇到过各种挫折、失败而选择了退缩;有多少人在热火朝天的奋斗中,遇到了太多的选择而放弃了自己最初的追求;有多少人在眼花缭乱的社会中,由于辨不清方向而迷失了自我;有多少人在离成功一步之遥的时候,由于心力交瘁而选择了放弃;有多少人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由于不停的徘徊而感到困惑;有多少人在滚滚红尘中,遇到了种种诱惑而自我堕落;有多少人在残酷的竞争中,由于害怕和恐惧而内心崩溃;有多少人在漫漫人生路上,遇到了种种苦难与障碍而选择了逃避……
记得2007年,电视剧《士兵突击》热播后,使无数观众集体为之倾倒,无法自拔,剧中国主人公许三多——一个不起眼的农村兵,从不被人接受,不被人认可,甚至被人嘲笑开始,依靠自己的真诚、执著和“不抛弃,不放弃”的信念激励着自己,也感染了身边的每一个人,直到获得成功并被他人认可。
此书将激励着我在困难面前不放弃努力,在挫折面前永不抛弃信念。
第二篇:不抛弃,不放弃
不抛弃,不放弃
放弃,是一个念头;而永不放弃,则是一种信念!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会自觉不自觉地选择前者,因此我们极易成为普通得没有一点棱角的人;而有些人却坚定得近乎倔犟地选择了后者。
这种人虽然是少数,但他们却往往能赢得大多数人的掌声。
我不知道在爱迪生发明真正的钨丝电灯前,面对10多次惨痛的失败,他是怎样想的。
但有一点我是知道的,那就是在他聪慧的大脑中,
始终屹立着一个不倒的信念,即使下一次仍旧是失败,我也永不放弃!马云曾两次高考失利,数学极差,第一年1分,第二年19分,以至于老师说:你能及格,我的姓倒着写。
高考那天早上,马云还在背10个基本数学公式。
考试时一个一个套,最后他得了79分(满分120),考上了杭州师范大学。
他说,每个人只要不放弃终归可以成功,有些目标看似遥远,只要不放弃,终能抵达。
只要方向是对的,就不怕路途遥远。
坚持是一种信念,坚持是一种修养,坚持是一种高尚的品质。
不放弃,不抛弃是一种至高无上的人生理想;不抛弃、不放弃,更是人自己与自己的较量。
然而,有的人是看不到自己的能力,有的人怀疑自己的潜质,有人随便界定自己的极限,于是,更多的放弃出现了。
可悲的是,这样的人,也许比许三多有更多生存技巧、更圆滑的为人处世规则,甚至更强劲的能力素质,但他们往往连失败的资格都主动放弃了,因为在假定的失败之前,他们早已被自己吓倒了、打败了。
还是那句话说的好: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背负这一个沉重的十字架,在缓慢而艰难地朝着自己的人生目标前进,途中,有一个人忽然停了下来,他心想:这个十字架实在是太沉重了,就这样背着它,得走到何年何月啊?于是,他拿出刀,毫不犹豫的作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他决定将十字架砍掉一些。
他真的这么做了,开始努力的砍伐十字架。
砍掉之后走起路来,的确是轻松了很多,他的步伐也不由得加快了。
于是,就这样走啊走啊,又走了很久的路程,他又想:虽然刚才已经将十字架砍掉了一块,但它还是太重了,为了能够更快更轻松的前行,这次,他决定将十字架再砍掉一大块,这样一来,他一下子感到轻松了很多,于是,他毫不费力地走到了队伍的最前面,大家看,当其他人都在背负生活重担奋力前行时,他呢?却能边走边轻松的哼着歌。
走着走着,谁料,前边出现了一个又深又宽的沟壑,沟上没有桥,周围没有路,这时候也没有蜘蛛侠或者超人出来解救他,该怎么办呢?后面的人都慢慢地赶上来了,他们用自己背负的十字架搭在沟上,做成桥,从容不迫地跨越了沟壑,他也想如法炮制,只可
惜,他的十字架之前已经被砍掉了长长的一大截,根本无法帮助他跨越沟壑!于是,当其他人都在朝着目标继续前进时,他却只能停在原地,垂头丧气,追悔莫及。
其实,我们每个人每一天都背负这各种各样的十字架,在艰难前行。
也许是我的学习,也许是我们的工作,也许是我们的情感,也许是我们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但是,正是这些责任和义务,构成了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着的理由和价值。
所以,请不要埋怨学业的繁重,工作的劳苦,责任的重大,因为真正的快乐,是挑战后的结果,没有经历深刻的痛苦,我们也就体会不到酣畅淋漓的快乐!
成功和失败之间往往只有一步之遥,想成功,就要坚持。
这是一个并不神秘的秘诀。
但只坚持勤奋,却选错了方向,则令人可悲。
“ 勤奋”不是只要存在就有价值,偏离了正确方向,方向错了,就是一列疾速列车脱了轨,你汗水也罢,泪水也罢,血水也罢,那个终点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了。
如果把坚持勤奋美化成点金石,以为无论何种腐朽经过它的点化都会变成神奇,殊不知这就像把一块石头变成一匹锦缎,把一束丝线攻成美玉,也许力道、方法都恰当,却选错了对象。
太阳因为永不放弃,才最终冲破重重迷雾,光耀万里;江河因为永不放弃,才流泻千里,到达浩瀚无边的海洋;小草因为永不放弃,才不计星星点点的渺小,最终连成一片,绿满大地!如果我们曾一千次地对自己的理想说:永不放弃!那么,我们有什么理由去抱怨第一千零一次失败的遭遇?我们又怎能在一千零N次的时候,与苦苦期盼的成功失之交臂?
抓住梦与理想,这一生我们惟一要做的是:永不抛弃,永不放弃!第三篇:不抛弃、不放弃
“不抛弃、不放弃”读后感
------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读完《不抛弃、不放弃》这篇文章,令我感慨万分,受益匪浅。
我深深为文章作者豁达不弃的精神所折服,更为自己能看到这篇文章而感到庆幸。
人生在世,难免会遇到很多困难、挫折,但困难、挫折这些并不可怕,只要你有一颗心,一颗“不抛弃、不放弃”的心。
拥有它,你
会将失败变为动力,将失望升为希望,用你的满腔热忱去挑战生活中的风风雨雨。
在文章中,作者明确了“不抛弃、不放弃”的思想在企业员工管理上的应用,意思是说,我们在任何时候,对待任何的事,只要认准的事就要持之以恒地追求目标与结果。
在员工管理方面始终秉承“不抛弃、不放弃”的思想,善待员工,培养感化员工。
一个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更离不开优秀的人才。
然而,人才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地洞里钻出来的,更不是魔术师变出来的,他是靠有心人秉承“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栽培历练出来的。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文章中提到了两个小案例,充分说明了,每个人的潜力是无法估量,只要管理者善于发现,不要总是用眼睛去看,要用心去感受,自然会发现您的员工身上拥有无数闪光点,及时的给他们创造施展才华的机会,用其所长,避其所短,因势利导,久而久之,你会发现他在工作中越来越娴熟,表现越来越出色,反之,员工一个又一个离开,一批又一批更新,这样循环往复,换汤不换药的做法,不仅消耗你的体力,浪费你的感情,在无形中更影响着你的生活。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这个世界变幻莫测,难以捉摸,唯有情感维系的力量才是无穷的,人之初,性本善,人的本性都是淳朴善良,知恩图报的,只要你肯用心,必定会真心换真心,在企业管理中,只要管理者付出一分的真心,员工必定以十分的真心来回报,即使什么都可以伪装,都可以忽视,但那种实心实意为员工考虑的感受,纵使你是圣人,你也装不出来。
没有付出就绝不会有所收获,时间可以证明一切,只要你相信你的员工,无论在任何情况都能紧紧抓住他们的手,愿意对其“不抛弃、不放弃”,那么,但凡有良心的人,我相信他们一定会怀揣一颗感恩的心誓死效忠于自己的领导。
请记住:什么都可以磨灭,都可以无所顾忌,除了情感。
通过对《不抛弃、不放弃》这篇文章的学习,我重新盘点了自己的过往,我的信念、信心,在瞬间得到了恢复和增加。
因为,我懂得了:输,只代表着一时的结果,并不意味着永远的定局,“大不了从头再来!输,算得了什么?人要输得起,更要不服输!我们一定要秉
承“不抛弃、不放弃”的思想勇敢坚强的生活下去!
第四篇:不抛弃不放弃
不抛弃不放弃
篇一:辩论演讲稿:不抛弃不放弃
辩论演讲稿:不抛弃不放弃
下文是一篇辩论演讲稿,“不抛弃不放弃”这句话源于《士兵突击》的一段台词,它体现了军人的精神。
进行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详细内容吧~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不抛弃不放弃》。
“不抛弃不放弃”这句话源于《士兵突击》的一段台词,它体现了军人的精神。
“不抛弃不放弃”这句话被广泛运用于汶川地震,它体现了对每个生命的尊重。
我今天说的“不抛弃不放弃”是一个教育故事,是一个一线教师面对业绩和心灵的选择。
这事还得从去年九月开始说起。
去年,我换了所新学校,担任一年级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
很不幸,分到了2个留级生,一个点到都不会答应,另一个永远地把“o”念成“e”。
新学校、新班级,两个注定的不及格,平均分会打多少折扣我很清楚,为此,我足足郁闷了好几天。
那天电子注册学生档案,那个“o”“e”不分的孩子无法注册,电脑显示她是留级生,应该去二年级就读。
当时我兴奋极了,多好啊,她回了二年级,我们班可以少一位后进生了!
那天出校门,天已经快黑了。
远远看见了她——那个“oe”不分的她坐在爸爸的自行车后座。
她也看见我,急忙叫爸爸停车,跑到车篮里掏着什么。
我赶紧朝她摆摆手,做了个要走的姿势。
她急了,抓起一大把东西跑过来塞给我——是薯片!见我接了,她又兴奋地跑去再抓一把,小手在我面前一摊,还是慢慢一小手的薯片:“老师,你饿了吧?吃!”刹那间,我突然感觉到自己的残忍,他连一年级都跟不上,我却要把她赶回二年级,于心何忍啊?就是为了自己所谓的业绩,而牺牲孩子的前程,在孩子的心灵上刻上一道永远的伤疤吗?
双手握着满满的薯片,我陷入了沉思,我想起了刚毕业时让我揪
心的一件事。
一个老教师在办公室滔滔不绝地对我们介绍他的成功经验,他是如何在校长室说服家长,说孩子是弱智的,必须去启智学校上学的事。
末了,他说:“孩子就在旁边,一点感觉都没有,好像我们再说别人的事,简直是个呆子,让我怎么教?”那不屑一顾事不关己的表情刺痛了我们几个年轻老师的心,曾经发誓:一定要爱每一个孩子。
今天,我双手握着满满的薯片,扪心自问:十年,我在教育岗位上整整时间,我变了吗?变成了填鸭式教育的实施者,变成了扼杀童心的杀手,变成了只追求分数的讨债人了吗?在教育一线,我们肯定会碰上生性好动的,或者生理缺陷,或者行为古怪的孩子,我们该如何去对待他们?是关爱他、激励他、帮助他还是冷淡他、排斥他、放弃他呢?
答案当然是前者。
想起曾经阅读过的儿童文学《窗边的小豆豆》。
小豆豆是一个被学校退学的孩子,很幸运,她来到了巴学园,小林校长用爱和尊重逐渐把她变成了一个大家可以接受的孩子。
第一次见面,小林校长就听小豆豆讲了4个小时的话,而没有去打断她。
这四个小时,每一分钟都写满了尊/ 5 重,每一分钟都写满了爱,每一分钟都写满了小林校长不抛弃不放弃的教育精神。
辩论演讲稿范文节选!
想起了影片《放牛班的春天》,这是一群教养所问题孩子的故事。
他们在音乐老师马修的引导下,组成了合唱团,使心灵得以进化,从黑暗走向光明。
马修老师,不抛弃不放弃,对每一个孩子,他都坚持。
终于让问题孩子有了面对困难的勇气,承担未来的力量。
当前中国的教育体制,仍然是以分数论成败的。
分分分,不仅仅是孩子的命根,也是老师的命根。
作为一个一线教师,没有人会在业绩上“不耻最后”,但是,在追求业绩和保护心灵这两个砝码去权衡的时候,相信大多数老师会选择“不抛弃不放弃”。
这是我们一线教师用心做出的选择,用爱做出的承诺!
辩论演讲稿的精彩内容就先到这里。
更多精彩内容,还请大家持续关注。
篇二:不抛弃、不放弃精神解读
不抛弃、不放弃精神的解读
不抛弃、不放弃,是在任何艰难困苦面前都不能畏缩和后退;不抛弃、不放弃,是在无助和绝望时咬着牙都要继续前进;不抛弃、不放弃,是在工作生活中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完成任务的执着;不抛弃、不放弃,是在“小我”与“大我”之间,舍“小我”取“大我”的勇气;不抛弃、不放弃,是在眼前和长远,舍弃眼前蝇头小利、放眼未来的睿智。
所谓不抛弃不放弃并不是说对于身边的每一件事都看得很重,而是说面对机会、面对困难要做到这一点。
面对机会,不要抛弃任何一个人,给每一个人机会,这也是给自己机会;不放弃别人和自己创造的任何机会,要抓住机会。
面对困难,不要抛弃在困难中挣扎的自己,给自己机会;不要轻言放弃,虽然困难有可能让你失败,但是要记住,失败是成功的母亲。
不抛弃、不放弃,更是人自己与自己的较量:思想、毅力、取舍……相反,有的人是看不到自己的能力,有的人怀疑自己的潜质,有人随便界定自己的极限,于是,更多的放弃出现了。
电影《士兵突击》中许三多的经历映证了一句谚语: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彩虹。
尽管彩虹的出现时间很短,却是最眩目也是最有意义的光彩。
不放弃我们心中的信念、理想与追求、应该坚持的原则,以及由信念、理想、追求与原则所换来的努力与拼搏,不放弃最后一刻成功的机会,不放弃任何成长与净化心灵的机会。
不抛弃,不抛弃什么?不抛弃亲情、爱情、友情,和它们所带来的温暖与安全,不抛弃所有努力创造的一切。
它就是一种对于生活永远不放弃、永远向上的生活态度。
只要我们懂得了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必然是团队的成功,只要我们真正收获了同心同德、团结互助、不抛弃、不放弃的团队精神,只要我们依然有勇于担当的责任感使命感,只要我们依然有在团队需要的时候冲在前面开拓局面的决心和勇气,别的,重要吗…
所以我们解读为:不抛弃、不放弃,就是一种在任何艰难困苦面前都不能畏缩和后退,是在无助和绝望时咬着牙都要继续前进,在工
作生活中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完成任务的执着,永远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篇三:2016辩论演讲稿:不抛弃不放弃
2016辩论演讲稿:不抛弃不放弃
辩论演讲稿:不抛弃不放弃 / 5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不抛弃不放弃》。
“不抛弃不放弃”这句话源于《士兵突击》的一段台词,它体现了军人的精神。
“不抛弃不放弃”这句话被广泛运用于汶川地震,它体现了对每个生命的尊重。
我今天说的“不抛弃不放弃”是一个教育故事,是一个一线教师面对业绩和心灵的选择。
这事还得从去年九月开始说起。
去年,我换了所新学校,担任一年级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
很不幸,分到了2个留级生,一个点到都不会答应,另一个永远地把“o”念成“e”。
新学校、新班级,两个注定的不及格,平均分会打多少折扣我很清楚,为此,我足足郁闷了好几天。
那天电子注册学生档案,那个“O”“e”不分的孩子无法注册,电脑显示她是留级生,应该去二年级就读。
当时我兴奋极了,多好啊,她回了二年级,我们班可以少一位后进生了!
那天出校门,天已经快黑了。
远远看见了她——那个“oe”不分的她坐在爸爸的自行车后座。
她也看见我,急忙叫爸爸停车,跑到车篮里掏着什么。
我赶紧朝她摆摆手,做了个要走的姿势。
她急了,抓起一大把东西跑过来塞给我——是薯片!见我接了,她又兴奋地跑去再抓一把,小手在我面前一摊,还是慢慢一小手的薯片:“老师,你饿了吧?吃!”刹那间,我突然感觉到自己的残忍,他连一年级都跟不上,我却要把她赶回二年级,于心何忍啊?就是为了自己所谓的业绩,而牺牲孩子的前程,在孩子的心灵上刻上一道永远的伤疤吗?
双手握着满满的薯片,我陷入了沉思,我想起了刚毕业时让我揪心的一件事。
一个老教师在办公室滔滔不绝地对我们介绍他的成功经验,他是如何在校长室说服家长,说孩子是弱智的,必须去启智学校上学的事。
末了,他说:“孩子就在旁边,一点感觉都没有,好像我
们再说别人的事,简直是个呆子,让我怎么教?”那不屑一顾事不关己的表情刺痛了我们几个年轻老师的心,曾经发誓:一定要爱每一个孩子。
今天,我双手握着满满的薯片,扪心自问:十年,我在教育岗位上整整时间,我变了吗?变成了填鸭式教育的实施者,变成了扼杀童心的杀手,变成了只追求分数的讨债人了吗?在教育一线,我们肯定会碰上生性好动的,或者生理缺陷,或者行为古怪的孩子,我们该如何去对待他们?是关爱他、激励他、帮助他还是冷淡他、排斥他、放弃他呢?答案当然是前者。
想起曾经阅读过的儿童文学《窗边的小豆豆》。
小豆豆是一个被学校退学的孩子,很幸运,她来到了巴学园,小林校长用爱和尊重逐渐把她变成了一个大家可以接受的孩子。
第一次见面,小林校长就听小豆豆讲了4个小时的话,而没有去打断她。
这四个小时,每一分钟都写满了尊重,每一分钟都写满了爱,每一分钟都写满了小林校长不抛弃不放弃的教育精神。
想起了影片《放牛班的春天》,这是一群教养所问题孩子的故事。
他们在音乐老师马修的引导下,组成了合唱团,使心灵得以进化,从黑暗走向光明。
马修老师,不抛弃不放弃,对每一个孩子,他都坚持。
终于让问题孩子有了面对困难的勇气,承担未来的力量。
当前中国的教育体制,仍然是以分数论成败的。
分分分,不仅仅是孩子的命根,也是老师的命根。
作为一个一线教师,没有人会在业绩上“不耻最后”,但是,在追求业绩和保护心灵这两个砝码去权衡的时候,相信大多数老师会选择“不抛弃不放弃”。
这是我们一线教师用心做出的选择,用爱做出的承诺!/ 5 / 5 / 5
第五篇:不抛弃不放弃
不抛弃不放弃每一个学生
戎艳君
马上就到初二期末了,我的学生们作为准毕业生要去面对他们人生的第一个十字路口,可就是在这紧要的关头有好多学生开始出现自暴自弃,对学习丧失信心,甚至纵容自己做违背自己道德的行为,他
们有时已不仅仅是允许自己犯错甚至允许自己耍混,也许他们认为自己在老师的眼里已不是一个好学生,所以索性就不往好的方向去要求自己。
他们不知道他们在老师的眼里是一个个没有长大的孩子,需要老师不厌其烦对他们进行
我现在所带的这个班级,大多数男生,自我约束的能力相对较弱,理解能力和观察能力较差,其中有几个学生零基础,进步的非常慢,有的孩子几乎没有什么进步。
我很担心他们,怕他们失去信心和兴趣,经常鼓励他们,尤其是担心家长的放弃。
好多家长没有那么多的耐心,看到孩子成绩差,或达不到自己心中的成绩,就失去耐性,会狠狠地批评孩子,怪孩子不认真听课,注意力不集中,怪孩子笨。
其中白坤宇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由于从小跟着爷爷奶奶一起长大,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模式,文化底子差,纪律差,甚至以捉弄别人、欺负别人为乐。
上班续期接连发生几次欺负同学的事件,在和他耐心沟通后发觉他的家庭教育存在很大的问题,首先爷爷奶奶只是一味的溺爱,而他的妈妈又多以暴力和责骂为主,家里的教育没有一定的方向,教育作用微乎其微,甚至在和他的母亲沟通后得知:他因为自己的妈妈打他,他就到学校里欺负同学,因为他不敢忤逆自己的母亲却又没有正确的渠道去消除自己的不满和怨气,于是那些无辜的同学变成了他的出气筒。
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我及时和他进行了多次的交流,他也对我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并保证以后不会再有类似的事情发生。
到这一学期在这一方面他有了较大的进步,虽然偶尔还是会背着老师让其他学生为他买东西吃但打人的事几乎没有了。
每个孩子的进步都不可能完全同步,我不会那他去和别的孩子去比较,那对孩子不公平。
孩子是需要家长和老师的肯定的。
其实好多学生还是给了我很多的惊喜,尤其是在最近几节课,好多开始感觉是没有希望的学生现在也开始有了些进步,也许,在别人眼里孩子的字不工整不漂亮,但是他们的确有进步了,难道不该表扬他们吗?我觉得他们真有点像“许三多”,虽然他们还很小,但是他们有“班长”(家长和老师)的鼓励,相信他们会成为一个好兵的!我是不会放弃每一个学生的,尤其是看过《士兵突击》之后,这句话一直牢记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