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论文教学突破口的实践论文:浅论高中语文教学突破口的实践与研究
寻找突破口,让语文课堂有“实效”
寻找突破口,让语文课堂有“实效”【摘要】本文探讨了如何寻找突破口,让语文课堂更具实效。
在引言部分中,强调了语文课堂实效性的重要性以及当前存在的问题。
在提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提升课程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引入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以及加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等方法。
最后在结论部分总结了本文的主要观点,并强调了寻找突破口的重要性,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
通过本文的讨论,可以帮助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更好地改进语文课堂教学,使之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能力。
【关键词】关键词:语文课堂,实效性,学生学习兴趣,实际应用能力,针对性,灵活性,多元化教学方式,现实生活联系,提高学习效果,提高学习能力。
1. 引言1.1 对语文课堂实效性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语文课堂的教学实效性变得愈发重要。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信息的爆炸性增长,学生们需要具备更多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语文课堂不仅需要传授学生基本的语言知识,更需要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难题。
只有这样,学生们才能真正理解语文知识的意义和价值,才能在未来的实际应用中有所作为。
实效性的语文课堂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环境。
对于教师而言,重视语文课堂的实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不断寻找突破口,让语文课堂真正具有实效性,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
1.2 当前存在的问题在当今社会,语文课堂的教学方式和效果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问题。
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兴趣普遍不高,很多学生将语文课看作是枯燥乏味的功课,缺乏主动学习的动力。
这种情况导致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缺乏积极性,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提升。
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往往过于注重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缺乏对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的是大量的知识灌输和语法讲解,而缺乏对语言运用和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导致他们在实际应用中常常束手无策。
寻找突破口,让语文课堂有“实效”
寻找突破口,让语文课堂有“实效”说起语文课堂,很多人都会感到意犹未尽。
无论是在学生时代还是在教师岗位上,大家都对语文课堂有着各种不同的看法和感受。
有人觉得语文课堂是充满了浪漫和情感的地方,有人却觉得语文课堂是无聊和枯燥的。
但我们不能否认的是,语文课堂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主要场所,更是思想和文化的交流平台。
如何让语文课堂变得更加“实效”,就成为了当前教育界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直以来,语文课堂的教学目标大多都是着眼于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知识的传授,强调内容的丰富和技能的培养。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这种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渐渐无法满足当下学生的需求。
要想让语文课堂有“实效”,就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优化和改进。
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注重与时俱进,紧跟社会发展的脉搏。
为了使语文课堂更具有“实效”,教师们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将时事热点、社会现象融入到语文教学中。
在教学中引入一些新颖的文学作品、新闻事件等,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这些材料,从中获取知识,了解社会发展动向,这样一来就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语文课堂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往往过于注重死记硬背和机械性的应试训练,导致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受到了一定的压制。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才是语文教育的根本目标。
语文课堂应该以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和创造能力为出发点,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分析问题,而不是简单地模仿别人的思维和表达。
这样一来,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就能更好地发挥个人特长,增强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
语文课堂需要更好地发挥互动性和实践性。
语文课堂不应该是单向的、呆板的传授,而应该是一个互动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的地方。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演讲、写作等方式,主动参与到教学当中,主动思考、主动表达,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接受和消化所学的知识,形成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找准“突破口”,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找准突破口,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内容提要】一个好的切入点就如抽丝剥茧的丝头,只要能找到这个丝头,就能有条不紊地一层层剥去茧丝,最终得到想要的茧子。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找准教学突破口是我们建构高效课堂的有效支点,牵一发而动全身,本文从挖掘教材因素和能力训练两个方面结合实例来探讨如何找准突破口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突破口教材因素能力训练我们在语文教学时,经常会感觉知识点繁多,理不出头绪来,无奈之下,只好照本宣科,字词、作者、解题、背景、结构……一一讲来,结果是教师教得辛辛苦苦,学生学得糊里糊涂。
究其原因,是没能找准一个能把重难点纳入其中的教学突破口。
所谓找突破口,指的是围绕一点,使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尽可能汇聚于此。
突破口选得好,不仅可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会使整个教学过程思路顺畅,能执一御万,牵一发而动全身,优化课堂教学,很好地贯彻语文教学目标。
寻找恰当的突破口,组织课堂教学,方法很多。
一、挖掘教材因素寻找突破口(一)题目突破口题好一半文,花香蝶自来。
题目是文章的窗户,许多课文的标题都十分别致,能帮助我们迅速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和写作技巧,以此为突破点,认真分析文章,就能做到纲举目张。
例如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我们可以围绕题目设计几个问题展开研讨,从而势如破竹地解决教学重难点。
问题一:是什么人要把自己装在套子里?为什么要把自己装在套子里?问题二:文中的套子有哪些含义?套子中的别里科夫是怎样的一个人?问题三: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好的套子和有哪些不好的套子?这篇课文给你什么启示?从题目入手,解决了以上问题,文章的写作特色、情节、人物形象这些小说阅读的重点问题都能依次得到解决。
(二)文眼突破口文眼是能够提挈全文思想性和艺术性的词,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把握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因此可以作为突破口来解读文章。
例如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诗,就可以抓住诗眼来解读全诗。
这首诗的诗眼应该是“幸福”二字,我们可以这样设计问题:海子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幸福图景?海子幸福吗,你从诗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海子为什么不幸福,你知道诗人海子的一些情况吗?对于这种“幸福”而又“不幸福”的复杂情感,我们吟诵时应如何把握?抓住了诗眼,诗歌的情感,写作背景,吟诵方法等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寻找突破口,让语文课堂有“实效”
寻找突破口,让语文课堂有“实效”语文课堂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现实中很多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反应并不积极,甚至有些学生并不喜欢语文课程。
这种现象一方面反映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另一方面也提醒我们要注重让语文课堂变得更具“实效”,让学生感到学得有意义,有收获,有成长。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寻找突破口,让语文课堂有“实效”呢?本文将就此问题展开探讨。
我们需要更新教育理念,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以传授知识、灌输记忆为主,缺乏对学生主体性、兴趣、创造力的重视。
我们需要转变教学理念,从单一的知识传授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课堂上,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让他们在思考和探索中获得成长。
我们需要注重语文课堂的实践性。
语文学科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我们不能让学生只是纸上谈兵,而是要通过实践活动来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提升。
在语文课堂上可以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籍进行阅读,并进行读后感、读后笔记的撰写;还可以定期组织语文作文比赛,让学生在写作中得到锻炼,提高写作水平;可以开展朗诵、演讲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在做中学,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语文能力,从而感受到学习的实效性。
我们要注意语文课堂的跨学科性。
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可以通过将语文与其他学科相结合,打破语文的“独立岛”,让学生在跨学科的学习中更好地体会语文的实际应用。
在历史课堂上,可以安排学生阅读历史文献,并进行资料整理和撰写史料鉴定文;在地理课堂上,可以让学生撰写地理论文或是参与地理科普宣传活动等。
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增强学习的实效性。
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语文课堂不仅是学习语文知识的地方,更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等综合素质的重要平台。
浅议如何突破当前高中语文教学困境
《 高 中语 文课程标准 》中把语文的性质 定义为“ 语文是 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 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 分” 。在 高中教 育阶段 中,语文是一 门基础性科 目,也 是一 门重要的科 目,在培 养学生情 感,增强学生综合素养方面起 着不可或缺 的 作用。 因此 高中语 文教 学应 该受到 学校 和教 师的重视。 目前语文教 学中存在 着 些教学 问题 .使语 文教 学陷入 困境 。课 堂教学改革是新课程改革进程 中的应 有之义 ,在 高中语文教 学中,教师应 该在新课标的要求下 ,认真分析 导致教 学 出现 困 境 的 原 因 ,并 认 真 寻 找 解 决 方 法 ,走 出 困境 。笔 者 结 合 自身 的 教 学 经 验 ,
课程教 育研 究
还 可以实现班级之 间直至整 个幼儿园 内部的资源共享。到 学期结 束时,各班 对 所有材料进行整理 ,将有价值 的材料 放入幼儿因 “ 材料库”进行保存 ,实现 资
源共 享 。 主题 背 景 下 的 区角 活 动 是 幼 儿发 挥 自主 性 的 最 好 场 所 ,但 它 必 须 为 主题 服
致课 堂 效 率低 下 ,学 生 兴 趣 不 高 ,语 文 教 学效 果 不 好 。 2 忽 视 培 养 学 生 的 学 习兴 趣 学生学习任何一 门课程都需要动 力,这样 才能使 学生主动付 出时间和精 力 学习,这个动力就是兴趣。 当前 高中语 文教学中,许 多教师忽视现代教育理论 的重要性 ,仍然 固守传统 ,用陈旧的教 学思想指 导教 学 ,忽视 对学生兴趣的培 养 .在语 文课 堂教学 中忽略 学生的心理状 况,缺 乏与学生的交流。导致学生缺 乏学习语 文课 程的动力 ,在课堂上 不能积极 主动 参与学 习,学 习效率不高 ,使 语 文课 堂教 学 陷 入 困境 。 3 缺 乏 学 习方 法 的 指 导 学习没有捷径 ,但方法是有的。如果学生在学 习 过程 中没有正确的学习习惯 和 学习方法 ,会大大降低学习效率。然而教 师认为学 习语文就是要 多读、多背, 在教 学过程 中并没有对学生进行正确学习方法的指导 ,加重了学生的学习压 力, 削弱 了学生的信| 心,不利于学生学 习效率的提高,更不利于教 学的顺利开展。 二 、突破语 文教学 困境 的建议 教 学是 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 ,教师要 与时俱进 ,积极 厘对教学 中的 问题 , 认真 分析原 因,用各种 方法和手段 解决教学 问题 ,走 出教 学困境。 1 创新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参与 课 堂教 学是 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 ,灌输式教 学阻碍 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
选准语文教学突破口论文
选准语文教学的突破口【摘要】选准语文教学突破口是打破教与学困境的关键环节。
就阅读教学而言,通过突破口可以窥见文本的内核,触发课堂的高潮与活力,引起联想和想像。
就写作教学而言,它是教师指导学生写作的简捷有效的抓手,有助于学生思想有深度、有层次和个性化的表达。
【关键词】理论内涵;可行性;整体性;创新性;发展性;着眼点语文教学突破口首先应该是打破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困难的关键之处。
其次,就阅读教学而言,它可以是教师和学生解读文本的门径所在,通过突破口,我们可以窥见文本的内核,触发课堂的高潮与活力,引起联想和想像,产生有价值的思想和表达,并最终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再次,就表达教学(主要指写作教学)而言,它应该是教师指导学生写作的简捷有效的抓手,也是学生避免通过长期艰苦的写作实践和感悟历程而达到“轻松写作”的一条捷径,它将有助于学生思想有深度有层次和个性化的表达。
一、语文教学突破口的理论内涵教学突破口的本质是教学设计的问题。
教学设计就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
该定义表明:教学设计必须有确定的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是将教学诸要素有目的、有计划、有序地安排,以达到最优组合,教学设计仅是对教学系统的预先分析与决策,是一个制定教学计划的过程,而非教学实施,但它是教学实施必不可少的依据。
教学设计由教学目标、教学对象的分析,教学内容、方法的选择和教学评估子系统所组成,各子系统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其中每一个子系统都可以成为突破口的“泉源”。
二、语文教学突破口的特征⒈可行性突破口要成为现实,起到老师所期望达到的教学即时效果,至少必须具备两个时示性原则:一是符合主客观条件。
如主观条件既应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积累,情感阅历,兴趣所向,也要顾及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气质情趣;客观条件应考虑教学设备,地理差异,时代背景,生活环境,季候特征等因素。
语文教学过程中“突破口”的寻找
又
21 1 号中旬 00 月 年1 刊
语 文 教 学 过 程 中 “ 破 口 ’的 寻 找 突 ’
汪 文 娟
( 京 市 第 三初 级 中学 , 苏 南 京 南 江 摘 要 : 究 好 教 材 即 要 将 文 章 的 思 路 梳 理 得 清 清 研 20 0 ) 10 2
楚 , 现 给 学 生 的是 明 明 白 白的东 西 , 章 的重 难 点 了然 呈 文 于 胸 ,重 难 点 的 突 破 方 法 心 中 有 数 。 唯 有 对 教 材 心 中 有
数 , 能 找 到文 章 的 突破 口 , 过 这 一 发 而牵 动 全 身 。在 方 通 “ 薄 ” 材 的基 础 上 . 们 可 以从 以下 几 个 方 面 寻 找 文 读 教 我
章 的 “ 破 口 ” 突 。 1从 文 章 的 标 题 入 手 .
பைடு நூலகம்
标 题是 文 章 中最 先 映人 眼 帘 的信 息 。标 题有 时 暗含 了很 多 关键 信 息 , 果抓 住 这 个 突破 口 。 生 就能 更 快更 如 学
会 。 看 来 , 时 , 章 的 标 题 便 是 “ 一 发 ” 它 能 够 牵 动 有 文 这 ,
“ 身 ”让 学 生随 着 这 个小 口实现 思 维上 的豁然 开 朗 。 全 ,
2从 文 章 的 关 键 句 子 入 手 .
“ ” 牛 。对 于 每 个 语 文 老 师 而 言 , 材 便 是 庖 丁 手 下 之 牛 , 教
国 ”文 章 的 说 明 对 象 “ 国 石 拱 桥 ” 终 呈 现 , 此 引导 , 中 最 借 学 生 明 白修 饰 语在 不 停增 多 、 延 在 不 停缩 小 , 说 明对 外 将
寻找突破口,让语文课堂有“实效”
寻找突破口,让语文课堂有“实效”在寻找突破口,使语文课堂有“实效”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改进。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但缺乏对学生实际运用的培养。
我们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实际问题和情境来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进行写作、演讲或批判性思考等活动。
通过实际运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并且加深对语文知识的记忆。
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兴趣。
语文是一门涉及情感和思想的学科,而学生的学习动力往往与他们对语文的情感认同和兴趣相关。
在语文课堂上,我们可以通过选择富有感情和思想性的文学作品,开展情感体验的活动,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观点。
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形式,如游戏、小组合作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使语文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语文教学应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对文本进行分析和评价,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在语文课堂上,可以通过开展讨论和辩论活动,引导学生思考文本中的问题和争议,培养其对文本的深度理解和思考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会主动提问,发现文本中的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要注重开展实际应用和实践活动。
语文知识的应用与实践联系紧密,而传统的语文课堂往往局限于教学内容的传递和学习的理解。
为了使语文课堂具有实效,我们可以通过开展实际应用和实践活动来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写作比赛或剧本创作等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的语文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从而提高语文课堂的实效性。
巧选突破口,有效学语文论文
巧选突破口,有效学语文摘要:教师要立足课本,根据课标关于学段目标的要求和学生实际,以及文本的特点进行筛选、取舍,准确寻找到每一篇课文教学的突破口,引领学生读悟、理解、品味、积累、运用语言文字,让课堂教学更高效。
达到懂得课文内容,习得课文语言的目标。
关键词根据学情找突破口巧妙引导学语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是叶圣陶先生多年教学经验的总结和升华,这句话道出了语文教学的本质。
小学语文教材是桥梁。
在语文课堂教学里,不能简单地“教”教材,而要用教材去“教”,通过课文的教学要实现:思想教育和语言文字训练的辨证统一;发展语言和发展思维紧密结合;听说读写,相互促进的目标。
一篇课文都包含的可学可练的内容很多的教学内容,这些内容我们在一堂具体的课文教学中若要面面俱到,是不可行的。
教师要根据课标关于学段目标的要求和学生实际,以及文本的特点进行筛选、取舍,寻找到每一篇课文、每一节课教学的突破口,才能更好地让学生理解课文,掌握语文知识并加以运用,形成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实现有效教学。
下面谈谈本人在这方面的一些做法与体会。
一、巧选理教学突破口理解课文内容(一)从了解创作的背景突破,理解课文内容。
因为每一个作者在创作作品时个人的经历、时代背景、不写作目的各不相同。
所以许多古诗、散文、名著、现代诗所表达的情感学生较难理解,这时我们教师可以从课文创作的背景寻找教学的突破口,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理解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在教学北师版第十册《种子的梦》时,这首诗运用比喻、拟人的表现手法,语言含蓄,意味深长。
难点是通过理解种子成长的过程,体会作者要表达的在艰苦的环境中不畏艰难,梦想未来美好的生活的思想感情。
(二)从质疑问难处突破,理解课文内容。
在一位教师在教学《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时,以“一条主线”“两个板块”整体规划,将全文整合成“父亲是个怎样人?”和“当今世界并不太平”两个板块,再借助资料搜集、品读、感悟、感情朗读,想象等手段,让学生体会到失去父亲的悲痛,深深地感受到和平的重要性。
找准突破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找准突破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现代教育学证明:成功的寻找到教学突破口是一种艺术,被喻为教师谱写的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间情感共鸣的“第一个音符”,是师生心灵沟通的“第一座桥梁”。
所谓突破口,也就是切入点,指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通过挖掘教材的深刻内涵,发挥教育潜在因素,找准教材与教学实践的结合点,激发学生兴趣,从而实现教学的目的。
突破口的选择,有利于提供和调控学生思考方向,有利于重点、难点的突破,所以教师要选择最佳突破口,给学生搭建阶梯,有利于学生顺利理解课文。
作为教学条件较差的农村中学教师,要想提高教学质量,更应如此。
好的突破口,不是主观臆断的。
教师对教材见识的高下深浅,对学生理解能力的分析把握,对教学效果的预测和控制,都尽显在突破口的选择与确定之中。
突破口的选择是灵活的,可以因教材而异、因教学对象而异、因教师而异,看起来似乎无方法可以参照,然而却有原则与规律可循。
一、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叶圣陶先生曾说:“教师要真诚地认识到自己是为学生服务的,既然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那就必须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该让学生通过积极的智能活动获得知识,培养情感,发展智能,促使他们生动和谐地发展。
语文教学切入点的选择必须要让学生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我在讲《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文的时候,别出心裁。
一上课他告诉学生:“我们今天学习一篇新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作者毛泽东,我先给大家把这则新闻播颂一边遍,大家认真听”。
读完一遍,我问到:“你们记住了多少内容,找同学写在黑板上”,结果学生只记住了作者毛泽东以及半个题目“人民解放军渡长江”。
又问:“有多少人渡江呢?这些人怎么过的长江呢?”学生不停地摇头。
我说:“好,不要紧,你们看文章来回答。
”同学们拿到文章后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很是专注,而且很多同学都把手举了起来。
高三语文教学实践论文(3篇)
第1篇摘要:本文通过对高三语文教学的实践探索,分析了当前高三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旨在提高高三语文教学质量,为我国高中语文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三语文;教学实践;问题;改进措施一、引言高三语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当前高三语文教学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陈旧、师生互动不足等。
为了提高高三语文教学质量,本文通过对高三语文教学实践的探索,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二、高三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1. 教学方法单一目前,部分高三语文教师仍采用传统的讲授法,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这种教学方法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制约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2. 教学内容陈旧部分高三语文教师的教学内容陈旧,未能紧跟时代步伐。
这导致学生在面对新的社会现象和问题时,缺乏必要的语文素养。
3. 师生互动不足在高三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不足,未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评价方式单一当前高三语文教学评价方式单一,过分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
这不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高三语文教学改进措施1. 创新教学方法(1)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手段。
通过多媒体课件、视频、音频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2)采用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结合生活实际,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
2. 优化教学内容(1)紧跟时代步伐,更新教学内容。
关注社会热点、文化现象,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2)注重经典阅读,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精选经典文学作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阅读,培养审美情趣。
(3)加强写作指导,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针对不同写作题材,进行针对性指导,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寻找突破口,让语文课堂有“实效”
寻找突破口,让语文课堂有“实效”语文课堂一直是教育中备受关注的一个重要课程,因为语文是我们传承文化、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
近年来,语文课堂的实效性却备受质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也常难以令人满意。
如何寻找突破口,让语文课堂有“实效”,成为了当前语文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改变教学方法,提高学习积极性目前,很多学生对语文课堂感到厌烦,觉得单调无趣,缺乏实用性。
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学方法过于呆板,缺乏趣味性。
要让语文课堂有“实效”,首先要改变教学方法,提高学习积极性。
一种有效的方式是引入多媒体教学,结合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能够接触到更多的语言素材,激发学习兴趣。
在学习古诗词的时候,可以通过播放相关的视频,展现古诗词描绘的场景和背景,同时可以让学生欣赏相关的音乐,增加学生的情感投入。
语文教学也可以结合实际生活,引入生活化的例子和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进行语言游戏、语言表演等,使语文学习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增加学习的亲和力,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找到实用价值。
二、拓展课堂内容,增强实用性另一个导致语文课堂“实效”不高的原因是课堂内容过于枯燥,缺乏实用性。
很多学生觉得在语文课堂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很难在实际生活中得到应用,因此缺乏学习的积极性。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有必要拓展语文课堂内容,增强实用性。
一方面,可以引入更多的实践性内容,如写作、辩论、主持人训练等,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增加语文学习的乐趣。
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安排写作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写作水平,同时提高语文学习的实用价值。
语文课堂也可以加强语言文化的引导,让学生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
可以通过阅读名著、欣赏古诗词、品味文学作品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增强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实效性。
三、注重个性化教学,满足学生需求语文教学中还需要注重个性化教学,满足学生的需求。
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都不同,因此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布置作业和进行辅导,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方式。
探寻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突破口
探寻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突破口作者:陈小红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下半月)》 2020年第11期陈小红探究性学习,表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上,主要指教师将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的某些特定问题引入课堂教学中,创设出相应的问题情境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动机和意识,引导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和价值观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而课堂上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是语文教师进行课堂改革的突破口。
一、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学生探究学习意识教师要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真正创造出让学生参与和尝试探究学习的机会。
高中语文教学要改革创新,首先就要转变教师自身的思想意识,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思维定势中走出来,从培养高中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去审视思考语文教学活动中的基本元素构成,如备课上课、学业考试等。
在教育学中,师生间的关系大概分作了三大类[1]:专制型、民主型和放任型。
教育研究和实际教学情况表明,在民主型师生关系中,课堂教学探究活动交流的气氛最好,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去探究学习并敢于说出不同的思考见解。
因此,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提高民主课堂意识,树立起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意识到自己是“顾问”,是“意见交换的参与者”,是“帮助发现问题而不是拿出现成结论的人”。
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型学习方式为主动探索发现型学习方式,鼓励支持学生主动提出和尝试自主解决问题,培养自主自强、自控自信的核心心理素质,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再有,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理解内化的程度上,还要注意打破传统的教师出题练习巩固的惯性思维,有效利用“互问互检”的教学手段,鼓励学生间互相出题互相检查,学生间还可以互相对课堂主要知识点进行改编、创造编写,真正将探究学习的课堂主动权交还学生,促进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
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能力学习贵在善疑,探究学习的起点就是问题。
寻找突破口,让语文课堂有“实效”
寻找突破口,让语文课堂有“实效”语文课堂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知识、提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和文化素养的主要场所。
现实中许多语文课堂却面临着诸多难题,比如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课堂效果不明显、教学方法单一等。
如何寻找突破口,让语文课堂具有“实效”,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下面,笔者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讨论,希望能够为广大语文教师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
一、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对语文课堂兴趣不高是当前语文教学中的一大痛点。
许多学生认为语文课仅仅是填鸭式的背诵和死记硬背,缺乏趣味性和启发性。
而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一问题的存在,并积极采取措施,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 创设丰富多彩的语文学习环境。
语文课堂的环境对学生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课堂布置等方式,创设一个充满乐趣和启迪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 运用真实材料教学。
语文教学需要注重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实际,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运用真实的语言材料,如课外阅读、实地考察等,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生动和实用性,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
3. 多样化的教学形式。
传统的板书、讲解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今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游戏化教学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注重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语文学科的特点之一就是强调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
当前一些语文课堂存在着应试教学倾向,注重的是知识的灌输和机械性的应试训练,忽视了学生的语文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为了让语文课堂具有实效,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际运用能力。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注重语文素养的培养。
语文素养是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技能和文化素养的能力。
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探究语言文字背后的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引导学生运用语文进行创造性活动。
语文教学不仅要注重对学生的语言文字基础知识的训练,更要引导学生进行实际的语文创造性活动,如写作、演讲、辩论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语文应用能力。
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瓶颈及突破之道探微
导学生运 用写作 技巧获得应试作文 的高分 。另外 , 教 师 只是单调地 给学生讲解 知识 , 学 生被动接 受 , 缺 乏系统
化 的指导 。教师 缺乏创 新能力 , 不能针对学生写作学 习 的要点 , 发 挥主观能 动性 , 对教 学理念 与教学 方法进 行
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解知识 的同时 , 还应鼓 励学 生走 出校 门 , 走 出课堂 , 在生活 中积 累素材 , 以此 为写作 的重要依据 。 学生还可经常进行阅读学 习 , 培养语感 , 促 进写作 的提高 。 足量 而合理 的写作训 练可以帮助学生巩 固、 充实教师在课 堂所授 的知识 , 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 【 案例分析 】 教 师在讲 解“ 于细微处见精神—— 细节 描 写” 时, 可 以要 求学生在 日常阅读的报 纸杂 志的有 关 文章 中 , 找 出细 节描 写 , 并拿到课 堂上与 老师 、 同学分 享, 指 出该 细节描写对整篇 文章有何作 用。 如此, 学生经 过 多次训 练后 , 就 可以掌握 细节描 写 的方法 , 在进 行 写
一
。
3 . 完善 写作评价标准 , 提 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教师 应遵守客 观性 原则 , 除去个人 喜好 , 摒 弃结 果 评价 , 不 再仅是对 完成的作文进 行结果 型 的评价 , 应对 学生 的写作过程也给予评价 。如此一来 , 可帮助学生形 成写作能力 , 提高写作水平 。 “ 兴趣是最好 的老师” , 学生 拥有对 写作 的兴趣 , 可将 “ 要 我学 ” 转 变为“ 我 要学 ” , 变 被动为主动 。学生可 以发挥 自身 的学习主动性 , 上课认 真 听讲 , 尽力掌握课堂 内容 , 课外辅 以相应的练 习 , 学习
师在教授 关于记叙文的 写作要 点时, 可给学 生写一篇记 叙文 以作示范 , 让学生更加具体地 了解叙 事的要点。
寻找突破口,让语文课堂有“实效”
寻找突破口,让语文课堂有“实效”1. 引言1.1 为什么要寻找突破口在当今社会,语文教育一直备受关注,但许多教师和学生都发现,传统的语文课堂往往缺乏实效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升他们的语文能力。
寻找突破口,让语文课堂更具实效性成为当务之急。
寻找突破口可以让语文教学更贴近学生的需求。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学生的学习方式和需求也在不断改变。
传统的语文课堂往往注重死记硬背和机械式的应试训练,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
寻找突破口,根据学生的个性和特点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
寻找突破口也有助于改变语文课堂的现状。
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往往单一枯燥,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难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和积极参与。
通过寻找突破口,可以创新教学方法,注重实践与体验,利用科技手段辅助教学,重视学生反馈与评价,使语文课堂更加活跃、多样化,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1.2 语文课堂的现状语文课堂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当前的语文课堂存在一些问题与挑战。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单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足够的互动和参与。
这种教学方式容易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厌倦和抵触情绪,影响了学习效果。
语文课堂内容呈现单一化、枯燥化的趋势,缺乏趣味性和实用性,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学生对于传统的教学形式渐渐产生了抗拒感,他们更倾向于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和知识,而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方式显得滞后和无法满足学生需求。
要让语文课堂具有实效性,需要寻找突破口,改变现状,使语文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实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
通过重视学生的需求,注重实践与体验,创新教学方法,利用科技手段辅助教学,以及重视学生反馈与评价,可以使语文课堂更加具有实效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2. 正文2.1 深入理解学生需求在语文课堂中,深入理解学生的需求是实现教学实效的重要一环。
试论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难点和突破
试论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难点和突破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语文学习中的一大难点。
在教学中,老师们常常会遇到各种难题,如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语言习惯与文言文有巨大差异、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等问题。
只要我们认真研究这些问题,并且以正确的方法去突破,就一定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本文将从难点出发,探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的难点及相应的突破方法。
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通常较低,对于这一现象,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突破:1. 创设生动的教学环境: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图片、音频等多媒体手段,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魅力。
利用一些趣味性的教学方式,如游戏、竞赛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结合实际情境引导学习:在教学中,老师可以将文言文融入到现实生活中,引导学生通过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更好地了解古人的智慧和情感表达,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主体性,通过讨论、自主学习等方式参与课堂,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语言习惯与文言文有巨大差异现代汉语与文言文有着巨大的差异,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常常会遇到语言表达和理解上的困难。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从以下方面突破这一难题:1. 引导学生把握文言文的特点: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举例比较,让学生了解现代汉语与文言文的区别,引导学生在阅读文言文时把握其特点,逐步形成对文言文的语言感知。
2. 注重语境理解:由于文言文的表达方式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加强对文言文语境的理解,让学生通过理解文言文的交际环境,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三、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难题1. 注重词汇积累:在学习文言文时,学生应该注重对文言文词汇的积累,通过大量的阅读和运用,逐步掌握文言文的词汇和用法,从而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能力。
3. 多角度理解:在阅读和翻译文言文时,学生应该从多个角度去理解文言文,如语境、句子结构、逻辑关系等,从而更好地掌握文言文的意思和表达方式。
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与探索论文
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与探索论文1.学生方面。
初中语文由于教师过于侧重背诵,导致学生只是为背课文而背课文,不去理解和体会,不深入分析文章的内涵。
学生学得粗浅,中考要求也低,导致高一新生普遍存在知识储备和能力水平严重不足的问题,这就与新课程要求学生积极广泛参与,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相矛盾。
语文新课改的力度大,要改变以往几十年沿用下来的教学体例,要大胆引入了专题和模块教学,使语文教材的面貌焕然一新,可问题在于专题和模块教学要建立在初中学生扎实的语文学习基础之上的。
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学情和目标的差距,这就给新课程的有效实施带来很大困难。
2.教师方面。
新课程不仅改变了原有的学科编写体例,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更重要的是以专题为单元的模块体系所带来的教学内容跳跃性强、思维层次高,会给人一种支离破碎感。
如第一册的第一单元就是较难的诗歌单元,而第二单元又是学生感觉困难的文言文单元,这让习惯于旧教材知识结构与体系的教师一下子茫然失措,疲于应付。
3.教材方面。
优点突出,比如文章正文与课后补充相补充,资料丰富。
缺点同样明显,大段的文字表述有时缺乏连贯和统一,或者表述含糊不清;学术化、成人化倾向严重,脱离学生的认知水平。
比如古诗十九首、古诗体例、古诗与现代诗的区别等概念,教材没有给出明确的解释,使得教师不得不留出大量的时间处理,否则学生很难理解。
再如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等文言句式,内容就会涉及初中语文教学,而初中中考又不考,所以高中教师就得先完成初高中语文知识的衔接问题,课时减少单任务量并没有减少。
讲还是不讲?讲影响教学进度,不讲影响学生理解。
总之,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感到最普遍的问题就是课时少、内容多、难度大、进度慢。
面对问题与困难,一味地抱怨于事无补。
我们首先应统一思想、达成共识,即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和准则,在教学过程中,不求面面俱到,而是大胆合理整合教材,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具体做法如下。
1.加强集体备课,对课程内容进行调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教学突破口的实践论文:浅论高中语文教
学突破口的实践与研究
教学突破口首先应该是打破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困难的关键之处。
其次,就阅读教学而言,它可以是教师和学生解读文本的门径所在,通过突破口,我们可以窥见文本的内核,触发课堂的高潮与活力,引起联想和想像,产生有价值的思想和表达,并最终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再次,就表达教学(主要指写作教学)而言,它应该是教师指导学生写作的简捷有效的抓手,也是学生避免通过长期艰苦的写作实践和感悟历程而达到“轻松写作”的一条捷径,它将有助于学生思想有深度有层次和个性化的表达。
一、语文教学突破口的理论内涵
教学突破口的本质是教学设计的问题。
教学设计就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
该定义表明:教学设计必须有确定的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是将教学诸要素有目的、有计划、有序地安排,以达到最优组合,教学设计仅是对教学系统的预先分析与决策,是一个制定教学计划的过程,而非教学实施,但它是教学实施必不可少的依据。
教学设计从教学目标、教学对象的分析,教学内容、方法的选择和教学评估子系统所组成,各子系统既相对独立,
又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其中每一个子系统都可以成为突破口的“泉源”。
二、语文教学突破口的特征
1.可行性
突破口要成为现实,起到老师所期望达到的教学即时效果,至少必须具备两个时示性原则:一是符合主客观条件。
如主观条件既应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积累,情感阅历,兴趣所向,也要顾及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气质情趣,客观条件应考虑教学设备,地理差异,时代背景,生活环境,季候特征等因素。
二是具有操作性。
选取突破口最怕“志大才疏”,“心比天高”的结果往往是“命如纸薄”。
突破口在不同的教学内容面前是灵活多变的,设计教学必须“因材施教”,发现并顺应规律,切不可以不变应万变,惹出“刻舟求剑”的笑话来。
2.整体性
突破口应立足于整体。
教学设计的每个子系统应协调于整个教学系统中,做到整体和部分的辩证统一,系统的分析和系统的综合有机地结合,最终达到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
因此,进行教学设计,确定教学突破口,应遵循科学的系统观,统筹兼顾其他子系统,只有将本子系统和谐地统一于整体之中,才能算是科学成功的设计。
语文教学的突破口在阅读教学中往往拥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巨大功能。
好的教
学突破口能使课堂教学体系有一个好的结构,有利于知识的串联和记忆。
心理学实验表明,把知识放进构造好的模型里,形成结合紧密的知识体系,就能长期保持在记忆里。
所以,抓对突破口,能使所有知识建立起密切的联系,形成较好的认知结构和记忆结构。
3.创新性
语文课堂教学过程简而言之,就是教师把自己对教材的研读过程在课堂上通过组合转化为学生的认知过程。
教材是千变万化的,教师的知识储备和审美倾向是个性化的,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也是不时转移,飘浮不定的。
所以,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突破口,为始终保持教学的吸引力,教师必须沉入文本,挖掘作品的个性,并结合时代背景,自身气质,学生实际等等客观条件,常教常新地去寻找或设计令人耳目一新的教学突破口。
4.发展性
发展是个硬道理。
突破口不简单是教学过程的理顺和教学难度的降低,教学突破口必须负起发展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责任来。
验证突破口选择的适当与否,应以其是否有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为主要依据。
在不同年龄和教学阶段,突破口会呈现多变的特征。
教师要抓住教学契机,以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为出发点,灵活地选择突破口。
三、突破口研究的实践着眼点
从语文课程来说,“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就是要充分关注并发掘学生的语言潜能,要引导学生通过已知来认识未知,也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唤醒沉睡的记忆,不断地探求、体验、感受、认识新知,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终身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语文课堂教学突破口的着眼点之一,就是在目标定位时要着眼于学生的兴趣点、障碍点、发展点,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而不是仅仅满足于教学计划的完成。
一堂课,一个阶段的课,都要注意到学生的已知和未知,要将学生的昨天、今天、明天结合在一起,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合一的角度来考虑。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随时调整教学思路,及时捕捉、处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使课堂教学产生真正的效益。
语文课堂教学的突破口的着眼点之二,就是要把静态的分析训练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化为动态的,以学生的体验、感受为主的教学模式。
静态分析,就是只着眼于对文本内容肢解,包括字、词、句、段、篇的分析和写作手法、语言特点的理解、归纳,满足于回答三个问题,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训练也是依据分析来演绎的。
有几篇文章作一点这样的分析
也未尝不可,但是每篇文章都是这样慢问细析,学生能获得什么?他们的兴趣又怎么持久?语文课堂教学不能随意地肢
解课文,也不能变成知识概念的演绎,而是要让学生在主动、独立自主的探求过程中有所体验,有所发现,有所感悟,这就是动态的体验与感受。
要做到“动态”,就必须给学生以沉浸、体验、感悟、思辨的过程。
沉浸,就是要让学生进入文本,这个阶段,不必急于归纳中心、把握情感,而是要在阅读过程中有所心动,形成一个大体的感觉;体验,就是依据自己的己有经验,包括生活的积累、知识积累和思想认识,从具体的语言中体会到文本的内涵,或产生共鸣,或产生疑惑;感悟,是指经过共鸣、生疑、探求以后,明白一些道理—包括知识的道理和思想内容上的道理,形成自己的见解;思辨,是指能在一定积累之后,上升到理性高度来认识,能辨别是非优劣,这本身就包含着鉴赏的因素了。
要使学生能够动态地体验、感受,就要给学生以必要的抓手和方法导引,要及时地给学生以点拨和指导,要用教师的智慧和人格魅力去影响、感染学生,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精神,并形成独立的见解。
语文课堂教学的突破口的着眼点之三,就是要把听、说、读、写四项能力以单项训练为主,转化为以阅读为基础,以表达能力的提高为外显标志的听说读写能力整合发展。
以阅
读为基础,指的是语文课堂教学是应以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为主,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认识、掌握语言运用的规范,在阅读过程中增加文化积淀,提高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提高思想认识水平。
以表达能力的提高为外显标志,指的是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既要有“心有所动而口不能言”阶段,又要有随时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感阶段,要在表达过程,主动学习、吸收典范的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提高思维能力,也提升思想水平,语文水平,语文素养,最终总要通过表达来体现的。
听、说、读、写能力整合发展,是母语学习的基本规律,虽然在某一阶段,可以以提高某一能力(如阅读能力)为主,但就能力发展规律来说,应是听、说、读、写能力整合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