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秋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课件:第9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共20张ppt)
实行“省兵”措施,精简军队,缩减编制
强兵 推行强兵措施如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等
节省军费开支,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宋军的 战斗力
改革科举制度,主要改变科举考试的内容
取士 批判“恩荫”制度,选拔人才贯彻择优录取原则
有利于选拔和培养人才;有利于推动改革;有 利于扩大统治基础
三、解弊之法
目的 措施
(一)王安石变法
以台谏监察宰相。 分散权力、中央集权
1、设“四监司”对各州进行监控; 2、州一级设通判,与知州共同签署文书。
崇文抑武
1、制定崇文抑武的方崇针,文罢抑免武宿将、兵文权官,文政官治担任枢密院长官;
2、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抬高文官和士人地位。
一、防弊之政
(三)宋初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影响
宋代完善了文官制度,中国政府相当稳定。赵匡胤960年的篡位是中 国历史上最后一次,在以前,皇帝不断被他的大将、皇后和其他有权利 的权臣夺去皇位,960年以后,这种情况不再出现。王朝继续被外来征 服或民众革命所灭亡,皇室的一些成员将皇位抢来抢去,但不再有臣下 成功篡夺皇权的事例。
民,收获后还本付息
政收入
纳钱代役
有利于经济发展,增加政府收入
农田水利法 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
富国 均输法 采购物资“徙贵就贱,用近易远”
保证灌溉,防洪赈灾 节省费用,增加财政收入,减轻人民负担
方田均税法
重新丈量土地,收取赋税,官僚、地 主也不例外
增加了政府收入,农民得到实惠
市易法 在东京设市易务
打破了大商人对市场的垄断,增加政府财政收 入
扩大科举规模
一、防弊之政
(二)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收归地方 权力
中 分散 央 机构 权力 地
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共25张ppt)
此无他故,方镇太重,
君弱臣强而已。今所
以治之,亦无他奇巧,
惟稍夺其权,制其钱
谷,收其精兵,则天
下自安矣。
赵普
《雪夜访普图》
二、祖宗之法的确立——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
(二)措施
重点突破
1、收权——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相关史料
行 派文官担任地方知州 政 节度使转化为虚职 削实权
财 政
设转运司管地方财政 大部分赋税上交中央
正方:宋初的政治和军事制度对宋与后世的影响是利大于弊 反方:宋初的政治和军事制度对宋与后世的影响是弊大于利
材料一:吾宋制治,有县令,有郡 材料二: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 守,有转运使,以大系小,丝牵绳 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 联 师 —, ,—总则苏合解洵于 印《上 趋嘉。 走佑过 巩,集·度 固唯》·集国恐卷·权家不召1统《→及而一审。归和强势之安化》京定中央集也州骑权收郡所、预了遂过防,日,内赏就莫部罚困不动刑弱散乱政,。、,靖一康切之收役了,,虏
——谢和耐《中国社会史》
兵种 宋朝继承自中唐以降丧失养马区的现实,
缺乏马源,不重视骑兵的建设,而古代的
骑兵犹如二次世界大战时的坦克部队,主
北宋、辽、西夏对峙图(1111年)
要以步兵对抗辽朝、西夏、金朝和元蒙的 骑兵,就处于弱势。
募兵制 ——王曾瑜《正确评价宋朝的历史地位》,
原载《北京日报》
三、祖宗之法的弊端——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
孙是赵玄朗(传说曾转世为轩辕氏)的后人,并且将道教放在了所有宗教的
第一位,并在泰山封禅。宋真宗的做法( )
A A.利用神权阐述统治的合理性
C.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B.出于对道教传统文化的尊重 D.推动着道教地位的不断上升
2019-2020年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
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一、选择题1.20世纪50年代,中印联合发表声明,“两国总理重申这些原则,并且感到在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
”材料中“这些原则”是指(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求同存异原则C.“一边倒”原则D.人民民主原则解析1953年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了中印两国的认可。
故选A。
答案 A2.新中国“打破封锁的努力迎来了决定性转折”,这是“中国在国际大家庭中开始正常化外交的重要象征”。
这反映了(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D.中美两国关系实现了正常化解析决定性转折指的是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这是“中国在国际大家庭中开始正常化外交的重要象征”。
故选B。
答案 B3.观察下图,从1949年到1970年促进我国粮食人均产量增加的原因有( )①土地改革②农业社会主义改造③人民公社化运动④中美关系正常化A.①③B.②④C.③④D.①②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土地改革发生于1950年;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发生于1953至1956年;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于1958年,中美关系正常化开始于1972年。
结合题干“从1949年到1970年促进我国粮食人均产量增加”可知④不正确;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的失误,③不正确。
因此,答案为D。
答案 D4.下边是张老师上课时的板书设计。
请你根据内容为其拟定一个最适当的标题( )A.三大改造B.土地改革C.人民公社化运动D.抗美援朝解析通过图示可以看出这是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答案 A5.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首都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接着,受检阅部队以海军的两个排为前导,步兵师、炮兵师、战车师、骑兵师依次通过主席台,空军14架飞机在会场上空飞行受阅。
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共16张ppt)
后晋
石敬瑭 河东节度使
923—947年 25年
后汉
刘知远 河东节度使
947—950年 4年
后周
郭威
天雄节度使
951—960年 10年
赵
赵匡胤:殿前都点检、禁军最高统帅
普
一、以史为鉴——宋初集权
1.中央集权—控制地方
文官出任地方各州长官知州 政治
节度使逐渐成为虚衔
设诸路转运司 转运地方财政
经济
地方 控制
二、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
1.边防压力
西
宋
夏
辽
称
兄
臣
弟
,
之
北
国
宋
“
“
岁
岁
币
赐
”
”
2.财政危机
二、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
“不收为兵,则恐为盗” “饥岁莫急于防民之盗, 而防盗莫先于募民为兵”
冗兵
冗费
政府机构重叠,官僚子弟 冗官 入仕过滥,官僚队伍膨胀
积贫积弱
社会问题进一 步突出
扩大赋税 (民贫)
财政负担沉重 (国穷)
1069年,北宋熙宁二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
领域 措施
内容
农业 青苗法 官府于每年青黄不接时分两次贷款给农民,收成后加利息20%归还官府。
均输法 针对长距离物资运输和贸易(“徙贵就贱,用近易远”)。
商业
针对城市商业设置“市易务”;依据市场评定物价;向商人提供贷款,年
市易法
息20%.
五家为一保,凡家有两丁以上,皆出一人为保丁,其主要目的是恢复“兵农 军事 保甲法
陈 匡胤身上,拥立他为皇帝。随后,赵匡胤 桥 率军回师开封。赵匡胤即位后,改国号为 兵 “宋”,石守信、高怀德、王审琦、赵彦 变 徽皆得授节度使位号。
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共24张ppt)
分散机构权力
→军队 →财赋 →邢狱、治安 →仓储,赈济 →文官担任 →牵制知州
北宋地方权力分配示意图
(3)崇文抑武(重文轻武): ①目的: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②措施:a.抑武:罢免宿将兵权(“杯酒释兵权”) 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
b.崇文: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 提高文官、士人地位,逐渐形成以士大夫 为主体的官僚集团。
——《朱子语类》
积极: 强化了中央集权,有效预 防了内部动乱,巩固了国 家的统一和安定,
消极: ①制度过于僵化,权力分割过细,影响了 行政效率,助长了因循保守的政治风气。 ②逐渐形成了“三冗”(冗官、冗兵、冗费) 问题,导致北宋中期出现积贫积弱的局面。
北宋官员人数增长示意图 2.4万
1.7万
1万
北宋士兵人数增长示意图
君弱臣强
削弱相权
侍 卫
宋唐:二三府省三六司部
殿 前
马 军
皇帝
司司
侍 卫
步 统调 军 分离
司
三衙 统兵权
更戍法 禁军 定期 换驻
三司 中中书书门省下(政门事下堂省) 尚枢书密省院 调兵权 台谏
三司使
财政
同平章事 参知政事 枢密使 枢密副使 (宰相) (执政) (执政) (执政)
行政
军政
吏 户 礼 兵 刑工 部 部 部 部 部部
御史中丞 知谏院
监察 (台谏合一)
唐代三省六部制与宋代二府三司制分散相权的方式有什么区别?
唐:程序分权(草拟、审核、执行) 宋:领域分权(行政、财政、军政)
(2)地方:加强中央集权;分散地方机构权力。 ①行政:A.中央派文官任地方官知州,节度使渐为虚衔; B.州一级增设通判,制约知州。 ②军事: A.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拱卫京师,镇守地方; B.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更换驻地,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③财政:设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将各州赋税绝大部分上缴朝廷。 ④监察:设立平行的四个路级机构,对各州进行监控和节制。
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共22张ppt)
天 下 自唐季以来数十 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 争 不息,生民涂地,其故 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 为国家长久 之 计,其道何 如?”
——宋太祖赵匡胤
……此无他故,方镇 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 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 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 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 ”
江山初立 尚文黩武——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
变法革新 欲肃时弊——王安石变法
利:财政收入迅速增加,改变了北宋“积贫”的局面。 积弱局面有所改观,使北宋国力有所增强。 弊:(1)变法只是一场地主阶级内部针对北宋统治危机 的制度改良,没有触及社会的根本问题,所以不可能从根 本上摆脱封建统治的危机。 (2)变法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用人不当,出现新法 危害百姓的现象。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 立与元朝的统一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导入新课
材料一:七年春,北汉结契丹入寇,命出师御之。次陈桥驿……有
以黄衣加第太二祖讲(即赵匡胤)身,众皆罗拜,呼万岁,即掖太祖乘马。 —— 脱 脱 等 《 宋 史 卷 · 本 纪 第 一 》
材料二:某日,宋太祖把石守信等禁军高级将领留
恢复“兵农合一” 教育 的征兵制,取代 募兵制
保甲法、保马法、将兵 法等
科举改革 整顿太学
变法革新 欲肃时弊——王安石变法
熙宁、元丰之间,中外府库,无不充衍,小邑岁积钱 米,亦不减二十万。
——《宋史》
王安石微服赴江宁,遇一老妪喂鸡豕,唤:“啰,啰,啰, 王安石来!”鸡豕俱来就食。问其故,老妪曰:“自王安石为相公, 立新法扰民。妾孀居二十年,也要出免役、助役等钱,钱既出 而差役如故。妾本以桑麻为业……今桑麻失利,只得蓄猪养鸡, 等候吏胥里保来征役钱,或准与他,或烹来款待他,自家不曾 尝一块肉。故此民间怨恨新法,入于骨髓。”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共16张ppt)
我是一名文官,拥有调兵权但不统兵,我 是?
枢密使
我本为地方精锐,如今被编入中兵权, 我在?
三衙
我作为州级长官,与通判共同签署文书,彼 此制约,我是?
知州
我是副相,与宰相分享行政权,我是? 参知政事
我在地方工作,所在单位与各州赋税有关, 我是?
转运使
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课标要求: 1.了解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2.理解北宋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 3.认识这一时期的政治新变化。
960 宋朝建立
时空定位
北宋 定都东京(开封)
南宋 定都临安(杭州)
1069 王安石变法
1127
1141
北宋灭亡 宋金绍兴和议
1276 南宋灭亡
一、宋初专制集权的强化
“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争不 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 长久之计,其道何故?”
“……此无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 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 则天下自安矣。”
思考:宋朝面临的“弊”是什么?统治者怎样改变弊政局面?
方镇太重 君弱臣强
收其精兵 稍夺其权 制其钱粮
天下自安
一、宋初专制集权的强化
背景
唐朝后期以来军阀割据,政局动荡
行政权
派文官做知州
宋
财政权
转运司管财政
初
地方收权 军事权 地方精锐编入禁军
专 制
监察权
四监司管监控 通判监督知州
路级 州级
集 权
措施
中央分权
军事 财政
枢密院掌调兵权 三衙管理禁军统兵
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共26张ppt)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课标要求:了解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认识在这一时期 在政治和军事方面的新变化
时空定位
北宋、辽、西夏对峙图(1111年)
靖康之变
金、南宋、西夏对峙图
960年 1004年 1069年 1127年 1141年 北宋建国 澶渊之盟 王安石变法 南宋建立 绍兴和议
——范祖禹:《转对条上四事 》材料二: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载 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陈寅恪:《邓广铭〈宋史职官 志考正〉序》。
利:强化了专制集权,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促进社会经济、 文化的繁荣发展。
二、困局:国朝大势,危机四伏
材料一:今内外上下,一事之小,一罪之微,皆先有法以待之。极 一世之人志虑之所周浃,忽得一智,自以为甚奇,而法固已备之矣。 是法之密也。虽然,人之才不获尽,人之志不获伸,昏然俯首一听 于法度,而事功日隳,风俗日坏,贫民愈无告,奸人愈得志。
富 国
农田水利法 均输法 方田均税法 市易法
强
取
兵 强兵措施如保甲法、 士
保马法、将兵法等
批判恩荫制度, 贯彻择优录取。
作 用
抑制地主兼并 减轻人民负担 促进经济发展
节省开支 增加武器
增加财政收入
提高战力
扩大基础 培养人才 推动改革
材料一“今介甫为政,尽变更祖宗旧法,先者后之,上者下之,右 者左之,成者毁灭之,弃者取之,矻矻焉穷日力,继之以夜,而不 得息。使上自朝廷,下及田野,内起京师,外周四海,士、吏、兵、 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 居。
时 间:1043年—1045年 改 革 者:范仲淹 支 持 者:宋仁宗
改革目的: 整顿官僚机构 改革结果:失败 失败原因:触犯了官僚集团的既得利益。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共15张ppt)
材料1:一官未缺,十人竞逐,纡朱满路,衣紫成林,州县之地广于前,而陛下 之官五倍于旧。
——宋祁《上三冗三费疏》 材料2: 宋代养兵之多,为历代罕见。而养兵之费大致占宋代财政支出的十 之八九。兵制上的严重缺陷,使军队管理涣散,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进而北宋 在与辽、西夏的战争中接连失败,并因此向辽和西夏进行巨额的贡纳,“积弱” 的局面日趋加剧。
中央 路
府州军监 县
安抚司(帅司)
转运司(漕司)
四
监
提点刑狱司(宪司) 司
提举常平司(仓司)
知州(或知府等)
通判 知县(或县令等)
2、措施之三:——实行重文抑武方针
①罢免宿将兵权,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
②大力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抬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
宋太祖有言:“王者虽以武功克定,终须用文德政治。”北宋政治家、书法 家禁襄感叹:“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 钱谷之司,文士也;边防大帅,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郡,文士也。 “
——摘编自《探讨王安石军事改革中的利弊》
①原因
②表现
增设官僚机构 扩充军队
冗官 冗兵
财政困难 积贫 (内)
养兵,养官,战争 赔款
冗费
分散军权
军队战斗力 弱,与辽西 夏的战争多
失败
积弱 (外)
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启示:过分集权无法发挥地方的主观能动性,导致国 家积贫积弱,因此集权应当适度
三、王安石变法 1、背景: ①“三冗两积”的局面没有改变; ②范仲淹变法失败,社会危机加深
4.特点:①分化事权,内外相制;② 强干弱枝、守内虚外;③重文轻武、 文人治国
二、统治危机 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
材料1 北宋几个年度的财政收支情况明细
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共39张ppt)
一、边防压力
【讨论】你觉得北宋这种“以钱财换和平”的做法是否可取?为什么?
材料:澶渊之盟签订后,辽宋维持了百年之久的和平局面....由于双方关系恶化, 宋朝封闭了榷场,西夏人迫切需要的茶与布匹等物资无法获得,要求停战求和, 与宋重开互市的愿望日益强烈……入主中原后,女真贵族官员皆以学习汉文化为 荣……为元代杂剧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观点一:受损有限;和平主流;互市繁荣;民族交融;中华发展---有可取之 处。
观点二:屈辱求和,财政受损,面临危机---不可取
二、北宋危机
宋代对外之积弱不振;宋室内部之积贫难疗。 ——钱穆:《国史大纲》
1、积弱的原因
收精兵,换防 守内虚外
军权三分 兵将 不不 识专 将兵
军事积弱
崇文抑武 武将位低
二、北宋危机
朱温
宣武节度使
李存勖
河东节度使
石敬瑭
原任河东节度使
刘知远
河东节度使
郭威
原任邺都留守将 军
有何共同 点?
二、建国:
北宋:赵匡胤 汴京(开封) 960--1127
二、建国:
君臣围炉夜话,治安天下
此非他故,方 镇太重,君弱 臣强而已。
自唐季以来,数十 年间,帝王凡易八 姓,战斗不息,生 民涂炭,其何故也?
三司
二府
仁宗有宰相二十三名,因台谏弹 奏而罢相者有十三人
三、措施
1、夺其权
②地方:中央派文官出任地方各 州的长官知州,节度使变为虚衔; 设置四监司监控各州;州增设通 判,与知州相互制约
四监司
三、措施
知识拓展: 通判:在州府的长官下掌管粮运、水利和诉讼等 事项,对州府的长官有监察的责任,宋初为了防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共15张ppt)
内重外轻
万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968—976年
中央 地方
995—997年 1017—1021年 1041—1048年
——根据《宋史·卷一八七·志第一百四十》绘制
削鉴 武五 将代 兵弊 权政
杯酒释兵权 强干弱枝 更戍法 设枢密院 内重外轻 重文轻武
“今世用人,大率 以文词进。大臣,文 士也;近侍之臣,文士 也;钱谷之司,文士也; 边防大帅,文士也;天 下转运使,文士也;知 州郡,文士也。”
——蔡襄《端明集》
一:立祖宗之法
臣观治平二年,天下所入财用大数都约缗钱六千余万,养兵之
费约五千万,乃是六分之冗财,兵兵、占其冗五费。 积 ——贫陈襄《论冗兵札子》
方田均 税法
重地主新也丈不量例土外地,收取赋税,官僚、增加了政府收入,农民得到实惠
市易法 在东京设市易务
打破了大商人对市场的垄断,增 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强兵
实行“省兵”措施,精简军队,缩减编制 节省军费开支,并在一定程度上 推行强兵措施如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 提高了宋军的战斗力
改革科举制度,主要改变科举考试的内容
• 熙宁七年(1074年)春,天大旱,久不 雨;安上门监郑侠绘《流民图》以告急 文件特进;同年四月,神宗的祖母曹太 后和母亲高太后亦向神宗哭诉“王安石 乱天下”。
宋人议论未定,金人已然过河
元祐更化 尽废新法
绍圣绍述 恢复新法
靖康之变 北宋灭国
三:循祖宗之法
南
宋 疆 • 自汉唐以来,家法之美,无(11如15-1我234年宋) 。
王安石变法
领域 措施
内容
作用
青苗法
人教(2019)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共40张ppt)优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一)北宋建立及结束分裂局面
1.北宋的建立 ——陈桥兵变(960年) 2.分裂局面的结束
➢人物:宋太祖、宋太宗 ➢时间:960年—979年 ➢战略方针:“先南后北”“先易后难”
实质:五代以来军 阀夺权斗争的继续。 用和平手段,达到
政权和平过渡
宋太祖即赵匡 胤,宋朝开国皇帝, 涿郡人。祖上世代 为官,其父赵敬为
• (3)战役:郾城大捷。1140年,金军 以兀术为统帅,大举攻宋。岳飞率领军 队在郾城迎击金军主力,取得大捷。岳 家军乘胜进逼开封,收复郑州、洛阳等 许多失地。金军受到致命打击,准备撤 退。
岳飞抗金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
• ①根本原因:因为反抗女真贵族的劫掠和压迫
是正义的,符合人民利益,得到人民的拥护; ②再加上岳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 • ③岳飞采取“连结河朔”义军的正确方针。 • ④其他抗金队伍对金的斗争,支援和配合了岳 飞的抗金。
宰相赵普
961 年 的一 天 , 宋太 祖 宴 请石守信等大将。席间,宋 太祖说:“我当上皇帝,全 靠你们。可当上皇帝后,却 整夜不能安睡。”石守信等 人忙问原因。宋太祖答道: “假如有一天,你们的部下 贫图富贵,也把黄袍加在你 们身上,那时事情也就由不 得你们了。”石守信等人非 常惶恐,跪倒在地,问该怎 么办。宋太祖说:“你们不 如放弃兵权,买良田美宅, 享受富贵,欢乐一世。这样, 君臣之间互不猜疑,岂不很 好?”石守信等领会了皇帝 的用意,第二天全都称病辞 职,交出兵权。
北宋能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的原因
1、统一是经济发展的必然需要。五代十国后期, 统一的趋势已经不断加强
2、长期战乱、北方少数民族的掠夺,人民渴望 统一 3、周世宗改革为北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共27张ppt)
(2)分散机构权力: ①中央: 枢密院专掌军政,三司专掌财政,与宰相分权,并增设参知政事为副 相。 枢密院与禁军管理机构“三衙”分权,前者有调兵权但并不统兵,后 者统兵但无权调兵 ②地方 先后设立了平行的四个路级机构,从不同方面对各州进行监控和节制。 州一级增设通判,与知州共同签署文书,彼此制约 (3)崇文抑武: ①罢免宿将兵权,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 ②大力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抬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
知识梳理(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1.背景 (1)北宋相继灭掉南方的几个割据政权和北方的北汉,结束了五代十 国的分裂局面。 (2)统治者鉴于唐后期以来军阀割据、政局动荡的历史教训。 2.目的:强化中央集权、维护政权稳定。 3.措施 (1)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①中央派文官出任地方各州的长官知州、节度使逐渐变为虚衔。 ②设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保证各州赋税绝大部分上缴朝廷。 ③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拱卫京师,镇守地方,定期更换驻地。
中书主民,枢密主兵, 三司主财,各不相知。
二、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 1.边防压力 (1)契丹:契丹占领燕云十六州之后,北宋曾两次发起战争北伐,均以失败告终。 后来,辽军大举南下,逼迫北宋签订协议,辽宋皇帝以兄弟相称,北宋每年送给 辽一笔财物,称为“岁币”。 (2)西夏:北宋与西夏的斗争,屡战屡败。双方最终达成协议,西夏向北宋称臣, 实际上保持帝号,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钱物,称为“岁赐”。 2.财政危机 (1)养兵:北宋军队通过招募组建,多而不精,管理混乱,军费占到国家财政开 支的大半 (2)作官,北宋破府机构设置重叠,官僚队伍不断膨胀,时政状况日益恶化
(3)实行崇文抑武的方针: ①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宋朝历代皇帝不仅仿书、刻书,而且带头读书,提 倡读书。文武大臣读书蔚然成风。 ②大力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抬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 3.影响 (1)积极:有效预防了内部动乱因素,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强化了中央 集权 (2)消极:制度过于僵化,权力分割过细,影响了行政效率,助长了因循保守 的政治风气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共24张ppt)
①官僚机构不断膨胀、军队不断扩充, 冗官、冗兵带来冗费; ②官僚结构层层重叠, 官员相互推诿,行政效率低下;③官费军费开支的庞大(还有“岁币银”) ,财政入不敷出。
统治时间
榜数
取士总数
年均取士
唐
290
266
6603
23
宋
320
130
110000+
344
元
98
16
1. 主要原因?
材料1:一日,(宋太祖)召赵普问曰:“自唐季以来数十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何故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计长久,其道何?” 材料2:普曰:“陛下言及此,天地人神之福也。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欲治之,惟稍夺其权,制其钱粮,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
阅读单元引言,提炼历史信息
信息一 :
北方少数民族活跃,少数民族政权并立 ;
信息二 :
元朝结束了多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这一时期中国的经济、文化成就在世界上仍处于领先地位。
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元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宋朝强化中央集权,社会经济高度发展,学术文化成就凸显,民族交融趋势加强。
(一)北宋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
三. 选官用官:发展完善科举制
武将势大→崇文抑武,重用士人
北宋实行崇文抑武的方针,罢免宿将兵权,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大力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抬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
宋初太祖时,取士较严,进士人数最多也没超过31人,宋太宗即位后,开始突破100大关,有时一科竞达300多人……宋代平均每年取士的人数约为唐代的5倍,约为元代的30倍,约为明代的4倍,约为清朝的3.4倍。——《宋代扩大科举取士与冗官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导学
(3)统一财经:为了从根本上稳定物价,政务院通过采取统一全国财政收支管 理、物资管理、现金管理等措施实现了国家财政经济的统一。
新课导学 (4)抗美援朝 ①背景:朝鲜内战爆发,美国立即进行武装干涉,同时派第七舰队侵入中国台湾海峡,阻 挠中国的统一大业;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扩大侵朝战争,严重 威胁到中国国家安全。 ②概况:1950年10月,__中__国__人___民__志__愿__军____开赴朝鲜,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③结果:美国不得不在《_朝__鲜__停__战___协__定__》上签字。中国人民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④意义:抗美援朝战争打出了国威和军威,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志愿军可歌可泣的 英雄事迹汇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极大地鼓舞着全国人民为保卫和建设祖国而团结奋斗。
新课导学
2.政治制度的建立 (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①时间、地点:1954年9月、北京。 ②内容:通过了《_中__华__人___民__共__和__国___宪__法__》,这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③意义: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根本政治制度。 (2)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体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 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新课导学
知识点二 人民政权的巩固 1.背景 (1)军事:新中国成立时,国民党残余军队还盘踞在华南、西南地区。 (2)经济:新中国面临财政经济上的巨大困难。 (3)国际:美国发动的侵朝战争给国家带来的安全危害。
新课导学
2.措施 (1)土地改革 ①原因:新中国刚成立时,全国尚有约占总数2/3的农民被束缚在封建土地制度之下。 ②开始:1950年夏,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③结果:到1952年底,除一部分_少__数__民__族___地区外,土地改革在全国大陆基本完成。 ④意义:农民从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农村生产力得到大解放, 为中国逐步实现工业化扫除了障碍。
探究点一 “一五”计划
史料1 工业化的速度首先决定于重工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以发展重工业为大规模建 设的重点。……以有限的资金和建设力量,首先保证重工业和国防工业的基本建设。
——《关于编制一九五三年计划及五年建设计划纲要的指示》 史料2 从1953年起,我们就要进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了,准备以20年时间来完成中国的工 业化;《论十大关系》实际上是思考开辟一条跟苏联有所不同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
新课导学
2.成立:开国大典。 (1)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会议:中央人民政府宣告成立。 (2)开国大典:10月1日下午三时,在__天__安___门___广场举行。
新课导学
3.意义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长 期压迫和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2)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_社__会__主___义__ 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3)中华民族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
新课导学
[时空观念]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是指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
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具有新 旧社会交替时期的特征。
新课导学
(2)社会主义改造 ①完成: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 社会主义改造。 ②意义:标志着生产资料公有制占绝对优势的_社__会__主__义__经济制度在我国初 步建立起来。
高中历史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 与建设
课标要求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向社会主义过渡: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 大意义;概述新中国巩固人民政权的主要措施;认识新中国为民主政治建设 和向社会主义过渡所作出的努力。
课标要求
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了解20世纪50—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 设道路的曲折发展和伟大成就,认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及教训;理解政 治、经济、外交、国防等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在新中国历史上所具有的开创 性、奠基性意义;了解和感悟这一时期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精神 风貌;了解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贡献,认识毛泽东思想对近 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新课导学
[误区警示] 土地改革与社会主义改造性质是不同的,前者是将土地分给农民 个体经营,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范畴;后者则是将分散的生产资料改造为社 会主义的公有制,属于社会主义革命范畴。
新课导学
(2)“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 ①原因:国家财政困难,投机商人乘机抢购物资,囤积居奇,拒用人民币,倒卖银 元,加剧物价飞涨。 ②目的:制止投机资本制造的市场混乱。 ③结果:到1950 年春,全国物价趋于稳定。 ④意义:人民政府赢得全国人民的信任。
第三届
3040人
1667人 (占54.84%)
565人 (占18.58%)
808人 (占26.58%)
课中探究
[史料研读] 史料说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是怎样构成的?这反映出我国人民代表 大会制度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思考] 构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各党派代表和社会各阶层人士组成。 最大特点:代表阶层的广泛性。
知识点一 3、通过趣味体育运动会,培养队员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队员集体荣誉感。中国范 文学致力于优秀范文挖掘研究,解读各 种优秀 范文 二、活动时间、地点:XX年5月31日下 午15:15 ——17:0 0 (一)新队员入队15:15—15:30操场如发现中国范文学 站有错 误的信 息,请马 上联系 客
新课导学
2.日内瓦会议 (1)时间:1954年4月。 (2)内容:讨论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 (3)结果:印度支那问题得以政治解决。 (4)意义 ①这是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参加讨论国际问题的重要会议。 ②显示了新中国在通过谈判解决国际争端、维护世界和平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
新课导学
服,我们会在最快的时间内进行处理,保 证资讯 的正确 性与及 时性。 (二)齐哇哇欢乐游园庆六一15:30—16:30操场
(三)班级集中16:30—17:00课室Van Pham Van of Chinese Literature Mining is
committed to excellence! Pham Van is the template for writing, such as: assessment,
新课导学
[唯物史观] 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使农民土地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 义集体公有制。1949—1956年我国农村经济形式的变化趋势是“封建剥 削的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私有制→社会主义集体公有制”。
新课导学
(3)“一五”计划 ①实施:经过有计划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 ②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
课中探究
[史料实证] 根据上述史料,概括我国“一五”计划的基本特点,并分析这一特点的成因。
[提示] 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成因:重工业基础薄弱;新中国面临严峻的国 际形势,加强国防建设的需要;借鉴苏联的成功经验。
课中探究
[历史解释] 全面认识“一五”计划 (1)特点 ①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并举。 ②工业化建设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并举。 ③优先发展重工业,并强调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 ④渐进性和长期性。 (2)实质:既是我国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又是国家对 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开始。
新课导学
知识点四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1.经济制度的建立 (1)过渡时期总路线 ①提出:1953年,中国共产党根据国内经济、政治条件及国际形势的变化提出。 ②内容: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 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_手__工__业___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课中探究
探究点三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史料 前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党派构成表
届数 代表总人数 中国共产党
党员
民主党派
其他
第一届
1226人
66(占23.16%)
第二届
1226人
708人 (占57.75%)
284人 (占23.16%)
234人 (占19.09%)
课中探究
探究点二 三大改造
史料 1952年、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经济成分比较表
所有制性质
经济成分
1952年
国营经济
19.1%
公有制经济
合作社经济
1.5%
公私合营经济
0.7%
私有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个体经济
6.9% 71.8%
1956年 32.2% 53.4% 7.3%
0 7.1%
课中探究
[史料研读] 表格反映了什么主要信息?指出其意义。
第26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新课导学
少先队庆祝六一儿童节的活动设计方 案 一、活动目的:
1.为庆祝“六一”儿童节的到来,借此有 意义的 日子,发 展一批 的新队 员,从而 壮大少 先 队队伍。
2.开展形式多样,轻松活泼的趣味体育 运动会, 使学生 活跃身 心,丰富 校园生 活,共 同 欢渡“六一”。
personal summary, test bank, thank pape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筹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1)时间、地点:1949年9月21日、北平。 (2)内容 ①大会一致决定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名。 ②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_共___同__纲__领__》等重要文件。 ③大会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提出:1953年12月,中印两国举行谈判,__周___恩__来___第一次提出。 (2)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 共处。 (3)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的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