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埃博拉出血热实验室检测方案(第三版)教学教材
埃博拉病毒第三版与第二版区别分析
标题
第二版
第三版
疾病概述
(二)流行病学特征
2、传播途径
无此内容
最后一句增加“接触自然疫源地或实验室的感染动物可以导致人的发病。”
三、实验室检测
最后一句:“无感染性材料的操作在BSL-l实验室中进行。”
此句删除
四、预防控制措施(二)密切接触者管理
倒数第二句:“医学观察期间一旦出现发热等症状时,要立即进行隔离,并采集标本进行检测。”
可能减少与共同居住人员的接触,集中观察的密切接触者应保障分室居住。”
无对口岸检验检疫部门有要求
新增最后一段:“口岸检验检疫部门发现留观病例时,应当采集以下人员信息,并通报当地卫生计生部门: (1)在飞机上照料护理过该病例的人员;(2)该病例的同行人员(家人、同事、朋友等);( 3 )在机上与该病例同排左右邻座各一人(含通道另一侧)及后座位各一人; (4)经调查评估后发现有可能接触该病例血液、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的其他乘客和空乘人员。当留观病例转为疑似或确诊病例时,卫生计生部门应当将病例的上述接触人员信息通报至来华(归国)人员旅行目的地卫生计生部门,由后者对其进行追踪和隔离医学观察。”
第二段:“卫生检疫人员对口岸发现的疑似或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通报口岸所在地同级卫生计生部门。由卫生计生部门按照《埃博拉出血热病例转运工作方案》转运,并进行集中或居家隔离医学观察。”
三、密切接触者的管理
(二):“观察期间由指定的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对其进行访视或电话联系,每天早、晚各询问一次其体温及其他健康状况,填写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记录表,并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附件2
密切接触者判定与管理方案变化
标题
第二版
第三版
二、密切接触者的追踪
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方案(第三版)课件
• 内容:每天早、晚各进行一次体温测量并 询问其健康状况
• 观察期21天 • 医学观察情况每日报告疾控中心
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埃博拉出血热病例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记录表
医学观察记录
姓 名
性年 别龄
国籍 和现 住址
最后 暴露 时间
医学 观察 地点
暴 露 类 型
医学 观察 开始 日期
月日
体症 温状
月日
体症 温状
月日
体症 温状
月日
体症 温状
月日
体症 温状
月日
体症 温状
月日
体症 温状
医学观察解 除日期
注:1、如果密接为外国籍则需填写国籍 2、暴露类型:⑴疑似病例 ⑵确诊病例 ⑶其他 3、症状:(1)发热 (2)咽痛 (3)头痛 (4)关节或肌肉痛 (5)呕吐 (6)腹泻 (7)出血症状 4、医学观察地点:⑴家中 ⑵医疗机构 ⑶其他
谢谢!
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方案 (第三版)
开发区疾控中心
疫情现状
• 截至8月26日,西非4国累计报告埃博拉出 血热病例3069例,死亡1552例。
• 疫情仍处于上升态势,40%的病例为过去 21天内报告。
• 疫情波及范围扩大,刚果民主共和国通报 埃博拉出血热暴发疫情。
风险
• 存在输入性病例的可能 • 引起本地传播感染病例的风险低 • 社会影响大
与前一版的区别
1.明确学校留学生的管理:学校要对通过口 岸卫生检疫的来华留学生进行21天集中管 理,组织对上述学生实施医学观察,适当 限制活动范围,原则上不安排与其他人员 有密切接触,建立监测信息日报告制度
杭州市 埃博拉重点防控对象及随访汇总日报表
联系 入境 出境
入住随访结果ຫໍສະໝຸດ 1、正常;2、异常;3、失联;4、离开本地)
埃博拉出血热实验室检测方案(第三版)
埃博拉出血热实验室检测方案(第三版)埃博拉出血热实验室检测计划(第3版)埃博拉出血热是一种严重的急性传染病,可导致人传人和医院感染,病死率高。
直接接触传播是该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可通过接触患者或受感染动物的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和污染物而被感染。
埃博拉出血热的早期临床表现与其他病毒性出血热相似,需要实验室确认。
在现阶段,病人的血液样本主要是测试。
为了及时发现和确认埃博拉出血热病例,规范实验室检测程序,提高检测质量,为指导病例管理和出院提供依据,特制定本预案。
一、检测对象包括观察病例、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
病例定义见国家卫生计生委制定的《埃博拉出血热相关病例诊疗路径》。
二、标本采集、保存和运输(一)标本采集用分离凝胶的无菌真空凝固加速管采集静脉血,每管3mL,标记后4℃保存,填写标本采集登记表(表1)。
发病3天后采集两个静脉血液管用于观察病例和疑似病例,并送至具有埃博拉出血热检测资质的实验室进行埃博拉病毒检测。
从确诊病例中收集恢复期血液样本,并送往国家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进行检测。
(2)标本的保存和运输未分离血清的全血样品应在4℃保存,并尽快送至具有埃博拉出血热检测资质的实验室进行分离血清和检测。
血清样本应长期保存在-70℃或以下的冰箱中,一周内可保存-XXXX年。
历史上最严重的埃博拉出血热疫情发生在几内亚、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等西非国家。
为指导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人员采集、包装和运输埃博拉出血热相关标本,确保生物安全,特制定本指南。
一、生物安全保护1.所有样本的采集或处理应符合《医院感染管理标准》和《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定》等相关生物安全规定。
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喷雾和接触隔离预防措施。
2、采集样品时,应严格按照BSL-3实验室规定做好个人防护。
应穿戴医用防护服、能覆盖口鼻的医用防护面罩(N95)、双层防护手套、护目镜、防护面罩、鞋套或胶靴。
二、标本采集(一)采集时间发病后2周内可在患者血样中检测到病毒核酸和抗原,发病后3-10天样品中核酸和抗原的检出率高。
埃博拉出血热的实验室检测和生物安全
四、实验室检测方法
2. 病毒抗原检测:
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埃博拉病毒抗原。病毒抗原
检测阳性可确诊。
发病后3天内,血标本中埃博拉病毒抗原检出率 低,检测阴性不能排除埃博拉病毒感染。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发病后3~10天血标本病毒抗原检出率高。
四、实验室检测方法
(二)血清学检测
1. 血清特异性IgM抗体:采用捕获法ELISA方法检 测。IgM抗体阳性可确诊。 2. 血清特异性IgG抗体:目前采用间接法ELISA检 测IgG抗体。
二、标本采集
(一)采集时间 一般发病后2周内,可在患者血标本中检测到病毒核 酸和抗原,发病后3~10天的标本核酸和抗原的检出率高。 最早可从发病后2天的患者血清中检出特异性IgM抗 体,IgM抗体可维持数月。发病后7-10天可检出Ig G抗 体,康复者Ig G抗体可维持数年。发病10-14天以后的 标本病毒特异性抗体的检出率高。 应根据不同检测目的确定采样时间,疑似患者排除埃 博拉病毒感染需采集发病3天以后的血标本。
三、标本包装、运输
1、所有疑似埃博拉病毒相关感染性标本的运输应按照《病原微生物实 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和《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等相关规 定,采取A类包装,符合UN2814要求。 按照三重包装系统包装:第一层包装为自封袋或50mL离心管; 第二层包装为防水、防漏的安全壳容器;第三层为运输包装组成。 样本应用吸水纸等包裹,固定在防漏自封袋或离心管内。然后放
埃博拉出血热的实验室检测方案 及生物安全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海南省CDC 马焱)
2015-08
主要内容
1. 埃博拉出血热病原学 2. 实验室检测方案 (第三版)
埃博拉出血热疫情防控培训-天津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卫生检疫监管处 2014年11月26日
h
1
主要内容
埃博拉出血热介绍 流行状况及趋势分析 防控措施和要求
h
2
埃博拉出血热介绍
埃博拉出血热:埃博拉出血热是由埃博拉(Ebola virus)又译作 伊波拉病毒引起的导致人类和灵长类动物产生埃博拉出血热的烈 性传染病。
发现:“埃博拉”是扎伊尔(即刚果民主共和国)北部的一条河流 的名字。1976年,一种不知名的病毒光顾这里,疯狂地虐杀“埃 博拉”河沿岸55个村庄的百姓,致使数百生灵涂炭,有的家庭甚 至无一幸免,“埃博拉病毒”也因此而得名。事隔3年(1979 年),“埃博拉”病毒又肆虐苏丹,一时尸横遍野。经过两次 “暴行”后,“埃博拉”病毒随之神秘地销声匿迹15年,变得无影 无踪。
h
21
防控措施和要求
质检总局
1.埃博拉出血热重点航空器检疫工作规程 2.埃博拉出血热旅检通道检疫工作规程
1.口岸埃博拉病毒防控培训通用要求 2.口岸埃博拉出血热应急处置演练要求 3.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对来自埃博拉疫区入境人员的体检要求
1.口岸防控埃博拉出血热操作指南(第一版) 2.埃博拉出血热个人防护技术指南 3.埃博拉出血热卫生处理技术指南
流行状况及趋势分析
2014年4月1日至11月17日 世界卫生组织通报:截至11月11
日共通报埃博拉出血热病例14479例,死亡5226例。
西非三国疫情概况:几内亚(截至11月11日)、利比里亚(截至 11月10日)、塞拉利昂(截至11月11日)三国共通报埃博拉出血 热病例14383例,死亡5165例。
死亡率:埃博拉出血热有很高的死亡率,在50%至90%之间,致 死原因主要为中风、心肌梗塞、低血容量性休克或多发性器官衰 竭。
地方病大比武考试题及答案
,脉搏110次/分,血压9.1/6.1kPa (68/46mmHg)。大便常规:米泔水样,RBC
0-2个/HP,WBC 0-
3个/HP。大便悬滴可见穿梭状快速运动的细菌。最可能的诊断是:( )
A. 中毒性痢疾 B. 细菌性食物中毒 C. 霍乱 D. 病毒性肝炎
18.
对引起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应进行多少天的医学观察:
A.细菌的型别 B.细菌的数量 C.细菌的毒力 D.环境因素 39. 用青霉素G治疗钩端螺旋体病时,应注意:( )
A.首次给予大剂量 B.首次给予小剂量以避免赫氏反应 C.与链霉素联合应用 D.与磺胺嘧啶联合应用
40.对埃博拉出血热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标本采集的人员风险等级属于( )
A.低级
B.中级
C.高级
D.或动态检测双份血清H7N9禽流感病毒特异性抗体水平呈4倍或以上升高。 15.队列研究中,暴露人群的选择有几种形式:( )
A.职业人群 B.特殊暴露人群 C.一般人群 D.有组织的人群团体 E.出生于同一年代的人群
16.痢疾持续高发的原因:( )
A.感染病原体后免疫力不持久
B.易感人群增加
C.病原体各型间无交叉免疫
A. 核酸
B. 蛋白
C. 多糖
D. 脂类
33.乙脑的主要传播媒介是:( )
A.病人 B.三带喙库蚊 C.埃及伊蚊 D.嗜人按蚊
34.有关轮状病毒传播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以粪-口传播途径为主, 可通过气溶胶传播
B.感染剂量很高
C. A、B、C三组轮状病毒可感染人
D.婴幼儿集中的婴儿室和托儿所是重要的病毒传播环境
D.菌型多,菌株耐药性增加
E.卫生状况不良
埃博拉出血热个人防护指南(第三版)含手卫生操作流程
埃博拉出血热个人防护指南(第三版)为了做好埃博拉出血热防控工作各环节的个人防护,依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要求,参考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相关技术文件,制定本指南。
一、个人防护建议接触或可能接触埃博拉出血热留观、疑似或确诊患者以及患者的污染物(血液、体液、分泌物、呕吐物和排泄物等)及其污染物品和环境表面的所有人员均应做好个人防护,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增加接触隔离、飞沫隔离和防喷溅措施,具体措施包括:(一)手卫生所有人员日常工作中均应遵循《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 313-2009)的要求,采取手卫生措施,如进入污染区域戴手套和穿个人防护装备前,对患者进行无菌操作前,有可能接触患者和患者的污染物及其污染物品和环境表面之后,脱去个人防护装备过程中均应执行手卫生措施。
(二)手部防护进入污染区域,佩戴双层一次性使用医用橡胶检查手套(应为长袖,建议为丁腈材质,以下简称手套),在接触不同患者或手套破损时及时消毒,更换手套并进行手卫生。
搬运有症状患者和尸体、进行环境清洁消毒或医疗废物处理时,加戴长袖加厚橡胶手套。
(三)粘膜防护进入污染区域,应佩戴N95级别及以上的医用防护口罩或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器、防护面屏(建议为一次性,覆盖整个面部)或防护眼罩,接触呕吐、腹泻或出血患者时建议佩戴一次性防护面屏。
(四)皮肤防护进入污染区域,应更换个人衣物并穿工作服(外科刷手服或一次性衣物),穿医用一次性防护服(防水防渗漏材质,以下简称防护服),接触呕吐、腹泻或出血患者时应加戴一次性防护头罩(防水防渗漏材质,可覆盖颈部,自带面屏或不带面屏)、防水围裙或防水隔离衣(防水围裙和隔离衣建议为一次性使用)。
接触大量污染物、进行清洁消毒操作或搬运患者和尸体时,也可考虑防水等级更高的化学防护服。
(五)足部防护进入污染区域,穿工作鞋(覆盖足部,密闭式,防刺穿材质,可擦洗消毒)或胶靴,防水靴套(可覆盖小腿中部以上,建议有防滑设计,以下简称防水靴套)。
埃博拉出血热实验室检测方案二
埃博拉出血热实验室检测方案二一想起埃博拉出血热,那种病毒带来的恐惧感就涌上心头。
病毒传播迅速,致死率高,实验室检测成了关键环节。
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多年的实验室检测经验,为大家详细讲解一下埃博拉出血热实验室检测方案二。
1.实验室准备实验室要保持干净整洁,避免交叉污染。
实验室内的设备和器材要定期消毒,特别是用于样本处理和检测的器材。
实验室内的空气流通要良好,避免空气污染。
2.实验室人员防护实验室人员需穿戴防护服、防护眼镜、口罩、手套等个人防护装备。
在操作过程中,避免直接接触样本,减少感染风险。
实验室人员要定期进行体检,确保身体健康。
我们进入实验室检测环节:1.样本收集样本应在发病早期收集,最好在症状出现后的48小时内。
收集样本时,要避免污染,确保样本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常见的样本包括血液、唾液、尿液、粪便等。
2.样本处理样本在实验室中要进行编号,确保样本的追溯性。
样本要进行灭活处理,以减少病毒传播风险。
样本在处理过程中,要确保生物安全,避免交叉污染。
3.检测方法实验室检测方法主要包括病毒核酸检测、血清学检测和病原体分离培养。
病毒核酸检测是快速检测埃博拉出血热的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血清学检测是通过检测抗体来判断病毒感染情况,适用于病毒感染的晚期。
病原体分离培养是检测埃博拉出血热病毒的“金标准”,但操作复杂,周期较长。
4.检测结果分析检测结果要及时进行分析,判断病毒感染情况。
对于阳性样本,要进一步进行病毒分型,了解病毒变异情况。
检测结果要及时报告给相关部门,为疫情防控提供数据支持。
实验室检测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实验室人员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2.实验室要定期进行质量控制,确保检测方法的可靠性。
3.实验室要与其他实验室保持沟通,共享检测经验和数据。
4.实验室要关注国内外疫情动态,及时调整检测策略。
注意事项:1.防护不到位注意事项:一想到实验室防护,我就想到那层层的防护服和手套。
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方案(第三版) (2)
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方案(第三版)埃博拉出血热是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传染病。
主要通过接触病人或感染动物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及其污染物等而感染,临床表现主要为突起发热、咄血和多脏器损害。
埃博拉出血热病死率可高达50%-9O0/0。
本病于1976年在非洲首次发现,主要在苏丹、刚果民主共和国、科特迪瓦、加蓬、南非、乌干达、刚果、几内亚t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尼日利亚等非洲国家流行。
目前尚无预防埃博拉出血热的疫苗,及时发现、诊断和严格隔离控制病人、密切接触者隔离医学观察、加强个人防护与感染控制等是防埃博拉出血热的关键措施。
一、疾病概述(一)病原学。
埃博拉病毒属丝状病毒科,为不分节段的单股负链RNA病毒。
病毒呈长丝状体,可呈杆状、丝状、“L” 形等多种形态:毒粒长度平均1000nm,直径约100nm。
病毒有脂质包膜,包膜上有呈刷状排列的突起,主要由病毒糖蛋白组成。
埃博拉病毒基因组是不分节段的负链RNA,大小为18,9kb,编码7个结构蛋白和1个非结构蛋白。
埃博拉病毒可在人、猴、豚鼠等哺乳类动物细胞中增殖,对Ⅴ0r。
和Hela等细胞敏感。
埃博拉病毒可分为扎伊尔型、苏丹型、塔伊森林型、莱斯顿型和本迪布焦型。
除莱斯顿型对人不致病外,其余四型感染后均可导致人发病。
不同型病毒基因组核苷酸构成差异较大,但同一型的病毒基因组相对稳定。
埃博拉病毒对热有中度抵抗力,在室温及4℃存放1个月后,感染性无明显变化,60℃灭活病毒需要1小时,100℃5分钟即可灭活。
该病毒对紫外线、Υ射线、甲醛、次氯酸、酚类等消毒剂和脂溶剂敏感。
(二)流行病学特征。
1.传染源感染埃博拉病毒的病人和非人灵长类动物为本病主要传染源。
狐蝠科的果蝠有可能为本病的传染源。
2.传播途径接触传播是本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
可以通过接触病人和感染动物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感染。
病例感染场所主要为医疗机构和家庭,在一般商务活动、旅行、社会交往和普通工作场所感染风险低。
埃博拉出血热培训课件
挑战,威胁国家和国际健康
防范埃博拉病毒增添了塞拉利昂底层民众的经 济负担。在药店工作的法姆纳告诉记者说: “一次性手套每副卖2000利昂(约合2.8元人民 币),戴几个小时就扔了太可惜。要知道, 2000利昂足够买两块面包了。在这里,个人防 护用品对于大部分普通人来说,完全是奢侈
报
内通过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进行网络
直报
报告疾病类别选择“其他传染病”中的“埃博拉
告
出血热”,并注明国籍和所来自疫区国家名称。
各疾控机构2小时内完成报告信息的三级审核。 出现确诊病例时要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进 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相关信息的报告
动物感染实验在ABSL-4实验室中进行 未经培养的感染材料的操作在BSL-3实验室中 进行 灭活材料的操作在BSL-2实验室中进行
无感染性材料的操作在BSL-1实验室中进行
二、埃博拉出血热相关病例诊断和处置路径
流行病学 史
病 例 定 义
※留观病例 ※疑似病例 ※确诊病例
留观病例
疑似病例
治疗 临床医师视患者实际情况安排出院
三、2014年埃博拉出血热疫情概况
2014年西非埃博拉出血热疫情发病情况(截至8月26日)
国 家 确诊病例 病例数 几内亚 死亡数 病例数 利比里亚 死亡数 病例数 塞拉利昂 死亡数 病例数 尼日利亚 死亡数 病例数 合 计 死亡数 897 477 178 1552 5 1752 1 853 0 464 6 3069 380 13 34 1 8 3 422 17 225 935 301 37 168 54 694 1026 287 322 141 674 2 382 430 1378 482 可能病例 141 疑似病例 25 合计 648
埃博拉出血热病毒的样本采集运送和实验室检测讲课文档
(1)病毒抗原阳性 (2)血清特异性IgM抗体阳性 (3)恢复期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以上升高 (4)从患者标本中检出埃博拉病毒RNA (5)从患者标本中分离到埃博拉病毒
诊断
疑似病例基础上具备诊断依据中实验室检查任一项检测阳性者
现在十六页,总共二十六页。
第十六页,共26页。
酶标检测
病毒抗原检测: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埃博拉病毒核蛋白抗 原。病毒抗原检测阳性可确诊。
血清特异性IgM抗体:采用捕获法ELISA方法检测。疑似病 例具有疫区旅行史或患者接触史,IgM抗体阳性,可确诊, 阴性不排除埃博拉病毒感染。
血清特异性IgG抗体:目前主要采用间接法ELISA或免疫荧光方法检 测IgG抗体。单份血清埃博拉病毒IgG抗体阳性为曾感染埃博拉病毒 ,双份血清埃博拉病毒IgG抗体阳转或恢复期滴度较急性期4倍或者 以上增高者,可确诊,阴性不排除埃博拉病毒感染。
(二第九页,共26页。
标本包装、运送
按照《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 本运输管理规定》要求运输至具有从事埃博拉病毒相关实验活 动资质的实验室
标本应当置于符合国际民航组织规定的A类包装运输
材料之中
低温冷藏运输,避免反复冻融
现在十页,总共二十六页。
步骤2:一次性工作帽(如需要)
步骤3:医用防护口罩(N95及以上)或全面型自吸过滤式呼吸器
步骤4:防护眼罩或防护面屏,如选择全面型自吸过滤式呼吸器时无需佩戴
步骤5:里层一次性乳胶手套
步骤6:一次性防渗漏防护服(必要时,可加穿防水围裙) 步骤7:外层一次性乳胶手套 步骤8:防水靴或防水靴套(或者密闭式、防穿刺防水的鞋加穿一次性鞋套 )
414bp 282bp
埃博拉病毒的检测及治疗教学设计 高二下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埃博拉病毒的检测及治疗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及设计思路非洲埃博拉出血热疫是世界公共卫生热点事件,利用这一社会问题创设情境,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应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针对埃博拉病毒的检测及治疗”,帮助学生进一步联系相关概念,主动利用所学知识来自主解决问题,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解决,提升学科能力,发展学科核心素养。
2.教学目标基于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学业要求和学业质量标准,并同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制订了如下教学目标:(1)基于检测和治疗埃博拉病毒的相应需求,说出现代生物工程技术的基本原理,进一步建立生命观念。
(2)通过小组讨论,应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提出针对埃博拉病毒治疗方法的初步工程构想,提升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3)通过展示我国医生远赴非洲进行援助的视频,认同中国医务工作者的奉献精神,自觉激发爱国热情,发展社会责任。
3. 教学过程3.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教师指出2020年新冠病毒肆虐全球,人类暂无有效方法战胜它。
对于病毒引发的传染病,研究的较为透彻的有被称为“史上最致命的病毒”——埃博拉病毒。
教师提供资料介绍该种传染病及相应病毒。
【资料1】该传染病曾数十次在非洲爆发,尤其是2014年共发病28 634人,死亡11 314人,临床症状有发烧、腹泻、呕吐,严重时会引起机体内外出血,直至死亡。
【资料2】埃博拉病毒是负链RNA病毒,全长约19 000个碱基,序列已知,共编码7种蛋白质。
教师出示图1,引导学生说出该病毒在人体细胞内的增殖过程,加深对病毒的理解,指出该病毒几乎可以侵染人体所有细胞。
由于该病毒传染性和致命性极强,早发现、早治疗是控制疫情蔓延的重要措施之一,继而引出该课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和语言的冲击创设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参与这一国际公共卫生事件的解决,成为课堂的主角,进入新课。
3.2师生探讨,总结病毒检测方法教师布置任务1:中国某援非医疗小组来到疫区村庄,如何排查村民是否感染埃博拉病毒?提示1:埃博托病毒遗传物质为单链RNA,序列已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2埃博拉出血热实验室检测方案(第三版)埃博拉出血热是一种严重的急性传染病,可发生人-人传播和院内感染,病死率高。
直接接触传播是本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
可以通过接触病人或被感染动物的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等而感染。
埃博拉出血热的早期临床表现和其他一些病毒性出血热相似,需要通过实验室进行确诊。
在目前阶段,以对病人血液标本检测为主。
为及时检测和确认埃博拉出血热病例,规范实验室检测程序,提高检测质量,为指导病例的管理和出院提供依据,特制定本方案。
一、检测对象包括留观病例、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病例定义参见国家卫生计生委制定的《埃博拉出血热相关病例诊断和处置路径》。
二、标本采集、保存和运输(一)标本采集用分离胶无菌真空促凝管采集静脉血,每管3mL,标记后4℃保存,填写标本采集登记表(附表1)。
留观病例、疑似病例采集发病3日后静脉血2管,送具有埃博拉出血热检测资质的实验室进行埃博拉病毒检测;确诊病例采集恢复期血标本,送国家疾控中心病毒病所进行检测。
(二)标本保存、运送未分离血清的全血标本应4℃保存,并尽快送具有埃博拉出血热检测资质的实验室分离血清、检测;血清标本长期保存应置于-70℃或以下冰箱, 1周内保存可置-20℃冰箱。
标本运输应按照相关生物安全规定,采取A类包装,低温冷藏运输,避免反复冻融(附件1)。
三、检测内容埃博拉病毒核酸检测、埃博拉病毒抗原检测和IgM、IgG抗体检测。
四、实验室检测方法(一)病原学检测1.核酸检测:是目前早期诊断、早期发现埃博拉出血热病例的主要检测方法。
为提高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用实时荧光PCR 方法针对埃博拉病毒2个不同的基因进行检测,在病例筛查时,任一基因检测阳性均可判为埃博拉病毒阳性;在确诊病例出院时,需针对2个基因的检测同时阴性,方可判定为阴性(附件2)。
传统RT-PCR因易出现污染,较少使用,但可以获得病毒基因序列。
发病后3天内,患者血标本中埃博拉病毒核酸检出率低,检测阴性不能排除埃博拉病毒感染,应结合病例的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判断。
发病后3~10天血标本病毒核酸检出率高。
2. 病毒抗原检测: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埃博拉病毒抗原。
病毒抗原检测阳性可确诊(附件3)。
发病后3天内,血标本中埃博拉病毒抗原检出率低,检测阴性不能排除埃博拉病毒感染,发病后3~10天血标本病毒抗原检出率高。
(二)血清学检测1. 血清特异性IgM抗体:采用捕获法ELISA方法检测。
IgM抗体阳性可确诊(附件4)。
2.血清特异性IgG抗体:目前采用间接法ELISA检测IgG抗体。
单份血清埃博拉病毒IgG抗体阳性提示曾感染埃博拉病毒,双份血清埃博拉病毒IgG抗体阳转或恢复期滴度较急性期4倍或者以上增高者可确诊(附件5)。
(三)结果的报告、复核和反馈埃博拉病毒检测机构应将所有阳性和部分阴性血清标本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所进行复核检测。
实验室检测结果应及时反馈标本送检单位,并尽快上报上级主管部门(附表2)。
五、生物安全按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相关规定要求,做好生物安全工作。
(一)实验室检测1.凡涉及埃博拉病毒的分离、培养和动物实验,需在生物安全4级(BSL-4/ABSL-4)实验室内进行。
涉及未经培养有感染性材料的实验活动,需在BSL-3实验室内进行。
血清学检测应在BSL-3实验室内进行,且标本应首先60℃ 1小时灭活,再进行后续实验操作。
核酸检测时,需在BSL-3实验室生物安全柜内将核酸提取裂解液加入标本中,充分裂解后,完成病毒RNA提取。
对装有病毒RNA的样品管外表面进行彻底消毒后,可在BSL-3实验室以外进行扩增检测。
2.在进行感染性材料操作时,每次标本份数不宜过多,每份标本量不宜过大。
(二)生物安全防护在实验室处理感染性标本时,应严格按照操作规范在BSL-3实验室内进行。
实验室工作人员应穿着遮盖全身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防渗漏防护服、N95或以上口罩、护目镜、防护面具、防护手套等,当需进行感染性标本离心、较大量标本(≥10 mL)分装处理等操作时应使用正压头盔。
实验人员有体表开放式伤口时不宜参加实验活动。
涉及感染性材料的离心应使用有密封盖的离心桶或转头进行标本离心,应在生物安全柜内打开离心转头放入或取出装有标本的离心管。
在标本的采集、包装和实验室检测等过程中所产生的医疗废物,可能具有生物危险性,应当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及时处理。
实验室检测埃博拉病毒相关感染性标本的实验活动发生意外时,应及时启动相关应急预案(附件6)。
附件:附件1. 埃博拉出血热相关标本采集、包装、运输技术指南附件2.埃博拉病毒核酸检测方法附件3.埃博拉病毒核蛋白抗原检测方法(双抗体夹心法ELISA)附件4.埃博拉病毒IgM抗体检测方法(抗体捕捉法ELISA)附件5.埃博拉病毒IgG抗体检测方法(间接法ELISA)附件6. 埃博拉出血热相关标本实验活动意外应急预案附表:附表1.埃博拉出血热送检材料一览表附表2.埃博拉出血热实验室检测结果一览表附件1埃博拉出血热相关标本采集、包装、运输技术指南埃博拉出血热(Ebola hemorrhagic fever)是由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传染病。
人主要通过接触病人或感染动物的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等而感染,临床表现主要为突起发热、出血和多脏器损害,病死率可高达50%-90%。
本病潜伏期为2~21天,通常为8~10天。
2014年,在几内亚、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等西非国家发生历史上最严重的埃博拉出血热暴发疫情。
为指导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人员对埃博拉出血热相关标本的采集、包装和运输工作,保证生物安全,特制定本指南。
一、生物安全防护1、所有样本的采集或处理应遵守《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相关生物安全规定,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用飞沫和接触隔离的预防措施。
2、采集样本时,应严格按照BSL-3级实验室规定做好个人防护。
应穿戴医用防护服、可遮盖口鼻的医用防护口罩(N95)、戴双层防护手套、护目镜、防护面具、鞋套或橡胶靴等。
二、标本采集(一)采集时间一般发病后2周内,可在患者血标本中检测到病毒核酸和抗原,发病后3~10天的标本核酸和抗原的检出率高。
在发病后数月内,可在特定分泌物中持续检出病毒。
最早可从发病后2天的患者血清中检出特异性IgM抗体,IgM抗体可维持数月。
发病后7-10天可检出IgG抗体,康复者IgG抗体可维持数年。
发病10-14天以后的标本病毒特异性抗体的检出率高。
因此,应根据不同检测目的确定采样时间,留观病例、疑似病例诊断埃博拉病毒感染应采集发病3天以后的血标本。
(二)标本采集1. 采血场所除了病人常规护理的材料外,应备有手套、防护服和防护面具等,同时备有洗手的设施和装有消毒液的桶。
2.采集埃博拉出血热患者血样会给医护人员带来风险,应由经过生物安全防护培训的人员执行,采血时应2人在场。
3.采用分离胶无菌真空促凝管采集静脉血,每管3mL,采集后用封口膜封闭管口,标记清楚后放入自封袋或50mL离心管内,并在自封袋或离心管外表面再清楚标记,4℃保存,填写标本采集登记表。
4、留观病例和疑似病例应在发病3天后,采集静脉血2管,送指定的具有埃博拉出血热检测资质的实验室进行埃博拉病毒检测。
5、确诊病例采集恢复期血标本,包括并不限于出院前标本2份,每份2管,采集时间间隔不少于48小时,送国家疾控中心病毒病所进行埃博拉病毒检测,用于指导病例管理。
四、标本包装、运输(一)所有疑似埃博拉病毒相关感染性标本的运输应按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和《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等相关规定,采取A类包装,符合UN2814要求。
按照三重包装系统包装:第一层包装为自封袋或50mL离心管;第二层包装为防水、防漏的安全壳容器;第三层为运输包装组成。
样本应用吸水纸等包裹,固定在防漏自封袋或离心管内。
然后放置在坚固、防水、防漏的第二层安全壳容器中,用吸水纸等填充物将内有标本的自封袋或离心管固定好,然后装入第三层包装。
安全壳容器和外包装须与IATA危险物品条例包装制度650相符合。
(二)填写标本说明两份,写明标本的详细情况、运送者及接收者地址,将标本说明密封在塑料袋里,用胶布分别粘在外层包装的里面和外面并留档以便追踪,方便实验室操作人员查对标本数量。
(三)样本运输之前,应按相关生物安全规定和样本接收单位生物安全管理部门联系,办理相关手续,运送日期确定后立即将运送的时间和运输方式通知接收单位。
五、样本保存和销毁(一)埃博拉病毒阳性血标本,应根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相关生物安全规定保存,实行“双人双锁”和取样“审批”管理。
(二)埃博拉病毒阴性血标本,应在排除埃博拉病毒感染后,转入其他血清库保存或销毁。
(三)所有感染性血清销毁时,均应在在生物安全柜内待其自然融化,60℃ 1小时灭活后,在生物安全柜内,打开样本管,置于有效消毒剂内浸泡,然后高压灭活。
(四)所有销毁样本均应在相应数据库清单内标明,并记录销毁的时间和操作人,阴性样本销毁记录应保存1年以上,阳性样本的销毁记录应保存5年以上。
附件2埃博拉病毒核酸检测方法1目的埃博拉病毒核酸的提取及PCR检测。
2 适用范围适用于检测血标本中埃博拉病毒核酸。
3 实验前准备核对被检样品,包括患者的姓名、编号及检测项目等。
4检测仪器设备和材料实时定量核酸扩增检测仪,常规核酸扩增检测仪,RNA提取试剂盒,一步法RT-PCR 扩增试剂盒,一步法实时定量RT-PCR扩增试剂盒等。
5实验步骤5.1实验准备5.1.1提取埃博拉病毒RNA要求在BSL-3级实验室内操作。
5.1.2进入实验场所之前,要事先准备好所需试剂、样品。
预约实验场所。
5.2 RNA的提取使用QIAamp Viral RNA Mini试剂盒提取血清标本中病毒RNA(使用其他试剂盒或方法提取病毒RNA的应参照相应试剂盒说明书或实验室操作手册)。
5.2.1吸取560μl包含载体RNA的AVL缓冲液(核酸提取裂解液)至1.5ml的离心管中。
5.2.2向上述的液体中加入140μl样品,盖好盖后,轻轻的上下颠倒混匀10次,室温孵育10分钟,简单离心使离心管顶端液体落到底部。
5.2.3在样品中加入560μl 96~100%的乙醇,轻轻的上下颠倒混匀10次,再简单离心。
5.2.4小心将630μl液体加入QIAamp小柱中,盖好盖, 8000rpm/min离心1min,弃去收集管,将柱子置于一新的2ml收集管上。
5.2.5打开QIAamp小柱的盖子,重复步骤5.2.4,直至完成全部样品离心。
5.2.6打开盖子,向柱中加入500μl AW1 缓冲液,盖好盖, 8000rpm/min离心1min,弃去收集管,将柱子置于一新的2ml收集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