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社区活力的乡村公共空间生态修复——以客路村为例
生态修复实践案例
生态修复实践案例2018-02—12 17:20 公园生态修复是指对生态系统停止人为干扰,以减轻负荷压力,依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自组织能力使其向有序的方向进行演化,或者利用生态系统的这种自我恢复能力,辅以人工措施,使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或使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主要指致力于那些在自然突变和人类活动影响下受到破坏的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工作,恢复生态系统原本的面貌。
这样,生态系统得到了更好的恢复,称为”生态修复"。
本文和大家分享几则国外生态修复实践案例。
1、新加坡榜鹅水道公园(Punggol Park)榜鹅水道公园位于新加坡榜鹅镇,全长为4。
2km。
它原来是一条跨越榜鹅镇的小型沟渠,现已成为新加坡最长的人工水渠。
榜鹅镇原本是新加坡东北边的一个偏僻小镇,而榜鹅水道的建设极大的推动了当地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并带动全镇迈向一座生态宜居之城。
榜鹅水道由此被誉为“榜鹅威尼斯”.榜鹅水道一共分为四个功能区:绿色画廊区、休闲娱乐区、遗产保护区和自然湾区。
在绿色画廊区内,游客可以悠闲地漫步,欣赏公园内的自然植被和野生动物。
在休闲娱乐区内,朋友或家庭可以在此聚会并享受沙滩时光,健身爱好者可以沿着水道两旁的绿道一边进行慢跑或骑行运动,一边欣赏周围的景色,同时设计者还设置了一个以水为主题的乐园,给孩子们提供一个嬉水的场所。
进入遗产保护区,人们可以看到榜鹅路旁的遗迹以及周边古老的大树,尤其为年老的居民带来怀旧的回忆。
而在自然湾区,游客可以聚集在一起欣赏美丽的滨水风光,同时也可以进多样化的休闲活动。
整个榜鹅水道的设计和施工都凸显了生态和环保的理念,原本的榜鹅水道由于水流动性不足,水质一直不能达到较高的标准.设计师希望利用生态浮床和栽植红树林的方法净化水体,同时在水道两侧增加生态排水沟,使地表径流水在排入水道前进行净化。
另外为了解决水体含氧量偏低的问题,设计者还通过设置增氧泵和人工喷泉的方式增加水体的含氧量,从而使原本的死水转化为清洁水源,从而丰富了榜鹅水道的生物多样性。
2023年中考语文真题专项汇编:说明文阅读(含解析)
说明文阅读【2023年天津】阅读《如何给山峰测高》一文,回答下题。
如何给山峰测高于先文①山峰的高度通常指海拔高,是以平均海水面为基准,到山顶的垂直距离。
怎样测量山峰的准确高度呢?主要有三种方法。
②目前,山高测量中精度最高的是水准测量法。
一般来说,是从山脚下一个已知海拔高的点出发,利用水准仪和两把水准尺测量相距不远两点间的高差。
水准测量精度高,误差可控制在厘米级,甚至毫米级。
但水准测量进度慢,例如,200米左右高度的山,沿上山路测量也需要1天;如果碰到草木丛生没有路的山,测量进度就更加缓慢。
因此,该方法只适合测量较低的山峰。
③相比之下,三角高程测量法要简单快捷得多。
我们测量448.9米的南京紫金山主峰,用的就是这个方法:在山脚下,利用安置在海拔高已知点上的全站仪,瞄准安置在山顶的棱镜,可测得视线的高度角和距离,利用数学方法就能算出一个垂直高差。
这个垂直高差加上已知点海拔高和全站仪高,再减去山顶棱镜高,就得到了山的海拔高。
这个方法虽然“多快好省”,但仅仅适合测量精度要求不高的山峰。
④利用北斗卫星导航定位技术测量山峰高度,工作更加简便且测量精度高。
2020年,我国科学家测量珠穆朗玛峰时就采用了这种方法。
但这个方法测得的是大地高,大地高需要减去一个叫作大地水准面差距的值,才能得到海拔高。
要想得到精确的大地水准面差距,需要有严密的数学模型和当地的重力加速度等数据,这也是2020年在珠峰测量中开展重力测量的重要原因。
目前,北斗卫星测高误差已可控制在5厘米之内;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未来可能达到毫米级精度,进而全面替代水准和三角高程测量法。
⑤掌握山峰高度,对工程建设、科学研究有着重要作用。
一方面,准确的山峰高度是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的重要地理数据;另一方面,对于山峰及周边区域的高程监测,也可用于地壳形变、板块运动等演变机理研究,以及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预报。
此外,准确了解山峰的高度,还有利于科学家开展生态环境演变研究,分析沧海桑田的变化趋势,探索人类家园的未知奥秘。
老街活化更新经典案例
老街活化更新经典案例1. 北京胡同的活化更新案例:北京胡同是古老的传统街道,许多胡同一度陷入衰败状态。
为了保护历史文化,政府开始了胡同的活化更新计划。
通过修缮老旧建筑,引入有特色的商业和文化活动,如咖啡馆、画廊、书店等,吸引了更多游客和居民。
现在,胡同成为了北京城市文化的象征,也成为了人们热衷于寻找独特体验的地方。
2. 上海老弄堂的活化更新案例:上海的老弄堂也经历了活化更新的过程。
上海市政府积极推动保护老弄堂的历史建筑,同时与私营企业合作,在老弄堂中开设创意工作室、设计公司、中小型企业等。
通过这种方式,老弄堂重新焕发了生机,并且吸引了许多年轻人和创业者前来租赁和开办自己的事业。
老弄堂成为了一个文化创意产业的聚集地,也使居民生活更加便利。
3. 广州沙面老街的活化更新案例:沙面老街是广州市的一个历史文化街区,经历了完整的活化更新过程。
政府注重修缮建筑外观,保留了老街的历史风貌。
在老街上开设了特色商铺,如手工艺品店、美食街、文创产业等,吸引了许多游客和当地居民前来消费。
此外,政府还引入了各种文化活动,如街头艺术表演、音乐会等,让老街变得更加热闹。
沙面老街成为了一个文化遗产和商业地标,也为当地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这些经典案例都展示了对老街的活化更新如何保护历史遗产、振兴经济,创造了新的文化和商业价值。
这些成功案例在全国范围内都有借鉴意义,可以为其他城市的老街更新提供经验和启示。
4. 成都宽窄巷子的活化更新案例:成都宽窄巷子是成都市的一个历史文化街区,经历了成功的活化更新。
政府对宽窄巷子进行了翻修和保护,保留了原有的传统建筑和风貌,同时引入了特色商业和文化活动。
现在,宽窄巷子成为了成都文化的代表之一,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居民。
在宽窄巷子中,可以找到传统的四川美食、特色的手工艺品店、茶馆等,同时还有各种文化活动和展览。
这使得宽窄巷子成为了一个独特的旅游景点和文化生活的聚集地。
5. 杭州南宋御街的活化更新案例:南宋御街是杭州市的一个历史街区,也经历了活化更新的过程。
乡村公共空间概念与转型研究
乡村公共空间概念与转型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乡村公共空间的概念与转型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
乡村公共空间作为乡村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农村社会发展、提升农民生活质量、推动乡村振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乡村公共空间的概念、作用和转型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乡村公共空间的概念乡村公共空间是指在乡村社区中,供居民进行集体活动、休闲娱乐、交流互动的公共场所。
它包括乡村广场、公园、文化活动中心、图书馆、健身设施、休闲步道等。
乡村公共空间与城市公共空间相似,都是为了满足居民的社会交往、文化娱乐和休闲生活的需要而设置的。
乡村公共空间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社区性:乡村公共空间是乡村社区的一部分,它与周边的居民区域紧密相连,为周边居民提供集体活动的场所。
2. 公共性:乡村公共空间是属于全体居民的,任何人都可以在此开展各种活动,而不会受到门禁或收费等限制。
3. 多功能性:乡村公共空间不仅是休闲娱乐的场所,还可以承担举办文化活动、健身运动、集会聚会等多种功能。
4. 开放性:乡村公共空间通常是开放式的,没有明确的边界,能够方便居民的出入和交流。
二、乡村公共空间的作用乡村公共空间在乡村社区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促进社会交往乡村公共空间为乡村居民提供了交流互动的场所,有利于增进居民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合作互助,促进社区内部的和谐发展。
2. 丰富文化生活乡村公共空间可以举办各种文化活动,例如展览、演出、讲座等,丰富了农民的文化生活,提升了他们的文化素养。
3. 促进健康生活乡村公共空间内设置健身设施、休闲场所等,为居民提供了开展健身运动和休闲娱乐的机会,有利于促进居民的身心健康。
4. 增强社区凝聚力乡村公共空间是居民进行集体活动的场所,有利于增强社区的凝聚力,促进社区内部的共同发展。
5. 传承乡村文化乡村公共空间可以承载乡村的历史文化和传统习俗,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乡土文化。
三、乡村公共空间的转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传统的乡村公共空间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进行转型升级。
【真题】2019年河南省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及答案解析(县级卷)
【真题】2019年河南省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及答案解析(县级卷)材料一“以前啊,这里很多老房子被废弃,濒临倒塌。
屋顶残破,梁柱上出现斑斑点点的虫眼……像奄奄一息的病人。
”XN村支书老王对从省里来调研的小姚介绍着,“屋里不亮堂,杂草丛生,墙体垮塌,有的连横梁都断裂了。
”“那时候,这儿的老房子基本没人住。
我也跟着儿子去了县城。
时不时回来一趟,可村子都空了。
”村民吴大妈回忆起也不无叹息,“修得再漂亮,没人住也就是个屋子,没有人味儿!”作家阿敏是XN村的租客,她已在村里住了些年头了。
“我曾经离开过一段时间,因为那时候这里人越来越少,没有种田、犁地、收谷、摘果等生产活动,没有欢歌,没有笑语。
这里成了‘空心村’,没有真正的生活气息,没有我想要的乡村民居的味道。
”“再不行动起来,要不了几年,我们村就将不复存在了!”当时,这样的警告在老王脑袋里响起。
“我们的房子大部分不属于文物级别,没有办法申请经费修葺。
但我们自己也得想办法,赶紧行动起来啊。
”2010年春,在老王和本村热心村民老冯的牵头下,全村人合力捐款捐物,自筹4万多元,对村里最具特色和保护价值的Y堂大宅院正屋破损部位进行了集中修缮,制定了以“保护环境、不准私占、清理整洁、损坏赔偿”等为基本内容的大宅院保护公约。
此后,村民们成立了村志愿队,不仅承担了公共区域的保洁工作,更常常挨家挨户地排查危房安全隐患,宣传自用民屋的日常修葺维护常识。
“房子嘛,最怕水和火。
没有人住就容易坏掉。
人住着,房子有点啥问题也能及时察觉。
本来随便弄弄就能解决的小问题,因为没人,几年下来,就成了大问题了。
”XN村请相关部门对全村有文物保护、旅游等方面价值的民居进行了清理,并划定了保护区域网格,树立了保护标志。
而村民们更是主动地当起了网格员,协助建立各栋民居的档案。
这几年,返乡的人越来越多,村里又有了生气。
人回来了,自然是要居住的,这时候再不行动就没有道理了。
“现在村里用土地流转办联合社赚到的钱给大家改善了供水供电和通讯条件,住起来确实比以前舒服多啦。
社会资本参与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案例
社会资本参与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案例一、案例背景在过去几十年中,中国的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导致了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政府提出了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计划,旨在恢复受损的生态系统和改善环境质量。
然而,由于资金和技术方面的限制,政府无法独自完成这项任务。
因此,社会资本被广泛应用于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项目中。
二、案例概述该案例发生在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
该县位于山东省南部,是一个农业县。
然而,在过去几十年中,由于大规模的开垦和工业化进程,该县的生态系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水土流失、水源枯竭、荒漠化等问题日益严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当地政府启动了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计划,并邀请社会资本参与其中。
一家名为“兰陵绿色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企业响应了这个号召,并成立了一个名为“兰陵绿色基金”的组织来支持该项目。
三、项目实施1. 生态修复兰陵绿色基金与当地政府合作,共同开展了一系列的生态修复工作。
首先,他们进行了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活动,种植了各种各样的树木和草本植物。
其次,他们修建了水利设施,包括水库、水渠和灌溉系统等,以提供足够的水源。
此外,他们还在当地开展了一些土壤保护和治理措施。
2. 环境监测为确保项目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兰陵绿色基金还建立了一个环境监测系统。
该系统可以监测空气质量、水质、土壤质量等方面的数据,并及时对问题进行处理。
3. 社区参与为促进社区参与和提高公众意识,兰陵绿色基金还在当地开展了一些教育活动和宣传活动。
他们邀请专家来进行讲座,并组织学生到现场参观学习。
四、项目成果经过多年的努力,兰陵绿色基金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首先,在生态方面,他们成功恢复了大片的森林和湿地,并改善了当地的水土流失和荒漠化问题。
其次,在环境方面,他们成功减少了大气污染和水污染,并提高了当地的环境质量。
最后,在社会方面,他们成功促进了社区参与和公众意识的提高。
五、项目启示该案例表明,社会资本可以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
社区营造理念下的乡村建设机制初探 ——三个乡村建设案例
社区营造理念下的乡村建设机制初探——三个乡村建设案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农村人才外流的加剧,目前农村地区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发展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社区营造理念被引入了乡村建设中,这种理念重视人文因素,注重社会化和自愿性的参与,使得乡村建设变得更加民主化和有效化。
本文以三个典型的乡村建设案例为例,从社区营造理念角度进行分析,探索相关机制及其实践效果。
一、典型案例一:上海某乡村村民自发组织“闲置三年条例”活动行动概述:上海市某村庄的村民们自发组织开展“闲置三年条例”活动,探索如何减少因闲置而产生的资源和财富浪费问题,同时重视地域文化和环保意识的提升。
机制解析:乡村建设中充分发挥了社区营造理念,通过村民自发组织的形式同步兼顾社区资源共享和自我管理,实现了广泛、自我组织和多元参与的形式,从而促进共同社会发展,供销社和环保站等社会组织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空间和社会认可。
实践效果:通过该活动的开展,村庄内的农民能够更好地掌握公共财产资源的状况,并可以充分发挥其使用功能,减少资源浪费。
此外,乡村内的文化传承和环境保护意识也得到了提升,并且通过组织和参与,村民们的自我管理和组织能力也得到了充分培养。
二、典型案例二:陕西省某村落通过网络平台实现“村民定制旅游产品”计划行动概述:陕西省某村落通过建设"村民定制旅游产品"计划,通过社区管理的方式,实现了村落文化、风俗和民俗的、多元化、特色化的旅游产品供给,促进了农村旅游的发展。
机制解析:村落通过网络平台实现了村落文化和建筑的展示,同时也激活了农村旅游市场需求,使得农村经济得到了持续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借助网络平台以及诸多公共服务设施,不仅实现了旅游经济繁荣,同时也提高了村落民众的生活质量和社会认同感。
实践效果:"村民定制旅游产品"计划在自愿和互惠机制下,为每位游客和村民提供服务,并进行了丰富的旅游体验。
通过这一平台的建设,村落不仅完美地展示出了传统文化,同时也实现了产业的多元化。
深耕美丽乡村建设,共建共享乡村振兴
深耕美丽乡村建设,共建共享乡村振兴发布时间:2022-07-24T06:51:00.043Z 来源:《城镇建设》2022年第5卷第3月第5期作者:宋志君[导读] 中国的发展进入全新时代,随着新发展理念的不断贯彻,绿色、开放、协调、共享的理念在各个行业,宋志君烟台莱州滨海生态省级旅游度假区 261400摘要:中国的发展进入全新时代,随着新发展理念的不断贯彻,绿色、开放、协调、共享的理念在各个行业,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贯彻。
乡村的治理一直是国家发展的重点,不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推动乡村振兴,有效推动乡风文明,生态宜居,产业兴旺,生活富裕,使得乡村振兴的内涵要求得以实现,以稳定持续的姿态扎实推进乡村治理体系以及治理能力向纵深方向发展,打造美丽乡村现实体以及精神体,以共建共享姿态,推动乡村振兴。
关键词:美丽乡村;共建共享;乡村振兴引言:美丽乡村的建设越来越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同时,在打造生态宜居的乡村的过程当中,也可以有效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而美丽乡村的建设也可以很好地为乡村振兴赋能。
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振兴就是协调统一体,如果要实现乡村振兴,那么就必须要深耕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各项举措的落实,又可以非常好地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切实性保障以及战略支持,要达到二者的协调统一,就需要我们对各个环节,各个方面都进行更加深度的研究以及探讨,对有关策略进行更加深入的贯彻以及落实,从而推动各个环节,各个要素之间实现优化升级,促进乡村振兴,切实提高村民的幸福感、满足感、收获感。
一、美丽乡村建设对于推动乡村振兴的意义探讨(一)生态宜居目标的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推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大历史任务。
而如果要实现乡村振兴,那么达到生态宜居是关键。
而生态宜居的实现,就需要不断加强美丽乡村建设,在进行乡村发展的过程当中,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使得乡村自然资本能够不断地变现以及增值,从而不断实现乡村良好生态环境的优势发挥,以及积累宝贵环境财富。
如何在社区公共空间中打造绿色生态
如何在社区公共空间中打造绿色生态在如今的城市生活中,社区公共空间成为了居民日常交流、休闲和活动的重要场所。
打造绿色生态的社区公共空间,不仅能够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还对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究竟如何才能在社区公共空间中实现绿色生态呢?首先,规划与设计是关键的第一步。
在规划社区公共空间时,需要充分考虑自然元素的融入。
比如,保留原有的树木、水体和地形地貌,让自然景观成为公共空间的一部分。
同时,合理布局绿地、花园和休闲区域,确保居民能够方便地接触到绿色环境。
可以设计一些蜿蜒的小径,让人们在漫步中感受自然的魅力。
此外,设置一些多功能的活动场地,如儿童游乐区、健身区和户外休息区,满足不同年龄段居民的需求。
植物的选择和配置也是打造绿色生态的重要环节。
优先选择本地的植物品种,因为它们更适应本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易于养护且成活率高。
在植物搭配上,要注重多样性,形成多层次的植物群落。
可以种植乔木为人们提供遮荫,搭配灌木和花卉增加色彩和层次感,再铺上草坪形成柔软的绿色基底。
这样不仅美观,还能为各种生物提供栖息地,促进生态平衡。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同样不可忽视。
可以建立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收集起来用于灌溉绿地和景观用水。
在水景设计上,采用生态池塘或溪流,种植水生植物来净化水质。
同时,使用节水型的灌溉设备和喷头,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为了实现绿色生态,社区公共空间的建筑和设施也需要遵循环保理念。
选用环保材料建造公共设施,如长椅、亭子和垃圾桶等。
这些材料不仅对环境友好,还能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
在照明方面,推广使用太阳能路灯和节能灯具,降低能源消耗。
此外,设置垃圾分类回收点,引导居民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减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
社区公共空间的绿色生态打造还需要居民的积极参与和共同维护。
可以通过开展环保宣传活动,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让他们了解绿色生态的重要性。
组织志愿者活动,鼓励居民参与到绿地的养护、树木的种植和环境的清洁工作中来。
传统古村寨景观“修复”设计——以贵州古银杏人家妥乐村为例
李帆淼1 张继兰2 樊国盛3,*(西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云南 昆明650224) LI Fan-miao 1,ZHANG Ji-lan 2,FAN Guo-sheng 3,*(College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Kunming 650224, China)传统古村寨景观“修复”设计——以贵州古银杏人家妥乐村为例Landscape Restoration Design of Traditional Village : a Case Study of Tuole Village in Guizhou摘要:文章以贵州妥乐村寨景观修复设计为例,分析了我国传统村寨风貌在城镇化潮流冲击下被破坏与面临消逝的严峻形势,并提出传统村寨景观设计的相关理论及技术措施,使这类历史文化景观遗产能够可持续发展。
Abstract:Taking landscape restoration design of Tuole village in Guizhou for example, the article suggests that the traditional village landscape is facing destruction and extinction due to the impact of the urbanization trend, puts forward theories and technical measures on the traditional village landscape design to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landscape heritage.Key words :Traditional village landscape;Destruction and extinction;Landscape restoration;Design关键词:传统村寨风貌;破坏与消逝;景观修复;设计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41(2014)02-0004-04收稿日期:2013-11-12修回日期:2013-12-181 山地传统村寨——妥乐1.1 基本概况妥乐是贵州红土高原上的山地古村寨,距盘县县城28 km,距石桥镇镇区1 km,属于云贵高原斜坡地带,坡陡谷深,整个村寨呈峡谷状。
论乡村聚居空间结构优化模式——RROD模式
RROD 模式是一种支持乡村聚居适度集中,发挥聚居规模集聚效应,解决分散化发
展所带来的种种负面影响,并能有效提升乡村聚居质量的新型空间发展模式。该模式构
建的主要目标原则包括 (图 1): ① 增强乡村聚居单元功能的多样性,通过合理分配乡村
乡村振兴背景下村落公共空间的重塑——以重庆市巴南区自由村为例
乡村振兴背景下村落公共空间的重塑———以重庆市巴南区自由村为例马晨光张依铭朱芯鸿(重庆邮电大学,重庆400065)摘要:改善乡村公共空间环境是提升农村风貌,提高村民生活品质,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基于乡村振兴背景,本文通过分析村落公共空间存在的普遍问题和发展需求,以重庆市巴南区南泉镇自由村为例,系统规划设计,为村落公共空间的重塑提供借鉴案例和新的思路。
关键词:乡村振兴;村落公共空间;重塑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1)02-0186-04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1.02.091一、乡村振兴背景下村落公共空间重塑的概念及意义(一)乡村振兴的提出近年来,政府将重心放于建成小康社会上,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问题。
尽快提升农村的经济、政治、文化质量迫在眉睫。
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是应该将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
2017年11月20日,十九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通过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指出要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就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动员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突出短板。
重庆市巴南区南泉街道是重庆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拓展区、“江南新城”的重要镇街之一。
自由村村民认真贯彻落实关于乡村振兴战略和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干部确保自由村辖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扎实推进、取得一定的成效。
(二)村落公共空间的概念及范围界定公共空间最早被叫做公共领域,这一概念是由德国社会学家贝哈马斯提出的。
他将公共领域定义为社会生活中能够形成公共舆论一类的事物作为一个领域,强调的是公共领域的沟通与传播功能。
推进公共空间治理 提升乡村建设品质
推进公共空间治理提升乡村建设品质作者:周礼戈大专来源:《群众》2020年第24期乡村公共空间治理是改善乡村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的有力举措。
做好乡村公共空间治理,有利于更好地整合资源,提高乡村发展的竞争力。
2020年10月,江苏省委办公厅印发《关于依法有序推进乡村公共空间治理的指导意见》,对江苏新一轮乡村公共空间治理提出了具体要求。
乡村公共空间治理包括乡村物质空间治理、乡村空间组织治理和权属治理,其中乡村物质空间治理是支点,空间组织治理和权属治理是杠杆,三者协同综合治理是实现乡村空间价值增值、组织完善、高效运转的保障。
推动乡村公共空间治理,促进乡村治理的“精细化”和“法制化”,还能为创新引领乡村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乡村公共空间治理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
乡村公共空间治理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建设行动、实用性村庄规划、乡村治理机制创新等內容综合统筹起来,形成合力,集中攻关乡村振兴面临的现实难题,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人力、资本、技术、信息等核心支撑,为开辟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提供有效路径。
以苏北某县为例,在乡村公共空间治理实践中,全市清理农村集体土地45.29万亩,拆除违建274.9万平方米,新建公厕1206座,增加补充耕地13866亩,且村集体收支状况显著改善,基层组织统筹协调能力快速提升,经济薄弱村一举摆脱贫困落后面貌。
与此同时,乡村振兴现实需求与乡村公共空间治理效应密切关联。
乡村物质空间治理为乡村振兴提供操作平台,乡村地域功能提升为拓展乡村多种产业发展提供基础和用地保障。
乡村空间组织治理重点强化乡村集体的组织力和领导力,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组织保障。
乡村空间权属治理有利于健全乡村开发权益的分配体系,增加乡村公共空间的开发价值,实现乡村空间增值与提效,为乡村振兴提供持续的资金供给。
乡村公共空间治理有利于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乡村公共空间治理重点是挖掘乡村公共空间开发潜力,明确多元主体利益关系,重塑城乡空间价值分配格局,激活乡村多元主体创业干劲,凝聚乡村组织主体,为打破城乡地域中要素流动、结构融通和功能互通的系统性障碍提供有效方案。
乡村振兴公共管理案例分析
乡村振兴公共管理案例分析
安吉山川乡村记忆馆
地块位于安吉山川乡船村主干道边,紧邻溪水,建筑原始状态很差,屋面瓦、墙体基本报废,只有几根红砖柱和木屋架尚能加固使用。
设计师在大空间中尽量多的设置天窗,使风景最大化的映入室内,也尽可能减少对周边民宅的干扰。
施工中大量使用就地取材的乡土材料,门窗由村里的老工匠制作。
莫干山大乐之野村民宿
民宿位于浙江莫干山镇庾村国营时期蚕种厂的西侧,旧有的建筑散落在场地上,有些已破旧坍塌,树木填充了村落肌理的剩余空间。
设计采取风景内化的策略,不仅是建立对于不利外部的防御性,反之也让被渗透的内部成为景观中一部分。
同时民宿也为小镇提供了可共享的公共空间造就了公共区与民宿之间特殊的流线关系,和多样的游走体验。
木兰围场
自古以来的建筑形象功能就与符号学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本案建造场所是一片大草原,如何的建筑才能不违和的融入场所呢?我们试图从蒙古包中寻求灵感,其作为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却是草原的图腾。
我们以传统的蒙古包为母题,从平面,立面到装饰纹样,向传统精神致敬。
吕梁市农村户外公共空间适老化更新设计
更新策略
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 针对性的更新策略,包括 空间布局、设施配置、绿 化景观等方面的更新。
更新步骤
明确更新计划和时间表, 逐步推进更新工作,确保 更新工作的顺利进行。
设计流程与方法
设计流程
首先进行现场调研和分析,了解老年人的需求和偏好;然后 进行方案设计,包括空间布局、设施配置、绿化景观等方面 的设计;最后进行方案评估和优化,确保设计方案符合适老 化要求。
效果评价
由于缺乏后期维护和管理,部分设施损坏 严重,老人使用时存在安全隐患。
经验教训总结
成功案例的经验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明确的目标定位、细致的需求调查、科学的设计方案、合理的投资预算、有效的 实施管理以及持续的运营维护。
失败案例的教训需要引起重视
如厕安全问题、标识牌易识别问题、后期维护和管理问题等都可能影响到老人的 生活质量和人身安全。因此需要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老人的需求和实际情况, 避免类似问题的出现。
04
吕梁市农村户外公共空间适老 化更新设计实践
总结词
实用、舒适、安全
详细描述
公共座椅的设计考虑了老年人的身 体状况和需求,选用耐用、易清洁 的材料,提供舒适的坐姿和足够的 支撑,确保老年人能够长时间使用 。
总结词
便捷、无障碍、引导性
详细描述
步行道的设计注重平整和防滑,方便老年人 行走和轮椅推行。同时,步行道与公共座椅 相结合,为老年人提供便捷的通行体验。
生活质量。
促进社会公平与和谐
02
更新设计可以关注老年人的需求,促进社会公平与和谐,提高
老年人的社会地位。
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03
适老化更新设计可以改善农村公共空间环境,推动乡村振兴战
乡村公共空间的国内外案例
乡村公共空间的国内外案例乡村公共空间是指乡村地区中为满足公众集体活动、休闲娱乐等需求而建设的开放场所。
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推进,乡村公共空间的建设愈发重要。
以下是国内外乡村公共空间建设的案例。
国内案例:1. 江苏省海门市东旺镇西门村该村通过将村里废弃的电线杆、旧轮胎等垃圾进行收集再利用,创造了一个色彩斑斓的公共空间。
这个公共空间包括了乡村民居、田园景观和公共活动场所,设计新颖独特,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2. 山东省济南市洛阳镇该镇在建设乡村公共空间时注重差异化创新,采用了“一村一品”的理念,打造了一系列的“洛阳特色”,如“洛阳大草坪”、“洛阳逸林园”等。
这些公共空间不仅吸引了游客,也为当地的居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休闲娱乐场所。
3. 广东省惠州市仙桥镇该镇在乡村公共空间建设中注重与周边自然环境的融合,将山、水、林等自然元素融入到公共空间设计中。
在仙桥镇,居民可以在乡村公共空间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享受到健康的生活方式。
国外案例:1. 荷兰海牙的“De Pier”“De Pier”是荷兰海牙市的一个新型乡村公共空间,它位于海边的一根长木桥上,设有游戏、娱乐、餐饮等设施。
该空间不仅满足了当地居民的娱乐需求,也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
2. 美国芝加哥的“Millennium Park”“Millennium Park”是美国芝加哥市的一个中心城市公共空间。
它建于2004年,占地面积达到了25英亩,设有音乐喷泉、露天剧场、建筑艺术品等,是芝加哥市最受欢迎的公共空间之一。
3. 日本东京的“代代木公园”“代代木公园”是日本东京市内的一个中央城市公园,它是东京的代表性公园之一。
公园的面积达到了54.1公顷,设有运动场、音乐堂、美术馆等设施,是东京市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
共享农庄活了空心村报道500字以内申论答案
共享农庄活了空心村报道500字以内申论答案
共享农庄活了空心村,关键在于如何让历史悠久的老镇融入现代社会。
我市“年龄”最大的老镇更新镇,基于“城市更新”概念发展升级,实现了从历史老镇到现代化城镇的完美蜕变。
共享农庄活了空心村,曾经,更新镇基础设施薄弱,居民享受现代化生活的需求难以满足,如今,更新镇借助优越的地理位置、能够直接作为产业发展基地的厂房资源和丰厚的历史底蕴,实现发展升级,让更新镇名副其实。
共享农庄活了空心村,首先,转变“更新人”的观念——“来了都是更新人”,该镇争取直达镇里的公交班车线,对更新人一视同仁,提供一样的管理、服务、政策优惠。
其次,让更新人全面参与建设,创建设置公众号和意见信箱让大家出谋划策。
再次,明确发展方向,综合群众建议和专家意见,确定建设“人文小镇”“生态小镇”“创新小镇”,着力留住历史记忆、打造宜居环境、吸纳产业集聚。
继而,进行必要的、有计划的改建,全面改造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等,实现生态、空间、文化、视觉、游憩环境的优化美化,共享农庄活了空心村。
时代在变,万事万物都需要进化发展。
更新镇通过更新,展现了“环境优、风景美、功能强、活力足”的现代化城镇新面貌,为老镇更新打造了新样板。
农村的社会主义改造典型范例
农村的社会主义改造典型范例安仁华侨城南岸美村老酒坊改造,四川华侨城南岸美村乡村客厅位于大邑县清源村,建筑原为废弃的酒坊。
设计团队提出“轻介入·在地化”的设计思路,通过老酒坊改造重塑乡村公共空间,探索安仁特色乡村振兴路径。
设计将项目定位为乡村客厅,如何通过设计在原有建筑中引入展陈、会议、接待、办公等功能,成为改造关注的重点。
对酒厂的衰败外壳进行集中整治并优化了室内空间,将原有的生产区域改造为会展大厅、文化展区、休闲吧馆、创客学院,并新增了丛林餐厅,打造了一处建筑、田园、游客可以同步进行“多维呼吸”的公共空间。
宋家沟乡村改造项目,山西以植入和空间换置等手法进行移民搬迁的工作,通过公共空间的秩序恢复和散点的分布规划来化解新旧隔阂,恢复乡土文化的自信。
沿河岸吸纳周边空余场地形成开放的活动空间,同时植入庙宇、浴室等公共建筑,将原来起单一带状的分割线,变成了有机多元的链接带。
对宋家沟村历史文脉及本地宋长城文化进行糅合提炼。
利用向村民旧砖瓦材料的收集过程,使村标的设计自然而然的从村庄内部渗出,与整个地域互相回应。
挚舍南禅观水酒店,无锡清名桥古运河之滨,故取名为“南禅观水”。
原址是典型的传统三进式院落,前低后高,较为保守。
旧建筑四周封闭,室内光感不强,楼道狭窄,藏匿了许多安全隐患。
改造后的建筑,依旧白墙黛瓦,小桥流水,保留了这座江南小院古朴典雅的气息,增加了更多的开放空间。
房间“溯、泛、泊、泽、瀚、澔、润、漾、湛、泓、渡、湉、漪、澹、澈、澄”,皆以水字旁的字命名。
干净利落的线条,裸露的原色墙面和金属,传达克制冷艳的美感,几何性和构成性创造出中性、纯粹的空间体验,粗犷别致之中不乏细腻的笔触。
铁锈板、简约的落地玻璃及独特的导向系统等现代设计元素,赋予了老宅新的活力。
利用本土植物实现生态修复的具体实践案例分析
利用本土植物实现生态修复的具体实践案例分析在全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背景下,生态修复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通过利用本土植物,不仅能够有效改善退化土地的生态功能,还能增强生物多样性、恢复土壤质量和水资源质量。
在实际应用中,各地对本土植物的利用进行了生动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以中国的黄土高原为例,这一地区因人为活动和自然因素导致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和土地退化。
在该地区的生态恢复实践中,本土植物如黑枣、沙棘和杜仲等的引入和种植得到了广泛应用。
黑枣树因其深根系和适应性强,能够有效固定土壤,减少水土流失。
而沙棘是耐旱、抗风沙的极佳植被,其果实富含营养,对发展生态农业也具有积极作用。
通过植树造林和人工干预,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土壤侵蚀率降低,生物多样性逐渐恢复。
在东北地区的湿地修复项目中,当地采用了水葱、芦苇等本土湿生植物进行恢复。
这些植物不仅适应湿润环境,还能吸附水中污染物,改善水质。
通过构建植物过滤带、设置沉淀池等方式,有效地提高了湿地的自净能力。
这样的实践不仅保持了生态平衡,还为野生动物提供了栖息地,增强了区域的生态功能。
在南方的珊瑚礁生态系统修复中,利用本土海藻和水草进行修复也是一个成功案例。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以及人类活动导致海洋环境变坏,珊瑚礁面临着极大的威胁。
通过移植本土绿色海藻如紫菜、裙带菜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珊瑚礁恢复生机。
这些海藻不仅可以吸收二氧化碳,缓解酸化,还能作为鱼类繁殖与栖息的环境,进而促进整个生态系统回暖。
西南地区则以皇宫柳、杉树等为主进行山体水土保持治理。
通过合理配置这些本土植物,不仅能够提高森林覆盖率,还可以减缓径流速度,有效保障水源地的安全。
尤其是在降雨季节,这些植被能够有效防止泥石流和滑坡现象发生。
在这些地区,通过植树造林与水土保持工程的结合,为后续的生态农业及旅游开发奠定了坚实基础。
针对城市绿化问题,一些城市开始尝试通过本土植物来进行绿化和生态修复。
许多地方引入了各种本土花卉和灌木,以增强城市的生物多样性,同时减少对外来植物的依赖。
以农村包围城市的原始生态涵养区案例
以农村包围城市的原始生态涵养区案例以下是我写的关于以农村包围城市的原始生态涵养区案例,仅供参考:以农村包围城市的原始生态涵养区,在海淀北部南沙河的臂弯里,包围着这样一些村庄,青山绿水、白墙灰瓦,沥青路面平坦地向前延伸。
道路两侧树木随风摇曳,停车规范有序,路面上除了黄绿相间的落叶,无一丝陈杂。
XXX是西闸的老村民,说起近来村里的环境面貌变化,她滔滔不绝,最直观的感受是:“生态环境改善,文化生活丰富,走在村里很舒服,百姓过得更舒心!”“五小门店”没有了、私搭乱建不见了,长期占放在道路两侧的堆物堆料也清理了。
住在海淀区上庄镇的村民们近来直观地感受到了身边的变化:道路更宽了,村容村貌更好,环境更美了。
为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上庄镇党委、政府严格按照市区要求,立即成立专项治理领导小组,制定了详细的治理方案,全面部署宣传造势、情况摸排、台账建立,攻坚执法以及检查验收工作。
根据市区统一部署安排,专项整治工作分三批有序推进,同时,结合地区实情,明确了“村为主体、部门指导”的工作体系,各村党支部书记为村级“清洁指挥长”。
为了让村民们更全面地了解政策要求,上庄镇在各现状村主干道及沿线张贴宣传标语、横幅180条,制作并逐户发放《致全镇村民的一封信》1万份,张贴《限期强制拆除通告》2000余张。
全面细致的工作为后续整治行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整治工作中,上庄镇各村“两委”班子走进百姓身边,呼吁动员村民进行自拆自改。
党员干部带头行动,永泰庄村、西辛力屯村党支部书记立即将自家私搭乱建拆除,为周边群众树立了榜样。
西闸村、罗家坟村、前章村等村“两委”班子积极部署、敢于攻坚,带头开展私搭乱建、侵街占道整治工作。
截至8月25日,17个村的侵街占道、私搭乱建问题累计整改完成1272处,整改完成比例为81.85%。
“我们制定了三步走的计划,第一步拆除违法建设,第二步邀请街镇规划师进行村庄规划设计,第三步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上庄镇相关负责人介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5
2018>>8
壹月刊>>包装世界>>01
最大效益,有效地对生态环境进行改善,并能够起到提升景观观赏性的作用。
2.土壤体系
建设雨水花园时,应对场地的现状及土质状况进行检测,明确土壤的渗透性。
两种雨水花园中,渗透型雨水花园对土质要求较低,而收集型雨水花园则对土质要求较高,土壤中需含有大量木屑、碎石、树根等。
3.管道设置
不同类型的雨水花园结构自然也大有不同。
根据其功能差异,渗透型雨水花园结构简单,建造时要注意保证其渗水能力及溢水管的设置。
收集型雨水花园则因其更为复杂的结构与功能,比渗透型雨水花园多了植被缓冲带、有机覆盖层、溢流管等。
三、乡村雨水花园设计实践
(一)基地现状分析
本研究的实践基地为客路村,是位于浙江衢州市龙游县的一个小村落,全村总面积为4584.4亩,耕地面积2142.6亩,山林面积577.4亩。
东北方向有一水塘,由田畈水库引入形成。
环境与其他众多乡村无异,有自己的文化
底蕴,但由于后期无人管制、没有科学的发展规划、老建筑得不到保护,除
此之外,生活污水也没有得到有效处理,因此呈现出破损不堪,脏乱冷清的面貌,对村子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恶略影响(图6)。
本方案选择了位于客路村西北边的一小块空地,约22米,东西向约37米,北邻一幢坐北朝南的两层建筑,南面是一段北高南低的坡道(图7)。
附近有居民住处若干,但
图2 雨水花园构成 图3 雨水花园通用结构
图4 渗水型雨水花园 图5 集水型雨水花园
图8 研究思路
图6 客路村现状分析 图7 雨水花园设计选址
图10 区域选择示意图 图11 区域1植物搭配
图9 雨水花园常用植物
图12 区域2植物搭配 图13 区域3植物搭配 图14 区域4植物搭配
此地长时间被废弃,杂草丛生,没得到有效利用。
(1)本土植物对当地的环境具有极强的适应能力,且
57
2018>>8
壹月刊>>包装世界>>01
植物在冬季的净水能力,且适宜的搭配可以提高植物的视觉效果。
(5)多利用香花植物芳香植物
芳香植物如美人蕉、慈姑、黄菖蒲等,可以通过香味吸引蝴蝶、昆虫等,以创造更美的景观效果,给人更好的视觉体验。
除此之外,同一雨水花园由于其不同区域淹水时间的不同,植物的搭配也要有所变化。
如蓄水区需要耐涝的植物,而边缘地区则需要较为耐旱的植物。
2.植物造景方法
植物体系对雨水花园来说是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无论在营造优美的视觉环境,还是在实现环境的生态修复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选取了四个小区域对其植物体系的设计方法进行分析和阐述(图10)。
综合考虑环境特征与人的活动特点,各区域的植物配置在统筹布局的同时考虑局部特色,实现步移景异、移步换景。
区域1位于北侧,距水塘较近,且位于两条道路交叉口,人流量相对较多,设置亭子以供人群的休憩与交流。
此区域种植较为集中,以亭子为中心隐秘的围合空间,周围植被形态错落有致,按层次分布。
以乔木为背景,球形灌木与小乔木相搭配,不同色泽的草花为点缀,形成丰富的视觉效果。
其中乔木设置1—2株,其他植物若干,植株类型的选择以耐涝为主(图11)。
区域2位于西北侧转角处,北侧是一幢居民楼,为避免遮挡视线层次较为单一,但植物种植密集,以集中的花灌木破除其棱角感。
且因其距水塘较远,因此优先选择较为耐旱的植物(图12)。
区域3与区域1相辅相成,位于东北侧,植物疏密搭配,南部留出草坪,与亭子西侧植物形成开阖对比,因此植物选择以低矮的灌木和地被植物为主,以免遮挡视线,并搭配一颗小乔木避免景观效果过于单一(图13)。
区域4设置为为居民提供集会空间的视野开阔的阳光草坪,大部分地表采用狗牙根铺设,适量以三株丛植组合形式的观赏草及灌木点缀其中,道路两旁及草坪边缘地区种植小乔木,并设置公共座椅以及一些娱乐设施以供居民
休憩、游玩(图14)。
四、结 语
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日益重视,雨水花园显示出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雨水花园的设计是要视具体场地而言的,是建立在对具体环境的理解之上的,应将实际需求同具体的建设技术相融合,而非简单的照搬
建设方针,这不仅有利于当地居民的成长发展,更能有效的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本文通过对具体场地的分析,将雨水花园作为乡村公共空间生态修复的桥梁,并对不同区域进行了具体的景观配置,重塑乡村公共空间活力,改善乡村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董淑秋,韩志刚. 基于“生态海绵城市”构建的雨水利用规划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 2011
[2]王建龙,车伍,易红星.基于低影响开发的城市雨洪控制与利用方法 [J].中国给水排水,2009
[3]刘虎翼.浅谈社区环境设计与儿童教育[J ].现代园艺, 2013
[4]陈晓菲.基于生物多样性的海绵城市景观途径探讨[J].生态经济, 2015
[5]五森林. 墙面垂直绿化技术[J].林业与生态, 2007[6]卢观彬,邓荣森,肖海文,金龙.暴雨径流人工湿地处理新技术[J].市政技术,2007
[7]苏义敬,王思思,车伍,魏一哲,董音.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下沉式绿地优化设计[J].南方建筑, 2014
[8]吴燕燕,丁兴华.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下沉式绿地优化设计[J].科技与企业, 2016
[9] 赵亮.城市透水铺装材料与结构设计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 2010
[10]车生泉,谢长坤,陈丹,于冰沁.海绵城市理论与技术发展沿革及构建途径[J].中国园林,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