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2006)

合集下载

机械通气与呼吸治疗

机械通气与呼吸治疗

正压呼吸机基本构造
• 呼吸机本质是一种气体开关。控制系统通过对气流流 向的控制完成辅助通气功能。
正压呼吸机工作原理
机械通气的适应证
• 心肺复苏 • 通气功能异常
呼吸肌功能异常 呼吸肌疲劳 胸壁异常 神经肌肉病变
呼吸驱动力下降 气道阻力增加或气道阻塞 • 氧合异常 难治性低氧血症 需要PEEP 呼吸做功明显增加
肺容量
连接呼吸机
• 正压通气两种基本通气类型 定容(容量控制)通气模式:以“潮气 量”为目标控制气流,完成通气 定压(压力控制)通气模式:以“压力” 为目标控制气流,完成通气
如何实现气流的控制
• 要设置两个变量 气流的大小 气流的形态:方波、减速波、正弦波..
气流的形态
定容
• 预设流速(潮气量、吸气时间),压力 波形。
按额托颚
正 确 体 位
適用于一般患者
下顎前推法
正 确 体 位
适用于颈椎受伤患者
气管插管:解剖标志
动 作 轻 柔
插 管 深 度
成人 : 22 +/- 2 cm 儿童/婴儿 : 12 + 年龄/4 cm (经口) 儿童/婴儿 : 15 + 年龄/4 cm可,以减少对气管 粘膜的压迫,对小儿尤其要注意
• 送气达预设容积后停止送气,靠肺胸的 弹性回缩力被动呼气。
• 气道内压和肺泡压是从属变化
定压
• 预设 :支持的压力 呼吸系统阻力 两者共同决定潮
气量 减速波
气道压是独立参数 通气容积是从属变化的 VT与肺顺应性和气道阻力相关
“定容”优点
潮气量保证,不会因肺功能改变而发生变化
顺应性
定压型通气:潮气量减少 定容型通气:压力增加
机械通气的临床目标

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

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

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引言机械通气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它可以提供机械辅助通气以支持呼吸系统功能。

在临床实践中,机械通气被广泛应用于许多不同的疾病和患者群体中。

本文档旨在提供机械通气临床应用的指南,包括适应症、通气模式的选择、参数的调整与监测等方面的内容。

适应症机械通气的适应症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情况: - 严重呼吸衰竭:如重症肺炎、ARDS等疾病导致的呼吸衰竭。

- 大手术后:如心脏手术、创伤手术等,需要暂时辅助通气恢复呼吸功能。

- 神经肌肉疾病:如肌无力、重症脊髓损伤等,导致呼吸肌无力。

- 严重中毒:如吸入性中毒、药物过量等,导致呼吸中枢功能受抑制。

通气模式选择机械通气的通气模式有多种选择,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通气模式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常用的通气模式包括: - 辅助控制通气(ACV):患者每次呼吸都由机械通气来触发并控制。

- 压力支持通气(PSV):患者自主呼吸时由机械通气提供一定的压力支持。

-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机械通气和患者自主呼吸交替进行。

- 压力控制通气(PCV):机械通气时以设定的压力作为目标,实现控制通气。

在选择通气模式时,需要考虑患者的病情、呼吸机的性能和临床经验等因素。

各种通气模式都有其适应的场景,医护人员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

参数调整与监测机械通气参数的调整和监测对于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下面介绍一些常用的参数及其调整方法: - 潮气量(VT):表示每次呼吸时进入患者肺部的气体量,一般根据患者的身高、体重和病情来确定合适的潮气量。

- 呼气末正压(PEEP):用于保持肺泡的稳定,增加氧气输送和改善气体交换。

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氧合情况来调整PEEP水平。

- 呼吸频率(RR)和吸气时间(Ti):通过调整RR和Ti可以控制每分钟通气量和吸气时间,从而适应患者的需求和病情。

- 触发灵敏度:指的是机械通气触发器对患者信号的敏感程度,可以通过调整触发灵敏度来提高患者的通气舒适度。

呼吸机脱机过程

呼吸机脱机过程

脱机过程
1. 脱机前 2. 脱机中 3. 脱机后
脱机前—撤机筛查
病因—导致机械通气的病因好转或祛除 PaO2/FiO2≥150-200
氧合指标—PEEP≤5-8cmH2O,FiO2 ≤ 0.4-0.5 PH≥7.25 PH>7.30
COPD患者—PaO2>50mmHg FiO2<35﹪
血流动力学—— 稳定 自主呼吸 —— 有能力
脱机过程
前言
机械通气的最终目标是脱机,这 个工作中的关键角色是护士。在脱机 过程中转变角色和责任是对护士的挑 战,内在更需要护士具备专业知识和 技能,与医生共同创建一个安全的连 续的脱机过程。
概念
脱机——
是逐渐降低机械通气水平,恢复病人 自主呼吸,最终脱离呼吸机的过程。
刘大为—《危重病学分册》--呼吸机的撤离
新发意识状态改变 新发或加重的呼吸困难
大汗 呼吸做功增加
气道评估
气道通畅度评价 气道保护能力评价
SBT二阶段—30~120分钟
气道通畅度评价 漏气试验——气囊漏气量<110ml或小
于输出气量的10%,则提示拔管后喘鸣 的危险性增加
俞森洋—《机械通气临床实践》
SBT二阶段—30~120分钟 气道保护能力评价—
谢 谢!
Esteban, Alia I,Tobin MJ, et al.Effect of spontaneous breathing trial duration on outcome of attempts to discontinu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the Spanish Lung Failure Collaborative Group.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1999159:512-518

呼吸机参数设置及调节

呼吸机参数设置及调节

PEEP的生理学效应:
1、 使气道压处于正压水平,平均气道压升高;
2、一定水平的PEEP,通过对小气道和肺泡的机 械性扩张作用,使萎陷肺泡重新开放,肺表面活 性物质释放增加,肺水肿减轻,故可以使肺顺应 性增加,气道阻力降低,加之对内源性呼气末正 压(PEEPi)的对抗作用,有利于改善通气;
3、功能残气量增加,气体分布在各肺区间趋于一 致,QS/QT降低,V/Q改善;
参数调节的依据(1)
血气分析
PaCO2↑(>50mmHg)
PaO2≤60mmHg
PaCO2正常
1、延长呼气时间 2、增加RR 3、提高Vt或MV
4、加PEEP
FiO2降至50%以下
PaCO2↓ (<35mmHg)
1、缩短呼气时间 2、降低Vt或MV
血气分析
PaCO2↑(>50mmHg)
提高Vt或MV
PaO2<60mmHg
PaCO2正常
PaCO2↓ (<35mmHg)
1、延长吸气时间 2、增加吸气平台或延长平台时间 3、加PEEP 4、提高FiO2
4、提高FiO2 5、必要时适当降低Vt或MV
参数调节的依据(2)
心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状况 如:血压、心率、CVP等。
4、弥散增加。
PEEP的副作用:
1、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使回心血流减少、心排 量下降、血压下降。尤其是对已有血容量不足、 肺顺应性正常者,PEEP对循环系统的干扰大,发 生血压下降的机会多; 2、气压伤:PEEP可能使肺泡破裂和气胸的发生 机会增加; 3、PEEP还可能压迫肺泡血细血管,使肺血流量 减少,有可能增加无效通气。
基本参数设置(6)
吸氧浓度 1、原则:维持SaO2>0.90,尽量减少吸氧浓 度(<50%); 2、若不能达到上述目标,可加用PEEP、增 加Pmean,应用镇静剂或肌松剂。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

预防误吸
气管插管气囊压力:高容低压套囊压力 25—30cmH2o,不需要间断放气,研究表 明,每日3次经检测套囊压可预防气道黏膜 缺血性损伤和气管狭窄,另研究表明,如 Ppeak过高,及时正确充盈套囊,仍可致气 道黏膜缺血性损伤(C级) 检测胃残余容量:建议进行滴注泵进行小 剂量持续喂饲,每4小时若超过200ml,应 把胃内容物注回胃部,剩下的丢弃。
其他干预措施
预防细菌定植的措施 (1)口腔护理 (2)避免用生理盐水冲洗气管插管 预防误吸措施 (1)气囊压力 (2)声门下持续吸引 (3)监护胃部残余容量 其他 (1)手卫生 (2)更换气管插管 (3)呼吸机管道的更换 (4)吸痰系统 (5)加湿系统 (6)定时翻身
预防细菌定植的措施
口腔护理:传统法和冲洗法 刘卫娟等的关于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 理方法的Meta分析显示:冲洗法可降低 VAP的发生 避免使用生理盐水冲洗气管插管
持续的声门下分泌物吸引
•应用气囊上方背 侧有附加管腔的 气管插管进行持 续的吸引
机械通气应用指南(2006)推荐级别B级
其他措施
手卫生 气管插管一般为10天到2周,或有呼吸系统感染症状才更 换,一项用狗做的用硝酸银镀制的气管插管能减低VAP发 生率,当应用于人的研究未定论 研究表明:频繁更换呼吸机管道不会减低VAP发生,建议 不少于7天更换 研究表明:采用开放式或封闭式在VAP发生率上没有明显 分别,但采用封闭式可减少飞沫传播的风险 加湿系统包括加热加湿器及热湿交换器研究表明:HME会 令VAP发生率减低 定时翻身可减低vap的发生 所有的理论要在个体化的基础上进行循证护理并及时评价 治疗效果
镇静休假 sedation vacation
镇静休假:“每天唤醒”计划,是指对心肺功能 稳定的患者每日试行早上暂停使用镇静剂及试行 脱机和拔管。 目的:尽早停止使用呼吸机,减少发生VAP的风 险 研究显示:采用镇静休假措施,患者使用呼吸机 的平均日数由7.3d降到4.9d 注意事项:先要进行撤机筛选试验、自主呼吸试 验,执行时要密切观察患者,以防意外。

机械通气适应症及基本模式选择讲解

机械通气适应症及基本模式选择讲解

潮气量恒定,肺泡通气水平一致
气道压力不超过预置水平,防止肺泡压过 高所致肺损伤
肺胸顺应性改变或气道阻力增加时,可产 生过高气道压,易致肺损伤
易人-机同步,保留自主呼吸,减少镇静剂 和肌松剂的应用
不能对病人的通气需要变化作出反应,易 发生人-机对抗,增加呼吸功
减速气流波形,肺泡在吸气早期即充盈, 有利肺内气体分布均匀,改善V/Q比值
时间切换: (A)
——压力控制通气
流量切换: (B)
——压力支持
A
B
压力控制通气(PCV)
PLATEAU
压力上升到平台,且吸气时间固定的 呼吸为压力控制通气曲线
“定容”
预设通气量和流速限制(正弦、减速或恒 速波型)
送气达预设容积后停止送气,靠肺胸的弹 性回缩力被动呼气
气道压和肺泡内压是从属变化的 应监测气道压并设置报警限
吸气流速(Flow)
释出 VT的速度 定容型:40 ~ 100 L / min
气体在肺内的分布
Flow
气道峰压 PaCO2
VD / VT、 Qs / Qt 、PaO2
Paw (cmH2O)
Flow
A
Flow
B
定容通气时,压力上升速度(曲线斜率)受峰流速 影响 A位置压力上升的“滞后”,说明设定流速不足 B位置压力的迅速上升同样也说明预设流速过高
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2006)
意识障碍 呼吸形式严重异常 呼吸频率> 35~40 次/m in 或< 6~ 8 次/min 节律异常 自主呼吸微弱或消失 血气分析提示严重通气和氧合障碍: PaO2< 50 mm Hg 充分氧疗后仍< 50 mm Hg PaCO2 进行性升高 pH动态下降

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最新版本

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最新版本

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2006年)一、引言二、危重症患者人工气道的选择三、人工气道的管理四、机械通气的目的和应用指征五、无创正压通气(NPPV)六、机械通气的基本模式七、机械通气参数的调整(结合血流动力学与通气、氧合监护)八、机械通气的并发症九、呼吸机撤离一、引言重症医学是研究危重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对危重病进行预防和治疗的临床学科。

器官功能支持是重症医学临床实践的重要内容之一。

机械通气从仅作为肺脏通气功能的支持治疗开始,经过多年来医学理论的发展及呼吸机技术的进步,已经成为涉及气体交换、呼吸做功、肺损伤、胸腔内器官压力及容积环境、循环功能等,可产生多方面影响的重要干预措施,并主要通过提高氧输送、肺脏保护、改善内环境等途径成为治疗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的重要治疗手段。

机械通气不仅可以根据是否建立人工气道分为“有创”或“无创”,因为呼吸机具有的不同呼吸模式而使通气有众多的选择,不同的疾病对机械通气提出了具有特异性的要求,医学理论的发展及循证医学数据的增加使对呼吸机的临床应用更加趋于有明确的针对性和规范性。

在这种条件下,不难看出,对危重患者的机械通气制定规范有明确的必要性。

同时,多年临床工作的积累和多中心临床研究证据为机械通气指南的制定提供了越来越充分的条件。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以循证医学的证据为基础,采用国际通用的方法,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反复认真讨论,达成关于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方面的共识,以期对危重患者的机械通气的临床应用进行规范。

重症医学分会今后还将根据医学证据的发展及新的共识对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进行更新。

指南中的推荐意见依据2001年ISF提出的Delphi分级标准(表1)。

指南涉及的文献按照研究方法和结果分成5个层次,推荐意见的推荐级别按照Delphi分级分为A~E级,其中A级为最高。

表1 Delphi分级标准推荐级别A 至少有2项I级研究结果支持B 仅有1项I级研究结果支持C 仅有II级研究结果支持D 至少有1项III级研究结果支持E 仅有IV级或V研究结果支持研究课题分级I 大样本,随机研究,结论确定,假阳性或假阴性错误的风险较低II 小样本,随机研究,结论不确定,假阳性和/或假阴性的风险较高III 非随机,同期对照研究IV 非随机,历史对照研究和专家意见V 系列病例报道,非对照研究和专家意见二、危重症患者人工气道的选择人工气道是为了保证气道通畅而在生理气道与其他气源之间建立的连接,分为上人工气道和下人工气道,是呼吸系统危重症患者常见的抢救措施之一。

预防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措施

预防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措施

预防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措施发表时间:2012-08-01T10:46:36.84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15期供稿作者:冯玲[导读] 综上所述,造成V AP的因素甚多,难以用一种或几种措施来完全有效的预防V AP。

冯玲(四川省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新生儿科四川成都 610031)【中图分类号】R722.1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5-0037-02【摘要】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甚多,提高预防意识,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是控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最佳策略。

【关键词】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措施呼吸机是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中最常用的设备之一。

伴随着机械通气应用的普及, VAP感染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VAP 是指应用机械通气治疗48小时或用机械通气拔除人工气道48小时内发生肺部感染。

其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重症患者机体抵抗力低下,人工气道建立破坏了呼吸道的防御屏障,使外源性细菌及体内致病菌有机可乘,增加继发感染的机会;另外无菌技术操作不严格,呼吸机管路消毒不彻底及呼吸道分泌物引流不畅,均可导致VAP发生。

VAP是急危重症抢救中实施机械通气的常见并发症, 它延长了患儿机械通气的时间,增加了病残率和死亡率,加重了患儿的住院费用。

因此,预防VAP的发生是当前NICU控制院感的重要环节。

我院NICU从2011年3月—2011年12月应用呼吸机治疗67例,从中进行分析,找出VAP的高危因素并提出预防措施,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67例中,男性51例,女性16例,其中早产47例,足月儿20例,使用呼吸机<3天18例,3-7天47例,>7天2例,平均95.18小时。

呼吸窘迫综合症45例,重症肺炎13例,外科手术9例。

1.2转归经加强呼吸道护理,合理使用抗生素及全身支持等综合治疗,治愈59例,自动出院6例,死亡2例。

急救护理学-机械通气

急救护理学-机械通气

气道的临床解剖
19
人工气道种类
上呼吸道人工气道 (简易人工气道) 口咽通气管 鼻咽通气管 喉罩
下呼吸道人工气道
经口气管插管 经鼻气管插管 气管切开 气管-食道联合导管 Nhomakorabea20
常用人工气道的选择
口咽通气道
- 无法完全封闭气道
•经口/鼻气管插管 •气管切开
下呼吸道人工气道优缺点
鼻插管:病人易耐受,可放置较长的时间, 口腔护理方便,插管的管径常受到鼻腔的 影响而相对较细,易引起鼻窦炎等并发症。
禁忌证
机械通气治疗无绝对禁忌证。正压通气的相对禁 忌证为: ①伴有肺大泡的呼吸衰竭; ②未经引流的气胸和纵隔气肿; ③严重肺出血; ④急性心肌梗死; ⑤低血容量性休克未补足血容量者。
呼吸机工作示意图
机械通气
- 密闭的通气空间; - 机器做功,克服气道阻力和弹性阻力; - 在进气相,正压通气;
呼吸机工作示意图
呼吸机的基本结构
• 主机 是呼吸机的核心, 起控制呼吸作用 连接管道 连接呼吸 机和患者的管道
动力和气源 提供压缩空
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
第二节 机械通气的临床应用
一、机械通气的准备 二、机械通气模式 三、机械通气常见参数设置与调节 四、常见报警的原因与处理
一、机械通气前的准备
急危重症护理学
全国高职高专护理专业规划教材
急危重症护理学 第十四章 机械通气
教学目标
1.掌握机械通气的目的、适应证、禁忌证、
常见报警的原因及处理、护理措施。 2.熟悉机械通气基本模式、参数的设置、撤 机指征与方法、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3.了解呼吸机的维护、消毒及保养。
4.具有对机械通气患者运用语言与非语言沟

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中华医学会

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中华医学会

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2006年)引言重症医学是研究危重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对危重病进行预防和治疗的临床学科。

器官功能支持是重症医学临床实践的重要内容之一。

机械通气从仅作为肺脏通气功能的支持治疗开始,经过多年来医学理论的发展及呼吸机技术的进步,已经成为涉及气体交换、呼吸做功、肺损伤、胸腔内器官压力及容积环境、循环功能等,可产生多方面影响的重要干预措施,并主要通过提高氧输送、肺脏保护、改善内环境等途径成为治疗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的重要治疗手段。

机械通气不仅可以根据是否建立人工气道分为“有创”或“无创”,因为呼吸机具有的不同呼吸模式而使通气有众多的选择,不同的疾病对机械通气提出了具有特异性的要求,医学理论的发展及循证医学数据的增加使对呼吸机的临床应用更加趋于有明确的针对性和规范性。

在这种条件下,不难看出,对危重患者的机械通气制定规范有明确的必要性。

同时,多年临床工作的积累和多中心临床研究证据为机械通气指南的制定提供了越来越充分的条件。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以循证医学的证据为基础,采用国际通用的方法,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反复认真讨论,达成关于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方面的共识,以期对危重患者的机械通气的临床应用进行规范。

重症医学分会今后还将根据医学证据的发展及新的共识对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进行更新。

指南中的推荐意见依据2001年ISF 提出的Delphi 分级标准(表1)。

指南涉及的文献按照研究方法和结果分成5个层次,推荐意见的推荐级别按照Delphi 分级分为级,其中A 级为最高。

表1 Delphi 分级标准一、危重症患者人工气道的选择人工气道是为了保证气道通畅而在生理气道与其他气源之间建立的连接,分为上人工气道和下人工气道,是呼吸系统危重症患者常推荐级别A至少有2项I 级研究结果支持 B仅有1项I 级研究结果支持 C仅有II 级研究结果支持 D至少有1项III 级研究结果支持 E仅有IV 级或V 研究结果支持 研究课题分级I大样本,随机研究,结论确定,假阳性或假阴性错误的风险较低 II小样本,随机研究,结论不确定,假阳性和/或假阴性的风险较高 III非随机,同期对照研究 IV非随机,历史对照研究和专家意见 V 系列病例报道,非对照研究和专家意见见的抢救措施之一。

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

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

编辑版pppt
33
无创正压通气(NPPV)
推荐意见13:应用NPPV1~2小 时病情不能改善应转为有创通气 (E级)
编辑版pppt
34
脱机指南
编辑版pppt
35
脱机指南
推荐意见14:机械通气大于24小 时,脱机失败的患者应尽快寻找 失败的原因(B级)
编辑版pppt
36
常见的原因
神经系统 呼吸系统 心血管系统 心理因素
不论何种湿化,都要求进入气道 内的气体温度达到37摄氏度,相 对湿度100%,以更好的维持粘 膜细胞完整,纤毛正常运动及气 道分泌物的排出,降低呼吸道感 染的发生
编辑版pppt
21
编辑版pppt
22
编辑版pppt
23
人工气道的管理
推荐意见6:呼吸机管路可以每 周更换一次,若有污染应及时更 换,管路中冷凝水应及时清除 (B级)
编辑版pppt
43
SBT成功的客观指标
血气指标
FiO2<40%,SpO2≥85-90% PaO2≥50-60mmHg pH≥7.32 PaCO2增加≤10 mmHg
编辑版pppt
44
SBT成功的客观指标
血流动力学稳定
HR<120-140次/分 HR改变<20% 收缩压<180–200并>90mmHg 血压改变<20%,不需要用血管活性升压
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
编辑版pppt
1
人工气道的选择
人工气道的管理
机械通气目的和应用指征
无创正压通气
脱机指南
编辑版pppt
2
人工气道的选择
编辑版pppt
3

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

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

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一、引言1.1 背景介绍1.2 目的与范围二、机械通气的定义与原理2.1 机械通气的定义2.2 机械通气的原理与机制三、适应证与禁忌证3.1 适应证3.1.1 严重通气不足3.1.2 严重呼吸性酸中毒3.1.3 血氧饱和度低于90%3.1.4 其他适应证3.2 禁忌证3.2.1 无预期的生命威胁3.2.2 无法维持适当通气和氧合的原因3.2.3 绝对禁忌证3.2.4 相对禁忌证四、机械通气模式与参数选择4.1 机械通气模式的选择4.2 机械通气参数的选择4.2.1 呼吸频率4.2.2 潮气量4.2.3 氧浓度4.2.4 吸气流速4.2.5 通气时间比4.2.6 呼气末正压五、机械通气的监测与调整5.1 机械通气的监测5.1.1 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5.1.2 血氧饱和度的监测5.1.3 呼吸系统压力的监测5.1.4 普通生命体征的监测5.2 机械通气的调整5.2.1 通气参数的调整5.2.2 模式的切换与调整六、机械通气的并发症与处理6.1 呼吸系统并发症6.1.1 机械通气相关肺炎6.1.2 气胸6.1.3 呼吸机相关肺损伤6.2 心血管系统并发症6.3 意识状态变化并发症七、机械通气的撤机与转人工气道7.1 机械通气的撤机时机7.2 机械通气的撤机程序7.3 机械通气的转人工气道八、附件附件1:机械通气操作步骤示意图附件2:机械通气的常见问题解答九、法律名词及注释法律名词1:《医疗器械管理条例》注释1:该条例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用于规范医疗器械的生产、销售、使用等方面的管理。

法律名词2:《医疗事故处理办法》注释2:该办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制定,用于规范医疗事故的处理流程与责任追究。

法律名词3:《医疗纠纷处理办法》注释3:该办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制定,用于规范医疗纠纷的处理流程与权益保护。

机械通气指南

机械通气指南

指南:最佳湿度和温度
机械通气时应实施湿化 无论何种湿化,都要求近端气道内的气体温度达到
37°C,相对湿度100%,以维持气道黏膜完整,纤毛 正常运动及气道分泌物的排出,降低VAP的发生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 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2006).中国危 重病急救医学, 2007, 19(2):65-72.
4. 有初始吸气能力
推荐12:对呼衰机械通气患者正式脱机的评估应 在自主呼吸模式期间进行
初始简单的自主呼吸使用于评价连续正式自 主呼吸试验( SBT )的能力。评估正式SBT 期间病人耐力标准是呼吸类型,足够气体交 换,血流动力学稳定以及主观感觉。SBT耐受 时间为30-120分钟,应试图考虑永久通气机 撤离。[A]
推荐2:机械通气建立应在镇静麻醉诱导下实施
力月西/咪达唑仑 丙泊酚/异丙酚 芬太尼
一般需在镇静麻醉诱导下建立人工气道后开始通气机支持。
推荐3:机械通气湿化
湿化温度: 34-37℃ 湿化罐更换:4-5天 机械通气管路更换:2-4天
湿化不足的危害
纤毛运动能力下降
气道分泌物粘稠
感染难以控制
推荐11:呼衰接受机械通气患者应满足以下标 准方可经历中断呼吸机支持的正规评价
1. 呼吸衰竭基础病因一定程度缓解
2. 足够氧合(如PaO2/FiO2 >200mmHg,PEEP≤5cmH2O ,FiO2≤0.4以及pH≥7.25)
3. 血流动力学稳定,没有心肌缺血和临床低血压(即 不用血管升压药或仅使用小剂量血管活性药如多巴胺及 多巴酚丁胺)
机械通气指南
机械通气是挽救各种原因导致呼吸衰竭通气应用经验的基础上,对机械通气上机直至脱机的诸多关键环节提 出推荐意见并指出优缺点。

机械通气患者的气道管理

机械通气患者的气道管理

机械通气患者的气道管理发表时间:2012-05-22T16:58:27.84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8期供稿作者:韩春梅[导读] 机械通气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衰竭或呼吸功能不全的主要措施之一,做好患者的呼吸道管理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韩春梅(济宁医学院附属金乡医院山东济宁 272200)【关键词】机械通气气道管理机械通气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衰竭或呼吸功能不全的主要措施之一,做好患者的呼吸道管理是救治成功的关键,目前,ICU病房中,建立人工气道使用机械通气的患者日趋增多。

2005年7月~2008年7月,我科使用机械通气抢救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衰竭90例,我们从气管插管固定、气囊管理、气道湿化、分泌物吸引、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几个方面加强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2005年7月~2008年7月我院ICU共收治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衰竭90例,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28例、颅脑创伤29例、严重多发伤5例、心肺复苏术后6例;脑出血术后22例。

气管切开者51例,经口气管插管者39例。

男56例,女34例,年龄18岁~85岁。

机械通气时间3d~35d。

成功脱机56例,放弃治疗5例,死亡29例,死亡原因:脑疝19例、失血性休克4例、心衰3例、多器官功能衰竭3例。

并发肺部感染11例,占12.2%。

2 护理2.1 妥善固定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病人大多数为经口气管插管,也有极少数因咽部畸形经鼻气管插管,插管后遵医嘱固定插管的深度。

导管的尖端在气管的中段,距离隆突4cm,成年男性距门齿不超过22cm,女性21cm,儿童距双唇12cm+(年龄/2)。

每班检查并记录深度,听双肺呼吸音,翻身叩背后听呼吸音。

插管前有义齿的病人,需将义齿摘下,插管后用牙垫将上下齿隔开。

用胶布固定气管插管,剪长约30cm,宽约1cm胶布交叉固定于双侧面颊部,然后用寸带再次固定,松紧度以容纳一个手指为宜,并用薄纱布将双侧口角用寸带隔开,以防长时间插管发生口角溃疡。

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

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

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在临床实践中,机械通气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广泛应用于危重病患者的抢救和治疗过程中。

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旨在规范机械通气的操作方法,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

一、适应症机械通气适用于以下情况:1. 呼吸衰竭:包括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无法维持正常呼吸功能。

2. 意识障碍:患者意识丧失或明显受损,无法保持呼吸通畅。

3. 手术麻醉:手术期间需要维持人工通气状态。

4. 重度呼吸肌疲劳:呼吸肌力量不足,无法满足正常呼吸需求。

5. 全身性疾病导致呼吸困难:如脑血管意外、脑外伤等引起的呼吸问题。

二、设备准备在进行机械通气前,需准备以下设备:1. 呼吸机:选择适合患者病情和身体条件的呼吸机。

2. 气管插管:保持通畅无堵塞。

3. 气囊面罩:用于无法气管插管的患者。

三、操作步骤进行机械通气时,需按照以下操作步骤进行:1. 保持呼吸机正常运转状态。

2. 设置合适的通气模式和参数。

3. 监测氧合和二氧化碳排出情况。

4. 定期调整通气参数,根据患者病情变化进行调整。

5. 随时观察患者呼吸情况和生命体征,保持与患者沟通。

四、并发症预防在使用机械通气过程中,需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包括但不限于:1. 感染:保持呼吸机和气管插管清洁,定时更换气管插管。

2. 气压伤:避免气压过高引起气压伤。

3. 感染: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呼吸道感染。

4. 肺泡损伤:避免过度膨胀引起肺泡损伤。

五、临床监测在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需定期监测以下指标:1. 血氧饱和度:保持在正常范围内。

2. 动脉血气分析:及时监测动脉血气指标,调整通气参数。

3. 呼吸频率和潮气量:观察患者呼吸情况,调整通气参数。

4. 循环情况:监测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

六、护理措施进行机械通气护理时,需注意以下事项:1. 定期翻身,避免压疮和肌肉萎缩。

2. 做好口腔护理,避免口腔感染。

3. 保持患者情绪稳定,提供心理支持。

综上所述,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是临床医护人员必须掌握的重要知识,正确操作机械通气设备,严格遵循操作步骤和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风险,确保患者安全。

机械通气的临床应用与护理

机械通气的临床应用与护理
呛咳; 设置的气道压力报警上限太低;
.
35
气道压过低原因
人工气道脱落; 管道漏气:管道衔接不紧密、湿化罐盖未拧紧、
气囊漏气或充气不足; 呼吸机供气系统压力不足 呼吸机故障或传感器异常
.
36
通气量报警
通气量下限:VE>4L/min 通气量上限:VE=10-12L/min
.
37
通气量不足原因
气管插管的适应症
气道和肺实质的保护 缓解上气道的阻塞 改善气道和肺的廓清 连接通气机进行机械通气
.
11
气管插管的准备
病人情况:
气道、口腔、鼻腔、牙齿、张口度、 颈部活动、咽喉
设备与用药:
喉镜、镇静剂、神经肌肉阻滞剂、心 电图、血氧饱和度、局麻药
途径:
经口、经鼻
.
12
气管插管时的并发症
机械通气的临床应用与护理
.
1
机械通气是在患者自然通气和/或氧合 功能出现障碍时运用器械(主要是通气 机,ventilator)使患者恢复有效通气并 改善氧合的方法。
.
2
机械通气的目的
机械通气是严重呼吸衰竭患者患病期间的 一种呼吸支持方法,它不是一种病因治疗, 因此不能治愈疾病。它只为针对呼吸衰竭 的各种病因治疗争取时间和创造条件。因 此在危重病的抢救过程中,明确机械通气 的目的是非常必要的。
.
7
机械通气
⑶.改善压力-容量关系 预防和治疗肺不张 改善顺应性 预防进一步的损伤
⑷.其它
保障应用镇静剂和肌松剂的安全
降低颅内压(过度通气疗法)
维持胸壁的稳定性
有利于肺和气道的愈合
避免并发症
.
8
四、机械通气的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创正压通气
双水平模式参数设臵常用参考值 参数
IPAP/潮气量 EPAP
常用值
10~25cmH2O/ 7~15ml/kg 3~5cmH2O(Ⅰ型呼吸 衰竭时用4~12cmH2O)
后备频率(T模式) 10~20次/min
吸气时间 0.8~1.2s
机械通气基本模式
一、根据吸气向呼气的切换方式不同可分为 “定容”型通气和“定压”型通气。 定容型通气:呼吸机以预设通气容量来管理 通气,即呼吸机送气达预设容量后停止送气, 依靠肺、胸廓的弹性回缩力被动呼气。 常见的定容通气模式有容量控制通气 (VCV)、容量辅助-控制通气(V-ACV)、 间歇指令通气(IMV)和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SIMV)等,也可将它们统称为容量预臵 型通气(VPV)。
并发症
4、机械通气对肺外器官功能的影响 (1)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低血压与休克 心律失常 (2)对其他脏器功能的影响 肾功能不全 消化系统功能不全 精神障碍 5、镇静与肌松相关的并发症
撤机前筛查试验
(1)导致机械通气的病因好转或祛除; (2)氧合指标:PaO2 /FiO2>150-200; PEEP≤5-8 cmH2O;FiO2≤0.4 -0.5; pH≥7.25; COPD病人:pH>7.30,PaO2> 50mmHg,FiO2<0.35 (3)血流动力学稳定,没有活动的心肌缺血, 临床上没有显著的低血压(不需要血管活性 药的治疗或只需要小剂量的血管活性药物如 多巴胺或多巴酚丁胺,<510ug/kg/min); (4)EP常应用于以ARDS为代表的I型呼吸 衰竭 。 作用是使萎陷的肺泡复张、增加平均气道 压、改善氧合,减少回心血量减少左室后 负荷,克服PEEPI引起呼吸功的增加。 PEEP设臵的上限没有共识,但下限通常在 P-V曲线的低拐点(LIP)或之上 2cnH2O;还可根据PEEPi指导PEEP的 调节,外源性PEEP水平大约为PEEPi 的 80%时不增加总PEEP。
无创正压通气
3、呼吸机的选择 双相的压力控制/压力支持:吸气压 力可达到20~30cmH2O 满足患者吸气需求的高流量气体: 60~100L/min 具备一些基本的报警功能 若用于I型呼吸衰竭,要求能提供较 高的吸氧浓度(>50%)和更高的 流速需求。
无创正压通气
4、连接方式 应准备不同大小型号的鼻罩和口鼻面 罩以供不同患者使用。 应用NPPV的初始阶段,口鼻面罩 应首先考虑应用 病情改善24小时后若还需较长时间 应用NPPV则可更换为鼻罩
常见模式
2、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是自主呼吸与控制 通气相结合的呼吸模式。 参数设臵:潮气量、流速/吸气时间、控制 频率、触发敏感度,当压力控制SIMV时需 设臵压力水平及吸气时间 特点:通过设定IMV的频率和潮气量确保最 低分钟量;能与自主呼吸相配合,减少与呼 吸机的拮抗,减少正压通气血流动力学负效 应,并防止潜在并发症;可用于长期带机者 的撤机;可减轻呼吸肌萎缩;不适当参数设 臵增加呼吸功,致呼吸肌过度疲劳或过度通 气导致呼碱,COPD者出现动态过度肺膨张。
常见模式
1、辅助控制通气 辅助控制通气(ACV)是辅助通气(AV)和 控制通气(CV)两种通气模式的结合 参数设臵: 容量切换A-C:触发敏感度、潮气量、通气频 率、吸气流速/流速波形 压力切换A-C:触发敏感度、压力水平、吸气 时间、通气频率 特点:A-C为ICU病人机械通气的常用模式, 可提供与自主呼吸基本同步的通气,但当病人 不能触发呼吸机时,CV可确保最小指令分钟 通气量,以保证自主呼吸不稳定病人通气安全。
并发症
(3)氧中毒 50%是安全的。当患者病情严重必须吸高 浓度氧时,应避免长时间吸入,尽量不超过 60% (4) 呼吸机相关的膈肌功能不全 特指在长时间机械通气过程中膈肌收缩能力 下降。 机械通气患者尽可能保留自主呼吸,加强呼 吸肌锻炼,以增加肌肉的强度和耐力,同时, 加强营养支持可以增强或改善呼吸肌功能。
基本模式
二、根据开始吸气的机制可分为控制通
气和辅助通气 控制通气(CV):呼吸机完全代替病 人的自主呼吸,呼吸频率、潮气量、 吸呼比、吸气流速完全由呼吸机控制, 呼吸机提供全部的呼吸功。 CV适用于严重呼吸抑制或伴呼吸暂停 的病人
基本模式
辅助通气(AV)依靠患者的吸气努 力触发或开启呼吸机吸气活瓣实现通 气,当存在自主呼吸时,气道内轻微 的压力降低或少量气流触发呼吸机, 按预设的潮气量(定容)或吸气压力 (定压)将气体输送给病人,呼吸功 由病人和呼吸机共同完成。 AV适用于呼吸中枢驱动稳定的病人
通过符合筛查试验条件的患者, 应开始进行3分钟自主呼吸试验 (SBT)。评估患者是否具有自主呼 吸的能力。在3分钟SBT期间应密切 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若患者不能耐 受,应立即停止试验,转为机械通气。 若3分钟SBT 通过,继续自主呼吸 30-120分钟,如患者能够耐受应考 虑脱机。
机械通气临床应用
机械通气的目的和应用指征
1、目的: 纠正急性呼吸性酸中毒 纠正低氧血症 降低呼吸功耗,缓解呼吸肌疲劳 防止肺不张 为使用镇静和肌松剂保驾 稳定胸壁
机械通气
2、应用指征:
经积极治疗后病情恶化; 意识障碍; 呼吸形式严重异常,如呼吸频率 >35~40次/分或<6~8次/分,或呼吸 节律异常,或自主呼吸微弱或消失; 血气分析提示严重通气和/或氧合障碍: PaO2<50mmHg,尤其是充分氧疗后 仍<50mmHg,PaCO2进行性升高, pH动态下降。
常见模式
4、持续气道正压
持续气道正压(CPAP)是在自主呼吸条件下,整 个呼吸周期以内(吸气及呼气期间)气道均保持正 压,患者完成全部的呼吸功,是呼气末正压 (PEEP)在自主呼吸条件下的特殊技术。 参数设臵:仅需设定 CPAP水平 特点:具有PEEP的各种优点和作用,如增加肺泡 内压和功能残气量,增加氧合,防止气道和肺泡的 萎陷,改善肺顺应性,降低呼吸功,对抗内源性 PEEP;而CPAP压力过高增加气道峰压和平均气 道压,减少回心血量和肝肾等重要脏器的血流灌注 等,而CPAP时由于自主呼吸可使平均胸内压较相 同PEEP略低。
机械通气的并发症
1、人工气道相关的并发症 导管易位 气道损伤 人工气道梗阻 气道出血
并发症
2、气管切开的常见并发症 (1)早期并发症:指气管切开一 般24h内出现的并发症。 出血 气胸 空气栓塞 皮下气肿和纵隔气肿
并发症
(2)后期并发症:指气管切开 24~48h后出现的并发症,发生 率高达40%。 切口感染 气管切开后期出血 气道梗阻 吞咽困难 气管食道瘘和气管软化
机械通气参数的调整
5、触发灵敏度调节 一般情况下,压力触发常为0.5ー-1.5cmH2O,流速触发 常为2-5L/min,合适的触发 灵敏度设臵将明显使患者更舒适, 促进人机协调。
机械通气参数的调整
6、吸入氧浓度(FiO2) 机械通气初始阶段,可给高FiO2 (100%)以迅速纠正严重缺氧,后 酌情降低设定FiO2至50%以下,并 设法维持SaO2>90%。 若适当PEEP 和MAP可以使 SaO2>90%,应保持最低的FiO2。
常见模式
3、 压力支持通气
压力支持通气(PSV)属于部分通气支持模式,是 病人触发、压力目标、流量切换的一种机械通气模 式。 参数设臵:压力、触发敏感度,有些呼吸机有压力 上升速度、呼气敏感度。 特点:设定水平适当,则少有人-机对抗,可有效 减轻呼吸功,增加病人吸气努力的有效性,以恒定 压力与流速波形的通气辅助,在病人需要和呼吸机 送气完全协调方面并不是理想的;对血流动力学影 响较小;可应用于撤机过程;对严重而不稳定呼吸 衰竭病人或有支气管痉挛及分泌物较多的患者,应 格外小心,雾化吸入治疗时可导致通气不足;如回 路有大量气体泄露,可引起持续吸气压力辅助,呼 吸机就不能切换到呼气相;需设臵背景通气。
并发症
3、正压通气相关的并发症 (1)呼吸机相关肺损伤 包括气压伤、容积伤、萎陷伤和生物伤 应避免高潮气量和高平台压,吸气末平台压 不超过30-35cmH2O (2)呼吸机相关肺炎 指机械通气48h后发生的院内获得性肺炎。 一般认为高龄、高APACHE II评分、急慢 性肺部疾病、Glasgow评分<9分、长时 间机械通气、误吸、过度镇静、平卧位等均 为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高危因素。
无创正压通气
5、通气模式与参数调节 持续气道正压(CPAP) 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最常用。 BiPAP的参数设臵包括吸气压(IPAP), 呼气压(EPAP)及后备控制通气频率。 BiPAP参数调节原则:IPAP/EPAP均从 较低水平开始,待患者耐受后再逐渐上调, 直到达到满意的通气和氧合水平,或调至患 者可能耐受的最高水平。
基本模式
定压型通气:以气道压力来管理通气,当 吸气达预设压力水平时,吸气停止,转换 为呼气,故定压性通气时,气道压力是设 定的独立参数,而通气容量(和流速)是 从属变化的,与呼吸系统顺应性和气道阻 力相关。 常见的定压型通气模式有压力控制通气 (PCV)、压力辅助控制通气(P-ACV)、 压力控制-同步间歇指令通气(PCSIMV)、压力支持通气(PSV)等。
无创正压通气(NPPV)
1、概念 NPPV是指无需建立人工气道的正压 通气,常通过鼻/面罩等方法连接病人。 具有呼吸功能不全的表现,并且无使 用NPPV 的禁忌症均可试用NPPV。
无创正压通气
2、适应症和禁忌症 基本条件:较好的意识状态、咳痰能力、 自主呼吸能力、血流动力学状况和良好的 配合NPPV的能力。 禁忌症:意识障碍,呼吸微弱或停止,无 力排痰,严重的脏器功能不全(上消化道 大出血、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等),未经引 流的气胸或纵隔气肿,严重腹胀,上气道 或颌面部损伤/术后/畸形,不能配合 NPPV或面罩不适等。
常见模式
5、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是指自主呼吸时, 交替给予两种不同水平的气道正压,高压力水平 (Phigh)和低压力水平(Plow)之间定时切换。 参数设臵:高压水平、低压水平即PEEP、高压 时间(Tinsp)、呼吸频率、触发敏感度 特点:BIPAP通气时气道压力周期性地在高压水 平和低压水平之间转换,每个压力水平,双向压 力的时间比均独立可调,若Phigh 比Plow时间 不同,可变化为反比BIPAP或气道压力释放通气 (APRV);应用BIPAP比CPAP对增加病人的 氧合具有更明显的作用;BIPAP通气时可有控制 通气向自主呼吸过度,不用变更通气模式直至脱 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