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水分处理下冬小麦冠层温度、叶片水势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及相关关系
不同覆盖方式对旱地冬小麦土壤水热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不同覆盖方式对旱地冬小麦土壤水热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目录一、内容概要 (3)1. 研究背景与意义 (3)2. 国内外研究现状 (4)3. 研究内容与方法 (5)二、材料与方法 (7)1. 试验材料 (7)供试冬小麦品种 (8)供试土壤类型 (9)供试覆盖材料 (9)2. 试验设计 (10)试验区划分 (11)对照设计 (12)数据采集与测定方法 (13)三、结果与分析 (15)1. 土壤水分变化规律 (16)不同覆盖方式下土壤含水量变化趋势 (16)不同覆盖方式对土壤湿度的影响 (17)2. 土壤温度变化规律 (19)不同覆盖方式下土壤温度变化趋势 (19)不同覆盖方式对土壤温度的影响 (20)3. 冬小麦光合作用特性 (22)不同覆盖方式下冬小麦光合速率变化 (23)不同覆盖方式对冬小麦气孔导度、蒸腾速率等指标的影响 (24)4. 光响应曲线特征 (25)5. 生长周期及产量构成因素 (26)不同覆盖方式下冬小麦生长周期的变化 (27)不同覆盖方式对冬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28)四、讨论 (29)1. 覆盖方式对土壤水热特性的影响机制 (30)覆盖材料对土壤保水性能的作用机理 (32)覆盖方式对土壤温度调节的效应 (33)2. 覆盖方式对冬小麦光合特性的影响机制 (34)覆盖方式对光合作用关键酶活性的影响 (34)覆盖方式对光合产物积累的影响 (35)3. 覆盖方式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37)覆盖方式对冬小麦生长速度、分蘖数的影响 (38)覆盖方式对冬小麦千粒重、产量构成的影响 (39)五、结论与建议 (41)一、内容概要本论文深入探讨了不同覆盖方式对旱地冬小麦土壤水热及光合特性的影响,旨在揭示覆盖种植技术在提高旱地作物产量和品质方面的潜力。
研究采用田间试验和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系统评估了传统覆盖(如秸秆覆盖)与新型覆盖(如有机肥覆盖、覆膜+秸秆覆盖)对旱地冬小麦生长环境、土壤理化性质及光合作用的影响。
旱地冬小麦冠层温度与产量、水分和氮肥利用的关系
旱地冬小麦冠层温度与产量、水分和氮肥利用的关系旱地冬小麦冠层温度与产量、水分和氮肥利用的关系概述:冬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而旱地冬小麦的种植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干旱和缺水是较为常见的问题。
冬小麦的生长过程中,冠层温度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它直接影响着作物的产量、水分利用和氮肥利用效率。
因此,研究冠层温度与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对于提高旱地冬小麦的产量和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冠层温度与产量关系冠层温度是作物生长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它直接影响小麦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物质代谢过程。
研究表明,适宜的冠层温度有助于促进小麦的产量增加。
首先,适宜的冠层温度能够提高小麦的光合作用效率和光合产物的转运速度,从而增加产量。
其次,适宜的冠层温度有助于促进小麦根系的发育和吸收土壤中的养分,提高麦穗的营养供应,进而增加产量。
同时,冠层温度还能影响小麦的生殖生长,适宜的温度条件有利于花荚的形成和保持,提高小麦的结实率和千粒重,进一步增加产量。
二、冠层温度与水分利用关系旱地冬小麦的生长环境受限于降水量和土壤水分含量,干旱是影响冬小麦生长和发育的重要限制因素。
冠层温度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土壤水分的蒸发散失速率和作物的蒸腾量,从而影响冬小麦的水分利用效率。
研究表明,较高的冠层温度会加速土壤水分的蒸发,降低土壤水分含量,导致冬小麦生长缺水。
此外,高温环境下,作物的蒸腾量会增加,加速水分消耗,进一步加重缺水情况。
因此,适当降低冠层温度是提高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的关键。
三、冠层温度与氮肥利用关系氮肥是冬小麦生长所需的重要养分之一,对于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适宜的冠层温度能够影响土壤中氮素的转化和吸收速率,从而影响小麦对氮肥的利用效率。
研究表明,较高的冠层温度会加速土壤中氮肥的转化速度,增加氮素的损失,降低氮肥的利用效率。
此外,高温环境下,小麦吸收氮肥的能力会减弱,影响氮素的吸收和利用。
因此,在旱地冬小麦的种植过程中,合理控制冠层温度对于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应用基于红外热画像技术的CWSI简化算法判断作物水分状态_张小雨
应用基于红外热画像技术的 CWSI 简化算法判断作物水分状态*
张小雨1,2 ,孙宏勇1 ,王艳哲1,2 ,张喜英1**
( 1. 中国科学院农业水资源重点实验室 / 河北省节水农业重点实验室 /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 石家庄 050021; 2.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
上述计算方法大都以晴天无云条件下获取的作 物冠层温度 为 计 算 基 础[11],在 雾 霾 天 气 频 繁 出 现 的 华北地区[12],并 不 能 完 全 替 代 理 论 模 式 指 导 田 间 灌 溉。Jones 提出的 CWSI 简化计算方法能较好地解决 这一问题,在太阳入射辐照度较高或较低的天气条件 下该方法计算的 CWSI 值与作物气孔导度均有较好 的相关关系,该方法通过使用干湿参考面实测温度来 代替公式推导的冠气温差上下基线温度,减少了 CWSI 的计 算 过 程,使 研 究 者 能 及 时 掌 握 作 物 受 旱 情 况[13]。随着热 红 外 画 像 技 术 的 普 及,农 田 冠 层 温 度 的测定可从点过渡到面,使干湿参考面温度的测定和 冠层温度的测定同时实现,减少了测定误差,Jones 提 出的计算方法更易应用于生产实际。如何充分发挥 热红外画像技术在指导农田灌溉方面的作用,对于水 资源严重亏缺的华北地区提高灌溉效率具有重要意 义[14],而热红外画像技术的成功应用,需要找到适合 华北灌溉农田冬小麦 CWSI 的简化计算方法,因此本 文拟通过对 CWSI 理论方法和 Jones 简化算法在华北 冬小麦上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比较,探讨 Jones 简化 算法在华北地区的应用效果,为红外测温技术指导冬 小麦灌溉管理提供理论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 1 试验材料 试验于 2010 - 2011 年冬小麦生长季在中国科学
提高植物水分利用率
植物水分利用率的影响因素及测定方法摘要:提高植物水分利用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水分利用率的概念,不同植物的水分利用率,重点介绍了目前广为应用的稳定碳同位素测定植物水分利用率的方法,及影响WUE的因素:CO2浓度、耕作方式、灌水、秸秆覆盖、施肥、植物遗传。
关键词:水分利用率; WUE ;稳定碳同位素;影响因素全球水资源丰富,而淡水资源较少,可灌溉水更加缺乏且分布不均匀。
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印度、非洲国家等,人均可利用水资源少,如果遇到恶劣环境导致农作物缺水,就会造成人类与作物抢水的场面,严重的话会引发饥荒,造成大量人口死亡,形成无法预估的灾难。
可见,提高植物水分利用率是如此重要,正如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布劳格所说,“让每一滴水生产出更多的粮食”,因此,国内外众多研究人员都在致力于提高植物水分利用率。
1 水分利用率的概念及其表达式1.1叶片水平上的生理学概念以单位蒸腾量固定的净CO2 量,即植物的蒸腾效率来表示:WUE=PH/TRPH为单叶的净光合速率,TR为蒸腾速率,其单位是umol(CO2)mol-1(H2O),即消耗单位水所吸收的CO2的摩尔数。
由于便携式光和测定系统的广泛应用,使这一测定计算方法简便易行,缺点是只能表示某一时刻的瞬时值,而测定的部位亦受到限制(如多用于测定叶片的WUE等)。
1.2田间水平上的广义概念把WUE表述为单位蒸腾蒸发量的地上部干物质产量。
可简单用下式表达:WUE=DW/CW (2)式中,DW 为地上部干物质量;CW 为蒸发蒸腾量。
其单位一般为kg·m-3hm, 即消耗单位水所获得的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干物质量,一般是指经济产量。
蒸发蒸腾量可用水分平衡公式获得。
此表达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明了,目的性强,便于理解和计算。
缺点是单位的大小因土壤面积的不同而不同,反映的只是一个综合的最终结果,不能反映作物生育时期的某一阶段、某一部位的水分利用情况,难以分析植物组织瞬时的水分利用效率。
冬小麦水肥高效利用栽培技术原理
冬小麦水肥高效利用栽培技术原理冬小麦是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冬季主要的种植作物之一。
冬小麦的种植技术对于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冬小麦水肥高效利用栽培技术原理方面进行探讨。
一、冬小麦水分管理技术冬小麦是一种喜水作物,适宜的土壤水分含量是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基础。
因此,在种植冬小麦时,一定要合理安排水分管理。
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1. 土壤水分的调控冬小麦生长发育需要适宜的土壤水分,因此,合理调控土壤水分,是提高冬小麦产量和质量的关键。
在开展冬小麦种植时,要根据土壤类型、气候条件、种植区域等因素,制定相应的土壤水分管理方案,例如,可以通过灌溉、排水等手段,调控土壤水分含量,使其处于适宜的范围。
2. 水分的增加在种植冬小麦过程中,适时增加水分,有助于促进冬小麦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和质量。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灌溉、雨水收集等方式来增加水分,同时要注意灌溉时机和灌溉量的控制,以避免水分过多或过少,对冬小麦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3. 水分的保持在冬小麦生长发育过程中,保持土壤水分,有助于提高冬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覆盖物、土壤覆盖等方式,保持土壤水分,同时还要注意排水和通风,避免土壤过于潮湿,影响冬小麦生长发育。
二、冬小麦肥料管理技术冬小麦是一种营养需求较高的作物,因此,合理施肥是提高冬小麦产量和质量的关键。
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1. 施肥时机的选择在种植冬小麦时,要根据土壤类型、气候条件、种植区域等因素,选择适当的施肥时机。
一般来说,可以在冬小麦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进行施肥,例如,在播种前、播种后、拔节期、孕穗期等阶段,分别施用不同种类和量的肥料,以满足冬小麦生长发育对营养的需求。
2. 施肥方式的选择在冬小麦种植过程中,要根据土壤类型、气候条件、种植区域等因素,选择适当的施肥方式。
一般来说,可以采用化肥、有机肥、复合肥等不同种类的肥料,同时要注意施肥量的控制,避免过量或不足,对冬小麦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主要作物节水灌溉制度
(一)冬小麦的节水灌溉制度冬小麦是跨年度生长的作物,生长过程有两个峰期。
与此相应,需水过程也呈双峰型。
出苗后,随着群体不断加大,需水强度也明显增加,达到冬前峰期。
之后,随着气温不断下降,需水强度也相应降低,并在整个越冬期间维持在较低的水平。
来年春天返青后,随着气温不断上升,群体逐渐加大,耗水量也迅速增加,至抽穗后达到最大。
这一阶段是穗分化与形成的关键阶段,缺水会严重影响产量。
研究资料表明,这一时期的土壤含水量低于70%,即会对作物生长产生明显的影响。
此外,鄂西北地区这一时期降雨少,又经常出现持续大风天气,并且经过返青后一段时期的利用,土壤贮水消耗程度也较重,所以冬小麦田的土壤含水量常常会接近允许的低限值。
这一阶段要随时监测土壤含水量,出现严重干旱时应及时进行补充灌溉。
抽穗~成熟期是小麦整个生育期中至关重要的时期,籽粒形成及干物质积累都发生在其中,因而这一阶段也是决定产量高低的重要时期。
生产中应当尽可能地使这一阶段土壤水分状况保持在较高的水平。
尤其是这一阶段的前期,是冬小麦的需水临界期(水分敏感系数最大的时期),土壤含水量应当不低于田间持水量的70%。
这一阶段的后期对水分的要求有所降低,但仍然不应低于60%。
这一时段的平均降雨量有明显增加,缺水状况有表1 冬小麦节水灌溉制度应当随时监测,视土壤水分状况变化,及时进行补充灌溉。
根据河南引黄人民胜利渠试验站,山西省晋中、晋南灌溉试验站、山东省菏泽地区灌溉试验站的资料,并进行理论分析,得出如下地区的冬小麦节水灌溉制度仅供参考(表1)。
(二)玉米的节水灌溉制度表2是根据灌溉试验资料确定的玉米各生育阶段的水分敏感指数。
依照敏感指数从大到小的排序,玉米各生育阶段实施灌溉的优先考虑次序为:抽雄~灌浆,拔节~抽雄。
灌浆~成熟,播种~拔节。
这一次序中没有包括播前灌溉,但在实际生产中,播前灌溉是经常需要考虑的。
播种时良好的土壤水分状况才能保证全苗、壮苗,也是后期作物良好生长的先决条件,因此播前灌溉应予以特别重视。
冬小麦不一样时期的浇水时间及要点介绍
冬小麦不一样时期的浇水时间及要点介绍小麦是在我国关键农作物之一,而如今更是冬小麦的关键期,在冬小麦的栽种全过程中,稍有不留意,就会有将会进到到冬小麦的栽种错误观念,轻则危害到小麦出苗,重则将会导致烂种死棵。
农民们都了解,在栽种冬小麦时,最重要的,便是浇水了。
在冬小麦栽种后一般都是适度浇1次催苗水以加速麦种出苗,这关键是由于小麦出苗对*壤环境湿度有规定,适合出苗的*壤环境湿度在75%上下。
自然,要完成小麦增产创收,不但必须栽种后适度浇水,小麦的好几个生长发育环节都必须浇山泉水。
那麼该怎样浇呢?1、蒙头水即小麦在栽种后出苗前,为促进撒播的種子尽早出苗而浇的水。
蒙头水不一定都必须浇,这关键在于*壤苗情是不是优良。
假如麦地环境湿度自身就适度,则可以不浇或是晚浇蒙头水;但针对华北地区由于比较旱灾,一般全是必须在栽种后立即浇蒙头水的。
浇蒙头水要把握好需水量,浇水不适合过多,使*壤轻度潮湿就可以,要不然非常容易导致*壤结块,减少*壤的透气率,不利小麦出苗。
2、越冬水越冬水为确保小麦安全性越冬的关键对策。
这是由于水的热导率很大,越冬时假如*壤较为潮湿,则有益于缓解土壤温度的猛烈转变,从而减少小麦的冷害水平。
浇越冬水的机会要把握好,不适合太早或过晚,本地溫度降到3℃上下时就可以刚开始浇水。
小编故乡,一般在10月底11月初开展的。
浇水量要适度,一样不适合过多,最好是浇水后适度培土松*。
3、返青水初春之后,依据*壤有机质、越冬前浇水等状况,决策是不是浇返青水。
针对*壤富饶、冬前浇水充裕的麦地,并不浇返青水,只必须适度培土隔热保温,推动小麦大蘖生长发育。
当然,针对*壤贫乏、旱灾降雨少、晚播小麦等状况,提议立即浇返青水,特别是在华北地区要高度重视返青水的灌溉。
浇水時间应依据本地气温骤降状况而定,一般在4月中旬开展。
4、抽穗水小麦进到拔节期,是对水、肥要求的充沛阶段,这时应融合上肥来浇水,通常必须肥水齐施,以推动地底根茎比较发达,提升孕穗期的穗粒总数5、孕穗水小麦孕穗期用水量是全部生长周期里数最多的情况下,*壤中水份充裕是危害小麦保花增粒的关键要素。
抗寒力逐渐增强。下图为冬小麦在不同时期含水量和呼吸速
解析 酶活性受温度的影响,在低温时酶活性低,
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性逐渐增强,到达最适温
度后,再升高温度,酶活性下降,当温度过高时, 酶的空间结构被破坏,酶变性失活,因此B正确。 温度由t2下降到最适温度,酶活性升高;酶在低 温时活性降低,但空间结构不会被破坏,温度升
2.在正常人的一生中,细胞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 值P随年龄变化的曲线是 ( D )
解析
在正常人的一生中,随年龄变化大部分细
胞的代谢相对减弱,细胞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 值逐渐减小。
.科学工作者研究了钙和硼对某种植物花粉粒萌发
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结
论与结果不相符的是 ( )
A.钙和硼对花粉粒萌发和花粉管生长都有同样的 影响
高,酶活性恢复,因此常在低温下保存酶。
答案 B
12.下图表示在不同条件下,酶促反应的速率变化 曲线,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酶促反应的速率可用底物消失所需的时间 (或产物生成的速率)来表示
B.Ⅱ和Ⅰ相比较,酶促反应速率不同,这是
因为它们的酶浓度和温度不同
C.AB段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主要限制因子是底物 浓度 D.若想探究不同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至少应设 计3种不同的温度
1.植物在冬季来临过程中,随着气温的逐渐降低, 体内发生了一系列适应低温的生理生化变化,抗
寒力逐渐增强。下图为冬小麦在不同时期含水量
和呼吸速率变化关系图。请根据图推断以下有关 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冬季来临过程中,自由水明显减少是呼吸速率 下降的主要原因
B.结合水与自由水含量的比值,与植物的抗寒性呈 现明显的正相关 C.随着气温和土壤温度的下降,根系的吸水量减 少,组织的含水量下降 D.随温度的缓慢降低,植物的呼吸作用逐渐减 弱,有利于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解析 从横坐标分析,9~12月温度降低,而细胞 中含水量曲线呈逐渐下降趋势。植物水分运输的主 要动力是蒸腾作用,随着温度降低,植物的蒸腾作 用减弱,使植物体的水分减少,加上温度降低,使 新陈代谢减弱,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减小,植物 的抗逆性增强。但呼吸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由于 温度过低导致酶活性降低。 答案 A
冬小麦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和光合速率研究
摘要 : 以北京大兴实验站冬小麦 为研究对 象 , 依据 涡度 相关 系统和光合测定仪 实测数据 , 分析 了冬小麦在 叶片
和农 田尺度上 的水分 利用 率变化特征 , 并探讨 了净 光合速率与 C 通 量之间的关系. Oz 研究发 现 : 冬小 麦 田间 c 通 02
6 3 ~1 : 0潜热 通 量 增 加 迅 速 , 1 3 ~ 1 : 0出 :0 40 1 :O 6 3
现 2次小 高峰 , 值 都 在 30w/ 以上 ,8 3 其 0 m 1 :0以
1 材 料 与 方 法
试验于 21 0 0年 在 国 家 节 水 灌 溉 技 术 中心 ( 北
量与净光合速率在抽穗期 最大 , 拔节期 、 开花期和灌浆期相 差不大 ; 作物水分利 用效率 的 日变化规律 在农 田尺度 和 叶片尺度基本相 似 , 即早 8 O ~ 1 ; O 大 , 别 为 0 0 5g g和 0 0 6 g g 1 0 ~1 : O 本 稳 定 , 别 为 :0 O O 最 分 . 1 / . 0 / ,4: 0 8 O 基 分 0 0 6g g .0 / ,0 O 以后水分利用效 率接近零. . 0 / 和0 0 4g g 2 :0 关键词 : 冬小麦 ; Oz C 通量 ; 净光合 速率 ; 水分利用率 ;
M A , ANG a g r n 。 W ANG — i S in -i Li W Ch n — o g , Bo xn , HI o g l J n
( . o l g fTe h o o y Ga s rc lu a i e st La z o 3 0 0, i a 1 C l eo c n l g , n u Ag iu t r l e Un v r i y, n h u 7 0 7 Ch n
不同栽培方式对冬小麦生育期内耗水
滨州市地处华北平原、黄河三角洲腹地,是山东省内重要的冬小麦生产区之一。
在冬小麦全生育期内保证水分充足供应,对提高产量、质量有显著影响。
但是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的影响,冬小麦生育期内降水较少,因此对机械灌溉的依赖性较强。
另外,选择垄作、畦作等栽培方式,冬小麦生长过程中对水分的消耗量也不尽相同。
基于此,探究不同栽培方式下冬小麦生育期内耗水规律,以及分析土壤水分与小麦产量关系,将有助于指导农户选择合适的栽培方式,并且在冬小麦不同生育期内灵活调节灌溉,在确保土壤水分能够满足冬小麦生长所需的前提下,做到节约用水和降低种植成本[1]。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地概况试验地位于滨州市沾化区下洼镇,地理坐标为:北纬36°38′,东经116°23′。
地处鲁北平原,地貌类型为黄河冲击平原。
该地以粉砂壤土为主,田间持水率21.8%。
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降水集中在7、8月份,全年平均降雨量564.8mm,年平均气温为12.8℃,无霜期205d。
1.2 试验设计试验中设置两个变量,分别是栽培方式、灌水定额。
其中,栽培方式分为3种,即常规畦作(TC)、垄作(RC)、高低畦栽培(HLC),各种栽培方式的田间布置如图1所示。
灌水定额设有3个水平,只用于RC和HLC栽培,分别是:(1)高水处理,灌水定额等于TC栽培模作者简介:王立华,农艺师,本科,研究方向:农业技术推广。
Email:****************不同栽培方式对冬小麦生育期内耗水规律及产量的影响王立华(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利国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山东滨州 256811)摘要:【目的】探究不同栽培方式对冬小麦生育期内产量、耗水的影响,为冬小麦的科学种植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选择一处农田开展试验,分别设计常规畦作(TC)、垄作(RC)、高低畦栽培(HLC)3种栽培模式,并且在RC和HLC栽培模式下分别设置高水、中水、低水3种灌溉处理。
不同灌溉方式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形成及水分利用效率的调控效应的开题报告
不同灌溉方式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形成及水分利用效率的调控效应的开题报告一、课题背景灌溉是冬小麦生产中极为关键的一环,对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形成及水分利用效率都具有重要影响。
目前,中国农业面临严峻的水资源短缺和水土流失等问题,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已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因此,探究不同灌溉方式对冬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形成及水分利用效率的调控效应,对于发展粮食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灌溉方式对冬小麦产量和品质形成及水分利用效率的调控效应,为制定灌溉技术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目的如下:1. 比较传统灌溉和滴灌两种灌溉方式对冬小麦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影响。
2. 研究不同灌溉方式对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的调控效应。
3. 探究不同灌溉方式对土壤水分含量、养分吸收和利用等方面的影响。
4. 为灌溉方式优化和小麦产量提高提供参考依据。
三、研究内容1.不同灌溉方式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2.不同灌溉方式对冬小麦品质形成的影响。
3.不同灌溉方式对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4.不同灌溉方式对土壤水分含量、养分吸收和利用等方面的影响。
四、研究方法1. 田间试验,选择适宜的冬小麦品种和地块,采用传统灌溉和滴灌两种不同的灌溉方式进行对比试验。
2. 测定不同处理的冬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并对比分析不同灌溉方式的差异。
3. 测定土壤水分含量、养分含量和吸收量,并分析不同灌溉方式对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影响。
4. 分析不同灌溉方式的经济效益和环境影响。
五、研究预期结果1. 比较传统灌溉和滴灌两种灌溉方式,明确不同灌溉方式对冬小麦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影响。
2. 明确不同灌溉方式对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的调控效应。
3. 明确不同灌溉方式对土壤水分含量、养分吸收和利用等方面的影响。
4. 为灌溉技术优化和小麦产量提高提供科学依据。
六、研究实施计划1. 实验前期准备:选择试验品种和地块、确定不同处理方案、采购试验设备等准备工作。
冬小麦不同指标的干旱响应阈值及干旱程度定量分级研究
高晨凯,刘水苗,李煜铭,等.冬小麦不同指标的干旱响应阈值及干旱程度定量分级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24,52(5):119-128.doi:10.15889/j.issn.1002-1302.2024.05.018冬小麦不同指标的干旱响应阈值及干旱程度定量分级研究高晨凯1,刘水苗1,李煜铭1,吴鹏年2,王艳丽2,关小康1,王同朝1,温鹏飞1(1.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河南郑州450046;2.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河南郑州450046) 摘要:为评估冬小麦水分亏缺程度,需要采用合理的评价标准表征植株受旱程度,这对规避气候变化新常态下可能的干旱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以冬小麦为研究对象,设置雨养(T1)、漫灌(T2)、滴灌W1(40%~50%FC)、滴灌W2(60%~70%FC)和滴灌W3(80%~100%FC)5个水分处理,测定了形态指标、光合指标、叶绿素荧光参数和土壤水分含量,采用阈值指标分类法(thresholdindicatortaxaanalysis,简称TITAN)分析上述各农学参数与干旱程度(droughtdegree,简称D)的定量响应关系,并确定其对干旱程度发生明显改变的临界点,从而对冬小麦受旱程度进行定量分级。
结果表明,相较于周麦27,洛麦22的受旱程度较高,各农学参数对干旱胁迫适应性强。
基于TITAN法确定了不同冬小麦品种各农学参数的干旱响应临界点,并将2个冬小麦品种划分为4个受旱等级:轻旱D1、中旱D2、中旱D3和重旱D4,其中,洛麦22为0.00<D1≤0.277、0.277<D2≤0.504、0.504<D3≤0.714和0.714<D4≤1.00;周麦27为0.00<D1≤0.112、0.112<D2≤0.390、0.390<D3≤0.690、0.690<D4≤1.00。
在冬小麦受到轻旱(D1)时,各农学参数降幅为4.39%~14.35%,其中以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降幅最为敏感,分别为11.20%~14.35%和10.64%~13.60%,其次是茎生物量(11.76%~12.82%);在冬小麦受到中旱(D2)时,各农学参数降幅均比较严重,降幅为21.73%~44 29%;在D3干旱等级时,冬小麦干旱胁迫加剧,其中以周麦27的叶干重降幅最高。
冬小麦节水灌溉的生理生态基础研究进展
第21卷第1期干旱地区农业研究V o l.21N o.1 2003年3月Agr icultura l Research i n the Ar id Area s M ar.2003冬小麦节水灌溉的生理生态基础研究进展①房全孝,陈雨海(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山东泰安 271018)摘 要:从作物生理生化、农田生态环境等方面详细论述了冬小麦节水灌溉生理生态基础的研究进展。
其研究主要集中在作物本身生物学特性、土壤水分与根系关系、农田生态环境3个方面,每个方面研究已较深入,但对这3个方面的综合性研究及边缘学科间的协作研究还比较薄弱。
今后应从土壤-作物-大气连续体(SPA C)出发,着重研究在冬小麦高产优质栽培条件下,节水灌溉对冬小麦与水分关系的影响及其生理生态机制。
关键词:冬小麦;节水灌溉;生理特性;生态特性;研究进展;土壤-作物-大气水分连续体中图分类号:S51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7601(2003)0120021206 我国水资源贫乏,且分配不均,人均淡水占有量仅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 4,居世界第109位;在耕地和人口分别占全国总量64%和46%的北方,水资源只占全国的19%,而这一地区恰是我国小麦、玉米的主产区,农业用水占用水总量的80%。
小麦是我国第二大农作物,栽培面积为0.287亿hm2。
十几年来,我国粮食生产与灌溉面积同步增加,灌溉面积成为提高我国粮食生产能力的重要因素。
由于诸多原因,我国灌溉用水效率仅为40%左右,每立方米水生产粮食不足1kg,而一些发达国家在2kg以上[1]。
随着我国水资源短缺形势日趋严峻,实现农作物节水灌溉与高产优质的统一是我国农业持续发展研究的重大课题。
节水灌溉包括工程节水和农艺节水两个方面,前者指利用灌溉工程和技术设施达到节水目的,主要有管道输水、渠道防渗输水、喷灌、滴灌等技术。
后者是根据作物对水分的需求规律,在保证作物一定经济产量条件下,尽量减少灌溉次数和灌溉定额,实现节水高效灌溉。
冬小麦减蒸控灌节水高产栽培技术
扫码学技术现代农村科技2020年第2期目前在冬小麦生产中,农民普遍认为浇水越多越好,一般年份仍然习惯于灌溉越冬水、返青水、拔节水、抽穗开花水、灌浆水等,灌溉次数多,水量大,而这些灌溉水却并不能全部被小麦所利用,甚至还会造成冬小麦贪青晚熟、倒伏、病害发生严重等问题,不仅浪费水资源,而且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的提升。
1冬小麦减蒸控灌节水高产栽培技术概述所谓冬小麦减蒸控灌节水高产栽培技术,就是在保证冬小麦较高产量条件下,把耕作保墒、品种合理搭配、秸秆覆盖还田、优化灌溉制度、平衡施肥等技术相结合,通过主动调亏灌溉,降低植株蒸腾、减少深层渗漏和棵间蒸发损失,达到节水稳产高效目标。
2冬小麦减蒸控灌节水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冬小麦一生中有两个水分最敏感时期,如果这两个时期缺水会影响小麦的生长和产量。
第一个水分临界期是拔节至孕穗期,这个时期小穗分化,代谢旺盛,细胞液浓度很低,抗旱力最弱,如果这个时期缺水,小穗就会发育不良,特别是生殖器官的发育受阻或畸形发育,影响穗粒数。
第二个水分临界期是从扬花至灌浆早期,这个时期营养物质从植株各部分输送到籽粒,如果此时缺水,一方面会影响旗叶的光合速率和寿命,减少有机物的制造;另一方面使有机物质运输变慢,造成灌浆困难,产量下降。
而冬小麦越冬、返青、起身及灌浆后期为水分不敏感的生育期,可以在特定时期有目的地减少水分供给,使作物经受水分胁迫,限制作物某些方面的生长发育。
比如,如果春季灌溉过早,在返青起身期间就开始灌溉,会促使冬小麦的无效分蘖增多,增加养分和水分的消耗,也不利于春季地温的回升,使冬小麦生育进程推迟,如果推迟灌溉,可以加速分蘖两极分化,促进大蘖向成穗的方向发展,可显著提高分蘖成穗率。
所以,在水分不敏感时期控制灌溉,减少灌溉水的浪费,实现了降低灌溉用水量而维持冬小麦产量的目标。
冬小麦灌水的最佳时期是拔节至孕穗期和扬花至灌浆期,但具体的灌水时间和次数,还要根据不同年型下的降水量来确定。
冬小麦不一样时期的浇水时间及要点介绍
浇水要点
浇水量要适中
返青水浇灌量应根据土壤湿度和 肥力状况确定,不宜过多或过少 。过多会导致土壤过湿,影响小 麦根系发育;过少则不能满足小
麦生长所需的水分。
选择合适的水源
确保水源清洁,避免因水质问题 对小麦造成污染。
浇灌方式
采用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方式 ,既能保证水分均匀分布,又能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2
越冬水
浇水时间
初冬浇水
在11月中下旬,日平均温度降至 3℃左右时进行。
封冻水
在12月中下旬,日平均温度降至 0℃以下时进行。
浇水要点
水量适中
01
确保水分能够渗透到土壤深层,但不宜过量,以免造成土壤板
结。
浇透土壤
02
确保水分能够充分滋润到根系分布层,满足小麦冬季水分需求
。
避免结冰
03
浇水后应避免土壤结冰,以免影响小麦的正常生长。
节约水资源。
注意事项
注意天气预报
在浇灌前应关注天气预报 ,避免在雨雪等不利天气 进行浇灌。
注意土壤温度
避免在土壤温度过低时浇 灌,以免影响小麦的生长 。
注意病虫害防治
在浇灌前后应加强病虫害 的防治工作,以防病虫害 对小麦造成危害。
04
拔节水
浇水时间
拔节水应在冬小麦拔节初期进行浇灌,具体时间根据地区和气候条件而定。一般 来说,在每年的三月中上旬,当地表土壤出现旱象时,应及时进行浇水。
冬小麦不一样时期的浇水时 间及要点介绍
汇报人: 2024-01-01
目录
• 播种前的浇水 • 越冬水 • 返青水 • 拔节水 • 抽穗水
不同生育阶段水分利用效率
不同生育阶段水分利用效率
不同生育阶段的植物水分利用效率可以在以下方面有所不同:
1. 种子萌发阶段:在种子萌发阶段,植物对水分的需求相对较低。
种子本身含有足够的水分和养分,可以满足萌发所需。
因此,种子萌发阶段的水分利用效率较高。
2. 幼苗生长阶段:在幼苗生长阶段,植物对水分的需求开始增加。
幼苗根系相对较小,对土壤中的水分利用能力较弱,容易受到干旱的影响,水分利用效率相对较低。
3. 成熟期生长阶段:在植物生长到成熟期时,根系发育完善,可以更好地吸收土壤中的水分。
此时,植物对水分的需求较高,但由于根系的发育,水分利用效率相对较高。
4. 开花结实阶段:在植物开花结实后,对水分的需求通常会达到峰值。
由于植物产生花朵和果实,需要消耗大量的水分,因此水分利用效率相对较低。
总体来说,不同生育阶段植物的水分利用效率受到根系发育程度、水分需求以及环境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随着植物的生长,根系的发育会使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但水分需求的增加可能会降低水分利用效率。
小麦的需水规律
一、小麦的需水规律 1、三叶分蘖期:小麦三叶分蘖期水分供应充足可以增加小麦的有效分蘖数。
当土壤湿度从22%增加到27%,小麦的有效分蘖就会从平均的3.7个增加到7.9个,主穗上的小穗也会从7.1个增加到10.4个。
2、拔节孕穗期:小麦拔节孕穗期是小麦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需水量较大,但拔节前期水分又不能过多。
否则容易引起小麦徒长倒伏。
3、抽穗开花期:小麦抽穗开花期需水量达到生育期的最高峰。
当土壤湿度由20%增加到28%时,主穗上的小穗平均由0.6个增加到12.4个;每株粒数重由44.6增加到63.7;千粒重增加2.5克;增产32.4%。
如果小麦此期缺水,将严重的影响小卖的品质和产量。
4、灌浆乳熟期。
小麦灌浆乳熟期是小麦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此期如果小麦缺水,将造成小麦秕粒,从而降低效买的品质和产量。
5.每生产1kg小麦约需水1-1.2kg;播种后到拔节前,耗水量占全生育期耗水量的35%一40%,每亩日耗水量约0.4立方米;拔节到抽穗时期是小麦生长的临界期,缺水会造成减产,在 25—30天时间内耗水量占总耗水量的20%一25%,每亩日耗水量约2.2-3.4立方米;抽穗到发育成熟,日耗水量还要大些,约35—40天,耗水量占总耗水量26%一 42%,特别是抽穗时期,日耗水量可达4立方米。
灌溉用水和土壤情况有关:灌水量(立方米/亩)=667*(田间最大持水量—灌水前士壤含水量)×土壤容重×计划灌水土层深度,例如,灌前测知土壤含水量为17%,田间最大持水量28%,土壤容重为1.3,计划灌水土层深度为0.6米,则本次灌水量应为57.22立方米。
二、水稻的需水规律水稻种子发芽的最低温度为10~15℃,最适宜温度为30~35℃一般种子要吸收本身重量的25-50%或以上的水,才开始萌发.水稻40%.稻田水分状况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据测定,当土壤水分下降到80%以下时,因水分不足阻碍水稻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和运转,使叶绿素含量减少,气孔关闭,妨碍叶片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光合作用大大减弱,呼吸作用增强,可见保持土壤充足的水分,有利于水稻正常生理活动,利于分蘖、长穗、开花、结实,获得高产。
不同油炸温度下糯米糕水分及油脂含量分布
不同油炸温度下糯米糕水分及油脂含量分布丁援园;周裔彬;吴亦鸣【期刊名称】《食品工业科技》【年(卷),期】2018(039)013【摘要】本实验以糯米为原料制作糯米糕,在150、160、170、180和190℃的温度下分别油炸6min,冷却后得糯米糕全糕,并剥离成外壳层、中间层和中心层三部分,通过对比原糯米粉、糯米糕全糕、外壳层、中间层和中心层的水分、油脂含量,研究不同温度下油炸糯米糕中的水分及油脂含量分布.结果表明,与原糯米粉相比,水分含量为:原糯米粉>中心层>全糕>中间层>外壳层,而油脂含量为:外壳层>全糕>中间层>中心层>原糯米粉.低场核磁共振测定表明,结合水含量:原糯米粉>中心层>全糕>中间层>外壳层;油脂含量结果与国标法测定结果一致.油炸温度对油脂含量有一定影响,随着温度升高,外壳层油脂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170℃油脂含量最高,为17.63%.油炸糯米糕在不同油炸温度下各部位自由水、结合水与油脂变化趋势相同,实际油炸时可选用150~160℃温度进行.【总页数】6页(P56-61)【作者】丁援园;周裔彬;吴亦鸣【作者单位】安徽农业大学茶与食品科技学院,安徽合肥230036;安徽农业大学茶与食品科技学院,安徽合肥230036;安徽农业大学茶与食品科技学院,安徽合肥23003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03.3【相关文献】1.不同水分状况下SPAC水分热力学函数特征和水势温度效应 [J], 高俊凤;白锦鳞;张一平2.不同水分处理下冬小麦冠层温度、叶片水势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及相关关系[J], 李丽;申双和;李永秀;韩小梅;汪秀敏;李倩;邹学智3.不同水分的大米在不同温度下储藏品质变化规律研究 [J], 周凤英;白喜春;毛秀云;任志秋;王玉军;李丽清;纪卫东4.不同温度下铵梯油炸药中TNT的准确测定 [J], 袁冬琴5.不同储藏温度下腊肉中油脂氧化规律的研究 [J], 杨海锋;杨俊花;刘泽辉;宋卫国;赵志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温、 度、 湿 降水 、 日照 、 面蒸 发 、 速 、 压和地 温 水 风 气 的气象观 测 。本 试 验 每个 小 区长 2 5 m, 2 5m, . 宽 . 深 12m, . 各小 区之 间用 钢筋 水 泥浇 灌 隔离 , 防止 侧
效 监 测 指标 之 一 。
关 键 词 :冬 小 麦 ; 层 温 度 ; 冠 叶水 势 ; 分 利 用 效 率 ; 关 分 析 水 相 中 图分 类 号 :¥1 31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 0070 (0 20—080 10 —6 12 1 )206—5
以冠层 温度作 为作 物生 理生态 学和农 业气 象领 域 的研究 对象 已有 几 十 年 的历 史 , 用 其 来监 测 作 使
第3 0卷第 2 期
21 0 2年 3月
干 旱 地 区 农 业 研 究
Ag iu t r lRe e r h i he Ard e s rc lu a s a c n t i Ar a
Vo . 0 No. 13 2 Ma . 0 2 r2 1
不 同水 分 处 理 下 冬 小 麦 冠 层 温 度 、 片 水 势 和 叶 水 分 利 用 效 率 的 变 化 及 相 关 关 系
李 ,丽 , 申双 和 , 永 秀 , 小梅 , 李 韩 汪秀 敏 , 李 倩 , 学智 邹
( 京 信 息工 程 大学 应 用 气 象 学 院 , 苏 南 京 204 ) 南 江 104
摘 要 :小 区栽 培 冬 小 麦 , 计 5种 程 度 的 干 旱 胁 迫 , 用 防 雨 棚 分 别 控 制 土壤 重 量 含 水 量 为 田 间持 水 量 的 设 利
物水 分状 况并 应用 于生 产实 践 。结 合遥感 数据 进行 冠层 温 度测定 与农 田水 分 运 动关 系 研 究 , 未来 研 是 究 水分 分布及 区 域 性作 物 节 水 灌溉 的重 要 方 面… 。
关 关 系。通过 控制生 育期 间水分 形成 不 同程 度 的干
旱 胁迫 , 观测冬 小麦 叶水势 、 蒸腾 速率 以及水 分 利用 效率 与冠层 温度 , 立 冠 层 温度 与 这 一 系列 指 标 之 建 一
农 田试验 地点设 在南 京信 息工程 大学农 业气 象
2 纪7 0世 0年 代早 期 就 已开始 【 J ak0l 曾经 。Jcsn J
综 述过 这方 面研究 的早 期 进展 , 内这 方 面 的研 究 国
试 验站 , 当地 多年年 平均 降水 110m 多年 平均 温 0 m, 度 为 1 .℃ 。土 壤 为潴 育 型 水 稻 土 , 马 肝 土 属 , 56 灰 耕层 土壤 质 地 为 壤 质 黏土 , 粒 含量 为 2 . % , 黏 6 1 土 壤 p H O 值 为 6 1 . , 机碳 、 氮 的 含 量 分 H( 2 ) . ±0 2 有 全
间的关 系模 型 , 分析 以不 同 土壤 水 分 条件 为 主 导 的 作 物 自身生理 变化 对 冠层 温 度 的综 合 影 响 , 通 过 为
冠 层温度 监测 土壤水 分 以及作 物水分 状况 提供理 论
同时 , 层温 度 的获取较 为方 便 : 冠 大范 围的冠层 温度
可 以通 过航 空或卫 星 遥 感 信息 获 取 , 区域旱 情 的 为
监测 和水 资源 的 调 配 和管 理 提供 依 据 _ ; 2 而小 范 围
可 以通过 红外 测 温仪 测 定 , 一 种较 简 便 、 速 、 是 快 客
观 的 方 法 J 。
依据。
1 材料 和方 法
1 1 研 究 区 概 况 .
通过 冠 层 温 度 来 建 立 作 物 缺 水 指 标 的 研 究 从
4 % 、 % 、5 、 % 、0 , 测 不 同水 分 处 理 下 冬 小 麦 冠 层 温 度 、 片 水 势 和 水吩 利 用 效 率 的 变 化 及 相 关 关 系 。 5 5 5 6% 7 0 8% 观 叶
结 果 显 示 , 着 含 水 量 的 增加 , 处 理 的 平 均 和 最 高 冠 层 温 度 整 体 呈 下 降 趋 势 , 随 各 叶水 势 和 蒸 腾 速 率 呈 上 升 趋 势 , 在 小 麦抽 穗 期 干 旱胁 迫 最严 重处 理 表 现 出最 大 水 分 利 用 效 率 , 花 期 的水 分 利 用 效 率 较 抽 穗 期 整 体 下 降 了 5 .0 : 开 07% 相 关分 析表 明 , 穗 期 小 麦 的 冠 层 温度 与 空 气饱 和差 极 显著 正相 关 ( 抽 P<00 ) 开 花 期 的 冠 层 温度 和 叶 水 势 呈 显著 .1 , 负相 关 ( P<00 )冠 层 温 度 和 空 气 饱 和 差 存 在 着 极 显 著 正 相 关 , 气 饱 和 差 和 蒸 腾 速 率 极 显 著 负 相 关 , 层 温 度 . , 5 空 冠 和 水 分 利 用 效 率有 着 显著 的正 相 关 性 。 综 上 所 述 , 层 温 度 在 小 麦 抽 穗 和 开 花 期 完全 可 以作 为 作 物 水 分 状 况 的有 冠
渗。
12 试 差 的关 系上 _ “ 1 ,
, 于冠 层 温度 与 对
作 物本 身水分 利用状 况 的关 系则研 究较少 。 本研 究主 要 以冬 小麦 为研 究 对象 , 揭示 冬 小 为 麦 叶水势 及蒸 腾速 率 对冠 层 温 度 作用 的实 质 , 索 探 冠层 温度 与 叶水势 、 腾 速 率及 水 分 利 用效 率 的相 蒸
别 为 1 . 、1 5 gk 。试 验 站 内设 有 气 象 站 , 9 4 1 . / g 进行
起步于 8 0年 代 并 已取 得 一些 结 果 。, 尚缺 乏 8 。但 各项 指标 参数 的综 合研 究 。此 外利 用作 物本 身的生 理 变化来 反 映作物 的水 分状况 是作 物缺水 研究 中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