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射阳湖高级中学高中地理必修一1.1地球的宇宙环境 教案

合集下载

最新高中地理-1.1《地球的宇宙环境》教案-必修1

最新高中地理-1.1《地球的宇宙环境》教案-必修1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宇宙中的天体、天体系统的概念,绘图说明天体系统的级别大小,确定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

2.认识太阳系的成员,确定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

运用资料说出九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

3.利用资料证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阅读知识窗“多样的天体”等图文信息,认识各类天体的主要特征;通过观察实践、利用网络等媒体,收集天文科普材料,增强对宇宙环境的感性认识。

2.通过阅读“天体系统示意图”,设计相应的简明框图,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3.阅读“太阳系模式图”,归纳九大行星绕日公转的共同特点;利用资料证明太阳活动对地球产生的影响。

4.运用相关学科知识,从温度、水、大气等方面,分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逆推地球上能形成生命的原因。

并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提出在宇宙中寻找外星人的依据。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树立宇宙是物质的科学宇宙观。

破除迷信,反对邪教。

2.通过寻找外星人的探讨活动,一方面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体验自主、合作、创新探究过程和团队意识。

另一方面,培育珍惜、爱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只有一个地球”的意识,增强关注人类未来生存空间的责任感。

3.通过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确立任何事物发展都有其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观点;4.通过观赏天体照片等相关视频信息,激发地理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天体、天体系统的概念;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教学难点】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协作探究、交流互评。

充分利用教科书搭建的平台,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构建新知。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设置问题,引入课堂情景:凭着你的认识,你怎样向别人描述宇宙或地球?(学生交流,尽情畅谈,插入读图1-1-1“人类信息图”,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将答案分类汇总引入到: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的内容安排、知识结构:宇宙——太阳——地球)[图1-1-1解析]1972~73年美国“先驱者”10号、11号探测器携带的镀金铝板镌刻的图案,图中表达的含义:◆太阳系及其九大行星◆地球在九大行星中的位置◆航天器发射路径◆根据地球上人类特征绘制的一对男女裸体人像◆人像背后是按比例绘制的航天器外形,表明人体大小◆地球相对于14颗脉冲星的位置关系◆ 氢分子结构图[讨论]如果请你画一幅图画与“外星人”对话,你最想告诉他们有关人类与地球的哪些信息?[拓展资料]美国“旅行者”1号、2号探测器携带的镀金铜板刻录的唱片“地球之声”,长120分钟◆ 115幅照片、图表(含中国长城、家宴)◆ 60种语言的问候语(含中国普通话、粤、厦门和江浙方言) ◆ 地球上自然界的各种声音◆ 人类的音乐(包括贝多芬等西方经典名曲、各国民族乐曲、中国古乐“高山流水”说明新课标对本节的具体要求,媒体展示:二.新知学习 1、宇宙客观、准确的说宇宙到底是怎样的呢?我们一直想知道,也一直在探索。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1.1《地球的宇宙环境》教案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1.1《地球的宇宙环境》教案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三维目标:学问和技能1、了解天体的主要类型和天体系统的层次,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

2、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一般有特别的行星,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缘由。

3、培育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解决有关地理问题的实力。

过程与方法1、分析图片,形成宇宙物质性的观念,形成天体系统各层次的感性相识。

2、利用图表分析法和比较法自主探究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一般性和特别性。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宇宙观。

教学重点1、天体系统的层次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2、地球的一般性和特别性,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教学难点地球上生命存在的缘由教具、资料课本插图、课件、补充材料课时支配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必修一主要学习人类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

书目:地球所处的自然环境包括宇宙环境(第一单元)、大气环境(2.1)、水环境(2.2)、地质环境(2.3)。

各个环境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共同组成了自然地理环境这一整体(第三单元整体性与区域性),这种自然地理环境影响着人类的各种行为活动(第四单元)。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第一单元遵从:宇宙——太阳系——地球,这一依次,学习了人类社会所处的宇宙环境。

宇宙中的地球问题:关于宇宙您了解多少(随意说)?一、宇宙: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及科技水平的提高,我们对于宇宙的相识也在渐渐地深化。

关于对宇宙的相识,建议:假如有时间,读一本书——霍金的《时间简史》地球宇宙环境的特点:(1)物质性:对于宇宙中物质存在的形式,我们称之为天体,仰视夜空,我们会发觉形态多种多样的天体:问题:会看到哪些天体(随意说)?这些天体在其物质组成,大小,质量,温度等各方面都存在很大的不同。

视察图1—1中的天体:蟹状星云:这是一个超新星的遗迹,似乎是一只螃蟹,所以,我们就叫他蟹状星云。

它是900年前一颗超新星爆发之后遗留下来的星云物质。

在星云的边缘,我们可以望见一些集中的绿色的、红色的和黄色的细丝,这些东西都是在当时的超新星爆发中被喷射出来的。

1.1 地球的宇宙环境 教案2021-2022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 必修一

1.1 地球的宇宙环境 教案2021-2022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 必修一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课标要求】运用资料,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首先通过对天体和天体系统两个概念的介绍,使学生认识了宇宙的物质性和运动性。

然后通过对太阳系模式图的深入分析,说明太阳系的组成及其结构特征和运动特征,进而引申到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使学生对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有了全面的认识,从而树立正确的宇宙观。

【教学目标】1.通过图片和影像资料的展示,引导学生认识宇宙中的各种天体及天体系统的组成。

2.展示太阳系结构示意图,引领学生描述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树立正确的宇宙观。

【教学重难点】重点:天体系统的层次划分、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难点: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教学方法】讲授与探究相结合。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导入)2021年5月15日,在经历了296天的太空之旅后,我国的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所携带的火星探测车及其着陆组合体,成功降落在火星上,实现了中国航天史无前例的突破。

这是继登月之后,中国人探究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迈出的更远的一步。

(播放动画模拟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全程)(过渡)只有了解了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人类才能向太空迈出更远的步伐。

本节课,我们首先从宇宙的物质性和运动性说起,看看地球在宇宙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

新课讲授: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2页,思考下列问题:(课件展示问题)1.什么是天体?2.请列举教材中提到的各种天体,并简要说明各自的特点。

3.天体可以分为自然天体和人造天体,你能举例说明吗?教师演示课件中不同的天体图片,让学生说出相应天体的名称,并简要介绍各自的特点。

星云:云雾状外表、由气体和尘埃组成、主要物质是氢。

恒星:球状或类球状、由炽热气体组成、能自己放光。

行星:近似球状、靠反射恒星的光而发亮、质量比恒星小。

卫星:环绕行星运行的天体。

星际物质:天体之间充满了极其稀薄的物质,称为星际物质。

彗星:绕太阳运动,呈云雾状外表,核心由冰物质组成,近太阳时,拖着长尾巴流星体:运行于行星际空间的尘粒和固体小块,残体落到地面的叫陨星学生概括回答天体的概念,举例说明自然天体和人造天体。

1.1地球的宇宙环境(第一课时)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1.1地球的宇宙环境(第一课时)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3.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同时也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学和共享。
4.反思与评价: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提高学生的自我调整和自我提升能力。
5.作业小结:通过布置思考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深入思考,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同时也为课堂的延伸和拓展提供了机会。
3.各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和收获。
(四)总结归纳
1.在学生小组讨论结束后,我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收获。
2.我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和观点。
3.我还会结合学生的反馈,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
(五)作业小结
1.我布置一道思考题,如“如果给你一次太空旅行的机会,你想去哪里?为什么?”
在教学内容上,我以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太阳系的构成等为核心知识点,通过多媒体展示、模型演示等手段,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宇宙环境的直观认识。同时,我还结合时事热点,如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的地理学科素养。考,提高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此外,我还注重课堂评价的人性化,以鼓励性评价为主,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2.通过展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动态图,让学生理解这两种运动对地球气候和生物的影响。
3.我还会结合时事,如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讲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和成果。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我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一个讨论主题,如“太阳系的形成过程”、“地球在宇宙中的特殊性”等。
2.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互相交流和学习。
1.1地球的宇宙环境(第一课时)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鲁教版地理必修一:1.1《地球的宇宙环境》教案

鲁教版地理必修一:1.1《地球的宇宙环境》教案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四队中学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1 1.1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宇宙中的天体、天体系统的概念,绘图说明天体系统的级别大小,确定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

2.认识太阳系的成员,确定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

运用资料说出九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

3.利用资料证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阅读知识窗“多样的天体”等图文信息,认识各类天体的主要特征;通过观察实践、利用络等媒体,收集天文科普材料,增强对宇宙环境的感性认识。

2.通过阅读“天体系统示意图”,设计相应的简明框图,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3.阅读“太阳系模式图”,归纳九大行星绕日公转的共同特点;利用资料证明太阳活动对地球产生的影响。

4.运用相关知识,从温度、水、大气等方面,分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逆推地球上能形成生命的原因。

并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提出在宇宙中寻找外星人的依据。

4.通过观赏天体照片等相关视频信息,激发地理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天体、天体系统的概念;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教学难点】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协作探究、交流互评。

充分利用教科书搭建的平台,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构建新知。

【教学过程】 一. 引入新课设置问题,引入课堂情景:凭着你的认识,你怎样向别人描述宇宙或地球? (学生交流,尽情畅谈,插入读图1-1-1“人类信息图”,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将答案分类汇总引入到: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的内容安排、知识结构:宇宙——太阳——地球) [图1-1-1解析]1972~73年美国“先驱者”10号、11号探测器携带的镀金铝板镌刻的图案,图中表达的含义: ◆ 太阳系及其九大行星 ◆ 地球在九大行星中的位置 ◆ 航天器发射路径◆ 根据地球上人类特征绘制的一对男女裸体人像◆ 人像背后是按比例绘制的航天器外形,表明人体大小 ◆ 地球相对于14颗脉冲星的位置关系 ◆ 氢分子结构图[讨论]如果请你画一幅图画与“外星人”对话,你最想告诉他们有关人类与地球的哪些信息?[拓展资料]美国“旅行者”1号、2号探测器携带的镀金铜板刻录的唱片“地球之声”,长120分钟 ◆ 115幅照片、图表(含中国长城、家宴)◆ 60种语言的问候语(含中国普通话、粤、厦门和江浙方言)◆ 地球上自然界的各种声音◆ 人类的音乐(包括贝多芬等西方经典名曲、各国民族乐曲、中国古乐“高山流水”说明新课标对本节的具体要求,媒体展示: 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人教版必修第一册1.1《地球的宇宙环境》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必修第一册1.1《地球的宇宙环境》优秀教学案例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为学生展示宇宙环境的美丽和神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通过实际生活中的宇宙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地球宇宙环境的特点和意义。
3.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融入到本章节的知识学习中。
(二)问题导向
1.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地球宇宙环境的相关问题,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4.教学策略灵活多样:本案例采用了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策略,使学生在不同的教学活动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同时,教师注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5.作业小结:本案例布置了一项具有实际操作性的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篇关于太阳系的短文。这样既有助于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关注他们的个体差异,给予积极的反馈和指导,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人性化的语言,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互动效果。同时,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形象直观地展示宇宙环境的美丽和神秘,增强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掌握太阳系的构成及其特点,理解恒星的一生所蕴含的科学原理。
人教版必修第一册1.1《地球的宇宙环境》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案例背景基于人教版必修第一册1.1《地球的宇宙环境》章节内容,以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太阳系的构成、恒星的一生等为主要知识点,旨在通过一系列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对地球宇宙环境的整体认识,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针对高一年级学生的知识深度和认知水平,本案例将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独特地位,掌握太阳系的构成及其特点,探讨恒星的一生所蕴含的科学原理。同时,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地球的宇宙环境”教案

“地球的宇宙环境”教案

能不能在“宇宙模式 图 ”上表达地球与宇宙环 围绕“有限性 ”进行争论 ①认为宇宙是无限的 ,运用初 中地理知识和哲
境的关系 。
学一般原理进行解释 ②另一些学生以“有限宇宙 ”“可见宇宙 ”“已知宇
能不能用层级 图表达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用 文本语 言如何描述地球所 处 的宇宙环境 不包含地球 的天体系统是什么
有 概括 “生 ”思维敏捷 ,穿透表 象概括 出本 质特 征 。
根据“八 大 行 星基 本 数 据 ”画 出八 大行 星 距 日远 近 、体 积 大 小 两种意见 ①有特 殊性 因为都 以地球 为参 照进 行 分
相对 等特 征 。如根 据距 日远 近 、体 积 、质量 、密度 等 特 征 ,八 大 行 星 析 的 ②从运动特征 的“共 、同 、近 ”都 反 映共性 意 思 ,因
生命 的内部条件 从材料所示 的各个项 目看 ,地球 球 营造 了安全 的宇宙环境 。
所处 的地位用什么文字定性较为合适
生 从距 日远近看 ,居第三位 ,用“居 中 ”定性 。
能不能根据 已有 知识 和想象 ,结合教材信息 , 生 用圆表示宇宙 。 与“天圆地方 ”的经验链接
用示意 图表达宇宙有哪些特征
生 ……加上半径 。 较为精确的空间特征 ,整合能力较强
教师抓住“生 ”现场生成 的教学资源进行追 问 生 ……还在圆内画了一些小 圆 。 “生 ”已经把 天体 系统 的各个亚
太阳系中其他大行星的作用要从八大行 星的 要高水平 的思维建构 ,必须通过类 比诱导 。
运动特征去理解 。同学们 能不 能先将八 大行 星 的 生 跑道等于行星轨道 ,八大行星在各 自的跑道上奔跑 ……
运动规律和操场上的 闷侧 米赛跑作类 比分析
生 相 当于 位运动员 向同方 向运动 ……

1.1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1.1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4.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认识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本章节教学设计以“地球的宇宙环境”为主题,紧密结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的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地理知识,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4.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图表等工具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讨论、资料查询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2.运用多媒体、网络资源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趣味性。
3.设计实践性教学活动,如观察星空、制作地球仪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地理知识。
2.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有待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地图、图表等工具,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3.学生在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方面存在差异,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提供差异化教学,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锻炼。
4.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逐渐形成,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其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5.完成课后练习册中与本节课相关的内容,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作业要求:
1.作业内容要求规范、整洁,体现学生的认真态度。
2.作业中要充分运用地理知识,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
3.研究性学习报告要注重实证研究,数据准确,论据充分。
4.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给予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提高。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高一地理教案必修一1.1地球的宇宙环境

高一地理教案必修一1.1地球的宇宙环境

高一地理教案必修一1.1 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宇宙的物质形态和特点。

2、了解天体系统的级别和层次结构,了解地球在天体系统中的位置。

3、了解地球是宇宙中既普通又特殊的天体,正确理解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太阳系结构示意图,了解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以及行星的运动特征,培养学生的读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八颗行星基本数据的对比、分析、归纳,培养学生观察思维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建立宇宙是物质的和运动的观念。

2、欣赏宇宙美,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天体系统的层次;运用太阳系中八大行星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资料,分析说明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难点: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课时安排】 2 课时【教学过程与方法】第一课时一、人们对宇宙的认识(板书)【引导、讲解】“宇宙”一词,最早大概出自我国古代著名哲学家墨子(约公元前468-376)。

他用“宇”来指东、西、南、北,四面八方的空间,用“宙”来指古往今来的时间,合在一起便是指天地万物,不管它是大是小,是远是近;是过去的,现在的,还是将来的;是认识到的,还是未认识到的……总之是一切的一切。

“上下四方曰宇,古往今来曰宙”。

阅读《探索宇宙》,你能说出一个星空神话的故事吗?教师举例:如患难与共的双胞胎兄弟、农神和她的女儿、埃及王后的秀发等,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上网查阅更多的星空神话。

宇宙有多大?发现的最原始的星球的年龄或者发现的离我们最远的星球的距离决定了我们现在能认识到的宇宙的大小!!!【讲述】天文学家把人类目前能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叫作“可见宇宙”或已知宇宙。

可见宇宙的半径约为140亿光年。

【活动】根据课本P6——活动,思考、计算并回答:①何为光年?一光年约为多少千米?②计算可见宇宙的半径约为多少千米?③面对上题的数字,你有什么感慨?【总结】光年为光在真空中一年所传播的距离,一光年约为94608亿千米。

1.1地球的宇宙环境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1.1地球的宇宙环境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过程是怎样的?”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2.学生通过观察多媒体展示的太阳系图片,分析太阳系的构成和演化过程。
3.各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
4.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如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太阳系的构成及主要天体的特点等。
4.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实践,观察星空,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地球宇宙环境的兴趣,培养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情感。
2.培养学生具备全球视野,认识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和责任。
3.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宇宙探索事业的发展,增强民族自豪感。
4.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宇宙观,认识到人类与宇宙的相互关系,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同时,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提高课堂效果。
为实现上述教学目标,我将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演示、小组讨论、课后实践等。在教学过程中,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同时,注重课内外相结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3.小组合作:教师划分了学习小组,鼓励学生互相讨论、交流,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同时,教师提供了研究性学习课题,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实践,观察星空。这种小组合作的方式,使学生在互动中学习,提高了学习效果。
4.反思与评价: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和方法。设计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高知识掌握程度。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这种反思与评价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提高学习效果。

新教材1.1 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设计(1)-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1.1 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设计(1)-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本节“地球的宇宙环境”,是高中学生所接触的第一堂地理课,通过介绍天体,进而引导学生了解宇宙天体系统,使学生一进入高中阶段的地理学习,就对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有一初步认识,从而在宏观上把握地理环境的大背景。

教材采用图片、表格、文字相结合的形式,让学生能够直观地分析出地球的宇宙环境及自主探究分析得出地球的普通性与特殊性。

区域认知:掌握天体系统的层次,能运用图表资料,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人地协调观:了解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素养。

综合思维:利用所学,探究宇宙中是否存在其他存在生命的星球,树立科学的宇宙观。

地理实践力:通过探究活动月相观测活动,培养学生考察、调查等方式进行科学探究的意识的能力。

1、重点:(1)了解天体、天体系统,认识各类天体系统之间的关系,从而掌握地球的宇宙环境。

(2)了解太阳系的基本特征,理解地球是一颗及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2、难点:理解地球是一颗及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多媒体自制教具(一)引入课题教师以千古疑惑为引,甄选几个宇宙现象,在引入本节授课内容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亿万星辰,交相辉映。

日出日落,月盈月亏……地球在宇宙中处于何等地位?地球的宇宙环境究竟如何?地球是一个什么样的星球?地球、月球和太阳,究竟是什么样的关系?究竟是什么力量操纵着地球上的潮涨和潮落?(二)了解天体、天体系统,认识各类天体系统间的关系,从而掌握地球的宇宙环境首先,由教师为学生讲述人类在认识宇宙的历程,由最早的地心说,到日心说。

随着人类视野的发展,提出星系的概念,在人类认识宇宙的过程中,望远镜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目前,人类天文观测的尺度已经扩展到了200亿光年的时空区域。

之后随着大型天文望远镜的使用,以及空间探测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宇宙的认识范围在不断地扩大,对宇宙的认识不断地完善,教师讲述完人类认识宇宙的进程之后,可以让学生各自发表自己对宇宙的认识。

江苏省宝应县画川高级中学高中地理 1.1 地球的宇宙环境教案 鲁教版必修1

江苏省宝应县画川高级中学高中地理 1.1 地球的宇宙环境教案 鲁教版必修1

地球的宇宙环境【考试说明要求】考试要点具体考试内容要求宇宙中的地球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天体系统太阳系概况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一、教学目标1、了解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说明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2、知道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和因素。

3、了解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4、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二、教学重点1、分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2、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三、教学难点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四、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总结归纳五、教学过程【自主学习】一、宇宙1、天体(1)概念:(2)主要类型::恒星、星云、行星、流星、彗星等。

2、天体系统:(1)形成:天体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而成。

(2)层次:二、太阳1.太阳辐射(1)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2) 1、直接为地表提供光能和热能,维持地表温度;对地球的影响 2、为生物繁衍生长、大气和水体运动提供能量;3、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4、太阳辐射能作为一种新能源,清洁廉价,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2、太阳活动(1)太阳大气层的结构:A 光球层,B色球层,C日冕层。

(2)主要类型:A层的太阳黑子,B层的耀斑,其周期约为 11 年,它们都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

(3)主要影响:1、扰动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2、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3、高能带电粒子流冲进两极高空,产生极光现象4、影响天气、气候变化。

三、地球1.地球的普通性结构特征:与其他类地行星有许多相似之处。

运动特征:同向、近圆、共面2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存在生命条件的原因外部条件太阳光照稳定自地球上诞生生命至今,太阳没有明显的变化运行轨道安全地球附近的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自身条件有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公转周期适中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吸引气体形成大气层,并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以氮和氧为主的大气有液态的水适宜的温度条件;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大气层的存在,使水气不致于逃逸到外层空间,且在过饱和后能凝结成液态水重返地表在的条件【典型例题】图1为“太阳系模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的宇宙环境》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的宇宙环境》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的宇宙环境》教案【教学目标】.知道科学宇宙的概念、明白宇宙的物质性和运动性。

.掌握天体和天体系统的概念。

.了解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树立只有一个地球的思想。

.树立正确的宇宙观、培养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方法。

【教学重难点】.宇宙处于有序状态之中,是有层次和结构的物质世界。

.天体和天体系统的概念,天体系统的层次,天、地、人系统。

.地球的特殊性和普通性。

【教学过程】一、人们对宇宙的认识【引导讲解】人们对宇宙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

在人类发展的初期,由于人们的活动范围狭小,往往凭自己的直觉认识世界,看到眼前的地面是平的,就以为整个大地也是平的,并把天空看作是好像倒扣在平坦大地上的一口巨大的锅,于是,便有了“天圆地方”的说法。

后来,人们经过观察,发现天空中的各个星体都在围绕着地球转,地球好像处于整个宇宙的中心位置,这样,便产生了“地心说”。

由于受西方宗教势力的影响,这个学说观点统治人们的思想是相当长的。

到16世纪,哥白尼的“日心说”使自然科学次从中世纪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意味着宇宙实际上就是太阳系。

18世纪天文学家引进了“星系”一词。

到了20世纪60年代,随着大型天文望远镜的使用,以及空间探测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宇宙的认识范围在不断地扩大。

阅读《探索宇宙》,你能说出一个星空神话的故事吗?教师举例:如患难与共的双胞胎兄弟、农神和她的女儿、埃及王后的秀发等,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上网查阅更多的星空神话。

【讲解】天文学家把人类目前能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叫作“可见宇宙”或已知宇宙。

可见宇宙的半径约为140亿光年。

【活动】根据活动,思考、计算并回答:何为光年?一光年约为多少千米?计算可见宇宙的半径约为多少千米?面对上题的数字,你有什么感慨?【总结】光年为光在真空中一年所传播的距离,一光年约为94608亿千米。

可见宇宙的半径=94608亿千米×140亿≈1.32×1023千米。

高一地理“地球的宇宙环境”优秀教案

高一地理“地球的宇宙环境”优秀教案

高一地理“地球的宇宙环境”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天体的主要类型和天体系统的层次,描述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分析图文资料,认识不同天体的特点,提高从图文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归纳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对宇宙奥秘的探索兴趣,培养科学的宇宙观。

认识地球的特殊性,增强爱护地球、保护地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天体系统的层次。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2. 难点理解不同天体系统的层次关系。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美丽的星空图片或播放宇宙相关的视频片段,引起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和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地球的宇宙环境。

2. 新课讲授天体和天体系统展示各种天体的图片,如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星云等,让学生识别不同天体的特点。

讲解天体的概念和主要类型,强调天体是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

以太阳系为例,介绍天体系统的概念和层次。

通过图片或动画展示太阳系的组成,让学生明确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然后逐步引出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和总星系等不同层次的天体系统,帮助学生理解天体系统的层次关系。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地球上会存在生命。

从外部条件和自身条件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外部条件包括稳定的光照和安全的宇宙环境;自身条件包括适宜的温度、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和液态水。

结合地球的位置、体积和质量等因素,详细讲解这些条件是如何形成的。

3.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讨论以下问题:如果地球的体积和质量发生变化,会对地球上的生命产生什么影响?其他星球上是否可能存在生命?如果有,可能具备哪些条件?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选派代表发言,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4.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天体的类型、天体系统的层次和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强调地球在宇宙中的特殊性,激发学生保护地球的意识。

1.1地球的宇宙环境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1.1地球的宇宙环境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4.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空间探索事业的发展,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升空的场景,让学生感受地球宇宙环境的现实意义。
2.通过模拟观测星空的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宇宙的浩瀚,激发学生对宇宙的探索欲望。
3.创设关于地球宇宙环境对人类生活影响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人与宇宙的关系。
2.组织学生讨论地球宇宙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鼓励学生展示小组研究成果,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反思自己在探究宇宙奥秘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2.让学生通过自评、互评等方式,评价自己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3.实践操作:本案例设计了观测星空、制作星座卡片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宇宙的浩瀚,增强学生对宇宙环境的直观感受。此外,通过实验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地球宇宙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4.情感态度: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通过引入我国空间探索成果,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地球宇宙环境的变化,提高学生关爱地球、珍惜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宇宙的基本概念,包括宇宙、星系、恒星等,了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
2.使学生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认识太阳系的基本构成,理解地月关系。
3.培养学生对天体物理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如日食、月食、四季变化等。
4.让学生掌握地球大气层的基本结构,了解大气层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5.教学评价:本案例注重教学评价的全面性。在评价过程中,既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又关注学生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自评、互评等方式,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提供针对性的指导。

1.1地球的宇宙环境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

1.1地球的宇宙环境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
3.多元化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效果
本案例采用多媒体、小组合作、课堂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丰富课堂形式,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难易适度的思考题和实践任务,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4.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在讨论和展示环节,学生需要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评价各组的观点,从而提高自己的思维品质。
本案例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通过丰富的图片、视频资料和实例分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抽象的宇宙环境概念。同时,采用小组合作、课堂讨论等教学方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难易适度的思考题和实践任务,使他们在探究宇宙奥秘的同时,提高地理学科素养和综合素质。总之,本案例将致力于打造一个富有吸引力、启发性、实用性的地理课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地球宇宙环境的知识。
(二)问题导向
问题导向教学法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应设计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如:“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有何特殊性?”“太阳辐射对地球有哪些影响?”等。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分析、解答,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围绕一个主题进行探究。例如,探讨地球运动对气候的影响、宇宙环境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等。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收集资料、分析数据、撰写报告,最后进行课堂展示和交流,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1地球的宇宙环境优秀教学案例高一地理同步(人教版必修一)

1.1地球的宇宙环境优秀教学案例高一地理同步(人教版必修一)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1.1地球的宇宙环境”这一章节的教学中,我作为一名特级教师,设定了以下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掌握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了解太阳系、银河系等宇宙天体的基本知识。
2.引导学生掌握地球宇宙环境的形成、发展及变化规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帮助学生了解地球宇宙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现实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1.1地球的宇宙环境”这一章节的教学中,我还设定了以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对地球宇宙环境的认知和敬畏之情,使学生珍视和保护地球宇宙环境。
2.引导学生关注人类活动对地球宇宙环境的影响,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为实现这些目标,我将注重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人文关怀,以人性化的语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通过讲述科学家探索地球宇宙环境的故事,激发学生的科学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在“1.1地球的宇宙环境”的教学中,我作为一名特级教师,将注重情景创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1.通过展示宇宙星空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感受到宇宙的浩瀚和神秘,引发学生对地球宇宙环境的好奇心。
2.利用模型、教具等教学资源,模拟太阳系、银河系的运行,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运动。
3.创设问题情境,如“如果地球不在宇宙中,我们会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等,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二)问题导向
1.1地球的宇宙环境优秀教学案例高一地理同步(人教版必修一)
一、案例背景
本案例背景以“1.1地球的宇宙环境”为主题,适用于高一地理同步(人教版必修一)课程。在案例背景中,我作为一名特级教师,结合学科和课本内容,设计了一份实用性强的教学案例。

1.1+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1.1+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始终本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与核心素养的落实,尤其是综合思维的与空间素养的培养的思想,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的规划、设计,以便为我们的日后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二、前期分析(一)课标分析要求运用资料,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1]“运用资料”是行为条件,指学生会阅读、分析各类天体的图片以及“太阳系模式”示意图等图文资料;“描述”是行为动词,指学生可以用语言形象地说出地球存在于一个什么样的宇宙环境;[2]“地球”、“宇宙环境”是所需学习的内容。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是高中地理学习的开篇,也是本册“太阳对地球关系”、“地球上的大气”、“地球上的水”等章节具体展开学习的前提基础;同时与“天文学基础”这一选修教材中的内容息息相关,是培养学生对天文现象的正确认识、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健康宇宙观的重要一环;这一节的主要知识点为“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行星地球”。

(三)学情分析1、知识分析:进入高中之前,没有对宇宙环境的相关知识进行过系统的学习,但在初中学习“地球与地图”的相关内容后,已经具备了一些关于地球的形状、大小、自转和公转的相关知识;同时由于互联网的普及,在平时的生活中大部分学生已经具备月球绕地球运动、地球绕日运动的生活经验。

2、认知能力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搜集处理分析信息、阅读与思考的能力,也初步具有科学探究的意识。

3、情感与价值观分析:相比枯燥的理论知识学生对本节知识会有较高学习感兴趣;同时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宇宙观等形成的重要时期。

(四)教学目标1、通过观看视频、图片,能说出天体的概念及类型,正确判断天体,说明宇宙具有物质性和运动性的特点,树立正确的宇宙观。

2、通过阅读材料、画思维导图,能清晰说出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识记太阳系、地月系、银河系、总星系的构成,掌握学习一定学习方法,发展综合思维3、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能结合资料分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发展合作探究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一(2019年新编)-1-1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设计 (2)

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一(2019年新编)-1-1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设计 (2)

《1.1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设计一、课标解读内容要求:“运用资料,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该条内容要求中的行为主体为“学生”,“运用资料”是行为条件,指学生会阅读各类天体的图片以及“太阳系模式”示意图等图文资料,“描述”是行为动词,指学生可以用语言形象地说出地球处在什么样的宇宙环境中。

本节教学属于地理1模块,其对应的学业质量水平要求是水平1、水平2。

因此这条标准不要求学生深入学习宇宙环境的每个系统组成,只需要围绕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结合一定的图文资料,来说出该宇宙环境是什么。

以及结合相关图文资料,分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认同这些条件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

二、教材分析1.知识层面本节是人教版必修一的第一章第一节,本节描述的是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包括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宇宙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存在生命的行星。

本节重点是阐述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学习天体、天体系统的宇宙环境知识是为了说明地球在太阳系中的普通性。

且教材对银河系、总星系仅作了简要介绍,重点放在了与地球关系更紧密的太阳系和地月系上。

从地球上存在着适宜的温度、大气和液态水这三个内部条件,阐释地球的特殊性。

2.能力层面本节涉及较多的天文知识,且宇宙的神秘以及人类对浩瀚宇宙知识的强烈渴求,都很容易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

因此本节课要充分利用图文资料,学生通过阅读分析教材等资料,使学生具有归纳整理知识、提取重点和找出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自学能力,能提高读图、析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核心素养层面从认识宇宙到银河系再到太阳系,学生认识到地球只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行星,能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素养。

学生通过阅读相关图文资料,分析得到地球适宜生命生存的原因,认同地球这颗星球的特殊性,地球所处的特殊宇宙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

这一认知过程能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和地理实践力。

4.图文结构整体上看图文并茂。

本节教材中图片数量较为丰富,天体的图片有星云——猎户座星云,恒星——太阳,行星——土星,卫星——木卫二,天体系统有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等,以及太阳结构示意图等图片,图片旁都配有相应文字予以说明,能够帮助学生了解浩瀚的宇宙世界。

1.1 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度高中地理必修 第一册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1.1 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度高中地理必修 第一册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1.1 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度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教材分析】本节知识较为抽象,视野宏大广博,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具有极大的挑战性。

教师需要通过影像等直观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尽可能运用图表和数据资料训练学生观察、思维、获取信息的技能,创设情境问题进行探究学习,使学生感受和体验地理新高考下的学习方式。

学生能够从各种媒体了解宇宙与地球的相关知识,但多数不系统,更不能聚焦于地球的宇宙环境这个核心上,发散度高。

另外学生对宇宙的一些概念常常含糊不清,教学中有必要进行适当的纠正。

【学情分析】学生高中地理第一课,地理知识与地理技能都不够多。

尽量展示地理之美,将地理学习方法渗透课中。

【教学目标】1、了解天体系统的级别和层次结构;2、了解地球在天体系统中的位置;3、了解地球是宇宙中既普通又特殊的天体,正确理解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教学重难点】1.天体系统的概念和层次,用图示说明天体系统的层次,以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能够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2、地球.上生命物质存在的条件。

【新课导入】每天我们上学放学路上,当我们抬头仰望蓝色天空时,我们会想起什么呢?你知道哪些与上天有关的故事和知识呢?人类认识宇宙的路程漫长而曲折,尽管科技水平不断发展,人类对宇宙空间的探索范围越来越大,但对宇宙的认识仍然十分有限,因为宇宙实在是太大了。

为了衡量宇宙,天文学家引入了一个新的概念“光年”同学们读课本找到什么是光年。

我们已经感觉到,宇宙是巨大的,各种天体之间的距离也是遥远的。

初中时我们学过,天体是运动的,运动的天体之间相互吸引而绕转,从而形成了天体系统。

接下来我们读课本回答问题:天体系统可分为哪些级别?它们主要由哪些天体构成?总星系就是整个宇宙吗?接下来我们根据书上的材料和图片,研究一下什么是总星系?什么是银河系?什么是河外星系?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新课讲解】(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宇宙中物质存在形式晴朗夜空下,仰望星空,可以看到闪烁的恒星、轮廓模糊的星云,以及相对星空背景有明显位移的行星;有时还可以看到一闪即逝的流星体、拖着长尾的彗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的宇宙环境
【考试说明要求】
1、了解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说明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知道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和因素。

3、了解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4、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
1、分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
2、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
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四、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总结归纳
五、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
一、宇宙
1、天体
(1)概念:
(2)主要类型::恒星、星云、行星、流星、彗星等。

2、天体系统:
(1)形成:天体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而成。

(2)层次:
二、太阳
1.太阳辐射
(1)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2) 1、直接为地表提供光能和热能,维持地表温度;
对地球的影响 2、为生物繁衍生长、大气和水体运动提供能量;
3、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
4、太阳辐射能作为一种新能源,清洁廉价,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2、太阳活动
(1)太阳大气层的结构:A 光球层,B色球层,C日冕层。

(2)主要类型:A层的太阳黑子,B层的耀斑,其周期
约为 11 年,它们都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

(3)主要影响:
1、扰动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
2、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3、高能带电粒子流冲进两极高空,产生极光现象
4、影响天气、气候变化。

三、地球
1.地球的普通性
结构特征:与其他类地行星有许多相似之处。

运动特征:同向、近圆、共面
2.地球的特殊性——存在生命
在的条件
图1
【典型例题】图1为“太阳系模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甲、乙、丙、丁中,表示地球公转轨道的是丙。

(2)太阳辐射为地球上的生物繁衍生长提供了能量。

(3)与其他行星相比,地球上有利于生命存在的条件主要有哪些?
有适宜的温度;
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有液态的水
【课堂总结】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仅有一个正确答案,将其代号填入题后的括号中。

1.未包括地球在内的天体系统是( B )
A.太阳系 B.河外星系 C.银河系 D.总星系
2.下列各行星中,按距太阳由近及远排序正确的是( B )
A.土星、木星、天王星、海王星 B.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C.天王星、木星、火星、地球 D.金星、水星、火星、木星
地球是我们的家园,月球围绕地球旋转,地球在离太阳较近的轨道上运行,它处在一个得天独厚的位置上。

据此完成3-4题。

3.上述材料中讲到的天体系统层次共有( B )
A.一个 B.两个C.三个D.四个
4.这里的“得天独厚的位置”是指( A )
A.日地距离适中 B.地球自转周期适中 C.地球质量、体积适中 D.大气层的存在
5.在太阳系中,地球的特殊性表现为( D )
A.质量在八大行星中最小B.公转方向与九大行星不同
C.既有自转运动,又有公转运动D.是唯一有生命存在的行星
6.地球表面有大气层,主要成因是( B )
A.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B.地球本身的体积和质量适中
C.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D.太阳系中各天体的共同作用
7.与地球上生命形成的关系不太密切的是( D )
A.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 B.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
C.地球附近大小行星各行其道 D.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
8.下列关于太阳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太阳主要组成成分是氢和氧 B.太阳辐射是人类生存的能量源泉
C.太阳光照的变化幅度较大 D.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
9.目前,人们对太阳活动的正确认识是( C )
A.太阳活动强烈导致荒漠化日益严重 B.太阳活动会引发极光、流星雨现象
C.太阳黑子增多时,耀斑也频繁爆发 D.太阳黑子增多导致地表平均气温下降
10.有关太阳活动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对全球气候基本没有影响 B.使两极地区产生极昼极夜现象
C.诱发火山、地震、泥石流等灾害 D.干扰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
二、判断题:在题后的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1.地球与其它七大行星绕日公转的运动方向不一致。

()
12.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主要外部原因是稳定的太阳光照和安全的行星际空间。

()
13.耀斑往往与太阳黑子同时出现,并且具有同样的变化周期。

()
14.太阳辐射能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
15.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与各地年降水量变化呈正相关。

()
三、综合题:将答案直接填写在相应的空格内。

Array 16.读“天体系统结构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天体系统是由距离相近的天体、所构成的。

(2)目前,人类认识的最高级别的天体系统是。

(3)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则是地月系的中心天
体。

(4)太阳系中,地球轨道位于和两大行星轨道之间,距离太阳大约千米。

17.将下列字母代号填入图2中相应的位置,以说明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和原因。

图1
A.太阳光照稳定B.日地距离适中C.宇宙环境安全
D.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E.地球的体积与质量适中
图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