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攀枝花市十五中高三语文上学期第四周周考试题

合集下载

四川省攀枝花市十五中2015_2016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周考考试试题无答案

四川省攀枝花市十五中2015_2016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周考考试试题无答案

2015-2016学年度攀枝花市第十五中学校周考卷高三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 答题前请在答题卡上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 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Ⅰ卷阅读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电子时代我们怎样阅读许知远你们还会读书吗?这是上一代对我们的忧虑。

比起印刷媒体,我们读的更多的是电视与计算机的显示屏。

我们阅读的更多的是图像,而不是文字。

我们中的大多数对于所谓泛着油墨香的书籍不感兴趣,甚至觉得那有点脏。

梭罗希望我们把清晨的时光献给《伊利亚特》,献给《圣经》。

可是每天早晨,我们在努力睁开双眼之后,是打开电脑,去“新浪网”上看一看今天的新闻。

阅读正在发生变化,我们还无法确定它的优劣。

印刷品的文字出现速率,铅字对于我们的眼睛与大脑的刺激程度,都证明了它是一种适合思考的,它给予大脑以足够的从容去解构它。

电子媒体似乎颠覆了这一切,跳跃的文字,不断出现的画面,它在抑制我们的思考机制吗?一个有关电视的实验,让我们这些被电视哺育大的人忧虑。

加拿大的两位科学家将观看电视的人大脑神经与测试仪器连在一起,得出结论:电视主要是在和我们的身体而不是心智对话。

具体来说,人类的心智至少需要半秒钟才能为复杂的刺激提供适当的感觉闭合。

而电视拒绝给我们这半秒钟。

媒体研究专家克卢格曼早在70年代就认为,书籍是与我们左脑交流,而电视是与我们的右脑交流,而左脑通常是负责理智的部分,电视使我们头脑中理智的部分休眠。

因此,对于习惯电视画面的我们来说,阅读印刷媒体是痛苦的,几乎令人无法忍受,它无法适应我们目光跳动的习惯。

电视使我们肤浅,为了迎合我们短暂的注意力,电视节目必须抛弃深度。

一位评论家傲慢的结论无疑正戳中了我们的痛处:“电视正在向我们以前占统治地位的、有文化修养的精神气质发起挑战,并代之以自身触觉的和集体的口语状态。

它威胁到了我们通过读写获得的、神圣不可侵犯的自主权。

”如今,电视正对这种传统阅读方式进行一场几乎是颠覆性的嘲讽,并且大获成功。

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五中学校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1次周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五中学校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1次周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攀枝花市第十五中学校2019——2020学年度(上)第一次周考试题高三语文 2019.9.8(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命题人审题人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3小题,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在艺术生产领域,只有中国油画这种艺术形式最典型地包容着它的国际性形式和它需要表达的民族记忆的冲突,作为一种来自西方的艺术形式,油画从材质、观念、方法上都积淀着西方的历史记忆和历史经验,当它被用来塑造中国的形象和承载中国的记忆时,它会以何种方式“出场”呢?从中国油画发展史来看,在革命意识形态占据支配地位之前,以徐悲鸿为代表的中国油画艺术正经历着和西方大致相同的发展进程:从古典写实的再现的艺术逐步过渡到抽象的意象的表现的艺术。

但这些不同的艺术表现方法都力图和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与艺术形式衔接起来,都力图表达中国的民族记忆。

革命胜利以后,从西方传承过来的艺术进程被中断,取而代之的是苏俄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体系格局下所形成的艺术,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的绘画传统和苏联的革命现实主义被移植到中国,形成了在中国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写实主义油画。

和所有的具有古典写实背景的艺术形式一样,中国的写实主义油画充分地表达了一个特定时期的中国民族记忆,它叙述和再现了在这个时期所发生的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着力宣扬这个时期一直倡导的革命意识形态;至“文革”时期,写实主义艺术蜕变为“革命”的艺术,一种观念的艺术,艺术纯粹为观念而存在,艺术本身却被消解了。

具有反讽意义的是,正是写实主义油画的这种观念性,为后来的中国流行艺术的蓬勃兴起,提供了适宜的温床和可以利用的材料。

在中国的写实主义艺术长期一统天下的格局下,流行艺术从波澜不兴到蔚为大观,成为当下足以和前者并驾齐驱的一股最重要的艺术力量,原因何在?按西方艺术史的变迁规律来看,流行文化的兴起是西方艺术在古典写实时代终结之后历经印象主义、现代主义、表现主义、抽象主义等不同的艺术发展阶段后,由美国的文化霸权所扶持起来的一种话语形态,它力图通过消解艺术和生活的界限来消解艺术的神圣性,进而消解具有几千年文化积累的艺术欧洲的中心地位;它倡导的是一种平民化的艺术,主张艺术是通俗的、可复制的、可批量生产的;它实际上又重新确立了观念对艺术的崇高地位,艺术的任何形式在流行艺术那里都成了图解某种观念的符号和工具。

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五中学校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4次周考理综试卷

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五中学校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4次周考理综试卷

攀枝花市第十五中学2020届高三第四次周考检测2019-9-30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命题: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35题。

全卷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可能用到的的相对原子质量:Fe-56 Cl-35.5 H-1 O-16 Cu-64 N-14第Ⅰ卷(共126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与 RNA相关的叙述,正确是A.真核生物细胞质的遗传物质是RNAB.含有 RNA的生物一定含有DNAC.有的 RNA分子中的核糖核苷酸之间可以通过氢键连接D.RNA有催化功能,但RNA不能作为有机物合成的模板2.下列所述生理活动在蓝藻、植物和动物的细胞内一般都能进行的是A.氨基酸脱水缩合成多肽 B.葡萄糖转化成纤维素或淀粉C.内质网膜转化成高尔基体膜 D.吸收、转化和利用光能3.将若干生理状况基本相同,长度为3 cm的鲜萝卜条分为四组,分别置于三种浓度的溶液(即0.3 g/mL蔗糖溶液,0.3 g/mLKNO3溶液及0.5 g/mL蔗糖溶液)和清水中,测量每组萝卜条的平均长度,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线高于虚线,表明细胞吸水,为置于清水中的组B.与 b线变化相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线粒体、液泡C.c线先降后升,为置于0.3 g/mLKNO3溶液中的组D.d表明质壁分离过度,细胞已死亡4.下列关于光照下叶肉细胞代谢的叙述,正确的是A.无氧条件下,光合作用是细胞ATP的唯一来源B.有氧条件下,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质基质都能产生ATPC.稳定的化学能转变成活跃的化学能只发生在线粒体中D.ATP和[H]在叶绿体中随水的分解而产生,在线粒体中随水的生成而产生5.人体原始生殖细胞到成熟胎儿的过程中依次发生如下生理活动(部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生理活动ⅠⅡⅢⅣ该活动有关的描述受性激素调节细胞膜功能的体现游离的脱氧核苷酸形成脱氧核苷酸链细胞功能趋向专门化活动中细胞的染色体数46→23→46→2323→4646→92→46?A.活动I :连续分裂,性激素能为其提供能量B.活动Ⅱ:需要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C.活动III:发生基因自由组合,可使细胞具有等位基因D.活动IV:细胞中出现的纺锤体保证染色体平均分配6.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对于有颜色反应的观察类实验,显微镜不是必备的实验器材B.探究淀粉酶的最适温度时,自变量只有一个,而无关变量可能有多个C.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观察线粒体时,整个实验细胞都保持着活性D.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可利用澄清石灰水浑浊与否来判断呼吸方式7.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四川省攀枝花市十五中2015_2016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第四周周考试题

四川省攀枝花市十五中2015_2016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第四周周考试题

攀枝花市第十五中学2015-2016学年度(上)第四周考试题高三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做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的阴阳五行哲学思想、儒家伦理道德观念、中医营养摄生学说,还有文化艺术成就、饮食审美风尚、民族性格特征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创造出彪炳史册的中国烹饪技艺,形成博大精深的中国饮食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绵延170多万年,分为生食、熟食、自然烹饪、科学烹饪4个发展阶段,推出6万多种传统菜点、2万多种工业食品、五光十色的筵宴和流光溢彩的风味流派,获得“烹饪王国”的美誉。

我国的烹饪技术讲究食医结合,与医疗保健有密切的联系,在几千年前有“医食同源”和“药膳同功”的说法,利用食物原料的药用价值,做成各种美味佳肴,达到对某些疾病防治的目的。

中国饮食文化突出养助益充的营卫论(素食为主,重视药膳和进补),并且讲究“色、香、味”俱全,有五味调和的境界说。

古代的中国人还特别强调进食与宇宙节律协调同步,春夏秋冬、朝夕晦明要吃不同性质的食物,甚至加工烹饪食物也要考虑到季节、气候等因素。

在《礼记·月令》中就有明确的记载,如春“行夏令”“行秋令”“行冬令”必有天殃;孔子说的“不食不时”,包含有两重意思,一是定时吃饭,二是不吃反季节食品;西汉时,皇宫中便开始用温室种植“葱韭菜茹”,这种强调适应宇宙节律的思想意识的确是华夏饮食文化所独有的。

“阴阳五行”说是传统思想所设定的世界模式,也被认为是宇宙规律。

制作饮食的烹饪必然也要循此规律。

因此,不仅把味道分为五种,并产生了“五味”说,而且还削足适履地把为数众多的谷物、畜类、蔬菜、水果分别纳入“五谷…‘五肉”“五菜”“五果”的固定模式。

四川省攀枝花市十五中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周周考试题

四川省攀枝花市十五中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周周考试题

攀枝花市第十五中学2015—2016学年度(上)第三周周考试题高三语文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说“霾”文/樊良树霾为何物?我国最早的字典《说文解字》释义说:“风雨土也。

从雨貍声。

《诗》曰,‘终风且霾’。

”风雨交加,裹挟大地的尘土,伴随像貍一样的尖利声音,给人造成很大的压迫感。

这里,霾是充满流动力量的一种自然现象。

《诗经·邶风》中有“终风且霾”,说的是一位女子耳闻目染交替演进的四种天象——“终风且暴”“终风且霾”“终风且曀”“曀曀其阴”,不由忧从中来。

暴,大风迅疾猛吹;霾,狂风席卷扬尘;曀,狂风遮天蔽地;阴,天色阴沉暗淡。

四种天象,紧锣密鼓,层层加码。

携带尘土的霾,带土黄或橘黄色,让能见度大为降低。

“终风且霾”,是否为今天人们所说的沙尘暴,我们尚难以得知。

不过,席卷尘土的霾,古已有之,当无疑义。

在长江流域,“终风且霾”的几率,微乎其微。

彼时,江南水乡泽国,山林莽原,到处都为生机盎然的树林、湿地、河流、湖泊。

霾,在此时的南方文献中略有涉及。

屈原《九歌·国殇》——“霾两轮兮絷四马”,此处的霾,同“埋”,战车的两轮埋在土中,裹足不前。

霾的这个意义,与北方文化经典《诗经》中的“霾”有所不同,但并不让人觉得突兀,恰为中华文明丰富多彩的语言表征。

在后世的汉语表达中,霾,屡屡出现。

如唐氏陆龟蒙“夫子又继起,阴霾终廓如”。

杜甫“向晚霾残日,初宵鼓大炉”“涨沙霾草树,舞雪渡江湖”“洒落唯清秋,昏霾一空阔”。

自造字伊始直至19世纪末,霾的意义变化不大,始终在农业社会徘徊。

发端于20世纪上半叶的《辞海》对其的解释是“大气混浊态的一种天气现象”,也看不出霾对身体有多大伤害。

再大的风吹起尘土,不过是原生态的尘土罢了。

此时,中国的大多数地方尚未进入工业化门槛,城市的体量无法同今天相提并论。

四川省攀枝花市十五中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七周周考试题(

四川省攀枝花市十五中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七周周考试题(

攀枝花市第十五中学2015—2016学年度(上)第七周周考试题高三语文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同其他林木相比,竹子颇有一些独特之处,如虚心、有节、清拔凌云、不畏霜雪、随处而安等等。

这些特点,很自然地与历史上某些审美趣味、伦理道德意识发生契合,进而被引入社会伦理美学范畴,成为君子贤人等理想人格的化身,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不仅春风得意的封建宠儿常常以竹来互相吹捧或以竹自诩,那些落泊荒野的书生和隐居“南山”、待价而沽的名士,也普遍寓情于竹、引竹自况。

在这种独特的文化氛围中,有关竹子的诗词歌赋层出不穷,画竹成为中国绘画艺术中一个重要门类,封建士大夫在私园、庭院中种竹养竹以助风雅,亦成为普遍风气。

最早赋予竹以人的品格,把它引入社会伦理范畴的,要算《礼记》了。

《礼记·祀器》中说:“……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

二者居天下之大端矣,故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

”魏晋时期政治局势反复无常,文人士子意气消沉,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一批失意文人,为逃避现实,不与当权者合作,遁隐竹林,借竹之高标、清姿佐己之风流,在当时社会引起很大震动,对后代封建文人的行止也产生了莫大影响,可以说,敬竹崇竹、寓情于竹、引竹自况,竹林七贤乃是“始作俑者”。

自此以后,中国的文人士大夫便与竹子结下了不解之缘。

晋室东渡之后,文人士子大量南逃,南方秀丽的山水将他们从对现实的迷惘、懑闷中解脱出来,他们纵情山水、远离尘嚣,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广袤的竹林正是他们托身、浪迹之所,竹子清丽俊逸、挺拔凌云的姿质令风流名士们沉醉痴迷。

一时间,闻有好竹即远涉造访而不通名姓者有之,种竹十顷栖居林中者有之,对竹啸吟终日不辍者亦有之,王徽之、张廌(zhì)、翟庄、袁粲等,是其中风流最著者;王徽之乃至声称:不可一日无此君!这一时期,文人雅士赋竹、赞竹,为竹作谱,蔚成风气,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植物专谱——戴凯之的《竹谱》正是在这种风气下以韵文的形式诞生的。

四川攀枝花市第十五中学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5次周考语文试卷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四川攀枝花市第十五中学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5次周考语文试卷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四川攀枝花市第十五中学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5次周考语文试卷人教版高三总复习攀枝花市第十五中学校2020-2022学年度(上)2022届第5次周考高三语文试题2020.10.18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9分)中国传统司法智慧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孕育的产物,对中国传统司法文明的演进起了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其人道性、正义性更是具有历久弥新的价值。

在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儒家、法家是两个影响深远的学派,其司法智慧也对司法实践影响颇巨,而且在今日仍有重要借鉴价值,可为现代司法改革提供有价值的精神资源和制度资源。

“德主司法”是指以道德精神主导司法,它体现了儒家学派的司法智慧。

儒家道德有着丰富的内容,但大略言之,以“仁道”为核心和主流。

“仁道”,即仁爱之道,强调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特别是重视人的生命价值,这与现代的人道主义理念也有相通之处。

应该指出,儒家的仁道思想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积极影响,此种影响亦及于传统司法制度,如录囚、直诉、赦宥、存留养亲、死刑覆奏、死刑监候等,无不体现了一定的仁道精神。

虽然封建司法制度在整体上仍然偏于严酷,但上述制度的创设却在一定程度上稀释了其严酷性,而显示了某种人道温情。

德主司法既然是让道德主宰司法,当然要求司法人员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或者说必须具备人道情怀。

儒家经典提倡的“好生之德”就是例证,它要求司法人员必须尊重人的生命价值,绝对不可嗜血成性,无视人的生命尊严,靠“刑杀”树威。

在儒家看来,一切反仁道的司法活动都应受到道义的谴责。

另外,司法人员还应当具备敬(严肃认真)、慎(小心谨慎)之类的道德素质,严肃认真、小心谨慎地对待司法活动,让每一个案件都经得起法律和历史的检验。

责任司法意味着司法人员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出了错案必须承担责任。

在法家思想中,责任司法的理论源于责任行政的理论,因为当时的司法权与行政权不分家。

责任行政的理论要求行政执法主体必须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为此,秦朝制定了完善的监察制度,对行政执法进行严密的监察,对执法主体的违法行为进行追究。

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五中学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1次周考语文试题

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五中学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1次周考语文试题

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五中学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1次周考语文试题攀枝花市第十五中学校2022——2022学年度(上)第一次周考试题高三语文2022.9.8(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命题人审题人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3小题,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在艺术生产领域,只有中国油画这种艺术形式最典型地包容着它的国际性形式和它需要表达的民族记忆的冲突,作为一种来自西方的艺术形式,油画从材质、观念、方法上都积淀着西方的历史记忆和历史经验,当它被用来塑造中国的形象和承载中国的记忆时,它会以何种方式“出场”呢?从中国油画发展史来看,在革命意识形态占据支配地位之前,以徐悲鸿为代表的中国油画艺术正经历着和西方大致相同的发展进程:从古典写实的再现的艺术逐步过渡到抽象的意象的表现的艺术。

但这些不同的艺术表现方法都力图和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与艺术形式衔接起来,都力图表达中国的民族记忆。

革命胜利以后,从西方传承过来的艺术进程被中断,取而代之的是苏俄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体系格局下所形成的艺术,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的绘画传统和苏联的革命现实主义被移植到中国,形成了在中国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写实主义油画。

和所有的具有古典写实背景的艺术形式一样,中国的写实主义油画充分地表达了一个特定时期的中国民族记忆,它叙述和再现了在这个时期所发生的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着力宣扬这个时期一直倡导的革命意识形态;至“文革”时期,写实主义艺术蜕变为“革命”的艺术,一种观念的艺术,艺术纯粹为观念而存在,艺术本身却被消解了。

具有反讽意义的是,正是写实主义油画的这种观念性,为后来的中国流行艺术的蓬勃兴起,提供了适宜的温床和可以利用的材料。

在中国的写实主义艺术长期一统天下的格局下,流行艺术从波澜不兴到蔚为大观,成为当下足以和前者并驾齐驱的一股最重要的艺术力量,原因何在?按西方艺术史的变迁规律来看,流行文化的兴起是西方艺术在古典写实时代终结之后历经印象主义、现代主义、表现主义、抽象主义等不同的艺术发展阶段后,由美国的文化霸权所扶持起来的一种话语形态,它力图通过消解艺术和生活的界限来消解艺术的神圣性,进而消解具有几千年文化积累的艺术欧洲的中心地位;它倡导的是一种平民化的艺术,主张艺术是通俗的、可复制的、可批量生产的;它实际上又重新确立了观念对艺术的崇高地位,艺术的任何形式在流行艺术那里都成了图解某种观念的符号和工具。

四川省攀枝花市十五中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五周周考试题

四川省攀枝花市十五中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五周周考试题

攀枝花市第十五中学2015-2016学年度(上)第五周考试题高三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周代,尽管关于食品安全事件的记载不多,但我们还是看到,由于食品安全关系重大,统治者对此非常重视并作出了特别规定。

周代的食品交易是以直接收获采摘的初级农产品为主,所以对农产品的成熟度十分关注。

据《礼记》记载,周代对食品交易的规定有:“五谷不时,果实未熟,不鬻于市。

”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关于食品安全管理的记录。

汉唐时期,食品交易活动非常频繁,交易品种十分丰富。

为杜绝有毒有害食品流入市场,国家在法律上作出了相应的规定。

汉朝《二年律令》规定:“诸食脯肉,脯肉毒杀、伤、病人者,亟尽孰燔其余。

……当燔弗燔,及吏主者,皆坐脯肉赃,与盗同法。

”即肉类因腐坏等因素可能导致中毒者,应尽快焚毁,否则将处罚当事人及相关官员。

唐朝《唐律》规定:“脯肉有毒,曾经病人,有余者速焚之,违者杖九十。

若故与人食并出卖,令人病者,徒一年;以故致死者,绞。

即人自食致死者,从过失杀人法。

”从《唐律》中可以看到,在唐代,知脯肉有毒不速焚而构成的刑事犯罪分为两种情况,处罚各不相同:一是得知脯肉有毒时,食品的所有者应当立刻焚毁所剩有毒食品,以绝后患,否则杖九十;二是明知脯肉有毒而不立刻焚毁,致人中毒,则视情节及后果加以科罚。

宋代,饮食市场空前繁荣。

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追述了北宋都城开封府的城市风貌,并且以大量笔墨写到饮食业的昌盛,书中共提到一百多家店铺以及相关行会。

商品市场的繁荣,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问题,一些商贩“以物市于人,敝恶之物,饰为新奇;假伪之物,饰为真实。

如绢帛之用胶糊,米麦之增湿润,肉食之灌以水,药材之易以他物”(《袁氏世范》)。

四川省攀枝花市十五中2015-2016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周周考试题不分版本

四川省攀枝花市十五中2015-2016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周周考试题不分版本

四川省攀枝花市十五中2015-2016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周周考试题不分版本四川省攀枝花市十五中2015-2016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周周考试题不分版本攀枝花市第十五中学2015—2016学年度上期第二周周考试题高三语文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徐悲鸿绘画思想(节选)徐悲鸿的素描方法与西洋的素描方法有很大的不同。

徐悲鸿在他的创作中最先大胆引进了西方的透视、比例、解剖和光学原理等科学法那么;但他同时注重中国传统绘画以线造型的标准,虚实、轻重、转折、顿挫,其线条勾勒与明暗关系、体面层次的微妙处理,既能表现明确的结构,又适合于中国的形式美感。

所以,一种线形之美,而且是类似中国画“骨法用笔〞的线形之美,是区别于西洋素描并为徐悲鸿所独具的创造。

马是历代中国画家喜爱的题材,徐悲鸿的马画可以说家喻户晓,在国人心中有重要的位置。

他采用大写意的表现手法,采用具体的笔法大笔泼写,在泼的根底上与勾勒相结合,并且强调结构形似的精确性。

他采用西画中明暗分块造型的方法,用大块的灰墨摆出马的体态,马的轮廓、面官等关系到结构的部位,都以写实为根底,并尽量细致地刻画表现,一丝不苟。

他画马笔墨酣畅奔放、气宇轩昂,充满生机和活力。

徐悲鸿画牛,画狮,画鹰,画猫等动物画也总是以写实为根底,应用解剖学原理,让笔墨形式附属并效劳于客观对象造型,竭力表现动物的雄健、机敏和力量。

强调结构形似的精确性和景物的焦点透视效果是西方写实画的主要因素,但中国画不遵从写实,而是用观察和印象积累。

笔墨自由和随机性与追求结构形似的真实是一对矛盾,徐悲鸿追求笔墨附属并效劳于客观对象造型的需求,即笔墨形式尊重形似结构,他把素描融入笔墨,转换成笔墨,在不同题材的作品中有不尽相同的表现,较好地解决了这个矛盾。

素描是对表现主体物象的录入过程,也是作者的创作源泉之一。

徐悲鸿在创作《愚公移山》《泰戈尔像》《霸王别姬》《毛泽东在群众中》时都先创作了素描稿。

攀枝花市十五中学高三年级周考试题

攀枝花市十五中学高三年级周考试题

攀枝花市十五中学高三年级周考试题攀枝花市十五中学高三年级1月24日周考试题出题人叶又又审题人冷迎春1.《论语__183;为政》记载:《诗》三百,一言以敝之,曰“思无邪”,因而具有引导社会正能量的教化价值。

下列关于材料中《诗》的解读错误的是A.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落归根 B.“五经”之一的儒家经典C.“风、骚”并称,为汉魏以来诗文之同祖 D.“唐诗三百”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繁荣 2.《汉书__183;食货志》记载:赵过“教民耕殖,其法三犁共一牛,一人将之,下种挽耧,皆取备焉。

日种一顷。

至今三辅犹赖其利。

”材料所述的生产工具是A.进行了建设无产阶级政权的伟大尝试 B.使法国共和制度在法律上得以确立C.传播了启蒙思想构建新制度的理性精神 D.宣告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11.贝多芬是音乐史上一个承前启后式的人物,既将古典音乐推行新的高潮,又开创了浪漫主义音乐的先河。

下列作品属于贝多芬的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作是 A.《第三(英雄)交响曲》B.《第五(命运)交响曲》 C.《第六(悲怆)交响曲》 D.《第九(合唱)交响曲》 12.有学者认为“中国,这个自大的天朝,鸦片战争和英法联军敲不醒,1884年的中法战争还敲不醒,一直要到1894年的中日战争猛敲一下,才略打一个欠伸,到庚子、辛丑才醒过来。

”“醒过来”的中国二、材料分析题(26题17分、27题16分、28题17分,共52分)A B C D3.汉武帝时期是古代中国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时期。

在政治制度上,通过“汉承秦制,有所损益”,使高度集权的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大体定型。

其“定型”的主要表现在①解除相权对君权的威胁②加强对中央和地方监察制度③巩固中央垂直管理地方形式④确立摒弃法治,独尊儒术的治国理念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③ 4 26.(17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其州县用人,全出吏部,选举废而考试兴,政治重心在中央,在上层,不在地方与下层,其所为与两汉异,此实中国政治史上古今一大剧变。

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五中学2021-2022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五中学2021-2022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五中学2021-2022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真正的经典,我想是指那些进入了文化史、文学史,具有原创性和划时代意义以及永恒艺术魅力,并在文化发展过程中起过重大作用的作品。

它们往往是一个时代、一个民族历史文化完美的体现,按先哲的说法,它们是“不可企及的高峰”。

经典的阅读同样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经典有初读与重读,有浅读又有深读。

不仅是因为这些经典名著经过了时间的淘洗和历史的严格筛选,本身的存在证明了它们的不朽,需要反复阅读;还因为随着我们人生阅历的积累和文学修养的不断提升,而需要重读、深读、精读,以获得新的生命感悟和情感体验。

经典阅读,要从文化历史的发展过程着眼,摒弃种种错误阅读思想的影响,不断抵近经典作品的精神本质。

不可否认,现实生活中,经典对一些读者也只是被知晓,或只限于了解书名和主人公的名字,对作品本身却知之甚少。

即使读过,有时也只是浅尝辄止。

而重读或深阅读却绝非“再看一遍”,那可能是无用的重复。

重读的境界应当像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在《为什么读经典》一书中所言:经典,是每次重读都像初读那样带来新发现的书;经典,是即使我们初读也好像是在重温的书。

他用这种体会来解释何谓经典,同样道出了阅读经典的感受。

它启示我们,初读也好,重读也好,都意味着把经典名著完全置于新的阅读空间之中,即对经典进行主动的、创造性的阅读。

而这需要营造一种精神氛围,张扬一种人文情怀,也许只有这样才能感受到一种期望之外的心灵激动。

一部经典名著,当然不是给一个人看的,无数人都会读它,这就会有千千万万种不同的读法、不同的心灵体验。

在阅读这个领域倒不妨借用这句名言: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所以,应当跳出传统阅读的思维模式,开辟多元、多层次的思维格局,培育自身建设性的文化性格,面对经典时必须要有的一种健康的阅读心态。

作为传统文化中的核心的经典,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灵魂。

四川攀枝花市第十五中学校2022届高三第19次周考语文试卷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四川攀枝花市第十五中学校2022届高三第19次周考语文试卷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四川攀枝花市第十五中学校2022届高三第19次周考语文试卷人教版高三总复习攀枝花市第十五中学校高2022届第19次周考试题2022.03.21 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随着移动互联的蓬勃发展,所有的人都习惯了一个现状,那就是在信息社会中我们每个人都是透明的。

街道上密布的天眼监控摄像头记录着你所有的活动,在公安机关的监控大厅里,通过多个摄像头的联动,你的行走轨迹一览无余。

出入机场、车站,甚至住店的信息都被完整记录着,传统意义上的隐私已经不再成立。

买房、买车、子女入学,你登记的个人信息早已经泄露,人们早已经适应了隐私权被逐渐剥夺的信息化社会。

但是,人工智能的本质是服务人类社会,而人类社会的核心价值就是“以人为本”。

隐私权是人类亘古不变的基本权利,人工智能的发展不能以剥夺人类的基本权利为代价。

恰恰相反,人工智能应该更好地保护人类的基本权利,其中就应该包括隐私权,这才是人工智能发展的正确方向。

在移动互联时代,我们普通用户的信息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身份认证信息,例如我们的用户名和登录密码,另一类是我们的内容信息,例如订餐、打车、购物、租房等信息。

身份认证信息必须由用户本人绝对掌控,不能让渡给任何商家,甚至也不能让渡给政府,这应该是人工智能的一条铁律。

因为在移动互联时代,你的身份认证信息一旦泄露和被坏人利用,就可能遭受经济上的巨大损失,甚至可能危及到你的生命安全。

如此重大的事项,绝不能相信任何组织机构和个人。

不仅不能相信他们的诚信,也不能相信他们的能力。

近年来出现很多知名网站泄露用户身份认证信息的案件,这些企业是有诚信的,但防护能力不够,被黑客抄了家。

我们订餐、打车、购物、租房的内容信息呢?与身份认证信息不同,这部分信息就不能完全掌握在自己手里了,为了享受人工智能的服务,有时必须得让渡出去。

人工智能有智能感知、智能推理、智能学习、智能行动四个环节,而这些环节都是受数据驱动的,你不给它提供数据,它如何理解你的需求?又如何通过学习和推理为你提供精准的服务?内容信息虽然必须得让渡,但也要坚持一个原则,那就是“数据统计结果归商家,个人信息所有权归自己”。

攀枝花市高三上学期语文阶段性考试(期末考)试卷

攀枝花市高三上学期语文阶段性考试(期末考)试卷

攀枝花市高三上学期语文阶段性考试(期末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 (2分) (2017高二上·沾益月考) 下列各句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①舌尖上的浪费出现回潮迹象,警示人们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难以一蹴而就,“光盘行动”需要常抓不懈、久久为功。

②清华大学校方不孚众望,给残疾考生魏祥回信,承诺学校会妥善安排、解决其后顾之忧,对他的自立精神也表示激赏。

③安阳市人民大道小学二十多年探索“主体多元教育”新路,让师生全员参与其中并成为不可或缺的一分子,实现了发展与创新。

④由于反应机敏,成绩优秀,17岁的黄大年从几百人中脱颖而出,成为地质队招收的两名航空物探操作员之一。

⑤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力所在,新闻媒体在新闻报道中引导舆论的正确走向,传播社会正能量,当是责无旁贷的责任。

⑥今天,我们需要一大批为理想抱负拼搏奋斗的新人,或为百姓安危舍身而出,或为改变贫困面貌用尽心机。

A . ①②⑤B . ①③④C . ③④⑥D . ②⑤⑥2.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尊严就是最能使人高尚起来、使他的活动和他的一切努力具有崇高品质。

B . 孩子:我真希望你们兄妹,把父母看作可以谈心的知己,让我们分担和共享你们的喜乐和烦恼。

C . 这类经验的神秘和伟大之处在于:我们越是懂得精细、深入和举一反三的阅读,就越能看出每一部作品和每一个思想的独特性、个性和局限性。

D . 不同的职业需要不同的兴趣特征。

一个擅长技能操作的人靠他聪明灵巧的双手,在技能领域发展就能得心应手?3. (2分) (2017高一上·河池期末)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A . 张姐给她的同事语音留言:令爱与小女到超市买学习用品了,请你不要担心。

B . 学生甲把自己的书借给学生乙,说,这本书是我最喜欢的一本,希望你看完后务必璧还。

2021届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五中学高三上学期第1次周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1届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五中学高三上学期第1次周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五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1次周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儒学作为一种精神导向渗透在唐诗的创作宗旨和思想内涵中,对其产生了潜移默化而又深远绵长的影响。

通过对儒学的吸收、转化、融和,唐诗逐渐开拓着自身新的发展道路,尤其在应制、宦游、乐府、咏史等多种诗歌类型中,形成了文质浑融的诗性表达。

从《诗经》开始,中国传统文学肩负起“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的政教功能。

在这一互动的过程中,儒学作为一种理念早已融入到诗歌之中,尤其对唐代应制诗创作,具有一种箴规引领的作用。

应制诗起于汉魏而盛行于唐,满足了彰显皇家气象与凝聚政治力量的需要,符合儒家“征圣宗经”的文学观念及“文质彬彬”的美政要求。

尽管应制诗只是一种围绕皇权展开的诗歌样式,但在诗中大力提倡儒家思想的做法,开启了唐诗注重“风雅兴寄”的先河。

如果说在应制诗中宣扬儒学满足的是统治者的政治诉求,那么,像“初唐四杰”这样的普通士人“援儒入诗”,则反映了唐诗在发展过程中对儒家理念广泛而迫切的思想需要。

“四杰”在诗歌理论中充分吸收融合儒学主张,有力纠正了齐梁文学思想贫弱的弊病,成为唐诗“声律风骨兼备”的先导实践。

儒学的渗透对四杰诗体、诗风的变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他们在或辽远壮阔、或秀丽明澈的山水之中渗透进自己的入世态度。

以“四杰”为代表的宦游诗人,多将自己的人生遭际与儒学的济世情怀、功业思想等联系起来,尽管有些诗作在艺术表达上还比较生硬,但为气象浑融的盛唐之音积蓄了经验,传达出了大唐独有的精神风尚。

安史之乱给唐朝带来了沉重的打击,面对战争留下的破败局面,中唐士人将儒学视为疗救之方,将儒学与诗文的载道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

白居易、元稹等发扬了杜甫“即事名篇”的创作方式,大力提倡“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的新乐府创作,写下了《秦中吟》《新乐府》等辞质、言直、事核、体顺的作品,希冀以此“救济人病,裨补时阙”。

2024年四川省攀枝花市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

2024年四川省攀枝花市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

2024年四川省攀枝花市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题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徐阶,字子升,松江华亭人。

嘉靖二年进士第三,性颖敏,有权略。

皇太子出阁,召拜司经局洗马兼翰林院侍讲。

丁母忧归。

服除,擢国子祭酒..,寻改吏部。

故事,吏部率鐍①门,所接见庶官不数语。

阶折节下之,见必深坐,咨边腹要害、吏治民瘼。

皆自喜得阶意,愿为用。

尚书..熊浃、周用皆重阶。

用卒,闻渊代。

自处前辈,取立断。

阶意不乐,求出避之。

命兼翰林院学②士,寻进礼部尚书。

帝察阶勤,又所撰青词独称旨,召直无逸殿,赐飞鱼服及上方珍馔。

上尊无虚日,廷推吏部尚书,不听,不欲阶去左右也。

嵩怙宠弄权,猜害同列。

既仇夏言置之死,而言尝荐阶,嵩以是忌之。

一日独召对,语及阶,嵩徐曰:“阶所乏非才,但多二心耳。

”盖以其尝请立太子也。

阶危甚,度未可与争,乃谨事嵩,而益精治青词迎帝意。

寻兼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务,密疏发咸宁侯仇鸾罪状。

阶与鸾尝同直嵩欲因鸾以倾阶及闻鸾罪发自阶乃愕然止而忌阶益甚帝既诛鸾益重阶数与谋边事时议减鸾所益卫卒,阶言:“不可减。

又京营积弱之故,卒不在乏而在冗,宜精汰之,取其廪以资赏费。

”皆用之。

一品满三载,进勋为柱国;满六载,再录子为中书舍人;满九载,改兼吏部尚书。

杨继盛下锦衣..狱,嵩属陆炳究主使。

阶戒炳曰:“即不慎,一及皇子,如宗社何!”又为危语嵩曰:“上惟二子,必不忍以谢公,所罪左右耳。

公奈何显结宫邸怨也。

”嵩惧,乃寝。

倭躏东南,帝数以问阶,阶力主发兵。

又念边卒苦饥,请收畿内麦数十万石,自居庸输宣府,紫荆输大同。

帝悦,谕行之。

万历十一年卒,年八十一,赠太师,谥.文贞。

(选自《明史•徐阶传》,略有删改)(注)①鐍(jué),锁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的阴阳五行哲学思想、儒家伦理道德观念、中医营养摄生学说,还有文化艺术成就、饮食审美风尚、民族性格特征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创造出彪炳史册的中国烹饪技艺,形成博大精深的中国饮食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绵延170多万年,分为生食、熟食、自然烹饪、科学烹饪4个发展阶段,推出6万多种传统菜点、2万多种工业食品、五光十色的筵宴和流光溢彩的风味流派,获得“烹饪王国”的美誉。
“中和之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的审美理想。这个“中”指恰到好处,合乎度。“和”不是“同”,是建立在不同意见的协调的基础上的。因此中国哲人认为天地万物都在“中和”的状态下找到自己的位置以繁衍发育。这种通过协调而实现“中和之美”的想法是在上古烹调实践与理论的启发和影响下产生的,而反过来又影响了人们的整个的饮食生活。
中国饮食文化是一种广视野、深层次、多角度、高品位的悠久区域文化;是中华各族人民在100多万年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在食源开发、食具研制、食品调理、营养保健和饮食审美等方面创造、积累并影响周边国家和世界的物质财富及精神财富。
研究中国人的饮食生活不仅是研究中国文化的必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成为研究中国文化的一把钥匙。
B.道教饮食理论的一个出发点是只要饮和食与天地阴阳互相协调,就能“交与神明”,上通于天,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
C.“五谷充体而不能益寿”是认为吃食物是增加人体阴气的,要获得阳气就要尽量少吃、最佳境界是不吃。
D.“中和之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的审美理想,是在上古烹调实践与理论的启发和影响下产生的,反过来又影响了人们的整个的饮食生活。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阅读《汉书·苏武传》,完成4-7题(19分)
苏武,字少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望。匈奴留汉使,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尽归汉使。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阴阳五行”说是传统思想所设定的世界模式,也被认为是宇宙规律。制作饮食的烹饪必然也要循此规律。因此,不仅把味道分为五种,并产生了“五味”说,而且还削足适履地把为数众多的谷物、畜类、蔬菜、水果分别纳入“五谷…‘五肉”“五菜”“五果”的固定模式。更令人惊奇的是还有“凡饮,养阳气也;凡食,养阴气也”(《礼记·郊特牲》),并认为只有饮和食与天地阴阳互相协调,这样才能“交与神明”,上通于天,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这种说法被后来的道教所继承,成为他们饮食理论的一个出发点,如认为吃食物是增加人体阴气的,如“五谷充体而不能益寿”“食气者寿”等,要修炼、要获得阳气就要尽量少吃、最佳境界是不吃,走“辟谷”的境界。
我国的烹饪技术讲究食医结合,与医疗保健有密切的联系,在几千年前有“医食同源”和“药膳同功”的说法,利用食物原料的药用价值,做成各种美味佳肴,达到对某些疾病防治的目的。中国饮食文化突出养助益充的营卫论(素食为主,重视药膳和进补),并且讲究“色、香、味”俱全,有五味调和的境界说。
古代的中国人还特别强调进食与宇宙节律协调同步,春夏秋冬、朝夕晦明要吃不同性质的食物,甚至加工烹饪食物也要考虑到季节、气候等因素。在《礼记·月令》中就有明确的记载,如春“行夏令”“行秋令”“行冬令”必有天殃;孔子说的“不食不时”,包含有两重意思,一是定时吃饭,二是不吃反季节食品;西汉时,皇宫中便开始用温室种植“葱韭菜茹”,这种强调适应宇宙节律的思想意识的确是华夏饮食文化所独有的。
1.下列关于中国饮食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产生的。如阴阳五行哲学思想、中医营养摄生学说、饮食审美风尚、民族性格特征等。
B.中国饮食文化历史悠久,绵延了170多万年,分为了四个发展阶段,风味流派繁多,有“烹饪王国”的美誉。
C.中国饮食文化是一种广视野、深层次、多角度、高品位的区域文化,它在饮食文化的多个方面影响了周边国家和世界的物质财富及精神财富。
D.中国饮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研究中国饮食文化甚至可以成为研究中国文化的一把钥匙。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中国饮食文化突出养助益充的营卫论,中国的烹饪技术讲究食医结合,食物要达到对某些疾病防治的作用。
B.我国在几千年前有“医食同源”和“药膳同功”的说法,要利用食物原料的药用价值,做成各种美味佳肴。
攀枝花市第十五中学2015-2016学年度(上)第四周:15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做题
C.孔子说的“不食不时”,是说不吃反季节食品和定时吃饭的意思。强调适应宇宙节律的思想意识是华夏饮食文化所独有的。
D.中国人在饮食上还特别强调进食与宇宙节律协调同步,春夏秋冬、朝夕晦明要吃不同性质的食物,加工食物时要考虑季节、气候的因素。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制作饮食的烹饪遵循了“阴阳五行”规律,不仅产生了“五昧”说,而且把谷物、畜类、蔬菜、水果分别纳入“五谷”“五肉”“五菜”“五果”的固定模式。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及卫律所降者,阴相与谋劫单盂母阏氏归汉。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使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工律,常能为汉伏拏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