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及其现代价值

合集下载

道教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道教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道教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浅析道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班级姓名学号成绩浅析道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摘要: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从而广泛吸收并且融合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因此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紧密相连。

它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也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对我国古代科技的进步、传统文化发展、社会民俗演进起到了了重大的影响和作用。

关键词:道教传统文化关系影响一、道教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道教是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孕育出来的、发展成熟的以“道”为最高信仰准则,以神仙信仰为核心内容,以丹道法术为修炼途径,以得道成仙为终极目标,追求自然和谐、国家太平、社会安定、家庭和睦,相信修道积德者能够幸福快乐、长生久视的宗教。

它充分反映了中国人的宗教意识、性格心理和精神生活,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它是具有中国民族文化特色的本土宗教。

在其建立和发展过程中吸收、融合了传统文化。

因此,道教与传统文化的密切关系,首先表现在它的来源上:主要表现在它将古代原始自然崇拜、神仙方术、黄老道家思想、儒家思想、佛教思想等的吸收融合。

1.道教来源于自然崇拜、神仙方术、黄老思想(一)自然崇拜道教思想渊源杂而多端,它有三大基本源头:中国古代的鬼神崇拜、神仙方术和黄老道家。

①远古时代的原始人由于不能解释做梦、生死等奇异现象,从而认为有一种超越人、超越自然的力量在起作用,原始人既惧怕受到它的伤害,又希望得到它的恩赐。

久而久之,人们将日月星辰、河海山岳和祖宗先贤视为神灵而祈祷膜拜,从心底萌生了对日月星辰、江河湖海和逝去的先祖的崇拜,这些也就成为了其普遍崇拜的对象,并由此逐步形成了一个完备的的神灵系统。

上古时代,黄帝时期就开始祭祀天帝,内容有“封禅告天”、“郊祀上帝”等,到周朝时形成了一个天神、地祗和人鬼的神灵系统;战国中期以后,神仙思想逐渐成熟,从官方到思想界到民间,影响越来越大。

儒学和道教在传统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儒学和道教在传统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儒学和道教在传统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传统中国文化深厚而庞大,其中包括了很多不同的思想体系和哲学派别。

儒学和道教是其中两个最重要的思想体系,一直被视为中国文化中的主导力量。

它们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非常显著,既影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也对中国人的道德伦理、生活方式和精神境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代表性思想体系,正统的统治阶层自古以来就把儒学作为主要的教育内容。

儒学强调“仁、义、诚、敬、礼、智”等人伦概念,以孔子和他的弟子为代表,强调理性和道德的教化作用。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仁者爱人、尊敬人,儒家思想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特点之一——人文关怀。

在中国,很多人认为“仁义道德”是中华民族的骨髓,儒家思想在这方面的影响尤为突出。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儒学在中国古代也是一种官方化的指导思想,强调上下关系。

儒家追求的是“大同世界”的秩序和和谐社会,这一点与中国古代人们的生活观是相一致的。

儒学的基本理念深深渗透到了中国的思维方式,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学在中国一直是一种令人尊敬的哲学流派和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化传承方式,其地位和作用无与伦比。

与儒家思想不同,道教在中国的影响和地位则宽泛很多。

道教是一种冥思苦想的内省思想,强调自我反省和内部变化。

它的根源可以追溯到道家思想,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思想体系。

道教讲究修炼和天人合一,强调对生命的尊重和关怀,更注重个体的精神成长。

在中国,道教被视为一种非常特别的哲学和宗教信仰,它的世界观与儒家思想截然不同。

道教的基础概念是“道”,这是一种非常抽象的哲学概念,但在传统中国文化中却极为重要。

道教认为生命和自然互相依存,思想、生命和物质之间存在着一个紧密的联接。

道教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真正联结,提出“天人合一”思想,一个人与自然、与社会和谐融合的理想状况。

这种思想与儒家思想的基本观点存在很大的不同,道教更加注重自我反省和个体灵性成长。

道家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道家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道家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道家是中国古代主要宗教思想流派之一-,也是后世道教理论的重要基础之一。

道家以道、无、自然天性为核心理念,认为天道无为、道法自然,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等,据此提出无为而治、以雌守雄、以柔克刚等政治、军事策略,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对中国传统政治的影响。

道家对中国传统政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道家黄老派的理论和实践上。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竞争加剧,为了因应这种局势,黄老道家首先提出了法、术、势、利、力等概念,使先秦学术摆脱了理想主义的棄臼,开始走上了现实主义的道路。

在此基础上,黄老道家又提出了道生法的主张,不但解决了法律本身合法性的问题,还为道家治世开辟了道路。

2、对传统法律制度的影响。

道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支柱之一,曾以黄老道家的形式在先秦和西汉初期对中国古代法律制度产生了很大影响,以至于后世有人用道法家称呼黄老道家。

儒家独尊后,中国法律制度形成了外儒内法的格局,但道家思想所倡导的法之原则与精神,还是间接隐性地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之格局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3、对传统军事思想的影响。

道家在致力于治身治国的同时,也对决定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战争给予了高度关注。

所以《老子》、《黄帝四经》、《鹛冠子》、《文子》、《吕氏春秋》、《管子》、《淮南子》中均包括大量的军事思想,另外,黄老道家普遍还有出"义兵”(即正义军队)的思想,而这些观点和思想对中国传统军事思想有很大影响。

4、对传统科学技术的影响。

中国的传统科学范式始终在追求事物内在的道,而在道的追求中形成以道为核心,以天地人关系为主线,以自然为原则,以道、元气、阴阳、有无、自化等为基本概念的有机科学思想体系。

这种科学思想体系与以逻辑分析为核心的西方机械科学思想体系截然不同,却与现代自组织化理论、复杂科学体系有许多相似之处。

5、对文学艺术的影响。

道家思想尤其是道家老庄派对中国文学艺术的影响,超过了诸子百家,也超越了儒家思想和佛教思想,这种影响如此之大,至今仍然没有过时。

古代中国宗教的文化价值及其影响

古代中国宗教的文化价值及其影响

古代中国宗教的文化价值及其影响古代中国宗教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中国历史、艺术、文学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价值体系。

本文就古代中国宗教的文化价值及其影响展开探讨。

一、道教的文化价值及其影响道教是中国的一种宗教信仰,它强调个体的自我实现和心灵升华。

道教教义也与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合拍,被认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道教在文化上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道教的思想启迪了中国文化道教思想中的“道”一词被认为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重要的概念之一,它具有指引作用和哲学深度。

道教让人学会如何做人、如何生活、如何思考,为中国文化作出了重大贡献。

2、道教为中国文化注入了精神力量道教注重人的自我修养和内在升华,并强调“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为中国文化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这种精神力量表现在中国文化艺术、哲学等各个方面,为中国文化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3、道教对当代社会的影响人们常说“道家思想是中国的精神源头”,这也说明了道教在当代社会的重要性。

尤其是在当代社会推崇“回归自然”的思潮越来越强烈的情况下,道家思想更是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二、佛教的文化价值及其影响佛教是中国五大宗教之一,其思想与中国文化融合深入,传统文化都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影响。

佛教在文化上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佛教为中国带来了全新的思想体系佛教的教义强调了人生苦难和人生的意义,使中国人们开始重新思考人类的意义和人生的真谛。

佛教所表达出的“离苦得乐”的理念、涅槃的境界也为中国传统文化带来了全新的思想体系。

2、佛教对中国文学创作的影响佛教思想风靡于唐朝时期,具有民众基础,也是当时文学创作的重要源泉。

在唐朝文学史上,佛教诗歌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占据了很不可忽视的地位。

3、佛教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佛教崇尚平和、宽容、慈悲、缘起、禅定,这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和谐建设等方面都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同时,佛教也为中国社会制度和民俗传统注入了重要的文化因素。

道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道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道教作为中华民族自创的宗教,它是在神州大地的怀抱中诞生,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乳汁养育而成,和我国传统文化的许多领域都有血肉相连的密切关系,是我国整个思想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它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曾对我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都产生过深刻的影响。

首先,从中国学术思想的历史来看,许多道教学者,如晋代的葛洪,南北朝的陶弘景,唐代的成玄英、李荣、司马承祯、吴筠,五代十国时的杜光庭、谭峭,宋代的陈抟、张伯端、陈景元、白玉蟾等,他们在思想文化方面都各有一定的贡献。

唐代道教重玄学在理论思辨方面非常精致,是当时哲学的重要流派之一。

发端于唐代、兴盛于宋明的道教内丹心性论,是中国古代心性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特别是道教与儒家和佛教在思想上互相吸收渗透,从而促进了中国学术思想的发展。

比如北宋著名理学家周敦颐、邵雍等人的哲学思想,都深受陈抟的影响。

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对道教经典也下过许多搜集整理和研读的功夫。

他曾托名"空同道士邹欣"为道经《周易参同契》作注,并对《阴符经》作过考订,尝自谓"终朝读道书"。

明代哲学家王阳明对道教也很感兴趣。

王阳明在结婚的那天,走到南昌铁柱宫,遇一道士在盘腿打坐,于是向前与其谈论养生之说,越谈越入迷,乃至忘了结婚大事。

第二天早上,他的家人才在道观中找到他。

另外,道书中关于《老》《庄》《易》的注释和阐述也很多。

我们要考察道家思想和易学思想的发展历程,不能忽视道教徒的有关著作。

作为道教经典的《阴符经》也是中国哲学史上的名著。

历代有很多道士对《阴符经》作过注解,在中国哲学发展史上也应有一席之地。

其次,从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历史来看,道教对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影响也是非常突出的。

中国历代的优秀文学作品中,有不少是以道教为题材或涉及道教内容的。

受到道教影响的文人墨客更是不计其数。

魏晋时期,文坛上盛行的游仙诗,即是一种以歌咏神仙漫游之情为主题的诗篇。

魏晋时期最有名的志怪小说,是干宝的《搜神记》,其中即记载了许多道教故事。

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地位

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地位

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地位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大国,其拥有着世界上最为悠久的文明史,自古以来,中国的传统文化一直都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代代相传,屹立不倒。

那么,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地位究竟是怎样的呢?首先,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地位体现在其深刻的思想内涵上。

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博大精深,在其发展过程中,孔子、老子、庄子、墨子、荀子等一批杰出的哲学家们留下了许多经典的著作。

其中,孔子的“四识”、“五常”、“中庸”等思想为后世所推崇,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视为中国文化的精髓和灵魂。

同时,中国的佛教、道教文化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乾隆皇帝曾经说过:“三教九流,万象归宗,咸说不外佛道儒。

”其次,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地位还体现在其卓越的文学艺术水平上。

中国古代文学创作的历史非常悠久,其具有着独特的审美观和创作手法。

从《诗经》到唐诗宋词元曲,中国传统文学作品已经在人类文化史上留下了无数精彩绝伦的篇章。

四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等篇章,不仅饱含了作者的思想和文学功底,而且也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这些经典作品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是深远的,至今仍然广为传颂和欣赏。

再次,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地位还体现在其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法上。

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形式极其多样,既有丝绸织品、瓷器等材质艺术,也有诸如音乐、舞蹈、京剧、民间戏曲等演出艺术,不同的艺术形式通过不同的表现方式,完美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如:“青花瓷”是中国瓷器的代表,成为了世界文化遗产,其绘制的艺术美学风格已经深入世界。

一些京剧、昆曲等戏曲剧目,则已经成为了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权威的代表之一。

而且,这些中华传统的艺术形式也深受国内外民间的喜爱和推崇。

最后,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地位还体现在其对现代社会发展的积极启示上。

正是由于传统文化蕴含的哲学思想、文学艺术、社会道德等方面的宝贵构成部分,使得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中国的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观

中国的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观

中国的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观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

它包括了儒、道、佛三大思想体系,以及传统的文学、艺术、历史等方面的知识。

这些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深远的影响,是现代价值观的重要来源。

一、儒家的价值观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其核心价值是仁、义、礼、智、信。

仁是爱人,义是正义,礼是礼貌,智是智慧,信是信用。

儒家思想强调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倡导人们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社会行为。

二、道家的价值观道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另一大体系,其核心价值是道、德、无、静。

道是宇宙的本源,德是人类的行为准则,无是万物之源,静是心灵的宁静。

道家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倡导人们要顺应自然,追求内心的宁静。

三、佛家的价值观佛教传入中国后,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

佛教的核心价值是慈悲、智慧、戒律、净土。

慈悲是对众生的关爱,智慧是认识宇宙人生的真相,戒律是佛教徒的行为规范,净土是佛教徒追求的理想世界。

佛教强调内心的修行和超脱,倡导人们要熄灭贪嗔痴,追求内心的清净和平和。

四、中国的传统艺术中国的传统艺术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包括了诗词、书画、戏曲、建筑等方面的知识。

这些艺术形式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也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

例如,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书画中的线条和墨色,戏曲中的唱腔和表演,建筑中的布局和装饰,都蕴含着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

五、中国的传统历史中国的历史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智慧。

中国的历史不仅包括了古代的历史,也包括了近现代的历史。

中国的历史教育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历史,人们可以了解国家的历史和文化,培养爱国主义情感,也可以借鉴历史的经验教训,为国家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

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现代价值观是相互关联和影响的。

传统文化是现代价值观的重要来源,现代价值观也要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教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教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教思想中国传统文化深厚流长,其中道教思想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自古以来,道家思想在中国文化中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它具有深刻的内涵和广泛的影响。

一、道教思想的起源与发展道教思想有着悠久的历史,追溯到西周时期的老子和庄子的思想,进而发展至东汉时期的张道陵等人,并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体系。

道教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道、阴阳、五行、神仙等多个方面。

其中最为核心的概念是“道”,即“无为而治”、“道可道非常道”,这代表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高峰。

二、道教思想的核心理念1.道道是道教思想中最为核心的概念,是世界的根源和本质。

道教认为,道是一种无形无相的存在,是自然法则、宇宙创造的根本力量和原则。

在物质、精神和道义三个层面,“道”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阴阳阴阳是道教思想中重要的标志,强调“阴阳调和,万物才得以生长,阴阳失衡,则必然引发天灾人祸”。

阴阳代表了宇宙两个不同而又相互依存的方面,阴为女性、阴柔、寒冷等,阳为男性、阳刚、温暖等,只有两者调和,才能达到物质和精神的平衡。

3.五行道教认为,万物间存在着五种元素:金、木、水、火、土,称为五行。

五行代表了宇宙内各种事物的基本属性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而人体的五脏六腑、五感官、五个方位等都与五行相关。

4.神仙在道家思想中,神仙是许多人所追求的目标。

道教认为,通过修炼,可以达到超凡入圣、长生不老甚至飞升成仙的目的,而达到这种目的,需要高度的道德品质、精神境界和物质基础。

三、道教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道教思想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它提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支柱和道德准则。

道教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道教曾经提倡的“谦虚、礼让、勤俭、节约”,正是今天大力倡导的“良好道德行为”的本质。

此外,道教思想在中医、养生、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也日益受到重视。

总之,道教思想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之一,折射出了中国古代思想的深刻内涵和博大精深的智慧。

在当今世界,我们仍然需要从中汲取智慧和灵感,引导我们面对困难和挑战,坚持自己的信念和价值观,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的发展。

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

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

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随着现代化的快速发展,传统文化在我们的生活中逐渐被较为先进的西方文化所替代,其实我们在这种文化交融的过程中,应该认真思考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

一、历史价值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的瑰宝。

传统文化中丰富的诗词、歌曲、绘画、音乐、舞蹈都是记录历史的重要片段,从这些文化中可以窥探到过去的繁荣与衰落,这就是传统文化的历史价值。

二、社会价值传统文化包含了人们对自然、人、社会和未来的思考,是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因素。

人们在解决现代社会问题的同时,更多地需要回归传统文化来启迪自己的智慧,从而更好地应对现代社会的挑战。

例如,崇尚和平、修身养性、厚德载物等等,能给我们树立生活态度,增加自信心。

三、艺术价值传统文化的艺术价值体现在其独特的审美亮点上,包括语言、舞蹈、音乐、戏曲、绘画、雕刻、建筑等,是创造性的文化遗产。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从先秦到清朝,各个历史时期的艺术作品都包含了国家的文化艺术精神和历史。

四、信仰价值传统文化还有着很强的宗教和信仰色彩,这里体现的是人们内在的精神世界。

信仰是人们抵御种种困难和挑战的力量,传统文化中的各种宗教信仰,在人们生活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例如,孔子的道德思想中的仁爱精神、佛教中的慈悲心、道教的自然观念等等,这些都是传统文化所传承的。

五、教育价值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是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起到引导和塑造人们个性特点和人文素质的作用。

例如,尊敬他人、厚德载物、快乐学习等等,都是传统文化所强调的教育价值观念。

通过对这种文化的学习,能够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培养出更多的素质,塑造自己完美的视野和价值。

六、智慧意义传统文化在经过千百年的历史之后,能够留存下来,也证明了它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其所包含的智慧意义,跨越了时空的限制。

传统文化传承了一些规律、道理和经验,经过历代人们的研究和实践得出了广泛认同的结论,培养了不少认真厚实且有担当的人才来见证其崇高、智慧和尊重。

论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及其现代价值

论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及其现代价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它涵盖了丰富多彩的内容,包括文学、艺术、哲学、宗教、礼仪、道德等多个方面。

这些文化传统不仅为我国人民传承了千百年来的智慧与情感,更是我国文化在世界民族文化大家庭中所具有的独特地位。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1. 文学艺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其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形式而闻名于世。

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诗歌、词曲、小说、戏剧等多种文学形式。

而我国绘画、书法、音乐以及舞蹈等艺术形式也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2. 哲学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源远流长,蕴含了丰富的人生智慧和哲学思考。

诸子百家中的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多思想流派,各有千秋,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

3. 宗教信仰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儒教、道教、佛教等宗教信仰在我国人民的精神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这些宗教信仰传承了千百年来的崇高信仰和人文情怀。

4. 礼仪道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礼仪道德对我国人民的生活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尊师重道等传统礼仪一直被我国人所重视和遵循。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1. 传承历史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它的传承和发扬是传承历史文化最直接而有效的方式。

通过学习和继承传统文化,有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自豪感,培养和弘扬中华传统艺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持续繁荣发展。

2. 塑造民族品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道德伦理和礼仪观念,为中华民族树立了崇高的道德规范和精神风貌,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培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良好品质,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 提高国际影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其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艺术风貌,具有强大的国际影响力。

通过传承与创新,可以更好地向世界展现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拉近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提升我国文化在国际文化舞台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4. 促进文化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了丰富的文化资源,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灵感,有助于激发创作者的文化创新激情。

传统文化与宗教信仰宗教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

传统文化与宗教信仰宗教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

传统文化与宗教信仰宗教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传统文化与宗教信仰的地位与作用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和多样的宗教信仰。

传统文化和宗教信仰在中国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传统文化与宗教信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传统文化在中国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长期形成并世代相传的文化遗产,是中国人民的文化基因和精神家园。

传统文化包括中华文明的核心思想、价值观念、道德准则以及传统艺术、文学、音乐、戏剧等各个领域。

传统文化在中国社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并发挥着诸多作用。

首先,传统文化作为民族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了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传统文化是各个民族共同的文化基础,通过弘扬传统文化可以加强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理解,增进民族团结,凝聚社会共识。

其次,传统文化具有教育和启迪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包含丰富的哲学思想、道德准则和处世之道,这些智慧和价值观念能够引导人们的行为和思维方式,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再次,传统文化是对过去的尊重和承袭,具有历史记忆的功能。

通过传承传统文化,人们能够了解自己的根源,感受历史沉淀下来的智慧,凝聚共同的文化认同,形成文化自信心。

最后,传统文化对于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国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成为了文化产业的宝贵财富,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开发和传播,可以推动文化产业的繁荣,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二、宗教信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宗教信仰在中国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与传统文化相互交融。

宗教信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一席之地,具有独特的地位与作用。

首先,宗教信仰在传统文化中担任着道德规范和精神慰藉的角色。

宗教信仰提供了人们对于道德、善恶、生死等问题的解答,通过宗教信仰,人们可以找到内心的平静和慰藉。

其次,宗教信仰作为一种文化形式,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等宗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都有着广泛的影响,宗教的教义和艺术表达形式成为了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论道家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论道家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论道家对中华文化的影响第一篇:论道家对中华文化的影响论道教对中华文化影响摘要:道家文化是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重要源流之一,积淀丰厚,影响深远,对我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

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道家文化崛起于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之世,伴随与中国封建社会。

以“道为基本原则,认为天地万物均顺应自然变化规律,即道法自然;作为两千年来中国思想文化道路上的佼佼者,不但影响了中国古代学术思想的演进,尤其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推进作用毋庸置疑。

关键词:道家文化中华文化影响说道道教,我是很愿意做一个道教的居士的,长袍衣,挽发髻,持拂尘。

因为在我自己的感觉中,信奉佛教的和尚太过于拘泥于清规戒律,自小从各方面接触到的和尚的印象就是念经,嘴里说着普度众生,当然这并不是说佛教的理念有多么夸大,相反,佛教中的仁慈心也是我很崇拜的,但对我自己来说,相比于道教,佛教徒总是少了那么一些潇洒,不过我想潇不潇洒他们信教之人是不会在意的,可对我这世俗之人,道教多的那一点脱俗、潇洒,我却很崇拜。

而在中国文化概论这门课中老师也讲到了道家文化,那么我就想在这里思考下道教文化对我们中或文化产生的影响以及关联。

道教,一个有着多神崇拜的宗教,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当你想细细品味时,又多出了一些神秘,可能这种神秘感来自于宗教本身给人的感觉。

而当说起他的相关性,郭沫若和鲁迅都曾做过评价。

郭沫若曾经过:“道家思想可以说垄断了二千年来的中国学术界,墨家店早已被吞并了,孔家店仅存了一个招牌。

”[鲁迅更是作出“中国根柢全在道教”的科学论断:“前曾言中国根柢全在道教,此说近颇广行。

以此读史,有许多问题可以迎刃而解……懂得此理者,懂得中国大半”。

可见道家文化在中华文化整个体系中所占的比重之大,影响至深。

学术就如此,对民间的影响那可以说是更大。

比起儒家早已崩坏的纲常,佛家仅剩的轮回因果,道家的信仰则被民间同化,至今流行。

在接下来的论述中,将就几个方面老说明道家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影响和渊源。

道教文化传承年度总结(3篇)

道教文化传承年度总结(3篇)

第1篇一、引言道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华民族丰富的哲学思想、道德观念和宗教信仰。

在过去的这一年里,我国道教界在传承与发展道教文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现将年度总结如下:一、道教文化传承成果1. 教派传承与弘扬(1)天师道:作为我国道教的主要教派之一,天师道在传承过程中,注重对道教经典的研究与传播,推动道教文化的普及与发展。

本年度,天师道举办了一系列学术研讨会、讲经说法活动,进一步提升了道教文化的学术地位。

(2)全真道:全真道作为我国道教的重要流派,强调修行与道德实践。

本年度,全真道积极开展各类修行活动,弘扬道教道德,提升信徒的道德素养。

2. 道教经典整理与研究(1)经典整理:本年度,我国道教界对《道德经》、《南华经》、《黄庭经》等道教经典进行了系统整理,为道教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2)学术研究:道教界学者围绕道教哲学、历史、宗教信仰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

本年度,发表了一批高质量学术论文,为道教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学术支撑。

3. 道教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1)古建筑保护:我国道教界积极开展古建筑保护工作,如武当山、龙虎山、青城山等道教名山古建筑群得到了有效保护。

(2)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道教音乐、道教舞蹈、道教书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重视与传承。

本年度,举办了一系列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和道教信众。

二、道教文化传承举措1. 加强道教人才培养(1)设立道教专业:我国多所高校设立了道教专业,培养了一批道教专业人才。

(2)举办道教培训班:道教界举办各类道教培训班,提升道教信徒的宗教素养。

2. 推进道教文化交流(1)国际道教论坛:本年度,我国成功举办了多场国际道教论坛,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道教界人士参加,促进了道教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2)道教文化展览:我国道教界举办了一系列道教文化展览,展示了道教文化的独特魅力。

3. 强化道教社会服务(1)慈善事业:道教界积极参与社会慈善事业,开展扶贫、救灾、助残等活动,弘扬道教仁爱精神。

道教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及价值

道教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及价值

道教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及价值作者:龙华云来源:《文艺生活·中旬刊》2016年第12期摘要: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传统宗教,与中华传统文化血肉相连,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主要对道教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及价值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道教文化;传统文化;地位;价值中图分类号:B9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35-0157-01长期以来,无论是国内社会还是国际社会,均存在儒家文化代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模糊观念,从某种程度上来看,这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偏见。

笔者认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柢不是儒家思想,而是道教文化[1]。

因为道教文化不仅广泛吸纳了儒家、墨家、五行、鬼神和谶纬等思想,而且深入渗透到了我国古代社会生活与思想文化的方方面面,在民族信仰、风俗习惯的形成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道教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由于长期以来,国内外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存在的偏见,导致大家完全将注意力集中在儒家文化上,忽视了佛教与道教的的发展,也忽视了我国各民族的哲学思想精髓,这与我国多民族与多宗教的国情显然不符。

尤其作为道教的发源地,这种文化偏见是极不相称的。

鲁迅先生曾言:“中国根柢全在道教。

”虽然鲁迅先生的论断并非绝对正确,但这足以说明道教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道家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柢所在。

一方面,道教是我国传统宗教,诞生并孕育在中华大地上,道教在创建与发展过程吸收了大量中国传统文化养分,并且将其内化为自身的思想渊源。

以道家思想为例,道教与道家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道家是一种哲学派别,而道教是一种宗教组织,两者不能等同。

然而道家思想精髓却是道教最重要的思想渊源,是道教的重要理论基础。

老庄学说之所以能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大放异彩且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道家文化之所以可以和儒家文化、墨家文化三足鼎立,究其根本原因,都离不开道教对道家文化的继承和发展[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元素:道家学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元素:道家学说

道 三 家 的 融 合 ,但 无 论 从 历 史 、 学 术 底 蕴 还 是 现
实意 义看 ,占主导地 位 的是道 家 。 世 界 历 史 上 ,有 的 国 家 也 曾 经 辉 煌 ,建 立 过 强 大 的 帝 国 ,但 帝 国灭 亡 后 ,原 有 的 国家 就 解 体 了 。 中 国这 样 一 个 延 续 数 千 年 的 国 家 是 独 一 无 二 的 。是 什 么 维 系 着 国 家 和 民 族 的 统 一 ? 如 果 对 历
思 想 战 线
2 2 第2 第3卷N 202 o3 0 年 期 8 o ,1 V 1 2 l8
中 华 优 秀传 统 文 化 的 基 本 元 素 : 道家 学 说



要 :复 兴 中 华 文 化 必 须 回 归 优 秀传 统 文 化 ,建 设 文 化 强 国 必 须 建 设 优 秀传 统 文 化 传 承
厚 基 础 ,是 建 设 中 华 民 族 共 有 精 神 家 园 的 重 要 支 撑 。 建 设 文 化 强 国 ,必 须 “ 设 优 秀 传 统 文 化 ” 建 传 承 体 系 ”, “ 强 对 优 秀 传 统 文 化 思 想 价 值 的 加
挖 掘 和 阐 发 ,维 护 民族 文 化 基 本 元 素 ,使 优 秀 传 统 文 化 成 为 新 时 代 鼓 舞 人 民 前 进 的 精 神 力 量 ”。 本 文 认 为 ,道 家 学 说 是 中华 优 秀 传 统 文 化 的基 本 元 素 ,对 道 家 学 说 的 内 涵 、 精 髓 及 其 当代 性 价 值 进 行 阐 发 ,正 是 建 设 优 秀 传 统 文 化 传 承 体 系 的 重 要任务。
体 系 , 弘 扬 中华 优 秀传 统 文 化 精 神 。 道 家 学说 作 为 中华 优 秀传 统 文 化 的 基 本 元 素 , 一 直 浸 润 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哪些内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哪些内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哪些内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源远流长的文化瑰宝,涵盖了广泛的内容,其中包括儒家思想、道教文化、佛教智慧、书法、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等领域。

这些传统文化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断传承发展,至今仍然影响着中国人民的生活和思想。

一、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强调君臣、父子、夫妻、朋友之间的人伦关系,提倡仁义道德,注重修身养性。

儒家经典如《论语》、《孟子》等被誉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道教文化道教文化注重个体修炼,强调顺应自然、顺应天道。

道教的核心理念是“无为而治”,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倡导“道法自然”,提倡心静气和,追求身心平衡。

三、佛教智慧佛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强调慈悲、舍己、菩萨心肠。

佛教的教义包括因果报应、轮回转世等,对中国人的信仰和人生观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书法绘画中国书法和绘画历史悠久,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被誉为“东方艺术之母”。

书法注重笔墨纸砚的运用,追求“秀丽而不俗”,继承了古人的传统和智慧;绘画则注重造型和意境的表达,强调“雅俗共赏”,富有中国特色和民族风情。

五、音乐舞蹈戏剧中国传统音乐、舞蹈和戏剧丰富多彩,代表作品如京剧、昆曲、越剧等文艺形式被认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

这些艺术形式展现了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和审美情趣,为世界文化遗产增添了中国元素。

六、结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经过千百年的沉淀和传承,至今仍然充满活力和魅力,影响着世世代代的中国人。

我们应该珍惜传统文化,传承弘扬,让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继续发扬光大,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愿中华传统文化在未来的发展中绽放更加绚丽多彩的光芒。

论道教的生命观及其现代价值

论道教的生命观及其现代价值

论道教的生命观及其现代价值道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生命观是其重要的体系。

这个生命观融合了古代道家和周易学说中诸多生命哲学思想,拥有独特而深刻的内涵。

道教的生命观涉及到人类的生命、自然界的生命以及宇宙的生命等多个层面,呈现了一种全面、综合的生命伦理学。

本文将从宏观、微观两个视角来论述道教的生命观及其现代价值,并列举5个例子进行分析。

一、宏观角度:宇宙生命共鸣道教认为,人类生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自然界、宇宙以及物质世界都有着天然的联系,这种联系是所谓的宇宙生命共鸣。

道教的这种思想与现代物理学中的共振和场论有着很大的相通之处。

在道教思想里,宇宙是一种神秘的存在,存在着一种无形的能量。

这种能量在宇宙中四处传递,呈现为一种波动的形式,从而形成一种全息结构。

这种结构不仅存在于物质世界,而且存在于人类的生命之中。

因此,一切生命行动都在影响着宇宙能量的传递,所有的生命都在共生联络中相互影响,形成共振场。

这种共振,使得宇宙本质上是一个整体。

在微观层面,同样是基于场的能量现象,物质与物质之间、物质与人之间的互动都是有足够的结构物理尺度支持的。

如今,现代科学已经证实了量子场论的观念,而道教的宇宙生命共鸣思想不仅是对于传统生命观的巨大启示,同时也揭示了新型的生命科学思想。

二、微观角度:人的身心结合在道教的生命观里面,心与身是一体的,意识和生命是密不可分的。

这种思想在哲学上被称为“唯心论”,它强调了思想、精神、情感和身体之间的紧密联系。

同样是颇具现代感的,我们现代人已经认识到身体和心理之间、身体和社会之间存在着非常复杂的关系,随着脑科学和神经心理学的发展,它已被证实。

此外,在中国古代的生命哲学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是“阴阳学说”。

这种学说认为,宇宙万物中包含了一种叫做“阴阳”的极端对立性质。

在人类生命中,阴阳之间也存在着互动关系。

在道教的思想里,人的身体和心情之间、工作和休息之间等都存在着阴阳之别,人类需要在这种极端对立性质中找到协调促进的平衡点。

三教之中无上品,古来惟道独称尊的意思

三教之中无上品,古来惟道独称尊的意思

三教之中无上品,古来惟道独称尊的意思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古人云:“三教之中无上品,古来惟道独称尊。

”这句话简洁而深刻地揭示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道教被视为最为崇高和至上的一门宗教。

道教作为中国三大传统宗教之一,与儒教和佛教并称为“三教”,在中国的宗教信仰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道教起源于中国古代,最初是一种追求长生不老的神秘学说,后来逐渐演变为一种宗教体系。

道教的核心理念是“道”,这个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道家学说认为,道是宇宙的基本原则和至高无上的存在,是万物之源头,是一切事物的本源和根本。

道教被认为是“一切归于道”,万法唯道。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道被视为至高无上的存在,因此“三教之中无上品,古来惟道独称尊。

”道教被视为最为崇高和尊贵的宗教,与儒教和佛教相比,其地位更为特殊和至高无上。

古人之所以如此评价道教,一方面是因为道教注重修身养性,追求“道”的境界,不注重世俗功利,更强调内心的净化和修炼,是一种真正的宗教信仰;另一方面是因为道教对自然、宇宙有着独特的理解和认识,认为一切事物皆由道生,与自然相融合,追求与自然的和谐。

道教强调修身养性,注重个人的内在修为和修炼,追求“道”的境界。

道教的修行方法主要是通过行善、修德、修身的方式来达到内心的净化和提升,从而达到身心合一、心灵解脱的境界。

道家追求的是心性的升华和心灵的净化,认为只有通过不断的修行和修炼,才能摆脱尘世的纷扰和杂念,达到真正的净化和超脱。

道教所强调的修身养性和追求“道”的境界,使其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宗教信仰,也使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独具魅力和崇高地位。

道教对自然、宇宙的认识和理解也是其独特之处。

道教认为宇宙万物皆由道生,一切事物都遵循着道的规律和秩序,与自然相融合,追求与自然的和谐。

道家学说中的“无为而治”、“随顺自然”等观念,强调顺应自然法则,不勉强不强求,与自然相亲,体现了一种温文尔雅、和谐共生的生活方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不断发展、积淀形成的。

它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的,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和精神支柱。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括了许多丰富的内容,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强调的是仁义礼智信五德,提倡的是人伦道德、仁爱之道。

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影响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伦理、教育制度,而且也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行为规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道教思想。

道教思想强调的是顺应自然、修身养性、追求心灵的平静和自由。

道教思想对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形成了中国独特的文化气质和审美情趣。

再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佛教思想。

佛教思想强调的是解脱生死、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解脱。

佛教思想对中国人的灵魂世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影响了中国人的宗教信仰、修身养性、人生观等方面。

此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中国传统文学艺术。

中国传统文学艺术包括了诗词、曲赋、戏剧、绘画、书法等众多形式,这些文学艺术作品不仅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而且对中国现代文化和世界文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最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还包括了中国传统礼仪文化。

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强调的是孝道、敬老、尊师、重友、礼仪之道。

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对中国人的行为规范、社交礼仪、家庭伦理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

总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国人民的灵魂和精神支柱。

它包括了儒家思想、道教思想、佛教思想、中国传统文学艺术和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等丰富内容,对中国古代社会和现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中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

我们应该倍加珍惜、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它在当代社会焕发出新的光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这种学术偏见的影响下,长期以来,我们在传统文化的研究工作方面,都把重点仅仅放在儒家经典的研究上,无论是研究机构的设置,人员的配备,还是资金的投入,研究课题的分配等等,都很不平衡,只侧重儒家,而对道佛二教的研究则很不重视,特别是道教的研究,更是相形见绌,根本没有把它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以至过去有些名为“中国哲学史”的著作,实际上并未全面探讨整个中国哲学思想发展的历史,其中除儒家的哲学思想之外,既看不到道佛二教哲学思想的发生和发展,也看不到各少民族哲学思想的发生和发展,与我们这个多民族和多宗教国家哲学思想发展的实际状况不太相符。特别是我们的道教研究和某些外国相比,还显得很落后,这与我们作为道教文化的故乡来说,也是极不相称的。“文革”以后,这个情况才开始发生变化。道教研究开始提上议事日程,研究课题列入了国家项目,建立了专门的研究机构,加强了研究人才的培养,现在研究队伍也在逐渐形成,并在逐步发展和壮大,一大批研究成果已经问世,引起了社会的瞩目。于是,道教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地位问题,便成为人们强烈关注的问题,这使人们很自然地注意到了鲁迅先生在1918年8月20日《致许寿裳》的信中提出的“中国根柢全在道教”这样一个科学论断。对鲁迅先生的这个科学论断在具体理解上虽然尚不完全一致,但它说明了道教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当中的重要地位这一点,则是非常明确的。根据这个论断,我们也可以说,中华传统文化的根柢就在道教。
为什么说,中华传统文化的根柢就在道教呢?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说明这个问题。
一个方面,道教本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宗教,它是在神州大地的怀抱中诞生,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乳汁养育而成,它在创建和发展过程中,吸收了不少中华传统文化作为它的营养成分,成为它的思想渊源的一部分,这里可以举几个主要方面:
第一,道家思想。道家与道教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先秦道教,是以老庄为代表的一个哲学派别,而道教乃是东汉形成的一种宗教,二者并不是一回事。但是,道家思想乃是道教最为重要的思想渊源之一,道家哲学乃是道教的理论基础之一。道教创立的时候,奉老子为教主,以老子《道德经》为主要经典,并把它规定为教徒们必须习诵的功课。《道德经》的基本思想是“道”,并把“道”视为超时空的天地万物的根源,既有宇宙本体的意义,也含有规律的意义,其界属模糊不清,“玄之又玄”,十分神秘,不同的人可以对它作出不同的解释。在《庄子·大宗师》中,更把“道”解释成为“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并谓“黄帝得之,以登云天;颛顼得之,以处玄宫;禺强得之,立乎北极;西王母得之,坐乎少广,莫知其始,莫知其终;彭祖得之,上及有虞,下及五伯”。〔6〕这种以“道”为万古常存,得“道”以后便可以长生久视、成为神仙的思想,为后来道教所吸取。道教的基本信仰也是“道”,它从宗教的角度把“道”说成是“神异之物,灵而有信”〔7〕,“为一切之祖首,万物之父母”〔8〕,并与神秘化了的元气学说结合起来,认为“道”是“虚无之系,造化之根,神明之本,天地之源。其大无外,其微无内”〔9〕,无形无名,有清有浊,有动有静,“万象以之生,五音以之成”〔10〕,宇宙、阴阳、万物都是由它化生的。道教还把老子也看成是由“道”化生的,这种思想在道教正式成立之前就有了,东汉明帝(57年~75年在位)、章帝(76年~88年在位)之际,益州太守王阜作《老子圣母碑》,其中便有“老子者,道也。乃生于无形之先,起于太初之前,行乎太素之元,浮游六虚,出入幽明,观混合之未判,窥清浊之未分”〔11〕。把老子与道合而为一。道教继承并发挥了这一思想。在道教的早期经典《太平经》中便说:“老子者,得道之大圣,幽明所共师者也。应感则变化随方,功成则隐沦常住。住无所住,常无不在。……周流六虚,教化三界,出世间法,在世间法,有为无为,莫不毕究。”〔12〕传为张陵所著的《老子想尔注》(一说为张鲁所著)中,也把老子作为“道”的化身,称“一者,道也”,“一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13〕《云笈七签》卷1《道德部》之《总叙道德》引葛玄《五千文经序》说:“老君体自然而然,生乎太无之先,起乎无因,经历天地,终始不可称载,穷乎无穷,极乎无极也,与大道而轮化,为天地而立根,布气于十方,抱道德之至纯,浩浩荡荡,不可名也。……堂堂乎为神明之宗,三光持以朗照,天地禀之得生……故众圣所共宗。”〔14〕其后南宋谢守灏所撰编的《混元圣纪》、《太上老君年谱要略》、《太上混元老子史略》等著作中反复地说:“太上老君者,大道之主宰,万教之宗元,出乎太无之先,起乎无极之源,经历天地,不可称载,终乎无终,穷乎无穷者也。其随方设教,历劫为师,隐显有无,罔得而测。然垂世立教,应视之迹,昭昭然若日月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5〕又说:“太上老君,乃大道之宗祖,三才之本根也。……化生诸天,成就世界,莫知其大,强目曰‘太';莫知其高,强目曰‘上’;首出无极,仰之曰‘老’;宰而无我,主之曰‘君',故曰‘无上三天玄元始三太上老君'焉。”〔16〕又说:“太上老君,乃元气之祖,万道之宗,乾坤之根本,天地之精源。”〔17〕又引唐尹文操的话说:“老子者,即道之身也,迹有内外不同,由能应之身或异也。”〔18〕并称他“秉生成之柄,镇造化之原,故在天为众圣之尊,在世为万教之主。谓之老子者,道之形也,应既不一,号亦无量,或三十六号,或七十二名”〔19〕。于是,老子与道在道教中便被神化为众生信奉的神灵。“道”是天地万物的根源,因而作为“道”的化身的太上老君,也就成为“混沌之祖宗,天地之父母,阴阳之主宰,万神之帝君”。说明哲学家老子与哲学范畴的“道”,在道教中已被神化为天上的神灵,信道也就变成了信神,崇奉老子亦即崇奉天神。修道成仙思想,乃是它的核心,其他的教理教义和各种修炼方术,都是围绕这个核心而展开的。它之所以命名为“道教”,也与它的基本信仰是“道”有密切的关系。上述一切,都说明道家与道教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道家虽是先秦以老庄为代表的一个哲学派别,但在东汉以后就为道教所继承和发展了,从道教产生时起,研究老庄思想的,相当多的人都是道教徒,阐述和注释老庄的许多宝贵著作,都集中在道教典籍的丛书《道藏》之中。这些道教徒对老庄思想的阐述和注释,虽然不免带有一些宗教性的曲解成分,但其中也包含了不少的精华,不可忽视。老子及其学说之所以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产生如此广泛的影响,道家文化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之一,是与道教对它的继承和发展分不开的,如果没有道教的继承和发展,那末,老子及其学说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及其影响,将是另一回事了,正因为道教文化继承和发展了道家文化,它们之间具有如此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人们习惯上常常把道教也称为道家。
道教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及其现代价值
作者:佚名
长期以来,在国内外都流行着一模糊的观念,似乎儒家文化就可以代表中华文化,这是一种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偏见。可以说,中华传统文化的根柢就在道教。这不仅表现在它对中华传统文化——道家思想、儒家伦理纲常、墨家思想、易学和阴阳五行思想、谶纬之学、古代鬼神思想、巫术和神仙方术、黄老思想的吸纳。而且对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包括中国学术思想、科学技术、政治、道德伦理、民族心理、民族性格、民族凝聚力的形成、风俗习惯、民间信仰等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在新的世纪里,道教文化的合理思想将在个人的人生价值观、人际关系、人与自然等方面提供借鉴。
但是,长期以来,在国内外都流行着一种模糊的观念,似乎儒家文化就可以代表整个中华传统文化,一说到中华传统文化,大家都把注意力集中在儒家文化的身上。这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偏见,虽然由来已久,但并不符合中国的历史事实,而且在学术上往往带来一些非常片面的看法,阻碍了我们全面地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及其发展规律,因而是一种非常有害的学术偏见。
这种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学术偏见,可以把韩愈的道统论作为代表。韩愈在道释二教都很兴盛的唐代,依照道释二教传法世系的祖统说,虚构了一个儒家的道统论来与道释二教相对抗,并以维护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直到孟轲的道统自居,把道释二教看成是离经叛道的异端邪说,主张对他们采取“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的办法,予以彻底的消灭。这是一种极其幼稚而愚蠢的偏见,虽不正确,但其影响却十分深远,至今还束缚着有些人的头脑,不承认道释二家、特别是道教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这极不公正,也不符合中国的历史实际。
第二,儒家的伦理纲常思想。这种伦理纲常的核心是“三纲五常”。所谓“三纲”,《白虎通义·三纲六纪》说:“三纲者,何谓也?君臣、父子、夫妇也。”唐孔颖达《礼记·乐记》疏引《礼纬·含义嘉》说:“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合称“三纲”。所谓“五常”,就是仁、义、礼、智、信五种道德规范。二者合起来统称“纲常”。南宋朱熹说:“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20〕又说:“纲常千万年,磨灭不得。”〔21〕儒家把这种伦理纲常思想看作是维护封建社会秩序的最主要的道德关系,是天经地义的永恒不变的“天理”,谁也不能违反。这种伦理纲常思想,也为道教所继承和发展。在道书中,虽然很少提到“三纲五常”的名称,但却大肆宣扬这种伦理道德思想。道教在宣扬这些伦理道德的时候,往往和它的长生成仙思想结合起来,所发生的实际效用比儒家更大。葛洪在《抱朴子内篇·对俗》中说:“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若德行不修而但务方术,皆不得长生也。”《天师教诫科经》说:诸欲修道者,务必“臣忠、子孝、夫信、妇贞、兄敬、弟顺”。道教的许多戒律,都有不少类似的规定。特别是在道教的早期经典《太平经》里,还将“天地君父师”合为一体。〔22〕这在当时的儒家经典中尚未如此,而这正是后来社会上“天地君亲师”信仰的由来,其影响甚为深远。《太平经》还将这种伦理道德规范与它的“承负说”联系起来。它认为为子当孝,为臣当忠,为弟子当顺。如果“子不孝,则不能尽力养其亲;弟子不顺,则不能尽力修明其师道;臣不忠,则不能尽力共敬事其君。为此三行而不善,罪名不可除也。天地憎之,鬼神害之,人共恶之,死尚有余责于地下”〔23〕。又说:“子不孝,弟子不顺,臣不忠,罪皆不与于赦。令天甚疾之,地甚恶之,以为大事,以为大咎也。鬼神甚非之,故为最恶下行也。”〔24〕由此可见,道教不仅把儒家的伦理道德思想吸收过来,而且把它纳入了自己的思想体系,为维护封建的社会秩序发挥更大的特殊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