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教案(精品教学设计)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本单元分为三个课题:燃烧和灭火、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以及燃烧的条件。
本单元从生活中常见的燃烧现象入手,介绍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以及一些安全知识,之后介绍燃料及其用途以及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等。
本单元在内容的安排上注意从学生的亲身体验出发,选择学生熟悉和生活中常见的知识和现象,并配合图像和绘画,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感受。
同时,注意通过活动与探究、调查研究、讨论和实验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课题1 燃烧和灭火第1课时燃烧和灭火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初步学会灭火器的选择和使用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认识探究问题的方法。
2.利用实验学习对比在化学学习中的作用。
3.通过活动和探究,体会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燃烧实质及其对生活产生的重大影响。
2.了解火灾危害与防护方法,了解逃生的一般方法。
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
难点燃烧条件的探究。
多媒体、镊子、酒精、白磷、红磷、水、蜡烛、玻璃杯、火柴、木条、烧杯、薄铜片等一、导入新课师:1.我们对物质的燃烧现象并不陌生(如图1),那么什么叫燃烧?物质的燃烧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好的方面和不好的方面?2.同学们见过“火三角”吗(如下图2)?你知道它的意思吗?3.同学们还能设计出其他探究燃烧条件的方案吗?二、推进新课燃烧的条件师:1.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
猜想(1):要有可燃物。
猜想(2):要有氧气,氧气越多燃烧越旺。
猜想(3):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师:你能设计一些简单易行的实验证实你的猜想吗?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7-1)实验步骤:在500mL的烧杯中注入400mL热水,并放入一小块用硬纸圈圈住的白磷。
在烧杯上盖一个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
现象:热水中的白磷未燃烧,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未燃烧。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优秀教学案例
3.突出环保:本节课不仅注重燃料性质、燃烧原理等知识的传授,更加重视燃料利用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通过问题引导、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燃料利用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绿色生活方式。
4.多元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既注重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也关注学生过程与方法的应用,还强调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通过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以及教师的总结评价,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和综合素质。
5.教学策略灵活: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等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同时,注重教学反思与评价,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学习效果。
2.掌握燃烧的原理,理解燃烧的三个条件,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3.了解燃料的综合利用方法,掌握化石燃料的开采、加工和利用过程;
4.了解燃料利用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掌握减少污染物排放的方法和技术。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燃料性质、燃烧原理的探究能力;
2.运用案例分析、问题解决的方法,培养学生对燃料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的思考能力;
2.学生分组进行讨论,鼓励每个小组成员发表自己的观点,形成共识;
3.各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可进行补充和评价;
4.教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点评,引导学生关注燃料利用与环境的关系。
(四)总结归纳
第七章燃料及其利用教案
第七章燃料及其利⽤教案课题⼀:燃烧与灭⽕⼀、燃烧的条件1、燃烧通常的燃烧是指可燃物跟氧⽓发⽣的⼀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注:但并不是所有的燃烧都有氧⽓参加,如氢⽓可以在氯⽓中燃烧,镁可以在⼆氧化碳中燃烧等等。
2、燃烧的条件可燃物与氧⽓发⽣的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燃烧。
燃烧必须同时满⾜三个条件:(1)可燃物;(2)氧⽓(或空⽓);(3)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点)。
(1)燃烧并⾮全部都有氧⽓参加,如Na在氯⽓中的燃烧,氢⽓在氯⽓中的燃烧,所以我们指通常情况。
(2)燃烧、爆炸、⾃燃、缓慢氧化都是氧化反应,都放出热量。
(3)并不是所有的爆炸都是由燃烧引起的。
如轮胎爆炸、锅炉爆炸、⽓球爆炸等均不是燃烧引起的,它们都是物理变化。
(4)燃烧需要同时满⾜三个条件,缺⼀不可。
[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分析及结论1、在500mL烧杯中注⼊400 mL热⽔,并放⼊⽤硬纸圈圈住的⼀⼩块⽩磷。
在烧杯上盖⼀⽚薄铜⽚,铜⽚的⼀端放⼀⼩堆⼲燥的红磷,另⼀端放⼀⼩块已⽤滤纸吸去表⾯上⽔的⽩磷2、⽤导管对准上述烧杯中的⽩磷,通⼊少量氧⽓(或空⽓) 1、①红磷不燃烧②铜⽚上的⽩磷燃烧③⽔中⽩磷不燃烧2、⽩磷燃烧①热⽔不能达到红磷的着⽕点,------说明燃烧时要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点。
②热⽔温度达到⽩磷的着⽕点,且⽩磷⼜与空⽓接触,所以⽩磷燃烧。
③虽然温度能够达到着⽕点,但缺少氧⽓,故不能燃烧。
-------说明燃烧需要氧⽓。
可燃物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①温度达到着⽕点;②可燃物;③氧⽓(或空⽓);⼆、灭⽕的原理和⽅法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灭⽕只要破坏三个条件中的⼀个即可。
灭⽕的原理:(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2)隔绝氧⽓(或空⽓);(3)使温度降到着⽕点以下。
1、灭⽕的主要措施:①隔离法——已燃物和未燃物隔离开(清除可燃物);②窒息法:切断燃烧区空⽓的来源(隔绝氧⽓);③冷却法——是温度降低到着⽕点⼀下;2、常⽤灭⽕物质:CO2:⼆氧化碳密度⽐空⽓⼤容易隔绝空⽓,不能燃烧,不⽀持燃烧,沸点⾼。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第7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教案: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燃烧和灭火从容说课燃烧是生活中的常见现象。
教材采用从实验观察现象,通过分析得出结论的方法,来探讨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为了突破重点和难点,避免单一的授课方式,教师采用了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1.质疑。
通过“欧罗巴”号事件引入新课,设下疑问,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探究。
在“燃烧的条件”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按“提出假设——设计方案——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步骤进行学习,防止学生学习的依赖性。
3.游戏。
对于灭火器的原理及适用范围,教师采用了学生活动的方法,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加深记忆。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2.过程与方法(1)学习运用比较、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2)学习运用主动探究的方法,设计实验。
(3)学习运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利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问题,使学生对化学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增强日常生活中的防范灾害的意识,并注意采取安全措施。
教学重点1.认识燃烧的条件。
2.认识灭火的原理。
3.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进行知识迁移的能力。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实验探究→得出结论→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兴趣。
教具准备教师用具:(1)投影仪,500mL烧杯,100mL烧杯,薄铜片,硬纸片;(2)热水、白磷、红磷、酒精(70%)、面粉、酒精灯、镊子、大烧杯、火柴、棉手帕、蜡烛,烧杯、灭火器道具、金属罐、塑料盖、导管。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燃料。
第二课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以故事为载体,创设情境][介绍]1854年5月30日,英国战舰“欧罗巴”号按照作战命令开始了远涉重洋的航行,它的船舱里结结实实地装满了供战马吃的草料。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整体说课稿
课后,我将通过以下方式评估教学效果:
1.收集学生的课堂笔记和作业,了解他们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2.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
3.自我反思教学过程,总结经验教训,不断调整教学策略。
反思和改进措施:
1.针对学生掌握程度,调整教学难度和进度。
主要知识点包括:化石燃料的种类、性质和用途;燃烧的定义、条件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三大有机污染物(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产生与防治;能源的可持续发展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石燃料的种类、性质和用途,掌握煤、石油、天然气的特点。
(2)掌握燃烧的定义、条件,能正确书写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课后交流:利用网络平台,组织学生进行课后讨论和交流,延伸课堂学习。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为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将采用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1.以生活中的实例导入: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燃料使用场景,如汽车加油、家庭烹饪等,让学生思考燃料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2.提出问题:询问学生关于燃料的知识,如“你们知道化石燃料有哪些吗?”“燃料燃烧时会发生什么?”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将采用结构化布局,分为三个主要部分:主题、知识点和总结。板书风格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1.主题部分:位于板书中央,突出本节课的核心内容“燃料及其利用”。
2.知识点部分:分为左右两部分,左边列出化石燃料的种类、性质和用途,右边详细展示燃烧的定义、条件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3.课堂练习:设计一些关于化石燃料和燃烧的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九年级化学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教学设计及反思
九年级化学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设计思路在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切实提高课堂的实效性,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提高课堂的实效性,就必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设计中也应以学生所求、所需为基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学生研读、质疑、思悟为主体,以教师启发、辨析、点拨为主导,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二、教材分析“燃料及其利用”是人教版九年级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单元共2个课题:燃烧和灭火;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其中1课题是重点,也是难点,并且配有大量的实验来解决重点和难点。
本单元从常见的燃烧现象入手,介绍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以及一些安全知识。
利用燃烧反应的实例很多,而生活中利用最多的是燃料的燃烧,所以,在介绍燃烧等知识之后,又介绍了燃料及其用途,以及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等。
并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论联系实践的科学理念。
三、学情分析本单元在内容的安排上注意从学生的亲身体验出发,选择学生熟悉和生活中常见的知识和现象,并配合图像,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感受;同时,注意通过与探究、调查研究、讨论和实验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材中还适当的编入与社会发展、新科技等相关的资料,以开阔学生的眼界。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2、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了解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认识合理开采和节约使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
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认识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
3、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认识使用和开发清洁燃料及各种能源的重要性。
过程和方法:1、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2、从化石燃料的元素组成及其变化角度,分析化石燃料燃烧在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3、通过对燃料的选用和化石燃料综合利用的学习,培养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信息加工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燃烧和灭火》优秀教学案例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关爱、尊重、引导为原则,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他们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通过本章教学,学生不仅掌握了燃烧和灭火的知识,还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道德品质,为他们的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燃烧和灭火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燃烧和灭火现象。
2.设计火场逃生演练,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防火安全意识。
3.创设实验情境,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燃烧和灭火实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燃烧的本质、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五、案例亮点
1.生活实例导入:以火警新闻导入新课,贴近生活,引发学生的关注和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燃烧和灭火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2.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燃烧和灭火的现象,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燃烧和灭火过程,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讨论中深入探讨燃烧和灭火问题。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燃烧的概念、条件和灭火的原理,能运用燃烧和灭火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2.掌握灭火的方法,能根据火场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灭火方法。
3.了解燃料的分类和利用,能分析不同燃料的优缺点,提出合理化的燃料利用建议。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燃烧的条件。
3.举例说明不同物质的燃烧特点,引导学生掌握燃烧和灭火的规律。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布置讨论任务:“讨论不同物质的燃烧特点和灭火方法。”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教案
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四、教学难点
爆炸条件的理解
五、教学资源
ppt课件、实验准备
六、教法设计
1.实验演示法、对比归纳法
2.学案导学,讲练结合
七、本课重点解决问题(至少一课时重点解决一个问题)
八、本课学生所得(至少一课时有一得)
九、课前准备
十、教学过程
设置情境复习知识
【播放】一段火灾与灭火的录像。请同学们用心观察火灾现场使用了那些灭火方法?
【指导阅读】P129资料
【投影】展示图标
总结提高
【提问】1.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吗?
2.燃烧、爆炸、缓慢氧化、自燃之间有何关系
【巩固练习】
1.下列措施中,符合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管理要求的是( )
A.为了安全,存放易燃物的仓库要尽可能封闭,不让风吹进来
B.为了节约运费,把乙醇和鞭炮等物品同时装在一辆货车上运送
可燃物有充足的氧气→把可燃物与氧气隔绝(或空气)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需注意的是:(1)物质的燃烧需要以上三个条件同时具备,而灭火只需破坏其中的任意一个条件即可。
【巩固练习】
(1)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如何处理?为什么?
(2)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了,如何处理?为什么?
【总结】使燃料充分燃烧应考虑: 要有足够的氧气 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完成138页的讨论题。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十一、知识结构或板书设计
课题二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一.化石燃料
1.煤、石油、天然气是世界上最主要的三大化石燃料。它们都是不可再生能源。
2.煤和石油
3.天然气(CH4)――是已知最简单的有机物。
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第七章燃料及其利用
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第七章燃料及其利用-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 燃烧和灭火教学目的:1、了解燃烧和燃烧的条件,了解灭火的原理。
2、介绍爆炸和自燃现象,以及它们与燃烧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3、使学生了解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
教学重点:了解燃烧的条件。
:教学过程:[复习]:燃烧和缓慢氧化;灭火器的原理和常见灭火器。
[演示实验]:演示实验P124图7-4 图7-5。
(回答课本P125的问题)[设问]:1、为什么在相同温度下白磷燃烧而红磷没有燃烧2、为什么热水中白磷的温度早已高于空气中白磷的温度而并没有燃烧3、为什么当有氧气气泡通过白磷后又烧起来了4、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燃烧需要哪些条件[板书]:一、燃烧需要的条件:温度要达到着火点和要有氧气接触。
[设问]:由此可以看出,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因此燃烧属于哪种反应类型呢[设问]:根据燃烧必须的两个条件。
思考一下如果发生火灾,应该如何灭火。
[板书]:二、灭火的原理: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它物品隔绝)或降低可燃物的温度,使之低于着火点或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离[板书]:三、燃烧的现象[设问]: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碳、硫、磷、蜡烛等物质在空气里和氧气里燃烧的现象。
[讲述]:从这我们可以看出即使是相同的燃烧物,在空气和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也不相同。
[板书]:1、燃烧首先取决于物质的性质。
即是否为可燃物。
2、其次取决于氧气的密度(浓度)和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讲述]: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氧气的浓度越高,燃烧就越剧烈。
[引入]:前几年,南京炼油厂发生了一起爆炸事件,死伤很多人。
大火冲天,但我们在家里燃烧液化气时,却能够安静燃烧。
这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先给大家做一个实验。
[板书]:四、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发生急速的燃烧,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就会产生爆炸。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教学案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2、认识燃烧、自燃、缓慢氧化、爆炸等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3、了解几种常见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使用范围;4、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并记住一些有关的图标。
5、知道化石燃料的种类、应用、自然保护及对环境的影响等问题。
6、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认识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
7、了解化石燃料以外的清洁燃料的使用和开发,综合利用资源和开发新能源的意义。
8、掌握氢气的实验室制法,了解氢能利用的优点、困难及要解决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梳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三大化石燃料引起学生的忧患意识,保护环境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1.知道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2.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3.三大化石燃料和新能源难点:化石燃料的种类、应用、自然保护及对环境的影响。
【导学过程】【创设情景,引入新课】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请同学们梳理一下。
【自主探究】将课本复习完一遍,然后填写完整。
一般可燃物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爆炸:条件燃料促进燃料充分燃烧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煤主要含_____元素还含有__________________ 化石燃料石油主要含______和_______元素天然气主要成分________ 化学式__________新能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经典例题】1.右图是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3个对比实验:(2)干粉灭火器的干粉主要成分碳酸氢钠,受热时分解为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
在灭火过程中,二氧化碳的作用是,水的作用是。
解析此题着重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个实验都是对比实验,从对比实验中分析得到物质燃烧具备的三个条件,灭火的原理是根据燃烧的条件而采取的,隔绝氧气,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等,只需满足其中一条即可。
初中化学燃料及其利用教案
初中化学燃料及其利用教案教案:燃料及其利用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燃料,掌握燃料的定义和特点。
2.了解燃料的分类及其特点。
3.了解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和利用。
二、教学内容:1.燃料的定义和特点。
2.燃料的分类和特点。
3.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和利用。
三、教学过程:导入:教师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的燃料,引导学生讨论他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1.燃料的定义和特点:教师介绍燃料的定义:燃料是一种燃烧产生热能的物质,它能够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提供能量。
教师解释燃烧产生热能的过程,并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燃料能够产生热能?学生思考后,教师进一步解释:燃料中的化学能在燃烧时转化为热能和光能。
2.燃料的分类和特点:教师介绍常见的燃料分类:固体燃料、液体燃料和气体燃料。
教师依次介绍固体燃料、液体燃料和气体燃料的特点和应用范围。
-固体燃料:如煤、木材等,密度大、容易储存和运输,燃烧时间较长,广泛应用于供暖和发电。
-液体燃料:如石油、天然气等,密度适中,易于储存和运输,燃烧时间适中,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和发电等领域。
-气体燃料:如天然气、丙烷等,密度小,易于储存和运输,燃烧时间较短,广泛应用于家用燃气和燃气发电等领域。
3.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和利用:教师简要介绍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过程:-煤:由古代植物经过长时间压实而形成,是地下埋藏的矿物燃料。
-石油:由古代生物的遗体经过长时间压实而形成,是液体燃料。
-天然气:由古代生物的遗体通过压力和温度作用下形成,是气体燃料。
教师介绍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利用方式和应用范围:-煤:使用煤可以发电、供暖、冶炼和化工等。
-石油:使用石油可以制造汽车燃料、润滑油、化妆品等。
-天然气:使用天然气可以供应家庭烹饪用气、发电和工业生产等。
四、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今天的课程内容,并对燃料的定义、分类及其利用进行总结。
五、课后作业:让学生选择一个燃料进行深入研究,包括燃料的特点、形成过程和利用方式等,并撰写一篇100字以上的作文。
初三化学 第七单元复习课 燃料及其利用 教案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教学设计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氢气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课件】化学反应都伴随
着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
热量变化,引导学生归纳。
要求学生能准确书写常见
吸热和放热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
六、合理利用和开发新能
源
乙醇
车用乙醇汽油
乙醇汽油是混合物
优点:
①节约石油资源,
②有效地减少汽车尾气的
污染
③可以促进农业生产
氢气
氢能是理想的清洁、高能
燃料
氢气的实验室制法
反应原理
发生装置
归纳总结:
放热反应
1.所有的燃烧反应
2.金属和酸的反应
Mg+2HCl ===
MgCl
2
+H
2
↑
3.生石灰与水反应
CaO+H2O===Ca(OH)2
吸热反应
例:二氧化碳和碳在高
温条件下的反应
高温
C+CO
2
〓〓2CO
Zn + H
2
SO
4
= ZnSO
4
+
H
2
↑
解释日常生活
中常见的化石
燃料的用途及
燃烧对环境的
影响,理论联
系实际,进一
步理解不可再
生能源的知
识。
让学生感
到学有所用的
喜悦。
进一步培养学
生的环保意
识。
初中化学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教案
初中化学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教案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针对初中化学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进行教学。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燃料及其特点,掌握燃料的化学性质、燃烧反应的特点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同时,引导学生认识到合理利用燃料的重要性,培养其节能环保意识。
2、教学对象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初中学生,他们在之前的课程中已经学习了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式等基本概念,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
此外,他们对生活中的燃料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其背后的化学原理和合理利用燃料的知识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本节课将针对这些特点,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燃料的相关知识。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不同类型的燃料,包括化石燃料、生物燃料和新型燃料等,以及它们的特点和用途。
(2)掌握燃料的化学性质,如燃烧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并学会书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3)理解燃料燃烧过程中能量转换的原理,了解热值的概念,并能够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4)掌握实验操作技能,如燃料的点燃、灭火方法以及实验安全注意事项。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途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2)运用比较法、归纳法等方法,分析不同燃料的性质和用途,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设计实验方案,进行燃料燃烧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4)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燃料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燃料及其利用领域的热情。
(2)通过学习燃料的知识,使学生认识到能源的重要性,培养其节能意识。
(3)让学生了解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增强环保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4)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使其具备积极向上、勇于创新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策略1、以退为进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采用“以退为进”的教学策略,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退一步,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优秀教学案例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如:在讨论燃料利用中的环保问题时,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提出解决方案。
2.设计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合作学习。如:组织学生进行fuel燃烧实验,让他们在实验过程中共同观察、分析燃料的性质和利用方法。
3.鼓励学生互相评价、互相学习,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如:在小组讨论中,让学生互相评价对方的观点,共同完善解决方案。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反思,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如:在教学结束时,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燃料的性质、燃烧的实质以及燃料的利用方法等。
2.设计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如:要求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探究燃料利用中的环保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
3.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如: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等,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同时,在小组讨论、实验操作等环节,注重评价学生的合作能力、实践能力等,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通过展示燃料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如烧柴、加油、火力发电等,引发学生对燃料及其利用的关注。
2.提问:“你们知道燃料有哪些分类?它们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思考燃料的多样性及其性质。
3.引入本节课的主题:“燃料的分类、性质及其利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知
1.讲解燃料的分类,如固体燃料、液体燃料和气体燃料,以及它们的组成和特点。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以生活实例为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通过展示燃料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燃料的重要性,引发他们对燃料及其利用的关注。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整体优秀教学案例
4.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本节课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通过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发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1.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气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燃料在燃烧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2.提出问题:“燃烧是什么现象?燃料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哪些物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3.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
(二)讲授新知
1.讲解燃料燃烧的过程,包括燃烧的条件、燃烧产物的形成等,让学生掌握燃烧的基本知识。
2.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观察燃料燃烧的现象,加深对燃烧过程的理解。
3.讲授燃料燃烧的能量变化,让学生了解不同燃料燃烧时产生的热量差异。
4.讲解灭火的原理,如隔绝氧气、降低温度等,让学生学会正确使用灭火器材,提高安全意识。
(三)学生小组讨论
1.设计具有挑战性的讨论题目,如“如何合理利用燃料?如何减少燃料利用过程中的污染?”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深入讨论。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燃料燃烧过程的能力。
2.学会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对不同燃料的优缺点进行评价。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学会在小组讨论中分享观点、倾听他人意见。
4.学会利用互联网等资源,搜集相关资料,提高信息素养。
5.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教学设计
5.家庭作业:
-与家长一起探讨家庭燃料使用情况,了解节能减排的重要性,共同制定家庭节能计划。
-家长协助学生完成实践作业,共同参与实验操作和调查过程,加强亲子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讲述一个与燃料相关的真实故事,如“挑战者”号航天飞机事故,让学生了解到燃料使用不当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从而认识到学习燃料知识的重要性。
3.提问学生对燃料及其利用的看法,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为后续的教学活动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的环节,我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系统介绍燃料的定义、分类、性质等基本知识,结合课本内容,让学生掌握不同燃料的特点和应用。
2.教师对重点知识进行梳理和强调,加深学生对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的理解。
3.提醒学生关注能源、环保等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4.鼓励学生课后进行深入研究,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章节“燃料及其利用”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特布置以下作业:
1.书面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题,包括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热值计算和灭火方法的选择题,以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灭火原理与方法的选择:灭火是本章节的实践应用,要求学生掌握不同情况下的灭火方法。
-重难点突破设想:通过模拟实验和情景剧,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灭火原理,并训练他们在不同情境下选择合适的灭火方法。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采用探究式教学,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主动探索燃料的性质和燃烧规律。
2.培养学生珍惜能源、节约资源的意识,使学生认识到合理利用燃料的重要性,形成绿色环保的生活习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化学教学设计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一、教学设计思路九年级化学的教学过程,是在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切实提高课堂的实效性,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提高课堂的实效性,就必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设计中也应以学生所求、所需为基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学生研读、质疑、思悟为主体,以教师启发、辨析、点拨为主导,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思想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以思维为核心,以能力素质为目标。
二、教材分析“燃料及其利用”是人教版九年级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单元共3个课题:燃烧和灭火;燃料和热量;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其中1、3课题是重点,也是难点,并且配有大量的实验来解决重点和难点。
本单元从常见的燃烧现象入手,介绍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以及一些安全知识。
利用燃烧反应的实例很多,而生活中利用最多的是燃料的燃烧,所以,在介绍燃烧等知识之后,又介绍了燃料及其用途,以及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等。
并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论联系实践的科学理念。
三、学情分析本单元在内容的安排上注意从学生的亲身体验出发,选择学生熟悉和生活中常见的知识和现象,并配合图像,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感受;同时,注意通过与探究、调查研究、讨论和实验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材中还适当的编入与社会发展、新科技等相关的资料,以开阔学生的眼界。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2、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了解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认识合理开采和节约使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
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认识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
3、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认识使用和开发清洁燃料及各种能源的重要性。
过程和方法:1、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2、从化石燃料的元素组成及其变化角度,分析化石燃料燃烧在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3、通过对燃料的选用和化石燃料综合利用的学习,培养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信息加工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引导学生自主研究,学习对现象,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认识燃烧的条件;认识灭火的基本原理;掌握灭火的常用措施;了解常见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增强安全意识;2、以化石燃料的利用为载体,体会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感受化学对改善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3、体会化石燃料的宝贵性和开发新能源的重要性,树立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五、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认识使用和开发清洁能源及各种能源的重要性。
六、难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七、教学方法:实验、归纳、练习设计相结合。
八、教学过程:课题1燃烧和灭火教材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着重于描述燃烧的概念、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
第二部分着重描述爆炸,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引入】在研究氧气的化学性质时,我们知道许多物质可以在氧气或空气中燃烧。
在本节中,我们将学习燃烧、燃烧的条件、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提问】生活中有许多燃烧现象,你能根据这些现象列举一些使物质燃烧的方法吗?【回答】用火柴、打火机、烟火、炉火等火源将纸、煤、酒精灯等引燃,用电子打火点烟、钻木取火等物质燃烧的共同特征和反应实质。
待征——发光、发热实质——剧烈的氧化反应【演示】在烧杯中放入半杯80℃左右的热水,在烧杯上放一块薄铜片,在铜片的两端分别放一小粒白磷和一小堆红磷,过一会儿后白磷燃烧起来而红磷不燃烧。
【提问】通过对上述实验进行分析,可燃物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够燃烧?【演示】在玻璃棒的下端、中部、上部三处各系上一小块白磷,把玻璃棒插到盛有80℃热水的烧杯里,使下端的白磷浸没在热水中,中部的白磷悬于水面处,上部的白磷露在烧杯外,结果只有水面处的白磷燃起来了。
【分析】水面上的白磷和水中的白磷温度都达到了着火点,不同的是水面上的白磷与空气接触了而水中的没有,这就说明物质必须与氧气接触才能燃烧;水面上的白磷与烧杯外的白磷同在空气中,而烧杯外的白磷下面没有热水,其温度未达到着火点,说明物质要燃烧还得使其温度达到着火点。
燃烧:可燃物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一:燃烧的条件(1)可燃物(2)要与氧气接触。
(3)可燃物要达到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小结】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设问】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若缺少一个就不能燃烧。
当发生了火灾时,应如何灭火呢?【讲解】灭火的原理是由燃烧的条件决定的,即破坏燃烧的条件之一,就可以灭火。
可见,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说明同一问题,两者不是相互割裂的。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原理一:将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原理二:将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讨论】1.实验室如何熄灭酒精灯?它应用了什么原理?2.木头着火时,通常泼水可以熄灭,为什么?3. 请联系实际,列举一些常用的灭火方法,并分别说说它们的灭火的原理。
三: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引入】大家知道,同是一种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燃烧的现象也不相同。
如碳、硫、磷等在氧气中燃烧就要比在空气中剧烈;在同一条件下,有些物质能平静燃烧,有些物质则急剧燃烧,甚至会发生爆炸。
为什么同是燃烧,但现象会出现如此的差异呢?燃烧的特殊现象——爆炸【讲解】通过上述实验我们看到:1.氧气的含量不同,可燃物燃烧的激烈程度是不同的。
2.由于可燃物与空气充分混合,经点燃在一定空间内急剧燃烧,生成的气体受热急剧膨胀即引起爆炸。
所以在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的一些车间都写有严禁烟火的警告,就是因为这些地方的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气体或粉尘,它们接触到明火,就会有爆炸的危险。
【引入】外界条件的变化对燃烧的现象也有影响,总的来说就是【板书】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氧气浓度越高,燃烧就越剧烈。
在一定空间内急剧燃烧,并有气体生成,可以引发爆炸。
课题2 燃料和热量化学科学的发展,增进了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但某些化学现象可能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而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复习与引入】:在上节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人类已有几十万年的利用燃烧的历史,燃料与我们的生活及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那么,燃烧所用的燃料有哪些呢?【提问】:你知道的燃料有哪些?【教师总结】:刚才同学们回答了很多自己熟悉的燃料,其中有很多就是我们本课要重点学习的化石燃料。
【讲授新课】:一、化石燃料教师提问,学生看书回答化石燃料的种类、形成过程、特点(不可再生)1、煤和石油:【活动探究】:课本P132活动形式:小组讨论,分组汇报。
部分问题需预先布置学生准备资料,在课堂上交流。
活动结束前需对相关问题总结归纳。
2、天然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甲烷作为一种简单的有机物广泛存在于日常生活中,但学生却未必注意到它的存在、它在生活中所起的重大作用,更难与化学联系在一起。
因此经过提示,极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甲烷的广泛存在,使学生容易收集到相关资料,使自主学习成为可能。
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你知道什么是有机物吗?你能举出有机物的例子吗?【思考回忆】通过你收集的资料、了解的信息,你看到的甲烷是什么样的物质。
通过阅读教材,查询资料,你知道甲烷有哪些存在形式吗?甲烷的俗名有哪些?甲烷俗称沼气,是在隔绝空气的情况下,主要由植物残体分解而成的。
天然气是当今世界上的重要燃料,我国是最早利用天然气的国家。
甲烷的性质:1、物理性质: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
2、可燃性:点燃前要先验纯。
【实验7-4】:教师演示后,学生描述现象,归纳填写在书上。
【讨论】:这个实验说明甲烷中含有哪些元素?【讲述】:在池沼的底部常含有甲烷,所以甲烷也是沼气的主要成分。
【学生阅读】:沼气的综合利用【讲解过渡】:化石燃料的特点是不可再生,总有一天会用完,这一天还很早,不用着急,对吗?【学生活动】:根据书P135的数据计算多少年后石油和天然气将被耗尽?【教师讲解】: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
化石燃料用不了多久就耗完了,你有怎样的对策?【学生活动】:1、讨论解决能源危机的思路(节约现有能源,开发新能源)2、讨论提高燃料燃烧利用率的方法。
3、了解海底“可燃冰”你听说过可以燃烧的冰吗?二、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在当今世界上使用最广的能源是那种能源?你身边接触到最为常见的能源是什么样的能源?(化学反应释放出的能量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
最为常见的能源是热能,比如:燃烧放出的热。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提出问题】:是不是只有燃烧才能产生热量?写出至少四个可燃物燃烧的反应。
2H 2 + O 2 === 2H 2O 2CO + O 2 === 2CO 2 C + O 2 === CO 2 CH 4 + 2O 2 === CO 2 + H 2O【讲述】:可燃物的燃烧是最常见的有热量放出的反应。
【提问】:燃烧是一种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那么,化学反应都是放热的吗?(不一定。
)在化学上,我们把有热量放出的化学反应叫做放热反应,如:可燃物在氧气中的燃烧、中和反应、金属单质与酸的反应等等;把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叫做吸热反应 反应的能量变化⎩⎨⎧量吸收的反应。
吸热反应:化学上有热量放出的反应。
放热反应:化学上有热 【讲述】目前,我们使用得最多的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等,它们都是由古代动植物遗体埋在地层下,并在地壳中经过一系列非常复杂的变化而逐渐形成的。
因此,它们被称为化石燃料。
这些燃料的蕴藏量是有限的,而且不可再生。
据估计,依照目前的开采速度,地球上的石油还可以供人类开采40 ~ 50年。
也就是说,40 ~ 50年后,地球上也就没有石油了,那时我们该怎么办呢?因此,充分利用燃料是目前的一个很重要的研究课题。
【提问】1.为什么燃料要充分燃烧?(燃料燃烧时如果空气不足就会不充分燃烧。
不完全燃烧:①产生热量少,浪费资源;②产生污染,影响环境,危害健康。
)2.充分燃烧的必要条件是什么?(可讨论回答。
)通常工作上有哪些做法?(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是:一是燃烧时要有足够多的空气;二是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
在工业上常需要将固体燃料粉碎,或将液体燃料以雾状喷出,以增大燃料与空气的接触面,从而提高燃烧效率。
)3.如何充分利用煤及新技术的开发?(①制新型煤粉燃料器;②将煤进行液化、气化;③水煤气或干馏煤气。
)【实验7-5】 :教师演示,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触摸、感觉。
【学生活动】:记录现象,描述感觉,分析得出结论:不仅燃烧,其它反应也可能放热。
【推测】:是不是有些反应会吸收热量?有例子吗?【学生讨论】:生活中的化学反应能量变化,举例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