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8-第十一讲 茅盾与现代长篇小说
第九章30年代小说(二)茅盾
第九章30年代小说(二)茅盾第九章30年代小说(二)茅盾第一节茅盾创作概述茅盾1896—1981,浙江省桐乡县乌镇人,原名沈德鸿,字雁冰“茅盾”是在1927年发表《幻灭》时开始使用的笔名,此外,他还使用过玄珠、郎损、方璧等130多个笔名。
太平桥东栅老街一、早期的文学活动1913年,茅盾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第一类(文科)1916年毕业后到上海的商务印书馆就职,一直工作到19 25年底。
1921年1月,茅盾出任《小说月报》主编,并参与发起文学研究会五四时期茅盾文学活动一个重要内容是外国文学的翻译和介绍先后发表的《近代戏剧家传》(1919)、《梅特林克评传》(1921)、《罗曼?罗兰评传》(1921)、《托思妥以夫斯基在俄国文学史上的地位》(1922)等,都是对外国作家及其作品进行系统研究之作“五四”时期茅盾文学活动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文学批评五四时期的茅盾与同时代许多作家有所不同,他当时是在政治与文学两条战线进行工作的二、大革命失败后茅盾的第一部创作小说《幻灭》于1927年9、10月发表《蚀》三部曲的故事内容取自茅盾亲身经验的1927年大革命,亦即作家自己所说的“动乱中国的最复杂的人生的一幕”从一定意义上完全可以说《蚀》三部曲正面展现的全部内容都是一种“精神状态”,亦即知识分子的精神状态。
《蚀》三部曲问世以后,引起了文坛的广泛关注,奠定了茅盾小说家的位置,同时也遭到革命文学阵营的指责。
1928年10月,茅盾流亡日本期间,发表长文《从牯岭到东京》1930年2月,《虹》由开明书店单行出版1930年4月,茅盾从日本回到上海,不久参加左翼作家联盟,从此进入了一个文学的新阶段左联前期茅盾创作的短篇小说《大泽乡》、《豹子头林冲》和《石碣》,题材取自历史著作或古代小说,以古喻今的指涉对象主要在农民革命三、30年代创作1932至1933年间,茅盾创作了一系列短篇小说,如《林家铺子》(1932)和《春蚕》(1932 )及其续篇《秋收》(1933)、《残冬》(1933)前者以1932年“一?二八”战争前后因日本侵略和腐败政治而日益凋敝的江南小城镇为背景,叙述的是“一二八”前后江南某小镇林家杂货小店倒闭过程的故事,细致传神地刻画了林老板这位小商业者的生活境遇和委曲心态;后者也称“农村三部曲”,在一幅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风土人情味的风俗画中,通过农村“丰收成灾”的故事,揭示了帝国主义的跨国资本对中国农民的榨取,描述了新一代农民被迫萌生的反抗意识。
【教学课件】第十一讲 茅盾与现代长篇小说
生活》。这是茅盾坚持革命现实主义的一部力作,小说发表后引起了读
.
20
者的强烈反响。
根据小说改编的电. 影《林家铺子》
21
--小说家吴组湘
茅盾当之无愧为我国现代新文学发展拓路奠基的 重要先驱者,二十世纪中国最著名的现代小说家, 近年来被文学史界公认为中国社会剖析派小说的 坛主
.
4
1、茅盾生平及创作与文学成就
(2)“茅盾”笔名的由来 (3)说说“茅盾文学奖” 根据茅盾先生生前遗愿设立 是我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奖项之一 也是中国第一次设立的以个人名字命名的文学奖 每三年评选一次 首届评选在1982年确定,评选范围限于1977年
(3) 长篇小说《虹》简析
《虹》被看作茅盾早期小说创作中又一部重要的作
品,也是茅盾思想发生变化后的一部实验之作。
主人公:梅行素
.
7
2、《蚀》三部曲与长篇小说《虹》
(4)茅盾早期创作的特点 首先,真实、直接、及时地反映社会生活,作品
富有历史感和时代感 其次,塑造了“时代女性”的群像 ①与时代共沉浮 ②爱情观念更新 ③心态矛盾,体现了时代特征 最后,茅盾的早期创作还体现了出色的心理描写
《锻炼》等 “文革”期间,秘密写作《霜叶红似二月花》的
“续稿”和回忆录《我走过的道路》
.
3
1、茅盾生平及创作与文学成就
“中国自新文化运动以来,小说方面有两位杰出的 作家,鲁迅在前,茅盾在后。茅盾之所以被人重视, 最大缘故是在他能抓住巨大的题目来反映当时的 时代和社会;他能懂得我们这个时代,能懂得我 们这个社会。他的最大特点便是在此。”
.
10
4长篇小说《腐蚀》
《腐蚀》以“皖南事变”前后的重庆为背 景,描写了一个女特务赵惠明的一段经历。 作品以日记体的形式,透过赵惠明矛盾复 杂的心理活动和记述,把“皖南事变”等 重大历史事件侧面表现出来,充分暴露了 蒋介石集团特务统治的罪恶
中国当代文学史第十一章
心态小说:《野蔷薇》集;写实小说:《林家
铺子》;讽刺小说:《一个真正的中国人》; 纪实性小说:《当铺前》、《牯岭之秋》
(一)、首先是对小说文体建构的贡献—— 开创了新的文学范式:
3.小说文体现代化进程中的贡献
(1)、表现在叙事视角上。茅盾采用了多角度,
多视点的叙述方式,改变了传统小说视角单调、
线索单一的格局。
联保主任方治国: “软硬人”、贪婪、阴诈; 邢幺吵吵:“不忌生冷”、粗野、跋扈。
《在其香居茶馆里》艺术特色
2.作品的情节安排、结构布局具有戏剧的特点。 ①场景十分集中;②情节完整;③明暗线交织。 3.真切、冷隽而辛辣的讽刺。 4.对四川民间语言的纯熟运用。
第三节 茅盾影响下的社会剖析派
三、艾芜(1904-1992):
(1)、成功地创造了中、短篇的“三部曲”形 式。 《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 求》),以表现的细腻和人物描写的真切,把 三部曲形式推向成熟 。 “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 冬》)
(一)、首先是对小说文体建构的贡献—— 开创了新的文学范式: (2)、短篇小说领域多方面的建构
景》集、中篇小说《闯关》和长篇小说《淘
金记》、《困兽记》、《还乡记》等。
《在其香居茶馆里》
主题: 小说围绕兵役问题,描写 了川北回龙镇当权派和地方实力 派之间的矛盾斗争,深 刻地揭露 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黑暗腐败及 其兵役制度的虚伪骗局。
《在其香居茶馆里》艺术特色
1.作者善于运用个性化的语言和外在活动表现 人物的性格特征。
原名汤道耕,四川省新繁县人。1925年弃学 远行,在我国西南边境和缅甸、马来亚、新 加坡等地漂泊,1931年开始创作。
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南行记》、长篇小 说《山野》、《百炼成钢》等。
茅盾与现代长篇小说
茅盾与现代长篇小说※生平及文学成就一、生平茅盾(1896-1981)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生于1896年,1981年逝世,享年86岁,浙江省桐乡县乌镇人。
茅盾是他1927年发表第一篇小说《幻灭》时所用的笔名。
茅盾出身于世代书香门第,父亲沈永锡是清末的秀才,思想比较开明,注重自然科学,希望儿子学实业,没想到茅盾却和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由于父亲早逝,茅盾是在母亲的教育下成长的。
茅盾的母亲陈爱珠是大家闺秀,通文理,有远见,对孩子们要求严格,茅盾称自己的母亲是他"第一个启蒙老师",非常敬佩。
茅盾1913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6年因为家里穷中止了学业,同年进入上海商务印书馆作编辑。
1920年开始主持《小说月报》的"小说新潮栏",发表了一些重要文章,同年11月接编并且开始着手改革《小说月报》,1920年年底至1921年1月,和郑振铎、王统照、周作人等人一起发起成立了文学研究会,提出了"为人生"的文学主张、现实主义艺术精神以及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新文学建设理论。
二、文学成就茅盾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新文学理论倡导、新文学创作批评、外国文学介绍和文学创作等各个方面。
(一)新文学理论建设在1927年茅盾开始从事文学创作以前,其主要的精力集中在新文学理论的建树和批评上。
从"五四"时期提出"为人生"的现实主义,到1925年之后向前推进,演变为革命现实主义,他都是核心人物之一,可以说,茅盾为我国现代文学中革命现实主义占主导地位的形成,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他所提出的"为人生"的文学观,对于文学研究会宗旨的形成也产生过重要影响。
茅盾认为:文学的目的,不是高兴时的游戏与失意时的消遣,文学是为表现人生而作的。
"为人生"这一命题的反命题,不是后来出现的创造社的"为艺术",而是民国初年的通俗小说如鸳鸯蝴蝶派、礼拜六派等"全然脱离人生的滥调的中国式的唯美的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考研茅盾整理专章(完全版)
现代文学考研茅盾整理专章(完全版)茅盾——左翼文学巨匠一、社会剖析小说:历史性的巨大内容、宏伟的结构、客观的叙述、创造时代典型。
建筑在他的精细观察和运用一定的社会科学思想对社会生活进行分析之上,并在理性指导下,依靠理性分析来开拓形象思维深广度的创作方法,从典型环境来解释并塑造典型人物,在戏剧性强的情节中突现人物性格及其成长史,左翼文学主流。
二、茅盾的小说成就:1、题材的选择和主题的开掘。
茅盾小说具有史诗性特征,即注重题材和主题的时代性和重大性,要求创作与历史事变尽量地同步,自觉地追求巨大的思想深度与广阔的历史内容,能反映时代全貌及其发展的史诗性。
20世纪上半段中国社会的编年史。
2、人物形象塑造A、注重从复杂的社会关系及其变化中来展现人物性格和命运,追求对人物行为、情感、心理的多面性和立体化的描写,典型环境中典型人物的塑造。
吴荪甫(将其置于错综复杂的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中去刻画,同时写出他的性格复杂性)茅盾的性格塑造能够显现第二个十年的文学时代特征。
B、人物形象系列的自觉塑造。
有民族资本家和时代新女性两个形象系列(都生活在都市,是30年代都市文学的最早作品)。
3、小说的结构方式他追求宏大而严谨的布局,他的作品总是人物众多,情节复杂,线索纷繁交错而又严密完整。
同时呈现一个发展过程:A、《蚀》的三部曲形式,每一部的结构也不同,《幻灭》是以静的经历为主线的单线结构;《动摇》是以胡国光和方罗兰为中心的两条并行线索;《追求》是以王仲昭、张曼青、章秋柳为主的三条并行发展线索。
B、《虹》按梅行素的成都、泸州、上海的三大段生活,以时间、空间的转移为发展线索。
(A、B结构形式都比较简单)C、《子夜》则采取蛛网式的密集结构,适合与表现社会变迁的复杂内容。
D、《子夜》后仍在探索,部分短篇采取一种开放性结构,即作者并不交待事件的最后结果,留白。
4、在艺术表现上,注重细腻的心理刻画,追求社会历史的剖析与社会人的心理剖析的统一,在社会关系和社会阶级中刻画心理性格。
茅盾及子夜
第十一讲:茅盾及其《子夜》生平和创作道路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
浙江桐乡人。
现代文学家、社会活动家。
茅盾1896年7月4日生于浙江省桐乡县乌镇。
父亲为清末秀才,但是个“维新派”,拥护“新学”;母亲陈爱珠,通晓文史。
茅盾五岁在母亲指导下开始读书,受到比较开明而全面的家庭教育。
后入过家塾和私塾,先后在湖州中学、嘉兴中学、杭州私立安定中学学习。
1913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第一类。
预科三年期满后,由于家庭经济窘迫,遂于1916年8月经人介绍进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
纵观茅盾文学生涯,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时期:早期进入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始,茅盾开始翻译编篡中外书籍,在《学生杂志》、《学灯》等刊物上发表文章。
1920年开始发表文学论文,提出“文学为人生”的艺术主张。
1921年1月4日文学研究会成立,茅盾是该会发起人之一。
同时,接手了《小说月报》的主编工作,对该刊实行全面改革,使之成为传播新文艺的阵地。
茅盾在积极参加文学活动的同时也热心于社会活动。
20世纪20年代初期,他先后参加过上海马克思主义小组的活动,加入过中国共产党,在党创办的上海大学担任过教学工作,参加过五卅运动。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他担任过国民党中宣部秘书、军事政治学校教官、武汉《民国日报》主笔。
一直处于革命运动漩涡中心的茅盾,通过这一段动荡的政治生活,接触了大量的人和事,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素材,这使得他在1927年“四·一二”事变之后,在痛苦的矛盾心境中开始转入文学创作,一开始就出手不凡。
茅盾的第一部作品《蚀》三部曲由三个系列中篇《幻灭》、《动摇》、《追求》组成,作品以大革命失败前后空前尖锐剧烈的现实斗争为背景,表现“现代青年在革命壮潮中所经过的三个时期:(1)革命前期的亢昂兴奋和革命既到面前时的幻灭;(2)革命斗争剧烈时的动摇;(3)幻灭动摇后不甘寂寞尚思作最后之追求”。
《蚀》三部曲的主要成就在于塑造了一群个性鲜明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如章静、方罗兰、孙舞阳、章秋柳等。
五年级上—中国近现代文学导读—第十一课:茅盾
茅盾网络课程茅盾一、茅盾的介绍1、茅盾的名号,辫子先生;补充知识:东晋〃陶渊明的名号‚五柳先生‛。
三国〃诸葛亮的名号‚卧龙先生‛。
唐朝〃韩愈的名号‚昌黎先生‛。
唐朝〃白居易的名号‚醉吟先生‛。
2、茅盾的简介: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汉族,浙江桐乡人。
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和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中国革命文艺奠基人之一。
1896 年7月4 日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
这是个太湖南部的鱼米之乡,是近代以来中国农业最为发达之区,它毗邻着现代化的上海,又是人文荟萃的地方,这里成就了茅盾勇于面向世界的开放的文化心态,以及精致入微的笔风。
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稍稍平稳便秘密写作《霜叶红似二月花》的‚续稿‛和回忆录《我走过的道路》。
茅盾于1981 年3 月27 日辞世。
3、茅盾笔名的由来:1927 年大革命失败后,武汉的汪精卫和南京的蒋介石实行了茅盾网络课程臭名昭著的宁汉合流,对革命人士大肆屠杀,国内形势急转直下,非常险恶。
和共产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沈雁冰,由于参加革命活动,成为当时国民党缉拿的要犯,此时的他对外宣称已逃亡日本,实际上仍藏身于上海,住在景云里。
恰好,这时鲁迅和叶圣陶也住在这里。
沈雁冰不便出门,又没有工作,生活上便出现了问题,于是就动手写起小说来。
可有许多的报社都不登他的文章,于是他写文章的时候内心十分矛盾,所以他在手稿上署的笔名是‚矛盾‛。
后来,他把写好的小说手稿也就是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幻灭》给叶圣陶看,叶圣陶看后非常高兴,就决定在《小说月报》上发表。
可叶圣陶认为‚矛盾‛是个哲学名词,不像一个人的名字,且‚矛‛不像是姓氏,并且在当时那样的环境下使用如此尖锐的笔名不太好,就自作主张在‚矛‛字上加了一个草字头,改作‚茅盾‛。
沈雁冰对这一改动也很满意,并笑称:‚从此我便改姓‘茅’了‛!以后就一直以此为笔名了。
而《幻灭》一经发表,便受到众人追捧,于是,‚茅盾‛这一笔名也便响彻大江南北了。
茅盾
• 小说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民族资本家和买办资本家之间的 斗争,另一条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斗争。 • 第一条线索:民族资本家代表是吴荪甫,买办资本家代表 是赵伯韬。这条线是先扬后抑的,刚开始吴荪甫取得了暂 时性的胜利,后来斗不过赵伯韬而全线崩溃。 • 第二条线索:被处理得一波三折。开始是吴荪甫在屠维岳 的帮助下取得了胜利。但是最后在更大的反抗浪潮中还是 失败了。 • 注:茅盾本想写第三条线:农村革命,忍痛割爱,只留下 第四章,在结构上游离全篇。
• “汽车发疯似的向前飞跑。吴老太爷向前看,天哪!几百 个亮着灯光的窗洞,像几百只怪眼睛,高耸碧霄的摩天建 筑,排山倒海似的扑到吴老太爷眼前。忽地又没了。光秃 秃的平地拔立的路灯杆,无穷无尽的一杆接一杆的向吴老 太爷脸前打来,忽地又没有了。长蛇阵似的一串黑怪物, 头上都有一对大眼睛。放射出叫人目眩的青光。啵啵的吼 着,闪电似的冲将过来,对准着吴老太爷坐的小箱子冲将 过来。近了,近了,吴老太爷闭了眼睛,全身都发抖了, 然而没有什么。他惊异的再睁开眼来,却依然是那么大眼 睛、放凶光的黑怪物,啵啵的吼着,吼着,对准他冲过来。 如果他没有那该死的半中风,他一定会跳起来。但他不能 动了,他只能软瘫在弹簧座垫上。他觉得他的头颅仿佛在 颈脖子上旋转。他眼前是红的、黄的、绿的、黑的发光的、 立方体的、圆锥形的混杂的一团,在那里跳,在那里跳。 他的耳朵里灌满了轰轰轰、喳喳喳、啵啵啵,猛烈的嘈杂 的声浪。”
• 曾任过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的秘书,宣传部的 代部长是毛泽东。国共合作破裂之后,自武 汉流亡上海、日本,开始写作《幻灭》、 《动摇》、《追求》和《虹》。左联期间他 写出了《子夜》、《林家铺子》、《春蚕》。 抗战时期, 辗转于香港、新疆、延安、重庆、 桂林等地,发表了《腐蚀》和《霜叶红似二 月花》、《锻炼》等。建国之后,他历任文 联副主席、文化部长、作协主席,并任全国 政协副主席。
中国现代文学史 第十一章 茅盾与现代长篇小说1
(二)艾芜(1904-1992):
原名汤道耕,四川省新
繁县人。1925年弃学远
行,在我国西南边境和
缅甸、马来亚、新加坡
等地漂泊,1931年开始
创作。
短篇小说集《南行记》
《山峡中》
作品写一群被不合理的社会抛出 正常生活轨道的人们,他们有着
不同常人的人生哲学。作者通过
对社会特殊角落的描写控诉旧社 会的黑暗和丑恶,流露出对下层 人民悲惨命运的同情。
2、人物: 吴荪甫 :有独立发展中国民族工业的雄才大略,有
魄力、有胆识,有现代科学管理的才能,性格果断、 坚毅、顽强。同时又软弱无力,动摇而空虚。 一方面以发展民族工业为己任,另一方面有“个人利害
的筹虑”,专横、暴虐 。 典型意义:表现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双重性,揭示出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更加殖民地化了”。
刻的社会意义,以及由此显示出的作家的个性,
南事变前后国民党政府的“陪都”重庆为背景,
暴露了国民党法西斯特务统治的罪恶。
③创造了《虹》、《霜叶红于二月花》等纵
剖面长篇文体
《虹》以主人公梅行素为中心线索来展开叙述, 从纵线上展示“五四”到“五卅”的社会图景。 《霜叶红于二月花》从纵剖面展示从辛亥革命
到“五四”时期的历史画卷 。
第十一章 茅盾与现代长篇小说
第一节 茅盾:冷峻理性的小说大家
茅盾(1896—1981)
浙江桐乡县乌镇人。 1916 年从北京大学预 科读毕,入上海商务 印书馆工作,改革老 牌的《小说月报》, 成为文学研究会的首 席评论家。 1927 年国 共合作破裂之后,自 武汉流亡上海、日本, 开始文学写作。
一、茅盾多方面的贡献
二、《子夜》等作品
(一)《子夜》
中国现代文学史----茅盾 课件
“茅盾小说创作”必读书目
2.尤其是《蚀》里的慧女士、孙舞阳、章秋柳,《虹》 尤其是《 尤其是 里的慧女士、孙舞阳、章秋柳 《 里的梅行素,《子夜》里的张素素、林佩瑶,《腐蚀》 里的梅行素 《子夜》里的张素素、林佩瑶 《腐蚀》 里的赵惠明等,构成了一个生动而又各具特色的女性 里的赵惠明等 构成了一个生动而又各具特色的女性 形象系列,她们性格狷傲倔强 敢作敢为,敢爱敢恨 她们性格狷傲倔强,敢作敢为 敢爱敢恨,具 形象系列 她们性格狷傲倔强 敢作敢为 敢爱敢恨 具 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叛逆精神;她们用自己的行动 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叛逆精神 她们用自己的行动 向传统的道德伦理观念提出了挑战。 向传统的道德伦理观念提出了挑战。 她们都是“五四”运动后冲破封建家庭的束缚 走入社会的新女性,对未来充满了幻想,但刚一接触 到实际便四处碰壁,进而怀疑社会,怀疑人生,怀疑社 会既有的伦理、道德规范,认为“理想的社会,理想 的人生,理想的恋爱,都是骗人的勾当”。
1.历史性的巨大内容、宏伟的史诗性结构、客观 历史性的巨大内容、宏伟的史诗性结构、 历史性的巨大内容 的叙述,以及不断创造时代典型的努力, 的叙述,以及不断创造时代典型的努力,都建筑在 精细观察和运用一定的社会科学思想对社会生活进 行分析的基础上。 行分析的基础上。 2.依靠理性分析开拓形象思维的深广度,从典型 依靠理性分析开拓形象思维的深广度, 依靠理性分析开拓形象的情节中 突现人物性格及其成长史。 突现人物性格及其成长史。 3.茅盾以自觉的历史代言人的视角审视社会、人 茅盾以自觉的历史代言人的视角审视社会、 茅盾以自觉的历史代言人的视角审视社会 生,从多方面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及其变化中突 出人物性格及其发展、 出人物性格及其发展、表现人物性格的多面性与复 杂性,使作为小说中心的人物, 杂性,使作为小说中心的人物,在社会历史剖析与 社会人的心理剖析的统一中显出“立体化” 社会人的心理剖析的统一中显出“立体化”的油画 效果。 效果。 形成了茅盾着眼于反映社会历史特性和时代精 神特征的革命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神特征的革命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对现当代小说创 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11章·茅盾
本家吴荪甫和买办资本家赵伯韬的矛盾冲突为主线,充分展现了
当时中国社会的各种矛盾和斗争,展现了金钱的罪恶,描述了动 荡时代中国民族工业在帝国主义、买办资产阶级压迫下的艰难处 境和不可避免的悲剧命运,深刻地揭示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 国,不可能走资本主义道路,反而更加殖民化了。
《子夜》的艺术成就及文学地位。 首先,在题材开掘上,《子夜》是我国第一部描写民族资 产阶级和交易生活的作品。 其次,在审美视角上,《子夜》作为我国第一部以科学世 界观来揭示中国社会矛盾、显示30年代中国社会必然趋势 的作品,也是我国新文学时期第一部明确指出了中国革命 根本道路的长篇小说。 再次,从创作方法上,同中国传统小说的单线结构相比, 《子夜》作为第一部成熟的现实主义长篇巨著,它是新文 学史上第一部真正有宏大规模和复杂结构的现代长篇小说。
左 拉
“娜娜剩下一个人时,仿佛感到如释重负。一阵轻微的寒颤拂过她 的双肩,她又重新钻进温暖的被窝,动作懒洋洋的,活象一只对 寒冷很敏感的懒猫。慢慢地,她的双眼闭拢了,她一想到第二天 可以给小路易好好穿着一番,脸上不由得露出微笑。这时候,睡 眠又摄住了她······” (左拉:《娜娜》)
二、 《子夜》内容及结构:
产 两 察 材
这 本 书 写 了 三 个 方 面 : 买 办 资 产 阶 级 , 民 族 资 阶 级 , 革 命 运 动 者 及 工 人 群 众 。 三 者 之 中 , 前 者 是 作 者 与 有 接 触 , 并 且 熟 悉 , 比 较 真 切 地 观 了 其 人 与 其 事 的 ; 后 一 者 则 仅 凭 “ 第 二 手 ” 的 料 , 即 身 与 其 事 者 乃 至 第 三 者 的 口 述 。
现当代文学茅盾
1、早期(1916-1926)作为初期新文学运动的一个 重要的倡导者和推动者,主要是从事理论批评和 译介外国文学作品。 1920年《现在文学家的责任是什么?》;主编 《小说月报》 2、初期(1927-1929)被迫经牯岭隐居上海,痛苦 地思索大革命的成败聚散和知识青年的生死浮沉。 1927年7月茅盾东渡日本。 《蚀》三部曲:《幻灭》、《动摇》(方罗兰)、 《追求》,后结集为《蚀》于1930年由开明书店 出版。 《虹》(长篇)梅行素
• 大规模地、全景式地反映刚刚逝去不久的、 甚至是正在发生中的社会现实,表现各种 矛盾斗争中的阶级和人。历史性的巨大内 容、宏伟的结构、客观的叙述,以及不断 创造时代典型的努力,都是建筑在精细观 察和运用一定的社会科学思想对社会生活 进行分析之上的。以茅盾为首的这一类小 说,近年来被称为“社会剖析小说”。 (史诗;理性)
小说以民族工业资本家吴荪甫和买办资本家赵伯韬之间的矛盾斗争为主线反映了上世纪30年代中国的社会面貌说明在帝国主义控制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不可能振兴民族工业领导中国革命
第六章 茅盾
一、生平与创作道路 (1896~1981),浙江桐乡人,原 名沈德鸿,字雁冰。茅盾是他 1927年发表中篇小说《幻灭》时 开始使用的笔名。1913年考入北 大预科,1916年毕业后无力升学 进入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1920 年参加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活动。 1921年参与发起文学研究会,并 任机关刊物《小说月报》的主编。
3、“左联” 时期(1930-1937)1930年春 茅盾由日本返回上海,参加了“左联”。 • 中篇小说《三人行》、《路》; • 短篇小说《林家铺子》、“农村三部曲” (《春蚕》、《秋收》、《残冬》)等; • 长篇小说《子夜》。 4、 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1937-1949 ) 小说《腐蚀》(赵惠明)、《霜叶红似二月 花》、《走上岗位》,剧本《清明前后》, 散文《风景谈》、《白杨礼赞》等。
《世界文学发展史》中国现代文学之六:茅盾
《世界文学发展史》中国现代文学之六:茅盾中国现代文学之六:茅盾1.生平与创作茅盾(1896-1981),现代作家、社会活动家。
原名沈德鸿,字雁冰。
1896年7 月4 日生于浙江省桐乡县乌镇。
父亲沈永锡是位思想开明的医生,母亲陈爱珠知书达理,对茅盾管教甚严,在茅盾幼年时即教给他许多文学、地理和历史方面的知识。
家庭的熏陶培养了茅盾对文学的兴趣。
茅盾说:" 我的第一个启蒙老师是我母亲" (《我走过的道路》)。
茅盾幼年时读过家塾、私塾,学过《三字经》,1907年进入乌镇植材高等小学读书,接触了修身教科书和历史教科书以及《礼记》、《古文观止》等文章,并对绘画发生了兴趣。
1909年,他考入浙江湖州第三中学堂,1911年转入嘉兴中学堂。
辛亥革命爆发后,因抨击学监而被学校除名,后转入杭州安定中学校学习。
那时,茅盾所读的书都是中国古籍,除了正统的经史子集外,还博览了小说、戏曲、弹词,尤其是对小说有特别强烈的兴趣,以至于写作文都有点小说的味道。
1913年茅盾中学毕业以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
1916年8 月,进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开始在《学生杂志》、《学灯》等刊物上发表文章。
1916至1926年,是茅盾文学活动的第一个时期。
主要从事了三方面的工作:其一是从事文学理论的建设。
他一方面正面宣传、倡导写实主义,认为" 文学是表现人生的东西;不论它是客观的描写事物,或是主观的描写理想,总须以人生为对象" ,另一方面他对旧的文学观点" 文以载道" 进行批评,同时反对把文学当做游戏,当做消遣品。
阐述这些观点的文章很多,如《文学与人生》、《" 大转变时期" 何时到来呢?》、《社会背景与创作》、《自然主义与中国现代小说》等等。
这些文章表达了他的文学观点:文学应反映人生、表现社会,文学创作应充分揭示出社会背景,文学应担负起唤起民众的重大力量的重任。
他的文学观点对新文学理论的建设,对于批判封建复古派起到了重大作用,对新文学运动产生了重大影响。
高中语文中国现当代文学名作分析茅盾、巴金作品分析
高中语文中国现当代文学名作分析茅盾、巴金作品分析高中语文中国现当代文学名作分析茅盾、巴金作品分析现代长篇小说新范式的创造者——茅盾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茅盾、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形天等,都是他常用的笔名.1896年7月4日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
父亲沈永锡,清末秀才,通晓中医,是具有开明思想的维新派人物,颇重视新学,除声、光、化、电和数学等自然科学外,也喜欢传播进步思潮的社会科学著作。
母亲陈爱珠,是一位通文理、有远见而性格坚强的妇女.茅盾10岁丧父,童年时代,就接受了母亲所教的文学、地理和历史知识.茅盾说,“我的第一个启蒙老师是我母亲〞.茅盾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作家。
他“五四〞时期文学研究会倡导的“为人生〞的现实主义精神在自己的小说中加以发展,创造出全新的革命现实主义文学模式。
《子夜》分析我们先分析一下吴荪甫的形象,用纵横结构人物分析法。
吴荪甫形象是中国现代社会的“新人〞,是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家的代表。
吴荪甫主要性格特征;双重性,即先进性和落后性先进性是指吴荪甫有发展中国民族工业的壮志雄心,是“20世纪机械工业时代的英雄、骑士和王子〞,曾经游历欧美,眼界开阔,具有现代企业管理经验和才能,精力充沛,生命力活跃,以自己的铁腕,精明、果敢和魄力,取得了相当成功,不光在上海有裕华丝厂,在家乡双桥镇也有一些产业,包括钱庄、当铺等,在民族工业濒临危机的1930年,他力挽狂澜,既壮大了自己的产业,又回击了外国资本的野心。
落后性是指吴荪甫在买办资本的进攻下,经济面临危机时,为了弥补工厂资金的不足,辞退工人,克扣工资等手段家规工人的剥削导致工人的大罢工,最后内外交困,以倾家荡产的悲剧收场.吴荪甫形象典型意义吴荪甫作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典型人物,其意义主要在于,他的悲剧正代表着他所属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悲剧,形象而深刻地说明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不可能在中国建立欧美式的资产阶级社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长篇小说《子夜》
(1)《子夜》的题目寓意
“子夜”即半夜,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以此象 征中国当时的社会现状,同时黑暗后面是黎明、 光明,又暗示了中国社会未来发展趋势,表达了 通过黑暗走向黎明的信念。
(2)《子夜》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在当时复杂的历史背景下,茅盾“产生了大规模 地描写中国社会现象的企图”,他希望以艺术形 象展示他对当时中国社会情势的思考,完整地描 摹社会生活的全景图,使历史艺术化
至1981年的长篇小说
2、《蚀》三部曲与长篇小说《虹》
(1)创作背景 (2) 《蚀》三部曲赏析 《幻灭》通过主人公静女士不断追求、不断
幻灭的过程来展开故事。静女士在理智上 渴望追求、寻索,感情上却每遇挫折便消 沉幻灭,而幻灭并不持久,寂寞之后又要 寻求,于是处于不断追求、不断幻灭的循 环中
2、《蚀》三部曲与长篇小说《虹》
第十一讲 茅盾与现代长篇小说
教学内容1、茅盾生平及创作与文学成就 2、《蚀》三部曲与长篇小说《虹》 3、长篇小说《子夜》 4、长篇小说《腐蚀》 5、中、短篇小说创作 6、推荐阅读书目
1、茅盾生平及创作与文学成就
(1)生平与创作 茅盾(1896-1981)本名沈德鸿,字雁冰,
1896年7月4日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 十岁丧父,母亲 ----“人生第一个启蒙老师” 改革老牌的《小说月报》,成为文学研究会的首
(2) 《蚀》三部曲赏析 《动摇》是三部曲中的第二篇,小说以主人公方罗
兰在大革命斗争最激烈时的“动摇”性格为主, 同时也展示了大革命中存在的令作者也感到困惑 的问题 《追求》的文本时间是大革命失败后。作品以一群 知识者精神上的苦闷、悲观及在幻灭中追求,却 遭受厄运的过程,深刻展示了大革命失败对知识 者精神的打击,再次强化了一种无处不在的幻灭 情绪 (3) 长篇小说《虹》简析 《虹》被看作茅盾早期小说创作中又一部重要的作 品,也是茅盾思想发生变化后的一部实验之作。 主人公:梅行素
6、推荐阅读书目
(1)《子夜》 (2)《林家铺子》
1938年春,茅盾与夏衍、潘汉年摄于广州黄花岗
1940年,茅盾搬到鲁迅艺术学院,在鲁艺茅盾为文学系讲课, 题目是《中国市民文学概论》。这是茅盾讲课时的情景
1943年的茅盾
1941年夏,茅盾创作了长篇小说《腐蚀》,连载于邹韬奋主编的《大众 生活》。这是茅盾坚持革命现实主义的一部力作,小说发表后引起了读
《锻炼》等 “文革”期间,秘密写作《霜叶红似二月花》的
“续稿”和回忆录《我走过的道路》
1、茅盾生平及创作与文学成就
“中国自新文化运动以来,小说方面有两位杰出的 作家,鲁迅在前,茅盾在后。茅盾之所以被人重视, 最大缘故是在他能抓住巨大的题目来反映当时的 时代和社会;他能懂得我们这个时代,能懂得我 们这个社会。他的最大特点便是在此。”
2、《蚀》三部曲与长篇小说《虹》
(4)茅盾早期创作的特点 首先,真实、直接、及时地反映社会生活,作品
富有历史感和时代感 其次,塑造了“时代女性”的群像 ①与时代共沉浮 ②爱情观念更新 ③心态矛盾,体现了时代特征 最后,茅盾的早期创作还体现了出色的心理描写
才能,细腻、手段丰富的心理描写 才能
席评论家 参与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筹建中国共产党 国共合作破裂之后,自武汉流亡上海、日本 建国之后,历任文联副主席、文化部长、作协主
席、全国政协副主席。文革期间,挨批靠边 1981年辞世
1、茅盾生平及创作与文学成就
(1)生平与创作 在流亡期间,创作《幻灭》、《动摇》、《追求》
(合称《蚀》三部曲)和长篇小说《虹》 左联期间写出《子夜》、《林家铺子》、《春蚕》 抗战时期,创作《腐蚀》和《霜叶红似二月花》、
者的强烈反响。
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林家铺子》
“中国没有走向资产阶级发展的道路,中国在帝 国主义的压迫下是更加殖民地化了”
3、长篇小说《子夜》
(3)《子夜》故事情节 (4)《子夜》的人物形象
中心人物:吴荪甫 另一重要人物:赵伯韬 (5)《子夜》的艺术成就 ①.在复杂的人物关系和矛盾冲突中塑造形象 ②波澜起伏、有条不紊的结构 ③细腻简洁的心理描写 ④精细明快、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4长篇小说《腐蚀》
《腐蚀》以“皖南事变”前后的重庆为背 景,描写了一个女特务赵惠明的一段经历 重大历史事件侧面表现出来,充分暴露了 蒋介石集团特务统治的罪恶
5、中、短篇小说创作
中、短篇小说以《林家铺子》和《春蚕》 为代表。这两篇小说都创作于《子夜》同 年的1932年,是作家大规模地描写中国社 会现象计划的一部分。 (1)《林家铺子》故事情节 (2)《农村三步曲》 ①《春蚕》②《秋收》③《残冬》
--小说家吴组湘
茅盾当之无愧为我国现代新文学发展拓路奠基的 重要先驱者,二十世纪中国最著名的现代小说家, 近年来被文学史界公认为中国社会剖析派小说的 坛主
1、茅盾生平及创作与文学成就
(2)“茅盾”笔名的由来 (3)说说“茅盾文学奖” 根据茅盾先生生前遗愿设立 是我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奖项之一 也是中国第一次设立的以个人名字命名的文学奖 每三年评选一次 首届评选在1982年确定,评选范围限于197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