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岩石及蚀变

合集下载

岩石分类

岩石分类

1、大理岩(ML) 岩性描述隶属变质岩,具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Hm=3,由碳酸盐岩经区域变质作用或接触变质作用形成。

主要矿物由方解石或白云石组成,此外含有滑石、透闪石、斜长石、石英等。

通常以白色或灰色大理岩居多,其中,质地均匀、细粒、白色者,又称汉白玉。

在Ⅱ矿区F17以东40-52行,大理岩主要为含镍超基性岩体的下盘围岩,在接触界线附近往往有蚀变现象,主要为透闪石化、透辉石化、蛇纹石化,蚀变范围和程度极不相同。

2、混合岩(Mi)隶属变质岩,粒状结构,块状构造,肉红-红黑色,由于混合岩化作用(是变质作用向岩浆作用过渡的类型)形成。

由浅色花岗质(脉体)和暗色镁铁质岩(基体)两部分组成,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角闪石、黑云母。

在Ⅱ矿区F17以东40-52行,混合岩主要产出于含镍超基性岩体的上盘及F17断层附近。

3、斜长角闪岩(Am-P)隶属变质岩,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绿黑色-黑色。

主要由角闪石及斜长石组成,含少量石英、黑云母、辉石等。

部分斜长角闪岩伴有局部绿泥石化,常穿插在大理岩中。

4、花岗闪长斑岩(γδπ)隶属岩浆岩,粒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为石英、长石、角闪石,与矿体呈突变过渡关系,该套岩体作为夹石带在Ⅱ矿区F17以东48-50行间侵入穿透整个超基性岩体。

5、特富矿(S-A)黄-黄绿色,致密块状构造,金属硫化物以磁黄铁矿、镍黄铁矿、黄铜矿为主。

矿体呈块状、半块状产出。

常发育于超基性岩体与围岩接触和内接触带的边缘裂隙中。

6、超基性岩型硫化镍富矿石(SN-A1)黑色,金属硫化物呈2-4mm的集合体,紧密充填于橄榄石颗粒中间构成了海绵晶铁状构造,约占总量的15-30%,金属硫化物以磁黄铁矿、镍黄铁矿、黄铜矿为主。

脉石矿物以橄榄石为主,次有辉石。

含矿母岩为二辉橄榄岩,暗绿色,中粗粒结构、块状构造,橄榄石含量>60%。

7、超基性岩型硫化镍贫矿石(SN-A2)黑色,金属硫化物为他形粒状呈0.5-2mm的集合体,以星点状稀疏充填在橄榄石和辉石颗粒之间构成了星点状和局部半海绵状构造。

岩石类型

岩石类型

沉积岩岩石类型1.洞穴角砾岩(陆源碎屑岩)新鲜面: 土褐色,角砾状结构,块状构造。

碎屑物质: 含量60%。

其中石灰岩角砾 90%±,粒度 8cm-4cm。

石灰岩角砾灰色呈次棱角状,溶蚀后呈次园状,磨圆分选性较差。

石英角砾含量10%±,粒度4-2mm,白色,分选磨圆较差,次棱角状。

胶结物: 含量40%。

由钙质、铁质、泥质和更细的碎屑物质所胶结。

成因:分选性差,磨圆差,搬运距离较短或未经搬运快速堆积而成。

2.石英砾岩(陆源碎屑岩)新鲜面:灰白色,砾状结构,块状构造。

碎屑物质:含量60% ±。

石英含量 90-95%,粒度 10-6mm ,无色,磨圆好,分选中等,圆状、次圆状,岩屑5% :粒度3-5mm,灰色,分选磨圆较差。

胶结物:含量40% ±。

Si质、 Fe质、 Ca质胶结。

成因:碎屑物质在搬运过程中棱角被磨蚀成圆状、次圆状,长期搬运沉积而成。

3.铁质石英砾岩(陆源碎屑岩)新鲜面:紫红色,砾状结构块状构造碎屑物质:含量70%。

石英含量100%,粒度8-6mm 。

石英砾石分选差,磨圆较好。

紫红色,被铁质氧化。

呈圆状、次圆状。

胶结物:含量30%,Si质、铁质胶结。

成因:砾岩碎屑搬运距离较近,碎屑物快速堆积,分选差,磨圆较好。

4.燧石质砾岩(陆源碎屑岩)新鲜面:灰色,砾状结构,块状构造。

碎屑物质:含量70%。

燧石含量80%,粒度10-14mm,圆状、次圆状,分选较差,磨圆较好。

石英含量20%,粒度10-12mm。

次圆状。

白色透明、玻璃光泽。

胶结物:含量30%,由硅质、铁质、胶结而成。

成因:分选较差,磨圆较好,搬运距离较远5.石英粗砂岩(陆源碎屑岩)新鲜面:灰白色或浅黄色,砂状结构,块状构造。

碎屑物质:含量70%,以石英为主,含量85%±,粒度2-1mm。

石英圆状、次圆状,分选好。

其次长石含量10% ±,粒度1- 0.5mmm 。

长石有风化现象,分选磨圆较石英差一些。

野外常见围岩蚀变

野外常见围岩蚀变

围岩蚀变后颜色变浅,由深色变为浅色 围岩蚀变后出现新的颜色,如黄色、绿色等 围岩蚀变后颜色不均匀,出现斑点、条纹等 围岩蚀变后颜色变化与矿物成分有关,如铁、锰等元素含量增加会导致颜色变深
围岩蚀变会导致岩石结构变得松散、多孔,影响其稳定性。 蚀变过程中,岩石中的矿物成分会发生变化,导致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变化。 蚀变过程中,岩石的层理、裂隙等结构特征会发生变化,影响其工程性质。 蚀变过程中,岩石的颗粒大小、形态等特征也会发生变化,影响其外观和用途。
蚀变分期:根据蚀变 岩石的矿物成分、结 构构造等特点,可将 蚀变作用分为早期、 中期和晚期三个阶段
蚀变速率:蚀变作用是 一个长期的过程,其速 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如 气候、地形、植被覆盖 等
蚀变周期性:蚀变作用 具有一定的周期性,与 地球气候变化、地质构 造运动等有一定的关系
蚀变是成矿的重要 标志之一,通过蚀 变可以判断成矿的 可能性。
性质
常见类型:黄 铁矿化、黄铜 矿化、方铅矿
化等
蚀变特征:形 成黑色、灰色 或黄色的薄膜, 使围岩变得粗 糙或出现蜂窝
状结构
分布情况:主 要分布在火山 岩、沉积岩和
变质岩地区
碳酸化作用:围岩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形成碳酸盐矿物,如方解石、白云石等。 氧化作用:围岩中的铁、锰等元素与氧气反应,形成铁氧化物、锰氧化物等矿物。 水化作用:围岩中的矿物与水反应,形成含水矿物,如绿泥石、硬石膏等。 硫化作用:围岩中的硫化物与氧气、水等反应,形成硫化物、硫酸盐等矿物。
不同类型的蚀变往往 与不同类型的成矿作 用有关,了解蚀变类 型有助于预测矿产资 源。
蚀变可以改变围岩 的物理性质和化学 成分,从而影响矿 产的形成和分布。
通过研究蚀变的分 布规律,可以更好 地了解成矿作用的 规律的地区

常见岩石种类

常见岩石种类

常见岩石种类简介岩石是地球表面最常见的物质之一,由不同的矿物质和特定的结构组成。

岩石可以根据它们的成因和组成进行分类。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岩石种类,包括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火成岩火成岩是形成于地壳深部的岩石,是在高温和高压条件下由岩浆凝固而形成的。

火成岩可以进一步分为火山岩和深成岩。

火山岩在地表上形成,是由喷发的火山喷出的岩浆在冷却后形成的。

而深成岩则是形成于地壳深部的岩石,由于冷却速度较慢,矿物晶体有时间生长,因此深成岩有更大的晶粒。

常见的火山岩包括玄武岩、安山岩和流纹岩。

玄武岩为黑色或暗绿色的岩石,富含铁镁矿物质。

安山岩是一种灰黑色或暗绿色的岩石,富含长石和斜长石。

流纹岩是一种斑纹状岩石,由于岩浆中的气泡和矿物质的分异而形成。

沉积岩沉积岩是由颗粒物质在地表上被风、水或冰运输和沉积而形成的岩石。

这些颗粒物质可以是碎石、沙子、泥土或有机物质。

最常见的沉积岩包括砂岩、页岩和石灰岩。

砂岩是由砂粒堆积而成的岩石,通常呈现出明显的颗粒结构。

它的颜色可以根据所含的矿物质的类型和含量而有所不同。

页岩是由泥土或粘土堆积而成的岩石,通常呈现灰色或黑色,并且具有一定的可塑性。

石灰岩是由碳酸钙沉积而成的岩石,可以是白色、灰色或黄色。

变质岩变质岩是由原始岩石在高温和高压条件下经历化学和物理变化而形成的岩石。

这些条件通常发生在地壳的深部或板块碰撞的带状带。

常见的变质岩包括片麻岩、云母片岩和石英岩。

片麻岩是一种具有层状结构的岩石,由于斜长石和云母等矿物质的排列而形成。

云母片岩是一种具有细粒度和片状云母矿物质的岩石。

石英岩是一种由石英晶体主导的岩石,常常呈现出均匀的颜色和纹理。

结论以上是几种常见的岩石种类的简要介绍。

火成岩是由岩浆凝固而形成的岩石,包括火山岩和深成岩。

沉积岩是由颗粒物质沉积而形成的岩石,包括砂岩、页岩和石灰岩。

变质岩是由原始岩石在高温和高压条件下形成的岩石,包括片麻岩、云母片岩和石英岩。

通过了解这些常见的岩石种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表面的形成和演变过程。

常见岩性——精选推荐

常见岩性——精选推荐

岩性描述1、灰黄色角砾岩,角砾呈棱角状,粒度大小悬殊,大者20-30厘米,小者10-15厘米,成分为灰岩占75%,粉砂质泥岩占20%,胶结物为灰岩及泥岩岩屑,岩石具强硅化中等褐铁矿化,岩石局部被铁质侵染后呈砖红色。

2、浅褐红色构造角砾岩,角砾呈棱角状-次棱角状,成分主要为灰岩,胶结物为灰岩岩屑及砖红色粘土,具弱硅化、弱褐铁矿化,岩石显揉皱现象。

3、灰黄色、褐红色碎裂岩化粉砂质泥岩、岩石呈碎块状,局部具有硅化、褐铁矿化现象,偶见碎裂状石英团块,,岩石呈半风化状,多成粘土及砂土状。

4、岩石中见溶蚀小孔洞,孔洞中充填方解石晶体,局部见方解石细脉沿裂隙面分布。

岩石局部见方解石细脉、方解石颗粒、溶蚀小孔洞,孔壁见方解石颗粒,结构致密。

5、浅灰、浅紫红色、灰黄色角砾岩,角砾呈棱角状,粒度大小悬殊,大者20-30厘米,小者2-3厘米,一般10-15厘米,成分为灰岩占75%,粉砂质泥岩占20%,胶结物为灰岩及泥岩岩屑,岩石具有强硅化若褐铁矿化,局部被铁质侵染后呈砖红色。

6、褐黄色粘土层,具有滑感局部中等风化,岩石整体较破碎,局部裂隙面偶见方解石细脉分布,脉宽1-4mm。

7、灰黄色角砾岩,菱角主要成分为灰岩,角砾呈菱角状次菱角状,胶结物为钙质、泥质等,泥质含量较高,蚀变较弱,具弱硅化。

裂隙面见灰白色方解石薄膜,发育方解石细脉,呈网状展布,脉宽1-2mm。

8、浅灰色中层状泥质灰岩,岩石极为破碎,由泥质灰岩碎块及泥质物组成;局部见石英细脉及方解石团块岩层面分布。

9、浅灰色薄层状灰岩,局部见方解石颗粒、铁质薄膜,泥质胶结。

岩石中见溶蚀小孔洞,空洞中充填方解石晶体,岩石裂隙面被铁质被摸充填。

10、浅灰色碎裂状泥晶灰岩,岩石见方解石团斑、方解石细脉,局部被铁锰质侵染,泥质胶结,岩石松散。

11、紫红色、灰褐色角砾岩,角砾呈棱角状,粒度大小悬殊,大者20-30厘米,小者2-3厘米,一般10-15厘米,成分为灰岩占75%,粉砂质泥岩占20%,胶结物为铁质、泥质,胶结较松散,局部可见褐铁矿化现象。

(完整版)岩石蚀变的概念、种类和相关特征

(完整版)岩石蚀变的概念、种类和相关特征

岩石蚀变的概念、种类及相关特征一、概念围岩蚀变:指在热液矿床的形成过程中,围岩受到流体和热液的作用影响所发生的各种交代变质作用。

影响围岩蚀变的因素主要为热液或流体的性质、成分、温度、压力、围岩的性质和成分等。

围岩蚀变的种类很多,如矽卡岩化、云英岩化、钠长岩化和碳酸盐化等。

交代蚀变形成的围岩,成为蚀变围岩。

如云英岩、矽卡岩、钠长岩等。

由于一定的围岩蚀变常与一定类型的热液矿床相联系,并能反映热液矿床形成物理-化学条件。

因此围岩蚀变可以有助于阐明热液矿床形成过程的物理化学条件及矿床的成因等。

同时它又是重要的找矿标志。

蚀变围岩常具有分带现象,这是建立交代蚀变成矿模式的重要基础。

另外,某些蚀变围岩,如明矾石化岩、叶腊石岩、高岭土岩等本身就是非金属矿产。

蚀变作用:泛指岩石、矿物受到热液、地表水、海水以及其它作用的影响,产生适合新的物理-化学条件下新的矿物或矿物组合的过程。

围岩蚀变、化学风化和变质交代作用,都属于蚀变作用的范畴。

蚀变围岩:在热液作用下,使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结构、构造发生变化的岩石,由于他们经常见于热液矿床的周围,故称为蚀变围岩。

一定的热液矿床常与某些类型蚀变围岩共生。

因此,蚀变围岩不仅是研究热液矿床成因的重要标志,也是重要的找矿标志之一。

某些特殊的蚀变围岩,如明矾石化的火山岩本身就有开采利用的价值。

褪色作用:指在热液作用影响下,导致岩石中的深色矿物消失,铁镁组分淋失,使得原来岩石变成浅色的蚀变作用。

碱质交代作用:内生含碱质(如钾和钠)的成矿溶液对围岩所进行的各种交代作用。

在这种作用过程中,形成由碱性长石(钾长石、钠长石)、碱性角闪石、碱性辉石、云母、方柱石、霞石等碱性硅酸盐矿物组成的交代蚀变岩石,表现出碱质在溶液及其交代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根据碱金属的不同,可分为钾质交代和钠质交代两大类。

钾质交代,包括钾长石化、云母化、云英岩化、绢英岩化等;钠质交代,包括钠质辉石化、钠质角闪石化、钠长石化、钠长-更长石化、霞石化、方柱石化及部分沸石化等。

儿童科普:了解地球的岩石构造

儿童科普:了解地球的岩石构造

儿童科普:了解地球的岩石构造
地球是一个神奇而美丽的星球,它的表面覆盖着各种各样的岩石。

这些岩石构成了地球的外壳,也就是地壳。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地球的岩石构造吧!
地球的岩石可以分为三大类: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1. 火成岩:它们是由熔融的岩浆冷却凝固而成的。

当岩浆从地球内部上升到地表时,由于温度降低,岩浆逐渐凝固形成岩石。

火成岩有很多种,比如花岗岩和玄武岩。

2. 沉积岩:它们是由沉积物堆积、压缩而成的。

这些沉积物可以是沙子、泥土、贝壳或其他生物的残骸。

经过长时间的压缩,这些沉积物变成了坚硬的岩石。

沉积岩有很多种,比如砂岩和石灰岩。

3. 变质岩:它们是由已经形成的岩石在高温、高压或化学作用下发生改变而形成的。

变质岩可以是火成岩或沉积岩经过变化而来的。

变质岩有很多种,比如片麻岩和大理岩。

这三大类岩石在地球的不同地方形成,它们的特征和性质也各不相同。

通过研究岩石,地质学家可以了解地球的历史和结构。

蚀变的种类讲解

蚀变的种类讲解

蚀变的种类种类围岩蚀变:指在热液矿床的形成过程中,围岩受到流体和热液的作用影响所发生的各种交代变质作用。

影响围岩蚀变的因素主要为热液或流体的性质、成分、温度、压力、围岩的性质和成分等。

围岩蚀变的种类很多,如矽卡岩化、云英岩化、钠长岩化和碳酸盐化等。

交代蚀变形成的围岩,成为蚀变围岩。

如云英岩、矽卡岩、钠长岩等。

由于一定的围岩蚀变常与一定类型的热液矿床相联系,并能反映热液矿床形成物理-化学条件。

因此围岩蚀变可以有助于阐明热液矿床形成过程的物理化学条件及矿床的成因等。

同时它又是重要的找矿标志。

蚀变围岩常具有分带现象,这是建立交代蚀变成矿模式的重要基础。

另外,某些蚀变围岩,如明矾石化岩、叶腊石岩、高岭土岩等本身就是非金属矿产。

蚀变作用:泛指岩石、矿物受到热液、地表水、海水以及其它作用的影响,产生适合新的物理-化学条件下新的矿物或矿物组合的过程。

围岩蚀变、化学风化和变质交代作用,都属于蚀变作用的范畴。

蚀变围岩:在热液作用下,使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结构、构造发生变化的岩石,由于他们经常见于热液矿床的周围,故称为蚀变围岩。

一定的热液矿床常与某些类型蚀变围岩共生。

因此,蚀变围岩不仅是研究热液矿床成因的重要标志,也是重要的找矿标志之一。

某些特殊的蚀变围岩,如明矾石化的火山岩本身就有开采利用的价值。

褪色作用:指在热液作用影响下,导致岩石中的深色矿物消失,铁镁组分淋失,使得原来岩石变成浅色的蚀变作用。

碱质交代作用:内生含碱质(如钾和钠)的成矿溶液对围岩所进行的各种交代作用。

在这种作用过程中,形成由碱性长石(钾长石、钠长石)、碱性角闪石、碱性辉石、云母、方柱石、霞石等碱性硅酸盐矿物组成的交代蚀变岩石,表现出碱质在溶液及其交代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根据碱金属的不同,可分为钾质交代和钠质交代两大类。

钾质交代,包括钾长石化、云母化、云英岩化、绢英岩化等;钠质交代,包括钠质辉石化、钠质角闪石化、钠长石化、钠长-更长石化、霞石化、方柱石化及部分沸石化等。

蚀变岩石分类

蚀变岩石分类

蚀变岩石分类一、蛇纹石化及蛇纹岩超基性岩石,经气液变质作用,使其中的橄榄石和部分辉石转变成蛇纹石,形成蛇纹岩。

一般蚀变作用由轻微到强烈,由个别矿物到整个岩石,由量变到质变,最后形成新的岩石类型。

轻微变化的部分,称为蛇纹石化岩石,全部转变了的叫蛇纹岩。

蛇纹岩的一般特征:是岩石常呈暗绿至黄绿色;外貌极其多样。

其颜色随所含杂质成分不同而各异,含绿泥石者呈黄绿色;含磁铁矿、铬铁矿者色黑;含褐铁矿者呈褐红。

有的具有斑驳状色纹,风化后颜色变淡,呈灰白和黑白相间的网纹状。

质地较软,略具滑感,裂隙发育,常呈致密块状的隐晶质。

错动滑痕常见,在滑动面上常有一层黄绿色或浅蓝色的蜡状薄壳。

有时呈构造透镜体或角砾状碎块,在接触带可见到片理化的蛇纹岩。

在风化淋滤带中,蛇纹岩的表层,常出现赭土化,其下部则形成格架状的硅化蛇纹岩和碳酸盐化蛇纹岩。

有些地方在蛇纹岩中有不规则的碳酸盐块与蛇纹岩一起构成“虎斑状”构造。

蛇纹岩的矿物成分简单,主要由各种蛇纹石组成,包括叶蛇纹石、纤维蛇纹石、胶蛇纹石、绢石及石棉等。

其它矿物有磁铁矿、洛铁矿、钛铁矿、尖晶石、水镁石及镁碳酸盐等。

有时橄榄石和辉石可呈残晶出现。

蛇纹岩的分布,一般不超过超基性岩体的范围,通常情况下,超基性岩体均不同程度的遭受蛇纹石化作用。

因此,在地表很难见到新鲜的超基性岩,只在较新岩体深部有可能保留有新鲜的超基性岩石。

所以常常根据蛇纹石化岩石来圈定超基性岩体。

蛇纹岩的结构,常为隐晶质结构或网纹状结构,构造则多为块状,带状,片状,透镜状及角砾状构造。

蛇纹碉在其形成过程中和形成以后,受到热液的影响,可能发生进一步变化。

特别是含铬铁矿的蛇纹岩,常具明显的绿泥石化现象。

甚至可以变成绿泥石岩,有时绿泥石直接围绕着矿石,形成外壳。

关于蛇纹岩的成因。

主要认为是超基性岩中橄榄石(部分辉石)转变为蛇纹石的过程。

二、青盘岩化及青盘岩青盘岩是中基性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经气液变质作用,形成外貌为绿色的块状岩石。

岩性描述及蚀变类修改版型

岩性描述及蚀变类修改版型

岩性描述及蚀变类修改版型1.岩性描述一第四系(0— 2-4 米)腐殖土:黑色,由腐殖土、植物根系及少量碎石组成。

残破积:黄褐色,由砾石、碎石、砂及亚粘土组成。

砾石、碎石含量约占 %,砂约占 %,亚粘土约占 % ,碎石粒径0.5—6厘米之间,亚粘土为黄褐色,砂主要为中细砂组成。

二满克头鄂博组2 流纹质凝灰岩岩石颜色为浅灰色--灰白色,凝灰结构,块状构造。

岩石由晶屑和火山灰组成。

晶屑主要为长石,其次为石英,粒径大小在0.5—1毫米之间,约占岩石的5%--10%、火山灰颗粒细小,占岩石的70%左右。

岩石普遍具有轻微(绿帘石化,硅化,黄铁矿化,绿泥石化)黄铁矿呈星点状分布。

(注意:黄铁矿化向矿体逐渐增多)3 流纹质玻屑岩屑凝灰岩:颜色为黄白色,凝灰结构、块状构造,岩石由50%左右的玻屑,30%左右的岩屑,5%左右的晶屑,15%左右的火山灰胶结而成。

玻屑、岩屑为流纹质,晶屑为斜长石及少量的角闪石等。

(玻屑、岩屑的含量占20-80%,叫玻屑岩屑凝灰岩)岩石具弱黄铁矿化,黄铁矿呈星点状分布。

4 硅化、绿泥石化、黄铁矿化流纹质凝灰岩岩石颜色为灰绿色,凝灰结构,块状构造。

岩石由晶屑和火山灰组成。

晶屑主要为长石,其次为石英,呈棱角状,粒径大小在0.5-1毫米之间,约占岩石的5-10%,火山灰颗粒细小,占岩石的70%左右。

岩石普遍具强硅化,绿泥石化,黄铁矿化。

黄铁矿化普遍发育,呈半自形—它形细粒结构,集合体呈团块状、细粒浸染状和细脉状。

岩石节理裂隙发育,裂隙面填充石英脉或方解石脉,脉宽约1—5毫米。

5 硅化、黄铁矿化流纹质凝灰岩岩石颜色为灰绿色,变余凝灰结构,块状构造。

岩石由晶屑和火山灰组成。

晶屑为长石,其次为石英,粒径大小在0.5—1毫米之间,约占岩石的5%,火山灰颗粒细小,占岩石的70%以上。

岩石普遍具强硅化,局部见有石英细脉。

黄铁矿化普遍发育,黄铁矿呈半自形—它形细粒、集合体有团块状、细脉状。

6 . 凝灰质砂岩(二版可印选其一)版一,深灰色、灰绿色,中-细粒状结构,块状构造,岩石由岩屑、砂屑组成,岩屑为凝灰质,砂屑为长石及石英等、岩石具弱绿泥石化,绢云母化。

岩石描述

岩石描述

岩石描述
一·灰岩:
青红色,隐晶质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分,肉眼较难辨别,岩石较之密,局部裂隙发育。

见少量石英及分解石脉充填。

二·磁铁石英岩:
灰黑色,变晶结构,块装构造,矿物成分主要位石英,磁铁矿(含约40%长石含约10%)其它暗色矿物含约(10%)断面多呈丝绢光泽。

见少量乳白色石英细脉沿裂隙充填宽约0.5-1cm.
三·石英岩:
灰白色,变晶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含约10%。

矿物含约10%,岩石交破碎,局部被第四系覆盖。

四·石英岩:(褐铁矿化)
灰褐色,变晶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含约80%,长石含约10%其它暗色矿物含约(10%),岩石蚀变有褐铁矿化,岩石局部较破碎。

五·千枚岩:
黄褐色,变晶结构,千枚构造,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含约20%,长石含约30%,其它暗色矿物约10%,蚀变有褐铁矿化,硅化局部或挠曲状,见乳白色石英脉充填,宽1-5cm。

六·花岗斑岩:
红褐色,花岗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由斑晶与基质组成,
斑晶:斜长石,乳白色,长条石,自形-半自形,大约1-2cm。

含量约
10%,钾长石,肉红色,长条状,自形-半自形大,大小约1-2cm。

含约25%。

石英:无色透明,粒状,它形,大小约1-3cm。

含约20%。

黑云母:黑色,片状,它形,大小约1-3cm。

含约15%。

常见岩石及蚀变汇总

常见岩石及蚀变汇总

流纹岩rhyolite一种酸性喷出岩。

由花岗质岩浆喷出地表冷凝形成。

因经常发育流纹构造而得名。

呈熔岩流产出的流纹岩分布有限,一般呈规模不大的火山穹丘和岩流产出;而大面积分布、具流动构造的酸性火山岩,主要是熔结凝灰岩,它呈岩席、穹丘和岩墙产出。

流纹岩按其特征和产出的地质环境可分为钙碱性和碱性两个系列。

①钙碱性系列的流纹岩,常与流纹质、安山质凝灰岩、熔结凝灰岩和安山岩共生,产在岛弧、活动陆缘和大陆板内活动带。

一般呈绛红、肉红、灰黄等色。

除流纹构造外,还有石泡构造。

常具斑状结构,斑晶主要是石英和透长石,有时有数量不等的斜长石(卤长石或卤中长石),少量黑云母,偶尔见辉石斑晶。

在特定条件下,可出现少量堇青石、石榴子石或石墨。

基质为霏细结构、球粒结构和玻璃质结构,有时见脱玻隐晶质结构、显微嵌晶结构和显微文象结构。

其化学成分为SiO2>70%,CaO>1%,(K2O+Na2O)<8%, K2O>Na2O。

②碱性系列的流纹岩,常与碱流岩、碱长粗面岩和碱性玄武岩共生,产在大陆边缘活动带的拉张阶段和裂谷阶段,是岩浆后期分异作用的产物。

碱性流纹岩一般为绿色、灰绿色、灰紫色和灰白色。

呈斑状结构,斑晶常见有钠透长石、歪长石或钠长石,石英很少或没有,可见少量普通辉石或霓辉石。

基质微晶可见霓石、钠闪石和钠钙闪石等。

基质结构除钙碱性流纹岩中所见的类型之外,还有粗面结构和粗面-霏细结构。

其化学成分为SiO2>68%, CaO<1%,(K2O+Na2O)>8%,Na2O含量常大于K2O。

形成流纹岩和流纹质火山岩的岩浆通常认为是地壳物质在特定深度、温度和含水量的条件下部分熔融而产生的。

但有时会混入来自上地幔的基性岩浆。

与流纹岩伴生的金属矿产有铅、锌、银、金和铀等,非金属矿常见的有沸石、蒙脱石、高岭石、叶蜡石、明矾石和萤石等。

(见彩图[流纹岩5×7厘米产地:河北赤城] )英安岩dacite一种中酸性喷出岩。

常见岩石

常见岩石

安山岩():呈灰色、灰黑色、黄绿色、灰紫色,以少斑、斑状、无斑结、隐晶、玻基交织结构,块状构造,少数具气孔状构造。

斑晶为斜长石(5%)、辉石()和角闪石(),基质由板条状斜长石微晶和铁质微粒组成,斜长石微晶,平行密集排列,含量70%。

在斜长石间隙之间有粒状辉石和铁质微粒分布,较强绿泥石化、黄铁矿化、硅化、绿帘石化、绢云母化和碳酸盐化蚀变。

安粗岩():通常为紫灰色、灰黑色,具斑状结构,块状构造。

长石斑晶多为紫色和灰紫色,主要矿物成分由斜长石、正长石、石英、角闪石和黑云母,副矿物由磁铁矿、锆石,次生矿物主要是绢云母、绿帘石。

变闪长岩(mδ):灰色、灰绿色,中细粒变余花岗结构,弱片麻状和块状构造,岩石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等蚀变强烈。

矿物粒径在0.5~3mm之间。

斜长石(70-88%)呈半自形柱状、粒状,聚片双晶宽窄不一,弱环带,为更-中长石,多被绢云母、绿泥石、绿帘石交代;角闪石(15~20%)呈半自形柱状,多见绿泥石沿解理缝交代;黑云母(5~10%)呈不规则片状,黄褐色,含少量石英。

变闪石英长岩(mδο):灰色、灰绿色,中细粒变余花岗结构,弱片麻状和块状构造,岩石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等蚀变强烈。

矿物粒径在0.5~3mm之间。

斜长石(50-70%)呈半自形柱状、粒状,聚片双晶宽窄不一,弱环带,为更-中长石,多被绢云母、绿泥石、绿帘石交代;角闪石(15~20%)呈半自形柱状,多见绿泥石沿解理缝交代;黑云母(5~10%)呈不规则片状,黄褐色;石英(5-15%)。

变斜长花岗岩(mγο):呈灰白色,中粗粒变余花岗结构,弱片麻状和块状构造,主要由斜长石(65%),石英(30%)、黑云母和角闪石约5-8%,呈假象产出,均已变为绿泥石组成。

变余流纹岩():灰白色,变余斑状结构,基质为变余显微球粒结构,变余流动构造。

斑晶2%左右,为半自形的斜长石,基质由长英物质的微晶组成明显的显微球粒结构。

粗粒斑状花岗岩(πγ):灰黄-灰红色,中粗粒似斑状花岗结构,部分为巨晶结构,块状构造。

有关岩石的资料

有关岩石的资料

有关岩石的资料岩石,是固态矿物或矿物的混合物,其中海面下的岩石称为礁、暗礁及暗沙,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构造的集合体,也有少数包含有生物的遗骸或遗迹(即化石)。

岩石有三态:固态、气态(如天然气)、液态(如石油),但主要是固态物质,是组成地壳的物质之一,是构成地球岩石圈的主要成分。

现在所使用的石材几乎包括了地球上的各类岩石。

而每一种岩石都有其生成以及后期保存,变化的特定环境。

以下分别进行讨论。

1、花岗岩经天文地质学的研究,在地球以外的星球上还未发现有花岗岩。

所以说,花岗岩是地球上物理、化学及生物作用的独特产物。

地球形成约60亿年;在42.5亿前后,形成了大气圈和水圈;在40亿年前后,出现了生命,进而形成了生物圈。

初始地地壳主要由火山岩构成,其成分相当于地幔里的岩浆,由铁、镁、硅等矿物组成,也叫做超铁镁岩和铁镁岩类。

现在所见到的黑色花岗岩太白青、丰镇黑、蒙古黑、福鼎黑等以及由黑色花岗石蚀变成绿色花岗石万年青、森林弛等即属此类。

还有大理石中的大花绿也属这类岩石经后期蛇纹石化变质所至。

由于地球上水、汽、温度及生物作用,使火山岩被蚀变、风化,并被机械、化学、生物作用所分选、富集,形成了泥泥质岩、硅质岩、化学岩(石灰岩、白云岩)以及铁、铜、磷、锰、铅、镁、钾、钠、稀土等沉积岩和沉积矿床。

当经硅铝成分为主的沉积岩下沉到地下深处后将发生以下几种变化。

1.1、在40公里左右的深度,巨大的压力和高温使得岩石发生塑性变形及塑性状态下的矿物重结晶,在这种状态下,重结晶不充分,所以晶体较小并且混浊。

矿物及晶体在巨大的垂直填压力下,定向排列,形成片麻理,这种岩石叫做片麻岩。

由沉积岩直接变质而成,属负变质岩。

到此阶段,如果岩石上升冷却,即成为片麻岩,有些还保留了沉积岩的层构造特征,如南辉县的太行红、夜里雪、芝麻红,山西灵丘的贵妃结,山东平邑的将军红等。

1.2、当片麻岩在地下深处遭受水平方向的挤压时,在层理和片麻理间产生揉皱构造成并由此产生虚脱构造(即在层间发生由于扭动而产生的弯曲的凸镜体空间)。

蚀变岩石类型

蚀变岩石类型

蚀变岩石类型一、蛇纹石化及蛇纹岩超基性岩石,经气液变质作用,使其中的橄榄石和部分辉石转变成蛇纹石,形成蛇纹岩。

一般蚀变作用由轻微到强烈,由个别矿物到整个岩石,由量变到质变,最后形成新的岩石类型。

轻微变化的部分,称为蛇纹石化岩石,全部转变了的叫蛇纹岩。

蛇纹岩的一般特征:是岩石常呈暗绿至黄绿色;外貌极其多样。

其颜色随所含杂质成分不同而各异,含绿泥石者呈黄绿色;含磁铁矿、铬铁矿者色黑;含褐铁矿者呈褐红。

有的具有斑驳状色纹,风化后颜色变淡,呈灰白和黑白相间的网纹状。

质地较软,略具滑感,裂隙发育,常呈致密块状的隐晶质。

错动滑痕常见,在滑动面上常有一层黄绿色或浅蓝色的蜡状薄壳。

有时呈构造透镜体或角砾状碎块,在接触带可见到片理化的蛇纹岩。

在风化淋滤带中,蛇纹岩的表层,常出现赭土化,其下部则形成格架状的硅化蛇纹岩和碳酸盐化蛇纹岩。

有些地方在蛇纹岩中有不规则的碳酸盐块与蛇纹岩一起构成“虎斑状”构造。

蛇纹岩的矿物成分简单,主要由各种蛇纹石组成,包括叶蛇纹石、纤维蛇纹石、胶蛇纹石、绢石及石棉等。

其它矿物有磁铁矿、洛铁矿、钛铁矿、尖晶石、水镁石及镁碳酸盐等。

有时橄榄石和辉石可呈残晶出现。

蛇纹岩的分布,一般不超过超基性岩体的范围,通常情况下,超基性岩体均不同程度的遭受蛇纹石化作用。

因此,在地表很难见到新鲜的超基性岩,只在较新岩体深部有可能保留有新鲜的超基性岩石。

所以常常根据蛇纹石化岩石来圈定超基性岩体。

蛇纹岩的结构,常为隐晶质结构或网纹状结构,构造则多为块状,带状,片状,透镜状及角砾状构造。

蛇纹碉在其形成过程中和形成以后,受到热液的影响,可能发生进一步变化。

特别是含铬铁矿的蛇纹岩,常具明显的绿泥石化现象。

甚至可以变成绿泥石岩,有时绿泥石直接围绕着矿石,形成外壳。

关于蛇纹岩的成因。

主要认为是超基性岩中橄榄石(部分辉石)转变为蛇纹石的过程。

二、青盘岩化及青盘岩青盘岩是中基性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经气液变质作用,形成外貌为绿色的块状岩石。

岩石蚀变的概念、种类和相关特征

岩石蚀变的概念、种类和相关特征

岩石蚀变的概念、种类及相关特征一、概念围岩蚀变:指在热液矿床的形成过程中,围岩受到流体与热液的作用影响所发生的各种交代变质作用。

影响围岩蚀变的因素主要为热液或流体的性质、成分、温度、压力、围岩的性质与成分等。

围岩蚀变的种类很多,如矽卡岩化、云英岩化、钠长岩化与碳酸盐化等。

交代蚀变形成的围岩,成为蚀变围岩。

如云英岩、矽卡岩、钠长岩等。

由于一定的围岩蚀变常与一定类型的热液矿床相联系,并能反映热液矿床形成物理-化学条件。

因此围岩蚀变可以有助于阐明热液矿床形成过程的物理化学条件及矿床的成因等。

同时它又就是重要的找矿标志。

蚀变围岩常具有分带现象,这就是建立交代蚀变成矿模式的重要基础。

另外,某些蚀变围岩,如明矾石化岩、叶腊石岩、高岭土岩等本身就就是非金属矿产。

蚀变作用:泛指岩石、矿物受到热液、地表水、海水以及其它作用的影响,产生适合新的物理-化学条件下新的矿物或矿物组合的过程。

围岩蚀变、化学风化与变质交代作用,都属于蚀变作用的范畴。

蚀变围岩:在热液作用下,使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结构、构造发生变化的岩石,由于她们经常见于热液矿床的周围,故称为蚀变围岩。

一定的热液矿床常与某些类型蚀变围岩共生。

因此,蚀变围岩不仅就是研究热液矿床成因的重要标志,也就是重要的找矿标志之一。

某些特殊的蚀变围岩,如明矾石化的火山岩本身就有开采利用的价值。

褪色作用:指在热液作用影响下,导致岩石中的深色矿物消失,铁镁组分淋失,使得原来岩石变成浅色的蚀变作用。

碱质交代作用:内生含碱质(如钾与钠)的成矿溶液对围岩所进行的各种交代作用。

在这种作用过程中,形成由碱性长石(钾长石、钠长石)、碱性角闪石、碱性辉石、云母、方柱石、霞石等碱性硅酸盐矿物组成的交代蚀变岩石,表现出碱质在溶液及其交代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根据碱金属的不同,可分为钾质交代与钠质交代两大类。

钾质交代,包括钾长石化、云母化、云英岩化、绢英岩化等;钠质交代,包括钠质辉石化、钠质角闪石化、钠长石化、钠长-更长石化、霞石化、方柱石化及部分沸石化等。

蚀变种类

蚀变种类

硅化:岩石在热液作用下,产生含有石英、玉髓、蛋白石、似碧玉等蚀变矿物的作用。

从高温到低温热液条件下,各种岩石都可发生硅化作用。

花岗岩类岩石,经高温热液的硅化作用,可形成富石英云英岩。

高、中温热液生成的硅化岩石,主要有石英组成。

这种蚀变,可称为石英化。

低温热液所生成的硅化岩石,常由细粒石英或隐晶质的玉髓以及非晶质的蛋白石、似碧玉等组成。

因此,分别称为玉髓化、蛋白石化和似碧玉化。

在火山岩地区,硅化岩石(含高铝矿物,如刚玉、红柱石等)称为次生石英岩。

沿着断裂带,常发育规模巨大的硅化带。

有关的矿产,主要有铜、钼、钨、铅、锌、铀、金、锑、汞、萤石、黄铁矿、赤铁矿、压电水晶和重晶石等。

玉髓化:硅化的一种。

是一种较常见的低温热液蚀变。

由于从热液中带入大量二氧化硅,在低温条件下形成隐晶质的玉髓,因此称为玉髓化。

有关的围岩,主要是碳酸盐类岩石,中-酸性火山岩以及各种岩石的破碎角砾岩等。

共生矿物,除玉髓、石英及蛋白石外,还有碳酸盐类矿物、重晶石及粘土类矿物等。

有关的矿产,有铅、锑、汞、铀、砷、重晶石等。

蛋白石化:硅化的一种。

在近地表低温条件下,热液在交代围岩过程中带入大量的二氧化硅,形成非晶质的蛋白石,称为蛋白石化。

共生矿物除蛋白石外,有碳酸盐类矿物、重晶石、玉髓及粘土矿物等。

有关的矿产,如锑、汞、铅、锌及铀等。

似碧玉化:近地表低温条件下的一种硅化作用。

由非晶质的蛋白石或隐晶质的玉髓,并混有铁、锰等氧化物所组成的一种红色或红褐色燧石状的硅质岩石。

它是由热液带入二氧化硅交代围岩(主要是碳酸盐类岩石)而成。

在石灰岩中的低温铅锌、铀、铁、黄铁矿、萤石等矿床中,这种蚀变较为常见。

叶蜡石化:中酸性火山岩和凝灰岩经火山热液交代作用,淋滤出二氧化硅后形成蜡石为主的岩石。

在中国东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的流纹岩和晶屑凝灰岩发生强烈的火山热液交代作用,形成大型叶蜡石矿床,如福建峨眉叶蜡石矿床和浙江青田叶蜡石矿床。

在变质作用过程中,也可发生叶腊石化,形成一些叶腊石占主要成分的变质岩,如叶腊石-蓝晶石片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纹岩rhyolite一种酸性喷出岩。

由花岗质岩浆喷出地表冷凝形成。

因经常发育流纹构造而得名。

呈熔岩流产出的流纹岩分布有限,一般呈规模不大的火山穹丘和岩流产出;而大面积分布、具流动构造的酸性火山岩,主要是熔结凝灰岩,它呈岩席、穹丘和岩墙产出。

流纹岩按其特征和产出的地质环境可分为钙碱性和碱性两个系列。

①钙碱性系列的流纹岩,常与流纹质、安山质凝灰岩、熔结凝灰岩和安山岩共生,产在岛弧、活动陆缘和大陆板内活动带。

一般呈绛红、肉红、灰黄等色。

除流纹构造外,还有石泡构造。

常具斑状结构,斑晶主要是石英和透长石,有时有数量不等的斜长石(卤长石或卤中长石),少量黑云母,偶尔见辉石斑晶。

在特定条件下,可出现少量堇青石、石榴子石或石墨。

基质为霏细结构、球粒结构和玻璃质结构,有时见脱玻隐晶质结构、显微嵌晶结构和显微文象结构。

其化学成分为SiO2>70%,CaO>1%,(K2O+Na2O)<8%, K2O>Na2O。

②碱性系列的流纹岩,常与碱流岩、碱长粗面岩和碱性玄武岩共生,产在大陆边缘活动带的拉张阶段和裂谷阶段,是岩浆后期分异作用的产物。

碱性流纹岩一般为绿色、灰绿色、灰紫色和灰白色。

呈斑状结构,斑晶常见有钠透长石、歪长石或钠长石,石英很少或没有,可见少量普通辉石或霓辉石。

基质微晶可见霓石、钠闪石和钠钙闪石等。

基质结构除钙碱性流纹岩中所见的类型之外,还有粗面结构和粗面-霏细结构。

其化学成分为SiO2>68%, CaO<1%,(K2O+Na2O)>8%,Na2O含量常大于K2O。

形成流纹岩和流纹质火山岩的岩浆通常认为是地壳物质在特定深度、温度和含水量的条件下部分熔融而产生的。

但有时会混入来自上地幔的基性岩浆。

与流纹岩伴生的金属矿产有铅、锌、银、金和铀等,非金属矿常见的有沸石、蒙脱石、高岭石、叶蜡石、明矾石和萤石等。

(见彩图[流纹岩5×7厘米产地:河北赤城] )英安岩dacite一种中酸性喷出岩。

介于安山岩和流纹岩之间的、相当于花岗闪长岩和石英闪长岩成分的隐晶质火成岩。

灰色、灰白色、浅红色或浅绿色。

主要由斜长石(更长石或中长石)、石英和碱性长石组成,含少量铁镁矿物(黑云母、角闪石或辉石),其中石英含量一般小于20%,碱性长石含量显著低于斜长石。

并随石英和碱性长石的增加或减少,过渡为流纹岩或安山岩。

英安岩的结构和化学性质也介于流纹岩和安山岩之间。

具斑状结构和流纹状构造。

斑晶多为中性斜长石,碱性长石较少,有时含少量石英。

基质由细粒的长石和石英组成。

常与流纹岩、粗面岩、安山岩,以及石英斑岩等伴生,组成厚大的火山岩系。

与其有关的矿产有黄铁矿、明矾石、蒙脱石、高岭石等。

安山岩andesite中性的钙碱性喷出岩。

与闪长岩成分相当。

andesite一词来源于南美洲西部的安第斯山名Andes。

分布于环太平洋活动大陆边缘及岛弧地区。

产状以陆相中心式喷发为主,常与相应成分的火山碎屑岩相间构成层火山。

有的呈岩钟、岩针侵出相产出。

安山岩火山的高度最大,一般高500~1500米,个别可达3000米以上。

安山岩的色率一般为20~35,手标本灰、黑、红、紫、褐等色,蚀变后呈绿色,斑状结构。

斑晶主要为斜长石及暗色矿物。

其中斜长石以中长石、拉长石为主,常具环带及熔蚀结构。

常见暗色矿物有辉石(普通辉石、紫苏辉石)、角闪石和黑云母。

基质主要为交织结构及安山结构(玻基交织结构),由斜长石(更长石、中长石为主)微晶、辉石、绿泥石、安山质玻璃等组成,碱性长石、石英少见,仅个别填充于微晶间隙中。

副矿物以磷灰石及铁的氧化物为主。

气孔、块状构造,有的气孔被方解石、石英、绿泥石等充填,形成杏仁构造。

安山岩中SiO2含量变化较大(52~63%),平均含量为58.17%。

98.5%的安山岩的SiO2过饱和,出现标准矿物石英(多小于15%)。

安山岩按SiO2含量可分为两种:含52~57%的为玄武安山岩;含57~63%的为安山岩安山岩的里特曼指数,即(K2O+Na2O)/(SiO2-43)比值,一般小于3.3,属钙碱性安山岩平均化学成分为SiO2=52.4%,Al2O3=17.17%,CaO=7.92%,Na2O=3.67%,K2O=1.11%,以SiO2较低,CaO较高,全碱小于5.5%,Na2O>K2O为特征。

安山岩与玄武岩常不易区别,一般认为,SiO2>52%,色率<40%的为安山岩;反之为玄武岩。

从岛弧、活动大陆边缘向大陆内部,安山岩的碱度一般变大,钾质增高。

安山岩类在造山隆起区,随构造活动的加强,多向流纹岩方向演化;而在凹陷区,随构造活动的减弱,常向粗面岩,甚至响岩方向演化。

关于安山岩的成因,通常有3种看法。

①分异说,认为安山岩是玄武岩浆分异产物,其主要根据是,安山岩常与玄武岩共生,而且两者的(Sr/(Sr初始值相似。

②同化说,认为安山岩是玄武岩浆同化花岗质大陆壳的结果,其主要根据是,安山岩成分介于玄武岩与花岗岩之间,而且安山岩主要分布于大陆壳区。

③从板块构造运动论说安山岩浆起源,即当大洋板块俯冲于大陆板块之下时,洋壳及其上覆沉积物受高温、高压影响,转变为角闪岩、石英榴辉岩,再经部分熔融可形成安山岩浆;此岩浆上升进入地幔楔形区后可与地幔岩反应成辉石岩,再经部分熔融,能形成安山岩浆;大洋沉积物中水及水化的大洋壳中水,在俯冲到一定深度时脱出,上升至上覆的地幔楔形区,使地幔富水,富水地幔部分熔融也能形成安山岩。

实验资料证明,在压力3×10(帕时,安山岩的熔点最低;而且1~1.5×10(帕时,富水橄榄岩部分熔融即可产生安山质熔体。

第三种安山岩成因观点现在被多数人接受。

安山岩是很好的建筑材料,又是化工上的耐酸材料。

有关的矿床有铁、铜、金、银、铅、汞等,矿床主要与安山岩的青盘岩化有关,中国台湾省的金瓜石金矿及墨西哥银矿均属此类型。

(见彩图[角闪安山岩5×7厘米产地:北京昌平]粗安岩trachyandesite成分与二长岩相当的、介于粗面岩和安山岩之间的火山岩。

粗面安山岩的简称。

呈白、灰、浅黄或红色。

斑状及粗面结构,气孔-块状构造。

斑晶主要由斜长石(中长石、更长石)和暗色矿物组成,基质主要为斜长石及碱性长石。

有的斜长石斑晶由钾长石镶边,形成正边结构。

有的碱度大的粗安岩还含有碱性暗色矿物(如霓辉石、钛辉石)以及很少的似长石。

粗安岩化学成分的平均含量为:SiO2=56.00%,CaO=6.87%,Na2O=3.56%,K2O=2.60%,以SiO2、K2O+Na2O、K2O较高,CaO 较低,而与安山岩不同。

在SiO2对(K2O+Na2O)关系上,它介于碱性玄武岩与粗面岩之间,是偏碱性岩石。

据Na2O/K2O比值,可以进一步划分:>1.5的为钠质粗安岩;<1.5的为钾质粗安岩。

粗安岩是在构造运动从活动趋于稳定时期火山喷发的产物,常见于晚造山期;或见于构造上相对稳定的地区。

其岩浆主要来源于受深断裂影响的上地幔。

粗安岩或与玄武岩、安山岩、流纹岩等共生,或与碱性玄武岩、粗面岩、响岩等共生。

产状以中心式喷发的为主,大多为熔岩与火山碎屑岩互层产出。

中国江苏、安徽的中生代火山岩中,常见粗安岩,并与铁、铜、黄铁矿矿床等有成因联系。

粗面岩trachyte SiO2近于饱和而碱质较高的中性喷出岩。

与粗面岩相当的深成岩是正长岩。

其SiO2平均含量为60%左右,Na2O+K2O为8~13%。

粗面岩一般具块状构造,有时呈流状构造。

通常有数量不等的斑晶,基质为全晶质粗面结构,当碱性长石微晶呈宽板状或近等轴粒状无定向排列时,称正长斑岩结构。

有时可见球粒结构。

粗面岩主要由碱性长石组成,并含少量斜长石、石英和铁镁矿物。

据次要矿物种属,可对粗面岩作进一步命名,常见的有石英粗面岩、黑云母粗面岩、钠闪粗面岩、霓辉粗面岩、白榴粗面岩和蓝方粗面岩等。

其中前两种岩石称钙碱性粗面岩,后三种称碱性粗面岩。

关于粗面岩的成因,一种观点认为粗面质岩浆是派生岩浆,并且主要与岩浆同化作用有联系。

另一种观点认为是碱性玄武岩浆分异作用的产物,分异作用有两种演化趋势。

一是向碱度增大的方向发展,即碱性玄武岩→粗安岩→粗面岩→响岩;二是向酸度增大的方向发展,即碱性玄武岩→粗面岩→碱性流纹岩。

凝灰岩tuff凝灰岩是火山喷出地表,颗粒比较细(可以随风漂移,可距离火山口较远)下落地表的火山灰,堆积固结成岩的产物,主要以中酸性为主,大部分出露于晚侏罗系。

1.晶屑玻屑凝灰岩:颜色以灰白色为主,凝灰结构,块状构造。

晶屑玻屑含量小于10%,晶屑以石英、长石及少量暗色矿物组成。

玻屑含量3-10%,玻璃质。

凝灰质胶结,块状构造,岩石坚硬,厚层-巨厚层状。

产于距离火山口较远地带。

2.凝灰岩:灰白色为主,晶屑特征同上,只是晶屑含量10-30%。

凝灰结果,块状构造。

产于距离火山口较远地带。

3.熔结凝灰岩:晶屑特征同(1),灰-深灰色,熔岩结构,块状构造,胶结物为熔岩胶结,岩石致密坚硬。

4.流纹质凝灰岩:晶屑特征同(1),灰-深灰色,流纹条带(黑白相间)清晰,流纹结构,块状构造,熔岩质胶结,产于距离火山口较近地带,岩石致密坚硬。

玄武岩basalt 基性火山岩。

是地球洋壳和月球月海的最主要组成物质,也是地球陆壳和月球月陆的重要组成物质。

1546年,G.阿格里科拉首次在地质文献中,用basalt这个词描述德国萨克森的黑色岩石。

汉语玄武岩一词,引自日文。

日本在兵库县玄武洞发现黑色橄榄玄武岩,故得名。

化学和矿物成分玄武岩主要矿物是富钙单斜辉石和基性斜长石;次要矿物有橄榄石、斜方辉石、易变辉石、铁钛氧化物、碱性长石、石英或副长石、沸石、角闪石、云母、磷灰石、锆石、铁尖晶石、硫化物和石墨等。

玄武岩的化学成分如表[玄武岩化学成分(重量%)]。

分类按SiO2饱和程度和碱性强弱,玄武岩被分为两大类:①拉斑玄武岩(即亚碱性玄武岩),是SiO2过饱和或饱和的岩石。

不含橄榄石和霞石,以含斜方辉石、易变辉石为特征。

它的SiO2与全碱的关系是(Na2O+K2O)/(SiO2-39)的值小于0.37。

②碱性玄武岩,SiO2不饱和,富碱。

含橄榄石和副长石(如霞石)、沸石等,后两种矿物有时与碱性长石或钾质中长石、钾质更长石一起,呈填隙物产于基质中;不含斜方辉石、易变辉石,仅含富钙的单斜辉石,即透辉石质普通辉石。

(Na2O+K2O)/(SiO2-39)的值大于0.37。

上述两类玄武岩的进一步命名,一般以特征矿物为依据。

其中重要的种属是粗面玄武岩(碱性长石的含量超过长石总量10%)、碧玄岩(副长石或沸石含量较高,并含橄榄石)、碱玄岩(不含橄榄石,其他同碧玄岩)、霞石岩及白榴岩(副长石为主要浅色矿物,不含或很少斜长石)、更长玄武岩(又名橄榄粗安岩,一种富含更长石的碱性玄武岩)、中长玄武岩(又名夏威夷岩,一种含中长石的碱性玄武岩)、细碧岩(含钠长石或更长石的海相拉斑玄武岩)、苦橄玄武岩(富含自形橄榄石的拉斑玄武岩)、高铝玄武岩(Al2O3大于16.5%、矿物组成介于橄榄玄武岩和碱性玄武岩之间的造山带暗色岩石,已不常采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