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人墓碑记
《五人墓碑记》
判断句
1、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2、斯固百世之遇也。 3、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
义而死焉者也 4、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5、故今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6、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被动句
1、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被正义所激发
2、不能容于远近 被远近人的收留
3、予犹记周公之被逮
以“被”表被动
4、 激昂(于)大义 5、周公之逮所由使也
12 激昂大义
激昂:形容词用作动词,激励振奋。
13 荣于身后
荣:名词使动用法,使……得到荣誉。
14 尽其天年。
尽:副词用作动词,享尽。
7、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记:名词用作动词,作记。
8 、不能容于远近
远近:形容词用于名词,远近的人;远近的 百姓。
9、 抶而仆之
仆:动词使动用法,使……倒下
10、 安能屈豪杰之流
1、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2、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3、以旌其所为
温 4、去今之墓而葬焉 5、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
故 6、独五人之皦皦,何也 知 7、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
8、众不能堪,抶而仆之
新 9、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 10、吴之民方痛心焉
死
难于猝发 ,待圣人之出而投缳
匹 夫
的
道路 ,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之
意
有
义
重
于
苟且偷生,轻如鸿毛
社 稷
仗义而死,重于泰山
也
人们都是如何对待“义”的?
郡之贤士大夫因重“义”而厚葬五人
富贵之子、得志之徒因轻“义”而 湮没不足道 苏州市民为伸“义”而 举行反阉暴动 绨骑、毛一鹭因背“义”而 失去民心 五人因激于“义”而挺身赴难 缙绅者因弃“义”而临危变节或苟且偷生 魏忠贤因畏“义”而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四方之士因慕“义”而
五人墓碑记
张溥 (1602--1641)
知识补充
东林党:东林党是明朝末年以江南士大夫为主的官僚阶 级政治集团。由明朝吏部郎中顾宪成创立,直到明朝 灭亡,共经历近40年时间。公元1604年顾宪成等人修 复宋代杨时讲学的东林书院,与高攀龙、钱一本等讲 学其中。东林讲学之际,正值明末社会矛盾日趋激化 之时。东林人士借讽议朝政、评论官吏之名,行包庇 地主,为富商巨贾争利之实。他们虽然提出了廉正奉 公,振兴吏治,开放言路,革除朝野积弊等进步口号, 然而实质上却沦为了大地主,大商人利益集团的代言 人,对征款赈灾行为极力阻挠。东林党人在当时遭到 宦官魏忠贤及其依附势力的激烈反对。两者之间因政 见分歧发展演变形成明末激烈的党争局面。反对派将 东林书院讲学及与之有关系或支持同情讲学的朝野人 士笼统称之为"东林党"。
课堂练习
1.下列词语中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蓼( liǎo )洲
湮 (yān )没
B. 赀( zī )财
缇骑( qí )
C. 鼓噪( zào )
傫( lěi )然
D. 缙( jìn )绅
暴( pù)于朝廷
皦( jiǒo )皦 抶( chì )而仆之 詈( lì )之 户牖( yǒu )
2.下列词语中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作者简介
张溥: 字乾度,一字天如,号西铭,南直隶苏州
府太仓州(今江苏太仓)人,明朝晚期文学家。 崇祯四年进士,选庶吉士,自幼发奋读书,
明史上记有他"七录七焚"的佳话,与同乡张采齐 名,合称"娄东二张"。张溥曾与郡中名士结为复 社,评议时政,是东林党与阉党斗争的继续。 文学方面,推崇前后七子的理论,主张复古, 又以"务为有用"相号召。一生著作宏丰,编述三 千余卷,涉及文、史、经学各个学科,精通诗 词,尤擅散文、时论。代表作《七录斋集》、 《五人墓碑记》。
《五人墓碑记》
五义士
• • • • • 颜佩韦 杨念如 马杰 沈扬 周文而死?
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后人为什么要为他们修墓、立碑?
以旌其所为。 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碑记,又称碑志,原是刻在石碑上,以
叙事记行、歌功颂德为内容的一种文体。 最早的作品,可追溯到秦朝李斯的泰山、琅 琊石刻。从立碑的地点和用途上分,有山川 碑、宫室碑、桥道碑、寺庙碑著称。
由是观之 ,则今之高爵显位 ,一旦抵罪 ,或 脱身以逃 ,不能容于远近 ,而又有剪发杜门 , 佯狂不知所之者 ,其辱人贱行 对 比
对比点: 生与死,生不如死与虽死犹生 斯 固 百 世 之 遇 也
忠义暴于朝廷 ,赠谥美显 ,显荣于身后 周公: 得以加其土封 ,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 , 五人: 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 ,
且矫诏纷出,钩党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对比 面对暴政的不同态度 对比点:
五人则激昂大义,蹈死不顾
第6段
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 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 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是以 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褒美,显荣于身后; 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 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不然, 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牗之下,则尽其天年,人 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 士之悲哉?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 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原文: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逆阉废祠之址
以葬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呜呼,亦盛矣哉!
于:均为介词,第一个 “到”,第二个 “向”,第三个 “在”。 葬之:之为代词,他们。其余为“结构助词‘的’ ” 当道:掌权的统治阶层。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除:清理,整治。 都督诸路军马。《〈指 以:来。 南路〉后序》 旌:表彰,名作动。 所为:指事迹。 盛:形容词,盛大。 矣哉:句末语气词叠用,表赞叹。
五人墓碑记-原文及注释
五人墓碑记张溥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124其所为。
呜呼,亦盛矣哉!今之墓7,何也?。
吾社12131415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
缇骑16按剑而前,问:而仆之18202224,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在墓者也。
头27,卒与尸合。
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嗟夫!大阉28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32纷出,钩党之捕3334畏36,待圣人3839,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4041,其辱人贱行42义暴43于朝廷,赠谥美显44,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45,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4648豪杰之流,扼腕墓道5051,之有重于社稷53也。
贤士大夫者,冏卿54因之吴公55,太史56文起文公57、孟长姚公也58。
注释译文:本文选自黄宗羲编《明文海》卷四百五十七。
张溥(1602-1641)字天如,号西铭,江苏太仓人,明代文学家。
崇祯四年(1631)进士,天启年间曾在家乡组织“应社”,崇祯时组织“复社”,批评朝政。
有《七录斋集》。
1.蓼(liǎo)洲周公:即周顺昌,字景文,号蓼洲,吴县(今苏州)人。
万历年间进士,曾官福州推官、吏部主事、文选员外郎等职,因不满朝政,辞职归家。
东林党人魏大中被逮,途经吴县时,周顺昌不避株连,曾招待过他。
后周顺昌被捕遇害。
崇祯年间,谥忠介。
2.郡:指吴郡,即今苏州市。
3.当道:执掌政权的人。
4.即除魏阉(yān)废祠之址:谓清除魏忠贤生祠的旧址。
除:修治,修整;魏阉:对魏忠贤的贬称。
魏忠贤专权时,其党羽在各地为他建立生祠,事败后,这些祠堂均被废弃。
5.旌(jīng):表扬,赞扬。
6.去:距离。
7.墓:用作动词,即修墓。
8.湮(yān)没:埋没。
9.草野:乡野,与“朝廷”、“廊庙”相对。
10.皦(jiǎo)皦:同“皎皎”,光洁,明亮。
文中指显赫。
11.丙寅三月之望:明熹宗天启六年三月十五日。
望,农历每月的十五日。
12.吾社:指应社。
五人墓碑记
翻译课文并归纳文言知识: 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 的 激于义而死焉者也。至于今,郡之贤 向 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魏阉废祠之址 他们 在 名作动,表彰
liǎo
dà i
cí
以葬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 所为。呜呼,亦盛矣哉!
思考:本文是一篇墓志铭,墓志铭通 常记述死者的姓氏籍贯、生平事迹、生 卒年寿等情况,但本文并没有这样写, 作者是为了突出了什么?
突出的是“激于义”,为 义而愤起,为义而蹈死不顾, 正是作者所要倡导的精神。
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
取独 在 其为时止十有一月尔。夫十有一月之 名作动,修墓 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
(从)这五人牺牲,距离现在(我们) 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 修墓并(把他们)安葬在这里,这其间 所用时间仅仅十一(个)月啊。 众矣;况草野之无闻者欤!独五人之
代,他 连,同而,表修饰 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 取独 则噪而相逐,中丞匿于溷藩以免。既 介,用 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曰:
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 按,审查,查究;诛,杀死。 取独 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就是现在一起埋在(这个)坟墓里 的人。
五位义士是什么样的人?
五人墓碑记
张 溥
山人 ,固 或有 轻一 于死 鸿, 毛或 重 于 泰
他 还 活 着 。
有 的 人 死 了 ,
他 已 经 死 了 ;
有 的 人 活 着 ,
—— 臧 克 家
臧克家(1905~2004)
时代背景:
明代万历、天启年间,统治阶级内部斗争十分激 烈。皇帝昏庸,不理朝政,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专横 跋扈,排斥异己,一般正直的士大夫皆蒙其害。顾宪 成等一批有识之士,在无锡东林书院以讲学为名,指 斥时政,被称为“东林党”,受到人民同情。 天启六年(1626年)在苏州的东林党人周顺昌因 指责魏忠贤而被逮捕,激起了苏州人民久积的义愤, 与差吏发生了武斗,打死了两名官差。事后,在这一 事件中英勇斗争的五人,挺身自投,从容就义。这件 事后,不到一年崇祯皇帝即位,阉党败势,魏忠贤畏 罪自缢。苏州人民毁掉魏忠贤生前的祠堂,并在那里 筑墓重新安葬了五人,并立碑以为纪念。作者就为此 写了碑记。
《五人墓碑记》
由此看来,那么如今这些高官显贵们,一旦犯罪受罚, 有的人脱身逃走,丌能被远近的百姓所容纳;也有的削发 为僧、闭门丌出,戒假装疯狂丌知逃到何处的,他们那可 耻的人格,卑贱的行为,比起这五个人的死来,轻重的差 别到底怎么样呢?因此周蓼洲先生的忠义显露在朝廷,赠 给他的谥号美好而光荣,在死后享受到荣耀;而这五个人 也能够修建一座大坟墓,在大堤乊上立碑刻名,所有四方 的有志乊士经过这里没有丌跪拜流泪的,这实在是百代难 得的机遇啊。丌这样的话,假使让这五个人保全性命在家 中一直生活到老,尽享天年,人人都能够像对待奴仆一样 使唤他们,又怎么能让豪杰们屈身下拜,在墓道上扼腕叹 息,抒发他们(作为)有志乊士的悲叹呢?所以我和我们 同社的诸位先生,惋惜这墓前空有一块石碑,就为它作了 这篇碑记,也用来说明生死意义的重大,( 即使)一个 普通老百姓对二国家也有重要的作用啊。
返回
这五人的死,距离现在建墓安葬,时间 只不过十一个月罢了。在这十一个月当中, 所有富贵人家的子弟,意气激昂,得志的 人,他们因患病而死,死后埋没不值得称 道的人,也太多了;何况乡间没有声名的 人呢?唯独这五个人声名显赫,为什么呢?
返回
我还记得周公被捕,是在丁卯年(作者笔误, 实为丙寅年)农历三月十五。我们社里那些道德品 行可以作为读书人的榜样的人,替他伸张正义,募 集钱财送他起程,哭声震天动地。缇骑按着剑柄上 前,问:“(在)为谁悲痛?”大家不能再忍受了, 把他们打倒在地。当时以大中丞职衔担任苏州一带 巡抚的是魏忠贤的党羽毛一鹭,周公被捕就是由他 主使的;苏州的老百姓正在痛恨他,这时趁着他厉 声呵骂的时候,就一齐喊叫着追赶他。这位大中丞 藏在厕所里才得以逃脱。不久,他以苏州人民发动 暴乱的罪名向朝廷请示,追究这件事,杀了五个人, 他们是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就 是现在一起埋葬在墓中的这五个人。
五人墓碑记
4、激昂大义:为大义所激励。
5、蹈死不顾:蹈,踩,踏。如“赴汤蹈火”,“循 规蹈矩”(遵循,实行) 6、亦曷故哉:曷,通“何”。 7、且矫诏纷出:矫诏,假托皇帝名义颁发的诏书。 矫,假传。
第5段翻译
• 唉!在魏阉乱政的时候,能够不改变自己的气节的官 员,这么大的天下,有几人呢?而这五个人出生在民 间,平时没有受到过诗书的教诲,却能被大义所激励, 踏上死地而不回头,这是什么原因呢?况且(当时) 假传的圣旨纷纷发出,对有牵连的党人的逮捕遍布于 天下,终于因为我们苏州百姓的愤怒一击,(阉党就) 不敢再有株连惩治的;魏忠贤也犹疑不决,畏惧正义, 异乎寻常的阴谋难于立刻发动,等到当今皇帝即位, (魏忠贤)就吊死在路上,这不能说不是五个人的功劳 呀!
8、不敢有所株治:株治,牵连治罪。株,牵连,株连。
9、大阉亦逡巡畏义:逡巡,有顾虑而徘徊或退却。→犹 疑不决。
10、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非常之谋,指篡夺帝位的阴 谋。猝,立即。发,发动 11、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出,出来,继位。投缳,上 吊自杀。
重点句子补释
1.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当官的人能不改变自 己志向的, 2.四海之大:天下之大。 3.钩党之捕遍布天下:搜捕天下的同党;有牵 连的同党被捉捕在天下之间 4. 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终于被我们吴郡百 姓的发愤反击。 5、不能容于远近:不能居住在附近;不能在 远或近的地方居住;不能被远近所容纳 6、视五人之死:看(待)这五人的死;认为这 五人的死;对于这五人的死
五人墓碑记
张 可 得 兼 ,
义 , 亦 我 所 欲 也 ,
生 , 我 所 欲 也 ;
《五人墓碑记》
分析第六段
对比三
由是观之 ,则今之高爵显位 ,一旦抵罪 , 或脱身以逃 ,不能容于远近 ,而又有剪发杜 门 ,佯狂不知所之者 ,其辱人贱行
对比点:
生不如死
虽死犹生
忠义暴于朝廷,赠谥褒美,显 周公 荣于身后
斯固 百世 之遇 得以加其土封 ,列其姓名于大堤之 五人 上 ,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 也
这是对五人的高度颂扬,也表明了正义必将战胜邪 恶,尖锐地讽刺了阉党。
4.呜呼,亦盛矣哉! 这一感叹句,蕴 含了怎样的感情?
盛赞建墓立碑的盛大和隆重,说明五义士声名之曒曒。
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
取独 在 其为时止十有一月尔。夫十有一月之 名作动,修墓 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
(从)这五人牺牲,距离现在(我们) 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 修墓并(把他们)安葬在这里,这其间 所用时间仅仅十一(个)月啊。 众矣;况草野之无闻者欤!独五人之
jiǎo jiǎo
皦皦,何也?
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
表并列 之徒,这 其为时止十有一月尔。夫十有一月之 一类人 表修饰 表承接 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 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
众矣;况草野之无闻者欤!独五人之 副词,表示太、很 可以已大风,动,治、治疗 jiǎo jiǎo 皦皦,何也?
张溥
山人 ,固 或有 轻一 于死 鸿, 毛或 重 于 泰
他 还 活 着 。
有 的 人 死 了 ,
他 已 经 死 了 ;
有 的 人 活 着 ,
—— 臧 克 家
臧克家(1905~2004)
碑记
又称“碑志”,刻在墓 碑上,用于叙述死者生 前的事迹,评价、歌颂 死者功德。
《五人墓碑记》
原文: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
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 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高爵显位:指做大官、地位显要的人。 抵罪:犯罪而受惩治。 或:有的人。 以:连词,同“而”。 远近:形容词用于名词,远近的人;远近的百姓。 而:表并列。 杜:塞,闭。杜门,闭门不出。 佯狂:装作发狂。 视:与……比。 固:本来,引申为“究竟”“到底”,副词。
翻译:这五个人,是当周蓼洲先生被阉党逮捕时,被 正义所激励而牺牲在这件事上的(人)。
原文: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逆阉废祠之址
以葬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呜呼,亦盛矣哉!
注释
士大夫:做官的人,绅士。当道:当权者。 除:清理,整治。 祠:生祠,给活人修的庙。 以:来。 其:代五人,他们,他们的。 旌:表彰,名作动。所为:指事迹。 盛:形作名,盛大的事情。矣哉:句末语气词叠用,表赞 叹。
原文: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
谈笑而死。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之: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意气扬扬:意志气概昂扬。 詈:骂。置:放,这里是“悬” 。“置”后省了介词 “于”。颜色:面容,脸色。今义:色彩。 少:稍微,略微。
然而,当五(个)人受斩刑的时候,意志气概 昂扬,喊着中丞的名字痛骂他,谈笑着死去。 砍下的头放在城墙上示众,面色没有一点改变。
而(这)五(个)人生在民间,平时没有受到过 《诗》《书》的教诲,却能为大义所激励,踏上 死路也不回头,(这)又(是)什么缘故呢?
原文: 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
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 发,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五人墓碑记
张 溥
舍 生 而 取 义 者 孟 也 子 。
二 者 不 可 得 兼 ,
义 亦 我 所 欲 也 ;
生 亦 我 所 欲 也 ,
——
碑记 又称“碑志”,刻在 墓碑上,用于叙述死者生 前的事迹,评价、歌颂死 者功德。
(一)作者
张溥(1602~1641),字天如,号西铭。他生活的明朝末年 东林党人 魏忠贤 正是 与以 为首的阉党斗争激烈的时期。崇 祯二年,张溥结交社会上有节气、有操守、有学识的士大夫, “复社” ,并成为领袖。 联合起来组成爱国社团
以旌其所为。 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1-2):交代建五人墓碑的由来,并 提出问题,发人深省,引出下文。 第二部分(3-4):记述苏州市民的反暴斗争 以及五人死难经过。 第三部分(5-6):高度评价,进而揭示中心。
第四部分(7):补叙四位贤士大夫的姓名, 照应开头。
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对五人“激于义而死” 的叙议,歌颂五人“激于义而死”的精 神和群众斗争的巨大力量。批判甘心依 附阉党的官僚的卑劣行径。
“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
当 堂 检 测 :
1、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2、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3、以旌其所为 4、去今之墓而葬焉 5、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 6、独五人之皦皦,何也 7、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 8、众不能堪,抶而仆之 9、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10、吴之民方痛心焉 11、中丞匿于溷藩以免 12、按诛五人 13、呼中丞之名而詈之 14、颜色不少变 15、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 ,买五人之头而函之
1、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夫十有一月之中 •“ 止 ” , 同 “ 只 ” ; “ 有 ” 同 “又”。 2、敛赀财以送其行 •“ 赀”同“资”,资财,钱财。 读 zī
五人墓碑记
赏读:本诗采用了对比手法,赞扬了 五人虽出身卑微,却品格高尚;又以 两处类比,用侠士要离和田横等五百 义士的典故来衬托五人忠肝义胆。
本诗激奋昂扬,既颂扬五人的高尚品 格,也点明五义士的正义行为所产生 的社会意义。
1.通假字
(1)独五人之皦.皦.
(
)
(2)敛赀.财以送其行
(
)
答案:(1)“皦皦”同“皎皎”,明 亮的样子 (2)“赀”同“资”,钱财
2.“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 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断头 置城上,颜色不少变”运用了什么描 写?请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此处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 画了五义士临难不苟、从容自若的神 情,寥寥几笔,就把五义士大义凛然、 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描绘得淋漓尽 致,突出五人的浩然正气,使读者如见 其人,如闻其声。作者突出就义时的 这个细节,意在突出五人疾恶
他们生于编伍之间,为了义而不惜牺 牲自己的生命,这种正义行动博得了 苏州百姓的爱戴,“列其姓名于大堤 之上”“四方之士无不有过而拜且泣 者”“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同社诸 君子为他们作记,颂扬他们正义行为 的重大意义。
作者还把“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 徒”“其疾病而死”,曾受过诗书之 训而在大阉之乱中变节易志的缙绅 们,阉党中的一些一旦抵罪,或逃脱, 或剪发杜门,佯狂失态者同五位平民 英雄对比,表现了作者的生死观。作 者热情歌颂英雄们的正义行动,称赞 英雄们的高风亮节与日月同辉,重于 泰山。
③阘(tà )冗:即阘茸,卑微低贱的意 思。④朝廷党:指身居高爵显位的 人。⑤峥嵘:高尚,不平凡。⑥里巷 夫:指平民。
⑦田横岛:楚汉相争时,齐国旧贵族田 横曾自立为王,汉朝建立,他与部属五 百人逃往海岛,刘邦派人招降。他与 二客同赴,因耻于臣汉,自杀于洛阳附 近。二客葬田横后亦自杀以殉,岛中 五百人闻讯全部自杀。
五人墓碑记翻译及注释
五人墓碑记【作者】张溥【朝代】明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1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至于今,郡2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3,即除魏阉废祠之址4以葬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5其所为。
呜呼,亦盛矣哉!夫五人之死,去6今之墓7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8不足道者,亦已众矣;况草野9之无闻者欤!独五人之皦皦10,何也?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11。
吾社12之行为士先者13,为之声义14,敛赀财15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
缇骑16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众不能堪17,抶而仆之18。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19,周公之逮所由使也;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20厉声以呵21,则噪而相逐22。
中丞匿于溷藩23以免。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24,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即今之傫然25在墓者也。
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26之,谈笑以死。
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脰27而函之28,卒与尸合。
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嗟夫!大阉29之乱,缙绅30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31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32故哉?且矫诏33纷出,钩党之捕34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35;大阉亦逡巡36畏义,非常之谋37,难于猝发38,待圣人39之出而投缳道路40: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41,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42,其辱人贱行43,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44于朝廷,赠谥美显45,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46,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47也。
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48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49,安能屈50豪杰之流,扼腕墓道51,发其志士之悲哉!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52,匹夫53之有重于社稷54也。
张溥《五人墓碑记》原文及赏析
张溥《五人墓碑记》原文及赏析导读:《五人墓碑记》描述了明朝末年的东林党人和苏州人民不畏强暴与魏忠贤之流英勇斗争的事迹,歌颂了其中五人“激昂大义,蹈死不顾”的英雄气概,揭示了“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的主题思想。
【原文】五人墓碑记作者:张溥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2),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3),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4);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5)。
呜呼,亦盛矣哉!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6),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况草野之无闻者欤?独五人之皦皦(7),何也?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8)。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9),为之声义(10),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
缇骑按剑而前(11),问:“谁为哀者?”众不能堪(12),抶而仆之(13)。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14)毛一鹭,公之逮所由使也;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15),则噪而相逐(16)。
中丞匿于溷藩以免(17)。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18),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19)。
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20),谈笑以死。
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脰而函之(21),卒与尸合。
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嗟乎!大阉之乱(22),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23),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24),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25)?且矫诏纷出(26),钩党之捕遍于天下(27),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28);大阉亦逡巡畏义(29),非常之谋难于猝发(30),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31),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32),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33),其辱人贱行(34),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35),赠谥褒美(36),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37),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不有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38)。
《五人墓碑记》原文及翻译
《五人墓碑记》原文及翻译作品原文:文章注释:⑴本文作于明崇祯元年(1628)。
天启年间,宦官魏忠贤专权,网罗遍天下,以残暴手段镇压东林党人。
天启六年(1626),派人到苏州逮捕曾任吏部主事、文选员外郎的周顺昌,激起苏州市民的义愤,爆发了反抗宦官统治的斗争。
本文是为这次斗争中被阉党杀害的五位义士而写的碑文。
文章议论随叙事而入,感慨淋漓,激昂尽致,题外有情,题外有旨,开人心胸。
⑵蓼(liǎo)洲周公:周顺昌,字景文,号蓼洲,吴县(今苏州)人。
万历年间进士,曾官福州推官、吏部主事、文选员外郎等职,因不满朝政,辞职归家。
东林党人魏大中被逮,途经吴县时,周顺昌不避株连,曾招待过他。
后周顺昌被捕遇害。
崇祯年间,谥忠介。
⑶郡:指吴郡,即今苏州市。
当道:执掌政权的人。
⑷除魏阉废祠之址:谓清除魏忠贤生祠的旧址。
除,修治,修整。
魏阉,对魏忠贤的贬称。
魏忠贤专权时,其党羽在各地为他建立生祠,事败后,这些祠堂均被废弃。
⑸旌(jīng):表扬,赞扬。
⑹去:距离。
墓:用作动词,即修墓。
⑺皦(jiǎo)皦:同“皎皎”,光洁,明亮。
这里指显赫。
⑻丁卯三月之望:天启七年(1627)农历三月十五日,此处属于作者笔误,实际应为天启六年(1626)丙寅年。
⑼吾社:指应社。
行为士先者:行为能够成为士人表率的人。
⑽声义:伸张正义。
⑾缇骑(tíjì):穿桔红色衣服的朝廷护卫马队。
明清逮治犯人也用缇骑,故后世用以称呼捕役。
⑿堪:忍受。
⒀抶(chì)而仆之:谓将其打倒在地。
抶,击。
仆,使仆倒。
⒁“是时”句:这时做苏州巡抚的人是魏忠贤的党羽。
按,即毛一鹭。
大中丞,官职名。
抚吴,做吴地的巡抚。
魏之私人,魏忠贤的党徒。
⒂其:指毛一鹭。
呵:呵斥、责骂。
⒃噪而相逐:大声吵嚷着追逐。
⒄匿于溷(hùn)藩:藏在厕所。
溷,厕所。
藩,篱、墙。
⒅按诛:追究案情判定死罪。
按,审查。
⒆傫(lěi)然:聚集的样子。
⒇詈(lì):骂。
张溥《五人墓碑记》原文译文赏析
张溥《五人墓碑记》原文|译文|赏析《五人墓碑记》是明代文学家张溥于崇祯元年创作的一篇碑文。
文章记述和颂扬了苏州市民敢于向恶势力进行斗争的英勇事迹,热情歌颂了五位烈士至死不屈的英勇行为。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五人墓碑记》原文明代:张溥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
呜呼,亦盛矣哉!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况草野之无闻者欤?独五人之皦皦,何也?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
缇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众不能堪,抶而仆之。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公之逮所由使也;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
中丞匿于溷藩以免。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
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卒与尸合。
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嗟乎!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褒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不有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
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五人墓碑记
望。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
赀财以品送行其,行成,为哭声为震w动èi天在介地词。,缇替骑按 剑而通前“,资问”:,“钱谁为,哀给者。?”众不能堪,
财 抶而仆表之修。饰是时以大中自丞己抚人吴,者指为心魏腹之
私人毛一鹭,使公动之,逮使所倒由地使也.
代词,他 连词,同而,表修饰
第六介段词: ,表被动
形作名,远近的人
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
抵Y罪á,n或g脱假身装以逃,动不,能到容,于往远近, 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副所词之,者本,来
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
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
赠P谥ù褒,美显显露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 加其暴土霜封露,,列斩其荆姓棘名(于冒大着堤)之上,凡
• 1、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 品行成为 • 2、吴之民方痛心焉 • 痛恨 • 3、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 党羽、心腹 • 4、按诛五人 • 追究 查办
5、 颜色不少变 脸色。
6、视五人之死 视:比较。
7、 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 首领:头颅,性命。
写作借鉴
1、夹叙夹议,叙议结合。从全文看,前两部 分侧重记叙,第三部分侧重议论。两部分 之中,记叙和议论又互有穿插。
• 2、巧妙使用对比。文章多处使用对比,突 出五人慷慨就义的英勇事迹和重大意义。 如第二段把富贵之子、慷慨之徒与五人对 比,突出五人之伟大。
• 3、用简练传神的笔墨刻画人物形象。
古今异义
泰人 山固 ,有 或一 轻死 于, 鸿或 毛重
于
义欲
,
者 也 。
,
也 二 者 不 可 得 兼
生 亦 我 所 欲 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文:缇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众不能堪,抶而仆之。
(阉党爪牙)红衣马队按着剑把上前, 问道:“谁为他哭?”大家不能忍受, 把他们打倒(在地上)。
简析:激于义愤,惩罚魏党爪牙。
原文: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周公之逮所由
使也;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 中丞匿于溷藩以免。
原文: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逆阉废祠之址
以葬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呜呼,亦盛矣哉!
翻译:到现在,苏州的贤明士大夫向当政的官员 请示,就清理宦官魏忠贤被废的生祠的地基来安 葬他们,并且在他们坟墓的门前立了一块石碑, 来表彰他们的事迹。啊,也算是盛大的事啊。
• 教师小结。 • 本段写为五义士建墓立碑的经过和目的。 • 先总述五人激于义而死,然后写死后建墓立碑经 过。段末以赞颂小结,突出此举之盛。五人原来 是市井细民,草野之士,地位卑微,行事普通, 而他们死后墓葬时,却十分显耀。清除权重一时 的宦首魏忠贤生词的原址为墓地,其身份显赫可 见;还要“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其 为人所敬重由此可见。墓地之择,立碑之举,葬 仪之隆,可谓“盛矣”。
东林党
• 东林党是明朝末年以江南士大夫为主的官僚政治集团。东 林人士讽议朝政、评论官吏,他们要求廉正奉公,振兴吏 治,开放言路,革除朝野积弊,反对权贵贪纵枉法。这些 针砭时政的主张得到当时社会的广泛同情与支持,同时也 遭到宦官及其依附势力的激烈反对。两者之间因政见分歧 发展演变形成明末激烈的党争局面。反对派将东林书院讲 学及与之有关系或支持同情讲学的朝野人士笼统称之为 “东林党”。
张 溥
学习目标
①了解碑记类文体常识及作者。 ②整体感知,把握思路。 ③积累一些古代汉语知识,如重点 实词、虚词,常见的特殊句式等。 ④体会文中所阐述的生死价值观,了 解文章写作特点。
张溥,字天如,号西铭,江 苏太仓人,明末文学家,复社 的创始人和领袖,复社以继承 东林党人的传统自居,进行文 学和政治活动,议论朝政,影 响很大。张溥幼年刻苦读书 《明史· 文苑传》言之:“所 读书必手抄,抄已朗诵一过, 即焚之,如是者六、七始已。” 后来把自己的书斋命名曰“七 录斋”。和同乡张采并称“娄 东二张”。
不久,(他)以苏州老百姓暴动(的罪名)向朝 廷请示,追究(这件事),杀了五(个)人, (他们名)叫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 文元,就是现在并埋在坟墓里的人。 简析:五人被魏阉惨杀。
3 从分析结构入手,理解第三段的意思。 (1) 本段可分为几层?试概括层意。
明确: 可分两层。前一层叙述苏州市民反阉斗争经过, 用事实印证上文“激于义”三个字;后一层写 五人被诛。
简析: 写周顺昌被逮的场面
原文:缇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众不能堪,抶而仆之。 注释: 缇:丹黄色的帛。骑:骑士。缇骑,古代达官出
行时的前导和随从的骑士,后用来称逮捕犯人的禁卫差役。 前:方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或向前。而:修饰连词。 谁为:为谁,倒装句。或:谁为(之),省略句。 堪:忍受。抶:击,揍。后省了宾语“之”。而:顺承关 系仆:使…倒下,动词的使动用法。
文言文中的被动句
• 1、用“为”、“为……所……” 表被动。 • 例如: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屈原列传》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 2、用“于”或“受……于……”表被动。 • 例如: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从,受制于人。 3、用“见”或“见……于……” • 例如: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 4、用“被”表被动 • 例如: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 5、没有标志词的被动句。 • 例如: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原文: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 哭声震动天地。缇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 者?”众不能堪,抶而仆之。是时以大中丞抚吴 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公之逮所由使也;吴之民 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中 丞匿于溷藩以免。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 五人,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 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是:指示代词,这。 大中丞:都御史,都察院长官。明代巡抚例挂副都御史官衔。 抚:名作动词,巡抚,抚慰。或出任巡抚。苏州是其辖区,故曰 “抚吴”。南京当时为应天府,所以本句也可译为“做应天巡抚”。 私人:心腹,亲信,党羽;今指与公家相对的个人。此指毛一鹭。 所由使:由他主使。由:介词。“所由”是介宾词组倒置。 痛:恨。痛心,即“痛于心”,在心里恨。焉:兼词,于之,对他。 以:连词,同“而”,修饰连词。 噪:喧哗,大声叫嚷。而:修饰连词。 相:称代副词,指毛一鹭。 匿:躲藏。溷:厕所。藩:本指篱笆,这里指墙。 以:同“而”。免:逃脱。
检查自学,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
蓼洲 傫然 湮没
被逮 詈骂 户牖
废祠 皦皦 赀财 乘其厉声以呵
缙绅 谥号 旌 缇骑 佯狂 扼腕
投缳
逡巡
逆阉
暴于朝廷
抶而仆 溷藩 社稷
被动句 被动句
原文: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者:第一个表提顿语气,第二个是助词,…的人。 盖:发语词,无义。当:适值,正当。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激于义:“于”为介词,被。被正义所激励。 而:因果关系连词。 焉:兼词,相当于“于是”、“于之”“之”代周公 被捕一事,“于”:在。 …者,…也:判断句。 翻译:这五个人,是周蓼洲先生被阉党逮捕时,被正 义所激励而牺牲在这件事上的(人)。
简析:魏阉党羽被逐。
原文: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曰颜佩韦、杨
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既而:不久以后。 以:凭借…的身份,用…的身份。 之:取独。 乱:形作动,作乱,暴动。 于:向;于朝:介宾短语后置。 请:申告,这里有“报告并请示处理“的意思。 按:审查,追查,考察。 之:取独。傫然:并合在一起的样子。傫:捆缚。
知识拓展
• 东林书院对联: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 著名的文人书斋 刘禹锡—— 蒲松龄—— 纪晓岚—— 梁启超—— 陆游—— 鲁迅——
刘禹锡——陋室 蒲松龄——聊斋 纪晓岚——阅微草堂 梁启超——饮冰室 陆游——老学庵 鲁迅——绿林书屋
写作背景:
明代万历、天启年间,统治阶级内部斗争十分激 烈。皇帝昏庸,不理朝政,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专 横跋扈,排斥异己,一般正直的士大夫皆蒙其害。 顾宪成等一批有识之士,在无锡东林书院以讲学为 名,指斥时政,被称为“东林党”,受到人民同情。 天启六年(1626年)在苏州的东林党人周顺昌因指责 魏忠贤而被逮捕,激起了苏州人民久积的义愤,与 差吏发生了武斗,打死了两名官差。事后,在这一 事件中英勇斗争的五人,挺身自投,从容就义。这 件事后,不到一年崇祯皇帝即位,阉党败势,魏忠 贤畏罪自缢。苏州人民毁掉魏忠贤生前的祠堂,并 在那里筑墓重新安葬了五人,并立碑以为纪念。作 者就为此写了碑记。
周顺昌,号蓼洲,明天吴县人。为人正直、 清廉,关心民间疾苦,由于不满于阉党当道,在 与他人谈话中,痛骂阉党,被缇骑报告给魏忠贤, 于是被革职。由于其清廉,在被革职回老家时, 只有“行李一肩,都门叹为稀有”,罢官后,阉 党仍不罢手,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原应天巡抚 周起元被罢官时,周顺昌曾作文送他,其中有赞 美周起元、斥责阉党的话。后来魏忠贤的爪牙与 别人勾结,追弹周起元,把周顺昌也带了进去。 因此被逮捕。至京,虽被拷得体无完肤,仍痛骂 魏如故,后死于狱中,四十三岁,到崇祯元年才 得昭雪。
原文: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
耳。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 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况草野之无闻者 欤 ?独五人之皦皦,何也?
夫:句首发语词,无义。之:取独。去:距离。 墓:名词作动词,修墓。而:表并列。 焉:兼词,相当于“于之”,到这里。其:代前文。 止:通“只”。有:通“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 。凡:所有, 一切。 子:与“徒”为对文,同义。“徒”指同一类别的人。 慷慨得志:情绪高昂,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其:复指前边的两种人。疾病:疾指一般的病,病指重病。这里是 名词作动词,患上疾病。而:表因果。而:表承接。 湮没:埋没。已:程度副词,太。 草野:与“朝廷”或“官府”相对,指民间。 闻:动作名,声名,声誉。欤:句末疑问语气词。 独:副词,只有,唯独。之:取独。
原文: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
耳。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 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况草野之无闻者 欤 ?独五人之皦皦,何也?
五人的死,距现在修墓安葬在这里,时间不过 十一个月罢了。十一个月当中,那些富贵的子 弟,志满意得、官运亨通的人,他们患病而死, 死了而埋没不足称道的,也太多了,何况乡间 的没在声名的人呢?惟独这五人光明显耀,是 什么原因呢?
原文: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吾社之行为
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 注释: 之:主谓之间。之:结构助词的。 望,阴历每月十五日。既望:阴历每月十六。 社:指应社。 之:第一个是结构助词,的;第二个是代词,代周公。 行:名词,德行。为:wéi,作动词,作为,成为,是; 今义为: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面的活动。 第二个读wèi,是介词,替。士:读书人。 先:形作名,这里“表率”之意。声:声扬,伸张。 敛:收集,募捐。赀财:钱,款子。赀通“资”。 以:目的连词,来。 其:代周顺昌。周被捕后被押解赴京。
碑记,又称碑志,原是刻在石碑上,以 叙事记行、歌功颂德为内容的一种文体。 最早的作品,可追溯到秦朝李斯的泰山、琅 琊石刻。从立碑的地点和用途上分,有山川 碑、宫室碑、桥道碑、寺庙碑著称。 而专以纪念死者、刻于坟前墓道的碑记称 墓碑或墓志。从写法上看,原始的碑记只是 记叙。后来的作者,或就所叙之事加以评论, 或借题发挥抒写情志,碑记遂演变为一种叙 述兼议论的文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