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名校试卷高一语文期中期末考试题汇总版(含答案) (6)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卷子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都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茅塞顿开惊涛骇浪B. 耳濡目染瞬息万变C. 气壮山河畏首畏尾D. 倾盆大雨轰轰烈烈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的研究课题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得到了专家们的一致好评。
B.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不仅包括了历史、地理,还涉及了文学、艺术。
C. 由于长时间加班,他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以至于医生都建议他休息。
D. 他的演讲非常精彩,赢得了在场所有人的热烈掌声,甚至有些人激动得流下了眼泪。
3.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来到这个世界,就像一颗流星划过夜空,瞬间即逝。
B. “你怎么了?”她关切地问道,“是不是哪里不舒服?”C. 我曾经去过很多地方,比如北京、上海、广州,这些地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D. 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期待,仿佛在说:“我相信你,你一定能做到。
”4. 下列词语中,最接近“砥砺前行”的意思是()A. 持之以恒B. 勇往直前C. 艰苦奋斗D. 不断进取5. 下列句子中,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像一只勤劳的蜜蜂,在知识的花园里采撷着花朵。
B. 她的笑声像一阵清风,吹散了周围的忧愁。
C. 他的智慧像一座宝藏,深藏不露。
D. 她的舞姿像一条飘逸的丝带,在空中飞舞。
6. 下列词语中,与“峰回路转”意思相近的一项是()A. 山重水复B. 路漫漫其修远兮C. 艰难曲折D. 水落石出7.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他勤奋好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B.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精彩,让人爱不释手。
C. 她的演讲非常生动,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
D. 他因为工作繁忙,已经很久没有回过家了。
8. 下列句子中,语序不当的一项是()A. 经过长时间的努力,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B. 他的梦想是成为一名优秀的科学家,为国家的科技事业做出贡献。
C. 他每天都努力学习,希望将来能考上理想的大学。
部编人教版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中测试卷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测试卷高一 语文(满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
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一代又一代科技工作者心怀“国之大者”,铸就了“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为内涵的科学家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磅礴力量。
早在2012年初,中国科协联合教育部启动实施“共和国的脊梁——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重点动员支持一批高校创作排演以现当代著名科学家和科技界民族英雄为主题的舞台剧,用广大青少年和科技工作者乐于接受的艺术形式,讲述一批德学双馨、对国家科技事业作出重大贡献、在科技界具有崇高威望的科学大师的动人事迹,成为当时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弘扬科学家精神的一次大胆创新。
十年来,主办部门从两部门增加到中国科协、教育部、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文联等6部门,演出剧目也从第一批的6部扩大到现在的20部。
剧目的数量和质量在发生变化,但坚持科学和艺术相结合,着力打造校园文化经典原创剧目的定位始终未变,用讲故事的方式弘扬科学家精神也从未过时。
科学大师剧成为高校开展“大思政课”的生动蓝本,也是科学、艺术、教育融合发展的最好诠释与最佳案例。
通过舞台剧讲好中国科学家故事,关键在于故事挖掘。
每一名参与科学大师剧创作的师生都会花费大量的课余时间对拟排演的科学家人物进行深入了解,通过大量阅读传记手稿、实地调研访谈等方式了解科学家故事,感悟科学家精神。
按照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要求,参与科学大师剧创排的高校师生在对科学家故事进行艺术化加工的过程中,始终坚持把尊重重大事实的科学性,将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摆在首位。
天津大学原创话剧《侯德榜》剧组曾先后多次组织动员参演师生赴北京、天津、大连、南京、福建等地,拜访中国化学学会、中国化工学会、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化工集团公司、永利化工天津碱厂等单位,实地追踪侯老的生平足迹,现场采访侯老亲属后人、秘书等,查阅书籍和历史文献千余份,在整理了10余万字的一手资料后,才据此创作了话剧《侯德榜》的剧本初稿。
高一语文期中测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词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沉鱼落雁骄阳似火纤尘不染B. 翻箱倒柜畏首畏尾水滴石穿C. 青出于蓝欣欣向荣红颜薄命D. 破釜沉舟雕梁画栋惊弓之鸟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B. 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C. 她在比赛中取得了第一名,这使她更加自信了。
D. 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因此他非常骄傲。
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他的发言掷地有声,赢得了在场所有人的掌声。
B. 她的舞蹈柔美如水,仿佛是一幅流动的画卷。
C. 他勤奋好学,成绩不断提高,最终如愿以偿地考上了大学。
D. 这个方案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总体上是可行的。
4. 下列各句中,句式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我从未见过他如此激动。
B. 你再这样下去,只会一事无成。
C. 他虽然年纪轻轻,但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D.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语言生动,让人爱不释手。
5.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那条河像一条银色的带子,蜿蜒在山间。
B. 他辛勤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
C. 那个男孩的笑声像银铃一样清脆。
D. 她的美丽如同春天里的花朵,盛开在人们的心中。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6. 下列名句的下一句是什么?(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2)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7. 下列词语的拼音是什么?(1)瑰丽()(2)憧憬()(3)磅礴()8. 下列句子的翻译是什么?(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2)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3)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三、阅读题(每小题5分,共20分)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高一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高一语文试卷及答案2023-2024学年度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本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那些很容易被铭记的诗作,大都是有韵律的。
以现当代诗为例,那些广为流传的“名句”,其实大都在使用重复、对称这些最基本的韵律原则,比如:“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还有一些名句的韵律方式则近似于古典诗歌的韵律原则,比如海子那句广为人知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不仅有叠韵,而且讲究平仄,诗句读起来抑扬顿挫,与传统的律诗的声律非常相似,无怪乎这个诗句甚至成了很多房地产广告的标语。
但不容否认的事实是,这种讲究重复、对称等韵律原则的写法在当代中国诗歌创作中并不受欢迎,很多诗人避之唯恐不及,当代诗歌的可铭记性因此而不强。
从社会与文化的角度来看,这些韵律原则的兴起与流行往往与一个文化共同体的集体认知密切相关,或者说,它们本身就是集体记忆的化身。
古典诗歌的创作与阅读群体——“士”,即知识者与官僚群体——天然就是这样一个同质性的文化群体,所以在他们之中逐渐形成一些公共的韵律规则是没有太大问题的。
但是,现代中国的社会机构和教育制度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仅知识分子在一定程度上被边缘化,而且诗歌本身也被边缘化,过去诗人与读者之间那种同质性的文化群体已不复存在,诗歌写作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一种私人性、个人化的写作行为,这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公共性的诗歌成规的消失。
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卷(附答案)
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卷(附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它以优美的语言、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
古典诗词不仅是文学艺术的珍品,也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古典诗词的语言之美,在于其凝练、含蓄、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
诗人通过精心选择字词,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使诗词的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例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诗人运用比喻的手法,将雪花比作梨花,生动地描绘了雪景的美丽。
古典诗词的思想之深,在于其对人生、社会、自然等方面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诗人通过诗词表达自己的理想、抱负、情感和价值观,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的生活状况。
例如,“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诗人杜甫表达了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对社会公平的向往。
古典诗词的情感之丰富,在于其能够触动人们的心灵,引起人们的共鸣。
诗人通过诗词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等情感,使读者在欣赏诗词的过程中感受到人性的美好和生命的意义。
例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人李煜通过对愁绪的形象描绘,表达了自己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中国古典诗词只是文学艺术的珍品,不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B. 古典诗词的语言之美在于其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所有修辞手法。
C. 古典诗词的思想深刻,能够反映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的生活状况。
D. 古典诗词的情感丰富,只能表达诗人自己的喜怒哀乐,不能引起读者共鸣。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文章开篇提出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然后从语言之美、思想之深、情感之丰富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B. 文章在论述古典诗词的语言之美时,列举了“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的例子,增强了说服力。
高一语文期中联考考试试卷及答案
高一语文期中联考考试试卷及答案高一语文期中联考考试试卷一、基础题(36分.每小题3分)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 )A.孱头cn 趿拉tā 褶皱zhě 自诩yǔB.喧阗tin 蹩进biē 毗陵p 溷藩hnC.伛偻yǔ 鬈曲qun 脑髓su 摒弃bnɡD.攻讦xi 赊账shē 敛裾j 逡巡qūn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他比先前并没有什么大变化,单是老了些,但也还未留胡子,一见面是寒喧,寒喧之后说我胖了。
B.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上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C.对于儿童来说,到麦当劳吃东西是最高兴、最值得向伙伴们炫耀的事情。
D.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班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1)辛亥革命流产后,董必武东渡日本攻读法律。
,曾回国参加反袁护国战争、护法战争。
(2)为了给自己开脱,他不惜罪名,诬告他人。
(3)如果阅读文学作品,因受感动而去模仿书中人物的行为,这就证明读者没有能力。
A.其间捏造鉴别B.其间伪造鉴别C.期间捏造鉴赏D.期间伪造鉴赏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学贯中西,兼容百家,被人们誉为学界泰斗,真可谓实至名归。
B.丹麦作家安徒生之所以卓尔不群,久享盛誉,是因为他开启了童话文学的一个新时代。
C.第85届奥斯卡颁奖揭晓,李安凭借《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拿下四个大奖,铩羽而归。
D.这套文学丛书囊括了当代可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的作品,可谓洋洋大观。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最近几年,发达国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纷纷触网,老年网虫的人数激增。
B.韩剧能够在亚洲地区走红,主要原因是编剧和导演对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功不可没。
C.首汽集团今天上午开通电子商务网站,成为首家国内开展网上电子商务租车的企业。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学年 语文试卷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学年语文试卷分值:150分时间:150分钟一、课内知识考查(每题2分,12小题共计24分)1.下列各项对划线的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①食野之苹苹:青草②渚清沙白鸟飞回渚:水中的小洲B.①一尊还酹江月酹:将酒洒在地上,表示凭吊。
②如今有谁堪摘?堪:可以,能够。
D.①弦弦掩抑声声思思:悲伤②赢得仓皇北顾顾:回头望2.下列各项对划线的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①契阔谈讌契阔:久别重逢②落木:落叶B.①户庭无尘杂尘杂:灰尘杂物②最难将息将息:养息,休息②江州司马青衫湿青衫:蓝色单衣,唐代地方官员的服色D.①虚室有余闲虚室:静室。
潦倒:漂泊沦落3.下列各项中对划线的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①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悠悠:从容自然的样子②水澹澹兮生烟澹澹:水波平静的样子B.①又闻此语重唧唧唧唧:内心悲伤的样子②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呦呦:鹿叫的声音C.①云青青兮欲雨青青:黑沉沉的样子②凄凄惨惨戚戚戚戚:悲愁、哀伤的样子。
D.②无边落木萧萧下萧萧:形容风声4.下列各项划线的词意义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B.①低眉信手续续弹,C.①势拔五岳掩赤城②出类拔萃5.下列各项划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满座重闻皆掩泣②座中泣下谁最多B.①我从去年辞帝京②莫辞更坐弹一曲C.①采采芣苢,薄言掇之②明明如月,何时可掇D.①秧根未牢莳未匝②绕树三匝,何枝可依?6.下列各项划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云霞明灭或可睹②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B.①我欲因之梦吴越②未若柳絮因风起C.①忽魂悸以魄动②何以解忧?唯有杜康D.①为君翻作《琵琶行》②初为《霓裳》后《六幺》7.下列选项中全为通假字一项是()①契阔谈讌②樯橹灰飞烟灭③曲终收拨当心画④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⑤列缺霹雳,丘峦崩摧⑥一尊还酹江月A.①②⑤B.③④⑥C.③⑤⑥D.①⑤⑥8.下列各项两句中划线的词活用方式不相同的一项是()A.B.C.①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②廉颇老矣,尚能饭否?D.①乌鹊南飞②浔阳江头夜送客9.下列各项中全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A.②渌水荡漾清猿啼B.①失向来之烟霞②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C.①整顿衣裳起敛容②梦啼妆泪红阑干D.①赢得仓皇北顾②对酒当歌,人生几何10.下列各项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A.①唯有杜康②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B.①身登青云梯②主人下马客在船C.①一夜飞度镜湖月。
全国名校试卷高一语文期中期末考试题汇总版(含答案) (1)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题(含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公共福利支出有刚性特征,表现为公共福利支出规模在一个较长时期呈现不断上升趋势,不依赖经济周期的变动。
政府支出规模在经济衰退期扩张,在繁荣期却削减不多,导致政府支出呈长期向上趋势。
福利刚性源于公众对公共福利的刚性依赖。
民众期望公共福利越来越高,能升不能降,否则产生不满。
福利刚性抑制了政府灵活调整支出结构、实现经济稳定和增长的能力。
当经济衰退和财政收入下降时,若政府不能削减福利支出,就只能通过加税、缩减公共投资支出或举债来维持。
公共福利刚性的存在最终拖累经济增长,使政府陷入了“两难”:一方面,在财力不足时,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福利支出将抑制经济增长,从而抑制财政收入增长和公众长期福利的改善;举债则会加大陷入债务危机的风险,甚至破产或垮台。
另一方面,若削减公共福利支出,则将引发公众不满,也可能导致政府垮台。
此即西方经济学所谓的“公共福利陷阱”。
所有国家都可能落入公共福利陷阱,而发展中国家发展到中等收入阶段后,更易落入这个陷阱。
一方面,发展中国家发展到中等收入阶段,是指人均而非绝大多数人达到中等收入水平。
少数人高收入或超高收入,而多数人低收入或中低收入,还有相当数量的人未摆脱贫困。
主要是发展中国家在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前,多为落后农业国,为摆脱普遍贫穷和实现追赶,不得不强调效率优先,收入差距扩大有一定必然性。
另一方面,人均达到中等收入水平,不等于形成了不断扩大的稳定中等收入群体,收入差距扩大会加剧社会矛盾和不稳定。
中等收入群体的基本特征是:中等收入,价值观稳定,遵纪守法,努力向上,重视子女教育,希望社会稳定。
庞大而稳定的中等收入群体是社会稳定器。
若一个社会中多数人为低收入或中低收入,甚至还有不少贫困者,社会就会不稳。
在中等收入阶段,政府面临巨大考验。
虽然国家和民众总体上不再贫穷(而是总体小康),但经济增长速度一般会降下来(因为原有增长方式不可持续,基数也大了),从而财政收入增长速度也会降下来。
高一语文期中联考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都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谈笑风生、翩翩起舞B. 漫不经心、浮想联翩C. 毕恭毕敬、风度翩翩D. 豁然开朗、浮想连翩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收入也相应增加。
B.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C. 在这次比赛中,我们班的同学表现出色,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D.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们深刻认识到劳动人民的伟大。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夜幕降临,天空像一块巨大的幕布。
B.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像一座知识的宝库。
C. 那个男孩长得真帅,像一颗耀眼的明星。
D. 这条河的水清澈见底,像一面明镜。
4. 下列词语中,不属于近义词的一项是:A. 热烈、激情B. 美丽、漂亮C. 高兴、愉快D. 聪明、智慧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是一个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人。
B. 春天来了,柳树发芽了,桃花开了,小鸟飞来了。
C. 我们要努力学习,积极进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D. 夜晚的星空,繁星闪烁,月亮明亮。
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雨后的空气格外清新。
B. 花儿在微笑,草儿在点头。
C. 小船在水中荡漾。
D. 雨滴落在树叶上,发出沙沙的声音。
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
B. 她的歌声美妙动听。
C. 这条河的水清澈见底。
D. 他跑得像兔子一样快。
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设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这是谁的书?B. 你喜欢这首歌吗?C. 我们为什么要努力学习?D. 这本书的内容很有趣。
9.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你能不努力学习吗?B. 你能不认真完成作业吗?C. 你能不珍惜时间吗?D. 你能不关心集体吗?10.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对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雨后的空气格外清新。
全国名校高一期中试卷语文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调和(tiáo hé)招摇过市(zhāo yáo guò shì)B. 殚精竭虑(dān jīng jié lǜ)脍炙人口(kuài zhì rén kǒu)C. 潜移默化(qián yí mò huà)纵横捭阖(zòng héng bǎi hé)D. 窃窃私语(qiè qiè sī yǔ)欢歌载舞(huān gē zài wǔ)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得益于我国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 通过这次比赛,不仅提高了同学们的体育素养,也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
C. 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应该从自己做起,节约用水、用电、用纸。
D. 在我国,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
3. 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雨后的田野,像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
B. 她的笑声,像一串串银铃。
C. 他们的努力,犹如春雨润物无声。
D. 那个山峰,仿佛一把利剑直插云霄。
4. 下列各句中,句式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 我相信,他一定能考上理想的大学。
B. 他每天都坚持锻炼身体。
C. 这个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D. 我觉得,他的发言非常有道理。
5.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B. 她说:“我爱我国的大好河山,更爱我国的悠久历史。
”C. 这个问题,我想请教一下老师。
D. “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
”6. 下列各句中,下列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他的发言引起了大家的共鸣。
B. 她的工作态度值得大家学习。
全国名校试卷高一语文期中期末考试题汇总版(含答案) (44)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题(含答案)一、现代文阅读(23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金庸小说与文学的乌托邦精神谢有顺金庸的小说创造了一个“成人的童话”,也呼应了一种文学的乌托邦精神。
他写出了一种超越现实的可能性,使他笔下的“江湖”,成了现代人的精神避难所,也使那些在单一的现实中生活的读者,多经历了一种快意、忘我的纸上人生。
他召唤了一种英雄哲学,尤其是那些孤独的英雄,往往以个人之力化解江湖、民族乃至国家之间的干戈。
这种英雄气概,正是乌托邦精神。
通俗小说的雅化,是金庸小说的一大特色。
所谓的“雅化”,不仅仅是指作品中对诗词、琴棋书画这些传统文化因素的运用,更是指金庸小说中浸透着中国文化的精神,也有很多人生的感怀,甚至还有罪与罚、受难与救赎式的存在主义思想,这些都不是一般的通俗小说所有的。
金庸笔下的侠客,大致可分为三类:儒家侠、道家侠、佛家侠。
早期金庸多写儒家侠,“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是儒家精神的底蕴,郭靖明知襄阳守不住,但他还是要守;陈家洛、袁承志、萧峰,虽然也有灰心、归隐的思想,但其壮年,却一直是带着“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的抱负,只要是为国家、民族,就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到中期以后,金庸大量写到道家侠,那种以抒发个体性情、实现自我价值为中心的侠客。
除此之外,还有佛家侠,就是那种有宽恕之心,悲悯之心的侠客,以少林和尚为代表。
金庸通过这些侠客形象的塑造,把影响中国社会和中国人思想的儒道释文化的精髓通俗化、感性化了。
这有利于一般读者理解中国文化的特性。
最有深度的也许是《天龙八部》。
它里面隐藏着很深的中国式的罪与罚思想,用金庸的朋友陈世骧的话来说,是“无人不冤,有情皆孽”。
也就是说,这部小说里的人,都蒙受着巨大的冤屈,而这部小说里的情感,也几乎都是孽缘。
每个人生来似乎就是有罪的,他的人生不过是受难,不过是赎罪,在这样一个望远皆悲的背景下写人性,就会发生人性和生存本身,其实都是困境。
高一语文上册期中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上册期中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不久之后就是期中考试的日子,其实更有效率的复习方法就是做语文试题的练习。
以下是给你推荐的高一语文上册期中期末试题及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高一语文上册期中期末考试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6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蓊(wěng)郁按捺(n ) 罗布泊(b ) 铩(shā)羽而归B. 横槊(su ) 脊(jǐ)梁涮(shu n)羊肉战战兢兢(jīn)C. 嗥(h o)叫月晕(y n) 黑魆魆(xū) 一场(chǎng)大战D. 窈(yǎo)窕召(zh o)唤怯(qi )生生锲(qi )而不舍2.下面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中亚细亚独特的地貌,奇伟的风光,每每令我惊骇,叫我明白了世间有大美这句话。
而在所有雄伟的风景中,落日大约是最令我震憾的。
B.我真的听见过一只大鸟在夜晚的叫声?整个村子静静的,只有那只鸟在叫。
我真的沿着那条黑寂的村巷仓皇奔逃?C.海天茫茫,风尘碌碌,酒阑灯灺人散后,良晨美景奈何天,洛阳秋风,巴山夜雨,都会情不自禁地掂念它。
D.几乎在所有的文化里,狼都是邪恶、凶狠的动物,那些回荡在山谷间的深沉而骄傲的狼的叫声,足以使人毛骨耸然。
3.下列各句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尊严就是最能使人高尚起来、使他的活动和他的一切努力具有崇高品质的东西,就是使他无可厚非、受到众人钦佩并高出于众人之上的东西。
B.传统的严父慈母在一些三口之家中逐渐演变为慈父严母,以前严厉的父亲如今在这些家庭中扮演着唱白脸的角色。
C.说到台湾,身边友人提及的大多是阿里山、日月潭、台北故宫等大家耳熟能详的景点,我却更愿意从细小处去感受这个岛屿的风俗与人情。
D.多瑙河滋润了布达佩斯这座拥有悠久历史的城市,于是这里也成了游客们趋之若鹜的旅游胜地。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诗画江南,山水浙江,我们的乡村,似珍珠洒落在缱绻的自然景色之中,可以堪称是一幅幅风格迥异、精美绝伦的画作。
全国名校高一期末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词义完全正确的是()A. 纤尘不染(fān chén bù rǎn)B. 青出于蓝(qīng chū yú lán)C. 漫不经心(màn bù jīng xīn)D. 雕梁画栋(diāo liáng huà dòng)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我国政府一直致力于解决贫困人口问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B. 在这场抗击疫情的战斗中,广大医护人员英勇无畏,为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付出了巨大牺牲。
C. 经过长时间的研究,科学家们发现,新冠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飞沫和空气传播。
D. 为了提高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我国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如加强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
3. 下列词语中,不属于近义词的是()A. 精美B. 精湛C. 精练D. 精明4.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运用错误的一句是()A. 那一片金黄的麦田,像金色的海洋,波涛汹涌。
B. 他的眼神里充满了期待,仿佛能看穿我的心思。
C. 她的笑容如同春天的阳光,温暖而明媚。
D. 那座山峦起伏,宛如一条巨龙蜿蜒而过。
5. 下列词语中,不属于成语的是()A. 一马当先B. 一丝不苟C. 一言难尽D. 一箭双雕6. 下列句子中,没有病句的一句是()A.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B. 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C. 他在比赛中发挥出色,为我国赢得了荣誉。
D. 我国政府一直致力于解决贫困人口问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7.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在这场抗击疫情的战斗中,广大医护人员英勇无畏,为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付出了巨大牺牲。
B. 经过长时间的研究,科学家们发现,新冠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飞沫和空气传播。
全国名校考试试卷高一语文
高一语文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是()A. 豁达(huò dá)B. 跃然纸上(yuè rán zhǐ shàng)C. 雕梁画栋(diāo liáng huà dòng)D. 赏心悦目(shǎng xīn yuè mù)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我昨天去图书馆借了一本关于历史的书,想了解一些历史知识。
B.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
C. 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比如节约用水、用电。
D. 他的演讲非常精彩,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深受感动。
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形容女子美丽贤淑,是君子喜欢的好伴侣。
B.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青青的是衣领,悠悠的是我的心。
C.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自古以来,人终有一死,但留下红心照耀历史。
D.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落下的花瓣虽然没有了生命,但化为泥土又能滋养花草。
4. 下列各句中,表达不准确的一项是()A. 那个老人在公园里散步,步履蹒跚,显得十分虚弱。
B. 他的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让人听起来感到很舒服。
C. 她的舞姿优雅,仿佛一只美丽的白天鹅在湖面上翩翩起舞。
D. 那个孩子学习很努力,但成绩始终不理想,让人很失望。
5. 下列各句中,用词不当的一项是()A. 那个故事情节曲折离奇,让人忍不住想要一探究竟。
B. 他的书法技艺高超,让人叹为观止。
C. 那部电影制作精良,画面唯美,音乐动人。
D. 他的性格豁达,从不计较别人的过失。
二、阅读题(每小题5分,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孟子·离娄上》孟子见梁惠王。
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题(含答案)一、阅读(71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一直以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从时间上说,是在明朝之前的。
明朝之前,占据社会主流的,是清明理性的孔孟之道。
崇尚自然、游离社会的道学,作为主流思想的补充,与儒学一起“相辅相成”、“一阴一阳”,使得社会主流思想具有强大活力。
从总体上来说,中国文化的源头,无论是周公、老子、孔子,还是后来的诸子百家,都对人生保持清醒、冷静的理性态受,保持孔子学说实践理性的基本精神。
中国文化在明朝之前,占据社会主流的,是高蹈的士大夫精神。
最显著的表现在于:人们崇天地人伦之间的道德,有高远的理想,讲究人格的修炼,反对人生世俗化,鄙视犬儒的人格特征。
从春秋时代起,中国知识分子一直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人生使命,以追求道德、知识和审美为人生归宿。
比如说孔子,从他的言语来看,更像是倡导一种人生价值观,追求人生的美学意义。
又比如说庄子,他的学说,不像是哲学,更像是一种生活美学:道是无情却有情,看似说了很多超脱、冷酷的话,实际上透露出对于生命、本真的眷恋和爱护,要求对整体人生采取审美观照态度,不计功利是非,忘乎物我、主客、人己,以达到安详和宁静,让自我与整个宇宙合为一体。
这就是中国历代士大夫知识分子一以贯之的艺术清洁精神。
英国大哲学家罗素曾经说:“在艺术上,他们(中国人)追求精美,在生活上,他们追求情理。
”这是说到关键了。
中国人的生活哲学就是如此,一方面高旷而幽远,另一方面也连着“地气”,自发的浪漫主义和自发的经典主义的结合。
道家是中国人思想的浪漫派,儒家是思想的经典派。
当东汉年间佛教传入之后,这种以出世和解脱为目的宗教体系遭到了儒学和道教的抵抗,从而消解了印度佛教中很多寡凉的成分。
经过“中庸之道”的过滤,其中极端的成分得到了淡化,避免了理论或实践上的过火行为。
也因此,一种中国特色的佛教观产生了,佛教在中国更多变身为“生活禅”,变成一种热爱生活创造人生的方式。
中国人一方面避免了极端的“出世”之路,另一方面,由于心灵的滋养、美智的开发,使得东汉魏晋,包括后来的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以及唐宋元产生了很多高妙的艺术,“艺术人生”的观念也随之如植物一样葳蕤生长,很多艺术种类都在这个阶段达到了高峰,比如说唐诗、宋词、元曲、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等,它们洋溢着一种高蹈的精神追求,境界高远,洁净空旷,如清风明月、古松苍翠。
中国的艺术精神到了明清之后,有低矮化的倾向。
明清以后,由于社会形态的变化,专制制度进一步严酷;加上统治者出身和教育的局限,以及愚民政策的目的,整体文化和审美呈低俗化的倾向。
随着“程朱理学”和科举制度的推行,人们的想象力、创造力被扼制,审美弱化,艺术更趋“侏儒化”、“弱智化”。
大众普罗的喜好抬头,刚正不阿的风骨软化,崇尚自由、自然、提升的审美精神也在丧失。
不过尽管如此,在明清时代的中晚期,那种崇尚自然、物我两忘的高贵精神仍时有抬头,一批有着真正艺术精神的独立艺术作品或有出现。
尽管如此,士大夫精神已不是艺术美和生活美的主旋律,它只是一种空谷幽兰的生命绝响。
(选自赵焰《美的背后》,有删减)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清明理性的孔孟之道,明朝之前一直占据着社会的主流,道学只是主流思想的补充,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B.无论是高蹈的士大夫,还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知识分子,他们都有着一以贯之的艺术清洁精神。
C.以出世和解脱为目的佛教传人时,曾遭到了儒学和道教的抵抗,经过“中庸之道”的过滤和淡化,更多成了中国特色的“生活禅”。
D.尽管明清之后的中国艺术精神倾向低矮化,但亲自然、空物我的高贵精神仍时有抬头,或有着一批真正艺术精神的独立作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以孔孟的儒学为主,以老庄的道学为辅,又佐以诸子百家,使到当时的社会主流思想得到了整体呈现。
B.文章引用英国大哲学家罗素的话,目的是用来证明中国历代士大夫和知识分子具有一以贯之的艺术清洁精神。
C.文章以明朝为时间的界点分述了中国艺术精神的前后变化,呈现对照式,结构谨严。
D.文章论证方法灵活多变,修辞效果突显,例证与引证并举,比喻共比拟齐飞,语言鲜活,感染力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艺术人生”观念影响下,许多艺术种类达到高峰,洋溢高蹈的精神追求,比如诗歌中的王维《山居秋暝》。
B.孔孟为代表的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巾国文化一直保持着人生和实践的理性精神。
C.中国知识分子一直以追求道德、知识和审美为人生归宿,艺术上,孔子追求精美,庄子追求情理。
D.清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呈现出艺术审美的低俗化倾向。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走正门王春迪老街有句俗语:夏府的地,贺府的房,海府的银子用斗量。
贺家发迹早,起初,海爷还是个小油贩子时,贺家就已经钟鸣鼎食,门阔院深,人称“贺半街”了。
然而,家有数座金山,不敌一个败子。
后来,贺府家道中落,只能靠典当度日。
一日,海爷路过贺府门前,看到有个不肖子孙正在卖一只枯瘦的看门狗,海爷不禁喟叹,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
昔日金玉满堂的贺府,如今只剩下一个金砖碧瓦做的空壳了。
贺府后来卖给了海爷。
因为地势高,地段好,海爷用它做起了油行的门面。
贺府后院有个百步宽的天井,青砖铺就,四周景色幽静。
还有几棵松柏,枝繁叶茂,傲然挺拔。
如此花园,中间竟然立着贺家的祠堂,迁也迁不走,拆又不能拆,看着让人堵得慌。
起初,每逢清明,贺家的子孙还三三两两地来祭祖。
后来便不再有人来了。
常有人跟海爷建议,这帮不肖子孙把老祖宗的家底都给败光了,也没脸来了,干脆把那个祠堂拆了吧。
海爷却说,不可。
后院鸽子多,鸽子屎常落得到处都是,海爷吩咐下人,隔些日子把贺家的祠堂打扫干净。
到了清明,贺家没人来,海爷还让人烧香点烛,更新一些被老鼠啃坏的牌位。
转眼几十个春秋,海爷已白发苍苍。
一日,日过三竿,一阵锣鼓开道,老街的百姓跟水一样涌过去,随即,又像拍在岩石上一样分在两边。
海爷隐约看到,一个八人抬的轿子在人群中似水浪般起伏。
鸣锣十一响!这排场,唯京官才有!海爷微微闭着眼,低着头,垂着手,腰杆子挺直地跪在地上。
身后的家人,有的窃窃私语,有的自言自语,求佛保佑,有的甚至浑身发抖,跪在地上半边身子都斜了。
不一会儿,轿子停在了海爷府前,下来一个官人,下了轿,经过海爷时,像经过一个脚底下的石子儿,啥也没说,径直走进海爷的油行。
身后,知府、知县以及各级官员都低着头鱼贯而入。
街坊们瞧这架势,心想,生意人恩怨多,海爷得罪人了。
海爷的几个儿子,嘴止不住地叨叨着怎么办,怎么办呀。
海爷静静地回过头,眼神一扫,大伙不敢言语了,同时腰杆子也挺了起来。
一阵嘈杂的脚步声传来,官人从油行里走了出来,到海爷跟前将海爷扶了起来。
海爷觉得此人两手温软有力,微微抬头,见他天庭饱满,地阁方圆,髯须飘逸,两肩圆厚,一副贵人之相。
再看那官服,绣的是孔雀,顶戴蓝宝石花翎。
未等海爷说话,官人便说,本官乃贺家后人,一别数十年,如今故地重游,旧迹难辨,唯有当年祠堂,托您照料,仿如昨日。
本官不胜感激,刚才失礼,颇有得罪。
说着,官人要弯腰拜谢,被海爷一把托住。
海爷气定神闲地微微一笑,道,举手之劳,荣幸之至。
随后,两人有说有笑,一同走进了昔日的贺府。
当日,老街的每一个角落都在谈论着这件事,大伙都觉得,多亏海爷当初的仁义。
倘若当初海爷一冲动把祠堂给拆了,保不准今儿个会出什么事情。
一日,外面下着大雨,海爷闲来无事,把几个儿子儿媳妇叫到跟前喝茶,海爷若无其事地问他们,知道当初为啥我没拆贺家的祠堂吗?小儿媳鬼精,抢嘴说,是老爷您仁义。
海爷笑笑,抿了一口茶,起身,眼睛望着窗外,好似看到了几十年前的情景。
海爷说,贺家人搬走后的头几年,贺家还有不少后人来祭祖,其他人来的时候,都跟老鼠似的钻进钻出,拜祭时,有的说说笑笑,有的哭得撕心裂肺,进进出出,都走侧门,怕遇到熟人。
唯有一年轻女人,一手拎着篮子,一手领着一个孩子,清早最先来。
娘儿俩大大方方地从正门进来,进来后,先将祠堂里里外外擦洗一遍,然后从篮子里拿出一个干净的蒲团,让孩子端端正正地跪拜。
拜祭完,整理好衣裳,再昂首阔步地走出去。
娘儿俩穿的都是粗布衣服,有的地方还带着点补丁,却十分干净。
这样的穿着,从富丽堂皇的大门进出,难免会被众人指点议论,但那娘儿俩,始终抬头挺胸,遇到认识的街坊,还让孩子有礼有节地问好。
海爷说,贺家有这样的娘儿俩,谁还敢拆他家的祠堂?这么些年了,也不知道那天那个官人,是不是当年那个孩子?小儿媳没弄懂,嘀咕道,不就是没走侧门走正门吗?这有啥啊?海爷听罢,长叹一声,背着手,回屋去了。
4.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小说开头以老街上的“夏府的地,贺府的房,海府的银子用斗量”这一俗语开篇,为下文写贺、海两府的遭际埋下伏笔。
B.起初,每至清明,贺家的子孙三三两两前来祭祖,后来便不再有人来了,这说明贺家人的祭祖观念随着家境的变化而变淡。
C.做了京官的贺家后人返乡时,海爷的家人“有的甚至浑身发抖,跪在地上半边身子都斜了”,说明海爷的家人因得罪了贺家而害怕。
D.海爷的小儿媳是个鬼精且有城府的人,她先是抢先回答海爷的话,称赞海爷,后来又嘀咕,都是为了讨好海爷。
5.小说第③段写贺府后院的环境有何作用?(5分)6.6.海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4分)材料一: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的人口比例达到10%,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达到7%以上,即被称为老龄化社会。
19世纪后期,欧洲一些发达国家生育率持续下降,老龄化现象在部分国家出现。
1851年,法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老龄化国家,此后,瑞典、挪威、英国等一批欧洲国家步入老龄化。
20世纪70年代,随着生育率的下降以及人口平均寿命的延长,老龄化逐渐向亚洲和美洲的发展中国家扩散,进入21世纪,全球老龄化速度加快。
2015年,全球有6.17亿人口年龄在65岁以上;预计到 2020 年,13个国家将成为“超高龄”国,即20%以上的人口超过65岁。
到2050年全球将有16亿老年人,届时将有94个国家的老龄化人口占比超过21%,其中有39个国家的老龄化比例达28%以上。
1982年联合国在维也纳召开第一次老龄问题世界大会,通过了《老龄问题国际行动计划》;1991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联合国老年人原则》;2002年联合国在马德里召开第二次老龄问题世界大会,通过了《老龄化马德里政治宣言》.美国、德国、英国、日本等国政府制定法律法规、政策,积极老龄化观念被纳入各国发展框架。
(摘自《全球老龄化状况及其应对策略》)材料二:全面二孩下的生育趋势(2017-2021年)全面两孩政策使老年人口比例略有下降,而老年人口数量不会有任何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