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2009年高考文言文的命题归纳

合集下载

09年高考文言文试题全集(最新整理)

09年高考文言文试题全集(最新整理)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Ⅱ)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郭原平字长泰,禀至行,养亲必已力。

性闲木功,佣赁以给供养。

性谦虚,每为人作匠,取散夫价。

主人设食,原平自以家贫,父母不办有肴味,唯餐盐饭而已。

若家或无食,则虚中竟日,义不独饱,要须日暮作毕,受直归家,于里中买籴,然后举爨。

父抱笃疾弥年,原平衣不解带,口不尝盐菜者,跨积寒暑。

父丧既终,自起两间小屋,以为祠堂。

每至节岁烝尝,于此数日中,哀思,绝饮粥。

父服除后,不复食鱼肉。

于母前,示有所啖,在私室,未曾妄尝,自此迄终,三十余载。

高阳许瑶之居在永兴,罢建安郡丞还家,以绵一斤遗原平,原平不受,送而复反者前后数十,瑶之乃自往曰:“今岁过寒,而建安绵好,以此奉尊上下耳。

”原平乃拜而受之。

每出市卖物,人问几钱,裁言其半,如此积时,邑人皆共识悉,辄加本价与之,彼此相让,欲买者稍稍减价,要使微贱,然后取直。

居宅下湿,绕宅为沟,以通淤水。

宅上种少竹,春月夜有盗其笋者,原平偶起见之,盗者奔走坠沟。

原平自以不能广施,至使此人颠沛,乃于所植竹处沟上立小桥,令足通行,又采笋置篱外。

邻曲惭愧,无复取者。

又以种爪为业。

世祖大明七年大旱,瓜渎不复通船,县官刘僧秀愍其穷老,下渎水与之。

原平曰:“普天大旱,百姓俱困,岂可减溉田之水,以通运瓜之船。

”乃步从他道往钱唐货卖。

每行来,见人牵埭未过,辄迅楫助之;己自引船,不假旁力。

若自船已渡,后人未及,常停住须待,以此为常。

太守王僧郎察教廉,不就。

太守蔡兴宗临郡,深加贵异,以私米馈原平及山阴朱百年妻,原平固让频烦,誓死不受。

人或问曰:“府君嘉君淳行,敏君贫老,故加此赡,岂宜必辞。

”原平曰:“府君若以吾义行邪,则无一介之善,不可滥荷此赐。

若以其贫老邪,耋齿甚多,屡空比室,非吾一人而已。

”终不肯纳。

百年妻亦辞不受。

(节选自《宋书·郭原平砖》)8.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禀至行,养亲必己力禀:赐与B. 性闲木功,佣赁以给供养闲:熟习C. 日暮作毕,受直归家直:报酬D. 于里中买粜,然后举爨爨:做饭9. 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示郭原平孝敬父母和仗义助人的一组是A. 唯餐盐饭而已B. 父抱笃疾弥年要使微贱,然后取直后人未及,常停住须待C. 于母前,示有所啖D. 原平乃拜而受之岂可减溉田之水己自引船,不假旁力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郭原平品德高尚,竭尽全力赡养双亲。

2009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汇编2

2009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汇编2

2009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汇编2新高考新题目2009-06-14 1542(上海卷)(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2题。

(17分)沈周①沈周,字启南,长洲人。

祖澄,永乐间举人材,不就。

所居曰西庄,日置酒款宾,人拟之顾仲瑛。

伯父贞吉,父恒吉,并抗隐。

构有竹居,兄弟读书其中。

工诗善画,臧获亦解文墨。

邑人陈孟贤者,陈五经继之子也。

周少从之游,得其指授。

年十一,游南都,作百韵诗,上巡抚侍郎崔恭。

面试《凤凰台赋》,援笔立就,恭大嗟异。

及长,书无所不览。

文摹左氏,诗拟白居易、苏轼、陆游,字仿黄庭坚,并为世所爱重。

尤工于画,评者谓为明世第一。

②郡守欲荐周贤良,周筮《易》,得《遁》之九五,遂决意隐遁。

所居有水竹亭馆之胜,图书鼎彝充牣①错列,四方名士过从无虚日,风流文彩,照映一时。

奉亲至孝。

父殁,或劝之仕,对曰“若不知母氏以我为命耶?奈何离膝下。

”居恒厌入城市,于郭外置行窝,有事一造之。

晚年,匿迹惟恐不深,先后巡抚王恕、彭礼咸礼敬之,欲留幕下,并以母老辞。

③有郡守征画工绘屋壁。

里人疾周者,入其姓名,遂被摄。

或劝周谒贵游以免,周曰“往役,义也,谒贵游,不更辱乎!”卒供役而还。

已而守入觐,铨曹②问曰“沈先生无恙乎?”守不知所对,漫应曰“无恙。

”见内阁,李东阳曰“沈先生有牍乎?”守益愕,复漫应曰“有而未至。

”守出,仓皇谒侍郎吴宽,问“沈先生何人?”宽备言其状。

询左右,乃画壁生也。

比还,谒周舍,再拜引咎,索饭,饭之而去。

周以母故,终身不远游。

母年九十九而终,周亦八十矣。

又三年,以正德四年卒。

【注】①牣满。

②铨曹吏部官员。

⒘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2分)⑴漫应曰( ) ⑵宽备言其状( )⒙下列句中加点字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A.父没,或劝之仕B.卒供役而还C.故患有所不辟也D.万钟则下辩礼义而受之⒚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项是(2分)A.①周以母故②而告以成功B.①饭之而去②涵淡澎湃而为此也C.①评者谓为明世第一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D.①人其姓名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20.把下列句子解释成现代汉汉语(6分)(1) 里人疾周者,人其姓名,遂被摄。

我看2009年全国高考文言文试题

我看2009年全国高考文言文试题
观点 一:作者在结局上 的处理是合理 的。
是浮 在 文章 学概 念 上 的游 戏 文字 。总 的来 看 ,
①从情节上说,封闭落后的遗璞村为 了 走 少的是 耐心细 致 的品味 ,多的是概念 术语 的罗 出新 的 生活 之路 ,一部 分 人期 望 依 靠 “ 物” 列 ;少 的是 审美性 的欣 赏 ,多的是功利 性 的说 仙 探 、难 求得帮助 ,而事 实是他们 渴 盼的不过仍 然是 有 教 。在 这 种 阅读 现 状 下 ,真 的是难 “ ”
于是 ,我 们不禁 质疑 ,出 了一道 好题 ,为 阅读 了今年 各套试 卷 的文言文 部分之 后 ,有些 何弄 出 了这样 一个奇怪 的答 案?如果 l , 看 看 看法 ,写出来 以供商榷 。 lD t, t 每年各 地试卷 的答案会 发现 ,这 样 的答 案又 数 我感 觉 ,试卷所 选 的古文 大部分是 故事性 量庞大 ,师生们大都 奉此 如圭臬 ,这怎 能不令 很强 的文章 ,难 度较 小 ,不足 以考 出学 生真 正 我们 担忧 :用这样 的答案 去引 导探究 , 岂不 南 的水 平 ,应 当适 当选 一些议 论文 或者纯粹 的风
词、副词 、语 气词 之类 ,或 者要 求学生修 改文 通为 刘邦制定 礼仪 ,让刘 邦欣 然 知道皇 帝尊贵 言文病句?这 些都 需要对 文言文 有一定 语感才 无 比的故事 。这些故 事仍不脱 腐朽 气息 ,尤其 能做到 ,不 能光凭 运气 。也 可 以多考学 生文言 是郭原 平 的事 迹 , 自后汉推 崇儒学 以来 ,史不 文断句 的能力 ,这种 能 力才是真 正能考 出水平 绝书 ,真实性 本来就值 得怀疑 ,而 其 中蕴 涵的 的。不 要说考 生 ,就是 专 fl 究古代 文化 的学 封 建礼教 思想 ,让人 毛发悚然 ,I ̄ 这个郭 原 ]i l ;n B

2009年高考古诗文备

2009年高考古诗文备

译文
1、 抓关键词 文言句中的关键词包括:通假字、活用词、古 今异义词、偏义复词、常用实词、常用虚词。
2、 抓特殊句 一是文言文的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要译成 现代汉语相应的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二 是省略句要补出省略的成分,倒装句要顺过来。
示例
2007年高考全国卷(一)翻译题 进为民害,咎在残吏,而劳勤张捕,非忧恤之
负:压迫、侮辱”
实词释义类题目答题技巧:
1、从解题方法上看,最简单的莫过于将各个解释放 入各自的具体语境中去贯通文意,解释准确而无滞碍 之处者即为正确答案。2、如果设置选项的实词中有 学生不熟悉的生僻词,那么对这个词的解释一般都是 正确的,它只不过是干扰项罢了;反之,如果设置选 项的实词是常用词,题中给出的解答又正好与现代汉 语的常见用法吻合,一般情况下,这类选项有可能就 是错的。如2008年高考江西卷“非无贿之患,而无令 名之难 贿:贿赂”这里的“贿赂”是“财物”的意 思3、有的实词词意在文中根据自己对该词所掌握的 用法无法正确解释,就应该考虑它的通假或活用情况。 2008年高考广东卷“周穷振乏,家无余财 振:振作” 这里的“振”应是通“赈”“救济”的意思。
代汉语。(10分) (1)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
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
(2)季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
三、紧扣教材,夯实基础
得法于课内,应用于课外
用一课带多课的方式,即选取几课词语句式用法比较 典型,且涉及文言知识面较广的文章。
常见的职官变动词语
第一类:表示授予、提升的词语。 征:由君王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员;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 官职; 荐、举: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拜:授予官职; 除:任 命,授予官职; 授:给予官职; 起:起用人任以官职; 擢:在原官职上提拔; 拔: 提升没有官职的人。 第二类:调动官职的词语。 迁:调动官职,一般是提升调用; 转、调、徙:调动官职; 补:补充缺职; 改:改任 官职。 第三类:兼职、代理的词语。 兼:同时掌管,兼任; 领:兼任; 署:代理,暂时担任; 权:暂代官职。 第四类:降职、罢免的词语。 贬:降职; 谪:被罚流放或降职; 出:离开京城外调(与“入”相对,古人一般以入京 任官为荣); 左迁:降职; 罢、免:罢黜、免去官职; 黜、废:废弃不用。 第五类:其它。 还有一些不表示职官的变动,但常常与职官结合在一起,可灵活翻译为执掌、主持的 意思。例如: 知:调清河丞,寻知大谷县(96年) 行:迁左丞,行徐州事(2000年)

2009年高考文言文阅读对策(三)

2009年高考文言文阅读对策(三)

2009年高考文言文阅读对策(三)文言学习0130 13012009年高考文言文阅读对策(三)文言实词词义推断理解《考试说明》中,对文言文的考查,就实词而言,明确指出,应“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这一考点,常常有两种题型涉及到,一是加点词语解释题,一是翻译题。

如2008年高考题: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部使者檄刚抚定檄:文告。

B.刚遣长子迟喻贼喻:开导。

C.愿稽旧制,选精锐为亲兵稽:查考。

D.以杜金人窥伺之意杜:制止。

解析檄:本义为檄文、文告。

但在这个句子中,主语是“部使者”宾语是“刚抚定”,“檄”在主宾之间,作谓语,应为名词用作动词,意思是“用文告晓谕(用檄文告诉)”。

答案A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日待哺于东南之转饷,浙民已困,欲救此患莫若屯田。

译文:每天等着吃从东南地区运来的军粮,浙地人民已经困乏,要解救这一患难不如屯田。

(2)兄为君则君之,己为君则兄之可也。

译文:兄长为国君时就用国君礼对待他,自己为国君时用兄长礼对待他就可以了。

解析一句中关键的实词有:“日”,名词作状语,每天:“哺”,“吃”的意思:“转饷”,转运的粮饷,运来的军粮:“莫”,不,没有。

二句中关键的实词有:两个“为”,做;第二个“君”,名词作动词,用国君礼对待;第二个“兄”,名词作动词,用兄长礼对待。

另有虚词“则”,两个均表承接,那么。

要正确理解文言实词,除平时积累之外,要善于推断。

推断实词要做到:掌握基础,分析语境,辨明语法。

一、掌握基础。

即掌握文言实词的有关知识,主要是通假、词义、古今异义。

1.通假。

其规律为“同音代替”。

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①。

完全同音。

如: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畔”通“叛”。

②。

声母相同(双声通假)。

如: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蚤”通“早”。

③。

韵母相同(叠韵通假)。

如: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见”通“现”。

④。

2009高考语文文言文真题考点分析

2009高考语文文言文真题考点分析

2009高考语文文言文真题考点分析2009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真题是历年高考真题中的一道文言文题目,其题目为《论劝》。

本文将对该题目进行详细的考点分析,分析该题目在内容、语言运用等方面的特点,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阅读与理解。

一、考点一:内容分析《论劝》是明代作家王夫之的作品,是一篇劝人勤学的议论文。

全文通过反问、比喻等修辞手法,表达了为人子弟应该通过勤奋学习来发扬家族的光荣和自身的才能。

文章中描述了社会现象和人生道理,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

二、考点二:语言运用1. 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书面语言,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差异。

文言文注重音韵、句式和词汇的古代规范。

在阅读《论劝》时,需要注意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如偏正结构的运用、词义辨析、句法结构等。

2. 句子结构分析:《论劝》使用了较为简洁的句子结构,以主谓宾的方式表达作者的观点。

这种句子结构传递出作者言简意赅、忠实直接的风格。

3. 修辞手法分析:《论劝》采用了反问、比喻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

三、考点三:阅读与理解1. 理解古代社会背景:理解《论劝》的内容,需要对古代中国的社会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了解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科举制度的影响等,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义和作者的观点。

2. 掌握古代文化常识:《论劝》中使用了一些典故和古代文化常识,如孟子、庄子等。

了解这些典故和常识,有助于更好地把握文章的内涵。

3. 理解主旨和观点:《论劝》的主旨是勉励人们努力学习,发扬家族的光荣和自身的才能。

在阅读过程中,要把握作者的观点,理解作者对读者的劝诫和建议。

四、考点四:文言文阅读方法与技巧1. 细读理解:在阅读文言文时,要细致入微地理解每个字词的意义和句子的结构。

注意理解文言文中的虚实辞对、典故应用和常见的修辞手法等。

2. 语境推测:文言文中有一些词语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常见,需要通过上下文的语境推测其意义。

在阅读《论劝》时,要善于利用上下文的信息来推断词语的含义。

2009年高考语文考点梳理及答题技巧

2009年高考语文考点梳理及答题技巧

2009年高考语文考点梳理及答题技巧一、语言文字运用(共7题,4客,3主,24分)设题形式:字音、字形、熟语(近义词)的使用(正误、替换)、病句的辨析、语句的连贯及常见的语言操作与探究。

1、字音:输赢均在积累!复习范围:课本内的重要词语,印发的常见多音字大全、常用字2500个(尤其注意含有相同形旁或声旁的字)、必修1-5常用字字音、必修1-5常用字字音成语、容易读错的常用字表、异形词整理表(未印发),《三维设计》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100个常见字、常见易混实词辨析举例、容易混淆的成语辨析容易用错的成语以及历次月考试卷或练习中相应题目的词汇。

复习技巧:(1)字音、字形与熟语的含义、用法统筹兼顾,力争事半功倍!(2)善于归纳,尤其注意同音字、形近字、形声字和易读错字。

如:非、菲、斐、匪、绯、啡、霏诽、悱、蜚;同、筒、桐、酮等。

答题要领:(1)多音字要注意“音随意转”的方法,把字放到一定的语境中与词义联系起来。

(2)形声字要注意不读声旁的情况,如:箴言”中“箴”读zhēn,不读jiān;“粳米”中“粳”读jīng,不读gēng等。

(3)形近字读音的细微差别。

(4)善用排除法。

(5)生僻字一般不会标错音。

2、字形:积累归纳最重要!复习范围:由于计算机处理的局限,高考只考别字的辨析。

所以要特别注意音同形近字,如辩与辨;音异形近字,如点拨与点拔;音同义近字,如重跌与重叠。

答题方法:1)音辨法。

逐个审读容易出错的字,从中可以辨析出一些“形近而音不同”的别字。

(销脏灭迹[赃] 残无人道[惨] 妄费心机[枉])2)形辨法。

如果怀疑某个是别字,可以写出几个同音字来比较,可以写出几个形似字来比较。

(锁碎[琐] 急燥[躁] 众口烁金[铄])3)义辨法。

通过掌握的词语意义,或通过分析形声字的形旁来推导这个字的含义,再放到这个词语中去判定是否相符。

(穿流不息[川])4)结构辨析法。

对于独体字或形声字中的形旁已失去表意功能的形声字可以通过分析词语的语法结构来确定它是不是别字,还可以通过对整个词语的理解,来寻找不合语境的别字。

[vip专享]200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vip专享]200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200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词鉴赏(09年全国卷Ⅰ)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次石湖书扇韵①姜夔②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

浪迹江湖,终生不仕。

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答:(2)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

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

答:【鉴赏】这二十八字。

可算是惜墨如金,不仅描绘了一幅精雅、清幽的石湖图卷,而且传过出画笔难于表现的情韵。

可以想象姜夔当年是坐船造访石湖的。

“桥西一曲水通村”,自然是江南水乡特有的景色,同时也自远渐近,显现出范氏别墅的方位。

湖上烟波浩渺,湖岸林荫繁茂,凭什么来认得“水通村”呢?“岸阁浮萍绿有痕”,湖水和溪流相接的岸边滞留着绿色的痕迹,便是村中平静的池塘时飘流出的浮萍。

这正像武陵渔人发现水上漂流的桃花而寻到桃花源一样。

“别有天地非人间”这是个多么深邃的所在。

果然,“家在石湖人不到”。

这自然是说范成大别墅的远绝烦嚣,实亦是对范品格的称颂。

范成大以廊庙之才,归隐江湖之上。

他在朝时,希望能为恢复中原而竭智尽忠,但不得孝宗的信任,御史便挟私憾攻击,于是他落职退隐江湖。

他视富贵如浮云,惟恐缁尘再染素衣,所以“家在石湖人不到”。

这“人”应该是指那些趋炎附势,抗尘走俗的人。

能做到“人不到”,足见操守清介,志在遂初。

因而他能在退隐中怡然自乐,沉醉于自然美景中。

“藕花多处别天门”,专开门户在荷花繁盛的地方,是何等的雅人深致!三四两句,写景实即写人,写人的品格、胸襟、情趣。

【答案】⑴描绘了一幅山环水绕,村阁隐然,浮萍泛绿,藕花飘香的恬静优雅的隐居风光图。

2009年高考真题分类精编--文言文专题

2009年高考真题分类精编--文言文专题

2009年高考真题分类精编—文言文专题(全国卷1)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魏德深,本巨鹿人也。

祖冲,仕周,为刑部大夫、建州刺史,因家弘农。

父毗,郁林令。

德深初为隋文帝挽郎,后历冯翊书佐、武阳郡司户,书佐,以能迁贵乡长。

为政清净,不严而肃。

会兴辽东之役,征税百端,使人往来,责成郡县。

于时王纲弛紊,吏多赃贿,所在征敛,人不堪命。

唯德深一县,有无相通,不竭其力,所求皆给,而百姓不扰。

于时盗贼群起,武阳诸城多被沦陷,唯贵乡独全。

郡丞元宝藏受诏逐捕盗贼,每战不利,则器械必尽,辄征发于人,动以军法从事,如此者数矣。

其邻城营造,皆聚于听事,吏人递相督责,昼夜喧嚣,犹不能济。

德深各问其所欲,任随便修营,官府寂然,恒若无事。

唯约束长吏,所修不须过胜余县,使百姓劳苦。

然在下各自竭心,常为诸县之最。

寻转馆陶长,贵乡吏人闻之,相与言及其事,皆歔欷流涕,语不成声。

及将赴任,倾城送之,号泣之声,道路不绝。

既至馆陶,阖境老幼,皆如见其父母。

有猾人员外郎赵君实,与郡丞元宝藏深相交结,前后令长,未有不受其指麾者。

自德深至县,君实屏处于室,未尝辄敢出门。

逃窜之徒,归来如市。

贵乡父老,冒涉艰险,诣阙请留德深,有诏许之。

馆陶父老,复诣郡相讼,以贵乡文书为诈。

郡不能决。

会持节使者韦霁、杜整等至,两县诣使讼之,乃断从贵乡。

贵乡吏人,歌呼满道,互相称庆。

馆陶众庶,合境悲泣,因从而居住者数百家。

宝藏深害其能。

会越王侗征兵于郡,宝藏遂令德深率兵千人赴东都。

俄而宝藏以武阳归李密。

德深所领皆武阳人也,念其亲戚,辄出都门,东向恸哭而反。

人或谓之曰:“李密兵马,近在金墉,去此二十余里。

汝必欲归,谁能相禁,何为自苦如此!”其人皆垂泣曰:“我与魏明府同来,不忍弃去,岂以道路艰难乎!”其得人心如此。

后没于阵,贵乡、馆陶人庶,至今怀之。

(节选自《北史魏德深传》)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为政清静,不严而肃肃:恭敬。

2009年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综述

2009年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综述

平 日:‘ 普天大旱 ,百姓俱 困,岂可减溉 田之水 , 试 题选材 、命题 形式 、考 试 内容等 方面对今 年 以通运瓜之船 。 ’乃步从 他道往钱唐货卖 。每行 高考 文言 文阅读试题做一简要分析 。
来 ,见人牵埭未过 ,辄迅楫助之 ……”

பைடு நூலகம்
从 原 文看 ,答 案 C并 没 有 错 。估 计 这 个 答案对 一线语 文老师 来说 ,也觉得 头痛 ,我在 析 ,一位 说 ,C项 是 时 间错 误 ,“ 运瓜 时 ” 应 为 “ 每次 行船来钱 塘 ” 。其实从 原文来 看 ,“ 每
“ 岂可 减溉 田之水 ,以通运 瓜之船 ” ,可 见 “ 下 卷
深传 》 翻译 《 宋书 ・郭原平 择 、 选 传》 翻译 4 1 1 973
《 史记 ・叔孙 选 择 通列传 》《 老 6 2 4 079

断句 七十-- ) L -  ̄ 渎水 ” “ ” 的 渎 理解为农 田之水 , 是毫无 问题的 。 广东 1 《 宋史 ・李迪 选 择、 总 之 ,这 类钻牛角尖的考法 ,不是很妥 当的。 卷 传》 断句 、5 2 2 261
山东 1 《 韩非子 ・外 选择、5 275 2 3 卷 ● 储说左上 > 翻译
选择 、
子散文 4 , 篇 分别出自 《 老子 》 北京卷 )《 ( 、 韩 非子》( 山东卷 ) 《 、 管子 》 天津卷 ) 《 ( 、 论语 》
( 福建 卷 ) ,跟去年 一样。 出 自宋 明清时 期文人 之手 的散 文 1 篇 , 中宋代 的有王安 石的 《 0 其 慈 溪县学 记 》 、张 耒 《 秦少章赴 临 安薄序 》 送 、苏
归有 光 《 自新 传 》 张 ,清 代 汪琬 的 《 沈通 明 书

高三语文2009年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综述

高三语文2009年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综述

2009年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综述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作为高考试题中较为成熟、最具信度的板块,旨在考查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考查内容涉及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对文章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理解、对重点语句的翻译或断句等。

能力方面,在考查识记、理解的同时,还涉及对作品的分析、综合、鉴赏和评价等多种能力。

本文拟从试题选材、命题形式、考试内容等方面对今年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做一简要分析。

一、试题选材18套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的选文、数量、体裁、题量、分值、篇幅长度等情况如下表所示。

从上表可以看出,今年文言文阅读试题选材丰富,内容多样。

1 选文内容。

22篇选文中,史传类文章7篇,除北京卷出自《史记》外,其余6篇分别出自《北史》《宋书》《宋史》《明史》《梁书》,同2008年相比没有变化,保持了稳定。

先秦诸子散文4篇,分别出自《老子》(北京卷)、《韩非子》(山东卷)、《管子》(天津卷)、《论语》(福建卷),跟去年一样。

出自宋明清时期文人之手的散文10篇,其中宋代的有王安石的《慈溪县学记》、张耒《送秦少章赴临安薄序》、苏辙的《孟德传》、苏轼的《书(孟德传)后》《宝绘堂记》《桂》,明代杨士奇的《游东山记》、归有光《张自新传》,清代汪琬的《书沈通明事》、魏禧的《卖酒者传》。

重庆卷的选文《贞观政要·贪鄙》系政论文,作者是唐代人吴兢。

2 选文体裁。

体裁仍然以写人物的传记类文章为主,此外也不乏叙事类文章,如《桂》(上海卷)、苏轼《宝绘堂记》(浙江卷)等。

写人叙事的文章,故事情节相对集中,词语不求藻饰,抒情议论不空泛玄奥,大都比较浅显,难度较为适宜。

论说类文章,如《老子》《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管子·小匡》《贞观政要·贪鄙》等,难度相对大一些。

3 题量分值。

从选文的数量来看,除了北京卷、上海卷、福建卷、湖北卷外,都只选了一篇,篇幅平均683字(低于2006年的719字,高于2007年的656字,与2008年的682字持平)。

2009年高考语文(广东卷)古诗文试题分析

2009年高考语文(广东卷)古诗文试题分析

2009年高考语文(广东卷)古诗文试题分析作者:程小春来源:《广东教育·高中》2009年第07期2009年古诗文阅读,能严格遵循和落实《考试说明》要求,在“考什么”和“怎样考”上,对语文教学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下面分别从文言文阅读和古诗鉴赏两个方面作一些分析和说明。

一、文言文阅读试题分析近些年来,文言文阅读试题在试卷中的位置和结构已形成较为稳定的布局。

文言文阅读共4道客观题与1道主观题,分值共22分。

客观题分别考查考生掌握常见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对内容要点的分析概括等方面的水平和能力;主观题分别考查文言断句和文句翻译等方面的水平和能力。

具体来说,2009文言文阅读试题呈现如下特点:1. 平稳。

首先,选材与去年一脉相承,均是典型的人物传记散文,这种文本材料在历年高考中比较常见,也是各校在高三备考中大量训练的材料,与教学实际相符。

其次,考点设置、试题分值、题型题量均保持稳定。

2. 稳中有变。

较明显的变化有:①减少了文言语法与文言现象的考查。

首先,在客观选择题(第7小题)方面,信息筛选的考查取代了去年的文言特殊句式的考查;其次,在文言实词、文句翻译方面,去年涉及到通假字“振”通“赈”,名词动用“妻”译为“嫁给……为妻子”,省略句(两句翻译均有较多的省略成分)等文言语法与文言现象。

今年仅涉及到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这一文言现象,“奇” 译为“认为……奇特”和“壮” 译为“认为……豪迈”。

②文言断句推陈出新。

句读正确与否,对能否正确理解文意有直接关系。

平时学习中,我们应懂得断句的基本技法:虚词是断句的一个点,注意句首与句末的常见语气词;其次,平时多关注文言句式的表达特点,对如判断句、倒装句等句式结构有所了解;再次,关注断句中出现的人物和动词,一般来说,人物之间的切换就是句读处;最后,对个别没有把握的断句之处,不断比断更能有效得分。

今年依然是选择了文言材料的最后一段让考生断句,分值也是4分。

2009高考语文文言试题汇编二

2009高考语文文言试题汇编二

2009高考语文文言试题汇编(二)(含湖北卷、湖南卷、江西卷、辽宁卷、宁夏海南卷)6、湖北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孟德传[宋] 苏轼孟德者,神勇之退卒也。

少而好山林。

既为兵,不获如志。

嘉祐中,戍秦州。

秦中多名山,德逃至华山下,以其衣易一刀十饼,携以入山。

自念:“吾禁军也,今至此,擒亦死,无食亦死,遇虎狼毒蛇亦死。

此三死者,吾不复恤矣。

”惟山之深者往焉。

食其饼,既尽,取草根木实食之。

一日十病十愈,吐利胀懑,无所不至。

既数月安之,如食五谷。

以此入山二年而不饥。

然遇猛兽者数矣,亦辄不死。

德之言曰:“凡猛兽类能识人气。

未至百步,辄伏而号,其声震山谷。

德以不顾死,未尝为动。

须臾奋跃,如将搏焉。

不至十数步,则止而坐,逡巡弭耳而去。

试之前后如一。

”后至商州,不知其商州也,为候者所执,德自分死矣。

知商州宋孝孙谓之曰:“吾视汝非恶人也,类有道者。

”德具道本末。

乃使为自告者,置之秦州。

张安道适知秦州,德称病,得除兵籍为民。

至今往来诸山中,亦无他异能。

夫孟德可谓有道者也。

世之君子皆有所顾,故有所慕,有所畏。

慕与畏交于胸中,未必用也,而其色见于面颜,人望而知之。

故弱者见侮,强者见笑,未有特立于世者也。

今孟德其中无所顾,其浩然之气发越于外不自见,而物见之矣。

推此道也,虽列于天地可也,曾何猛兽之足道哉!(选自《栾城集》,有删改)书《孟德传》后[宋] 苏轼子由书孟德事见寄,余既闻而异之,以为虎畏不惧己者,其理似可信。

然世未有见虎而不惧者,则斯言之有无,终无所试之。

然囊余闻云安多虎,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二小儿戏沙上自若。

虎熟视久之,至以首觗触,庶几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怪,虎亦卒去。

意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无所施欤?(选自《东坡全集》,有改动)10.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吐利胀懑,无所不至利:通“痢”,腹泻B.逡巡弭耳而去弭:低垂C.德自分死矣自分:自己料想D.至以首觗触,庶几其一惧庶几:差不多【答案】D【考点】考查理解文言文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009高考文言文的选材和命题特点

2009高考文言文的选材和命题特点

2009高考文言文的选材和命题特点
王俊
【期刊名称】《新高考(高一语文、数学、英语)》
【年(卷),期】2009(000)009
【摘要】综观2009年高考全国各地18套文言文阅读试题,选文600~700字,涉及人物传记、文言说明文、文言说理文(议论散文)、赠序、人物小品等,选材多样,不再局限于纪传类阅读,但是选文中仍有叙事成分。

全国I卷节选自《北史》,叙述深受百姓爱戴的魏得深;全国Ⅱ卷选自《宋书》,节录了孝顺父母、仗义助人的郭原平;北京卷、天津卷都取材于《史记》,分别叙述了有眼光、识时务的叔孙通和有治国才能的管仲;福建卷选用了明代归有光的《张自新传》,刻画了读书敏慧、耕读奉母的张自新形象;广东卷选用了具有非凡胆量的李迪;海南宁夏卷选自《宋史·朱昭传》,塑造了朱昭坚决主张抗敌的形象;
【总页数】1页(P17)
【作者】王俊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
【相关文献】
1.近两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文言文命题特点解读 [J], 洪秀云;张志先
2.近两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文言文命题特点解读 [J], 洪秀云;张志先
3.选材多样考查素养稳中有变——2009年全国高考文言文试题点评 [J], 贾玲
4.2009高考文言文的选材和命题特点 [J], 王俊;
5.2021年高考文言文阅读命题特点及备考策略 [J], 韩延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09年高考文言文整理

2009年高考文言文整理

200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1(含译文)一、(全国卷1)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魏德深,本巨鹿人也。

祖冲,仕周,为刑部大夫、建州刺史,因家弘农。

父毗,郁林令。

德深初为隋文帝挽郎,后历冯翊书佐、武阳郡司户,书佐,以能迁贵乡长。

为政清净,不严而肃。

会兴辽东之役,征税百端,使人往来,责成郡县。

于时王纲弛紊,吏多赃贿,所在征敛,人不堪命。

唯德深一县,有无相通,不竭其力,所求皆给,而百姓不扰。

于时盗贼群起,武阳诸城多被沦陷,唯贵乡独全。

郡丞元宝藏受诏逐捕盗贼,每战不利,则器械必尽,辄征发于人,动以军法从事,如此者数矣。

其邻城营造,皆聚于听事,吏人递相督责,昼夜喧嚣,犹不能济。

德深各问其所欲,任随便修营,官府寂然,恒若无事。

唯约束长吏,所修不须过胜余县,使百姓劳苦。

然在下各自竭心,常为诸县之最。

寻转馆陶长,贵乡吏人闻之,相与言及其事,皆歔欷流涕,语不成声。

及将赴任,倾城送之,号泣之声,道路不绝。

既至馆陶,阖境老幼,皆如见其父母。

有猾人员外郎赵君实,与郡丞元宝藏深相交结,前后令长,未有不受其指麾者。

自德深至县,君实屏处于室,未尝辄敢出门。

逃窜之徒,归来如市。

贵乡父老,冒涉艰险,诣阙请留德深,有诏许之。

馆陶父老,复诣郡相讼,以贵乡文书为诈。

郡不能决。

会持节使者韦霁、杜整等至,两县诣使讼之,乃断从贵乡。

贵乡吏人,歌呼满道,互相称庆。

馆陶众庶,合境悲泣,因从而居住者数百家。

宝藏深害其能。

会越王侗征兵于郡,宝藏遂令德深率兵千人赴东都。

俄而宝藏以武阳归李密。

德深所领皆武阳人也,念其亲戚,辄出都门,东向恸哭而反。

人或谓之曰:“李密兵马,近在金墉,去此二十余里。

汝必欲归,谁能相禁,何为自苦如此!”其人皆垂泣曰:“我与魏明府同来,不忍弃去,岂以道路艰难乎!”其得人心如此。

后没于阵,贵乡、馆陶人庶,至今怀之。

(节选自《北史魏德深传》)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为政清静,不严而肃肃:恭敬。

高三我看2009年国高考文言文试题

高三我看2009年国高考文言文试题

我看2009年全国高考文言文试题制卷人:歐陽文化、歐陽理複;制卷時間:二O二二年二月七日对一个中国人来说,文言文这东西不花大量的时间是,学不精熟。

有些人自小讽诵,仍旧会被其他学者骂为不通,比方章太炎就笑话林纾不识字,叶德辉嘲笑康有为典章制度还没入门。

而我们知道,林纾和康有为都是如今视为国学HY的人物。

当然,假如不要求精湛,不去细究每个字词的意思,一般的文言文具有中等文化程度的人根本可以读懂。

只是要真正学好文言文,却势必细抠每个字的意思不可。

所以,高考语文考试的内容,有一定的合理性。

阅读了今年各套试卷的文言文局部之后,有些看法,写出来以供商榷。

我感觉,试卷所选的古文大局部是故事性很强的文章,难度较小,缺乏以考出学生真正的程度,应当适中选一些议论文或者者纯粹的风景散文。

除此之外,我感觉题型稍嫌单一,多是选择题,无外乎从加点词给出的解释中选出不正确的一项,或者者是选出能概括文章内容的一组。

最重要的是大局部题目之答案可以猜出来,缺乏以拉开学生的语文成绩差距。

我们知道,高考数学的分数差距很大,语文却差距很小,这跟出题的方式有关,对某些语文程度超常的学生来说,这是不公平的。

文言文可否参照英语考试的做法,要求在文章中填入文言介词、副词、语气词之类,或者者要求学生修改文言文病句?这些都需要对文言文有一定语感才能做到,不能光凭运气。

也可以多考学生文言文断句的才能,这种才能才是真正能考出程度的。

不要说考生,就是专门研究古代文化的学者,他们功力的高低也可以通过断句加以判断。

古人说,“离经辨志〞是童子功,相当重要。

著名学者杨树达写了一本?古书句读释例?,薄薄一小册,成为名著,HY汉学家看见此书,不远万里来拜杨为师,可见它需要的功底。

另外就是选文的角度问题,在这方面,中国人也陷入两难。

一方面要传承传统优秀文化,势必要学习文言文;另一方面,传统文化中确实有一些糟粕,尤其是文言中,反映的多是中国特色的官僚文化,相当有害。

下面我们试着分析一下今年各的文言文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 法。
考查考生根据上下文的语境理解与辨别常见 文言句式和词类活用的能力。《考试说明》 明确列出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份 省略和词类活用五种情况,这指明了我们复 习的重点。
(09年全国1卷)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 解释,不正确的是(D) A.为政清静,不严而肃 肃:恭敬。 B.会兴辽东之役 会:适逢。 C.所在征敛,人不堪命 堪:忍受 D.动之军法从事 动:招致
启示:所考查的句子翻译涉及常见文言实词、 虚词,以及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目的是考查 对文中表达特定情感的句子和文言特殊句式的理 解与表达。
5、筛选文中的信息:
• 要求考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能够对文 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和归类,以准确地筛 选并提取信息,所要求筛选的信息一般 侧重于文中重要的人、事、理。安徽卷 三年没有涉及这一考点,而一些新课改 区连续选用这一题型,如宁夏、海南卷, 复习中应适当注意这一题型。
启示:采用与特定的词语作比较的方式, 目的是考查对具体语境中活用词语的理解。 安徽省对这些句式和词类用法的考查,一般 放在句子理解和翻译中进行。
4、理解和翻译文中的句子:
这一考点的考查目的: ①考查对较难词语的理解 ②对人称的把握 ③对省略内容的把握 文言知识 ④对句式等特殊现象的把握 表述能力 ⑤对局部及全文意思的理解 ⑥考查考生表达能力。
启示:所考实词中学阶段都学过,其 词义与现代汉语有较大区别;着重考查 词的语境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 意义和用法。
①考查考生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对出现的文言 虚词具有理解并能加以解释的能力。 ②这些文言虚词的用法是中学生在古文学习 中常见的,而不是生僻晦涩的。 ③这些文言虚词的用法是在上下文中表现出 来的,而不是孤立存在的。 ④对这些文言虚词用法的考查多用比较的形 式。
11、(全国1卷)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 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自以为不能广施,至使此人颠沛,乃于所植竹处沟
上立小桥,令足通行。 答案:自认为不能广泛的施舍,致使这人跌倒,于是在种 竹处的沟上建起小桥,让人足以通行。 (2)若依其贫老邪,耄齿甚多,屡空比室,非吾一人而 已。 答案:如果因为我又穷又老的话,老人很多,家家户户经 常贫困,不止是我一个人而
例(09全国2卷)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是 A.禀至行,养亲必己力 禀:赐与。 B.性闲木功,佣赁以给供养 闲:熟习 C.日暮作毕,受直归家 直:报酬 D.于里中买籴,然后举爨 爨:做饭 答案:A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 的含义的能力,需要结合原文语境来推断词语的含 义。禀:生性 禀性
对2009年高考文言 2009年高考文言 文的命题归纳
永平县第一中学 张寅菊
Ⅰ、考纲解读 :“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解B
1、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命题规律:
1、、对题型的宏观审视: 从总体上看,题型设计上逐渐趋向开放。 全国卷、部分省市沿袭传统考法,试题结构上一 般设四个题——“三选一译”。部分省市考查了一 些独特题型,如文言断句和文意概括简答题等。 2、全国卷题型保持稳定。
高考文言文命题总结:
1、文言文阅读题型和分值总体稳定 近几年云南省文言文阅读分值一直稳定在19分,今 年分值和题型都不有大的变化。 2、试题注重文言实词考查,考查了信息筛选题。 考查内容以《考试说明》中列出的120个实词和18 个虚词为对象,所选实词和虚词更加贴近教材。 文言实词的考查兼顾意义和用法,考查形式多是课 文与考试材料相结合。 信息筛选题题型能够体现传记对象(人物)在某一 方面的品格特征和行为特点等的一组信息。
6、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这一考点在分析概括时,要求能把握关键词语、 句子和段落、注意文章体裁,利用材料中的相关 信息——题目、注释、出处等作出综合分析和准 确判断。(侧重客观、考查归纳、概括能力) 7、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要求考生能够分析概括在叙述某一事件或说明 某一道理时,作者通过文章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
分析——命 题 规 律: 考 情 分析
1、对选材的宏观审视 ①近几年来,语文高考文言文阅读在选材上 呈多元化趋势,但全国卷及部分省市卷仍是 考查历史人物传记。 ②部分省市在选材上逐渐突破传统格局,大 胆选用古代文学作品,如散文、小说和杂评 等,选文内容涉及社会、自然、家庭、修养 等。 ③历史人物传记出现的次数更多些。
分析综合 C
1、筛选文中的信息; 筛选文中的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①“常见”指明了考查范围,即教材中 出现频率较高,古今意义既有区别又有 联系的实词。 ②“文中”确定了实词含义的具体语境。 ③“理解”、“含义”:考查学生借助 具体语境,运用课本知识,解决实际问 题的能力。
(侧重主观,考查分析、概括能力)
例(09全国2卷)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 正确的一项是 答案:C A.郭原平品德高尚,竭尽全力赡养双亲。他外出做工,赚 钱养家,家中断炊,从不独自饱食。照顾病父,积年累月 始终不懈;父亲去世后,他三十多年不吃鱼肉。 B.郭原平为人宽厚,常常顾及他人感受。出市卖物,只收 半价,以致买者加价付钱。他家种竹,有人偷笋,他掘出 竹笋放在篱外,盗者感到惭愧,不在偷盗。 C.郭原平以种瓜为业,曾遇大旱,运瓜的沟渠不能通船。 县官刘僧秀要引农田中水注入瓜渠让他运瓜,他不肯接受 。运瓜时他见有人遇到困难,却能迅速相助。 D.太守王僧郎举察郭原平为孝廉,他不愿接受。太守蔡兴 宗私人送米给他,他坚决推辞;有人劝他别拒绝,原平谦 虚地说,他自己没有一点善行,不当受到赏赐。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 力。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时间、人物、事 件以及文中人物的观点态度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 其要重视选文细节处的理解。
例(09全国2卷)9.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郭原 平孝顺父母和仗义助人的一组是 A. 唯飧盐饭而已 后人未及,常停住须待 B. 父抱病笃疾弥年 要使微贱,然后取直 C.于母前,示有所啖 岂可减溉田之水 D.原平乃拜而受之 己自引船,不假旁力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在解答时,先要准确理解题干文句的含义,再推 敲各选项文句所表达的内容是否与题干文句契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