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及治理活动实施方案

合集下载

砼质量通病治理细则

砼质量通病治理细则

336省道汇龙至惠和段改扩建工程监理组关于开展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实施方案混凝土质量通病直接影响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是结构工程质量的一个突出问题。

也是当前交通部、交通厅极为关注的议题。

根据交通运输部公路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的要求,南通市总监办下发的关于开展砼质量通病治理的要求,结合336省道汇龙至惠和段改扩建工程的具体实际情况,启东市公路建设大会战总指挥部决定在336省道汇龙至惠和段改扩建工程开展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全面提高混凝土结构工程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为加强活动的组织和指导,监理组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前主要存在的一系列砼质量通病当前混凝土质量通病主要体现在:(1)、保护层厚度偏差超标,检测合格率太低。

(2)、混凝土结合面处理不规范、出现施工冷缝(3)、沉降缝不顺直(4)、边角蜂窝麻面现象严重(5)、孔道压浆不密实(6)、高标号砼回弹强度偏低(7)、砼表面色差明显,外观质量不理想二、活动的目标(一)杜绝强度不达标混凝土,有效控制混凝土强度离散性。

混凝土强度必须大于设计强度且严格控制在设计强度的倍以内。

(二)杜绝使用不合格原材料,钢筋、水泥、砂、石、外加剂、锚夹具抽检合格率达到100%。

(三)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在模板安装过程中抽检合格率达到95%以上,工后抽检合格率达到85%以上。

(四)蜂窝、麻面、裂缝等现象显着减少,消除露筋现象,混凝土外观质量综合评分有明显提高。

不得出现大面积的蜂窝、麻面现象。

(五)预应力孔道压浆、超限裂缝等施工质量得到有效控制。

(六)形成一批达到领先水平的较为成熟的混凝土质量有效控制的工艺、工法,建成一批具有品牌效应的混凝土样板工程。

三、引起砼质量通病的相关管理、施工工艺、实体质量通病。

1.管理通病(1)质量责任制不明确、落实不到位:质量责任划分未覆盖到所有施工内容;部分关键工序质量责任人未落实;质量责任奖惩不落实;部分参建人员缺乏培训,质量责任意识薄弱。

混凝土路面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方案

混凝土路面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方案

混凝土路面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方案
1.增加混凝土强度:在施工过程中,增加混凝土的强度可以增加路面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

可以通过材料配比的优化、采用高性能混凝土等方式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2.控制温度裂缝:温度变化是导致混凝土路面开裂的主要原因之一、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控制温度裂缝的产生:使用合适的混凝土配方,增加混凝土的抗裂性能;采用适当的施工工艺,如采用材料降温、遮阳、覆盖等方式控制混凝土的温度。

3.增加路面厚度:增加混凝土路面的厚度可以增加其承载能力和耐久性。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施工,提高混凝土路面的厚度,以满足道路使用的要求。

4.加强路面维修:及时维修路面上的裂缝、坑洞等问题可以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降低维修成本。

可以采用填充材料对裂缝进行封堵,修补坑洞和齿状裂缝,防止其进一步扩大和损坏。

5.加强路面养护管理:定期对混凝土路面进行养护管理,包括定期清洁、修复、补充养护剂等。

养护管理可以有效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并保持路面的平整度和外观。

6.增加路面防护层:在混凝土路面的表面增加特殊的防护层可以提高路面的耐久性和防水性能,减少裂缝和污染。

可以采用材料喷涂、铺设防水层等方式增加路面的防护层。

综上所述,混凝土路面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增加混凝土强度、控制温度裂缝、增加路面厚度、加强路面维修、加强路面养护管理
和增加路面防护层等方面。

通过采取这些措施,可以提高混凝土路面的质量,延长其使用寿命,保障道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项目监理部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实施细则

项目监理部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实施细则

项目监理部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实施细则一、活动背景混凝土作为建筑工程中重要的结构材料,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安全可靠性。

在建设工程中,混凝土存在着一些常见的质量问题,如裂缝、孔洞、砂浆剥落等,这些问题会导致结构力学性能下降,从而影响工程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项目监理部组织了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

二、活动目标1.对混凝土质量通病进行全面了解和分析,寻找产生问题的原因;2.制定相应的治理方案,解决问题;3.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质量意识,确保混凝土质量。

三、活动内容1.组织专家进行混凝土质量通病的调研和分析,了解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2.召开研讨会,汇报并分析调研结果,讨论解决方案;3.制定治理方案,明确责任人和时间节点;4.组织开展治理活动,对混凝土质量通病进行治理;5.监督施工单位的治理工作,确保质量达标;6.定期组织检查和评估,督促问题整改;7.制定混凝土施工规范,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8.组织技术交流会,促进经验分享和学习。

四、活动步骤1.调研阶段(1)召集专家组成调研组;(2)组织调研组对混凝土施工现场进行实地调查;(3)收集施工中出现的混凝土质量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2.研讨阶段(1)召开研讨会,对调研结果进行汇报,并进行分析和讨论;(2)根据问题的性质和原因,制定相应的治理方案。

3.治理阶段(1)制定治理方案,明确责任人和时间节点;(2)组织开展治理活动,对混凝土质量通病进行治理;(3)监督施工单位的治理工作,确保质量达标;(4)定期组织检查和评估,督促问题整改。

4.规范阶段(1)制定混凝土施工规范,明确施工要求和操作规程;(2)开展培训活动,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质量意识。

5.交流阶段(1)组织技术交流会,邀请行业专家进行经验分享和学习;(2)组织混凝土施工技术培训班,提高从业人员的技能水平。

五、活动成果1.混凝土施工质量得到有效控制,通病问题得到治理;2.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质量意识得到提高;3.制定的混凝土施工规范得到应用和推广,对工程质量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4.组织的技术交流和培训活动,促进了行业内的合作和学习。

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和施工措施

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和施工措施

目录一、编制说明二、编制依据三、项目概况四、本工程易出现质量通病问题五、质量通病及防治技术措施一、编制说明根据国家的有关技术规范、标准及安徽省已实施的<<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技术规程>>基础上,结合我公司及本工程的实际情况,编制以下防治方案和技术措施。

二、编制依据: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3、<<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4、<<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5、<<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026、<<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技术规程>>DB34/1659-2012三、项目概况:1、工程概况xxxxx工程包括地下室、人防地下室、1#、2#商业楼、2#、3#、4#商业综合楼、1#、2#、3#住宅楼共九个单体(注:1#、2#商业楼是联体,以一个单体计)。

其中地下室建筑面积为15177.46m2,人防地下室建筑面积为19577.00m2,地下室及人防地下室均为地下一层建筑;1#、2#商业楼为三层建筑,建筑面积为15662.7㎡;2#商业综合楼建筑面积为5845.96m2,为五层建筑; 3#商业综合楼建筑面积为716.35m2, 4#商业综合楼建筑面积为328.80m2;3#、4#商业综合楼均为二楼建筑; 1#住宅楼建筑面积为16148.19m2, 2#住宅楼建筑面积为19612.2m2, 3#住宅楼建筑面积为16354.75m2, 1#、2#、3#住宅楼均为二十四层高层建筑;本工程总建筑面积为109423.41m2。

其中商业楼及商业综合楼均为框架结构,住宅楼为剪力墙结构,地下室及人防地下室为框架-剪力墙结构。

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

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

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一、1)、名称及现象:蜂窝(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2)、产生的原因:1、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子、水泥材料加水量不准,造成沙浆少、石子多2、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和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3、下料不当或下料过高,未设串筒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砂浆离析4、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5、模板分隙未堵严,水泥浆流失6、钢筋较密,使用的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7、基础、柱、墙根部末梢加间歇就继续灌上层混凝土3)、防治措施:认真设计,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查,做到计量准确;混凝土拌和均匀,坍落度适合;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2m应设串筒和溜槽;浇灌引应分层下料,分层捣固,防止漏振;模板缝应堵塞严密,浇灌中,应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基础、柱、墙根部应在下部浇完间歇1~1.5h,沉实后再浇上部混凝土,避免出现“烂脖子”。

小蜂窝: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较大蜂窝: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颗粒,刷洗干净,支模用高一级细石混凝土仔细填塞捣实;较深蜂窝:如清除困难,可埋压浆管、排气管、表面抹沙浆或灌注混凝土封闭后进行水泥压浆处理。

二、1)、名称及现象:麻面(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粗糙面,但无钢筋外漏现象)2)、产生原因:1、模板表面粗糙或沾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干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沾坏2、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3、模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4、模板隔离剂涂刷不均,或局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与模板沾接造成麻面5、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排除,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面3)、防治措施:模板表面清理干净,不得沾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浇灌混凝土前,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模板缝隙,应用油毡纸、腻子等堵严;模板隔离剂应选用长效的,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至排除气泡为止表面作粉刷的,可不处理,表面无粉刷的,应在麻面部位浇水充分湿润后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石子砂浆,将麻面抹平压光三、1)、孔洞(混凝土结构内部有尺寸较大的空隙,局部没有混凝土或蜂窝特别大,钢筋局部裸露或全部裸露)1、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或预留孔洞和埋设件处,混凝土下料被搁住,未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2、混凝土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严重跑浆,有未进行振捣3、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过厚、下料过高,振捣器振动不到,形成松散孔洞4、混凝土内掉入工具、木块、泥块等杂物,混凝土被卡住2)、预防措施:在钢筋密集处及复杂部位,采用细石子混凝土浇灌,在模板内充满,认真分层振捣密实或配人工捣固;预留孔洞,应两侧同时下料,侧面加开浇灌口,严防漏振;砂石中混有粘土块、模板工具等杂物掉入混凝土内,应及时清除干净将孔洞周围的松散混凝土和软弱浆膜凿除,用压力水冲洗,支设带托盒的模板,撒水充分湿润后用高强度等级细石混凝土仔细浇灌捣实四、1)、名称及现象:漏筋(混凝土内部主筋、副筋或箍筋局部裸露在结构构件表面)2)、产生原因:1、灌筑混凝土时,钢筋保护层垫块位移,或垫块太少或漏放,致使钢筋紧贴模板外漏2、结构构件截面小,钢筋过密,石子卡在钢筋上,使水泥砂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造成漏筋3、混凝土配合比不当,产生离析,靠模板部位缺浆或模板漏浆4、混凝土保护层太小或保护层处混凝土漏振或振捣不实;或振捣棒撞击钢筋或踩踏钢筋,使钢筋位移,造成漏筋5、木模板未浇水湿润,吸水粘结或脱模过早,拆模时缺棱、掉角,导致漏筋3)、防治措施:浇灌混凝土,应保证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正确;并加强检查;钢筋密集时应选用适当粒径的石子,保证混凝土配合比准确和良好的和易性;浇灌高度超过2m,应用串筒和溜槽进行下料,以防止离析;模板应充分湿润并认真堵好缝隙;混凝土振捣严禁撞击钢筋,在钢筋密集处,可采用刀片或振动棒振捣;操作时避免踩踏钢筋,如有踩弯或脱扣等及时调直修整;保护层混凝土要振捣密实;正确掌握脱膜时间,防止过早拆膜,碰坏棱角表面漏筋:刷洗净后,在表面抹1:2或1:2.5水泥砂浆,将充满漏筋部位抹平;漏筋较深:凿去薄弱混凝土和突出颗粒,洗刷干净后,用比原来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填塞压实五、1)、名称及现象:缝隙、夹层(混凝土内成层存在水平或垂直的松散混凝土)2)、产生原因1、施工缝或变形缝未经接缝处理、清除表面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或未除去软弱混凝土并充分湿润就灌筑混凝土2、施工缝处锯屑、泥土、砖块等杂物未清除或未清除干净3、混凝土浇灌高度过大,未设串筒、溜槽,造成混凝土离析4、底层交接处未灌接缝砂浆层,接缝处混凝土未很好振捣3)、防治措施:认真按施工验收规范要求处理施工缝及变形缝表面;接缝处锯屑、泥土砖块等杂物应清理干净;混凝土浇灌高度大于2m应设串筒和溜槽;接缝处浇灌前应先浇5~10cm厚原配合比无石子沙浆,或10~15cm厚减半石子混凝土,以利结合良好,并加强接缝处混凝土的振捣密实缝隙夹层不深时,可将松散混凝土凿去,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强力填嵌密实;缝隙夹层较深时,应清除松散部分和内部夹杂物,用压力水冲洗干净后支模,强力灌细石混凝土或表面封闭后进行压浆处理六、1)、名称及现象:缺棱掉角(结构或构件边角处混凝土局部掉落,不规则,棱角有缺陷)2)、产生原因:1、木模板未充分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混凝土浇筑后保养不好,造成脱水,强度低,或模板吸水膨胀将边角拉裂,拆模时,棱角被沾掉2、低温施工过早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3、拆模时,边角受外力或重物撞击,或保护不好,棱角被碰掉4、模板未涂刷隔离剂,或涂刷不匀3)、防治措施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充分湿润,混凝土浇筑后应认真浇水养护;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时,混凝土应具有1.2MP以上强度;吊运模板,防止撞击棱角,运输时,将成品阳角用草袋等保护好,以免碰损缺棱掉角,可将该处松散颗粒凿初,冲洗充分湿润后,视破损程度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补齐整,或支模用比原来高一级混凝土捣实补好,认真养护七、1)、名称及现象:表面不平整(混凝土表面凹凸不平,或板厚薄不一,表面不平)2)、产生原因:1、混凝土浇筑后,表面仅用铁锹拍平,未用抹子找平压光,造成表面粗糙不平2、模板未支撑在坚硬土层上,或支撑面不足,或支撑松动、泡水,致使新浇灌混凝土早期养护时发生不均匀下沉3、混凝土未达到一定强度时,上人操作或运料,使表面出现凹陷或印痕3)、防治措施:严格按施工规范操作,灌筑混凝土后,应根据水平控制标志或弹线用抹子找平、压光,终凝后浇水养护;模板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应支在坚实地基上,有足够的支撑面积,并防止浸水,以保证不发生下沉;在浇灌混凝土时,加强检查;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 以上,方可在已浇结构上走动八、1)、名称及现象:强度不够、均质性差(同批混凝试块的抗压强度平均值低于设计要求强度等级)2)、产生原因:1、水泥过期或受潮,活性降低;砂石集料级配不好,空隙大含泥量高,杂物多;外加剂使用不当掺量不准确2、混凝土配合比不当,计量不准;施工中随意加水,使水灰比增大3、混凝土加料顺序颠倒,搅拌时间不够拌不匀4、冬期施工,拆模过早或早期受冻5、混凝土试块制作未振捣密实,养护管理不善,或养护条件不符合要求,在同条件养护时,过早脱水或受外力砸坏4)预防措施:水泥应有出厂合格证,新鲜无结块,过期水泥经试验合格才用;砂,石粒径、级配、含泥量应符合要求;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保证计量准确;混凝土应按顺序拌制,保证搅拌时间和拌匀;防止混凝土早期受冻,冬期施工用普通水泥配制混凝土,强度达到30%以上,矿渣水泥配制的混凝土达到40%以上,始可遭受冻结;按施工规范要求认真制作混凝土试块,并加强对试块的管理和养护当混凝土强度偏低,可用非破损方法(如回弹仪法、超声波法来测定结构混凝土实际强度,如仍不能满足要求,可按实际强度校核结构的安全度,研究处理方案,采取相应夹固或补强措施九、1)、烂脖子(基础、柱、墙混凝土浇筑后,与基础、柱台阶或柱、墙底板交接处,出现蜂窝状空隙,台阶或底板混凝土被挤隆起的现象)2)产生原因:基础、柱或墙根部混凝土浇筑后,接着往上浇筑,由于此时台阶或底板部分混凝土尚为沉实凝固,在重力作用下脱落形成蜂窝和空隙(俗称烂脖子、掉脚)3)防治原因:基础、柱、墙根部应在下部台阶(板或底板)混凝土浇筑完间歇1.0~1.5h,沉实后,再浇上部混凝土,以阻止根部混凝土向上滑动;基础台阶或柱、墙前,应先沿上部基础台阶或柱、墙模板底圈作成内外坡度,待上部混凝土浇筑完毕再将下部台阶或底板混凝土铲平、拍实、拍平处理时将烂脖子处松散混凝土和软弱颗粒凿去,洗刷干净后,支模,用比原混凝土高一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填补,并捣实十、1)、名称和现象:疏松、脱落(混凝土结构、构件浇筑脱模后,表面出现酥松、剥落等情况,表面强度比内部要低很多)2)、产生原因1、木模板未浇水湿透或湿润不够,混凝土表层水泥水化需要的水分被吸去,造成混凝土脱水疏松、脱落2、炎热刮风天气浇筑混凝土,脱模后未适当护盖浇水养护,造成混凝土表层快速脱水产生疏松3、冬期低温浇筑混凝土,未采取保温措施,结构混凝土表面受冻,造成疏松剥落3)、防治措施:木模板在混凝土浇筑前应湿透;炎热季节浇筑混凝土后应适当护盖浇水养护;冬期低温浇筑混凝土后应护盖保温防冻表面较浅的疏松脱落,可将疏松部分凿去,洗刷干净,充分湿润后,用1:2或1:2.5水泥沙浆抹平压实;较深的疏松脱落,可将疏松和突出颗粒凿去,刷洗干净充分湿润后,支模用比结构高一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浇筑,强力捣实,并加强养护十、1)、名称和现象:松散(混凝土柱、墙、基础浇筑后,在距顶面50~100mm高度内出现粗糙、松散,有明显的颜色变化,内部出现多孔性,基本上是砂浆,无石子分布其中,强度较下部为低,影响结构的受力性能和耐久性,经不起外力冲击和磨损)1、混凝土配合比不当,砂率不合适,水灰比过大,混凝土浇捣后石子下沉,上部造成松顶2、振捣时间过长,造成离析,并使气体浮于顶部3、混凝土的泌水没有排除,使顶部形成一层含水量大的沙浆层3)防治措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水灰比不要过大,以减少泌水性,同时应使混凝土拌和物有良好的保水性;在混凝土中掺加加气剂或减水剂,减少用水量,提高和易性;混凝土振捣时间不宜过长,应控制在20s以内,不使产生离析;混凝土浇至顶部时应排除泌水,并进行二次振捣和二次抹面;连续浇筑高度较大的混凝土结构时,随着浇筑高度的上升,分层减水;采用真空吸水技术,将多余游离水分吸去,提高顶部混凝土的密实性处理时,将松顶部分砂浆层凿去,洗刷干净,充分湿润后,用高一强度等级细石混凝土填灌密实,并认真养护十一、1)、名称及现象:凹凸、鼓胀(柱、墙、梁等混凝土表面出现凹凸饿鼓胀,偏差超过允许值)2)、产生原因:1、模板支撑在松软地基上,不牢固或刚度不够,混凝土浇灌后局部产生较大侧向变形2、模板支撑不够或穿墙螺栓未销紧,致结构胀胎,造成鼓胀3、混凝土浇筑未分层进行一次下料过多或用吊斗直接往模板内倾倒或振捣混凝土时间过长,振动钢筋模板,造成跑模或较大变形4、组合柱浇筑混凝土时,利用半砖外墙作模板,由于墙侧向刚度差,使组合柱容易发生膨胀,同时影响外墙平整3)、防治措施:模板支架及斜撑必须支撑在坚实地基上并有足够的支撑面积,以保证不发生下沉;柱模板应有足够数量的柱箍;混凝土浇筑前应仔细检查支撑是否牢固,穿墙螺栓是否锁紧,发现松动及时处理;墙浇筑混凝土时应分层进行,首层浇筑厚度为50cm,然后均匀捣实;上部每层浇筑厚度不得大于 1.0m;防止一次下混凝土过多;为防止组合柱浇筑混凝土时发生鼓胀,应在外墙每隔1m左右设两根拉条,与组合柱模板或内墙拉结凡不影响结构质量的凹凸鼓胀可不处理;如需局部剔凿修补处理的,应适当修整;一般再用1:2或1:2.5水泥砂浆或比原混凝土高一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进行修补十二、1)、名称及现象:干缩、裂缝2)、产生原因:1、混凝土成型后,养护不当,受到风吹日晒,表面水分散失快,体积收缩大,而内部湿度变化很小,收缩小,表面收缩剧变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出现拉应力而引起开裂;或者平卧薄型构件水分蒸发过快,体积收缩受到地基垫层或台座的约束,而出现干缩裂缝2、混凝土构件长期露天堆放,时干时湿,表面湿度发生剧烈变化3、采用含泥量大的粉砂配置混凝土,收缩大,抗拉强度低4、混凝土经过度振捣,表面形成水泥含量较大的砂浆层,收缩量加大5、后张法预应力构件,在露天长久堆放而不张拉等3)防治措施:控制混凝土水泥用量、水灰比和砂率不要过大;严格控制砂石含泥量避免使用过量粉砂,混凝土应振捣密实,并注意对板面进行二次抹压,以提高抗拉强度、减少收缩量;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并适当延长养护时间;长期露天堆放的预制构件,可覆盖草帘、草袋,避免曝晒,并定期适当撒水,保持湿润;薄壁构件应在阴凉地方堆放并覆盖,避免发生过大湿度变化;其余参见“塑性裂缝”的预防措施表面干缩裂缝,可将裂缝加以清洗,干燥后涂刷两遍环氧胶泥或贴环氧玻璃布进行表面封闭;深进的或贯穿的,应用环氧灌缝或再表面加刷环氧胶泥封闭十三、1)、名称及现象温度裂缝2)、产生原因:1、表面温度裂缝,多由于温度较大引起,如冬季施工过早拆除模板、保温层,或受到寒潮袭击,导致混凝土表面急剧的温度变化而产生较大的降温收缩,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产生较大的拉应力,而使表面出现裂缝2、深进的和贯穿的温度裂缝,多由于结构温差较大,受到外界约束而引起。

混凝土质量通病内容及治理措施

混凝土质量通病内容及治理措施

混凝土质量通病内容及治理措施为适应交通运输事业大发展的新形势,实现交通运输快速发展、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协调发展,全面提升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特对混凝土出现的质量通病进行治理。

通病内容及治理措施如下:1 施工工艺通病的内容及可避免采取的措施:1.1 混凝土施工配合比控制不严:混凝土拌和站要设有试验人员,每次混凝土开盘前检测集料的含水率或遇有气候变化时加大含水率的检测次数并及时通知混凝土拌和站操作人员调整施工配合比;对添加外加剂(粉剂)的混凝土搅拌时间延长1-2min;在运至施工现场前进行坍落度、粘聚性和保水性检验,达到要求后方可运至施工现场;混凝土运输车辆在运送过程中要不停搅拌,直至卸料为止。

1.2 混凝土生产、浇筑、养护不规范:1.2.1 混凝土拌和站要经计量局检定合格后使用,并要定期自校以便及时消除误差。

混凝土拌和质量出现异常波动时,随时进行自校调整,确保有效的控制胶凝材料、拌和用水、外加剂的计量误差,并保存生产资料。

1.2.2 在浇筑混凝土工程实体前,各分部主管技术员要对支架、模板、钢筋保护层垫块和预埋件进行自检,质检人员复检。

合格后进行下一工序。

1.2.3 混凝土浇筑前为防止混凝土下落后离析还要测量混凝土的落高,落高超过2m要设立串筒、溜槽或振动溜管等设施下落。

卸料后在串筒出料口下面,混凝土的堆积高度控制在1m以下。

1.2.4 混凝土分层浇筑,确保浇筑层厚度、上层与下层距离、振捣棒的插入深度、振捣间距等关键控制工序符合要求。

遇有配筋较密的结构施工时加强对边、角等部位的振捣。

1.2.5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表面用清洁的塑料布覆盖,防止水分散失,拆模时先进行同条件养生试件的抗压强度试验,抗压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以上时方可拆模。

拆模后混凝土要覆盖养生,保持潮湿状态最少7d。

1.2.6 夏季气温较高,为保证混凝土的浇筑质量采用避开一天中气温最高(一般为11时~15时)时的时间段施工,选择气温较低时施工,必须保证施工时温度不超过32℃。

混凝土质量通病整改处理方案

混凝土质量通病整改处理方案

混凝土质量通病整改处理方案一、问题概述混凝土作为建筑工程中的一种重要材料,其质量对工程的安全性、耐久性和使用寿命等方面至关重要。

然而,常常会出现一些混凝土质量通病,如空鼓、裂缝、松散、蜂窝等问题。

为保证工程质量,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对这些问题进行整改处理。

二、整改步骤1.问题排查与诊断通过对混凝土工程进行全面的检查和测试,确定混凝土质量通病的存在并进一步了解问题的性质和严重程度。

如通过敲击混凝土表面,听声音、观察裂缝和蜂窝情况等。

2.原因分析对混凝土质量通病的原因进行分析,找出造成问题的主要因素。

可能的原因包括:施工操作不当、材料质量不合格、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不合理等。

3.整改方案制定根据问题排查和原因分析的结果,制定相应的整改方案。

要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况制定具体的整改措施,同时考虑工程施工进度和成本的因素。

4.整改措施执行按照制定的整改方案,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整改。

可能的整改措施包括:重新拆除与重做、补充加固、修补等。

同时,在执行过程中要加强监督和质量检查,确保整改效果。

5.验收评估对整改后的混凝土工程进行验收评估,检查问题是否解决,质量是否达到要求。

如发现问题未完全解决或质量仍然不达标,需要重新制定整治措施。

三、具体整治措施1.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混凝土的质量与原材料的质量直接相关,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把控原材料的质量。

对水泥、骨料、砂浆等进行检验和测试,确保质量合格。

2.优化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的配合比应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设计。

要确保配合比满足强度、耐久性和施工性的要求,避免出现空鼓、裂缝等问题。

3.加强施工质量管理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和操作规程进行施工,控制施工工艺和施工质量。

对现场操作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工作质量。

4.加强施工监督和质量检查设立专门的质量监督组织,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监督和检查。

定期对质量进行抽查和抽样检测,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5.使用适当的施工工艺和设备选用适当的施工工艺和设备,确保施工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河北省高速公路管理局

河北省高速公路管理局

河北省高速公路管理局(集团)公路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实施方案为加强对我局(集团)系统公路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的组织和指导,提高混凝土结构工程安全性和耐久性,根据省交通运输厅《公路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我局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治理目标通过质量通病治理,全面提高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物的耐久性、安全性和可靠性,保证其在设计使用年限内的有效使用。

(一)杜绝强度不达标混凝土,有效控制混凝土离散性。

混凝土强度必须大于设计强度,且严格控制在设计强度的1.5倍以内。

(二)杜绝使用不合格原材料,钢筋、水泥抽检合格率达到100%。

(三)钢筋保护层厚度在钢筋安装过程中抽检合格率达95%以上,工后抽检合格率达85%以上。

(四)加强工艺控制,混凝土外观质量综合评分明显提高。

(五)预应力张拉、孔道压浆、超限裂缝、隧道衬砌厚度等施工质量得到有效控制。

(六)按结构(部位)、工序总结形成一批较为先进、成熟的混凝土质量有效控制的工艺和工法。

二、治理范围和主要内容(一)治理范围局(集团)系统所有在建高速公路项目的桥涵(通道)、隧道、混凝土支挡工程。

(二)主要内容1.管理通病:质量保证体系流于形式,不能有效运转,发挥作用;质量责任不明确、落实不到位;合同文件的技术规范内容编制不详细、不全面,可操作性不强;试验检测及管理工作不规范;设计不精细;施工技术交底工作不到位;检查验收不规范、不严格。

2.施工工艺通病:原材料(骨料)存放不规范,钢筋锈蚀;钢筋下料及半成品加工控制不准确;钢筋绑扎成型施工刚度不够;施工配合比设计不合适及施工控制不严格;模板制作和安装质量差,混凝土浇注、振捣和养护不规范;预应力张拉龄期控制不规范、孔道压浆不实。

3.实体质量通病:混凝土强度离散性大,裂缝超限;钢筋布设偏差超标,保护层厚度合格率低,蜂窝麻面及露筋,隧道衬砌不实、渗水。

三、有关要求及主要措施(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为切实推动治理活动扎实有效开展,高管局(集团)成立公路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工作领导小组。

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是指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普遍存在的质量问题,其中包括材料质量、施工环境、施工工艺等方面的不符合设计要求以及存在的一些常见问题。

为了确保混凝土工程的质量,我们需要采取一些防治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一、混凝土材料质量通病: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不合理:可能导致混凝土强度不达标、抗渗性差等问题。

防治措施:合理设计配合比,选用合适的水泥、骨料等原材料,并进行适当的试验检验。

2.原材料偷工减料:可能导致混凝土强度不达标,甚至出现开裂、渗水等问题。

防治措施:加强对原材料供应商的管理和质量把控,确保原材料的质量。

3.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水用量控制不当:可能导致混凝土强度不达标、开裂、渗水等问题。

防治措施:合理控制水灰比,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监控,严格控制用水量。

4.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搅拌和浇注不均匀:可能导致混凝土强度不均匀、开裂等问题。

防治措施:合理选择搅拌设备,确保搅拌均匀;控制浇注速度和质量,避免混凝土分层。

二、施工环境和工艺通病:1.施工现场环境不洁净:可能导致混凝土表面质量不达标、强度降低等问题。

防治措施:加强对施工现场的清洁管理,确保施工环境的整洁。

2.温度和湿度控制不当:可能导致混凝土开裂、强度低等问题。

防治措施:合理控制施工温度和湿度,可采取加热、湿喷雾等方法进行调控。

3.混凝土养护不当:可能导致混凝土强度下降、开裂等问题。

防治措施:对刚浇筑的混凝土进行养护,保持适宜的湿度和温度,避免混凝土表面水分过早蒸发。

三、其他常见问题及防治措施:1.混凝土表面麻面:可能由于混凝土坍落度过大、养护不当等原因导致。

防治措施:加强对混凝土坍落度的控制,注意养护工作,避免混凝土表面水分过早蒸发。

2.混凝土开裂:可能由于温度变化、湿度变化等引起。

防治措施: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混凝土抗裂措施,如加纤维等。

3.混凝土强度低:可能由于配合比设计不合理、原材料质量差等原因引起。

防治措施:合理设计配合比,加强对原材料的质量管控,确保混凝土强度。

质量通病防治措施专项施工方案

质量通病防治措施专项施工方案

质量通病防治措施专项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为_____,位于_____,建筑面积为_____平方米,结构形式为_____。

该工程包括_____等分项工程。

二、编制目的为了加强本工程的质量管理,有效预防和治理质量通病,提高工程质量水平,确保工程的安全、适用、美观,特制定本专项施工方案。

三、质量通病防治原则1、预防为主:在施工前,通过技术交底、培训等方式,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和操作技能,从源头上预防质量通病的发生。

2、综合治理:针对质量通病的产生原因,采取多种措施进行综合治理,包括技术措施、管理措施、组织措施等。

3、持续改进:在施工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对质量通病防治措施进行优化和完善,提高防治效果。

四、常见质量通病及原因分析(一)混凝土工程1、蜂窝、麻面原因:混凝土配合比不当,坍落度不符合要求;模板表面不光滑,脱模剂涂刷不均匀;振捣不密实,漏振或过振;混凝土浇筑高度过高,未采取分层浇筑措施。

2、裂缝原因:混凝土收缩变形;温度应力;荷载作用;混凝土养护不当。

3、孔洞原因:钢筋密集部位混凝土浇筑不畅通,振捣不充分;混凝土离析,石子成堆。

(二)砌体工程1、灰缝不饱满原因:砂浆配合比不当,和易性差;砌筑时铺灰长度过长;砖未提前浇水湿润。

2、墙体裂缝原因:地基不均匀沉降;温度变化;墙体材料干缩;施工质量差。

(三)屋面工程1、屋面渗漏原因:防水层施工质量差,存在破损、空鼓等缺陷;屋面排水不畅,积水;细部处理不当,如女儿墙根部、天沟、檐口等部位。

2、保温层起鼓、开裂原因:保温材料质量不合格;施工工艺不当,如铺设厚度不均匀、拼接不严密。

(四)装饰装修工程1、墙面空鼓、开裂原因:基层处理不当,未清理干净浮灰、油污等;抹灰砂浆配合比不当;施工操作不规范,一次抹灰厚度过大。

2、地面空鼓、裂缝原因:基层未清理干净,有杂物;地面回填土不密实;地面混凝土养护不当。

五、质量通病防治措施(一)混凝土工程1、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确保坍落度符合设计要求。

砼 质量通病治理专项实施方案

砼 质量通病治理专项实施方案

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专项实施方案为强化本项目质量管理,切实解决好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通病,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专项实施方案。

一、治理工作目标(一)总体目标通过认真开展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专项治理活动,使混凝土预制梁板、桥面混凝土铺装、混凝土外观、钢筋保护层厚度以及结构施工缝、沉降缝、伸缩缝的质量有明显提升。

1、杜绝强度不达标混凝土,有效控制混凝土强度离散性。

混凝土强度必须大于设计强度且严格控制在设计强度的1.5倍以内。

2、杜绝使用不合格原材料,钢筋(钢绞线)、水泥、砂、石、外加剂、锚夹具抽检合格率达到100%。

3、保护层厚度在模板安装过程中抽检合格率达到95%以上,工后抽检合格率达到85%以上。

4、蜂窝、麻面、裂缝等现象显著减少,消除露筋现象,混凝土外观质量综合评分有明显提高。

5、预应力张拉、孔道压浆、超限裂缝等施工质量得到有效控制。

6、形成一批达到领先水平的较为成熟的混凝土质量有效控制的工艺、工法,建成一批在国内具有品牌效应的混凝土工程,培养出一批优秀的混凝土工程建设人才队伍。

(二)工作目标:制定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专项实施方案,下发各施工处认真执行,确保质量责任到人,选定石固河大桥和胥浦河大桥为总公司治理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的示范点,深入开展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专项活动,其它施工处参照涉及整治项目积极参与。

针对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专项开展情况,对治理活动中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剖析,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管理措施和解决方案,施工期间积极推广应用混凝土施工新技术、新设备,以期对公路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取得实效。

评出公路工程混凝土通病治理成效突出的施工处先进典型,全面总结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取得的实效及经验,总结出成熟的工艺、工法,在报总公司批准后,由质检部汇总,作为成功经验在所有混凝土工程施工项目中进行推广。

二、治理范围和重点(一)治理范围本项目桥涵(通道)、防护工程。

(二)治理的主要内容1、管理通病:质量意识薄弱、质量责任制不明确、落实不到位;试验人员数量、资质,检测设备、频率,操作过程、台帐资料等检测及管理工作不规范;合同有关质量条款履约不到位,人员变更率高、流动性大,无审批手续;质量隐患或质量问题处理不规范,整改结果不闭合;“两创三比”活动开展不够深入,实施细则流于形式,未落实到每个环节、每位人员。

混凝土质量通病预防及处理方案

混凝土质量通病预防及处理方案

混凝土质量通病预防及处理方案混凝土是建筑物中重要的构造材料之一,因其具有良好的抗压强度、耐久性和施工性能,因此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中。

但是,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通病,如混凝土开裂、结露、泛碱等。

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混凝土的性能和使用寿命,甚至会对建筑物的安全性产生影响。

因此,预防和处理混凝土的通病至关重要。

一、混凝土开裂1. 预防措施:(1)控制水灰比:水灰比过高会导致混凝土开裂,因此应根据混凝土材料的特性和使用环境,进行合理的控制。

(2)及时浇水养护:混凝土在养护过程中要充分浇水,保持湿润状态,以减少混凝土表面收缩引起的开裂。

(3)采用合适的控制剂:可以有效降低混凝土的收缩率和温度变化引起的开裂。

2. 处理方案:(1)采用增强混凝土的方法,如向混凝土表面喷涂抗裂剂、增强剂等。

(2)采用钢筋或边框加固的方法,增强混凝土结构的承载能力。

二、混凝土结露1. 预防措施:(1)加强通风和排湿:建筑内部应加强通风换气和排湿,减少室内湿度,避免混凝土结露。

(2)在施工过程中,尽可能控制水汽的释放,减少混凝土表面结露的可能性。

(3)在混凝土表面刷涂防水涂料,增强混凝土对水的防护性能。

2. 处理方案:(1)使用加热器等设备,加快室内空气循环和干燥速度,减少混凝土结露。

(2)使用除湿器等设备,降低室内湿度,去除混凝土表面的水汽。

(3)对严重结露的混凝土表面进行清洗,防止混凝土面层的脱落或损坏。

三、混凝土泛碱1. 预防措施:(1)在混凝土材料中尽量减少或控制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碱性物质的含量。

(2)采用低碱性水泥或添加剂来减少混凝土中的碱性物质含量。

(3)加强养护管理,减少混凝土的干缩和渗透,以减少混凝土的碱性物质析出。

2. 处理方案:(1)对混凝土进行除碱处理,如刷涂含有酸性物质的溶液等。

(2)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来处理泛碱现象,如使用激光或化学溶液等。

(3)针对泛碱较严重的混凝土结构,采用加固和防护措施,增强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和安全性。

质量通病防治措施专项施工方案

质量通病防治措施专项施工方案

质量通病防治措施专项施工方案一、工程概述本工程为工程名称,位于工程地点,总建筑面积为建筑面积平方米。

结构形式为结构形式,基础类型为基础类型。

该工程包括具体的工程内容等。

二、编制目的为了有效预防和治理本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质量通病,提高工程质量水平,确保工程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特制定本专项施工方案。

三、质量通病的种类及产生原因(一)混凝土裂缝1、产生原因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水泥用量过大,水灰比过大。

混凝土浇筑后养护不及时或养护方法不当。

模板拆除过早,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要求。

结构受力不均匀,产生过大的应力。

(二)墙体裂缝1、产生原因地基不均匀沉降。

温度变化引起的伸缩裂缝。

墙体材料质量不合格,强度不足。

施工工艺不当,如砌筑砂浆不饱满,灰缝厚度不均匀等。

(三)屋面渗漏1、产生原因防水材料质量不合格,或施工工艺不符合要求。

屋面排水不畅,积水时间过长。

女儿墙、天沟等部位节点处理不当。

(四)地面空鼓、裂缝1、产生原因基层处理不干净,有浮灰、杂物等。

地面回填土不实,导致地面下沉。

地面混凝土强度不足,或养护不到位。

(五)给排水管道渗漏1、产生原因管材、管件质量不合格。

管道连接不牢固,密封不严。

管道安装后未进行压力试验。

四、质量通病防治措施(一)混凝土裂缝防治措施1、优化混凝土配合比,控制水泥用量和水灰比,选用合适的外加剂。

2、加强混凝土的养护,根据气温和湿度情况,采取覆盖保湿、浇水养护等措施,养护时间不少于 14 天。

3、严格控制模板拆除时间,按照规范要求,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一定比例后方可拆除模板。

4、合理设置后浇带,减少结构的不均匀沉降和温度应力。

(二)墙体裂缝防治措施1、加强地基勘察和处理,确保地基承载力均匀。

2、在墙体中设置温度伸缩缝,减少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

3、选用质量合格的墙体材料,并严格控制砌筑质量,保证砂浆饱满,灰缝厚度均匀。

4、对较长的墙体,应采取加设构造柱、圈梁等措施,增强墙体的稳定性。

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实施细则

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实施细则

承秦高速公路秦皇岛段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实施细则为进一步加强混凝土质量控制,提高结构工程安全性、耐久性和美观性,根据《河北省公路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实施方案》,结合本项目混凝土质量控制实际情况,制定本细则。

一、治理目标通过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要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理念,实施精细化管理,达到全面提高本项目混凝土结构物的安全性、耐久性和美观性。

(一)杜绝强度不达标混凝土,有效控制混凝土离散性。

混凝土强度必须大于设计强度,且严格控制在设计强度的倍以内。

(二)杜绝使用不合格原材料,钢筋、水泥抽检合格率达到100%。

(三)钻孔灌注桩钢筋笼偏位控制在误差范围之内,桩头凿除后桩顶断面混凝土完整、表面平整、中间微凸的标准。

(四)钢筋保护层厚度在钢筋安装过程中抽检合格率达95%以上,工后抽检合格率达85%以上。

(五)加强工艺控制,混凝土外观质量综合评分明显提高。

(六)采取措施解决内膜上浮、控制顶板厚度,保证梁板断面尺寸符合设计要求。

(七)加强预应力张拉、孔道压浆的质量管理。

(八)桥面混凝土施工严格控制平整度。

(九)采取措施防止混凝土出现收缩裂缝。

(十)按结构(部位)、工序总结形成一批较为先进、成熟的混凝土质量有效控制的工艺和工法。

二、治理范围和主要内容(一)治理范围本项目所有从业施工、监理单位。

(二)主要内容1、管理通病:质量管理责任不明确、落实不到位;合同文件的技术规范内容编制不详细,全面性不够,可操作性不强;试验检测及管理工作不规范;设计不精细;施工技术交底工作不到位;检查验收不规范、不严格。

2、施工工艺通病:原材料(骨料)存放不规范,钢筋锈蚀;钢筋绑扎成型刚度不够;施工配合比设计不合适及施工控制不严格;模板制作和安装质量差,混凝土浇筑、振捣和养护不规范;预应力张拉龄期控制不规范、孔道压浆不实。

3、实体质量:混凝土强度离散性大,裂缝超限;钢筋布设偏差超标,保护层厚度合格率低,蜂窝麻面及露筋。

质量通病专项方案

质量通病专项方案

一、前言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质量日益受到广泛关注。

然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仍存在一些常见的质量通病,如混凝土开裂、渗漏、墙体裂缝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建筑物的使用寿命,还可能威胁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特制定本质量通病专项方案。

二、指导思想以质量第一为原则,强化工程质量意识,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对工程质量通病进行专项治理,确保工程质量达到国家标准。

三、治理目标1. 降低工程质量通病发生率,提高建筑工程质量;2. 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3. 提升建筑企业的品牌形象。

四、治理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质量通病专项治理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监督专项治理工作。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2. 制定专项治理方案针对不同类型建筑,制定相应的质量通病专项治理方案,明确治理目标、任务、措施和责任。

3. 严格施工过程控制(1)加强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质量检验,确保原材料质量合格;(2)严格执行施工工艺,规范施工操作,提高施工质量;(3)加强施工现场管理,确保施工现场整洁、有序。

4. 加强质量通病防治技术培训对施工人员进行质量通病防治技术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确保施工质量。

5. 强化监督检查(1)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2)建立健全工程质量验收制度,确保工程质量符合标准;(3)对质量通病频发的项目,进行重点监管,确保治理效果。

6. 严格责任追究对因质量问题造成事故的责任人,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五、实施步骤1. 制定专项治理方案,明确治理目标、任务、措施和责任;2. 开展质量通病防治技术培训;3. 加强施工过程控制,确保工程质量;4. 严格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5. 定期总结治理工作,评估治理效果。

六、保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确保专项治理工作顺利开展;2. 加大资金投入,支持专项治理工作;3. 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全社会对质量通病防治的认识;4. 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鼓励企业、个人积极参与质量通病防治工作。

质量通病防治措施专项施工方案

质量通病防治措施专项施工方案

质量通病防治措施专项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为_____,位于_____,总建筑面积为_____平方米。

结构形式为_____,基础类型为_____。

该工程由_____设计,由_____承建。

二、编制目的为了有效预防和治理本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质量通病,提高工程质量,确保工程顺利进行,特制定本专项施工方案。

三、质量通病的种类及产生原因(一)混凝土裂缝1、产生原因(1)混凝土原材料质量不合格,如水泥安定性不良、骨料含泥量过大等。

(2)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水灰比过大,坍落度控制不当。

(3)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振捣不密实,存在漏振、过振现象。

(4)混凝土养护不及时、不到位,养护时间不足。

(5)施工荷载过早施加,模板拆除不当。

(二)钢筋位移1、产生原因(1)钢筋绑扎不牢固,固定措施不到位。

(2)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振捣棒碰撞钢筋,导致钢筋移位。

(3)施工人员踩踏钢筋,未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三)墙体抹灰空鼓、开裂1、产生原因(1)基层处理不干净,存在浮灰、油污等。

(2)抹灰砂浆配合比不当,和易性差。

(3)抹灰层过厚,未分层施工。

(4)不同材料交接处未采取加强措施。

(四)屋面渗漏1、产生原因(1)防水材料质量不合格,防水施工工艺不符合要求。

(2)屋面找平层不平整,存在积水现象。

(3)细部节点处理不当,如女儿墙泛水、落水口等部位。

(五)卫生间渗漏1、产生原因(1)卫生间防水施工不到位,防水层存在破损。

(2)卫生间管道预留孔洞封堵不严密。

(3)卫生间地面坡度不符合要求,排水不畅。

四、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一)混凝土裂缝的防治措施1、严格控制混凝土原材料质量,选用质量合格的水泥、骨料等。

2、优化混凝土配合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合理控制水灰比和坍落度。

3、加强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振捣管理,确保振捣密实,避免漏振、过振。

4、加强混凝土养护,根据气温和湿度条件,及时采取覆盖保湿养护措施,养护时间不少于 14 天。

5、合理安排施工进度,避免过早施加施工荷载,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拆除模板。

混凝土施工常见的质量通病和防治措施

混凝土施工常见的质量通病和防治措施

砼常见的质量通病和防治措施一混凝土蜂窝、麻面、孔洞1、产生原因:1模板表面粗糙并粘有干混凝土,浇灌混凝土前浇水湿润不够,或模板缝没有堵严,浇捣时,与模板接触部分的混凝土失水过多或滑浆,混凝土呈干硬状态,使混凝土表面形成许多小凹点;2混凝土搅拌时间短,加水量不准,混凝土和易性差,混凝土浇筑后有的地方砂浆少石子多,形成蜂窝;3混凝土浇灌没有分层浇灌,下料不当,造成混凝土离析,因而出现蜂窝麻面;4混凝土浇入后振捣质量差或漏振,造成蜂窝麻面;2、预防措施:1浇灌混凝土前认真检查模板的牢固性及缝隙是否堵好,模板应清洗干净并用清水湿润,不留积水,并使模板缝隙膨胀严密;2混凝土搅拌时间要适宜,一般应为1-2分钟;3混凝土浇筑高度超过2米时,要采取措施,如用串筒、溜管或振动溜管进行下料;4混凝土入模后,必须掌握振捣时间,一般每点振捣时间约20-30秒;合适的振捣时间可由下列现象来判断:混凝土不再显着下沉,不再出现气泡,混凝土表面出浆且呈水平状态,混凝土将模板边角部分填满充实;3、处理方法:麻面主要影响美观,应加以修补,即将麻面部分湿润后用水泥浆或水泥砂浆抹平;如果是小蜂窝,可先用水洗刷干净后,用1:2或2:5水泥砂浆修补,水泥标号、厂家应为同一浇筑时的水泥、厂家;如果是大蜂窝则先将松动石子剔掉,用水冲刷干净湿透,再用提高一级标号的细石混凝土捣实,加强养护;如果是孔洞,要经过有关人员研究,制定补强方案,方可处理;二露筋1、产生原因:1混凝土振捣时钢筋垫块移位,或垫块太少,钢筋紧贴模板,致使拆模后露筋;2钢筋混凝土构件断面小,钢筋过密,如遇大石子卡在钢筋上水泥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使钢筋密集处产生露筋;3混凝土振捣时,振捣棒撞击钢筋,将钢筋振散发生移位,因而造成露筋;2、预防措施:1钢筋混凝土施工时,注意垫足垫块,保证厚度,固定好;2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较密集时,要选配适当石子,以免石子过大卡在钢筋处,普通混凝土难以浇灌时,可采用细石混凝土;3混凝土振捣时严禁振动钢筋,防止钢筋变形位移,在钢筋密集处,可采用带刀片的振捣棒进行振捣;3、处理方法:首先将外露钢筋上的混凝土渣子和铁锈清理干净,然后用水冲洗湿润,用1:2或1:水泥砂浆抹压平整;如露筋较深,应将薄弱混凝土全部凿掉,冲刷干净润湿,用提高一级标号的细石混凝土捣实,认真养护;三混凝土强度偏高或偏低1、产生原因:1混凝土原材料不符合要求,如水泥过期受潮结块、砂石含泥量太大、袋装水泥重量不足等,造成混凝土强度偏低;2混凝土配合比不正确,原材料计量不准确,如砂、石不过磅,加水不准,搅拌时间不够;3混凝土试块不按规定制作和养护,或试模变形,或管理不善、养护条件不符合要求等;2、预防措施:1混凝土原材料应试验合格,严格控制配合比,保证计量准确,外加剂要按规定掺加;2混凝土应搅拌均匀,按砂子+水泥+石子+水的顺序上料,外加剂溶液量最好均匀加入水中或从出料口处加入,不能倒在料斗内;搅拌时间应根据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搅拌机容量合理确定;3搅拌第一盘混凝土时可适当少装一些石子或适当增加水泥和水;4健全检查和试验制度,按规定检查坍落度和制作混凝土试块,认真做好试验记录;四混凝土板表面不平整1、产生原因:1有时混凝土梁板同时浇灌,只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然后用平锹一拍了事,板厚控制不准,表面不平;2混凝土未达到一定强度就上人操作或运料,混凝土板表面出现凸凹不平的卸痕;3模板没有支承在坚固的地基上,垫板支承面不够,以致在浇灌混凝土或早期养护时发生下沉;2、预防措施:1混凝土板应采用平板式振捣器在其表面进行振捣,有效振动深度约20厘米,大面积混凝土应分段振捣,相邻两段之间应搭接振捣5厘米左右;2控制混凝土板浇灌厚度,除在模板四周弹墨线外,还可用钢筋或木料做成与板厚相同的标记,放在灌筑地点附近,随浇随移动,振捣方向宜与浇灌方向垂直,使板面平整,厚度一致;3混凝土浇灌完后12小时以内即应浇水养护如气温低于+5oC时不得浇水并设有专人负责;必须在混凝土强度达到㎜2以后,方可在已浇筑结构上走动; 4混凝土模板应有足够的稳定性、刚度和强度,支承结构必须安装在坚实的地基上,并有足够的支承面积,以保证浇灌混凝土时不发生下沉;五混凝土裂缝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温度、湿度变化,混凝土徐变的影响,地基不均匀沉降,拆模过早,早期受振动等因素都有可能引起混凝土裂缝发生;1、预防措施:1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浇灌完的混凝土要及时养护,防止干缩,冬季施工期间要及时覆盖养护,防止冷缩裂缝产生; 2大体积现浇混凝土施工应合理设计浇筑方案,避免出现施工缝;4加强施工管理,混凝土施工时应结合实际条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混凝土的配合比、塌落度等符合规定的要求并严格控制外加剂的使用,同时应避免混凝土早期受到冲击;2、处理方法:当裂缝较细,数量不多时,可将裂缝用水冲洗后,用水泥浆抹补;如裂缝开裂较大较深时,应沿裂缝凿去薄弱部分,并用水冲洗干净,用1:水泥砂浆抹补;此外,加压灌入不同稠度的改性环氧树脂溶液补缝,效果也较好;六混凝土夹芯1、产生原因:浇灌大面积、大体积钢筋混凝土结构时,往往分层分段施工,在施工停歇期间常有木块、锯末等杂物,在冬季还有积雪、冰块积存在混凝土表面,这些杂物如不认真检查清理,再次浇灌混凝土时,就夹入混凝土内,在施工缝处造成杂物”夹芯”;2、预防措施:浇灌混凝土前要认真检查,将表面杂物清理干净,可在模板与沿施工缝处通条开口,以便清理;冬季施工时如有冻雪等,可用太阳灯等烤化后清理干净;如只有锯末等杂物,可采用鼓风机等吹,全部清理干净后,通条开口再封板,然后浇灌混凝土;七外形尺寸偏差;1、现象:表面不平整,整体歪斜,轴线位移;2、产生原因:1模板自身变形,有孔洞,拼装不平整;2模板体系的刚度、强度及稳定性不足,造成模板整体变形和位移;3混凝土下料方式不当,冲击力过大,造成跑模或模板变形;4振捣时振捣棒接触模板过度振捣;5放线误差过大,结构构件支模时因检查核对不细致造成的外形尺寸误差;3、预防措施:1模板使用前要经修整和补洞,拼装严密平整;2模板加固体系要经计算,保证刚度和强度;支撑体系也应经过计算设置,保证足够的整体稳定性;3下料高度不大于2米;随时观察模板情况,发现变形和位移要停止下料进行修整加固;4振捣时振捣棒避免接触模板;5浇筑混凝土前,对结构构件的轴线和几何尺寸进行反复认真的检查核对;4、处理方法:无抹面的外露混凝土表面不平整,可增加一层同配比的砂浆抹面;整体歪斜、轴线位移偏差不大时,在不影响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可不进行处理;整体歪斜、轴线位移偏差较大时,需经有关部门检查认定,并共同研究处理方案;八胀模的防治措施现浇混凝土胀模会造成构件尺寸增大,外形不干规整,严重时需进行剔凿,影响混凝土的外观质量;为有效防治施工时的胀模现象,需对施工胀模的原因进行分析;1、胀模原因分析施工中常见混凝土胀模的原因有以下几种:模板下口混凝土侧压力最大,采用大流动泵送混凝土时,一次浇筑过高、过快;阳角部位U形卡不到位及大模悬挑端过长;采用木板制作的门窗洞口、预留洞模板,其下脚支撑及定位困难;由于墙面残浆等原因,二次接槎部位模板不能保证与墙拼严;拼接处模板安装过松;随意取消对拉螺栓;采用跳模施工的墙,跳模落在钢筋上,不便打斜撑;柱采用定型钢模时,未使用阴角模,大角常连接不紧密,有空隙;浇筑梁无外脚手架时,周边梁外模安装质量难以控制,外模不顺直,支撑不牢;人为减少支撑数量,易使梁下沉;悬挑梁端部及后浇带处支撑数量不足,标高不准,跑模;跨中未按规定起拱时,易发生梁下沉现象;梁柱节点及楼板与剪力墙、柱交接处未制作定型节点模板、易胀模或模板吃进柱内;2、防治措施模板的设计措施上述问题应在结构计算的基础上综合施工等各方面因素后绘成模板施工图,并编制模板方案,以指导施工;模板的安装措施混凝土浇筑及模板养护措施九、混凝土楼面;温度裂缝;塑性裂缝;干缩裂缝;防治措施结合工程实践经验,分析了混凝土施工楼面裂缝形成的原因,提出了预防和控制的混凝土裂缝的措施,以确保混凝土的工程质量;长期以来,由于对混凝土裂缝问题认识上的偏差,或重视程度不高,混凝土开裂现象十分普遍,严重破坏了建筑物的外观质量,给业主的心理造成不安全感;其次,从承载力角度而言,由早期裂缝发展而成的贯穿裂缝和深层裂缝改变混凝土的受力条件,降低结构的承载能力,影响建筑物的质量和运行安全性;第三,从耐久性角度出发,混凝土结构体表面或内部发生的裂缝将对建筑物防水性、抗渗性、钢筋锈蚀性、化学侵蚀性等耐久性产生严重的危害,缩短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因此,施工中应尽可能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控制裂缝,使结构尽量不出现裂缝,或尽可能减少裂缝的数量和宽度,以确保工程质量;目前,泵送混凝土广泛应用在多高层建筑及大体积混凝土中,达到了提高施工工效,节约施工成本的良好效果;但是,工程实践表明,泵送混凝土属于大流态性的混凝土,具有坍落度大、水泥用量多、含砂率高等特点,因此,在施工中产生裂缝的概率较高;特别是住宅工程楼板的裂缝发生后,往往会引起的投诉、纠纷、以及索赔要求等;现结合大量施工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以及裂缝的防治处理,介绍以施工为主、兼顾设计和材料原因分析楼面裂缝的综合性防治及具体措施;对混凝土楼面施工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进行探讨;一、设计中的重点加强部位从住宅工程现浇楼板裂缝发生的部位分析,最常见、最普遍和数量最多的是房屋四周阳角处含平面形状突变的凹凸房屋阳角处的房间在离开阳角1米左右,即在楼板的分离式配筋的负弯矩筋以及角部放射筋未端或外侧发生45度左右的楼地面斜角裂缝,此通病在现浇楼板的任何一种类型的建筑中都普遍存在;其原因主要是混凝土的收缩特性和温差双重作用所引起的,并且愈靠近屋面处的楼层裂缝往往愈大;从设计角度看,现行设计规范侧重于按强度考虑,未充分按温差和混凝土收缩特性等多种因素作综合考虑,配筋量因而达不到要求;而房屋的四周阳角由于受到纵、横二个方向剪力墙或刚度相对较大的楼面梁约束,限制了楼面板混凝土的自由变形,因此在温差和混凝土收缩变化时,板面在配筋薄弱处即在分离式配筋的负弯矩筋和放射筋的未端结束处首先开裂,产生45度左右的斜角裂缝;虽然楼地面斜角裂缝对结构安全使用没有影响,但在有水源等特殊情况下会发生渗漏缺陷,容易引起住户投诉,是裂缝防治的重点;根据上面的原因分析,我公司在近几年的图纸会审中,十分注意建议业主和设计单位对四周的阳角处楼面板配筋进行加强,负筋不采用分离式切断,改为沿房间每个阳角仅限一个房间全长配置,并且适当加密;几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凡采纳或按上述设计的房屋,基本上不再发生45度斜角裂缝,已能较满意地解决好楼板裂缝中数量最多的主要矛盾,效果显着;二、裂缝形成的原因和防止措施一温度裂缝1、裂缝形成的原因混凝土是热的不良导体,传热很慢,混凝土浇筑后,在混凝上硬化初期,水泥的水化热使混凝土内部温度升高,一般每100Kg水泥可使混凝土温度升高10℃左右,加上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在2~3d内,混凝土内部温度可达50~80℃,造成内外温差很大,形成温度梯度,而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约为1010-6/℃即温度每升高或降低10℃,混凝土会产生%的线膨胀或收缩;经验表明,在无风天气,混凝土表面温度与环境气温之差大于25℃时,即出现肉眼可见的温差收缩裂缝;裂缝宽度一般在 mm左右;裂缝走向无规律性,有在构件表面较浅范围内的,有深入到构件内部较深的,深进和贯穿的温度裂缝对混凝土有很大的破坏性;2、防止措施1 在材料方面严格控制混凝土原材料,降低水泥水化热;选用中热和低热的水泥品种是控制混凝土温度升高的根本方法;选择合适的骨料级配,增强混凝土的和易性,有效地控制混凝土的温度升高,在施工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选择粒径较大、级配良好的粗骨料;掺加适量的外加剂或掺和料,如木质素磺酸钙减水剂、粉煤灰等,优化混凝土配合比,改善混凝土的性能,从而降低水化热;2 在施工、设计方面a 控制混凝土的出机温度;对混凝土出机温度影响最大的是石子与砂的温度,采用预冷骨料、遮阳防晒、洒水降温;运输时,对运输车进行遮阳防晒和保温措施;b掌握好混凝土浇筑时间;合理部署施工,尽量避免在炎热天气浇筑大体积混凝土,控制混凝土的浇筑温度,减少结构的内外温差;c及时对混凝土进行保温、保湿养护;尽量减少混凝土的暴露面和暴露时间,避免夏季遭受暴晒,防止冬季经受寒潮冲击,延缓混凝土的降温速率;d改善边界约束和构造设计;当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尺寸过大时,为防止水化热的大量积聚,在进行结构设计时,可在适当位置设置后浇带,降低混凝土每次浇筑的蓄热量;其次在结构的孔洞周围,变截面处以及底板、顶板与墙的转角处,配制温度钢筋,改善应力集中,防止裂缝出现;同时为了消除边界约束而引起的温度引力,应在与边界约束的接触面设置滑动层,以消除嵌固,减少约束;二塑性裂缝1、裂缝形成的原因a塑性沉降裂缝在新拌混凝土中,骨料颗粒悬浮在一定稠度的胶结材浆体中,由于普通混凝土的浆体密度低于骨料,因而骨料在浆体中有下沉趋势;而浆体中水泥颗粒密度又大于粉煤灰并远大于水,从而使浆体中的粉煤灰与水向上漂移而产生沉降与离析、泌水现象;骨料下沉和水分上升会在水平钢筋底部和粗骨料底部积聚水分,干后形成空隙,还会使混凝土接近表面的部份由于粉煤灰组分多而降低强度;当下沉的固体颗粒遇到水平钢筋或受到侧面模板的摩擦阻力时,就会与周围的混凝土形成沉降差,在混凝土顶部表面形成塑性沉降裂缝;混凝土的坍落度越大,越易发生塑性沉降裂缝;b塑性收缩裂缝混凝土在初凝前由于水分蒸发、混凝土内部水分不断向表面迁移,形成混凝土在塑性阶段体积收缩;一般混凝土的塑性收缩约为1%,坍落度大的混凝土大流动性混凝土的塑性收缩量可达2%;当施工时温度高,相对湿度低时,混凝土内部水分向表面迁移供应不上蒸发量的情况下,混凝土表面失水干缩受下面混凝土的约束,表面会出现不规则的塑性收缩裂缝;此种塑性收缩裂缝在混凝土初凝前及时抹压或二次振捣可以愈合,如不及时处理并蓄水养护,可能发展为贯通性有害裂缝;近年广泛采用泵送混凝土施工,为便于泵送与浇筑,现场任意加水现象时有发生;加水不仅使水灰比变大,降低混凝土强度,且极易产生塑性收缩裂缝,工地对此严加控制;2、防止措施a要控制混凝土单位用水量在170 kg/ m3 以下,水灰比小于 ,在满足施工要求时,尽可能减少坍落度;b掺加适量质量良好的泵送剂及掺合料,可有效改善混凝土的性能和降低沉陷;c混凝土搅拌时间要适当,时间过短或过长都会造成拌合物均匀性变坏而增大沉陷;d混凝土浇筑时,下料不宜太快,防止堆积或振捣不充分;e混凝土应振捣密实,一次振捣时间为15~30 s ,在柱、梁、墙和板的变截面处宜分层浇筑、振捣,在混凝土浇筑1~ h后,混凝土尚未凝结之前,对混凝土进行两次复振,以排除混凝土因泌水在粗骨料水平钢筋下部产生的水分和空隙,改善混凝土和钢筋的握裹力,消除混凝土沉降裂缝;f在炎热的夏季和大风天气,为防止水分激烈蒸发形成内外硬化不均和异常收缩引起裂缝,应采取缓凝和覆盖;三水化收缩及干躁收缩裂缝1、裂缝形成的原因a水化收缩及自生干缩裂缝:水泥在水化反应过程中,水化产物的绝对体积同水化前的水泥与水的体积之和相比有所减少的现象称水化收缩;硅酸盐水泥的水化收缩量约为1%-2%;水化收缩在初凝前表现为浆体的宏观体积收缩,初凝后则在已形成的水泥石骨架内生成孔隙;在水泥继续水化过程中不断消耗水分导致毛细孔中自由水减少,湿度降低,在外部养护水供应不充分的情况下,混凝土内部产生自干燥现象,由自干燥作用导致毛细孔内产生负压,引起混凝土内自干燥收缩;由于常态混凝土的水胶比较高,混凝土内有较为充裕的水分,在养护较好的情况下毛细管中很少出现缺水干燥现象,因而很少发生自生干燥收缩;对于水胶比小于的混凝土,初凝后水化收缩与自生干缩率可达%%,据日本Tazawa的实验,水胶比的加硅粉混凝土,2d自生干缩即高达%;因此,对于水胶比低的混凝土,应在初凝时水泥石结构未到很密实的情况下及时饱水养护,否则极易产生混凝土自内而外的自生干缩裂缝;b干燥收缩裂缝:混凝土工程在硬化后,内部的游离水会由表及里逐渐蒸发失水,导致混凝土由表及里逐渐产生干燥收缩;在约束条件下,当收缩变形量导致的收缩应力大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混凝土就会出现由表及里的干燥收缩裂缝;混凝土的干燥收缩是从施工阶段撤除养护开始的,早期的干燥收缩裂缝比较细微,往往不为人们所注意;随着时间推移,混凝土的蒸发量和干燥收缩量逐渐增大,裂缝也逐渐明显起来;一般混凝土90d干燥率为%%,流动性混凝土为%%,这是混凝土结构较普遍地发生裂缝的主要原因;干燥收缩裂缝在潮湿条件下可以逐渐缩减愈合,因此如果裂缝宽度不大于规定指标,对结构不致构成危害;2、防止措施1在材料方面a水泥:水泥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1999 、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硅酸盐水泥及粉煤灰硅酸盐水泥GB1344-1999;水泥颗粒越细,硬化时收缩越大,掺混合材料的硅酸盐水泥配置的混凝土比用普通水泥配置的混凝土干缩率大,按收缩值排序为:矿渣水泥> 普通硅酸盐水泥> 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因此在满足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中、低热水泥,降低水泥用量;b粗骨料:粗骨料最大粒径应满足结构钢筋净间距和泵送管径要求,粒径增大可减少用水量、水泥用量,从而可以减少混凝土自身收缩;粗骨料必须是连续级配,其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宜大于10 % ,以保证混凝土的可泵性;c细骨料:细骨料级配应合理,并优先选用中砂,控制云母、硫化物、有机质、粘土、淤泥等有害物质含量,降低混凝土收缩;d减水剂和掺合料:泵送混凝土中掺入减水剂,在水灰比不变的情况下,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混凝土收缩;混凝土中掺入粉煤灰、矿渣粉、沸石粉等掺合料可以增加混凝土密实度,提高可泵性;2 在施工方面a采用二次抹压技术,即在混凝土初凝前在混凝土表面进行二次抹压,消除混凝土干缩、沉缩和塑性收缩发生的表面裂缝,增加混凝土的密实度,但是,二次抹压时间必须掌握恰当,过早抹压没有效果,过晚抹压混凝土已进入初凝状态,失去塑性,消除不了混凝土表面已出现的裂缝;b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及时覆盖塑料薄膜或湿草袋,对混凝土进行保湿养护,接缝处搭接盖严,避免混凝土水分蒸发,保持混凝土表面处在湿润状态下养护,混凝土终凝后继续浇水养护7 d;c混凝土经过二次抹压初凝后,轻微洒水润湿,混凝土终凝后每天分几次浇水养护,保持水浸润混凝土表面7 d;d为防止墙柱、梁等的侧模板过早拆卸,导致混凝土表面产生干燥收缩裂缝,应在表面刷养护液;四施工裂缝1、裂缝形成的原因a振捣工艺不当发生的裂缝:振捣不足部位混凝土构造比较疏松,拆模后易出现蜂窝、麻面,过振部位则粗骨料下沉,表面泌浆、泌水,中间砂浆富集,易由表及里发生塑性裂缝和干燥裂缝;有时工地为减少拆、装泵管次数,将混凝土拌合物集中卸下,用振捣器赶料,使大量浆体被赶走,粗骨留在原处,导致混凝土结构失匀,浆体多的部位易出现塑性收缩裂缝和干燥裂缝;b养护不足引起的裂缝:混凝土浇筑后如不及时养护,易产生塑性收缩裂缝和早期干燥裂缝,特别是水泥用量大的高强度等级混凝土和高温、干燥气候条件下浇筑的平板结构混凝土,如不及时养护,极易出现早期收缩裂缝;在烈日暴晒和大风天气,混凝土浇筑后如不及时覆盖养护,有时混凝土表面较快硬结,形成一层硬皮,硬皮上的裂缝已经抹压不动,而下部混凝土还未达到初凝;春寒大风时期也会出现类似现象;这种情况,只有通过二次振捣后,及时覆盖养护加以解决;养护不足不仅表现在养护时间达不到规范规定的天数,例如有的工地并不覆盖保湿养护,只是一天浇两三次水,混凝土同样处于养护不足状态; c预埋线管处的裂缝预埋线管,特别是多根线管的集散处是混凝土截面受到较多削弱,从而引起应力集中,容易导致裂缝发生的薄弱部位;当预埋线管的直径较小,并且房屋的开间宽度也较小,同时线管的敷设走向又不垂直于混凝土的收缩和受拉方向时,一般不会发生楼面裂缝;反之,当预埋线管的直径较大,开间宽度也较大,并且线管的敷设走向又垂直于混凝土的收缩和受拉力向时,就很容易发生楼面裂缝;d 施工荷载裂缝目前在主体结构的施工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质量与工期之间的较大矛盾;一般主体结构的楼层施工速度平均为5-7天左右一层,最快时甚至不足5天一层;因此当楼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后不足24小时的养护时间,就忙着进行钢筋绑扎、材料吊运等施工活动,这就给大开间部位的房间雪上加霜;除了大开间的混凝土总收缩值较小开间要大的不利因素外,更容易在强度不足的情况下受材料吊卸冲击振动荷载的作用而引起不规则的受力裂缝;并。

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实施方案

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实施方案

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实施方案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材料之一,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工程的安全和使用寿命。

然而,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常常出现一些通病问题,如开裂、渗水、脱落等。

为了保证混凝土质量,需要进行通病治理活动。

下面是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的实施方案。

一、开裂治理1.原因分析:混凝土开裂的原因有很多,包括材料性质、施工工艺、环境条件等方面的问题。

首先需要对开裂的原因进行细致的分析,找出主要原因。

2.加强工程管理:提高施工工艺水平,减少混凝土的开裂可能性。

加强施工人员的培训,保证其专业技能合格。

严格按照设计和标准要求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质量。

3.选用适当的混凝土材料:根据实际工程需要选择适当的混凝土材料,并进行质量检测。

控制混凝土中水灰比,确保其抗裂性能。

4.控制混凝土收缩:采取适当的措施控制混凝土收缩,如使用缩微剂、添加渗透剂等。

5.加强养护措施:在混凝土浇筑后,及时进行养护,保证其正常硬化,避免因干燥引起的裂缝。

二、渗水治理1.原因分析:混凝土渗水的原因通常是因为混凝土强度低、缺乏密实性、裂缝等引起的。

需要对引起渗水的原因进行分析,找出问题所在。

2.强化混凝土密实性:在施工过程中,采取适当的措施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如在混凝土浇筑前进行振捣和充填,确保混凝土的质量。

可同时加入密实剂增加混凝土的密实性。

3.修补裂缝:对已经出现的裂缝,采取修补措施,如使用缝补材料进行修复。

4.加强混凝土养护:在混凝土浇筑后,及时进行养护,避免干燥引起的开裂和渗水问题。

如果需要,可以进行养护剂的加入,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能。

三、脱落治理1.原因分析:混凝土脱落的原因通常是由于混凝土本身的质量问题、施工工艺不当等。

需要对脱落问题的原因进行详细分析。

2.修补脱落部位:对已经脱落的部分,进行修补处理,包括清理脱落物、修复表面、加固薄弱部位等。

3.加强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根据实际工程需要,设计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确保混凝土的抗脱落性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预防及治理活动实施方二1 、治理目标 ............................ 21三、活动工作小组和相应责任人 .....................2 一)活动小组 ............................2 二)各区域责任人 .........................四、质量通病 ............................ 一3 )管理通病原因分析、预防 措施 ................... 3 .......................... 7二)施工工艺通病原因分析、预 防措施及治理三)实体质量通病、原因分析、预防措施及治理 (10)五、主要控制措施 (18)一)思想高度重视 (18)二)熟悉图纸,按图施工 (19)三)严格报检程序 (19)四)质量控制要点 (19)六、实施步骤 (20)七、处罚措施 (20)八、奖励措施 (21)九、管理保障措施 (22)录目、前言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预防及专项治理活动实施方案一、前言加大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工作,全面提高混凝土结构工程的耐久性、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混凝土质量,通过分析混凝土通病而加以预防,结合本公司的质量管理经验及本项目的实际情况,特编制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预防及治理方法。

二、治理目标一)砼强度杜绝强度不达标混凝土,有效控制混凝土强度离散型。

混凝土强度必须大于设计强度且严格控制在设计强度的 1.5 倍以内;二)砼用原材料杜绝使用不合格原材料,钢筋、水泥、砂、石、外加剂、锚夹具抽检合格率达到100% ;三)钢筋保护层厚度公路工程保护层厚度在模板安装过程中抽检合格率达到95% 以上,工后抽检合格率达到85% 以上;四)砼外观质量消除气泡,消除蜂窝、麻面、裂缝等现象,消除露筋现象,混凝土外观质量做到色泽均匀,表面光滑亮丽,综合评分在90 分以上;隧道超限裂缝、预应力孔道压浆、重点工艺环节控制五).衬砌厚度等施工质量得到有效控制;形成一批达到领先水平的较为成熟的混凝土六)品牌效应质量有效控制的工艺、工法,建成一批在国内具有品牌效应的混凝土工程,培养出一批优秀的混凝土工程建设队伍。

三、活动工作小组和相应责任人为切实推动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预防及专项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特成立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预防及专项治理活动工作小组,同时对各区域和各部位现场直接责任人、施工员进行分工明确。

一)活动小组组长:副组长:组员:二)各区域责任人1、预制场责任人:施工员:2、服务区及部分主线区域责任人:施工员:、互通及部分主线区域 3 责任人:施工员:四、质量通病一)管理通病原因分析、预防措施1、质量责任制不明确、落实不到位1)原因分析(①质量责任划分未覆盖到所有施工内容;②部分关键工序质量责任人未落实;③质量责任奖惩不落实;④部分人员缺乏培训,质量责任意识薄弱。

(2)预防措施①实行质量责任制,将质量责任层层落实到位;②建立质量责任奖惩制度,实行奖罚分明;③定期开展混凝土工程质量专题培训。

2、设计管理不到位()原因分析 1 ①施工图审查不够细致;②设计及施工技术交底工作不到位;③设计变更手续办理不及时。

)预防措施 2 (.①在施工图发放以后,认真审查图纸,并多人进行复核,确保不遗漏、不出错。

汇总有问题的项目,上报设计院进行答疑;② 在工程开展时,及时进行施工技术交底工作;③及时办理设计变更手续。

3、试验检测及管理工作不规范)原因分析(1①原材料和实体质量技术指标内容未检、漏检或检测频率不足;② 检测设备或仪器不满足试验要求;③试验检测适用标准错误;④试验台帐建立不完善或台帐不能与报告相符;⑤标养室设施、试块养护不能满足规范要求;⑥委托试验管理不规范;⑦试验人员数量、资质不能满足规定要求;⑧试验检测原始资料记录、签认不规范。

)预防措施2 (①原材料和实体质量技术指标必须认真检查,凡未检、漏检或检测频率不足的,必须进行经济处罚。

定期抽查原材料的检测频率;②检测设备或仪器按项目投标进行配置,所增加的项目及时配置设备或仪器,达到满足试验要求为止;③试验检测适用标准要配备完善,有新标准时及时更换并同时作废旧标准,防止错用或漏用;④及时建立试验台帐并完善,台帐要与报告相符;⑤标养室设施、试块养护要按双标要求进行标准化建设,并满足规范要求;证章,并有其资⑥委托试验管理要规范,送检到具有CMA 质的试验单位进行检测;⑦试验人员的配备一定要满足试验需求,试验资质不能满足规定要求时,要委托有资质的试验单位进行检测;⑧试验检测原始资料记录、签认要规范,由专人制定统一格式,规范签认标准用语。

4、合同有关质量条款履约不到位 1 ()原因分析①主要管理、技术人员变更手续不完善;②变更后的人员数量、资质、职称低于合同规定;③主要管理、技术人员不能保持相对稳定。

)预防措施2 (①主要管理、技术人员变更后,要坚守岗位,履行职责,变更手续要建立完善;②变更后的人员数量、资质、职称不得低于合同规定,根据施工情况有必要时还需增加人员;③ 主要管理、技术人员一定要保持相对稳定,不能保持相.对稳定找公司协调处理。

5、质量隐患或质量问题处理不规范)原因分析1(①对质量隐患或质量问题未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到位;②整改结果不够明确,未附相应证明材料;③出现质量事故未及时按规定报告和处理。

)预防措施(2①对于存在的质量隐患或质量问题,严格按规范要求及时整改处理,并附相应证明材料,同时保管好文字和影像资料;②出现质量事故及时按规定报告和处理,不得拖延,以免影响事态扩大化。

尽快采取补救方案或措施,尽量挽回最小的损失。

、两创三比活动开展不够深入6 1 ()原因分析①两创三比活动实施细则未结合工程实际制定,流于形式;②活动未紧密与日常工作相结合;节约要求落实到每个环节和每位人员。

③未将精细、环保、2)预防措施(①两创三比活动实施细则结合工程实际制定,围绕工程进度,紧密与日常工作相结合,加强监管力度,不得流于形式。

将精细、环保、节约要求贯彻落实到每个环节和每位人②员,坚持定岗定人,密切配合管理工程施工质量。

.二)施工工艺通病原因分析、预防措施及治理、混凝土施工配合比控制不严1 )原因分析(1①外加剂未检测;②雨季施工未增加砂、石材料含水率检测频率,施工配合比未及时予以调整;③未经批准随意改变配合比;④商品混凝土未检测或检测频率不够。

)预防措施2 (①外加剂进场后,及时通知试验室按规定频率进行抽样检测,同时做好进货登记台账;②雨季施工一定要增加砂、石材料含水率检测频率,根据现场测定的含水率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保持水灰比不变,和易性良好;③未经批准,不得随意擅自改变配合比;改变配合比需试验室主任、质检工程师、项目总工签字批准;④在使用时商品混凝土未经检测批准或检测频率不够,不得直接用于任何施工部位。

2、混凝土生产、浇筑、养护不规范)原因分析1(①计量不准确,生产记录不全;②现场坍落度检测频率不足;③浇筑过程中混凝土分层层厚过大,钢筋密集区振捣不到位;④养护未覆盖或覆盖不到位,不能及时规范养护;⑤冬季、雨季、高温施工时混凝土生产、浇筑、养护质量控制措施不力,缺少同条件养护试块;⑥通道沉降缝分隔控制不严;⑦保护层垫块制作工艺落后,浇筑前出现变位偏差。

(2)预防措施①搅拌站计量要准确,进行不定期检查并及时校准,保证个,计量准确。

拌和设备使用可自动计量的设备,料仓不少于 3 且料仓间挡板具有足够高度防止串料。

生产记录要建立台账,不得漏记或少记;②现场坍落度检测频率除按规范要求进行外,还应当随机抽查,发现坍落度偏大或偏小要及时调整配合比;严格控制混凝土施工配合比,对拌和楼操作人员进行岗位技能培训。

做到控制拌合时间合适,搅拌均匀。

采用砼搅拌车进行砼运输。

严格控制坍落度,对超出范围的混凝土不得使用。

坍落度损失大于3cm/h 的混凝土不得使用。

③浇筑过程中混凝土必须按操作规程分层均匀振捣密实,严防漏振,每层混凝土均应振捣至气泡排除为止。

钢筋较密集时应选配适当的石子,石子最大颗料尺寸不得超过结构截面较钢结构截面较小,。

3/4 同时不得大于钢筋净距的,1/4 小尺的.筋较密时,可用豆石混凝土浇灌;为防止钢筋移位,严禁振捣棒撞击钢筋,在钢筋密集处可采用带刀片的振棒进行振捣,保护层混凝土要振捣密实;避免暴晒,并适当延长养护时间,④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并定期适当洒水,保持润湿,对裸露表面应及时用潮湿材料覆盖,认真养护,专人负责;⑤冬季、雨季、高温混凝土现场施工应要密切关注施工环境,做好气温突变的应对工作,采取针对性措施,并制作同条件养护试块;⑥通道沉降缝分隔处严格按规范和设计图纸要求进行施工,在安装沉降缝时认真检查,不得出现挫缝、断缝或沉降缝不顺直等情况;⑦保护层垫块制作工艺要规范化,尽量使用尺寸标准的混凝土垫块,砼垫块强度不得低于同构件强度,垫块厚度按设计保护层厚度制作。

垫块数量必须保证:水平钢筋垫块数量不少22严格控制钢筋骨竖直钢筋垫块数量不少于个/m ,4 个/m ;6 于架与模板之间的安装距离,挤牢垫块;浇筑砼时,避免热振动棒直接碰撞钢筋骨架而破坏垫块; 3 、预应力施工不规范 1 ()原因分析① 张拉机具未及时标定;②工序安排不够合理,穿束后放置时间过长;③张拉时龄期控制不规范,张拉时强度、弹性模量不明确;④孔道压浆不及时、不密实。

)预防措施(2 发现异常停止使用,①张拉机具按规定要求定期及时标定,待标定合格后方可使用;②工序要合理安排,穿束后放置时间不宜过长,放置张拉钢束生锈;天以上且养护5③张拉时按设计要求混凝土强度达到90% 后,才能进行预应力张拉。

龄期控制按试件抗压强度为准,张拉时试验室提供准确的强度、弹性模量等数据,施工现场计算出精确的张拉力进行有序控制;④按施工方案要求进行孔道压浆,孔道压浆要及时,严格按配合比配置水泥浆,注意控制好净浆的质量,保证稠度控制在规定范围之类,并认真做好二次注浆。

并确保流出浆液为原浆才能停止压浆并及时封锚养护。

三)实体质量通病、原因分析、预防措施及治理、质量技术指标合格率低 1 1 ()原因分析①混凝土强度离散性大;②钢筋布设偏差超标;③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偏差大;④桥梁立柱轴线偏位、竖直度超标;⑤桩基工程沉桩偏位超标。

2)预防措施(①针对混凝土强度离散性大的特点,具体采取措施如下:确保所用原材料合格且a、严格按规范对原材料进行检验,;与配合比设计时使用的出入不大避免计量误差引起、按规定对拌和设备进行保养和维护,b;砼强度偏差;、加强砼坍落度检测,严禁使用不合格砼 c 做高温、d 、雨期混凝土现场施工应要密切关注施工环境,;好气温突变的应对工作,采取针对性措施e、对砼施工环节进行监控,加强振捣和养护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