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教学设计刘宝凌

合集下载

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3《1.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学教案

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3《1.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学教案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二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一、教学目标1、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

2、关注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3、尝试解释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三、知识要点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1、内环境稳态的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包括水、无机盐、各种营养物质、代谢产物、pH值、渗透压、温度等多个方面的相对稳定。

2、内环境稳态的事实:⑴正常情况下,不同人的体温,会因为年龄、性别等的不同而存在着微小的差异;同一个人的体温在一日内也有变化,但一般不超过1℃。

温度:人的体液温度在37℃左右。

⑵PH:正常人血浆的PH在7.35--7.45 之间。

⑶渗透压:人的血浆渗透压在37℃时,约770KPA,相当于生理盐水的渗透压。

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1、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直接相关的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

起调节作用的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例题1】夏季,人在高温作业或剧烈活动后要喝淡盐水是因为 BA.降温B.维持水分和钠盐的平衡C.清洁D.维持无机盐的平衡【例题2】剧烈运动后,血浆PH会因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而 CA.大于7.35--7.45 B.小于7.35--7.45C.维持在7.35--7.45 D.稳定在3--42、稳态机制的解释⑴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曾推测,内环境的恒定依赖于神经系统的调节。

⑵美国生理学家坎农提出稳态维持机制的经典解释: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

3、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4、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就会引起细胞代谢紊乱,并导致疾病。

人教版高中必修三1.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必修三1.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教学设计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第1课时)教学设计
重点发展学生归纳、类比、推理、建模等理性思维能力,引导学会科学研究的思路与方法,形成正确生命观和生活观。

但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尽管做了较为充分的准备,但也暴露出了一些明显的不足。

例如,问题设置层次和深度不够、课堂交流、反馈和评价环节不够深入、高估了学生实验操作的能力等。

附导学案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导学案
活动2:调查日体温变化规律
1.填写体温变化调查表,注明测定的体温时所处的状态(如安静、
3.探讨
(1)分析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2)收集整理数据,尝试总结人体温变化规律。

活动3:生物材料pH变化实验
1.课前认真预习本实验,进行实验分组(6人一组),明确个成员职责。

4.探讨
(1)就加入HCl或NaOH后pH值变化来说,生物材料变化趋势是像自来水还是更像缓冲液?
(2)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
(3)解释生物材料维持pH稳定的机制。

思考血浆中哪些成分有缓冲作用?。

1.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教案设计

1.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教案设计
二、教学重点:
举例说明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三、教学难点:
1.举例说明机体不同器官、系统协调作用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维持机体的稳态。
2.结合病例,说明稳态:让每一个细胞分享,又靠所有细胞共建。
四、教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共案
个案
导入
【问题探讨】——血液生化六项检查化验单
1.提示:血浆生化指标指的是血浆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其中包括机体多种代谢产物的含量。健康机体的生化指标一般都处于正常范围内。当机体某项生理功能出现障碍时,势必影响其代谢产物的含量,因此血浆的生化指标可以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并可以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
3.主要调节机制: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调节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4.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激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
(四)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渗透压的相对稳定——维持细胞正常的形态和功能;
(3)甘油三酯超标,可引起高脂血症,易并发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
共案
个案
(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调查】体温的日变化规律
1、正常人体温有个范围,变化一般不超过1℃。个人体温随昼夜变化也不同(2-6点最低,12-20点最高)。
2、体温随年龄及性别差异,一般年轻者较高、女性较高。
3、气温变化对人体温有一定影响。
2、温度、PH的相对稳定——维持酶活性、细胞代谢正常;
3、血糖含量和血液中的含氧量正常——保证极体的能力供应;
共案
防止机体中毒;
(五)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高中生物 1.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教案3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 1.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教案3 新人教版必修3
学生思考与讨论
生思பைடு நூலகம்回答
〔板书〕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思考:在什么情况下葡萄糖才能够正常分解提供能量?在何种情况下酶才能正常发挥催化作用?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思考回答
〔实验并讨论〕
〖师提示〗1.生物材料加入HCl或NaOH后pH的变化更像缓冲液。
2.提示:缓冲液加入少量酸碱后,pH变化不明显。原因是磷酸缓冲液中含有NaH2PO4/Na2HPO4,其中NaH2PO4溶液呈酸性,当加入少量NaOH时,可以中和OH-;Na2HPO4溶液呈碱性,当加入少量HCl时,可以中和H+。水溶液则不同,因而加入酸碱后,pH变化明显。
健康人的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这种动态平衡是通过__________来实现的。生理学家把正常机体通过_调节作用_,使各个器官、系统_协调活动_,共同维持内环境的_相对稳定状态_叫做稳态(Homeostasis)。
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思考与讨论〗
〔社会联系〕
〖思考〗机体内各个器官、系统为什么能保持协调一致?内环境的稳态会不会出现失调的情形?
〖师提示、讲解〗
夏天时,空调房间与室外的温差较大,如果经常进出空调房间,就会出现咳嗽、头痛、流鼻涕等感冒症状。如果在温度较低的空调房间呆的时间过长,就会引起关节酸痛或颈僵背硬、腰沉臀重、肢痛足麻、头晕脑胀等。如果呆得太久,由于空气不好,容易使人头晕目眩。这些症状就是空调综合征,俗称空调病。空调病的主要表现为:感冒、过敏、风湿痛、黏膜干燥、紧张、烦躁、注意力难以集中、头痛,等等。据分析,空调对人的影响主要在于:空调风使人体表面水分蒸发量加大,毛孔收缩,不能正常排汗,也会引起内分泌的紊乱;空调房间里,气流方向经常变换,气流速度增加,空气热量不断变动等因素干扰了人体的嗅觉,削弱了人体对空气中病菌、过敏原和异味的反应;房间内湿度太低,会对眼、鼻等处的黏膜产生不利作用,导致黏膜病;室内空气与外界几乎隔绝,干燥而又温度适宜,空气中有害细菌含量快速上升。

必修三第一章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教案

必修三第一章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教案

个人采集整理- 仅供参照第 1 章第 2 节内环境稳态地重要性一、教材剖析《内环境稳态地重要性》是本章地要点内容,包含内环境地动向变化、对稳态调理体制地认识、内环境稳态地重要意义等内容.对于稳态地调理体制,本节教材仅作抽象地论述,有关内容将是第 2 章学习地要点 .内环境稳态地重要意义,是本节地中心内容,但在“对稳态调理体制地认识”中,已经有多处表现了内环境稳态地重要性.二、教课目的1.知识目标: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简述稳态地调理体制.2.能力目标:试试解说生物体保持pH 稳固地体制 .3.感情、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关注内环境稳态与健康地关系.三、教课要点难点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四、学情剖析我们地学生属于平行分班,没有实验班,学生已有地知识和实验水平有差距 .有些学生对于缓冲液地配置步骤不清楚,所以解说时需要详尽 .五、教课方法1.实验法:生物体保持pH 稳固地体制学生进行分组实验.2.教案导学:见后边地教案.3.新讲课教课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迷惑→情境导入、展现目标→合作研究、精讲点拨→反省总结、当堂检测→发导教案、部署预习 .六、课前准备1.学生地学习准备:预习实验“生物体保持pH 稳固地体制”,初步掌握实验地原理和方法步骤.2.教师地教课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教案,课内研究学案,课后延长拓展教案.3.教课环境地设计:第 1 课时教室教课,第 2 课时实验室教课 .七、课时安排: 2 课时八、教课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迷惑检查落实学生地预习状况并认识学生地迷惑,使教课拥有针对性. <二)情形导入、展现目标〔引入〕以“问题商讨”引入,学生思虑议论后回答,老师提示. 〔生答师提示〕 1.提示:血浆生化指标指地是血浆中各样化学成分地含量,此中包含机体多种代谢产物地含量.健康机体地生化指标一般都处于正常范围内.当机体某项生理功能出现阻碍时,必然影响其代谢产物地含量,所以血浆地生化指标能够反应机体地健康状况,并能够作为诊疗疾病地依照. 比如,正常状况下,转氨酶主要散布在各样组织地细胞内,以心脏和肝脏地活性最高,在血浆中地活性很低.当某种原由使细胞膜通透性增高时,或因组织坏死细胞破碎后,可有大批转氨酶进入血浆,惹起血浆中转氨酶活性高升 .2.提示:这说明 <1)内环境中各样化学成分地含量不是恒定不变地,而是在必定范围内颠簸,内环境地稳固是一种动向地相对稳定;<2)不一样个体存在必定差别.3.提示: <1)肌酐含量超标,肌酐是有毒地代谢废物,累积过多会影响健康 .这表示肾脏地排泄功能有阻碍 . <2)葡萄糖含量超标,血糖含量过高可并发酮症酸中毒、糖尿病地心血管归并症等 . <3)甘油三脂超标,可惹起高脂血症,易并发冠芥蒂、动脉粥样硬化等 .〔问题〕以“本节聚焦”地问题,再次提起学生地思虑 . <三)合作研究、精讲点拨研究一、内环境地动向变化〖思虑〗在非典期间,我们每日都要测好几次体温,清晨、正午、夜晚地体温能否同样?你四周地同学地体温能否同样?大概相差多少?何为稳态?健康人地内环境地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向均衡中 .这类动向均衡是经过 __________来实现地 .生理学家把正常机体经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保持内环境地相对稳固状态叫做稳态 <Homeostasis).研究二、对稳态调理体制地认识神经——体液——免疫调理网络是机体保持稳态地主要调理机制〔学生互动〕学生思虑与议论,师提示.1.提示:绝大多半人都有过发高烧地经历,能够让同学先说说自己发高烧时地感觉 .正常地体温是体内细胞进行各样生化反响最适合地温度.在发高烧地状态下,因为内环境发生一系列变化,致使体内陆各样反响出现杂乱,于是机体功能发生异样.发热时地主要症状大多半集中在中枢神经系统,病人感觉不适、头疼、头晕、嗜睡等,同常常有食欲不振、厌食、恶心地表现.发热机遇体处于一种显然地分解代谢过旺地状态,连续高热必然惹起器官地功能负荷加重,有可能引发器官功能不全或惹起组织损害.孕妇发热可能致使胎儿发育阻碍,是一个重要地致畸因子 .对于 6 个月至 4 岁地少儿来说,连续高热简单发生惊厥,相当数目地患儿由此造成脑损害,如智力落伍,甚至癫痫,所以应注意实时采纳物理方法或服用药物来退烧降温.2.提示:内环境浸透压会变小.当内环境浸透压变小时,内环境中地水将许多地经过浸透作用进入细胞内,造成细胞吸水肿胀,进一步致使细胞代谢和功能杂乱.严重时会出现疲备、周身不适、表情冷淡、恶心、食欲减退、皮下组织肿胀等症状.3.提示:因为高原空气稀疏,大气压和氧分压低,易造成体内缺氧 .这说明外界环境地变化必然影响内环境地稳态.若外界环境变化不甚强烈,而且机体代偿体制优秀,内环境地颠簸较小,还能保持稳态;若外界环境变化强烈,机体代偿体制不好,内环境稳态将受到损坏,就会影响身体健康.〔社会联系〕生思虑,师提示.〔解说〕夏时节,空调房间与室外处温差较大,假如常常出入空调房间,就会出现咳嗽、头痛、流鼻涕等感冒症状.假如在温度较低地空调房间呆地时间过长,就会惹起关节酸痛或颈僵背硬、腰沉臀重、肢痛足麻、头晕脑胀等 .假如呆得太久,因为空气不好,简单令人头晕眼花 .这些症状就是空调综合征,俗称空调病 .空调病地主要表现为:感冒、过敏、风湿痛、黏膜干燥、紧张、浮躁、注意力难以集中、头痛,等等 .据剖析,空调对人地影响主要在于:空调风令人体表面水分蒸发量加大,毛孔缩短,不可以正常排汗,也会惹起内分泌地杂乱;空调房间里,气流方向常常变换,气流速度增添,空气热量不停改动等要素扰乱了人体地嗅觉,削弱了人体对空气中病菌、过敏原和异味地反响;房间内湿度太低,会对眼、鼻等处地黏膜产生不利作用,致使黏膜病;室内空气与外界几乎隔断,干燥而又温度适合,空气中有害细菌含量迅速上涨 .研究三、内环境稳态地重要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活地必需条件.〔实验并议论〕生看或做实验,思虑,师提示.1.生物资料加入HCl 或 NaOH 后 pH 地变化更像缓冲液 .2.提示:缓冲液加入少许酸碱后,pH 变化不显然 .原由是磷酸缓冲液中含有 NaH2PO4/Na2HPO4,此中 NaH2PO4 溶液呈酸性,当加入少许 NaOH 时,能够中和 OH-;Na2HPO4溶液呈碱性,当加入少量 HCl 时,能够中和 H+.水溶液则不一样,因此加入酸碱后, pH 变化显然 .3.提示:生物资猜中含有缓冲对NaH2PO4/Na2HPO4、H2CO3/NaHCO3等,它们能够对酸碱度地变化起缓冲作用.别的,机体还能够经过对生理活动进行调理来保持pH 稳固 .比如,当机体剧烈运动时,肌肉中会产生大批地乳酸和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可与血液中地碳酸氢钠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碳酸是一种弱酸,能够分解成 C02和水 .血液中地 C02增加会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运动加强,增添通肚量,进而将C02排出体外,所以对血液地pH 影响不大 .当乳酸钠进入血液后,与血液中地碳酸发生作用,形成碳酸氢盐,过多地碳酸氢盐能够由肾脏排出.这样因为血液中缓冲物质地调节作用,以及机体地调理作用,能够使血液地酸碱度保持相对稳固. <四)反省总结,当堂检测教师组织学生反省总结本节课地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设计企图:指引学生建立知识网络并对内容进行简单地反应纠正.<五)发导教案、部署预习我们已经学习了内环境稳态地重要意义,在下节课我们将学习经过神经系统地调理 .这节课后大家能够先预习这一部分,侧重剖析喜悦在神经纤维上地传导和喜悦在神经元之间地传达,并达成本节地课后练习及课后延长拓展作业.设计企图:部署下节课地预习作业,并对本节稳固提升.教师课后及时批阅本节地延长拓展训练.九、板书设计第 2 节内环境稳态地重要性一、内环境地动向变化Homeostasis:正常机体经过调理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保持内环境地相对稳固状态叫做稳态.二、对稳态调理体制地认识神经——体液——免疫调理网络是机体保持稳态地主要调理机制三、内环境稳态地重要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活地必需条件〔作业〕课后习题一、基础题声明:全部资料为自己采集整理,仅限个人学习使用,勿做商业用途.。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教学设计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教学设计
四、教学重难点
稳态概念、稳态的重要性及稳态的调节机制
五、教学设计思路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体外实验
教师在课前提供实验材料及表格,要求学生分组认真完成实验并记录结果:
(1)
时间(min)
2
4
6
8
10
温度(ºC)
(2)
加入HCl
加入NaOH
滴数
0
5
10
15
20
0
5
10
15
20
pH
(3)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教学设计
案例名称
(必修三稳态与环境)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科目
生物
课时
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教学对象
高二学生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必修3第一章第2节的内容。是继学习了“细胞生活的环境”之后,对内环境的进一步学习,将具体学习内环境的动态变化特点和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本节既是第1节的延伸,也是后面生命活动调节等知识的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稳态的概念是生命科学的一大基本概念,也是本模块的核心概念。正确理解稳态的内涵和外延,可以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所有的生命系统都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中,且在这个不断变化的环境条件中,依靠自我调节机制维持其稳态。高等多细胞生物和人体在生长、发育、代谢、遗传和变异等各种活动中,都要通过一定的调节机制使机体保持稳态,并作为一个整体去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以适应多变的环境。因此稳态概念及稳态的重要性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由于这些内容都很抽象,学生要做到真正理解有一定难度,因而也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难点。稳态调节机制在后面章节中会逐步展开、深化,在本节仅做简要概述,以承上启下,因此本节知识属于了解层次。但为了更好的讲解“神经-体液-免疫”的调节网络,此节对教材进行了一定的处理,将第二章第3节中的两个具体实例“人体体温调节”与“水盐平衡调节”提前到本节中讲解以便使知识的生成更流畅。当然每一个人的健康都与内环境的稳态有关,几乎所有人都亲历过诸如发烧等稳态失调引起的疾病。通过学习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内容,可以帮助学生结合生活体验理解概念,增强自我保健的意识。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的教学设计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的教学设计

内分泌调节: 通过内分泌系 统的调节,维 持内环境的稳

内环境稳态失衡的后果
生理功能紊乱:影响细胞、组 织、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
疾病发生:可能导致各种疾病 的发生,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生命活动异常:影响人体的新 陈代谢、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
健康受损:可能导致身体不适、 生活质量下降等健康问题
03
教学方法和手段
案例分析:通过分 析实际案例,让学 生理解内环境稳态 的重要性
实验演示:通过实 验演示,让学生直 观了解内环境稳态 的机制
互动讨论:通过小 组讨论,让学生深 入思考内环境稳态 的影响因素
视频教学:通过观看 相关视频,让学生了 解内环境稳态在现实 生活中的应用
04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引入问题: 什么是内环 境稳态?
教学方法
讲授法:通过讲 解和演示,让学 生了解内环境稳 态的概念和原理
讨论法:组织学 生进行小组讨论, 让学生通过交流 和合作,加深对 内环境稳态的理 解
实验法:让学生 通过实验操作, 亲身体验内环境 稳态的调节过程
案例分析法:通 过分析实际案例, 让学生了解内环 境稳态在现实生 活中的应用
教学手段
要性
定期进行教学 效果评估,根 据反馈调整教 学内容和方法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巩固练习
设计问题:让学生 思考内环境稳态的 重要性
案例分析:提供实 际案例,让学生分 析内环境稳态的影 响
实验操作:让学生 动手操作,验证内 环境稳态的原理
讨论交流:组织学 生讨论,分享对内 环境稳态的理解和 认识
归纳小结
内环境稳态的概念:指生物体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保证生物体的健康 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等系统共同参与 内环境稳态的破坏:可能导致疾病发生,影响生命活动

第一章 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教学设计

第一章 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教学设计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教学设计一、概述本节课为高中生物必修3第一章第二节内容,包括两部分:“内环境稳态及其重要性”和实验“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课时安排为2学时。

《内环境稳态及其重要性》包括内环境的动态变化、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等内容。

新课的导入,学生公布自己“体温日变化规律”的调查结果,从体温的“日变化”发现同一个人的体温在一日内的波动范围不大,从个体的平均体温差异发现健康人的体温始终接近37 ℃。

导入内环境的稳态及其重要性。

本节内容也是比较抽象,因此,教学活动的组织力求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

问题探讨、调查、思考与讨论等栏目安排的内容都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

二、学习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1)知道循环系统参与内环境的稳定性。

(2)知道循环系统的组成器官及其功能(3)知道动脉、静脉和动脉血、静脉血的区别(4)知道氧气和营养物质交换的场所。

2、过程和方法(1)描述血液循环流动的过程,说出血液流过的各个器官(2)描述动脉血和静脉血,在日常生活中看到这两种血液的区别(3)初步学会氧气和营养物质进行交换的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体验生命体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2)感悟人体生命活动的协调性。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本节课的学习者特征分析主要是根据教师平时对学生的了解而做出的:学生是岳池一种高二学生学生对生活常识尤其是与自身相关的健康问题有较浓厚的兴趣学生思维较活跃,有过小组合作探究的经验,能积极参与讨论,探究的能力比较强四、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自主实验探究、小组讨论交流策略:给学生创设大量动手实践的机会,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并在探究的过程中进行小组交流讨论,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性和创造发挥的空间。

问题引导探究策略:通过问题的设计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并逐步引导,使学习内容深入。

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的策略:问题和实验设计尽量结合学生已有的社会生活知识和经验,增强学生对生物的兴趣。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教学设计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教学设计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教学设计一教材的分析本节内容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3》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

是第一节内容的进一步延伸和拓展,也是学习后面生命活动调节等知识的基础。

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说出内环境稳态的概念2 能力目标通过对生活中一些现象的分析来归纳出内环境稳态的概念,理解稳态是动态的变化过程;并了解稳态的调节机制。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到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预防。

三教学重点内环境稳态的概念教学难点稳态的调节机制四教学方法启发教学、小组讨论、探究教学等。

五教学程序一)、内环境稳态(一)显示感性认识材料,说明化学成分、温度、渗透压、PH值等动态平衡。

(血量小于0.1毫升的检验项目)1、同学们每年一次体检,体检什么?有没有验血?有几种验血方式?无名指:血型、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血常规静脉抽血: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呈现血液检验化验单:①具体哪些指标查哪些项目?②每种成分的参考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为什么?不同人的各项值不同,同个人在不同时间也是动态变化。

但总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健康的人)③如果超出此范围→患病④此人可能有什么疾病2、非典时期(2004.4—5),去医院首先要量体温正常人体温多少?36.7℃~37.5℃小结:体温的变化影响因素3、如果生病了,去医院打生理盐水,多少浓度?0.9%Nacl溶液.能否是其他浓度?预计会有什么结果?4、那PH值呢?呈现实验材料和数据→生物材料中有缓冲物质,在加入酸或碱时,能使PH的变化减弱→PH在一定范围内小结:内环境的化学成分、浓度、渗透压、PH值等理化性质处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得出内环境稳态的概念(二)内环境的稳态是如何调节的呢?以PH 为例来讲述强冲溶液,NaHlO 3/H2CO 3;NaH 2PO 4\Na 2HPO 41、剧烈运动产生大量乳酸,P H ↑,如何调节?乳酸+3o NaHC →乳酸钠23H CO +2322H CO H O CO →+2CO 刺激神经促使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加速。

高中生物必修三教学设计1:1.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教案

高中生物必修三教学设计1:1.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教案

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一、教学目标1.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

2.关注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3.尝试解释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三、教学策略1.关于课时安排本节教学内容包括两部分:"内环境稳态及其重要性"和实验"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课时安排为2课时,1课时授课,1课时进行实验。

这两课时如何安排?可以有两种方式:其一,按照教材安排的顺序先授课后实验,实验安排在后可以验证课堂上学习过的人体维持内环境pH稳定的知识,并解释pH维持稳定的机制;其二,先实验后授课,实验安排在前可以让学生先观察到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现象,增加更多的感性认识,以利于学习后续的稳态、稳态失调等抽象概念。

两种安排各有特点,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

2.在活动中丰富学生对内环境稳态的感性认识,促进稳态概念的建构稳态概念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涉及到的内环境,内环境的化学成分、理化性质等很抽象,而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的动态变化更令学生难以捉摸。

因此建议在本概念的教学中应该多花时间和精力,引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以丰富学生对内环境稳态的感性认识。

问题探讨"化验单分析"侧重于内环境中化学成分的稳定(如血糖稳定、血脂稳定等)、调查"体温的日变化规律"可以让学生体验体温的相对稳定。

此外,教师还可以适当增加活动,让学生对内环境理化性质中的另外两方面──pH稳定和渗透压稳定有一定的体验。

关于pH 稳定,可以在课堂上演示血浆pH稳定的实验,具体做法详见教学案例。

或者采用实验在前的教学安排方式。

关于渗透压稳定,可以让学生讨论"为什么医院里给病人输液时必须使用生理盐水"、"为什么多喝多尿、少喝少尿"等问题,学生通过讨论可以初步认识渗透压的稳定。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教学设计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教学设计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教课方案1.教材剖析《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是对于内环境性质和生理作用的进一步延长和拓展,也是学习后边生命活动调理等知识的基础。

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课程标准中对于本节内容的具体标准是“说明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意义” 。

要实现这一目标,第一要说明什么是内环境稳态,特的本质特色是什么。

稳态看法是生命科学的一大基本看法,也是本模块的中心看法。

搞好这一看法的教课,能够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固的基础。

所以稳态看法及稳态的重要性是本节教课内容的要点。

因为学生首次接触,要达到真实理解稳态看法及稳态的重要性这个目标有必定难度,因此也是本节教课内容的难点。

要用一节课时间达到教课目的,达成教课任务,最好要做充足的课前准备和讲堂教课的精心设计。

我是依据新课改的理念,经过多年教课研究,对本节课内容的教课方法教课商讨,总结出一套简单高效的教课方法,能顺利达到预期成效。

2.教课目的2.1 知识与技术理解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简述稳态调理体制。

2.2 过程与方法试试解说生物体保持pH 稳固的体制。

2.3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关注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3.教课过程3.1 .提早分组和分派任务,指引学生展开形式多样的活动,以丰富学生对内环境稳态的感性认识。

在课前给小组分派不一样活动任务,由组长负责整个检查活动。

一组负责丈量家庭成员体温,一组采集各种血液生化检查化验单,一组采集有关内环境稳态失调惹起的有关疾病,一组采访当地高寿老人的生活习惯 . 仔细做好资料采集和整理工作 , 以便在讲堂长进行沟通议论。

3.2 .在讲堂上各组整理和总结自己的检查结果上课开始后,要求每组学生坐在一同,在组长的领导下,对采集的资料整理综合和议论,在 20 分钟内要依据自己组的对换查资料的综合剖析得出结论。

鼓舞学生踊跃议论交流,在议论剖析大批事实的基础上理解和形成基本看法,即内环境稳态的本质是内环境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在合理范围内的动向变化,内环境稳态的保持是保证机体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需条件。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教学设计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教学设计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教学设计【一】知识目标:1、说明内环境稳态的概念。

2、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

3、了解稳态的生理意义。

【二】能力目标:1、进行实验,了解生物体具有维持内环境稳定的机制。

2、尝试解释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三】情感目标:1、关注维持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2、养成自我保健的意识和适应。

3、运用这方面的知识关爱家人和亲友。

4、建立敢于质疑尊重事实,严谨、认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方法阐释本节教学内容包括两部分:“内环境稳态及其重要性”和实验“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课时安排为2学时,采纳启发式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方法。

这两学时如何安排?能够有两种方式:其一,按照教材安排的顺序先授课后实验,实验安排在后能够验证课堂上学习过的人体维持内环境pH稳定的知识,并解释pH维持稳定的机制;其二,先实验后授课,实验安排在前能够让学生先观看到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现象,增加更多的感性认识,以利于学习后续的稳态、稳态失调等抽象概念。

那个地方考虑到学生最好的学习知识的顺序以及教材第1节和第2节内容的衔接,采纳第二种方式:先试验后授课。

第一课时:学生分组实验《探究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第2学时:讲解“内环境稳态及其重要性”,重点在阐明稳态的概念、内容、调节机制及意义。

那个地方重点说明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课前预备】实验课结束后布置作业:按照课本上的要求完成“体温的日变化规律”的调查。

环节一激发兴趣,情景导入请同学汇报体温调查的结果,并依照调查结果回答下面的问题:1、同一个人在一日内的体温变化有何特点?2、不同的人〔年龄、性别不同〕体温变化有何异同?3、人体温的日变化与当地气温的日变化有何差异?学生汇报调查结果,回答以下问题。

总结:健康人的体温始终接近37℃,处于动态平衡中。

讲述:像体温的变化情况一样,健康人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之中,这种动态平衡称之为稳态,内环境的稳定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教学设计刘宝凌

1.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教学设计刘宝凌

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必修3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

是继学习了“细胞生活的环境”的内容,了解了内环境的概念、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之后,具体学习了解内环境的动态变化特点和概括性的学习对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及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稳态概念是生命科学的一大基本概念,也是本模块的核心概念。

正确理解稳态的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可以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稳态概念及稳态的重要性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

由于这些内容都很抽象,学生要做到真正理解有一定难度,因而也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难点。

稳态调节机制在后面章节中要逐步展开、深化,在本节仅做简要概述,以承上启下,因此达到了解水平即可。

每一个人的健康都与内环境的稳态有关,几乎所有人都亲历过诸如发烧等稳态失调引起的疾病。

通过学习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内容,可以帮助学生结合生活体验构建概念,经过思想认同强化自我保健的意识。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说明内环境稳态的概念。

2、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

3、了解稳态的生理意义。

过程与方法:1、进行实验,了解生物体具有维持内环境稳定的机制。

2、尝试解释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维持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2、教学难点: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与探究式教学相结合.【教学设计思路】【课前准备】通学生事前进行“体温日变化规律”的调查。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程序】学生活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教学意图课下完成调查。

上次课结束前布置作业:按照课本上的要求完成“体温日的变化规律”的调查。

学生体验体温的相对稳定情况。

学生汇报调查结果,回答问题。

请同学汇报体温调查的结果,并根据调查结果回答下面的问题:1.同一个人在一日内的体温变化有何特点?2.不同的人(年龄、性别不同)体温变化有何异同?3.人体温的日变化与当地气温的日变化有何差异?总结:健康人的体温始终接近37 ℃,处于动态平衡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必修3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

是继学习了“细胞生活的环境”的内容,了解了内环境的概念、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之后,具体学习了解内环境的动态变化特点和概括性的学习对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及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稳态概念是生命科学的一大基本概念,也是本模块的核心概念。

正确理解稳态的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可以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稳态概念及稳态的重要性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

由于这些内容都很抽象,学生要做到真正理解有一定难度,因而也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难点。

稳态调节机制在后面章节中要逐步展开、深化,在本节仅做简要概述,以承上启下,因此达到了解水平即可。

每一个人的健康都与内环境的稳态有关,几乎所有人都亲历过诸如发烧等稳态失调引起的疾病。

通过学习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内容,可以帮助学生结合生活体验构建概念,经过思想认同强化自我保健的意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说明内环境稳态的概念。

2、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

3、了解稳态的生理意义。

过程与方法:1、进行实验,了解生物体具有维持内环境稳定的机制。

2、尝试解释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维持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2、教学难点: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与探究式教学相结合.
【教学设计思路】
【课前准备】通学生事前进行“体温日变化规律”的调查。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程序】
学生活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教学意图
课下完成调查。

上次课结束前布置作业:
按照课本上的要求完成“体温
日的变化规律”的调查。

学生体验体温的相对稳定情况。

学生汇报调查结果,回答问题。

请同学汇报体温调查的结果,并根据调查结果回答下面的问题:1.同一个人在一日内的体温变化有何特点?2.不同的人
(年龄、性别不同)体温变化
有何异同?3.人体温的日变化
与当地气温的日变化有何差
异?总结:健康人的体温始终
接近37 ℃,处于动态平衡中。

讲述:像体温的变化情况
一样,健康人内环境的每一种
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
衡之中,这种动态平衡称之为
稳态,内环境的稳定是机体进
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
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学生尝试列举事实。

体温是内环境理化性质的
一个方面,调查结果证明体温
处于动态平衡中。

那么有哪些
事实可以证明内环境的pH和渗
透压也处于动态平衡中呢?
启发学生思考回忆已有知识。

学生观察,回答问题:甲试管中血浆pH变化不明显;乙试管中水的pH变化明显。

可见血浆pH处于动态平衡中。

下面我们首先来观察一个演示
实验。

教师演示实验过程,引
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取甲乙
两个洁净试管,向甲内加入血
浆,乙内加入等量蒸馏水,用
pH试纸检测。

然后,向甲、乙
内各滴入等量的几滴HCl或
NaOH,摇匀后,再用pH试纸
检测。

教师展示实验结果,提
问:甲、乙两支试管在加入酸
或碱后的pH变化有何不同?由
此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说明人体内环境的pH处于动
态平衡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
力、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
果的能力。

学生举例说明:多饮多尿、输液必须输生理盐水等。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除温
度、酸碱度外,还有渗透压,
内环境的渗透压是否也处于动
态平衡中呢?请同学举例说
明。

启发学生联系生活经验,理解
渗透压的稳定。

学生回答(答案略),可能回答不够准确,教师要及时补充。

内环境中的化学成分是如何变
化的呢?出示课本“问题探讨”
中的血液生化六项检查化验
单。

先说明各检查项目与健康
状况的关系,然后提问:1.每
种成分的参考值(正常值)都
让学生学会阅读化验单;说明
内环境化学成分处于动态平衡
中。

有一个变化范围,这说明什
么?2.从化验单上看,每种成
分的指标是否正常?
学生总结稳态概念。

根据以上内容,引导学生总结
稳态概念。

教师强调:(1)稳
态不是恒定不变,而是相对恒
定的一种动态变化;(2)这种
动态变化保持在一定范围内。

简要介绍稳态概念。

学生边展示、边讲解。

内环境稳态是怎样实现的呢?
下面以内环境中的营养物质、
代谢废物、0
2、C0
2
等化学成分
为例来分析。

请学生利用自己制作的课件或图解,回顾内环境中的营养物质、代谢废物、
0 2、C0
2
等化学成分的来源与去
路。

说明这些成分要保持相对稳定,首先与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等系统的功能及细胞代谢功能的实现有直接关系。

其次与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有关。

学生利用自制课件讲解,体验成就感,锻炼能力,创造一种生生交流、师生交流的氛围。

学生倾听。

机体内各个器官、系统,为什
么能保持协调一致?简要介绍
人类对机体维持稳态机制的认
识过程,指出目前普遍认为,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
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
制。

机体对稳态进行调节的能
力是有限的,当外界环境变化
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
功能出现障碍,内环境稳态就
会遭到破坏。

内环境稳态遭破
坏后会出现什么现象呢?
学生举例,如尿毒症、糖尿病、高山缺氧反应、发高烧、严重腹泻造成的脱水、酸碱中毒等。

请同学列举几个稳态失调的病
例,说明症状和危害。

在同学
充分列举的基础上,教师给予
适度的补充和修正。

为什么内
环境稳态失调后,会对机体造
启发学生思考,与生活经验建
立联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