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人物赏析----荣辱成败转头空
红楼梦贾府的荣辱与人生的悲欢
红楼梦贾府的荣辱与人生的悲欢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被誉为国宝级文学作品。
其中贾府作为故事的主要背景之一,承载了许多荣辱与人生的悲欢。
本文将就红楼梦中贾府的荣辱以及人生的悲欢展开阐述。
贾府作为红楼梦的重要场景之一,堪称一个微缩的社会,揭示了封建社会府邸生活的方方面面。
贾府的荣誉与衰落,不仅代表了整个家族的兴衰,更折射出封建社会的贵族生活、婚姻制度以及女性地位等方面的问题。
首先,贾府的荣耀体现在其雄厚的家族背景上。
贾府是大贾家族的世代宅院,代表着贾家家族的尊贵和富有。
红楼梦中展现了贾府的壮丽景象,凸显了贾府世代积累的家族财富和人文底蕴。
贾府的宅院、园林以及珍贵的字画、古董等奢华陈设,都表现出贾府的荣耀与辉煌。
然而,贾府的荣耀却逐渐转为衰败。
贾府内部的权力斗争和家族矛盾,使得家族的兴盛渐渐瓦解。
众多庶出和旁支的子弟不断做出种种浪费、挥霍和不忠不孝的行为,使贾府陷入了日渐衰落的境地。
贾府的荣耀与衰败在红楼梦中展现得淋漓尽致,不仅是一个封建社会家族的缩影,也引发了读者对封建制度和道德观念的思考。
同时,贾府的荣辱与人生的悲欢息息相关。
贾府众多子弟的婚姻、爱情以及人生际遇,展示了各种各样的悲欢离合。
贾府内部的婚姻制度与封建礼教的严谨要求形成鲜明对比。
众多婚姻的失败、违背亲情和爱情的婚姻等,引发了读者对封建婚姻制度的触动,并探讨了自由婚姻与封建礼教之间的冲突。
同时,贾府内众多女性的命运亦充满悲欢。
黛玉、宝钗等人纷纷在红楼梦中经历着爱情的波折、亲情的矛盾以及人生的苦难。
她们的人生随着贾府的起伏而变化,表达了她们对命运的无奈和对封建制度的反叛。
在贾府的压力和世俗观念的束缚下,女性们的悲欢人生使得整个故事更加动人,也唤起了读者对封建社会女性地位的思考和反思。
贾府的荣辱与人生的悲欢在红楼梦中展开,呈现了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方方面面。
贾府作为故事的重要背景之一,不仅是一个封建贵族家庭的缩影,也是人生百态的缩影。
通过红楼梦中贾府的荣辱与人生的悲欢,读者不仅可以深刻理解封建家庭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更能够反思现实社会中的家族伦理和性别问题,为人生的态度和人际关系带来启示。
红楼梦人物赏析林黛玉
红楼梦人物赏析林黛玉本是云雾一株草,奈何因缘落凡尘。
只待为君泪流尽,不负红楼一场梦。
林黛玉这个人物在读者心中的影响与贾宝玉几乎是等同的。
她是作者精心塑造的另一封建贵族阶级的叛逆者,每次读完《红楼梦》,她都能引起我的深深思考,她用她的敏感多疑,用她的反抗,她的痛苦和眼泪,甚至用她的爱情来反抗统治阶级的压迫。
但同时在她身上又存在不少弱点。
因为林黛玉的家世、出身,她在最根本点上所表现的是一个贵族阶级的小组。
在探春理家之后,黛玉评论说:“要这样才好。
咱们家里也太花费了。
我虽不管事,心里每常闲了替算著,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
”O六十二回)可见她对于自己是属于贵族阶级,对于与自己休戚相关的贾家贵族的命运也是异常关心的。
当湘云等人说一个扮小旦的伶人模样很象林黛玉时,她是很气恼的。
“黛玉冷笑道....我原是给你们取笑儿的,拿着我比戏子,给众人取笑!”(二十二回)这里不仅是由于她使“小性儿”,而更重要的是在于:她在自己和社会地位低*的人们----例如伶人--- 之间划下了一道深深的鸿沟。
从而认为把自己与这类人相比,是对自己的一种侮辱。
这里,她的阶级优越感表现的很突出。
另一方面,她的性格中虽然存在着叛逆因素,但也并不是说她就一味地与封建阶级抗争。
在宝玉的叛逆思想与封建传统观念冲突,矛盾最激化的时候----宝玉挨打时,黛玉却在宝玉被打后劝她:“你从此可都改了罢!”(三十四)在这里,黛玉劝宝玉时所凭借的是怎样的一种想法呢?还有,她偶而说了两句《牡丹亭》和《西厢记》的曲文,被宝钗听到了,宝钗就对她作了长篇封建论教的说教。
黛玉对此不但没有反感,而且“心下暗服”(四十二回)从此变得眼宝钗非常亲密。
那么这里黛玉又是凭借怎样的一种思想来对等待宝钗的劝告呢?显然,在黛玉性格中,封建传统观念是与叛逆因素并存的。
林黛玉的性格与她所生长的环境有着很密切的关系。
由于她出身在贵族世家,自幼受父母的痛爱,因此养成了她贵族小姐的性格也就不足为怪了。
红楼梦人物评价贾宝玉
红楼梦人物评价贾宝玉红楼梦人物评价贾宝玉贾宝玉是女娲补天弃在青埂峰下的一块顽石和赤霞宫神瑛侍者转世真身,荣国府贾政与王夫人所生的次子。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红楼梦人物评价贾宝玉,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物分析:贾宝玉是《红楼梦》中的第一主人公;是曹雪芹满怀理想和激情,倾其心血和才力创造的艺术形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出现的全新的不朽典型。
脂砚斋称贾宝玉是“古今未见之一人”,并说“不独于世上亲见这样的人不曾,即阅古今小说传奇中,也未见这样的文字:”同时,贾宝玉这一人物形像既丰满深刻,又生动鲜明,至今还流行在生活中,并且将会永远活在人间。
然而,旧世界里出现的新人,往往被世俗看成乖僻邪谬,不近人情,甚至被人看成狂、疯、痴、呆、傻,无复人理。
这正是先觉者们普遍的命运。
贾宝玉不仅在《红楼梦》中成了“百口嘲谤,万目睚眦”的对像,被看作疯、痴、呆、傻,被王夫人骂为“孽根祸胎”、“混世魔王”,就是在读者和“红学”家眼里,也有不同的看法。
有人认为贾宝玉是封建贵族阶级的叛逆者;有人说他是新兴市民阶层的代表;还有人说,贾宝玉的民主主义思想是“古已有之”的,他的叛逆性格是对古代民主传统的继承和发展;也有人说,贾宝王叛逆性格的形成,是由于受大观园“女儿国”的影响。
贾宝玉到底是一个什么形像?他在书中处于什么地位,起着什么作用?这一形像有什么社会意义和美学价值?这是值得深入研究的。
关于贾宝玉的来历,《红楼梦》开篇讲了个荒诞神奇而又寓意颇深的故事,女娲炼石补天,炼成了三万六干五百零一块;结果单单剩下一块,弃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
这块顽石自经女娲锻炼,灵性已通,自来自去,可大可小;原来高十二丈见方二十四丈的庞然大物、却缩小到扇坠儿一般,而且是鲜莹明洁的宝玉模样。
一天,遇着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在它上面缕了几个字,携它到那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去走一遭。
于是,石头城中,荣国府内,生下一位公子,一落胞胎,嘴里便衔下一块五彩晶莹的玉。
《红楼梦》人物赏析-贾宝玉
《红楼梦》人物赏析-贾宝玉《红楼梦》人物赏析-贾宝玉贾宝玉,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男主角。
他是女娲补天弃在青埂峰下的一块顽石和赤霞宫神瑛侍者转世真身,荣国府贾政与王夫人所生的次子。
因衔玉而诞,系贾府玉字辈嫡孙,故名贾宝玉,贾府通称宝二爷。
他是大观园女儿国中唯一的男性居民。
《红楼梦》人物赏析-贾宝玉1贾宝玉自幼深受贾母疼爱,游于温柔富贵乡,专爱作养脂粉,亲敬家里姐妹和丫鬟;他与林黛玉青梅竹马,互为知己,发展成一段世间少有的纯洁爱情;他重情不重礼,结交了秦钟、柳湘莲、北静王等有情男子;他喜欢诗词曲赋之类性情文学,厌恶四书和八股文,批判程朱理学,把那些追逐科举考试、仕途经济的封建文人叫做“禄蠹”。
可是,“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
他所爱的清净女儿们死的死,散的散;自身又在家族安排下糊里糊涂与薛宝钗结婚,致使林黛玉泪尽而逝;再经抄家之痛,越发唬得他疯疯傻傻。
为了报答天恩祖德,也为了尽快了却尘缘,他以高魁贵子重振家业。
最后情极而毒,悬崖撒手,跟随一僧一道出走,回到青埂峰,“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 。
贾宝玉形象带有曹雪芹自传的色彩,但其本质上属于艺术虚构,是作者有意识塑造的集意淫、补天济世、正邪两赋三大美德于一身的典型形象,在世界文学史上极具创新性。
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锻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
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鼻如悬胆,睛若秋波。
虽怒时而似笑,即瞋视而有情。
头上周围一转的短发,都结成小辫,红丝结束,共攒至顶中胎发,总编一根大辫,黑亮如漆,从顶至梢,一串四颗大珠,用金八宝坠角,身上穿着银红撒花半旧大袄,仍旧带着项圈、宝玉、寄名锁、护身符等物,下面半露松花撒花绫裤腿,锦边弹墨袜,厚底大红鞋。
越显得面如傅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若笑。
天然一段风韵,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
红楼梦主要人物赏析
一把辛酸泪
红楼一梦三百年 满纸荒唐言
满纸荒唐言 都云作者痴 一把辛酸泪 谁解其中味 都云作者痴 谁解其中味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举世公认的高峰。是封建 社会的百科全书,是中华文化深厚积累的结晶。
《红楼梦》以贾府为中心背景和活动舞台,客观 地揭示了贾府由显赫走向衰颓的过程,这一衰颓的过程与 封建人生的没落和沉沦是同步的,因而具有高度的现实主 义的概括性和典型性。 《红楼梦》以宝黛的爱情为另一主干。这是中 国古典文学史上描写最生动、表现最成功、意蕴最丰富、 影响最深远的爱情故事。它超越了世俗,表现为生活理想 和自我实现意义上的志同道合。而它悲剧的结尾,也深刻 地控诉了封建制度的罪恶。 《红楼梦》塑造了成群的文学形象。他们有血 有肉,有声有色,性格多样而独特,有人统计,书中涉及 到的人物有983人之多。他们共同构造出一个恢宏壮阔的 红楼世界。
贾惜春 惜春是宁国府贾敬的女儿,贾珍 的胞妹。她是贾家四位千金中最 小的一个,从小就厌恶世俗,向 往当尼姑,小时爱和馒头庵的小 尼姑智能儿玩,后来又和妙玉成 了朋友。惜春眼看着当了娘娘的 大姐元春短命天亡,二姐迎春出 嫁不久被折磨死,三姐探春远嫁 异国他乡音信渺茫,都没有好遭 遇,所以才“看破红尘”毅然出 家的。据脂砚斋的批语说,她将 来要有“绍衣乞食”的经历,也 就是要靠沿门托钵乞讨生活,真 够可怜了。
贾迎春 迎春是荣府大老爷贾赦的妾所生的女 儿。她长得很美,虽然没有才华,但 心地纯洁善良。因性格懦弱,又排行 老二,人称“二木头”。后来她被其 父许配给孙绍祖。孙绍祖的先人因有 “不能了结之事”,才拜在贾家门下, 靠贾家的势力起家的。这个孙绍祖家 资饶富,并且“应酬权变”,在官场 中很走运,正在兵部等待提升,所以 贾赦就选他做了“东床快婿”。孙绍 祖品质恶劣,连贾政都不同意这门亲 事,但贾赦不听。迎春嫁过去之后, 受尽种种虐待,一年之内就被折磨死 了。 迎春的性格用一个词就可以概括—— 柔弱。柔弱的性格,如果生在一个安 定的环境中,有一个殷实的家庭,是 可能成为贤妻良母的。可是,在竞争 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柔弱者势必对 变革的狂潮束手无策,在外力作用下 彷徨无助,甚至被碾得粉碎。女性本 已是弱势群体,若不自尊自强,主动 把握自己的命运,勇敢抗争,又如何 立足如何崛起呢?我们并不提倡咄咄 逼人的女强人,但更不提倡果真如水 一样无力的柔弱。
红楼梦人物赏析
红楼梦人物赏析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人物赏析薛宝钗,金陵十二钗正册之首,也是《红楼梦》中的一大主角,她与宝玉,黛玉共同造就了一场凄凉的爱情故事。
她体态丰满,品格端芳,才德兼备,性格大度,是金陵四大家族之薛家的掌上明珠,夫亲早亡,她与母亲薛姨妈,哥哥薛蟠寄住于贾府。
后元妃命宝玉与诸姐妹搬进园子里住,宝钗搬入“蘅芜苑”。
宝钗性格内敛,从小为“才选凤藻宫”而教养,其人品性格被认为是中国传统文化陶臻出的“完美典范”,喜怒哀乐皆有所压抑,不欲表达于言表。
在红楼梦曲中,第二支《终身误》就是描写她的。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
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这首《终身误》暗藏了宝玉,黛玉,宝钗之间故事。
金玉良姻的“金玉”指宝钗的金锁与宝玉的玉。
木石前盟指林黛玉和贾宝玉,林黛玉前世是绛珠草,贾宝玉的玉为石化。
对于三人故事的结局,或许作者曹雪芹早已想好,可我们却无从了解造成这出悲剧的不是宝玉三人,而是贾家封建礼教,同时作者曹雪芹也有意批判当时社会的封建和迂腐,而宝玉三人也正是这种封建制度的牺牲品。
宝钗的遭遇也印证了“终身误”三个字。
曹雪芹如此刻画薛宝钗并不只是为了让人怜悯她的遭遇,而是要让人发现悲惨故事背后隐藏的真相,而同时曹雪芹也为自己只能揭露这种黑暗却无法改变而无奈。
谈宝玉红楼通篇皆是梦,作者自云“满纸荒唐言”,用梦用幻是“此书立意本旨”。
红楼梦中人的悲欢离合就如“历过一番梦幻”,而红楼梦中人所做的更为荒诞不经的梦其实暗含了作者的真意。
识得梦中梦,方能更好地阅读和理解红楼梦。
开卷第一回甄士隐之梦交待了“大旨谈情”的主色调,即绛珠草“还泪”的心愿“勾出多少风流冤家来,陪他们去了结此案”。
而“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一方面寓意悲情,另一方面也暗示黛玉为爱而生为爱而死的至真至纯品性。
作者同时还批判了历来风月故事“偷香窃玉暗约私奔”的陈腐旧套,立意要“将儿女之真情发泄一二”。
《红楼梦》人物赏析
《红楼梦》人物赏析《红楼梦》人物赏析《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一般认为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
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批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展现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可以说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女性美以及中国古代社会世态百相的史诗性著作。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红楼梦》人物赏析,欢迎阅读。
一、贾宝玉主人公贾宝玉是一个又奇又俗的人物,红楼梦人物简析及读后感。
他鄙视功名利禄,不愿走“学而优则仕”的仕途。
他痛恨“八股”,辱骂读书做官的人是“国贼禄蠹”,懒于与他们接触拜会。
在他的生命历程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无疑就是与林黛玉的相爱了。
这场恋爱,一方面开始于叛逆性格,另一方面又促使了他的叛逆性格的最终形成。
这是他生命史上最大最重要的叛逆行为。
宝、黛不但要求婚姻自主,而且在恋爱中背离了封建社会的人生之道。
他们在反叛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后导致了两人的悲剧结局。
二、林黛玉她多愁善感,常常为别人不注意的小事而悲伤流泪。
正如小说中所描写的“黛玉葬花”一幕,就突出了这一点。
花开花谢本来就是自然景象,但她却由此而想到人生的悲欢离合、聚散无常。
她为落花叹息,她把宝玉引为知己,同看《西厢记》,把人生的希望都寄托在宝玉身上。
她深爱着宝玉,但又感到很难如愿。
于是,她因想争取自己的位置但又多次失败而顾影自怜,暗泣于无人之处。
他们的相爱使曹雪芹将黛玉对宝玉的一段痴情演绎得美丽异常,刻画得入木三分,为世人塑造了一个“心较比干多一窍”、反封建礼教的光彩照人的形象。
三、王熙凤府内,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人物,她便是王熙凤。
王熙凤的阴毒可谓人人皆知,作为荣府“总管”,她弄权作势,用毒计害死贾瑞,又阴谋逼死尤三姐。
她生性尖酸刻薄,到最后害了全家。
她的个性是泼辣的,在文中表现的十分鲜明,但毕竟她很能干,荣府上下大小事务都得她说了算,又善于迎合贾母,深得老太太的宠爱。
红楼梦人物赏析
红楼梦人物赏析小人国商城《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一部最优秀的现实主义文学巨著,也是给子孙后世留传下来的一件宝贵的艺术珍品。
作品主要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赞美了自由爱情,描写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矛盾生活解释了封建社会由兴到衰的必然规律。
下面,我想其中主要人物谈一谈自己精浅的认识:红楼梦人物赏析之一:贾宝玉作品当中是这样来描写贾宝玉的: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
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
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
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
寄言纨绔与膏梁:莫效此儿形状!他把封建统治者奉若神明的儒家道学批评的一文不值。
他对读书上进、为官做宦的世俗男子,有着强烈的憎恶和轻蔑。
作者正是借寓褒于贬,充分概括了在宝玉身上最突出的闪亮点---叛逆性格。
红楼梦人物赏析之二:林黛玉因为林黛玉的家世、出身,她在最根本点上所表现的是一个贵族阶级的小组。
她是作者精心塑造的另一封建贵族阶级的叛逆者,她用她的敏感多疑,用她的反抗,她的痛苦和眼泪,甚至用她的爱情来反抗统治阶级的压迫。
另一方面,她的性格中虽然存在着叛逆因素,但也并不是说她就一味地与封建阶级抗争。
我们常说,黛玉是任性、多疑、敏感、小心眼的。
但其实我们应该看到,她正是用她这种独特的方式来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的。
红楼梦人物赏析之三:薛宝钗她是一个封建礼教的守护者,是封建势力的帮凶,作者也赞美/u/b_f20e196436cc04660136cd19ff4c0001.html她,她的才,她的貌,是有目共睹的。
她博学多才,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无一不晓,各地风土,处世之万般皆通。
她的艺术造诣很深,大观园里是有口皆碑的。
诗才敏捷,常常独占鳌头,足可与黛玉相媲美。
至于她那“比黛玉另具一种妩媚风流”的容貌神韵也常令宝玉羡慕得发呆。
的确,薛宝钗是一个才貌双全的少女。
在生活中,宝钗并不是像黛玉一样真情流露,而是常常深隐心机。
《红楼梦》贾宝玉人物分析
【贾宝玉其人】贾宝玉的前世为补天遗石,因凡心大动,被一僧一道携入繁华富费之地历练,转世为人,即荣国府贾政与王夫人所生的次子。
因出生时口衔通灵宝玉,且是贾府玉字辈嫡孙,故取名贾宝玉,人称宝二爷。
【贾宝玉形象】《红楼梦》第三回曹雪芹以两首《西江月》明贬实褒,总写了贾宝玉的形象,“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明写其如痴似狂,实赞多情任性。
“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与国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明写其徒有其表,无可用之才——于国非贤臣良相之任,于家无光耀门楣之能;实赞其有奇才且不同流俗——能诗会文,博学杂收,鄙弃世故,厌恶仕途。
公众号:语文教与学。
“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明写其性情乖张、为人诟病,实赞其特立独行、追求自由。
两首词都是以封建统治阶级评定人才的标准来评定贾宝玉的,实则是作者激愤、讽刺之语,表达其对当时社会的不满。
作为封建大家族里的“异类”,贾宝玉是一个俊美多情、才华出众、率真任性、不同流俗的反叛者。
一、贾宝玉俊美二、贾宝玉多情1.对黛玉:眼里心里都是她主要情节:木石前盟、宝黛初见、共读西厢、黛玉葬花、赠帕定情、宝玉挨打从小“一桌吃,一床睡”的黛玉对宝玉来说是玩伴,是知己,是恋人。
二人的爱情既有世俗男女的暧昧、朦胧、猜忌、吃醋,又超越了世俗男女的情欲,上升到精神世界的交汇与相知。
林黛玉的前身是绛珠仙草,黛二人前世有“木石前盟”的因缘,故而第三回宝玉初见黛玉就有“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熟悉。
他对黛玉用情至深,处处留意、事事用心,生怕黛玉受委屈。
这在很多情节中都有体现。
第十八回,黛玉误会宝玉将自己做的荷包送人,气恼之下剪坏新做的荷包,宝玉上赶着哄林妹妹,并告诉她荷包珍藏在怀里,二人又重归于好。
第二十回,因为吃宝钗的醋,黛玉与宝玉拌嘴怄气,说出“我为的是我的心”的话,宝玉当然明白黛玉的心思,就回她:“我也为的是我的心。
难道你就知你的心,不知我的心不成?”第二十二回,贾母为宝钗过生日,大家一起听戏。
《红楼梦》人物鉴赏
《红楼梦》人物鉴赏1.贾宝玉要评说《红楼梦》中的人物,首要的当数男主人公贾宝玉了,作为贯穿全书始终的人物,作者曹雪芹在其身上着力最多,寄托也最深,使他成为中国小说史上塑造得最为成功的艺术典型之一,甚至有人还说这一形象所影射的就是曹雪芹本人。
当然,这一典型形象绝非作者的实灵自作,而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中同类型的人物加以概括,并揉合了自己的想象,经过艺术加工而创造出来的完美艺术形象。
在封建统治阶级眼里,贾宝玉是一个“混世魔王”、“孽根祸胎”,是“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的一个形象。
在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中有两首《西江月》,是这样描写宝玉的: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
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
行为偏僻*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
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
寄言纨绔与膏梁:莫效此儿形状!有些读者在读了这两首《西江月》后,就此认定了宝玉是一个不求上进,只爱脂粉的孽根祸胎。
但其实不然,这两首《西江月》是从封建统治者的思想出发,所反映的是封建家长对宝玉盼着他中举,扬名以继承封建家族事业的“良苦用心”。
而作者正是借《西江月》寓褒于贬,充分概括了在宝玉身上最突出的闪亮点--叛逆性格。
词中说他:“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其实就是说他不肯“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不愿走封建家长为他规定的读书应举,结交官场,遵从礼法,经帮济世的人生道路,而是鄙视功名利禄,厌闻“仕途经济”的学问。
他甚至认为那些和朱理学之类的儒家著述,“都是前人无故生事”是“杜撰”出来的。
至于八股时文更是:“后人饵名钓禄之阶”,是“拿安诓功名混饭吃的”。
他把封建统治者奉若神明的儒家道学批评的一文不值。
基于此种想法,他“杂学帝搜”,宁肯去读《西厢记》《杜丹亭》这类被封建卫道者视为邪书的“小说*词”,也不去读《四书》、讲八股、听“仕途经济”的“混帐话”。
红楼梦人物赏析(3)
袭人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画面寓“花气袭(谐音席)人”四字,隐花袭人姓名。
优伶:旧时对歌舞戏剧艺人的称谓,这里指蒋玉菡。
公子:指贾宝玉。
根据脂批,袭人出嫁先于宝玉出家,固有,末二句判词。
续书写她在宝玉出家后才“不得已”嫁给蒋玉菡,似与曹雪芹原意不符。
袭人出身贫苦,家中艰难时曾一度揭不开锅,为了不“看着老子娘饿死”(第十九回),她小小年纪就被卖到贾府当了丫头。
历来对她的评价贬多过褒。
那么在脂批里边有一句话,叫做“晴有林风”,就是说,晴雯有点林黛玉的作风;“袭乃钗副”,说袭人就好像是薛宝钗第二。
袭人和宝钗有一个重要的共同点,就是她们俩都真诚地信奉封建道德,她们都很自觉地用封建道德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不仅规范自己,也规范别人,也这样地要求别人。
所以袭人向王夫人进言,正是出于这样一种动机,这样一种认识。
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
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判词前“画几缕飞云,一湾逝水”。
“飞云”照应词中的“斜晖”,隐“云”字,“逝水”照应词中的“湘江”,隐“湘”字。
湘云是保龄侯尚书令史家的姑娘,即史太君的侄孙女。
她生下不久,就失去父母慈爱,成为孤儿,在叔婶跟前长大。
她到大观园来,是她最高兴的时刻,这时她大说大笑,又活泼,又调皮;可是一到不得不回家时,情绪就顿时冷落下来,一再嘱咐宝玉提醒贾母常去接她,凄凄惶惶地洒泪而去,可见在家时日子过得很不痛快。
这样一个健美开朗的女儿,结局如何呢?“展眼吊斜辉”,就是说她婚后的生活犹如美丽的晚霞转瞬间即失。
“水逝云飞”,可能是预示她早死或早寡,或者命运蹇涩。
“因麒麟伏白首双星”一回,写她拣到宝玉丢的一只金麒麟,同她原有的金麒麟恰好配成一对。
从回目“双星”的字样看,这肯定是对她未来婚姻生活的暗示。
那么她的配偶是谁?是宝玉吗?似乎是,其实又不是。
有些研究者根据“庚辰本”脂批:“后数十回若兰在射圃所佩之麒麟正此麒麟也”,推断她可能同一个叫卫若兰的人结婚或许后来宝玉把那只金麒麟再赠给卫若兰,也未可知。
红楼梦中的名言警句解读
红楼梦中的名言警句解读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在这部巨著中,作者曹雪芹通过细腻入微的描写和生动刻画的人物塑造,展现了封建社会的荣华富贵与人情冷暖。
其中,蕴含着许多精辟的名言警句,这些名言时而反映了人物的性格、境界,时而折射出社会的真实面貌。
以下,我们将对红楼梦中的一些名言警句进行解读,探究其背后蕴含的意义。
1.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春福祸咫尺间"——贾宝玉这句话出自贾宝玉对自己的人生境界的思考。
宝玉认为,人生的成败往往是转瞬之间,面对命运的变幻无常,人们的努力和抉择往往变得渺小而无力。
同时,他也提到了青春福祸,即指出一个人的青春年华所要承受的快乐与苦难都会在短暂的时间内到来。
通过这句名言,作者表达了对人生无常与无奈的理解,以及对时间的强调。
2. "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黛玉这句警句反映了黛玉对缘分的理解。
黛玉认为,有缘的人注定会相遇,即使相隔千里,也会因为缘分而汇聚在一起。
相反,如果缘分尽早,哪怕面对面,也无法相逢。
这句名言深刻地说明了个人与个人之间、人与命运之间的关系,也展现了人物间缘分的重要性。
3.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贾母这句名言出自贾母,表达了对追求功名利禄的人们的批评。
贾母认为,许多人追求功名的过程中,往往忽略了生活的美好与真实,将功名视为至高无上的追求。
作者通过这句名言,质问了人们追求功名背后的价值观,呼吁人们应该关注生活的其他方面,不要过分追逐虚名。
4. "贪多嚼不烂,要得全杯水"——王熙凤这句名言出自王熙凤,是对贪心与欲望的批评。
王熙凤认为,过分贪婪只会导致什么都得不到,得不到人们真正需要的东西。
相反,如果心态平和,满足于已有的一杯水,才能真正感受到幸福和满足。
这句名言教育人们要懂得满足,不要过分贪心。
5. "勿谓言之不预也,至人无梦生"——贾宝玉这句名言出自贾宝玉,寄托了对理想世界的向往。
《红楼梦》最经典的八句话
《红楼梦》最经典的八句话《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其中融合了深厚的哲学思想和生活智慧。
下面是《红楼梦》中最经典的八句话,并对其进行拓展解读。
1. '黛玉葬花影销魂,草木知春不久归'。
这句话出自第五十五回的《林黛玉哭灵》一章,描写了黛玉在花谢花飞的时候感叹生命的短暂和无常。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触动和对时光流转的思考。
2. '一夜梦幻十年觉,东南西北任逍遥'。
这句话出自第五十一回的《宝玉贬黛玉尤因儿事徐、李二人皆取中秋兴》一章,寓意着人生中的快乐与痛苦都是短暂的过程,我们应该珍惜当下,活在当下。
3.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这句话出自第九十九回的《古董评宝玉茶宴钟世元》一章,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看法:是非成败都是短暂的,时间的流转不会因为我们的喜怒哀乐而停顿,我们应该以平常心面对人生的起伏。
4.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这句话出自第八十一回的《黛玉葬花》一章,以西湖与西子的对比来表达了作者对女性美的赞美。
作者认为女性的美丽应该像西湖一样,既淡雅内敛又浓郁动人。
5.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这句话出自第四十一回的《叙迎春庆寿诞时酒发阐教礼》一章,表达了作者对儿童时代的怀念和对成长的思索。
青春时期的快乐和纯真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6. '荣宁二府宴群公,百井推车是宴中'。
这句话出自第二十八回的《薛蟠怀书劝酒饮晴雯怨情文绣被》一章,描绘了贾府的繁华和盛况。
这句话暗示了红楼梦故事背后隐藏的权力斗争和家族荣辱。
7.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这句话出自第二十五回的《宝玉悟禅机受益甚多贾母醉语才高养性》一章,表达了宝玉对自己命运的思考。
宝玉宁愿抱着香死,也不愿意被北风吹落,反映了他内心的柔弱和对命运的无奈。
8. '又著熏衣过岸去,正点芙蓉出水中'。
红楼梦人物赏析-史湘云
红楼梦人物赏析------史湘云史湘云是《红楼梦》中作者曹雪芹怀着诗情画意, 浓墨重彩地塑造的一个具有中性美的女子形象。
她心直口快, 开朗豪爽, 爱淘气, 甚至敢于喝醉酒后在园子里的大青石上睡大觉;身着男装, 大说大笑;风流倜傥, 不拘小节;诗思敏锐, 才情超逸;说话“咬舌”, 把“二哥哥”叫作“爱哥哥”。
她是一个富有浪漫色彩、令人喜爱、富有“真、善、美”的豪放女性。
她, 金陵十二钗之一, 排名第五, 在诗社中的雅号为“枕霞旧友”, 缘贾母提起幼时“枕霞阁”撞破鬓角而起。
贾母娘家的侄孙女, 宝玉的表妹。
父母早亡, 由叔叔婶婶抚养长大, 但叔叔婶婶待她不好。
生性豁达, 得贾母喜欢, 经常在贾府住。
海棠有“睡美人”之誉。
这一典故出自宋朝释惠洪《冷斋诗话》记载: 唐玄宗登沉香亭, 召杨贵妃, 碰巧杨妃酒醉未醒, 高力士使侍儿扶持而出, 贵妃仍醉未醒, 鬓乱残妆。
唐明皇见状笑道: “岂妃子醉, 直海棠春睡耳!”这一段有趣妙喻致使众多文人墨客歌赋传颂, 宋代苏轼据此写了一首《海棠》诗: 东风袅袅泛崇光, 香雾空朦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 故烧高烛照红妆。
再次艺术地把海棠比作睡美人。
再加上史湘云生来豪爽, 又成了独特的风格。
而在《红楼梦》的记载中, 作者曹雪芹多次把这一典故加以套用、渲染, 如第十八回, 贾宝玉《怡红快绿》一诗中有句“红妆夜未眠”也是把海棠比喻为睡美人, 在第六十二回《憨湘云醉卧芍药裀》中有一番精彩的描述: “果见湘云卧于山石僻处一个石凳子上, 业经香梦沉酣, 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 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 手中的扇子在地下, 也半被落花埋了, 一群蜂蝶闹嚷嚷地围着她, 又用鲛帕包了一包药花瓣枕着。
众人看了, 又是爱, 又是笑, 忙上来推唤挽扶。
湘云口内犹作睡语说酒令, 唧唧嘟嘟说: ‘泉香而酒冽, 玉盏盛来琥珀光, 直饮到梅梢月上, 醉扶归, 却为宜会亲友。
’湘云慢启秋波, 见了众人, 低头看了一看自己, 方知是醉了。
红楼梦古诗及赏析
1.《葬花吟》
“林黛玉”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煞葬花人。
独把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这首诗是《红楼梦》中林黛玉所作,是一首咏物诗,通过描写花儿的凋零,表达了生命的无常和人生的短暂。
诗中用“葬花”这一典故,将林黛玉的遭遇与花儿的凋零相比较,表达了作者对林黛玉命运的同情和感慨。
2.《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这首诗是明代文学家杨慎所作,是一首咏史怀古的诗篇。
诗中通过描写长江的波涛汹涌和英雄的倒掉,表达了时光流逝、事物变迁的哲理。
作者以“青山依旧在,几度红”这句话,表达了岁月的无情和人生的短暂。
最后一句“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则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看法,认为人生不过是一场戏,无需过多计较。
红楼人物分析
金陵十二钗
人物:贾探春 性格:泼辣、有远见、有创意、 有文才、有管理才能 结局:远嫁他乡
金陵十二钗图册判词(之五) 湘云
第一句写湘云生于封建侯门富贵之家,但这又能怎么样? 所谓“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即指她家。
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第三句是指巧姐的母亲王熙凤曾"接济"过刘姥姥。
第四句的"巧"是语意双关,明指凑巧,暗示巧姐。恩人,指 刘姥姥。巧姐被舅父王仁,谐音"忘仁"拐卖,幸为刘姥姥带 走,才逃出虎口。
金陵十二钗
人物:贾巧姐 性格:乖巧、亲情缺失 结局:嫁与财主
金陵十二钗图册判词(之十一) 李纨
百年红楼寓百态 身处盛世说兴衰
——《红楼梦》人物分析
金陵十二钗图册判词(之一)林黛玉 薛宝钗
第一句说宝钗有封建阶级女性最标准的品德。符合封建道 德标准的女人,称为具有“停机德”,这里是赞叹宝钗。
第二句是说林黛玉是个绝顶聪慧的才女。“咏絮才”指女 子咏诗的才华 。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第三句倒过来是指 “林黛玉”。好好的一条封建官僚的腰带, 沦落到挂在枯木上,是黛玉才情被忽视,命运悲惨的写照。
第四句是指薛宝钗如图里的金簪一般,被埋在雪里,也是不 得其所,暗示薛宝钗必然遭到冷落孤寒的境遇。
人物:薛宝钗
金陵十二钗
性格:处事圆滑、为人稳重、
有出众的艺术才华
结局:独守空房
人物:林黛玉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
第三句是说迎春、探春、惜春比不上元春的荣华富贵。
《红楼梦》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红楼梦》主要人物形象分析1.贾宝玉别号怡红公子、绛洞花王、富贵闲人。
由神瑛侍者脱胎而成,对绛珠仙草有灌溉之恩,因此有还泪一说,出生时口含一块玉,是贾府的宝贝,他曾说“女孩都是水做的骨肉”,从小在女儿堆里长大,喜欢亲近女孩儿,讨厌男人,与林黛玉的爱情是世间少有的纯纯之爱。
他性格的核心是平等待人,尊重个性,主张各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生活。
在他心眼里,人只有真假,善恶,美丑的划分。
根据脂评所述,其在情榜中被评为情不情。
西江月·嘲贾宝玉二首(第三回)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时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袴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这两首词里说贾宝玉是“草莽”、“愚顽”、“偏僻”、“乖张”、“无能”、“不肖”等等,看来似嘲,其实是赞,因为这些都是借封建统治阶级的眼光来看的。
作者用反面文章把贾宝玉作为一个封建叛逆者的思想、性格概括地揭示了出来。
贾宝玉是《红楼梦》主要中心人物。
作为荣国府嫡派子孙,他出身不凡,又聪明灵秀,生得“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
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
”是贾氏家族寄予重望的继承人。
但他的思想性格却促使他背叛了他的家庭。
他的叛逆性格的形成不是偶然的。
小说充分描写造成他的性格的生活环境和他的具体境遇的各方面特点,深刻揭示了他性格成长的主客观原因。
一方面,以男子为中心的贵族社会是那样虚伪、丑恶和腐朽无能,使他因自己生为男子而感到终身遗憾;另一方面,少女们的纯洁美好又使他觉得只有和她们在一起才称心惬意。
他也曾被送到家塾去读四书、五经,但家塾的内容和风气是那样的腐朽败坏,那些循着这个教育路线培养的老爷少爷们是那样的庸陋可憎,他对于封建教育的一套,在感情上就格格不入。
他很少接触做官的父亲,畏之如虎,敬而远之。
红楼梦贾府的荣辱浮沉
红楼梦贾府的荣辱浮沉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名著,曾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第一绝世之作”。
作品以贾府为中心,展现了一个庞大豪华的家族的兴衰荣辱。
贾府是小说中的重要场景,也是展现人物命运和社会风貌的地方。
本文将从贾府的荣辱浮沉角度出发,探讨其中的内涵和思考。
1.贾府的兴盛和荣耀贾府自建族谱以来,历经几代人的努力和积累,逐渐成为望族之家。
府中规模宏大,园林建筑精致雅致。
雕梁画栋、景色怡人,增添了贾府的荣耀和气派。
同时,贾府的财富也是人所共知,贾府出产的荷花被誉为当时的顶级奢侈品,更是彰显了贾府的地位和财力。
2.贾府的家族之道贾府重视家族的传承和延续,注重培养家族成员的修养和品德。
贾府的家族之道强调忠诚、孝顺和亲情的重要性,倡导以家族的利益为重。
在贾府的教育体系中,家庭责任和家族荣誉是灌输给家族成员的核心价值观。
3.贾府的衰落与罪恶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贾府逐渐走向衰落。
贾府内部腐败现象加剧,家族成员的道德观念逐渐扭曲。
权力的争斗和利益的纷争使得府中充斥着勾心斗角和尔虞我诈,家族成员的情感纠葛和私欲的膨胀让贾府蒙上了一层阴影。
4.贾府的荣辱浮沉随着贾府的衰落,家族的荣耀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无尽的痛苦和挣扎。
贾府曾经的宏伟和辉煌如今只剩下凄凉的残垣断壁,贾府的荣辱浮沉也象征了贾府的命运纠葛和家族成员的沉浮。
同时,贾府的荣辱也是整个《红楼梦》孤儿贾宝玉的成长历程的映射,贾宝玉作为贾府的未来接班人,在荣辱中领悟人生的起伏和无常。
贾府的荣辱浮沉揭示了中国古代社会家族制度的弊端和衰退。
家族的命运与家族成员的品德和修养息息相关,一个家族的兴衰荣辱必然和家族成员的行为和态度相关。
同时,贾府的荣辱也是社会层面的映射,反映了当时社会制度的腐败和道德败坏。
因此,《红楼梦》不仅仅是一部小说,更是一幅写实的社会画卷。
总结起来,贾府的荣辱浮沉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红楼梦》的重要主题之一。
贾府的兴盛和荣耀是家族的象征,贾府内部的家族之道和价值观是贾府兴盛的基石。
红楼梦鉴赏——精选推荐
爱如浓雾——晴雯评析“霁月难逢,彩云易散。
心比天高,身为下贱。
风流灵巧招人怨。
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这是《红楼梦》里晴雯的判词,而其画“既非人物,又非山水,不过水墨滃染的满纸乌云浊雾而已。
”世人皆言这幅背景画隐含了她悲剧的生命,而我确认为这画除了预示了她短暂凄苦的一生,也道尽了她对贾宝玉悲凉无望的爱。
只是贴几个贾宝玉写过的字,她也要躬亲;为了袒护贾宝玉,她可以急中生智地说谎;她甚至会在大病之中连夜补裘,也因此而招来袭人之怨;还有她临死之前那番直接而热切的表述不仅感动了宝玉,更震撼了我们。
晴雯本就心比天高,怎甘于受他人逼迫差遣?若非真心,岂能如此付出?无奈的是她的爱最终也只能如一场浓雾渲染弥漫在生命的尽头。
红楼女子中,我不是很喜欢晴雯,因为她的尖刻,甚至比起黛玉都有过之而无不及,虽说是那是她人本平等思想的体现,但一个人果真如此锋芒毕露着实是令人生厌的。
如她讽刺、挖苦小红攀高枝,脂砚斋便批:“管家之女,而晴卿辈挤之,招祸之媒也。
”但我最不喜欢的女子却是袭人,虽然她是出了名的贤人。
我不喜欢她不单是因为她有可能是造成晴雯之死的幕后黑手,最重要的是她的爱带着极大地功利与目的,这便是她与晴雯最大的不同。
晴雯的爱是单纯的,和“争荣夸耀”无关,和做不做姨娘无关。
她心中认定的人是宝玉,因此无论风雨也要同行。
她的爱坦荡荡如一场雾,毫无做作之态地铺在天间,无需再为它披上其他的色彩。
在晴雯的心中,一直坚信“人人平等”,因此为了实现自己心中的幻想,从不肯把自己放在奴才的位置上,看见不平之事便开口,说话毫不留情。
因而成为世人眼中的“狐狸精”,仗着自己生的比别人好,因此目中无人,结果落得被人扫地出门的下场。
她顶撞挖苦袭人,一方面是不耻袭人的行径,当然也有自认比袭人优越,却在宝玉心中地位日渐落后的不甘。
贾母是有意要把晴雯留给宝玉的,晴雯未必不知,但她却从不肯将低首敛眉,因为在她心中始终认为“横竖是在一起的”,从不考虑其他,以一个漂亮女孩的率真与娇纵,随心所欲地生活着,最终也没博得丈母娘的认同与喜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荣辱成败转头
----王熙凤的悲喜人生
一部《红楼梦》写尽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繁华兴盛,描述了四大家族由盛转衰的悲凉,预示封建制度的由盛而衰,如同书中的四大家族一样逐渐走到末路。
曹雪芹在《红楼梦》书中描述了一个烟柳繁华地,富贵温柔乡的同时也在笔下勾勒出了一个个性格鲜明,栩栩如生的饱满的人物形象。
其中我认为在曹先生《红楼梦》中最鲜活的人物形象就是王熙凤。
历代对王熙凤的分析研究可谓汗牛充栋,曹雪芹前八十回中,王熙凤这个形象已经被曹雪芹写足,可谓光彩照人,活灵活现。
曹雪芹写出了她独特的人格,她心灵和行为复杂性超过书中任何一个人物。
宝黛虽为书中主人公,然而他们更多的是一种理想化,空灵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某种理想。
回顾王熙凤的一生,我觉得可以用“荣辱成败转头空”来形容,曾经是风光无限的荣国府二奶奶,贾家的当家女人。
当贾家遭遇抄家她也自然跟着贾家落寞。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长,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生于末世经历繁盛,走过落寞,凤姐这一人物值得我们从多方面分析。
-管家的非凡才能
作为《红楼梦》中贾家第三代当家人,王熙凤的管家理财的能力应该是毋庸置疑的。
在管家的时候所有的“杀伐决断”都有一股森然的冷气,把贾府管理得井井有条。
在黛玉进贾府时,在与贾母黛玉说笑一番之后忙问布置待客的相关事宜。
作为贾府当家人王熙凤并非所有事情都亲力亲为,一个出色的管理者就是通过自己的管理让别人为自己做事。
作为一个钟鸣鼎食之家每天大大小小的事情都会有很多,每天凤姐只会让各个管事的回报紧急的事,一些小事她是不会过问的。
在凤姐管家时将贾府的事情做了划分,“论理,人来客至回话,却不与我相关。
我们这里都是各占一样儿:我们男的只管春秋两季的地租子,闲时只带着小爷子出门子就完了,我只管和太太奶奶们出门的事。
”从周瑞家的这番话中可以看出凤姐管家时对管家们所管的事做了划分,各领一事,哪里出事就找哪里的管家,这样就避免了相互扯皮,提高了办事的效率。
在宁国府办丧事期间,宁国府虽大事有人管,但是府内还是比较混乱。
王熙凤主动请缨去协理宁国府,刚去就给仆人们下马威,立下规矩,把本来内部混乱的宁国府打理的井井有条,由此再次看出她非凡的管理才能。
《红楼梦》中把探春管家时的一系列措施称为兴利除弊之举,但是我觉得探春的措施如北宋王安石变法非但没有达到开源节流的目的,反而激化了各方矛盾,直接导致后面的抄检大观园,探春的管家才干较之凤姐还是差一截。
而凤姐管家与私欲掺杂在一起就加速了贾家的败落。
她扣留丫头婆子们的月钱去放高利贷,为自己去赚体己钱。
李纨说:“天下人都被算计了去”。
所以王熙凤促成贾府兴盛同时也推了一把贾府这座即将倾倒的大厦一把,使之加速灭亡。
-多变的性格与高超的交际能力
这里把性格与交际一起讲是因为一个人的交际能力与一个人的性格有着密切的关系。
凤姐的初次出场所有的太太小姐们都敛声屏气,唯独她一串爽朗的笑声后,“我来晚了,不曾迎接远客。
”可以看出她性子中的爽朗和大气,对黛玉一通夸奖,不仅夸奖了黛玉更是讨好了贾母,讨得了贾母的欢心。
她性子中更多的是毒辣的一面,她可以为了几百两银子逼死两条人命,因嫉妒假借秋桐之手害死尤二姐和她腹中的孩子。
对待下人更是显露出她性格中的阴暗面,她发现给贾琏放风的小丫头两个嘴巴使丫头的立刻肿了起来,丫头不肯说拔下头上的簪子就扎丫头的嘴,惩治犯错的丫头“垫着磁瓦子跪在太阳底下,茶饭不给。
”可见其阴毒。
同时凤姐高超的交际技能也是毋庸置疑的,贾府表面看似波澜不惊,其实主子之间斗争已是惊涛骇浪。
其中最主要的是王夫人和邢夫人之间的斗争,王熙凤夹在他们中间如若没有高超的交际能力
恐怕早晚会成为他们斗争牺牲品。
同时王熙凤不像贾政王夫人之流伪善,她性子中不伪装的一面又使她做坏事大胆,不怕报应。
对于晴雯在抄检大观园时将箱子掀翻在地,她非但没有怪罪晴雯反而却非常欣赏她。
当晴雯惹得王夫人不高兴时,她没有顺着王夫人的意思落井下石,反而偏帮晴雯。
王熙凤虽然在许多方面比较毒辣,但是对待自己的女儿,她仍然是一个慈母,为了自己女儿去拜神求佛,在巧姐生病时没日没夜的抱着,在巧姐身上她慈母的一面又表现的淋漓尽致。
她曾经因为自己高超的交际的能力获得一时荣宠,因为自己的性子得到过很多,但是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王熙凤最后的悲惨也与这些密不可分。
夫妻关系的变化
《红楼梦》中贾琏和王熙凤是曹雪芹费墨颇多描写的一对贵族夫妻,从王熙凤和丈夫贾琏的关系来看王熙凤的一生也可以说成败转头空。
王熙凤长得极为漂亮又有才干,“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材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威春不漏,丹唇未启笑先问。
”周瑞家的又说她是脂粉堆里的英雄,王熙凤样貌能力样样不差,但最后却被贾琏休掉,惨死,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她善妒。
在封建社会中贵族男子三妻四妾很正常,比如邢夫人积极为自己的丈夫纳妾,王夫人也对自己的丈夫纳妾默许赞同,尤夫人对于自己丈夫和儿媳妇的不正当关系也是睁只眼闭只眼。
而王熙凤对于丈夫管的过严,有个平儿也不许他碰,贾琏在外面偷偷娶了尤二姐却被王熙凤骗进贾府借刀杀人利用秋桐逼尤二姐自杀。
在她过生日时发现贾琏和家里的下人之妻有染,一怒之下打了平儿闹到家母那里令贾琏颜面尽失。
他们夫妻关系一步步恶化,王熙凤应该负主要责任,虽然贾琏比较好色荒淫,但是毕竟社会环境如此,而王熙凤又没有给予贾琏充分的关心,所以才导致最后的结果。
在《红楼梦》前几回他们之间还有打闹,闺房之乐,后面贾琏真正对王熙凤失望之后这些描写基本不再有。
从各个方面分析王熙凤的一生分析她曾经在贾家风光一时,曾经得到丈夫的爱。
但是最后这些都成眼云烟,最后一切都成过往,王熙凤最后一切都没有。
参考文献:1、《红楼梦》曹雪芹2、《红楼梦忆》邓云乡3、《红楼梦新证》周汝昌4、《论王熙凤》王昆仑5、《论凤姐》王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