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原理复习讲义1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原理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原理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原理复习资料马原资料第一讲导言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有史以来对人们生活影响最大的非宗教性理论体系。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关键词:无产阶级人类解放科学1、马克思主义首先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学说。

在马克思生活的时代,资本主义刚刚战胜封建主义,现代社会刚刚取代传统社会,工人阶级的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都没有任何保障,受到资本家的严重剥削。

马克思以一个社会科学家的身份寻找解放工人阶级的道路。

马克思也把工人阶级作为实现自己理想的依靠力量。

马克思的思想与工人阶级的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繁荣昌盛,产生巨大社会影响的重要原因之一。

2、马克思主义是解放全人类的学说。

马克思认为在存在社会分工和差别的社会,总有人处于社会低层和被剥削状态,在工业化社会,就是工人,尤其是体力劳动的工人。

如果要想使工人阶级真正、彻底的获得解放,就只有全人类都获得解放,任何人都再压迫、剥削别人或被别人压迫、剥削。

这是一个伟大的梦想,它就叫共产主义。

3、马克思一生的工作主要就集中在论证两个问题:(1)无产阶级能否获得解放(2)无产阶级如何获得解放对无产阶级能否获得解决的研究,使他努力去研究社会的历史、结构和运动、发展规律,想以此来证明无产阶级获得解放是必然的,而不仅仅是一种主观愿望。

这项研究使马克思成为著名的社会理论家、哲学家。

对无产阶级如何获得解放问题的研究,使他去关心各国无产阶级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状态,推动各国建立共产主义政党,领导各国工人运动,使马克思成为一个著名的社会活动家。

成为对现代人类生活影响最大的思想家。

当前我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具有深邃的历史眼光和宽广的世界胸怀。

他们致力于探讨改善人类生存境遇的途径和方法,致力于普通群众生活质量的改善,社会公平正义的维护,各阶层之间和谐社会的建构,并把这些工作视为迈向共产主义的美好未来一个台阶。

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一)时代背景1、工业取代农业成为第一产业,传统社会生产体制走到尽头。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讲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讲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讲义第一章现时代精神的凝炼——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重点:哲学及哲学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第一节哲学是一门古老又常新的学问一、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哲学一词,在古希腊文中,是由“爱”和“智慧”这两个词组成;在汉语中“哲”这个词是聪明、智慧的意思,中国古代把聪明而有智慧的人称为哲人,所以,中国近代以来,就把关于智慧的学问称作哲学。

概括: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或者说,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人们普遍具有的世界观往往是自发的、零散而不系统的,没有上升到理论形态。

哲学以理论的形态对世界观问题做出系统的回答和必要的论证。

思考:哲学并不神秘,但学好哲学又不容易。

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哲学研究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最一般的规律;自觉按照这种最一般的规律来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动,这就是方法论。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致的。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世界观贯彻和体现在人生领域,就是人生观。

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意义和最终目的的看法和根本态度,它包括对人生的意义、价值、目的、理想、信念、生死、苦乐、荣辱等问题的观点和态度。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

哲学与具体科学从历史上看,哲学在产生的初期,是同具体科学结合在一起的。

哲学和具体科学研究的领域和对象是有区别的。

具体科学研究的对象是客观世界某一特殊的领域和方面,研究它的特殊的本质和规律。

哲学是揭示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运动发展最一般的规律。

哲学和具体科学还是相互联系的:一方面,哲学不能离开具体科学。

哲学的智慧是从具体的科学知识中概括和提炼出来的。

另一方面,各门具体科学也离不开哲学,哲学对具体科学具有指导作用。

二、哲学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第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哲学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马克思基本原理第一章串讲资料

马克思基本原理第一章串讲资料

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1、世界观:是人们对包括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

也是人们对人和世界关系的总体把握。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哲学是世界观、方法论和价值观的统一。

一元论:承认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一个共同的本质或本原。

(分为:唯心主义一元论[有两种基本形式: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一元论。

)二元论:否认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物质和精神这两个相互平行、各自独立的本原。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人的感觉、经验、心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认为人的主观精神是第一性的,整个世界都是这种主观精神的产物。

(如: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感觉的集合、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心外无物、天地万物皆在吾心中。

)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客观”精神(理念、绝对精神、天理等)说成是世界的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都是这种“客观”精神的产物。

(如:绝对精神、理在事先,理乃是天地万物之根。

)可知论:承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认为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不可知论: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认为世界是不可能认识的。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是标志物质世界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和过程的哲学范畴。

静止:相对静止,是标志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处于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的哲学范畴。

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

(持续性:指任何一个事物的运动都要经历一个或长或短的过程;顺序性:指事物的运动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出现有一个先后顺序关系。

时间的特点:一维性,即时间总是朝着一个方向向前发展,具有不可逆性。

)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广延性和伸张性。

(两种形式表现出来:1 表现为每一个物体都有一定的体积;2 表现为每一个物体都处于一定的空间位置,都和它周围的物体存在上下、左右、前后的空间关系。

空间特点:三维性,即每一个物体都具有一定的长度、宽度、高度。

)实践的本质: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1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1讲

第1讲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第1讲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一、马克思主义是什么二、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三、如何学好马克思主义一、马克思主义是什么1、马克思的生平事迹2、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3、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4、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1、马克思的生平事迹卡尔·马克思(Karl Heinrich Marx,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德国犹太人,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无产阶级的导师。

主要著作:《资本论》《共产党宣言》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科学。

马克思的故乡——德国摩塞尔河畔的特利尔市在中学时代,马克思就立志选择“最能为人类工作的职业”。

1841年大学毕业,马克思在《莱茵报》上撰文,积极为下层民众辩护。

莱茵报时期的马克思恩格斯(F.Friedrich Engels ,1820.11.28~1895.8.5)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之一,国际无产阶级领袖。

生于德国莱茵省一个纺织厂主家庭。

去世后,遵其遗嘱,骨灰被洒入大海。

恩格斯1842年写作《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揭露资本家对工人剥削。

“我愿意在你们的住宅中看到你们,观察你们的日常生活,同你们谈谈你们的状况和你们的疾苦,亲眼看看你们为反抗你们的压迫者的社会的和政治的统治而进行青年恩格斯的斗争。

”马恩积极参加和指导工人运动,创立无产阶级政党,同工人运动中各种机会主义作不懈斗争。

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一国际第二国际关注欧美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和政党发展马恩的毕生使命都和发展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联系在一起,这也是他们创立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条件。

2、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马恩共同创立的思想学说,为什么被命名为马克思主义?*恩格斯:“……我在一定程度上独立地参加了这一理论的创立,特别是对这一理论的阐发。

但是,绝大部分基本指导思想(特别是在经济和历史领域内),尤其是对这些指导思想的最后的明确的表述,都是属于马克思的……没有马克思,我们的理论远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

马克思原理讲义

马克思原理讲义

B.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上层建筑为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巩固服务,确 立或维护其在社会中的统治地位。
当上层建筑为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经济基础服务 时,就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力量,反之,就会成为 阻碍社会发展的消极力量
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的矛盾运 动规律,就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 状况的规律。 “一定要适合”
第二节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人类社会合乎规律的辩证发展, 是由什么力量推动的?
社会基本矛盾 阶级斗争 社会革命 社会改革 科学技术
马克思主义认为, 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 是一个动力系统。
社会发展合力
一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 发展的根本动力 二 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 中的作用 三 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四 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唯心史观 的两大缺陷
唯心史观——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忽视了人民群 众创造历史的 决定作用
唯心 史观 占统 治地 位的 根源
第一,经济根源:生产规模 狭小生产关系长期停滞。 第二,阶级根源:统治阶级 有意识地歪曲历史。
第三,认识根源:人们认识 的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
(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
社会形态更替归根结底是社会基本矛盾 运动的结果。其中,生产力的发展具有最终 的决定意义。
2.人们的历史选择性
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主体可以在 社会发展的多种可能性中做出自己的能动选 择。
资产阶级改良主义道路
近代以来中国社 会发展道路 资产阶级专政的道路
社会主义道路
历史 的选择
历史选择性的三层意思: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一章 绪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四讲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1—4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1—4章

◆绪论一:马克思主义来源与创新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二: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三:马克思主义最显明的政治立场是什么马克思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阔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显明的政治立场四: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动身,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五: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志向实现物质财宝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志向六: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看法必需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这是就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而言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条件的改变,要求我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不断地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我们确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我们必需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不断探讨新状况、解决新问题,做到自觉地把思想相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不断有所发觉、有所创建、有所前进。

◆第一章一:近代哲学的基本问题全部哲学,特殊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二:马克思主义物质的定义物质是标记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靠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三: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理论意义①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②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的批判了不行知论。

③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讲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讲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讲义)绪论一、马克思主义和马克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的内涵马克思主义是现代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

马克思主义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总体有广义与侠义之分:从狭义上讲:马克思主义是指由马克思和思格斯所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广义上讲: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和思格斯所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后人对它的运用和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二)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马克思主义诞生在欧洲,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以《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为标志。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有其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思想渊源和实践基础。

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要。

3、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马克思恩格斯个人条件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理论前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

(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就在于它是时代精神的反映。

所谓时代精神也就是对一定时代的本质、主题和基本特征等方面的概括。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发展趋向方面的主题、任务及其精神需求,它渗透在这个时代的经济、政治、文化、科学等各个方面。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指引着无产阶级时代前进,推动文明进步,根本原因就在于它自觉地植根于社会实践的丰厚土壤,不断地从现实生活中吮吸自己的生命之泉,随着时代主题的转换检验、丰富和发展自己,科学地回答了时代在不同阶段提出的根本性的重大问题。

2、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首先,马克思主义是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的科学。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的观点,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性。

列宁所:“理论由实践赋予活力,由实践来修正,由实践来检验”。

马原》复习资料(1)

马原》复习资料(1)

《马原》复习资料1.马克思主义的含义、鲜明特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含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答:含义: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承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鲜明特征:(1)科学性,马克思主义是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2)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

(3)实践性,马克思主义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并随实践而不断发展的学说。

(4)人民性,马克思主义政党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一切奋斗都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5)发展性,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学说,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和指导意义。

(1)探讨当代人与世界的关系。

马克思认为“哲学不是在世界之外”,而是一种“现世的智慧”,因而它必然要关注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

在当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空前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为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极其广阔的可能性。

但同时,科技的发展又颠覆了我们传统的世界观,使我们陷入困惑中。

因此,我们的任务应当是遵循正确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所确定的方向和道路前进,根据时代要求,探讨追问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

(2)追问当代人类的存在方式。

当代科技革命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使人类在改造自然、变革社会关系等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

但是,在这些成就的背后,也不难看到一些面效应。

因而,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是不断追寻适合当代人类的存在方式。

(3)研究当代社会思潮。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是一种开放的理论体系,其内容与活力都来源于实践,是对各种科学理论、科学成果的批判继承,并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更新。

在当今世界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要求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也要以当代思潮的方式来考虑问题,引领时代发展。

2,结合当代世界所面临的课题和当代青年所肩负的使命,谈谈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和指导意义。

马原理知识点第一章

马原理知识点第一章

马原理知识点第一章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事业的科学理论,它主要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之一。

它认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制度的变革是由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产生的。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历史的必然性,人类的历史是一个朝着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发展过程。

2.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它指出,资本主义社会中,剩余价值是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所获取的利润。

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本质,为工人阶级的解放提供了理论依据。

3.阶级斗争理论阶级斗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本理论。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意识,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马克思主义强调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认为无产阶级的解放只能通过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

4.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理论目标。

它主张通过革命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科学社会主义强调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和原则。

二、社会形态的演变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形态的演变是一个历史的必然过程,从原始共产主义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每个社会形态都有其特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以及特定的社会关系和阶级矛盾。

社会形态的演变是由社会矛盾的不断发展和解决推动的。

三、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分析的重点对象,其基本矛盾主要集中在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上。

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是资本家与雇佣工人之间的剥削和被剥削关系,这种矛盾体现为资本家追求利润最大化而雇佣工人追求工资最大化之间的矛盾。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导致了无产阶级的觉醒和反抗,为社会主义革命提供了可能。

考研马哲原理必背上课讲义

考研马哲原理必背上课讲义

马哲原理必背一、唯物论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会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我们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做到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还要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反对割裂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2、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1、规律是指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联系和必然的趋势。

意识主观能动性是指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实践能力和作用。

2、二者的辩证关系:A、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人们对客观规律认识愈深刻、全面,主观能动性愈充分地发挥。

如果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它的惩罚。

B、要在掌握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因为客观规律是隐藏在事物内部的。

C、实践是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依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利用客观规律改造世界。

d、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的。

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有机统一起来。

3、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一: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表现出主体的选择性。

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无论是物质决定意识,还是意识反作用于物质,都离不开社会实践,只能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实现。

二、辩证法联系1、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2、任何事物与其他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3、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当代中国正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就要求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坚持统筹兼顾,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和持续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复习资料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复习资料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答:马克思主义继承和发扬了以往唯物主义的传统,马克思主义继承和发扬了以往唯物主义的传统,在概括总结科学在概括总结科学发展特别是19世纪以来的自然科学的重大成就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的物质观。

学的物质观。

列宁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列宁的物质定义言简意赅,内涵丰富,具有重要的意义:义:第一,列宁的物质定义指出了物质的根本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列宁的物质定义指出了物质的根本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坚持了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的基本原则,同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唯物主义一元论的基本原则,同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第二,列宁的物质定义指出了物质的可知性,列宁的物质定义指出了物质的可知性,坚持了反映论和可知论坚持了反映论和可知论的原则,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的原则,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第三,列宁的物质定义指出“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从而把哲学的物质范畴同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及其概念区别开来,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它以“客观实在”作为物质的唯一特性,这就建立了统一地说明自然过程和历史过程的唯物主义原则,实现了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实现了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飞跃,实现了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飞跃,为辩证唯物为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主义物质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如何理解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如何理解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答:关于世界统一性的问题包括两个方面:关于世界统一性的问题包括两个方面:①世界上多种多样的事物①世界上多种多样的事物有没有统一性。

②如果世界万物存在着统一性,它们统一于什么?有没有统一性。

②如果世界万物存在着统一性,它们统一于什么? 辩证唯物主义总结了哲学史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斗争的成果,以各门科学提供的材料为基础,对世界统一性问题作出了既是唯物的又是辩证的科学回答。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讲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讲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讲义1、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组成。

2、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统治工具,在社会主义社会依然存在,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自行消亡。

3、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激化,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尖锐化,以及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4、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理论联系实际。

5、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既坚持又发展。

6、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7、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以实践性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8、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表明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变革。

9、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

10、马克思主义哲学同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是实践的观点。

11、《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

12、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3、空想社会主义者代表有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

14、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以及物质世界能否被人的思维认识的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内容。

15、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是物质范畴。

16、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相同之处是二者都是一元论。

17、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18、客观性、多样性和动态性是认识的客体的属性。

19、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20、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认识的本质。

21、实践在认识中具有决定性作用,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22、实践是主体改造和探索客体的活动。

23、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实践和认识的对象。

24、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25、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26、意识是社会的产物27、占有十分丰富且合乎实际的材料,并经过思考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感性认识才能向理性认识飞跃。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讲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讲义
运动总有物质载体
运动不能离开物质 载体单独存在
二、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运动形式
运动主体
机械运动
宏观物体
物理运动 分子、原子、基本粒子和场
化学运动
原子、离子、原子团
生物运动 蛋白质、核酸、生物个体、生物种群
社会运动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二、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唯心主义运动观 有无物质的运动
第一节 物质及其存在形式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 哲学范畴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 的存在形式
一、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 的哲学范畴
一、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 的哲学范畴
唯物主义世界观对 “物质”这个世界本原 的理解和说明。
旧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古代唯物主义: 把一种或几种有形物(水、火、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 在创新中不断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
列宁主义
帝国主义 和无产阶级 革命时代的 马克思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 在创新中不断发展
毛泽东思想
中国革命和 建设时期的马克 思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 在创新中不断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 在创新中不断发展
邓小平理论
当代中国的 马克思主义
向去进行研究。
——张广厚
三、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 的意义和方法
建义存 树,在
因,牛 而陷顿 在入晚 科神年 学学论 上唯证 再心上 无主帝
三、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 的意义和方法
人生观
人们对人生 目的和意义的根 本看法和态度, 它是一定世界观 在人生问题上的 表现。
三、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 的意义和方法
学习哲学切忌死记硬背
重思考、重体验、重应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讲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讲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讲义----自己整理绪论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1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内在矛盾发展的产物 1、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尖锐化(客观条件)从17世纪40年代到19世纪上半叶,英国和法国等西欧主要国家相继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

从18世纪60年代首先在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法国、德国也相继发生了工业革命。

资产阶级革命成功和工业革命的发生,使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

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的发展,一方面大大发展了生产力,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带来了物质财富的空前增长;另一方面,又导致了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尖锐化。

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这个矛盾表现为个别工厂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表现为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趋势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必然导致周期性的经济危机。

2、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尖锐化(阶级基础)掌握三大工人运动,常以多选题方式出现。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激化,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矛盾的尖锐化。

具体表现为三大工人运动: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先后两次举行武装起义,明确提出了“建立共和国”的口号;1836年,在英国开始了“人民宪章”运动;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的工人发动了起义,提出了消灭私有制的口号。

标志着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在内的统一整体。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内在矛盾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创造了条件;使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成为可能;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科学社会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1、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产生最直接、最重大影响的,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19世纪的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德国古典哲学:马克思、恩格斯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中的合理思想,彻底批判了它的唯心主义和神秘主义,对它进行了根本改造,创立了唯物辩证法,吸收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同时摒弃了他的抽象的人本主义和自然主义,清除了他的理论中的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杂质。

马克思主义原理讲义

马克思主义原理讲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讲义蒋显荣前言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1、提高大学生的理论思维水平2、中国的国情之需要3、国外课情介绍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理解:主义、学说、实践之间的关系1、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1)马克思主义哲学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3)科学社会主义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马克思理论的核心是科学社会主义。

2、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产物;它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内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1、产生时代:19世纪40年代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1)社会历史根源:生产方式的变革、工业革命。

2)阶级根源: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

3)认识论根源:德国的古典哲学:黑格尔的唯心辩证法、费尔巴哈唯物主义。

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

法国和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英国的欧文。

3、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的发展1)列宁主义:阶级、国家、社会革命理论。

2)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党学说、外交理论等方面。

三、马克思主义的特点1、科学性:理论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是辩证否定的判断: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在于它的基本原理是正确的不变的。

2、革命性: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地科学。

3、阶级性: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是无产阶级进行革命和建设的理论。

判断:随着实践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有可能修正、否定某些具体结论。

四、怎样学好马克思主义1、钻研原著2、理论联系实际3、要求看书听课做笔记思考题:运用马克思方法分析中国的贫富差距问题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一、世界观与哲学的基本问题1、世界观:对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和看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讲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讲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讲义1、马克思主义的内涵从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马、恩创立的,由其后各个时代、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体系。

从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社会解放的科学理论,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及其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规律的学说。

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是由马恩创立的,为他们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的关系等领域和方面,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组成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体系的精髓。

3、马克思主义的特点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它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鲜明的政治立场、重要的理论品质、崇高的社会理想。

4、意识的能动作用物质是本源,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对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具有指导和控制作用。

要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从实际出发把握发展规律,坚持实践的基本途径,并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5、矛盾规律(对立统一规律)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对立(斗争性)、统一(同一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马克思原理讲义-

马克思原理讲义-

威廉·配第 (1623-1687)
亚当·斯密 (17231790)
大卫·李嘉图 (1772-1823)
●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等人奠定了劳动价值论的基础
,对剩余价值作了一定程度的研究,为马克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对资本主义批判,对未来社会的前瞻)
圣西门(1760-1825)
因为他,法国向世界传递了
家雅克·德里达教授因胰腺癌在巴黎一 一种当代最伟大的哲学思想,
家医院去世,享年74岁。
他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公民。
13
第一章马绪克论思主义基本原理概马论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雅克·德里达为什么会转向马克思主义
雅 克 ·德里达出生于阿尔 及利亚,后定居法国,是法 国著名的思想家,当代西方 结构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 生前曾多次到中国讲学。晚 年著有《马克思的幽灵》一 书。
7
第一章马绪克论思主义基本原理概马论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三次:2005年英国广播公司评选最伟大 的哲学家 2005年英国广播公司评选最伟大的哲 学家,马克思以27.93%的得票率荣登 榜首。居于第二位的休谟得票率为 12.6 %,远远落在其后。柏拉图、康德、苏 格拉底、亚里斯多德等更是望尘莫及, 黑格尔甚至没进前 20 名。
*这些评选结果,发生在苏联东欧出 现历史巨变十年后。
➢一种预言资本主义必将灭亡的学说,却 得到资本主义国家公众的广泛认可; ➢一种被它的敌人攻击、挖苦、甚至宣告 灭亡的学说,却能如此深刻、 长久、生动地影响着人们的 思想和社会的发展进程!
12
第一章马绪克论思主义基本原理概马论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004年10月8日深夜,法国著名哲学
48
三、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 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 的根源,在于它以实践 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 性的统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章----认识论 (结合古代知行观) 认识论 一、实践与认识的关系(2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 1.实践的决定作用:来源;动力;检验标准;目的 2.认识的反作用(指导作用):3方面 二、认识的本质:在实践 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观世界的能动 主体对客观世界的能动 实践 反映 三、认识的过程:2次飞跃 1.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第一次飞跃 2.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的定义;关系(反对本本、经验主义) 3.理性认识到实践----------第二次飞跃 4.认识的过程:实践---认识---实践
八、m的生产 1、m的生产的前提—A成为商品(A的价值 与使用价值的特点) 2、资本的定义、本质 3、 m的生产过程 4、 m的生产方法—绝对剩余价值生产与相对 剩余价值的生产
5、可变资本与不变资本的划分 6、资本主义再生产—资本积累 九、m的分配----产业利润、商业利润、利息、 银行利润与地租 十、资本循环: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业 资本 十一、资本周转—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 十二、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十三、经济危机的实质:生产相对过剩 十四、共存在方式;特 定义 点; 1.实践中的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主体客体化—生产过程 客体主体化---消费过程 2.世界的分类 三、意识 意识 1.意识的产生条件:2个(自然前提与关键因素);
人脑的机能, 2.本质:人脑的机能,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特点: 形式的主观性 分割后2种错误观点 内容的客观性
马克思主义原理复习讲义 绪论 一、马克思主义的含义:关于自然、人类社会、人
类思维一般规律及本质的科学理论体系 二、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条件:历史条件、阶级条件 、自然科学前提与理论来源 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合理的内核 ”、费尔巴哈“基本的内核”) 三、马克思主义的特征—实践性、阶级性与科学性 马克思主义的特征 马克思主义的内容—哲学 哲学、 四 、 马克思主义的内容 哲学 、 政治经济学与科 学社会主义
第四章 政治经济学 一、2种社会经济形态(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及 各自特点 二、商品的定义 三、商品的二因素 二因素—使用价值与价值(交换价值与 二因素 价值的关系) 四、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二者的 关系) 五、商品的价值量 六、货币的起源与职能,(基本职能--价值尺度、 流通手段与支付手段) 价值规律的内容、 七、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方式与作用
永恒发展 发展的含义;本质; 三大规律: 1.质量互变----揭示事物发展的状态; 质、量、度的定义;质变与量变的含义、关系; 方法论----适度原则 2. 对立统一(核心规律 核心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动力 核心规律 矛盾的定义;基本属性 属性原理;精髓原理 不平衡性 基本属性;属性原理 精髓原理;不平衡性 基本属性 属性原理 精髓原理 原理(主、次矛盾与矛盾的主、次方面);方法论—具体 问题具体分析 3. 否定之否定----揭示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否定的定义;发展的过程(或规律):肯定—否定--否定 之否定
四、认识的真理性 1.真理的定义 2.真理的属性:客观性、绝对性与相对性 (二者的关系)、具体性 3.真理与谬误 4.真理的检验标准—实践 5.真理与价值 真理与价值
第3章----历史观 历史观 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一、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 1.唯心历史观的观点;根本缺陷 根本缺陷(2个) 根本缺陷 2.唯物历史观的观点 二、人类社会存在、发展的因素:3个 1.影响因素—地理环境(环保);人口因素 2.决定 决定因素---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决定 三、社会结构----经济、政治与观念结构 1.政治结构(组成2方面)的核心 核心---国家政权 核心 2.国家的本质;阶级 3.观念结构的组成:7个因素 四、社会发展的动力与基本规律 社会发展的动力与基本规律 1.两大基本规律: A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定义;组成、关系 科学技术的作用 科学技术 B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定义;关系
庸俗唯物主义:否认意识形式的主观性。
3.作用:主观能动 4.人工智能 四、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及方法论 第1章—辩证法 章 辩证法 特征: 一、辩证法的总特征: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 1.普遍联系 普遍联系 2.联系的定义: 联系的定义: 联系的定义 3.联系的特征:普遍、客观与多样性 联系的特征: 联系的特征 4.因果联系: 因果联系: 因果联系 5.内外因的辨证关系 7对范畴:原因与结果;偶然与必然;本质与现象;内容 与形式;可能与现实;整体与部分;系统与要素
2.直接动力----(阶级社会)阶级斗争 阶级斗争 3.最终动力 生产力 最终动力----生产力 最终动力 4.运用------生产力标准 历史创造的主体----人民群众 五、历史创造的主体 人民群众 1. 人民群众的作用:3方面 2. 英雄人物的作用;评价原则 六、人类社会历史进程的特点 七、人的本质:在现实性上,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 人的本质:在现实性上,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社会性) 社会性)。 八、人的价值 1. 特点 2. 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
五、马克思主义的显著成就:唯物历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
第1章 本体论 章 物质的定义(唯一属性----客观实在 客观实在) 一、物质的定义(唯一属性 客观实在) 1.物质与运动的辨证关系(不可分—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 性、存在方式) 2.运动绝对性与相对静止的辨证关系 相对主义:只承认运动的绝对性如—庄周梦蝶,人一次也 不能踏进同一条河。 3.运动着的物质与时空的关系、时空的特征 4.时空的绝对性与相对性、无限性与有限性
五、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意识或精神)与 思维(意识或精神) 思维 存在(物质) 存在(物质)的关系问题 内容: 本原是什么—哲学派别的划分 1. 包括世界的本原 本原 标准 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 2. 二者有无同一性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区分标 同一性—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区分标 同一性 准
六、哲学的基本派别 哲学的基本派别 1.唯物主义的观点:物质是本原、第一性的; 物质决定意识; 2.唯心主义的观点:意识是本原、第一性的; 意识决定物质; 3. 基本形态: (1)唯物主义---古代朴素 朴素唯物主义 朴素 ---近代形而上学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形而上学 ---现代马克思主义哲学 (2)唯心主义—主要形态 主观唯心主义:以某些或某个人的情感、感觉等为 主观 人 本原 客观唯心主义:以某种“客观精神”为世界本原 客观 辩析:世界统一于存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