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高层建筑结构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合集下载

浅谈我国高层建筑结构的现状及发展

浅谈我国高层建筑结构的现状及发展

浅谈我国高层建筑结构的现状及发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我国的高层建筑越来越多,成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和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层建筑在城市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是城市的地标性建筑,更是城市发展的象征和推动力。

在高层建筑的发展过程中,结构设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我国高层建筑结构的现状和发展进行探讨。

我国高层建筑结构的现状在我国,高层建筑的数量和高度不断刷新着世界纪录,成为世界上高层建筑数量最多的国家。

例如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的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成为城市的地标。

随着高层建筑数量的增加,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首先是高层建筑结构的安全性问题。

由于我国地震频发,高层建筑的抗震能力尤为重要。

大部分高层建筑在结构设计上过于追求高度和造型,而忽视了结构的实用性和经济性。

大型商业综合体的出现,也使得高层建筑结构更加复杂,需要更高水平的结构设计和施工技术。

我国高层建筑结构的现状存在着一定的挑战和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国高层建筑结构设计领域不断进行着创新和探索。

首先是在材料上的创新。

目前,我国在建筑结构材料领域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不仅在钢结构、混凝土、玻璃等常见材料上进行了技术革新,而且还积极推进了新型材料的研究和应用,如碳纤维、碳纳米管等。

这些新型材料的应用将有效提高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和承载能力。

其次是在结构设计上的创新。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正在向着更加安全、经济、环保和高效的方向发展。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建筑信息模型(BIM)、有限元分析(FEA)等技术已经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得到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结构设计的精度和效率。

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理念也得到了应用,例如结构与建筑、结构与地基等专业的互动性更强,有助于提高整体结构体系的协调性和稳定性。

我国政府也在高层建筑结构领域加大了支持力度。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推动高层建筑结构创新的政策和规定,为高层建筑结构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支持。

高层建筑发展概况

高层建筑发展概况

1.3 高层建筑结构发展1.3.1 高层建筑的发展概况随着工业化、商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城市人口剧增,造成城市生产和生活用房紧张,地价昂贵,迫使建筑物向高空发展,由多层发展为高层。

⑴近代(形成期)1819年,美国芝加哥16层Monadnock大楼,砖承重墙体系,底部八层砖墙1.8m厚1801年,美国曼彻斯特7层棉纺厂房,厂房内部采用铸铁框架承重1854年,美国长岛黑港采用熟铁建造灯塔1883年,美国11层保险公司,生铁柱,熟铁梁(世界第一栋高层建筑)1889年,9层 Second Rand Merally大楼,全钢框架(第一栋高层钢建筑)⑵现代(发展期)帝国大厦20世纪,钢结构技术的进步、电梯的发明,房屋建筑高度越来越高框架抗侧力体系-加竖向支撑或剪力墙来增强抗侧刚度和强度。

1905年,50层Metrop Litann大楼1913年,60层高234m的沃尔沃斯(Woolworth)大楼1929年,319m的Charysler大厦1931年,102层381m帝国大厦(采用平面结构理论,用钢量为206kg/m2)⑶二战结束后地价昂贵、平面结构理论——三维立体结构理论、轻质材料。

1972年,世界贸易中心(Twin Towers)高402m,110层——钢结构1974年,西尔斯大厦 442m(立体结构-框筒束体系,用钢量161kg/m2,与帝国大厦相比减少20%)——钢结构1996年,吉隆坡建成石油大厦,88层,高450m,是钢与混凝土混合结构。

2003年,10月中国台北101大厦,101层,高508m,首次突破500m高度。

全世界前10幢已建的最高建筑物1.3.2 我国高层建筑概况我国的现代高层建筑起步较晚,解放前,仅在几个大城市有为数很少的高层建筑。

解放以后,在20世纪50至60年代,陆续建造一些;自20世纪70年代,我国高层建筑建设加快了步伐,开始大批建造;进入80年代后,城市建设更是日新月异,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

对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

对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

对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探讨胡英国(通山永兴建筑有限公司,湖北咸宁437600)摘要:近些年,我国经济发展速度非常快,人们观念的变化,很多小型城市年轻人都在往大城市赶,人口密集程度日渐严重,城市可用面积越来越小,房建竞争压力也随之增大。

高层建筑可以很大程度上缓解这一问题,但是其施工需要更先进的技术和更大的投入,同样的各种施工问题也较之普通房建工程更多。

对当前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进行分析和介绍,如有不足之处,还请指出。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要点;混凝土0引言步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腾飞,建筑行业飞速发展,由于城市土地资源的缺乏以及人口的集中,高层建筑已经成为当前建筑行业的重点建设项目。

随着人们思想的变化,设计人员的不断创新,高层建筑发展至今已经不仅仅是简单追求高度,其外观、功能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施工技术的要求也逐渐增大。

本文笔者根据自身多年从事建筑行业的工作经验,探讨了当前高层建筑的常见施工技术和控制要点,希望能够为我国高层建筑的发展提供一些帮助。

1高层房屋建筑施工的特点虽然高层建筑日新月异,但是就当前的主流方向和形式来看,其施工和多层建筑的施工有相同也有不同。

相同在于都是逐层施工,不同在于高层建筑比多层建筑更高、更大,相关评测标注和质量要求也更高,总的来说,高层建筑的施工有以下四个特点:(1)“高”。

①竖直高度高。

高层建筑一般都在15层上,其垂直海拔在50m以上,如此高的高度材料的运输和施工人员的操作都有较大的困难,需要更为先进的设备和安全的保障。

②需要经常进行高空作业,危险系数高。

高层建筑自然需要很多高空作业,因此其危险系数也高。

在施工之前一定要做好相关安全防护措施,在施工之中要保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同时也要防止施工器具、材料或者其他物体跌落对行人造成危害。

③对施工技术和施工质量的要求更高。

高层建筑由于其高度、功能、承载人数以及本质特殊性,相关指标和质量要求也更高,施工难度自然也高。

目前高层建筑还是以钢筋混凝土结构为主,因此现场施工非常多,再加上高空作业、高空环境的影响,这就需要更为先进的施工技术来保证工程的顺利施工。

有关高层建筑的论文

有关高层建筑的论文

有关高层建筑的论文在现代城市的天际线上,高层建筑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不仅展现了人类建筑技术的巨大成就,也反映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空间的不断追求。

高层建筑的出现改变了城市的面貌,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居住和工作空间,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

一、高层建筑的发展历程高层建筑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

例如,埃及的金字塔和巴比伦的通天塔都展示了古人在建造高大建筑方面的尝试。

然而,真正意义上的高层建筑始于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的工业革命时期。

随着钢铁、混凝土等新型建筑材料的出现,以及电梯技术的发明,使得建造更高的建筑成为可能。

20 世纪初,美国的芝加哥学派率先掀起了高层建筑的热潮。

他们提出了“形式追随功能”的设计理念,注重建筑的实用性和经济性。

这一时期的高层建筑多采用框架结构,外观简洁大方。

到了 20 世纪中叶,高层建筑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迅速发展。

尤其是在亚洲的一些新兴经济体,如中国、日本和韩国,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这些建筑不仅在高度上不断刷新纪录,在设计和功能上也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

二、高层建筑的类型和特点高层建筑的类型多种多样,根据其用途可以分为住宅、办公、商业、酒店等。

不同类型的高层建筑在设计和功能上有着各自的特点。

住宅高层建筑通常注重居住的舒适性和安全性,要考虑采光、通风、隔音等因素。

办公高层建筑则需要满足高效的工作环境要求,具备良好的交通流线、智能化的设施和灵活的空间布局。

商业高层建筑要吸引顾客,注重外观的独特性和内部空间的开放性。

酒店高层建筑则要提供优质的服务和舒适的住宿体验。

高层建筑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高度优势高层建筑能够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提供更多的建筑面积,满足城市人口增长的需求。

2、视野开阔居住或工作在高层建筑中,可以享受到广阔的视野和良好的景观。

3、集中化服务高层建筑可以集中提供各种服务设施,如电梯、消防系统、通风系统等,提高服务效率和管理水平。

高层建筑的发展

高层建筑的发展

第一次高层建筑时期(1890~1900 年)一、工业革命后建筑技术成就18世纪末至19世纪末,欧洲和美国的工业革命带来了生产力的发展与经济的繁荣。

这时期,城市化发展迅速,城市人口高速增长。

为了在s较小的土地范围内建造更多的使用面积。

建筑物不得不向高空发展。

另一方面,钢结构的发展和电梯的出现则促成了多层建筑的大量建造。

19世纪初,英国出现铸铁结构的多层建筑(矿井、码头建筑),但铸铁框架通常是隐藏在砖石表面之后。

1840年之后的美国,锻铁梁开始代替脆弱的铸铁梁。

熟铁架、铸铁柱和砖石承重墙组成笼子结构,是迈高层建筑结构的第一步。

19世纪后半叶出现了具有横向稳定能力的全框架金属结构。

幕墙概念产生,房屋支撑结构与围护墙分离。

在建筑安全方面,防火技术与安全疏散逐步提高。

六十年代,美国已出现给排水系统、电气照明系统、蒸汽供热系统和蒸汽机通风系统,1920年代出现空调系统。

由于乘客电梯的出现,建筑突破5层的高度限制(徒步可行的登高距离)。

1845年奥迪斯在纽约举办安全电梯展览。

奥迪斯令人信服地演示他的发明,切断缆绳,电梯箱仍安全地悬挂在半空中。

1857年在纽约城百货公司安装了第一台蒸汽驱动安全电梯。

18世纪70年代,蒸汽电梯被更快的水力电梯取代。

1890年奥迪斯发明了现代电力电梯。

1870 年后,高层建筑的技术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纽约公正生命保险大厦被认为是高层建筑的早期版本,因为除了高度和结构外,它采用了几乎全部必需的高层建筑技术元素。

建筑采用装饰性的法国双重斜坡屋顶,虽只有5层,但高度达到130英尺,并且在办公楼中首次使用电梯。

可以说它是电梯建筑或原始高层建筑的最早实例。

1871年芝加哥发生火灾,建筑中铁部件的失败教训促成了建筑防火设计的进步。

建造者开始在铁梁和铁柱外面覆盖面砖,并应用空心砖楼板,提高金属骨架的耐火性能。

1879年,威廉·詹尼设计第一拉埃特大厦,这个七层货栈是砖墙与混凝土混合结构。

关于未来高层建筑发展的思考

关于未来高层建筑发展的思考

关于未来高层建筑发展的思考【摘要】地球上已经人满为患。

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除了要控制人口增长以外,还要尽量少占耕地。

因此,高层建筑的发展势在必行。

本文主要论述了目前高层建筑的发展状况,未来高层建筑的发展趋势,未来超高层建筑的可行性分析,最后对高层建筑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高层建筑建筑材料结构体系侧移发展趋势中图分类号: [tu208.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一、近代与现代高层建筑的发展状况近代高层建筑主要是为商业和居住需要而建造。

经济的发展为高层建筑的发展提供了经济基础,电力、升降机、钢铁、水泥的出现为高层建筑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美国是近代高层建筑的发源地。

l9世纪50年代,美国建造了芝加哥家庭保险公司大楼(homeinsurance),10层,55m高。

这座采用铸铁框架承重的结构,标志着一种新砌体结构的诞生。

19世纪末逐渐发展到采用钢结构,建筑物高度超过了100m,建成了纽约park low大厦, 30层,118m高,是l9世纪世界上最高的建筑。

到20世纪70年代,美国又建造了芝加哥西尔斯大厦和纽约世界贸易中心等知名建造,使建造的高度提升到442m。

表一为世界已经建成的最高10栋建筑。

表一世界已经建成的最高10栋建筑(截至2010年底)21世纪以前,世界高层建筑的重心在美国。

1985年底,世界最高的100幢建筑中,美国占了78幢,中国大陆为0幢。

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中国和亚洲经济的迅速崛起,高层建筑的重心开始向中国、向亚洲转移。

2003年底,世界最高的100幢建筑中,美国为43幢,中国大陆为9幢。

2010年底,世界最高的100幢建筑中,美国为30幢,中国大陆为24幢;美洲为32幢,亚洲为62幢,参见表二。

表二世界最高100栋建筑分布(截至2010年底止)我国高层建筑始于20世纪初,在北京、广州等地建成一定数量的高层建筑,包括办公楼、和大型公共建筑等,进入80年代我国高层建筑得到迅速发展。

高层建筑结构概论[论文]

高层建筑结构概论[论文]

高层建筑结构概论【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高层建筑上部结构形式,接受了包括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剪结构、筒体结构等常见结构形式的特点,简要说明了其优缺点,布置要求以及适用范围。

【关键词】高层建筑;上部结构形式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3)06-0179-01一、高层建筑发展现状随着人口的日益增加,城市商业以及住宅用地日趋紧张,传统建筑形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高层建筑应运而生。

19世纪末,随着科学技术快速发展,混凝土以及钢结构逐渐取代砖、石、木等传统的建筑材料,使房屋建筑高度的增加、层数的增多、跨度的增大成为可能,此时在1931年美国建成纽约帝国大厦,其成为现代意义上的高层建筑的里程碑。

1985年以来,中国、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国迅速发展了高层以及超高层建筑,其中不乏位于世界高层建筑排行前列的超高层建筑。

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亚洲高层建筑迅猛发展,其高层建筑在世界前100高层建筑所占数量已经接近三分之一。

目前,中国正在建设的摩天大楼总数量已经超过200座,相当于美国现有同类摩天大楼的总数。

未来3年,平均每5天将有一座摩天大楼在中国封顶。

5年后,中国的摩天大楼总数将超过800座,达到现今美国总数的4倍。

因此可以推断21世纪,亚洲将成为高层建筑发展的中心地区而中国将成为高层建筑发展的核心地带。

二、高层建筑结构主要形式及适用范围(一)框架结构框架结构,是由纵梁、横梁和柱组成的结构,这种结构是梁和柱刚性连接而成骨架的结构。

框架结构只能承受自身平面内的水平力,因此采用框架结构时在建筑的两个主轴方向都要设置框架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水平变形为剪切变形。

由于框架结构整体刚度偏柔,其具有良好的延性和耗能能力,有较好的抗震性能。

其主要缺点是对于较高的建筑,框架结构顶层水平偏大,梁柱截面尺寸偏大,减小了有效建筑面积。

因此,目前框架结构主要用于隔间较多的饭店、办公楼、住宅、医院病房楼等10层以下的小高层建筑中。

超高层建筑及其现代施工技术的应用

超高层建筑及其现代施工技术的应用

四、钢结构焊接工艺
焊接是钢结构施工中的一项重要技术,焊接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建筑的安全和 质量。在焊接过程中,应采用先进的焊接设备和工艺,如自动焊接机、二氧化碳 保护焊等。同时,要根据钢结构的材质和焊接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焊接材料和 工艺参数。此外,为了确保焊接质量,应进行严格的焊缝质量检查和控制,对焊 缝进行无损检测,发现不合格的焊缝要及时进行处理。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超高层建筑将迎来更加广 阔的发展空间。例如,沙特阿拉伯正在建设的吉达塔超级塔楼高度将超过1000米, 成为世界上最高的建筑之一。该塔楼将采用一系列创新的施工技术,如空中造楼 机、超级电梯等,以应对建设过程中的挑战。
结论
超高层建筑作为一种重要的建筑形式,在未来城市化进程中将发挥越来越重 要的作用。本次演示通过对超高层建筑的发展历程、结构特点、现代施工技术以 及应用实例的探讨,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六、钢结构施工质量控制
在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是关键。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制定严格的 质量管理制度和措施,对每一个施工环节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应加强与设计单 位、监理单位等相关方的沟通和协调,确保施工过程中的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综上所述,超高层建筑钢结构施工技术是城市建筑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在 施工过程中,需要充分准备、严格控制每一个环节的质量,确保建筑的安全性和 稳定性。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我们有理由相信钢结构施工技术在 超高层建筑领域将会实现更大的突破和发展。
在经济效益方面,上海中心大厦的建设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通过采用先进 的施工技术和管理方法,降低了施工成本,提高了施工效率。此外,由于采用了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等新工艺,使建筑的使用寿命得到了延长,也为未来城市发展 预留了更多的空间。

高层建筑结构框架结构

高层建筑结构框架结构

高层建筑结构框架结构在现代城市的天际线中,高层建筑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展现着人类建筑技术的巨大成就。

而在这些高层建筑中,框架结构是一种常见且至关重要的结构形式。

框架结构,简单来说,就是由梁和柱组成的结构体系。

这些梁和柱通过节点相互连接,形成一个能够承受和传递各种荷载的整体。

想象一下,一个巨大的骨架,支撑着整座建筑的重量,这就是框架结构的基本形象。

框架结构具有诸多优点。

首先,它能够提供较为灵活的空间布局。

由于墙不承重,室内的分隔可以根据使用者的需求进行灵活改变,这对于商业办公、住宅等多种用途的高层建筑来说非常重要。

比如说,一个写字楼可以根据不同租户的要求,轻松地划分出大小不一的办公区域。

其次,框架结构的施工相对较为简便。

柱子和梁可以在工厂预制,然后运输到施工现场进行安装,这不仅提高了施工效率,还能保证构件的质量。

而且,这种预制和装配的方式也有利于减少施工现场的噪音、粉尘等污染,符合现代建筑施工的环保要求。

再者,框架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在地震作用下,框架结构能够通过梁和柱的变形来吸收和耗散能量,从而减轻地震对建筑的破坏。

合理的设计可以使框架结构在地震中保持较好的稳定性,保障人员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然而,框架结构也并非完美无缺。

它的侧向刚度相对较小,这意味着在水平荷载(如风荷载、地震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容易产生较大的侧向位移。

为了克服这一缺点,通常需要采取一些加强措施,比如设置剪力墙、增加柱的截面尺寸或者采用更先进的结构体系(如框架剪力墙结构)。

在设计高层建筑的框架结构时,工程师们需要考虑众多因素。

荷载的计算是首要任务。

这包括建筑自身的重量(恒载)、人员和设备的重量(活载)、风荷载以及地震作用等。

准确地计算这些荷载,是确保结构安全的基础。

梁和柱的设计也至关重要。

柱子要能够承受巨大的压力,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抗弯能力。

梁则需要在承受竖向荷载的同时,将荷载有效地传递给柱子。

这就要求对梁和柱的截面尺寸、配筋等进行精心计算和设计。

我国高层建筑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高层建筑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高层建筑的现状及发展趋势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大城市崛起。

高层建筑不仅是城市现代化的象征,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土地资源紧张的问题。

本文将对我国高层建筑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我国高层建筑的现状1、数量与规模不断增长近年来,我国高层建筑的数量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态势。

特别是在一线和二线城市,摩天大楼成为城市天际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高层建筑不仅高度惊人,而且规模庞大,涵盖了商业、办公、住宅等多种功能。

2、技术水平逐步提高在高层建筑的建设过程中,我国的建筑技术水平不断提升。

从结构设计到施工工艺,从建筑材料到设备安装,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例如,在结构设计方面,采用了更加先进的抗震技术和防风技术,确保了高层建筑的安全性;在施工工艺方面,引入了现代化的施工设备和管理方法,提高了施工效率和质量。

3、绿色环保理念的融入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绿色建筑理念在高层建筑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

通过采用节能材料、优化建筑布局、利用可再生能源等手段,降低了高层建筑的能耗,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

4、功能多样化如今的高层建筑不再仅仅是单一功能的建筑,而是融合了多种功能于一体。

例如,一些高层建筑既有办公区域,又有商业配套和住宅空间,形成了一个综合性的社区,满足了人们工作、生活、娱乐等多方面的需求。

然而,我国高层建筑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1、安全隐患高层建筑由于高度较高,一旦发生火灾、地震等灾害,救援难度较大。

同时,一些高层建筑在建设过程中存在质量问题,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威胁。

2、交通拥堵大量高层建筑集中在城市中心区域,导致人流、车流高度集中,加重了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

3、维护成本高高层建筑的维护和管理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例如,电梯的维护、外墙的清洗、设备的更新等,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

二、我国高层建筑的发展趋势1、智能化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化将成为高层建筑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

现代超高层结构建筑施工技术的探讨

现代超高层结构建筑施工技术的探讨

现代超高层结构建筑施工技术的探讨【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的经济建设在我国社会经济建设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而且由于大量的农村人口融入到城市中,给城市带来了很大的空间压力。

因此,为了有效的保障人们的生活水平,缓解空间压力,城市建筑也逐渐向着高层、超高层建筑发展。

但是,由于高层、超高层建筑一直是我国建筑工程中相对比较薄弱的一个环节,而且我国的超高层建筑技术施工水平还处于发展阶段,各个方面还不够成熟,因此还需要人们的共同努力,这样才能提高施工技术,我国的经济才能更好的发展。

本文通过对现代超高层结构建筑的施工技术进行简要的介绍,讨论了我国目前超高层结构建筑施工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结构;施工技术;钢结构引言目前,由于我国的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自身生活水平的要求也在不断正常,为了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缓解城市压力,促进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人们开始向高层、超高层建筑施工技术方面进行探索,并且有了一定的成效。

随着21世纪的到来,我国的超高层建筑施工技术,也开始逐渐成熟起来,各类超高层建筑犹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而且目前超高层建筑已经成我目前城市建设的主要方向。

因此,为了加强城市建筑,为了加快社会经济的发展,超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在其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超高层建筑结构发展及特点对于高层建筑相关规定,每个国家都有着不同的规定和概念。

在我国《民法通则》中规定,建筑物的高度只要超过100m,那这个建筑物无论是住宅还是公共建筑都一概被认为是超高层建筑。

自改革开发以来,我国开始注重城市的建设发展,开始对高层建筑和超高层建筑进行了一定探索,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我国在建筑行业也得到了初步的发展,但是由于我国的建筑工程还处于起步状态,在施工技术方面还是存在许多的问题,因此还需要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

随着我国人民的不断努力,我国的建筑工程结构也逐渐的由混凝土结构向着多元化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发展,这也意味着我国的建筑施工技术也向着时代跨出了一大步。

浅谈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

浅谈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

广东科技2007.03.总第165期浅谈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薛峰1工程概况某综合楼,总用地面积6850m2,建筑面积15000m2。

该项目包含购物中心超市、高层住宅等功能。

首至三层主要为商业空间,4层大部分为架空层与裙楼屋面结合的绿化、交通空间,5~16层为四栋高层住宅楼。

地下1层为停车库。

其中A、B区为四栋16层塔楼裙房屋面设置结构转换层,塔楼总高为49.52m。

现就设计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并结合对《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以下简称《高规》)的理解和应用浅谈作者的设计体会。

2结构设计2.1抗震等级的问题按照《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95)》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l-2001)》的规定,本工程下部商场部分用防震缝和建筑的防火单元分成各自独立的建筑空间,高层部分和裙楼均根据建筑物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可定为丙类建筑,地区地震烈度为7度,高层部分各结构构件的抗震等级均可由《高规》中表4.8.2确定:框支框架一级: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和非底部加强部位均为二级。

经审图单位和抗震办公室审查后指出,下部商场部分功能接近,虽然用抗震缝和砖墙隔开,但不能排除在使用过程中重新进行区域划分和调整功能的可能,因此本工程应全部定为乙类建筑。

乙类建筑和丙类建筑的造价相差较多,业主难以承受,根据其以往的开发经验和对同类工程对比,业主已按现行设计方案进行了招商,建成后不会进行大的调整,按丙类建筑设计是合理的。

设计单位和作者认为,审查专家的意见有一定的道理,下部商场作为大型公共建筑,根据《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95)》条文说明:在一般情况下,原则上能保障在遭遇设防烈度地震影响时,不致有灾难性后果的建筑,均可列为丙类建筑。

条文说明中还指出,不论多层和高层,只有年营业额1.5亿元以上、固定资产0.5亿元以上、建筑面积1万m2以上3个条件均满足时,才定为乙类建筑。

另《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3.0.1.5条中规定“建筑物各单元的重要性有显著不同时,可根据局部的单元划分类别”。

高层建筑结构的历史沿革与发展趋势

高层建筑结构的历史沿革与发展趋势



随高度的增加,内力和变形呈非线性增长。
从结构的观点看,凡是水平荷载起主要作用的建筑就可认为进入了高 层建筑结构的范畴。
随层数的增加,材料用量呈非线性增长。 设法减少为抵抗侧向力所需增加的材料
用量是衡量一个结构设计师能力好坏的 主要标准之一 。
历史沿革

高层建筑不仅是人类财富和技术实力的表现,还代表人类的精神追求和 创造愿望。人类的建筑历史就是一部不断追求新的建筑高度的历史。
1968年,芝加哥John Hancock大厦建成。 100层332米高,立面为上小下大的矩形
截锥形,底面的平面尺寸为
79.9m×46.9m,顶面的平面尺寸为 48.6m×30.4m,底层最大柱距13.2m,
立面上的巨大的X形支撑特别引人注目,
用钢量仅146kg/m2,相当于40层钢框 架结构的用钢量。
在经过60多个小时连续作业后,规划中的我国第一高楼——上海
中心大厦6.1万立方米的大底板混凝土浇筑工作3月28日顺利完成, 这是我国民用建筑领域一次性连续浇筑方量最大的基础底板工程。
远处可见金茂大厦(左)和环
球金融中心。“上海中心”建 设将带动浦东小陆家嘴地区地 下空间的统一规划和整体开发, 形成立体交通网络,其地下通 道将连接金贸大厦、环球金融 中心地下空间,并与轨道交通 2号线、14号线相连通,把人 流以最快的速度引导到周边公 交站点,最大程度缓解区域人 流疏散的问题。

超过100m的砖石结构建筑,已将
材料特性和当时的建造技术推向了
极致。

中国人开创了木构架叠层 架屋的建造方式(框架结 构),将建筑的使用空间 推向高空。成为后来建筑 向高层发展之滥觞。

现代高层建筑的历史始于18世纪末的工业革 命。

高层建筑发展脉络

高层建筑发展脉络

高层建筑发展脉络随着工业革命钢铁工业的发展,钢结构逐渐替代了石材和砖砌体。

随着波特兰水泥成为建筑材料后,在高层建筑中,不仅全面替代了砖石,还成功替代了铸铁等材料,成为20世纪、21世纪的主要建筑材料之一。

现代高层建筑兴起于美国,1883年芝加哥建起了第一幢11层高的家庭保险公司大楼,该结构采用铸铁和砖砌结构,第一次将外墙作为非承重隔墙,大大减少了墙体的厚度,有效增大了室内的可利用空间。

第一幢高层混凝土框架结构是1903年建成的美国辛辛那提市的Ingalls大厦,高64m,16层。

虽然这两幢标志性高层建筑均已拆除,但其成功建造为市场注入了活力,随后一大批高层建筑拔地而起,形成了高层建筑的第一个发展时期。

1. 高层建筑的第一个发展高潮(1920年~1935年)1920年~1935年,随着经济的腾飞和技术的高速发展,美国的纽约和芝加哥成为高层建筑的代表性城市,相继建成了一批高层钢结构和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

结构体系主要是框架结构、内部框架外部砖墙结构等。

划时代的作品是1931年4月落成的美国纽约市的帝国大厦(图1-8),102层,381m,塔尖高度443m,钢结构建筑,连接节点全部现场铆栓连接、中间设支撑形成电梯井筒,该大楼仅用了25个月建造完成,并位居世界第一高楼达41年,至今仍是纽约的标志性建筑,超高层建筑的典范。

在此期间,上海兴建了一批高层建筑,上海和平饭店,1929年建成,77m,12层;中国银行,1929年建成,77m,12层等。

南京路上的国际饭店成为当时最高建筑,而黄浦江边的上海大厦成为上海名片(图1-9)。

该时期的结构承重材料外墙多为厚重的砖、石墙体,结构内部为单向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或铸铁外砌砖墙结构体系;墙下条形基础,并用木桩加固。

随后世界经济大萧条及第二次世界大战,使得高层建筑的发展停滞了近20年。

2. 第二个发展高潮(1950年~198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用建筑出现了飞速的发展。

建筑取得的成就

建筑取得的成就

建筑取得的成就建筑取得的成就建筑是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更是人类文化、艺术和思想的载体。

随着科技和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建筑在设计、结构、材料、功能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和创新。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建筑取得的成就。

一、建筑设计方面的成就1.1 建筑风格多样化随着历史不断地演变,不同地域、文化背景、宗教信仰等因素都影响了建筑风格的形成。

从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到西方现代主义风格,从伊斯兰教清真寺到印度教寺庙,建筑风格多种多样。

1.2 绿色环保设计随着环保意识逐渐增强,绿色环保设计在建筑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例如:采用太阳能供电系统、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等绿色能源技术;使用可再生材料如竹子等代替传统木材;采用节能技术如太阳能热水器、LED灯等。

1.3 数字化设计数字化设计是建筑领域的一项重要成就。

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建筑师可以更加精确地预测建筑物的性能和外观,同时也可以更快地完成设计工作。

数字化设计还有助于提高建筑物的可持续性和节能性。

二、建筑结构方面的成就2.1 钢结构技术钢结构技术是现代建筑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

钢结构具有轻质、高强度、耐腐蚀等特点,适用于大跨度和高层建筑。

例如:上海中心大厦、世界贸易中心等都采用了钢结构技术。

2.2 预制混凝土技术预制混凝土技术是现代建筑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

通过在工厂内预制混凝土构件,可以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例如: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采用了大量的预制混凝土构件。

2.3 建筑自动化系统随着科技不断发展,建筑自动化系统得到了广泛应用。

建筑自动化系统可以实现对建筑物内部环境的自动调节和管理,包括温度、湿度、照明等。

例如:上海国际金融中心采用了先进的建筑自动化系统。

三、建筑材料方面的成就3.1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高性能混凝土技术是现代建筑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

高性能混凝土具有高强度、高耐久性等特点,适用于大型桥梁、隧道等工程。

建筑设计的创新揭秘超高层摩天大楼的结构特点

建筑设计的创新揭秘超高层摩天大楼的结构特点

建筑设计的创新揭秘超高层摩天大楼的结构特点建筑设计的创新揭秘:超高层摩天大楼的结构特点超高层摩天大楼是当今建筑设计领域的重要成就,它们不仅令人瞩目,更改变了城市的天际线。

然而,要实现这些耸立云端的建筑壮丽景象,并确保其安全、稳定,设计师们必须面对独特的结构挑战。

本文将揭示超高层摩天大楼的设计概念和结构特点,为读者带来更深入的了解。

一、基础设计超高层摩天大楼的基础设计是确保建筑物能够承受巨大的重力和地震力。

通常,设计师会选择深入地下的桩基础来增加建筑物的稳定性。

而且,在大地震频繁的地区,还会采用防震设计以减少地震对建筑的破坏。

二、结构材料在超高层摩天大楼的结构设计中,使用高强度材料是关键。

传统的砖石结构已被钢筋混凝土和钢结构所取代。

这些材料具有出色的抗压和抗弯能力,能够满足高楼建筑所需的强度要求。

此外,使用轻质材料也可以减轻建筑自身的重量,降低地基承载压力。

三、结构系统超高层建筑通常采用框架结构或框架-筒状结构。

框架结构通过水平和垂直的框架梁和柱来分担荷载。

而框架-筒状结构则将外部钢筋混凝土“筒”和内部框架结构相结合,增强整个建筑的刚性和抗震能力。

这种结构系统不仅可以提供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还能够抵抗风压和地震引起的水平荷载。

四、承重系统承重系统是超高层摩天大楼的核心,它负责支撑整个建筑的重量并将荷载传递至地基。

常见的承重系统包括核心筒和外围框架。

核心筒是建筑物内部的垂直结构,起到支撑和稳定的作用。

外围框架则通过外立面结构分担和传递荷载,同时起到抵抗风压的作用。

这种组合使得建筑物具有较大的抗倾覆能力和稳定性。

五、防火设计由于超高层摩天大楼通常容纳大量人员和贵重资产,防火设计是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

建筑师使用防火墙、防火门和喷水系统等措施来减少火灾的传播风险。

此外,建筑材料的防火特性也被广泛应用。

总结:超高层摩天大楼的结构设计需要兼顾强度、抗震、稳定性和防火等多个方面。

设计师们不断创新,采用高强度材料、灵活的结构系统和先进的防火技术,以确保这些宏伟建筑的安全性和实用性。

世界高层建筑发展历史及发展趋势

世界高层建筑发展历史及发展趋势

世界高层建筑发展历史及发展趋势摘要:高层建筑是人类智慧与力量的结晶,它是城市的灵魂,是现代都市形象的代表。

这日渐增长的高楼大厦不断的拓展着人类居住的空间,却侵蚀着人们生活的空间,它给人们生活带来深刻的变革。

这百年中,高层建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记录。

研究世界高层建筑的发展历史与发展现状、查阅与高层建筑有关的数据和资料,来探讨高层建筑的发展趋势与前景。

关键词:高层建筑,发展历史,发展趋势The History and Tendency of the World High-rise BuildingsABSTRACTThe High-rise building is the crystallization of human wisdom and strength, it is the soul of the city and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modern city image. This growing high-rise buildings continue to expand the space of human living, but eroding people's living space, it has brought profound changes to people's lives. In recent centuries, the high-rise building has created record,one after another .The history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world high-rise buildings, the data and the data of the high-rise building are studied,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and Prospect of the high building are discussed.Key words:High-rise building,the development history,tendency目录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3)、世界高层建筑的发展历史 (3)2.1起源 (3)2.2世界高层建筑的发展历史 (3)2.2.1高层建筑发展的四个时期 (4)2.2.2高层建筑发展的三个阶段 (5)三、世界高层建筑的现状 (5)四、世界高层建筑的发展趋势 (5)4.1高层建筑的材料 (5)4.2在新的结构抗震设计理论和方法方面开展进一步研究 (6)4.3混合结构进一步发展 (6)4.4新结构、新技术将得到进一步应用 (6)4.4新结构、新技术将得到进一步应用 (6)4.5结构设计考虑因素需要更加全面、细致 (6)4.6高层设计相关规范进一步修订完善 (7)五、总结 (7)参考文献 (7)、引言近年来随着世界人口的增加,住房紧张的问题越来越严重,传统意义的住房已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

高层建筑主体结构

高层建筑主体结构

3.3施工电梯
§ 又称人货两用电梯,是高层建筑施工设备中唯一可运送 人员上下的垂直运输设备。如不采用施工电梯,高层建 筑施工中的净工作时间损失将达30%左右。
§ 主要运送对象是施工人员、材料、设备和工具等。
高层建筑主体结构
施工电梯Βιβλιοθήκη 脚手架高层建筑主体结构3.4脚手架:
钢管扣件式脚手架 爬升式脚手架:套管式附着升降脚手架;悬挑附着升降脚
种楼盖结构施工,其形状与桌相似,故称台模。台架 为台模的支承系统,按其支承形式可分为立柱式、悬 架式、整体式等,如下图所示。
高层建筑主体结构
高层建筑主体结构
▪ 立柱式台模由面板、次梁和主梁及立柱等组成。 ▪ 悬架式台模不设立柱,主要由桁架、次梁、面
板、活动翻转翼、垂直与水平剪力撑及配套机 具组成。 ▪ 整体式台模由台模和柱模板两大部分组成。整 个模具结构分为桁架与面板,承力柱 模板、 临时支撑,调节柱模伸缩装置,降模和出模机 具等。
§ 第二阶段是19世纪中期开始至20世纪50年代初 § 1855年发明了电梯系统,使人们建造更高的建筑成为可能 § 高层建筑已经发展到了采用钢结构,建筑物的高度越过了
100m大关。 第三阶段从20世界50年代开始 § 由于在轻质高强材料、抗风抗震结构体系、施工技术及施工 机械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步以及计算机在设计中的应用, 使得高层建筑飞速发展 § 美国是世界上高层建筑最多的国家
高层建筑主体结构
筒体体系 § 指由一个或几个筒体作为承重结构的高层建筑结构体系 § 整个筒体如一个固定于基础上的封闭的空心悬壁梁,不仅可
抵抗很大弯距,也可抵消扭距,是非常有效的抗侧力体系。 § 建筑结构布置灵活,单位面积结构耗材少。 § 采用滑升模板施工较为适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世纪高层建筑结构技术
的发展与成就
摘要:解放前,在上海、广州、天津等城市,由国外设计建造了少量高层建筑。

关键词:高层结构技术发展一、高层建筑发展概况新中国成立后,五十年代我国开始自行设计建造高层建筑,如北京的民族饭店 (14层)、民航大楼(16层)等。

六十年代建成的广州宾馆(27层),其高度与解放前最高的上海国际饭店相同。

七十年代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建成了一批剪力墙结构住宅和旅馆。

1975年广州白云宾馆(剪力墙结构33层、112米)的建成,标志着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高层建筑高度开始突破100米。

八十年代我国高层建筑发展进入兴盛时期,十年内全国(不包括香港、澳门、台湾 )建成10层以上的高层建筑面积约4000万平方米,高度100米以上的共有12幢。

1985年建成的深圳国际贸易中心(筒中筒结构、50层、160米)是八十年代最高的建筑。

九十年代我国高层建筑进入飞跃发展的阶段。

截至1998年末,全国(不包括香港、澳门、台湾)建成的10层以上高层建筑面积约2亿5千万平方米,高度100米以上的高层建筑达200幢,其中150米以上的100
幢,200米以上的20幢,300米以上的3幢,最高的上海金茂大厦88层、365米、塔尖高度420米。

1995年发布的世界最高的100栋建筑中上海金茂大厦、深圳地王大厦(81层、325米)和广州中天广场(80层、322米)分别列为第4、13和14名。

另有460米高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正在建造中。

特别值得提及的是,我国的超高层建筑绝大多数建于地震区。

二、高层建筑结构体系的多样化和复杂性七十年代以前,我国的高层建筑多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和剪力墙结构。

进入八十年代,由于建筑功能以及高度和层数等要求,筒中筒结构、筒体结构、底部大空间的框支剪力墙结构以及大底盘多塔楼结构在工程中逐渐采用。

九十年代以来,除上述结构体系得到广泛应用外,多筒体结构、带加强层的框架—筒体结构、连体结构、巨型结构、悬挑结构、错层结构等也逐渐在工程中采用。

为适应结构体系的多样化,结构材料向多样性发展,八十年代以前高层建筑主要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进入九十年代后,由于我国钢材产量的增加,钢结构、钢—混凝土混合结构逐渐采用。

如金茂大厦、地王大厦都是钢—混凝土混合结构。

此外,型钢混凝土结构和钢管混凝土结构在高层建筑中也正在得到广泛应用。

高层建筑结构采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断提高,从 C30逐步向C60及更高的等级发展。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在高层建筑的梁、板结构中广泛应用。

钢材的强度等级也不断提高。

我国高层建筑早期多为单一用途,为适应建筑功能需要,向多用途、多功能发展,高层建筑平面布臵和立面体型日趋复杂。

结构平面形式多样,如三角形、梭形、圆形、弧形,以及多种形式的组合等亦多采用。

高层建筑立面体型亦有丰富的变化,立面退台、部分切块、挖洞、尖塔、大悬臂等,使高层建筑的刚度沿竖向发生突变。

由于建筑功能的改变,使结构体系、柱网发生变化,因此主体结构要发生转换,即由上部剪力墙结构到下部筒体框架或框架剪力墙结构的转换;或主体结构由上部小柱网、薄壁柱到下部大柱网的转换。

结构体系的转换及立面体型变化丰富的结构在地震区建造难度较大,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并经历强震的检验。

三、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方法不断创新高层建筑结构的分析计算已基本告别传统的手工计算而采用计算机程序计算,基本上都采用三维空间结构分析计算程序。

常用的计算分析模型有,空间杆—薄壁杆件分析模型、空间杆—墙组元模型及空间杆—壳元分析模型。

有些程序可考虑楼板变形进行结构分析计算,能更真实反映复杂结构的受力特点。

除可进行钢筋混凝土结构计算外,有些计算分析软件还可进行钢结构、钢—混凝土混合结构的计算。

弹性动力时程分析的程序已相当成熟,一般以层模型进行动力时程分析,可输入各种类型的地震波,求得结构的位移与内力。

弹塑性分析计算近几年已开始进行,已初步开发出一些可应用于工程
设计的程序,包括弹塑性静力分析、层模型动力分析、杆模型平面结构动力分析等程序。

对结构体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从 1974年开始对剪力墙结构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逐步形成了高层剪力墙结构体系;为适应高层住宅底部设臵商业服务设施等要求,从1980年开始进行了底层大空间,上层为大开间剪力墙结构体系的研究。

进入八十年代,为完善筒体结构的计算方法与设计,我国进行了一些复杂的筒中筒结构的有机玻璃模型试验。

近年来对复杂体型的高层建筑如带有转换层、刚性层的结构错层结构、连体结构等进行了一批模型振动台试验。

为了解钢—混凝土混合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了带有转换层、刚性层的钢筋混凝土内筒、周边为钢框架的模型试验。

另外对复杂体型的高层建筑进行了风洞试验。

通过试验研究与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设计建议,并做为规范条文修订的依据。

在总结科研、设计、施工的基础上, 1980年颁布施行了我国自行编制的《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定(JZ102-79)》,通过实践应用又积累了更多的经验,在1991年修改为《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JGJ3-91)》。

九十年代以来由于钢结构、钢—混凝土混合结构的兴建,1998年我国编制了《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99-98)》。

最近由于体型复杂的高层建筑增多及超过200米的超高层建筑的出现,需要对《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JGJ3-91)》进行修订,修
订后名称为《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内容将包括:总则、荷载和地震作用、常规高度结构设计的一般规定、结构计算分析、框架结构设计、剪力墙结构设计、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筒体结构设计、复杂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混合结构设计、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基础设计、高层建筑结构施工等,将更适合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应用。

其中按建筑物的高度、结构体系、抗震设防烈度可确定各类构件的抗震等级,从而按各类构件的延性要求,确定各构件的截面配筋设计及构造要求,以确保其良好的抗震性能。

四、高层建筑结构施工技术迅速发展高层建筑由于对抗震、抗风的要求高,且建筑多样化,层数、高度日益提高,九十年代以来国内高层建筑的施工方法是以全现浇钢筋混凝土施工为主体,另外由于钢结构和钢—混凝土混合结构的兴建,需辅以此类结构的预制安装方法和多种混合施工方法。

高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着重解决了模板、混凝土、钢筋 3个方面的施工新技术。

九十年代国内采用4种类型支模方法:即采用中、小模板、大模板、滑模、爬模,各种模板均有其优缺点和适用范围,今后要向标淮化、工具化方向发展。

高层建筑采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已由常用的 C30、C40逐步向C50、C60、C80及更高的强度等级发展。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生产要有严格的质量控制与管理措施,应由工厂预拌生产。

国内预拌商品混凝土近年发展很快,约占全部混凝土总量的
21%。

高层建筑还需要解决泵送混凝土问题,1997年可用国产混凝土拖式泵一次泵送到200米以上高度。

在普及 C50、C60级混凝土的工程应用,扩大C70、C80级的工程试点的同时,开发配制C100级高强混凝土。

主要手段是在常规水泥、砂石的基础上,依靠化学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来降低混凝土用水量和改善微观结构,使混凝土更加致密并获得高强。

1995年以来C80混凝土已在辽宁、上海、北京、广州个别工程中局部试用。

1997年国内建筑业应用高强混凝土776万立方米,占全部混凝土总量的4.6%。

在高层建筑基础采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方面取得了经验,其主要措施为:减少水泥水化热,采用较低水化热水泥,掺粉煤灰和减水剂,提高砼抗拉强度;采用泵送预拌混凝土、分段、分层连续作业的合理浇捣方法,并及时养护及进行测温监控。

新上海国际大厦基础底板 76米×72米,主楼底板厚3.5米,裙楼底板厚3米,不设结构缝,采用C30混凝土斜面分层浇筑,每层厚度不超过50厘米,17000立方米混凝土共用64小时,一次浇筑到顶,刮平养护后未发现裂缝。

对于 14—40毫米粗钢筋的连接,从八十年代至今研究开发了4种连接技术;电渣压力焊,套筒挤压连接、锥螺纹连接、直螺纹连接,均在工程中得到应用,并迅速推广。

从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主要对混凝土预制装配框架、装配式大板、升板、盒子结构等预制安装技术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效。

从八十年代至今
由于钢结构、钢—混凝土混合结构的兴建,钢结构安装技术有了新的发展。

主要以塔式起重机为主机进行安装,高强螺栓连接已取代铆接和部分焊接。

钢结构还需解决防火、防锈、防腐等问题。

深圳佳宁娜友谊广场两座 33层公寓楼相距25.2米,在其顶部由8层高钢结构连成整体,总重8500KN,采用卷杨机高空平移法施工,获得成功。

高层建筑施工技术在迅速发展,在即将跨入的 21世纪将继续保持这种发展趋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