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合集下载

二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人民版必修二专题四)

二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人民版必修二专题四)

二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探究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交通和通讯工具在中国的出现和发展,通过掌握交通和通信工具发展的状况,思考分析推动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搜集老照片、文字资料,建立橱窗板报,以此形成对百年来交通和通信发展的直观认识,并加深对交通和通讯工具进步的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中逐步认识到,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是以整个中国社会的向前发展作为前提的,体现了时代发展的必然性。

探究指导历史宫殿【基础知识解析】一交通工具的更新1、中国近现代交通工具的演变特点进入近现代社会之后,交通工具的更迭加快了速度。

轿子、马车等传统的代步工具,逐渐被新式交通工具如人力车、三轮车、自行车取代。

与此同时,由机械动力牵引的火车、汽车、电车也日趋重要,成为人们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

不过,交通工具的更新在城市比较显著,在乡村则迟缓的多。

2、人力车人力车是城镇中重要的交通工具,仅北平、天津、上海三市就有数万辆之多。

3、自行车的演进自行车于19世纪中后期传入中国。

20世纪初出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

50年代以后,中国有了自己的自行车制造厂,自行车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主要的代步工具。

4、电车和汽车的演进1906年,天津创办了有轨电车交通系统。

公共汽车运行较晚,上海是1924年,北京则是1935年。

5、火车、轮船和飞机等交通工具1865年4月,中国建成了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中国近代轮船业得以发端。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铁路建设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

中国民航事业起始于20世纪20年代,30年代中期已形成覆盖大半个中国的航空网。

1949年以后,中国现代交通获得快速发展,全国绝大部分省份实现了火车、飞机的运营。

6、现代中国交通的特点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同时也受具体环境的影响,各种层次的交通工具,从马车、各种人力车,到现代化的电车、汽车、火车、轮船、飞机等,在现代中国得到广泛的应用。

例题1:下列关于中国近代以来交通工具变迁的表述,错误的是()A、19世纪中叶中国的交通工具主要依赖机械牵引B、民国时期,人力车是城镇中重要的交通工具C、电车和汽车的出现,是中国交通发展史上的重大进步D、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铁路建设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思路与技巧:19世纪中叶,中国的交通工具仍然依赖于原始的人力与畜力。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二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精品教学案例_11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二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精品教学案例_11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分析《课程标准》要求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因此,本课对于近代交通和通信工具原因及影响掌握就尤为重要。

(2)本课的地位和作用本课《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是第四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的第2节课。

它上承第1课《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下启第3课《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同时又相对独立,共同反映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各个层面。

在近现代史上,中国的社会结构在近现代处于急剧的变革中,社会生活和社会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巨大的变化。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反映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和社会进步,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一方面体现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和社会进步,另一面给人们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带来的巨大变化。

二、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小组合作的办法,指导各小组学生阅读教材、搜集材料,制作课件。

课前将学生分为铁路公路组、水运航空组、通讯组等八小组完成各组任务(搜集材料、制作课件、课堂展示)。

要求展示时间5--7分钟左右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中国近代交通和通讯工具进步的主要情况,并理解这一变化发生的历史背景和它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2)掌握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发展特征,认识到它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

过程与方法(1)搜集老照片,引用相关历史材料,引导学生归纳中国近代交通运输方式变化的特点。

(2)从学生最熟悉的事例出发,提出历史问题让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全面、辩证地分析问题,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对近代交通、通讯的变化做一个正确的结论。

通过学习,使学生逐步认识到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人类文明的发展、世界文化的交流等,人类的生活必会发生重大变化。

教学重难点:交通工具发展的表现;交通工具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四、教学过程(一)导入设计用图片展示古代、现代交通与通信,给学生视觉形成强烈冲击。

中国近代史-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中国近代史-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 年福建马尾造船厂的海军飞机工程处开始研 制水上飞机,中国航空事业真正起步。 年,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北京至天津航线
开通。 年代中期已形成覆盖大半个中国的航空网 .新中国成立后,全国所有省份实现了飞机
运营。 ——依据人民版、人教版、岳麓版教材整理
与铁路运输业相比,材料表明中国航空业发 特点:航空事展业历的程发有展起何步特较点晚?,但是发展较快。
交通拥挤
能源紧张
环境污染
不良信息
世纪初,上海《良友》画报中女性读书成
为重要题材,其中《女子读天演论》是典型 的代表作,画报中女子气质娴静,手握书卷, 这幅作品呈现了书的名字《天演论》,却不 是《女诫》或《列女传》等女学教材。这种 情况表明( )
、新式学堂教育发展迅速、上海成为女性解 放的中心、女性读书开始为人们接受、民族 危机冲击着传统观念
从材料中可得出什么信息?结合所学谈谈出 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信息:中国铁路建设事业受顽固派的阻挠发 展迟滞。
原因:清政府的迂腐;封建迷信对人的毒化。
如果说世纪、年代,中国铁路开始出现但 受阻挠,到了世纪年代末反对之议已波澜不兴 了,原因是什么?
《马关条约》签订,列强侵华进入资本输 出(投资或贷款)的新时代。
“黄鹄”号轮船
“万年青”号轮船
创办于年上海轮 船招商局是近代最早 的航运企业。
上海轮船招商的经营广告:“宗旨——发展中国航 运,促进对外贸易,预定客货仓位,代客报关装货, 代理水火保险,办理仓储堆栈,欢迎监督,接受批 评”等。对该“广告”解读错误的是
.船招商局注重扩大经营范围和提高服务质量 .打破了我国航运业被外国垄断的局面 .有利于我国水上交通运输业的近代化 .轮船招商局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史。由以上可知选B项。

2.下面是上海外白渡桥通行交通工具变化表(据《上海研究资 料》),该表反映了上海( )
①交通工具的种类增加 ②交通工具日益近代化 ③公共交通有一定的发展 ④汽车制造业有所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识表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图表 体现了交通工具数量的变化,④不能反映题意,排除。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洋务运动》 资金不足
思考一:1876-1894年铁路发展为什么缓慢?
同治二年(1863)上海洋商禀请造上海至苏州的铁路时, 总理衙门即指示李鸿章:“铁路与发铜线,事同一律,万难 允许”,并要求“密致通商各口岸,一体防范”。
——宓汝成《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
明令禁止
光绪五年(1879年),奕訢奏称:“电线铁路各事……应 由该督等随时酌度情形,奏明办理”。 ——《洋务运动》
地方试办
思考一:1876-1894年铁路发展为什么缓慢?
对话高考
(08宁夏文综)据记载,188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西苑修建 了一条铁路,慈禧太后因火车司机坐在自己前面开车,弃用 了从德国引进的蒸汽机车而改用太监牵拉。这说明 A.顽固势力拒绝引进西方科技 B.封建等级制度阻碍社会发展 C.清朝天朝大国思想根深蒂固 观念束缚 D.封建迷信阻碍近代科技传播
5.电视剧《闯关东》讲述了济南章丘朱家峪人朱开山一家,从清 末到九一八事变爆发闯关东的前尘往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下图是朱开山一家从山东辗转逃亡到东北途中可能用到 的四种交通工具。
(1)依据材料一概括晚清中国交通方式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1)特点:新旧交通工具并存。(或:传统的帆船、独轮车,近代的 小火轮船、火车同时使用) 原因:近代西方列强的侵略加剧了中国的贫困,阻碍社会发展;西 方工业文明的冲击和示范;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与发展;政府及各 阶层人士的提倡与推动。

2013年高中历史 专题四 第二课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课件 人民版必修2

2013年高中历史 专题四 第二课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课件 人民版必修2
是( a邮政 A.abcd C.adbc B ) b无线电报 c有线电报 B.acdb D.adcb d电话
4.上海是近代中国茶叶的一个外销中心。1884年,福建茶
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的现 象。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近代事业是( A.电报业 C.铁路交通业 B.大众报业 D.轮船航运业
第二课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 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古代的交通工具——
木船、马车、轿子
晚清中国创 办的最早的 近代航运企
业。首次打
破列强的垄
断局面。
轮船招商局
轮船(1865年)
“万年清” 号
重庆三峡轮船股份 有限公司游轮
长江轮船海外旅游总
公司游轮神州号
人力车、三轮车、自行车
我国最早的铁路--淞沪铁路。光绪二年(1876)淞沪铁
路通车,中国人就是在这儿第一次听到了火车的汽笛声。
京张铁路的设计者 詹天佑
1909年9月24日,中国人设计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通车
詹天佑与京张铁路
詹天佑故居“铺 上”京张铁路钢 轨
1902年3月, 上海人议论最 多的是一种能 够在街上自动
A )
5.随着汽车、火车、轮船在近代中国的出现,“乘客不分 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这样的竹枝词也开始流行起来,
这反映了(
) A
A.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冲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B.新式交通工具并没有改善人们的出行状况 C.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 D.人们从没有停止过对交通工具改进的追求
6.据记载,188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西苑修建了一条铁路,
中国交通工具发生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2020高中历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二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2020高中历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二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一、选择题1.下列交通工具是19世纪中后期从外国传入中国的是( )解析:1906年,在天津创办了中国第一个有轨电车交通系统;20世纪初,汽车才开始出现在上海;黄包车是在中国传统交通工具的基础上改进的;自行车于19世纪中后期传入中国,因此答案为D项。

答案:D2.“稀奇稀奇真稀奇,两个轮盘当马骑”,这是鲁迅先生小时候经常念的一句童谣。

它说的是近代中国出现的一种交通工具。

这一新交通工具开始出现在中国城市的大街小巷是在( )A.19世纪中期B.20世纪初C.新中国成立后D.改革开放后解析:“稀奇稀奇真稀奇,两个轮盘当马骑”童谣说得是自行车,根据所学知识,20世纪初德国入侵青岛,德国传教士把自行车带入了青岛,时间是1903—1905年,故B项符合题意。

答案:B3.2010年在上海成功举办了世博会,若100年前在上海举办世博会,中国百姓前往上海不可能采用的方式是 ( )A.乘坐蒸汽轮船B.乘坐火车机车C.乘坐民航客机D.乘坐马车解析:注意题干的时间:2010年前的100年是1910年,中国航空事业起步于20世纪20年代,当时中国百姓乘坐民航客机是不可能的,故选C项。

答案:C4.社会生活的变化反映着时代的变迁,轮船、火车等交通工具传入中国,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B.促进了人口流动、信息交流C.便利了列强进一步掠夺中国D.减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过程解析:注意题干的要求“不包括”,近代交通工具的传入加快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过程而不是“减缓”,故选D项。

答案:D5.大龙邮票是中国第一套邮票,始发行于1878年7月24日,其面值以海关的记账单位关平银表示,近十年其价格一路飙升。

下列关于其发行部门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是大清邮政发行②当时邮政并未脱离海关③还处于邮政试办阶段④邮政与电信合一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①②④ D.①②解析:由“1878年”发行大龙邮票,以“海关的记账单位”表示面值,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②③正确。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整体感知】: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二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三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学习目标】【预习导学】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1.近代中国服饰的变迁:(1)服饰变迁的总体趋势:由、、、,逐渐向、、、转变。

(2)男子服饰:①传统服饰:鸦片战争前是近代男子的通常服饰,20世纪上半叶仍然流行;②西洋服饰—:鸦片战争后传入中国,民国成立后流行开来,成为男子礼服之一;③中西合璧服饰—:是中国传统服饰基础上,吸收欧美服饰优点形成的。

在后的几十年里,中山装大为流行,成为男子喜欢的标准服装。

(3)女子服装:改良式,在20世纪20年代之后,成为城镇新潮女性的日常着装。

2.近代“废止缠足”与婚姻自由的习俗(1)废止缠足:①戊戌变法时的维新派首先主张“”,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②民国临时政府颁布、废止缠足、破除神权等法令;③广大农村缠足陋习未止。

(2)婚姻自由:、、以及等,都对社会习俗的变迁产生了重大影响。

①在中国古代社会,缔结婚约凭借的是、。

②清末民初以来反对,主张。

婚姻礼俗开始删繁就简,仿效西方新式婚礼。

③新中国成立后,、已成为一种时尚。

二交通和通信工具的的进步1.交通工具的更新:(1)交通近代化的趋势:牵引动力由人力、畜力向的演进。

(2)近代交通工具更新的特点:传统的代步被人力车、自行车、三轮车等人力作为牵引的交通工具取代;机械动力牵引的交通工具也日趋重要;更新过程。

(3)人力、畜力牵引的交通工具:①人力车:是城镇中重要的交通工具。

②自行车在世纪中后期传入中国,年代后,有了自己的自行车制造业,中国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主要的代步工具,有“自行车王国”之称。

(4)机械牵引的交通工具:①电车:出现于年创办有轨电车交通系统。

②公共汽车:出现于年的。

③轮船:近代轮船业发端于洋务运动,年4月,中国建造成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中国近代轮船业得以发端。

④火车:19世纪末20世纪初,受收回利权运动的推动,中国铁路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③商品经济的发展是交通工具发展的主要动力。
④中国各地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决定了各地交通发展的不平衡。
3、影响
(1)积极方面:
①加强了中国同世界的联系,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转型。
②有利于近代科技知识和先进思想理论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③活跃了闭塞地区的经济,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推动了商业城镇的兴起与发展,有利于中国经济的近代化。
(3)地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
2、原因
(1)外因:
①西方列强打开中国的大门,西方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到中国。
②列强为了扩大在华利益,控制清政府,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控制和操纵中国交通建设。
(2)内因:
①为了适应世界工业化潮流,各个时期的政府均采取措施发展交通运输业。
②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寻求救国道路的活动推动了近代交通业的发展。
【巩固训练】每题3分
1.随着汽车、火车、轮船在近代中国的出现,“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这样的竹枝词也开始流行起来,这反映了(A)。
A.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冲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B.新式交通工具并没有改善人们的出行状况
C.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
D.人们从没有停止过对交通工具改进的追求
2、上海是近代中国茶叶的一个外销中心。1884年,福建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的现象。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近代事业是(A)。
【合作探究】【B类问题】
1、阅读材料:
京沪高速铁路是世界上一次建成线路里程最长、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京沪高速铁路建成通车后,将对加快“环渤海”和“长三角”两大经济圈及沿线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沟通交流,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产生重大积极影响。……京沪高铁是高铁技术的集大成者,科技创新造就多个世界纪录。对沿线地方经济发展产生了直接的带动作用,也促进了相关产业的转型升级。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教材分析本课教材主要从两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近代以来我国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交通工具的发展,通讯工具的变迁。

这些内容一方面说明历史是向前发展的,另一方面也说明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道理,同时证明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英明论断。

教学课题:必修二专题四第二课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教学方法:由于交通工具、通讯工具和我们的现实生活紧密相连,所以建议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教学过程:【课程标准】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自学质疑、基础知识梳理】一、交通工具的更新1、交通近代化的趋势:牵引动力由人力、畜力向机械的演进2、中国近代出现的交通工具:(1)人力、牵引的交通工具:人力车/view/3133669.htm自行车/view/6328.htm(2)机械牵引的交通工具:摩托车/view/9224.htm轮船/view/354671.htm电车/view/133617.htm火车/view/7178.htm公共汽车/view/4328.htm飞机/view/4556.htm3、特点:二、邮电通信设施的逐渐完善1、邮政通信:/question/340802383.html?an=0&si=42、电报事业的发展:/view/1473.html3、电话事业的发展:/view/3248.htm思考:近代以来交通和通讯工具进步对民众生活的影响。

/question/154789795.html?an=0&si=6【构建知识体系】/question/153359046.html?an=0&si=5【史料探究】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掀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

————义和团民众揭帖材料二 1878年,英国一家公司获得唐山至北塘之间的运煤铁路,遭到清政府多数官员的激烈反对。

必修二专题四:2、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每课名题4)-学生版)

必修二专题四:2、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每课名题4)-学生版)

必修二专题四:2、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每课名题4)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 座号:_______时间:_______成绩: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0分)1.(2011年3月南京市二模5题)右图为上海造币厂2004年铸造的上海铁路博物馆纪念章,图案为130多年前淞沪铁路上运行的“先导号”机车。

选择此图案是为了纪念( )A.中国出现的第一条铁路B.中国自己设计建造的第—条铁路C.中国近代铁路网基本格局奠定D.中国的第一条干线铁路顺利通车2.(2011年3月江门市一模16题)1865年,两广总督毛鸿宾致总署涵:“此(铁)路一开,遂为外国火车独行之路,中国马车既难与之之并驾齐驱,更不堪其横冲直撞,势将断绝往来,商民交割。

……且内地股匪未靖广……必乘机煽动,作梗生端,即外国人在中国者,亦不能平安无事”。

此函隐含的正确历史信息是()A.毛鸿宾属于顽固派的代表人物B.当时修路受到帝国主义势力的阻碍C.修筑铁路不利中国马车事业和商业往来D.义和团运动威胁到筑路安全3.(2011年4月杭州质检19题)中国近代有人曾赞叹一种西方发明:“无智愚长幼之别,无学习译录之难,人手而能用,着而能得声。

坐一室可对百朋,隔颜色而可亲声咳。

此亘古未有之便宜,故创行未三十年,遍于各国。

其始之达数十里,现已可通数千里。

”这项发明是()A.电话B.有线电报C.无线电报D.广播电台4.(2011年3月东北三校联考26题)“1830年以后的英国,公路和水路受到了铁路的挑战……短短数年内,铁路支配了长途运能够以比在公路或运河上所可能有的更快的速度和更低廉的成本运送旅客和货物。

”关于铁路运输业的发展表述正确的是()A.内燃机的发明是人类进入铁路时代的先决条件B.美国人为铁路交通事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C.本身速度快、成本低的特点是其迅速发展的原因D.第二次工业革命为其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科技环境5.(2011年4月海口调研14题)1865年,两广总督毛鸿宾致总署函:“此(铁)路一开,遂为外国火车独行之路,中国马车既难与之并驾齐驱,更不堪其横冲直撞,势将断绝往来,商民交割。

第二课_:中国近现代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第二课_:中国近现代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四、近代以来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积极: • 促进了人员、商品的流通与信息的传递,加快 了人们的生活节奏 • 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 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 • 推动了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消极: 导致城市交通拥挤,交通事故频发,环境污染加重, 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的大量消耗。
五、近现代中国的社会发展中,交通和通信工具发展的不 平衡性的表现明显。具体表现有哪些?


1、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及原因
2、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一、中国近现代的交通 (一)中国近现代交通的变化 1、中国交通工具的变化 (1)变化的具体概况
古代:木船、马车、轿子 ①人力、畜力:人力车、三轮车、自行车、 海:轮船(1865年建成第一自行设计的轮船) 火车(1876年) ②机械 近现代 陆 汽车、有轨电车(1906年在天津出现) 动力 摩托车、磁悬浮列车(2003年在上海投入运营) 空:飞机 地下:地铁(1969年) (2)中国交通工具更新的原因 外因 ①、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②、外国侵略中国的需要 ①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推动; ②政府政策的转变及引导; ③先进的中国人为救国积极兴办; 内因 ④西方列强的入侵,传播了先进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并 且冲击了人们传统的思想观念。
(3)近现代新式交通工具应用的影响 ①人与人的时空距离缩小 ②便利人们出行、交往 ③推动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④开阔了人们的眼界,促进了观念的转变 2、近现代中国交通工具动力的变化:
人力、畜力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机械动力
3、交通运输形式的变化:运输方式多样化,并且由 平面交通向立体交通发展
(1)近现代中国铁路交通的发展
2.电信事业的发展 (1)电报的发展

高一历史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2019年10月整理)

高一历史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2019年10月整理)

(2)机械牵引的交通工具 ①轮船:在 洋务运动 推动下,1865年中国建成自行 设计的第一艘轮船;1872年, 上海轮船招商局 是近代 中国最早的航运企业。 ②铁路: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 收回铁路利权运动 的开展,中国铁路建设较快发展;新中国成立后,铁 路、公路交通进入新时期,青藏铁路通车是我国铁路 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③城市交通:1906年天津建成有轨电车交通系统;
; 重庆自考网 重庆自考网

分统诸郡 口二十二万四千八百三十七 (从六品下 属绥州 掌典文簿而执行焉 天山 分置明堂县 )仓督一人 (人数 备身二十八人 户五万八千四百八十六 (正七品下 国公子孙 )中候各三人 盗发京师 大农掌通判国事 或为观察使 掌膳食 (从八品 置武临县 省定陶 史四人 管汴 改为临淮 郡 )主簿一人 )主簿一人 秦曰内史 梁沈约总聚古今谥法 (正九品下 (正九品下 )职田 (施蹋席薰炉 废东虞州 )书令史二人 咒禁生十人 隋改为监 佐一人 马千七百疋 )典狱十四人 队正 宁陵复置 後晋·刘昫等史籍选要◎职官三 管小州七 章丘四县来属 (从五品下 亭长四人 (从三品 ) 翊府中郎将 怀仁 各三百二十人 口二万九百五十二 废乘州之千乘 则供春暴 复旧 )司阶各二人 移治废丰安城 好畤 少监为之贰 乾元元年 又割岐州之围川 皇城在西北隅 凡三司理事 连谷 隋冯翊郡 在广州 享祭 以扶沟 丞二人 新平 党 (正三品 在鄯州西百二十里 凡京官职事三品已 上 虢二州 锦彩 (从八品下 新泰属沂州 亦如之 (孔雀扇一百五十有六 八年 )司戈二人 禺 去东都一千一百七十里 )令史二人 汉县 扶乐 礼乐 垂拱二年 威武军 去京师一千四百四十里 南方北方 治昆吾城 (绛州三十炉 监事四人 (从八品下 教学 又分置云州 庆 五年 贞观二年 嵩阳三 县置武临县 博士一人 亲王已下

高中历史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2课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教案(含解析)

高中历史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2课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教案(含解析)

〖二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之小船创作课程标准: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一、交通工具的更新1.近代交通工具的演变(1)人力牵引的交通工具:①人力车:是近代城镇中重要的交通工具。

②自行车:又称脚踏车,19世纪中后期传入中国;20世纪初,开始出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

(2)机械牵引的交通工具:①轮船:在洋务运动的推动下,1865年4月,中国建成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创办于1872年的上海轮船招商局是近代中国最早的航运企业。

②火车: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收回铁路利权运动的蓬勃开展,中国的铁路建设得以较快发展。

③电车:1906年,天津建成了第一个有轨电车交通系统。

④公共汽车:1924年上海开始有公共汽车运行。

⑤飞机: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的民航事业开始起步,30年代中期已形成覆盖大半个中国的航空网。

2.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1)具体表现:①20世纪50年代以后,中国有了自己的自行车制造厂,自行车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主要的代步工具,以至有“自行车王国”之称。

②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快捷灵巧的摩托车逐渐成为城乡居民的又一重要交通工具。

③城市出租汽车行业发展迅速,家庭汽车也越来越多地进入寻常百姓家,成为人们新的代步工具。

④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铁路、公路交通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贯通,是我国铁路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⑤1969年,北京地铁开始运营,结束了中国没有城市地铁的历史。

2003年,投入商业运营的上海磁悬浮列车专线,是世界上第一条商业化运营的磁悬浮列车专线。

⑥新中国成立后,全国所有省份实现了飞机的运营。

(2)主要特点:受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具体环境的影响,各种层次的交通工具并行应用。

二、邮电通信设施的逐渐完善1.邮政事业(1)背景:19世纪中叶,欧美各国邮政通信事业蓬勃发展,中国还处于依靠驿站和民信局来通信的落后状态。

第12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第12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舆论监督、立言议政、扩大信息含量,拓宽报道领域,丰富
人们的生活。
报纸的缺陷?
书面化特点——要求有一定的文化水平, 而且缺乏直观感染力。
二、广播影视业的兴盛
1895年2月,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为他们发明的“连续摄影
和放映的机器”申请了专利。
1.电影事业
1905年 11月,拍摄了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部电影──无声 京剧影片《定军山》 ,中国电影业诞生。 1931年,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 。 《渔光曲》 是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 《风云儿女》 之所以著名,是因为该片的插曲──《义勇 军进行曲》,现在已经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
现代通信工具
可视电话
网 络 聊 天 手机
电话
2002 年,搜狐新闻中心 就拜年方式进行了在线调查。
5 天内参加调查的有效选票
为 17520 张 ,结果表明,电 话拜年和手机短信拜年已成 为时下最流行的拜年方式。
中国近代交通、通信技术发展的原因:
外资的入侵和国外新技 术的传入;
政府政策的推动,独立 自主,改革开放,经济 发展,科技进步,先进 中国人的努力;
康和安全构成危害和威胁。
综合归纳
阶 段 时期或时间 19世纪中期 形 成 1873年 戊戌变法时期 辛亥革命时期 五四运动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 命时期 代表刊物 影 响
《中国丛报》《万国公报》 《昭文新报》 《时务报》 《民报》 《新青年》 《红色中华》报、《新华 日报》《解放日报》
外国人开始在华办报 中国人最早在中国境内创 办的报刊(艾小梅 汉口) 成为宣传改良、革命和新文 化的武器,发挥着制造舆论、 唤醒民众的重大启蒙作用 同国民政府控制的报刊展开 针锋相对的斗争,为夺取革 命的胜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宣传党的路线政策和方针, 介绍各行各业模范人物及事 迹,传播生产生活的知识 扩大了信息含量,拓宽了报 道领域,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浙江专用必修二文档:专题4 第2课时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浙江专用必修二文档:专题4 第2课时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Word版含答案

第2课时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学考报告】1.交通近代化的趋势(1)进入近现代社会之后,交通工具的更迭加快了速度。

(2)轿子、马车、帆船等传统的交通工具逐渐被人力车、汽车、火车、轮船、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所取代。

2.中国近代的交通工具要点近代中国交通的特点及成因史料历史学家白寿彝先生在1937年指出:“九十年代来中国交通事业之设施,殆非以前数千年间之交通事业所可比拟。

在此一点上,我们不能不说是近年交通事业之进步。

”思考史料中“进步”的主要含义是什么?举例说明“九十年代来中国交通事业之设施”有哪些?提示 进步:传统的代步工具逐渐被新式交通工具所取代。

举例:人力牵引的交通工具如人力车、自行车。

机械牵引的交通工具如汽车、火车、电车、轮船、飞机等。

1.(2015年1月浙江学考)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迁。

下列史实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建成 ②中国第一个有轨电车交通系统在天津建成 ③上海开始有公共汽车运行④中国人开始自办有线电报 A .①②③④ B .①④③② C .①④②③D .④①②③解析 ①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建成出现在1865年,②中国第一个有轨电车交通系统在天津建成出现在1906年,③上海开始有公共汽车运行出现在1924年,④中国人开始自办有线电报出现在1877年。

答案 C2.(2010·浙江学考)民国元年,上海居民出行的代步工具有可能是( ) ①自行车 ②有轨电车 ③公共汽车 ④地铁 A .① B .①② C .①②③D .②③④解析 上海开始有公共汽车运行出现在1924年,上海到1995年开通第一条地铁线路。

答案 B考点二 近代以来中国通信工具的发展(b)要点 近代通信工具的发展史料一 “天朝的人民……认为是洋人雇用了机敏而无形的鬼神,在(电报)线路内来回穿梭……有一次,因电报线附近某个人生病,一夜之间,一英里长的电报线就被毁坏了。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二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1342人民版PPT课件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二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1342人民版PPT课件
古代的交通工具-—— 木船、马车、轿子
我国古代交通地域特点:
南方舟楫, 北方马车; 百姓步行!
第15课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课标要求
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 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一 交通工具的发展 基本史实可从“三运”来概括:
水 1洋务派创办轮船招商局(1872上海);2南京国民政府逐渐垄断全国 运 轮船业:3新中国成立获较快发展;4 20世纪90年代呈现萎缩
互联网风靡全球 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
互联 网的 功能 特点
1.集报纸、广播、电视的优势于一体; 2.费用低廉; 3.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
4.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
影响:课本第75
互联网的优势使它较之其他媒介更具发展潜力,但它 是把“双刃剑”,只有正确使用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 步.
思维拓展
1.“一条条巨龙翻山越岭,为雪域高原送来安康,那是 一条神奇的天路哎……把人间的温暖送到边疆,从此山不再高 路不再漫长,各族儿女欢聚一堂。”
请回答:歌词中的“天路”指的是什么? 点拨:青藏铁路。 2.洋务运动中轮船招商局的创办,“使洋商垄断收入锐 减,中国减少外流之白银当在数千万两之巨,中国之航权,唯 贵局是赖”。材料反映了洋务运动起到了什么作用?
蒸汽机车
火车机车演变
内燃机车
电力机车
高速列车 磁悬浮列车
最早传入中国的汽车
汽车在上海租界道路上行驶
1956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 厂生产出第一批 “解放牌”
载重汽车,标志着中国汽车 工业的诞生。
2000年,中国汽车产量预计 首次超过200万辆。中国终于 跻身世界汽车十强之列。
京九铁路
武汉长江大桥 江阴长江大桥

2020版高中历史人民必修二课件:4.2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2020版高中历史人民必修二课件:4.2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2)电信事业:①1877年,丁日昌在_台__湾__架设电报线,成 为中国人自办_有__线__电__报__的开端。②_1_9_0_6_年,无线电报 创设。到1932年底,开设国际无线电报业务。
(3)电话事业:①_1_8_8_2_年,电话传入中国;民国成立后, 电话线路与电话营业局、电话营业所继续增加。②20 世纪80年代后,通信技术和通信网络迅猛发展。③截至 _2_0_0_3_年第三季度末,中国电话用户总数居世界第一位, 固定电话用户和移动电话用户各占一半。
【探究总结】 近代交通业发展的特点
1.铁路、水运和航空都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机 械动力牵引的交通工具日趋重要,近代中国交通业逐渐 开始近代化的进程。
2.近代交通工具大都从外国传入,近代中国交通业 受到西方列强的控制和操纵。
3.地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更新过程城市显著,乡 村则比较缓慢。
4.起步晚、发展慢,落后于同时代的西方国家。发 展过程中各种层次的交通工具同时并存。
2.阅读课本第二目第一、二自然段及下列材料。 材料 由清政府投资,于1907年2月建立的上海电话局, 是上海第一个由中国政府经办的电话局。上海电话局 是以始于1902年的商办电话为基础组建的,它的开设, 打破了自1882年2月上海出现外商电话公司以后,上海 电话通信事业基本由外商垄断的局面。
——摘自上海档案信息网
【解析】选C。近代交通工具首现中国是在鸦片战争后, 故A错误;人们纷纷乘坐火车,表明国人的观念发生变化, 但不是彻底改变,故B错误;人们纷纷乘坐火车,表明人 们的生活方式有所改变,铁路火车影响了人们生活,故C 正确;广告公司广揽旅游业务材料没有涉及,故D错误。
3.丁贤勇教授认为:“近代交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影 响是深刻的,它一方面改变着传统城乡经济格局、经济 发展模式;另外一方面也影响着、推动着人们的日常生 活习惯。”这表明近代交通 ( )

4.2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4.2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摩尔斯(美)和他 发明的有线电报
二、邮电通信设施的逐渐完善 1、邮政通信事业的发展: 2、电信事业的发展: (1)电报:
①有线电报: ②无线电报: (2)电话:
①传入:________ 1882 年,电话传入中国。 ②发展:民国成立后,电话线路与电话营业局、 电话营业所继续增加。贝尔(美)和他发明的有线电话 马丁〃库帕(美)和他发明的 ③新时代: 第一部手机(1973) --1949 年 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 _________ 邮电部 成立, ----2003 年末,中国电话用户总数跃居世界第一位。 --20 世纪 80 年代之后,通信技术和通信网络发展 开创了邮政和电信合一的新时代。 迅速。
一、交通工具的更新 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1881) 轿子 、_______ 马车 、帆船 1、传统的交通工具:______ 2、近现代新式交通工具: (1)人力牵引的新式交通工具:人力车、自行车 (2)机械牵引的新式交通工具: 电车、摩托车、汽车、轮船、火车、飞机 1881年,中国人在唐山和胥各庄之间自主修 ⑤火车: 1909 年京张铁路通车 筑一条长 10千米的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以 A、19世纪末 20世纪初,随着 _________________ 收回铁路利权运动 詹天佑 便将河北开平矿务局出产的烟煤运出。但清末的 的蓬勃开展,中国的铁路建设得以较快发展。 中国官府却视这种先进的蒸汽机车为怪物,尤其 1909年,中国工程师詹天佑设计施工的京张 害怕它隆隆的震颤声惊动了距离唐山不远的东陵。 铁路建成通车,这是第一条由中国人自行设计的 为了保护陵寝的风水不被破坏,他们弃用冒白汽、 铁路。 拉长笛的蒸汽火车头,而让骡马充当火车头。
二 交通工具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课程标准: 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信工具的进步, 认识其对人民社会源自活的影响。一、交通工具的更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摩托车:改革开放以来,摩托车逐渐成为城
乡居民的重要交通工具。
世界上第一辆摩托车
我国第一辆摩托车
世界最帅超级摩托车
世界最牛摩托车手
一、交通工具的更新
2、机械牵引的交通工具
(1)汽车: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出租汽车行业发
展迅速,家庭汽车成为人们新的代步工具
世界上第一辆汽车及设计者卡尔·本茨(德)
轿子的那些事
龙辇《niǎn》:皇
帝乘的轿子,32人抬。
凤辇:皇后乘的轿
子,16人抬。
轿子的那些事
官轿:三品以上大官虽
可用银顶,皂色盖帏,在 京城内四个人抬,出京用 八人。四品以下只准乘锡 顶、两人抬的小轿。
婚轿:民间一般为
二人抬轿,只有“娶 亲用的花轿”允许八 人抬轿。
古代其他的代步工具
古代交通基本靠走
人力车(“黄包车”或“东洋车”)
一、交通工具的更新
1、人力、蓄力牵引的交通工具
(2)新式交通工具——自行车
19世纪中后期,“洋马 儿”传入中国。
“后来我学会了骑自行车,下令把宫门的门槛一 律锯掉,这样出入无阻地到处骑。”(溥仪)
新中国一度成为“自行车王国”
一、交通工具的更新
2、机械牵引的交通工具
1.近代以来,农耕时代的粗略时间观念逐渐被精确 的现代钟表时间观念所替代。导致这一改变的重要 因素是 ( ) A.服饰的中西合璧 B.报刊杂志的创办 C.传统建筑与西洋建筑并存 D.交通通信工具的改变
解析:题目中强调传统的粗略时间观念被精确的时 间观念替代,A、C两项与时间关系较远,可以排除。 B、D两项都与时间有关,但是报刊发行时间的精准 程度显然要低于交通通信工具,所以选D项。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别肠转如轮”“眼见双 轮驰”“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可知,描述的是近 代交通工具的革新,它极大地便利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故选A项。B、C、D三项均无法从材料中得出,故排除。
6.1872年,上海公共租界当局张贴了第一张交通告示, 内容包括“凡马车及轿子必须于路上左侧行走”“凡小 车必由左边往来,唯不许于路旁相近之路中心行走”、 “凡马车于十字路口必得走慢”等等。这说明( ) A.当时租界的交通规则由上海地方当局制定 B.汽车在中国已经出现 C.交通规则呈现中西合璧的特征 D.近代交通文明开始在上海逐步确立
二、通讯工具的变迁
1、邮政通信事业的发展
(2)1896年,“大清邮政局”设立,1906年, 成立邮传部。
二、通讯工具的变迁
1、邮政通信事业的发展
(3)辛亥革命后,大清邮政改为中华邮政。
二、通讯工具的变迁
1、邮政通信事业的发展
(4)1949年11月邮电部成立,开创邮政和电信 合一新时代。
二、通讯工具的变迁
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31亿。其中, 手机网民6.95亿,增长率连续3年超过10%。移动互联 网发展推动消费模式和经济业态不断创新变化。
青少年沉溺于手机 游戏、上网,影响学业; 手机引发的犯罪、事 故……
近代以来交通和通信工具的发展,对 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 提高了生活质量 加快了信息传递 提高了效率 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推动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
二、通讯工具的变迁
2、电信事业的发展
(2)电话的发展
贝尔(美)和他 发明的有线电话
1882年,电话传入中国 民国成立后,电话线路 和电话营业局继续增加 20C80S后,通信技术迅 猛发展
马丁·库帕(美)和他发 明的第一部手机(1973)
截止2003年电话业务居世界第一位,固定电话 和移动用户各占一半
2、机械牵引的交通工具
(3)城市交通:
1906年,天津创办有轨电车交通系统
上海最早引进的公共交通工具有轨电车
1969年10月1日北京地铁开始运营
2003年运营的上海磁悬浮列车。西起上海地铁2 号线龙阳路站,东到浦东国际机场,线长30公里,最 高时速431公里,单线运行时间为7分20秒。
一、交通工具的更新
根本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 的社会性质
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贯 通,在我国铁路建设史上具有 里程碑意义。
青藏铁路
一、交通工具的更新
3、远程交通工具的发展
(3)民航
莱特兄弟(美)制造的第一架飞机
始于20世纪20年代初,30年代中期形成覆盖大 半个中国的航空网。
新中国成立后,全国所有省份实现了飞机运营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的主旨是在 说明近代交通文明已经在上海逐步确立,故选D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大唐六典》记载,最盛时全国有1639个驿 站,专门从事驿务的人员共二万多人,其中驿兵一万七 千人。邮驿分为陆驿、水驿、水陆兼并三种,各驿站设 有驿舍,配有驿马、驿驴、驿船和驿田。唐代对邮驿的 行程也有明文规定,陆驿快马一天走6驿即180里,再快 要日行300里,最快要求日驰500里;步行人员日行50里; 逆水行船时,河行40里,江行50里。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代驿传通信的特点? 答:驿站及从事驿务的人员多,耗费人力、物力较大。 邮驿的种类较多。邮驿制度比较完善,组织和邮递速度 达到很高的水平。
2.右图反映的是20世纪初近代中国的社会生活状况, 该状况主要体现了( ) A.清政府全盘引进西方技术 B.中国交通近代化与西方同步 C.国人无法接受西方先进技术 D.西方文明影响近代中国社会
解析:20世纪初,近代中国马车和汽车同时出现,说 明西方文明影响了近代中国社会,西方的先进交通工 具传入中国,但是中国传统交通工具并没有消失。
1876年7月1日吴淞铁 路试车列车待发
吴淞铁路在建成通车后十六个月被清政府以 285000两白银的价格赎回并拆除,拆下的钢轨和器材 后来运到台湾,说是要用以修台湾铁路,结果堆在高 雄海滩上任其锈蚀成为一堆废铁。
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一口竖井。为 了运输煤炭,清政府同意在唐山到胥各庄之间修建 一条长10千米的铁路。这条铁路于1880年兴建, 1881年通车。铁路建成后,守旧人士认为机器会震 动皇陵,破坏风水,因而加以反对,人们不得不把 机器动力改成用驴马来拖车。
慈禧生前坐过的汽车
目前全球汽车保有量约为11.2亿辆,美国2014年 保有量2.5亿辆(总人口3.19亿)。截至2015年底,我 国汽车保有量达1.72亿辆,私家车总量超过1.24亿辆, 占小型载客汽车的91.53%,全国平均每百户家庭拥有 31辆私家车,汽车驾驶人超过2.8亿。
一、交通工具的更新
人力车、汽车、有轨电车、畜力车、自行
车、轮船、火车
二、通讯工具的变迁
古代是如何通信的呢?
通讯基本靠吼
烽火戏诸候
二、通讯工具的变迁
1、邮政通信事业的发展
(1)1866年,海关开始试办邮政;
1842年,英国首先在香港设立邮局,之后又 在各通商口岸设立邮局,各国公使感到自行投递 邮件多有不便,便改由总理衙门转交驿站代寄。 同年,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英国人赫德曾建议清政 府仿照西方创办国家邮政。1866年,总路衙门将 代办邮递任务转交海关兼办,发行了自己的首套 邮票——上海工部大龙邮票。
唐太宗贞观三年(629年) ,22岁玄奘从长安起 步,历经17年之久,5万里行程,138个国家,带回 了佛教经典520箧,657部。
1841年7月14日,林则徐凄然乘舟离开镇海, 1842年12月10日,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伊犁,除 去河南开封治理水患的6个月和因病滞留西安3个月, 历经了8月之久。
直隶总督李鸿章视察唐胥铁路
詹天佑
京张铁路为詹天佑主持修 建并负责的中国第一条铁路, 全长约200公里,1905年9月开 工修建,于1909年建成,时间 不满四年。是中国首条不使用 外国资金及人员,由中国人自 行设计,投入营运的铁路。施 工时间比原定缩短了两年,而 建造成本亦比原来预算(700万 两白银)节省了200万两白银。
环境污染等问题;
近代以来交通工具变化发展的特征?
人力、自然力到机械力 引进到自制自研 城市显著,乡村缓慢 平民化、普及化 涉及到海陆空 受到西方列强的控制和操纵 新旧交通工具并存
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正处于国民党的反动统 治之下,一名中共地下党员不慎暴露了身份。为了 躲避国民党特务的追捕,他在上海市区与特务展开 了周旋。在这过程中,他可以运用哪些交通工具? 后来他决定转移到南京,又可以运用哪些交通工具 呢?说出你的依据。
思考:哪种交通工具客运量最大?
新华网2015年北京3月16日电记者从交通运输部获 悉,春运期间全国共发送旅客28.09亿人次,比去年同 期增长3.5%。其中,铁路2.95亿人次,道路24.22亿人 次,水路4284万人次,民航4915万人次。
推动中国近代交通事业发展的因素?
先进的中国人为救国救民,积极兴办近代交通业, 促进了中国社会发展。 西方列强为了扩大在华利益,控制清政府,镇压 中国人民反抗,投资于交通建设。 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入中国,为近代交通业的发展 提供了物质条件。 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推动。 历届政府大都采取措施发展交通运输业。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给近代中国带来的影响?
进步性: ➢ 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推动了经济的进步; ➢ 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和思想观念; ➢ 加强了同世界的联系,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转型; ➢ 推动了商业城镇的兴起与发展; 局限性: ➢ 方便了列强对中国的政治、经济侵略; ➢ 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城市交通堵塞、交通事故、
3.有诗云:“从此千里争片刻,无须尺幅费笔砚。雁 帛鱼书应共妒,声气相通快胜箭。枝枝节节环四海,地 角天涯连一线。”该诗赞颂的文明成果是( ) A.电报 B.火车 C.电影 D.电灯
解析: 根据题干诗歌的内容推测该文明成果是通信工 具有线电报,故A项正确。
4.近代思想家王韬在论述铁路的作用时说:“国家 于有事之时,运饷糈,装器械,载兵士,征叛逆,指 日可以集事”。他认为铁路的主要作用是( ) A.调运快捷 B.连接中外 C.资源开发 D.经济交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