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教学设计-教学设计.doc
《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教学设计-教学设计.doc
《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模块第3章已经介绍了细胞膜的化学组成、结构以及大致的功能,本节与第一节内容着重介绍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这一重要功能,包括小分子或离子进出细胞的方式和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通过对几种跨膜运输方式的探究,可以培养学生对图表数据的解读能力,即信息解读和知识迁移转化的能力。
这部分内容和前面所学的《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有关联的地方,同时又是对生物膜具有流动性的一个很好的佐证。
对学生理解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本节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在初中阶段,学生对物质交换有了很肤浅的了解,通过前几章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认知能力,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同时经过前阶段的新课程学习,他们具备了群体讨论,并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理论依据的能力。
对事物的探究有激情,但往往对探究的目的性及过程、结论的形成缺乏科学思维,需要教师的引导。
三、教学目标(1)阐明质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举例说明有些物质逆浓度梯度进出细胞,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
举例说明大分子物质可以通过胞吞、胞吐进出细胞。
(科学思维)(2)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观点出发,理解物质通过主动运输、胞吞与胞吐方式进出细胞,以维持细胞的正常代谢活动。
(生命观念、科学思维)(3)结合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说明某些疾病的成因,宣扬健康生活。
(生命观念、社会责任)四、教学重点(1)离子跨膜运输的方式2,4,6 。
(2)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区别。
(3)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五、教学难点(1)主动运输的条件及特点。
六、教学方法本课时主要采用讲授法、问题探究法、演示讨论法。
七、教学媒体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来辅助教学,既可以达到直观、形象的效果,又可以解决知识量大、时间较紧的问题。
八、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提问:1、细胞的边界是什么?2、细胞膜主要功能是什么?3、介绍过的进出细胞的方式有哪些?提出问题:除此之外,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还有什么?回答:1、细胞膜。
4.2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1
《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说课教学设计尊敬的评委、老师们: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
本节内容为人教版普通高中生物学必修1 第4 章第2 节。
本章是在学习了组成细胞的分子的种类和功能、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基础上进行的学习,其中本节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是在学习被动运输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升华。
为后面学习细胞代谢做铺垫,帮助学生系统的理解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相适应。
接下来我将从单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这六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基于单元情境的整体教学,选择小肠为素材,以小肠上皮细胞吸收各类物质为情境线索,其中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水、酒精属于第一节被动运输的情境设计,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牛初乳蛋白属于第二节主动运输与胞吞的情境设计。
依据课标,根据本单元要学习的大概念(细胞的生存需要能量和营养物质, 并通过分裂实现增殖。
)、重要概念(物质通过被动运输、主动运输等方式进出细胞,以维持细胞的正常代谢活动。
)、三个次位概念,规划本单元的教学。
设计了三个课时,预期落实四大素养、七个目标,通过五个任务来解决三个关键问题,并且能从学生归纳总结及学以致用的两个角度对学生进行学习的评价,从而观测目标的达成情况。
基于核心素养的整体单元主题内容设计如下,这是本节课的整体框架。
本节课是本单元的第3 课时。
通过观察小肠上皮细胞吸收各类物质的生命现象,进行资料分析,完成模型建构等任务来提升科学探究能力。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大都已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但其思维的逻辑性还不完善,空间想象力稍显不足。
对不同的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了解还是不够全面的,根据学生的这些情况,我选择了本课时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任务驱动、情景式、启发式等。
教学是教与学的互动过程,教法要发挥作用,学法也必然重要。
本节课采用的学习方法主要有探究式、合作式等。
核心要义是希望学生能最大程度参与到课堂,对知识点和蕴含在知识点里的核心元素进行联想、理解和内化。
《第2节 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主动运输的观点和重要性。
2. 掌握主动运输的过程和机制。
3. 理解胞吞和胞吐的观点和作用。
4.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主动运输的关键步骤和影响因素。
2. 胞吞和胞吐的过程和机制。
3. 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的干系和应用。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包括图片、动画和相关案例。
2. 准备相关实验器械和试剂。
3. 准备案例资料,包括真实病例和虚构案例。
4. 提前安置预习作业,要求学生预习相关内容,做好课前准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可以通过一些生活中的现象来引出主动运输的观点,例如,为什么我们喝下的水能够从肠道重新回到血液中?为什么我们吃下的药物能够被吸收进入血液?这些现象背后的原理就是主动运输。
2. 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的干系介绍主动运输过程中涉及到的胞吞和胞吐过程,说明这两种过程是主动运输的必要补充。
可以通过一些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两种过程。
3. 主动运输的分类介绍主动运输的分类,包括简单主动运输和帮忙主动运输,并说明帮忙主动运输中涉及到的物质转运蛋白。
可以通过一些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类型的主动运输。
4. 实验探究设计一个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探究不同条件对主动运输的影响。
例如,探究温度、离子浓度、药物等因素对主动运输的影响。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主动运输的原理和机制。
5. 胞吞和胞吐的实例介绍一些常见的胞吞和胞吐实例,例如细胞摄取营养物质、分泌蛋白的分泌等。
通过这些实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胞吞和胞吐的过程和意义。
6. 总结与思考总结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的干系,以及主动运输的分类和影响因素。
鼓励学生思考主动运输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调控主动运输来治疗某些疾病。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主动运输的观点和原理。
2. 掌握胞吞、胞吐的过程和作用。
3. 能够运用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的知识诠释生命活动中的现象。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2节《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优质教案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2节《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优质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二节内容。
“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是高中生物必修课程中的核心内容之一,是高中一年级学习的重点内容,属于必修模块一的组成部分。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知识是生物学方面最基本的知识,是学习其他模块和章节的基础。
本课以问题探讨导入,先介绍了主动运输,主要讲解了主动运输的含义、特点、过程。
接着阐述了胞吞、胞吐,主要讲解了胞吞胞吐过程的特点、含义及意义。
通过本节课内容的学习,学生不仅需要将以前所学的知识由点构成线合理关联起来,更需要在掌握的事实性知识的基础上开始建构并逐步形成基本的科学自然观。
二、教学目标1.知道主动运输的过程,理解其含义及特点,明白许多物质的跨膜运输是逆浓度梯度的,以维持细胞的正常代谢活动。
2.能明白逆浓度梯度进出细胞,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
3.能举例说明大分子物质可以通过胞吞、胞吐进出细胞。
三、核心素养【生命观念】通过探究主动运输、胞吞胞吐知识,基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认同生命的自主性,从而更深刻地理解生命的本质。
尝试从生命观念认识自然和社会,并以此指导探究生命活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科学思维】通过用比较、归纳等方法,探究主动运输及胞吞胞吐的知识。
掌握学习生物学科的科学方法。
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发展基于生物学事实和证据运用归纳与概括等方法的科学思维,探讨、阐释生命现象及规律。
【科学探究】通过主动运输知识探究活动,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设计实验的能力,并能运用到其他类似的科学探究活动中。
并以此说明科学探索永无止境,这需要探索精神。
【社会责任】通过学习本课,学生能以形成造福人类的态度和价值观,积极运用物质跨膜运输的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生物学现象,分析和解决实践问题。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主动运输、胞吞和胞吐的过程、含义、特点、意义;2.难点:理解主动运输的过程及概念。
《第2节 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1
《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主动运输的概念、特点及意义。
2. 掌握胞吞和胞吐的过程和作用。
3. 理解这两种运输方式的异同及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1. 主动运输的过程及意义。
2. 胞吞和胞吐的过程及作用。
3. 比较这两种运输方式的异同。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
2. 准备相关视频和图片,以帮助学生理解胞吞和胞吐的过程。
3. 准备案例或实例,以帮助学生理解主动运输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4. 准备实验器材,如显微镜等,以便学生观察细胞内的运输过程。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导入新课、新课教学、课堂讨论和总结反馈。
1. 导入新课:首先,我们将通过展示一些与主动运输和胞吞、胞吐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过程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教学:我们将分为三个主要部分。
(1) 主动运输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我们将详细解释主动运输的定义、过程和意义,并利用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2) 主动运输的实例: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主动运输实例,包括离子通道、泵和质子泵等,并通过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理解这些过程是如何影响细胞内环境的。
(3) 胞吞和胞吐的基本概念和过程:我们将详细解释胞吞和胞吐的定义、机制和作用,并通过实例帮助学生理解这两种过程在细胞内的意义。
3. 课堂讨论:在学生对主动运输和胞吞、胞吐有了基本了解后,我们将组织一次课堂讨论,鼓励学生思考这些过程在生物体内的其他应用,如信号转导、细胞融合等。
4. 总结反馈:最后,我们将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学习心得。
我们也将收集学生的问题和反馈,以便在未来的教学中进行调整和改进。
通过这次的学习经历,我们看到了学生们在学术上的进步,也感受到了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和探索精神。
一些学生分享了他们的学习成果和收获,并表示他们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宝贵的经验,这些经验将在他们的未来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教学设计
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教学设计一、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的概念介绍在细胞生物学中,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是指细胞通过主动调节细胞膜上的通道和载体来实现物质的进出。
主动运输包括主动泵和溶酶体等方式,而胞吞胞吐主要涉及细胞对大颗粒物质的摄取和排出。
这两种细胞运输方式在维持细胞内稳态、营养吸收和废物清除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二、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的机制与调节2.1 主动运输的机制与调节主动运输是指细胞通过质膜上的转运蛋白,耗费ATP能量将物质从低浓度区域向高浓度区域移动。
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Na+/K+泵,它通过耗费ATP将胞内的三个Na+离子从胞内抽出,并同时将两个K+离子转运入细胞,以维持静息膜电位和细胞的内外离子平衡。
主动运输通常还包括其他类型的通道和转运蛋白,如Ca2+泵、H+泵等,它们通过调节细胞内外的离子浓度差,参与了多种生理过程,如神经传导、肌肉收缩等。
2.2 胞吞胞吐的机制与调节胞吞胞吐是指细胞通过伪足、胞泡等结构将外界的大颗粒物质摄取到细胞内或逆向排出到胞外。
它主要涉及到驱动细胞质流动的肌动蛋白和微管骨架。
胞吞胞吐的过程通常分为几个步骤:识别、吞噬囊泡的形成、移动和合并以及胞吐。
胞吞胞吐的过程可以受到多种因素的调节,包括信号分子的参与、细胞骨架的重塑等。
例如,当细胞受到外界刺激时,胞吞胞吐的速率和频率可以被调节,从而适应细胞的需求。
三、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的重要生理功能主动运输和胞吞胞吐是细胞中重要的生理功能,它们在细胞内物质的运输和调节、维持细胞稳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3.1 主动运输的重要功能•维持细胞的内外离子平衡:通过Na+/K+泵、Ca2+泵等通道和转运蛋白,细胞可以调节细胞内外离子的浓度差,维持细胞的静息膜电位和离子平衡。
•神经传导和肌肉收缩:细胞内的离子浓度差可以参与神经传导和肌肉收缩等生理过程。
•营养吸收:在消化道上皮细胞中,通过细胞膜上的多种转运蛋白,细胞可以主动吸收消化道腔内的营养物质,从而供给身体其他组织和器官的需要。
4.2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教学设计)高一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1)
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2节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需要细胞提供能量3.这在各种物质的跨膜运输中是特例还是有一定的普遍性?具有普遍性展示图片,提出问题。
通过多个事例说明很多物质的运输是逆浓度运输的。
这些物质是如何运进细胞的呢?都是从低浓度往高浓度方向运输。
【布置任务】任务一:学生对资料进行分析,探究主动运输发生条件及影响因素。
资料1:肾小球每天滤过钠约500 g,每天尿液中排出3~5 g。
1.探究Na+进、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方式。
肾小管上皮细胞内Na+浓度仅为10 mmol·L-1,远低于细胞外。
ATP 为一种能源物质。
(1)肾小管腔中原尿里大量的Na+以何种方式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请说出判断依据。
协助扩散;Na+顺浓度梯度且借助于通道蛋白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
(2)Na+以何种方式运出肾小管上皮细胞?请说出判断依据。
主动运转;逆浓度梯度进行,需要载体蛋白协助,且消耗能量。
资料2:原尿中的葡萄糖在肾小管几乎全部被重吸收。
2.探究葡萄糖进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方式。
肾小管上皮细胞逆浓度吸收葡萄糖时,没有直接消耗ATP,而是利用Na+浓度差的能量。
但是Na+浓度差的建立是依靠Na+-K+泵的,而Na+-K+泵需要消耗ATP。
(1)图中葡萄糖进、出肾小管上皮细胞分别是何种方式?图中葡萄糖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为主动运输;出肾小管上皮细胞为协助扩散。
(2)Na+-K+泵对葡萄糖的运输有无影响?有影响。
(3)图中同一种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是否相同?并举例说明。
不同,如葡萄糖、Na+。
【阅读分析】播放主动运输视频。
结合图示并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69页,明确主动运输的概念、过程及特点。
1概念:物质逆浓度梯度进行跨膜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作主动运输。
2过程离子或分子与载体蛋白结合后,在细胞内化学反应释放的能量推动下,载体蛋白的空间结构发生变化,就将它所结合的离子或分子细胞膜一侧转运到另一侧并释放出来,载体蛋白随后又恢复原状又可以去转运同种物质的其他离子或分子。
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教案 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
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主动运输的特点、实例和意义;2.了解胞吞、胞吐过程的特点;3.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与细胞膜结构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主动运输的特点、实例和意义。
【教学难点】胞吞、胞吐过程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温故回顾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相关知识,问:物质能不能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跨膜运输呢?(二)知识点一:主动运输问题探讨人体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在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
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内碘浓度比血液中的高20-25倍。
讨论1、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吸收碘是通过被动运输吗?2、联想逆水行舟的情形,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吸收碘是否需要细胞提供能量?3、这在各种物质的跨膜运输中是特例还是有一定的普遍性?环节1:自主学习P69、P70页,并思考相关问题:1、结合概念思考主动运输有什么特点?2、主动运输有什么积极的意义?3、影响主动运输的因素是什么?环节2:比较影响三种运输方式速率的因素有哪些?(解读坐标图)小结: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三种方式的比较(三)知识点二:胞吞与胞吐环节1:小组合作学习思考与讨论1、大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分别叫什么?各有什么例子?特点是什么?是否消耗能量?2、胞吞、胞吐过程的实现与生物膜的什么特性有关?3、在胞吞与胞吐过程中,物质有无跨膜?环节2:思考.讨论1、胞吞、胞吐过程的实现与生物膜结构的特性有什么关系?2、游离于细胞质基质中的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多是供细胞自身使用,而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能够分泌到细胞外。
试分析其中的道理。
(四)物质运输小结(五)练习例:下图为物质出入细胞膜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A代表分子;B代表;D代表。
(2)细胞膜从功能上来说,它是一层膜。
(3)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B的厚度变小,这说明B具有_________________ 。
(4)在a-e的五种过程中,代表被动运输的是________ 。
4.2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教案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
4.2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教案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主要涉及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的相关知识,这部分内容在高中生物学中占据重要地位,是学生理解细胞膜功能的基础。
本节课的教材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通过对课本内容的深入学习和分析,学生可以掌握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的概念、过程和作用,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二、核心素养目标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能力,通过学习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的概念、过程和作用,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提高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
同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的概念、过程和作用。
解决方法:通过直观的动画演示和实验观察,帮助学生理解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的过程,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这些过程的发生,从而更好地理解其概念和作用。
难点:如何将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的概念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解决方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生物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四、教学资源1.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投影仪、白板、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
2. 课程平台:生物学教学软件、在线生物学学习平台。
3. 信息化资源:生物学动画、视频、图片素材。
4. 教学手段: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实验观察、问题解答。
五、教学实施过程1. 课前自主探索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的概念、过程和作用,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4.2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
练习题:布置针对本节课内容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课堂小测:进行课堂小测,检查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5.总结与拓展(5分钟)
本节课总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主动运输和胞吞、胞吐的重要性。
核心素养拓展: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和科学思维。
6.课堂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布置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总计用时:45分钟
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紧扣重难点进行讲解,确保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通过师生互动、小组讨论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拓展与延伸
4.2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中的第二节“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本节内容主要讲述了主动运输的方式和胞吞、胞吐的过程,是学生理解细胞内外物质交换的重要部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主动运输的条件和特点,以及胞吞、胞吐的生理意义。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主动运输的条件和特点: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具有选择性、逆浓度梯度进行等特点。
(2)胞吞、胞吐的过程:胞吞是细胞将外部物质包围形成内泡的过程,胞吐是细胞将内泡释放到外部环境的过程。
(3)胞吞、胞吐的生理意义:胞吞、胞吐是细胞摄取大分子物质和分泌大分子物质的重要方式,对于维持细胞内外物质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第2节 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4-2025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1
《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主动运输的观点和意义。
2. 掌握主动运输的机制和影响因素。
3. 理解胞吞、胞吐的过程和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1. 主动运输的机制和实例。
2. 胞吞、胞吐与细胞代谢的干系。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
2. 准备相关视频和图片资料。
3. 准备案例分析材料。
4. 准备实验器械,如显微镜、注射器等。
四、教学过程:本节内容相对复杂,可分为基础知识梳理、探究式教学、实践活动和教室小结四个部分。
(一)基础知识梳理(5分钟)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复习提纲进行自主学习,掌握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的基础知识。
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在小组间讨论解决。
教师提供的复习提纲:1.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2. 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的区别是什么?3. 主动运输需要哪些物质载体和能量?(二)探究式教学(20分钟)教师提出探究问题: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有何区别?通过学习你们能够分辨哪些物质需要经过主动运输,哪些物质需要进行胞吞、胞吐吗?学生思考并分组讨论。
之后师生一起总结。
起首需要让学生明白一个简单的原则,不是所有的大分子物质都会通过胞吞和胞吐完成转运。
由于许多物质都有膜包裹的特性,它们常常通过膜融合的方式进入细胞。
这一过程就像装在“船”上沿着水路或公路一路顺风地到达目标地一样,属于被动运输。
如脂肪颗粒、维生素等物质就是通过这种方式进入细胞的。
当然,也有一些物质需要逆水行舟,这就需要消耗能量,属于主动运输。
而胞吞和胞吐是两种重要的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通过内陷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包抄被运输的物质,并同化为膜结构的一部分,使物质进入细胞或排出细胞外的方式称为胞吞和胞吐。
胞吞和胞吐常常是同时进行的,也可以单独进行。
其次让学生通过观察教材上的例子,分辨哪些物质需要经过主动运输,哪些物质需要进行胞吞、胞吐。
一般来说,主动运输的物质都是一些对细胞生命活动必需的、有重要作用的营养物质(如氨基酸、离子等)或者是排出去的废物以及一些大分子蛋白质等。
《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教学设计_精选
《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教学设计_精选一、教学目标:1.了解细胞的运输方式及作用;2.学习细胞的胞吞和胞吐过程及其意义;3.掌握细胞膜对分子的选择性透过作用的原理和意义;4.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步骤:1.引入(1)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运输?细胞是否需要运输?运输对细胞有什么影响?(2)引入本节课的内容:本节课讲述的是细胞主动运输及其两种形式——胞吞和胞吐。
2.讲授(1)主动运输1)形式:主动运输有主动转运和胞吞、胞吐两种形式。
2)意义:主动运输是细胞维持生存和代谢的重要方式,有利于细胞内外环境的平衡。
(2)胞吞和胞吐1)定义:胞吞和胞吐是细胞通过细胞膜对某些物质进行摄取和排出的过程。
2)过程:a.胞吞①物质被包裹在细胞膜形成膜袋;②膜袋向细胞内缩小,形成胞吞体;③胞吞体与溶胞体融合,将物质释放到细胞内。
b.胞吐②内泡移动到细胞膜,膜袋与细胞膜融合;③物质被释放到细胞外。
(3)选择性透过作用1)定义:选择性透过作用是指细胞膜对某些物质的选择性透过过程。
2)原理:细胞膜对一些分子具有选择性透过的作用,这种选择性透过的过程受到分子大小、分子形状、分子极性等因素的影响。
(4)应用1)胞吞和胞吐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2)选择性透过作用在生物工程技术中的应用。
3.实验操作引导学生进行胞吞和胞吐观察实验,让学生掌握胞吞和胞吐的实际过程。
4.实践巩固让学生制定对比实验,比较不同物质对细胞膜的选择性透过作用,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
三、板书:<<细胞的主动运输>>主动转运3.选择性透过作用的定义、作用因素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集中讲述了细胞的主动运输及其两种形式——胞吞和胞吐,以及选择性透过作用的原理和应用。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实验操作,让学生掌握细胞的运输方式及作用,学习细胞的胞吞和胞吐过程及其意义,掌握细胞膜对分子的选择性透过作用的原理和意义等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4.2+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
教学设计《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区分被动运输(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与主动运输的概念及特点。
学生能够阐述主动运输的过程、条件及其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学生能够了解胞吞、胞吐现象,并解释其原理及在细胞物质交换中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和逻辑思维。
运用模型构建和模拟实验的方法,帮助学生直观理解主动运输和胞吞、胞吐的过程。
通过案例分析,加强学生对主动运输和胞吞、胞吐在生物体内应用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培养探索生命奥秘的好奇心。
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引导学生认识到细胞生命活动的复杂性和精细性,增强对生命科学的敬畏之心。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主动运输的过程、条件及其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的作用;胞吞、胞吐的原理及意义。
教学难点:主动运输中载体蛋白的作用及能量来源;胞吞、胞吐过程中膜的变化及物质交换的机制。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结合多媒体课件,系统讲解主动运输和胞吞、胞吐的相关知识。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主动运输和胞吞、胞吐的相关问题进行小组讨论,促进思维碰撞。
模型构建法:利用纸板、塑料球等材料制作细胞膜、载体蛋白、溶质等模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主动运输和胞吞、胞吐的过程。
模拟实验法:设计简单的模拟实验,如使用不同浓度的溶液模拟细胞内外环境,观察溶质在膜上的运输情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约5分钟)情境创设:展示一张细胞内外环境差异的图片或短视频,如红细胞在血液中运输氧气的场景,强调细胞内外物质浓度的不同。
提问:“细胞是如何根据需要选择性地吸收或排出这些物质的呢?”引发学生思考。
引出主题:简要回顾被动运输(自由扩散、协助扩散)的概念,然后引出主动运输的概念,强调其逆浓度梯度运输的特点。
提及胞吞、胞吐现象,作为细胞物质交换的另一种重要方式。
2. 讲授新知(约30分钟,详细分解)主动运输:a. 概念阐述:清晰定义主动运输,强调其需要消耗能量和逆浓度梯度运输的特点。
4.2+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1
4.2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1一、教学内容本章节内容来自人教版(2019)必修1生物教材,为第4.2节“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
主要内容包括:1. 主动运输的定义、意义及特点;2. 主动运输的方式及作用;3. 胞吞胞吐的定义、过程及作用;4. 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在生物体内的应用及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主动运输的定义和意义,并通过实例说明主动运输在生物体内的作用。
例如,通过讲解细胞膜上的钠钾泵,使学生了解主动运输在维持细胞内外离子浓度差中的作用。
2. 学生能够掌握主动运输的两种方式及其特点。
例如,讲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区别,使学生了解两种方式的差异及各自在生物体内的应用。
3. 学生能够理解胞吞胞吐的定义和过程,并通过实例说明胞吞胞吐在生物体内的作用。
例如,通过分析细胞吞噬细菌的过程,使学生了解胞吞胞吐在免疫反应中的作用。
4. 学生能够掌握胞吞胞吐的特点,并能够运用这些特点解释生物体内的相关现象。
例如,通过讲解胞吞胞吐在物质运输、细胞通信和细胞分裂中的作用,使学生了解胞吞胞吐在生物体内的应用。
5. 学生能够运用主动运输和胞吞胞吐的知识,分析生物体内的一些生理现象,并提出合理的解释。
例如,通过分析植物细胞吸收无机盐的过程,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植物细胞吸收无机盐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主动运输的定义和意义重点解释:主动运输是指细胞通过消耗能量,将物质从低浓度区域运输到高浓度区域的跨膜运输方式。
这一过程对于细胞维持正常功能至关重要,例如,细胞内外的离子浓度差、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运输等。
2. 教学难点:主动运输的方式及特点难点解释:主动运输主要有两种方式: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
协助扩散是指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帮助物质跨膜运输,而主动运输则是细胞通过自身代谢产生的能量,将物质从低浓度区域运输到高浓度区域。
这两种方式的差异及各自特点需要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
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教学设计】(人教版2019新教材)高中生物必修1
(1)需要细胞膜上相应载体蛋白的协助;
(2)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
提升学生自我学习和归纳总结的能力,明确主动运输的特点。
胞吞与胞吐
大分子物质如何进出细胞
【讲授】细胞选择运输的大分子,通过胞吞、胞吐形式进出细胞,需
要能量,需要细胞膜上特定蛋白
质的识别,同时依靠细胞膜的流
动性。
思考,总结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问题探讨
【出示资料】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内碘浓度比血液中的高20~25倍。人红细胞中K+的浓度比血浆高30倍。轮藻细胞中K+的浓度比周围水环境高63倍。逆浓梯度运输,逆水行舟,需要消耗能量。
引出主动运输
主动运输
【提出问题】
1、主动运输如何进行?
2、概念
3、条件归纳
4、意义
【阅读课本,归纳总结】1、过程
①与膜上载体蛋白结合
②在能量的推动下,载体蛋白的空间结构发生变化,转运并释放
③载体蛋白恢复原状。
注意:一种载体蛋白通常只适合一种或一类离子或分子结合
2、概念:物质逆浓度梯度进行跨膜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做主动运输。
“4.2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4.2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
课 时
授课时间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教
学
目
标
1、阐明主动运输的过程、特点和意义。
2、举例说明胞吞和胞吐的过程。
3、利用细胞膜的流动镶嵌结构模型解释各种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教学
重点
1、主动运输的过程和特点。
教学设计1:4.2 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
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学习目标1.简述主动运输与被动运输的区别。
2.理解物质运输对于细胞生活的意义。
3.了解胞吞、胞吐的特点,阐释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与细胞膜的结构的关系。
课程导入问题探讨:人体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在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
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内碘浓度比血液中的高20~25倍。
讨论:1.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吸收碘是通过被动运输吗?不是,被动运输是顺浓度梯度,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但是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内碘浓度比外界碘浓度高,它吸收碘的过程是逆浓度梯度,从低浓度到高浓度运输。
2.联想逆水行舟的情形,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吸收碘是否需要细胞提供能量?需要。
3.这在各种物质的跨膜运输中是特例还是有一定的普遍性?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一、主动运输1.概念:物质逆浓度梯度进行跨膜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作主动运输。
2.主动运输过程被运输离子先与载体蛋白结合,ATP水解释放能量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磷酸基团与载体蛋白结合,使其磷酸化,载体蛋白磷酸化后空间构象发生改变,离子通过载体蛋白进入细胞膜内侧(如上图所示)。
3.载体蛋白的特性①特异性:不同溶质分子的运输所需的载体蛋白不同,一种载体蛋白通常只能转运一类分子或离子。
不同生物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种类和数量不同。
②饱和现象:当细胞膜上运输某种物质的载体蛋白已经全部参与运输时,细胞通过该载体蛋白运输该物质的速率不再随细胞外该物质浓度的增大而增大。
4.主动运输的意义主动运输普遍存在于动植物和微生物的细胞中,通过主动运输来选择吸收所需要的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从而保证细胞和个体生命活动的需要。
联系实际二、胞吞与胞吐1.胞吞:当细胞摄取大分子时,首先大分子与膜上蛋白质结合,从而引起这部分细胞膜内陷形成小囊,包围着大分子。
然后,小囊从细胞膜上分离下来,形成囊泡,进入细胞内部,这种现象叫胞吞。
人教(2019)生物必修1教学设计:4.2 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
人教(2019)生物必修1【教学设计】4.2 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一、学习目标1.通过对小分子物质逆浓度梯度运输的分析,说明主动运输的特点。
2.通过对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过程的分析,说明胞吞、胞吐的特点。
3.通过对物质跨膜运输多种方式的比较,总结概括细胞膜跨膜运输各种方式的结构基础。
二、教学过程(一)主动运输资料1:皮质性白内障是老年性白内障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视力逐渐下降。
经研究发现,该病的发病与晶状体的氧化损伤有关,氧化作用会损伤晶状体的细胞膜,使维持细胞内正常低钠和高钾离子浓度的钠钾泵功能明显改变,对Na+的通透性增加,使晶状体内的Na+增加,水分流失。
资料2:与细胞外液相比,动物细胞内K+浓度高、Na+浓度低,这对于细胞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是至关重要的。
钠钾泵(一种ATP水解酶可水解ATP)在维持这种溶液浓度差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细胞内的ATP和Na+与钠钾泵上相应位点结合后,ATP水解导致钠钾泵的构象发生改变,将Na+运出细胞(如图1、2);之后,细胞外K+与钠钾泵上相应位点结合,磷酸基团与钠钾泵脱离,钠钾泵构象恢复,将K+运入细胞(如图3、4)。
结合教材P69及P70第1段,讨论下列问题。
问题(1):分析Na+和K+运输过程中,钠钾泵和ATP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提示:钠钾泵作为载体蛋白起到转运的作用;ATP水解为离子运输提供能量。
问题(2):钠钾泵既能与K+结合也能和Na+结合,是否说明钠钾泵不具有特异性?提示:不是。
钠钾泵上的不同位点分别与K+和Na+结合,仍然具有特异性。
问题(3):上述物质运输的方式称为主动运输,请概括主动运输的概念。
提示:物质逆浓度梯度进行跨膜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作主动运输。
问题(4):主动运输对于细胞的生活有什么意义?提示:细胞通过主动运输来选择吸收所需要的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保证了细胞和个体生命活动的需要。
4 2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1
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教学设计
一、素养目标
1.通过花椒细胞对小分子物质(Ca2+)逆浓度梯度运输的分析,说明主动运输的特点。
渗透结构与功能观,提高模型与建模能力(生命观念,科学探究,科学思维, )
2.通过花椒细胞对大分子物质(可溶性蛋白)进出细胞过程的学习,说明胞吞、胞吐的特点。
培养归纳总结能力(科学思维,社会责任)
3.通过对物质进出细胞多种方式的比较,总结概括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细胞具有各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结构基础。
(生命观念,科学探究,科学思维,)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主动运输的过程和特点
(2)胞吞、胞吐的过程
2.教学难点
(1)主动运输的过程和特点
(2)胞吞、胞吐的过程
三、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基于乡土课程资源——花椒导入新课,通过生活经验与实际现象的反差,提出花椒细胞如何抵抗干旱胁迫?通过资料分析得出花椒细胞依靠自身细胞渗透调节机制吸收可溶性物质(包括钙离子、可溶性蛋白)进行调节。
钙离子如何逆浓度梯度进出花椒细胞?说明主动运输的特点。
再通过道具模拟,加深主动运输的理解。
通过可溶性蛋白进出花椒细胞方式及特点?理解胞吞、胞吐所需条件。
再通过分析“学生模拟胞吞胞吐”视频,体会胞吞胞吐的实现与生物膜结构特性的关系。
最后,学生通过构建模型,综合比较被动运输、主动运输、胞吞和胞吐,理解这几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与细胞膜结构、细胞内能量的关系。
教学实施程序
【归纳总结】指导学生归纳总结物质(小分子、离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教学设计-教学
设计
《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模块第3章已经介绍了细胞膜的化学组成、结构以及大致的功能,本节与第一节内容着重介绍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这一重要功能,包括小分子或离子进出细胞的方式和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通过对几种跨膜运输方式的探究,可以培养学生对图表数据的解读能力,即信息解读和知识迁移转化的能力。
这部分内容和前面所学的《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有关联的地方,同时又是对生物膜具有流动性的一个很好的佐证。
对学生理解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
本节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在初中阶段,学生对物质交换有了很肤浅的了解,通过前几章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认知能力,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同时经过前阶段的新课程学习,他们具备了群体讨论,并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理论依据的能力。
对事物的探究有激情,但往往对探究的目的性及过程、结论的形成缺乏科学思维,需要教师的引导。
三、教学目标
(1)阐明质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举例说明有些物质逆浓度梯度进出细胞,需要能量和载体
蛋白。
举例说明大分子物质可以通过胞吞、胞吐进出细胞。
(科学思维)
(2)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观点出发,理解物质通过主动运输、胞吞与胞吐方式进出细胞,
以维持细胞的正常代谢活动。
(生命观念、科学思维)
(3)结合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说明某些疾病的成因,宣扬健康生活。
(生命观念、社会
责任)
四、教学重点
(1)离子跨膜运输的方式
2,4,6 。
(2)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区别。
(3)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五、教学难点
(1)主动运输的条件及特点。
六、教学方法
本课时主要采用讲授法、问题探究法、演示讨论法。
七、教学媒体
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来辅助教学,既可以达到直观、形象的效果,又可以解决知识量大、时间较紧的问题。
八、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提问:
1、细胞的边界是什么?
2、细胞膜主要功能是什么?
3、介绍过的进出细胞的方式有哪些?
提出问题:除此之外,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还有什么?
回答:
1、细胞膜。
2、控制物质进出。
3、自由扩散、协助扩散。
学生思考。
复习旧知,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
主
动
输
通过上一节的学习,了解了O2、CO2等物质能通过被动运输进出细胞膜,但只能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
提问:细胞能不能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跨膜运输物质呢?
展示物质逆浓度运输图表,请同学们讨论:
1、通过解读图表数据,你能得到什么信息?
2、结合教材69页猜测细胞逆浓度梯度吸收K+、Cl-等离子需要哪些条件?
结论:物质逆浓度梯度进行跨膜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
介绍囊性纤维病成因——支气管上皮细胞表面转运Cl-的载体蛋白功能异常,导致支气管中黏液增多,细菌感染。
请同学尝试总结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区别。
回答:能。
回答:细胞内部分离子浓度高于细胞外。
回答:载体蛋白和能量。
学生通过物质运输方向、是否跨膜、是否需要载体蛋白或通道蛋白、是否需要消耗能量四方面进行总结。
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为主动运输的探究奠定基础,解决教学重点的同时培养学生科学思维。
通过介绍疾病的成因,渗透生命观念。
通过归纳总结,锻炼学生总结信息的能力,从而解决教学重点。
胞
吞
与
胞
吐
跨膜运输的物质都是小分子,蛋白质等大分子以及病毒等颗粒状物质是怎样进出细胞的呢?
请学生观看胞吞和胞吐的动画模型,然后结合书71页最后一段的内容,描述胞吞和胞吐的过程并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1、胞吞、胞吐是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吗?
2、胞吞、胞吐需要消耗能量吗?
总结:大分子进出细胞时,通过膜结构,形成囊泡,从而进行运输,是一种不跨膜的运输方式,运输同时需要细胞内化学反应释放的能量。
提问:胞吞、胞吐体现出细胞膜具有什么结构特性?
分泌蛋白的合成及运输,正是借助了细胞膜的这一特性,通过胞吐将在细胞外起作用的蛋白质运出细胞。
介绍阿米巴痢疾成因——痢疾内变形虫通过胞吞作用吞噬肠壁组织。
这种病通过饮食传播,要加强个人饮食卫生。
学生思考。
回答:
1、不是。
2、需要。
回答: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学生探究胞吞与胞吐过程,通过模拟动画的观看,培养学生科学思维与科学探究能力。
结合第三章内容,使学生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科学思维。
通过介绍疾病的成因,渗透生命观念。
课堂小结
在回顾与思考教材P69“本节聚焦”的基础上,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总结本节内容,强调重难点及学习策略。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目标。
总结本节所学的内容。
反馈评价
课后习题,布置课后作业。
明确任务。
强化知识理解和内在联系。
上一篇:《多边形的内角和》教学设计汇报下一篇: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教学设计(含二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