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中地理 第3章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课时分层作业12 遥感技术的应用 中图版必修3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第二节遥感技术的应用教学案中图版必修3

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第二节遥感技术的应用教学案中图版必修3

第二节 遥感技术的应用『自主学习』一、遥感01 021.观点:即“遥远的感知”,是利用必定的□技术设施和□ 系统,在远离被测目标的位置上对被测目标的□03电磁波特色进行□04丈量、记录与剖析的技术。

2.种类:依据遥感平台高度的不一样,能够分为□0506 07近地面遥感、□ 航空遥感、□ 航天遥感。

3.遥感的工作过程08(1) 重点装置:□ 传感器。

(2) 工作过程:传感器接收到地面物体反射或辐射的□0910 11电磁波信息,以□ 影像胶片或□ 数据磁带的形式记录下来,传递到□12地面接收站进行办理和判读剖析,得出□ 13遥感影像。

4.遥感影像(1) 构成:遥感影像由不计其数的□14像元构成。

(2) 空间分辨率: 1 个像元所代表的□15地面实质尺寸就是空间分辨率,简称分辨率。

分辨率数值越小,分辨率就越□ 16高,影像显示地表信息细节的能力就越□ 17强。

18 195.种类:□ 黑白影像和彩色影像 ( □ 真彩色和假彩色 ) 。

[ 自我研究 ]遥感技术的工作原理是什么?提示 地球上的物体都在不断地汲取、发射和反射电磁波,而且不一样物体的电磁波特征是不一样的。

二、遥感在资源普查中的应用01 02 03全世界天气变化的观察、1.应用领域:□ 矿产资源和□ 水资源的检查、农作物的估产、□ 04□ 灾祸监测、重要工程的建设等。

2.遥感技术应用于资源普查的优势:能够□05全面系统地供给资源状况,对信息进行□ 06及时更新。

三、遥感在环境和灾祸监测中的应用1.水污染监测(1)原理:被污染的水体拥有独到的差异于洁净水体的□01光谱特色。

(2) 应用:能够对同一流域水体□0203污染历史和□ 污染趋向作出研究和展望,为水资源保护规划供给正确信息。

2.沙尘暴监测:沙尘暴多发区常常自然条件恶劣,测站稀罕。

遥感卫星拥有监测□04范围050607080910广、□ 时效快、□ 精度高、□ 连续性强等特色,能够监测到沙尘暴的□发源、□ 挪动和□ 扩散过程。

(优选)2019版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第二节遥感技术的应用学案中图版必修3

(优选)2019版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第二节遥感技术的应用学案中图版必修3

第二节 遥感技术的应用课程标准结合实例,了解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学习目标1.了解遥感的概念及工作原理,能够简单解读遥感影像图,并运用遥感影像解答相关问题。

2.结合实例,理解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等领域的应用。

[基础知识梳理]教材梳理1 遥感阅读教材P81~P84“遥感”,填写下列知识。

1.概念:利用一定的技术设备和系统,在远离被测目标的位置上对被测目标的电磁波特征进行测量、记录与分析的技术。

2.类型⎩⎪⎨⎪⎧近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3.工作过程:地面物体――→电磁波传感器――――→影像胶片数据磁带地面接收站――――→信息处理判读分析遥感影像4.遥感影像:(1)组成:像元是遥感影像上能够详细区分的最小单元。

(2)空间分辨率(分辨率):一个像元所代表的地面实际尺寸,该数值越小,分辨率就越高。

(3)类型⎩⎪⎨⎪⎧黑白彩色:分真彩色和假彩色两种【图表解读】1.读教材“图3-2-2遥感卫星接收不同地物反射信息示意”,据图说明遥感技术的工作原理。

提示 传感器接收物体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包括三种情况:传感器接收来自物体自身辐射的电磁波,或者接收物体反射太阳辐射的电磁波,或者传感器主动向物体发射电磁波,然后接收物体反射回来的电磁波。

不同传感器的工作方式不同。

本图所描绘的是传感器接收物体反射的太阳辐射的电磁波。

2.读教材“图3-2-3不同分辨率遥感影像的比较”,据图说出如何判断遥感影像的分辨率。

提示 阅读本图时注意,分辨率数值越小,意味着一个像元所表示的地面尺寸越小,识别度即分辨率越高,所以图像越清晰。

本图中的三幅图,自左至右分辨率越来越高,图像越来越清晰。

教材梳理2 遥感在资源普查中的应用阅读教材P84~P85“遥感在资源普查中的应用”,填写下列知识。

1.应用领域:矿产资源和水资源的调查、农作物的估产、全球气候变化的观测、灾害监测、重大工程的建设等。

2.遥感在资源普查方面的优势:可全面系统地提供资源状况和对信息进行及时更新。

201X_202x学年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3.2遥感技术的应用中图版必修3 (1)

201X_202x学年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3.2遥感技术的应用中图版必修3 (1)
成年油棕林 (594 trees in 6.47 ha 92 trees/ha)
编辑课件
12
水资源监测
编辑课件
13
2、遥感与环境灾害监测
A、环境监测:包括荒漠化、土壤盐碱化、海上 冰山漂流、海洋生态、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 植被变化、水体污染、大气污染等。
B、灾害监测:包括旱情、水灾、滑坡、泥石流、 地震、农林病虫害、森林火灾等。
*生物资源:通过遥感图像处理技术,提取植
被的分布、类型、结构、健康状况、产量等
数据,为农业、林业、城市绿化、环境保护
等部门提供服务。 编辑课件
10
植被资源监测
1989年TM影像合成图
1996年TM影像合成图
编辑课件
11
林业资源调查
幼年油棕林 (1379 trees in 11.99 ha 119 trees/ha)
第二节 遥感技术的应用
编辑课件
2
一、遥感技术概况
1、遥感的概念
借助对电磁波敏感 的仪器,在不与探测 目标接触的情况下, 记录目标物对电磁波 的辐射、反射、散射 等信息。并通过分析, 揭示目标物的特征、 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 探测技术。
编辑课件
3
地物反射波谱特征—地物判读的基本依据
不同地物在同一波段反射率 不同,同一地物在不同波段反射 率也不同,由此导致其波谱特征 不同,根据地物波谱曲线就可以 区分和识别地表物体。
编辑课件
7
3理设备以及相关技术等组成。
编辑课件
8
4 .遥感类型
标准
类型
按遥感平台 高度分
按电磁波的 波谱范围分
航天遥感 、航空遥感 、近地遥感
紫外遥感、可见光遥感 、红外遥感 、 微波遥感、多谱段遥感

2018-2019版高中地理 第三章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第二节 遥感技术的应用学案 湘教版必修3

2018-2019版高中地理 第三章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第二节 遥感技术的应用学案 湘教版必修3

第二节 遥感技术的应用 [学习目标] 1.了解遥感的概念及工作原理,能够简单解读遥感影像图,并运用遥感影像解答相关问题。

2.结合实例,理解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等领域的应用。

一、遥感1.概念:“遥远的感知”,是利用一定的技术设备和系统,在远离被测目标的位置上对被测目标的电磁波特征进行测量、记录与分析的技术。

2.类型:根据遥感平台高度的不同,可以分为近地面遥感、航空遥感和航天遥感。

3.工作过程遥远的物体―――――→反射或辐射电磁波传感器――――→影像胶片数据磁带地面接收站――――→信息处理判读分析遥感影像→用户应用 4.遥感影像(1)组成:遥感影像由成千上万的像元组成。

像元是遥感影像上能够详细区分的最小单元。

(2)空间分辨率(分辨率):一个像元所代表的地面实际尺寸,该数值越小,分辨率就越高,影像显示地表信息细节的能力就越强。

(3)类型:黑白、彩色(真彩色、假彩色)。

判断1.在航天遥感中,卫星轨道越高,卫星图像的分辨率就越高。

( × )2.近地面遥感主要用于中低分辨率的遥感任务中。

( × )3.遥感能够瞬时成像、实时传输、快速处理,迅速获取信息、实施动态监测和定位。

( × )4.地物反射波谱特征是地物判读的基本依据。

( √ )二、遥感的应用1.遥感在资源普查中的应用(1)应用领域:矿产资源和水资源的调查、农作物的估产、全球气候变化的观测、灾害监测、重大工程的建设等。

(2)遥感在资源普查方面的优势:可全面系统地提供资源状况和对信息进行及时更新。

2.遥感在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1)遥感在水污染监测中的应用①原理:被污染水体具有独特的区别于清洁水体的光谱特征。

②内容:研究和预测同一流域水体污染历史和污染趋势。

③意义:为水资源保护规划提供准确信息。

(2)遥感在沙尘暴监测中的应用①遥感卫星的特点:监测范围广、时效快、精度高、连续性强。

②监测内容:沙尘暴的起源、移动和扩散过程。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三章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第二节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湘教版必修3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三章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第二节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湘教版必修3

普查、环境和灾
c
害监测中的应用
c
1.遥感的概念 遥感(RS)是指借助对___电___磁__波_____敏感的仪器,在不与探测 目标接触的情况下,记录目标物对电磁波的辐射、反射、散射 等信息,揭示目标物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探测技术。
2.遥感的技术系统和分类 (1)遥感技术系统由遥感平台、____传__感__器_____、信息传输装置、 数字或图像处理设备以及相关技术组成。 (2)遥感技术的工作流程
预报和相应的评价,为抗灾减灾提供决策依据。
重点 遥感技术的应用 1.环境和灾害监测 (1)环境监测:监测荒漠化、土壤盐碱化、海上冰山漂流、海 洋生态、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植被变化、水体污染、大气 污染等。 (2)灾害监测:监测旱情、洪灾、滑坡、泥石流、地震、农林 病虫害、森林火灾等。
如果用遥感技术来监测森林火灾,可以( D ) A.用来预测引起火灾的原因 B.预测森林火灾的发生地点 C.预测森林火灾后所造成的后果 D.及时知道火灾地点和范围,分析火势蔓延方向
(3)遥感的分类
分类标准 遥感平台的高度
电磁波的波谱范围
类型 航天遥感、航空遥感、近地遥感 紫外遥感、可见光遥感、红外遥 感、微波遥感、多谱段遥感等
应用领域或专题
环境遥感、大气遥感、资源遥感、 海洋遥感、地质遥感、农业遥感、
林业遥感等
传感器的工作特点
主动式遥感、被动式遥感
3.遥感在资源普查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资源普查中应用的重要领域有矿产资源、土地资 源、生物资源、水资源等的调查。它的探测范围大、获取资 料的速度快、受地面条件的限制少、获取的信息量大,可减 少资源普查的盲目性。 4.遥感在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具有____实__时_______和准确的特点,利用遥感技术可 以及时了解环境灾害的动态变化,对环境灾害实施监测并做出

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第2节遥感技术的应用课件中图版必修3

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第2节遥感技术的应用课件中图版必修3

1.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2.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
1.结合教材“探索”中的“思考”题,列表对比人工调查和遥 感调查两种获取资料与数据方法的特点,了解其作用。 2.指导学生读图 3-2-1 和图 3-2-2,了解遥感的工作流程,并让 学生讨论思考:由白天转为夜晚,卫星如何探测地面目标物?从而让 学生探究遥感的工作原理。
【解析】 航天遥感装载传感器的平台为人造卫星、宇宙飞船 等。直升机、探空气球和无人驾驶飞机都属于航空遥感装载传感器 的平台。 【答案】 C
2.下列可应用遥感技术的领域是( )。 A.人口普查 B.汽车导航 C.抗震救灾 D.确定考察地点高程
【解析】 汽车导航、确定高程体现的是 GIS 的应用,人口普查 需要实地调查。 遥感是人的视力的延伸,可以有效用于抗震救灾中的 人员搜救、灾情监测、堰塞湖监控等。 【答案】 C
5.遥感在环境和灾害监测方面得到大量应用。利用教材图 3-2-12 和“阅读”材料讲述利用遥感影像对水污染进行监测的实例。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图简单描述这一河段不同时期的污染情况, 总结污染发展的趋势,让学生通过对图像的判读理解体会遥感图像 的应用过程。 6.对于“案例研究”的教学,可先让学生阅读文字材料;然后, 引导学生据图确定易贡错的位置,并据当地的地质、地貌、气候、水 文、 植被等方面的自然特征分析其易发生滑坡的原因,再进一步引导 学生据教材遥感图分析大滑坡的具体过程;最后,让学生思考并讨论 遥感技术在灾害监测应用方面的特殊优势。
一、遥感的概念与分类 1.概念:利用一定的① 和系统,在远离被测目标的位置 上对被测目标的② 进行测量、记录与③ 的技术。 2.分类:根据遥感平台高度的不同,可分为④ 遥感、 ⑤ 遥感和⑥ 遥感。
二、工作过程 物体反射或辐射的⑦ →信息获取(传感器)→⑧ →信息处理判读分析→用户应用。 三、遥感影像 1.组成:⑨ 是遥感影像上能够详细区分的最小单元。 2.空间分辨率:一个像元所代表的地面⑩ 。 该数值越小, 分辨率就 。 3.类型 (1)黑白影像:一般建筑为 ,而草地和森林颜色较深。 (2)彩色影像: 和假彩色影像。

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第二节遥感技术及其应用教案含解析湘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第二节遥感技术及其应用教案含解析湘教版必修3

第三节 全及其应用1.遥感技术的概念、发展过程及分类。

2.遥感技术的工作原理及其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作用。

3.学会利用遥感成像特点及规律简单地解译、判读遥感影像。

一、遥感技术1.遥感概述(1)原理:不同物体对电磁波发射、反射和吸引的特性不同。

(2)概念:借助对电磁波敏感的仪器,在不与探测目标接触的情况下,记录目标物对电磁波的辐射、反射、散射等信息,揭示目标物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探测技术。

(3)特点⎩⎪⎨⎪⎧ 监测范围大、瞬时成像、实时传输、快速处理,迅速获取信息和实施动态监测受地面条件限制少,获取信息量大等2.遥感技术系统与遥感类型(1)系统组成:由遥感平台、传感器、信息传输装置、数字或图像处理设备以及相关技术等组成。

(2)遥感分类:①运载工具:卫星、航天飞机、宇宙飞船、航天空间站等。

②优点:覆盖范围大,不受领空限制,可定期、重复观测。

(4)航空遥感:①运载工具:飞机。

②优点:机动性强。

(5)近地遥感:距地面高度在几十米以内,分辨率高。

二、遥感与资源普查1.勘探矿产资源(1)借助遥感技术发现蕴藏矿产的地质断裂或环形构造带。

(2)分析遥感图像划定蕴藏矿产的大致区域,缩短探矿时间。

2.生物资源调查(1)方式:通过遥感图像解译或图像处理技术,提取植被的分布、类型、结构、健康状况、产量等信息。

(2)服务部门:农业、林业、城市绿化、环境保护等。

三、遥感与环境灾害监测1.意义(1)为社会信息化提供高分辨率的信息资源。

(2)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与交往方式。

(3)提高对周围生活环境与灾害的认识。

2.洪涝灾害的监测(1)优点:实时和准确地收集洪水分析资料。

(2)作用:为分洪和灾后重建提供重要的依据。

[问题探究]读教材P88图3-27和P89图3-29、图3-30,探究下列问题。

探究1 遥感技术系统中的关键装置是什么?提示:关键装置是传感器。

探究2 遥感技术系统的工作过程是什么?提示:在遥感平台上的传感器,接收地面物体反射或发射的电磁波信号并记录下来,传送到地面接收站,进行图像处理与应用。

2019_2020版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第二节遥感技术的应用讲义(含解析)中图版必修3

2019_2020版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第二节遥感技术的应用讲义(含解析)中图版必修3

第二节 遥感技术的应用一、遥感1.概念:“遥远的感知”,是利用一定的技术设备和系统,在远离被测目标的位置上对被测目标的电磁波特征进行测量、记录与分析的技术。

2.类型:根据遥感平台高度的不同,可以分为近地面遥感、航空遥感和航天遥感。

3.工作过程遥远的物体――――→反射或辐射电磁波传感器――――→影像胶片数据磁带地面接收站――――→信息处理判读分析遥感影像→用户应用 4.遥感影像(1)组成:遥感影像由成千上万的像元组成。

像元是遥感影像上能够详细区分的最小单元。

(2)空间分辨率(分辨率):一个像元所代表的地面实际尺寸,该数值越小,分辨率就越高,影像显示地表信息细节的能力就越强。

(3)类型:黑白、彩色(真彩色、假彩色)。

判断1.在航天遥感中,卫星轨道越高,卫星图像的分辨率就越高。

( × ) 2.近地面遥感主要用于中低分辨率的遥感任务中。

( × )3.遥感能够瞬时成像、实时传输、快速处理,迅速获取信息、实施动态监测和定位。

( × ) 4.地物反射波谱特征是地物判读的基本依据。

( √ ) 二、遥感的应用1.遥感在资源普查中的应用(1)应用领域:矿产资源和水资源的调查、农作物的估产、全球气候变化的观测、灾害监测、重大工程的建设等。

(2)遥感在资源普查方面的优势:可全面系统地提供资源状况和对信息进行及时更新。

2.遥感在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1)遥感在水污染监测中的应用①原理:被污染水体具有独特的区别于清洁水体的光谱特征。

②内容:研究和预测同一流域水体污染历史和污染趋势。

③意义:为水资源保护规划提供准确信息。

(2)遥感在沙尘暴监测中的应用①遥感卫星的特点:监测范围广、时效快、精度高、连续性强。

②监测内容:沙尘暴的起源、移动和扩散过程。

思考遥感如何进行农作物估产?答案不同长势、不同健康程度的农作物,其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特征是不同的。

通过分析农作物的长势、健康程度,就可以进行农作物的估产。

2019秋高中地理 第三章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第二节 遥感技术的应用课件 中图版必修3

2019秋高中地理 第三章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第二节 遥感技术的应用课件 中图版必修3
(2)在 B 图中,传感器接收到的是_______________, 它的产生是由于________,在这个遥感过程中,传感 器之所以能够对地面物体进行分辨,其原因是什么?
解析:以遥感技术工作原理示意图为背景考查对遥 感的概念、特点及工作原理的理解。遥感是人们在航空 器或航天器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对地表物体进行远 距离感知。其“感知”的原理是地球上的物体都在不停 地吸收、发射和反射电磁波,并且不同物体的电磁波特 性是不同的。第(1)题,图示遥感所用的运载工具是飞 机,采用成像对物体感知,由于距地面近又利用成像技 术,故分辨率较高。第(2)题,考查遥感的原理,由图可 知传感器接收的是地物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
复习课件
2019秋高中地理 第三章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第二节 遥感技术的应用课件 中图版 必修3
1
第三章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第二节 遥感技术的应用
课标要求
课标解读
知道:遥感的概念和类型。
结合实例,了解遥 理解: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
感在资源普查、环 监测中的应用。
境和灾害监测中的 应用:能够运用遥感影像中的直接或
答案:(1)C (2)B
结束 语 同学们,你们要相信梦想是价值的源泉,相信成
功的信念比成功本身更重要,相信人生有挫折没 有失败,相信生命的质量来自决不妥协的信念, 考试加油。
(1)资源卫星获取天安门附近区域卫星图像利用的是 什么技术?该技术有何特点?
(2)遥感技术的工作原理基础是什么? 答案:(1)遥感技术。该技术具有探测范围广、速度
快、受地面条件限制少、精度高、节省人力和物力的特 点。
(2)地球上的物体都在不停地吸收、发射和反射电磁 波,并且不同物体的电磁波特性是不同的。

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第二节遥感技术的应用教案中图版必修

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第二节遥感技术的应用教案中图版必修
关注现代科学技术在地理领域的运用,树立人地协调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遥感技术的应用 难点:遥感影像的简单判读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案例教学
课堂教学过程结构设计:
时间
环节内容
教学活动
核心素养交融培养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2min
导入新课
播放《康熙王朝》周培公献图视频,简单介绍这个视频,并提出如下问题:
1.周培公绘制大清全图用时多长?2.数据来源,是否精确等相关问题3.今天的你,准备怎么绘制地图
1.通过观看图片,感知遥感技术的发展,以时空观念的角度去看待遥感技术的变迁
2.通过了解我国遥感技术的发展,树立起对国家的热爱和对科学的敬畏。
时空观念、家国情怀、政治认同、科学精神等核心素养的培养
7min
活动二:遥感影像的探究
1.展示探究问题:①什么是像元?
②怎么理解像元与分辨率的关系?③遥感影像有哪几种?在颜色与实物的判断有哪些不一样?
仔细观察图片,回答或听取他人回答老师所提出的问题,在谜底一层层解开的同时感受遥感技术的魅力和玛雅人的伟大
1.通过玛雅遗址的发现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综合思维;2.通过掩埋在丛林下的古文明遗址,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和综合思维
5min
课堂小结
1.展示遥感技术,并利用遥感技术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的思维导图
1.通过与老师的一起总结,了解该课时的知识框架
15min
活动三:遥感技术的应用探究
展示探究问题:遥感技术主要应用在哪些领域,并指导学生看书找过关键词
通过看书,得出结论:灾害监测和资源普查
过任务探究,通过对教材信息的筛选和提炼,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理性思维
1.展示天津港爆炸前后的遥感影像,并展示相关问题:①这两幅遥感影像属于哪一类遥感影像?②从影像上找出爆炸发生地点,③还能不能找出其他的不同?

2019高中地理 第3章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课时分层作业12 遥感技术的应用 中图版必修3

2019高中地理 第3章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课时分层作业12 遥感技术的应用 中图版必修3

课时分层作业(十二) 遥感技术的应用(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练]下图为美国宇航局地球观测站公布的一幅卫星照片,呈现了巴西兴谷河沿岸一场大火的场景。

据此回答1~2题。

1.该卫星照片的获取是通过( )A.航天遥感B.航空遥感C.近地遥感D.人工拍摄2.利用该技术手段可以( )A.预测大火发生的时间和地点B.预测大火何时熄灭C.对火灾进行动态监测D.直接扑灭大火1.A2.C[第1题,该卫星照片是由航天遥感获得的。

第2题,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对火灾进行动态监测。

]一种物质所产生的自身辐射,或对外来辐射所产生的反射和透射,形成了该物质的一种特别标志——波谱特征。

下图显示了几种地物的反射波谱曲线。

读图,回答3~4题。

【导学号:57522113】3.上图地物中,在各波段反射率都很低的是( )A.松林B.草地C.泥浆D.红砂岩4.如果要对大兴安岭中南段的林草分布进行遥感普查,则传感器最好将波段调至( )A.0.4-0.5 μm B.0.5-0.7 μmC.0.8-0.9 μm B.1.0-1.2 μm3.C4.C[在反射率高的波段传感器容易记录。

由图可知松林和草地在0.8-0.9 μm波段反射率最高,在0.4-0.7 μm波段反射率偏低,红砂岩在0.4-0.7 μm波段反射率最高,但在0.8-1.2 μm波段反射率低于松林、草地,泥浆在各个波段反射率都很低。

]对比分析法是卫星遥感图像判读的重要方法,具体就是对不同时间的卫星图像色调进行对比和分析,可以把不同的地面物体区分。

如右图,虚实两线分别代表玉米和大豆两种农作物对两种不同电磁波的反射强度,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播种30、75、100、140天后两种农作物反射两种电磁波的强度特征。

读图,完成5~6题。

【导学号:57522114】5.如果这两种农作物反射的电磁波谱是某卫星图像中最主要波段,则该卫星图像可能拍自( )A.松嫩平原B.江汉平原C.洞庭湖平原D.太湖平原6.要区分该地区两种农作物的播种面积,要参考的最佳遥感图像应该是拍自播种( ) A.30天后B.75天后C.100天后D.140天后5.A6.A[第5题,由题中的叙述可知,该地主要种植玉米、大豆等农作物,因此最可能是东北的松嫩平原。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课时分层作业12遥感技术的应用含解析中图版必修3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课时分层作业12遥感技术的应用含解析中图版必修3

课时分层作业(十二)(建议用时:40分钟)[基础达标练]读下图,回答1~2题。

遥感技术工作流程示意图1.分析图中信息可知( )A.遥感技术中的能量来源都是太阳辐射能B.遥感技术中信息的接收主要在空中进行C.信息传输的前提是信息接收D.遥感技术中信息解译与分析的前提是信息接收与处理2.关于遥感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A.传感器运载工具飞行的高度越大,其获得的探测范围越小B.传感器运载工具飞行的高度越大,其对地物的分辨率越高C.森林火灾的监测主要采用近地遥感D.航空遥感覆盖范围大,不受领空限制1.D 2.C[第1题,由图中遥感技术的工作流程可知,要想对信息进行解译与分析,必须先进行信息的接收与处理。

第2题,传感器运载工具飞行高度越大,能探测的范围也就越大,但其对地物的分辨率则越低;航空遥感受领空的限制,运载传感器的飞机不能随意飞到别国的领空;为了更加清晰地了解灾情,森林火灾的监测主要采用近地遥感。

] 据所学知识,完成3~4题。

3.在科学考察中,利用遥感技术可以( )A.获取卫星云图B.查询地理数据C.选择考察路线D.对科考船实时导航4.在农业方面,运用遥感技术能够( )①监测耕地变化②调查作物分布③估测粮食产量④跟踪产品流向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3.A 4.A[第3题,遥感即遥远的感知,获取卫星云图,利用的是遥感技术,故A正确;查询地理数据、选择考察路线,利用的是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功能,故B、C错误;对科考船实时导航利用的是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功能,故D错误。

第4题,遥感技术能够迅速获取信息,在农业生产中可以监测耕地变化、调查作物分布、估测粮食产量,因此选择A项;跟踪产品流向需利用GPS技术。

]下面两张图片分别是卫星对某地地震前后拍摄的遥感影像。

据此回答5~6题。

5.遥感在监测地震灾害时能够( )①分析地震发生的原因②监测震灾的动态③为救灾提供预案依据④控制灾害的发生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6.从两幅图对比中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发生了哪些现象( )①河道堵塞②出现泥石流③出现山体滑坡④出现火灾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5.B 6.A[第5题,运用遥感可以对地震进行监测,为救灾提供预案依据,但是既不能分析出地震发生的原因,更不能控制地震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分层作业(十二) 遥感技术的应用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练]
下图为美国宇航局地球观测站公布的一幅卫星照片,呈现了巴西兴谷河沿岸一场大火的场景。

据此回答1~2题。

1.该卫星照片的获取是通过( )
A.航天遥感B.航空遥感
C.近地遥感D.人工拍摄
2.利用该技术手段可以( )
A.预测大火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B.预测大火何时熄灭
C.对火灾进行动态监测
D.直接扑灭大火
1.A
2.C[第1题,该卫星照片是由航天遥感获得的。

第2题,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对火灾进行动态监测。

]
一种物质所产生的自身辐射,或对外来辐射所产生的反射和透射,形成了该物质的一种特别标志——波谱特征。

下图显示了几种地物的反射波谱曲线。

读图,回答3~4题。

【导学号:57522113】
3.上图地物中,在各波段反射率都很低的是( )
A.松林B.草地
C.泥浆D.红砂岩
4.如果要对大兴安岭中南段的林草分布进行遥感普查,则传感器最好将波段调至( )
A.0.4-0.5 μm B.0.5-0.7 μm
C.0.8-0.9 μm B.1.0-1.2 μm
3.C
4.C[在反射率高的波段传感器容易记录。

由图可知松林和草地在0.8-0.9 μm波段反射率最高,在
0.4-0.7 μm波段反射率偏低,红砂岩在0.4-0.7 μm波段反射率最高,但在0.8-1.2 μm波段反射率低于松林、草地,泥浆在各个波段反射率都很低。

]
对比分析法是卫星遥感图像判读的重要方法,具体就是对不同时间的卫星图像色调进行对比和分析,可以把不同的地面物体区分。

如右图,虚实两线分别代表玉米和大豆两种农作物对两种不同电磁波的反射强度,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播种30、75、100、140天后两种农作物反射两种电磁波的强度特征。

读图,完成5~6题。

【导学号:57522114】
5.如果这两种农作物反射的电磁波谱是某卫星图像中最主要波段,则该卫星图像可能拍自( )
A.松嫩平原B.江汉平原
C.洞庭湖平原D.太湖平原
6.要区分该地区两种农作物的播种面积,要参考的最佳遥感图像应该是拍自播种( )
A.30天后B.75天后
C.100天后D.140天后
5.A
6.A[第5题,由题中的叙述可知,该地主要种植玉米、大豆等农作物,因此最可能是东北的松嫩平原。

第6题,根据图中的信息可知,在播种30、75、100、140天后,这两种农作物的电磁波的反射强度特征都存在着差异,但播种30天后的这一差异最大,最利于区分这两种农作物的播种面积。

]
[冲A挑战练]
7.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导学号:57522115】材料一汶川大地震发生后,重灾区陷入信息隔绝状态。

国土资源部第一时间紧急启用航空遥感飞机,在高空拍摄了地震灾区高精度遥感图片。

专家们对航片进行初步数据处理和解译,对灾区房屋倒塌情况,滑坡、泥石流规律及分布,具有隐患的滑坡体、公路及桥梁受损等灾害情况进行标注。

把这些图像传递到抗灾一线,作为指挥人员制订抗震救灾方案的参考依据。

之后,航空遥感飞机还成为监测堰塞湖次生灾害威胁的“天眼”。

材料二下面两张图片分别是2006年和2008年5月14日卫星对汶川地区拍摄的遥感影像。

(1)遥感在监测地震灾害时能够(双选)( )
A.分析地震发生的原因B.监测震灾的动态
C.为救灾提供预案依据D.控制灾害的发生
(2)从材料二图中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到发生了哪些次生灾害?
(3)在救灾中遥感可以起到什么作用?
【解析】第(1)题,运用遥感可以对地震进行监测,为救灾提供预案依据,却不能分析出地震发生的原因,更不能控制灾害的发生。

第(2)题,比较两幅图片,可以看到地震后出现河道间断和大面积滑坡等。

第(3)题,遥感技术可以对灾害发生地快速监测。

减少因天气等造成的观测影响,从而为救灾、减灾方案的制订提供有利条件。

【答案】(1)BC (2)大面积的山体滑坡、泥石流,出现堰塞湖。

(3)给抗震救灾指挥部门及时提供了大量地面宏观灾情遥感图像,为指挥部门科学评估灾情提供依据,进而采取有效救灾、防灾、抢险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