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中国近现代史》:第三章第四节速效提能演练

合集下载

高一历史上册速效提能演练考试题(带答案)

高一历史上册速效提能演练考试题(带答案)

高一历史上册速效提能演练考试题(带答案)1.美国国会参议院于2009年2月13日表决批准了总额为787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

计划保留了“购买美国货”条款,即要求计划支持的项目使用的钢铁和制成品应为美国生产。

该计划违背了下列哪一国际组织的宗旨()A.联合国B.世界贸易组织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D.世界银行解析:选B。

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是反对关税壁垒,实行贸易自由化。

而美国的经济刺激计划显然是一种贸易保护主义的行为,违背了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

2.“如果说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从此登上政治大舞台,那么,30年后……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

”“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的事件是()A.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B.亚太经合组织首脑非正式会议在上海召开C.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D.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解析:选C。

注意1971年的“30年后”是指2001年,中国在2001年底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

3.台湾著名作家龙应台在《全球化了的我在哪里》中写道:“我们不管是北京还是上海、台北、香港,在被全球化席卷而来,就是说那个浪冲过来,我们的脚站在那个沙滩里头,你要知道你的脚站的沙不完全从你的脚下整个被掏空,你一定还要有土壤。

”据此,我们可以推知她对全球化的态度是()A.全球化大潮可迎不可拒B.全球化要立足于本土化C.全球化的本质是西方化D.全球化无异于洪水猛兽解析:选B。

此题的题干材料可以说是直指热点,就是如何来对待全球化的大潮,并且从文字来讲,出自著名作家龙应台,充满了人文关怀,语言大有深意。

读懂作者的言外之意便能得出正确答案。

但是,假如对于全球化有清醒的认识,有独立的价值判断,也必然可以排除错误答案。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有关报告指出:“发展中国家解决温饱需要130亿美元,而欧美每年饲养宠物的支出为170亿美元;发展中国家妇女正常生育需要120亿美元,相当于欧美妇女每年购买香水的费用;1975~1997年,发明治疗热带传染病新药仅有13种,而同期却发明了1223种减肥新药。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21版)》第三章:知识点及练习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21版)》第三章:知识点及练习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21版)》第三章:知识点及练习题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重要知识点1.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2.三民主义的提出3.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4.北洋军阀统治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练习题一、选择题(一)单选题1.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是()A太平天国农民战争B辛亥革命C戊戌变法D义和团运动2.中国近代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是()A兴中会B光复会C中国同盟会D国民党3.1894年,孙中山在美国的檀香山创立了中国第一个革命团体()A 光复会B 同盟会C 兴中会D 华兴会4.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钦定宪法大纲》C《中华民国约法》D《中华民国宪法》5.中国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A 辛亥革命B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C 洋务运动D 戊戌变法6.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是()A大地主大资产阶级B民族资产阶级C工人阶级D农民阶级7.同盟会成立后,将()作为自己的机关报A《民报》B《新民丛报》C《万国公报》D《顺天时报》8.1904年,孙中山指出只有推翻清政府,建立“中华民国”,才能真正解决中国问题的文章是()A《革命军》B《警世钟》C《驳康有为论革命书》D《中国问题的真解决》9.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是()A兴中会的革命纲领B 三民主义学说C中国国民党章程D《钦定宪法大纲》10.辛亥革命的高潮是()A保路运动B黄花岗起义C武昌起义D中华民国成立11.北洋军阀政府代表的是()A民族资产阶级B大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C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利益D工农利益12.袁世凯为了复辟帝制,他竟然基本接受严重损害中国权益的()A “西原借款”B“二十一条”C “善后大借款”D《天津条约》13.1913年3月被袁世凯杀害的是()A 蔡元培B 邹容C 宋教仁D 黄兴14. 孙中山所说的政治革命是( )A民生主义B 民族主义C民权主义D平均地权15. 袁世凯复辟帝制,举行登基大典是在()A 1915 年B 1916年C 1917 年D 1918年16. 武昌起义胜利后,革命党人拥戴()为军政府大都督A 袁世凯B 孙中山C 黎元洪D 黄兴17. 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覆灭的标志是( )A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B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C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D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职18.清政府于1906年宣布“预备仿行宪政”,并于1908年颁布了()A《钦定宪法大纲》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明定国是》D《商律》19.标志着以慈溪太后为首的清政府甘当“洋人的朝廷”的事件是()A 八国联军入侵北京B镇压义和团运动C 戊戌政变D《辛丑条约》的签订20.1915年12月25日,反对袁世凯称帝,宣布云南独立的是()A 李烈钧B 蔡锷C 唐继尧D 黄兴参考答案1.B2.C3.C4.A5.A6.B7.A8.D9.B 10.C 11.B 12.B 13.C 14.C 15.B 16.C 17.C 18.A 19.D 20.B (二)多选题1.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骨干力量是()A地主阶级B资产阶级知识分子C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D工农阶级2.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包括()A.驱逐鞑虏,恢复中华B.创立民国C.平均地权D.节制资本3.随着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涌现出一批民主革命的思想家和宣传家,他们主要是()A章炳麟B邹容C陈天华D鲁迅4.革命派和维新派论战的问题有()A.要不要以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政府B.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C.要不要进行社会革命D.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学堂5.孙中山为了防止袁世凯专制而提出的条件有()A.以南京为首都B.总统在南京就职C.遵守约法D.清帝退位6.袁世凯为了巩固专制统治,不惜投靠帝国主义,主要表现为( )A.向日本借款的“西原借款”B.与列强签订“善后大借款”合同C.接受日本提出的严重损害中国权益的“二十一条”D.与列强签订的出卖铁路利权合同7.孙中山等革命党人为维护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成果进行的一系列奋斗有()A.护国运动B.第一次护法运动C.二次革命D.第二次护法运动8.1911年武昌起义的具体组织者和发动者是( )A.兴中会B.文学社C.华兴会D.共进会9.资产阶级革命派传播革命思想的代表著作有()A.《驳康有为论革命书》B.《革命军》C.《警世钟》D.《猛回头》10.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纲领概括为()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民治主义参考答案1.BC2.ABC3.ABC4.ABC5.ABC6.BC7.ABCD8.BD9.ABCD 10.ABC二、简答题1、简述三民主义学说答: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纲领概括为三大主义, 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后被称为三民主义。

高一历史《中国近现代史》:第三章第一节速效提能演练

高一历史《中国近现代史》:第三章第一节速效提能演练

1.(2011年泰安模拟)抗战胜利后,中日民族矛盾基本解决,国内阶级矛盾及革命形势发生重大变化。

1945年8月毛泽东指出:“抗日战争的阶段过去了,新的情况和任务是国内斗争。

”毛泽东所说的“斗争”实质是()A.国共两党内部的派系之争B.内战与和平之争C.建设什么性质的国家之争D.统一战线是否继续存在之争答案:C2.(2010年高考全国卷Ⅰ)国民党《中央日报》就国共关系某一事件的影响评论道:“这一结果固然还有不能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内战之不致发生,却已有确定的保障。

”这指的是()A.国民党“一大”召开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C.《双十协定》的签订D.达成《国内和平协定》解析:选C。

解答此题可运用排除法。

国民党“一大”召开时,国共两党共同反帝反封建,与题意无关,故排除A项;B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此时国共双方正处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D项《国内和平协定》签订时国共两党正处于内战时期,故排除B、D两项,故选C。

3.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A.1946年夏,国民党军队向中原等解放区发动进攻B.1946年秋,国民党军队占领了晋察冀边区首府张家口C.1947年春,国民党军队向陕北和山东解放区发动重点进攻D.1947年春,蒋介石限令中共撤销驻南京、上海、重庆等地的代表团,封闭重庆出版的《新华日报》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对内战爆发的标志的识记。

1946年夏,国民党军队在美帝国主义援助下先后向中原、华东、晋冀鲁豫、晋绥等解放区大举进攻,全面内战爆发。

4.全面内战爆发后,解放区军民的主要作战目标是()A.同敌人争夺大中城市B.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C.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D.打阵地战,大批歼灭敌人解析:选C。

全面内战爆发后,国民党在军事和经济力量方面占有明显优势。

解放区军民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以运动战为主要作战方法,粉碎了敌人的全面进攻。

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中正为三民主义的信徒,秉承国父的遗教,本不愿在对日作战之后再继之以剿匪的军事,来加重人民的痛苦。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测题答案 第三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测题答案 第三章

一、单项选择题1、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是(D)。

A.太平天国革命 B.义和团运动 C. 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2、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是(C)。

A.兴中会 B.光复会 C.中国同盟会 D.华兴会解析:兴中会是在檀香山组建的第一个革命团体。

光复会、华兴会是资产阶级革命团体3.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是(ABC)。

A.民族主义B.民生主义C.民权主义D.平均地权4.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是(A)。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钦定宪法大纲》C.《中华民国约法》D.《中华民国宪法》解析:1912年3月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

5.辛亥革命的最大功绩是(A)。

A.结束了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B.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C.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D.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6、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的标志是(A)。

A、兴中会的成立B、1895年广州起义C、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纷纷成立D、《革命军》发表7、被誉为“革命军中马前卒”的(C)写了《革命军》号召人民推翻清王朝,建立“中华共和国”。

P60A.黄兴 B.宋教仁 C.邹容 D.陈天华8、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是(B)。

①民主②民生③民族④民权A.①③④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②③9、革命派和改良派论战的内容有要不要(C)。

①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②推翻帝制,实行共和③进行民主革命` ④进行社会革命A.①③④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②③10.辛亥革命的失败是指(A)p72A.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B.没有推翻清政府的统治C.没有打击帝国主义的在华势力D.没有促进中国革命的向前发展二、多项选择1、在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过程中,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也在各地先后成立。

从1904年开始,出现了10多个革命团体,其中重要的有(ABCD)p60A.华兴会B.科学补习所C.光复会D.岳王会E.拜上帝会2、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ABCD)p60四句话A.驱除鞑虏B.恢复中华C.创立民国D.平均地权E.社会革命3、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B)A.初步描绘出中国还不曾有过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B.是一个比较完整而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C.对推动革命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积极的影响E.是一个比较完整而明确的无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4、革新派和改良派论战的主要内容是(ABC)A. 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B. 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C. 要不要社会革命D. 要不要民族革命E. 要不要打倒帝国主义5、革新派和改良派论战具有重大的意义。

中国近现代史第三章习题

中国近现代史第三章习题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一、单项选择题1. 中国延续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覆灭于()。

A.1912.2.12,清帝退位B.1911.2.12,清帝退位C.1912.1.1,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D.1916.6.6,袁世凯暴毙2. 中国采用“公历”始于()。

A. 新中国成立B.洋务运动C. 五四运动D. 辛亥革命3. 近代中国第一次伟大的历史性巨变是()。

A. 五四运动B.洋务运动C. 辛亥革命D. 新中国成立4. 在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中,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

A.兴中会B.华兴会C.同盟会D.光复会5. 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政治纲领的是()。

A.兴中会B.华兴会C.同盟会D.日知会6. 在中国历史上规定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离政治体制的第一个文件是()。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钦定宪法大纲》C.《中华民国约法》D.《中国民国宪法》7. 1904年至1905年,日俄两国为了争夺在华利益,竟然在中国东北进行战争。

清政府却宣称()。

A. 预备立宪B.实行新政C. 局外中立D. 支持俄国8. 辛亥革命爆发前夕,湖北新军中决定联合行动举行武昌起义的两个革命团体是共进会和()。

A.光复会B.华兴会C.文学社D.日知会9. 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主要舆论阵地是()。

A.《新民丛报》B.《民报》C.《国闻报》D.《万国公报》10. 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告友邦书》中()。

A.企图用承认清政府与列强所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及外债,来换取列强承认中国B.向列强严正提出,必须废除清政府与列强所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及外债C.向列强提出,必须废除清政府与列强所订的部分不平等条约及外债D.向列强提出,必须废除清政府与列强所订的部分不平等条约11. 辛亥革命后,长辫、缠足和跪拜礼等封建陋习被逐渐废除,其主要原因是()。

A.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B.长辫、缠足不方便生活也不卫生C.革命了,所以对人要尊重D.辛亥革命冲击封建制度,改变社会风俗12.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在20世纪初最突出的贡献是()。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练习及答案(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练习及答案(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练习及答案(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一、单项选择题1、1904年到1905年,在中国的领土上爆发了一场列强争夺中国东北的战争,交战的双方是(C )A、英俄B、英德C、日俄D、日美2、《猛回头》和《警世钟》两本书的作者是(B )A、邹容B、陈天华C、徐锡麟D、章炳麟3、中国近代史上最早建立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B )A、华兴会B、兴中会C、光复会D、同盟会4、中国第一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D )A、华兴会B、兴中会C、光复会D、同盟会5、1911年武昌起义的主要力量是(D )A、工人阶级B、农民阶级C、资产阶级D、新军中的革命分子6、同盟会影响下爆发的第一次大规模武装起义是:( A )A、萍浏醴起义B、浙皖起义C、黄花岗起义D、镇南关起义7、孙中山首次向中国人民提出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目标是在( A )A、兴中会的誓词中B、同盟会的纲领中C、《民报发刊词》中D、就职演说中8、以“革命军中马前卒”的名义,热情讴歌革命的人是(C )A、陈天华B、章炳麟C、邹容D、秋瑾9、在武昌起义中,革命党人把一个反对革命的清军协统推举出来当了都督,这人是(C )A、程德全B、汤化龙C、黎元洪D、袁世凯10、1913年3月,袁世凯派人谋杀国民党领导人是(C )A、黄兴B、孙中山C、宋教仁D、张振武11、迫使袁世凯宣布取消帝制的革命运动是(A )A、护国运动B、二次革命C、第一次护法运动D、第二次护法运动12、1917年,以调停“府院之争”为名,率辫子军进京,演出12天复辟丑剧的人是(C )A、冯国璋B、段祺瑞C、张勋D、孙传芳13、1918年孙中山发动的护法战争是反对(D )A、张作霖B、袁世凯C、张勋D、段祺瑞14、辛亥革命前夕,保路运动规模最大,斗争最激烈的省份是(A )A、四川B、湖南C、湖北D、广东15、1912年8月,宋教仁将同盟会与其他几个小党合并改组为( A )A、国民党B、民主党C、中华革命党D、民盟16、武昌起义后,帝国主义“严守中立”的真正动机是( D )A 、不干涉中国革命B、为南北议和创造机会C、充当和平使者 D 、寻找新的代理人17、辛亥革命后,当时在社会上并存的两大思潮是( D )A 、民主和科学B 、民主共和和统一C 、和平发展与实业救国D 、民主共和与实业救国18、北洋军阀政权建立的标志是(A )A、临时政府正式迁北京B、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举C、袁世凯下令解散国会D、袁世凯改内阁制为总统制19、1915年,日本向北洋军阀提出的“二十一条”的实质在于(A )A 、把中国变成日本独占的殖民地B 、与美国争夺对中国的控制权C 、扶持袁世凯成为其侵华工具D、组织中国革命运动20、清末“预备立宪”的目的是(D )A 、改革官僚制度B、顺应舆论的要求 C 、引进西方政体 D 、维护专制皇权二、多项选择题1、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过程中,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也在各地成立,从1904年开始,出现了10多个革命团体,其中主要的有(ACDE)A、华兴会B、兴中会 C 、科学补习所D、光复会E、岳王会2、领导武昌起义的两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BD)A、华兴会B、文学社C、光复会D、共进会E、兴中会3、辛亥革命之所以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的资产阶级革命是因为(ABCD)A、有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领导B、有比较明确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C、通过暴力革命推翻了清王朝D、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E、结束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4、同盟会成立后,会员纷纷回国,组织发动多次武装起义,其中主要有(ABCD)A、萍浏醴起义B、广州黄花岗 C 、华南边六次起义D、浙江、安徽起义E、镇南关起义5、1903年,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蓬勃的一年,其显著的资产阶级革命宣传家有(ABD)A、邹容B、章太炎C、梁启超D、陈天华E、宋教仁6、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是指(BCD )A、民主主义B、民族主义C、民权主义D、民生主义E、民本主义7、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集团分列为三个主义派系是(ACD)A、奉系B、滇系C、皖系D、直系E、桂系8、辛亥革命后到五四运动前,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了挽救革命进行的主要斗争有(ABC)A、发动“二次革命”B、进行护国战争C、反对“府院之争”C、进行护法运动E、发起新文化运动9、为了防范袁世凯的独裁野心,1912年2月14日孙中山在给临时参议院的辞职咨文中提出辞职的附加条件是(CDE)A、清帝退位B、袁世凯承认共和C、临时政府设在南京D、新总统到南京就职E、新总统必须遵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0、军阀割据局面形成的最根本原因(BCD)A、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群龙无首B、小农经济为军阀割据提供了物质基础C、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D、帝国主义分而治之的政策E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分化11、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主要因为(ABD)A、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B、它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C、它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口号D、它是同盟会的最高纲领E、它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12、袁世凯独裁政权是代表(BC)A、清朝贵族利益B、中国地主买办阶级利益C、帝国主义利益D、立宪派利益E、民族资产阶级利益13、20世纪初,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文章和书籍有(ABDE)A、《驳康有为论革命书》B、《革命军》C、《庶民的胜利》D、《警世钟》E、《猛回头》14、1905年——1907年,革命派与改良派辩论的主要问题是(AC )A、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B、要不要反对帝国主义侵略C、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D、要不要改变地主土地所有制E、要不要节制资本三、辨析题1、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高一历史上册速效提能演练考试题1

高一历史上册速效提能演练考试题1

1.欧共体形成和发展产生的影响不.包括()A.使西欧经济繁荣和政治稳定B.消除了西欧各国的矛盾C.美国经济霸主地位严重动摇D.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解析:选B。

欧共体形成是西欧国家为抗衡苏美,发展自身而采取的措施。

这种联合并没有打破国家界限,是国与国之间的联合,国家利益至上仍是最高原则,因此不会完全消除各国矛盾。

2.如图所示,该组织的成立反映了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加强,该组织的共同原则是()①相互尊重和平等的原则②协商一致和自愿的原则③渐进方式实施目标的原则④关税同盟和共同的农业政策原则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选A。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首先从图示看应是亚太经合组织,而亚太经合组织由于各成员在国家实力、经济发展水平、文化和风俗习惯及社会经济制度等方面均有不同,所以是论坛性经济组织,不具有强制性。

排除含④的选项。

3.经济区域集团化是二战后世界经济中出现的一种新趋势。

当今对世界经济影响最大的三大区域集团不.包括()A.欧洲经济共同体B.欧洲联盟C.北美自由贸易区D.亚太经济合作组织解析:选A。

本题考查再认再现能力。

欧洲经济共同体是欧洲联盟的前身,应包含在B项中,故选A项。

4.(2018年高考上海单科卷)一个历史事实可由若干事件构成,事件又可由若干小事件构成,由此可以排出一系列事件的等级或层次。

下列选项符合上述说法的是()A.经济全球化——西欧一体化——欧元启用B.《王位继承法》——《权利法案》——光荣革命C.苏联的现代化道路——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工业化D.中途岛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阿拉曼战役解析:选A。

本题属于条件限定选择题,根据题干说明基本上可确定为“总—分—分”格式,即“后者”一定从属于“前者”。

欧元是西欧一体化的经济体现,而西欧一体化又是经济全球化的局部体现,故A项正确。

B项内容不具有这种包容或从属关系,排除。

C项倒置了新经济政策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位置,排除。

第三单元第4课速效提能演练

第三单元第4课速效提能演练

[高中历史]绪论:许多同学头疼历史,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历史需要大量的记忆。

的确如此,学好历史的基础就是记忆。

人的智力系统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等等。

其中,记忆力是基础,思维力是核心。

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曾经说过:“人如果没有记忆力,就无法联想和发明创造。

”日本记忆学家高木重郎认为:“记忆力是效率的别名……是发展创造性的基础。

”记忆的东西越多,观察就越敏捷,思维推理就越缜密,判断就越准确,就越富有创造力。

因此,发展记忆力是和发展其他智力因素相辅相成的,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和纽带。

对于历史学科的记忆来说,有以下一些具体的方法:(1) 顺序记忆法:按照事件本身的发展的顺序依次记忆。

(2) 特征记忆法:对于内容相似的知识,通过细致地观察和全面地比较后,找出所要记忆内容中特别容易记住的特征。

(3) 规律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寻找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加以记忆。

(4) 隔年记忆法:将发生时间具有某种特定规律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加以记忆。

(5) 重复记忆法:通过反复阅读来巩固记忆。

(6) 回忆记忆法:将学过的内容,经常地、及时地尝试回忆,在回忆过程中加强记忆。

(7) 谐音记忆法:将要记的东西,变成读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词组、短语或杜撰的句子,使之便于记忆。

(8) 形象记忆法:对于较抽象的内容,可用图、表等形象地描绘出来。

(9) 讨论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够理解的地方,不妨先按照自己的意见与同学讨论,在讨论就比较容易记住。

(10)口诀记忆法:将记忆内容编写成口诀或歌谣,是一种变枯燥为趣味的记忆方法。

(11)词头记忆法:将要记忆材料的词头连成句子。

(12)练习记忆法:一些可以通过动手来记忆的内容可以自己亲自练习、检测、实验,增强记忆效果。

(13)联想记忆法:利用联想是促进记忆的有效方法之一。

(14)多种感官参与记忆法: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记忆活动,可大大提高记忆的水平。

(15)信息压缩记忆法:先记住大体轮廓,然后逐渐记住每一细节,由粗到细进行记忆。

高一历史上册速效提能演练考试题(含答案和解释)

高一历史上册速效提能演练考试题(含答案和解释)

高一历史上册速效提能演练考试题(含答案和解释)1.17世纪,国际金融和商业中心是()A.阿姆斯特丹B.新阿姆斯特丹C.新法兰西D.纽约解析:选A。

17世纪荷兰被称为“海上马车夫”,并垄断了世界航运业,对外贸易发达,阿姆斯特丹既是荷兰的经济中心,也是国际金融和贸易中心。

2.英国圈地运动的实质是()A.促使生产者与生产资料分离B.剥夺农民的土地C.大力推进土地国有制D.为了支持畜牧业发展解析:选A。

英国圈地运动通过剥夺农民土地,促使生产者与生产资料分离,从而建立起资本主义性质的租地农场,原来的农民变为出卖劳动力的农场工人;另一方面,大量农民离开土地进入城市成为雇佣工人,因而英国圈地运动的实质是促使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的分离,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最早和最大的奴隶贩子分别是()A.葡萄牙和西班牙B.荷兰和法国C.葡萄牙和英国D.西班牙和英国解析:选C。

本题关键是要弄清楚黑奴贸易从何时而起。

新航路开辟之后不久,葡萄牙殖民者在非洲西海岸进行探险时,就开始掳夺当地黑人,并把他们当做奴隶贩卖,黑人奴隶贸易由此开始。

最大的奴隶贩子是英国。

4.新航路开辟后,罪恶的黑奴贸易随之兴起。

黑奴贸易兴起的主要原因是()A.西方殖民者对印第安人实行种族灭绝政策B.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大批劳动力C.黑人体格健壮,适合在种植园劳动D.黑奴制是促使美洲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解析:选B。

解答本题时要注意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新航路开辟后,在征服美洲的过程中,由于大规模屠杀印第安人,所以西欧国家从非洲掠贩黑奴,以满足美洲劳动力市场的需求。

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材料2:材料3:请回答:(1)材料1反映了15世纪末的哪一重大事件?该事件对世界市场的形成有何影响?(2)材料2反映的是什么问题?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是如何成为18世纪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的。

(3)材料3反映的是殖民扩张中的什么问题?两幅图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之间有何联系?(4)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历史上的以上事件造成的影响有哪些?解析:本题以图片资料的形式考查学生对殖民扩张、殖民争夺及其影响的掌握。

高一历史上册速效提能演练考试题12

高一历史上册速效提能演练考试题12

1.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作用时,首先应看它是否有利于()A.集中人力、物力投入战争B.把革命理想变为现实C.促进生产的恢复与发展D.维护新生政权的权威解析:选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作用有两点:一是保证了战争胜利,巩固了苏维埃政权;二是造成了1921年苏俄的政治经济危机。

因为此政策是在“战时”这个特定历史条件下采取的应急措施,其首要目的是要保证战争胜利,从而巩固新政权。

如果不采取此政策,新政权就无法巩固,那么苏俄就会被颠覆,更谈不上建设社会主义了,所以评价该政策历史作用时就首先从保证战争胜利方面去考虑。

2.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

”它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A.保障了农民的利益B.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C.实行军事化措施D.取消了自由贸易制度解析:选B。

只要细读材料便可得出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满和怨恨的结论,由此推理可知,B项是正确答案。

3.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制定新经济政策的最基本依据是() A.从俄国国情出发B.利用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C.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D.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解析:选A。

本题主要考查对俄国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变到新经济政策原因(依据)的认识。

B项是新经济政策的基本特点,不属于制定的依据,而C、D两项都属于实行新经济政策的目的,也不属于政策制定的依据。

任何阶级、政党、政府或派别制定某一政策的最根本依据都应是特定时期的基本国情,故答案为A项。

4.1921年冬季,农民契柯夫在完成了固定粮食税之后,把剩余粮食运到苏俄境内的一个集市上出售,结果应是()A.管理人员增加了他的税额B.他被处以罚款C.他只能出售其中的一小部分D.行为合法,没有人干预解析:选D。

本题考查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新经济政策规定实行固定的粮食税,在农民缴税后,剩余粮食可自由支配。

故选D。

5(1)为什么1921年农业生产同1913年相比大幅下降?(2)1923年到1925年,苏联的农业生产呈怎样的趋势?主要原因是什么?解析:本题考查结合历史背景分析数据的能力。

高一历史上册速效提能演练考试题14

高一历史上册速效提能演练考试题14

1.观察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图,其中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是因为实行了()A.社会主义工业改造B.社会主义国营经济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解析:选D。

本题考查结合教材内容分析图表的能力。

由图可知,发展最快的时期是2018年,对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

2.作出论断“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会议是()A.中共八大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五大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

中共十五大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十四届三中全会相对于十四大来说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主要体现在()A.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原则进一步具体化D.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的实现形式解析:选C。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中共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四届三中全会把这个目标和原则具体化,是对十四大的进一步发展。

B项是具体化的一方面表现,D 项是十五大的内容。

4.市场经济体制最基本的特征是()A.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要求B.经济活动适应供求关系C.给企业压力和活力,实现优胜劣汰D.以市场配置资源为主解析:选D。

本题考查对历史基本概念的理解。

市场经济体制区别于计划经济体制最本质的特征是经济关系市场化,即以市场配置资源为主。

5.仔细阅读下列两组图片,回答问题。

(1)两组图片分别反映了怎样的经济体制?它们最大的区别是什么?(2)从第一组图片到第二组图片的转变,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重大的措施?(3)根据两组图片谈谈你的认识。

解析:仔细阅读图片及相关文字,可知第一组图片反映的是改革开放前的情况,第二组图片反映的是当前的情况。

由此,两组图片所反映的经济体制及党和政府所采取的措施便很明确了。

高一历史上册速效提能演练考试题10

高一历史上册速效提能演练考试题10

1.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写道:“许多人认为,五年计划不过是斯大林的个人幻想,但在相对落后的国家要想实现工业化,五年计划或许并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最好的办法,但它却是一条有效的捷径。

”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A.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生与斯大林没有任何直接关系B.计划经济的做法对于落后国家来说有一定的合理性C.计划经济是所有落后国家实现工业化的最佳途径D.计划经济的做法对苏联工业化没有发挥过积极作用解析:选B。

从题干中的关键句“……它却是一条有效的捷径”可以判断美国学者对斯大林五年计划“贬中含褒”,指出了计划经济的做法有一定的合理性。

其他三个选项表述过于绝对化,应排除。

2.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它米吃,又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

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毛泽东在此主要总结了苏联经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是() A.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国民经济发展比例失调B.只注意发展生产,不注意改善人民生活C.农业集体化主要为了配合工业化,从农民身上夺取过多D.全盘集体化过程中出现了过火的行为解析:选C。

本题考查苏联经济建设中的问题与弊端,主要结合农业集体化与工业化建设的关系思考问题。

3.下列对斯大林模式的表述,正确的是()①其形成标志是苏联1936年新宪法的颁布②其形成与国内外环境分不开③一度推动了苏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④发挥了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维系了政局稳定⑤随着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模式的形成,高度集中的思想文化体制也形成了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解析:选D。

本题考查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标志、原因以及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方面的影响。

①是该模式形成的标志;②是其形成的原因;③④⑤是其对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方面的影响。

4.有一段时期,明斯克生产的一粒纽扣在当时售价是1卢布,在700公里外的莫斯科售价也是1卢布,而在万里之外的海参崴售价仍是1卢布。

上述材料在苏联最有可能出现的时期是() A.沙皇统治时期B.战时共产主义时期C.新经济政策时期D.斯大林体制时期解析:选D。

高一历史上册速效提能演练考试题16

高一历史上册速效提能演练考试题16

1.徐志摩在一首诗中写道:“匆匆匆!催催催!一卷烟,一片山,几点云影。

”“催催催!是车轮还是光阴。

”诗人在这首诗中描写的交通工具应该是()A.公共汽车B.飞机C.火车D.轮船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从材料信息“是车轮还是光阴”可供选择的是汽车和火车,但依据材料信息“匆匆匆!催催催!”,可以判断这是对火车的描述。

2.近代以来中国邮电通信设施逐渐完善。

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交通工具的更新推动着邮政工具的变革B.改革开放后中国走上独立发展社会主义邮政事业的道路C.外商一度凭借技术优势和在华势力垄断了中国对外电报事业D.手机、电话以及电子邮件普及后,电报的使用日渐减少解析:选B。

本题考查通信工具完善的表现。

1949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成立,中国走上了独立发展社会主义邮政事业的道路。

3.中国下列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关的是()①第一艘轮船②公共汽车运行③无线电报创设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解析:选B。

根据教材基础知识可知为B。

4.1902年,袁世凯为慈禧贺寿进贡一辆奔驰轿车。

不料,太后仅坐一次便弃之不用了。

原来,汽车解决不了“尊卑”问题,司机不跪且坐,还坐在慈禧的前面。

慈禧弃之不用说明了()A.慈禧太后生活俭朴B.当时中国社会不需要汽车C.中国汽车严重依赖进口D.中国的近代化受到封建观念的阻碍解析:选D。

说明应是本质。

材料中从外国引进奔驰轿车,说明中国已经受西方文明的冲击,而慈禧弃之不用,是因为这一做法解决不了尊卑问题,根本在于封建社会的习俗。

5.阅读下列图片:请回答:(1)图一中所示交通工具成为城镇中重要的交通工具是在() A.鸦片战争后B.民国时期C.新中国成立D.改革开放后(2)图二所示交通工具在中国最早创办于何时何地?之后是如何发展的?发展的原因是什么?解析:本题考查人力车和电车的发展,考查分析鉴别能力。

第(1)问通过观察图片判断出是人力车。

高一历史下册速效提能演练测试题(带答案)

高一历史下册速效提能演练测试题(带答案)

高一历史下册速效提能演练测试题(带答案)1.蒸汽机的发明和改良,完成了工业的集中,它使工业的相互依赖关系更加密切,它的广泛运用,成为一切生产部门和交通运输部门的“万能原动机”。

以下能够说明这一观点的是()①曼彻斯特的煤炭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运到了首都伦敦②1830年,史蒂芬孙坐在行驶于利物浦到伦敦的列车上③大工厂纷纷离开了溪谷水岸,落户于人口中心或市场④伦敦的市民们老是抱怨无穷的烟云飞翔于城市的上空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解析:选B。

四个选项均符合以蒸汽机作为象征的工业革命的特点,但材料要回答的是蒸汽机的积极作用,而不是局限性。

故排除④。

2.工业革命结束了民族地域历史,实现了从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

其中“转变”的含义是()A.东方从属于西方格局的形成B.世界开始成为一个整体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D.民族主义萌发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题干材料强调的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指的是各民族之间联系的加强,B、C符合题意,但B项应在新航路开辟之后,与题干不符,故选C。

3.面对五十年不遇的洪灾,坚强的灾区人民没有叹息,没有等待观望。

广大农民投入多台抽水泵进行生产自救。

乡亲们所使用的抽水泵属于内燃机。

它是()A.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C.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成果D.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内燃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故选B项。

A、C、D三项都与史实不符,排除。

4.“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互动的整体化趋势,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为论证该观点,你将选择的证据是()①第二次工业革命加强了国际交流,孕育着世界性市场的形成②电力推动下的交通运输,密切了世界各地经济的联系③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的新殖民主义加速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④电信工具的创新加速了各地商业信息的交流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解析:选C。

高一历史上册速效提能演练考试题5

高一历史上册速效提能演练考试题5

1.下列对中国近代“抵制洋货”运动的评价正确的是()①体现了反帝的愿望②具有盲目排外性质③促进了民族工业发展④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解析:选A。

虽然中国近代多次出现“抵制洋货”的运动,但并不排斥先进的机器生产方式,有别于义和团“灭洋”的盲目排外,排除②。

2.19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不少民族企业在内地创办却在香港注册,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A.外国资本主义压迫B.本国封建势力压迫C.民族工业寻求靠山D.香港的政策自由解析:选B。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之所以选择在香港注册,就是为了逃避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

3.《解放日报》1946年7月8日载文感叹:“今天的上海是真的‘美化’了。

美国货充斥了市场的每一个角落。

……中国人民从吃到用,要全部美式配备了”,这种现象说明了()A.上海人民生产现代化了B.美国货汹涌而入,充斥了中国市场C.上海人生活水平高,全部用美国货D.上海成为美国的殖民地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材料反映的是1946年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排挤了国货。

4.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资产阶级反抗三座大山压迫的斗争有()①济南惨案后,上海总商会拒绝买卖日货②九一八事变后,上海银行、钱业两公会致电国民政府要求团结御侮③宋子文控制南洋兄弟烟草公司④民族资产阶级抗议《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③④解析:选A。

本题考查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斗争中求发展的表现。

③是官僚资本主义压榨民族工业的表现;④是发生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后期的史实。

5.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代表着近代先进的生产力,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张謇(1853~1926),江苏南通人。

1894年考取状元,但他未贪恋官场,而是选择了实业救国之路。

19世纪末,他在南通创办了大生纱厂,后又创办轮船、面粉、冶铁、银行等企业,成为一代工商巨擘。

高一历史《中国近现代史》:第三章第二节第三节速效提能演练

高一历史《中国近现代史》:第三章第二节第三节速效提能演练

1.中共在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的直接目的是()A.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B.为全国性的反攻奠定基础C.发动人民支援革命战争D.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解析:选A。

解答本题时,要注意题干中要求选择的是“直接目的”。

只有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才能调动农民的生产和革命积极性,才能为革命战争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2.1947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实行战略反攻的战略意图是()A.与敌军主力进行决战B.全面扩大解放区C.解放中原、进取华中D.由内线作战转向外线作战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概念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解题的关键是要正确理解“内线作战”和“外线作战”、“战略反攻”和“战略决战”等概念。

内线作战即是在解放区内作战,这是在战争的防御阶段。

1947年6月,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将战争引向国统区即“外线作战”,在外线大量歼灭敌人。

3.解放战争时期,报刊上的文章有人用了下列标题或副标题,其中哪一项是描述1947年下半年战局状况的()A.“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B.“战无不胜刘伯承,神机妙算邓小平”C.“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正忙”D.“煮豆燃豆萁,相煎何太急”答案:B4.解放战争时期三大战役的主要战果是()A.解放了长江以北广大地区B.为进军江南创造条件C.基本消灭国民党军队主力D.为解放全中国奠定基础答案:C5.(2011年深圳测试)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1946~1947年敌我力量变化情况表时间项目 1946年7月1947年7月人民解放军130万人195万人国民党军队430万人373万人材料2:战胜蒋介石的作战方法,一般的是运动战。

因此,若干地方,若干城市的暂时放弃,不但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是必要的。

——毛泽东《以自卫战争粉碎蒋介石的进攻》(1946年7月)材料3: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我军第二年作战的部分任务是:以一部分主力和部分地方部队,继续在内线作战,歼灭内线敌人,收复失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011年南京市高一调研考试)毛泽东在1949年新年献词中发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号召,此时的解放战争形势是()
A.战略决战即将开始
B.三大战役胜利在望
C.“北平和谈”已破裂
D.渡江战役已开始
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新年献词发表的时间应是元旦,此时战略决战早已开始,A项排除,C、D两项都发生在这之后,三大战役正在进行且胜利在望。

故而本题应选B项。

2.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根据毛泽东的提议,会议决定:禁止给领导人祝寿,禁止用党的领导者的名字作地名、街名和企业名。

其主要目的是()
A.抵制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侵袭
B.防止共产党执政后腐化堕落
C.克服官僚主义作风
D.吸取苏联个人崇拜的教训
答案:B
3.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确定工作重心转移的会议是()
A.遵义会议B.七届二中全会
C.瓦窑堡会议D.洛川会议
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再现所学知识的能力和理解能力。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召开了多次会议,对中国的革命和建设起了重要作用。

在A、B、C、D四个选项中,只有B项的七届二中全会提出把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4.1949年元旦,蒋介石发出“求和”声明以后,一些人劝中共接受,停止进攻国民党。

毛泽东发表《将革命进行到底》一文,指出:“坚决、彻底、干净、全部消灭一切反动势力……在全国范围内推翻国民党统治。

”中国共产党这一立场基于何种原因()
A.蒋介石反复无常的个人品质
B.国民党反动派的阶级本性
C.人民革命力量大于反动势力
D.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纲领决定
解析:选D。

本题考查分析比较能力。

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如果接受蒋介石的“求和”声明,革命任务则没有完成,这与中共的奋斗目标、革命纲领相违背。

因此,必须将革命进行到底。

5.阅读下图:
请回答:
(1)渡江战役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开始的?
(2)简述渡江战役的经过。

解析:本题以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示意图为背景材料,围绕渡江战役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考查。

第(1)问渡江战役的历史背景应从三大战役结束,国民党主力被消灭,北平谈判,国民党政府拒绝签字等方面去思考。

第(2)问按照教材内容回答即可。

答案:(1)历史背景:①三大战役以后,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

②中共以极大的耐心同国民党举行谈判,同时,做好武力渡江的准备。

③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当日晚,人民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

(2)经过: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迎着敌人的炮火,横渡长江,国民党军队的长江防线顷刻土崩瓦解。

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

一、选择题
1.(2011年西安质检)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主要依据是()
A.农村革命任务已基本完成
B.民主革命即将取得胜利
C.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D.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解析:选B。

根据中国的具体情况,民主革命首先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而在1949年,三大战役取得决定性胜利,民主革命即将取得胜利,党的工作重心应由乡村转移到城市,把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2.观察右图,1949年3月,中共中央离开西柏坡迁往北平。

毛泽东说,今天是
进京赶考的日子,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这句话的意思主要是()
①避免农民战争的流寇主义
②克服农民阶级的私有观念
③防止产生骄傲、麻痹思想
④防止干部出现享乐腐化的作风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解析:选C。

本题属材料式选择题,旨在考查知识迁移能力。

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当时中共领导的解放区已基本上确立了其在全国的统治,因此①②两项的含意不包括在毛泽东的话内。

而从历史上来看,从李自成失败的教训来看,③④项是即将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需要注意的问题。

3.下列会议,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重视执政能力建设的是()
A.八七会议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D.七届二中会全
答案:D
4.下图这张漫画反映的是()
美帝国主义:“滚进来吧,别人还等着出场呢!”
A.美国对蒋介石不抵抗政策不满
B.抗战期间美国对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溃败不满
C.1945年美国企图在中国搞两党轮流执政
D.三大战役失败后美国企图在中国扶持新的代理人
解析:选D。

从图中可看出有许多的叫“张介石”“孙介石”“刘介石”“赵介石”的人进入美帝国主义设置好的舞台内,而“蒋介石”是最后进来的。

三大战役结束后,国民党败局已定的形势已经很明显。

美国为了其全球战略利益,不愿意如此轻易放弃中国,因此,企图在中国扶持新的代理人,如果“蒋介石”不“滚进来”,会有“张介石”“孙介石”“赵介石”“李介石”等大量的人等着“出场”。

5.1949年5月,解放上海的战斗结束以后,成千上万的解放军,指战员整齐地睡在马路上。

对此,美国《生活》杂志称“这个行动宣告了国民党时代已经结束”。

这主要是指() A.解放军占领上海标志着国民党统治的结束
B.美国已经抛弃了扶蒋反共的政策
C.中国共产党和人民解放军赢得了民心
D.人民解放军已取得了决战的胜利
解析:选C。

本题属材料式选择题,解答时要结合材料对四个选项进行认真的分析。

国民党统治结束的标志是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因此A项可排除。

材料中所述现象同美国的外交政策并没有内在必然的联系,因此B项也可排除。

人民解放军取得决战胜利的标志是三大战役的胜利,所以D项也可排除。

材料反映出解放军具有严明的军纪,必将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因此C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6.有人形象地说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

下列能够反映这种说法的两个历史片段是()
①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在南京江面的英舰上签订不平等条约
②洪秀全在南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③孙中山在南京主持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第一次国务会议
④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
A.①②B.②④
C.③④D.①④
解析:选D。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

中国近代史的起点是中英《南京条约》签订,近代史的终点是解放军攻占南京结束国民政府的专制统治。

7.(2011年徐州检测)右图是1949年3月25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的消息,报纸上的“中共二中全会”是中共一次重要会议,对于这次会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新政协一届二中全会,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B.新政府一届二中全会,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C.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D.中共八届二中全会,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解析:选C。

结合图片和题干中的时间“1949年3月25日”可以判断出这次会议指的是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指出在全国革命胜利的情况下,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8.(2011年大同摸底)中共七届二中全会解决的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重大问题有()
①党的工作作风问题
②国家建设的总任务问题
③党的工作重心问题
④党的基本政策问题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解析:选D。

结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内容可以知道,①②③④所阐述的内容都是七届二中全会解决的由新民主义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相关的重大问题,故可以排除A、B、C 三项。

如果平时学习时就能将七届二中全会的内容有意识地归纳为“重心、方针、政策、任务、作风”五个方面十个字,就能很容易得出答案。

二、非选择题
9.材料1:总的原因是因为蒋介石发动的内战,是在美帝国主义指使之下的、反对中华民族独立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反革命战争。

由于这个最基本的原因,尽管国民党反动派一时表面很强大,人民革命力量暂时还弱小,但是蒋介石军事力量的优势是暂时现象,临时起作用的因素。

——《毛泽东选集》材料2:
材料3:……前年三月我到济南去开会,见到王耀武,王说:“……你们有三大好处。

”我说:“哪三大好处?”王说:“一是共产党与群众的关系好……三是你们军队士气高,国民党方面不如你们。


——陈毅《一年来自卫战争总结》材料4:共产党没有战斗力和士气降低的任何迹象……军官和士兵同甘共苦,为了理想而献身,超越一切自私的野心或享受……国民党,在国民党内弥漫的腐化和反动势力已是尽人皆知无须再说了……在这个党当权的整个时期中内部分歧从来没有停止过,生活费用的日益高涨大大加剧了中国的局势变化。

——《司徒雷登致国务卿》请回答:
(1)依据材料1、2说明国民党迅速溃败的理由是什么?
(2)材料3中王耀武的分析说明了什么?
(3)司徒雷登的分析是否有道理?你对国民党的情况是怎么认识的?
(4)从以上四则材料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个什么样的规律?
答案:(1)国民党发动的内战是违背民心的,非正义的。

(2)国民党的一些将领已认识到国民党与共产党的差别,这正是双方胜负的关键所在。

(3)有道理。

四大家族的黑暗统治导致国统区危机四伏。

(4)军事是政治的继续,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心的向背而不是物质的多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