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地冬小麦冠层温度和其产量以及产量构成因素之间的关系

合集下载

高温对冬小麦品种组成和产量的影响研究

高温对冬小麦品种组成和产量的影响研究

高温对冬小麦品种组成和产量的影响研究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极端气候现象变得越来越普遍。

在一些农业区域中,高温已经成为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

高温对于植物的生长发育会造成不良影响,其中冬小麦具有很高的敏感性。

因此,对高温对冬小麦品种组成和产量的影响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冬小麦产量受高温的不良影响冬小麦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一定的温度条件,而高温可能会影响它的各个生长发育阶段,从而对产量造成不良影响。

研究表明,高温会降低冬小麦的可吸收光能,削弱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在严重的情况下可能导致气孔关闭、光抑制等等。

同时,在拔节期和灌浆期,高温也会降低小麦的净光合速率和光能利用率,从而进一步降低产量。

二、高温对冬小麦品种组成的影响除了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外,高温还会对冬小麦的品种组成产生影响。

研究表明,高温会增加冬小麦的灌浆期,降低稻瘟病等病害的抗性,并且增加了粒垫累积率和蛋白质含量。

另一方面,高温可能会降低冷季性的品种组成,而且还可能降低在干旱等恶劣环境中的品种组成。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高温会对冬小麦的品种组成产生多种影响,而且这些影响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可能有所不同,需要针对性研究。

三、减轻高温不利影响的措施为了减轻高温不利影响,保证冬小麦的正常生长发育和高产稳产,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包括选择适应性强、耐高温抗病虫害的品种;通过改良种植技术,在冬小麦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条件下及时施肥和浇水,增加光合有效辐射的利用率;在高温时期采取灌水降温措施,减轻冬小麦受高温影响的程度。

总之,高温对于冬小麦的生长发育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应该加强对冬小麦在高温环境下的相关研究,促进品种改良,提高冬小麦的耐逆性,保证冬小麦的高产稳产和质量,以有效应对极端气候对农业生产所带来的挑战。

冬小麦生长期土壤耕层温湿度和地表、冠层温度变化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冬小麦生长期土壤耕层温湿度和地表、冠层温度变化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冬小麦生长期土壤耕层温湿度和地表、冠层温度变化特征及其相互关系陈晓萍;曹雪仙;陈文伟;唐旭【期刊名称】《浙江农业科学》【年(卷),期】2022(63)10【摘要】温度是作物生长的重要生态因子,不仅影响着作物的新陈代谢,而且对作物蒸腾作用等生理过程也有一定的影响。

本研究利用新型温湿度数据采集器,在冬小麦生长期每隔15 min对土壤温湿度、地表温度和冠层温度同时进行持续监测。

监测结果表明,在小麦生育期土壤耕层、地表和冠层温度平均为12.8、12.5和11.7℃。

整个生长期三者的最高与最低温差为16.0、32.4和46.2℃。

在冬小麦进入成熟期的5月份三者的月平均温度均最高,土壤耕层、地表和冠层温度月平均最高值为20.8、21.9和22.5℃,而12月土壤耕层和地表月平均温度最低,为6.63和0.06℃。

冠层1月平均温度最低,为7.86℃;在一天中冠层温度在5:00左右最低,平均7.85℃,地表最低温度推迟到6:00,平均10.2℃,耕层最低温度推迟到8:00,平均12.3℃,随后温度上升,到13:00冠层和地表温度达到日最高值,分别为18.0和16.3℃。

耕层土壤日最高值推迟到16:00,平均12.3℃,然后温度慢慢下降,进入下一个循环。

在小麦生长期土壤耕层温度与地表和冠层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尤其与冠层温度关系更为密切。

整个生长期土壤耕层湿度平均44.5%,与温度变化规律相反,在整个生长期,2月份土壤湿度最高,平均49.7%,而4月份最低,最低平均值39.1%。

耕层湿度在6:00左右最高,平均为44.8%,随后下降,到17:00达到最低,平均44.3%,然后慢慢上升,进入下一个循环。

在小麦生长期土壤耕层湿度与土壤耕层、地表和冠层温度均呈极显著负相关。

【总页数】6页(P2274-2278)【作者】陈晓萍;曹雪仙;陈文伟;唐旭【作者单位】天台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环境资源与土壤肥料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2.1【相关文献】1.花生冠层温度日变化及其与地表温度和光照度的关系2.冬小麦田冠层温度与土壤温度的关系研究3.生长期冬小麦冠层光谱特征分析4.冬小麦生长期冠层光谱变化相关环境因子分析5.不同播种方式对耕层土壤温度及冬小麦产量的影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影响小麦产量的气象因素分析及产量气象模型研究

影响小麦产量的气象因素分析及产量气象模型研究

影响小麦产量的气象因素分析及产量气象模型研究小麦是人类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粮食作物。

而气象因素是影响小麦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分析影响小麦产量的气象因素,并研究小麦产量的气象模型。

首先,气温是影响小麦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小麦生长过程中,其气温适宜范围为15℃~30℃。

当气温低于10℃或高于35℃时,小麦的生产力和生长速度都会受到影响。

因此,气温过低或过高都会对小麦产量带来不利影响。

其次,降水量也是影响小麦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小麦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支持,适宜的降水量应该在400mm~600mm之间。

过少或过多的降水都会对小麦的生长造成不良影响,从而影响小麦的产量。

第三,光照也是影响小麦产量的因素之一。

适宜的光照条件对小麦的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光照能促使小麦进行光合作用,促进其生长,增加其有效产量。

当光照不足或过于强烈时,都会对小麦的产量产生不利影响。

最后,作物病虫害也是影响小麦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气象因素的变化会直接导致环境的改变,从而对小麦的病虫害防治产生影响。

当气温和降水量变化频繁时,会增加小麦发生病虫害的风险,减少有效产量。

综上,影响小麦产量的气象因素主要包括气温、降水量、光照和作物病虫害等。

针对以上气象因素的影响,可以通过建立小麦产量气象模型进行预测和分析。

小麦产量气象模型主要是通过统计分析,建立气象因素和小麦产量之间的数学关系模型,用于预测和分析小麦产量变化趋势。

目前已经提出了多种小麦产量气象模型,其中以回归分析和神经网络方法应用较为广泛。

比较典型的小麦产量模型有线性回归模型、支持向量机模型、BP神经网络模型等。

总之,小麦产量是受多种气象因素影响的复杂过程。

针对影响小麦产量的气象因素,建立小麦产量气象模型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提高小麦生产的效益和稳定性。

旱地冬小麦冠层温度与产量、水分和氮肥利用的关系

旱地冬小麦冠层温度与产量、水分和氮肥利用的关系

旱地冬小麦冠层温度与产量、水分和氮肥利用的关系旱地冬小麦冠层温度与产量、水分和氮肥利用的关系概述:冬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而旱地冬小麦的种植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干旱和缺水是较为常见的问题。

冬小麦的生长过程中,冠层温度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它直接影响着作物的产量、水分利用和氮肥利用效率。

因此,研究冠层温度与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对于提高旱地冬小麦的产量和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冠层温度与产量关系冠层温度是作物生长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它直接影响小麦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物质代谢过程。

研究表明,适宜的冠层温度有助于促进小麦的产量增加。

首先,适宜的冠层温度能够提高小麦的光合作用效率和光合产物的转运速度,从而增加产量。

其次,适宜的冠层温度有助于促进小麦根系的发育和吸收土壤中的养分,提高麦穗的营养供应,进而增加产量。

同时,冠层温度还能影响小麦的生殖生长,适宜的温度条件有利于花荚的形成和保持,提高小麦的结实率和千粒重,进一步增加产量。

二、冠层温度与水分利用关系旱地冬小麦的生长环境受限于降水量和土壤水分含量,干旱是影响冬小麦生长和发育的重要限制因素。

冠层温度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土壤水分的蒸发散失速率和作物的蒸腾量,从而影响冬小麦的水分利用效率。

研究表明,较高的冠层温度会加速土壤水分的蒸发,降低土壤水分含量,导致冬小麦生长缺水。

此外,高温环境下,作物的蒸腾量会增加,加速水分消耗,进一步加重缺水情况。

因此,适当降低冠层温度是提高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的关键。

三、冠层温度与氮肥利用关系氮肥是冬小麦生长所需的重要养分之一,对于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适宜的冠层温度能够影响土壤中氮素的转化和吸收速率,从而影响小麦对氮肥的利用效率。

研究表明,较高的冠层温度会加速土壤中氮肥的转化速度,增加氮素的损失,降低氮肥的利用效率。

此外,高温环境下,小麦吸收氮肥的能力会减弱,影响氮素的吸收和利用。

因此,在旱地冬小麦的种植过程中,合理控制冠层温度对于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

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

小麦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提高小麦产量的途径摘要:小麦的单产决定于单位面积的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1],但在不同的产量水平下,各构成因素对子粒产量的贡献不同。

小麦产量三个构成因素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制约关系,只有三者的乘积达到最佳组合时,才能使产量最高。

在小麦产量构成三因素中,穗数对穗粒数和粒重处于支配地位,穗粒数和粒重则处于接受影响的地位,而这三因素的组合又受栽培方式、播种密度、播期等因素有关,只有三因素协调发展时,才能获得高产[2]。

关键词: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增产1 小麦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小麦产量三个构成因素之间存在制约关系,穗数的形成是分蘖发生和两极分化的结果,最后决定穗数多少的时期是抽穗期。

从播种到抽穗以前的各种生态环境和生育况,都对穗数多少存在一定影响和制约作用穗粒数的多少是开花授精6-7天后决定的,它取决于分化小花的数量和小花与子粒退化的比率。

穗粒数的多少受穗分化到粒数定型期间的生态环境和植株有机、无机营养状况的影响.其中包括穗数的影响;而粒数对穗数并无影响关系。

粒重除了其遗传因子控制外,还受制于子粒灌浆期间的各种生态因素和植株的营养状况,穗数的多少是制约粒重的原因之一,粒数的多少对粒重也有一定的制约作用)由此可知,在构成小麦产量的三个因素中,穗数是对穗粒数和粒重有较强作用的制约因素,穗数的多少对穗粒数和粒重始终处于主动的影响,支配的地位;穗粒数和粒重基本上处于被动的,接受影响和支配的地位。

因此,在生产中协调三因素关系时,主要通过调节穗数来实现[3]。

穗数对产量的影响最大,但产量是三因素的乘积,所以只注重穗数的增加而减少穗粒数和千粒重,从而使产量减少的方法是不可取的。

由于千粒重的变异系数最大,可调节的力度也最大,因此,千粒重在该麦区有很大的提高空间。

很多的研究[4]发现千粒重的遗传力较高,效应潜力很大,显性作用明显,在育种中适合作早代选择:在栽培上主要是通过提高灌浆强度与延长灌浆时间来提高千粒重,比如采取适期早播,保证小麦充足的灌浆时间,增加小麦的灌浆强度。

冬小麦冠层温度、旗叶稳定碳同位素比值、茎可溶性糖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关系

冬小麦冠层温度、旗叶稳定碳同位素比值、茎可溶性糖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关系

冬小麦冠层温度、旗叶稳定碳同位素比值、茎可溶性糖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关系冬小麦冠层温度、旗叶稳定碳同位素比值、茎可溶性糖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关系引言:冬小麦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在农业生产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然而,受到气候变化和水资源短缺的影响,冬小麦的产量和质量受到了一定的制约。

因此,研究冬小麦冠层温度、旗叶稳定碳同位素比值、茎可溶性糖与水分利用效率之间的关系,对于优化冬小麦的生长环境和提高产量至关重要。

一、冬小麦冠层温度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关系1.1 冠层温度对水分蒸散的影响冠层温度是冬小麦生长环境中的重要因素,它能够直接影响植物的水分蒸散速率。

研究发现,当冠层温度较高时,冬小麦的水分蒸散速率也相对较高,水分利用效率较低;而当冠层温度较低时,冬小麦的水分蒸散速率相对较低,水分利用效率较高。

1.2 冠层温度对冬小麦气孔导度的影响冠层温度还能够影响冬小麦的气孔导度,进而影响水分利用效率。

冠层温度较高时,冬小麦的气孔导度增加,导致水分的散失增加,水分利用效率降低。

相反,冠层温度较低时,冬小麦的气孔导度减小,从而减少水分的散失,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二、旗叶稳定碳同位素比值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关系2.1 稳定碳同位素比值的测定稳定碳同位素比值是研究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测定冬小麦旗叶中的稳定碳同位素比值,可以间接反映出冬小麦的水分利用效率。

2.2 旗叶稳定碳同位素比值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关系研究发现,旗叶稳定碳同位素比值与水分利用效率呈负相关关系。

旗叶稳定碳同位素比值较低的冬小麦表明其水分利用效率较高,说明该植株能够在水资源有限的环境中更有效地利用水分。

相反,旗叶稳定碳同位素比值较高的冬小麦表明其水分利用效率较低,该植株在水资源有限的环境中对水分的利用效率较低。

三、茎可溶性糖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关系3.1 茎可溶性糖的含量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关系茎可溶性糖是冬小麦体内的重要物质,它可以作为植物的碳源和能量储备。

研究发现,茎可溶性糖的含量与冬小麦的水分利用效率呈正相关关系。

温度与小麦生长关系的分析

温度与小麦生长关系的分析

温度与小麦生长的相互关系摘要:温度是影响植物地理分布、生长发育和作物产量的重要环境因素。

【1】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会受到各种不利的生物和非生物因子的影响,如高/低温、干旱、高盐、病虫侵害等。

温度作为一种重要的非生物因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重要影响小麦生长发育的状况和产量的高低,是生态环境和栽培技术综合作用的结果。

小麦的生态环境包括气象条件和地形、土壤质地、水浇条件等小环境,在一定的地理位置,则只包括气象条件。

小麦的生长发育与农业气象条件密切相关,尤其是温度。

关键词:小麦的生长发育,温度,小麦的生长,生态环境,气候条件,高温,低温,光合作用.前言:小麦的一生是指从种子萌发到产生新的种子。

自出苗到成熟称为小麦的全生育期。

在小麦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可将小麦的一生划分为出苗、分蘖、越冬、返青、起身、拔节、挑旗、抽穗、开花、灌浆和成熟等生育阶段小麦灼生长发育与农业气象条件密切相关。

生产实践证明,各生育时期的气象条件造宜与否直接影响这一时期小麦约王常生’令并最终影响小麦产量。

小麦从老种子至产生新种子的一生中,历经发芽、出苗、分蘖(冬小麦还有越冬、返青、起身)、拔节、挑旗(打苞)、抽穗、开花、授粉(受精)、生胚、灌浆、成熟、休眠等到完全不同的几个生长发育阶段。

每一个发育阶段中都将产生与之相应的器官及特征、特性,需要一定的外界环境条件确保每一个发育阶段的正常进行。

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小麦的生长发育特点、器官建成规律及其对外界条件的需求,就可以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制定一系列促控措施,获得小麦高产。

小麦从种子萌发至结实成熟,完成一个生长周期。

在这个周期中,在一定的温度、光照、水分、养分的综合作用下,小麦种子将依次产生一系列器官。

相应地在植物体内部发生着一个又一个的质变阶段。

人们称这些质变过程叫阶段发育。

小麦在每一个发育阶段中,仅需要一个起主导作用的外界条件,其次是一些辅助作用因子。

一方面,阶段发育具有一定的顺序性,当前一个发育阶段尚未完成,即使具备了下一个发育阶段所需的条件,下一个发育阶段也不能进行,必须等到前一个发育阶段完全结束,下一个发育阶段才能进行。

小麦栽培试题简答题(含答案)

小麦栽培试题简答题(含答案)

小麦栽培试题问答题(含答案)1、简述小麦春化阶段的概念及类型。

答题要点::(1)小麦春化阶段是指小麦在生长前期(从种子萌动到苗期)要求一定的低温过程,即要求较低的温度和经历一定的天数,植株体内才能完成某种质的变化,开始生殖器官的分化,若没有这一低温过程,它就停留在分蘖状态下生长。

这一特性,称为小麦的感温性。

这一阶段,称为小麦的春化阶段。

(2)根据不同类型小麦通过春化阶段抽要求的温度高低和时间长短不同,将小麦分为春性、半冬性和冬性品种三种类型。

2、简述小麦光照阶段的概念及划分的小麦类型。

答题要点::(1)概念:小麦通过春化阶段后,还需要通过一定时间较长的日照和较高的温度,才能正常的生长发育,开花结实,这个阶段称为光照阶段(2分)。

(2)类型:根据不同类型小麦品种通过光照阶段所需日照长短和时间的不同,分为三种类型:反应敏感型、反应中等型和反应迟钝型。

3、简述小麦温光反应特性在引种上的应用。

答题要点::小麦具有感光性、感温性,是低温长日照作物。

北方的品种引至南方,温度增加,春化阶段和光照阶段不易通过,生育期延长,表现为迟熟,甚至不能抽穗;南方品种引到北方,春化阶段和光照阶段易通过,生育期变短,但易于遭受冻害。

在同纬度间引种,易于获得成功;高原向平原引种,春化阶段和光照阶段不易通过,生育期延长,表现为迟熟;平原向高原引种,春化阶段和光照阶段易通过,生育期变短,但易于遭受冻害。

4、简述小麦种子的萌发出苗过程。

(1)包括吸水膨胀、物质转化和萌发三个阶段(2分);(2)播种后种子吸水膨胀,当吸水量达到种子本身重量的30%左右时,内部物质开始转化,当吸水量达到种子本身重量的45%左右时,开始萌发,淀粉等有机物质水解成可溶性糖类并释放能量,供胚芽、胚根伸长。

胚芽鞘伸出地面后,第一片真叶从胚芽鞘中伸出,当第一片真叶露出地面2-3cm,称为出苗(3分)。

5、试以一生总叶数为11,伸长节间为5个的小麦品种为例,简述叶的分组及各组叶的功能。

旱地冬小麦冠层温度与产量、水分和氮肥利用的关系的开题报告

旱地冬小麦冠层温度与产量、水分和氮肥利用的关系的开题报告

旱地冬小麦冠层温度与产量、水分和氮肥利用的关系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冬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全球粮食之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而旱地冬小麦则是指在干旱条件下栽培的冬小麦。

在干旱条件下,植物体内水分和氮肥利用受到限制,对于保证冬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就需要对其生长环境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

而冠层温度作为影响作物生长的一个重要因素,一直受到广泛关注。

因此,通过研究旱地冬小麦冠层温度与产量、水分和氮肥利用的关系,有助于揭示冬小麦生长与发育的规律,为提高旱地冬小麦的产量和品质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内容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1. 旱地冬小麦冠层温度的测定方法和技术。

采用目前较为成熟的测温仪器和技术对旱地冬小麦不同生长时期的冠层温度进行测定,以便在后续研究中得到准确的数据。

2. 旱地冬小麦冠层温度与产量的关系研究。

通过比较不同冠层温度下旱地冬小麦的生长情况,分析冠层温度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因素,以期为提高旱地冬小麦产量提供相应的措施和方法。

3. 旱地冬小麦冠层温度与水分利用的关系研究。

干旱是旱地冬小麦栽培的主要环境问题,因此探究冠层温度对旱地冬小麦水分利用的影响非常关键。

本研究计划比较不同冠层温度下旱地冬小麦对水分的利用率,以期为旱地冬小麦节水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4. 旱地冬小麦冠层温度与氮肥利用的关系研究。

氮肥是影响冬小麦生长的另一个重要因素,而在干旱条件下,氮肥的利用效率也会受到影响。

本研究计划比较不同冠层温度下旱地冬小麦对氮肥的利用效果,以期为旱地冬小麦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

三、研究意义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于提高旱地冬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通过研究冬小麦冠层温度对产量的影响,可以制定出旱地冬小麦的合理栽培措施。

其次,通过探究冠层温度对水分利用和氮肥利用的影响,可以为冬小麦的节水和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

最后,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以丰富作物生长环境的研究领域,为农业科学研究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

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

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提高四川小麦产量途径摘要:西南四川盆地丘陵地区气候复杂多变,冬干春旱且后期气温高、湿度大,病虫害严重对小麦生产带来一定的制约。

该区小麦生育过程具有分蘖期短、幼穗分化期长和灌浆期长的特点[1]。

面对这样的生态环境,小麦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对气候、肥料和水的需求有所不同,这就需要人为调控。

为了使小麦产量达到预期的目标,获得更高效益我们我们可以从培育高产新品种,研究如何调节水肥,怎样播种等来促控小麦的发育过程来间接调节影响产量的3个因素,提高有效穗数、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使得小麦高产。

关键词:小麦产量有效穗数千粒重粒数西南四川盆地丘陵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小麦主产区之一,该区小麦总产量占全国的5%左右。

该区小麦生育期间在10月下旬到5月上旬,此阶段气候复杂多变,冬干春旱且后期气温高、湿度大,病虫害严重对小麦生产带来一定的制约。

该区小麦生育过程具有分蘖期短、幼穗分化期长和灌浆期长的特点[1]。

优势在于具有早熟和多花多实,缺点是存在植株过高、茎秆软弱、容易倒伏、条锈病和黑穗病较重、产量水平低等缺点[2]。

1小麦产量及构成因素:小麦产量主要由单位面积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三个因素共同构成。

张维城[3]认为,产量构成三因素间的关系是从穗数到穗粒数再到粒重的单向制约关系,穗粒数不能制约穗数,粒重不能制约穗粒数与穗数,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加以适应。

四川盆地冬暖春早的气候特点突出,小麦11月上中旬播种,1月上中旬即拔节,分蘖持续时间仅30~40 d,加上寡照等因素的影响,群体往往较小.不论基本苗高低,其最高茎数也很难达到1 000×104每公顷,不像北方小麦存在两次分蘖高峰,最高分蘖可达1500×104每公顷以上.但四川盆地小麦的幼穗分化和籽粒灌浆时间较长,具有大穗、高粒重的优势,不少品种千粒重高达50~55g.四川盆地小麦属于高温高湿与弱光照生态区,一般是“三四五”产量结构(即穗数每亩30×104左右、每穗40粒左右、千粒重50g左右)[4].余秀芳[5]通过对中江县高产麦田与周边地区的普通麦田进行调查和研究作比较发现两者每亩的有效穗数相差不是很大,都能达到25万以上.但是高产麦地的穗粒数比一般麦地的穗粒数高出许多,二者的平均数相差7。

冬小麦的产量影响因素

冬小麦的产量影响因素

冬小麦的产量影响因素冬小麦的产量受多种因素影响。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这些影响因素,并了解它们对冬小麦的产量的具体影响。

一、气候因素冬小麦是寒冷季节的主要作物,因此气候因素对其产量影响巨大。

首先是秋季的温度和降水情况。

适宜的温度和适量的降水是冬小麦种植的基本要求。

如果秋季气温过高,可能会导致冬小麦早熟甚至失去萌发能力,进而减少产量。

此外,干旱或连续大雨也会对冬小麦的生长产生负面影响。

二、土壤条件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础,对冬小麦的产量起着决定性作用。

首先,土壤的养分含量直接影响着冬小麦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水平。

缺乏关键营养元素(如氮、磷、钾等)的土壤将导致冬小麦的生长迟缓和产量降低。

其次,土壤的排水和通气性也会影响根系的发育和吸收养分的能力。

如果土壤排水不良或通气不畅,可能导致冬小麦根系受损,从而影响其产量。

三、种子质量种子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作物的产量。

对于冬小麦来说,种子的选择非常重要。

优质的冬小麦种子应具有高出芽率、病虫害抗性和良好的适应性。

优质种子能够确保冬小麦正常发芽并顺利生长,从而提高其产量。

四、病虫害防治病虫害是冬小麦生产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也是影响产量的重要因素。

各种病原体和害虫可能导致冬小麦叶片枯黄、穗粒减少甚至死亡。

因此,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措施是提高产量的关键。

采取农业防治措施(如合理的施肥、轮作、间套种植等)和生物防治手段(如利用天敌昆虫、杀菌剂等),能够有效地控制病虫害,保障冬小麦的产量。

五、农业管理良好的农业管理措施对冬小麦的产量增加也非常重要。

包括适时的灌溉、合理的施肥、及时的除草等。

灌溉的不当会导致冬小麦的水分供应不足或者过度,都会引起冬小麦的产量下降。

合理的施肥是保障冬小麦养分需求的重要手段,但过量或不足的施肥都会对冬小麦的生长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及时的除草也能够减少杂草对冬小麦生长的竞争压力,提高产量。

综上所述,冬小麦的产量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气候因素、土壤条件、种子质量、病虫害防治和农业管理等。

不同耕作措施下旱地小麦产量形成过程对光温的响应

不同耕作措施下旱地小麦产量形成过程对光温的响应

不同耕作措施下旱地小麦产量形成过程对光温的响应不同耕作措施下旱地小麦产量形成过程对光温的响应摘要:旱地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不同地区的产量受到气候条件、土壤质量和耕作措施等因素的影响。

本文通过对不同耕作措施下旱地小麦产量形成过程对光温的响应进行研究,旨在探讨如何通过改善耕作措施来提高小麦产量并应对气候变化。

一、引言旱地小麦是一种适应性强、抗逆能力较强的作物,但是由于气候条件的不稳定以及耕作措施的不当,导致旱地小麦的产量无法达到最高水平。

而光温是影响旱地小麦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研究不同耕作措施下光温对旱地小麦产量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二、影响旱地小麦产量的光温因素1. 光照条件: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基础,光照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旱地小麦的产量。

过强或过弱的光照条件都会导致光合作用受到抑制,从而影响小麦的光能利用效率。

2. 温度条件:温度是决定植物生长速度和生长周期的重要因素,对旱地小麦的发育具有显著影响。

过高或过低的温度会导致旱地小麦的生长停滞或受害。

三、不同耕作措施下旱地小麦产量形成过程对光温的响应1. 水分管理措施的影响:旱地小麦对水分的需求较大,因此合理的水分管理措施对其产量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充足的灌溉和排水措施可以保证旱地小麦在生长过程中得到足够的水分供应,从而提高产量。

2. 施肥措施的影响:旱地小麦对养分的需求量较大,因此合理的施肥措施对其产量的形成也具有重要意义。

酌情施用适当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可以改善旱地小麦的养分供应,从而促进其生长和发育。

3. 田间种植密度的影响:合理的种植密度可以调控旱地小麦之间的竞争关系,从而影响其光能利用效率。

过高的种植密度会导致光线透射不足,光合作用受限,而过低的种植密度则会限制小麦的生长。

四、改进耕作措施,提高旱地小麦产量1. 种植优良品种:选择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和土壤类型的小麦品种,提高其光照利用效率和温度适应能力。

2. 合理施肥: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合理施用氮、磷、钾等营养元素,提供充足的养分供应,促进旱地小麦的生长发育。

制约小麦高产的主要因素与调控措施

制约小麦高产的主要因素与调控措施

河南农业年第期N NNONGY 小麦生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既有生态因素也有人为因素,要求人与自然的互动与和谐。

一、影响小麦生产的主要因素种类及其概述影响小麦生产的因素大体分为两大类: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

(一)外部因素:包括气候因素、土壤因素、生物因素和人为因素。

1、气候因素。

包括光、温、气、水。

光:就是光照,温:就是温度,自然界中的一切生命活动都要求适当的温度。

小麦的生长也不例外。

一方面温度直接影响小麦的生长发育、分布和产量。

另一方面,温度还影响小麦发育的速度,小麦病虫害的发生、发展也与温度有着直接的关系;气:就是空气,从而影响着小麦的生长;水:水是小麦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生态条件,根据生命科学的研究,地球生命起源于水中,水与光照、大气一样都是地球生命不可或缺的元素。

2、土壤因素。

土壤因素包括土壤理化性状,如质地、通透性、酸碱度等,土壤中水、空气含量,有机及无机肥料含量以及微生物等。

其中水分和空气既是气候因素也是土壤因素,微生物是生物因素的组成部分。

3、生物因素。

麦田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因素主要是指间作套种的作物、昆虫、病菌及其它微生物、杂草等。

4、人为因素。

主要是指人类在小麦生产过程中,通过各项劳作落实技术措施而达到干预小麦自然生育进程的行为,如育种、耕作、施肥、植保等具体行为,科技进步使人为因素在小麦生产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

(二)内部因素:包括小麦自身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小麦产量构成要素。

小麦生物学特性:包括生育期、株型、光合效率、感温性、感光性、抗逆性、品质等,这些都是小麦自身先天拥有的特性,也就是内因。

产量构成要素就是通常说的产量三要素:单位面积的总穗数,每穗平均子粒数和每个子粒的平均重量。

我国通用的面积单位是667米2。

由于小麦子粒小,个体变异大,单粒重的测算很不方便,生产上常用1000个子粒重量的平均值代表粒重,称为千粒重,单位为克(g)。

二、各因素对小麦生产的影响(一)光对小麦生产的影响:太阳光能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的最主要能量来源,小麦产量的90%~95%都是来自光合作用过程所形成的光合物质。

小麦生产力与其抗旱性的若干生理学因素之间的关系

小麦生产力与其抗旱性的若干生理学因素之间的关系

小麦生产力与其抗旱性的若干生理学因素之间的关系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地球表面温度的持续上升使得全球范围内可能出现旱灾灾害。

小麦是世界最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因此其生产力和抗旱性对人类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将就小麦生产力与其抗旱性的若干生理学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

生理学家发现,水的合理利用是促进小麦生产力和抗旱能力的关键。

在控制水分合理利用方面,小麦植株的颗粒膨大和水分分布是非常重要的。

穗膨大过程可决定小麦植株水分通量的分布,以及水分在体内的储存和利用,植株的群体密度也可以影响水分分布。

此外,植株的叶绿素含量、光合日照量及植株耗水量也会直接影响小麦生产力和抗旱性。

同时,植物的抗逆性也是影响小麦生产力和抗旱性的重要因素。

植物根的空气孔特性会影响植物的耐旱性,而其对水分和气体的吸收也可以影响植物的耐旱性;另外,植物代谢物的合成和分解以及植物激素的合成等反应过程,也会直接影响植物的耐旱性。

因此,小麦生产力和抗旱性受到许多生理学因素的影响。

这些生理学因素对水的合理利用有重要影响,包括穗膨大、叶绿素含量、植株的耗水量、光合日照量、植物抗逆性等。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也会影响小麦的生产力和抗旱性,如土壤承载力、植物激素的合成及植物的代谢物的合成与分解等。

因此,为了提高小麦的生产力和抗旱能力,必须综合考虑以上所有因素。

综上所述,小麦生产力与其抗旱性的若干生理学因素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

这些因素主要分为水分合理利用和植物抗逆性两大方面,而这些因素又都有其特定的相关性,可以相互作用来影响小麦生产力和抗旱性。

因此,为了提高小麦的生产力和抗旱能力,人们必须全面考虑以上多种因素,以加强小麦栽培技术,提高小麦作物的抗旱性,从而为解决全球可能出现旱灾灾害提供有效解决方案。

改进小麦生产力和抗旱能力的关键在于对上述多种因素的科学结合和利用。

因此,必须研究小麦植株如何利用水分、光、温度和其他营养素,来实现高效的穗膨大、高收获量和高耐旱性。

影响小麦产量的气象因素分析及产量气象模型研究

影响小麦产量的气象因素分析及产量气象模型研究

影响小麦产量的气象因素分析及产量气象模型研究
小麦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其产量受到多种气象因素的影响。

本文分析了影响小麦
产量的气象因素,并进行了产量气象模型的研究。

温度是影响小麦生长发育的重要气象因素之一。

小麦的生长适宜温度范围为15-25摄
氏度,过低或过高的温度都会对小麦的产量造成影响。

低温会延缓小麦的生长速度,造成
生育期延长,影响籽粒形成和发育,最终导致产量下降。

高温会加速小麦的生长,但过高
的温度会导致小麦的光合作用受阻,降低光合产物的积累,也会导致产量下降。

降水是影响小麦产量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小麦对降水的要求较高,适宜的降水条件可
以提供充足的水分供应,促进小麦的生长和发育。

干旱会导致土壤水分不足,影响小麦的
正常生长,最终导致产量减少。

而过多的降水也会对小麦产量产生不利影响,会造成积水
和病虫害大量繁殖,破坏小麦根系,影响养分吸收,从而降低产量。

光照和日照时间也是影响小麦产量的重要气象因素。

光照是小麦进行光合作用的来源,光照不足会导致光合产物的积累不足,影响小麦的生长和发育。

日照时间的长短也会影响
小麦的生理活动和生育期,进而影响产量。

温度、降水、光照和日照时间都是影响小麦产量的重要气象因素。

为了更好地预测小
麦产量,可以通过建立产量气象模型来研究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

产量气象模型可以利用
历史气象数据和实际产量数据进行训练和验证,从而预测未来的产量。

根据模型的结果,
农民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调整农业生产计划,以提高小麦产量。

小麦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小麦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小麦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性分析小麦产量的构成因素涉及多个方面,例如气候因素、土壤条件、种植技术等。

相关性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程度,从而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展开具体分析。

首先,气候因素对小麦产量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小麦是一种寒冷作物,对温度和日照的要求较高。

适宜的气候条件可以提供充足的光合作用和生长热量,促进小麦的生长和发育。

气候因素中,降水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尤为突出。

正常的降水可以提供植物所需的水分和养分,维持土壤湿度,促进植物正常生长。

过多或过少的降水量都会对小麦产量造成不利影响。

相关性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确定适宜的降水量范围,以确保小麦生长良好,产量稳定。

其次,土壤条件对小麦产量也具有重要影响。

合适的土壤类型和肥力程度可以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和水分,为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土壤的pH值、有机质含量、氮磷钾含量等因素都会对小麦产量产生影响。

相关性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土壤因素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程度,为土壤改良和施肥提供科学依据。

第三,种植技术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种植技术包括种植密度、栽培措施、病虫害防治等方面。

适宜的种植密度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

合理的栽培措施可以促进植株的生长和发育,提高产量。

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可以降低病虫害对小麦的损害,保障产量稳定。

相关性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确定最佳的种植技术措施,提高小麦产量。

此外,小麦产量还受到市场需求、政策支持和科技进步等因素的影响。

市场需求的变化和价格波动会对农民种植小麦的积极性产生影响。

政策支持和补贴措施可以鼓励农民增加小麦种植面积和投入,提高产量。

科技进步可以提供新的种植技术和品种,提高小麦的耐逆性和抗病虫害能力,提高产量和稳定性。

相关性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这些因素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程度,为政策制定和科技推广提供指导。

综上所述,小麦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性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气候、土壤、种植技术以及市场需求、政策支持和科技进步等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程度。

冬小麦冠层温度、旗叶稳定碳同位素比值、茎可溶性糖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关系

冬小麦冠层温度、旗叶稳定碳同位素比值、茎可溶性糖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关系

冬小麦冠层温度、旗叶稳定碳同位素比值、茎可溶性糖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关系面对水资源日益紧缺和干旱趋势的加剧,发展节水型农业已是一种必然趋势,而提高作物自身的水分利用效率是高效用水的关键和潜力所在。

探索和寻求抗旱节水品种评价指标,是节水农业研究的重要方面。

目前,国内外从形态指标、生理指标、分子生物学等方面开展研究。

大量研究表明,冠层温度(CT)、稳定碳同位素比值(δ13C)、茎可溶性糖含量(WSC)与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有着密切的联系。

但不同基因型小麦之间CT、δ13C、WSC的差异及其与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关系研究报道不多。

本试验以12个我国北方旱地冬小麦区域试验品种和3个美国德州的冬小麦品系为供试材料,在甘肃陇东黄土旱塬旱作和拔节期有限补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基因型冬小麦灌浆期CT、δ13C、WSC的异同及其与产量和WUE的吻合关系,旨在为抗旱节水小麦品种筛选提供依据。

试验研究取得的主要结果是:1.不论旱作还是拔节期有限补灌,不同基因型冬小麦籽粒产量的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01)。

其中旱作条件下产量平均值2393.1 kg·hm-2,最高产量(定鉴3号)与最低产量(陇鉴127)相差1110.4 kg·hm-2,变异系数12.24%;补灌条件下产量平均值4182.4kg·hm-2,最高产量(9550)与最低产量(05旱鉴27)相差1609.7kg·hm-2,产量变异系数9.13%;不同基因型冬小麦在旱作和补灌条件下的WUE也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01),旱作条件下供试小麦WUE最高值12.79 kg·hm-2·mm-1(定鉴3号)与最低值8.15kg·hm-2·mm-1(陇鉴127)相差4.64kg·hm-2·mm-1,变异系数为13.75%;补灌条件下WUE最高值13.45kg·hm-2·mm-1(9550)与最低值9.45kg·hm-2·mm-1(05旱鉴27)相差4kg·hm-2·mm-1,变异系数为8.73%。

冬小麦水旱条件下株高构成与产量性状及抗旱指数相关分析

冬小麦水旱条件下株高构成与产量性状及抗旱指数相关分析
维普资讯


西




试验研究 ・
冬小麦水旱条件 下株高构成与产量性状及抗旱指数相关分 析
段 国辉 , 高海 涛 , 张学 品 , 吴少辉 , 杨洪 强 , 王艳芳
( 河南洛 阳 市农 业科 学研 究所 , 南 洛 阳 河

4 12 ) 7 0 2 维普资讯 来自・2・ 陕
西




20 () 0 6 4
含水量方面 , 经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 l 倒 节 含水量同产量及抗旱指数在前期正相关 , 且与抗
旱 指 数在 抽 穗 期 存在 真 实 的直 线 回归 , 说 明选 这 择 倒 l节 含 水 量 大 的 品 种 是 抗旱 高 产 的旱 地 品
多年来, 随着干旱面积 的不断扩大和农业粮 食产量的单产的大幅提高 , 为使旱地小麦品种真
正能为旱 区农业的增产提供保障 , 选育高水分利 用效率的节水抗旱小麦新品种 已成为抗旱小麦新 品种选育的方 向。我国著名的小麦育种家卫云宗 和旱地小麦育种专家张灿军等曾提出了用于选择 抗旱 , 高产型冬小麦新品种选育的水旱 不同环境 下交叉选择 的选种方法 , 该方法为当今旱地小麦 品种选育提供了较好的参考 。但如何在没有水分

旗期和成熟期同产量性状显著负相关 , 3 倒 节在 顶满仓期显著负相关 , 4 倒 节在抽穗和顶满仓期 为显著负相关 , 4节干重在抽穗期 为显著 负相 倒 关 。所 以总的来说在灌浆中期选择 中部节间短的 材 料 可选育 旱地 高产 品种 。 抗旱指数方面 , 节长整体与抗旱指数负相关
表 3 不 同 时 期含 水 量 通径 分 析
2 2 水 地 方面 .

气象三要素对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分析

气象三要素对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分析
[1] 聂胜委,黄绍敏,张水清,等 . 不同种类 重金属胁迫对两种小麦产量及构成因素的 影响 [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2(3): 455-463. [2] 王晓群,杨彦龙,张宇,等 . 不同生育阶 段气象因子对玉米产量及构成要素的影响 分析 [J]. 中国农学通报,2015(30):6873. [3] 李豪圣,刘佳,刘爱峰,等 . 山东省旱地 小麦主要农艺和产量性状与气象因子的相 关性分析 [J]. 山东农业科学,2013(3): 28-32.
河南农业 201NNONGYE
一、水分对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水 分 是 作 物 生 存 的 必 要 条 件, 是 影响农作物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 是对于不耐旱型作物。小麦属于喜水植 物,因此在小麦的生长和产量形成的影 响因素中,水分影响极其明显。而且小 麦每个阶段的需水量不同,生长的重要 阶段是需水的重要时期。小麦的生长阶 段分为出苗、拔节、抽穗、成熟 4 个时 期。出苗阶段,当土壤含水率小于 12% 时,水分不足导致小麦无法出苗,影响 小麦生长;当土壤含水率在 12% ~ 15% 时, 小 麦 的 出 苗 则 会 参 差 不 齐, 可 见 水 分 的 重 要 性; 只 有 当 土 壤 含 水 率 在 16% ~ 18% 时,小麦才能正常茁壮生长。 拔节阶段是小麦生长的重要阶段,也是 影响产量的阶段, 更是需水量的关键期, 若土壤含水量不足, 则会造成穗长变小, 穗粒不饱满,增加不孕小花率,严重影 响产量。抽穗阶段对水分的要求更为严 格,水量多少都会影响小麦的幼穗分化 或花粉粒的受精。灌浆成熟期若水分过 大,由于麦穗过重可能会出现伏倒等现 象,从而影响产量,而且伏倒现象也会 影响后期收割。可见水分对于小麦生长 的各个阶段均会产生影响,是影响小麦 产量的重要因素。 二、温度对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温度是作物生存的重要影响因子, 控制好温度是小麦高产的不可或缺的因 素之一。作物的不同生长时期对温度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m ea r f h i po u t ni lw A n et tdv r t s(n s tecn p m ea r ie— e p rt eo er rd ci . mo gt s a ei 1 e) h a oyt p rt edf r u t o so h ee i e i , e u f
偏 低 的品种其 产量 高 , 而冠层 温度偏 高的 品种其 产量低 。参试 品种 ( 中, 系) 冠层 温度偏低 型 的定鉴
3号和 冠层 温度偏 高型的 沧核 0 8冠层 温度 差达 到 4 5c, 量之 间相 差 21/ m2 3  ̄o 产 . h 。冠 层 温度和 产 t 量 构成 因素 当 中, 冠层 温度 和 千粒重 、 小穗数 都呈现 出 负相 关。冠 层 温度 和 产量及 产量构成 因素之
yel d yi d c i d an el om p ne t fW it e t o n s o n erwh a
Xu Yi p n Xi n 2S n ha g o F n Ti gu n ig n Pig o g S n y u a n l
间的相 关性 由强到 弱依 次为 : 量 , 粒重 , 穗数 , 粒 数 。 产 千 小 穗
关键 词 : 小麦 ; 冬 冠层 温度 ; 水分 利用效 率
Th ea in hp b t e a o y t m p r t r n e r lt s i e we n c n p o e eaue a d
e c e c d 4 C,b t e h o s a o y tmp r t r a h h g s a o y t mp r t e v - n e r a he -5 o e we n t e lwe tc n p e e a u e nd t e ihe tc n p e e aur a
露2 j j牲 抛 斜j
20 试 究 0 . 验研 17
旱地冬 小麦冠层 温度 和其产量 以及 产量构成 因素之 间的关系
徐 银 萍 辛 平 z 宋 尚有 t 樊廷 录 1
( . 肃省农 业科 学院 甘肃 兰州 7 0 7 ;2 甘 肃省林 业科 学技术 推广 总站 甘肃 兰州 7 0 4 ) 1甘 3 0 0 . 3 0 6
Mo io n y , we a o e e au e o t g i l a i t s n t r g Da s l r c n py tmp r t r f is hih ye d v rei ,whi a ei s o i h c n p i oபைடு நூலகம்e l v r te fh g a o y e i
n n so n e e t,i s o h t h o r l to t e a o y t mp r t r n il me g d i e t fwi tr wh a t h wst a :t e c rea in bewe n c n p e e au e a d ye d e re n sr ngh n n — we k n n — — sr n te t e i g a e ig te he ng te d h x mu c efce t o e e mi a in ni r n ,t e ma i m o f i n f d tr n to R2 i i n
rey . il i e e c ewe n t e r a h d 2 1/ m it y ed d f r n eb t e h m e c e . t f h .
Amo g t e ai n h p ewe n n he r lto s i s b t e Ca p e e au e a il o o e t ,a o y t mp r t r no y t mp r t r nd y ed c mp n n s c n p e e a u e a d t o s n r i i h ,s l e r me g d a e a i e c re ai n fo n h u a d g an we g t ma l a s e r e sn g tv or lto . r m sr n o we k t e c re to g t a h o —
(.a s cd m f gi l r iS ine . 1 nuA a e yo r ut r l c cs2) G A c u a e
Ab ta t T r u h a a y i t e r lt n h p b t e a o y tmp r t r n il n i l o o s r c : h o g n l ss h e ai s i ewe n C n p e e a u e a d ye d a d y ed c mp — o
摘要 : 对旱 地 小麦冠 层温 度和 产量及 产 量构 成 因素的 关 系分析 可知 : 冠层 温度 ( T) 产量 之 间的 C 和 相 关性 均呈现 出增 强一 减 弱一 增强 的 变化趋 势 ,判 定 系数 R2的 最 大值 出现在 5月 2 2日 ( : R2
07 0 。8个监测 日冠层 温度 和产量之 间有 极显 著的 负相 关 , 着 C 的 降低 , 量提 高, .1 ) 随 T 产 冠层 温度
Ma 2 f 2= 0 ) cn p e ea r n i d avr in c n ngt ecr l in i egt y 2 R .1 . a o yt 7o mprt ea d ye eys i a t ea v o ea o n i u l gf i i r t 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