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小麦各级产量和产量差定义及计算方法
春小麦和冬小麦的区别
由于生长环境和生长特点的不同,春小麦和冬小麦的产量存在明显的差异。一般来说,春小麦的亩产较低,而冬 小麦的亩产较高。
原因分析
春小麦生长周期短,营养积累时间相对较少,同时对环境条件要求较高,容易受到干旱、寒冷等不利条件的影响 ,导致产量下降。而冬小麦生长周期长,营养积累时间充足,对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较强,因此产量较高。
冬小麦的种植环境
冬小麦主要种植在南方地区,如华东 、华中和华南等地区。这些地区的气 候条件较为温暖,冬季气温较高,有 利于小麦的生长和成熟。
冬小麦的种植地区通常具有较为优越 的土壤条件,能够满足小麦生长所需 的养分和水分条件。
春小麦和冬小麦的种植时间差异
春小麦的种植时间通常在春季3-5月份,播种后经过90110天的生长周期即可收获。
02
春小麦一般在3月中下旬至4月上 旬播种,生长期为90-120冬小麦的定义
冬小麦是指秋季播种的小麦,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和北方等地区。
冬小麦一般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播种,生长期为240-270天,主要靠人工灌溉 ,一般亩产在600-800斤左右。
制品。
冬小麦的适用性
适应气候条件
冬小麦适合在秋季播种,生长周 期较长,一般需要在有霜期进行 种植。冬小麦对气候的要求相对 较低,可以在较寒冷的气候条件
下生长。
土壤要求
冬小麦对土壤的要求较高,需要 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环境。
产量与质量
冬小麦的产量相对较高,但质量 略逊于春小麦,适合制作淀粉类
制品。
春小麦和冬小麦的应用领域比较
冬小麦的脂肪含量也相对较高 ,这使得它的味道更加浓郁。
春小麦与冬小麦的口感差异
春小麦由于其较高的蛋白质含量和较低的淀粉含量,口感更加硬脆,适合喜欢口感硬实的人食用。
不同品质类型冬小麦气冠温差的差异及其与产量性状的关系
05 9 52 3。
.
关键词 : 小麦 ; 冠温差 ; 筋类型 ; 冬 气 强 中筋 类 型 ; 量性 状 产 中图 分 类 号 :52 1s 1 s 1 . ;3 1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 0 7 9 (0 0 0 0 9 1 0— 0 1 2 1 )3— 10—0 0 6
(. 1 山东 农 业 科 学 院 作 物 研 究 所 , 山东 济 南 20 0 ;. 江 大学 农 学 院 , 5 10 2 长 湖北 荆 州 3 益 海 嘉 里 ( 京 ) 业科 技 有 限 公 司 , 京 . 北 种 北 1 06 ) 00 2 442 30 5;
摘 要 : 究 不 同 品 质 类 型 冬 小 麦气 冠 温差 ( T ) 差 异 , 讨 气 冠 温 差 与 产量 性 状 的关 系 , 高 产 品种 ( ) 育 研 CD 的 探 对 系 选 具 有 重 要 的 应 用 价值 。在 灌 溉 条 件 下 , 用 2 强 筋 型 和 2 选 8个 7个 中 筋 型 冬 小 麦 品 种 ( ) 分 别 对 抽 穗 期 、 花 期 、 系 , 开 花 后 7d 花后 1 、 后 2 花 后 2 气 冠 温 差 进行 了测 定 。结 果 表 明 , 筋 型 与 中筋 型 冬 小 麦 品 种 间 的 C D 在 、 4d 花 1d和 8d的 强 T 各 个 测 量 时期 的差 异 均 达 极 显 著 水 平 , 中筋 品种 花 后 2 1d的 C D 与 产 量 和 千 粒 重 均 呈 极 显 著 正 相 关 。 C D对 冬 小 T T 麦 产 量 影 响 , 要 通 过 粒 重 途 径 实 现 的 。 强 筋 型 品 种 与 中 筋 型 品 种 的 3个 主 成 分 累 积 贡 献 率 分 别 为 5 . 2 和 主 17% 6 .5 , 中 , 后 2 34% 其 花 1d的 C D分 别 在 强 筋 品 种第 2主成 分 和 中筋 品 种 第 1 成 分 表 现 C D差 异 越 大 , 量 越 高 , T 主 T 产
华北地区冬小麦—夏玉米作物生产体系产量差特征解析
华北地区冬小麦—夏玉米作物生产体系产量差特征解析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解析华北地区冬小麦—夏玉米作物生产体系的产量差特征。
华北地区作为中国的重要粮食产区,其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模式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受气候、土壤、水资源、种植技术等多重因素影响,该地区作物生产体系存在显著的产量差异。
本文将从多个维度对华北地区冬小麦—夏玉米作物生产体系的产量差特征进行解析,以期为优化作物种植结构、提高产量和资源利用效率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具体而言,本文将首先介绍华北地区的气候特点、土壤类型以及水资源状况等自然条件,分析这些条件对冬小麦和夏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深入探讨不同种植技术、管理措施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包括播种时间、种植密度、施肥量、灌溉方式等。
本文还将关注作物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分析其对产量差的影响。
通过对华北地区冬小麦—夏玉米作物生产体系产量差特征的解析,本文旨在揭示影响产量的关键因素,提出针对性的优化建议。
这些建议将有助于指导农民科学种植,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同时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为实现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贡献力量。
二、华北地区农业生产概况华北地区位于中国北部,地理上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中部,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
该区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相对丰富,气候适宜,为农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华北地区农业生产以粮食作物为主,其中冬小麦和夏玉米是两大主要农作物。
冬小麦是华北地区的主要冬播作物,其生长期主要集中在秋季至春季。
这一区域的气候条件适合冬小麦的生长,使得冬小麦的产量和质量都相对较高。
同时,华北地区的农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为冬小麦的高产稳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夏玉米则是华北地区的主要夏播作物,其生长期主要集中在春季至夏季。
由于夏季气温高、光照充足,有利于玉米的生长和发育,使得夏玉米的产量也相对较高。
小麦产量三要素名词解释
小麦产量三要素名词解释嘿,朋友们!今天咱们来唠唠小麦产量三要素,这就像是小麦界的超级英雄组合,少了谁都不行呢。
首先是亩穗数,这就好比是小麦大军的士兵数量。
想象一下,亩穗数就是那一片片密密麻麻站在麦田里的小士兵,每一根麦穗都是一个英勇的战士。
要是亩穗数多,那就像一场盛大的阅兵式,一眼望去全是雄赳赳气昂昂的“小麦兵”。
如果亩穗数少呢,就像是一场战斗中兵力不足,那还怎么保卫咱的小麦产量王国呀。
这亩穗数可是产量的基础力量,多了就有无限可能,少了就感觉麦田里空荡荡的,就像一场演唱会只有寥寥几个观众一样尴尬。
接着就是穗粒数啦。
穗粒数就像是每个小麦士兵身上背着的“粮食弹药包”。
你看那饱满的麦穗,上面一粒粒的小麦就像小珠子一样。
如果穗粒数多,那就像每个士兵都背着沉甸甸的、超级大的弹药包,里面装满了胜利的希望。
要是穗粒数少呢,就像士兵们背着个瘪瘪的小口袋,看着都觉得没底气。
这穗粒数要是够多,那整个麦田都像是藏着无数个小金库,每一个麦穗都是一个小宝藏,闪着诱人的光芒。
最后,可不能忘了千粒重这个关键要素。
千粒重啊,就像是每个小麦颗粒的“体重”。
你想啊,那些胖胖的麦粒就像一个个小胖子,重得很呢。
如果千粒重高,就好比是一群强壮的大力士在麦田里。
每一颗麦粒都像是一颗小铅球,沉甸甸的。
可要是千粒重低,那就像一群瘦弱的小麻杆,风一吹都怕它们倒了。
千粒重高的小麦,感觉就是麦田里的贵族,个个都是“重量级选手”,为产量的提升立下汗马功劳。
这小麦产量三要素啊,必须要相互配合。
就像一场完美的接力赛,亩穗数先开个好头,把数量基础打好;穗粒数接着加油,把每穗的“货物”装满;最后千粒重来个完美冲刺,让每一粒都充满力量。
它们要是配合得好,那小麦产量就像火箭一样蹭蹭往上涨,农民伯伯的脸上就会笑开了花,就像中了超级大奖一样。
要是它们其中一个掉链子,那整个产量就会像泄了气的皮球,瘪瘪的。
所以啊,这三个要素就是小麦产量世界里的铁三角,缺一不可,它们共同书写着小麦高产的传奇故事呢。
山东省潍坊市冬小麦产量统计预报的初探
根据 多年的 经验 , 全市 共划 分为 6个 片,
诸城、高密为一片 , 昌乐 、青州为一 片, 五莲站 单独为一片 , 寿光为一片 , 临朐独为一片 , 昌邑、 安丘 、潍城三 区为一 片。 产量构成用下式表达 : Y=Yt 斗Yw + , Ye 其 中 Y为实际产量 , 为趋势 产量 , Yt Yw 为气 象产量 , Ye为随 机产量 。
维普资讯
山东省潍坊市冬 小麦 产量统计预报 的初探 农业科投
刘艳红 ’ 徐凤霞 张晓辉 周 玉兰 朱翠红 ’ (. 1 潍坊市寒亭气象局 山东寒 亭 2 1 O ; 2 寿光市气象局 山东寿光 6 1O . 3 昌邑市气象局 山东昌邑 2 1 0 ) . 6 0 3
220 ; 6 7 0
摘 要: 利用潍坊市 多年的冬小麦的产量资料 , 然后计算各 区的 气候 产量 , 再进行 聚类分析, 对全市进行 了冬小麦的气候 区划 , 用各 区多 利 年的 气象资料和 产量资料进行 气象 因子 相关分析 , 筛选预报 因子 , 建立各 区的冬小 麦产量预报方程 , 通过 回代检 验 , 效果很 理想 。 关键 词 : 小 麦 产 量 预报 冬 中图分类号 ; 5 S 1 2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7 - 9 X 2 0 ) 2a- 2 0 0 1 0 8 ( 0 8 0 () O 5 - 2 64 冬小麦是潍坊市 主要 的夏收粮食作物 , 它 的丰欠直接影响到当年的粮食产量 , 因此 , 对冬 小麦产量进行较为 准确预 报 , 对提高粮食产量 具 有 重要 意 义 。 本 文根 据 农 业 气 象预 报 原 理, 利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对 本市冬小麦产量 预报 进 行 了初步 探讨 。
Y。3 9. 5 +1 . 9 _ 2 3 7 2 9 7中 1X) . 3 5中 ( +3 1 3
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
小麦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提高小麦产量的途径摘要:小麦的单产决定于单位面积的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1],但在不同的产量水平下,各构成因素对子粒产量的贡献不同。
小麦产量三个构成因素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制约关系,只有三者的乘积达到最佳组合时,才能使产量最高。
在小麦产量构成三因素中,穗数对穗粒数和粒重处于支配地位,穗粒数和粒重则处于接受影响的地位,而这三因素的组合又受栽培方式、播种密度、播期等因素有关,只有三因素协调发展时,才能获得高产[2]。
关键词: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增产1 小麦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小麦产量三个构成因素之间存在制约关系,穗数的形成是分蘖发生和两极分化的结果,最后决定穗数多少的时期是抽穗期。
从播种到抽穗以前的各种生态环境和生育况,都对穗数多少存在一定影响和制约作用穗粒数的多少是开花授精6-7天后决定的,它取决于分化小花的数量和小花与子粒退化的比率。
穗粒数的多少受穗分化到粒数定型期间的生态环境和植株有机、无机营养状况的影响.其中包括穗数的影响;而粒数对穗数并无影响关系。
粒重除了其遗传因子控制外,还受制于子粒灌浆期间的各种生态因素和植株的营养状况,穗数的多少是制约粒重的原因之一,粒数的多少对粒重也有一定的制约作用)由此可知,在构成小麦产量的三个因素中,穗数是对穗粒数和粒重有较强作用的制约因素,穗数的多少对穗粒数和粒重始终处于主动的影响,支配的地位;穗粒数和粒重基本上处于被动的,接受影响和支配的地位。
因此,在生产中协调三因素关系时,主要通过调节穗数来实现[3]。
穗数对产量的影响最大,但产量是三因素的乘积,所以只注重穗数的增加而减少穗粒数和千粒重,从而使产量减少的方法是不可取的。
由于千粒重的变异系数最大,可调节的力度也最大,因此,千粒重在该麦区有很大的提高空间。
很多的研究[4]发现千粒重的遗传力较高,效应潜力很大,显性作用明显,在育种中适合作早代选择:在栽培上主要是通过提高灌浆强度与延长灌浆时间来提高千粒重,比如采取适期早播,保证小麦充足的灌浆时间,增加小麦的灌浆强度。
不同冬小麦品种产量和节水性状差异及对供水的反应
Absr c :Th ils,yed c mp n n sa d d u h eitn e i d xo 4 wi trwh a u t aswe td e n ta t eyed il o o e t n r g trssa c n e f2 ne e tc li r r su id u - o v e d rd f rn trrgme h er s lsid c td t a il ssg i c nl i e n mo g irg to sa d v r t s h e e i e twae e i s.T u t n iae h tyed wa in f a t d f r ta n riain n ai i .T fe e i y e e e
中 图 分 类 号 :5 2 0 ¥ 1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0— 0 1 2 0 ) 2 0 0— 5 10 7 9 ( 0 6 0 —0 7 0
Re p n e fGr i ed a d W a e a i g T at o W a e gm e f s o s so an Yil n tr S vn r i t t rRe i s o s
维普资讯
- C T -
- 刚C T R E - ULU I ¨ 哪 U・ 啊I l “
华 北 农 学 报 ・ 0 6, 1 2) 7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4 2 0 2 ( :07
不 同冬 小 麦 品种产 量 和 节 水 性 状 差 异 及 对 供 水 的 反 应
HOU ib i’ L - a ZHANG ih a , YAO n r n 2 YANG ih a L. u Ya .o g , L.u
( . o eeo goo y h nagA r u ua U i rt, hna g 10 6 ,C ia 1 C l g f rn m ,Seyn gi l rl nv sy S eyn 11 hn ; l A ct ei 1
《冬小麦蒸散量法模型参数的确定及其应用》
《冬小麦蒸散量法模型参数的确定及其应用》一、引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农作物的水分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
蒸散量作为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的关键参数,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至关重要。
冬小麦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蒸散量法模型参数的确定和应用对于提高冬小麦的种植技术和产量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冬小麦蒸散量法模型参数的确定方法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
二、冬小麦蒸散量法模型概述冬小麦蒸散量法模型是一种基于物理原理的模型,用于估算农田蒸散量。
该模型通过综合考虑气象因素、土壤特性、作物生长状况等因素,对农田蒸散量进行定量描述。
模型的准确性取决于参数的确定和模型的适用性。
三、模型参数的确定1. 气象因素参数的确定气象因素是影响蒸散量的主要因素,包括太阳辐射、气温、相对湿度、风速等。
这些参数的确定需要依靠气象观测数据。
在确定这些参数时,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气象观测站点,并采用合适的数据处理方法,如插值法、回归分析法等,将观测数据转化为模型所需的参数。
2. 土壤特性参数的确定土壤特性是影响蒸散量的另一重要因素,包括土壤质地、土壤水分含量、土壤温度等。
这些参数的确定需要依靠土壤分析数据。
在确定这些参数时,应综合考虑土壤类型、耕作方式等因素,并采用适当的分析方法,如土壤剖面分析、土壤水分动态监测等。
3. 作物生长状况参数的确定作物生长状况参数包括作物叶片面积指数、作物高度、叶绿素含量等。
这些参数的确定需要结合农学知识和实际观测数据。
在确定这些参数时,应考虑作物的生长阶段、品种差异等因素,并采用适当的遥感技术和地面观测方法。
四、模型应用1. 农田水分管理通过冬小麦蒸散量法模型,可以估算出农田的蒸散量,从而为农田水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在灌溉和排水方面,可以根据模型的估算结果,合理安排灌溉和排水时间,避免浪费水资源和提高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
2. 作物生长监测与预报通过实时监测和预报作物的蒸散量,可以了解作物的生长状况和需求,为作物的生长监测与预报提供科学依据。
焉耆盆地冬小麦与春小麦产量对比分析
焉耆盆地冬小麦与春小麦产量对比分析摘要:在焉耆盆地农业发展过程中,小麦为主要粮食作物。
为了提高焉耆盆地的小麦产量,需要对不同的小麦良种进行科学选择。
目前,在焉耆盆地冬小麦和春小麦的种植规模都相对较大。
在研究中分析焉耆盆地冬小麦和春小麦的品种选择和产量,可以对焉耆盆地小麦种植规模进行优化配置,提升本地小麦种植水平。
关键词:焉耆盆地;冬小麦;春小麦;产量对比前言在新疆地区小麦种植过程中,需要根据冬、春小麦的气候指标要求对不同小麦类型进行科学种植。
通常冬季无稳定积雪区,1月平均最低气温在零下15℃以上,极端最低气温在零下20℃以上的地区,冬小麦种植规模相对较大。
焉耆盆地是新疆地区主要的春小麦分布地区,在20世纪50年代焉耆盆地种植过冬小麦,但是麦苗越冬受冻情况比较严重,并且产量相对较低。
但是近些年新疆气温有变暖趋势,冬小麦抗寒性品种不断被培育,农业生产科技水平也在不断进步。
因此,焉耆盆地冬小麦和春小麦均有种植。
在此次研究中主要对比冬小麦与春小麦的具体产量,从而明确焉耆盆地小麦种植情况。
1焉耆盆地小麦种植现状焉耆盆地在新疆天山南麓,主要包含焉耆、和静、和硕、博湖县的部分平原区域、农二师部分团场。
焉耆盆地具有南疆到北疆气候过渡的特征,热量比较充足,日照时间也相对较长,温差相对较大,无稳定积雪,1月的平均最低气温为零下22℃,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30℃。
在小麦种植过程中,根据新疆冬小麦和春小麦分布的气候指标要求,焉耆盆地在小麦种植过程中,主要以春小麦为主[1]。
但是近些年来,全球气温上升,新疆地区的整体气温上升,再加上冬小麦品种越来越丰富和优良,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这些为焉耆盆地冬小麦种植提供了有利条件。
根据相应的资料调查分析发现,2020年到2021年,焉耆盆地的冬小麦种植面积达到4000hm2以上,主要种植品种为新冬22号新冬44号等,亩产量超过500kg/667m2。
而春小麦作为焉耆盆地的主要粮食作物,其种植规模相对较大,在春小麦种植过程中,种植面积常年保持在6万亩左右,平均亩产为500kg/667m2。
高产冬小麦的形态与产量
高产冬小麦的形态与产量本文旨在探讨冬小麦品种的形态特征与产量表现。
冬小麦是一种多用途的农作物,可以为人类提供食物、饲料和工业原料。
从形态上看,冬小麦的叶子呈绿色,坚实而有弹性,并具有优异的耐寒性能。
叶片往往垂直排列,而且具有较长的长度,可以抵御干旱环境的不利条件。
此外,冬小麦的根系发达,能够吸收更多的水分和养分,帮助植株向上生长,获得更多的阳光和空气中的养分。
冬小麦的穗狭长,构造精细,穗芒极其饱满,完整度高,生长特性也较好,非常适合收获作业。
产量方面,冬小麦非常抗逆,即使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也能保持良好的产量表现。
此外,冬小麦的穗芒可以促使亩产量大幅提高,这有助于提高农户的收入水平。
结果显示,冬小麦的穗芒的含量是常规品种的2.5倍,亩产量可以达到50-70千克,这将有助于改善粮食安全,为人类提供充足的粮食。
总之,冬小麦具有优良的形态特征和良好的产量表现,因此在粮食生产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冬小麦可以抵御自然环境中的恶劣条件,具有良好的农艺性能,因此受到了广大农户的喜爱。
此外,在冬小麦的耕作管理方面,采用适当的化肥、施水、选择合适的耕地等技术措施,都可以提高冬小麦的产量。
另外,由于冬小麦具有迅速生长、优良的抗旱性能,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季节性的高温、多湿度环境,从而提高其产量。
在冬小麦的收获处理方面,也要重视温度控制,降低湿度,防止霉变。
总之,冬小麦是一种具有重要意义的农作物,其形态特征和产量表现均具有独特的优势。
因此,政府应该更加重视冬小麦的种植,支持农户重视冬小麦的耕作管理,努力提高冬小麦的种植技术水平,为提高我国粮食安全做出贡献。
另外,我们还应该关注冬小麦种子的选择问题。
尽管冬小麦在自然环境中表现出了优良的抗逆性,但是要想提高产量,还是需要做出一些努力。
因此,在选择种子时,尽可能选择营养丰富、品质优良的冬小麦种子,以保证栽培种植物健康,并最大限度地提高产量。
另外,在冬小麦栽种期间,要保持土壤湿润,定期施肥,防止因旱灾而导致的产量减少。
黄淮冬麦区小麦生长阶段和影响产量的因素
黄淮冬麦区小麦生长阶段和影响产量的因素阶段播种—出苗分蘖—越冬返青—拔节抽穗—扬花灌浆—乳熟月份10上(寒露后)-11 12-1-2上3月份还可部分春分蘖2中下-3-4 5初—5中5下—6需水量适中2月较少3月逐渐增大4月高峰期最关键适中与气候的关系如果在播种阶段天气持续阴雨或干旱,土壤长期处于过湿或过干状态,小麦播期会推迟(比如10-15天),则导致出苗发育期较常年推迟,苗情会相对较差。
不能满足种子的吸水量要求,就不能发芽。
1.分蘖数量的多少初步决定了小麦的收成好坏。
如果小麦苗情较差,则分蘖数量会偏少。
分蘖数量决定小麦的穗数。
如果分蘖能力太强,则在收获前遇到大风,容易形成倒伏,从而影响产量。
2.越冬是小麦储备能量的时期,如果能有几场大雪,则可有效补充土壤水分。
降雪虽伴随着较强的降温过程,但大部地区有积雪覆盖,对农田起到了增墒、保温作用,保证了冬小麦安全越冬。
3.12月下旬至1月底正常生长的小麦进入越冬期以后,有较强的抗寒能力,而一旦气温回升,幼苗缓慢生成,抗寒力就会降,这时若出现-13~-15℃的低温,对小麦会造成较严重的冻害。
在2月中下旬,冬小麦开始陆续返青,4月上旬陆续进入拔节阶段。
由于返青后植株生长加快,抗寒力明显下降,加之早春麦田气候多变,冻害频繁,影响小麦生长。
1.如果此一阶段遭受严重冻害袭击,则部分已处于拔节期的冬小麦将会被冻死,由此决定了该地区冬小麦的单产水平将肯定出现下降。
这段时间要提防“倒春寒”。
2.期间如果干旱,则影响穗器官的发育,使穗粒数锐减,对产量影响最大。
主要因素是每天有比较长的日照时数和一定的天数,其次要求比较高的温度,以20度左右通过光照阶段最快,温度低于10度。
如果光照阶段的要求得不到满足,就不能正常发育,不能正常抽穗。
在5月份,冬小麦生长进入需水最关键时期。
如果旱情不仅没有缓解,反而继续发展,则抑制子粒灌浆及干物质向子粒的运输与积累,导致粒重下降,会直接影响到小麦单产水平。
不同播量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不同播量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作者:孙红梅宗克栋董秀春徐成忠李福元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8年第22期摘要为明确适合大面积高产的冬小麦播量,以山东省主栽品种济麦22为供试材料,采取大区试验设计,设置75、150、225、300、375、450 kg/hm2共计6个播量处理,研究不同播量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播量300 kg/hm2以内有利于培育健壮个体,促进叶、蘖、根的同伸性;随着播量的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显著减少,单位面积穗数和产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济麦22在鲁西南地区的适宜播量为150~225 kg/hm2,最佳播量为150 kg/hm2。
关键词济麦22;播量;产量中图分类号 S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22-0016-02Abstract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suitable sowing rate of high yield in large area,Jimai 22(the most popularized wheat variety in Shandong Province)was selected as material,a large plot experiment involving six sowing rates(75,150,225,300,375,450 kg/hm2)was designed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sowing rates on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and yield traits of winter wheat.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owing rate under 300 kg/hm2 not only was good for forming strong individuals,but also promoted the synchrony of leaves,tillers and roots.With the increase of sowing rate,grain number per ear and the 1000-kernel weight decreased significantly,and the ear number per unit area and yield increased first and then decreased.The suitable sowing rate of Jimai 22 in southwest Shandong was 150-225 kg/hm2,and the optimum sowing rate was 150 kg/hm2.Key words Jimai 22;sowing rate;yield播期和播量是小麦获得高产的关键。
冬小麦各级产量和产量差定义及计算方法
冬小麦各级产量和产量差定义及计算方法冬小麦是我国主要的农作物之一,其产量和产量差是评价其品质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
本文将介绍冬小麦产量和产量差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一、产量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冬小麦的产量是指在单位面积(亩、公顷等)内所收获的干草重量或粮食重量。
计算方法如下:
产量(kg/亩)=收获量(kg)/种植面积(亩)
产量(kg/公顷)=收获量(kg)/种植面积(公顷)
二、产量差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产量差是指同一地区、同一品种、同一施肥、同一管理等条件下,不同种植户或不同地块之间产量的差异。
计算方法如下:
1. 平均产量
平均产量是指同一地区、同一品种、同一施肥、同一管理等条件下,所有种植户或地块的产量的平均值。
计算方法如下:平均产量(kg/亩)=所有种植户或地块的产量之和(kg)/种植户或地块数
平均产量(kg/公顷)=所有种植户或地块的产量之和(kg)/种植户或地块数*15
2. 绝对产量差
绝对产量差是指同一地区、同一品种、同一施肥、同一管理等条件下,不同种植户或不同地块之间产量的差异。
计算方法如下:
绝对产量差(kg/亩)=最高产量(kg/亩)-最低产量(kg/亩)绝对产量差(kg/公顷)=最高产量(kg/公顷)-最低产量(kg/公顷)
3. 相对产量差
相对产量差是指同一地区、同一品种、同一施肥、同一管理等条件下,不同种植户或不同地块之间产量差异的相对值。
计算方法如下:相对产量差(%)=(最高产量-最低产量)/平均产量*100
以上是冬小麦各级产量和产量差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通过对产量和产量差的测定和分析,可以为冬小麦的种植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提高产量和品质。
多参数冬小麦估产模型研究及产量影响因素分析
中图分类号:TP79
文献标志码:A
论文编号:casb15050t Yield Estimation Model with Multi-parameters Based on Remote Sensing and Analysis of Yield Influencing Factors Zhao Yaguang1, Zhang Can1, Hou Fan1, Zhang Xiwang1,2
参数的模型拟合效果最好 ,R2 为 0.818,估产精度达 95% ,而且引入温差主成分的模型精度高于仅用
NDVI、LAI 作参数的模型,另外深入分析各参数对产量估测的影响可知 4 月中旬和 5 月中旬的地表昼夜
温差对冬小麦的后期产量具有较大影响。
关键词:遥感估产;多参数;温差;主成分分析;回归模型
遥感具有覆盖面积大、重访周期短、信息量丰富、 现势性强 、消耗费用低 、受地面条件限制少等优点 ,能 够快速灵活准确地对冬小麦进行估产。中国从 20 世
纪 70 年代末就开始冬小麦长势监测和遥感估产研究, 直至近年来在小麦估产方面已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 果。江东提出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农作物遥感估产模 型 ;庄东英等[11]利用冬小麦拔节期遥感影像反演的 LAI 及时修订生物量模型参数,以对每日的冬小麦净 光合量进行积分从而对冬小麦生物量进行预测 ;朱再 春等[4]基于信息扩散方法和关键期的遥感数据建立了 冬小麦估产模型 ,较好地模拟了冬小麦遥感估产中归 一化植被指数和产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
中国农学通报 2015,31(29):241-247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多参数冬小麦估产模型研究及产量影响因素分析
赵亚光 1,张 粲 1,候 璠 1,张喜旺 1,2
冬小麦趋势产量与气象产量分离方法对比分析
冬小麦趋势产量与气象产量分离方法对比分析作者:魏庆伟石俊峰张亿博来源:《山东农业科学》2019年第08期摘要:为探寻准确高效分离冬小麦趋势产量与气象产量的方法,利用河南省浚县1986—2018年冬小麦单产数据,分别采用HP滤波法、Logistic拟合法、滑动平均法和综合平均趋势法拟合其趋势产量,计算对应的气象产量,并对所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表明:综合平均趋势法分离的趋势产量与实产变化趋势最为吻合,气象产量波动幅度准确反映了实产变化特点,是分离冬小麦趋势产量与气象产量最准确的方法。
11a滑動平均法及HP滤波法操作简单,且拟合结果能较准确地体现气候变化对粮食产量变化的影响,是较为实用的方法。
Logistic拟合法得到的趋势产量增产速率呈逐步减小趋势;5a滑动平均法得到的气象产量波动幅度较小,夸大了社会生产力发展对小麦增产的作用,部分程度忽略了气候变化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这两者所得结果均在某种程度上与客观事实不符,不适合该地区冬小麦趋势产量与气象产量的分离。
关键词:冬小麦;趋势产量;气象产量;HP滤波;Logistic拟合;滑动平均中图分类号:S512.1+1:S11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1-4942(2019)08-0127-06Abstract In the study, the trend yield was fitted respectively by HP filter method, Logistic fitting method, moving average method and comprehensive average trend method based on winter wheat yield data from 1986 to 2018 in Xunxian County of Henan Province, and the corresponding meteorological yield was calculated.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to explore the effective separation method for separating trend yield and meteorological yield of winter wheat.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rend yield separated by comprehensive average trend method was the most consistent with the trend of real production, and the fluctuation range of meteorological yield also accurately reflected production change characteristics, so it was the best method for separating trend yield and meteorological yield of winter wheat. The HP filter and 11a moving average method were more practical methods. The growth of trend yield decreased gradually which fitted by Logistic fitting method. The fluctuation range of meteorological yield was narrower by 5a moving average method,so the effect of social productivity development on wheat yield was exaggerated and the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was ignored partially, to some extent. The result was not consistent with the objective fact. Therefore, the two methods were not suitable for separating trend yield and meteorological yield of winter wheat in the research area.Keywords Winter wheat; Trend yield; Meteorological yield; HP filter; Logistic fitting; Moving average冬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2016年中国冬小麦产量为1.22亿吨[1],在我国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方面占有重要地位[2-4]。
冬小麦不同播期对土壤水分及产量的影响
期(S1,9月 21日)的 最低 ,9月 30日一 l0月 l1日之 间产 量相 近 。 多重 比较 表 明 ,播 种期 越 迟 ,土壤含 水
量越 大 ,播期 处 理 间产量 差异 不显 著 ,晚播 不会 造成 减 产 。
关键 词 :不 同播 期 ;土壤 水 分 ;产量 ;穗数 ;千粒 重 ;主 茎穗 长 ;差异
中图分 类 号 :SS3
文 献标 志码 :A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论 文编 号 :casb17O7o07O
Effect of Sowing Dates on Soil M oisture and Yield of W inter W heat Zhang Shufang ,Chai Shouxi ,Chang Lei ,Sun Yulian
( College ofAgronomy,Gans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Lanzhou 730070; 2Meteorological Bureau ofLinxiazhou in Gansu Province,Linxia Gansu 73 1 100) A bstract:Under sem iarid rain—fed condition.winter wheat ‘Longzhong No.1’was used to study soil m oisture and winter wheat yield under different sowing date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oil water content increased with the late—sowing of winter wheat.There were differences in soil moisture under different sowing dates and growth periods.Among the four sowing dates,the highest soil moisture was found in the latest sowing date(S4,
河北省冬小麦区域试验调查记载项目及标准
河北省冬小麦区域试验调查记载项目及标准一、田间记载(一)物候期1、出苗期:目测全区有50%以上的植株幼芽鞘露出地面1厘米的日期,以“日/月”表示(以下均同)。
2、抽穗期:目测全区有50%以上顶部小穗(不含芒)露出旗叶叶鞘,或从叶鞘中上部钻出的日期。
3、成熟期:全区有90%以上麦穗的籽粒变硬,大小及颜色接近本品种正常状态,用指甲不易划破的日期。
4、全生育期:从播种次日至成熟期的日期。
(二)形态特征1、幼苗习性:于分蘖盛期观察,分匍匐、半匍匐、直立三级,以1、3、5表示。
2、株高:从地面至主穗顶端的长度,不连芒,量20株取其平均值,以“厘米”表示。
3、芒:分五级。
(1)无芒完全无芒或芒极短;(2)顶芒穗顶部有芒,芒长5毫米以下,下部无芒;(3)曲芒芒的基部膨大弯曲;(4)短芒穗的上下均有芒,芒长40毫米以下;(5)长芒芒长40毫米以上。
4、穗型:分五级。
(1)纺锤形穗子两头尖,中部稍大;(2)椭圆形穗短,中部宽,两头稍小,近似椭圆形;(3)长方形穗子上、中、下正面与侧面基本一致,呈柱形;(4)棍棒型穗子下小、上大,上部小穗着生紧密,呈大头状;(5)圆锥型穗子下大、上小或分枝,呈圆锥状。
5、壳色:分白壳(包含淡黄色)、红壳(包含淡红色)两级,分别以1、5表示。
(三)生育动态1、基本苗数:三叶期前选择有代表性的两个重复,每重复取适当样点,数其苗数,折算成“万/亩”表示。
2、最高总茎数:拔节前分蘖数达到最高峰时调查,方法与基本苗同。
3、有效穗数:成熟前在三个重复内随机取样,数有效穗数(穗粒数在5粒以上者),折算成“万/亩”表示。
4、有效分蘖率:即成穗率,以“%”表示。
有效分蘖率(%)=(有效穗数÷最高总茎数)×100(四)抗逆性1、耐寒性:分越冬、春季两阶段调查,目测地上部分冻害程度,分五级。
(1)无冻害;(2)叶尖受冻发黄;(3)叶片冻死一半;(4)叶片全枯;(5)植株或大部分蘖冻死。
小麦玉米测产方法
小麦玉米测产方法小麦和玉米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在农业生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小麦和玉米的产量,农业生产者需要测算和评估其产量。
本文将介绍小麦和玉米的测产方法。
一、小麦的测产方法1.田间评估法:这是最常用的小麦测产方法之一,也是最简单直接的方法。
在田地中选取一定数量的样方,统计每个样方中小麦穗数的平均值,并乘以有效穗数的比例,即可得到小麦的预测产量。
2.样方法:在小麦田中随机选取一定数量的样方,统计每个样方中小麦穗数的平均值,并与每穗的粒数相乘,最后乘以有效穗数的比例,即可得到小麦的产量。
3.穗长法:对小麦田中的一定数量的小区的小麦穗长度进行测量,然后根据穗长的平均值和有效穗数的比例来预测小麦的产量。
4.株龄法:根据小麦植株的株高、茎粗和株龄等指标,结合历年生产经验,通过统计自然养分、病虫害情况等,预测小麦的产量。
5.室内测产法:通过将小麦收割下来后,室内进行筛选和测量,评估小麦的产量。
二、玉米的测产方法1.田间评估法:这也是最常用的玉米测产方法之一、在田地中选取一定数量的样方,统计每个样方中玉米穗数的平均值,并乘以有效穗数的比例,即可得到玉米的预测产量。
2.样方法:在玉米田中随机选取一定数量的样方,统计每个样方中玉米穗数的平均值,并与每穗的粒数相乘,最后乘以有效穗数的比例,即可得到玉米的产量。
3.万株计数法:在玉米田中随机选取一定数量的样点,每个样点根据玉米植株数量进行计数,然后乘以亩数,最后统计所有样点得出的结果,即可得到玉米的产量。
4.株高法:通过测量玉米植株的株高和茎粗等指标,结合历年生产经验,预测玉米的产量。
5.株龄法:根据玉米植株的株高、茎粗和株龄等指标,结合历年生产经验,通过统计自然养分、病虫害情况等,预测玉米的产量。
总结:小麦和玉米的测产方法有多种,可以根据田间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测算和评估。
这些方法都需要在田地中进行样方的选择、植株参数的测量和数据的统计等工作。
通过科学合理地进行测产,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满足人民对粮食的需求。
我市冬小麦生产调查的基本技术参数
我市冬小麦生产调查的基本技术参数(一)生育期1.播种期:小麦田间播种的日期。
2.出苗期:小麦的第一片真叶露出地表2—3cm时为出苗,田间有50%以上麦苗达到出苗标准的日期为出苗期。
3.分蘖期:田间有50%以上的植株第一分蘖露出叶鞘2cm左右的日期为分蘖期。
4.越冬期:冬前日平均气温稳定降至0℃、麦苗停止生长的日期为越冬期。
5.返青期:次年春季气温回升时,麦苗叶片由青紫色转为鲜绿色,部分心叶露头1—2厘米时,为返青期。
一般日平均气温在0—3℃左右时。
6.起身期:返青后全田50%以上的小麦植株由匍匐转为直立生长,小麦基部节间开始伸长0.2—0.5cm为起身期。
7.拔节期:全田50%以上单茎的茎基部第一节间露出地面2cm 时为拔节期。
8.挑旗期:全田50%以上的旗叶完全伸出为挑旗期。
9.抽穗期:全田50%以上麦穗由叶鞘中露出穗长的1/2时为抽穗期。
10.开花期:全田50%以上麦穗中上部小花的内外颍张开、花丝伸长、花药外露时为开花期。
11.成熟期:小麦的茎、叶、穗发黄,胚乳呈蜡质状,籽粒开始变硬,基本达到原品种固有色泽为成熟期。
(二)调查的几个关键性技术标准1.基本苗调查方法:a.播种量(斤)=每亩要求基本苗/每斤种子粒数*发芽率*田间出苗率b.斤籽万苗是说1斤(500g)/千粒重(40g以下)*发芽率(80%)*1000=1万c. (1)选点:选取代表整个大田实际情况的点进行计数,一般每公顷选点不少于5点。
可采用蛇形、梅花形、五点取样法、棋盘法、随机取样法等形式选点。
(2)样点调查:采用0.1㎡样段。
先测量平均行距。
若行距为15cm,样点长选用66.6cm;若行距为20cm,样点长选用50cm。
在样段两端作标记,然后以一端为起点,逐一数出样段内的株数或茎数。
一般采用每点双行,分别计数,计算平均值。
基本苗的调查应在小麦三叶期进行;总茎数的调查,则根据需要确定调查时间。
基本苗(万/hm2)=各点株数平均值×10 茎蘖数(万/hm2)=各点茎数平均值×10(3)亩基本苗=1m双行的苗数/6*1万(注:1亩为6千平方尺,一般我市播种的小麦为6寸即20cm行距)2.分蘖调查方法:a.分蘖期田间有50%以上的麦苗,第一分蘖露出叶鞘2厘米左右时,记为分蘖期。
基准作物产量
基准作物产量1. 引言基准作物产量是指在特定的土壤、气候和管理条件下,种植某一作物所能达到的最高产量水平。
它是评估农业生产潜力和制定农业发展策略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了解基准作物产量,农业生产者可以优化种植技术、改善土壤质量、选择适宜的品种和施肥方法,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本文将介绍基准作物产量的定义、计算方法、影响因素以及提高基准作物产量的途径和意义。
2. 基准作物产量的定义基准作物产量是指在理想的生长条件下,经过科学管理和合理耕作所获得的作物产量。
它是一种理论上的最高产量,反映了作物在最佳生长环境下的生产能力。
基准作物产量通常以单位面积(如公顷)的产量来表示,以便进行比较和评估。
3. 基准作物产量的计算方法基准作物产量的计算方法可以分为两种:经验法和模型法。
3.1 经验法经验法是根据历史数据和农业生产经验来估计基准作物产量的方法。
它基于长期的观测和统计分析,考虑到种植技术、气候条件、土壤类型等因素,得出一个相对准确的基准作物产量。
经验法的计算步骤如下:1.收集过去几年的作物产量数据和相关的农业生产信息。
2.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计算平均产量和标准差。
3.根据相关因素的变化情况,对平均产量进行修正。
4.得出基准作物产量的估计值。
3.2 模型法模型法是利用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模拟来预测基准作物产量的方法。
它基于作物生长的生理过程和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模拟作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从而预测基准作物产量。
常用的模型包括物理模型、统计模型和生理生化模型。
这些模型可以考虑土壤水分、温度、光照、CO2浓度等因素对作物生长的影响,从而准确地预测基准作物产量。
4. 影响基准作物产量的因素基准作物产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气候条件、土壤质量、种植技术、施肥水平、病虫害等。
4.1 气候条件气候条件是影响作物生长和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温度、光照、降水等气候要素对作物的生长和发育具有直接影响。
例如,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作物的生长速度和产量水平;光照不足会减缓光合作用,导致产量降低;降水过多或过少都会对作物的生长产生负面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冬小麦各级产量和产量差定义及计算方法冬小麦是我国主要的冬季种植作物之一,其产量及产量差是评估冬小麦生产效益的重要指标。
本文将介绍冬小麦各级产量和产量差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一、冬小麦各级产量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1. 单产:指单位面积上冬小麦的产量,计算公式为:单产=总产量/播种面积。
2. 亩产:指每亩播种面积上的冬小麦产量,计算公式为:亩产=总产量/播种面积*666.67。
3. 公斤产:指单位面积上冬小麦的重量,计算公式为:公斤产=总产量/播种面积*1000。
二、冬小麦产量差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冬小麦产量差是指实际产量与预期产量之间的差值,也是评估冬小麦生产效益的重要指标。
其计算方法有以下几种:
1. 平均产量差:指所有冬小麦农户实际产量与预期产量之间的平均差值,计算公式为:平均产量差=Σ(实际产量-预期产量)/样本数。
2. 产量差率:指实际产量与预期产量之间的差值占预期产量的比例,计算公式为:产量差率=(实际产量-预期产量)/预期产量*100%。
3. 相对误差率:指实际产量与预期产量之间的相对误差,计算公式为:相对误差率=(实际产量-预期产量)/预期产量*100%。
以上就是冬小麦各级产量和产量差的定义及计算方法,希望对大
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