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龙杠中学高一年级生物导学提纲(二)
高一必修二生物提纲.doc
高一必修二生物提纲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高一必修二生物提纲》的内容, 具体内容:提纲,是一种概括地叙述纲目、要点的公文。
下面是我网络收集整理的以供大家学习。
(一)一•细胞质基质定义:细胞质中除细胞器以外的液体部分。
功能:1....提纲,是一种概括地叙述纲目、要点的公文。
下面是我网络收集整理的以供大家学习。
(一).细胞质基质定义:细胞质中除细胞器以外的液体部分。
功能:1.细胞质基质中有多种酶,是多种代谢活动的场所。
2.为新陈代谢提供所需的物质和一定的环境条件(如提供atp、核昔酸、氨基酸等)。
成分:水、无机离子、脂类、糖类、氨基酸、核昔酸等,还有很多种酶。
二、细胞器结构和功能(一)双层膜1.线粒体分布:动植物细胞中,代谢旺盛的细胞中含量较多.线粒体的数量与细胞新陈代谢的强弱有关(一般在细胞代谢旺盛的部位比较集中)(注意:蛔虫的体细胞内不含线粒体)形态:呈短棒状、圆球状、线形、或哑铃形结构:外膜:使线粒体与周围的细胞质分开内膜:向内折叠形成悄(意义:增大膜面积有利于生化反应地进行)基质:含少量dna、核糖体和有关酶功能:细胞呼吸和能量代谢的中心,喻为细胞的"动力车间"。
2.---------------- 叶绿体植物和藻类细胞特有(1)分布: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真核细胞。
(主要是叶肉细胞,植物的根尖细胞不含叶绿体)(2)形态:一般呈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
(3)结构。
(4)功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被喻为〃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O高尔基体:由扁平囊和囊泡构成(其中扁平囊是判断高尔基体的依据)。
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包装。
和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和植物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液泡:①分布:主要在成熟的植物细胞内;②结构:单层膜(液泡膜),内含细胞液(细胞液中含有色素,无机盐,糖类,蛋白质等);③功能:调节植物细胞的内环境;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维持细胞形态);和细胞的吸水失水相关。
江苏省盐城市龙冈中学高一生物导学提纲 导学提纲8doc
高一年级生物导学提纲(八)第四章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第一节ATP和酶执笔人:刘辉审核人:刘正华校对人:徐素梅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简述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
(2)写出ATP的分子简式。
(3)解释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2.能力目标:(1)利用情境培养学生思考、分析能力。
(2)通过学生阅读教科书,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3)利用网络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实验设计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分析ATP、ADP的动态平衡,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生态观二、教学重难点1.A 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及其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2.A TP与ADP的相互转化以及A TP的形成途径。
三、教学方法课前导学、质疑讨论、反馈矫正、迁移创新四、教学过程第1课时[课前导学]一、A TP的分子结构及特点1.全称:。
2.组成:1分子、1分子和3分子。
3.结构简式:。
4.符号含义:A代表;T代表;P代表;~代表。
二、A TP和ADP的相互转化1.ATP水解的本质:的断裂。
2.相互转化反应式:3.相互转化的意义:ATP和ADP的相互转化是地进行着的,为生物体的各种需能反应提供。
[质疑讨论]植物、动物、细菌和真菌的细胞内,都是以ATP作为能量“通货”的,这是否也说明生物界的统一性?这对你理解生命的起源有什么启示?[反馈矫正]1.ATP的A、T、P分别代表A.胞腺嘧啶、腺嘌呤、磷酸基 B.胸腺嘧啶、3个、磷酸基C.腺苷、3个、磷酸基D.腺苷、3个、腺嘌呤2.20个腺嘌呤核苷和46个磷酸,在一定条件下最多可合成多少个A TP分子( ) A.60 B.30 C.20 D.153.ATP是细胞内的直接能源物质,医药商店出售的ATP注射液可治疗心肌炎。
若人体静脉滴注这种药物,A TP到达心肌细胞内至少要通过的细胞膜有( )A.1层B.2层C.3层D.4层4.下列关于人体内ATP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生物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全部来自ATP的分解B.ATP在细胞质基质中也能生成C.高等植物体内产生ATP的生理过程有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D.ATP不只在线粒体中产生5.ATP分子在细胞内能够释放与储存能量,从结构上看,其原因是( )①腺嘌呤核苷很容易吸收和释放能量②第三个磷酸基团很容易从A TP上脱离和结合③第三个磷酸基团容易从ATP上脱离,第二个高能磷酸键断裂,使ATP转化为ADP④ADP可以迅速地与磷酸结合,吸收能量形成第二个高能磷酸键,使ADP转变成ATPA.①③B.②④C.③④D.①④[迁移创新]1.直接供给人体肌肉收缩所需能量的物质是()A.葡萄糖B.脂肪C.蛋白质D.三磷酸腺苷2.(多选)下列关于这一反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这一反应无休止地在活细胞中进行B.生物体内ADP转变成ATP所需能量都来自细胞呼吸C.在ATP与ADP的相互转化中,伴随着能量的贮存和释放D.这一过程保证了生命活动的顺利进行3.ADP转变为ATP需要()A.Pi、酶、腺苷和能量B.Pi和能量C.酶、腺苷和能量D.Pi、酶和能量4.(多选)ATP与ADP相互转化的特点有()A.永不停息B.能量利用率高C.及时供应能量D.在活细胞内5.请根据下列反应式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反应从左向右进行时,能量来自,用于。
盐城龙冈中学高一生物导学提纲导学提纲2
高一年级生物导学提纲(二)第一章生物科学和我们第二节生物科学的学习过程执笔人:王洋洋审核人:刘正华校对人:刘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知道生物科学的学习需要正确的学习方法(二)能力目标:(1)尝试像科学家一样思考(2)学习生物科学的正确方法,用这些方法思考生物科学问题,培养科学研究基本技能(三)情感目标通过体验科学家科学研究的过程,领悟生物科学的学习方法【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知道学习生物科学的正确方法,同时用这些方法思考生物科学问题(二)教学难点:尝试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基本技能【教学方法】课前导学、质疑讨论、反馈矫正、迁移创新【教学过程】2课时第1课时【课前导学】科学家不断实验:挑战“自然发生说”1.雷迪的实验(1)过程:观察与苍蝇接触的肉块和没接触的肉块出现蛆的情况。
(2)结果:的肉块生出了蛆。
(3)观点:地球上自从有了原始生命,所有生物都来自,对生命“自然发生说”的态度是:。
2.尼达姆的实验(1)过程:将羊肉汤装在瓶子里并用软木塞封口。
(2)结果:肉汤中滋生了大量。
(3)观点:是的支持者,微生物的确能。
3.斯巴兰扎尼的实验(1)过程:对盛肉汤的烧瓶与密封瓶口,再进行不同时间的加热。
(2)结果:密封并长时间加热的肉汤不再有生命的(3)观点:。
4.巴斯德的实验(1)过程:把盛酵母菌浸液(已消毒处理)的瓶子瓶颈拉成,使外边的尘埃沉积在曲颈部而不致进入瓶中。
(2)结果:这些瓶子虽未密封,亦能保持。
(3)观点:否定了生命“自然发生说”。
【质疑讨论】科学家是怎样证明生物“自然发生说”观点的?科学发现的大致过程如何?【课堂练习】1.雷迪的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A.实验中引入了对照的思想B.得出生命不可能自然发生的结论C.相信地球上所有生物都来自生殖D.遵循单一变量原则2.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如果没有精确细致的观察,不可能有准确的科学叙述B.观察后再比较,可发现生命活动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C.先提出假说再设计实验证明,是研究复杂生命现象的重要途径D.生物学上的假说是没有意义的3.为研究维生素D的作用,选择三人做如下实验,该食谱中不含维生素D。
盐城市龙杠中学高一年级生物导学提纲(二)
盐城市龙杠中学高一年级生物导学提纲(二)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执笔人:徐素梅[学习目标]1、简述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说出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是碳2、尝试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探讨细胞中主要化合物的种类3、认同生命的物质性[学习重点]1、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和化合物2、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学习难点]1、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是碳2、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导学方法]质疑讨论、反馈矫正、讨论法、迁移训练[导学过程]探究一、生物异与非生物存在着统一性和差异性阅读思考探究二、组成细胞的元素归纳总结:大量元素:微量元素:基本元素:探究三、组成细胞的化合物无机化合物组成细胞的化合物有机化合物探究四、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1)还原糖的检测和观察制备生物组织样液取样注入试剂加热观察(2)脂肪的检测和观察方法一:向待测组织样液中滴加3滴苏丹III染液,观察样液被染色的情况。
方法二:制备生物组织实验材料制片制作临装片→观察(先低倍镜后高倍镜)(3)蛋白质的检测和观察注入待测组织样液注入试剂A注入试剂B 观察颜色变化(4)淀粉的检测和观察注入待组织样液注入试剂观察颜色变化[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约占细胞鲜重97%的化学元素的是()A.C、H、O、N、P、K B.C、H、O、N、S、CaC.C、H、N、P、S、K D.C、H、O、N、P、S2、下列都属于微量元素的一组是()A.Fe、Mn、K、B B.Fe、Mn、Cu、MoC.Mn、Ca、Mg、Cu D.Cu、Ca、K、Zn3、组成玉米和人体的基本元素是()A、氢B、氧C、氮D、碳4、过度肥胖的脂肪组织中,占细胞重量50%以上的物质是()A、糖类B、脂质C、蛋白质D、水5、关于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可以分成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B、组成不同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不仅种类大体相同含量也基本相同C、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没有一种是生物界所特有的D、组成玉米和兔的最基本元素是碳6、组成人体细胞的元素中,含量最多的是()A、碳B、氧C、氢D、氮7、鉴定还原糖、脂肪、蛋白质所用的试剂和所出现的颜色分别是()A、斐林试剂(砖红色)、双缩脲试剂(紫色)、苏丹III染液(橘黄色)B、双缩脲试剂(紫色)、斐林试剂(砖红色)、苏丹III染液(橘黄色)C、苏丹III染液(橘黄色)、双缩脲试剂(紫色)、斐林试剂(砖红色)D、斐林试剂(砖红色)、苏丹III染液(橘黄色)、双缩脲试剂(紫色)8、生物组织中普遍存在可溶性还原糖,实验材料的选择,下面哪一组较为适宜()A、西瓜和甜菜B、甘蔗和甜橙C、苹果和梨子D、淀粉和蛋清9、在做脂肪鉴定的实验中用到50%的酒精溶液,其作用是()A、消毒B、作为染色的辅助剂C、便于观察D、洗去切片的浮色10、蛋白质鉴定时,事先留出一些黄豆组织样液的目的是()A、与反应后物颜色做对比B、失败后重做一遍C、鉴定可溶性还原糖D、留下次实验用11、(多选)花生子叶薄片用苏丹III染色后,为观察更清楚,需用高倍镜换高倍镜并调好焦距后,发现视野太暗,此时应()A、将反光镜由平面换为凹面B、将反光镜由凹面换为平面C、将小光圈换成大光圈D、将大光圈换成小光圈二、简答题:1、科学家认为:地球上最早的生物是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漫长的地质年变而来的。
盐城龙冈中学高一生物导学提纲导学提纲1
高一年级生物导学提纲(一)第一章生物科学和我们第一节身边的生物科学执笔人:王洋洋审核人:刘正华校对人:刘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分析癌症的病因和预防措施2、了解目前我国相关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3、了解我国当前发病率及死亡率较高的传染病4、说出基因治疗的两种途径(二)能力目标1、举例说出人类健康面临的挑战2、举例说出生物科学与社会的关系(三)情感目标1、学会用发展眼光看问题2、关注我国生物科学的技术成就和发展,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分析癌症的病因及预防措施2、说出基因治疗的两种途径(二)教学难点1、举例说出生物科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2、举例说出人类健康面临的新挑战【教学方法】课前导学、质疑讨论、反馈矫正、迁移创新【教学过程】第1课时【课前导学】人类面临的问题之一:健康问题1.癌症的现状(1)导致癌症发生的因素:因素、因素、因素。
(2)癌症在人群中的发病现状①上升的主要有、肝癌、和。
②上升最快的是,其次是。
③肺癌和肝癌发病率的上升,比更明显。
④下降的主要有宫颈癌、、食管癌和女性。
(3)发病率上升的主要原因①人口。
②。
③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④缺乏。
2.传染病的现状(1)发病率较高的主要有:、肺结核、痢疾、等。
(2)病死率较高的主要有:、、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等。
【质疑讨论】1、联系自己熟悉的生活事例,举例说出癌症的预防措施?2、从病因分析,除了癌症、传感病外,目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还有哪些种类?【课堂练习】1.下列都属于传染病的一组是( )A.肺结核、咽喉炎B.乙脑、癌症C.色盲、霍乱D.疟疾、麻疹2.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大量使用了贫铀弹,许多油井被点燃焚烧,很多地区持续几十天浓烟滚滚,烟雾遮天蔽日,战后当地癌症的发病率明显上升,引起癌症的发病率明显上升的原因有( )A.物理和化学因素B.温度升高C.病毒致癌D.自然发展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广东工商局曾查处一起“毒大米”事件,一批被黄曲霉毒素(AFTB1)等有害物质污染的大米流入市场。
高一年级生物导学提纲
2.1 人体的稳态(五)免疫调节(第2课时)学案编号:06编制:万晓涛审核:张统省校对:王曼【学习目标】1.说出关于艾滋病的一些常识2.能够解释过敏反应、自身免疫反应的发病机理【质疑讨论】1.关于艾滋病,你知道哪些常识?2.人们为什么对艾滋病这么恐惧?艾滋病为什么会在我国愈演愈烈?3.什么是超敏反应?其机理是什么?预防超敏反应的措施有哪些?4. 自身免疫病是怎么回事?其机理是什么【自学质疑】五、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1.类型:(1)超敏反应(过敏反应);(2)自身免疫疾病:类风湿、系统性红斑狼疮;(3)免疫缺陷病:艾滋病。
2.过敏反应的特点:。
六、免疫学的应用(1)疫苗:人体通过注射疫苗后,机体产生和,当抗原进入机体时会快速引起免疫反应,消除病原。
(2)器官移植:器官移植后,一般需服用以减少免疫系统对移植器官的攻击,提高成活率。
【矫正反馈】1. 下列属于自身免疫病的是()A.过敏性鼻炎B.冠心病C.艾滋病D.类风湿性关节炎2. 自身免疫病产生的原因是()A.人体免疫系统对病原菌的免疫效应B.人体免疫系统对人体正常组织的免疫反应C.人体免疫系统对过敏原的反应D.自身免疫功能不足引起3. 下列不属于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过强造成的疾病是()A.接触了花粉引起皮肤荨麻疹B.艾滋病C.过敏性鼻炎D.系统性红班狼疮4. 下列物质不属于过敏原的是()A.牛奶B.结核杆菌C.青霉素D.花粉5. 效应T细胞作用最完整的一组是()①分泌淋巴因子②呈递抗原③识别抗原④激活溶酶体酶⑤与靶细胞结合A.①③④⑤B.①②③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6.T细胞的作用叙述最完整的一组是()①处理抗原②呈递抗原③识别抗原④分化为记忆细胞⑤分化为效应细胞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⑤D.②④⑤7.若一个人的胸腺先天发育不良,可能造成的结果是()A.体内没有B细胞而仅仅有T细胞B.几乎丧失一切免疫功能,各种传染病乘机而入C.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合成能力减弱D.只保留有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和部分体液免疫8.下列关于过敏原和抗原的叙述正确的是()A.过敏原和抗原都是第一次进入机体就能引起相应反应B.过敏原和抗原都是第二次进入机体才能引起相应反应C.过敏原第二次进入机体才能引起过敏反应,抗原第一次进入就引起免疫反应D.过敏原第一次进入机体就引起过敏反应,抗原第二次进入才能引起免疫反应9.下列关于艾滋病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B.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途径传播C.艾滋病毒破坏T细胞,逐渐使人体的免疫系统瘫痪D.与艾滋病人握手感染艾滋病毒10.以下行为不会传染艾滋病的是()A.静脉吸毒者共用一个针管B.与艾滋病感染者共用纹身、纹眉器械C.与艾滋病患者拥抱D.输入含有HIV的血液11.人体感染酿脓链球菌后,机体产生的抗体不仅向它发起进攻,而且向心脏瓣膜也发起进攻。
盐城市一中高一生物(必修2)期末考试复习提纲.
盐城市一中高一生物(必修2)期末考试复习提纲2009年6月第二章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一、减数分裂的概念:减数分裂是进行的生物,在产生时进行的的细胞分裂。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而细胞。
减数分裂的结果是,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
二、精子的形成过程1.场所:。
2.精子的形成过程:(见书)3.相关的概念:(1)同源染色体: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和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另一条来自。
(2)联会:两两配对的现象。
(3)四分体: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
三、卵细胞的形成过程1.场所:人和其他哺乳动物的卵细胞是在中形成的。
2.卵细胞的形成过程:(见书)注意:①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也会导致基因重组。
②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染色体数目减半。
③减数第二次分裂,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配子中染色体与次级精卵母细胞相同。
答案:一、有性生殖、有性生殖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一次、连续分裂两次、减半。
二、1.睾丸、3(1).大小、形态、父方、母方(2).同源染色体(3).四。
三、卵巢人和哺乳动物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与精子形成过程的比较:比较精子卵细胞不同点形成部位精巢卵巢形成特点均等分裂,有变形期不均等分裂,无变形期形成的性细胞数1个精原细胞→4个精子1个卵原细胞→1个卵细胞相同点形成子细胞数4个子细胞分裂方式减数分裂分裂结果配子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染色体的一半四、受精作用1、的特点: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融合为的过程。
精子进入卵细胞,留在外面,精子的细胞核和卵细胞的细胞核,使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其中一半来自、一半来自。
2、减数分裂的意义:①的多样性导致后代的多样性;②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的稳定性,对于生物的和具有重要的作用。
答案:1、相互识别、受精卵、头部、尾部、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精子、卵细胞2、配子、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遗传、变异。
2021高一生物必修二提纲
2021高一生物必修二提纲有许多的同学在上高中的时候,生物成果不是很好,那么应当怎么学习高中生物呢?其实做好复习提纲就行了,以下是我给大家整理的2021高一生物必修二提纲,盼望对大家有所关心,欢送阅读!高一生物必修二提纲1、分别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掌握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交融;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别,分别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自由组合定律:掌握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别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打算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别,打算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3、两条遗传根本规律的精华是:遗传的不是性状的本身,而是掌握性状的遗传因子。
4、孟德尔胜利的缘由:正确的选用试验材料;现讨论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再讨论两对或多对性状的遗传;应用统计学方法对试验结果进展分析;基于对大量数据的分析而提出假说,再设计新的试验来验证。
5、孟德尔对分别现象的缘由提出如下假说: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打算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生物体再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别,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6、减数进展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的生殖细胞时进展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x在减数x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x次。
减数x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削减一半。
7、配对的两条染色体,样子大小一般一样,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叫做同源染色体。
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联会。
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
8、减数x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x9、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复原到体细胞中的数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精子(父方),另一半来自卵细胞(母方)。
10、基因分别的本质是: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肯定的独立性;在减数x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别,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的随着配子遗传给后代。
高一年级生物导学提纲(二)
高一年级生物导学提纲(二)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执笔人:侍东升审核人:乔中全[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阐明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自由组合定律。
(2)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
(3)说出基因型、表现型和等位基因的含义。
2、能力目标(1)通过自主、互动、讨论等过程式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勇于思考、善于表达等能力。
(2)在对两对相对性状遗传结果进行分析时,通过演绎推理的方法,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1)通过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所揭示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学习,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观的教育。
(2)通过对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的总结,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学习重点]1.教学重点(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阐明自由组合定律。
(2)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
2.教学难点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学习方法]课前导学、质疑讨论、反馈矫正、迁移创新[知识梳理] [评价反馈]1、具有两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子一代自交,若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子二代个体中的重组类型所占比例为()A、9/6B、6/16C、3/8或5/8D、3/16或1/16 2.基因型为AaBb(这两对基因自由组合)的水稻杂交,其后代中两对基因都是纯合子的个体占总数的()A.2/16 B.4/16 C.6/16 D.8/163.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体亲本杂交,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F1自交,其后代产生的新的性状类型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比例理论上是()A.6/16 B.2/16 C.4/16 D.10/164、果蝇的体细胞含4对染色体。
假如每对染色体上各有一对杂合的基因,且等位基因间都具显隐性关系。
在果蝇形成的卵细胞中,全部是显性基因的配子出现的概率是()A、1/2B、1/4C、1/8D、1/165、已知一玉米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周围虽生长有其他基因型的玉米植株,但其子代不可能出现的基因型是()A、AABBB、AABbC、aaB bD、AaBb6、将基因型为AaBbCc和AABbCc的向日葵杂交,按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后代中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比例为()A、1/8B、1/16C、1/32D、1/647、让独立遗传的黄色非甜玉米YYSS与白色甜玉米yyss杂交,在F2中得到白色甜玉米80株,那么F2中表现不同于双亲的杂合植株约为( ) A.160株B.240株C.320株D.480株8、下列各项,除哪项外都是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A、选用豌豆做实验材料B、先研究一对相对性状,后研究多对相对性状C、先研究基因的行为变化,后研究性状的分离现象D、用统计学的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9.基因型AaBb的个体与下列个体杂交,后代只有两种表现型的是( ) A.AABb B.AaBb C.aaBb D.aabb10.某植物测交,得到的后代基因型为Aabb和AaBb,则该植株的基因型为( )A.AABb B.AaBb C.aabb D.Aabb11.基因型为YyRr的个体与YyRR的个体杂交,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时,子代基因型有( ) A.2种B.4种C.6种D.8种12.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具有1:1:1:1比例的是( )①F1产生配子的类型比例②F2表现型比例③F1测交后代类型比例④F1表现型比例⑤F2基因型比例A.②④B.①③C.④⑤D.②⑤13、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圆粒豌豆进行杂交,对其子代表现型按每对相对性状进行分析和统计,结果如下图所示:(黄、绿用Y、y表示,圆、皱用R、r表示)(1)亲本的基因型:黄圆是_______________,绿圆是_____________。
人教版教学教案江苏地区高一生物必修一第二三章复习提纲-新人教[特约]
复习提纲(二)§2.3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12、DNA 和RNA DNA 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RNA 3、核酸的基本单位:核苷酸;那么DNA 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RNA 的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
4、核酸的作用:(1)对生物体的遗传和变异有着重要的作用(2)控制生物体的蛋白质的生物合成(3)遗传信息的携带者5、核苷酸的组成:磷酸 +含氮碱基(A G C T U )(1)DNA 的基本单位脱氧核糖核苷酸(2)RNA 的基本单位核糖核苷酸注:(1)核酸是由这些基本单位核苷酸连接形成长链,那这些基本单位的连接怎样的呢?(是通过磷酸和五碳糖的连接形成的长链);(2)DNA 是由两条脱氧核苷酸链组成,RNA 是由一条链组成(3)脱氧核糖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除了五碳糖的不同外,还有碱基的不同脱氧核糖核苷酸含有碱基T 而核糖核苷酸含有U 。
所以可以根据含有的是T 还是U 来区别是DNA 的一条链还是RNA 的一条链6、核酸中的相关计算:(1)若是在含有DNA 和RNA 的生物体中,则碱基种类为5种;核苷酸种类为8种。
(2)DNA 的碱基种类为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种类为4种。
(3)RNA 的碱基种类为4种;核糖核苷酸种类为4种。
7、实验:甲基绿+DNA=绿色吡罗红+RNA=红色8%盐酸的作用:①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②使染色体中的DNA 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 和染色剂结合0.9%的NaCl 的作用:保持动物细胞的细胞形态实验步骤:①制片 ②水解③冲洗 ④染色 ⑤观察结论: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少量DNA存在于线粒体,叶绿体中。
原核细胞中DNA主要存在于拟核中,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8、DNA和RNA的区别见书P29(A.5种,8种,2种,1种B.5种,4种,2种,1种C.4种,4种,2种,1种 D.4种,8种,1种,2种()2、在玉米根毛细胞所含有的核苷酸中,含有碱基A、G、C、T的核苷酸共有A.4种B.5种C.7种D.8种()3、有五个核酸分子经分析共有5种碱基、8种核苷酸、8条多核苷酸链,它的组成是A.3个RNA、2个DNA B.4个DNAC.3个DNA、2个RNA D.5个RNA§第4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1、糖类的化学元素组成及特点:元素组成( C,H.O),特点:大多数糖H:O=2:12,3、单糖、二糖、多糖是怎么区分的 ?单糖:不能水解的糖,可被细胞直接吸收。
江苏省盐城市龙冈中学高一生物导学提纲 导学提纲10doc
高一年级生物导学提纲(十)第四章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第三节细胞呼吸执笔人:刘正华审核人:王洋洋校对人:刘辉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说明细胞呼吸的本质和过程;(2)说出细胞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的区别;(3)说出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2.能力目标(1)通过细胞呼吸和有机物燃烧区别,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区别,学会比较分析能力(2)联系生产、生活实践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3)利用相关图形培养学生识图、绘图能力3.情感目标联系生产实践培养学生的热爱生活、关心生活的态度二、学习重、难点1.说明细胞呼吸的本质和过程2.比较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的区别3.比较有氧呼吸与光合作用的区别三、学习过程三课时第一课时[课前导学]一、细胞呼吸1.场所:。
2.反应物:等有机物。
3.生成物:和或一些的氧化产物且伴随着释放。
4.本质:的过程。
5.特点:条件,能量。
二、细胞呼吸过程有氧呼吸(1)场所:主要发生在。
(2)条件:、多种酶参与。
(3)产物:,同时释放。
(4)过程第一阶段:①场所:。
②物质变化:1 mol葡萄糖分解成2 mol ,同时产生少量。
③能量变化:产生的ATP。
第二阶段:①场所:。
②物质变化:进一步分解成和,部分也参与了反应。
③能量变化:产生的ATP。
第三阶段:①场所:。
②物质变化:与结合生成。
③能量变化:产生ATP。
(5)总反应方程式(以葡萄糖为底物)C6H12O6+6O2+6H2O−→−酶6CO2+12H2O+能量(6)能量释放:1 mol C6H12O6彻底氧化分解,共释放kJ的能量,其中约有kJ 储存在中,其余主要以的形式散失掉。
(7)意义:有氧呼吸是大多数生物获取的主要途径。
[质疑讨论]1.细胞呼吸与有机燃烧有什么区别?2.对于人而言有氧呼吸大部分能量以热能形式散失掉是一种浪费吗?为什么?3.有氧呼吸与光合作用是可逆反应吗?为什么?4.叶绿体是光合作用场所、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场所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反馈矫正]1.有氧呼吸产生A TP最多的阶段是( ) A.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B.丙酮酸分解成CO2和[H]C.释放CO2 D.氢和氧化合成水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有氧呼吸第一阶段的产物的是( ) A.水B.氢C.丙酮酸D.ATP3.在有氧呼吸过程中,水分子参与反应的过程和生成水分子的过程分别在( ) A.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B.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C.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D.第三阶段和第二阶段4.实验证明,同等质量的葡萄糖,在体外燃烧和在体内氧化的结果是( ) A.释放能量的速度相同B.释放的能量相等C.释放的能量都以热能的形式散失D.氧化时都要经过许多中间步骤5.完成下列光合作用与有氧呼吸比较表:[迁移创新]1.能完成有氧呼吸全过程的结构是( ) A.呼吸系统B.线粒体C.细胞D.肺泡2.(多选)在线粒体内进行的有氧呼吸过程是( ) A.第一阶段B.第二阶段C.第三阶段D.第四阶段3.(多选)在线粒体内进行有氧呼吸的具体部位是( ) A.外膜B.内膜C.嵴D.基质4.在呼吸作用过程中,分解水和合成水分别发生在( ) A.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B.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C.第三阶段和第一阶段D.第三阶段和第二阶段5.(多选)图表示两类动物的耗氧量与环境温度的关系。
盐城龙冈中学高一生物导学提纲导学提纲7
高一年级生物导学提纲(七)第三章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第三节物质的跨膜运输执笔人:徐素梅审核人:刘正华一、教学目标1.举例说明物质的被动运输;2.举例说明物质的主动运输;3.说出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方式的异同点;4.阐述主动运输对细胞生活的意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1.小分子和离子跨膜运输的方式:自由扩散2.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3.主动运输4.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和质壁分离复原的现象三、教学方法课前导学、质疑讨论、反馈矫正、迁移创新[课前导学](一)被动运输1.概念:物质梯度进出细胞,消耗细胞代谢释放的能量的扩散。
2.扩散;由于物质而产生的物质现象,即一种物质从区域向区域迁移的过程。
3.类型(1)简单扩散分子质量相对或的物质,在不需要参与的情况下通过进出细胞的方式,如O2、甘油等的运动。
(2)易化扩散(协助扩散)需的参与,从区域到区域的扩散,如进入红细胞。
4.动力:。
5.渗透:水分子从通过等结构向水分子区域的。
6.决定因素:的结构、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的大小及。
(二)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复原现象1.概念:当把具有的植物细胞放入的溶液中时,由于作用,细胞会因失水而出现与分离的现象,叫质壁分离。
把已经发生质壁分离的植物细胞放人的溶液中吸水恢复原状的现象称。
2.条件(1)半透膜:由、细胞质和所构成的是一种半透膜。
(2)浓度差:位于两侧的和外界溶液之间存在浓度梯度。
(三)、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1.实验原理(1)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失水,原生质层收缩,又因为原生质层的收缩性比细胞壁大,所以出现质壁分离现象。
(2)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吸水,原生质层恢复原来状态,所以出现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2.实验步骤(1)制作洋葱表皮的临时装片。
(2)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看到紫色的中央大液泡,还可以看到原生质层紧紧地贴着。
(3)从盖玻片一侧滴入溶液,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反复几次,使材料浸润在蔗糖溶液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盐城市龙杠中学高一年级生物导学提纲(二)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执笔人:徐素梅[学习目标]
1、简述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说出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是碳
2、尝试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探讨细胞中主要化合物的种类
3、认同生命的物质性
[学习重点]
1、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和化合物
2、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学习难点]
1、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是碳
2、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导学方法]
质疑讨论、反馈矫正、讨论法、迁移训练
[导学过程]
探究一、生物异与非生物存在着统一性和差异性
阅读思考
探究二、组成细胞的元素
归纳总结:
大量元素:
微量元素:
基本元素:
探究三、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
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
探究四、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1)还原糖的检测和观察
制备生物组织样液取样注入试剂
加热观察
(2)脂肪的检测和观察
方法一:向待测组织样液中滴加3滴苏丹III染液,观察样液被染色的情况。
方法二:制备生物组织实验材料制片
制作临装片→观察(先低倍镜后高倍镜)
(3)蛋白质的检测和观察
注入待测组织样液注入试剂A
注入试剂B 观察颜色变化
(4)淀粉的检测和观察
注入待组织样液注入试剂观察颜色变化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约占细胞鲜重97%的化学元素的是()
A.C、H、O、N、P、K B.C、H、O、N、S、Ca
C.C、H、N、P、S、K D.C、H、O、N、P、S
2、下列都属于微量元素的一组是()
A.Fe、Mn、K、B B.Fe、Mn、Cu、Mo
C.Mn、Ca、Mg、Cu D.Cu、Ca、K、Zn
3、组成玉米和人体的基本元素是()
A、氢
B、氧
C、氮
D、碳
4、过度肥胖的脂肪组织中,占细胞重量50%以上的物质是()
A、糖类
B、脂质
C、蛋白质
D、水
5、关于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可以分成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B、组成不同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不仅种类大体相同含量也基本相同
C、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没有一种是生物界所特有的
D、组成玉米和兔的最基本元素是碳
6、组成人体细胞的元素中,含量最多的是()
A、碳
B、氧
C、氢
D、氮
7、鉴定还原糖、脂肪、蛋白质所用的试剂和所出现的颜色分别是()
A、斐林试剂(砖红色)、双缩脲试剂(紫色)、苏丹III染液(橘黄色)
B、双缩脲试剂(紫色)、斐林试剂(砖红色)、苏丹III染液(橘黄色)
C、苏丹III染液(橘黄色)、双缩脲试剂(紫色)、斐林试剂(砖红色)
D、斐林试剂(砖红色)、苏丹III染液(橘黄色)、双缩脲试剂(紫色)
8、生物组织中普遍存在可溶性还原糖,实验材料的选择,下面哪一组较为适宜()
A、西瓜和甜菜
B、甘蔗和甜橙
C、苹果和梨子
D、淀粉和蛋清
9、在做脂肪鉴定的实验中用到50%的酒精溶液,其作用是()
A、消毒
B、作为染色的辅助剂
C、便于观察
D、洗去切片的浮色
10、蛋白质鉴定时,事先留出一些黄豆组织样液的目的是()
A、与反应后物颜色做对比
B、失败后重做一遍
C、鉴定可溶性还原糖
D、留下次实验用
11、(多选)花生子叶薄片用苏丹III染色后,为观察更清楚,需用高倍镜换高倍镜并调好焦距后,发现视野太暗,此时应()
A、将反光镜由平面换为凹面
B、将反光镜由凹面换为平面
C、将小光圈换成大光圈
D、将大光圈换成小光圈
二、简答题:
1、科学家认为:地球上最早的生物是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漫长的地质年变而来的。
从构成生物体的化学成分分析。
能支持上述观点的依据是
2、碳、氢、氮3种化学元素在组成人体的化学成分中,质量分数共占73%左右,而这3种元素在组成岩石圈的化学成分中,质量分数不到1%,这个事实说明
三、合作探究
1、组成生物体的常见元素主要有20多种,下表表示玉米植株和成人体多的化学元素占细胞干重的质量分数(%),试
(1)由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①
②
③
④
(2)干燥的大豆种子,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下能正常萌发成幼苗,但将大豆磨碎后加水,在相同温度下则不能萌发,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