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导学案无答案

合集下载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导学案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导学案

第四章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1.探讨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中,实验技术的进步所起的作用。

2.探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如何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3.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学习重点: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学习难点:探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如何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二、预习内容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课内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探讨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中,实验技术的进步所起的作用。

2.探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如何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3.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学习重点: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学习难点:探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如何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二、学习过程(一)、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1)从生理功能入手的科学探究实验一:1895年E.Overton用植物细胞研究细胞膜的通透性。

他选取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上万次的研究,发现:脂溶性分子易透过细胞膜;而非脂溶性分子则难以通过。

问题①:你能推测出什么结论?问题②:最初认识到生物膜是由脂质组成的,是通过对现象的推理分析还是通过膜成分的提取和鉴定?问题③:在推理分析得出结论后,还有必要对膜的成分进行提取、分离和鉴定吗?实验二:20世纪初,科学家将细胞膜从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分离出来,发现细胞不但会被溶解脂质的物质溶解,也会被蛋白酶(能专一地分解蛋白质的物质)分解。

问题①:你能推测出什么结论?问题②:在此实验中为什么要选用红细胞膜来进行分析?实验三: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E.Gorter和F.Grendel作了丙酮抽提红细胞膜脂质实验:将抽提出的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测得其分子所占的面积相当于所用的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

问题①:你能推测出什么结论?问题②:细胞膜中的脂质为什么会排列为连续两层呢?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会排列成怎样两层呢?思考:讨论对膜的研究为什么是从生理功能入手?(2)单位膜模型的提出实验四:1959年,J.D.Robertsen根据电镜下观察到的细胞膜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提出单位膜结构模型。

2021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优化探究学案第4章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2021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优化探究学案第4章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基础全练]1.中央大液泡是植物细胞成熟的标志,下列关于液泡膜结构的分子模型,正确的是()【试题解析】:液泡含有单层膜,存在于细胞质中,膜成分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组成,故A项正确。

【参考答案】:A2.如图为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具有①的一侧是细胞膜的外侧B.①与细胞识别有关C.②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D.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①的种类和数量有关【试题解析】:图中①是糖蛋白,只分布在细胞膜的外侧,所以具有①的一侧为细胞膜的外侧,A项正确;糖蛋白与细胞表面的识别、保护、润滑有关,B项正确;②是磷脂双分子层,是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C项正确;糖蛋白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无关,D项错误。

【参考答案】:D3.罗伯特森的关于生物膜模型的构建:所有的生物膜都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电镜下看到的中间的亮层是脂质分子,两边的暗层是蛋白质分子。

这一观点的局限性主要在于()A.不能解释生物膜的化学组成B.不能解释生物膜成分的相似性C.不能解释脂质类物质较容易跨膜运输D.不能解释变形虫的变形运动【试题解析】:罗伯特森的生物膜模型解释了生物膜的化学组成是脂质和蛋白质,A不符合题意;罗伯特森的生物膜模型解释了生物膜的成分是相似的,B不符合题意;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说明膜的成分中含有脂质,C不符合题意;罗伯特森把生物膜描述为静态的统一结构,不能解释变形虫的变形运动,D符合题意。

【参考答案】:D4.如图为细胞中某一结构的局部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②均为脂质,可以用苏丹Ⅲ染液染色观察B.由①组成的膜称为单位膜,细胞膜由两层单位膜组成C.②是脂溶性的,分布在脂双层内部,其元素组成为C、H、OD.①中的两层结构完全相同,②使该结构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试题解析】:①表示磷脂双分子层,②表示胆固醇,磷脂和胆固醇均为脂质,但苏丹Ⅲ染液只能检测脂肪,A项错误;由①(磷脂双分子层)组成的膜称为单位膜,细胞膜由一层单位膜组成,B项错误;②所示的胆固醇是脂溶性的,其元素组成为C、H、O,分布在脂双层内部,C项正确;①中的两层结构完全相同,①②都能运动,使该结构具有一定的流动性,D项错误。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教案

教学设计教师:同学们,通过对细胞结构的学习,我们想制作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在选择细胞膜的材料时我们遇到了难题,塑料袋、普通布和弹力布,我们该选择哪种呢?学生: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有些物质能通过,有些物质不能通过,所以塑料袋不合适。

普通布没有弹性,而我们在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中我们发现生物膜是有弹性的,所以我们选择弹力布。

教师组织学生用手指触摸卵黄膜,亲身感受细胞膜的存在和弹性。

教师:细胞膜究竟有什么样的结构决定了它能具有选择透过性,能有弹性呢?引出课题:第二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师生互动】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为什么生物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呢?这与生物膜的结构有什么关系呢?科学家就是带着这样的疑问,开始了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

多媒体展示材料一资料一:时间: 19世纪末人物:欧文顿(E.Overton)实验: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过上万次的实验,发现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是不一样的:凡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

教师:如果你是欧文顿看到这样的现象能帮助我们提炼出什么样的结论呢?学生:细胞膜的成分中有脂质成分。

教师:同学们得出的结论正好与欧文顿的结论一样。

那么,你们的这个结论是根据现象的推理还是通过对膜成分的提取和鉴定?学生:是从生理功能上入手,通过推理分析得出的。

教师:那么在通过推理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膜的成分进行提取分离和鉴定呢?学生:有必要。

只有通过鉴定才更准确。

教师:那么为什么欧文顿一开始不对膜的成分进行鉴定呢?学生:当时的技术条件不能实现。

教师:确实如此。

由此可见技术对于科学研究的重要性。

直到20世纪初,科学家才能从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将膜分离出来。

多媒体展示材料二资料二:20世纪初,科学家将细胞膜从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分离出来,发现细胞不但会被溶解脂质的物质溶解,也会被蛋白酶(能专一地分解蛋白质的物质)分解。

教师:你能推测出什么结论?学生:说明细胞膜的成分除有脂质还有蛋白质。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导学案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导学案

分子与细胞自主课导学案(编号: GZSWRJBXY012)
的亚显微结构;
)图中①、②、③、④表示的化学物质分别是、
)这种结构的主要特点是,
其生理特性是;
)②、③在①上的排布方式是。

分子与细胞展示课导学案(编号: GZSWRJBXY012 )
班级:,小组名:,姓名
(1)细胞融合的实验表明了组成细胞膜的__________分子是可以运动的,
胞膜具有__________的特点。

(2)在细胞融合实验中,一种抗体只能与相应的抗原结合,
具有__________性。

(3)细胞融合实验若在20℃条件下进行,则两种表面抗原平均分布的时间大大延长,这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在1℃条件下,两种表面抗原便难以平均地分布,
这又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科学家研究细胞膜结构的历程是从_______________的现象开始的。

的基础,__________又提供了探究结构的线索。

人们在__________
进一步的__________来修正假说,其中__________的进步起到关键的作用。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学设计

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二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学设计阜阳五中代艳丽【教学分析】教材分析“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一节是人教版《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之第二节,与第一节所反映的生物膜对物质的进出控制具有选择性等知识有一定的联系,并对第三节学习作了知识准备。

本节主要包括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和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两大部分。

以较多的篇幅介绍了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并安排了思考与讨论,让学生在认识细胞膜结构的同时,了解这些知识的来龙去脉,认识到可以通过对现象的推理分析提出假说,假说仍然需要观察和实验来验证。

随着科学技术手段的进步不断发现新的证据,不断使原有观点或理论得以修正和完善,并归纳总结生物膜模型建构的基本方法。

重点理解和掌握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学会运用该模型解释相应的生理现象。

学情分析学生具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综合实践能力、想象能力并且对科学发展历史很感兴趣,引导学生据其因究其果。

通过思考、查资料等,充分认识理解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归纳总结出生物膜模型建构的基本方法,以画平面图把它表现出来,从而培养学生思维表达、推理等各方面能力。

【设计理念】本节课采用“提供资料→提出问题(要求)→做出假设(构建模型)→提供实验验证”的教学模式,通过“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构建及有关实验设计,体现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感受科学家探索的历程和过程的艰辛。

同时注重评价,激励学生的发展和提高。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简述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的概念和功能;(2)简述细胞膜的结构。

2、过程与方法(1)尝试从资料信息中中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并进行评价;(2)发挥空间想象能力,构建细胞膜的空间立体结构。

学习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让学生认识到技术发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待科学、树立辨证的科学观;(2)领悟科学探究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质疑、求实、创新以及勇于实践的科学态度和精神;(3)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会与人交流、尊重他人;(4)探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如何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四章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四章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 1 第四章第 2 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导教案《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导教案【考点解读】1.简述生物膜的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2.商讨实验技术发展对生物膜模型成立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3.构造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看法。

4.认识假说演绎法的一般步骤,及其在生物膜模型成立的详细应用。

5.图表数据的解读方法。

学习要点:1.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2.假说演绎法的一般步骤的初步认识。

学习难点:商讨成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怎样表现构造与功能相适应的看法。

【自主研究】知识点察看与思虑概括与结论欧文顿的推论: ______________19 世纪末,欧文顿的推论有何依据?能否科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膜中除脂质之外还有20 世纪初,科学家第一次将膜从 _没有其余成分呢?___________中分别出来。

化学剖析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对生物膜构造的探1925 年,荷兰科学家从人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为 _________ 索史的红细胞提出脂质测得结的2倍。

果结论: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摆列为___________________ 。

问题 1: _______________问题 1:为何用丙酮提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脂质 ?问题 2: _______________问题 2:磷脂为何在空气 -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59 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他提出了:全部的生物膜都由 ___下看到了细胞膜的构造___________________ 构造构成。

科学家在此基础上运用先进的手段揭露了细胞生物膜构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70 年,科学家用荧光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高中生物《4.2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案 新人教版

高中生物《4.2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案 新人教版

(1)“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一节是人教版《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二节的内容,与第一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所反映的生物膜对物质的进出控制具有选择性等知识有一定的联系,并对第三节学习“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作了知识准备。

所以,这节的内容安排很巧妙,对整个章节的知识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成不变的,需要不断修正、发展和完善;科学发展与技术有很大的关系,技术的进步可以更好地促进科学的发展。

②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在众多对细胞膜结构的假说中,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是目前人们普遍接受认同的,能较好地解释人们对细胞膜功能的认识。

学生必须展开想象力,在头脑中构建细胞膜的空间结构,理解和掌握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要点,这对于更好地理解下一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有很重要的联系。

学情分析首先,学生已经了解了细胞,知道了组成细胞的分子,掌握了细胞的基本结构,尤其是细胞膜作为最基本生命系统的边界等相关知识,为本节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其次,高一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认知能力,分析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但还很不完善,对探索科学的过程与方法及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

同时在讨论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的功能与结构相统一的时候可能会出现困难。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举例说出磷脂和蛋白质是如何排列构成生物膜的。

2.能举例说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3.能解释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与选择透过性功能统一的观点。

4.能了解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中,实验技术的进步所起的作用。

能力目标:1.通过分析科学家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学习做出假设。

2.会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合理推理和分析。

情感目标:1.理解假说的提出要有实验和观察的依据,需要有严谨的推理和大胆的想象,并通过实验进一步验证,养成正确认识科学价值观。

2.树立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与选择透过性功能统一的辩证观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导入新课以“回顾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现在有三种材料,塑料袋、棉布和弹力布,你会选用哪种材料做细胞膜么?”导出主题——细胞膜(生物膜)(板书: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思考、讨论回顾旧知,引入新课。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2节《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导学案无含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2节《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导学案无含

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学习目标】(1)简述生物膜的构造。

(2)发挥空间想象能力,建立细胞膜的空间立体构造。

(3)举例说出生物膜拥有流动性特色。

(4)经过剖析科学家成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论述科学发现的一般规律。

预习评论:【自主预习】一.对生物膜构造的研究历程1.19世纪末,欧文顿提出:膜是由__________构成的;2.20世纪初,科学家的化学剖析结果表示:膜主要由_______和____________构成;3.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提出:脂质分子必定摆列为_____________;4.1959年罗伯特森提出:生物膜都由三层___________构造构成;5.1970年,荧光标志小鼠细胞和人细胞交融实验指出:细胞膜拥有____________ 性;6.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生物膜的___________________模型。

二.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1.膜主若是由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构成的。

(还有少许多糖)2.膜的基本支架:______________双分子层(亲水头部朝外,疏水尾部朝内)。

3.蛋白质分子有的__________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所有____________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_________整个磷脂双分子层。

4.膜的构造特色:拥有_________性(磷脂和大多数的蛋白质分子都是能够________的)。

5.膜的功能特色:_____________。

6.特别构造——糖被(糖蛋白)(1)实质:在细胞膜表面面还有一层______与________联合形成的____第1页__。

(2)作用:与______________相关,在消化道和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还有_________和_______作用。

[诱思]观看白细胞吞噬病菌的动画,思虑:我们在第三章第一节学习了细胞膜,细胞膜都有哪些功能呢?功能与构造是相适应的,变形虫的运动与膜的构造也是相关系的,就让我们一同沿着科学家的研究历程,一同揭开细胞膜构造的神奇面纱。

人教版必修1高中生物第2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导学案设计无答案

人教版必修1高中生物第2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导学案设计无答案

课题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导学案备课时间授课时间编号备课教师备课组长课型学习目标1、概述和生物膜有关的感性认识;2、观察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3、说出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特点;4、描述科学家对生物膜的探究历程德育渗透和科学家一同经历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究历程,体验科学探究中的艰辛,科学家所表现出来的科学精神及对待科学的情感;学习重点 1.科学家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2.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学习难点1.对科学探究过程的分析,如何体现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相统一。

2.生物膜的空间立体结构。

3.生物膜的流动性特点。

学法指导通过“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构建及有关实验设计,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感受科学家探索的历程和过程的艰辛。

自主学习内容教师活动1、19世纪末,欧文顿实验,提出膜的结构是由组成;理由是;2、20世纪初,科学家将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分离出膜,分析表明,膜的主要成分是和;3、完成书本P66上“思考与讨论”:1、2题,得出:假设的提出要有依据,并且假设要通过进一步验证和完善。

4、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提出细胞膜的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的理由是。

5、分析磷脂分子的头、尾部化学特点,思考磷脂分子的排布①画图表示磷脂分子在空气-水界面铺成的分子层;空气水②想一想:细胞膜内、外的环境,则细胞膜上的两层磷脂分子层是怎样排列的?(画图展示)6、1959年,罗伯特森通过观察提出蛋白质在膜上的分布特点是,他把生物膜描述为静态的统一结构,蛋白质在磷脂分子两侧均匀分布,后来,为什么又被质疑、推翻?7、选用下列材料,设计实验思路,验证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材料:人和小鼠细胞,荧光染料(红色、绿色等不同颜色,可标记细胞膜表面的蛋白质分子),细胞融合剂;8、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模型,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1)基本支架:。

2)蛋白质分子有的__________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_ 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整个磷脂双分子层。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学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学案

第四章第三节物质的跨膜运输知识梳理一、被动运输1.概念:物质进出细胞时梯度的扩散,称为被动运输。

2.类型:扩散和扩散。

(1)自由扩散:物质通过简单的进出细胞,叫做自由扩散。

①条件:细胞膜两侧的溶液存在。

②方向:物质分子从一侧运到一侧。

、、、。

③实例:水、CO2(2)协助扩散: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的扩散,叫做协助扩散。

①条件:①细胞膜两侧的溶液存在物质分子的。

②细胞膜上的协助。

②方向:物质分子从一侧运到一侧。

③实例:血液中的进入红细胞。

如图所示●分析、讨论3.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需要消耗能量吗?为什么?4.自由扩散与协助扩散有什么异同?相同之处:不同之处:5.为什么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被称为被动运输?因为两者都是进行的,不需要,所以称为被动运输。

例题精讲1、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是()A.自由扩散 B.协助扩散 C.主动运输 D.渗透作用2、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中,自由扩散区别于协助扩散的是()A.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 B.需要载体C.由低浓度向高浓度扩散 D.不需要载体3、下列物质中,以相同方式通过细胞膜的是()A.甘油和二氧化碳 B.钠离子和水C.氨基酸和水 D.葡萄糖和氧气1—3BBA二、主动运输1、方向:物质分子从一侧运输到一侧。

的。

3影响主动运输的因素:(1)载体:是细胞膜上的一类蛋白质。

a .载体具有特异性,不同物质的载体不同,不同生物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目也不同。

B.载体具有饱和现象,当细胞膜上的载体全部参与物质的运输时,细胞吸收该载体运载的物质的速度不再随物质浓度的增大而增大。

(2)能量:凡能影响细胞内产生的因素,都能影响主动运输,如氧气浓度、温度等。

影响物质运输速度的曲线分析图像如下1、物质浓度(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对运输速率的影响曲线:(1)自由扩散的运输方向是由高浓度一侧到低浓度一侧,其动力是,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的增大,其运输速率与成正比。

(2)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的共同点是都需要协助,在物质浓度较低时,随物质浓度的增大,运输速率也逐渐增大,到达一定物质浓度时,由于受膜上量的限制,运输速率不再随浓度增大而增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导学案
授课者:南沙第一中学邓礼义
[知识目标]
①概述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②说出细胞膜中糖蛋白的分布及功能。

[能力目标]
①能通过阅读、观察、分析实验资料,尝试提出假说,寻求证据,得出结论,体验科学过程。

②能根据实验资料进行严谨推理,大胆想象,构建细胞膜的空间立体结构模型。

③能运用模型解释变形虫的运动、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等现象。

[教学重点]
①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②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③形成生物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基本观点。

[教学难点]
分析科学实验资料,推理、想象构建生物膜的空间立体结构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温故知新(课前完成,可翻阅课本前面所学的内容)
1、什么是生物膜系统?
2、细胞膜主要组成成分有哪些?
3、细胞膜的功能的复杂程度由谁来决定?
4、从物质跨膜运输实例来看,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有什么功能特点?
二、生物膜结构的探究里程
任务一、细胞膜中脂质分布状态的探究活动。

资料(一):阅读课本P65页第2段,尝试通过角色扮演欧文顿,体验科学家的探索历程!
(1)从实验现象你能提出什么假说?
(2)提出假说后,下一步你该做什么来验证?
资料(二):20世纪初,科学家第一次从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将细胞膜分
离出来,进行化学分析得出什结论?
资料(三):在实验中发现:细胞膜会被溶解脂质的溶剂溶解,也会被蛋白酶分解。

说明膜的成分是由和组成。

资料(四):阅读教材66页磷脂分子图,根据磷脂分子的物理性质构建模型模型构建1:根据磷脂分子的特性,请在空气—水界面上摆出磷脂分子的排布?模型构建2: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设想将磷脂滴置于膜两侧都有水的环境中,磷脂分子在水体中将怎样排布?
模型构建3:由草履虫和人体细胞生活的环境图片,学生通过类比推理、想象大胆构建出细胞膜中磷脂分子排布!
由模型1、2、3的构建得出结论:细胞膜中脂质分布状态是
任务二、细胞膜中蛋白质分布状态的探究活动。

资料(五):阅读教材66页第2段内容,请大胆猜测细胞膜中的蛋白质分子在空间上可能如何分布?
构建模型4:“三明治”结构的模型构建
资料(六):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侧链基团,有的疏水,有的亲水。

有的蛋白质外围都是亲水基团,疏水基团藏于内部,则整个蛋白质亲水;有的蛋白质外围都是疏水基团,亲水基团藏于内部,则整个蛋白质疏水;有的蛋白质部分亲水,部分疏水。

以及教材67页第二段的内容。

构建模型5:根据蛋白质的特性,请同学们大胆尝试构建蛋白质在磷脂分子中的位置分布
结论:
任务三、细胞膜中脂质和蛋白质是静止还是运动的探究活动。

课件播放白细胞吞噬病菌的过程,引导学生分析推测“三明治”结构的模型如果是静态能否解释这种现象?
资料(七):1970年,弗雷(Frye)和埃迪登(Edidin)进行了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实验,见教材67页图4-5。

根据这一实验结果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任务四、小组合作讨论,根据已有的生物知识或生活经验,你能列举哪些进一步证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证据?
资料(八):1972年桑格(S.J.Singer)和尼克森(G.Nicolson)在前几位科学家的基础上提出了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在细胞膜的外表还有少量的糖类和蛋白质一起构成糖蛋白,糖类和脂质分子结合形成糖脂。

构建模型6:根据前面所学的内容,请同学们大段设想构建自己所设想的的流动镶嵌模型(小组可交流合作修正)
三、学习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学生看教材68页内容,与自己构建的模型进行对照,总结、补充、并修正)
1.膜的化学组成
2.生物膜的基本支架
3.蛋白质分子的存在形态
4.什么是糖被和糖脂?功能呢?
5.生物膜的结构特点?
四、课堂小结:整理科学家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如下表
五、构建概念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