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人物赏析-林黛玉

合集下载

林黛玉人物形象赏析

林黛玉人物形象赏析

林黛玉人物形象分析寄人篱下的林黛玉有着常人共有的自卑,她无法排解自己是外人的心理,处处谨小慎微,生怕惹出事端,但小女子强烈的自尊心又不能让她唯唯诺诺,她必竟也曾是名门闺秀.即使是寄人篱下也摆脱不了小姐脾气,她尖酸刻薄,心胸狭窄。

敏感多疑是她复杂的心理体现,令人欣慰的是林黛玉的尖酸刻薄也有可爱之处,一方面是小女子任性霸道的天性,更重要的是恰恰反映出林黛玉的坦率、纯真、和不畏强权的个性。

一、尖酸刻薄、心胸狭窄,是林黛玉较突出的个性。

翻开《红楼梦》一书,林黛玉的尖酸刻薄,心胸狭窄俯拾皆是。

宝玉无心间说宝钗体丰怯热,黛玉便得意得不得了,幸灾乐祸笑嘻嘻地问宝钗刚才看了什么戏,结果被宝钗一顿抢白,碰了一鼻子灰。

至于她和宝玉,更是常常无风无波,三天两头赌气,宝玉偶到宝钗处一玩,黛玉便冷言相讥,宝玉不过为自己辩解了一两句:"只许同你顽,替你解闷儿,不过偶然到他那里一趟,就乱说话”。

黛玉便立即以攻为守,赌气回房,不理宝玉,害得宝玉只得”打叠起千百样的款语软言来劝慰"。

难怪宝玉被惹急了只能口口声声地说:”哪一天我把心掏出来给你看看就明白了”.如果说以上这些是因为爱情是自私的,从而导致林黛玉在与宝玉相恋与宝钗相竞过程中的患得患失,猜忌排斥心态,尚属情有可原的话,那么,黛玉对贾府上上下下许多人刻薄尖酸实属不该,也许有人说,是孑然一身寄人篱下的身世导致了林黛玉的敏感多虑,处处设防。

林黛玉的尖刻,神经质,使小性儿大多出现在两种情况下:一是谈到金良缘等危及到她和宝玉的爱情时;二是在遇到谈论身世、贵贱、引起她悲叹自己的处境时,这时她才会敏感地触景生情,借题发挥.一次,当宝玉听宝钗说吃冷洒对身体有害而放下洒杯时,不巧雪雁送手炉来,黛玉便一语双关地说:”谁叫你送来的?难为他费心。

雪雁说是紫鹃叫送来的,她马上又说:”也亏了你暗中摸索他的话!我平时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呢!"(讽宝玉)只有聪敏的颦儿,才能把她的妒意表达得如此锋利而又含蓄,机带双调皮而又不漏痕迹。

《红楼梦》中的文学才女林黛玉形象分析

《红楼梦》中的文学才女林黛玉形象分析

《红楼梦》中的文学才女林黛玉形象分析《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巨作,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其中的林黛玉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角色,她的形象丰满而复杂,展现了作者曹雪芹对于女性形象的独特刻画。

本文将从七个方面对林黛玉的形象进行深入分析。

林黛玉的外貌与特色林黛玉是一个容貌出众的女子,她有一双眼睛像水晶般明亮,皮肤白皙如玉,发丝黑亮如瀑布,身姿曼妙。

她的外貌特征非常典雅,给人一种文雅高贵的感觉。

然而,她的美丽也掩盖不住她内心的痛苦和哀愁。

林黛玉的性格与个性林黛玉是一个极富感情的女子,她非常敏感,善于触动她心中的琴弦。

她喜欢接触自然,热爱诗词歌赋,对文学有着极高的造诣。

她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但也因为太过于敏感,常常陷入情绪的波动中。

她有时候坚毅果敢,有时却脆弱敏感,这使她成为一个复杂而令人难以捉摸的人物。

林黛玉的家庭背景与成长经历林黛玉出生在一个贵族世家,她是贾府的宝贝儿女,因此从小就受到宠爱。

然而,她的家庭并不幸福,她的母亲早逝,父亲却对她无比冷漠。

由于这种家庭环境,林黛玉的性格渐渐变得孤独和消极。

她没有得到真正的家庭关爱,这使她对世间的痛苦和不公产生了深深的思考。

林黛玉与贾宝玉的爱情林黛玉与贾宝玉之间有着一段深厚的感情。

他们从小长大,是表亲兼玩伴。

林黛玉对贾宝玉有着深深的情感依赖,他们之间有着无法言明的默契和情感交流。

然而,由于众多的外界因素,他们的爱情最终没有得到真正的结合。

这一段无法实现的爱情成为整个故事中最令人惋惜的一部分,也使林黛玉的形象更加复杂和迷人。

林黛玉的悲剧命运在整个故事中,林黛玉的命运可谓是悲剧。

她被迫接受父母的安排,与贾宝玉的结合最终无望。

她曾经是贾府的宠爱,却在贾府衰落之后被迫离开,生活在一些非常艰苦的环境中。

她承受了失去亲人、被人嫉妒和背叛的痛苦,最终在病痛中逝去。

她的悲剧命运使她成为整个小说中最受人同情和瞩目的角色之一。

林黛玉的艺术才华与情感表达林黛玉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女子,她擅长吟诗作对,喜欢写诗以表达自己的情感。

红楼梦林黛玉人物赏析(最终五篇)

红楼梦林黛玉人物赏析(最终五篇)

红楼梦林黛玉人物赏析(最终五篇)第一篇:红楼梦林黛玉人物赏析红楼梦林黛玉人物赏析曹雪芹怀着深挚的爱意和悲悯的同情,用历史与未来、现实与理想、哲理与诗情,并饱蘸着血与泪塑造出来的林黛玉,是《红楼梦》里一位富有诗意美和理想色彩的悲剧形像。

下面是小编带来的红楼梦林黛玉人物赏析,希望你们喜欢。

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曾用“造化钟神秀”的诗句,来形容东岳泰山的壮美在他心中引起的惊奇。

意思是说:大自然把它的神奇秀丽都集中在泰山上了。

曹雪芹这个“造物主”,也只把“精华灵秀”钟于女儿。

并特别多地钟于林黛玉。

他所创造的林黛玉,形容娇美,聪明绝顶,坚贞纯情,才学横溢,并具有诗人的气质和独特的悲剧性格。

而她的叛逆的悲剧性格,则是她生命的主旋律。

为了突出林黛玉的悲剧性格,还在她出世之前,曹雪芹就用浪漫的笔调、奇特的想像和诗意,创造了新奇绝妙的亘古未有的“还泪”之说,以象征林黛玉是带着宿根、宿情、宿恨来到人世的。

这绝不是宿命论,而是艺术的夸张、渲染和强化。

她一生下来,就有“先天不足之症”;会吃饭时便吃药,而且不许哭,不能见外人。

命运对她太残酷,太不公平了。

少年丧母,不久又丧父,只有孤苦伶仃地长期寄居在黑暗龌龊的贾府。

我们第一次见到林黛玉,是她刚刚来到贾府。

作者通过凤姐的“嘴”和宝玉的“眼”,描绘了她天仙似的人品。

凤姐一见就惊叹道:“天下竟有这样标致人儿!我今日才算看见了!”在宝玉的眼里,这“袅袅婷婷的女儿”,“神仙似的妹妹”;则别有一种风范和神韵: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曹雪芹把我们民族的审美积淀进行了新的熔铸和创造,他把杨贵妃式的丰美赋予了薛宝钗,而把更富有魅力的西施式的清瘦之美给了林黛玉,使林黛玉的形像具有绝世的姿容;作者有意将林黛玉的外貌与西施联系起来,并将西施“捧心而蹙”、袅娜风流的外形之美赋予林黛玉,还借宝玉之口给她取字“颦颦”,便突出了她的悲剧性格之美。

林黛玉人物形象分析2篇

林黛玉人物形象分析2篇

林黛玉人物形象分析2篇林黛玉人物形象分析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她的形象非常深刻,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下面从外表和内心两个方面分析林黛玉的形象。

一、外表形象林黛玉的“颀长削薄,面如凝脂,眉目如画,丹唇翠袖”的形象为她增添了不少美感。

她的身材高挑修长,脸蛋儿小巧玲珑,面孔上雕刻着卓越的美丽与灵气,是人们感官上的美的享受,也是她的姿态和思想情感的延展。

而她的衣着也是表现出了极度的细致和高雅,她最喜爱的翠色衣服更是让她的形象更显得婉约和秀美。

二、内心形象林黛玉的内心世界一直是读者们所津津乐道的,她是一个富有情感和细腻的女儿家,也是一个具有矛盾心理并经常陷入悲痛的女子。

她心里最在意的是人世间真正的情感,无论是友情还是爱情,她总是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掩盖并缓解自己内心的痛苦。

她非常敏感,对于世间的种种不合常理之事,她都能够做出深刻的解读和理解。

但是,她同时也不断受到来自家庭、宗亲和外部世俗的束缚。

她的寂寞和孤独成为了她生活的主题,而最终,她也难以抵抗生活的压力而自愿离开人世。

综上所述,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形象,她的形象展示了一位女性的美感和内心世界,而她的命运也让人们更加深刻地反思了生活的意义和人世间的种种束缚与考验。

林黛玉人物形象分析《红楼梦》中,林黛玉是个极具戏剧性的人物,她的出现不仅为小说增加了悲剧性的味道,也带给了读者们深度的思考和感动。

下面从五个方面分析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和特点。

一、豁达纯真林黛玉是个性格开朗、不苟言笑、富有正义感和热爱生活的人。

她总是抱着对于世界的渴望,带着敏感而豁达的眼光去观察世间万物,不矫揉造作,不做作拘谨,是一个真实而又纯真的人。

这是她的性格最重要的方面之一。

二、感性多情林黛玉是一个感性的人,在她的心里感情是最高尚的事,而感情又分为亲情、友情和爱情。

她对于自己的最好之友宝玉不仅只以友谊相待,而是把感情升华到了爱情的层次。

这种感性的多情不只是让她付出了太多,更是让她的内心深受摧残。

[红楼梦林黛玉人物形象]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分析

[红楼梦林黛玉人物形象]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分析

[红楼梦林黛玉人物形象]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分析一、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分析1.1 林黛玉的性格特点林黛玉,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她的形象丰满、立体,具有鲜明的个性。

从性格上来看,林黛玉聪明、机智、敏感、多情、矫情、孤傲、自卑、自尊心强等特点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她聪明伶俐,才情出众,善于诗词歌赋,是贾府中的才子佳人。

她又非常敏感,对周围事物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和洞察力,能够捕捉到别人不易察觉的情感变化。

林黛玉还具有多情的特点,她对待感情非常认真,一旦陷入爱情,就会全心全意地投入其中,即使最后悲剧收场,也无怨无悔。

林黛玉的性格中也存在一些矛盾和缺点。

她矫情、孤傲,不善于与人打交道,总是把自己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

这使得她在人际关系上显得有些孤立,难以融入集体。

林黛玉还有着一定程度的自卑心理,她对自己的才华和美貌并不十分自信,总是担心自己会被别人取代。

这种自卑心理使她在面对感情问题时更加矛盾和无奈。

1.2 林黛玉的命运悲剧林黛玉的一生充满了悲剧色彩。

她的家庭背景原本优越,但因为家族的衰落而变得日益贫寒。

她的身世之谜使得她在贾府中备受歧视和排挤。

虽然她凭借自己的才华和美貌赢得了贾宝玉的爱情,但最终还是无法改变悲惨的命运。

在贾府衰败的过程中,林黛玉的生活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她不得不离开曾经熟悉的环境,去追求未知的未来。

在贾宝玉离世后,林黛玉病逝于荒凉之地,结束了她短暂而坎坷的一生。

二、林黛玉与其他人物的关系2.1 林黛玉与贾宝玉的感情纠葛林黛玉与贾宝玉是红楼梦中最著名的一对情侣。

他们从小一起长大,互相倾慕,最终相爱并走到了一起。

他们的感情却充满了曲折和坎坷。

一方面,他们深知彼此的感情真挚,但另一方面,他们又面临着世俗的压迫和命运的无情打击。

在贾府衰败的过程中,他们的感情受到了严重的考验。

最终,在贾宝玉离世后,林黛玉也因病去世,他们的爱情未能走到最后。

2.2 林黛玉与薛宝钗的友情林黛玉与薛宝钗是红楼梦中的另一对著名情侣。

红楼梦人物评价林黛玉

红楼梦人物评价林黛玉

红楼梦人物评价林黛玉红楼梦人物评价林黛玉《红楼梦》有着形形色色的女性人物,十二金钗为其代表,其中又以黛玉最为痴情,黛玉的美丽多情,以及一追求自由爱情的真心,自古以来,多少读者为之凄婉动容,哀叹连连。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红楼梦人物评价林黛玉,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黛玉的人物特征1、多愁善感林黛玉,一字颦颦,别号潇湘妃子,这一字一号正说明了黛玉「蹙眉」的神态以及爱哭的性情。

林黛玉的性格是忧愁的,「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这是黛玉初到贾府时,给宝玉的印象,由此即显现出黛玉整日凝眉的忧愁形态,所以当时宝玉送她的「颦颦」字号可说是恰至妙极。

的确,黛玉是忧郁的,多愁善感的,而她对身世的飘零无依感正是造成她如此的主因,她时常独自一人思念双亲,孤芳自怜,二十七回的《葬花词》中,她曾道出「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来表达寄人篱下孤苦伶仃之感,她藉由花儿受到风摧雨残,映照出自己有如风刀霜剑逼迫的凄境。

而六十七回的「见土仪颦卿思故里」又见黛玉睹物伤情,思念逝去的双亲:「想起父母双亡,又无兄弟,寄居亲戚家中……想到这里,不觉的又伤起心来了。

」黛玉也因为幼年即遭受离丧,所以诗作多有伤悼双亲的哀叹,在七十回中宝玉何以能断定桃花词乃黛玉之作,就是因为「林妹妹曾经离丧,作此哀音。

」于同一回中,黛玉也曾作「漂泊亦如人命运」,由此喻指自己的一生,就像那漂泊的柳絮一般,无依无靠。

这在在都写出了黛玉失怙失恃、凄惋哀愁的命运。

黛玉的多愁善感并不仅仅只为身世不幸,面对花草树木时,她亦有着一份感伤,比如遇见花儿凋谢、落花逝水等景物,则又会使多情的黛玉沈溺于哀感之中,感叹不已,二十八回中即有一段叙述:「次日又可巧遇见饯花之期,正是一腔无明正未发泄,又勾起伤春愁思,因把些残花落瓣去掩埋,由不得感花伤己,哭了几声,便随口念了几句。

」由此可看出,面对万物的消散、生命的短暂,黛玉能够细腻地体会它们的命运,独自一人悄然掩埋落花,一行泪一行歌地唱出愁绪满腔的悲曲:「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等令人心醉神摇的千古名句。

《红楼梦》中林黛玉的人物形象解读

《红楼梦》中林黛玉的人物形象解读

林黛玉的人物形象解读林黛玉是中国古代经典小说《红楼梦》中的重要人物之一,也是作品中最为复杂深刻的形象之一。

她是贾宝玉的表妹,出生在贾府,从小与贾宝玉相互依恋,他们的感情被描写得十分纠缠复杂。

林黛玉以其聪明才智、独立坚强以及对命运抗争的精神而备受读者喜爱。

1. 外貌与特点林黛玉被描述为一个美丽、明眸皓齿,头发如乌云般漆黑而富有光泽的女子。

她身穿素雅简约的服装,因此显得清新脱俗。

除了外貌上的美丽特点外,林黛玉还具备着敏感和聪慧等内在特点。

2. 聪明才智尽管林黛玉并非男子身份,但她却拥有超越时代背景下大多数女性角色的异常聪明才智。

她不仅对文学艺术等知识有着深入的理解,还对人心和社会事务有着敏锐的洞察力。

她能够以独特的角度看待世界,并表达出自己独立思考的见解。

林黛玉在《红楼梦》中被塑造成了一个文学家和艺术家,她在作品中承担着创作与审美的角色。

因此,她不仅具备智慧与领悟能力,还有一定文学鉴赏能力。

通过她对于诗词歌赋的创作和欣赏可以感受到她对于文学艺术极高的理解与表达能力。

3. 独立坚强尽管林黛玉身处富贵之家,但她并没有被贾府的环境所束缚。

相反,她保持了自己独立坚强的性格。

无论是面对命运的挑战还是感情上的困扰,林黛玉都展现出了坚毅不屈的品质。

即使受到打击或遭受背叛,她也能够积极应对并寻找自我成长与超越。

4. 对命运抗争林黛玉的一生充满着命运的折磨与起伏。

她早年失去了母亲,后来也逐渐看清了贾府内部污浊与虚伪的一面。

这些经历让她对于现实世界有着深刻而痛苦的认识。

然而,林黛玉并没有因此放弃自己对幸福和美好生活的追求。

尽管人生遭受了太多的苦难和不公平待遇,但她依然保持着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向世人证明她不屈服于命运。

她以自己纯真善良、敏感聪慧和高尚情操赢得了读者们的共鸣与尊重。

5. 反传统观念林黛玉在《红楼梦》中被塑造成了一个具有时代先进思想的女性形象。

她拒绝被束缚于传统婚姻观念下,并保持了对自由爱情追求的态度。

红楼梦之黛玉解析

红楼梦之黛玉解析

红楼梦之黛玉解析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作品以贾府为背景,生动地刻画了一批丰满的人物形象,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贾府的大小姐林黛玉。

黛玉作为红楼梦中的重要角色,一直是读者热议的焦点。

本文将从黛玉的形象特点、心理内在以及性格命运等方面对其进行解析。

一、黛玉的形象特点黛玉的形象特点首先表现在她的美貌上。

作者在作品中多次描写黛玉的美丽,她有一双大而明亮的眼睛、一张白皙如玉的脸庞以及乌黑的长发,这些特点使得黛玉成为众人的焦点。

同时,黛玉也具备婉约、柔美的特质,她的举止言谈都透露着一种温婉和秀丽。

她的体态优美,姿态曼妙,给人一种独特的魅力。

这使得黛玉成为众人羡慕的对象,得到了许多人的喜爱和关注。

二、黛玉的心理内在黛玉的心理内在是红楼梦中较为复杂且丰富的一部分。

她对自身命运的悲观、消极态度是黛玉心理的重要特征。

黛玉对自己的命运有一种预感,她认为自己注定要离开这个世界,这种思想感受在她的言谈和行动中随处可见。

与此同时,黛玉也具有一种玩世不恭的心态,她对生活中的一切常常持着冷漠的态度。

这种自我保护的心理机制使得她对他人的伤害变得无关紧要。

除此之外,黛玉还具有一种才情和文学天赋。

她热爱写诗,并且能够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她的诗才使得她在贾府的文化氛围中显得与众不同,成为人们口中的“诗仙”。

黛玉的诗词不仅展示了她深邃的情感和思考,同时也抒发了她对命运的反抗和对生活的热爱。

三、黛玉的性格命运黛玉的性格命运是红楼梦中最令人感伤的一部分。

她深受命运的摆布,先是在舅舅家失去了母亲,随后被迫投入贾府。

然而,她在贾府中又屡次受到挫折和伤害。

黛玉对家族的衰败和贾府的风云变幻感到无力,她的心理逐渐受到压抑和摧残。

最终,由于贾府的种种矛盾和纷争,黛玉身体逐渐衰弱,并最终走向了不幸的结局。

总之,黛玉作为红楼梦中的重要角色,具备独特的形象特点、心理内在和性格命运。

她的美貌、婉约和才情使得她成为众人的关注对象,然而她的消极心态和悲观态度却使得她的命运备受摧残。

林黛玉人物形象赏析

林黛玉人物形象赏析

林黛玉人物形象分析寄人篱下的林黛玉有着常人共有的自卑,她无法排解自己是外人的心理,处处谨小慎微,生怕惹出事端,但小女子强烈的自尊心又不能让她唯唯诺诺,她必竟也曾是名门闺秀。

即使是寄人篱下也摆脱不了小姐脾气,她尖酸刻薄,心胸狭窄。

敏感多疑是她复杂的心理体现,令人欣慰的是林黛玉的尖酸刻薄也有可爱之处,一方面是小女子任性霸道的天性,更重要的是恰恰反映出林黛玉的坦率、纯真、和不畏强权的个性。

一、尖酸刻薄、心胸狭窄,是林黛玉较突出的个性。

翻开《红楼梦》一书,林黛玉的尖酸刻薄,心胸狭窄俯拾皆是。

宝玉无心间说宝钗体丰怯热,黛玉便得意得不得了,幸灾乐祸笑嘻嘻地问宝钗刚才看了什么戏,结果被宝钗一顿抢白,碰了一鼻子灰。

至于她和宝玉,更是常常无风无波,三天两头赌气,宝玉偶到宝钗处一玩,黛玉便冷言相讥,宝玉不过为自己辩解了一两句:"只许同你顽,替你解闷儿,不过偶然到他那里一趟,就乱说话"。

黛玉便立即以攻为守,赌气回房,不理宝玉,害得宝玉只得"打叠起千百样的款语软言来劝慰"。

难怪宝玉被惹急了只能口口声声地说:"哪一天我把心掏出来给你看看就明白了"。

如果说以上这些是因为爱情是自私的,从而导致林黛玉在与宝玉相恋与宝钗相竞过程中的患得患失,猜忌排斥心态,尚属情有可原的话,那么,黛玉对贾府上上下下许多人刻薄尖酸实属不该,也许有人说,是孑然一身寄人篱下的身世导致了林黛玉的敏感多虑,处处设防。

林黛玉的尖刻,神经质,使小性儿大多出现在两种情况下:一是谈到金良缘等危及到她和宝玉的爱情时;二是在遇到谈论身世、贵贱、引起她悲叹自己的处境时,这时她才会敏感地触景生情,借题发挥。

一次,当宝玉听宝钗说吃冷洒对身体有害而放下洒杯时,不巧雪雁送手炉来,黛玉便一语双关地说:"谁叫你送来的?难为他费心。

雪雁说是紫鹃叫送来的,她马上又说:"也亏了你暗中摸索他的话!我平时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呢!"(讽宝玉)只有聪敏的颦儿,才能把她的妒意表达得如此锋利而又含蓄,机带双调皮而又不漏痕迹。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红楼梦》人物赏析之林黛玉课件46张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红楼梦》人物赏析之林黛玉课件46张

• 7颦儿迷本性
• 宝玉失玉之后,神志昏聩,贾母请人算命后,决定让宝玉娶金命之人冲 喜。大家无计可施之际,王熙凤献上掉包计。一日,黛玉前往贾母处,至 沁芳桥边见一人哭泣,问明才知是贾母丫头傻大姐,傻大姐无意中泄漏了 宝玉即将娶宝钗的消息,黛玉听后心中如翻五味。回潇湘馆后,一口吐出 血来。
• 8焚稿断痴情
快速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 1、了解大概情节,整体把握,并能概括出情节发展的几个 阶段。
• 2、在情节发展的几个阶段中,找出描写黛玉心理变化的语 句,并根据这些变化理解人物的心理。
情节脉络
惊闻娶亲 探望宝玉 焚绢毁诗 香魂飞散
黛玉的人物形象分析(从外貌、语言、 行为、心理等方面入手)
心理 动作神态 语言、动作 神态语言
林黛玉的第三次泪
• 林黛玉焚稿断痴情 薛宝钗出闺成大礼 • 在红楼梦第九十七回合 ,林黛玉在得知贾宝玉将与薛宝
钗结秦晋之好,泪洒当场,吐血而死,这是林黛玉最悲壮也 是最后一次流泪! • 到此,“还泪说”结束,绛珠草泪干而死完成了自己
“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 的誓言。
解题
• 关于黛玉之死的描写,在全书大约占了三回.分别是第九十六 回:“瞒消息凤姐设奇谋,泄机关颦儿迷本性”,第九十七 回:“林黛玉焚稿断痴情,薛宝钗出闺成大礼”,第九十八 回:“苦绛珠魂归离恨天,病神瑛泪洒相思地”。本节课, 集中在“颦儿迷本性”“焚稿断痴情”“魂归离恨天”三部 分情节上。
掣电,细细思之,竟比自己肺腑中掏出来的还恳切” 3、第三十四回中宝玉刚刚表扬过黛玉,说她“从不说”仕途经济这样的
“混帐话”,现在“从不说”仕途经济这样的“混帐话”的黛玉为什么也 劝宝玉“全都改了”呢? 4、第三十四回为什么是送帕,不是别的?为什么送旧帕子不是新的?为什 么送两块,不是一块?

文学名著赏析:《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形象解读

文学名著赏析:《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形象解读

文学名著赏析:《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形象解读1. 简介《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部巨著,其中塑造了众多丰富而复杂的人物形象。

而林黛玉作为其中一个重要角色之一,她深受读者喜爱。

本文将对林黛玉这一人物形象进行深入解读。

2. 林黛玉的基本背景林黛玉是贾宝玉亲近的表妹,身份尊贵而家境优渥,同时也是荣府中公主与贵妃之女。

她从小聪明灵动,才智出众,但性格敏感多情,常表现出忧愁和消沉的情绪。

3. 外貌和仪态林黛玉以其独特的外貌和仪态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她有着白皙的肌肤、秀美的容颜和如柳叶般修长柔软的身材。

她通常穿着素雅、淡雅而质地轻盈的衣裳,并佩戴着精致的饰品。

她的眼睛清亮如水,常带着一丝忧郁。

4. 内在性格林黛玉的内心充满了敏感和矛盾。

她具有超凡的才情,善于诗词歌赋,并对艺术有很高的造诣。

然而,她也经常表现出消沉、忧愁、哀怨之情,甚至直接导致了她性命匆匆地离去。

她以自我为中心,追求真挚的情感和理想化的爱情。

5. 林黛玉与其他人物关系林黛玉与其他主要角色之间有复杂而深刻的关系。

她与贾宝玉之间存在一种特殊的感情纠结,两人相互倾慕却又不能得到彼此。

她还与宝玉的妻子薛宝钗形成了鲜明对比,体现出不同性格和价值观之间的冲突。

6. 林黛玉形象意义林黛玉作为《红楼梦》中一个重要角色,不仅仅是一个个体人物形象,更代表了作者对女性群体和社会现实的思考和表达。

她对于家族的支持、对于爱情的追求以及自我价值的探索,都蕴含了丰富而深刻的意义。

7. 结论林黛玉是《红楼梦》中一个令人难忘的人物形象,在其所表现出的机智、敏感、独立以及对幸福追求的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情感和命运的诗意描绘与思考。

通过深入解读林黛玉这一形象,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红楼梦》这部文学名著,并且从中汲取启示。

红楼梦人物解析林黛玉

红楼梦人物解析林黛玉

红楼梦人物解析林黛玉一、林黛玉的人物形象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她是贾母的外孙女贾宝玉的表妹,也是贾府的一员。

黛玉的性格极为独立,她聪明、敏感,才情出众,并且有着非常敏锐的感受力。

她是一个充满悲伤的人物,身上常常笼罩着一种忧郁的氛围。

二、林黛玉的外貌特征黛玉的外貌被形容为“肌肤超凡脱俗,丰姿俊逸”。

她有着一双明亮的眼睛,微微上挑的眉毛,鹅蛋脸上洋溢着离奇的神采。

她的嘴唇红润,细腻如玉,她柔美、秀逸的仪态使其更显得与众不同。

三、林黛玉的性格特点黛玉是一个非常敏感和多愁善感的人。

她对生活中的琐事和不公平的待遇有着强烈的反应,并常常沉浸在悲伤和忧郁之中。

她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常常通过写诗来诉说内心的苦闷和忧伤。

她对贾宝玉情深意重,但是她对自己的命运感到无能为力,常常觉得自己是一个受命运摆弄的可怜人。

黛玉的聪明才智也不容忽视。

她对诗词歌赋有着深厚的造诣,并且在剧中多次以自己出色的才华和智慧为众人解决难题。

她表现出了对人生和世事的深刻洞察力,犀利的论调常常让人叹为观止。

四、林黛玉的命运黛玉的命运可谓是悲惨的。

由于贾府的衰落,加上她自身的身世和心理问题,她的命运注定了有一个不幸的结局。

她在家族中备受冷落,并且因为贾宝玉与其他女性有所交往而感到伤心和难过。

她不愿意与这个世界和谐相处,她更愿意将自己从尘世隐退,追求心灵的自由。

五、林黛玉对于红楼梦的意义黛玉是红楼梦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她的形象和命运代表了那个时代女性的悲剧命运和社会压迫。

她的故事揭示了封建社会中女性的困境,表达了作者对女性命运的关注。

林黛玉的形象深深地刻画在读者的心中,她的忧郁和敏感引发了读者的共鸣和同情。

她的才情和智慧给人留下了深刻而难以磨灭的印象。

她的命运使人唏嘘不已,更引发了人们对人生的悲凉和虚无的思考。

总而言之,林黛玉是一位充满忧郁和才华的女子,她的形象和命运对于我们理解《红楼梦》和封建社会的女性命运有着重要的意义。

她的形象永远地烙印在读者的记忆中,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中最经典和动人的形象之一。

林黛玉形象总结概括

林黛玉形象总结概括

林黛玉形象总结概括
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主要角色之一,她的形象可以总结概括为以下几点:
1. 美丽聪慧:林黛玉是一个极具才情的女子,她美丽动人,气质高雅,同时也非常聪慧灵敏。

2. 敏感多愁:林黛玉性格敏感细腻,多愁善感,对周围的事物和人的情感变化非常敏感,常常因为一些小事而陷入忧郁和伤感之中。

3. 独立自尊:尽管身处封建社会,林黛玉却具有一定的独立精神和自尊心,她不愿意轻易屈服于世俗的压力和规矩,坚持自己的信念和价值观。

4. 真性情:林黛玉性格直爽,情感真挚,对待感情尤其如此,她对贾宝玉的感情深厚而真挚,不掩饰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5. 诗文才华:林黛玉具有出色的诗文才华,她的诗歌作品表达了她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总体来说,林黛玉的形象是一个美丽、聪慧、敏感、独立、真性
情且具有诗文才华的女子,她的形象在《红楼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形象之一。

红楼梦人物赏析林黛玉-好

红楼梦人物赏析林黛玉-好

红楼梦中林黛玉的人物性格和主要经历林黛玉性格十分丰富复杂,既自尊又自卑,既敏感又坦荡,既尖刻又宽厚,既孤傲又谦和,既脆弱又坚强。

歌德指出:“人是一个整体,一个多方面的内在联系着的各种能力的统一体。

艺术作品必须向人这个整体说话,必须适应人的这种丰富的统一体,这种单一的杂多。

”确实,人物性格只有具备多方面性才能充满生气。

每个性格包含的性格因素,不是一种,两种,三种,而是多种多样的。

但是,这种丰富性和复杂性必须显得凝聚于一个主体,并统一于主导性格。

否则,就只能是杂乱肤浅的东西。

曹雪芹写林黛玉,处处表现她的叛逆精神。

但是,他没有把林黛玉的主导性格从性格整体中游离出来,使人物变成“某种孤立的性格特征的寓言式的抽象品。

”他总是深入到林黛玉复杂内心世界的各方面去描写,从而形成多种多样的性格素质。

譬如:傲岸不驯、敏感多疑、贵族情调、诗人气质等等。

然而,曹雪芹又不让林黛玉的这些性格素质顾影自怜地停滞在那里,它们一方面受到叛逆精神的沁入骨髓的“渗透”,一方面又将这些性格素质凝聚于主导性格之中。

这样,人物性格就在“渗透”和“凝聚”的过程中保持了整体性。

在《红楼梦》里,林黛玉显得那么“孤高自许、目无下尘。

”谁也触犯不得,连紫鹃都批评她“太浮躁”、“小性儿”、时常“歪派人”。

有一次,她和宝玉一道在薛姨妈那里喝酒,李嬷嬷不让宝玉多喝,并且抬出贾政来,要宝玉提防老爷问书。

黛玉见此情景,马上当着薛姨妈和宝玉的面,把李妈妈教训了一顿,急得李嬷说:“真真这林姑娘,说出一句话来,比刀子还厉害。

”那一回,贾母要给宝钗做十五岁生日,这是大观园里的一次“盛典”,大家都忙不迭地讨贾母的欢心。

唯有林黛玉,先是不肯去,不愿借薛宝钗的光看戏。

后来,薛宝钗给宝玉讲说《山门》这出戏,喜得宝玉拍膝摇头,乐不可支,夸赞宝钗无书不知,无事不晓。

林黛玉却把嘴一撇道:“安静些看戏罢!还没唱《山门》,你就《妆疯》了。

”这种挖苦的语言,几乎冲撞了贾母以下的所有人,扫了大家的兴。

林黛玉人物形象分析,红楼梦中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分析

林黛玉人物形象分析,红楼梦中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分析

林黛玉人物形象分析,红楼梦中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分析林黛玉人物形象分析总结6篇林黛玉人物形象分析总结(一):我们常说,黛玉是任性、多疑、敏感、细心眼的。

但其实我们应当看到,她正是用她这种独特的方式来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的。

此外,林黛玉还直接抵制封建礼教。

薜宝钗以往一本正经地向她宣扬:“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信条,她丝毫没有放在心上,她才华横溢,写诗做赋不让须眉。

并且她还和宝玉有着同样的爱好,最爱看诸如《西厢记》、《牡丹亭》这类“移人心性”的“杂书”。

林黛玉的这种蔑视封建礼教的庸俗,诅咒八股功名的虚伪,从来不劝宝玉为官做宦,从来不用“仕途经济”一类的“混帐话”去劝说宝玉,因而深得宝玉敬重,被宝玉视为“知已”。

他们的这种共通点也成了他们感情的共同基础。

但可悲的是宝黛玉之间的感情注定是一场杯具。

顽固的封建礼教是不充许他们之间的感情存在的。

于是嫌弃林黛玉的多病之身和小家子性儿为由,一次次地向她们的感情发出警告。

从“金玉良缘”到“慧紫鹃情辞试莽玉”再到“晴雯之死。

”最终在“抄检大观园”时到达了感情的毁灭阶段。

在这场灾难中,司棋、芳官、四儿等先后做了牺牲品。

就连“眉眼儿象林妹妹”的晴雯也在重病时被强赶出了大观园,最终含屈而死。

那里封建势力彻底抛弃黛玉的讯号。

从此黛玉的状况每日愈下,就连重病将死也乏人问津。

完美的梦想最终是毁灭了,黛玉赢得了感情却无法得到美满的婚姻。

《红楼梦》中黛玉葬花一章,极其哀艳感人。

林黛玉人物形象分析总结(二):林黛玉,是《红楼梦》里一位富有诗意美和梦想色彩的杯具形像。

林黛玉,形容娇美,聪明绝顶,坚贞纯情,才学横溢,并具有诗人的气质和独特的杯具性格。

而她的叛逆的杯具性格,则是她生命的主旋律。

她一生下来,就有“先天不足之症”;会吃饭时便吃药,并且不许哭,不能见外人。

命运对她太残酷,太不公平了。

少年丧母,不久又丧父,仅有孤苦伶仃地长期寄居在黑暗龌龊的贾府。

林黛玉的娇美姿容是迷人的。

然而,使她动人心魄、更具艺术魅力的。

红楼梦人物性格分析-林黛玉

红楼梦人物性格分析-林黛玉

红楼梦人物性格分析-林黛玉红楼梦人物性格分析-林黛玉林黛玉可谓是内向型女子的一个典型,敏感、细心、绝顶聪明,悟性极强。

下文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林黛玉性格分析,欢迎阅读!红楼梦人物性格分析-林黛玉1一、捧心西子病态美在通篇《红楼梦》中,作者对林黛玉的外在美描写并未花费太多笔墨。

然而就是那着墨不多的描写却给人留下了极其美丽形象。

我们可从开篇的“降珠仙草”得“受天地之精华,复得甘露滋养,遂脱了草木之胎,换得人形”,这些句中体会到“仙草化身”一种超凡脱俗,得天地精华的清秀非凡之美。

一切自然造化都是美的,一草一木俱是,更何况是一株得受天地精华,甘露滋养的“仙草”了!此时作者虽然尚未直接描述黛玉之美,但在读者心里,早已对这株“仙草修成的女体”心仪已久了。

到此作者已经成功塑造了黛玉一种“清秀灵幻”的美丽形象。

黛玉初进贾府,作者也未直接着墨来描写她的外在美,而是巧借凤姐的嘴及宝玉的眼来看出林黛玉的美。

心直口快的凤姐一见黛玉即惊叹:“天下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日才算见了!”这话虽未直接写出黛玉的美丽,却给读者在心里留下了一个“绝美”的形象。

我们再从宝玉的眼来看看黛玉的形象:“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宝玉竟称她为“神仙似的妹妹”。

笔至此处,一个活生生的“绝美”黛玉已跃然纸上。

这便是林黛玉的“外在美”。

然而她的“外在美”是“娇袭一身之病” “病如西子胜三分”的病态的美,就象是个“捧心西子”。

二、以自尊掩饰自卑周瑞家的送宫花,本来只是抄便道走,未分高低贵贱,却恰巧最后给了黛玉,这便引起了这位姑娘的惊觉:“还是单送我一人的,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呢?”等周瑞家的回答:“各位都有了,这两枝是姑娘的了”,黛玉立即来了个顶门针:“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

” 倘使林、贾二家没有门第差别,黛玉决不会从送花的先后顺序敏感到高低贵贱之分。

《红楼梦》林黛玉的人物分析

《红楼梦》林黛玉的人物分析

《红楼梦》林黛玉的人物分析《红楼梦》林黛玉的人物分析分析。

比如一个人,做了某件令人费解的事情。

于是,我们就开始分析这个人做这件事的原因,有什么动机。

为什么去做。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红楼梦》林黛玉的人物分析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红楼梦》林黛玉的人物分析1林黛玉这个人物在读者心中的影响与贾宝玉几乎是等同的。

她是作者精心塑造的另一封建贵族阶级的叛逆者,每次读完《红楼梦》,她都能引起我的深深思考,她用她的敏感多疑,用她的反抗,她的痛苦和眼泪,甚至用她的爱情来反抗统治阶级的压迫。

但同时在她身上又存在不少弱点。

因为林黛玉的家世、出身,她在最根本点上所表现的是一个贵族阶级的小组。

在探春理家之后,黛玉评论说:“要这样才好。

咱们家里也太花费了。

我虽不管事,心里每常闲了替算著,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

”O六十二回)可见她对于自己是属于贵族阶级,对于与自己休戚相关的贾家贵族的命运也是异常关心的。

当湘云等人说一个扮小旦的伶人模样很象林黛玉时,她是很气恼的。

“黛玉冷笑道....我原是给你们取笑儿的,拿着我比戏子,给众人取笑!”(二十二回)这里不仅是由于她使“小性儿”,而更重要的是在于:她在自己和社会地位低贱的人们----例如伶人--- 之间划下了一道深深的鸿沟。

从而认为把自己与这类人相比,是对自己的一种侮辱。

这里,她的阶级优越感表现的很突出。

另一方面,她的性格中虽然存在着叛逆因素,但也并不是说她就一味地与封建阶级抗争。

在宝玉的叛逆思想与封建传统观念冲突,矛盾最激化的时候----宝玉挨打时,黛玉却在宝玉被打后劝她:“你从此可都改了罢!”(三十四)在这里,黛玉劝宝玉时所凭借的是怎样的一种想法呢?还有,她偶而说了两句《牡丹亭》和《西厢记》的曲文,被宝钗听到了,宝钗就对她作了长篇封建论教的说教。

黛玉对此不但没有反感,而且“心下暗服”(四十二回)从此变得眼宝钗非常亲密。

那么这里黛玉又是凭借怎样的一种思想来对等待宝钗的劝告呢?显然,在黛玉性格中,封建传统观念是与叛逆因素并存的。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形象分析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形象分析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形象分析简介《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四大名著之一。

其中,林黛玉是作品中一个备受关注的女性角色。

她以其独特的个性和深情自傲的形象吸引了读者们的注意。

本文将对《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形象进行分析。

外貌与气质林黛玉是贾母家族内年轻一辈的女性成员之一,她生有水灵灵的大眼睛、修长柔美的身材和出众美丽的面容,被形容为“头饰萝蕙实把春山充满,颈挂珠翡何曳雪花寒。

”她常常穿戴着华丽而独特的服饰,传达出她崇尚自由和个性张扬的气息。

林黛玉并非传统意义上温婉善良、顺从守礼的女子。

相反,她聪明才智过人、反叛而敏感。

她拥有独立思考和坚持自我的性格,不愿妥协于封建社会的众多规矩束缚。

她追求真理与美、寻求心灵的自由,极具艺术家气质。

哀怨情感林黛玉深情而敏感,常常沉浸在对生活的哀怨情感之中。

她对生活的残酷与虚伪充满不满和无奈,对世俗礼教、浮华名利持有质疑和批判的态度。

她与世人格格不入,因此导致了她内心深处的忧郁与悲伤。

她把自己比喻为一片落花或是一只困在牢笼中的禽鸟,表达出被命运囚禁的无力与苦闷。

情感世界林黛玉在《红楼梦》中也展示出丰富复杂的爱恨情仇。

她对贾宝玉有着深深的情愫,但又拒绝成为他的妻子。

她渴望真爱和精神交流,但同时又追求自由与独立。

因此,林黛玉的情感世界表现出矛盾与纠结。

自我意识尽管林黛玉独立、才女又聪明,但她内心深处存在一种自卑感。

她时常怀疑自己的价值和命运,在困境面前表现出不屈的斗志,但也经常陷入自责与否定中。

这种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她在封建社会环境下所受到的束缚与压力密切相关。

结论作为《红楼梦》中的重要角色之一,林黛玉以其独特的外貌、个性和情感吸引了读者们的关注。

她是一个追求真理、勇敢面对命运并拥有复杂情感世界的女性形象。

尽管生活对她充满了困难和挫折,但她依然展示出坚强而不屈的一面。

林黛玉体现了人性中渴望自由、寻求真理和美好生活的永恒追求。

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赏析

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赏析

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赏析林黛玉是中国古代小说《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她以其独特的性格和形象深受读者喜爱。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林黛玉进行赏析,探索她的魅力所在。

首先,林黛玉的外貌和气质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她被描绘为一位美丽而娇柔的女子,充满了艺术感和灵动性。

她有一双会说话的眼睛,能够准确地传达她的情感。

她的面容如同花朵一般娇嫩动人,使得她成为了众人追逐和仰慕的对象。

与其他角色的形象相比,林黛玉的美貌更具有独特性和吸引力,这也是她在整个小说中引人注目的原因之一。

其次,林黛玉的性格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她聪明灵巧,情感丰富,对自己和他人的要求都非常严格。

她具有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善于发现和批评社会的弊端和不公。

然而,她也是一个敏感且多愁善感的人,对于生活中的不公和不幸常常感到痛苦和无助。

她的聪明才智和敏感性使得她与其他角色产生了冲突和矛盾,也展现了她独特的魅力。

林黛玉还是一个有着深邃情感世界的女子。

她热爱自由和美好的事物,对诗词文学和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

她对于人生和爱情有着自己的独特理解和追求,在爱情的面前她表现出坚定的信仰和执着的追求。

然而,她的人生充满了悲剧色彩,她对于命运的无奈和对自己安排的不满常常使她陷入痛苦和绝望之中。

正是这些矛盾和复杂的情感使得林黛玉成为了一个引人入胜的人物。

最后,林黛玉所代表的社会意义也不容忽视。

她是一个既受制于封建规矩又试图突破束缚的女性形象。

她追求自己的自由和幸福,同时也对社会的不公和不平等抱有强烈的不满。

她的形象在很大程度上揭示了封建社会对女性的限制和束缚,让读者对于女性地位和权力的反思和关注。

林黛玉代表了一种追求自由和尊严的精神,她在不断抵抗和反抗中展现了她作为一个女性的价值和力量。

综上所述,林黛玉作为《红楼梦》中的一个角色,以其美丽的外貌、独特的性格和丰富的情感赢得了读者的青睐。

她的形象具有深刻的意义和影响力,代表了一种追求自由和尊严的精神。

通过对她的赏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这个在中国文学中独一无二的人物形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楼梦》人物赏析-林黛玉【摘要】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把林黛玉塑造成了一个独具灵性、异常聪颖而偏有多难命运的“可怜人”形象。

作者倾注在这个形象身上的审美情趣,不仅在于同情她的不幸,更在于显示前卫的女权理想与封建伦理的对撞,让弱者的自我毁灭来激发读者思维的火花,呼唤女性的觉醒。

林黛玉的悲剧是一个时代的悲剧。

她的个性具有前卫性,具有号召力,具有启蒙性的社会意义。

【关键词】林黛玉; “可怜人” ;前卫性时代悲剧《红楼梦》是我国清朝带有浓重悲剧色彩的宏篇巨著,篇中的每一个角色都隐含着悲剧性特征,其中林黛玉是一个代表:曹雪芹将其塑造成一个独具灵性、异常聪颖而偏有多难命运的让人怜爱的少女形象。

二、黛玉的人物特征1.多愁善感林黛玉,一字颦颦,别号潇湘妃子,这一字一号正说明了黛玉「蹙眉」的神态以及爱哭的性情。

林黛玉的性格是忧愁的,「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这是黛玉初到贾府时,给宝玉的印象,由此即显现出黛玉整日凝眉的忧愁形态,所以当时宝玉送她的「颦颦」字号可说是恰至妙极。

的确,黛玉是忧郁的,多愁善感的,而她对身世的飘零无依感正是造成她如此的主因,她时常独自一人思念双亲,孤芳自怜,二十七回的《葬花词》中,她曾道出「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来表达寄人篱下孤苦伶仃之感,她藉由花儿受到风摧雨残,映照出自己有如风刀霜剑逼迫的凄境。

而六十七回的「见土仪颦卿思故里」又见黛玉睹物伤情,思念逝去的双亲:「想起父母双亡,又无兄弟,寄居亲戚家中……想到这里,不觉的又伤起心来了。

」黛玉也因为幼年即遭受离丧,所以诗作多有伤悼双亲的哀叹,在七十回中宝玉何以能断定桃花词乃黛玉之作,就是因为「林妹妹曾经离丧,作此哀音。

」于同一回中,黛玉也曾作「漂泊亦如人命运」,由此喻指自己的一生,就像那漂泊的柳絮一般,无依无靠。

这在在都写出了黛玉失怙失恃、凄惋哀愁的命运。

黛玉的多愁善感并不仅仅只为身世不幸,面对花草树木时,她亦有着一份感伤,比如遇见花儿凋谢、落花逝水等景物,则又会使多情的黛玉沈溺于哀感之中,感叹不已,二十八回中即有一段叙述:「次日又可巧遇见饯花之期,正是一腔无明正未发泄,又勾起伤春愁思,因把些残花落瓣去掩埋,由不得感花伤己,哭了几声,便随口念了几句。

」由此可看出,面对万物的消散、生命的短暂,黛玉能够细腻地体会它们的命运,独自一人悄然掩埋落花,一行泪一行歌地唱出愁绪满腔的悲曲:「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等令人心醉神摇的千古名句。

2.泪的化身没有泪,就没有了林黛玉,整部《红楼梦》巨作中,处处可闻黛玉的哭泣,处处可寻黛玉的泪痕。

林黛玉的前世原是生在西灵河边三生石畔上的一株绛珠草,由于受到了赤瑕宫神瑛侍者(宝玉)日以甘露灌溉之惠,进而修得成为女体,因而绛珠仙子(黛玉)曾言:「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

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

」由此可见,林黛玉的一生便是还泪报恩的过程。

黛玉爱哭是有目共睹的,观其别号「潇湘妃子」便可得知,而这名号是当时结海棠诗社时,探春替黛玉所取的,取名时就曾说明其中典故:「当日娥皇女英洒泪在竹上成斑,故今斑竹又名湘妃竹。

如今他住的是潇湘馆,他又爱哭,将来他想林姐夫,那些竹子也是要变成斑竹的。

以后就叫他『潇湘妃子』就完了。

」这正说明了黛玉的爱哭性情不仅是众所皆知,更成为了她的个人特征。

然而黛玉为何多泪呢?也许孤苦的身世是一部分的原因,所以令她时常悲凄幽怨,但是使她流泪最多者,莫过于爱情了。

黛玉的泪水即是她的情感表露,她的一滴一泪,似乎只为爱情而洒,当她认定宝玉为「知己」时,便不顾一切地抛尽所有的眼泪,哭出满腔热情,将她一生情泪奉献给宝玉。

黛玉终日以泪洗面,她的泪中,有爱有恨有苦也有乐,她沈浸于泪水的感情世界中,与之共存共亡,所以当她再无一滴泪水可洒时,只有泪尽夭亡,香魂逝去,结束她凄情的一生。

3.心细敏感历来论及黛玉性格特征时,少不了都会提起她敏感多疑的特性,黛玉的「小心眼儿」向来是颇为出名,她的挑剔、过于敏感,我们从一些细微末节上便可看出端倪,好比有一次「周瑞家的分送宫花」(七回),当时收到的人无不谢过收下,唯独送到黛玉这儿时,黛玉开口发问:「还是单送我一人的,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呢?」周瑞家的答道:「各位都有了,这两枝是姑娘的了。

」于是黛玉便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

」周瑞家的听了,一声儿不语。

一般读者看到此,不免都会觉得黛玉过于小气心窄,如此斤斤计较。

的确,黛玉的心底儿是极细的,自二十七回中小红就说过她:「林姑娘嘴又爱刻薄人,心里又细。

」天真烂漫的湘云也曾对她说:「我也和你一样(处境),我就不似你这样心窄。

」而三十二回宝钗说黛玉「素习猜忌,好弄小性儿的。

」就连她的宝玉哥哥都说:「林妹妹是个多心的人。

」可见,上至公子小姐,下至奴婢丫环,众人对她的心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trial version 性多是以「过于敏感」看待。

然若进一步细思,便可体会黛玉的心细敏感,其实是本于对宝玉的深厚情感以及对自己寄人篱下的那份无依不安,试想:若不是对宝玉如此在意,黛玉何以处处多疑?她那十足的酸意,不正是拐弯抹__________角地表露她的深情?而黛玉的心窄、小心,其实也可追溯至她刚进贾府的时候,当她一进到贾府,便想起母亲的先前曾嘱咐的遗言:「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

」因为这份叮咛,所以黛玉表现出「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

」这全是生恐被人耻笑罢了!4.口才伶俐读过《红楼梦》的人,无不知晓林黛玉的那张伶牙俐口,她的言语口才,适能反应出她的聪慧与直率。

黛玉的言语特征是尖锐而率真、快捷而机敏、笑谑而清雅的,虽然同凤姐一样有一张伶俐之口,但是黛玉和凤姐那种泼辣市俗的风格迥然不同,于四十二回中能得到印证,宝钗曾说:「世上的话,到了凤丫头嘴里也就尽了,幸而凤丫头不认得字,不大通,不过一概是市俗取笑。

惟有颦儿这张促狭嘴,他用『春秋』的法子,将市俗的粗话,撮其要,删其繁,再加以润色比方出来,一句是一句。

」由此可知,黛玉的口才能化俗为雅,而她的玩笑戏谑也因具有读书识字的学问背景,而另有一番高清雅谑,就如对于那位既聪明又似愚蠢的刘姥姥,正当众人苦于无以名之的时候,只有黛玉口出妙语,戏称她作「母蝗虫」,难怪宝玉会于三十五回说:「若是单会说话的可疼,这些姊妹里头也只是凤姐姐和林妹妹可疼了。

」。

虽说黛玉善于解颐妙语,但是有时她的伶俐超绝,却失之于尖锐刻薄,她不懂得委婉柔劝,经常是一语道破、一针见血,因此使得她的出言率尔,常得罪了他人,惹人心里不快。

其实细想黛玉的口德也未必是全然刻薄的,若要说她言语伤人,不就是因为世人皆不喜听刺耳的真心话罢了,她的真心快语,少了一份圆滑迎媚,所以遭来「刻薄」、「尖锐」的批评,但也因为如此,更使人体会到黛玉的「真」,就连脂评对于黛玉的口才,也都是多有欣赏而绝少批判,其言黛玉「以兰为心,以玉为骨,以莲为舌,以冰为神」,其不忍责备黛玉的尖利唇舌,原因就在于黛玉是一份真性真心,虽为可恨,却是可爱。

5.绝尘雅致「凤尾森森,龙吟细细」,走至潇湘馆前,眼前呈现的景致便是这般幽美,这里「湘帘垂地,悄无人声」,又有「一缕幽香从碧纱窗中暗暗透出」,不消明讲,任谁也知这里的主人一定是幽僻绝尘的黛玉姑娘了。

黛玉平日经营的生活,便带有十分诗化的意境,从日常琐事的例子便可看出,例如在二十七回中,有一段叙写黛玉临出门前向紫鹃交代的话:「把屋子收拾了,撂下一扇纱屉,看那大燕子回来,把帘子放下来,拿狮子倚住,烧了香,就把炉罩上。

」太愚先生曾对此段评语:「我们看了这几句话,就想到黛玉平日所过的是一种情怀高渺的诗境生活了。

」由此可见,黛玉由个人性情至生活居所,已然融合了艺术,将生活升化至极具诗蕴的高渺层次。

不同于大观园女儿们精于女工缝锈,黛玉的精神全是寄托于案上磊满的诗书与架上饲养的一只鹦鹉,在三十二回中,袭人就曾说过黛玉「旧年好一年的功夫,做了个香袋儿,今年半年,还没见拿针线呢。

」的确,除了身体虚弱需要休息静养外,若有闲暇之时,黛玉不外乎是看书写作、品茗点香,或者与鹦鹉说话解情,这些活动均显出黛玉风流雅致的气息,特别是作诗,对于极具诗才的黛玉来说,作诗是她平日幽居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她写诗读诗,为诗咏叹低吟,为诗慨然神伤,为诗心醉神摇,黛玉将她所有的情感,全数寄托在她的诗词文句中,她的诗情因为敏慧善感而具高华风流,她婉转悱恻的诗风总是格外的风流灵巧,因此,我们能看到黛玉的诗词中,曾多次提及「风流」一词,且看<葬花词>中的「一抔净土掩风流」,以及<唐多令>中的「空缱绻,说风流」等,黛玉的诗是以情为本质,所以总令宝玉为其情韵所倾倒折服。

虽说宝钗之稿曾多次夺魁,看似与黛玉诗作同驱并驰,但是,黛玉的风流唯美永远是独领风骚,是大观园里的众儿女所不及的,原因就在于黛玉诗中所赋予的是多情幽愁且高洁绝尘的诗魂,而这绝尘的性格特征,正是黛玉之所以为黛玉的要素。

三、黛玉诗歌的特征林黛玉是一位极富诗才的女子,她浑身充满着诗蕴,结合她满腔的情感,便能生成一篇篇令人动容的诗作。

纵观黛玉的诗词创作,即可发现她的创作动机来源,多半与她的善感息息相关,她的诗情因为善感而丰沛,观看诗作时便可感受到她所寄寓的情感。

以下即就林黛玉于诗中所寄寓的情感特征加以探析:1.伤春悲秋、自怜伤情多愁善感的黛玉,容易因自然景象而联想到自身的哀愁境遇,因此引发她愁绪满怀,如<葬花辞>的前段:「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儿女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黛玉因看见春末花谢、落花满地之暮景,便触景生情,勾起伤春愁己的情怀,此诗先以「花谢花飞飞满天」、「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编织出落红花飞的晚春图,继而以「闺中儿女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写自己面对残春之景的惋惜,因而发起伤春愁己的情怀,而「红消香断有谁怜」问句,不仅透露出自己对花儿的怜惜之情,更充满自怜之意。

同样的情感也于<桃花行>的诗词中表露过,如:「花解怜人花也愁,隔帘消息风吹透。

风透湘帘花满庭,庭前春色倍伤情。

」此即叙写帘外桃花与帘内少女相互怜惜之情,以及少女望见庭外春色而倍感神伤,其中的「花解怜人花也愁」显示出人与花的情感交流,写诗人内心的哀愁也为桃花所知,由此更表露黛玉苦闷愁绪的深挚与沉重。

2.孤标傲世、高洁品格黛玉的诗词创作中,经常流露出孤傲高洁的性情,如<葬花辞>中,诗人坚持保有自身高洁的本质与人格,便言:「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诗中藉花之洁净,象征诗人欲保持自身高尚的精神性格,充分展示黛玉不愿随俗浮沉、同流合污的坚决意志。

而<菊花诗‧咏菊>中也表达出诗人孤高的性情,全诗如下:「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离欹石自沉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