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密度》修订说课稿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6.3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6.3物质的密度(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 教材内容本节课是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的内容,主要涉及物质的密度。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什么是物质的密度、密度的计算公式以及密度的影响因素等知识点。
2.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密度的定义,掌握密度的计算方法。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密度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提高观察和实验能力。
二、教学重点•密度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密度的影响因素。
三、教学难点•运用密度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实验中所需的实验器材和实验物品,课件、PPT等教学辅助材料。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学习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和提问,带出密度的概念。
例如:教师:同学们,你们小时候一定看过很多关于金银岛的故事吧?那么,在寻宝的过程中,有没有听说过密度这个词呢?学生:没有听说过。
教师:那么,如果我告诉你密度是一种描述物质“浓稠程度”的量,你们能理解吗?学生:懂了。
所谓密度就是表示物体有多“胖”,多重的吧?教师:很好,是的。
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学习什么是物质的密度。
2. 密度的定义教师:同学们,根据我们刚才的讨论,谁来给大家解释一下,什么是物质的密度呢?学生:密度是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教师:很好。
那我们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密度,就是密度等于物体的质量除以体积。
这个公式如何表示呢?学生:密度 = 质量 / 体积3. 密度的计算教师:接下来,我们以一个实例来演示如何计算密度。
假设有一块铁块,质量为200克,体积为50立方厘米,请问这块铁块的密度是多少?学生:密度 = 质量 / 体积,所以密度 = 200克 / 50立方厘米。
教师:对了。
把计算出来的结果告诉大家。
学生:密度 = 4克/立方厘米教师:很好。
通过这个例子,你们是不是对密度有了更深的认识呢?4. 密度的影响因素教师:密度是由两个因素决定的,你们知道是哪两个因素吗?学生:是质量和体积。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说课稿〔优秀篇〕
§7.3《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说课教案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本节是沪科版教材八年级物理上册的第七章第3节,是力学的基础部分,与前几章的“简单现象”相比,知识的讲述深入了一步,本节既是质量的深化和延伸,又是对物质世界认识的进一步探索,同时也为九年级的液体压强、阿基米德原理以及浮沉条件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材由三个段标组成,即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密度的公式和密度单位、密度知识的应用。
教材首先由“铁块的质量比木块大”的问题的争论开始,用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来认识物质密度这一特性,内容丰富;对于密度公式和单位的认识,教材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以及查看常见的固体、液体、气体的密度表等活动方式,来自己得出密度公式和密度单位;对于密度知识的应用,教材通过三条途径来展开的:一是根据密度的大小比较,来鉴别物质、发现物质;二是通过密度公式变形测算出物体的质量;三是通过密度公式变形测算出物体的体积。
2、教学目标⑴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自身一种特性。
知道密度单位、含义及写法读法,会进行不同密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了解常见物体的密度大小。
知道水的密度大小。
初步运用密度公式进行物质密度的简单计算。
⑵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验和比较方法,认识到某中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
进一步体会比值定义法在密度概念建立过程的应用。
⑶情感态度目标:用实验探究引起学生对密度知识的直觉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密度是物质本身特性的讨论,对生活中有关密度的知识或现象产生关注。
3、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⑴密度概念的理解。
⑵密度概念的建立。
⑶通过组织好实验探究建立密度的概念是本节的关键点。
二、学情分析初二学生现阶段能力发展水平不平衡,形象思维能力较强,逻辑思维能力发展水平不高,学生已有“物体体积越大,质量越大”生活经验,已初步掌握了测量固体、液体质量的方法,同时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欲望比较强,乐于参与实验,但是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还有欠缺,在本课密度概念教学时,将通过实验、讨论、辨析和训练,强化学生对密度概念的理解。
2024《密度》说课稿范文
2024《密度》说课稿范文今天我要给大家说的课程内容是《密度》,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密度》是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概念以及密度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物理学领域中的重要知识点,而且密度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的计算方法。
②能力目标: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密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③情感目标:在学习密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说教法学法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密度的知识,我采用了以下教法和学法:教法:情景教学法、示例教学法学法:启发式学习法、实践操作法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准备一些实验器材和实物样品,以便进行实际操作和观察,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四、说教学过程新课标强调了学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学活动,因此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环节一、情境引入,导入新课课堂开始时,我会给学生们展示一本书和一个小铁块,然后问他们哪个比较重?很多学生会说书比较重,但当我称量两者的质量后,他们会发现小铁块比书重。
然后我会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两者的质量不同但体积却相同?通过引导,学生们可能会想到密度这个概念。
由此,我引入今天的课题:密度。
环节二、检验课前自学成果在课前,我会让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并回答一些问题,例如:什么是密度?如何计算密度?这样做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课前自学的成果。
然后我会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讨论自己的答案,并进行讲解和总结。
通过这个环节,我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环节三、实验探究,突破难点为了更好地理解密度的概念,我会为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
首先,我会让学生用天平称量不同物体的质量,并用卷尺测量它们的体积。
《密度》说课稿范文模板10篇 密度说课稿范文模板教学重难点
《密度》说课稿范文模板10篇密度说课稿范文模板教学重难点下面是整理的《密度》说课稿10篇密度说课稿教学重难点,以供借鉴。
《密度》说课稿1各位老师好:我是阳光中学的一名物理教师宁二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物质的密度》。
说的下面我对本课题进行分析:一、说教材(地位与作用)本节课是这一章的重点,一是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应用,是将来学习浮力和液体压强的基础;二是科学探究方法的学习。
实验探究是本节的重要内容,通过让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加深对密度知识的理解。
密度公式是学生在初中接触到的第一个物理公式,应注意强调公式在计算过程中的应用和变形。
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密度知识有着广泛的应用,应注意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知道可以根据密度鉴别物质,计算质量和体积。
二、说教学目标本节课教学内容难度较大,确定的教学目标不宜过高,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和单位,尝试用密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2)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
(3)会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实验,归纳出物体的质量、体积和密度三个物理量之间的数学关系,初步体验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
(2)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七个基本环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密度知识的探究与测量,培养学生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2)通过密度知识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善于应用物理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良好品质。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重点:(1)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水的密度和物理含义。
(2)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会公式变形和单位换算。
难点:(1)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2)灵活运用密度计算公式,将密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四、说教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充分地动手、动脑,并更好地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起来,我采纳了科学探究的方法来形成科学概念。
密度说课稿
密度说课稿密度说课稿(通用3篇)密度说课稿1大家好!我说课的课题是八年级上册物理新教材第六章第二节。
本次说课我将分为五个部分。
一、教材分析1、地位与作用本节课既是质量的深化和延伸,又是对物质世界认识的进一步探索,同时也为压强、浮力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材三个内容,即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密度的公式和单位、密度公式的计算和应用。
2、学情分析学生已初步掌握测量固体、液体质量的方法,也具备了一定实验、观察和思考能力,但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还不成熟,根据这些具体情况,我将本节课的三维目标确立为:知识与技能能理解密度的概念。
知道密度的公式单位,会查密度表。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找出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领会比值定义这一科学思维方法。
通过自学了解密度的公式单位和密度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
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培养团结合作精神。
3、重点难点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理解密度的概念;难点是:密度概念的建立。
二、教法学法根据教材和学情特点,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讨论法,问题发现法等,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三、教学过程本节课将从以下五个环节展开教学1、情境导入(2分钟)可以从一些影片的情境中,比如《唐山大地震》,提问“房屋倒塌,演员受伤了吗?”“如果你是导演,该如何设计墙砖?”从而引入新课。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新课程理念。
2、互动交流实验探究形成概念(15分钟)根据教材的安排,教师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及今天所要掌握的内容,做出具体的安排。
根据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来设计比较简单的实验,让学生先了解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为更深入的探究这一问题做好铺垫。
让问题简单化。
设计实验:选择研究对象时,我准备了铝、铁、铜三种物质,每个小组选择一种物质,可依据教材进行实验,难度小。
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学生动手,老师巡视引导,提示:不要随意篡改数据,应该尊重实验数据,培养实事求是的作风。
物质的密度简要的说课稿
物质的密度简要的说课稿物质的密度简要的说课稿范文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和作用密度是初二物理第六章第三节的内容,也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密度是一个应用十分广泛的物理概念,也是今后学习液体内部压强、大气压强、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浮沉条件的必要基础.通过本节教学应使学生掌握密度的概念;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让学生掌握密度的概念是本节教学的重点.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是本节的教学难点.现行教材一般都是通过实验引入密度的概念,再介绍密度的公式和单位.因此,做好实验是本节教学的关键.2、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知道密度的公式,能用公式进行计算。
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知道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及换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经历密度概念的建立过程,学习建立科学概念的思维方法。
熟悉量筒的使用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密度反映的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
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
通过量筒、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3、教学重点本节的重点是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知道密度的公式,能用公式进行计算。
4、教学难点本节的难点是学生对“密度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的认识,以及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及换算。
二、学情分析1、学生的前期知识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一个重要的物理性质。
密度本身有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学生一下子“蒙”的感觉,教师引导从学生对生活常识的感性认识,用实验、分析的方法建立密度概念,认识用比值定义密度的方法。
2、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二学生的学习兴趣表现的有些狭隘—仅限于一般的、直接的水平上。
他们只满足于新奇的实验现象,希望看到鲜明、生动、不平常的实验现象,并未产生探索这些实验原因的需要,有的学生只对实验的操作感兴趣,却忽略了对现象本质的认识,因此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实验的教学功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三、教法和学法确定采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来形成科学的概念,在教学设计中充分强调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活动性。
人教版初二上册物理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人教版初二上册物理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各位专家、领导,下午好!我说课的标题是《丈量物质的密度》,下面我从说课本、说教法、说学法、传授历程、板书设计、作业布置六个方面来说这节课。
一、说课本1.说课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三节内容。
2.课本剖析这是一节丈量型实验课,是对天平、量筒密度等知识的综合运用,议决这节课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天安定量筒的正确使用,并能够议决对密度公式的理解,使学生有目的、有筹划、有步骤的完成实验。
3.传授目标知识目标:(1)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天安定量筒的使用;(2)知道测密度的原理,能合理设计出实验步骤;历程目标:议决实验探究,履历探究历程,并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丈量物理量的科学要领,从而进步学生的探究能力。
情绪目标:培育学生严谨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传授重点:丈量不准则的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5、传授难点:由实验原理设计出实验步骤、实验记载表格再到记载数据得出终于是本节的难点。
我采取小组合作交流突破此难点。
二、说教法为了让学生能顺利地测出物质的密度,由于课本中又没有明确的实验步骤及实验记载表格,这就需要学生先讨论怎样设计实验步骤及实验记载表格,然后自己动手操纵测出实验终于。
因此本节课我采取了讨论与实验相连合的传授要领。
三、说学法敷衍刚刚打仗密度这个概念的初中生来说,对密度这个概念的理解并不透彻,这就要求我们在传授中再给学生补充必要的学习要领。
从而引导学生顺利完成实验,并抵达进步学生的探究的能力。
四、说历程传授环节一、创设情形1、温习密度公式引出新课《丈量物质的密度》并板书课题2、西席出示一个正方体铜块,要丈量这个铜块的密度,需要丈量哪些量?怎样丈量?3、出示恣意形状的小石块和装在烧杯中的盐水,还能否用刻度尺来测小石块和盐水的体积呢?引出量筒的使用。
传授环节二、量筒的使用西席展示:量筒,学生查看:量筒1.师生互助讨论量筒的单位、量程、分度值、读数时注意标题及用途。
《物质的密度》教案
《物质的密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 让学生掌握密度公式及其应用,能运用密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总结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密度概念的理解,密度公式的应用。
2. 难点:密度公式的推导,实际问题中密度的计算。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实验现象,增强感性认识。
2.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探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密度计、烧杯、水、不同密度的固体物品。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
3. 教案、课件及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PPT展示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与密度相关的现象,激发学生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密度的概念,介绍密度公式及其含义。
3. 实验演示进行密度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思考、讨论。
4. 公式应用讲解密度公式的应用,举例说明如何运用密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5.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如何运用密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6.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密度公式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7.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8.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密度知识。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密度与物质的质量、体积之间的关系。
2. 分析: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质量、体积无关,但密度会受温度、压力等因素的影响。
七、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密度的概念、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2. 强调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情况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优点与不足。
2. 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九、练习与作业1. 课后练习题:a. 一物体在空气中的密度为1.29 kg/m³,在水中密度为0.8 kg/m³,该物体是什么?b. 计算一个体积为500 cm³的铜块的质量。
探究: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生活中所说的铁比木头重实际上是指铁的密度 比木头的密度大,而不是质量。
内容四:密度的应用
应用一、物质鉴别 应用二、间接测量质量 应用三、间接测量体积 应用四、其他应用 交通工具、航空器材中,生活建材常采用高 强度、低密度的合金材料、玻璃钢等复合材 料 发现新物质:阅读氩气的发现。
返回
说教法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本节在教师指 导下让学生自主实验的方法进行教学,让学 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找出规律,学习科学 方法,培养能力。主要教法有:提问法、谈 话法、实验法、分组讨论法、归纳法等。 •教具学具准备 : 天平、量筒、铁钉、铁块、 20m³ 、30m³ 的正方体铜块、细线、烧杯、水。
返回
⑴密度概念的建立。 ⑵密度概念的理解,知道密度的公式,并 会进行简单计算。 ⑶通过组织好实验探究建立密度的概念是 本节的关键点。 难点是学生对密度概念的建立与理解。
返回
学生虽然从生活经验上对知识有一定的 感知,有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对密度的相关知识非常的陌生。八年级 学生认识能力仍以感性认识为主,因此学 习过程需要以感受体验作为依托,逐步从 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所以更应当引 导学生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经历基本的 科学探究,在锻炼能力的同时更好的掌握 知识与技能。
返回
学以致用:
① 有一枚北京奥运会纪念币,它的质量是16.1g, 体积为1.8cm3,请判断这枚纪念币是不是金制 成的?
返回
② 一桶金龙鱼的油5l,油的密度是0.92g/cm3 求这桶油的质量? ③已知ρ 铝=2.7g/cm3,v=30cm3,m=54g,中间 是空心的,求v空=?
回放反思:
单位体积
内容二:实验探究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说教学过程
• ㈠引入新课
• 列举同种物质的物体之间质量大小的比较, 如一根铁钉和一个铁块,比较其质量大小, 依据是什么?列举不同种物质的物体之间 的质量比较,取一个大木块和一个小铁块, 比较其质量大小,如何比?通过教师引导, 学生讨论,使学生认识到:相同体积的不 同物质,质量一般是不相等的。从而导入 新课课题“探究物质的密度”。
3、教学重点与难点
• ⑴密度概念的理解。 • ⑵密度概念的建立。 • ⑶通过组织好实验探究建立密度的概念是
本节的关键点。
学情
• 初二学生现阶段能力发展水平不平衡,形 象思维能力较强,逻辑思维能力发展水平 不高,学生已有“物体体积越大,质量越 大”生活经验,已初步掌握了测量固体、 液体质量的方法,同时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和欲望比较强,乐于参与实验,但是学生 语言表达能力还有欠缺,在本课密度概念 教学时,将通过实验、讨论、辨析和训练, 强化学生对密度概念的理解。
• ”。㈡新课教学:1、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⑴提出问题提出问题: 同种物质,它的质量与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不同种物质,它的质量 与体积之间又有什么关系?⑵猜想与假设:鼓励学生对上面的讨论进 行大胆的猜想与假设,学生的猜想是多种多样的,千奇百怪的,有些 甚至是离谱的,教师要充分给予肯定,并进行适当引导,得出有用的 结论。⑶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为了研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实验设计的思路如下:⑴选择研究对象:取木块、铁块作为研究对象; ⑵选择器材:实验中应该选择哪些测量工具;⑶实验过程安排:实验 的步骤有哪些?要收集哪些证据?怎样收集?⑷实验设计过程中要考 虑到:物质的种类、质量多少、体积大小三个因素。⑷进行实验与收 集证据: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别用不同大小的木块、铁块进 织学生围绕实验测得的数据进行分组讨论,看看能得出什么规律?通 过讨论,引导学生得出:木块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木块体 积增大几倍,它的质量就增大几倍,即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 体积成正比;铁块也存在同样的结果 。
《物质的密度》 说课稿
《物质的密度》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物质的密度》。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物质的密度》是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的重要内容。
密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
学生在学习了质量的概念和测量方法之后,进一步学习密度的概念、单位以及测量方法,为后续学习力学和热学等知识奠定基础。
这部分内容在教材中的编排,遵循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通过实验探究和分析,引导学生逐步建立密度的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还相对较弱。
在学习质量的概念和测量方法时,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对于物质的特性还缺乏深入的理解。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于不同物质的轻重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于物质的密度这一较为抽象的概念,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通过实验和实例,帮助学生逐步建立密度的概念。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掌握密度的公式和单位,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3)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经历密度概念的建立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2)学习用比值定义法来定义物理量,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密度知识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密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密度的概念、公式和单位。
(2)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2、教学难点(1)密度概念的建立。
(2)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身经历密度概念的建立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探究精神。
初中物理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初中物理物质的密度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带来一节关于初中物理中“物质的密度”这一主题的说课。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将详细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过程,并结合具体的实例来阐述如何有效地进行本节课的教学。
首先,我们来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根据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学生在完成本节课后应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1. 理解密度的概念,并能够用密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 掌握不同物质的密度特性,了解密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4.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接下来,我将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密度的定义:通过实验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基本属性,即单位体积内物质的质量。
2. 密度的计算:学习并掌握密度的计算公式,即ρ= \frac{m}{V},其中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3. 密度的应用:通过实例讲解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鉴别物质、计算物体的浮沉等。
4. 实验操作:通过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操作测量物体的密度,加深对密度概念的理解。
在教学方法上,我将采用以下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帮助他们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2. 实验教学: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密度的测量过程,增强实践能力。
3.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合作精神。
4.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密度知识的实际意义和价值。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本节课的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首先,我会通过展示不同物质的图片,如铁块、木头、塑料等,让学生直观感受到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差异,从而引入密度的概念。
2. 讲解概念:接着,我会详细讲解密度的定义和计算公式,并通过实例演示如何计算不同物质的密度。
3. 实验操作:在讲解完理论部分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通过测量不同物体的质量和体积,计算其密度,并与标准值进行比较。
《物质的密度》修订说课稿
《物质的密度》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十四号考生,我说课的题目是《物质的密度》,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和教学程序五个方面来说本节课。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是第六章《密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章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深化了质量这一知识,又引发学生思考质量与体积的关系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为今后学习液体压强、阿基米德原理等知识做准备,基于此新课程标准把“密度”列为初中阶段必须掌握的重点知识之一。
(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和认知特点,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密度的公式,会运用公式进行计算,解决简单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经历密度概念的探究过程,学习用“比值定义法”建立科学概念的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及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围绕教学目标我将重点确定为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知道密度的公式,并会进行简单计算。
难点为通过探究实验,理解密度概念。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应用物质的气味、颜色等特征来区别不同物质,具有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
但是对于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以及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还没有涉及。
所以这节课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建立密度的概念。
三教法与学法《物理课程标准》认为:让学生学到获取知识的方法,增强探究未知世界的兴趣和能力,树立科学的价值观,是与学习科学知识同等重要的,与以前的课程标准相比更强调学习的过程。
1 说教法所以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运用多种教具和多媒体课件,采用探究式、体验式、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亲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促进能力的发展。
教具学具准备 : 天平、量筒、立方体组、铁钉、铁球、细线、烧杯、水。
2 说学法:基于此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主要采用观察实验法、比较法、分析综合法、小组讨论交流法。
四、教学流程为了达到以上教学目标,突出重难点,我设计了以下五个教学过程。
八年级物理6.3《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多媒体资源和技术工具来辅助教学:
1.实验器材:如天平、量筒、不同密度的液体等,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操作,直观地理解密度概念。
2.多媒体资源:利用PPT、视频、图片等展示密度相关的物理现象,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密度知识。
3.技术工具:如互动白板、答题器等,实现课堂实时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5.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的进步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习动力。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我将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包括实验探究法、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分组合作学习法和情境教学法。这些方法的选择基于以下理论依据:
1.实验探究法: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实验操作,能够主动构建知识体系,增强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1.教学重点
(1)密度的定义及其计算公式。
(2)密度单位及其换算。
(3)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
(1)密度的概念及其物理意义。
(2)密度单位换算的掌握。
(3)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密度概念的本质,通过实验和实例让学生感受密度的物理意义,同时加强密度单位换算的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1.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了解密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
2.设计有趣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密度现象,增强学生的探究欲望。
3.开展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4.利用多媒体手段,以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密度相关的物理现象,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物质的密度》说课稿《物质的密度》说课稿一、一、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浙教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
密度在初中物理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在教材中具有重要作用。
同时,本节内容既是对前一节物质的质量等内容的延伸与深化,同时本节内容的学习,也为接下去要学习的浮力等内容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储备,也为接下去要学习的浮力等内容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储备,体现体现了教材编排的连续性与逻辑性,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了教材编排的连续性与逻辑性,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二、二、 学情分析学情分析再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同时学生通过对前面知识的学习,学生对物质的属性—质量也有了初步认识,学生对物质的属性—质量也有了初步认识,但是,但是,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还没有完整的建立起有关密度的知识体系。
还没有完整的建立起有关密度的知识体系。
还没有完整的建立起有关密度的知识体系。
同时,同时,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期,具有求知欲强、思维活跃、容易产生焦躁厌学情绪等特点,因此,在教学工作中需要教师及时做好引导工作。
教学工作中需要教师及时做好引导工作。
三、三、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基于以上的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并结合新课程标准,我制定了如下的三维教学目标基于以上的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并结合新课程标准,我制定了如下的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与应用,学会用密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通过密度概念的得出过程,体会比值定义的得到物理概念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密度概念的得出过程,体会比值定义的得到物理概念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科学的态度,以及通过实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科学的态度,以及通过实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四、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针对以上的三维教学目标,并结合初中科学教学指导意见,由于通过比值定义的方法得到密度概念,既是本节课最主要的知识内容,也是学生需掌握的初中科学非常重要的概念与定义方法,所以我将通过比值定义获得密度的概念与定义确定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十四号考生,我说课的题目是《物质的密度》,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和教学程序五个方面来说本节课。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第六章《密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章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深化了质量这一知识,又引发学生思考质量与体积的关系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为今后学习液体压强、阿基米德原理等知识做准备,基于此新课程标准把“密度”列为初中阶段必须掌握的重点知识之一。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和认知特点,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密度的公式,会运用公式进行计算,解决简单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经历密度概念的探究过程,学习用“比值定义法”建立科学概念的思维
方法。
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及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
围绕教学目标我将重点确定为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知道密度的公式,并会进行简单计算。
难点为通过探究实验,理解密度概念。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应用物质的气味、颜色等特征来区别不同物质,具有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
但是对于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以及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还没有涉及。
所以这节课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建立密度的概念。
三教法与学法
《物理课程标准》认为:让学生学到获取知识的方法,增强探究未知世界的兴趣和能力,树立科学的价值观,是与学习科学知识同等重要的,与以前的课程标准相比更强调学习的过程。
1 说教法所以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运用多种教具和多媒体课件,采用探究式、体验式、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亲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促进能力的发展。
教具学具准备 : 天平、量筒、立方体组、铁钉、铁球、细线、烧杯、水。
2 说学法:基于此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主要采用观察实验法、比较法、分析综合法、小组讨
论交流法。
四、教学流程
为了达到以上教学目标,突出重难点,我设计了以下五个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激趣导入—探索新知—学以致用—回放反思—作业设计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我先播放一段视频,这是《汶川不相信眼泪》的电影片段,在生活中的房屋是用钢筋水泥建成的,那影视拍摄中如果也使用这样的材料,就会把人砸伤,那用什么呢?同学自然会想到用轻一些的材料,比如木头或泡沫等,紧接着提出问题:是铁重还是木头重?同学会脱口而出:铁重。
问道:这个小铁块比船还重吗?请同学们进行讨论。
学生自然想到体积不同,那么具体怎么比较呢?引导本课内容,相同体积比较质量。
(二)实验探究,学习新知
实验探究 1cm3物体质量的含义
调动学生的数学知识,知道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怎么求1立方米的物体的质量,学生很容易想到用质量除以体积。
提出问题:那么我们实验测出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如何测出?
学生分组讨论,小组代表说出具体方法。
(质量可以用天平来测量,体积呢,规则形状,不规则形状,排水法测体积)
教师引导复习天平使用方法,介绍量杯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测出铜块、铁块、橡皮、石子的质量和体积
为了节省时间可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选取不同材料的物体进行实验,分工合作共同收集数据,让每一组同学都测出不同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并求出单位体积的质量。
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测量结果,并对收集到的数据通过计算,归纳总结得出结论:不同的物体单位体积的质量不相同。
引出密度的概念,我们把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内容二:密度的定义、公式、单位及密度表
承接上个环节,引导学生从实验规律总结密度的概念。
强调密度反映了物质的特性,与物质种类有关。
通过什么计算,同学总结密度的公式。
分别让学生带入单位,分析出密度的单位。
进而介绍密度公式及单位。
这时请同学们回忆是否学习过类似的公式呢?同学们稍作思考想起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与之类似,事实上速度的定义与密度的定义也有相似之处,将其对比后告诉大家其实它们都应用了“比值定义法”,这是定义物理概念的重要方法,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也经常会运用到。
那么为了方便应用,科学家们测定了各种物质的密度。
然后展示密度表,阅读教材,并让学生讨论讨论,从密度表发现了什么?通过讨论,师生一起总结固体液体气体密度有什么变化规律。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内容三:密度的应用
为了体现“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了解了密度是物质的重要特性,幻灯片展示教材例题,学生自主计算,教师引导规范化解题,正确应用公式。
联系生活实际密度的应用,阅读教材,让学生用学生的密度知识解释,从而使学生学以致用
(四) 归纳反思,巩固新知
学生自由谈论,归纳总结本课的知识点,看看谁概括的最准最全。
教师适时板书,帮助学生梳理本课的知识要点,加强学生理解和识记。
(五)布置作业独立完成课后作业1.2题。
六、教学预设反思
1.在实验探究部分,学生分组讨论,可能会有个别组不知道要做什么得不出实验探究的过程,所以实验探究部分教师要做两手准备,一旦学生反应不好时,要与学生共同计论设计实验步骤。
2.在类比法学习密度的概念时,根据以往经验学生对组合单位的换算上会出现了很多问题,但是上课时在这方面花费时间不易过长,不然会导致后面的内容时间不够而这个问题在课后作业上反复练习可达到预期效果。
3.如何对学生进行学法上的指导。
现在学生习惯于动脑,很少有动笔,这样容易造成上课全听懂,下课统忘掉的现象,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形成动脑又动手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