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市场均衡发展指标体系研究

合集下载

我国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的政策建议

我国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的政策建议

我国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的政策建议引言:随着社会不断进步,房地产行业在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作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之一,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发展对公众美好生活以及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近年来,房地产市场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房地产销售和投资与以往相比大幅下跌,土地市场也进入到瓶颈期,长远来看不利于促进我国房地产市场高质量发展。

因此,为了进一步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有必要对现有政策进行深入分析,了解供给端和需求端等政策对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影响。

针对目前房地产市场发展中的不均衡以及公共服务不均衡导致房地产市场区域分化等问题,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

从协调市场与保障以及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等方面入手,最大限度地为我国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保驾护航。

1.现阶段主要房地产政策及影响1.1 集中供地政策意在稳地价新时代背景下,为了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应当进一步剖析各类政策出台意义。

例如,集中供地政策的出台就是为了稳地价。

就房地产开发成本来看,土地占据了近四成,正是由于土地资源的不足进而对房地产供给产生了相应的影响,最终致使房价上涨。

就2021年集中供地的成交结果来看,首轮供地竞拍十分火热,在部分热点城市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溢价率相对较高。

但是,次轮供地竞拍阶段,部分房地产企业竞拍需求大大降低,流拍率与首轮相比大幅提升。

结合首轮和次轮竞拍结果来看,相关政策的出台起到了关键性作用,特别是对竞拍和土地出让规则的调整,以及对购地资金审查力度的加强和限制溢价率等,促使两轮土地竞拍结果的差异性大大增加。

首轮出让规则注重“竞自持”“竟配建”等,房地产企业能够利用扩大配建等方式转嫁成本,从而致使土地价格提升。

而次轮竞拍则是更加注重“竞品质”,这种规则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房企利润,迫使房地产企业不得不进行转型。

所以,从这一角度出发,房企分化的现象将进一步加剧,资金充足且成本控制较好的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将大幅提升。

1.2 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意在防风险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的出台其根本目的意在防风险。

平衡发展、充分发展与美好生活

平衡发展、充分发展与美好生活

30新视点·政经观察平衡发展、充分发展与美好生活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一个重大的时代命题与理论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是自1981年以来,党的报告对社会主要矛盾首次做出的新表述,深刻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变化,明确了我国经济发展下一步的主要任务。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十九大报告做出的历史判断,指明了新时代面临的主要挑战和发展任务。

作者认为,历史性判断需要从历史的角度理解。

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至少需要100年”的历史进程中去理解。

社会主要矛盾是判断一个社会处于何种社会阶段的根本依据,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受社会处于何种社会阶段决定。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因此,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须放置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至少需要上百年的历史进程中。

十三大报告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基于此,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了,但我们仍将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且要更好地实现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

从近60年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三次重大转化中去理解。

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从那时起到现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三次历史的转化。

第一次,1956年,党的八大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国内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满足人民的经济文化需要。

论产城融合评价指标体系

论产城融合评价指标体系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产城融合关键因素和影响机制研究”(15YJA790074);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基于中外工业园经验数据的产城融合实现机制实证研究”(2015M572487)。

作者简介:许明强(1975—),男,四川安岳人,博士研究生,副教授,博士后,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城市经济、房地产经济。

DOI :10.16675/14-1065/f.2019.14.004论产城融合评价指标体系□许明强摘要:产城融合本质上是城市3要素(人口、产业和载体)之间的协调均衡和相互支撑。

基于此认识,构建以生产功能区集约度、服务功能区集约度、城市人口与生产功能区融合度、城市人口与服务功能区融合度、生产功能区与服务功能区融合度为一级指标,包含9个二级指标和14个三级指标的产城融合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产城融合;评价;指标文章编号:1004-7026(2019)14-0007-02中国图书分类号:F293.1文献标志码:A (1.成都大学商学院四川成都610016;2.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四川成都610016)1关于产城融合评价体系的研究动态学者们对产城融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式既有共性,也有突出的个性,而有的做法值得斟酌。

例如,有的学者选取的指标达到50个左右[1],其中难免存在重复交叉之处,容易增加个别指标的权重,而且增加了数据获取的困难程度,降低了评价可行性。

又如,评价应针对产城融合发展的直接结果与表现,但有的学者在选取指标时较多选择了它的影响因素,一个突出的例子是以土地利用和城市规划评价产城融合的实际发展水平[2];同时,有的学者选择了与产城融合关系不够直接的指标予以衡量,比如GDP 及其增速[3]。

在指标权重确立上,有的学者采用了主成分法,这种方法争议较大,它既难以提供明确的经济解释,也无法减轻指标之间的多重共线性问题。

有的学者采用熵值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其本质是对观察值离散性更强的指标赋予更高的权重。

9822906_均衡发展视野下城市化测度指标体系构建的实证分析

9822906_均衡发展视野下城市化测度指标体系构建的实证分析

均衡发展视野下城市化测度指标体系构建的实证分析郭立文时韵祁(东北财经大学,辽宁大连116025)[摘要]对劳动形式、内容及收入水平等指标关注度的差异,导致了城市化水平测度的着眼点、立足点的乃至结果的千差万别,引发了城市化测度的“困境”,本文从线性回归模型出发,分析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之间的关系,认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各分项指标发展不均衡,人口城市化仍然滞后于城镇消费比率,滞后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速度。

为促进城市化的均衡合理发展,需要进一步促进消费,尤其是农村消费,针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速度过快的现状,政府需要减少部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审批,淘汰落后产能,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解决针对进城务工的农民工群体的就业问题。

[关键词]城市化;固定资产投资;第三产业;显著性检验[中图分类号]F29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053(2016)02—0063—04一、城市化测度的“困境”(一)国际社会关于城市化测度指标选择的共性理解城市化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通常意义上的城市化是指由于工业化的发展引起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

从内涵上看,城市化是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具体包括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等。

当前,不同国家及地区衡量城市化水平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人口指标上,即主要依托城市人口占国家或地区总人口的比重来衡量城市化发展水平,这一衡量指标的关键之处在于城市人口的界定(见表1)。

(二)我国关于城市化测度指标构建的内在矛盾我国与西方国家不同,并不是用具体的人口规模来定义城市,而是采用建制城镇来定义城市人口。

在现实中,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存在大量的流动人口,他们从农村走出来,在城市中工作、生活,但却拥有农村户籍。

因此,我国在测度城市化过程中不可回避的矛盾焦点就在于如何确定流动人口的归属问题。

近年来,有的学者主张将流动人口归属为城市人口,认为流动人口从事非农业劳动,已经成为城市一分子,应该算作城市人口;另外一部分学者主张流动人口归属为农村人口,认为流动人口在农村有土地收入,但其土地收入水平和生活方式与城市人口具有较大差距,因此应该属于农村人口范畴。

房地产市场均衡发展指标体系研究

房地产市场均衡发展指标体系研究

布 式房 地产 开 发企 业风 险 管理体 系研 究” 的 资助
◆ 中 图 分 类 号 :F 9 文 献 标 识 码 :A 23
住房结构合理 ,完善 的住 房保 障体 系 ,保
内 容 摘 要 : 本 文 通 过 对 房 地 产 市 场 的 相 关 影 响 因 素 的 识 别 ,运 用 层 次 分 析 法 和 M alb软 件 建 立 了我 国房 地 产 市 ta
( )房 地 产 市场 均 衙发 展 评 价 方 法 一
为测定 各指标 的权 重 , 本 人制定 并发放调 查 问卷 ,
共 发放 3 份 , 收 2 份 , 0 回 8 其 中, 有效 问卷 2 份 , 5 对调 查
房 地产 投资 总顿/ 固定赍产 投 资总额 B t
平 均从 业人数 B .
用可量化的指标 ,参考多位 学者的研究结果 , 个~级 每 指 标下均设定 了四个二级指
标 。由此 建 立房 地产 市 场 均 衡 发展 指 标 体 系 ( 表 1】 见 。
。 。
图 1 房地产 市场均衡 发展指标 体系的递 阶层次结构
表1 房地产 市场均衡发展指标体 系
根据各判断矩阵 ,利用
Matb 件 对 各 指标 进 行 排 t 软 a
租售 比例 空 置率
序 ,并进行一致 性检验。对
于 准 则 层 可 得 到 矩 阵 B— B 的排 序 向量 为 W =0 1 9 , f 0 1 01 9 ,03 0 , 5 9 , 8 1 5 9 03 0 ]

致 性检 验 ,CR = 2 8 0 0 8 <0. 1,
C R2 89<0 1, CR3 07 =0 01 =0 0 4<0 1,
CR = 2 4 01 因此 , 00 5 < , 其排序结果均具 有满意的一致 性。可得到指标层对总 目标 的权重排序为 :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房地产业与国民经济发展协调度分析——以济南市为例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房地产业与国民经济发展协调度分析——以济南市为例

主成分 z 的贡 率为 五 ( l , p i i , …,) =2
五 ‘l k 一

() 4
’ () 5
累计贡献率为
(= ,, ) i1 …P 2

5 确定主成分个数并计 算主成分 载荷 )
其 算 式 = (,) ( 1,,) 计 公 为: p √ f ,.p z , 2- .
19 9 7年就开展了生态市建设工作 ,9 8年 日照市被批准 为国家 19
由图 1可 以看 出从 2 0 0 2—2 1 期间济南 市房地产业 与 0 0年
国民经济发展指数基本上处于正常状 态。 只有 2 1 0 0年该指数超 出 了正常范围 , 明房地产市场 出现偏热迹象。究其原 因, 表 主要 是房地产投资增速与 G P增速 之 比逐渐扩大 , D 造成 此年份该指 数突变。另有 数据显示该指数增 大的另一原 因是 , 房价上涨 , 供 需两旺。2 1 0 0年上半年 600 1,0 , — 00 0元 / 0 平方米之间的房源呈 现供需两 旺 ,价格在 1 , 0 / 00 元 平方米 以上 的房源依然是 济南 0
之出现大 幅萎缩 。但房产调控的最终 目的都是使房地产业 与国
民经 济协 调 、 康 发 展 。 健
出以下建议, 作为政府对济南市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控的依据。
31 建立并完善房地产市场预警机制 . 在 建立房 地产业 与 国民经济 发展协 调度定 量分析 的基 础 上, 建立房地产市场预警 系统 , 这为我国房 地产 业的预警研究提 供 了一个新 的思路 。 总体上看 , 但 我国对房地产 预警 系统 的研究
进入 2 世纪后 ,经 济社会发展 与资源环境之 间的矛盾 凸 l
经济社 会发展 的这 一新形势下和新阶段 中, 日照市是 山东 省最

房地产预警系统研究

房地产预警系统研究

房地产预警系统研究温俊佳兆业地产集团惠州公司【摘要】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建立一个房地产预警系统,来对房地产进行准确的判断。

并运用实时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判断出房地产业的健康状况。

房地产预警系统的研究意义在于:是政府调控市场的重要手段;是开发投资的依据和导航;是老百姓购房的指导;是市场信息化管理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房地产预警房地产周期波动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为了与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不断推进相适应,以住房制度和土地制度的商品化改革为标志,房地产作为生产要素开始逐步进入市场,同时房地产业也成为了一个相对独立的产业,逐渐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从我国20年的发展来看,房地产市场存在着明显的周期波动现象,经济学对于经济周期的研究已经较为成熟,但房地产周期波动循环的分析与研究,基本上还处于起步阶段。

因此分析和研究房地产周期波动现象,不但具有理论上的开拓意义,而且也有助于实践中指导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

房地产预警系统,简单的说,就是能够事先发出房地产警告信号的系统。

具体来讲,是指在房地产经济周期理论指导的基础上,通过对房地产经济运行历史过程的分析,归纳总结若干房地产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然后,通过指标的选择和指标体系的建立,以及对房地产经济运行过程中有关指标变化的持续监测,对房地产经济运行的总体态势和局部特征的变化进行准确的判断,并对今后的走势做出正确的预测和评价,从而尽可能地提前采取监督调控措施,最大限度地促进房地产业和房地产市场的持续良好运行,尽量避免诸如房地产泡沫等不良态势的发生的系统。

房地产周期,是指房地产经济运行过程中,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出现的扩张和收缩交替的反复运动的过程。

与经济周期的波动形态一样。

房地产周期也分为扩张与收缩两大过程,或者细分为复苏与增长、繁荣(波峰)、危机与衰退、萧条(波谷)四个阶段。

房地产经济周期波动大体上归因于房地产经济体系的内在因素和外生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房地产税立法是什么(房地产税试点改革主要内容)

房地产税立法是什么(房地产税试点改革主要内容)

房地产税立法是什么(房地产税试点改革主要内容)《规划和纲要》明确,要实施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促进房地产与实体经济均衡发展。

推进房地产税立法,健全地方税体系,逐步扩大地方税政管理权。

要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

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职住平衡。

坚持因地制宜、多策并举,夯实城市政府主体责任,稳定地价、房价和预期。

建立住房和土地联动机制,加强房地产金融调控,发挥住房税收调节作用,支持合理自住需求,遏制投资投机性需求。

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有效盘活存量住房资源,有力有序扩大城市租赁住房供给,完善长租房政策,逐步使租购住房在享受公共服务上具有同等权利。

加快住房租赁法规建设,加强租赁市场监管,保障承租人和出租人合法权益。

有效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完善住房保障基础性制度和支持政策。

以人口流入多、房价高的城市为重点,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着力解决困难群体和新市民住房问题。

单列租赁住房用地计划,探索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和企事业单位自有闲置土地建设租赁住房,支持将非住宅房屋改建为保障性租赁住房。

完善土地出让收入分配机制,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力度。

因地制宜发展共有产权住房。

处理好基本保障和非基本保障的关系,完善住房保障方式,健全保障对象、准入门槛、退出管理等政策。

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健全缴存、使用、管理和运行机制。

《规划和纲要》提出要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其中要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统筹推进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

土地计划管理方式,赋予省级政府更大用地自主权,探索建立全国性的建设用地、补充耕地指标跨区域交易机制。

建立不同产业用地类型合理转换机制,增加混合产业用地供给。

此外,《规划和纲要》明确要巩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政策,完善农村承包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制度,进一步放活经营权。

基于组合赋权方法的房价要房地产市场发展评价模型研究

基于组合赋权方法的房价要房地产市场发展评价模型研究

中图分类号 : F 2 9 3 .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6 — 4 3 1 1 ( 2 0 1 3) 3 4 — 0 3 0 4 — 0 2
1 房地产市场发展 综合评价理论 为第 i 个 指 标 的 标 准 差。 房 地 产 市 场 发 展 评 价 指 标体 系 : 要 想 评 价 房 地 产宏 观 2 . 1 _ 2 线 性 内插 外 推 法 在 房 地 产 市 场 发 展 评 价 指 标 调 控 政 策 的效 果 , 就 需 要 对房 价 和 房 地 产 市 场 的走 势 进 行 体 系中 ,房地 产开发投资增 长率/ G D P增长率这个指标 需 判断, 这 样 我 们 就 需 要 借 助 一 些 房地 产指 标 对 房地 产市 场 要 运 用 线 性 内插 和 外 推 的 方法 进 行 调 整 , 这是 因 为 : 根 据
价 格 的波 动 情 况 进 行 分 析 比较 , 通过 建 立科 学 的评 价 指 标 国 内 外 的研 究 成 果 和 相 关 房 地 产 专 家 的 意 见 , 房 地 产开 发 体 系, 做 出科 学 的决 策 。经 过 筛 选 和 分析 , 选取 “ 与 社 会 经 投资增 长率/ G D P增长 率这一指标 正态 归一化 处理 之后分
o n Co m bi n a t i o n W e i g ht i ng A pp r o a c h
高德 昊 GAO De — h a o
( 辽 宁建 筑 职 业 学 院 , 辽阳 1 1 1 0 0 0) ( L i a o n i n g J i a n z h u V o c a t i o n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 L i a o y a n g 1 1 1 0 0 0 , C h i n a )

中国城市房地产市场发展潜力评价——基于时序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

中国城市房地产市场发展潜力评价——基于时序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

法 ,该方 法主要应 用于 区域经 济发展水 平研究 、行业 动态 发 展评 价 中, 全 局经济效 益的综合评 价方法与应用 》 、 如《 《 市公 司经 营业 绩的 时序多 指标综 合评价 》 等 。它解 上 决 了传统 的静态 多指标综 合评 价的缺 陷 ,能让 决策者 和投
层 级 城 市 房 地 产 市 场 发 展 潜 力 的 基 础 上 提 出相 关 建 议 。
关键 词 :房地 产 市场 ;发展 潜 力 ;时序 多指标 ;聚类分 析 DOI 03 6 d i n 10 —3 82 1 .90 9 :1 .9 9 . s . 17 4 .0 01 .3 s 0 中图分 类号 : 2 33 F9_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0 1 7 4 (0 01— 1 3 0 10 — 3 82 1 19 0 5 — 5
典 型代表性 及数据 可获性 等基本 原则 ,通过借 鉴城市竞争
这一 方面研究较 为成熟 ,傅玳 在 《 市房地 产开发投 资 城
潜力 评价 》一文 中 ,先运 用聚类 分析法将 各类 省会城市 分 类 ,然后再运用 主成 分分 析法对各类 别城 市的房 地产开发 投资潜力 进行评 价排序 。叶贵 在 《 房地 产 区域 市场投 资 竞争 潜力 的灰 色关联 评价 》一文 中 ,通过 建立影 响房地产
( 重庆 大学 建设管理与房 地产 学院 ,重庆 4 0 4 ) 00 5 摘 要 :城 市房地 产 市场 发展 潜力对 城 市发展 影响重 大。 不同 于传统 的静 态评 价方 法 ,采 用 时序 多指 标综
合 评价 方法 , 过 建立影 响城 市房地产 市场发 展潜 力的评 价指 标 , 全 国各 区域 中心 的 3 通 对 1个 大 中城 市进 行 指标数 据处理 ,确 定各年 度及 综合 潜力评 价值 ,据此进 行聚 类分析 ,将研 究城 市分 为 5个层级 ,在分 析各

97年至今历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点

97年至今历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点

政治局:明年货币政策变宽松为稳健2010年12月04日昨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了2011年经济工作,指出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

这是2008年11月中国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提出货币政策“适度宽松”之后,首次回归“稳健”。

按照惯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随后召开。

透过这次中央政治局会议传递出的经济政策新信号,可以判断出明年中国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

此前几天,中共中央于11月30日在中南海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就当前经济形势和明年经济工作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意见和建议。

胡锦涛在讲话中指出,要切实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更加积极稳妥地处理好稳定经济增长、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货膨胀预期的关系。

专家分析认为,货币政策基调的改变,可向市场传递出明确信号,通过货币信贷的合理投放,达到稳定物价的目的。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10月份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已经攀高至4.4%,且全年CPI突破3%的年度调控目标可能性较大。

显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而采取的刺激政策需要作出改变,以适应发展方式的转型,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

■ 解读明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

——政治局关键词货币政策防控通胀货币不能再宽松此次是继我国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转向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之后,再现“一松一稳”的调控组合。

中国社科院财贸所所长高培勇说,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就必须有相应的扩张手段,防控通胀压力要求不能再搞宽松的货币政策。

“应当承认,我们现在的流动性是过剩的。

但也要看到,过去发放那么多货币信贷是不得已为之,而且为率先战胜危机冲击发挥过关键作用。

随着形势的变化,货币政策到必须调整的时候了。

”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说。

“过去两年‘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非常之举’,此时中国经济已经企稳回升,‘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就应及时退出。

我国房地产业分类调控依据及政策建议

我国房地产业分类调控依据及政策建议

水平评价指标体 系 ,如表 1 示。 所
( )描 述 性 统 计 二
生的是 高增长下 的高泡沫。 一旦泡沫破 灭,
将给 房 地产 乃 至 国 民经 济带 来毁 灭性打 击 。 目前 房 地 产 市 场 还 是 不 太 成 熟 ,政 府 调 控 也 是 在 参 照 西 方 的基 础 上 慢 慢 探 索 。 房 地 产 市 场 发 展 较 不 均 衡 ,区 域 差 异 问题
析 系统聚 类
突出。如何对其进行调控 ,则是迫切需 要 研究 的问题 。汪洋认为政府在调控时需考
量纲下的数据变异程度 , 需计算变异系数。
如 表 2所 示 ( 指 标 用 X (_ ,2 各 , _1 ,… … ,
1 表示 ) 0) :
虑众多 因素 ,在错综复杂的 目标 间进行权
个在 1 0 以下,变异 系数值的分布说 % 0
明我国房地产发展区域之 成 分 分 析 ( r c a C mp — 一 主 Pi i l o o n p
n n ayi) et An ls s
模 呈现 递增 趋势 。加 上我 国城 市化 进程 加快 , 口空 间转移 增加 , 得房屋 销售 人 使 价 格 快
我 国房地产 市场观念 的根本 转变 ( 王勉 , 2 0 。九届全 国人大 一次会议上 , 0 0) 房地 产 被确 立 为中 国新 的经济 增长 点 ,并 对
房 地 产 进 行 了 市 场 化 改 革 。 由 于 房 地 产 产 业 链 长 、关 联 度 高 、带 动 性 强 , 速 成 迅 为 国 民 经 济 的 支 柱 性 产 业 ,开 发 投 资 规
衡 ,以 缩 减 区域 差 异 ( 洋 ,2 0 ;谢 百 汪 0 5)
分 类调控

均衡发展指标体系2015.4.13

均衡发展指标体系2015.4.13

27.校园文化:城市中小学生均绿地和自然科学园地面积1平方米;农村生均集中绿地和学生种植园地面积小学生均5平方米,初中生均6平方米;校容校貌整洁,主体色彩鲜明;旗台、校标、校徽、校训、校歌等文化建设规范;校园文化有特色。

共五项,每项3分。

28.生均占地、建筑面积:生均占地面积:城市小学12、18、24、30个班分别达到26、23.5、23、21.4平方米,初中分别达到25.5、24.3、24.4、23.5平方米;农村小学6、12、18、24个班分别达到34、29、23、20平方米,初中12、18、24个班分别达到30、29、25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城市小学12、18、24、30 班分别达到10、8.3、7.9、7.2平方米,初中分别达到11.4、10.1、9.8、9平方米;农村小学6、12、18、24个班分别达到7.9、6.4、5.8、5.7平方米;农村初中12、18、24个班分别达到7.8、7、6.7平方米;农村学校建有劳动实践基地小学5亩、初中10亩。

生均占地四项达标各3分,生均建筑面积四项达标各3分,劳动实践基地达标各2分。

29.公寓、食堂、厕所:应寄宿学生全部住校,1人1床,生均使用面积3平方米;学生食堂(厨房和餐厅)生均面积1.2平方米,餐位按寄宿学生的70%设座,符合卫生要求;学生厕所蹲位达到男生30∶1(每40人设1米小便池),女生15∶1。

宿舍三项达标各3分,食堂餐厅三项达标各3分,男女厕所达标各4分。

30.体育场地:小学生均面积2.3平方米,环道设置18个班200米,24个班300米,30个班以上300 —400米,设100米直道;初中生均3.3平方米,环道设置18 —24个班300米,30个班300 —4000米,设100米直道;中、小学篮、排球场地按班6∶1设置,体育场地面为弹性地面,体育器材达到《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要求。

生均面积小学、初中达标各4分,篮排球场、弹性地面、体育器材达标各3分。

大运营:房地产运营管理体系3

大运营:房地产运营管理体系3
大运营是以财务经营为导向,以现金流和利润为核心,以计划管 理为主线,以货值管理为基础,实现全项目、全周期和全专业的高效 统筹经营,确保房地产项目"储一建一融一供一销一存一回一结" 8 个阶段动态一体化适配经营策略,最终实现公司经营目标 。 通过对房 地产业现金流核心逻辑的分析与应用,以及对现金流回正与利润影响 要素的管理,房企可实现精准的投资决策、精准的经营与产品定位及 更高效率的内部协同,实现快速有效的运营,进而提高资金利用率, 抵抗经营风险,提高利润并促进企业有内涵地增长 。
提升房地产行业管理水平,促进房地产企业发展,是赛普管理咨 询的使命。 赛普管理咨询将继续秉承"尊重、责任、分享、价值"的 核心价值观,持续为行业发展助力 。
赛普管理咨询 2019 年 2 月
V
-
目录
第一章什么是大运营 第一节 大运营的定义与核心理念 /004
一、从计划运营到大运营 /005 二、大运营管理体系的核心理念 /014 第二节 大运营的价值 /019 一、管理新势能:升级管理角色,助力经营战略 /019
第四节 建标准:建立差异化的项目开发标准/ 132 一、标准之差异化开发路径图/ 132 二、标准之差异化标准工期 /140 三、标准之大运营数字标准/ 150
第五节 管动态两管两控"与经营健康体检/ 157 一、管计划:计划管理与考核/ 158
目最
二、管货值:全周期货值管理/ 163 三、利润与现金流监控:动态反映财务经营状态 /174 四 、 经营健康体检:及时知悉并防范经营风险/ 199 第六节 配机制:匹配的支撑机制 /207 一 、 会议决策机制 /207 二、激励机制 /216
与此同时,财务经营思维还带来了运营管理角色的深刻转变和企 业组织管控的赋能升级 。 例如,计划运营时代的运营部门开始从中后 台的职能部门走向前台,成为协调各业务条线的核心业务部门;大运 营时代的运营部门要成为组织经营决策的"最强大脑"、经营策划的 "千里眼"、经营分析的"超级分析仪"和经营预警的"中枢神经" 。 这 种转变对运营管理人员的专业协同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和分析决策能 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房地产经济周期

房地产经济周期

9
心理预期论(庇古等人)
经济 扩张
经济 衰退
人们预 期乐观
人们预 期悲观
经济 繁荣
经济 萧条
2024/7/28
10
三 经济周期类型
农业周期
长波
是经济“长周期”,又称“康德拉季耶夫周期” 。每 一个周期历时50年或略长一点。
中波
是经济“中周期”,又称“尤格拉周期” 。每一个周 期平均大约9年到10年
内层指标
外部指标
房地产增加值增长率 房地产价格与租金
房地产投资收益率 房地产租金收益率
国民经济增长率 货币供应额及其增长率
房地产交易量
房地产企业利润增长率
中长期贷款利率
土地与楼宇供给量
房地产企业新开张率与破产率 物价指数与通货膨胀率
房地产空置率
房地产就业率与失业率 房地产投机行为与房地产泡沫
房地产物业类型与结构变动
房地产市场的自然周期和投资周期是 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投资周期在第 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初期滞后于市场自然 周期的变化,在其他阶段则超前于市场 自然周期的变化。
2024/7/28
19
房地产经济周期波动的类型
长期趋势 景气循环 季节波动 随机波动
2024/7/28
20
9.3 房地产经济周期的形成机制
经济结构调整、房地产的供给水 平、房地产的需求水平、资本流 向和投资特征
2024/7/28
24
四房地产经济周期波动的特点 ---时滞效应
何谓“时滞效应”
供给滞后于需求的变化
原因
人为因素、技术因素和市场因素
时滞效应对房地产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 分析
2024/7/28
25

全面剖析《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全面剖析《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全面剖析《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一、十三五和十四五整体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对比(一)指标体系有所调整,新增安全保障维度和6个指标1、相较于十三五规划的4个维度24个指标(经济发展、科技教育、资源环境和人民生活),纲要草案从5个维度20个指标(经济发展、创新驱动、民生福址、绿色生态和安全保障)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2、纲要草案中新增了安全保障这一维度。

其中安全保障主要包含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能源综合生产能力两个指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大于6.50亿吨、能源综合生产能力大于46亿吨标准煤。

考虑到2019年粮食总产量为6.6亿吨、能源生产总量为39.70亿吨标准煤,这意味着粮食生产能力方面只需要维持现状,而能源综合生产能力还需要大幅提升。

3、除上述两个指标外,纲要草案还新增了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城镇调查失业率、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和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等四个指标。

其它指标还包括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35%、湿地保护率提高到55%、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90%,地级及以上缺水城市污水资源化利用率超过25%、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60%、每千人口拥有注册护士数提高到3.8人、战略新兴产业增加值/GDP超过17%等。

(二)调整了4个指标,没有提出具体经济增速和经济总量,各年可以单提纲要草案还对部分指标进行了调整,如GDP增速、全员劳动生产率(调整为增速)、研发经费入(调整为增速)、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专门针对高价值)等4个指标。

其中和之前一般会明确具体GDP增速和GDP总量相比,十四五规划并没有具体提出未来五年的年均经济增速和所要达到的经济总量,而只是明确要保持经济增速在合理区间,但各年政府工作报告将会视情况提出。

(三)删除科技进步贡献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数等没有必要的10个指标纲要草案删掉了科技进步贡献率、固定宽带家族普及率和移动宽带用户普及率(已经很普及)、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数(已经全部实现脱贫)、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专门强调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城镇棚户区改造套数、劣V类水体比例、万元GDP用水量下降、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以及森林畜积量等10个指标。

大学生科研项目选题

大学生科研项目选题

附件二大学生科研课题项目选题指南(注:本指南只作选题指南的参考方案,课题申报方向不受限制)经济类:1.国际金融体系改革问题研究2.国际金融危机后我国内需与外需关系研究3.后危机时期我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研究4.世界经济周期及其内在机制研究5.当前防范金融风险问题研究6.新形势下我国利用外资问题研究7.中国对外贸易不平衡发展趋势研究8.新形势下我国对外投资与贸易政策研究9.国际贸易规则变化对我国的影响及对策研究10.我国对外贸易国际竞争力研究11.我国国际大通道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12.中国未来经济增长动力机制、源泉与模式研究13.我国宏观调控政策前瞻性问题研究14.扩大内需与城乡流通产业协调发展研究15.近两年实施扩大消费政策跟踪研究16.稳定和促进外需对策研究17.当前民间投资状况与鼓励对策研究18.政府投资与民间投资关系研究19.加强政府投资监管问题研究20.完善我国国民经济监测预警系统研究21.新时期我国社会结构对宏观经济政策选择的约束问题研究22.“十二五”时期我国调整优化产业结构难点和对策研究23.中国宏观经济数据校准和改进方法研究24.农村小型金融机构发展与风险控制研究25.农村民间金融发展与政策规制研究26.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与政策研究27.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区域差异研究28.农业标准化战略与增强农业竞争力研究29.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新型城乡形态研究30.新型农业职业需求问题研究31.耕地保护的经济补偿机制研究32.退耕还林问题跟踪研究33.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跟踪研究34.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问题研究35.城镇化进程中农地非农化问题研究36.农村危房改造问题与对策研究37.农村发展中的水环境管理研究38.中国特色农民合作组织理论与实践研究39.国际化背景下农产品价格问题研究40.城乡统筹背景下农民工进城的体制与政策研究41.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研究42.农业发展与组织结构创新研究43.粮食最低收购价格问题研究44.农产品价格波动与调控机制研究45.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有效实现形式研究46.支持西部大开发后续政策研究47.西部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研究48.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战略研究49.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研究50.新型工业化指标体系研究51.新形势下工业行业管理体制创新研究52.引导产能过剩行业调整对策研究53.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模式研究54.新时期区域产业转移及产业升级问题研究55.发展我国服务外包业研究56.我国服务业发展的体制和政策研究57.加快城镇化体制和政策研究58.保障我国消费品安全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研究59.当前中小企业吸纳就业能力调查研究60.垄断性行业改革与发展研究61.中小企业信用制度和信用担保机构评级制度研究62.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融资问题研究63.国有企业改革问题研究64.中国旅游业创新能力培育与发展研究65.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研究66.旅游景区无形资产评价研究67.完善节能减排长效机制和环境政策研究68.我国低碳经济发展道路、模式与机制研究69.气候变化与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研究70.支持再生资源产业发展政策研究71.发展循环经济对策研究72.我国重要能源资源需求峰值预测与分析研究73.我国能源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国家能源安全研究74.海外能源开发问题与对策研究75.新时期农村供销合作社改革问题研究76.新形势下促进就业的财税金融政策研究77.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与管理问题研究78.物业税(不动产税)改革研究79.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税制改革研究80.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问题研究81.我国的财政分权、地方政府行为与经济增长研究82.中国企业运用衍生金融工具的实证研究83.防范股市暴涨暴跌问题研究84.我国资本市场结构的功能绩效评价及优化研究85.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与人民币国际化战略86.我国汇率变动趋势与外汇储备战略研究87.我国会计准则执行的影响因素研究88.我国审计市场结构与特征研究89.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预警机制研究90.创业环境评估与创业效果分析91.大型国有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作用及发展趋势研究92.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跟踪研究93.中国城镇住房保障政策研究94.教育机会分配的公平性问题研究95.城乡社会保障接续问题跟踪研究96.建设保障性住房问题与对策研究97.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方案实施跟踪研究98.我国劳动关系调整与劳动者收入相关性研究99.缩小我国居民收入差距过大的途径和政策研究100.收入分配结构调整与扩大内需研究101.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与对策研究102.城镇困难群众就业问题与对策研究103.留守农民低素质化问题与培养现代新型农民群体的政策研究104.劳动力市场灵活性与稳定性的相关性研究105.经济特区与中国模式研究106.科学发展观对国有经济与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研究107.“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环境与条件分析研究108.“十二五”和2020年我国经济结构变动趋势与特征分析研究109.国际金融危机发展趋势及对我国经济发展影响研究110.金融经济格局变化与我国对外开放战略研究111.当前世界经济周期波动的特点及其变动趋势研究112.中国经济周期与经济结构演变关系研究113.金融危机后的宏观调控研究114.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与调整经济结构关系研究115.自主创新、发展方式转型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金融政策与制度保障体系研究116.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证研究117.经济发展与通货膨胀间的平衡理论与政策研究118.人民币国际化与中国经济内外均衡理论政策研究119.商业银行体系建设与中小企业融资研究120.未来国际产业发展新趋势研究121.低碳经济的制度、体制和机制研究122.资源节约与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123.县域经济发展研究124.我国城市群战略实施效果评价和进一步发展研究125.农民工就业问题的理论与实证研究126.残疾人均等享有公共服务问题研究127.发达国家工业化历史经验的比较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研究128.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研究129.当前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及对策研究130.外汇储备对我国经济安全的影响及对策研究131.国际金融危机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及人民币在未来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研究132.世博的举办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的研究管理类: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管理思想研究2.中国近现代企业管理思想研究3.中国家族企业管理思想研究4.管理学科学化和方法论问题研究5.管理行为与机制及和谐管理理论研究6.行为决策学在公共管理中的应用研究7.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理论与实践研究8.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企业战略风险管理研究9.企业虚拟组织管理研究10.公共组织绩效管理研究11.我国会计制度与国际会计制度比较研究12.政府审计与国家经济安全问题研究13.转型期人力资源管理变革研究14.中国企业跨国经营中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15.区域一体化与人力资源管理研究16.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仿真实验系统建设研究17.制度变迁、公司信息披露与内部人交易行为研究18.中国特色消费行为研究19.全球制造网络与中国制造企业的出路研究20.网络营销的基本理论与实践研究21.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策略研究22.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模式研究23.我国创意产业发展战略研究24.信息化驱动下新兴产业形成模式研究25.企业自主创新与知识管理的策略研究26.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研究27.大学生创业技能提升研究28.创新型城市评价标准与指标体系研究29.商务模式与企业创新研究30.服务外包企业创新能力研究31.旅游公共服务与政府监管研究32.中国遗产旅游资源管理战略研究33.旅游经济运行预警模型及其应用研究34.国内旅游市场变动趋势研究35.国际金融危机与中国金融开放创新管理研究36.我国资本市场审计监管机制研究37.反洗钱中的审计策略与方法研究38.宏观经济政策与经济周期对企业投融资行为的影响研究39.中国创业投资发展管理研究40.税收管理成本与效率研究41.证券市场波动与宏观经济波动的关系研究42.农村小型金融机构发展和管理研究43.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创新研究44.农村流通现代化管理体系研究45.土地市场发展与规划管理创新研究46.农业多功能化的理论与管理实践研究47.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行管理机制研究48.农业巨灾风险管理制度创新研究49.工业区废弃物循环利用的合作机制研究50.能源战略及其技术经济分析研究51.低碳经济与政府管理创新研究52.资源税制度设计研究53.节能减排激励政策研究54.大型能源企业合作竞争战略研究55.国企高管薪酬管理制度改革研究56.《劳动合同法》实施问题研究57.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管理服务体系研究58.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与监管研究59.规范政府行为研究60.行政效率评估管理研究61.公共事业部门绩效管理和实践研究62.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研究63.大型公共项目风险评估机制研究64.社会风险防范与治理研究65.公共信息安全管理对策研究66.公共危机处理的运作机制研究67.中国应急管理体制改革研究68.中外应急管理体制比较研究69.食品药品安全质量管理研究70.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绩效评估研究71.公共卫生危机管理与重大传染病防治战略研究7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研究73.新医改方案实施效果跟踪研究74.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机制与政策研究75.地方发展与公共服务政府建设研究76.网络环境下个体行为与群体行为研究77.社区信息网络与基层社会稳定的关系研究78.社会管理的网格化理论与方法研究79.基于3G的移动商务发展模式研究80.电子商务服务质量评价和安全监管研究81.当代信息社会个人隐私保护策略与技术研究82.面向公共服务的电子政务理论与方法研究83.区域发展与公共财政管理体制变革研究84.城市风险管理与风险评估研究85.中国城市公用事业民营化实践研究86.民族地区公共危机管理研究87.民族地区社会组织发展状况研究88.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与制度研究89.非政府组织与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研究90.非政府组织绩效评估与政府监管体制创新研究91.企业道德风险的防范与信誉分析研究92.媒体类网络公司的社会责任研究93.出版市场管理研究94.中国私营企业诚信制度管理研究95.推进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制研究96.构建科技与文化产业相结合的体制机制研究97.“十二五”时期我国文化消费市场预测研究98.提高我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99.我国文化产业投融资服务模式创新与实践研究信息科学类:1.VB与MA TLab混合编程讨论2.计算机模拟在建模中的应用3.Matlab在电子电路设计中的应用4.网络信息安全状况研究5.信息化新发展存在的问题研究6.电子政务统一平台和绩效评估调查7.“信息孤岛”的危害8.银行IT与操作风险调查9.可视化电子地图的应用10.信息网络的体系结构问题11.网络服务与资源统一处理的研究12.电子文献网络互传应用13.青少年网络安全和道德教育“绿色上网”14.多媒体数据压缩的发展趋势研究15.计算机多核系统主题研究16.现代应用并行算法研究17.信息化环境下教学模式的建构设想及初步实践18.计算机动漫探索与研究19.现代信息服务业区域发展模式研究20.农村信息服务模式研究21.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监控预警模式研究22.基于信息生态理论的信息管理模式与策略研究23.现代信息服务价值体系构建研究24.大规模中文Web用户查询日志挖掘及其应用研究25.基于网络环境的信息组织研究26.数字信息资源的长期保存机制研究27.全球化竞争条件下的信息资源国家控制力研究28.重大事件网络信息资源永久保存问题研究29.文件档案全生命周期整体性保护策略研究30.网络环境下的档案规范记录系统研究法律类:1.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究2.科学发展观与民主法治建设研究3.以人为本的法治观研究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发展道路研究5.中国宪法法律的实施保障研究6.当代中国的法治精神与法治文化研究7.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与法治建设关系实证研究8.网络条件下的民主与法治研究9.中国城市法治建设实证研究10.民主决策法治化研究11.中国传统法的价值基础研究12.传统中国的情理法研究13.法学教育改革研究14.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研究15.惩治和预防腐败的法律体系研究16.涉诉涉法上访实证与对策研究17.房地产开发中腐败行为预防与惩治法律制度研究18.健全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与监督法律制度研究19.公职人员家庭财产申报制度研究20.政务信息公开制度研究21.行政行为可诉性研究22.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的设定与实施研究23.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统一解释制度研究24.人权法理论的当代发展研究25.维护治安与保护人权研究26.人格权体系及保护制度研究27.平等发展权法律保障研究28.制度性歧视研究29.公民参与法律制度研究30.特别行政区制度研究31.中国民族关系的法律问题研究32.民族自治地方法制建设问题研究33.散居少数民族权利保护问题研究34.宗教法律问题研究35.行政组织法研究36.行政问责法治化研究37.中国特色调解制度研究38.突发社会安全事件应急法律机制研究39.海外利益保护法律问题研究40.网络安全监控法律对策研究41.重点行业安全监管法律问题研究42.公共治理法律问题研究43.中介组织法律问题研究44.非政府组织法律问题研究45.网络舆论法律规制研究46.户籍制度改革法律问题研究47.犯罪构成论体系比较研究48.群体性法律事件的刑法应对研究49.中美刑法基本问题比较研究50.经济纠纷中的罪与非罪研究51.贿赂犯罪研究52.现代交通安全的刑法治理研究53.网络犯罪的刑法对策研究54.环境犯罪的刑法对策研究55.当代中国犯罪治理模式研究56.中国民法典制定研究57.小产权房实证调查与法律对策研究58.民事主体制度基本理论问题研究59.物权法实施问题研究60.新农村建设中农民财产权利与利益保护问题研究61.意外事故人身伤害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研究62.侵权的法律对策研究63.两岸四地民法比较研究64.网络侵权研究65.继承法修改完善研究66.商法总则制度研究67.海商法修改研究68.金融稳定法律保障机制研究69.垄断行业改革法律问题研究70.政府特许专营法律制度研究71.中国资本市场法律制度研究72.房地产市场法律制度研究73.开发区法律制度研究74.国内区域经济合作法律机制研究75.国家财政投入监管问题研究76.产业结构调整法律制度研究77.科技创新投入与激励法律制度研究78.反映市场基础作用的资源配置法律制度研究79.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法律问题研究80.企业社会责任法律制度研究81.特许经营权法律制度研究82.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法律保障研究83.传媒(网络)与司法的关系研究84.公益诉讼制度研究85.司法改革与刑事诉讼法修改问题研究86.刑事诉讼事实认定标准理论研究87.法律推理中的直觉和逻辑研究88.刑事证据审查规则与采信标准研究89.电子证据问题研究90.反腐案件证据制度研究91.刑事证人保护制度研究92.刑事犯罪被害人救济法律制度研究93.中国特色少年司法制度研究94.版权保护与版权产业研究95.商标注册与商标使用研究96.专利许可合同研究97.网络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研究98.中国特色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机制研究99.残疾人社会福利保障制度的国际比较研究100.生态改善法律问题研究101.气候变化应对法制定研究102.海洋资源与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研究103.统筹城乡发展法律问题研究104.水资源法律问题研究105.稀有资源法律问题研究106.社会保险法律制度研究107.就业促进法律机制研究108.慈善事业法律制度研究109.国际条约对国内影响的评估机制研究110.刑事司法协助法研究111.国际人权法新问题研究112.国际刑事诉讼法律制度研究113.涉外民事法律适用法的制定研究114.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法律机制研究115.多边贸易体制发展趋势与对策研究116.双边投资协定核心条款研究117.WTO多哈回合谈判未决议题的法律对策研究118.气候变化与国际贸易法律问题研究119.国外文化产业促进法研究120.社会公众信息获取保障的制度与法律问题研究外语类:1.英语与就业关系研究2.英语俚语与中文俗语研究3.英语习得研究4.关于建立中国特色外语教育的研究5.语言类型学视角下的汉外语言对比研究6.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相结合的综合研究7.汉外词典编纂研究8.中国人和西方人话语方式比较研究对外汉语类:1.面向外国学生的计算机辅助汉语正音系统研究2.中国各地方言研究3.欧美学生汉语语法习得与认知专题研究4.对外汉语语法分级教学系统研究。

房地产市场调整对银行体系的影响分析与建议

房地产市场调整对银行体系的影响分析与建议

房地产市场调整对银行体系的影响分析与建议[摘要]随着我国对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不断出台,政策的累积效应显现,房价已经出现由上涨到下跌的拐点,一旦下跌加速,市场风险将以更快的速度和更强的力度向银行和其他领域扩散,对宏观经济产生巨大冲击。

本文认为政府应继续保持一定力度的调控政策,逐步释放房地产市场积累的风险,保持宏观经济的长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房地产;市场调整;银行稳定1 房地产市场波动、银行信贷与金融稳定的关系1.1 房地产价格变化的冲击响应分析从微观角度上讲, 房地产价格是由市场上的需求和供给确定的。

通常需求可以分为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投机需求。

由于房地产属于高价值、长使用寿命的耐用品,大多数人这些需求的满足,一方面取决于个人可支配收入的高低,另一方面也取决于银行信贷的支持程度。

从房地产供应的角度来看,因为房地产开发需要大规模的资金投入,银行的信贷支持是重要的影响变量。

此外,一国的经济增长意味着该国经济活动能力的扩大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既增加了可投入房地产业开发的资源,也拉动了对房地产商品的需求。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选取全国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余额和本地国内生产总值作为房价变动的主要影响变量,构造房地产价格决定函数,通过建立V AR模型,利用脉冲响应函数评估相应变量受到冲击后的响应。

实证研究选取上述变量的2002年1季度至2010年3季度的季度数据。

脉冲响应函数刻画的是在扰动项上加一个一次性的冲击对于内生变量当前值和未来值所带来的影响。

它的优点在于不需要考虑变量的外生性和内生性,每一个模型含有相同的滞后结构。

在V AR模型中,对第i个变量的冲击不仅直接影响第i个变量,并且通过V AR模型的动态(滞后)结构传导给所有的其他内生变量。

(1)房地产价格的冲击引起银行信贷的脉冲响应。

给房地产价格正的一个单位标准差的冲击,银行信贷在第一期没有反应,从第二期开始有一个同向的变动,并且逐渐增大,第五期达到最大值之后开始下降,长期影响趋于平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房地产市场均衡发展指标体系研究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房地产市场的相关影响因素的识别,运用层次分析法和Matlab软件建立了我国房地产市场均衡发展的指标体系,并运用该指标体系对我国近五年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房地产市场均衡发展层次分析法指标体系
房地产市场具有一般市场的共性,受到价值规律和供求规律的约束。

但由于房地产商品具有与其他商品不同的特性,使得房地产市场具有一些区别于其他产品市场的特征:供给缺乏弹性且具有滞后性。

供给的多样性和不可替代性。

需求具有多样性和层次性、非均衡性,因此,仅靠价格无法达到市场均衡,应通过数量和价格信息的变动实现供求平衡,需要政策引导。

房地产市场均衡发展指标体系
(一)房地产市场均衡发展评价方法
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在处理复杂系统问题上具有实用、系统、有效的特点,可将复杂系统分解成若干组成部分或因素,根据这些因素的特性分成若干组,每个因素又受到一系列子因素的影响,再根据目标、因素和子因素之间的关系建立一个递阶层次结构。

本文拟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房地产市场发展状况评价。

(二)房地产市场均衡发展指标体系的建立
房地产市场均衡发展必须要体现公平和效率的基本原则。

效率方面主要体现为:土地、资金等资源得到高效利用,供需均衡,无超额供给和超额需求;公平体现为:住房结构合理,完善的住房保障体系,保证人人有房住。

市场调配资源能保证资源高效利用,而要公平必须有政府的宏观调控。

鉴于此,本文建立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三个层次的递阶层次模型(见图1)。

其中,目标层反映最终实现的目的,即房地产均衡发展的情况;准则层是判断目标结果的标准,由供给、需求、租售状况、政府宏观调控四个一级标准组成;指标层是影响各一级标准的具体因素,根据设定原则,尽量采用可量化的指标,参考多位学者的研究结果,每个一级指标下均设定了四个二级指标。

由此建立房地产市场均衡发展指标体系(见表1)。

(三)指标权重的确定
为测定各指标的权重,本人制定并发放调查问卷,共发放30份,回收28份,其中,有效问卷25份,对调查问卷进行整理,可得到比较判断矩阵(见表
2到表6)。

根据各判断矩阵,利用Matlab软件对各指标进行排序,并进行一致性检验。

对于准则层可得到矩阵B-Bi的排序向量为W=[0.1091,
0.1891,0.3509,0.3509],进行一致性检验时,CR=
0.0038<0.1,该层次排序结果具有满意的一致性。

对于判断矩阵B1-B1i,B2-B2i,B3-B3i,B4-B4i,其排序向量分别为W1=[0.5738,0.2388,
0.1310,0.0563]
W2=[0.5462,0.0838,0.2323,0.1377]
W3=[0.0630,0.3005,0.1098,0.5267]
W4=[0.0570,0.1222,0.2976,0.5232]
一致性检验,CR1=0.0288<0.1,CR2=0.0189<0.1,CR3=0.0074<0.1,CR4=0.0254<0.1,因此,其排序结果均具有满意的一致性。

可得到指标层对总目标的权重排序为:
对层次总排序进行一致性检验,得到CR总=0.0203<0.1,因此,总排序也通过一致性检验。

(四)指标数值的确定
经过对指标考察,这些指标可分为收益型、成本型、区间型三种,收益型指标数值越大越好,成本型指标数值越小越好,区间型指标数值越接近区间越好。

为使各指标单位统一,将各指标进行数据无量纲化处理,使其取值均处于[0,1]之间。

对于收益型指标,其指标数值越高越好,可采用公式(1)处理:
(1)
其中,min(bij)和max(bij)分别为指标值中最小值和最大值。

对于成本型指标,其指标数值越低越好,可采用公式(2)处理:
(2)
对于区间型指标,其指标数值越接近某个区间[c,d]越好,可采用公式(3)处理:
(3)
在供给指标中的二级指标中:土地有效利用率指标越大越好,按收益型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房地产投资增长率/GDP增长率指标在[1,2]之间较好,房地产投资总额/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指标处于20%-25%之间较好,这两个指标应按区间型指标进行处理;平均从业人数指标越高说明房地产投资越旺盛,由于我国房地产市场处于增长阶段,可按成本型指标处理。

需求状况一般用以下指标反映:房价收入比指住房价格与城市居民家庭年收入之比,一般在3-6之间较好,应按区间型指标进行处理;住房按揭款/居民月收入指标越大,投资风险越大,可按成本型指标进行处理;住宅消费支出比例指标过大,易产生畸形的消费结构,可按成本型指标处理;城市人均住宅建筑面积指标越高越好,可按收益型指标处理。

租售状况指标中:交易面积指标高,市场较活跃,效率较高,应按收益型指标处理;房地产销售价格指标高,说明投资旺盛,根据我国房地产目前情况,可按成本型指标处理;租售价格比用来评估住房投资价值是否合适或者投资是否过量,在[1:250,1:200]较好,可按区间型指标处理;空置率按照国际通行惯例,在5%-10%之间为合理区,按区间型指标处理。

宏观调控状况指标中:房产税占财政收入比重指标在25%-30%之间较好,可按区间型指标处理;房地产贷款比例越高,风险越大,可按成本型指标处理;保障性住房建设比例高,供给较公平,可按效益性指标处理;政府监管力度越大,说明政府宏观调控的决心大,可用政府调控的次数表示调控力度,按效益性指标处理。

实证分析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0》中相关数据,结合无量纲化处理方法,运用Matlab 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对我国房地产市场2005-2009年的运行情况进行分析。

以土地有效利用率为例,由2005-2009年的相关数据,以本年完成土地开发面积与待开发土地面积和本年土地购置面积之和的比例表示土地有效利用率,运用Matlab软件和公式(1)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其计算过程详如表7所示。

其余指标的计算与土地有效利用率指标类似,计算最终结果如表8所示。

从指标体系可看出,人们对房屋的空置率及政府宏观调控的力度关注较大,赋予较大的权重,其次是:保障性住房供应比例、房价收入比、房地产销售价格、土地的利用效率,这和我国房地产市场运行状况基本相符。

从实证分析结果可知,近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均衡程度总体水平较低,最好的一年为2006年,其均衡系数也仅为0.52。

因此,需采取必要措施,加强市场引导,降低房地产商品的空置率,把房地产价格控制在合理价位上;确保政府宏观调控力度,保证相关措施落实,如保障性住房的供应,征收房产税等;提高资金、土地等资源的利用效率等。

参考文献:
1.方梅.房地产市场与城市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
2.吴青.基于利益主体关系的房地产市场均衡协调发展研究—以青岛市为例
[D].同济大学,2008
3.崔新明.城市住宅价格的动力因素及其实证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4.万伦来,陈希希.FDI对中国房地产市场技术效率的影响—基于中国省际房地产市场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07(3)
5.孙鸽.基于DEA的我国房地产业运作效率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7(9)
6.李柏年.模糊数学及其应用[M].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
陈立文(1964-),男,河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项目管理与风险控制、技术经济与投资决策。

杨忠英(1974-),女,河北工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财务与会计系副教授,研究方向:房地产项目管理与风险控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