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考初三语文学法指导 (3)

合集下载

2010年中考语文复习教案之

2010年中考语文复习教案之

2010年中考语文复习教案之基础知识积累第1、2、3课时汉字一、考点分析《语文教学大纲》和《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中学生应该能够掌握3500个左右常用字。

在中考考试中,查考汉字,主要是为了准确区分常见的同音字,能够辨析简单的形似字,能够理解常见多音多义字在不同词语中的读音和意义,同时要要求同学们书写汉字笔画清楚,字形正确、规范。

从近几年的中考来看,汉字考查一般放在语音考查的后面,或者与语音题结合在一起,试题分值往往二到四分。

有的采用选择的形式,有的采用让同学们根据拼音书写汉字的形式。

考查的内容都是在教材中出现,常用常见又易错的词语。

此外,同学们还应该了解汉字构造,掌握常见字的笔顺、笔画、辨析形声字的声旁和形旁,熟练使用汉语工具书,学会部首和音序检字法。

对于汉字的考查,不局限于选择题或者填空题,在阅读题中,也常常考查同学们对于汉字的理解。

二、备考指南同学们在复习的时候,应该以教材为基础,逐课进行汉字的积累。

把每一课中出现的重点字词都罗列出来。

对于多音多义字,应该能够根据具体的语境,辨析汉字的准确读音和意义。

对于形似字,要注意运用比较的方法,辨析他们的区别。

(一)纠正、防止错别字的方法1.分辨形旁,注意字音。

如"贝"多和财物有关,"亻"多和人有关,"饣"多和饮食有关;"纟"多和丝、棉、麻有关,"氵"多和水有关;"衤"多和衣服有关;"月"多和身体有关。

2.看清声旁,分辨同音字,如"沧"不要写成"沦","经常"不要写成"经长"。

3.分辨形似字意义,如"菅"和"管";分辨同音字意义,如"抱负"与"报复"。

4.记住少数带多数。

2010年中考初三语文学法指导

2010年中考初三语文学法指导

2010年中考初三语文学法指导西子名师教育一、考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语文基础知识不实标点使用:◎陈水扁大玩公投花样,从“咨询性公投”到“防御性公投”;再到“和平公投”如此等等,但都改变不了卸任的结局。

(分号用于较大停顿的并列复句中)◎近期,北京奥运圣火在全国各地传递。

作为中国人,谁不欢欣鼓舞?谁不为国家强盛而自豪?(反问句用问号,非选择问句)◎有一条溪流静静流淌,将它的谐趣、灵性、真情奉送给大地,也奉献给人们。

(顿号与逗号的使用)◎我们往往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只从一个方向考虑问题,路子越走越窄。

换个角度想一想,或许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表述一个完整意思,句中用分号或逗号)◎今天,无偿献血成为杭城一道亮丽的风景。

在武林门献血点,3名三、四十岁的公安干警分别献出200毫升献血。

(非并列词语或短语间不应用顿号)◎“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的这两句诗运用比喻和夸张,将庐山瀑布雄伟壮观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

(完整以引用,单独成句,点号放引号内)语病修改:①由于目前西藏电网还没有与大电网连接,导致了西藏冬季缺电的严重。

(搭配不当)②为了解决西藏经济发展用电的问题,近日,国家有关部门启动了建设一条输电入藏的电力青藏线。

(成分残缺)③电力青藏线建成后,可以把源源不断的西北五省的火电输送到西藏,满足当地生产用电和生活用电的需求。

(语序不当)①在甲型HINI流感防控工作的关键时刻,在我省一套信息化应急指挥系统正式启动。

②通过这套指挥系统,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员可随时向省领导汇报全省甲型HINI流感的防控情况,省领导也可以通过该系统对防控工作发出指令。

③采取信息化应急指挥系统,对于处理甲型HINI流感这样的突发事件具有重要作用。

●语境分析意识不强成语运用◎每逢税务检查,总有一些不法商人随机应变,弄虚作假,妄图躲过应有的惩罚。

◎从高处眺望,辽阔的绿色大草原上,几座白色的油井房星罗棋布,煞是好看。

◎回到故乡,见到亲人,在外漂泊多年的他终于忍俊不禁,流下了辛酸的泪水。

2010上海中考语文复习指导

2010上海中考语文复习指导

2010中考语文复习指导
(一)现代文阅读能力
1.能正确书写3500个常用汉字。

2.能运用逗号、顿号、分号、冒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引号、破折号、省略号、书
名号等11种标点符号。

3.能根据语言环境理解词义,辨析同义词和反义词,领会词语的感情色彩。

8.能识别和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对比等7种修辞方法,能在具
体语言环境中理解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

11.能依据文意,对文章的思想内容、表达方式、结构、语言特点,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
解。

12.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能根据要求作适当的拓展;能进行仿写、扩写、缩写、改写、
续写。

13.能结合具体语言环境和生活场景,运用语文知识和综合学习的语文能力解决问题。

(二)文言文阅读能力
1.能默写规定范围内的文言诗文。

2.掌握150个文言实词的含义。

3.掌握“之、其、而、以、何、于”等虚词的常用意义和用法。

4.掌握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以及相关的文学和文化常识。

5.能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句子。

6.能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7.能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8.能理解和把握诗词的基本内容和作者的感情倾向。

(三)写作能力
1.能记叙生活中的人和事(自身或身边)。

2.能对生活现象或社会现象表达自己的感受、认识和见解。

3.文章应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结构完整,条理清楚,表达通顺、
连贯。

●字迹清楚,书写规范,文面整洁。

【附】关联词语表。

九年级语文学法指导

九年级语文学法指导

九年级语文学法指导李文艳“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那么,我们九年级同学应该怎样学好语文呢?首先我们要明确:语文学习是个慢工夫,重要的是积累。

语文知识大体可以分为三块:基础知识,阅读,写作。

一.基础知识:这是语文学习中最为零散的一部分,它是各种能力培养的资本。

对于它的学习,应注意把工夫用在平时。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二.阅读:这是基础知识和写作的纽带。

应养成多读,爱读,会读的习惯。

(一)文言文的学习1. 把握文言实词中的几种特殊现象①通假字(借用其他字来代替本字)②古今异义(词语古代意义和现代意义不同)③一词多义(一个词在古代有几种不同的意义)④词类活用(词语的性质发生了变化)2. 掌握常见虚词的用法(之、而、于、以、然、其、者、乃、乎、则等用法)之的用法1、代词⑴他,她,它(们),这件事。

例:以刀劈狼首,数刀毙之。

(之:它,指狼。

)彼竭我盈,故克之。

(之:他们,指齐军。

)子墨子闻之,起于鲁(代这件事)⑵我。

例:君将哀而生之乎?(3) 这,此。

例:以君之力,曾不能损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本义项指后一个“之”。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2、助词(1)的。

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例: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子墨子之守圉有余(3)作宾语前置的标志。

例:①何陋之有?②宋何罪之有?(4)凑足音节,无实义。

例: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本义项指后一个之。

)公将鼓之(5)作定语后置的标志。

例: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3、动词:往,到......去。

例:如欲之南海,何如?(《为学》)辍耕之垄上(本义项指前一个“之”?)(二)现代文阅读1.记叙文阅读①记叙文:以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文体。

②记叙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③记叙线索:人物、事件、行踪、思想感情④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⑤材料和中心:中心分析应从材料入手,从首段尾段入手,从议论抒情语句入手。

2010年语文中考备考指南

2010年语文中考备考指南

2010年语文中考备考指南第一轮:走课本、夯实基础七---九年级六册课本1.夯实每册中的字音和字形;2.夯实每册中的课标古诗文文言文阅读1.词(字):通假字、异义字、活用字2.句子:主旨句、特殊句式句、总结句、写景句3.内容、写法、现实意义、启发。

从主要内容、主旨、写作意图这三方面对文章整体把握。

牢记特色写法。

识记是我们的强项,也是学生疲惫的。

4.对比阅读我们在复习时应该针对课文的重点,从细小点上拓展开去,寻找资料。

这是我们的空地。

古诗阅读1.诗歌表达的情感;2.景物及其特点、写景手法及写景作用;3.描绘场面(场景);4.典故及其作用;5.名句赏析等赏析诗句的角度1.内容:哲理、画面感2.手法:化虚为实、化静为动、移情于物、直抒胸臆、运用典故、触景生情3.修辞:比喻、拟人4.炼字:某个字写出了什么,最后要写出诗句所表达的情感常考的名句类型1.哲理句2.用典句3.写景句4.场面句5.直接抒情句6.千古名句7. 用字传神句古诗文名句默写1.文句记忆与字形辨析结合2.平时积累与考前强化结合3.联想整理归类注意运用第二轮:走专题,强化能力现代文三大题型答题技巧A筛选信息类 B 审美鉴赏类C 深层含义类A筛选信息类:具体题型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考查文章的线索)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概括)3.本文(文中某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考查文章表达方式的辨析)4.简要概括文中事物的特点(优点、用途)(考查文章所描写对象的特征)5.提取文中的某句话,然后问为什么、原因是什么。

(理解文意类题)答题技巧题型1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答题技巧此类题常出现在记叙文阅读的考查中。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看文章的标题,文章的标题往往就是全文的线索;其次是关注文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词语,这个词语一般也就是文章的线索。

题型2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文段)的内容。

答题技巧概括文章的内容,我们首先要明白文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四个要素,然后根据“(何时、何地)谁干什么结果怎样”或者“什么怎么样”的思路组织语言。

2010年中考语文拿高分

2010年中考语文拿高分

2010年中考语文拿高分的16字真言复习在不同阶段有不同要求。

较之“一模”前的系统、全面,下一阶段的语文复习应求精求实,要结合近期复习做题,特别是模拟考试中所存在的问题,制定合理计划,精选精练,着力解决一些重点和难点。

一、循序渐进:制定备考计划。

基础、阅读和写作是语文考试的三大板块,每个板块因其复习内容的差异,各有其复习规律和要求。

以基础部分为例,它涉及词语积累、古诗文默写、文言文等基本内容。

这部分内容面广量大,识记要求高,需要投入较多的时间。

根据这个特点以及一模前复习的积累,可每天安排一定的复习量。

如一篇文言文,两个单元的字词,三首古诗的背诵等。

这样就可以让这部分内容不断得到强化。

要注意计划的制定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不可盲目照搬别人的做法。

此外,在复习中还要注意适时调整和补充,不可千篇一律。

二、博采众长:突出重点难点。

随着中考日益临近,老师都会安排一些往年的中考题及模拟卷进行针对性训练,这样可以培养做题的感觉,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实战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良好的考试心理。

但做题对于复习的意义,并不局限于此。

它还可以让自己及时发现在知识积累和能力提高上的薄弱环节。

因此,做题过程中,要注意归纳和总结,特别是那些自己没有把握或容易出错的考点。

一旦发现存在的问题,就要进行必要的强化训练,力求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如口语交际、名著阅读以及作文方面的审题训练等。

只有如此,才能查漏补缺。

三、对症下药:提高阅读能力。

不少同学对现代文阅读都或多或少地存有畏惧心理,课内课外花了不少时间,但实际效果却不太理想。

这其中根本的问题在于把阅读训练当成了做题训练,久而久之,势必造成阅读能力的缺失。

读懂文章是阅读的前提,如果无视这一点,就无法提高阅读训练的预期效果。

为此,就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从写作内容、表现手法或文章主旨等不同角度精选阅读篇目,如对写人叙事的、写景状物的、托物言志的进行专题训练,以图解决读懂这个问题。

在此基础上,再结合阅读基本能力考查点,进行相关专题训练。

九年级语文学法指导

九年级语文学法指导

九年级语文学法指导尊敬的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今天非常荣幸能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来探讨九年级语文的学习。

时光飞逝,中考在即,我们在接下来的这一段时间里该如何做,效率更高些呢?俗话说知彼知己,才能百战不殆。

我们在学习之前,要先了解考试考什么。

那就要充分研究熟练考试大纲。

二、学业考试试题结构、题型、分值一、积累运用(共28分)1.字音(2分)(选择题)2.字形(2分)(选择题)3.词语(2分)(选择题)4.病句(2分)(选择题)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

5.标点(2分)(选择题)标点符号:顿号、逗号、分号、句号、冒号、引号、问号、感叹号、括号、破折号。

6.文学常识(2分)名著阅读(2分)重要的文学常识:主要指古今中外在文学史上重要的、有正面影响的文学方面的作家作品。

(3)识记重要的文学、文化常识。

7.名句默写(8分)古代诗文阅读: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古代诗文中积极向上、富有哲理、给人以审美愉悦、充满正能量的。

8.语言综合运用(3分)9.语言综合运用(3分)二、阅读(42分)(一)古代诗歌(4分) .古代诗文:浅显的,课内外兼顾。

10.理解鉴赏(4分)(二)文言文(15分)11.实词(3分)教材中出现过的,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12.虚词(2分)(选择题)常见文言虚词14个:而、何、乎、乃、其、且、为、焉、也、以、于、则、者、之。

13.筛选信息(2分)(选择题)14.归纳分析(3分) 15.文言文翻译(5分)(三)论述类文本(8分)论述类文本:议论与说明兼顾。

16.理解(2分) 17.分析综合(4分)18.分析综合(2分)(选择题)(四)文学类文本(15分)文学类文本:散文、小说为主。

文学类文本阅读取消了对“理解重要词语、句子”的考查,升级为“鉴赏语句”。

作文考查增加了“书写美观”的要求,在评分标准和具体阅卷中将特别体现。

19.分析综合(3分) 20.分析综合(4分)21.鉴赏评价(4分) 22.鉴赏评价(4分)三、作文(50分)作文考查增加了“书写美观”的要求,在评分标准和具体阅卷中将特别体现。

2010年中考语文备考主要方向和复习建议

2010年中考语文备考主要方向和复习建议

2010年中考语文备考主要方向和复习建议第一板块: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运用(47分)1 字音的考查:重点落实九年级上下册每一课的文下注释和词语积累中的词语,考查的方向为多音字(“自怨自艾”),易误读字(“尴尬”),常用汉字的平舌音和翘舌音(“吹毛求疵”),鼻音和边音(“浪敛波平”),前鼻音和后鼻音(“楠木”),声调(“鸣啭”)。

以读带写,逐一落实。

2 字形的考查:重点落实九年级上下册每一课的文下注释和词语积累中的词语,考查的方向为同音字(“尽态极颜——尽态极妍”),形似字(“荒谬绝论——荒谬绝伦”)。

利用手中的十套适应性训练试卷和十套新视野模拟卷的对应考题对重点词语以听写的方式逐一落实。

3 词语理解与运用的考查:主要有以下四种考查方式:词语在具体语境的前后搭配,近义词在具体语境中的辨析和选择,在不同语境中的一词多义,成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正确运用(感情色彩,词义正确),重点关注前两种,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具体的语境。

4 句子表达的考查(即病句修改):重点考查五种病句类型:搭配不当,语序混乱,表意不明,重复啰嗦,成分残缺。

结合资料上的经典例题精讲精练。

5 语段逻辑关系的考查:此考点有三种对应的题型:还原位置,句子排序,句子衔接。

主要考察学生对语段内部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的理解能力。

学生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答题效率:关注重点词:其一为“关联词”,例如“因为----所以”,“虽然----但是”,“如果---那么”等等。

其二为“提示词”,例如“首先-----其次------再者”,“另一方面”,“也就是说”,“同样”,“总而言之”,“就此而言”等等。

关注重点句: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承接句,转折句(关注这些句子在语段中的特殊位置)6——8 简明说明文或议论文阅读的考查:重点关注三类文章:科技说明文,文化说明文,简明议论文。

考点依次为:要点概括,文意把握,内容探究。

引导学生学会认真筛选信息,分析选项,从文章中找到能支持自己答题的证据(选项与文章相符合或相违背的语句或观点),在日常训练中养成圈点批注的良好习惯。

2010年初中语文中考复习参考建议

2010年初中语文中考复习参考建议

2010年初中语文中考复习参考建议重庆市2010年初中毕业生暨高中招生考试语文试题继续保持2009年的命题态势,贯彻落实市教委“减负提质”的精神,充分体现课改理念。

试题题量适中,难度降低,信息量增大;命题选材鲜活,具有时代性、人文性,富有生活气息,考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运用所学知识,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才华。

一、中考复习指导思想中考要有利于推进教学改革,有利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为择优录取提供依据。

考试主旋律:建设和谐社会,尝试考试改革,鼓励公平教育,在减负上下功夫。

难度降下来,成绩提上去。

依据新课标理念,在新课标的理念下进行考试,以《课程标准》为依据。

考试范围、考试形式、试卷结构(题型分配和题型示例)、考查内容与要求、诗歌和文言文篇目请参阅《2010年重庆市中考复习大纲》。

新闻考试不从文体知识设题。

古诗文考试复习范围:古代诗歌(二十首):《观沧海》《次北固山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使至塞上》《行路难》(金樽清酒……)《望岳》《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观刈麦》《赤壁》《夜雨寄北》《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渔家傲》(塞下……)《浣溪沙》(一曲新词……)《山坡羊·潼关怀古》《游山西村》《诗经》两首(关睢蒹葭)《过零丁洋》《天净沙·秋思》《已亥杂诗》古文(十篇):《论语十则》《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出师表》《三峡》《马说》《岳阳楼记》《爱莲说》《记承天寺夜游记》《送东阳马生序》二、关于阅读训练的复习建议(一)总体思路:1.了解阅读的能级和层次。

2.明确阅读的基本思路和步骤。

整体感知→梳理文脉→代入问题→确定范围→筛选信息→磨练语言→得出答案。

3.在阅读训练中要求学生努力做到五个“准确”。

4.提供适量的阅读材料,进行必要的训练。

(二)针对考点进行阅读能力训练及答题技巧点拨:1.记叙类文章或文学作品首先要夯实基础,熟练掌握各种文体的基本知识。

初三语文(下册)_中考基础运用复习指导(3)_教案

初三语文(下册)_中考基础运用复习指导(3)_教案

初三语文(下册)_中考基础运用复习指导(3)_教案(二)连贯什么是连贯?连,即连接,贯,即贯通,是从句子前后逻辑关系的角度提出的要求,前后衔接要紧密,不能脱节,不能条理混乱,要像链条一样环环相扣,使人容易理解。

用一个词语来讲,就是“脉络贯通”。

举个例子,汪曾祺先生的《昆明的雨》中的一段文字:我不记得昆明的雨季有多长,从几月到几月,好像是相当长的。

但是并不使人厌烦。

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而且并不使人气闷。

我觉得昆明雨季气压不低,人很舒服。

这一段共有四句话,这四句话前后衔接紧密,第一句与第二句之间用了“但是”一词,表明两句之间是转折关系。

第二句与第三句用了“因为”一词,表明前后是因果关系,说明了“不使人厌烦”的原因。

且第三句中间用了“不是”,前后形成对比,又与第二句“并不使人厌烦”相照应。

言外之意,就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的雨是使人厌烦的。

同时,第三句中用了“而且”一词,表示递进关系,不但不使人厌烦,而且不使人气闷。

第四句总结上文,昆明雨季里,人很舒服。

汪曾祺先生巧用关联词,不仅使语言更加连贯,也使叙述变得曲折生动,读来情趣盎然。

(三)得体什么是得体?就是根据语境使用语言,理解不同场合、不同时间、不同身份、不同对象、不同目的等要素,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

“语境”有“内部语境”(指上下文的具体语言环境)和“外部语境”(指言语交际时的各种情境条件)之分,“得体”是指语言的运用要注意并适应内外语境的各种要求。

用一个成语来说就是“恰如其分”。

我们有时需要以书面的形式与人交流,或表感谢,或发邀请,或提号召。

这些涉及人与人交际的应用文要特别注意表达得体。

我们来看一封感谢信。

尊敬的张老师:您好!感谢您为我校做的关于学习方法的讲座。

您的独到见解,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您的风趣幽默更是让同学们心生敬佩。

我们期待着聆听您的下一次讲座。

此致敬礼!八十中学管庄分校学生会三、如何做到语言简明、连贯、得体2020/4/27这封感谢信中“尊敬的”“您好”“感谢”等用语,饱含对张老师的尊重之意,“独到见解”“风趣幽默”是对张老师讲座内容及特点的评价,充满了敬意。

2010年中考语文复习及备考启示

2010年中考语文复习及备考启示

2010年中考语文复习及备考启示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受吴老师之托,就我校九年级语文复习计划与方法,向大家汇报一下,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整个复习过程分三轮:第一轮全面复习(3月中下旬——4月上中旬):以本为本。

着重于从课本入手,依纲扣本,在字、词、句、篇中夯实基础,特别是古诗文的背诵默写与阅读赏析,辅之以作文规范写作;重点是古诗文的复习。

第二轮专题复习(4月下旬——5月中旬):根据《考试说明》和中考命题规律,打破学科原有顺序,将知识结构分门分类地进行整理并强化训练。

重点进行现代文和作文的训练指导,辅之以基础知识的检测。

第三轮总结检测查漏补缺(5月下旬——6月上旬):全面总结复习情况,检查复习效果,模拟测试。

重点进行考前作文指导,辅之以基础知识的检测。

一、强化基础意识,重视基础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大家可以看出,在我们的三轮复习中,都特别强调基础知识的复习和检测,因为基础知识是形成能力的前提,考生基础知识不牢固是拉开成绩差距的主要原因,越是基础的内容,就越有区分度,越有决定意义。

因此,抓好基础知识和培养基本能力是复习备考永恒的主题。

1、用好“二本书”。

一是《考试说明》。

备考时要吃透大纲,准确把握中考方向,在开学初我们初三备课组认真研读《2010年浙江省学业考试说明-语文》,以往没考过的考点,今年新增的考点,比如:今年课外名著考点,重点放到了书的重要内容情节上,说实在我们一些学生有些名著都没看呢,再要去看根本来不及也不现实,所以我们九年级备课组7名老师分工协作,每人一册,进行重点内容归类,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对每一本书的主要内容重要情节有粗略的了解。

我们对基础的复习务求系统、规范、完整地把握。

到省教研员蔡少军来解读《考试说明》后,更加深了我们对每一个考点的熟悉和理解。

当老师自己吃透考纲后,就可以让学生认真研读考纲,了解题目总量,分值分布,考试范围,题目类型,深浅程度,做到目的明确,有的放矢。

二是三年的语文课本。

2010年中考语文学习导引

2010年中考语文学习导引

2010年中考语文学习导引任亚清寄语:同学们,初三阶段的我们就好像是登山客,感觉山峰近在咫尺,这时你的心中一定充满了必胜的信念,也许你已经开始幻想峰顶旖旎的风光,也许你还在留恋沿路的风景,也许你还在回味旅途的酸甜苦辣……这时候,我们更应该整理行囊,向着梦想的天空迈出坚实的步伐。

只要我们坚持,我们一定会实现自己的梦想。

树立目标,坚定信念●“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量源泉之一,也是成功的利器之一。

”●拿破仑说过,“不可能”这几个字,只有在愚人的字典中才找得到。

1. 整体把握,明确方向“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量源泉之一,也是成功的利器之一。

”语文的学习是细琐而复杂的,这时候我们必须有一个宏观的把握,同时要明确今后学习的方向。

2. 讲究方法,注重实效方法是实战的最好总结,方法是获取分数的最佳途径。

为什么有的同学学习了三年,依然不知道应该如何做阅读题,如何写作文,这都是由于平时不注重方法的积累和总结,因此我们要注重方法。

掌握方法的最佳途径有两条:一是从老师那里获得,认真听取和积累老师在课堂上教授的答题方法。

记住,任何一个实用的方法都是精华,这可能是你几个月的题海战术都求取不来的;二是自己总结积累,在做相似题目的过程中自己要总结方法,并且通过实际的运用来检验方法的有效性。

3. 仔细审题,关注细节老子说:“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细节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每次考试下来总有一些同学埋怨自己由于没有审清题而答题失误。

从现在起,你就应告别马虎、大意、不细心,不要给自己的缺点与错误找借口。

还要加强审题的训练,让试卷上没有因马虎而丢掉的分。

毕竟,审好题、审对题是做好试卷的关键。

4. 沉着应战,相信自己中考是一场信心的考试,也是一次心理素质的考验。

只要我们能够沉着应战,发挥出自己的水平,就一定会取得满意的成绩。

因此同学们要树立必胜的信念,坚信自己一定会成功。

记住:拿破仑说过,“不可能”这几个字,只有在愚人的字典中才找得到。

初三语文学法指导

初三语文学法指导

文学作品的阅读
小说的阅读 散文的阅读 诗歌的阅读
小说的阅读
理解从不同的描写方法来分析人物性格。
(符合人文思想) 要理解小说中完整生动的故事情节。 (体会精巧的构思) 分析具体可感的环境。(自然、社会) 认识小说所要揭示的社会现实,领会小 说所要表达的主题。
诗歌阅读
1、正确诵读
理解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文言实词:
1、一词多义 2、古今异义
文言虚词:
一词多义
3、通假字
4、词类活用 5、注释中重要词语
文言文翻译
准确理解句中实词、虚词的意义用法。 特殊句式的理解。(判断句、倒装句、
省略句) 连词成句的能力。
文言文整体阅读
文言实词、虚词
病句修改
常见类型: 1、成分残缺 2、搭配不当 修改方法: 增 删
3、语序不当
4、句式杂糅 5、不合逻辑


6、重复赘余
记叙文阅读
对记叙要素、顺序的理解分析
对内容要点的归纳概括(抓议论、抒情
句) 对文章层次结构分析 对文章表达方式的辨别、比较 对特殊词句含义理解 对文章情感的揣摩体会
初三语文学法指导
一、文言诗文积累与阅读
二、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三、现代诗文阅读 四、写作
一、文言诗文积累
1、正确诵读句子,注意节奏。
2、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背诵默写并会应
用。 3、正确理解古诗文中词语的意思。 4、理解古诗文中句子大意并能翻译古文。 5、能概括段落和全篇大意。 6、掌握重要作家的文学常识。
能够恰当地运用比喻、拟人、夸张、排
比、对偶五种修辞。(多以仿写形式出 现) 病句的修改。

2010河北省九年级语文中考备考研讨 第三部分 作文教案

2010河北省九年级语文中考备考研讨 第三部分 作文教案

跨越三重门——2010某某中考语文备考研讨第三部分作文中考作文,是语文考试的重头戏,且属于水平考试。

中考作文无法像作文竞赛那也追求奇思妙想、立意高远,只能是稳中求好。

我们来对2010年中考作文命题方向做一解读2009年中考刚一结束,搜集到来自全国各地的110道中考作文试题,进行了仔细分析研究。

思来想去,觉得套用市中考作文试题来表达心中的感受非常合适:中考还将进行,命题探索并没有结束。

题型:成就两大阵营近年来,中考作文全命题、半命题、话题、材料和选题作文题型进进退退、起起落落,反映出命题者不同的命题取向。

下面,我们不妨先来看看近四年来中考作文试题变化情况。

2006~2009年中考作文题型一览表从上述表格可以看出,选用全命题和选题作文题型的考区,2008、2009连续两年共计超过60%,且两种题型每次都接近或超过30%。

这说明全命题和选题作文都是中考作文命题中的强势题型。

需要指出的是,选题作文在整个考区中所占比重,在2005~2007三个年度连续超过43%之后(2005年是45.2%),接连两年出现下滑,直至2009年让出已坐稳四年的第一位,退居第二。

全命题作文从2007年起一路走红,2009年更是一举登顶,成为第一。

或许有人不解,为什么课标提出“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而我们的命题者却要选用全命题形式?其实,包括选题作文在内的开放式题型大量减少的原因,就是命题者更注重统一阅卷标准,更重视提高考试信度,要努力减少由于题目过于开放而带来的宿构等现象,减少由于题目过多而出现评卷标准不够统一的情况。

当这样的指导思想成为主流,我们可以预见,全命题作文肯定会继续“领跑”今后几年的中考,选题作文所占比例会进一步减少,且其中备选题型也会不断进行相应的调整。

如果说全命题和选题作文处于强势阵营,那么,半命题、话题和材料作文都是处于弱势阵营。

其中,话题、材料作文已经并且将会在较长时间里处于谷底坚守期。

半命题作文由于具有宽严适度、可调可控的优势,加之它从2009年起受到高考作文命题者的青睐,所以,笔者认为它的走势会趋好、上扬。

2010年中考语文复习指导意见教程

2010年中考语文复习指导意见教程

2010年中考语文复习指导意见秭归县教育科研信息中心4月18日至20日,县内14所初中的23名语文教师在宜昌市金东方学校参加了市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推进暨学业考试评价研讨会,观摩了4节示范课;听取了市语文教科研员李祖贵老师的辅导报告及中考命题之说明。

现根据我县实际及对部分学校的调研视导情况,结合市备考会议的精神,对2010年的初中语文复习提出如下指导意见,望各校认真组织语文教师学习该意见,明确2010年中考命题原则,研究复习策略,优化复习方案,提高复习效率。

一、研读《中考说明》,领会命题思想。

考试形式、试题的题型与说明等《中考说明》介绍得很详细,现重点就命题的指导思想予以解读。

(一)内容布局更集中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我们曾经为了所谓的知识系统,而把一套试题弄得支离破碎,不忍卒读。

广大考生也往往为了应付这种考试,而深陷在各种名词术语中不能自拔,严重误导了语文教学的方向。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评价要突出其“整体性和综合性”,要“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应避免语文评价的繁琐化”。

今年的中考语文试题,内容和布局将继续保持简约、综合、精美的特色,还语文教学一个真实的面目,真正扎实地做点基本功,生动再现语文世界的朴实雅致和无限妙趣。

(二)创新色彩更鲜明随着人们对语文学科特点的进一步认识,人们对传统语文考试方法的改革也显得愈来愈积极主动。

虽然大多数试题依然以选择、填空、默写、简答等为基本题型,但在板块分割、分数配置、考查角度、用语风格上已有了一些明显变化。

尤其是部分试题能够敢为人先,大胆尝试,为我们提供了许多颇有价值的新题型、新方法、新视角,值得关注。

今年我们要一如既往地关注这些新动向,借鉴这些新做法。

(三)选材视野更开阔长期以来,语文考试死抠课文,视野狭隘,从而使语文教学陷入了“抱着课文打滚”的怪圈,更为严重的甚至导致学生思想萎缩,能力退化,主题地位丧失。

有鉴于此,教育部在“关于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知道意见”中明确规定:“阅读应以课外文字材料为主,注重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感知、理解和领悟能力的考查。

2010届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解题技巧与应试策略

2010届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解题技巧与应试策略

2010届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解题技巧与应试策略2010届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解题技巧与应试策略长乐市教师进修学校李鼎(提供)一、现代文阅读回答问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回答问题要围绕“中心意思”作答,这也是归纳中心意思的意义所在。

很多考生总觉得自己回答的内容不少,为什么得不了分,主要原因就在于没有围绕中心答题。

每道答案都要争取做到与中心意思联系起来。

2、能用原文作答的不用自己的话回答,答案一定要回归文本。

这是一条黄金法则。

因为主观阅读题考查的是学生有没有看懂文章,有什么看法,这因为原文是最接近作者写作意图的内容,用原文作答可以避免出现错误观点。

中考现代文阅读主要从词语的含义、文章的内容、作者的观点等方面进行考查,这些都是从具体的文章而来,每一个问题都是针对具体的段落或者全篇,有一定的上下文作为答题的依据。

总之要将题目回归到文本上来,尽量用原文的语句作答,即使“用自己的话回答”,也要注意抓住文中的关键语句,对文章中重要信息进行筛选、概括或整合,切记答案在文中一定要查有实据,绝不可有主观色彩。

如果淡化或脱离文本,就必然导致“空对空”,解题时只能是盲目瞎抓,“跟着感觉走”。

3、联系上下文作答,答案要尽量与文章具体内容结合,这样的答案才能做到充分准确。

例如,题干问某段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若仅答“承上启下”是远远不够的,答案中要详细出现承上面什么内容,启下面什么内容,为什么需要这样写等等。

4、不用修饰性语言答题。

答题时所用的语言应简洁、明了的答案,回答主观阅读题要直来直去,不要拐弯抹角。

二、注意固定题型阅读题除了考查考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之外,还会考查学生的文体常识。

例如,很多对文章结构的认识:开篇作用不外乎引起下文,设置悬念引起读者思考注意,为下文做铺垫等;中间部分文段主要是过渡,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结尾一般是与上文呼应,升华主题;环境描写主要是为了渲染气氛,表现人物心态等;运用修辞都各有固定作用。

三、要学会揣摩答案揣摩的主要依据就是题干本身,考生一定要严格按照题干本身的语言顺序组织自己的答题语言顺序,看“先问什么,后问什么”,我们就应该“先答什么,后答什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中考初三语文学法指导西子名师教育一、考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语文基础知识不实标点使用:◎陈水扁大玩公投花样,从“咨询性公投”到“防御性公投”;再到“和平公投”如此等等,但都改变不了卸任的结局。

(分号用于较大停顿的并列复句中)◎近期,北京奥运圣火在全国各地传递。

作为中国人,谁不欢欣鼓舞?谁不为国家强盛而自豪?(反问句用问号,非选择问句)◎有一条溪流静静流淌,将它的谐趣、灵性、真情奉送给大地,也奉献给人们。

(顿号与逗号的使用)◎我们往往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只从一个方向考虑问题,路子越走越窄。

换个角度想一想,或许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表述一个完整意思,句中用分号或逗号)◎今天,无偿献血成为杭城一道亮丽的风景。

在武林门献血点,3名三、四十岁的公安干警分别献出200毫升献血。

(非并列词语或短语间不应用顿号)◎“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的这两句诗运用比喻和夸张,将庐山瀑布雄伟壮观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

(完整以引用,单独成句,点号放引号内)语病修改:①由于目前西藏电网还没有与大电网连接,导致了西藏冬季缺电的严重。

(搭配不当)②为了解决西藏经济发展用电的问题,近日,国家有关部门启动了建设一条输电入藏的电力青藏线。

(成分残缺)③电力青藏线建成后,可以把源源不断的西北五省的火电输送到西藏,满足当地生产用电和生活用电的需求。

(语序不当)①在甲型HINI流感防控工作的关键时刻,在我省一套信息化应急指挥系统正式启动。

②通过这套指挥系统,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员可随时向省领导汇报全省甲型HINI流感的防控情况,省领导也可以通过该系统对防控工作发出指令。

③采取信息化应急指挥系统,对于处理甲型HINI流感这样的突发事件具有重要作用。

●语境分析意识不强成语运用◎每逢税务检查,总有一些不法商人随机应变,弄虚作假,妄图躲过应有的惩罚。

◎从高处眺望,辽阔的绿色大草原上,几座白色的油井房星罗棋布,煞是好看。

◎回到故乡,见到亲人,在外漂泊多年的他终于忍俊不禁,流下了辛酸的泪水。

◎这伙人利用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赖,伪装成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到处招摇撞骗,其手段之卑劣已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叹为观止)句子连贯:千岛湖畔的油茶树,生就了一副怪脾气。

冷寂的秋天在油茶花的映衬下,多了好些妩媚。

同在秋天开放的菊花,古往今来,受到多少人的歌吟和追捧。

而油茶花却安贫乐道,不慕虚华,更有君子气。

①这花,如秋叶般静美,不慌不忙,从从容容绽放。

②放眼望去,像一层薄薄的初雪覆压,又如一场浓霜骤然降临。

③她不羡慕春的热闹、夏的灿烂,却选择在落木萧萧的秋,开出甜蜜淡雅的花。

④白色的花瓣,黄色的花蕊,你挨我,我挨你,层层缀满枝头。

A.③①④②B.④①②③C.③④①②D.④②③①中秋之夜,一轮皓月已经爬到中天了,__,__。

__;风来了,楼房和山峰在水中摇曳着,显得朦胧而又神秘。

①蓝蓝的夜空映衬着圆圆的月亮②高高地悬挂在蓝蓝的夜空中③向大地散射出银色的光华④银色的光华散射在大地上⑤千岛湖碧绿的水里倒映着两岸的山峰和楼房⑥千岛湖两岸的楼房和山峰倒映在碧绿的水里A.①④⑤B.②③⑥C.①③⑤D.②④⑥单句组合成复句:◎用上恰当的关联词语,将下面三个短句组合成一个复句。

(句序合理,语意贯通;可以增删和调换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①安于平庸可能度过的是缺乏理想、碌碌无为的惨淡人生。

②失败往往能够成为我们吸取教训、迈向成功的垫脚石。

③想要成功就必须有直面失败的勇气,摒弃得过且过的平庸态度。

解析:审察题目:运用关联词语单句组合复句正确运用标点分析句意:①句说安于平庸的结局,②句说直面失败的积极作用,③句说想要成功的做法。

分析关系:①句与②句是反面和正面两个方面,可视作平列关系或转折关系;③句与①句、②句是因果关系,根据③句的表述,应②句在前,①句在后。

表述修改:关联词运用语序排列语言简洁标点运用●整体阅读意识薄弱◎文章引用了一艘英国军舰遇风浪沉没的实例,其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回答。

不久,一艘英国军舰在离海岸不远的地方遇到风暴而沉没。

调查人员查出了事故发生的原因。

原来这艘军舰在结构计算上有差错,而发生差错的原因竟是设计时所使用的对数表有印刷错误。

克尼格听到这个消息大吃一惊,赶忙翻出自己使用的对数表,发现计算时正是使用了有印刷错误的对数表。

他立刻按照正确的对数表再计算了一遍,发现马拉尔奇测算出的角度是正确的,1´也不差!这一结果轰动了科学界,人们惊叹于蜜蜂高超的建筑技巧。

这种六角柱状体的蜂窝,不仅消耗材料少,而且容量大,坚固结实。

蜜蜂真是自然界最高明的“建筑师”啊!命题意图写法切入——中心理解解题思路分析题意:引例的作用搜集信息:确定阅读区间,筛选重点语句分析关系:联系中心,辨析主次语言表述:揭示说明中心◎请根据文意,简述地震产生的过程。

(4分)由于地球不停地运动变化,其内部产生巨大的力,这种作用在地壳单位面积上的力,叫地应力。

在地应力长期缓慢的作用下,造成地壳的岩层发生扭曲变形,进而产生能量,这就如同心中郁积起怒火,正蓄势待发。

当地壳的“怒火”憋得越来越大,超过岩石本身能承受的强度时便使岩层断裂错动。

在板块交界处这种断裂错动最容易产生,而一个小断层扭曲了,旁边的也不得安宁,因而最容易形成大规模的“断层带”。

到一定的阶段,巨大的能量突然释放,并以波的形式传到地面,大地猛烈地哆嗦开来,这就是地震。

一震起来,一传十十传百,短时间内震动便很可能连成一片。

地球运动变化产生地应力;地应力造成地壳的岩层扭曲变形产生能量;能量增加使岩层断裂错动形成“断层带”;巨大的能量释放产生地震。

◎狄梁公救治病儿这件事,表现了他哪些优秀品质?请简要回答。

狄梁公性闲医药,尤妙针术。

显庆中,应制入关,路由华州,阛阓之北,稠人广众,聚观如堵。

狄梁公引辔遥望,有巨牌大字云:能疗此儿,酬绢千匹。

即就观之,有富室儿,年可十四五,卧牌下。

鼻端生赘,大如拳石,根蒂缀鼻。

或触之,酸痛刺骨。

于是两眼为赘所缒,目晴翻白,痛楚危急,顷刻将绝。

恻然久之,乃曰:“吾能为也。

”其父母洎亲属,叩颡祈请,即辇千绢置于坐侧。

公因令扶起,即于脑后下针寸许,乃询病者曰:“针气已达病处乎?”病人颔之。

公遽抽针,而瘤赘应手而落,双目登亦如初,曾无病痛。

其父母亲眷且泣且拜,则以缣物奉焉。

公笑曰:“吾哀尔子命之危逼,吾盖急病行志耳,非鬻技者也。

”不顾而去焉。

(关爱他人心地善良不计名利)审察题目,明确要求——阅读全文,筛选信息——分析提炼,形成答案●文学鉴赏能力低下◎本文有关古井的描写极为细腻、生动、传神。

请从下列例子中选择两例进行具体赏析。

(1)清暗的水面上,映着一小圈天,人趴在井沿往下看时,那一小圈天就映着人的头脸。

苔藓下的水珠积聚到足够大滴,便长长的一挂“滴答”下去,水面就漾起小涟漪,那一小圈天便皱乱起来,人的头脸也一下子碎裂变形,一会儿,水面平静了,头脸又完整地重现。

(2)突然觉得手心传来一丝钝疼,我要挣开手,手心仿佛被井沿吸住一样,好容易才脱开,合手搓揉多次,才回暖起来。

(3)有时有妇女弯腰俯身井沿吊起水,擎起吊桶,后退一步,高高远远地把吊桶里的水向石盆倾去,水泻成一弯弧线,几吊桶后,石盆里的水渐满并溅起水花。

然后她就站在石盆边洗衣。

(1)用倒映天空,映照人脸,滴水起涟漪复又平静,天空人脸由模糊而清晰,写出井水的清澈和灵动。

(2)用手觉钝痛、被粘吸、经搓揉才回暖,写出古井的阴凉。

(3)用“吊”“擎”“退”“倾”等动词和水泻呈弧线,描绘妇女汲水洗涤的优美姿态。

写出了古井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鉴赏程序:描写什么(对象)怎样描写(语言)描写效果(特征)鉴赏文段:语言材料作出分析得出结论错误示例(1)这句话描写的是高地古井井面映着天,描写细致生动,体现了古井的深沉,人们不断望着井中的自我,幽闲,回忆无限。

水滴是那样自然,由小到大,同时显现了古井的深幽,人们对古井的喜爱、亲切的感情,人与景物完美融合的人文魅力。

(没有具体分析,没有揭示特点)(1)此段生动、具体地描写了井壁上苔藓滴水,水面上人的倒影被打“碎”,而后水面又恢复平静的情景,描写得十分具体、细腻,生动地写出了古井的幽静,也含蓄地写出了“我”对古井的喜爱。

(有具体分析,但无揭示特点)(2)这句话描写了我的行为,我被古井的魅力所吸引,感到古井的力量,突出了古井森森幽邃的特点,也表明了我对它的美好回忆和期待,为下文我的回忆铺垫。

(既缺乏具体分析,又理解错误)◎下列句子形象生动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①一会儿欣赏健美躯体的影子,一会儿欣赏修长的四肢,还摆出一些造型欣赏着自己,一双毛茸茸的漂亮的眼睛在注视露水中的自己时也含情脉脉。

(运用拟人手法,写鹿欣赏自己的躯体、四肢和造型美,具体表现鹿是爱美的动物)(表现手法——字面含义——内在含义)②我突然觉得它变得高大起来,从它矫健优美的四肢中透出一股摄人魂魄的力量。

前文:我抓起两块石头扑过去准备猛击它的头,它连连嗥叫,并躲闪着我的进攻。

应该说,它的躲闪非常成功,把头扭来扭去,致使我的进攻连连失败。

我停下来,发现它已经不恐惧了,只是冷静地注视着我。

很显然,如果我再进攻它的话,它仍然可以巧妙地躲开。

(通过写“我”对鹿的感受,表现鹿在受到攻击时的机智、冷静和勇敢)描写角度——内在含义●语言转述能力欠缺◎最后一段,连用九个问句,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请分条简要回答。

我常常想起故乡的那两口古井。

它们滋养了全村的人。

我一定要回去看看这两口古井。

古井的井沿还是那样冰凉?井壁卵石上还包着厚厚的碧绿的苔藓?还滴答着晶亮的水滴?井里的一小圈天水还能映照人的头脸?还有在石盆边洗衣的妇女和在石盆里戏水的稚童?还有,一定得去看看井沿上的阴文,古井是何年所凿?村人已在这两口古井中汲过多少年水?我还能看到这两口古井?那时,古井会对我说些什么呢?表达对古井的深切怀念(1—7问),表达对生态环境被破坏的忧虑(第8问),引发对人和自然关系的思索(第9问)。

试题特点:分析词句的含义作用、分析文章的写法作用和文章的思想内容,需要用自己的话形成答案。

答题特点:筛选信息——深入分析——提炼归纳——恰当表述错误示例:(1)写出作者对从前那两口井的回忆和喜爱。

古井水的冰凉、卵石上的苔藓、滴答着晶亮的水滴,能映照人脸,井沿上的阴文都是古井的特征。

洗衣的妇女和玩耍的稚童、村人的汲水写出了人们对这两口井的依赖和喜爱,最后两句写出了作者心中怀着遗憾,不知井是否安在,可能井会诉说它这些年来的苦痛。

(无效信息多,要点不完整,用词不恰当)(2)加强语气。

用了九个问句,体现了作者对古井的热爱,告诉人们应保护古井,怀念以前古朴、幽静的古井,对古井滋养着村里人的赞美。

(没有揭示出多个要点的表达作用)二、语文复习的基本策略1.语文知识及运用●落实基础课文生字认读标点基本用法●注重积累错别字修改名句名篇默写文学常识识记●强化语境词语选用成语运用语言连贯语言得体●突出运用关联词填空修改语病修改仿写句子改写句子修辞运用2.现代文阅读●明确阅读要求理解词句含义分析结构层次归纳内容要点分析写法作用概括中心思想赏析文学作品●掌握解题技能两种意识:原文意识——注重原文阅读,追求答案依据整体意识——拓展阅读视野,着眼整体把握四种能力:审题能力——问题指向、阅读范围、答题要求筛选能力——信息的真伪、信息的主次、信息的关系提炼能力——个别到一般、局部到整体、形象到抽象表述能力——要点完备、语言简括示例(一):第3段中的“悲天悯人的镜头”具体指什么?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