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优指导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36新中国的科技、教育和文学艺术(含解析)岳麓版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题演练跟踪检测)14.36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人民版-人民版高三全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题演练跟踪检测)14.36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人民版-人民版高三全

【世纪金榜】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题演练+跟踪检测)14.36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人民版【高考题组】考点新中国教育事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1. (2014·某某文综·T9)1952年我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如调整后的某某大学下设土木建筑、电信、机械等7个工科系、20个专业和13个专修科,从综合型大学转变为多科性工业大学。

这种调整主要是为了( )A.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B.培养经济建设专门人才C.提升国民的科技素养D.推动某某经济建设发展【解析】选B。

到1952年底我国的国民经济已基本恢复,由此可知A错误。

1952年是我国一五计划的酝酿时期,从调整内容来看,是侧重于工程建设等方面,这显然是为优先发展重工业培养专门的人才,因此B正确。

提升国民的科技素养不应该从高校抓起,C排除。

对高校院系调整是全国X围展开的,不仅仅是在某某,D错误。

2.(2014·文综·T19)1977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的报道。

这一“重大改革”是( )A.教育领域拨乱反正的重要措施B.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步骤C.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D.贯彻“三个面向”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解析】选A。

1977年中国“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即恢复中断了11年的高考制度,这是教育领域拨乱反正的体现,由此可知A正确。

“科教兴国”是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B 不正确。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于1978年12月,C可以排除。

“三个面向”教育方针是1983年提出来的,与题目时间不符,D不正确。

3.(2014·某某单科·T11)右图为李岚清同志篆刻的一方印。

下列的活动,发生在“文化大革命”后与之密切相关的是( )A.1975年进行“全面整顿”B.1979年试点创办“特区”C.1983年提出“三个面向”D.1992年发表“南方谈话”【解析】选C。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课件必考部分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课件必考部分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营里程和速度的世界领先。
科技对现代社会影响
促进经济发展
科技创新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 力,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推动 产业升级和转型。
改善生活质量
科技进步带来医疗、教育、交通等领 域的变革,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幸 福感。
推动社会进步
科技发展促进社会信息化、智能化和 绿色化,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和可持续 发展。
审美娱乐功能
文学艺术通过优美的语言和艺术形式,提供审美享受和精 神愉悦,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和文化生活。
推动社会进步
文学艺术能够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推动社会进步 和发展。同时,优秀的文学作品还能够传递正能量,引导 人们积极向上、奋发有为。
04
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互动关系
科技对教育和文学艺术影响
科技发展推动教育变革
01
现代科技如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的应用,改变了教育方式,促
进了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优化。
科技为文学艺术提供新载体
02
科技手段如影视技术、数字艺术等,丰富了文学艺术的表现形
式,拓展了艺术创作的空间。
科技对教育和文学艺术提出新要求
03
科技的快速发展要求教育和文学艺术不断更新内容和方法,以
平。
素质教育问题
关注如何培养学生的创 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
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育国际化问题
关注如何提升中国教育 的国际竞争力,培养具
有国际视野的人才。
教育信息化问题
关注如何利用信息技术 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 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
03
现代中国文学艺术流派与代表作品
文学流派及其特点
01 02
现实主义文学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课件 必考部分现代中国的科技

【高优指导】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36讲 新中国的科技、教育和文学艺术课件 岳麓版

【高优指导】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36讲 新中国的科技、教育和文学艺术课件 岳麓版

-20-
考向新中国教育 【例题】 (2015课标全国Ⅱ,31)到1952年底,新中国已建立多所俄 文专科学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和一批中学开设了俄 文课程,许多中小城镇也掀起学习俄语的热潮。这是国当时 ( ) A.外交政策转变的需要 B.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 C.文化教育改革的需要 D.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23-
对点训练 (2014北京文综,19)1977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头 版头条刊登了“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的报道。这一“重大改 革”是( ) A.教育领域拨乱反正的重要措施 B.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步骤 关闭 C. 贯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 “文化大革命”使中国教育事业受到极大破坏,这一“重大改革”意在整顿 D.贯彻“三个面向”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
-5知识笔记 疑难禅释 一 二 三
二、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1.扫盲教育 (1)内容: ①1950年,党和政府召开全国工农教育会议。 ②政府开办各种类型的补习学校。 ③1982年宪法和《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均提到扫除文 盲。 (2)成果:2001年元旦,中国政府宣布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
-6知识笔记 疑难禅释 一 二 三
-4知识笔记 疑难禅释 一 二 三
4.“神舟”号飞船 (1)发射:2003年10月,“神舟”五号宇宙飞船把宇航员杨利伟顺利 地送上太空。 (2)意义: ①是继“两弹一星”之后我国科技发展史上的又一个光辉的里程 碑。 ②在未来的5—10年里,将为中国带来上千亿元的经济效益。 ③成为带动高新技术及相关领域发展的强大动力。
-25-
阅读提示 本段材料用精练的语言给我们再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发展国防 科技的过程。在中苏关系恶化、帝国主义对中国封锁的状况下,我 国独立自主地发展国防科技,最终取得了成功。这不仅加强了我国 的国防,也推动了中国科技的发展,还有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和综合国力。

2017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34.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含解析

2017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34.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含解析

34.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一、选择题1.(2015湖南衡阳一模)新中国成立后,科技事业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第一颗氢弹成功爆炸;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究其原因是( )A.“科教兴国”战略的推动B。

苏联长期的技术支持C.主观努力拼搏的结果D。

雄厚物质基础的保障答案:C解析:本题旨在考查现代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因,题眼是“1964年”“1967年”“1970年”。

“科教兴国”战略是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苏关系恶化,苏联撤走了大量在华专家,故B项错误;1964-1970年,中国面对美苏的威胁,积极研发国防科技,故C项正确;1964—1970年我国的物质基础并不雄厚,故D项错误。

2。

(2015河南郑州一模)下图是新中国科技发展成果曲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

①时期: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第一颗氢弹爆炸B.③时期: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秦山核电站建成C。

④时期:“东方红一号”发射、籼型杂交水稻问世D。

⑤时期:人工结晶牛胰岛素合成、超级计算机诞生答案:C解析: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是在1967年,故A项错误;秦山核电站是在1991年投入使用,故B项错误;“东方红一号”在1970年发射成功,籼型杂交水稻问世于1973年,故C项正确;人工结晶牛胰岛素合成于1965年,故D项错误。

3。

2012年3月,袁隆平提到:“今年的目标是向亩产1 000千克迈进,这虽然很不容易,但像矮子爬楼梯,一步一步走。

”由袁隆平选育的杂交水稻在国际上被称为世界“第二次绿色革命”,主要原因是() A.解决了十三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B。

世界上许多国家引进杂交水稻C.有助于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D。

袁隆平推广杂交水稻成果显著〚导学号13300969〛答案:C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袁隆平杂交水稻的意义。

【高优设计】2017届高三历史人教版安徽专用一轮复习第30讲现代中国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高优设计】2017届高三历史人教版安徽专用一轮复习第30讲现代中国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必修三
考向一 考向二
第30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基础梳理 考点史证 考题探究 考题探究 史学前沿 随堂练习
-20-
考向二新中国教育
例 2(2014· 天津文综,9)1952 年我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如调整后的天 津大学下设土木建筑、 电信、 机械等 7 个工程系,20 个专业和 13 个专修科, 从综合型大学转变为多科性工业大学。这种调整主要是为了( ) A.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 B.培养经济建设的专门人才 C.提升国民的科技素养 D.推动天津经济建设发展
必修三
考向一 考向二
第30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基础梳理 考点史证 考题探究 考题探究 史学前沿 随堂练习
-19-
解题思路:①审题干、找题眼:“不符合史实”。 ②审设问、找关联:“双百”方针是 1956 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 议上提出的,目的是使 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③辨选项、定答案:本题比较适合用排除法。1957 年反右派运动的扩大化 后,一些学术问题被当成政治问题,甚至学术争论被说成是阶级斗争,所以说 “确保了学术文化事业此后十多年的繁荣”是不正确的,但符合题意。 B、 C、 D 三项符合史实。 答案: A
必修三
考点一 考点二
第30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基础梳理 考点史证 考点史证 考题探究 史学前沿 随堂练习
-15-
升华提高
1.“文化大革命”与科技成就 “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取得了氢弹的研制成功、 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等 一系列世界瞩目的成就,但它们不是“文化大革命”的产物,而是广大科技工 作者摒弃“文化大革命”的错误路线,坚持科学探索,辛勤劳动的结果。 2.教育和科技、经济之间的关系 (1)教育是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基础。 (2)科技和教育是决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关键。 (3)教育的发展推动着科技的进步,科技进步也推动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 (4)国民经济的发展取决于科技的进步,而科技的发展又带动国民经济的提 高。

高考历史一轮检测 第29讲新中国的科技、教育和文艺精

高考历史一轮检测 第29讲新中国的科技、教育和文艺精

新中国的科技、教育和文艺一、选择题1.英国广播公司(BBC)在有关报道中指出,中国是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独立进行载人航天的国家,同时嫦娥工程也有很多技术和尝试是开创性的。

这是中国“大国雄心”的展示,因为“一个普通的发展中国家,是不会试图飞到月球的”。

这说明( ) A.中国已经是世界上的超级大国B.当代科技发展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展示C.航天技术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兴衰D.中国科技在世界上已经处于领先地位2.(2013·河北石家庄模拟)右图为纪念钱学森诞辰100周年而拍摄的人物传记电影——《仰望星空》剧照,2011年12月10日在北京首映。

钱学森最大的贡献是( ) A.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B.主持实施国家载人航天工程C.参与组织“两弹一星”的研制D.力倡“863计划”“星火计划”3.(2013·吉林长春模拟)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粮食人均不足400千克,低于世界人均水平,要解决这一问题的首要途径是( )A.开垦荒地,搞好国土开发和整治B.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C.加强科技研发,提高单位面积产量D.调整农业结构,增加粮食种植面积4.杂交水稻被国际上称为“第五大发明”和世界“第二次绿色革命”,这是因为( ) A.它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B.有许多国家引进杂交水稻C.它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D.袁隆平推广杂交水稻5.从模仿追踪、重点突破到自主创新、引领未来,60年来,无论是在基础研究领域还是在前沿技术探索方面,中国科技界常有“惊人”创举。

这“惊人”创举有( )①“文革”期间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②涌现了诸如钱学森、袁隆平等成就卓著的科学家③“一五”期间成功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④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③④6.“百花齐放”与“百家争鸣”两个方针适用的领域分别是( )A.意识形态与科学技术B.文学艺术与意识形态C.文学艺术与科学技术D.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7.新中国成立后,文学艺术创作的主旋律是( )A.推进近代文化向现代文化的转变B.揭示社会矛盾真实反映社会各阶层状况C.讴歌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斗争,颂扬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风貌D.以歌颂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题材为主8.(2013·皖南八校联考)1967年,有位作家说:“曾经有人说过,做女人难,做名女人更难。

2017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资料 第32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教学案) 含解析

2017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资料 第32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教学案) 含解析

1。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

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3。

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两弹一星”1.目的: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

2.原子弹: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加强了中国的国防能力.掌握了核技术后,中国先后建成秦山核电站和大亚湾核电站,重视和平利用核能。

3.导弹: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4.人造地球卫星: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

二、载人航天从1999年起,“神舟”飞船在经过4次无人飞行成功试验后,于2003年10月15日载着宇航员杨利伟升上了太空,飞行圆满成功。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三、袁隆平与杂交水稻1.成就:1973年,袁隆平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

2001年,他获得中国国家最高奖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意义:不仅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也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四、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1.计算机:1983年,中国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计算机“银河—Ⅰ号"。

2.生物技术: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人类基因研究取得重大进展.五、“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1.“双百”方针的提出错误!【易错提醒】(1)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与新中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反映的是政治斗争的激烈,流派多且阶级阵线鲜明。

“双百"方针中的“百家争鸣”主要体现在学术上,没有阶级的差别与对立,两者实质不同.(2)“百花齐放”与“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是指文学艺术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百家争鸣”指科学上的不同派别,可以自由争论.具体来说,“双百”方针是提倡在文学艺术、科学研究领域,有独立思考和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有发表意见和保留意见的自由。

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考点集训必修3

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考点集训必修3

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考点集训(六十六)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一、选择题1.作为哲学家,毛泽东把科技发展的动力归结为矛盾,系统地、深刻地分析了科学研究对象的特殊的矛盾、科学生产与科学实验的矛盾……他主张把科技作为一种社会建制,纳入社会整体发展,是科学社会学的学科基石……。

为此,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集体A.制定了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B.批准了“863计划”和“星火计划”C.做出了发展“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D.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2.邓小平指出:“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由此可见,“两弹一星”的研制①体现了中国科技进步②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③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成果④为维护中国国家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3.电影《钱学森》再现了钱学森冲破重重困难最终回国报效祖国,成为“两弹一星”之父的传奇经历。

下列有关钱学森作出重大贡献的科技成就表述,正确的是A.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仿制近程导弹试验成功B.1964年我国自行设计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C.“文革”时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D.新时期“神舟”系列飞船发射成功4.20世纪60年代,美国国防部某高官在评价中国某项重大科技时说:“这件事情表明了中国人在打击力量方面所做的‘巨大努力’,并且表明,那里的‘动荡’和无政府状态并未影响他们取得进展。

”(“文革”期间《参考消息》摘编)该人士评论的是A.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B.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C.中国自行设计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D.成功发射了第一艘载人飞船5.国家最高技术奖成立于2000年,用于奖励科技成就卓著、社会贡献巨大的个人,此后每年评审一次,次年年初开会公布结果并颁奖。

人们曾这样形容首届获奖者之一:“一人干了两亿人的活”。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五 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教文化 第2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练习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五 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教文化 第2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练习

第2讲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象:“红专学校各处可见,有些地方提出‘每县出一个鲁迅,每县出一个郭沫若’的指标,还有些省仅几个月就宣布‘基本扫除文盲’”。

发生在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是( )A.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B.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C.成功研制“银河”巨型计算机D.发射第一颗实验通信卫星B 【解析】本题考查现代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

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大跃进”时期的特征,处于十年探索时期(1956—1966年)。

1973年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故A项错误;1958年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处于“大跃进”时期,故B项正确;1983年成功研制“银河”巨型计算机,故C项错误;1984年第一颗实验通信卫星发射,故D项错误。

《费加罗报》1970年4月27日发表时事评论:“人们可以说,并且人们在说:中国是继苏联、美国、法国和日本之后的第五个空间大国。

不,中国是第三个空间大国,实际上,凭时间的排列没有根据技术能力的排列重要。

”该评论可以佐证当时中国(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卫星发射技术取得重大突破C.载人航天技术成功实践D.“科教兴国”战略成效显著B 【解析】本题考查现代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1964年,故A项错误;由题干材料中“1970年”“第五个空间大国”等信息可知,这指的是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成功,故B项正确;2003年,中国才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故C项错误;“科教兴国”战略是在1995年提出的,故D项错误。

年9月邓小平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一文中指出:“从长远看,要注意教育和科学技术……最近,我见胡萨克时谈到,马克思讲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非常正确的,现在看来这样说可能不够,恐怕是第一生产力。

将来农业问题的出路,最终要由生物工程来解决,要靠尖端技术。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奠定了“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B.有利于我国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C.发展了马克思关于生产力的理论D.为我国科技发展指明了方向B 【解析】本题考查现代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第36讲新中国的科技、教育和文学艺术 名师公开课精品课件(33张)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第36讲新中国的科技、教育和文学艺术 名师公开课精品课件(33张)

第十五单元
知识笔记 疑难禅释
第36讲
基础梳理 基础梳理
新中国的科技、教育和文学艺术
考点史证 真题剖析 史学要论 随堂练习
-8-



(3)迅速发展: ①1977年,恢复统一高考招生的制度。 ②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 ③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和民办高等教育都得到长 足发展。
第十五单元
知识笔记 疑难禅释
第36讲
基础梳理 基础梳理
新中国的科技、教育和文学艺术
考点史证 真题剖析 史学要论 随堂练习
-10-



2.遭遇挫折 (1)1957年反右斗争扩大化后,“双百”方针的贯彻受到严重干扰和 损害。 (2)20世纪60年代初,中共中央开始纠正这一错误。 (3)“文化大革命”中,“双百”方针又受到严重破坏,文艺界呈现出 “百花凋零”的局面,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也几乎中止。 3.文学艺术的春天 (1)原因:科学文化领域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走向正途,1979 年“双百”方针重新确立。 (2)表现: ①文学艺术领域:各类文艺流派交相引领风潮。 ②学术、科技领域不断创新和发展。
第十五单元
知识笔记 疑难禅释
第36讲
基础梳理 基础梳理
新中国的科技、教育和文学艺术
考点史证 真题剖析 史学要论 随堂练习
-5-



二、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1.扫盲教育 (1)内容: ①1950年,党和政府召开全国工农教育会议。 ②政府开办各种类型的补习学校。 ③1982年宪法和《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均提到扫除文 盲。 (2)成果:2001年元旦,中国政府宣布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36课时 新中国的科技、教育和文学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36课时 新中国的科技、教育和文学

第36课时新中国的科技、教育和文学艺术A组对点练对点提示:1~3新中国科技成就;4~6新中国教育方针及成就;7~8“双百”方针1.(2014·青岛模拟)观察图片,下列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图①反映了中国古代在地震观测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B.图②反映出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试爆原子弹的国家C.图③反映出“文化大革命”促进了中国高新科技的发展D.图④反映出中国在载人航天领域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解析浑天仪属于观测天象的仪器,地动仪属于观测地震的仪器;第一个试爆原子弹的国家是美国;“文革”的本质是“左”倾错误,不可能对科技起到推动作用。

神舟五号发射成功表明中国航天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答案 D2.(2014·青岛调研)2012年3月在全国上映的电影《钱学森》,真实再现了钱学森冲破重重阻挠,最终回到祖国,成为“两弹一星”之父的传奇经历。

下列有关钱学森曾做出过重大贡献的科技成就,表述正确的是 ( )。

①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仿制的近程导弹试验成功②1964年,我国自行设计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③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④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解析近程导弹试验成功是在20世纪60年代初,而不是20世纪50年代初,排除①;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在1964年10月16日,而文化大革命时期是指1966~1976年,排除③。

故答案为D。

答案 D3.(2014·潍坊一中模拟)下框内是新华社对我国某一项科学技术成果发表的评论。

根据评论内容和所学知识判断这一科学技术成果应该是 ( )。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投入国际市场C.中国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D.中国“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发射解析结合材料中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空间技术”,可以判断应为1970年中国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36讲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学案 新人教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36讲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学案 新人教版

第36讲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明备考方向握主旨精要课程标准(1)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2)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3)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本讲主要讲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的曲折发展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国家为发展科技、文化事业提出了正确的指导方针,制定了系统的发展规划,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文革”期间受到很大的挫折。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实行拨乱反正,文化科教事业又迎来发展的春天考纲要求(1)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3)教育事业的发展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1.“两弹一星”(1)背景: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

(2)表现:①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加强了我国的国防能力。

②先后建成秦山核电站和大亚湾核电站。

③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

2.载人航天(1)决策:1992年,中国政府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

(2)成就:2003年“神舟5号”载人飞船升空,中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3.杂交水稻(1)成就:1973年,袁隆平成功培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

(2)意义: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也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4.计算机技术(1)1983年我国成功研制出“银河-I号”巨型计算机。

(2)越来越先进的高性能计算机在十几年间先后问世。

5.生物技术(1)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

(2)中国积极参与人类基因的研究,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1.提出(1)背景:①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人民的生活方式、社会交往方式发生了变化。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36 新中国的科技、教育和“双百”方针 岳麓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36 新中国的科技、教育和“双百”方针 岳麓版

课时作业(三十六) [第36讲新中国的科技、教育和“双百”方针]基础演练1.[2012·大连模拟] “这是一个具有高度标志性的事件,它表明中国的航天技术在21世纪已经走到了欧洲和日本前面。

”这一评价是指( )A.“神舟”五号顺利返航B.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C.“东方红—1”号卫星发射成功D.“银河—I”计算机成功研制2.恢复统一高考招生制度的当年,考生“杨洪清”就是凭此证进入考场的,这一年是( )A.1976年B.1977年C.1978年D.1979年3.某年7月,周恩来曾严厉地对热衷于闹派性的人说:“大家往天上看看吧,那里星光灿烂,但还没有一颗是我们中国的……我们再这样闹下去,是闹不上去的。

”这一年最有可能是 ( )A.1952年B.1967年C.1971年 D.1975年4.20世纪50年代,植物学家胡先驌因批评前苏联生物学家李森科而遭到批判。

1956年,周恩来与中科院负责人谈话:“科学是科学,政治是政治……如果李森科不对,我们没有理由为李森科辩护,我们就向被批评的胡先驌承认错误。

”该谈话( ) A.体现了“双百”方针的精神B.实现了思想路线上的拨乱反正C.反映了学术问题政治化的要求D.蕴含了“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5. “文革”间文艺界处于万马齐喑的局面,而“文革”后文艺创作重现繁荣。

这最能说明( )A.文艺的繁荣有其自身规律,不会持久B.文艺创作有一个兴衰交替的反复过程C.文艺的兴衰受制于一定时期的政治环境D.“文革”对文艺有重大影响6.[2012·泰安模拟] 与20世纪70年代某烟标(见右图)反映的史实匹配最贴切的概念应是( )A.“南优2号”B.“东方红—1”号C.“神舟”五号D.“银河—Ⅰ”号7.下列图片成就属于我国科学工作者在“文革”时期排除错误路线干扰,坚持科学探索而取得的成就是(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能力提升8( ),男33岁贫农小学, 出身好,衷心热爱伟大领袖毛主席和中国共产党;阶级立场坚定,在农村广阔天地里锻炼20多年 A.“文革”期间推荐工农兵上大学B.“文革”后恢复高考制度C.《义务教育法》的实施D.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的制定9.[2012·福州模拟] 阅读《1957—1997年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对照表》,对我国高等教育所经历的曲折发展合乎逻辑的感想是( )年份1957 1960 1965 1971 1997学校229所1289所434所328所2170所A.B.必须重视基础教育C.必须重视教育和按教育规律办事D.必须重视培养“工农兵学员”10.[2012·合肥模拟] 1956年,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说:“我们还要有原子弹。

高优指导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考点规范练36 新中国的科技、教育和文学艺术(含解析)岳麓版

高优指导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考点规范练36 新中国的科技、教育和文学艺术(含解析)岳麓版

考点规范练36.新中国的科技、教育和文学艺术一、选择题1.(2015江苏泰州三模)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曾对印度尼西亚代表团说:“美国是看不起我们的,英国是看不起我们的。

法国、联邦德国、日本、苏联这些国家它们都看不起我们。

这个看不起是有理由的,因为它们的东西多,技术先进。

”基于这一认识,中国政府( )A.加紧核武器技术的研制B.主动加入不结盟运动C.开始实施载人航天工程D.实行“科教兴国”战略〚导学号17600210〛2.(2015四川资阳二模)《简明中国教育史》记载了中国历史上某时期的教育现象:“红专学校各处可见,有些地方提出‘每县出一个鲁迅,每县出一个郭沫若’的指标,还有些省仅几个月就宣布‘基本扫除文盲’。

”发生在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是( )A.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B.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C.成功研制“银河”巨型计算机D.发射第一颗实验通信卫星3.(2015山东滨州一模)2012年3月,袁隆平提到:“今年的目标是向亩产1 000千克迈进,这虽然很不容易,但像矮子爬楼梯,一步一步走。

”由袁隆平选育的杂交水稻在国际上被称为世界“第二次绿色革命”,主要原因是( )A.有利于解决13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B.世界上许多国家引进杂交水稻C.有助于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D.袁隆平推广杂交水稻成果显著4.(2015湖南衡阳一模)新中国成立后,科技事业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第一颗氢弹成功爆炸;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

究其主要原因是( )A.“科教兴国”战略的推动B.苏联长期的技术支持C.主观努力拼搏的结果D.雄厚物质基础的保障5.有海外学者指出:“中国共产党预见到农业合作化将在1955年底完成,并且开始为推动工业化的发展作出新的努力,因此愈来愈转向知识分子和各类专业人员寻求帮助。

”为此,中国共产党提出了( )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B.“科教兴国”战略C.“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D.“两弹一星”计划〚导学号17600211〛6.(2015北京海淀二模)1956年,党和政府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两个“八字方针”。

(广东专用)高考历史一轮 课时跟踪检测(三十六) 新中国的科技、教育和文学艺术(含解析) 岳麓版

(广东专用)高考历史一轮 课时跟踪检测(三十六) 新中国的科技、教育和文学艺术(含解析) 岳麓版

课时跟踪检测(三十六) 新中国的科技、教育和文学艺术(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说明:标“★”题难度稍大,意在提醒学生慎思慎做,教师可对这些题目进行选讲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2·梅州二模)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五个时期的科技发展情况(科技成果)曲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一五”计划促进了①时期的科技发展B.“两弹一星”成果是在②时期取得的C.“文化大革命”使④时期内没有取得任何科技成就D.杂交水稻是在⑤时期取得的重大成果2.(2012·广东冲刺模拟)我国科技发展战略分别经过了从“向科学进军”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再到“科教兴国”和“科学发展自主创新”的发展变化,中国科技发展在半个多世纪里完成了西方科技数百年的发展历史。

这说明中国科技( ) A.违背历史发展规律B.符合中国实际国情C.攻坚重点始终不变D.受苏联模式影响较大3.温家宝总理在200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指出:30年来,伴随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我国科学技术取得了历史性发展。

下列各项,不能为温总理的讲话提供佐证的是( ) A.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B.秦山和大亚湾核电站建成C.成功发射神舟号载人宇宙飞船D.成功研制“银河”巨型计算机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识字是终身学习的关键,是民主和公民社会的基础工具,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更是最基本的人权。

”中国高度重视全体民众的此项人权并为之而奋斗开始于( )A.新中国成立后B.三大改造完成后C.改革开放后D.《义务教育法》颁布后5.(2012·梅州模拟)在1977年8月全国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面对清华大学教学质量很差的情况,邓小平尖锐地指出:那就应该称做“清华小学”“清华中学”。

造成教学质量很差的重要原因是( )A.三年经济困难B.“教育大跃进”C.“文革”“左”倾错误D.高考制度被废止6.20世纪以来,中国历代政府都非常重视中学历史教育,数次修订历史教育目标,其中一次的内容有这样的表述:“了解劳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主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规范练36.新中国的科技、教育和文学艺术一、选择题1.(2015江苏泰州三模)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曾对印度尼西亚代表团说:“美国是看不起我们的,英国是看不起我们的。

法国、联邦德国、日本、苏联这些国家它们都看不起我们。

这个看不起是有理由的,因为它们的东西多,技术先进。

”基于这一认识,中国政府( )A.加紧核武器技术的研制B.主动加入不结盟运动C.开始实施载人航天工程D.实行“科教兴国”战略〚导学号17600210〛2.(2015四川资阳二模)《简明中国教育史》记载了中国历史上某时期的教育现象:“红专学校各处可见,有些地方提出‘每县出一个鲁迅,每县出一个郭沫若’的指标,还有些省仅几个月就宣布‘基本扫除文盲’。

”发生在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是( )A.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B.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C.成功研制“银河”巨型计算机D.发射第一颗实验通信卫星3.(2015山东滨州一模)2012年3月,袁隆平提到:“今年的目标是向亩产1 000千克迈进,这虽然很不容易,但像矮子爬楼梯,一步一步走。

”由袁隆平选育的杂交水稻在国际上被称为世界“第二次绿色革命”,主要原因是( )A.有利于解决13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B.世界上许多国家引进杂交水稻C.有助于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D.袁隆平推广杂交水稻成果显著4.(2015湖南衡阳一模)新中国成立后,科技事业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第一颗氢弹成功爆炸;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

究其主要原因是( )A.“科教兴国”战略的推动B.苏联长期的技术支持C.主观努力拼搏的结果D.雄厚物质基础的保障5.有海外学者指出:“中国共产党预见到农业合作化将在1955年底完成,并且开始为推动工业化的发展作出新的努力,因此愈来愈转向知识分子和各类专业人员寻求帮助。

”为此,中国共产党提出了( )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B.“科教兴国”战略C.“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D.“两弹一星”计划〚导学号17600211〛6.(2015北京海淀二模)1956年,党和政府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两个“八字方针”。

它们的相同点是( )A.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进行社会主义建设B.直接促进我国科技与文艺领域的繁荣C.促进和完善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D.推动了国民经济调整任务的顺利完成7.(2015广东韶关一模)1980年初,风光片《三峡的传说》插曲《乡恋》经中央电视台播出后风靡全国,但因唱法上的创新遭到了来自各方的质疑,被批为“靡靡之音”而被禁播3年。

这说明( )A.改革开放还未实行B.“不结盟”外交正推行C.“文化大革命”理论未被否定D.“双百”方针贯彻的必要性〚导学号17600212〛8.(2015河南商丘二模)1954年教育部规定:“高中……从一年级起授俄语;个别地区和缺少俄语师资的可授英语;二、三年级原授英语的,可继续授英语,如有俄语师资而学生又愿意改授俄语并对英语教师能作妥善安置者,可改授俄语。

”这种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A.从语言上构建意识形态B.为“一五”计划做人才储备C.确保苏联对华的主导性D.促进外语教学的多元化9.(2015江苏南京三模)1956年1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指出:“我国人民应该有一个远大的规划,要在几十年内,努力改变我国在经济上和科学文化上的落后状况,迅速达到世界上的先进水平。

”此后十年间,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有( )A.全面开展“大跃进”运动B.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C.初步建立国民教育体系D.培育出水稻“南优二号”10.新中国成立后,各时期的教育方针具有不同的时代特点。

下列属于“文化大革命”时期教育方针的是( )A.“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B.“紧密结合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实际组织教学”C.“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D.“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11.1970—1976年,高校招生采用“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的办法,这带来了学生文化素质差的弊端。

邓小平复出后,为改变这种状况,采取的重大决策是( )A.提出“双百”方针B.实施“科教兴国”战略C.恢复被停止的高考制度D.大力发展职业教育12.1977年12月10日前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先后举行了高考,有570万青年走进了他们陌生而又倍感亲切的考场,构成我国高校招生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独特景观。

这一制度的实行( )A.有利于党的工作重心转移B.保障了新时期建设人才需要C.解决了知识青年待业问题D.促进了科技教育事业的复兴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经济现代化必须抓住机遇,我们在历史上曾经错失三次重大机遇……第一次是1793年错失第一次工业革命扩散的机遇……第二次是1842—1860年错失第二次工业革命起步的机遇……第三次是1957—1976年错失第三次产业革命技术转移的机遇。

——《中国经济现代化报告2005》材料二材料三1978年以来,科学技术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重大科技成果达到六万多项,经推广应用后新增产值累计达1 400多亿元。

据不完全统计,到2001年,“863计划”累计创造新增产值560多亿元。

(1)材料一认为中国“1957—1976年错失第三次产业革命技术转移的机遇”,材料二却告诉我们在此期间我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两者相互矛盾吗?请说明。

(2)根据上述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科技发展的社会因素有哪些。

就其中你认为最重要的因素,谈谈具体做法。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材料二1915年,陈独秀发表《今日之教育方针》。

……1919年4月,教育部“教育调查会”拟定了“养成健全人格,发展共和精神”的新教育宗旨。

所谓“健全人格”,当具下列条件:(一)私德为立身之本,公德为服务社会国家之本。

(二)人生所必需之知识技能。

(三)强健活泼之体格。

(四)优美和乐之感情。

……恢复民国初年教育宗旨,提倡民主科学的新教育。

——摘编自《中国教育史》材料三1947年中国高等院校中政法系科的在校生占大学在校学生总数的24%,到了1952年这一比例下降到2%。

1946年,工科学生仅占在校生总数的18.9%,1952年达到35.4%,为各科学生之首。

调整产生了许多专业工学院,例如四大工学——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大连工学院(现大连理工大学)。

——摘编自陈辉《1952年中国高等院校的院系调整——“以苏联为师”的后果》(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春秋、西汉时期教育发展的特点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这一时期的教育内容与孔子讲学相比有何异同。

并分析这一时期实行教育改革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1952年院系调整的主要表现。

结合所学知识,用一句话概括1952年院系调整的现实意义。

##考点规范练36.新中国的科技、教育和文学艺术一、选择题1.A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现代中国的科技发展,题眼是“20世纪60年代”“技术先进”。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增强了中国的国防实力,这符合“20世纪60年代”“这些国家它们都看不起我们……因为它们的东西多,技术先进”的时代背景,故A项正确;中国没有主动加入不结盟运动,故B项错误;1992年,中国政府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不符合“20世纪60年代”,故C项错误;1995年,我国实行“科教兴国”战略,不符合“20世纪60年代”,故D项错误。

2.B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现代中国的科技成就。

题干材料反映了“大跃进”时期的特征,当时我国正处于十年探索时期(1956—1966年),1973年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故A项错误;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于1958年,处于“大跃进”时期,故B项正确;成功研制“银河”巨型计算机是在1983年,故C项错误;第一颗实验通信卫星发射是1984年,故D项错误。

3.C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袁隆平杂交水稻的意义。

杂交水稻的成功培育有利于提高粮食产量,有助于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故C项正确。

4.C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现代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因。

“科教兴国”战略是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1959年中苏关系恶化,苏联撤走了大量在华专家,故B项错误;1964—1970年,中国与美苏两国交恶,面对美苏的威胁,中国积极研发国防科技,体现了主观努力拼搏的结果,故C项正确;1964年,我国处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时期,1967年、1970年,我国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的物质基础并不雄厚,故D项错误。

5.A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根据“农业合作化将在1955年底完成”“愈来愈转向知识分子和各类专业人员寻求帮助”,可知题干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即强调在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在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故选A项。

6.A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双百”方针与“八字方针”的相同点。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建设新中国文化科学事业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是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的指导方针,这两个方针都有利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故A项正确;“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处理的是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与科技与文艺领域的繁荣无关,故B项错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与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无关,故C项错误;国民经济调整任务的顺利完成是在1964年,其与国民经济调整的八字方针有关,故D项错误。

7.D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题眼是“1980年初”“禁播3年”。

1980年中国已经实行了改革开放,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主要涉及文艺领域,与“不结盟”外交政策无关,故B项错误;“文化大革命”理论是以阶级斗争为纲,1978年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对之进行了彻底的批判和清算,故C项错误;“双百”方针强调在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在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但《乡恋》被批为“靡靡之音”而被禁播3年,这说明当时“双百”方针没有被很好地贯彻,故D项正确。

8.A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现代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题干中1954年教育部的规定倾向于教授俄语,联系当时两极对峙、美苏冷战的背景,可知此举旨在从语言上构建意识形态,故A项正确;1954年“一五”计划早已开始,学习外语与计划经济的人才储备无直接关系,故B项错误;C项说法错误;材料中只提及俄语和英语,且更倾向于俄语,无从体现“多元化”,故D项错误。

9.C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