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推动下教育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策略改革研究
我国教育技术人才培养方式研究综述
王 夏
( 云 南师 范大学信 息学院
摘
云南 ・ 昆明 6 5 0 5 0 0)
要 教 育技术专业的发展虽然称不上历史悠久, 但发展的势头绝对是强劲广 阔的, 对于这个新 晋专业的人才培养
方式也是跟随社会发展 的趋势和需求而不断变更, 本文就该专业的人才培养存在 的问题和创新进行梳理和总结 , 对以
差异, 但所有 院校的愿 景和 目标是一致 的: 培养出合格 的教育
技术人才 。作为新兴发展起来的专业,教育技术在不断探索 自擅长的领域为培养方案找新的出路 ,引进新的方法和新的
不断改善培养方案 , 跟上时代 的潮流和 步伐, 为培养 出 前进的道路上 , 人才培养方案也需要 不断改革和调整 , 跟上社 技术 ,
后人才培养方式的再进步提供些许借鉴 。
关键词
教育技术 人才培养方式
文献标识码 : A
中图分类号: G 4 2 0
0 前 言
践教学环节 。因此 , 要加强实践环节, 注重能力的培养 , 还要 真 正 做 到 学 以致 用 近几年 , 开办教育 技术专业的院校越来越多, 各个 院校根 强 调 理 论 到 实践 的迁 移 , 据 自己的具体情况制定 出的培养方案虽然存在一些细节上的 2我国教育技术人才培养方式不断创新 不断创新是推动事物发展 的重要动力,各个学者也在各
评价作为人才培养的专业基础课程,这有力于我国信息化教
育的可持续发展 。 3 结语
据调查 目前教育技术专业学生实践过程 中还存在 以下问 题:教育实习时间短且集中。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的实习时
培养既优秀又实用 的教育技术人才不仅需对培养方案 间为三个 月至半年不等, 而且教育实习都集中在第七学期。 短 的不 断 调整 和 创 新 ,还 需要 所 有 制 定 者实 施 者和 受 教 育者 的 期的实习难 以获得足够 的教学经验。而且实 习内容基本上是 共 同努力, 为教育技术领域注入更多新生力量, 为专业的发展
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教育 技术学专业人才培 养模 式改革探索
李 容, 奕 , 袁 陈一 明 ( 广东茂名学院 理学院 , 广东 茂名 5 50 ) 2 00
摘要 : 根据 当前教 育技术学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 对该 专业人才的社会 需求展开 了广泛的调研 , 由此对教 育技术学专业的人 才培 养方案和培养模式进行改革 , 出了基 于项 目驱动 的导 师制的培养模式 , 提 并对新培养模 式
变更 。重视这种再生性资源 的开发 , 将会催化教育信息
化 的健康发展 。 当中为教育技术专业 的毕业生提供了 这 广 阔的就业甚至是创业的空 问。 综上分析 : 扎实的教学设计能力和教育软件 工程设 计、 开发与管理的技能应 当成为教育技术专业学生的不 可替代 的核心技能。 目前社会对教育技术专业毕业生 但 的一种普遍评价是 : 育知道一点 , 教 但不通 ; 技术 知道一 点, 但不精 。 因此改革当前培养模式 , 切实培养学生的核
生的就业去 向以及 网校对教育 技术专业学生 的需求及
素质要求 。第 二阶段为有针对性的实地考察 、调研 , 主 要对象 是广东珠江三角洲地 区的中小企业 、大学及 中 学的相 关人员 ,调研采用面对 面交 流的方式 。通 过调 研, 充分认识 社会对教育技术学专业的需求 。 ( ) 二 调研结果分析 1 . 现代远程教育对 教育技术专业人员的需求 。 目前远程教育 的主阵地还是 电大 和高校 的网络教 育学 院 ,远程 教育的特点决定 了其多 数课程必须 以网 络课程 等形式 出现。可 以说 网络课程 的设 计开发是 远 程教育重要环节 。 而据 20 下半 年教育部高教 司《 08 网络
的 实施提 出了几 点 建 议 。
关键词 : 教育技术 ; 养 目标 ; 培 培养模式 ; 课程体 系
新时代下的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策略研究
新时代下的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策略研究第一章: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新时代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职业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也面临着改革与发展的压力与挑战。
本文旨在研究新时代下的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策略,为培养社会所需的专业人才提供思路和建议。
第二章:新时代背景下的职业教育改革需求2.1 产业结构升级对职业教育的影响新时代经济结构的调整升级,要求职业教育与时俱进,适应不同产业的需求变化。
2.2 技术革新对职业教育的冲击科技的进步,尤其是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发展,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
2.3 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需求在新时代的经济发展中,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是培养职业人才的重要方向,职业教育需要关注这一需求。
第三章: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3.1 课程设置与更新根据产业发展的需要,职业教育需要精确设定课程,并及时更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需求。
3.2 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在新时代的职业教育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需求,需要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
3.3 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职业教育应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实际工作场景中培养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第四章: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发展策略4.1 职业教育与产业结构的对接职业教育应与不同产业的发展需求紧密结合,根据产业结构变化调整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
4.2 创新人才培养机制职业教育应建立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机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实现创新,发挥个人潜能和创造力。
4.3 产学合作的推进与产业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专业教育培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第五章:新时代下职业教育的挑战与解决策略5.1 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的素质提升是一个关键问题,需要加强师资培训、引进优秀教师等措施。
5.2 标准评价体系的建立新时代的职业教育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以确保培养质量和学生能力的综合发展。
5.3 科技支持与资源投入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充分利用科技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并加大资源投入。
从教育技术专业的就业现状看学科的发展
机 专业 的课程 , 提供 实 验所 需 要 的软 件 的下 载 功 应 能 。另外 , 若有 能力, 还要 设计多媒体 实验 课件, 用 利 F a h 画制作技术及S A I 视频捕获软件, l S动 NGP 依据 实 验 内容, 设计 相应 的仿真试 验 室, 入形 象直观 的图 插 形 、动画和 声音 , 并给 出实验 的动 画演示 过程 , 学 让 习者在 不接触 设备的情 况下, 完成实验技能的学习。
一
、
发 展 网络 远 程 教 育课 程 的意 义
选 择上 ,只 要学计 算机专 业 的 ,不要 教育 技术专 业 的 。另外在 习惯性 办学 思维影 响下 ,专业 办学 定位 的模 糊 ,非 师范和 师范 培养 目标和 课程 设置含 混不 清 ,一味处 在 “ 与教育 比,我 懂技 术 ;与技术 比, 我懂 教育 ”的 自我满足 心态 的定位 下 ,使得专 业培
验 的 具 体 要 求 、 时 间 进 度 安 排 和 实 验 内 容 , 计 算 对
好 地 、更平 等地给 学 习者提供 教 育服务 。网络 的信
息 交流 具有共 享性 ,凡 是与 网络相 连 的用户 ,计 算 机 均可 以分享 网络 上 的信 息 资源 ,极大 地拓 展 了学 习者对于信息资料 的选择利用 的程度和范 围。 3 网络远程 教育为社会培 养新型人才 .
中国 现代教唷装 各
29 第 l 总 8 ) 0年 1 第 1 0 期( 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从教育技术专业的就业现状看学科的发展
王 丽 君
曲阜师范大学 山东 日照 2 6 2 786
教育 技术 学在2 世 纪9 年代末 为 了 “ 应 ”全 0 O 顺 国 “ 大扩 招 ”浪 潮 ,特 别是 自19 年 之后 ,专业 办 99 学点如 雨后春 笋迅 猛增加 ,教 育技术 专业 的就业 困 难 与全 国 “ 受 控 状 态 下 ”扩 大 高校 招 生 不 无 关 非 系 !大学毕 业生增 长数超 出按社会 发展速 度增 长 的 人才 需求数 ,在本 专业 仅仅 是随 习惯性 办学思 维 的
以就业为导向的大数据技术及应用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计算机教学与教育信息化本栏目责任编辑:王力以就业为导向的大数据技术及应用专业人才培养研究王鸿铭,张麦玲(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平顶山475001)摘要:目前,大数据技术及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对于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环节较为薄弱,无法缓解学生的就业压力。
因此,设计以就业为导向的大数据技术及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通过树立大数据技术及应用专业人才培养观念,优化完善大数据技术及应用人才课程,壮大专业人才培养师资力量以及构建“校企合作”机制等几方面,完成以就业为导向的大数据技术及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部分。
设定人才培养方案应用测试环节,通过应用分析可知,此人才培养方案对于学生的就业能力具有明显的提升作用,可将其应用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相关企业的发展提供大量的人才。
关键词:大数据;专业人才;校企合作;复合型人才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21)05-0167-03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近年来,大量高校扩招促使高等专业培养教育加快步伐发展,这些现象都体现了专业人才培养需在适应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好地满足社会对其专业性的、技术性的要求[1-2]。
专业人才培养的发展历程较短,无法更大程度的满足快速发展的经济建设需求,各个院校在教育机制、教育基础、教学培养模式等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在校学生知识面狭窄、相关工作经验少、自身能力不高,这些因素都是未来影响工作能力过低的基本问题。
缺乏实战经验使得大数据技术及应用专业学生在面对招聘企业高标准、严要求的用人原则深深打击择业学生的就业心态,影响学生的从业未来。
大数据时代的经济社会对于专业学生的就业要求,不仅要求其有创新精神、职业素养,还要求其可以更好地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市场需求[3]。
因此,在此次研究中设计以就业为导向的大数据技术及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1以就业为导向的大数据技术及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设计基于就业为导向的大数据技术及应用专业人才培养面向教育理念、课程改革、师资力量与“校企合作”四方面进行模式研究,具体研究如下。
职业教育课题申报:基于就业导向的“双证书”制度下的教学改革研究——以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为例
基于就业导向的“双证书”制度下的教学改革研究——以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为例学科分类:职业教育课题类别:一般课题关键词:就业导向双证书应用电子技术专业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1.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1.1问题的提出近几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特别在以就业为导向,全面实施“双证书”制度方面。
据2005年教育部高教司组织的对全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教育厅和总计361所独立设置的高等院校进行的一次调研情况表明,我国绝大部分高职院校已经开始实施了“双证书”制度,各省(自治区)、地(市)根据国家有关政策法规,普遍出台了相关政策,借以推动“双证书”制度的实施。
各职业院校相继开展了职业资格认证工作,并积极探索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教育对接,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相接的改革试点工作。
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比如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与职业资格标准不对应;专业教学与职业技能鉴定相互脱节;职业资格证书体系不够健全和完善,职业技能标准的制定滞后于技术发展;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管理机制不够完善等。
本课题拟从专业培养目标确定、课程体系构建、职业技能考核机制建立等方面研究基于就业导向“双证书”制度下的教学改革。
1.2课题界定本课题依托湖北省重点专业、湖北品牌专业、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专业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以国家级电子电工实训基地为平台,以校企合作为根本保障,研究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有效实施“双证书”制度的对策和建议。
1.3课题研究现状(1)国外“双证书制度”下的教学现状英国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职业资格制度最先进、与学历教育沟通最好的国家之一。
从1986年开始,英国在各类企业推行国家职业资格制度NVQ,将学历教育、职业教育、职业资格均分为5级,三者之间相互对应和沟通,各级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有最基本的学历要求。
澳大利亚TAFE的办学模式集职业教育、技术教育、继续教育以及成人教育为一体,其中起关键作用的是全国统一的澳大利亚资格认证框架(NTF,NationalTrainingFramework)和培训包(TrainingPackage)。
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深化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教 育 的 根 本 任 务 是 培 养 人 . 生 个 性 存 在 学 差 异 . 此 。 养 目标 应 从 “ 一 型 ” “ 因 培 单 向 多 元 化 ” 变 , 置 多 元 课 程 目标 。适 应社 会 转 设 需 求 . 求 社 会 效 益 . 别 是 直 接 社 会 效 追 特 益 . 专 业 发 展 应 遵 循 的 原 则 随 着 国 家 是 远 程 教 育 工 程 的 实 施 与 终 身 学 习 体 系 的 建 立 。 习 型 社 会 正 在 形 成 . 现 了 许 多 学 出 专 门 从 事 教 育 软 件 开 发 和 教 育 资 源 制 作 的机 构 。我 院 按 照 “ 专 业 、 方 向” 大 小 的思 路 。 教 育 技 术学 本 科 在 专业 开 设 了 “ 育 媒 体 技 术 ” “ 育 软 件 工 程 ” 个 专 业 方 向 . 教 、教 两 以提 高 人 才 培 养 对 社 会 需 求 的 适 应性 依 据 社 会 需 求 . 建 “ 型 课 程 体 系结 构 适 应 社 会 发 展 构 Y” 需 求 是 任 何 专 业 存 在 的 价 值 技 术 的 进 步 不 断 产生 新 的社 会 需 求 。 求 社 会 需 求 与 专 业 支 撑 的 最 佳 结 合 点 . 准 确 定 位 培 养 寻 是 目标 与 人 才 规 格 的 关 键 依 据 职 业 教 育 的 特 点及 教 育 技 术 学 专 业 人 才 市 场 的需 求 . 专 业 应 采 用 “ 型 课 程 体 系结 构 . 采 取 该 Y” 即 “ 台 + 块 ” 结 构 . 置 专 业 平 台 。 在 此 基 础 上 设 置 可 供 平 模 的 设 并 学 生 选 择 的 专 门化 课 程 . 以此 解 决 专 业 课 程 的 针 对 性 与 适 应 性 的 矛 盾 。 “ 型 课程 体 系结 构 如 图 1 示 。 Y” 所
教育技术专业本科生人才培养的困惑与出路
人 才 . 推 动我 国基础 教 育 改革 和 教育 信 息化 进 程 中 . 在 本科 生
发挥 了更 为基 础性 的促进 作用 。
( ) 设 的课 程缺乏 时效 性 。 目前 本科 生大 都感 觉 到 自己 2开
在 本 科 时 期 学 的 课 程 与 实 践 联 系 不 大 .有 的 课 程 甚 至 无 用 , 有
员 的身 上 。 育技 术专 业人员 要有 勇气 去 承担 这份 责任 。在 当 教
今 社会 . 程 网络 教育 、 学 设 计 、 科 教 学 , 行 各业 各领 域 远 教 学 各
都需 要 教 育技 术 人 才 ,甚 至 已经延 伸 到 企事 业 单位 员 工 的绩
效 培 训 . 教 育 技 术 专 业 人 员 提 供 了发 展 空 间 和 契 机 。要 想 培 为
中 图 分 类 号 : 4 38 G 7 .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2 7 0 2 0 )4 0 5 — 3 17 — 80(0 8 0 — 0 7 0
教育 技 术本 身 是 一 门发 展欠 成 熟 的学 科 .大 部 分基 础 理论 都
0 引 言
现 代 教 育 技 术 作 为 一 门 新 兴 学 科 . 在 当 今 教 育 改 革 和 发 已
很 多麻烦 , 会影 响到 信 息技术 的应 用效 果 。有 的学 校课程 开设
顺 序不 合 理 , 背 了学 生 的认 知 逻辑 基 础 ; 的学 校学 生 没有 违 有
选 课 的 自主 权 。 ( ) 践 机 会 少 。 践 是 认 识 的 基 础 和 来 源 , 是 人 类 获 得 3实 实 也
目前 教 育 技 术 本 科 生 人 才 培 养 存 在 以下 问题 : ( ) 学 科 认 识 不 足 , 向迷 失 。 教 育 技 术 专 业 本 科 生 生 1对 方 从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调研报告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调研报告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各行各业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日益增长。
为了满足这种需求,我们需要对现有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深入的改革。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分析现有培养方案的不足,提出改革建议,为未来的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访谈和文献资料等多种方法。
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各行业从业人员和高校相关专业教师,收集他们对专业人才培养的看法和建议。
访谈对象包括行业专家、企业领导和成功人士,以获取他们对专业人才培养的独特见解。
文献资料主要包括国内外相关研究报告和政策文件,用于深入了解专业人才培养的最新趋势和政策导向。
三、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我们了解到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行业需要的是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专业人才,能够在实际工作中解决复杂问题,并具备持续学习的能力。
2、跨学科知识整合能力:随着各行业的交叉融合,行业需要具备跨学科知识整合能力的专业人才,能够理解和应用不同领域的知识。
3、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行业需要具备良好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专业人才,能够与不同背景的人有效合作。
四、现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不足通过对比分析现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我们发现存在以下不足:1、实践环节不足:现有的培养方案中实践环节相对较少,学生缺乏实际操作的机会,难以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知识更新缓慢:现有课程知识体系更新缓慢,不能及时反映行业发展的最新趋势和需求。
3、缺乏跨学科整合:现有培养方案中缺乏跨学科的课程和项目,学生难以具备跨学科知识整合能力。
4、沟通能力培养不足:现有培养方案中缺乏针对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训练,学生难以在实际工作中有效发挥这些能力。
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建议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改革建议:1、加强实践环节:增加实践环节的比重,设立更多的实践项目和实习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应用知识。
就业导向的高职高专教育技术实践教学改革
到 “ 业有 专攻 ”1 以 , 们根据 学 生就 业 岗位 群 术 [ 2 。所 我
的类别 , 按专业方向对学生进行培养。 由于高职高专 的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属于师范专业 ,该专业培养 出 来的学生必须胜任中小学信息技术类课程教学和学
校教 师 的教育技 术 培训工 作 ,所 以我 们采 用 “ 范 师 +” l 的方式 进 行 复合 型 人才 培 养 , 里 的“ ” 的 是 这 1指 网站开发 与维 护方 向 、 网络管 理方 向、 影视 创作 方 向
( ) 实 践教 学 的认识 不 足 。 验实 践课处 于 一 1对 实
教育技术实践教学, 基本上是采用课 内教学方式进 行, 缺乏综合性实践教学平台 , 以满足就业实际岗 难 位对 实践 能力 的要 求 。
2 以 岗位 能力培养为主线 , 整课程设 置 , 调 优化 人 才培 养 目标 21 .教育技术专业的岗位能力要求 通过对近五年高职高专现代教育技术专业毕业 生 的就业 去 向进行 调查 ,我 们发 现其 与 所学 专 业相
e o a i n l o lg . h a e c s n Co sr ci n a d i lme tt n o x e i e t l n r c i a a h n rv c t a l e T e p p rf u n t t n o c e o o u o mp e n a i f p r n a d p a t l e c i g o e m a c t
州 络 管理 岗
I 网 j t q - ’业 1
术
: 实践 雕 ’ 桃教 材 I作 I挑 J 对 n 影 视 创作 媒体 升 创作 、I 岂沭 ,卢像 设备 U影
课程每个章节的内容一般相对独立 ,章节之 间 的相关度往往较低 ,如何将各章的内容串成一个整
中国教育科技行业的人才培养与创新
中国教育科技行业的人才培养与创新近年来,中国教育科技行业在快速发展中迅速崛起,成为全球瞩目的领域之一。
然而,这一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创新离不开人才的培养与引进。
本文将探讨中国教育科技行业的人才培养与创新,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人才培养的现状中国教育科技行业的人才培养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教育科技行业需要具备跨学科的背景知识,但传统教育体系却往往偏重于学科的划分,缺乏全面发展的培养。
其次,由于教育科技行业相对年轻,专业人才相对不足,行业内的教育技术专家和科学家较为缺乏。
再者,教育科技行业需要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在传统教育体系中得到的锻炼较少。
二、人才培养的策略为了培养高素质的教育科技人才,我国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 优化教育体系:建立跨学科的教育科技专业,让学生在学科划分上更加灵活,并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同时,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 加强教育科技领域的研究:鼓励高校和研究机构加大对教育科技领域的研究力度,促进理论的创新和实践的探索,为人才培养提供先进的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
3. 引进国外优秀人才:鼓励国内教育科技企业吸引国外优秀人才,通过创新人才引进政策,吸引国际一流的教育科技专家和学者来华工作、研究和创新。
同时,积极建立国际合作交流平台,加强国际间的人才培养与交流。
三、人才创新的重要性教育科技行业的创新对于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人才创新不仅包括技术创新,还包括模式创新、教育理念创新等方面。
只有通过人才创新,才能更好地应对当前教育科技行业所面临的新挑战和问题。
四、创新政策建议为了促进中国教育科技行业的人才培养与创新,可以制定以下政策。
1. 制定激励政策:建立创新人才的评价及激励机制,通过奖学金、项目资助、荣誉称号等方式,激励人才在教育科技领域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和创新。
2. 加强产学研合作:建立教育科技企业与高校、研究机构之间的紧密合作机制,通过共同研究项目、人才培养计划等方式,促进产学研合作,提高产业创新能力。
关于教育技术学专业改革的思考及实践
关于教育技术学专业改革的思考及实践马启龙【摘要】教育技术学专业的举办具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和实际需求,面对该专业越办越热的现实,以及教育技术学者、学生对该专业的忧虑和困惑,该专业可按“教学人员、管理人员与技术支持人员分类发展;培养目标指向明确;专业方向因地制宜;课程体系各有侧重”的原则进行改革,由此可确立专业之“专”和专业之“业”.【期刊名称】《现代教育技术》【年(卷),期】2012(022)003【总页数】5页(P61-65)【关键词】教育技术人才;教育技术学专业【作者】马启龙【作者单位】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甘肃合作 74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40-057当前虽然我国成功举办了多层次、多方向、多性质的教育技术学专业[1],但教育技术学专业发展“过热”的现象值得反思,认清当前国内教育形式及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培养层次,分阶段有重点进行教育技术学专业建设是至关重要的。
1 社会背景一方面,教育信息化是该专业人才需求上升的重要因素。
由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技术也越来越多地在中小学的教学和管理中得到应用,教育技术逐渐从传统电教媒体技术向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多媒体技术过渡,原来的电教人员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在人员数量上都不能满足学校对教育技术应用的新要求[2]。
另一方面,随着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小学新课程的普及,特别是信息技术教育的推广,各学校急需既懂技术,又懂教育的教育技术人才。
从全国来看,中小学普遍缺少这类人员,尤其是不发达和偏远地区更是如此[3]。
2 市场需求有关调查显示,教育技术学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同时还有其他岗位,如;在学校推广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手段及学科整合;中小学教学媒体、计算机房、多媒体实验室(教室)、计算机校园网等的管理、维护;相关行业对教育技术人才的需求等。
目前这方面师资主要来自于物理、计算机等其他专业,或经过短期培训就上岗,如果通过举办教育技术学专业培养这方面的人才,则市场需求巨大。
教育技术学专业多层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的开题报告
教育技术学专业多层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领域也面临着转型和升级的挑战。
教育技术学作为教育领域与信息技术领域相结合的交叉学科,对于推进数字化教育、优化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和教育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目前我国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培养存在一些问题,如培养方式单一、培养方向不明确等,不能完全适应教育领域的快速发展和变化。
因此,本研究将探讨如何建立多层次的教育技术学人才培养模式,以推进我国教育领域的发展和转型升级。
二、研究意义1. 为教育部门及高等教育机构提供教育技术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和方案,以适应教育领域的快速发展和变化。
2. 为企业和机构培养具有教育技术学背景的人才,提高企业和机构在数字化教育领域的竞争力。
3. 推广本人才培养模式,以推进我国教育领域的数字化教育、优化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和教育管理。
三、研究内容1. 文献综述:对国内外教育技术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文献进行梳理,分析现有模式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 实证分析: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式,了解当前教育技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情况、毕业生就业情况和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的现状。
3. 理论构建:根据文献综述和实证分析结果,构建适合当前教育技术学人才培养的多层次人才培养模式,包括本科、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各个层次的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
4. 应用实践:将多层次人才培养模式应用于教育技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中,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估和分析。
四、研究方法1. 文献调研: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和梳理,分析现有模式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 实证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式,了解当前教育技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情况、毕业生就业现状和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的现状。
3. 理论构建:根据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结果,构建适合当前教育技术学人才培养的多层次人才培养模式,并对其进行完善和优化。
4. 应用实践:将多层次人才培养模式应用于教育技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中,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估和分析。
教育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问题及对策
教育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问题及对策【摘要】教育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是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现阶段,教育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着诸多问题。
课程设置不合理,导致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出现困难;实践环节不足,使得学生缺乏实际操作能力;师资力量不足,影响了教学质量。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实践环节并提升师资力量的对策来提高教育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未来,教育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将更加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加强与行业合作,以及不断提升教师教育水平,从而更好地适应时代需求。
教育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应当是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使其能够在未来教育技术领域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教育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课程设置、实践环节、师资力量、优化、实践能力、实际操作能力、教学质量、发展趋势1. 引言1.1 教育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教育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变革和科技发展的大背景下愈发显著。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教育技术的应用已经深入到各个领域,从教育机构到企业培训,再到在线教育和远程教学等,都离不开教育技术专业人才的支持与推动。
教育技术专业人才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具备创新意识、团队合作能力和跨学科的综合能力,以应对日益复杂和多样化的教育需求。
教育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不仅关乎个人的职业发展,更是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他们将成为教育改革和创新的生力军,推动教育体制向数字化、智能化和个性化转变,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做出贡献。
加强教育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提高其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对于推动教育现代化、促进社会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只有不断加强教育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和愿景。
2. 正文2.1 现阶段教育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现阶段教育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课程设置不合理、实践环节不足以及师资力量不足等方面。
教育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
的实践 能 力 , 合 在教 育机 构 和其 他企 事 业单 位 从 事数 字媒 体策划 、 适 开发 、 用 与管理 等工 作 的高级 专 门 应
划纲要 (0 0 2 2 ) 2 1 ~ 0 0 意见 征 集 , 分焦 点 就集 中在信 息化 基础 设施 建设 、 习型社 会 的构建 、 部 学 远程 教育 的扩 展、 大量 优质 的多 媒 体教 学 资源 建设 以及 网络 教 学辅 助教 师 培训 等 , 从这 里 可 以看 出 , 来 教育 的改革 与 未
活 动 开 设 及校 内外 实践 实训 基 地 建 设 等 方 面 阐述 了教 育 技 术 专 业 在教 学 实施 过 程 中学 生 专 业 核 心 技 能训 练 和 综 合
实践 技 能培 养 的 实施 方 案 , 以培 养 适 应 2 世 纪信 息社 会 发展 需要 的教 育技 术 专 业应 用型 人 才 . 1
信 息社 会 教育 改革 发展 对 教育技 术 专业 应 用 型人 才 的 需求 , 专业 目标设 置 、 从 人才 培 养方 案规 划 、 践实 实
验教 学改 革 、综合 实践 活动 开设 及校 内外 实 践实 训基 地 建设 等方 面探 讨在教 学过 程 中培养学 生专 业 核心 技 能 和综合 实践技 能 的方式方 法.
育 改革 和教育 信息化 的成 败密切 相关. 了适 应信 息社 会 的竞争 和 2 世 纪信息 社会 发展 的需要 , 为 1 教育 技术
专业 的学 生必须 具备很 强 的动手 能力 、 新 能力 和专业 综合 技能 , 创 以适 应未来 教育改 革所带来 的各 项挑 战. 对 于 地方 院 校 的教育 技术 专业 , 由于专业 建设 的 时 间普遍 不 长 ( 本 上都 是 在 大学 扩招 期 间 申报 的 , 基
教育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问题及对策
教育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问题及对策【摘要】教育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在培养过程中存在着缺乏实践经验和技术更新速度快与教育落后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获得更多经验;同时建立行业与学校合作机制,使课程内容更贴近行业需求。
未来发展方向应重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断跟踪技术发展趋势,更新课程内容,确保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优秀教育技术专业人才。
通过这些对策,教育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将更加贴近实践、紧跟科技发展步伐,为教育技术领域的发展注入新动力。
【关键词】教育技术专业人才培养、问题、对策、实践经验、技术更新、合作机制、未来发展方向、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课程更新。
1. 引言1.1 教育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问题及对策教育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是当前教育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向,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教育需求的不断提升,对于教育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
在教育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如缺乏实践经验的培养和技术更新速度快与教育同步落后等。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和建立行业与学校合作机制等对策,以期为教育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我们相信教育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发展。
的探讨和解决,将为整个教育体系的进步和发展尽一份责任和力量。
2. 正文2.1 教育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教育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和探讨。
当前教育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存在一定的问题,部分学校开设的教育技术专业课程内容较为陈旧,无法满足现代教育技术的需求。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难以掌握最新的技术知识和应用技巧,导致毕业后与市场需求脱节。
教育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存在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
部分学校教育技术专业课程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学生在校期间缺乏实际项目经验的锻炼,导致毕业后在实际工作中缺乏应对问题和创新的能力。
关于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修改的调研
关于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修改的调研【摘要】本研究旨在调查和分析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现状、问题及改进策略,评估实施效果,并探讨其制定与修改流程。
研究发现,当前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存在一些问题,如与市场需求不匹配、教学内容滞后等。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改进策略,包括与企业合作开发课程、引入行业专家授课等。
通过实施这些策略,可以提高人才培养方案的质量和实用性。
建议在制定和修改方案时,更加重视实际需求和市场变化,注重与企业和行业的紧密联系,以保证人才培养方案的有效性和先进性。
展望未来,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市场需求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不断优化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修改、调研、现状调查、问题分析、改进策略、实施效果评估、制定与修改流程、建议、未来研究方向、总结。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职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受到广泛关注。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高职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培养质量和培养方案的制定成为当前高职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
研究背景方面,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修改涉及到教育教学理念、社会需求与人才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
尤其是在当前人才培养理念转变、产业结构升级的背景下,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修改必须紧跟时代潮流,与社会需求相结合,保证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对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修改的调研,深入了解高职教育领域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探讨改进策略,以期为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修改提供有益建议,并为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修改问题,通过对高职教育中现行培养方案的调研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策略,以期通过优化方案的制定与修改流程,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
人才培养体系改革
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一、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人才是任何组织的核心竞争力,尤其在今天快速变化的经济和技术环境下,高质量的人才更是稀缺资源。
建立和优化人才培养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一个健全的人才培养体系不仅可以帮助组织培养具有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还能提升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组织的整体竞争力。
二、现行人才培养体系面临的挑战尽管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广受认可,但现行的人才培养体系往往面临一些挑战。
是与市场需求脱节的问题,即现有的教育和培训体系未能及时跟进市场和行业的变化,造成毕业生和新入职员工的实际能力与企业需求不匹配。
是教育模式和方法的单一性,缺乏创新和个性化的教学方法,未能充分激发学生和员工的学习动力和创造力。
是人才培养的周期较长和成本较高,特别是在技术和管理领域,需要更加高效和灵活的培养模式。
三、人才培养体系改革的方向和策略需求导向的课程设计:强化行业和企业的参与,确保课程设置和内容能够贴合实际需求。
引入灵活的课程模块和跨学科的学习,帮助学生和员工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复杂的现实问题。
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结合案例分析、项目驱动学习和实习实训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和员工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
推广在线学习和远程教育,增加学习的灵活性和可及性,适应现代人才培养的需求。
实践与理论结合:加强实习和实践环节的设置,让学生和员工能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和应用所学知识。
建立企业和学校的联合实验室或创新中心,促进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的深度融合。
个性化发展和职业规划:提供个性化的职业咨询和发展指导,帮助每位学生和员工根据自身兴趣和能力制定合适的职业发展路径。
建立完善的评估机制,持续跟踪和评估学生和员工的学习进展,及时调整和优化培养计划。
四、未来展望通过上述改革方向和策略的实施,我相信可以有效提升人才培养体系的质量和效率,更好地满足社会和行业的人才需求。
未来,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和创新将继续是教育和企业管理领域关注的重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作 岗位 供不 应求 的情 况 比较 明 显 。面对 就业 压 力 ,教 育技 要 因素 ,也就 是 说就 业 岗位 的提 供 单位 需要 有 能力 胜任 的应
术 专 业 毕 业 生 又 把 目光 投 向与 教 育 相 关 的企 业 、公 司 的职 聘 者 ,而 毕业 生 的专 业知 识和 实 践 能力 达到 相应 的 要求 ,还
生 数量 迅速 增 长 ,就 业 竞 争急剧 增 加 。然 而 ,开 设教育 技 术 科 的基 本 理论 、基 本 技能 后 具备 1 门专 长 ,特 别是 教 学设 ~2 专 业 的高校 自身专 业 的建 设和 发展 问题 也 是影 响 毕业 生专 业 计 能力 和 教学 信 息处 理 的能 力 。其次 ,拓宽 专业 领域 ,培 养 能力 的主 要 因素 。从专 业 建设 角度 分 析 ,就 业 困难存 在 如 复 合型 人 才 。 目前 绩 效技 术 、知 识管 理 、人 员培 训等 己成为
下 几 方面 原 因 : 1 )高 校 教育 技 术 学 专业 培养 的 学 生专 业 技 教 育技 术研 究 的新 热 点 ,这 方面 可 以借 鉴公 司在 培 训和组 织 能 不够 精深 ,不能满 足 用人 单位 的需求 ,很 多单位 需 要 的是 管 理方 面 的丰 富经 验 ,为 教育 技 术开 辟 一个 新 的领域 ,以满 第 一 时间 能够 上 岗并 能独立 完成 指 定 的工 作任 务 的毕 业 生 , 不 能为 刚 毕业 的学 生提 供 很多 熟悉 业 务和 岗位 培 训 的时 间 ; 2 )很 多教 育 技 术 学专 业 的 学 生缺 乏 创 新 能力 和 创 新精 神 , 足 目前 教育 技 术学 专 业就 业 形势 越来 越 紧迫 的要 求 。最 后 , 应 突 出实 践能 力 的培 养 。课题 研 究 的前 期阶 段 ,通过 对 教育 技 术学 专 业毕 业 生流 向问题 的调 研 ,发 现很 多学 造 性 的 工作 ,很 难在 工 作 中有 缺 乏动 手 实践 能力 ,希 望这 方面 得 到锻 炼和 提 高 。 突 出 的表现 。可见 ,教 育技 术 学专 业 毕业 生 目前 的就 业 形势 3 2 着 力培养 教 育技 术人 才 的实践 技 能 应 用性 是 教育 技术 . 正 反 映出教 育 技术 学专 业人 才 的培 养 与社会 需求 之 间存在 很 学 科 的显 性特 征 ,实 验教 学 是培 养应 用 型人 才 的重 要环 节 , 大 的差距 。 也 是实 现 学生 实 践能 力培 养 目标 的关 键 。着 力培 养 教育 技术 人才 的实 践技 能 的前提 是 建立 实 验教 学基 地 、创 设 良好 的实 2 国外 教 育技 术 人 才 就 业 的 启 示
国外教 育技 术专 业 人才 培养 开展 较 早 ,特 别是 美 国 ,教 践环 境 。通 过 开设 实验 实 践类 课程 ,增加 实验 学 时量 ,培 养
育技 术 的教 学和 研究 已开展 半个 世 纪 ,教育 技 术专 业 的人 才 学 生独 立 实践 能力 、锻 炼 学生 综合 运 用所 学 知识 系统 地分 析 市场 已成 规模 。通过 分 析美 国教 育技 术 专业 人 才 的就业 去 向 和解 决 问题 。通过 设 置综 合性 、 设计 性 为主 的实 验项 目和 内
员 ,从 事企 业 管理 、 员工培 训 、创 意设 计等 工 作 ,并在 实际 是 非常 具有 就业 前景 的。 工 作 中面 临其他 专业 毕业 生 的诸 多挑 战 。 3 1建 立 科学 的教 育 技术 人才 培养 体 系 首 先 ,突 出教 育技 .
1 2 影响 就业 的主要 困难 学生 就业 不顺 利 ,很 大一 部 分是 术 专业 人 才核 心 能力 的培 养 ,使 其具 有 自身 的特 色 ,成 为其 . 由于近 几年 高校 大 量扩 招 的客观 原 因造 成 的 ,导致 同期毕 业 他人 才 所 不可 替代 的 专业 人才 ,确 保 学 生在 学 习教 育技术 学
体 系和 旧 的教学 模式 ,培养 出来 的学 生很难 成 为 社会 迫切 需 激 发 学 生 学 习 的主 观 能 动 性 ,帮 助 学 生 树 立 自信 ,积 累 学 要 的复合 型 、实 用型 人才 。因此 要调 整 教育 技 术人 才培 养 结 习成 果 。培 养 学生 的 实践 技 能还应 注 重 实验 教学 的手 段和 方
构 ,进一 步拓 宽本学 科 的研 究领 域和 专 业方 向,进 一 步调 整 法 ,充 分利 用 多媒 体技 术 和 网络环 境 ,丰 富 实验 内容 ,提 高
教学 园地
李 : 业 动 教 技 专 人 培 策改 研 微 就 推 下 育 术 业 才 养 略 革 究
1 7
电影制 作 中心 和广 播 电 台等部 门从事 影视 制作 方 面 的工 作 。
这 两类 工 作是 教 育技 术专 业 人才 比较理 想 的就 业方 向 ,但
3教 育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策 略的改革
和培 养方 案 ,可 以得 到 以下启 示 。 容 ,充分 调 动 学生 的探 索 精神 和创 新 意识 ,提 升 学生 的专 业 2 1进 一步 拓 宽教 育技术 学研 究 领域 和专 业 方 向 学 生 的就 实 践技 能 与素 质 。结合 专 业教 学 的实 际需 求 ,鼓 励学 生参 加 . 业 是 由市 场 决 定 的 , 如 果 忽视 社会 需 求 , 沿 用 过 时 的 课 程 各层 次 的科 技 竞赛 、创 新 活动 ,拓展 实 践教 学 时间和 空 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