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活走进课堂 让知识融于生命——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初探

合集下载

让政治课堂教学缀满生活常青藤论文

让政治课堂教学缀满生活常青藤论文

让政治课堂教学缀满生活的常青藤摘要:本文从政治课堂教学中如何让生活走进政治课堂,如何以学生的真实生活为基础,开发和利用真实的生活资源的角度,谈了自己的教学实践和体会。

关键词:联系;探究;感悟;回归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5-003-001在政治课堂教学中,如何让生活走进政治课堂,如何以学生的真实生活为基础,开发和利用真实的生活资源,一直是值得我们政治教师认真思考和探究的课题。

就此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一、联系生活。

导入新课在新课导入时,教师应考虑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根据教学知识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进入熟悉的生活情境中。

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

如在高一经济常识“纸币的产生”一课的教学中,先准备好一些纸币,如人民币、美元、日元、英镑等各国不同的纸币展示给学生看,他们自然感兴趣,课堂氛围一下子就活跃起来,在他们辨别的同时,教师接着让学生思考判断它们是否就是前面所学的货币?如果不是又是什么?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小结,从而明白纸币和货币的本质区别。

通过实物展示和精心设问,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顺利地复习、考察了前知,自然而然地导入新课。

二、探究生活,推进新课在新课中,一方面,教师要在平时收集一些生活有关教学资料的基础上,在教学时针对教学目标、内容,精心预设生活情境,将问题巧妙地设计到生活情境中,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边互动。

在自主合作中探究生活现象中隐藏着的真理,使学生学得有趣、学有所得。

在教《经济生活》“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一节时,由于本课的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作为学生,生活中他们经常会以消费者的身份出现,消费本身也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同时学生对消费所持的观点也是各不相同的,因此,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讨论式”教学方法组织教学,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和老师适度的点拨,来完成对知识点的学习。

中学思想政治课融入生命教育探究

中学思想政治课融入生命教育探究

中学思想政治课融入生命教育探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学思想政治课作为中学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对于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道德修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将生命教育融入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关爱生命,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探究中学思想政治课如何融入生命教育,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本文旨在探讨中学思想政治课融入生命教育的现状和问题,分析其重要性和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希望能够为中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1.2 问题意义传统的生命教育往往局限在简单的生理、心理健康知识传授上,缺乏对学生人生价值观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思考和引导。

中学思想政治课则具有更广泛的教学内容,能够从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引导学生全面、深入地思考人生意义和社会责任。

如何将中学思想政治课与生命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成为当前中学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通过深入研究中学思想政治课融入生命教育的具体方法和效果,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还能够促进学校教育的全面发展。

【字数:259】1.3 研究目的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探讨中学思想政治课如何融入生命教育,并分析这一融合对学生的教育效果和成长意义。

通过研究,旨在深入探讨生命教育在中学教育中的重要性,分析思想政治课和生命教育之间的关联,探讨如何具体运用生命教育理念和方法融入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践,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

通过案例分析,探讨不同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总结影响和挑战,为中学思想政治课融入生命教育提供可行性建议和措施,为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通过本研究的探索和总结,旨在进一步强化中学思想政治课对学生的教育引导和生命教育的教学有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和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

2. 正文2.1 生命教育的重要性。

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和重视。

生命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生物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心理素质。

源于生活,融于生活———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初探

源于生活,融于生活———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初探

探索篇誗课改论坛源于生活,融于生活———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初探吴桂清(福建省南平市赤门中学)初中生是充满想象力与创造力的一个群体。

他们对新鲜的事物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

初中思想品德的学习目标是通过学习思想品德知识能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类问题。

我们知道,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已很难适应当前的教学要求。

而把思想品德教学融于生活的教学模式,可以很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所学知识,培养他们的思想品德素养。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采用好的教学方法,将教学生活化,充分体现“源于生活,融于生活”的教学理念,进而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接下来将根据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来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与实践。

一、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的必要性1.思想品德作为一门重要的初中学科,它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有着极其重大的影响初中阶段是中学生学习最关键又最基础的阶段,而很多中学生在这一时期都会或多或少有些生理和心理的变化,他们逐渐能够掌握很多能力,并且这些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但思想品德课本上大部分都是一些理论性、抽象性极强的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并不能很快地去理解,这就需要教师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案例来进行课堂教学,帮助学生尽快学会思想品德知识。

此外,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改革,教科书上的内容变得更加丰富起来,它涉及的各方面知识都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需要思想品德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在课堂中引入一些形象生动的生活例子,建立起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关注和关爱每个学生,充分了解他们的日常生活,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和热情,让他们的学习观念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进而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

2.生活化教学模式有助于改善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病在传统的思想品德教学中,老师单纯地靠一张嘴、一支粉笔对学生进行“填鸭式”传授,与学生几乎无交流,同时还比较重视学生的成绩和升学率。

生活化教学,打造高效高中政治课堂

生活化教学,打造高效高中政治课堂

生活化教学,打造高效高中政治课堂发表时间:2018-01-24T15:37:02.27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09期作者:孙科[导读] 教育和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课堂教学的过程是一个生活化的过程。

本文结合作者多年的工作经验,对如何将高中政治教学生活化提出几点可行的建议,希望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孙科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致远中学266510摘要:生活是教育的基础,教育首先来源于生活,最后服务于生活,这也说明了教育和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课堂教学的过程是一个生活化的过程。

本文结合作者多年的工作经验,对如何将高中政治教学生活化提出几点可行的建议,希望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高中政治生活化课堂教学对策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指的是在教学中,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生活经验对教材理论知识的讲解,改变传统的直接对学生讲解理论知识的模式,而把实践生活和理论知识结合起来,利用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来解释政治教材中的知识点。

因此,作为高中政治教师要经常关注学生们的实际生活,这样才能把现实生活与课堂教学完美结合,提高学生对政治学习的兴趣。

一、结合生活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可以让学生在体验教学的过程中获得直接经验并掌握知识,学生的注意力会被紧紧抓住,思维积极性会被充分激发,学生和课本以及学生和老师的距离都会被拉近。

此时政治课堂不会让师生感到枯燥,这样的课堂才是充满新鲜血液、学习效果最佳的灵动课堂。

二、教学目标生活化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策略,使学生的课堂学习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结合,不仅拓展了学生学习的时空,而且让他们在与生活的沟通中真正感受到学习的意义和价值,进而获得个体的自由与发展。

生活化教学首先从教学目标开始,教学目标的设计需要结合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内容,这样才是教学目标生活化。

根据高中政治的实质意义,高中政治中的知识是对经济、政治、文化和哲学知识的提炼和概括,而技能就是提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点滴思考

《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点滴思考

《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点滴思考搭建生活舞台构建高效课堂——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点滴思考人是生活中的人,品德源于生活,良好品德的养成离不开生活。

从现实生活出发,以学生的视角来关注社会生活,选取社会生活中有价值、有意义的话题,引导学生在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和引领生活的过程中自主探究、自主建构,构建和培养学生面向生活现实性的能力,最终使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

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点粗浅的做法:一、生活化情景导入教学中结合学生感兴趣的,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导入新课,不但可以使所学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而且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激发学生求知的内驱力,同时也增强了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针对性,使学生感受到道德与法治的可感性、亲近性、实用性。

如在教学《生活离不开法》时,运用一则公益广告视频,法律在我们身边,这个视频非常简短,只有一分钟的时间,但在这个视频当中它把法律形象生活化了。

就像我们登山的时候需要一个缆绳,在工地上干活的时候,需要一个安全帽,游泳的时候需要游泳圈,开车的时候你得系上安全带,如果你仔细去观察生活,在现代社会生活当中,法律与我们如影随形,日复一日,法律就是这样护卫着我们,救济着弱小,保护着善良。

这样的导入能快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和求知欲,激发研究兴趣,能在较短时间内让学生进入最佳研究状态。

二、糊口化教学过程新课程标准提倡教学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学生是研究的主体,他们在这样的氛围中自主大胆地进行探索。

师生间通过交流、合作、探究的方式分享研究,分享快乐,共同发展。

在教学中采用生活化的组织形式进行教学能拉近师生彼此间的距离,倾听到学生的心声,把握他们的心理矛盾冲突,让他们在实践的矛盾冲突中积极探究和体验,从而增强教学的针对性,达到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

道德与法治课的宗旨就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要随时渗透到课堂中,抓住良好的时机,组织生活化的课堂教学过程,将所学理论知识引入生活,让鲜活的生活走进课堂,对学生进行教育。

让生活走进课堂,让学习融入生活

让生活走进课堂,让学习融入生活

让生活走进课堂,让学习融入生活1. 引言1.1 生活与学习的关系生活与学习是密不可分的两个领域,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生活中随处可见学习的影子,而学习也不可避免地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生活是我们实践和应用知识的场所,学习则是我们获取和掌握知识的途径。

生活与学习的关系可以用相互促进、相互补充来描述,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依存。

在生活中,我们通过不断地学习,获得了各种技能和知识,从而更好地适应和应对各种挑战和问题。

比如在工作中,我们运用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处理工作上的任务;在家庭生活中,我们通过学习提高子女的教育水平和家庭的生活质量。

与此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也需要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它们。

通过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知识的实际应用和意义,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生活与学习相互交织、相互渗透,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我们的成长和发展的基石。

让生活走进课堂,让学习融入生活,可以使我们更好地应对生活的挑战,更好地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1.2 为何要让生活走进课堂,让学习融入生活为何要让生活走进课堂,让学习融入生活呢?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生活与学习本就息息相关,二者相辅相成。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学习往往被局限在课堂之中,而生活与学习被割裂开来。

这种割裂导致了学生们对知识的理解局限在书本之间,无法与实际生活产生有效的联系。

让生活走进课堂,让学习融入生活成为一种当务之急。

生活是最好的学习场所,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经验。

把生活带入课堂,可以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运用价值,激发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将学习融入日常生活中,可以使知识更加深入人心,变成一种习惯和生活方式。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果,也可以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让生活走进课堂,让学习融入生活,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也可以培养学生们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

生活与学习的融合,不仅能让知识更加丰富和深入,也可以让人生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打造“生活化”课堂,让道德与法治课走进学生心里

打造“生活化”课堂,让道德与法治课走进学生心里

教学篇•教学反思打造“生活化”课堂,让道德与法治课走进学生心里于珊红(山东威海市文登区天福山中学,山东威海)从2016年中考开始,道德与法治课以等级的形式来进行评价。

这一评价方式的改革,对我们道德与法治教师来说,无疑是一个新的挑战:学科被边缘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被学生轻视的程度越来越高。

怎么办?如何让学生意识到道德与法治课在他们生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如何让学生“爱上”道德与法治课?我思索着……一、吃透课程标准,为打造“生活化”课堂夯实牢固的根基《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里提到:思想品德的课程性质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

课程设计思路是“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尤其是处在青春期的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是思想品德课程设计的基础,课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直面他们成长中遇到的问题,满足他们发展的需要。

”从课程性质和课程设计思路不难看出,我们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应该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关注学生的发展。

这就要求我们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中要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所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设置相关的问题,使我们的课堂与学生的生活实现“无缝对接”,让学生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的学习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回归生活,充分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价值引导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他们今后走进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选取典型案例,为打造“生活化”课堂扩展丰满的主干我们的道德与法治课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更为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

这就需要我们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时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典型案例,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引导他们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体会“品德教育让生活更美好”。

例如在教授《坚强意志是成功的保证》这节课时,我引用了无臂钢琴师刘伟的典型案例:上课之初首先播放一段优美的钢琴曲,让大家猜想:如此优美的琴声是谁弹奏的呢?请你想象一下他弹奏时的样子。

浅谈思想品德课的生活化教学

浅谈思想品德课的生活化教学
节。 ” 思想 品德 课要 想上 得 生动 活泼 而又 富有 成效 , 必须拓 展 就 教学 活动空 间。 据 需要 可以把 活动 的空 间延伸 到课外 校外 。 根 从
等 僵化 、 板 、 束学 生个 性 发展 的硬 性规 定 , 调 学 生的 主 动 呆 约 强 参 与和分 工合 作。 样 的课 堂 教学 少了些 严肃 和压抑 , 了些活 这 多 泼和 轻松 。学 生思维 活跃 , 最容 易擦 出智慧 的火 花。思 想 品德教
学要 创设 特定 情境 。因为人 的心 理活 动或 心理 问题 都 是在特 定 的社会 环 境 中发 生发展 的 。通过 提供 模拟 的 生活情 景 和动 态 的 生活 经验 ,把 来 自社 会环 境 和人 际交 往 中的 问题放 回 到类似 的 环 境 中去再 认识 , 学生 在真 实 的体 验 中澄 清 问题 的实质 , 谅 让 体
种 新 的教 育教 学方 法 , 文就 生 活化 教 学 的含 义 , 本 开展 生 活化 关键 词 : 体验 ; 悟 ; 感 生活化教 学 长期 以来 , 想 品德 课 教学 一 直 沿用 老 师 画条 条 , 生 背 条 思 学
教 学的 必要性 以及 怎样 开展 生活化教 学等 问题 进行 论述 。
学依 据。 先 , 首 思想 品德课 的生活化 教学 符合 新 的课 程理 念 。 程 课 标准指出: 思想 品德 的形 成 和 发展 , 需要 学 生 的独 立思 考 和 生 活 体验 , 社会 规范 也 只有通 过学 生 自身 的实 践 才能 真正 内化。 思 想
品德课 将正 确 的价值 引导 蕴 涵在 鲜活 的 生活 主题 之 中 , 重 课 内 注 外 的结 合 , 鼓励 学 生在 实践 的 矛盾 冲 突 中积 极探 究 和 体验 , 通过 道 德 实践促 进思 想 品德 的形成 和 发展 。这 种在 生 活 中体验 , 在体 验 中感 悟 , 感 悟 中成 长 的思 想为 实践 思 想品 德课 的 生活 化教 学 在 提 供 了理 论基 础 。其 次 , 想 品德课 的 生活 化 教学 符合 人 的认 知 思

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怎样才能让思想政治课教学活起来

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怎样才能让思想政治课教学活起来
干物 品 , 明码 标 价 , 堂上让 学 生分 成两 组 : 并 课 一方 是 “ 营业员” 另一方 当“ 客”模仿 “ , 顾 , 卖方市场 ” 买方市 和“
学模 式 没 了学 生 的主体 地位 , 杀 了学 生 的学 习积 , 埋 扼 极性 。因此 , 应革新教学观念 , 形成 师生共 学 , 学相长 , 教 使学生成 为学习 的主人 。如在 学习 “ 有序与无 序 的政 治 参 与” 内容时 , 前让学生根据 导学案搜集相关 资料 , 课 上 课 时让学 生 自己主持 , 自己表演 , 并请 有关 教师 参与点 评, 最后让学生 自己总结 。 这样学生 既学会 了团结协作 , 又轻松地掌握 了知识 , 还体会 到 自主学习的乐趣 。 三、 高能 力 , 提 让教 学主导 活起 来 课堂 犹如 战场 , 瞬息万 变 , 种 动态 的课 堂 时刻挑 这 战着 教师 自身的知识 、 能力 、 慧和 教学策 略 。在教学 智 中, 既要注 重高水 平 的预设 , 又要注 重动 态的 生成 。为 此, 作为教 学主导 的教师应 做 到 : 博学 多才 , 刃有余 ; 游
师可选用 一种或几种教学方法 。如在学 习“ 币基本 职 货 能” , 时 我采 用“ 情境 导 人— —问题 设 置—— 学生互 动 ” 的教学方 法 , 让学 生 自己去体验 、 知 、 析经 济现象 , 感 分 使学 生不 仅轻松地掌握 了原理和现实生 活的关系 , 而且 培养 了学生 的 自主学 习和探究 能力 。 正如第基多 惠所说 “ 不好 的教师传授真理 , 的教 师教学 生发现 真理。” 好 五、 构建和谐 。 让课 堂气 氛活起 来 美 国教育家布鲁姆说 :学 生的兴趣 、 “ 动机 、 态度 、 好 奇 心以及 情感等在促进 学生智力发展 中起 到重要作用 。 这些方 面要 靠教师对学生 的热爱和教师本 身的感染 、 熏 陶, 是其他任何教学手段都代 替不 了的 。 心理学 理论 也 ”

让生活走进政治课堂

让生活走进政治课堂

让生活走进政治课堂【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081-01“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

没有生活的教育只能是空洞的说教,在新课程改革日益深化的今天,我们必须用新理念、新视野去认识课程改革的新形势,让生活走进政治课堂,让政治课多一些生活味,使整个教学立足生活,切入生活,深入生活,渗透生活。

1.确立教学目标要立足生活“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生存”这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

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这也应该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标。

以往的思想政治课教育违背了这一目标,力求使学生掌握一些深奥的理论知识,脱离了学生的实际,使这门功课对生活的指导作用大大削弱了,学生感到无用,无非就是上课划条条,考试背问题,鲜活的理论被教条化,课堂变的枯燥乏味了。

因此,我们用新理念来审视、确立教学目标是十分重要的,把教会学生做人、做事、生活、生存作为政治课学习的目标,结合我们学生的现状,着眼于学生生活实际,确立具体生动的教学目标。

例如,把培养科学的消费观,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正确对待网络游戏,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培育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作为教学目标,使理论学习为这一目标服务,增强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用理论指导生活实践的能力。

2.选择教学资料要切入生活在现代教学中,教学资源的充分运用是教学的重要方面,教学内容、教学资料的选择必须来源于生活,这样才能使学生觉得可信。

只有把理论知识融于生活,用活生生的生活来诠释理论知识,既能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又能使他们真正体验到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增强了教育的说服力。

2.1让学生的亲身体验成为最直接的教学资料。

亲身体验是学生的直接经验,是他们通过感觉器官直接感受的信息,充分而巧妙的运用这一教学资源会使学生感到理论知识可信、可近,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我们用学生野营登山活动的感受来让他们体验“磨练意志”的艰辛;用公共汽车上让座的场景来帮助学生理解“尊老爱幼、助人为乐”的含义;用学生观看体育比赛时的急切心情和看到中国国旗升起时心潮澎湃的感受来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2.2生活中的典型事例是重要的教学资料。

让思想品德课生活化

让思想品德课生活化

让思想品德课生活化作者:周晓强来源:《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3年第24期陶行知先生曾说:“我们深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

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因此,构建生活化的课堂,走“生活化”的教学之路是深化思想品德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所追求的教学境界。

那么,怎样让生活走进课堂,使我们的教学变得更加精彩呢?聚集热点、搭建桥梁。

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是常青的。

思想品德课教学背靠的是社会大舞台,面对的是时代新天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一堵“围墙”隔不断课堂和社会的联系。

而且现阶段的学生生活在一个开放的社会和飞速发展的时代,他们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大量吸收信息,眼界开阔,思维活跃,观念新颖。

利用鲜活的时事引发学生的兴趣是学习思想品德课的最佳途径之一。

教师可大量引用学生感兴趣的社会现实问题和时政热点,采用时事演讲、课前5分钟新闻发布会、模拟答记者问、时事专题讲座、时事点评等形式灵活地教学,激活了学生思维的兴奋点,拓宽了学生的眼界,使学生从思想到行动上都与社会同步,与时代共进。

用熟悉的事实引导学生把课堂内外联在一起,引起学生的思想共鸣,让学生自主思考,积极探究,从而增强他们关注社会的意识和能力。

巧用媒体,链接课堂。

在新课程下的思想品德教学中,有效地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播放生活中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诗画、图表、佳作、音乐、录像、影视等,这些新鲜、直观、生动、丰富的教学手段,一扫传统说教式教学导致的沉闷空气,带给学生活泼、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他们对所学知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思维的高度,唤起美感,引起共鸣,陶冶身心,使学生从最不喜欢思想品德课,变得非常喜欢思想品德课。

创设情境,感悟生活。

教师千言万语的说教抵不上学生在亲身的体验中获得的感受。

只有植根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的课堂,才是具有生命力的课堂。

因此在课堂上创设生活情境,并不是让学生简单地重复日常生活形式,而是以日常生活形式为基础,从学生的视角出发,选择那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主题,创设有意义的教育情境,通过开展参观、访问、调查、交流、看电视、讲故事、听报告、开辩论会、竞赛等活动,使课内外教学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促进德育品质的内在生成。

让生活的乐章在思想品德课堂奏响

让生活的乐章在思想品德课堂奏响

让生活的乐章在思想品德课堂奏响随着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新理念和新思维像一缕春风为思想品德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课堂“活”了起来,学生也“动”了起来。

构建生活化的课堂,走“生活化”的教学之路是深化思想品德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所追求的教学境界。

那么,怎样让生活走进课堂,使我们的教学变得更加精彩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一、挖掘生活,寻找教材资源的切入点教材是一种充满变性和弹性的课程资源。

有时对教材内容适当取舍,能让思想品德课更生动、精彩。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材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是真实生活的典型化。

教材编排紧密围绕学生的生活展开,图文并茂,语言生动,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就要求我们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通过教材设置的内容联系国内外重大时政、社会热点,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学生生活实际,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从而使思想品德教学成为学生自主构建、形成及发展良好思想品德的过程,实现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和谐统一。

比如教科版九年级教材第四课《感受小康》,教材中提供了大量生动的例子和图片。

在课堂教学中我在教材中提供的丰富资源的基础上,结合学生个人生活实际、家庭和所处环境的变化进一步列举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重大变化,并引导他们思考“带来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我们有什么感想”等问题,让学生理解和感悟,从而增强学生对总体小康的正确认识和解读。

二、链结时政热点,搭建课堂生活化的桥梁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生命力,在于紧跟时代步伐。

但“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是常青的”。

思想品德课教学背靠的是社会大舞台,面对的是时代新天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一堵“围墙”隔不断课堂和社会的联系。

而且现阶段的学生生活在一个开放的社会和飞速发展的时代,他们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大量吸收信息,眼界开阔,思维活跃,观念新颖。

让生活走进思想品德课堂

让生活走进思想品德课堂

让生活走进思想品德课堂【摘要】本文以此为研究背景和切入点,从社会实践和初中学生的特点出发,在强调从传统课堂中走出来,关注生活,使课堂教学融入生活气息的基础上,重点探究了如何让生活走进课堂,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指出:“生活即教育”、“教学合一”、“为生活而教育”。

他的这一系列思想,对于今天的课堂教学改革仍具有极强的适用价值和指导意义。

就思想品德学科而言,让生活走进课堂,既是推进课堂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落实学科目标的应有之义,更是我们每个政治教师的责任使然。

一、教学内容源于生活思想品德课关注的是学生的德育发展,而离开了生活的德育培养就是缺乏生命品质的道德规范的简单教化,因此,注重内容设计上的生活化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更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需要。

在教学中我们应遵循学生生活的逻辑,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让学生生活贴近常态生活。

如:在教授《一国两制》时,在此之前,学生没有接触过“一国两制”的有关信息,课前也没有布置相应的预习任务,在授课过程中,因为没有认真了解学生的实际生活,只是照本宣科地讲:“一国两制”的含义;实行“一国两制”的原因、意义等。

课堂上,有的学生坐在位置上发呆,只听老师在滔滔不绝地讲。

可同学们仍然很纳闷,原因是他们根本不知道“一国两制”的意义所在。

这样,学生没有生活的经历,没有贴近孩子的生活,他们怎么会感受到学习中的快乐呢?二、教学策略基于生活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师的教学中一方面应该不囿于教材,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善于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删减、增加、整合,以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另一方面,应该立足时事生活和日常生活,为枯燥的课堂注入鲜活的素材。

这就需要教师运用基于生活的教学策略。

1.创设平等互换的对话语境作为思想品德课的教师要以合作者、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在课堂上充分地尊重学生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要为学生设置“贴近生活”的情境,与学生展开直接的面对面、心对心的对话,不仅要向学生展示自己的知识,还要向学生展示自己的思想、情感、心灵,袒露自己的精神面貌,让学生把学习当作自己的生活方式。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让生活走进高中政治课堂教学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让生活走进高中政治课堂教学
生 喜闻乐见的 。 下来 , 接 我将 从 “ 进 生 活 走
— —
的 每 一 课 的 每 一 框 题 , 们 可 以 发 现 其 结 2 “ 活 化 课 堂 ” 的 基 本 特 征 我 生
探 究生 活 —— 感 悟 生 活 ” 教 学模 式 中 的 构 的 设 计 基 本 都 是 通 过 情 景 导 入 、 景 分 2. 情 1关 注学 生 的直 接经 验 直 接 经 验 是 指 学 生 直 接 经 历 并 获 得 的 探 究政 治 课 堂 中 的 生 活 化 教 学 。 析 和 情 景 回 归 三块 内 容 , 知 识 和 生 活 结 把
合 在 一 起 , 断 地 回 归生 活 , 归 社 会 。 不 回 我 体 验 , 它具 有 亲 历 性 、 境 性 、 体 性 、 体 3. 情 具 个 1走 进生 活 , 景导 入 情 们 的生 活 化 课 堂 教 学 模式 应 该 结 合 课 程 内 性 、 创性 等特 征 。 生 的 直 接 经验 是 课 堂 原 学 情 景 创 设 是 课 堂研 究性 教 学 的 主 要 形
活—— 感 悟 生 活 ” 的生 活 化 课 堂 教 学 模 式 。
从 高 中思 想 政 治 新 教材 四 个 必 修 模 块
向生 活 学 习 , 课 堂成 为 生 活 化 的 课 堂 。 使
学 方 式 要 体 现 生 活 化 , 须 是 学 生 通 过 生 必 活 经 验 能 够 容 易 感 知 和 有 效 参 与 的 , 学 是
负责 。
寓 于 生 活 , 生 活 服 务 的思 想 , 能 脱 离 社 会 是 大 学 校 ” “ 生 活 里找 教 育 , 生 活 为 才 ,在 为
枯 燥 乏 味 的 课 堂 气 氛 。 堂 教 学 只 有 真 正 而 教 育 ” 观 点 。 建 生 活 化 的 政 治 课 堂 , 课 等 构

中学思想政治课融入生命教育探究

中学思想政治课融入生命教育探究

中学思想政治课融入生命教育探究一、启发学生积极关注生命人类的生命是宝贵的,而且是珍贵的。

中学思想政治课可以通过一些案例启发学生认识到生命的珍贵之处,激发学生积极关注生命。

比如,在学习安全教育的时候,可以通过生动的案例来告诉学生什么是安全,什么是危险,让学生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懂得如何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避免出现危险和意外。

二、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感恩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良好的生命态度。

学生应该学会感恩,学会感悟生命中的珍贵之处,学会感悟生命的无常。

中学思想政治课可以通过一些故事或者悲喜剧的案例来启发学生感恩,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比如,在学习国情教育的时候,可以通过介绍一些祖国的历史和现状,让学生感受到祖国的艰辛,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生命。

三、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各个方面中学思想政治课也可以通过一些案例或者实践性的教育,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各个方面。

比如,在学习环境保护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了解环境污染对生命的影响,以及如何保护生命,让学生意识到珍视自己和周围的生命。

四、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生命生命是神圣的,所以我们应该正确地对待生命。

中学思想政治课可以通过讲解道德规范和道德准则,引导学生正确地对待生命。

比如,在学习社会公德的时候,可以通过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法律法规,让学生了解到对生命的保护和尊重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总之,中学思想政治课应该融入生命教育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关注生命。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还可以从其他角度来进行探究和实践,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更多的启示和感悟。

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探究

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探究

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探究1. 引言1.1 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探究的重要性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而将思想政治教育与日常生活相结合,生活化探究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生活化教育能够使抽象的思想政治理论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感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通过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生活,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判断力和实践能力,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探究的重要性在于能够使学生在实践中体会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在生活中感悟思想政治的力量,从而更好地将所学理论知识融入到实际生活中,实现真正的育人目标。

1.2 相关研究的背景在中国高中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关于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传统的课堂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因此如何通过生活化教育模式促进学生的成长,已成为当前教育界研究的热点之一。

过去的研究多集中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法和评价体系上,而对于如何在高中教育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生活的融合,以及这种模式对学生发展的影响,还存在一定的空白。

因此,有必要对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探究的相关研究进行深入的梳理和总结,以期为今后的教育实践提供更为科学的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

2. 正文2.1 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日常生活的实践模式探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日常生活的实践模式是指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仅能够获取知识,还能够培养思想政治素养,提高综合素质。

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通过学校的各种实践活动来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

学校可以组织各类主题班会、社团活动和志愿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和责任感,提高他们的社会参与能力和创新精神。

生活化教学,让道德与法治课堂更有魅力

生活化教学,让道德与法治课堂更有魅力

生活化教学,让道德与法治课堂更有魅力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法治观念的重要课程,它不仅是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的关键环节。

现实中很多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缺乏兴趣,甚至表现出抵触情绪。

如何让道德与法治课堂更有魅力,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们亟需解决的问题。

生活化教学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通过将抽象的道德与法治理论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可以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课程内容,从而提升课堂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一、生活化教学理念的理论基础生活化教学是指将教育教学活动与学生日常生活相结合,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并体验到学校中所学的知识,从而形成学以致用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生活化教学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学生中心的教学观念:生活化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和需求为出发点,将课堂教学设计为学生的主体活动,鼓励学生通过实际体验和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和发现知识。

2. 情境教学理论:生活化教学倡导教师创设“情境”,将学生置于具体的环境或情境中,通过观察、体验、思考和实践来认识问题、理解知识、掌握技能。

3. 教学内容的贴近性:生活化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呈现上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到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和意义。

以上理论基础为生活化教学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指导,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将生活化教学理念融入课堂教学实践中,使道德与法治课堂更有魅力。

二、生活化教学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运用1. 设置情境引发思考: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述现实生活中发生的道德与法治问题,如纪律作风、学校欺凌、网络安全、交通安全等,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学生通过分析具体情境,理解背后的道德与法治原则和规范,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意识。

2. 呈现真实案例启发探究:教师可以选取一些经典的法律案例或道德事件,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事情的发展经过、背景原因、法律依据和道德判断,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质疑和探索。

《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的思考

《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的思考

《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的思考《道德与法治》是中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道德品质。

但是在课堂教学中,往往会出现学生对抽象概念难以理解,学习兴趣不高的情况。

生活化教学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生活化教学是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结合起来,通过身边的事例讲解道德和法治知识,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以下将从生活化教学的概念、意义和实施方法几个方面来探讨如何更好地将《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

一、生活化教学的概念生活化教学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将课程内容与生活经验结合,学生将更容易理解并应用所学的道德和法治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生活化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比于单纯的理论教学,生活化教学更贴近学生的兴趣和生活实际,使得学生更加愿意投入到学习中。

生活化教学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1、案例教学通过讲解生活中的法治案例,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帮助他们更深刻地理解法治知识。

可以讲解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案例,让学生了解责任认定的依据和过程。

2、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一些道德冲突的情境,从而引导他们思考应对的方法和策略,培养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

可以让学生扮演偷窃者与被偷窃者进行角色扮演,引导他们分析自己的行为并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3、实地考察带领学生到社会生活中去认识道德和法治。

可以安排到法院、派出所等相关地点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感受法律的严肃性和道德的重要性。

4、亲身体验通过亲身体验一些法治活动或者道德活动,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法治与道德的力量。

可以组织学生协助当地社区开展治安巡逻,让学生了解法律对社会的维护作用。

生活化教学模式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优势

生活化教学模式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优势

理论研究新课程NEW CURRICULUM伴随着新课改运动的推进,生活化教学模式运用在各学科中的优势得到了极大的体现。

通过总结教育实践,笔者认为,生活化教学模式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突出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学生对高中政治知识点的认知。

以下,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案例,就上述提到的两个突出优势进行分析与探讨。

一、生活化的教学模式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高中政治的兴趣笔者认为,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从学生已有的生活实际经历或者体验出发,想方设法帮助他们认识到高中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同自身的现实生活实际其实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相信,这对于有效唤起学生对高中思想政治这一学习科目的学习兴趣及热情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因此,我在自身的教学活动中对上述认识进行了积极的实践。

如,在教学“矛盾对立统一”这一知识点时,我就向学生列举了现实生活中经常用到的灭火方式:灭火时,我们该怎样快速地灭火呢?应当根据着火的原因而定。

假设木材着火了,应当用水或者泡沫灭火器快速将火扑灭;假设是油、酒精灯等易燃物品着火了,则应当用泥土、黄沙或者泡沫灭火器隔断易燃物与空气的接触,贸然用水的话只能加大火势的气焰;当电器着火时,不能直接用水或者黄沙、泥土等进行灭火,而应当首先将电源切断……不同的着火情况决定了灭火时的不同处理方式,只有从着火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具体的灭火策略,才能真正达到灭火的最终目的。

这就是高中思想政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最佳体现。

如此一来,就将“灭火”这一生活化的实例成功引申到了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教学上来,使学生清晰地感受到:原来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并非没有用武之处,而是充分体现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自己只有认真学习、掌握了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理论知识点,才能使其更好地为自身的社会生活实践所服务。

而这很显然为学生日后端正学习态度,进而在浓厚学习兴趣的推动下,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学习活动之中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思想政治课教学应走进生活

思想政治课教学应走进生活

思想政治课教学应走进生活
李燚
【期刊名称】《德阳教育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5(019)001
【摘要】思想政治课是向学生较系统地进行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程,是中学德育的核心和主要渠道之一,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种重要形式。

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青少年能否健康的成长,能否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人。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结合社会生活实际。

思想政治课教学走进生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是提高思想政治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

【总页数】1页(P65)
【作者】李燚
【作者单位】中江县杰兴镇中心校,四川中江618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1
【相关文献】
1.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走进生活的几点看法 [J], 印书红
2.思想政治课教学如何走进学生的生活实际 [J], 刘巧花
3.让思想政治课教学走进生活 [J], 祁建军
4.小学数学教学应逐步走进生活 [J], 张红江
5.走进真实生活:美术教学的应然诉求 [J], 张方燧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