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课题研究引领促学校特色发展

合集下载

课题研究在学校特色建设中的作用

课题研究在学校特色建设中的作用

课题研究在学校特色建设中的作用作者:唐信焱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16年第13期[摘要]针对一些中小学校将教育科研作为打造学校特色的手段这一现象,从教育科研工作实际问题出发,通过概念辨析、关系梳理和可能性分析,对学校课题研究的价值和作用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发现课题研究在学校特色建设过程中可以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并非决定性的作用。

[关键词]中小学校;特色建设;课题研究特色是指某事物表现出来的独特的色彩、风格、特点。

所谓独特是指“独有的,与众不同的”[1]。

那么学校特色可以直观地理解为学校办学中所表现出来的独有的、与众不同的色彩、风格、特点。

具备了独有的、与众不同的色彩、风格和特点的学校就是特色学校。

目前,很多中小学校将教育科研作为打造学校特色的有效手段。

那么,课题研究作为教育科研的主要形态,在打造学校特色方面究竟有何功能与作用呢?一、问题的缘起在区域教育科研管理工作实践中发现,有很多中小学校乃至幼儿园都存在着这样一种科研现象,即学校申请课题研究的动机是为了打造学校一项或者多项特色,而不是从学校的“真”问题出发,具有较强的功利性和工具性。

那么,对于通过教育科研试图打造学校特色的做法应该如何进行价值评判呢?首先有几个问题需要进行明确并探讨。

一是要厘清课题研究与学校特色两者间的关系。

二是要弄清楚课题研究能否打造学校特色,形成特色学校,并从实际案例中找出有力证据。

如李希贵所在的北京十一学校、窦桂梅所在的清华大学附小是有办学特色的,还有洋思中学、东庐中学、杜郎口中学、衡水中学、黄冈中学、昌乐二中等,这些特色名校,是通过课题研究打造出来的吗?三是通过课题研究打造学校特色是否有特定的实践途径与操作流程。

四是课题研究在什么条件下可以打造学校特色。

在回答上述四个问题之前,还需要澄清一个概念,什么是学校特色?这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也是一个时髦的话题。

社会与业界对其有质疑,也有高度认可。

在学校办学实践中,每位校长都喜爱这个话题,也在不断地以教育实践尝试着去诠释特色学校的涵义。

以课题研究为依托,促进进行质量的提高

以课题研究为依托,促进进行质量的提高

以课题研究为依托,促进教学质量提高工农中心学校教导处 2012年11月20日学校教育科研工作必须坚持以教育、教学课题研究为中心,以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设活动为重点,以教师业务培训为依托,促使学校在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设和开展,各项课题研究活动的展开、信息化条件下的课程整合的实验,以及常规教研活动等工作都有新的进展。

坚持以“科研兴教、科研兴校”为目标,以课题研究为主体,立足课堂教学,扎实有效的开展了教育科研工作。

积极开展教育科研工作,造就和形成一支科研型、学者型的教师队伍。

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也因此呈现出了生气勃勃的新局面。

一、课题立项、研究进展顺利,成绩喜人根据教育局的规定,我校从2012年3月开始落实铁力市十二五星火计划,并有7个课题申请立项,由于教学班级较少及其他原因,最终只保留了有校长郑亚文主持的“小学课堂教学反馈的有效性研究”这一课题,并获得了铁力市重点课题,围绕该课题的研究任务和研究目标,我们确立了在教学中“课前展标,当堂检测”的尝试,切实有效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认真钻研教材,正确把握学生素质教育发展目标,加强集体备课,加强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课堂教学中要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努力体现现代教育观念,并根据个人特长努力形成教学特色。

加强规范课的研究。

骨干教师要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手段、教学流程方法作探索研究,逐步形成教学独特的教学风格。

其他教师的课堂教学要在“课前展标、当堂检测”上提高科研含量。

加强听评课活动,积极参加教研、科研教学活动,广泛了解教改信息,加强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认真撰写教学笔记和学习笔记。

有计划的组织专题教研和学习活动,做到每位教师都学深学透,都有所得。

从而及时了解教改动态和前沿理论,并善于将学习和教学实践联系起来,对自身的教学情况作经常反思,按时、认真撰写课题研究经验总结,通过一年的尝试、探索、研究,现在铁力市重点课题“小学课堂教学反馈的有效性研究”这一课题已顺利结题,伊春级课题“开发农村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正在进行阶段总结,力争明年年末顺利结题。

科技教育:引领学校特色发展

科技教育:引领学校特色发展

科技教育:引领学校特色发展作者:李明来源:《中小学学校管理》2012年第11期摘要:重视青少年科技教育,全面培育创新人才,采取有力措施,搭建教育平台,扎实开展活动,取得了成效,争得了荣誉,创出了品牌。

关键词:科技教育;成效显著;彰显特色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加强青少年科技教育,重视培养创新人才,是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践行“科技教育从娃娃抓起”、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

青少年是放飞梦想的最佳时期,在青少年中大力开展科技教育,引导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提高科学素质,是一项利在国家、益在社会、功在千秋、势在必行的重要工程。

一、科技先行,确立特色强校发展之路临沂沂州实验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

现有教学班54个,在校学生3450名,在职教职工229人。

近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质量不断提高。

学校迎来了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特色发展的良好机遇。

素质教育,贵在创新;教育创新,重在实践。

为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学校领导深刻认识科技教育的重要价值,以远见的卓识、开放的视野,构建了“一二三四”办学策略,确立了“科技先行、特色强校”发展之路,形成了“四马并进、一马当先”工作格局。

在科技教育方面,采取有力措施,积极探索实践,扎实开展活动,取得了成效,争得了荣誉,创出了品牌。

二、高点定位,打造科技教育活动平台高起点的教育平台、多形式的科技活动,是推进科技教育的关键所在。

2011年9月28日,学校成立了“银河之星”少年科学院。

中国少科院副秘书长张典慧,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周红章,山东省青少年活动中心活动部部长、山东省少科院办公室主任贾延忠,市直机关工委、团工委、市教育局等领导及家长代表参加了揭牌仪式。

仪式上,张典慧、贾延忠等领导发表了重要讲话,对少年科学院的成立表示祝贺!指出学校创建少年科学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是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它标志着学校科技教育和科普工作的新开始。

以国际理解教育引领学校特色发展 - 育才三小

以国际理解教育引领学校特色发展 - 育才三小

以国际理解教育引领学校特色发展育才三小2002年开办,创建之初属于育才一小的分部,2003年正式命名为蛇口育才教育集团育才第三小学。

学校开办以来,我们始终本着以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带动学校整体发展的办学思路,立足于“为培养国际化人才打基础”的办学理念,构建国际理解教育特色,基本形成了学校教育的核心优势,提升了办学水平。

现汇报如下:一、国际理解教育研究过程。

建校以来,我们始终在坚持的科研项目是”国际理解教育的行动研究”。

此课题2003年,南山区立项. 2005年,深圳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立项,2007年5月结题, 09年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立项,2011年4月结题。

小学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内容:通过校园文化熏陶,与境内外学校开展交流活动,学习中国与欧美先进文化和先进教育理念、方法、制度等,以提高师生国际素养。

其中,国际素养包括师生的外语水平,对国际惯例、世界各民族文化的了解和尊重,以及国际交往和国际理解能力等方面的素养。

我校之所以以国际理解教育为办学特色建设,主要基于以下原因:1、学校地处蛇口,蛇口人与生俱来的敢于挑战和创新的文化以及育才早在30年前建校之初就提出的“培养为资本主义社会打交道的人”的办学思想深深影响着学校每一位教职员工。

2、深圳建国际化大都市和南山抢占教育国际化制高点的目标,预示着教育要以国际先进理念为标杆,培养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人才。

3、蛇口是外籍人士居住最密集的地区,具有国际生态圈的资源优势。

4、作为新建校,面临着如何应对蛇口高素质家长对优质学位需求的挑战。

学校班子再三思考,在市教科院叶文梓院长等专家的指导论证下,我们确立了“我要走向世界,培养具有民族精神、世界眼光的国际化人才打基础“的办学理念。

依托国际理解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来带动学校整体发展的策略。

如何实现我们的目标?我们的做法是:将国际理解教育与学科教学、主题活动、校园文化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相结合。

建设了十项工程:公民德育工程、教学优化工程、校本课程工程、活动拓展工程、阳光少年工程、校园文化工程、师资提高工程、联合促进工程、制度建设工程与网络信息工程。

课题研究推动学校内涵发展

课题研究推动学校内涵发展

课题研究推动学校内涵发展作者:王文学来源:《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2年第05期学校如何内涵发展,是管理者面临的重大课题。

尤其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实施,更需要学校教育的快速发展,以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迫切需求。

十几年的校长生涯使我深刻地体会到:课题研究是推动学校内涵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以课题研究为引领,深化教学改革长春市第七十四中学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

2003年学校新班子成立之时,面对的是一所教师人心涣散、教学质量严重滑坡、学生纷纷外流、社会声誉低下的薄弱校。

如何改变这样一所学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难题。

学校领导班子经过认真研究,确立了规范管理奠基础——教育科研寻突破——特色发展创品牌三步走的工作思路。

经过三年多的规范化管理,学校步入了正轨,风气正了,教师工作热情高了,社会形象好转了,但是教学质量不高的问题仍然没有解决。

问题出现在哪里呢?2006年,我们利用近一个月的时间对学校的课堂教学现状进行了深入调研,调研中我们发现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多数是围着教师的指挥棒转,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始终是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课堂教学效率低,学生高分低能。

随着调研的不断深入,我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这样的课堂教学既不符合“师生交往互动”这一新课程理念,也违背了学生发展的规律。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学生发展取决于四个因素:一是遗传因素,它是前提和基础;二是环境因素;三是教育因素;四是主观能动性。

而一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上进心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起决定作用。

另外,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看,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是事物变化的内因,教师等其他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因此,教师的知识再丰富,教学水平再高,如果学生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教学效果也一定是高耗低效的。

基于这种认识,2006年10月,我校依据区主导课题《关于学生主体性发展教育模式的研究》,确立了《学科主体性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并认真开展研究:一是隆重召开全校科研课题开题大会,提高广大教师对教育科研重要性的认识;二是开展通识培训,组织教师学习、研究国内外主体性教学的前言理论,增强教师研究课题的主动性;三是以学科组为单位确立子课题,并制定学科研究方案;四是各学科组任课教师结合课堂教学实际开展行动研究。

加强课题研究促进学校发展

加强课题研究促进学校发展

加强课题研究促进学校发展陶庄初级中学夏彩纲2006年,我校作为市课题实验基地学校,参加了“追寻理想课堂”第一批教科研课题申报工作。

参与课题实验一年多来,我校各课题组在市教育局和课题组的直接领导下,以“科研兴校、人才强校、质量立校”为宗旨,认真开展了不同程度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现对这一阶段的课题工作作一回顾,并对我校今后的教科研课题研究提出一些设想:一.课题中期工作回顾一年多来的课题实验,我校以校本教研为重心,探索培训、教研、教学三位一体的研究机制,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构建学习型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规范管理,构建教科研网络。

规范教科研管理与考核是促进学校教育科研工作有效开展的保障措施,只有强化管理,才能增强教科研的实效性,只有改进考核,加强评价激励,才能调动教师的教科研能动性。

1.制定学校教科研计划。

首先对学校教育科研工作进行定性、定位。

统一对校本教研的认识,校本教研包括三层含义。

第一层含义是“校本教研必须以学校发展为本”,强调必须从学校出发,围绕学校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教研工作,为学校的教育发展服务。

第二层含义是:“校本教研必须以教师发展为本”,必须确立教师在校本教研中的主体地位,让教师成为研究的主人,通过校本研究来培养教师、提高教师素质,为教师的自我发展、价值实现服务。

第三层含义是:“校本教研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

教育是培养人、发展人的事业,校本教研要研究学生、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尤其要解决学生发展中存在的疑难问题,要有针对性、讲求实效性、反对形式主义,其次从“转变观念,构建网络,制定制度,培养能力”等方面提出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策略,进一步促进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人文化、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再次是成立学校教科研工作领导小组,开展校本课程开发,进行教育教学评价改革,加强学校管理改革研究,做好教师校本培训等工作,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要求。

2.构建学校三大板块教科研工作网络。

以课题研究为抓手

以课题研究为抓手

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通过课题研究为抓手,打造教研组团队教研文化,构建学习型研究型教研组,集体研修,同伴互助,专家引领的校本教研模式坚持得较好,大大促进了我校教师的自主学习与专业发展。

一、学校发展的关键在教师新课程观认为学校由四大要素构成,即教师、学生、教材、环境,教师作为四大要素之首,其重要性是可想而知的,学校教育成也教师,败也教师。

如果教育就是为知识、技能的简单传授,学校就变成了生产的流水线,教学等于告诉”教师成了教书匠”教育背离了为了人的发展”的初衷,作为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传授知识技能,培养心智和发展健全人格”的教育反过来成为对人性的压迫和摧残。

学校要确立教师的主人翁地位,一所学校办学硬件条件再好,如果没有一大批骨干教师、优秀教师撑起,那这所学校只是一座美丽的空壳,更谈不上教学质量,学校声誉不会好。

教育质量的提升不能光靠硬件的投入,只有当教师、教研和课程”得到极大的重视,学校教育的质量才会高,学校才能不断向前发展。

教师是有专业知识强、道德修养境界高的人,必须得到尊重。

学校要给予教师更多的人文关怀,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工作生活环境,让教师找到工作的快乐。

现在的教师压力很大,负担很重,教师的工作动力绝不能仅仅来自压力,而更应该来自于人文关怀和热爱。

要想方设法保证教师一个优厚的待遇,要让教师活出一个尊严来。

让教师在经济上比较富有是很重要的,有一句祝词叫富贵吉祥”, 首先是富”,然后才是贵”,当我们经济上富有的时候,就会显得大气,不会过分地斤斤计较,不会过分地在乎名利。

二、学校要为教师的成长创造条件我校教师群体中学历达标率不抵,但一次性本科人数却很少,多数是中师或专科起点经过函授或离职进修取代本科文凭的。

这些教师敬业,乐教是他们的优点,但知识结构、文化底蕴稍欠缺,这就需要通过课题研究及校本学习加以弥补和提升。

要想成为一名受学生欢迎、同事敬佩、领导首肯的好教师,着实有一个锻炼成长过程。

科研引领促进幼儿园特色发展

科研引领促进幼儿园特色发展

科研引领促进幼儿园特色发展长海县幼儿园李华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下午好我今天交流的题目是《科研引领,促进幼儿园特色发展》。

长海县幼儿园做为一所市级示范园所,应如何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促进幼儿园富有特色的可持续发展,让孩子们接受高质量的幼儿教育,这是我们一直以来思考并努力要解决的问题。

立足实际,走科研之路,实施科研引领,成为我们首当其冲的选择,几年的探索,教育科研真正发挥了促进幼儿园特色发展的作用。

今天,我从三个方面介绍幼儿园的教育科研工作。

一、回顾幼儿园的科硏历程经历了三个阶段:(一)起点、挑战“创造条件,追求卓越,科研先导,全面发展”是长海县幼儿园的办学理念。

在这样以科研为先导的办学理念引领下,我们鼓励教师立足于实践,去做一些有利于孩子发展的事情,为此教师确立了13项小课题。

这些小课题都是围绕如何提高幼儿的素质发展提出的,在这个基础上确立了幼儿园的研究方向:《幼儿素质教育研究》,由点带面,自下而上开始了幼儿园教育科研之路.实践证明,我们选择了正确的研究道路,因为它是从幼儿的实际出发,从问题出发,从实践出发,保障了整个研究始终充满活力。

(二)整合、规范随着研究的不断推进,到底怎样才能把研究之路越走越宽、越走越远,已经成了我们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在这一阶段我们获得的了很多方面的专业支持,对一些不适宜幼儿素质教育研究的课题进行了整合,由原来的十三项小课题整合为八项,使得课题的研究方向更加科学、规范。

为了使幼儿园教科研工作健康有序的发展,幼儿园出台了一系列的管理条例,建立了对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的奖励与鼓励机制.同时园长、年级组长、骨干教师做到“五带头”——带头承担教育科研任务;带头学习教科研理论;带头作教科研交流;带头上示范课;带头总结经验.教育科研工作制度化、日常化、规范化日渐凸显,有力地推动本园教科研向纵深发展。

(三)特色、发展经过前期的研究,我们发现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而且在认知过程中受情绪影响较大,而鲜明生动的艺术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能引发幼儿的注意和兴趣,容易为幼儿理解和接受,有利于提高教育效果.我们又发现现在的孩子缺失创造力、表现力。

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助推学校内涵发展

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助推学校内涵发展

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助推学校内涵发展多年来,我校秉承“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把教育科研作为提升教师专业成长、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之一。

在省、市科研管理部门的具体指导和亲切关怀下,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尤其是近年来,围绕创建市级教育科研基地校工作的开展,全校进行了积极的反思,理性的回顾,深入开展了课题研究,助推了学校内涵发展。

1. 规划课题,引领方向。

教育科研要从校情、师情、学情出发进行深入研究。

学校通过调研和SWOT分析,结合九年一贯制的办学体制特点,立足于学生发展,先后承担了16项国家、省、市各级科研课题,其中8项课题被确立为重点课题,如刘启校长主持的《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研究与实践》、《中小衔接过渡期教育的研究》;张金良书记主持的《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的研究》;王淑琴副校长主持的《小学生有效评价方式的研究》等。

学校科研工作以重点课题为依托,激发了全校教师教育科研的积极性,学校形成了浓厚的科研氛围。

2. 校本课题保证实效。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科研意识明显增强的教师在教学实践的操作过程中,陆续发现了新的问题,即规划课题虽已分解为部分子课题,但一些教师仍然觉得范围大,不易操作,为此感到迷茫。

当时恰逢长春市教育局周国韬副局长对全市的小课题研究工作进行详细的部署,我校就派教师多次参加教研部门组织的小课题培训,使教师认识到小课题具有周期短、见效快、易操作的特点,依据小课题研究,就能很好地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具体问题。

教师对小课题的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学校借此机会,鼓励教师进行小课题研究,从此,我校开始走上了以小课题研究带动规划课题研究,以校本科研促进教师成长的道路。

3. 规范小课题研究过程管理。

首先,科学选题,明确目标。

选择确定研究问题是开展小课题研究的第一步,课题来源于问题,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成为研究的课题,那么到底选择什么样的课题进行研究呢?我们送给老师三把钥匙:即“小”、“实”、“值”。

依托校本课程开发 促进学校特色发展

依托校本课程开发  促进学校特色发展

依托校本课程开发促进学校特色发展摘要: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指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哲学思想、为满足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以学校教师为主体进行的适合学校具体特点和条件的课程开发策略。

其中“开发”是指从课程目标的拟订、课程结构的设计、课程标准的编制、课程材料的选择和组织到课程的实施与改进等一系列的课程行为。

而“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指学校自己开发的课程,它在课程的编制、实施、评价等方方面面必将深深地打上了特色的烙印,我国部分学者和实际教育工作者认为:校本课程开发与特色教育理论“不谋而合”。

学校要真正地办出自己的特色,就不得不在课程开发上下功夫。

关键词:校本课程;文化体系;学校发展校本课程开发实际上就是在构建学校自身的特色,目前校本课程的开发越来越趋于本土化,这便是最本质的突破。

我校在办学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力求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突破:一、落实新课程改革,彰显学校办学特色2001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也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

”以上三级课程管理体制赋予了学校课程开发的权力主体地位,开发校本教材的主要目的就是以人为本,充分发掘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不同于国家和地方课程的、更加具有地方特色和符合地方环境和教育要求的特色课程,以满足学生需要和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

二、立足学校实际,探寻发展之路我国的教育长期以来一直遵守自上而下的国家课程开发模式,只强调共性和统一性,忽视了地方性和个性。

众所周知,我国地域如此辽阔,人口如此众多,各地在经济和地域上的差异又如此之大,只有一统的国家课程开发或“准一统”的地方课程开发,远远不能满足地方上的不同需要。

英国课程专家约翰·埃格尔斯顿指出:“我们曾把主要的努力集中在国家课程计划上,但十年之后我们终于慢慢认识到:如果我们的目标是学校中的变革,那么就必须通过学校来发动变革。

立足校本谋发展 科研引领创特色

立足校本谋发展  科研引领创特色

立足校本谋发展科研引领创特色——梁辉中学教科研工作汇报教科研是学校发展的原动力,是教育教学的第一生产力,它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校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我校虽地处城郊,教科研工作各方面的条件和水平无法与名校、强校比拟,但近年来,我校凝集全体教师的教育智慧,立足校本、开拓创新,学校教科研工作取得了不少成绩,良好的发展态势逐步形成。

一、以规章制度为保障,垂直管理,形成良好科研氛围。

健全组织,科学管理,完善制度是学校教科研顺利开展的必要保障。

我校建立了校长亲自挂帅、教科室具体负责、课题骨干及教研组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形成了校长――教科室――课题骨干为主体、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良好科研氛围。

学校还制定了科研工作章程、课题管理办法、奖励方案、年课题指南等,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将科研与教师的职务晋升、职称评聘、考核奖励挂钩,建立教科研档案,从机制、体制上保证科研工作的严密有效。

二、以梁中讲堂为载体,学习实践,提升教师科研素养。

为切实提高教师教科研水平,学校于2008学年开设了“梁中讲堂”。

她是智者、能者的舞台,也是学习、实践者的舞台。

分为:外请专家学者报告、讲座;校内教师论坛、交流;学校骨干公开示范等形式。

通过聆听、感悟、交流、实践等途径,助推教师的专业发展。

我们注重讲堂的系统性,从师德到专业、从通识到学科、从科研到实践等统一谋划,定期展开;我们注重讲堂的针对性,从学校的中心工作出发,从教师的实际出发,确立主题,逐一解决实际问题;我们注重时效性,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教师开展不同要求的研修,教育名著研读、课堂常规、教学反思、教育科研等因人制宜。

“梁中讲堂”多次邀请宁波、余姚两地教科研专家作专题讲座,还邀请了一批特级教师、名校长来校讲学。

专家们“高层建瓴”的引领激励了教师们参与教科研的热情,提升了教师的教科研素养。

三、以论文撰写为起点,注重实践,提高教师科研能力。

“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这条成功的幸福的道路上来。

以课题促科研,以科研促发展

以课题促科研,以科研促发展

以课题促科研,以科研促发展学校教师科研能力高低制约着教师教学理论素养和教育实践能力的提升,最终制约着学校教育质量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我校英语教研组在2010年承担了陕西省“十一五”课题--“农村英语口语教材的开发和研究”,两年来,我们大胆进行“以课题促科研,以科研促发展”教研组活动探索,避免了过去教研组活动主题很多,样样不深入,或大搞形式主义,会议开得很多,工作落实很少,或工作记录很多,皆是应付检查评比的空文,有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全面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着力解决学生英语知识与实践应用脱节的突出矛盾,有效提高学生英语知识运用能力和英语教学质量提高。

1 以课题中心任务落实为动力,专家引领推动学习,多渠道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农村英语口语教材的开发和研究”课题的中心工作是要编制出适合校情和农村学生生活实际的英语口语校本教材。

为此,我首先从学习开始。

一是认真学习《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英语教学大纲》、新课标》和《新考纲》等,从宏观上掌握教育方针政策、教育方向、办学目标,为教材编写工作做好理论上和思想上的准备。

二是充分学习各地现有的英语口语教材,学习教材的编写原则与方法,寻找现有教材内容与农村学生实际的结合点,分析现有教材在农村运用的利弊,为教材编写工作做好格式上和内容上的选择标准。

三是积极参加国、省“远程骨干教师培训”,聆听专家讲座,观摩课堂实录,记忆教育理论,为上好口语课和编写教材做好知识和技术筹备。

四是聘请专门的外籍英语教师,让他们传播国际教育理念,在教材编写环节中对执笔教师手把手的指导,审订和修订教材,上好英语口语课,指导英语教师做好以人为本的“备、讲、批、辅、考”,落实教师和学生“双主体、双中心”教育理念,带领教师们更新教法、学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 以课题研究内容为切入点,教学名师当好排头雁,引领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在“农村英语口语教材的开发和研究”课题实施中,以老带新,人人参与,立足英语口语课堂教学和第二课堂活动,让骨干教师在各个研究阶段上示范课和公开课,由教研组中的中青年教师观摩、学习、讨论、点评,通过观摩、点评等环节使中青年解决了自己教学中困惑、困难。

建立学科“特区”,推动学校特色发展课题方案

建立学科“特区”,推动学校特色发展课题方案

建立学科“特区”,推动学校特色发展课题方案一、课题内容解释“建立学科特区,推动学校特色发展”这一课题的内涵是确定中语文学科为学校优势学科,在此基础上给于一定的特区允许,使之发展优于其它各科发展,以优秀学科的影响带动学校的发展,将之向学校其它方面进行推广和辐射,让学校各个方面均衡发展,达到整体优化,并逐步让学校成为品牌学校。

二、课题背景介绍:特色含义:特色是事物所表现的独特的色彩、风格等。

而我们现在所讲的学校特色,除具有特色上述的一般含意外,还具有一定的特殊含意。

未来教育和课程设置的需要未来教育的竞争,必将是特色的竞争和质量的竞争,没有特色的学校,在当今竞争激烈的教育市场必将缺乏旺盛的生命力。

围绕我校根据学校实际特点,紧紧围绕课堂教学特色化内涵发展的主题,立足课堂教学,着力创建学校教学特色,提升教师专业素质,树立学校学科品牌。

现制定“打造特色课堂,创建特色学校”学校特色的必要性中央教科所举行的“高中特色办学的经验与方法(二)”第二分论坛纪要中,北京市怀柔区红螺寺中学校长于荣学在讲演中谈到,办学特色是指“一所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选准突破口,以点带面,以局部代整体,实现整体优化而逐步所形成的一种独特、优质、稳定的办学风貌”。

学校特色能够提升其思想品质和文化内涵得到,学校的影响不断扩大,成为众所周知的品牌学校。

学校成为品牌学校后,充分利用和发挥已形成的具备深厚底蕴的特色办学特色经验,将之向学校其它方面进行推广和辐射,使学校各个方面均衡发展,达到整体优化,从而保持学校的可持续性发展。

对于一所普通学校而言,要想获得发展,从同类型学校中脱颖而出,应当首先考虑创建学校特色。

学校特色使学校在办学上具备了优于其它学校的创新性和先进性。

中学发展的需求我校地处城乡结合带的区,南15公里是郯城县一中,北8公里处是省重点高中市一中,东15公里处是河东区一中,西紧靠苍山,总人口41万左右,学校发展空间狭小,生存空间更很受周围各个高中学校的威胁,如若没有学校自身的特色发展,没有优于周围学校的地方,学校很难在未来的招生、升学等方面有什么大的突破,甚或有被架空的可能。

依托课题研究引领学校发展——台州市路桥新桥中学校长王依初访谈录

依托课题研究引领学校发展——台州市路桥新桥中学校长王依初访谈录



这 样 一 所 有 着辉 煌 历 史 颇 具 特 色 的
学 校 , 新 的 时 期 可 能会 遇 到 新 的 问题 , 这 可 能 在 而
也 是 学 校 注 重 课 题 研 究 的 一 个 原 因吧 。 于 学校 课 对
题 研 究 的 长远 规 划 , 的 愿景 是 什 么 ? 您
校。 建校 17年 来 , 校汲 取传 统 文化 精 髓 , 承 0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学 秉
“ 志 、 实 、 奋 、 美 ” 训 , 已 发 展 成 品 位 独 砺 求 勤 健 校 现 特 、 风 优 良 、 纪 严 明 、 理 严 谨 的 完 垒 中学 。 校 校 管 航
空 发 动 机 数 控 专 家 管 彦 深 、 育 名 家 戴 文 战 、 平 教 太
此 外 , 校加强 课题 全面 管理 , 高课题 研 究 学 提
效益 。 校加 强教 科室 对课 题研 究 的管理 , 年 3 学 每
月 3 1日 、 5月 1 日和 1 5 0月 2 日前 采 用 不 同 方 式 0
王 依 初 我 希 望 以 学 校 发 展 目标 为 方 向 , 定 确 学 校 科 研 主 题 。 动 校 本 教 研 广 泛 开 展 , 进 教 育 带 促
全校 师 生 中树 立 的共 同发 展 的 精神 目标 是 什 么?
系 。 时 , 校 抓 重 点 课 题 。 校 将 高 中新 课 程 实 施 同 学 学
和学校 文化建设 、 校本 培训作 为重点 课题 , 以教 研


作为发展 中的百年 老校 , 目前 , 在 您



毫羔篓薹 兰釜 童 爱i
i 方

教育科研促进学校特色发展的实践与探索

教育科研促进学校特色发展的实践与探索

龙源期刊网 教育科研促进学校特色发展的实践与探索作者:刘丽来源:《辽宁教育·管理版》2020年第03期朝阳市双塔区育红小学立足“以人为本、开拓创新、突出特色、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以“科研为先、质量为重”为办学宗旨,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以校本培训为依托,走出了创新发展之路。

一、强化机制建设,落实科研重要地位(一)科学定位,让科研工作规范化为使教育科研工作更为规范、扎实、有效,学校安排教务处主任主抓,配备了高素质教师队伍参与研究,确立工作职责和要求。

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形成以学校主课题带动各学科子课题规范运作的体系。

在科研管理上,学校采用分层负责制的管理办法。

教育科研领导小组负责定向;教务处具体实施和指导教科研工作,负责定标;以各课题组组长为主的课题组具体落实教科研工作,负责定位。

明确规定课题组负责人制定计划,组织指导研究活动、听课评课活动等;课题组成员要有相应的任务落实,主动参加各项研究活动,撰写教学设计、经验总结、研究论文、实验报告等。

学校把教科研工作纳入办学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之中。

(二)强化管理,让科研工作实效化学校校级、中层领导都是学科课题组成员或主要负责人。

校长主持主课题研究,参加各级各类教育科研活动。

学校制定了《育红小学教科研管理制度》《育红小学教科研考核制度》《育红小学关于选拔培养骨干教师实施方案》等文件,使各类教研课题操作规范,有序进行。

(三)课题研究,让科研工作常态化学校现有区级课题“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美育”“美育‘设计·应用’课程”;市级课题“培养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研究”“小学校本课程建设‘有效渗透美育’的研究”;省级课题“探索构建美育特色办学的实践与研究”。

学校发挥课题研究的引领作用,使课题服务于教学,进而促进学校特色发展。

二、围绕特色发展,探索科研实践途径教育科研是有目的、有计划、连续和系统的探索活动。

因此,培养教师的教科研兴趣和教科研能力至关重要。

以课题引领学校特色发展

以课题引领学校特色发展

以课题引领学校特色发展作者:孙益辉等来源:《广西教育·D版》2012年第12期编者按:秉持新课改理念,对中学“六年一贯制”办学模式进行从理论到实践的积极探索,对所有高完中来说,都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而普通农村中学如何突破优质、示范类高中的重重包围,寻求自己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北海市南康中学借力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六年一贯制农村中学因材施教人才培养模式的实验研究”,做出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可资借鉴。

近年来,一些城市学校对“六年一贯制”办学模式已经做出一些尝试,积累了一定的办学经验。

如东北某育才学校实行“六年一贯制”优才教育,提出的目标是“为培养国际型、领袖型、创造型高层次人才打基础”;常熟某外语学校通过实行“六年一贯制”分层教学,让学生在高考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南康中学(以下简称南中)在2007-2008年也曾做过初步的尝试。

我们的办学条件相对薄弱,学生起点低、差异大,毕业生流向多元(升学、回家务农、创业或外出打工等),我们的思路,是把“六年一贯制”与“因材施教”的育人方略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创新农村中学的人才培养机制。

因此,我们提出的“六年一贯制”,是适合我们农村中学实际的,以新课程理论为指导的,旨在构建以课程改革实验为研究重点、以改革课堂教学为突破口、以抓常规为载体、以激发学生潜能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主要方向的,初中免试直升高中的一体化教学的办学模式。

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知识结构,基于中学6年的设计,系统地组织教学,确保学生高质量地完成学业;我们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我发展的方向,整体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特别加强学生对音乐、美术、体育的感受力和审美力以及对新高农业选修项目的实践力,使学生形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实验的结果是令人满意的,这样的改革深受师生、家长欢迎,而且得到了有关教育专家的肯定。

两年“试水”坚定了我们沿着这条路走下去的决心。

2009年,我们正式立项了国家级实验课题“六年一贯制农村中学因材施教人才培养模式的实验研究”,尝试建立健全“尊重差异、提供选择、开发潜能、分类发展”的育人管理机制,“分层教学、发展特长,以学定教、面向全体”的教学管理机制,以及“以科研促教改、向教改要质量、注重校本培养、开发校本教材”的科研先导机制。

课题研究引领 校本教研支撑

课题研究引领 校本教研支撑

课题研究引领校本教研支撑推动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在钦州市2007年教育科研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钦州市教研室2006年,我市教育科研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工作目标,各县(区)、学校积极推进课题研究与校本教研工作的开展,使全市的教育科研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促进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为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奠定了基础。

今天,我们在这里就2006年全市教育科研工作的情况,总结成功的经验,分析查摆差距,明确2007年教育科研工作的主要思路,以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市的教育科研工作,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快我市教育工作的全面发展。

一、2006年我市教育科研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一)领导重视,措施得力,促进教师观念的转变,教育科研的参与面在逐步扩大,“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目标进一步落实。

首先,市教育局领导十分重视教育科研工作,在全市教育工作要点中,重点加强教育科研资源整合工作,突出抓好校本研究,以校本研究为突破口,提高教育科研的针对性、实效性,加强对课程改革和教育教学方法创新的研究,把教育科研工作作为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进一步促进全市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的策略。

同时,在陆续出台教育科研政策的基础上,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帮助广大教师进一步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参与教育科研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006年1月,召开全市教育科研“十五”规划优秀研究成果表彰大会,总结“十五”期间我市教育科研工作的主要成绩。

表彰了“十五”期间在教育科研工作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18所学校和46名教育工作者,部署指导了全市“十一五”教育科研的主要工作。

其次,各县(区)、学校创造性地落实市局的工作要求。

灵山县教育局教研室领导坚持带头开展课题研究,深入学校指导教研工作,带动全县各校形成了良好的研究氛围。

灵山县新洲中学以教育科研作为立校之本,向科研要质量,校长带头做课题,形成了人人搞科研的良好气氛,大力促进了教师专业素质、教育教学质量和学校综合竞争力的提高,使学校走上了科研创新、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课题研究引领促学校特色发展[日期:2014-10-20] 来源:《丰台教育》作者:丰台一小殷楠、张红英[字体:大中小]学校科研工作秉持科研先导原则,以课题研究为核心,以校本科研培训为主线。

学校坚持以机制建设为重点,加强课题实施过程的指导与监督,提高教师教育研究能力,培养研究型教师队伍,提高学生学习水平,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一、制度保障,加强学校科研工作管理(一)加强领导,健全学校科研管理体系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的科研工作领导小组,每学期初讨论学校的科研计划,并将科研计划纳入到学校整体工作安排之中。

学校明确副校长负责科研工作,学校领导班子成员每人都有负责的科研课题。

各年级、各学科教研组都明确了一名业务组长负责科研工作,为学校开展科研工作提供了组织保证。

学校课题研究进行分层管理:对区级及以上课题,每学年在学校做一次研讨活动。

过程中课题组定期展开课题负责人交流,了解并调控课题研究;校级课题实行干部分块(按管辖组别相应负责)引导监督管理。

(二)依靠制度,保证学校科研顺利开展学校制定了《丰台一小科研工作制度》、《丰台一小教研室组织机构名单及科研室职责》、《丰台一小加强教育科研工作管理意见》、《科研工作管理手册》等相关的制度,并严格遵照执行。

教师个人获奖均纳入年终绩效考核之中,作为奖励的项目之一,保证了学校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了教师们的科研积极性。

(三)拓展渠道,促进学校科研开展建立研究档案。

学校给课题负责人配发了档案盒。

按照科研计划总结、教师的课题立项申请书、课题研究过程的资料搜集、课题研究成果的汇集、科研工作记录等几方面规范文本随时归档入盒,并不断进行增补和充实。

开展研讨活动。

学校每学期开展教育教学专题研究活动。

研讨、交流活动是教师思想碰撞,科研信息共享,提高教师认识,是进行科研培训的重要渠道。

因此,近三年来,我校抓住科研课题研讨活动的契机,宣传普及教育理论,推广科研成果,不断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

学校先后组织多次市、区、校级研讨活动。

教学开放活动。

学校坚持课题引领—合作研究—共同发展的教研方式,每学期都以不同的形式进行教学开放课活动,即教学研究向组内教师开放,向全校教师开放,向家长开放。

结合研究课题,选择教学内容,确定研究课。

在研究主题的带动下,组内教师共同合作研究。

同时,学校要求各教研组及时发布信息,以便更多的教师能够根据研究需求,及时参与,共同研究。

这样的活动,促进了教师间的信息沟通,扩大了信息容量,增强教师间情感交流,形成了学校浓厚的研究氛围。

二、用课题引领,全面推进公民教育进程(一)构建具有公民教育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针对学生特点,立足学校实际,围绕公民教育的核心价值追求,构建了以能力训练为主线的校本课程体系(如下图),倾力打造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引导学生在体验中形成正确的公民意识和公民能力。

1. 显性课程:为了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我们积极挖掘学校、教师、社会资源,为学生开发丰富的校本课程。

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引导学生学会选择,学会在选择中懂得珍视,并付诸行动,逐渐形成独立、自主、自律、持之以恒的个性品质。

我们开设了选修类校本课程。

经过学生选报与教师选择的双选方式,最终确定了热带观赏鱼养殖、建筑模型、十字绣、数码摄影、小学生急救、英语戏剧表演、篮球、学习心理辅导、趣味语文等58门校本选修课程。

在学生通过选课单进行选课时,学生慎重地写下了选择的顺序,这种体验、这种感悟的价值可能会远远大于孩子在选修课上所学知识与技能对他的影响。

有了选择的经历,孩子才会懂得选择的重要,才会面对问题做出慎重的思考,独立的人格以及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才会在实践中逐渐形成。

同样,教师自己设计的课程也经历了被学生选择或教师选择录取学生的过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有了对课程内容设计(课程目标及内容怎样贴近学生实际)及怎样宣传课程等相关感悟。

这也是教师经历的一种选择,教师的感悟为后续课程如何更好的设计起到了良好的铺垫作用。

这也为教师的课程设计能力起到了促进作用。

2. 隐性课程:包含每月一节、典礼仪式、主题活动等,这些活动按照课程开发的方式,进行细致安排,以便更好的发挥校园活动的育人功能,引导学生在主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逐渐修正自己的行为,建立与集体要求相一致的规范意识,养成良好的公民素养。

①学校开展每月一节活动:结合学校和市区开展的活动,每月组织一项主题节活动。

活动内容不同表现形式也是不同的,但总的原则是为学生搭建自主参与、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孩子们在活动展示中找到自信,快乐成长,发展其公民素养。

②利用开学典礼、每周升旗活动,渗透公民教育理念,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公民意识。

③以课题研究为带动,通过主题活动,拓宽公民教育的途径。

学做志愿者活动:2011年1月我校成为“学做志愿者”小学生志愿者手册实验项目的实验校。

借助这一实验项目引导学生传承志愿精神,争做“六小”公民。

通过一系列志愿活动,同学们理解了什么是志愿者?志愿精神有哪些?如何做一个校园志愿者?“我参与我快乐”“我奉献我快乐”这是同学们参与活动后真实的感受。

同学们的公民素养在活动中逐步提升。

学做志愿者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进一步拓宽了我校的公民教育的途径。

学校在教师中开展《讲述我和学生间故事》的活动,引导教师关注学生,关注学生成长中公民素养的培养与建立。

渐渐地公民教育的理念已经在教师心中扎根,并对教师的工作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

(二)探索具有公民教育内涵的课堂教学方式学校以《创“互动课堂”,探索具有公民教育内涵的课堂教学方式的研究》课题为引领,开展全员性的课堂教学研究,经历了全员学习研讨,初步理解互动——人人课堂实践,研究中感悟互动——教研组展示交流,呈现研究成果——分层梳理提升,分享研究智慧的四个研究阶段后,初步梳理清晰了公民教育内涵的课堂教学内涵。

我们公民教育内涵课堂倡导的是“互动”,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碰撞、共同提升的动态发展的过程。

互动应在教师教学的重点上、在学生学习的障碍点上、在学生思维的创新点上。

初步形成六种互动课堂的策略,初步明确了互动课堂的特征:放、引、悟、效。

这样的课题研究使教师的教学观念有了明显改变。

教师从关注知识向关注学生转变,加强了学生有效学习方式的研究,学生的学习态度与精神状态在发生着不同程度的改变。

(三)完善具有公民教育特点的学校评价方案在学校大课题《丰台一小实施公民教育的实践研究》的引领下,子课题《构建多元评价机制进一步提升师生公民素养的研究》,围绕学校提出的公民教育核心价值追求:主动参与、学会尊重、勇担责任,我们进一步完善了学校的评价内容和方式,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以问题为导向,以问题解决为目的,建立民主意识。

坚持民主与公平的原则的基础上,对学校的一日生活制度评比进行了调整。

由百分制的评比改为等级制的评比,特别是对优级的评定也放宽了尺度,这一改变体现了对学生成长的尊重。

由学生检查评价改为教师抽查为主,校园志愿者提醒为辅,体现了评价的目的不在结果,而在于学生行为的真正改善。

由公布评价结果改为公示评价过程,用贴笑脸、哭脸的方式把每周检查的结果在班级门上公布出来,体现出评价结果对学生行为的导引作用,以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立足实际,使规则意识落实在日常生活过程中。

规则是约定俗成或明文规定的标准,所有规范都是对权利和义务的约定。

在课堂上,与同学们讨论问题时,发言要按次序进行,不无理地打断别人的发言;平常与人交往,要遵守文明礼仪;遵守自然义务,当别人需要时给予帮助等等,都是在执行一种规范,都是公民精神和公民素养的重要体现。

通过48字歌,用来规范学生的行为;制定了课堂常规要求,用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校园内的通道画上分界线,引导学生上下学,靠右行走,让学生从小懂得遵守秩序……学生的规则意识通过这样细微的要求得以落实的。

注重反思,引导学生形成自律自主的人格。

通过成长日记,引导学生在自我反思的过程中,建构标准形成符合集体价值标准的公民意识,养成良好的公民行为。

学校以《丰台一小公民教育的实践研究》大课题统领互动课堂的教育及学生行为习惯的教育及评价方面的子课题研究,引领着学校公民教育的发展特色。

课题的引领融入管理,即学校的管理也正融以科研的方式进行着。

其实无论是学校整体的计划、总结,还是分层面的德育、教学、科研、科技、美育等分项总结均是遵循此思路进行的。

是以一种科研的思维在引领着学校的发展,以科研的方式在伴随着学校的管理,促进学校的发展。

三、营造校本教研文化,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一)以课题研究为引领,促教师向专业化发展以科研为带动,提升教师解决问题的能力。

目前学校以市级课题《丰台一小实施公民教育的实践研究》统领学校整体工作,除此以外还开展了2项全国课题,6项市级项课题,12项区级课题的研究活动。

课题研究既有学校大课题引领研究的、也有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的中型课题和教师个体研究的小课题。

各层面课题均源自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协同开展研究,与教育教学自然相融,探寻有效的策略,切实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提高工作实效性,深化学校的发展。

在教学研究中,各课题组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以合作研究的方式,带领课题组教师共同进行教学研究,有效地促进了教师、学生的共同发展。

回顾我们所走过的研究之路,是在“反思——改进——完善——反思……”的过程中前行的。

学校在学期初和学期末分别组织召开了教学分析会,旨在结合教学检测情况,准确查找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真问题,确立研究课题,组成研究小组,开展相应的研究活动,力求用课题研究的方式来解决我们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做检测分析的过程大致经历分析数据——反思教学——抓主要问题——调整教学几个环节,这即是教师进行有效的判断与分析的过程,对问题进行正确的归因,寻找教师教学方面的不足,寻找研究点,针对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确定研究的主题,在实际教学中在寻找问题解决方法的过程中,展开课题的研究,促使教学与科研自然相融为一体,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师的教育研究水平。

(二)创造良好科研条件,促教师队伍梯队发展为了提高教师的科研素质,学校采取了“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为教师提供各类培训。

请进来:学校先后聘请丰台分院骨干教师工作室的朱滇生、李依萍、刘大凤等特级教师到我校指导工作。

聘请特级教师刘德武来校指导教学;学校聘请丁榕老师、余雅风教授、张红教授、张梅玲教授等多位专家做了专题培训。

走出去:学校注重教师的培养,先后组织不同规模、不同内容的培训,学校选送教师分别参加了组长行动研究学习、新课程下语文、数学、英语、音乐、体育、美术、科学等学科的培训学习,以及国学、国际理解项目和校园电视台的相关人员的不同培训,以及同国际友好校间的交流培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