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2019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一章 阅读母子题训练 第六篇 杨绛的亲情守望 实用类文本阅读
2019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题点六文言文阅读提分点17关注细节,依文索意(含2018高考真题)课件
-10-
方法1
方法2
即学即练
全面读文,关注细节 概括分析题是涉及全篇内容的题目,全面理解,整体把握是准确解 答的前提。对文本的阅读,首先要从宏观的角度全面把握材料,紧 扣人物品质这一主线,给人物定位,对人物做出初步评价;然后对人 物的官职变化、言行事迹、品质性情、他人评价等内容,做好圈点 勾画,为解题做好准备。 在阅读选项时,一是筛选关键信息,如文章主旨、结论、见解、感 悟等;二是遴选核心信息,如人物生平、性格节操、政绩才干、品 德性情等;三是提取主体信息,如人物形象、表现手法、布局谋篇 等。要有足够的耐心,关注细节,以应付隐秘而细小的错误点。因 为在选项的分析部分,命题人通常是把某一情节通过添加、转移、 曲解等方式作细微的改动来设置错误,所以再细微的情节,都不能 忽略,都要在文本中找到依据。
曰:“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禧惭不能对。归报,神
宗善之。
比对 结果
选项有两处错误:“他入仕不久”在文中无依据,从前文看,在出使 契丹之前,先后“除集贤校理、同知礼院,编修中书条例”,而不是 “入仕不久”;其二“使对方未占得便宜而返回”错误,“返回”无依据。
-24-
方法1
方法2
即学即练
(2017 全国Ⅱ卷,T12-C)赵憙制止祸患,大力推崇义行。他担
比对结 果
A项比对结果:概括与分析照应,分析在原文中有依据。
-17-
方法1
方法2
即学即练
选 项
概
括
弘微简言服
B 项
众,此举受到
重视。
原 文
分析
比对 结果
他参与集会,常与子弟们诗文唱和,住在乌
衣巷,称为乌衣之游;又极有文才口才,受到
叔父谢混赏识,称为微子。
杨绛淡然走过百岁人生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试题答案
杨绛淡然走过百岁人生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试题答案起初,我们的愿望都是可以长命百岁,但是真正当你已年过百岁时,那会是什么样的心境呢?还会不会像是之前许愿时的那般轻描淡写呢?下面作者带来杨绛淡然走过百岁人生阅读答案,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杨绛淡然走过百岁人生杨绛先生最早是以剧作家身份登上文坛的。
她在上世纪40年代创作的戏剧《称心如意》《弄真成假》登上剧坛后,受到极大欢迎,被誉为“喜剧的双璧”。
杨绛一时间声名大噪,甚至钱锺书先生在公众场合都被介绍成“杨绛的先生”。
1949年以后,杨绛先生的创作重点转向小说与翻译。
她的几则短篇小说生动形象地勾勒了各种人物,长篇小说《洗澡》更是描摹了“三反”运动中惯见的“嘴脸”。
这些作品充满了机智幽默,又渗透着世情练达。
杨绛先生的翻译水平极佳,朱光潜先生曾称赞说,全中国“散文翻译杨绛最好”。
杨绛则说,翻译是件苦差事,译者“一仆二主”:一个洋主子是原文作品,原文的一句句、一字字都要求依顺,不容违拗,也不得敷衍了事。
另一主子就是译本的本国读者,他们既要求看到原作的本来面貌,却又得依顺他们的语文习惯。
值得敬佩的是,杨先生的西班牙文是年过六十才开始学习的,边自学边翻译。
其译作功不可没,为后来的西班牙文学翻译奠定了深厚基础。
杨绛先生的散文感情真挚、平淡馨香,丈夫钱锺书、女儿钱瑗去世后,她在散文《我们仨》中追忆了一家三口的点滴生活,读过的人无不动容。
与杨绛先生交往过的人,都对其高雅淡泊的性情赞叹不已。
杨绛先生的生活十分朴素,对于物质几乎没有什么要求。
先生家中至今仍然保持着钱锺书先生在世时的陈设,白墙、水泥地、老家具,没有装修,也没有封阳台。
天花板上还有几个手印,那是杨绛先生早年登高换灯泡时在湿墙壁上留下的印记。
客厅亦是书房,靠近门口的书架上整齐摆放着20卷《钱锺书手稿集》和一些外文工具书。
丈夫钱锺书、女儿钱瑗的照片摆放在书架正中最醒目的位置。
杨绛先生生活十分低调,近几年更是婉拒来访。
她一生热爱读书,年少时一星期不看书就感到“一周都白过”。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一章阅读母子题训练第七篇钱易传文言文阅读(2021学年)
(通用版)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一章阅读母子题训练第七篇钱易传文言文阅读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通用版)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一章阅读母子题训练第七篇钱易传文言文阅读)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通用版)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一章阅读母子题训练第七篇钱易传文言文阅读的全部内容。
第七篇钱易传·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易字希白。
始,父倧嗣吴越王,为大将胡进思所废,而立其弟俶。
俶归朝,群从悉补官.易与兄昆不见录遂刻志读书昆字裕之举进士为治宽简便民能诗善草隶书...累官右谏议大夫以秘书监于家。
易年十七,举进士,试崇政殿,三篇,日未中而就。
言者恶其轻俊,特罢之。
然自此以才藻知名。
太宗..尝与苏易简论唐世文人,叹时无李白。
易简曰:“今进士钱易,为歌诗殆不下白。
”太宗惊喜曰:“诚然,吾当自布衣召置翰林..。
"值盗起剑南,遂寝。
真宗在东宫,图山水扇,会易作歌,赏爱之。
易再举进士,就开封府试第二。
自谓当第一,为有司所屈,乃上书言试《朽索之驭六马赋》,意涉讥讽。
真宗恶其无行,降第三.明年,第二人中第,补濠州团练推官.召试中书,改光禄寺丞、通判蕲州。
奏疏曰:“尧放四罪而不言杀彼四者之凶尚恶言杀非尧仁之至乎古之肉刑者皆非死尚以为虐近代以来,断人手足,钩背烙筋,身见白骨而犹视息,四体分落乃方绝命。
以此示人,非平世事也。
今四方长吏竞为残暴,婺州先断贼手足,然后斩之以闻。
使严刑可诫于众,则秦之天下无叛民矣。
臣以谓非法之刑,非所以助治,惟陛下除之.”帝嘉纳其言.景德...,献《殊..中,举贤良方正科,策入等,除秘书丞、通判信州。
最新高考语文江苏专版2轮复习文档:第1章 古代诗文阅读 精准训练2 Word版含答案
精准训练二翻译的语境意识和得分点意识双重强化练前提示翻译是文言文阅读中最|重要的局部 ,它一关乎语言根底知识的落实 ,二关乎文本内容的理解 ,更是二轮文言文复习最|需要精准强化的一块 .理解是翻译的前提 ,所谓理解 ,就是把握译句的语境 ,参透句子的意思 ,透视句子的结构 .翻译中要准确判断出关键词句 ,保证译准词义、译准句式、译准语气 .同时要避开常见的误区:抛开语境 ,强行翻译;对象缺位 ,语意错误;遗漏缺失 ,文白夹杂 .总之 ,复习时特别强调的两种意识 - -语境意识和得分点意识必须予以强化 ,并把这两种意识转化为良好的习惯 .1.阅读下面的文段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顾成 ,字景韶 .祖父操舟江淮间 ,居江都 ,为诸大贾纪纲 .诸顾率负气好事 ,号 "拳棒顾〞 .成于诸顾中尤健武 ,每为人持不平 ,遇强项必挫辱之乃已 .自文其身 ,欲入水以御龙罔象① .有盗入其舟 ,同舟震去 ,成独持短兵斗盗 ,盗披靡走 .事张士诚不乐 ,来归 ,常持伞盖 ,待上出入 .从攻镇江 ,与勇士十人奋斗入城 ,众不继 ,为其所缚 .成绝|缚 ,身亦投乱流中 ,得间归 .青军②据扬州 ,成以母在扬州 ,往说之降 ,不得 ,以计将母亡去 .历从中山、开平战功 ,升金吾卫副千户 .建文初 ,为右都督从长兴侯耿炳文北伐 ,败真定 ,被执 .燕|王解其缚 ,命辅世子居守北平 .燕僧道衍不习兵 ,成与议多不合 ,世子卒任成计 ,却南军 .燕|王即位 ,封镇远侯 ,镇贵州如故 .(选自查继佐?罪惟录?)注①罔象:传说中的水怪 .②青军:元末 ,张明鉴在淮西聚众 ,以青布作为旗号 ,称为 "青军〞 .(1)成于诸顾中尤健武 ,每为人持不平 ,遇强项必挫辱之乃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成以母在扬州 ,往说之降 ,不得 ,以计将母亡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燕僧道衍不习兵 ,成与议多不合 ,世子卒任成计 ,却南军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顾成在顾氏子弟中尤其坚强勇武 ,常常为人打抱不平 ,遇到强横的人一定要使其受到挫折凌辱才算罢休 .( "诸〞 "每〞 "持不平〞 "强项〞 "乃〞 "已〞 ,语句通顺) (2)顾成因为母亲在扬州 ,便前往劝说青军投降 ,没有成功 ,便用计谋带母亲逃亡 .( "以〞 "说〞 "将〞 ,语句通顺)(3)燕军的僧人道衍不熟悉战争 ,顾成和他意见多有不合 ,世子最|终听从顾成的计谋 ,击退南军 .( "习〞 "卒〞 "任〞 "却〞 ,语句通顺)参考译文顾成 ,字景韶 .祖辈父辈在江淮之间以撑船为业 ,后来定居于江都 ,成为富商中的首|领 .顾氏子弟一概争强好胜 ,号称 "拳棒顾〞 .顾成在顾氏子弟中尤其坚强勇武 ,常常为人打抱不平 ,遇到强横的人一定要使其受到挫折凌辱才算罢休 .顾成给自己身上刺青 ,打算下水与龙和水怪相搏 .有盗贼闯入他的舟中 ,同舟的人都震骇逃散 ,只有顾成持短兵器与盗贼相搏斗 ,盗贼望风而逃 .顾成侍奉张士诚不称意 ,来投奔太祖 ,常常手持伞盖 ,随从太祖出入 .跟随太祖攻打镇江 ,和十个勇士奋战入城 ,但后力不继 ,为敌军所擒 .顾成挣断绑缚 ,跳入激流当中 ,找时机逃走 .青军占据扬州 ,顾成因为母亲在扬州 ,便前往劝说青军投降 ,没有成功 ,便用计谋带母亲逃亡 .先后追随徐达、常遇春立有战功 ,升金吾卫副千户 .建文初年 ,顾成以右都督身份随长兴侯耿炳文北伐 ,兵败于真定 ,被擒 .燕|王解开他的绑缚 ,命他辅佐世子留守北平 .燕军的僧人道衍不熟悉战争 ,顾成和他意见多有不合 ,世子最|终听从顾成的计谋 ,击退南军 .燕|王即位 ,封顾成为镇远侯 ,依旧镇守贵州 . 2.阅读下面的文段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凡乱者 ,形名不当也 .人主虽不肖 ,犹假设用贤 ,犹假设听善 ,犹假设为可者 .其患在乎所谓贤从不肖也 ,所为善而从邪辟 ,所谓可从悖逆也 .是形名异充 ,而声实异谓也 .夫贤不肖 ,善邪辟 ,可悖逆 ,国不乱、身不危奚待也 ?尹文见齐|王 ,齐|王谓尹文曰: "寡人甚好士 .〞尹文曰: "愿闻何谓士 ?〞|王未有以应 .尹文曰: "今有人于此 ,事亲那么孝 ,事君那么忠 ,交友那么信 ,居乡那么悌 .有此四行者 ,可谓士乎 ?〞齐|王曰: "此真所谓士已 .〞尹文曰: "|王得假设人 ,肯以为臣乎 ?〞|王曰: "所愿而不能得也 .〞尹文曰: "使假设人于庙朝中深见侮而不斗 ,|王将以为臣乎 ?〞|王曰: "否 .大夫见侮而不斗 ,那么是辱也 ,辱那么寡人弗以为臣矣 .〞尹文曰: "虽见侮而不斗 ,未失其四行也 .未失其四行者 ,是未失其所以为士一矣 .那么向之所谓士者 ,乃士乎 ?〞|王无以应 .尹文曰: "今有人于此 ,将治其国 ,民有非那么非之 ,民无非那么非之 ,民有罪那么罚之 ,民无罪那么罚之 ,而恶民之难治 ,可乎 ?〞|王曰: "不可 .〞尹文曰: "窃观下吏之治齐也 ,方假设此也 .〞|王曰: "使寡人治信假设是 ,那么民虽不治 ,寡人弗怨也 .〞尹文曰: "言之不敢无说 ,请言其说 .|王之令曰:‘杀人者死 ,伤人者刑 . ,民有畏|王之令 ,深见侮而不敢斗者 ,是全|王之令也 ,而|王曰:‘见侮而不敢斗 ,是辱也 . ,夫谓之辱者 ,非此之谓也 .〞齐|王无以应 .论皆假设此 ,故国残身危 ,走而之谷 ,如卫 .桓公尝以此霸矣 ,管仲之辩名实审也 .(选自?吕氏春秋·正名?)(1)夫贤不肖 ,善邪辟 ,可悖逆 ,国不乱、身不危奚待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使假设人于庙朝中深见侮而不斗 ,|王将以为臣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使寡人治信假设是 ,那么民虽不治 ,寡人弗怨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以不贤能的人为贤能 ,把邪说当作好建议 ,认为悖逆的行为是正确的 ,这样国|家不混乱、自身不危险又等什么时候呢 ?( "贤、善、可〞意动用法 , "奚待〞句式) (2)假设这个人在庙朝(朝廷)里 ,被深深地侮辱却不去还击 ,大|王还将把他任用为下臣吗 ?( "使〞 "见侮〞 "以为〞; "假设〞 ,这个)(3)假设我治理国|家果真到了这个地步 ,那么百姓即使治理不好 ,我也不怨恨 .( "信〞 "假设是〞 "治〞)参考译文但凡祸乱的产生 ,皆因为形实和名目不相符 .君主虽然不贤德 ,但如果任用了贤能的人 ,如果听从了好的建议 ,如果做了可行的事(就还不至|于遭祸) .他们的祸害在于他们口称贤能 ,却听从不贤能的人;所认为的好建议 ,实际上却听从邪说;所认为可行的事 ,实际上却听从悖逆的行为 .这是因为形和名的内容不同、实和质相异的原因 .以不贤能的人为贤能 ,把邪说当作好建议 ,认为悖逆的行为是正确的 ,这样国|家不混乱、自身不危险又等什么时候呢 ?尹文拜见齐|王 ,齐|王对尹文说: "我十分喜好士人 .〞尹文说: "我想听听你说什么是士人呢 ?〞齐|王没有答复 .尹文说: "假设这里有一个人 ,他孝顺地侍奉双亲 ,忠诚地侍奉君主 ,对待朋友讲究信义 ,在乡间敬爱兄长 .有这四种品行的人 ,可以叫作士人吗 ?〞齐|王答复说: "这真可以称得上是士人了 .〞尹文说: "大|王得到这个人 ,肯把他收为下臣吗 ?〞齐|王说: "我愿意 ,可惜未能得到这样的一个人 .〞尹文说: "假设这个人在庙朝(朝廷)里 ,被深深地侮辱却不去还击 ,大|王还将把他任用为下臣吗 ?〞齐|王说:"不会 .大夫受到了侮辱却不还击 ,就是耻辱 ,这样一个甘愿忍受耻辱的人 ,我是不会把他任用为下臣的 .〞尹文说: "虽然他受辱却不还击 ,但没有失却自己的四种品行 .没有失却这四种品行的人 ,是没有失去他自己作为士人的条件的 .那么大|王先前认为的士 ,怕不是士吧 ?〞齐|王没有话应对 .尹文说: "假设这里有一个人 ,将要治理自己的国|家 ,百姓有过错就责怪他们 ,百姓没有过错也责怪他们 ,百姓有罪就惩罚他们 ,百姓没有罪也惩罚他们 ,却还怨恨百姓难于治理 ,可以吗 ?〞齐|王说: "不行 .〞尹文说: "我私下观察了下面的官吏 ,他们治理齐国的地方事务 ,就恰恰像这样 .〞齐|王说: "假设我治理国|家果真到了这个地步 ,那么百姓即使治理不好 ,我也不怨恨 .〞尹文说: "我说这些话不敢不加辩白 ,请允许我说一下理由 .你的法令说:‘杀人的处死 ,伤人的用刑 . ,有的百姓畏惧你的法令 ,受到很大的侮辱都不敢还击 ,这是顾全你的法令 ,你却说:‘受侮辱却不敢还击的人是自甘受辱 . ,真正叫作屈辱的 ,不应该是这样 .〞齐|王没有话可说 .齐|王的对话议事都是这样 ,所以难免国|家衰破 ,自身危险 ,逃跑到谷这个地方去 ,进了卫国 .齐桓公曾经凭借齐国称霸诸侯 ,这是因为管仲考察辨析贤士的名实清楚周密啊 .3.阅读下面的文段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朱桓字休穆 ,吴郡吴人也 .孙权为将军 ,桓给事幕府 ,除余姚长 .往遇疫疠 ,谷食荒贵 ,桓分部良吏 ,隐亲医药 ,飱粥相继 ,士民感戴之 .桓性护前 ,耻为人下 ,每临敌交战 ,节度不得自由 ,辄嗔恚愤激 .然轻财贵义 ,兼以强识 ,与人一面 ,数十年不忘 ,部曲万口 ,妻子尽识之 .爱养吏士 ,赡护六亲 ,俸禄产业 ,皆与共分 .(选自?三国志?卷五十六) (1)往遇疫疠 ,谷食荒贵 ,桓分部良吏 ,隐亲医药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轻财贵义 ,兼以强识 ,与人一面 ,数十年不忘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到任遇到疫病流行 ,粮食歉收而昂贵 ,朱桓分派属下好的官吏 ,用医药抚恤抚慰 .(2)但是(朱桓)轻视财物看重德义 ,加上记忆力很强 ,和人见一面 ,数十年不忘 .参考译文朱桓字休穆 ,是吴郡吴县人 .孙权为将军 ,朱桓在他幕府中供职 ,被任命为余姚县县长 .到任遇到疫病流行 ,粮食歉收而昂贵 ,朱桓分派属下好的官吏 ,用医药抚恤抚慰 ,粥饭供给不断 ,士人百姓都对他感恩戴德 .朱桓性格喜保护短 ,耻于落在人后 ,每次临阵对敌交战 ,受到节制约束不得自由 ,他就动辄发怒激愤 .但是(朱桓)轻视财物看重德义 ,加上记忆力很强 ,和人见一面 ,数十年不忘 ,他的部下万多人 ,他们的妻小他都认识 .他爱惜养护官兵 ,赡护他们的亲属 ,俸禄财货 ,都与他们共同分享 .4.阅读下面的文段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曹鼐 ,字万钟 ,宁晋人 .正统元年 ,充经筵讲官 .?宣宗实录?成 ,进侍讲 ,锡三品章服 .五年 ,以杨荣、杨士奇荐 ,入直文渊阁 ,参预机务 .鼐为人内刚外和 ,通达政体 .荣既殁 ,士奇常病不视事 ,阁务多决于鼐 .帝以为贤 ,进翰林学士 .十年进吏部左侍郎兼学士 .十四年七月 ,也先入寇 ,中官|王振挟帝亲征 .朝臣交章谏 ,不听 .鼐与张益以阁臣扈从 .未至|大同 ,士卒已乏粮 .宋瑛、朱冕全军没 .诸臣请班师 ,振不许 ,趣诸军进 .鼐曰:"臣子固缺乏惜 ,主上系天下安危 ,岂可轻进 ?〞振终不从 .前驱败报踵至| ,始惧 ,欲还 .定襄侯郭登言于鼐、益曰: "自此趋紫荆 ,裁四十余里 ,驾宜从紫荆入 .〞振欲邀帝至|蔚州幸其第 ,不听 ,复折而东 ,趋居庸 .(选自?明史·曹鼐传?)(1)荣既殁 ,士奇常病不视事 ,阁务多决于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振欲邀帝至|蔚州幸其第 ,不听 ,复折而东 ,趋居庸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杨荣死了之后 ,杨士奇经常生病不能处理公务 ,内阁的事务大多由曹鼐决定 .( "既〞 "视事〞 "决于鼐〞 ,句意通顺)(2)|王振想邀皇上到蔚州临幸他的宅第 ,便不听从这一建议 ,又转而向东 ,奔向居庸关 .( "幸〞 "折〞 "趋〞 ,句意通顺)参考译文曹鼐 ,字万钟 ,宁晋人 .正统元年 ,他充任讲经筵讲官 .?宣宗实录?编成 ,曹鼐升为侍讲 ,赐给三品章服 .五年 ,因杨荣、杨士奇的推荐 ,他入文渊阁当值 ,参预机务 .曹鼐为人内刚而外和 ,通达政体 .杨荣死了之后 ,杨士奇经常生病不能处理公务 ,内阁的事务大多由曹鼐决定 .皇上认为他贤能 ,升他为翰林学士 .十年 ,晋升为吏部左侍郎兼学士 .十四年七月 ,也先入侵 ,宦官|王振挟持皇上亲征 .朝臣纷纷上书劝谏 ,皇上不听 .曹鼐和张益以阁臣身份扈从皇上出征 .还没到大同 ,士兵已经缺粮 .宋瑛、朱冕全军覆没 .大臣们请求班师 ,|王振不许 ,催促各军前进 .曹鼐说: "做臣子的固缺乏惜 ,但主上身系天下安危 ,怎能轻易冒进 ?〞|王振最|后还是没有听从 .前方的败报不断传来 ,|王振这才害怕了 ,想回师 .定襄侯郭登对曹鼐、张益说: "从这里到紫荆关 ,才四十多里 ,皇上车驾宜从紫荆关入内地 .〞|王振想邀皇上到蔚州临幸他的宅第 ,便不听从这一建议 ,又折而向东 ,奔向居庸关 .5.阅读下面的文段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王先生武 ,字勤中 ,明太傅文恪公六世孙也 .为人孝友恺悌 ,与人交 ,不设城府 ,所遇无贵贱长少 ,率委曲相款洽 .居平善病 ,晚岁病屡发 ,不复多作画 .故人有贫乏者 ,辄强之使作 ,|王先生欣然执笔曰: "愿以佐吾子晨夕需 .〞族父年老 ,有孙女不能嫁 ,|王先生复力疾为作数幅 ,俾鬻以治奁具 .客有以病谏者 ,|王先生曰: "吾财缺乏而力有余 ,敢自爱耶 ?〞先是积藏诸名迹及他玩好甚夥 ,中岁斥以易薪粟几罄矣 .疾既革 ,又命诸子尽出箧衍中所余 ,赠遗诸亲故 ,无复存者 .(选自汪琬?忘庵|王先生传?)(1)为人孝友恺悌 ,与人交 ,不设城府 ,所遇无贵贱长少 ,率委曲相款洽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先是积藏诸名迹及他玩好甚夥 ,中岁斥以易薪粟几罄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王武)为人孝顺友爱 ,和乐平易 ,与人交往 ,毫无城府 ,遇到人不管高贵低贱 ,年岁大小 ,均能迁就屈从 ,彼此亲切 .( "恺悌〞 "无〞 "委曲〞 "款洽〞)(2)在此之前 ,积存储藏的各种名家手迹和各类奇珍异宝十分多 ,中年的时候多用来交换木柴、大米 ,几乎耗尽 .( "名迹〞 "夥〞 "易〞 "罄〞)参考译文|王武 ,字勤中 ,明太傅文恪公的六世孙 .(|王武)为人孝顺友爱 ,和乐平易 ,与人交往 ,毫无城府 ,遇到人不管高贵低贱 ,年岁大小 ,均能迁就屈从 ,彼此亲切 .|王武平素多病 ,晚年时经常发病 ,不再作画 .有贫穷的故友 ,勉强让他作画 ,|王武便欣然执笔 ,说:"愿用我的画帮助你一日的需要 .〞族父年老 ,有孙女无法出嫁 ,|王武强忍疾病作画数幅 ,把画变卖了作为出嫁的嫁妆 .有人以生病为缘由奉劝他 ,他说: "我家财虽缺乏 ,但还有余力 ,怎敢自爱 ?〞在此之前 ,积存储藏的各种名家手迹和各类奇珍异宝十分多 ,中年的时候多用来交换木柴、大米 ,几乎耗尽 .病危时 ,他又命诸子把竹箱中所剩下的物品全部拿出来 ,赠给各个亲友 ,一点也没有留存 .6.阅读下面的文段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石珤 ,字邦彦 ,藁城人 .嘉靖元年遣祀阙里及东岳 .事竣还家 ,屡乞致仕 .言官以珤望重 ,交章请留 ,乃起赴官 .三年五月 ,诏以吏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入参机务 .珤为人清介端亮 ,孜孜奉国 .至|明年春 ,奸人|王邦奇讦杨廷和 ,诬珤及宏为奸(dang) ,两人遂乞归 .帝许宏驰驿 ,而责珤归怨朝廷 ,失大臣谊 ,一切恩典皆不予 .归装幞被车一辆而已 .都人叹异 ,谓自来宰臣去国 ,无假设珤者 .(选自?明史·石珤传?)(1)事竣还家 ,屡乞致仕 .言官以珤望重 ,交章请留 ,乃起赴官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帝许宏驰驿 ,而责珤归怨朝廷 ,失大臣谊 ,一切恩典皆不予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事情结束后回家 ,屡次乞请辞官 .谏官因为石珤德高望重 ,纷纷上奏请求把他留下 ,于是朝廷起用任职 .( "竣〞 "致仕〞 "以〞 "乃〞)(2)皇帝允许费宏乘驿车归乡 ,却斥责石珤怨恨朝廷 ,违背大臣的道德(行为) ,任何恩赐都不给予 .( "驰驿〞 "归怨〞 "谊〞 "予〞)参考译文石珤 ,字邦彦 ,藁城人 .嘉靖元年 ,奉旨祭祀阙里及泰山 .事情结束后回家 ,屡次乞请辞官 .谏官因为石珤德高望重 ,纷纷上奏请求把他留下 ,于是朝廷起用任职 .三年五月 ,任命(石珤)为吏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 ,入参机务 .石珤为人清正耿直 ,端正老实 ,为国献身 ,勤勉不懈怠 .到第二年春天 ,奸恶之人|王邦奇攻讦杨廷和 ,诬陷石珤与辅政大臣费宏为奸(dang) ,二人被迫去职还乡 .皇帝允许费宏乘驿车归乡 ,却斥责石珤怨恨朝廷 ,违背大臣的道德(行为) ,任何恩赐都不给予 .石珤回归藁城故里 ,所有行装只有一辆车而已 .京师父老无不惊叹 ,自古以来 ,宰相大臣离开京城 ,没有像石珤这样清廉的人 . 7.阅读下面的文段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君以嘉靖某年月日卒 ,君之子诗葬于县郭外小虞浦之原 ,请铭于余 ,泣且言曰: "先人少遭闵凶 ,孤露无依 ,寄于吾外家 .与先妣誓志自立 .然其教子 ,不为一切 ,优游而已 .先妣独严迫不少假贷 .尝曰:‘吾为生良苦 ,汝宜自勉 .吾见某某皆以贫贱发迹 .汝能自立 ,无忘吾言 . ,先妣寻卒 .先人井臼之事 ,身自为之 .前此不问也 .盖不欲使儿辈与闻 ,惧用志之分 .诗所与遊者 ,年皆与先人假设 ,先人益和光如己友 .盖游吾父子间者 ,欢然无间也 .念吾祖之蚤殁 ,每祭 ,辄潸然泪下 .叹处世之难 ,不敢少自宴逸 .比诗获举于乡 ,始用自适 .〞按其友沈孝状云云 ,诗语良然 .(选自归有光?周君墓志铭? ,有改动)(1)先人少遭闵凶 ,孤露无依 ,寄于吾外家 .与先妣誓志自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念吾祖之蚤殁 ,每祭 ,辄潸然泪下 .叹处世之难 ,不敢少自宴逸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先父幼年时遭遇不幸 ,孤苦无依 ,寄养在我外祖家 .与先母发誓立志要自立 .( "闵凶〞 "外家〞 "先妣〞 ,大意对)(2)想到我的祖父早逝 ,每次祭奠的时候 ,就潸然泪下 .感慨处世的艰难 ,不敢稍微贪图安逸 .( "蚤〞 "辄〞 "少〞 ,大意对)参考译文周君在嘉靖某年某月某日去世 ,他的儿子周诗将他安葬在县城外小虞浦之原 ,请我写铭文 ,周诗哭着说: "先父幼年时遭遇不幸 ,孤苦无依 ,寄养在我外祖家 .与先母发誓立志要自立 .先父教育孩子 ,什么也不做 ,顺其自然罢了 .唯独先母严厉没有丝毫宽容 .(先母)曾经说:‘我为了谋生十分辛苦 ,你应该自我勉励 .我看到某某都在贫贱中兴起 .你能够自立 ,不要忘记我说的话 . ,先母不久就去世了 .先父操持家务 ,事情自己亲自做 .以前这些事他是从来不过问的 .大概不想让儿辈们知道这些事 ,担忧我们会因此分心 .我所交往的人 ,年纪都与先父相当 ,先父更加温和地对待他们 ,如同对待自己的朋友 .因此在我们父子之间交际的人 ,都很开心没有什么隔膜 .想到我的祖父早逝 ,每次祭奠的时候 ,就潸然泪下 .感慨处世的艰难 ,不敢稍微贪图安逸 .等到我在乡里中举 ,才因此感到悠闲快乐 .〞根据他的朋友沈孝介绍的情况 ,周诗所说确实实如此 .8.阅读下面的文段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叶秀发)服阕 ,调安庆府桐城丞 .金人犯蕲、黄二州 ,桐城为邻壤 ,万目睽睽不相保 .骑兵将迫 ,家人号泣求避 ,秀发叱之曰: "此正臣子竭力致身之日 ,虽死何憾 ?苟先去之 ,如一邑生聚何 ?〞修城浚濠 ,日为备御计 .会金人使谍者至| ,秀发擒之 ,亟斩于城门以徇 .金人计沮不得近 ,邑赖以完 .事定 ,制阃忌其功不自己出 ,上其擅斩非法 .降迪功郎 ,俄以前事论夺 .史弥远当国 ,人有自桐城来者 ,弥远以秀发事为问 ,其人历言抚绥安定之详 ,且谓: "某等得保首|领至|今 ,皆叶桐城之赐 ,不然已无桐城久矣 .〞弥远颔之 ,沉着问参知政事宣缯 ,其言同 .弥远叹曰: "几失贤矣 !〞命知高邮军 .(选自宋濂?叶秀发传?)(1)事定 ,制阃忌其功不自己出 ,上其擅斩非法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等得保首|领至|今 ,皆叶桐城之赐 ,不然已无桐城久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事情结束后 ,大帅忌恨这功绩不是从自己这里产生的 ,就上奏朝廷说叶秀发擅自杀了金国间谍是非法的 .( "忌〞 "自己出〞 "上〞 ,大意对)(2)我们能够保全头颅到现在 ,都是受叶桐城的恩赐 ,否那么桐城沦陷已经很久了 .( "首|领〞 "皆〞 ,大意对)参考译文(叶秀发)守丧期满除服 ,调任安庆府桐城县丞 .(此时)金人侵犯蕲、黄二州 ,桐城和它们相邻接壤 ,众目睽睽之下不能相互保全 .(金人)骑兵将要迫近 ,家人号泣哀求躲避 ,叶秀发愤怒地说道: "此时正是我竭尽全力献身的时候 ,即使死了又有什么遗憾呢 ?假使我先行逃跑 ,那么一个县的老百姓又将怎么办 ?〞修建城池疏浚河道 ,每天做好防范御敌的打算 .适逢金人派遣间谍前来 ,叶秀发擒获了他 ,立即在城门口斩首|示众 .金人方案受阻不能够靠近 ,县城赖以保全 .事情结束后 ,大帅忌恨这功绩不是从自己这里产生的 ,就上奏朝廷说叶秀发擅自杀了金国间谍是非法的 .(叶秀发因此)被降职担任迪功郎 ,不久因为以前的事情被免职 .史弥远主持国事(当政) ,有个从桐城来的人 ,史弥远把叶秀发的事情拿来问他 ,那个人一一陈述(叶秀发)安抚百姓 ,安定县邑的详尽做法 ,并且说: "我们能够保全头颅到现在 ,都是受叶桐城的恩赐 ,否那么桐城沦陷已经很久了 .〞史弥远点头称赞 ,又假设无其事地询问参知政事宣缯 ,他们说的情况相同 .史弥远慨叹说: "差一点失去一位贤才啊 !〞(于是)让他担任高邮知军 .9.阅读下面的文段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夫民之于此(指百姓施行礼节) ,岂皆有乐之之心哉 ?患上之恶己 ,而随之以刑也 .故荀卿以为特劫之法度之威 ,而为之于外尔 ,此亦不思之过也 .夫斫木而为之器 ,服马而为之驾 ,此非生而能者也 .故必削之以斧斤 ,直之以绳墨 ,圆之以规而方之以矩 ,束联胶漆之 ,而后器适于用焉 .前之以衔勒之制 ,后之以鞭策之威 ,驰骤舒疾 ,无得自放 ,而一听于人 ,而后马适于驾焉 .由是观之 ,莫不劫之于外而服之以力者也 .然圣人舍木而不为器 ,舍马而不为驾者 ,固亦因其天资之材也 .今人生而有严父爱母之心 ,圣人因其性之欲而为之制焉 ,故其制虽有以强人 ,而乃以顺其性之欲也 .圣人苟不为之礼 ,那么天下盖将有慢其父而疾其母者矣 .此亦可谓失其性也 .得性者以为伪 ,那么失其性者乃可以为真乎 ?此荀卿之所以为不思也 .(选自|王安石?礼论?) (1)夫斫木而为之器 ,服马而为之驾 ,此非生而能者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圣人苟不为之礼 ,那么天下盖将有慢其父而疾其母者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砍伐树木把它制作成器具 ,驯服马匹让它成为座驾 ,这并不是(凭它们的)天性就能够做到的 .( "斫〞 ,砍; "服〞 ,驯服; "生〞 ,同 "性〞 ,天赋 ,天性; "非……者也〞 ,否认判断句)(2)圣人如果不施行这些礼节 ,那么天下大概将会有怠慢自己父亲和痛恨自己母亲的人了 .( "苟〞 ,如果; "盖〞 ,可能 ,大概; "慢〞 ,怠慢; "疾〞 ,痛恨)参考译文百姓施行这些礼节 ,哪里都有乐于这样做的想法呢 ?是担忧地位高的人厌恶自己 ,而用刑罚紧随其后(责罚自己)啊 .所以 ,荀卿认为只要用法律的威严就能胁制百姓 ,而百姓只是在外表上遵守礼节罢了 ,这也是荀卿没有考虑的过错啊 .砍伐树木把它制作成器具 ,驯服马匹让它成为座驾 ,这并不是(凭它们的)天性就能够做到的 .所以一定要用斧子去削减 ,用绳墨使木头变直 ,用圆规使木头变圆 ,用直尺使木头变方 ,捆束 ,联接 ,用胶水粘黏它 ,用油漆涂饰它 ,这样之后做成的器具就适于使用了 .先用马嚼子、马笼头的控制 ,再用马鞭的威胁 ,快慢舒缓 ,(马)就不能获得自由 ,而全都听命于人 ,这样以后马就适于驾驭了 .由此看来 ,没有人不是在外被胁迫而因武力而服从的 .然而圣人舍弃树木不把它做成器具 ,舍弃马匹而不让它成为座驾 ,本来也是顺应了它们的天性 .现在人生下来就有尊敬父亲热爱母亲的本心 ,圣人顺应他们天性的欲望而却又加以限制 ,所以他们的限制虽然有强迫的地方 ,但仍旧是顺应了他们天性的欲望啊 .圣人如果不施行这些礼节 ,那么天下大概将会有怠慢自己父亲和痛恨自己母亲的人了 .这也可以说是失去了它的本性了 .如果把遵循本性当作人为 ,那么失去本性就可以当作是真实吗 ?这是说荀子没有考虑的原因啊 .10.阅读下面的文段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医之为术 ,其说之至|粹而出于古者 ,莫过?素问??难经? ,述阴阳气运之理 ,辨形体荣卫之原 ,以明养生治疾之道 .其精微之要得诸心而见于效者 ,固有不可以言传者矣 ,书岂足以尽其意乎 ?后之学者 ,不能求其为书之意 ,而泥其说 .甚者弃书不省 ,而惟攻乎浅陋拘阂之方书 .人之耳目、手足均也 ,脉络、血气、筋骨均也 ,而其变之乖殊假设此 ,医岂易言乎 ?药岂易用乎 ?其病在乎心也 ,而药其肺;在乎寒也 ,而以为热;病乎实也 ,而以为虚 .病不能自言 ,受药而死者无所控诉 ,故医得用其术而莫之诘也 .(选自明·方孝孺?医原?) (1)其精微之要得诸心而见于效者 ,固有不可以言传者矣 ,书岂足以尽其意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病不能自言 ,受药而死者无所控诉 ,故医得用其术而莫之诘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那些精深微妙的要旨在心里领会并表达效果的 ,本来就有不能用言语传授的 ,书本怎么能完全穷尽那意思呢 ?( "得诸心〞 "以言〞 "尽〞 ,大意对)(2)疾病自己说不了话 ,因用药而死的无从申诉 ,所以 ,医生能实施他的医术而没有人诘难他的做法 .( "用其术〞 "莫之诘〞 ,宾语前置 ,大意对)参考译文医术在古代医学理论里是最|纯粹的 ,没有超过?素问??难经?的 ,它们通过阐述阴阳气。
2019届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针对训练全集
2019届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针对训练(1)论述类文本阅读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勇于突破人生的边界盛玉雷“我正站在人生的边缘上,向后看看,也向前看看。
向后看,我已经活了一辈子,人生一世,为的是什么呢?我要探索人生的价值。
”这是杨绛先生96岁时,于《走到人生边上》一书前言里写的话。
从价值的坐标出发,人生边缘的确并不意味着终点。
探索人生的价值,关键不在于时间的长短;一个人跋涉的远近,最终取决于能不能突破人生的边界。
有一位大学教授,每逢开学都这样向新生讲述学习的意义:如果把人类截至目前的所有知识围成一个圆,那么每个人的学习经历,就是从圆心向外不断伸展的过程;直到有一天,当顺滑的边缘有了凸起,就意味着稍稍延展了人类知识的边界。
正是一个又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凸起,才让知识的圆圈愈加宽广,文明的薪火越烧越旺。
在相当意义上,人类文明的拓展,就是一次次重构边界、扩展边界的过程。
对个体来说,人生价值的飞跃,又何尝不需要对边界的突破与拓展。
然而,突破人生边界的关键一击,往往离不开化茧成蝶般的磨炼。
在穿过被称为“海上坟场”的智利合恩角后,船长郭川以诗明志,他“恐惧过、绝望过、崩溃过,但从没放弃过”。
女潜水员徐海燕为了让水下长城的奇观重现于世,打破了平淡生活的“合理设定”。
现实中,总有一群人行进在人类活动范围的边缘,勇敢地探索着未知的世界,挑战着生命的极限。
数据显示,目前,共有数千人登顶珠峰,有数百人进入太空。
他们,都可谓人生的突破者。
“将无法实现之事付诸实现,正是非凡毅力真正的标志。
”打破边界,单有冒险品质还不够,尤需蓄积不平凡的坚韧。
1953年的青藏高原“远看是山,近走是川”,还是公路交通的空白。
被称为“青藏公路之父”的慕生忠带领1200多名筑路军民,用手中的铁锹和十字镐向世界屋脊徒步进发。
有人问起公路的起点,慕生忠把铁锹往地上一戳,喊道:“我们的帐篷搭在哪里,哪儿就是格尔木。
”劈开昆仑山,战胜唐古拉,通过怒江上游的黑河,炸开冈底斯山的石峡……如今,格尔木已经成为青海第二大城市,青藏公路也被冠以“天路”之名。
2019年钱锺书生命中的杨绛 阅读附答案-word范文 (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钱锺书生命中的杨绛阅读附答案钱锺书生命中的杨绛黄薇1928年,杨绛17岁,考入苏州东吴大学。
1932年初,杨绛去了清华当借读生,结识钱锺书。
1935年7月13日,钱锺书与杨绛结婚。
随后钱锺书考取了中英庚款留学奖学金,杨绛毫不犹豫中断清华学业,陪丈夫远赴英法游学。
1937年,上海沦陷,第二年,两人携女回国。
钱锺书在清华谋得一教职,到昆明的西南联大上课,而杨绛留在上海,任了一年母校振华女中的校长。
钱锺书从昆明回上海后想写《围城》,杨绛甘做“灶下婢”,辅佐夫君全力搞创作,闲时尝试写了部四幕剧《称心如意》,第二年《称心如意》在金都大戏院上演时“引来阵阵喝彩声”,一鸣惊人,她所署的笔名“杨绛”也就此叫开。
新中国成立后,杨绛翻译的47万字的法国小说《吉尔·布拉斯》,受到朱光潜的高度称赞:我国散文(小说)翻译“杨绛最好”。
新中国成立后至清华任教,她带着钱锺书主动拜访沈从文和张兆和,愿意修好两家关系,因为钱锺书曾作文讽刺沈从文收集假古董。
杨绛的沉稳周到,是痴气十足的钱锺书与外界打交道的一道润滑剂。
家有贤妻,无疑是钱锺书成就事业的最有力支持。
1946年,短篇小说集《人·兽·鬼》出版后,在自留的样书上,钱锺书为妻子写下这样无匹的情话:“赠予杨季康,绝无仅有的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
”1958年,47岁的杨绛,利用大会小会间隙,开始自学西班牙语,打算从原文翻译《堂吉诃德》。
译稿历经“文革”的摧残,“被没收、丢弃在废纸堆里”,最后“九死一生”,逃过劫难。
1978年4月译的《堂吉诃德》出版并畅销。
1978年6月,西班牙国王访问中国,邓小平把这本翻译书作为国礼送给西班牙贵宾。
1986年10月,西班牙国王专门奖给75岁的杨绛一枚“智慧国王阿方索十世十字勋章”,以表彰她的贡献。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第2节 文学类文本阅读对点训练
第2节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我的母亲莫言①我母亲生于1922年,卒于1994年。
她的骨灰,埋葬在村庄东边的桃园里。
去年,一条铁路要从那儿穿过,我们不得不将她的坟墓迁移到距离村子更远的地方。
掘开坟墓后,我们看到,棺木已经腐朽,母亲的骨殖,已经与泥土混为一体。
我们只好象征性地挖起一些泥土,移到新的墓穴里。
也就是从那一时刻起,我感到,我的母亲是大地的一部分,我站在大地上的诉说,就是对母亲的诉说。
②我是我母亲最小的孩子。
③我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着家里唯一的一把热水壶去公共食堂打开水。
因为饥饿无力,失手将热水瓶打碎,我吓得要命,钻进草垛,一天没敢出来。
傍晚的时候我听到母亲呼唤我的乳名,我从草垛里钻出来,以为会受到打骂,但母亲没有打我也没有骂我,只是抚摸着我的头,口中发出长长的叹息..。
④我记忆中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集体的地里拣麦穗,看守麦田的人来了,拣麦穗的人纷纷逃跑,我母亲是小脚,跑不快,被捉住,那个身材高大的看守人扇了她一个耳光,她摇晃着身体跌倒在地,看守人没收了我们拣到的麦穗,吹着口哨扬长而去。
我母亲嘴角流血,坐在地上,脸上那种绝望的神情让我终生难忘。
多年之后,当那个看守麦田的人成为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在集市上与我相逢,我冲.上去想找他报仇,母亲拉住了我,平静地对我说:“儿子,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并不是一个人。
”⑤我记得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一个中秋节的中午,我们家难得地包了一顿饺子,每人只有一碗。
正当我们吃饺子时,一个乞讨的老人来到了我们家门口,我端起半碗红薯干打发他,他却愤愤不平地说:“我是一个老人,你们吃饺子,却让我吃红薯干。
你们的心是怎么长的?”我气急败坏地说:“我们一年也吃不了几次饺子,一人一小碗,连半饱都吃不了!给你红薯干就不错了,你要就要,不要就滚!”母亲训斥了我,然后端起她那半碗饺子,倒进了老人碗里。
⑥我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卖白菜,有意无意地多算了一位买白菜的老人一毛钱。
2018年高考语文江苏专版二轮复习:立体训练 第一章 阅读母子题训练 第三篇 含答案
第三篇对雪·古诗鉴赏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对雪①杜甫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②。
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失陷时,诗人逃到半路被叛军抓住,解送回长安。
②《世说新语·黜免》载:“殷中军(殷浩)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
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母题训练1.(考查角度:鉴赏诗歌的形象)诗歌的颔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第一问:诗歌颔联描写了黄昏云乱、风急雪紧的景象。
第二问:①借景抒情,通过描写飞雪的状态,表现诗人在战乱之中内心的悲凉;②呼应诗歌标题“对雪”,为下文描写室内景象和抒发诗人感情做铺垫。
2.(考查角度: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诗中运用殷浩的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诗人以殷浩自比,因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写着字,以此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无比忧虑、对离散亲人深切牵挂而又无从着力的苦恼心情。
3.(考查角度: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诗中的“老翁”具有怎样的形象特征?请概括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贫寒交困,孤苦伶仃,牵挂亲人,关心国事,愁苦无依,百无聊赖。
子题训练1.(变式训练:鉴赏诗歌的形象)诗歌二、三两联写景,试分析写景的用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诗人借景抒情,以此表现诗人在战乱中内心的悲凉和生活的艰辛,同时呼应诗歌标题,为下文做了很好的铺垫,有利于突出诗歌的主旨。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一章阅读母子题训练第十篇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古代诗歌阅读(2021学年)
(通用版)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一章阅读母子题训练第十篇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古代诗歌阅读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通用版)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一章阅读母子题训练第十篇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古代诗歌阅读)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通用版)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一章阅读母子题训练第十篇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古代诗歌阅读的全部内容。
第十篇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许浑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母题训练1.(考查角度: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综合分析鉴赏)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和表现手法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写红叶萧疏,长亭饯别,交待了季节、地点,描绘出一幅孤寂的秋日行旅图。
B.颔联大笔勾勒,雄浑苍茫。
骋目远望,残云缭绕太华山,稀疏的秋雨洒落中条山。
C.颔联以“残云”点染太华山,以“疏雨"烘托中条山,于沉静中显出飞动的意趣。
D.颈联写出山色和树色迥然不同,东海与黄河一起咆哮,绘声绘色,意境壮阔辽远。
E.尾联在前三联充分描绘山水景物的基础上,转为描写长安的都市繁华,宛如梦境.答案 DE解析 D项“东海与黄河一起咆哮”错,原意是写黄河流水声,流入大海只是想象。
E项尾联是通过想象抒发感情。
2.(考查角度: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孤寂之情。
2019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 题点二 小说阅读 题点对点练6 明辨类型,关注效果(含2018高考真题)
题点对点练6 明辨类型,关注效果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阳光路十七号王虹莲新婚后不到一个月,他就出去打工了。
他们山村的男人几乎全出去谋活路,山上的东西实在是不能养活他们。
她在家里,种地、养羊、赡养老人,等待着他从远方寄来的信和钱。
每个月,他都会给家里寄来钱,或多或少。
她似孩子一样,跑到储蓄所存起来,舍不得花掉一分钱。
他们文化都不高,但写封家书还是够用的。
他的字丑陋,可是她喜欢,那字里行间,满是对她的牵挂和惦念。
她也回信,羞涩地表达着惦记。
正是新婚,她的每一瓣心花里,全是那个黑黑瘦瘦的男子。
他的地址她早就背下来了——阳光路十七号。
阳光路,多好听的名字。
在那个繁华的大城市,这条路一定是铺满了金灿灿的阳光。
何况,他在来信中说,阳光路是一条非常漂亮的路,绿阴蔽日,碎石铺就,这里条件相当好,住的是有露台的那种房子,虽然是打工,可并不觉得苦。
于是她的想象就更加完美,问,那阳台上有杜鹃花吗?有水仙花吗?那围墙上青藤爬满了吗?这种幻想让她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感。
所以,等待着阳光路十七号的来信成了她最大的快乐。
她喜欢听他描述外面的世界,那些红白相间的房子,那些穿着漂亮衣服的女孩子,那悠扬的钢琴声;他还说起过麦当劳,说,什么时候你来,我带你去吃。
但那年的春节,他却没有回来。
他说,公司组织去海南旅游,机会难得,还是明年再回去吧。
她逢人便说,我们家男人去海南旅游了,公司组织的。
好像公司是个很气派的词,好像海南是国外一样。
存折上的钱越来越多了,她跟他说,明年你回来,我们一起盖个新房子吧。
他们在信上的计划是那么美好,盖个新房子,再种点玉米,生一个小孩子。
想着想着,她就会甜蜜地笑。
他离开家快两年了,她想他想得快发了疯了。
于是她准备动身去找他,想给他一个惊喜。
坐了三天三夜的火车,她到达了那个城市。
那真是一个美丽的大都市,她一下子就晕了,如果不是警察帮助,她简直分不清东南西北了。
她把写着“阳光路十七号”的纸条递给警察。
(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附加题自选练1(含解析)
附加题自选练1(时间:30分钟满分:40分)一、阅读材料,完成1~3题。
(10分)夫通人览见广博不能掇以论说此为匿生书主人孔子所谓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者也;与彼草木不能伐采,一实也。
孔子得《史记》[注]以作《春秋》,及其立义创意,褒贬赏诛,不复因《史记》者,眇思自出于胸中也。
凡贵通者,贵其能用之也,即徒诵读,读诗讽术,虽千篇以上,鹦鹉能言之类也。
(节选自《论衡·超奇》) [注] 《史记》:指记载鲁国历史的资料。
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4.处.)(4分)参考答案:夫通人览见广博/不能掇以论说/此为匿生书主人/孔子所谓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者也(断对一处得1分,多断一处倒扣1分,扣完为止)2.《论衡》的作者是(朝代)的(人名)。
(2分)参考答案:东汉王充(每空1分)3.根据材料,概括成为真正的“通人”的条件。
(4分)答:参考答案:①博览群书,见闻广博;②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每点2分)参考译文:通人见识广博,却不能拿过来论述事情,这叫作藏书家,就是孔子所说的那种能背诵《诗经》三百篇,但把政务交给他却办不通的人;这跟那些见过草木却不会采伐的情况,是一样的道理。
孔子得到关于鲁国历史的记载来写《春秋》,而他在立意上有所创新,赞赏和贬责,不再沿袭这些记载,精妙的想法出自自己的胸中。
大凡看重通人的,是看重他们能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如果他们只是能够熟读,读诗诵经,即使能背诵诗歌千篇以上,也只是如同模仿人说话的鹦鹉而已(,没有用处)。
二、名著阅读题(15分)4.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三国演义》中,孔明派人贿赂张鲁手下谋士杨松,杨松向张鲁诬告马超谋反,逼得马超左右为难,刘备趁机派李恢劝降了马超。
B.《边城》中,天保和傩送同时爱上了翠翠,按茶峒的习俗他们会有一番“情人奉让”的礼节,但他们却选择用唱歌的方式争取爱情。
C.《老人与海》结尾,一对旅行的情侣对骨架表示惊叹,他们不知道那是被鲨鱼残杀的大马林鱼的残骸,但还是惊叹鱼尾巴的漂亮,作者以此衬托桑地亚哥的勇敢。
【江苏专版】2019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档第一章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二
【江苏专版】2019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档第一章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二专题二精准突破文言主观概括题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题目.(余)弟培,字伯凝,乳名曰狮.伯凝虽瞽,性好读书,倩人读之,入耳辄能记忆.频听之不厌,读者舌敝,易数人不给.所读书,自经史子集,以至稗官野史,无不淹博.尤喜谈医书,架上医书不下数百余种,一一倩人读之,过耳亦辄能记忆.遂究心脉理,尽取名医所辑诸书,日夕研究,遂得其精髓.凡诊切诸病,触手即知.伯凝有力,多储药材,复精于炮制,药无不精,服无不效.凡有病者至其斋头,未尝赍一钱而取药去者,积数十人不厌,舍数百剂不吝,费数十金不惜也.嗣是寿花堂丸散刀圭,倾动越中.吾家十世祖为越郡名医,所开药肆,甲于两浙,后以阴功,子孙昌大.昔人云:“公侯之家,必复其祖.”伯凝殆即其后身矣.伯凝尊人六符叔去世早,不得于我婶娘,屡遭家难.伯凝号泣旻天,卒得“赋隧”.族中凡修葺宗祠,解释狱讼,评论是非,分析田产,一切不公不法、可骇可愕之事,皆于伯凝取直.故伯凝之户履常满,伯凝皆一一分头应之,无不满志以去.伯凝有一隙之暇,则喜玩古董,葺园亭,种花木,知无不为,兴无不尽.其内弟督兵江干,伯凝为之措粮饷,校枪棒,立营伍,讲阵法,真有三头六臂所不能尽为者,而伯凝以一瞽目之人,无不立办.则其双眼真可矐,而五官真不必备矣.故吾谓伯凝似左丘明,似晋师旷,似高渐离.咄咄伯凝,盖以一身而兼有之矣.(选自张岱《琅嬛文集》,有删改) 文中作者说“咄咄伯凝,盖以一身而兼有之矣”,试概括全文伯凝“兼有”的具体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答案学问高,才识过人;处事公正公平;有侠义心肠(仁爱之心、慈悲善良).参考译文(我的)弟弟(张)培,字伯凝,乳名叫狮.伯凝虽然眼睛盲了,可生性喜欢读书,于是请人(为他)念书,耳朵听到就能记住.连续听也不感到满足.读书的人舌头读破,换了几个人都不能供应他(听)的需要.所读的书,从经史子集,到稗官野史,没有不广泛涉略的.特别喜欢谈医术的书,书架上的医书不少于几百种,(伯凝)请人一本一本地读,他过耳就能记住.于是推求心脉之理,把名医所编的各种医书全都拿来,早晚研究,便得到了它们的精华.大凡切脉察看病状,一碰手就知道病情.伯凝只要有余力,就多多储备药材,又精于制药,所制的药没有不精良的,(病人)服后没有不成功的.所有生病的人到他的书斋,不曾拿着一个铜钱来拿药而离开的人,累积到几十人也不感到嫌恶,施舍几百剂药也不吝啬,花费几十两银子也不感到可惜.从此,寿花堂的药物,使越中的人都感到佩服.我家十世祖是越郡的名医,所开的药店,在两浙名列第一,后来因为阴德,子孙盛大.从前的人说:“公侯之家,一定有恢复祖上荣耀的人.”伯凝大概就是他的转世之身.伯凝的父亲六符叔去世早,与我的婶娘相处不好,屡遭家庭不幸.伯凝对天号哭,终于母子和好.族中凡是修葺宗祠,解释讼案,评论是非,分割田产,一切不公不法、可怕可惊之事,都到伯凝这儿来评判是非曲直.因此,伯凝家里常常挤满了来人,伯凝都一一分别回应,没有不满意而离开的.伯凝有一点点空闲,就喜欢玩赏古董,修葺园林亭子,种植花木,凡他知道的没有不去做的,也没有不尽兴的.他的内弟在江干督兵,伯凝为他筹措粮食军饷,演练枪棒,制定军纪,讲解排兵布阵之道,真是有三头六臂的人也不能都做到的,可伯凝作为一个目盲之人,没有不立即办到的.那么,他的双眼真可以失明,而且五官真不必完备了.所以,我认为伯凝像左丘明,像晋国的师旷,像高渐离.厉害啊,(这个)伯凝,大概是以一人之身而同时具有他们的长处了啊.2.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题目.足下于仆,非有一日之好,而遽欲师之.仆自量文章道德,不足以为足下师,而势力又不足以引拔足下.若欲藉仆以纳交一二巨公,俾少为援手,则仆之硁硁自守,不干人以私,友朋所共知.仆固不欲自误,而亦何忍以误足下乎?如以仆粗通经史,可备刍荛之询,他日以平交往还足矣.直谅多闻,谓之三益.不识仆之戆直,得附足下益友之一否?惟足下裁察.(选自钱大昕《与友人论师书》) 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作者拒绝做“友人”老师的原因.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答案①自己的才学品德不足为师;②自己的能力不能引荐友人;③自己性格固执,不愿求人;④不忍心看到友人被世风迷惑.参考译文您跟我不是一天的好朋友,却急于想以我为老师.我自己思量,文章道德不足以成为您的老师,而权势能力又不足以去引荐提拔您.如果想借助我来结交一两个有权势的官臣,我很少能成为援手,因为我浅薄而固执自保,不用私事去麻烦别人,朋友们都知道.我本来不想自己犯错,又怎么忍心来让您犯错呢?如果您认为我粗通经史、可以准备草野鄙陋的意见供您询问,以后以平等的身份往来相处,就足够了.正直、诚信、见识广博,叫作三种有益的朋友.不知道迂愚刚直的我能不能攀附您当您的一个益友呢?希望您裁断审察.3.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题目.公讳抃,字阅道.少孤且贫,刻意力学,中景祐元年进士乙科.为武安军节度推官.民有伪造印者,吏皆以为当死.公独曰:“造在赦前,而用在赦后.赦前不用,赦后不造,法皆不死.”卒免死.一府皆服.阅岁,徙通判宜州.卒有杀人当死者,方系狱,病瘫未溃.公使医疗之,得不瘐死.会赦以免.公爱人之周,类如此.公得虔州,地远而民好讼,人谓公不乐.公欣然过家上冢而去.既至,遇吏民简易,严而不苛,悉召诸县令告之:“为令当自任事,勿以事诿郡,苟事办而民悦,吾一无所问.”令皆喜,争尽力,虔事为少,狱以屡空.改修盐法,民赖其利.神宗即位,召知谏院.故事,近臣自成都还,将大用,必更省府,不为谏官.大臣为言.上曰:“用赵某为谏官,赖其言耳.苟欲用之,何伤!”及谢,上谓公:“闻卿匹马入蜀,以一琴一龟自随.为政简易,亦称是耶?”公知上意,将用其言,即上疏论吕诲、范纯仁皆骨鲠敢言,久谴不复,无以慰缙绅之望.上纳其说.熙宁三年四月,除资政殿学士知杭州.以疾还衢,有大星陨焉.二日而公薨.实七年八月癸巳也.讣闻,天子赠太子少师,谥曰“清献”.(选自苏轼《赵清献公神道碑》) 请简要概括赵抃为政方面的特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答案仁爱宽厚;简政放权;严而不苟;清正廉洁.参考译文赵公名抃,字阅道.(他)幼年丧父,并且家境贫困,他就专心致志努力学习,考取景祐元年的进士乙科.任武安军节度推官.有个伪造印章的百姓,官员们都认为他应当被处死.只有赵公说:“(他的印章)伪造在大赦之前,使用在大赦之后.大赦之前没有使用,大赦之后没有伪造,依法都不应该被处死.”最终(那个人)免于死罪,全府的人都很佩服.过了一年,改任宜州通判.有个因杀人被判死罪的士卒,正关押在牢狱里,生病瘫痪了,身体还没有溃烂.赵公派医官为他治疗,使他不至于死在狱中.后来遇上朝廷大赦天下,这个士卒获得了赦免.赵公关爱百姓的周到,大致都像这样.赵公主政虔州,(虔州)地处偏远,并且百姓喜欢争辩诉讼,人们都认为赵公会不高兴(赴任).(可是)赵公愉快地回到家里祭祀祖墓后就离家上任了.到了虔州,(赵公)对待官吏、百姓行事简易,要求严格而不苛刻.他把各县县令全都召集在一起,告诉他们:“做县令应当自己承担责任,不要把事情推诿给郡府,假如事情处理好了,百姓也高兴,我就一点也不过问了.”县令们都很高兴,争相尽心尽力做事,虔州的案件因此减少,监狱里面也因此屡屡空了下来.他又修改盐法,百姓依靠这些措施获得了好处.神宗即位,召赵公回京掌管谏院.根据先例,皇帝身边的大臣从成都回到京城,将要被重用,必定先更换到朝廷一个部门任职,不能直接任命为谏官.大臣为此向皇帝进言.皇上说:“任用赵爱卿作为谏官,是要依靠他敢直言啊.暂且要这样任用他,有什么妨碍!”到了赵公谢恩时,皇上对他说:“听说你单身一人就入了蜀地,随身仅携带一张琴和一只龟.你处理政事的简易也与其相称吧?”赵公知道皇上的心意,将会采纳他的建议,就向皇上呈上奏章说吕诲、范纯仁都正直敢谏,被贬谪很久了还不起用,这没法用来慰抚官员的心.皇上采纳了他的意见.熙宁三年四月,(皇上)授予赵公资政殿学士的官衔,让他主管杭州政务.赵公因为生病回到衢州,当时天上有一颗大星坠落下来了.两天后赵公去世.这一天是元丰七年八月癸巳日.报丧的文告发布后,皇帝追封他为太子少师,谥号为“清献”.4.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题目.《双节堂庸训》者,龙庄居士教其子孙之所作也.居士扃户养疴,日读《颜氏家训》《袁氏世范》,与儿辈讲求持身涉世之方,或揭其理,或证以事.凡先世嘉言媺行[注]及生平师友渊源,时时乐为称道,口授手书,久而成帙.删其与颜、袁二书词指复沓者,为纲六,为目二百十九,厘为六卷:首《述先》,志祖德也,先考、妣事具行述者不赘;次《律己》,无忝所生,有志焉未逮也;次《治家》,约举大端而已,家世相承,兼资母范,故论女行稍详;次《应世》,寡尤寡悔,非可倖几也;次《蕃后》,保世滋大,其在斯乎?以《师友》终之,成我之恩,辅仁之谊,永矢勿谖矣.(选自汪辉祖《?双节堂庸训?自序》) 注媺(měi)行:同“美行”.请根据文章第二段内容,简要概括作者写作《双节堂庸训》的意图.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答案①牢记(歌颂)先辈美德;②强调律己治家;③希望家族兴旺;④感激师友恩谊.参考译文《双节堂庸训》是我(龙庄,是汪辉祖的号)为教育自己的儿子孙子所写的.我闭户养病,每天读《颜氏家训》《袁氏世范》,和儿辈们谈论探求坚守自己、经历世事(为人处世)的道理,有时揭示那些道理,有时引用事例规劝(验证).凡是先代(有教育意义的)好言和善行以及我生平师友间(好的)交往关系,时时乐于向(他们)称赞叙述,通过口传手写,时间长了就结成集子了.(在编写《双节堂庸训》时)删除了那些和颜氏、袁氏两部家训中言词意旨重复的部分,编为六纲,合计二百一十九目,整理成六卷:首卷是《述先》,记载的是祖先的美好德行,父母生平大略叙述详细而一点不赘余;次卷《律己》,我没有辜负、愧对自己的父母,有志向但也未能实现;次卷《治家》,大多列举的是重大需要注意的事情罢了,家里世代传承,与兼受母亲德行风范影响不无关系,所以评论她的品行稍微详细一些;次卷《应世》,要求处世少抱怨少悔恨,不可有侥幸的苗头;次卷《蕃后》,保持宗族世代相传,繁衍兴旺,大概就在他们身上吧!最后用《师友》卷结束,成全我的恩情,培养我仁德的友谊,永记不忘. 问题直击文言主观概括题虽说分值为4分,难度不大,但考生在此题上的问题十分突出而集中:概括不准、概括不全.二轮复习应在这个问题上下功夫,做到精准阅读、精准答题,力争得满分.一、确定语境范围,带题精细阅读主观概括题要阅读的语境范围有两类:一类是给出明确范围,如2017年南通三检“请根据文章第二段内容,简要概括作者写作《双节堂庸训》的意图”,这里的“第二段”已给出明确的阅读范围;另一类是未给出明确的范围,如2015、2016两年高考江苏卷那两道主观概括题.对于明确了的阅读范围,就必须严格按照范围阅读思考;未明确的阅读范围,确定其范围也很容易.整个文言文阅读也不过三四段或者五六段,其范围不可能扩展至全文,最多涉及其中的一两段内容,最多三段.只要循着题干关键词语寻找,就能找到.明确了阅读范围,剩下的主要是阅读了.阅读要精细,要细分层次,勾出关键词语,不放过任何一个字;要有圈点勾画的习惯,把有可能体现答案要点的文字圈点出来,思考文意,进一步概括.二、抓住题目个性,精细组织答案主观概括题出现在江苏卷中的时间不长,目前考查的题型主要有概括人物品质题、提炼事物特点题和概括事理原因题三类.这三类题有不同的个性特点,要善于抓住其“个性”,精准作答.1.概括人物品质题主要是围绕传主要求概括其业绩成就、思想性格品质.答这类题,最关键的是注意传主的身份以及作者的写作目的,如传主是军事将领,应根据其个性化的军旅事迹,分析其作为一个军事将领的品质;如传主是政府官员,应根据其政绩(为政)和人品(为人)方面概括.其次,要了解正常情况下人物品质的内容,如求学成才、求财治家、求民治民、求智研理,还要有一定的文化积累,多了解古代士大夫的功名心、利禄心,以及雅致意趣等.最后,答题时,人物品质特点可以从文中直接提取,多数情况下要用自己的语言准确概括.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题目.君(指传主方祈宜)于人无问智愚贤否,一皆推诚相结.人或以其易与也,而因售其欺,以至逋千万,旁观者皆为之不平.君第与校曲直而已,卒以不衔怨于中也.至无故横逆之来,尤忍人所不能忍.君家自上世以来多厚德长者,其生殖丰裕,能以惠利及人.至于君则处己虽俭,而周人之急常恐其不及.族姻之有丧而不能敛,有子女而不能婚嫁者,均受其庇荫.乾隆辛未,岁饥,于乡里倡为赈恤,又捐惠济仓谷至白金三千两.郡邑劝输修城,亦且捐至千缗.君之祖考尝建支祠而未就,君善继其志,晨夕营度,不避淫潦毒暑,勤劬过甚.祠垂成,而君遂至得疾不起.卒之岁,年五十有九.迹其平生所为,可谓淳笃君子矣.(选自刘大櫆《封大夫方君传》,有删改)选文后两段体现了方君作为“淳笃君子”的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答案极节俭,重孝悌,睦亲族,勇担责,乐好施.参考译文先生与人交往无论(对方)聪明还是愚笨、有才能还是没有才能,全都用诚心和他们结交.有人认为他容易对付,(在经商中)就趁机实行欺诈的手段,以至于拖欠债务达千万,旁观者都替先生愤愤不平.先生只是和那些(拖欠债务的)人辩明是非曲直罢了,最终也没有怀恨在心.至于无故受到蛮横不讲理的对待,先生更能忍受别人所不能忍受的.先生家自祖上以来多是宽厚仁德的人,他们经商盈利丰厚,能够把获得的利益分给他人.到了先生时,虽然自己生活很节俭,但在帮助别人解决困急时常常担心自己帮助不够.同族或姻亲中有人去世却没有能力安葬的人家,有子女婚嫁却没有能力操办的人家,都受到他的帮助.乾隆辛未年间遇到饥荒,(先生)在乡里倡导以钱物救济贫苦受灾的人,又捐给惠济仓(救助百姓的粮仓)粮食折合白银达三千两.郡县鼓励绅商捐资修城墙,(先生)又捐钱将近千缗.先生的祖父曾经修建祠堂却没有完成,先生认真地完成他的志向,早起晚睡经营谋划,不避阴雨酷暑,劳累过度.祠堂快要修成的时候,可先生最终病重不起.去世的时候,享年五十九岁.考察他生平所作所为,可以算是品行质朴厚重的君子了.2.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题目.李衡,字彦平,江都人.衡幼善博诵,为文操笔立就.登进士第,授吴江主簿.有部使者怙势作威,侵刻下民,衡不忍以敲扑迎合,投劾于府,拂衣而归.后知溧阳县,专以诚意化民,民莫不敬.夏秋二税,以期日榜县门,乡无府吏迹,而输送先他邑办.因任历四年,狱户未尝系一重囚.隆兴二年,金犯淮堧,人相惊曰:“寇深矣!”官沿江者多送其孥,衡独自浙右移家入县,民心大安.盗猬起旁境,而溧阳靖晏自如.帅汪澈、转运使韩元吉等列上治状,诏进一秩,寻召入为监察御史.历司封郎中、枢密院检详,出知温、婺、台三州,惟婺尝莅其治.加直秘阁,而衡引年乞身,恳恳不休,上累却其奏,除秘阁修撰致仕.上思其朴忠,旋召落致仕,除侍御史,以老固辞,不获命.差同知贡举.会外戚张说以节度使掌兵柄,衡力疏其事,谓“不当以母后肺腑为人择官”,廷争移时.改除起居郎,衡曰:“与其进而负于君,孰若退而合于道.”章五上,请老愈力,上知不可夺.仍以秘撰致仕.衡后定居昆山,结茅别墅,杖屦徜徉,左右惟二苍头,聚书逾万卷,号曰“乐庵”,卒,年七十九.(选自《宋史·李衡传》) 根据文中李衡的为官经历,概括他的主要品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答案刚直不阿(正直),忠勤爱民(忠于职守).参考译文李衡,字彦平,江都人.李衡幼年喜欢大量诵读,写文章一挥而就.考中进士,被任命为吴江主簿.有一个中央衙署下派的官吏依仗权势横行霸道,欺凌掠夺百姓,李衡不忍心用酷烈的刑罚对付百姓来迎合他,于是向官府呈递了弹劾自己的状文(古代弃官的一种方式),拂袖回家.后来任溧阳县令,一心用诚意教化百姓,百姓没有不敬重他的.夏秋二季的赋税(征收),(只是)把预定(缴纳)的期限在县衙前公布出来,乡里看不到官吏(催缴赋税)的踪迹,可是老百姓上缴赋税却比其他县先完成.因而任职长达四年,狱中未曾关押一个重罪犯人.隆兴二年,金兵进犯至淮河沿岸,人们纷纷惊恐说:“贼兵进入到腹地了!”沿江的官员大多把妻子儿女送走(到外地),唯独李衡把家从浙东搬到溧阳县,百姓人心安定.盗贼像刺猬竖起硬刺般在邻近的县内涌起,但溧阳县太平无事.元帅汪澈、转运使韩元吉等人把李衡评为上等治理上报,皇上下诏给他加官一级,不久召入朝中任监察御史.曾任职司封郎中、枢密院检详,出任温、婺、台三州知州,只有婺州曾亲自到任.加官直秘阁,李衡以年老为由请求辞官,诚挚殷切,皇上多次退回他的上奏,(最后)授予秘阁修撰的职衔让他退休.皇上感念他淳朴忠厚,不久又征召他复出,让他任侍御史,(他)以年老为理由坚决推辞,但没能得到皇上恩准.命他参与主持选拔推荐官员.正逢外戚张说以节度使的身份掌握兵权,李衡极力上疏(弹劾)这件事,说“不应该因为他是母后的亲人就任以高官”,在朝堂上争论了很长时间.改官任起居郎,李衡说:“与其任官而有负于国君,不如辞官而合乎道义.”(李衡)五次呈上奏章,极力以年老为由请求退休,皇上知道无法改变他的决定,仍然让他以秘阁修撰官职退休.李衡后来定居昆山,建茅草别墅,拄着拐杖,穿着麻鞋,安闲自在,身边只有两个奴仆,收藏的书超过万卷,自号叫“乐庵”,死时年七十九.2.提炼事物特点题通常情况下,文本会全面介绍主要人物(传主),涉及该人物治学、为人、为官方面的情况.为了考查考生深入理解其中某一方面内容的情况,命题者会设置有关其某一方面特点的题目,如2015年高考江苏卷题,问题为“欧阳发在治学方面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有时命题还会涉及这个人物参加的活动,考查貌似非文章主要方面的内容,如文化常识方面的题目.如2016年高考江苏卷,问题为“根据文中张汝霖的科举经历,概括当时科举考试的相关特点”.这类题有个特点,就是答案散落在文章中,没有明显的标志,且缺乏一定的思考分析角度.对于这类题,首先要精细筛选、精细阅读,把一切有可能的文字都勾画、筛选出来,再细细阅读,认真甄别,去掉无关信息,保留核心信息.其次要注意判断题干所暗示的答题角度和表述答案应采用的表述方式.如概括科举考试的相关特点,其可能的答题角度有考试内容、举办时间和录取标准等.顺着这个思路想下去自然能提高得分值.因此,对这类题,答前预判可能的分析概括角度极重要.其实,预判并不难,因为考场中的分析角度与现实生活中的思考分析是相通的.3.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题目.公字君瑜,世居关中.少举进士,授扶沟县主簿,有治绩.改知虹县.虹俗尚杂恶,昧利而嗜讼.公初来,谒守.守视公少年,易之.撼以虹治,留公假州局.公曰:“奉诏书,不敢私自免,试往临之.苟有可以上关,愿府无见爽相庇赖,事不枝柱,政无难为矣.”守颔之,曰:“然.”既至,严肃闭默,众莫测其端涯.但密记奸桀,疏捕几辈,白府逐他所.自是一境平静,以善誉闻.富人责租,使其奴殴逋者.公曰:“奴罪当然,教之者主耳.”并录之.主惧,匿不出;捕急,其徒计赂人代焉.至廷下,公曰:“是富人耶?衣冠则尔,其质乃贱隶.”袒视之,肤革皲瘠,果其家役仆也.杖去,直得其主而坐之.自是强宗大姓,俯首蹑地,谓神为公矣.移绵州罗江县,蜀人柔良畏事,索摩抚,公易虹治,一用清简.未逾时,县事已告无所设.簿书凝然,械杻积蠹,庑下徒吏,偃居门宇终日.居甿不识追胥之扰,尽力田事.新黉舍,聚良子弟,置师教之,亲为讲说义训,使循服,其父兄感泣入谢.迁屯田郎中,宰相方将汲用,而公遂病至不起,享年五十二.(选自宋·文同《屯田郎中石君墓志铭》,有删改) 石公治理虹县与罗江县,施政方略主要有哪些不同?为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答案治理虹县打击奸邪与豪强;治理罗江县无为而治,兴办教育.因为两县民风不同,虹县民俗驳杂而邪恶,蜀人柔弱驯良,胆小怕事.参考译文石公字君瑜,其家世代在关中定居.年轻时考取了进士,被任命为扶沟县主簿,有政绩.改任虹县知县.虹县的习俗多驳杂而邪恶,(这地方的人)贪图利益且嗜好诉讼.石公初到任,拜谒知州.知州见石公年轻,轻视他,就以虹县难以治理来动摇他,要留他暂且辅助处理州府事务.石公说:“我奉朝廷诏令,不能为个人考虑不去赴任,我想尝试前往.如果有需要向上禀报的政务,希望州府不要因见我有了差失就庇护我.事情如果没有抵触,政务就没有难办的了.”知州同意他的意见,说:“好的.”到任之后,他态度严正庄重,不与外界往来,保持缄默,那些挑衅闹事的人无法揣测他的底细.他只是秘密地查清了那些奸邪暴横的坏人,搜捕了几批,上报州府将他们驱逐到别处.从此全县境内平安无事,他因政绩优异而闻名.有一个富人催逼租粮,让他的奴仆打伤了拖欠租粮的人.石公说:“奴仆的罪责应当惩处,然而教唆者是他的主人.”下令一并抓捕审讯.主人害怕,藏匿不出;官府追捕得很急迫,他的党羽就谋划收买别人来代他顶罪.人犯被抓到了公堂,石公说:“这是富人吗?衣服和帽子的确是富人的,但本人却是个低贱的奴仆.”剥下衣服一看,这个人皮肤皴裂,身体瘦弱,果然是富人家的奴仆.石公对他处以杖刑后把他赶走,直到最后抓捕到了他的主人,依法治罪.从此豪门大族,对石公低头蹑足,认为石公真是神人.调任绵州罗江县令,蜀地百姓柔弱驯良,胆小怕事,需要安抚,石公改变了在虹县的治理之道,全都采用清静简单的方式.不久,县府已没有多少政务布置.官府公文簿册静置不用,刑具都生了蛀虫,堂下厢房中的差吏们,整天闲居在屋里.百姓都没见过有催交赋税的官吏来骚扰,都尽力于耕作.石公新建了学校,招集了良家子弟入学,任用良师教诲他们,并亲自给他们讲授道义,让他们遵从,他们的父兄为此感动流泪,前来致谢.升任屯田郎中,宰相正要提拔任用他,可是石公却卧病不治,享年五十二岁.4.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题目.余年五十有八,历郡守十有五人.择其间贤者,记其大概于此.长洲为苏首县,令长不由以擢,则由以败.而败者恒多,岂风土使之然耶!数其善如宋王公元之,余得见者余公一人而已.公名金,字贡。
杨绛《记傅雷》高三传记阅读题及答案
杨绛《记傅雷》高三传记阅读题及答案杨绛《记傅雷》高三传记阅读题及答案杨绛《记傅雷》高三传记阅读题及答案说起傅雷,总不免说到他的严肃。
有一次,几个客人在客厅里谈得热闹,阵阵笑声,傅雷自己也正笑得高兴。
忽然他灵机一动,蹑足走到通往楼梯的门旁,把门一开,只见门后哥哥弟弟背着脸并坐在门槛后面的台阶上,正缩着脖子笑呢。
傅雷一声呵斥,两个孩子在登登一阵凌乱的脚步声里逃跑上楼。
梅馥忙也赶了上去。
在傅雷前,她是抢先去责骂儿子;在儿子前,她却是挡了爸爸的盛怒,自己温言告诫。
等他们俩回来,客厅里渐渐回复了当初的气氛。
但过了一会儿,在笑声中,傅雷又突然过去开那扇门,阿聪、阿敏依然鬼头鬼脑并坐原处偷听。
这回傅雷可冒火了,梅馥也起不了中和作用。
只听得傅雷厉声喝,夹杂着梅馥的调解和责怪:一个孩子想是哭了,另一个还想为自己辩白。
傅雷回客厅来,脸都气青了。
梅馥抱歉地为客人换上热茶,大家又坐了一会儿,辞出,不免叹口气:“唉,傅雷就是这样!”有人说傅雷“孤傲如云间鹤”;傅雷却不止一次在钟书和我面前自比为“墙洞里的小老鼠”。
傅雷的自比,乍听未免滑稽。
但傅雷这话不是矫情,也不是谦虚。
我想他只是道出了自己的真实心情。
傅雷曾告诉我们:某某“朋友”昨天还在他家吃饭,今天却在报纸上骂他。
这种事不止一遭。
傅雷讲起的时候,虽然眼睛里带些气愤,嘴角上挂着讥诮,总不免感叹人心叵测、世情险恶,觉得自己老实得可怜,孤弱得无以自卫。
他满头棱角,动不动会触犯人;又加脾气急躁,止不住要冲撞人。
他知道自己不善在世途上圆转周旋,他可以安身的“洞穴”,只是自己的书斋;他也像老鼠那样,只在洞口窥望外面的大世界。
他并不像天上的鹤,翘首云外,不屑顾视地下的泥淖。
傅雷对国计民生念念不忘,只潜身书斋,作他的翻译工作。
傅雷爱吃硬饭。
他的性格也像硬米粒儿那样僵硬、干爽;软和懦不是他的美德,他全让给梅馥了。
朋友们爱说傅雷固执,可是我也看到了他的固而不执,有时候竟是很随和的。
他有事和钟书商量,尽管讨论得很热烈,他并不固执。
高考语文备考之杨绛《风》阅读过程指导+练习(附参考答案)
杨绛,1911年7月17日生于北京,本名杨季康,中国女作家、外国文学研究家,也是著名的文学翻译家。
1928年,杨绛进入苏州东吴大学就读。
1932 年毕业以后杨绛前往清华大学借读,并认识了她未来的丈夫,钱锤书先生。
1935 年,杨绛和钱锤书结婚,同年两人共同前往英国和法国留学。
1953年,杨绛在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担任研究员一职。
2016年5月25日,杨绛逝世,享年105岁。
杨绛的代表作品有小说《洗澡》、散文《将饮茶》《干校六记》《隐身衣》《我们任》、翻译作品《唐吉诃德》《吉尔・布拉斯》《斐多》等。
阅读导入风,是流动的气流,在天与地之间游动,被复杂地约束在二者之间。
杨绛先生以沉定简洁的笔墨勾勒出了这世间无形无体、无色无味而又最不可琢磨的风, 而且把它心灵化、艺术化了——借风的千姿百态,表达对世态万象的感悟和思考。
风是人给起的名字,它可以化为无形与真空相连,与宇宙相亲,有看得见摸得着的脾气,也有你看不见想不到的诡秘。
在看似平淡无奇,不阴不晴的文字里,杨绛用不蔓不枝的冷静,描写风平静时温婉柔顺,暴虐时不堪回首的种种情态, 暗蕴着生命本色的绚烂华丽。
披文入情杨绛①为什么天地这般复杂地把风约束在中间?硬的东西把它挡住,软的东西把它牵绕住。
不管它怎样猛烈的吹;吹过遮天的山峰,洒脱缭绕的树林,扫过辽阔的海洋,终逃不到天地以外去。
或者为此,风一辈子不能平静,和人的感情一样。
(文眼。
点明题旨。
)不管风怎样的猛烈,它都始终逃不出如来佛的手掌,都会受到天地的约束。
亦如人受本性约束,不能恣意妄为。
杨绛巧妙地借自然界的风,表达对人生态度的深度思考。
②也许最平静的风,还是拂拂微风。
果然纹风不动,不是平静,却是酝酿风暴了。
蒸闷的暑天,风重重地把天压低了一半,树梢头的小叶子都沉沉垂着,风一丝不动,可是何曾平静呢?风的力量,已经可以预先觉到,好像蹲伏的猛兽, 不在睡觉,正要纵身远跳。
只有拂拂微风最平静,没有东西去阻挠它:树叶儿由它撩拨,杨柳顺着它弯腰,花儿草儿都随它俯仰,门里窗里任它出进,轻云附着它浮动,水面被它偎着,也柔和地让它搓揉。
高考语文江苏专版二轮复习:立体训练 第一章 阅读母子题训练 第一篇 -
第一章阅读母子题训练训练寄语在平时的训练中,我们总希望多做题,以为题做得越多就能多得分。
可是,我们别忘了“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的道理,题目固然要多做,但更要精做题,精选几道题,把题目做准做透。
尤其在二轮复习阶段,时间少,任务重,更需要精做、做透。
为此,我们特意精选部分文本,在原题的基础上进行改编、重组、迁移、变式训练,努力把一篇文本的理解与训练价值发挥到极致。
我们姑且把这种训练叫作“母子题”训练。
第一篇余若水先生传·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余若水先生传[清]张岱余若水先生,讳增远,为明崇祯癸未....第一人,..,天启乙丑廷试....进士。
兄余武贞先生,讳煌为翰林修撰。
若水筮仕,得淮安宝应知县。
时东平伯刘泽清驻匝淮安,强.知县行属礼。
若水不屈,莅任甫一月,即挂冠归。
丙戌..,清兵渡江,武贞先生渡东桥自沉死。
若水悼邦国之灭亡,痛哲兄①之先萎,望水长号,誓不再渡,自是遂绝迹城市。
若水虽成进士,而家甚贫,敝庐三楹,与风雨鸟鼠共之。
其旁僦②田二亩,率其家人躬耕自食,常至断炊,妻孥晏如..,亦无怨色。
长吏多其义,因共就问之,亦罕见者,或拜门外以去。
绍守道沈静澜,其故同年友也,自恃交谊,殷勤造.请,称疾以辞。
因直前托视疾,入门窥见若水卧绳床上,床上漏下穿,又有桯③无脚,四角悉支败瓦。
闻客入,欲起逾垣。
静澜先已豫虑之,则要其同年四五人与俱往。
见若水走匿床,诸君即共前遮.之,曰:“若水!人生会有交亲,子何避之深也?”若水曰:“我非避世鸣高者,顾自料福薄,不堪谐世,聊引分自安,长为农夫以没世足矣。
今诸公赫然见过,将共张④之,是使我避名以求名,非所愿也。
”客皆班荆⑤,主人墙隅烋烋然⑥,客从而睨之,有一破甑在瓦垆上,炊未熟;架上又蒙戎练裙,馀即无有。
客有壶箪,取之以进,为勉行二觞,强之亦不再举。
客语及世事,俯若无闻。
即间有问答,晴雨而已。
日欲晡.,辞客而退。
明日具.钱米往遗之,再三辞。
(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附加题自选练6(含解析)
附加题自选练 6( 时间: 30 分钟满分:40分)一、阅读材料,完成1~3 题。
(10 分 )其体源出于《国风》。
陆机所拟十四首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其外“去者日以疏”四十五首,虽多哀怨,颇为总杂。
旧疑是建安中曹、王所制。
“客从远方来”“橘柚垂华实”,亦为惊绝矣!人代冥灭,而清音独远,悲夫!1.用斜线“ / ”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参考答案:陆机所拟十四首/ 文温以丽 / 意悲而远( 选自钟嵘《诗品·古诗》) (限 4 处)(4 分).../ 惊心动魄 / 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断对一处得 1 分,多断一处倒扣 1 分,扣完为止)2.文中的曹、王二人分别指、。
(2 分 )参考答案:曹植王粲(每空 1 分)3.这段材料中,钟嵘是从哪些方面来品评古诗的?请简要概括。
(4 分 )答:参考答案:起源、风格(语言)、情意 (意境)、感染力 (效果)。
(每点 1 分)参考译文:它 ( 古诗 ) 诗体的源头从《诗经·国风》来。
陆机所摹仿的十四首,文辞温厚典丽,情意悲切而深远, ( 读来 ) 使人心惊魂颤,可以说近乎一字千金!此外“去者日以疏”等四十五首,虽然多哀伤幽怨, ( 内容上 ) 很是杂滥。
过去怀疑是建安时代的曹植、王粲所作。
“客从远方来”“橘柚垂华实”等篇,也是惊才绝艳了。
时代久远,作者的信息隐没无闻,而只有优秀的作品流传下来,可悲啊!二、名著阅读题 (15 分 )4.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三国演义》中,张飞在长坂桥大吼三声,吓死了曹将夏侯杰。
随后,又砍断桥梁,曹军无法追击而被迫撤军。
B.《茶馆》中,秦仲义说:“你的生意不错,你甭再耍无赖,不长房钱!”他想增加房租,甚至打算收回王利发的茶馆卖掉。
C.《边城》中,翠翠听人说二佬接受了王乡绅家作为嫁妆的碾坊,信以为真。
这样的误会加重了爱情的悲剧色彩。
D.鲁迅的《头发的故事》中,N 先生回忆北京“双十节”各家懒洋洋张挂五色旗的情形,充分表现人们纪念辛亥革命时的冷漠。
2019高考总复习第一轮复习 语文文档:第二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专题一 小说阅读 5 高考命题点四 迁移运用
一、对点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欢乐颂陈毓天赐我一个婆婆,我婆婆赐给我一大串亲戚。
缘着那条脉摸索去,一个,一个,又一个……我用了几年时间,总算弄明白彼此间复杂的称谓。
有个大妈,我最喜欢。
每年清明前,大妈就会捎信来:今年的春茶下来了,油菜花黄,再不来,林子里的笋子可老了。
这些话经我婆婆转达,我会立即催促婆婆:明天我就陪您去一趟吧。
大妈表达亲情总是从饭桌上开始,清炒菜薹、油焖竹笋、韭黄爆河虾、桃花豆腐、白果焖腊肉、笋干煲鸭汤……只有我们吃满足了,大妈才觉得我们是见过面了。
有什么吃什么,大妈总说。
语气一定不是表达谦卑,是对生活的知足和感激。
看见我们那么喜欢吃她做的饭菜,大妈的厨艺展示越发地才华横溢。
一顿,又一顿。
我感叹大妈把春天装进我身体里了。
大妈说,你能多来就多来,这里的青山绿水,也不委屈你。
大妈像个磁场,在她身边,我就觉安静、快乐、知足。
我想这好比香樟树的周围不滋生蚊虫,在大妈身边我就不浮躁不定了。
大妈爱唱歌,老了也没削弱这爱好,对人唱,对山唱,在菜地摘菜时唱,下河浣衣时也唱。
是地道汉水民歌的调子,曲调婉转悠长,借景状物,从心所欲,真是情从心生,歌从口出,那么的自然而然,如万物生。
蓝的天,白的云,山峰青,江水碧。
简单却隽永的日子,我在那短暂的相逢里似乎过了一生,又恍惚只是打了个盹醒来。
所谓幸福,也不过是依着这个蓝本画的吧?我端着大妈自酿的米酒,迷迷糊糊地想。
大妈像看透了我的心思,淡淡地说,留你久住这里,你也会不惯,会着急。
你小住几天合适。
“妹是鲜花香千里,哥是蜜蜂万里来,蜜蜂见花团团转,花见蜜蜂朵朵开。
”不知谁的歌声从河面飘过来。
“太阳落坡四山黄,唱起山歌送阿郎,阿郎回家慢慢走,妹儿泪珠湿衣裳。
”立即就有另一歌者在后坡呼应。
我倾耳听。
在这悠长欲睡的春日午后。
大妈停住针线,悠然起歌:“大路边上栽南瓜,我把萝卜当娃娃。
四季豆儿两头尖,当中一个闪弯弯……”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我对身边咕咕啄食的小母鸡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用版)2019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一章阅读母子题训练第六篇杨绛的亲情守望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杨绛的亲情守望
云之端
传说中的“南沙沟”,离钓鱼台国宾馆极近,里面清一色三层旧式小楼,楼距很宽,中间是静谧的乔木和草坪。
据说,这里几百户人家中,没有封闭阳台也没进行装修的,只有杨绛一家。
1977年春,钱钟书一家告别学部办公室的蛰居生活,搬到此处新宅,这也是他人生中的最后居所。
三十多年来,这是一个略显寂寞的地方,因为主人罕有的孤独;但它也不断迎来送往,因为主人稀世的分量。
钱、杨是无锡同乡,1932年相识,1935年喜结良缘,恩爱六十多年。
“文革”初期,别人被斗得狼狈不堪,钱钟书却顶着“活无常”式的高帽子,胸前挂着名字上打叉的大牌子昂首阔步,任凭街上的孩子哄闹取笑,既不畏缩也不惶悚。
在暴虐横行、风声鹤唳的年代,瘦弱的杨绛还有过“壮举”。
“外人看去她是柔弱的娇太太,面对阶级斗争肯定吃不消或者往后退缩的样子,但有一次,她真的让我刮目相看!”叶廷芳回忆说,“1966年夏的一次批斗会,‘文革’初期钱钟书被贴了大字报,杨绛就在当中一角贴了个小纸条澄清。
后来群众批牛鬼蛇神,全所一百多人面前,把八九个人都拉出来批斗,站一排,杨绛站在最右边,其他人都低着头,你说什么都接受,就算不符合事实也不敢说话,就她一个人,脸涨得通红。
他们逼问杨绛,为什么要替资产阶级反动权威翻案。
她跺着脚,怒不可遏地据理力争:就是不符合事实!就是不符合事实!这次以后我就对她刮目相看了,一方面是她的勇敢行为,另一方面是她对丈夫的忠贞,绝不允许有不符合事实的批判。
”
1969年11月,年近花甲的钱钟书告别妻女先下了五七干校,学问通透的他,侍弄煤、锅炉却是外行,水总是烧不开,被大家笑称“钱不开”。
半年后,杨绛也来到干校,两个人不在一个连,但能偶尔相聚。
杨绛在“菜园班”,白天由她看管菜园,她就利用这个时间,坐在小马扎上,用膝盖当写字台,看书或写东西。
钱钟书担负送信工作,每天下午四五点左右,他去“公社”取件时,总要绕道百十来步看他的妻子,杨绛把自己写的东西递给他,他一般就站在那儿看。
在信阳的日子,杨绛依然和别人不同,似乎总是“笑嘻嘻的”,还对大家说“文革”对她最大的教育就是与群众打成一片。
只是有一次,大家都在劳动,菜地旁边突然起了个坟堆,她说,死的人多冷啊,坟地里草都没有……当时是夏天,大家还奇怪她怎么会想到冷。
事实上,那时候的杨绛刚刚遭遇丧婿之痛。
1997年,钱、杨二老的独女钱瑗去世,一年后,缠绵病榻的钱钟书也走了。
“钟书病中,
我只求比他多活一年。
照顾人,男不如女。
我尽力保养自己,争求‘夫在先,妻在后’,错了次序就糟糕了。
”钱钟书缠绵病榻的日子,全靠杨绛一人悉心照料。
菜都做成糊状,鱼要做成粥,一个小刺都不能有,都是杨绛一根一根剔掉的。
有段时间,钱钟书在北京医院,女儿在西郊,杨绛这么大年纪两边跑。
一家三口人,后来一下走两个,尤其是女儿的走让她毫无思想准备,这个打击太大了!“我们仨失散了”,但是她一滴泪都不掉。
“钟书逃走了,我也想逃走,但是逃到哪里去呢?我压根儿不能逃,得留在人世间,打扫现场,尽我应尽的责任。
”敛起丧亲之痛,当年已近九十高龄的杨绛开始翻译柏拉图的《斐多篇》。
人们惊讶地发现,没多久,这位纤小瘦弱的老太太在忘我的文字中硬硬朗朗地站起来了!
十多年来,面对时间这位严酷的判官,杨绛越战越勇:翻译、写作之外,她还一人揽下了整理钱钟书学术遗稿工作,那是几麻袋天书般的手稿与中外文笔记,恐怕难以想象,一个老人居然能扛下如此超负荷的重担。
对于悲痛和酸楚,她却从不多著一字,潺潺缓缓,举重若轻。
(摘自《时代报告》,有删节)
母题训练
1.(考查角度: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
A.文章第三段运用对比手法,同时通过传神的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清晰地展现了杨绛的勇敢无畏和对丈夫的忠贞。
B.文章着重选取了人物生平各个阶段的生活片段,叙述生动细腻,全面展现了杨绛和钱钟书的人格魅力和精神风貌。
C.钱钟书虽然“学问通透”,但“侍弄煤、锅炉却是外行,水总是烧不开”,因此总是被大家嘲笑和看不起。
D.“菜地旁边突然起了个坟堆,她说,死的人多冷啊,坟地里草都没有……”这段文字体现了杨绛敏感、善良的性格。
E.在信阳的日子,杨绛似乎总是“笑嘻嘻”的,这能看出杨绛天性乐观,同时对“文革”给予她的教育也是心怀感激的。
答案AD
解析B项“各个阶段”和“全面展现”表述错误,文章只是选取了几个部分来叙述。
C项“嘲笑和看不起”理解有误,是大家对钱钟书的调侃。
E项“心怀感激”曲解文意,“‘文革’对她最大的教育就是与群众打成一片”是她乐观的表现,也是内心的自嘲和自我安慰。
,
子题训练
1.(变式训练: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
A. 钱钟书去世时,杨绛一滴泪都不掉,主要是因为杨绛认为“夫在先,妻在后”是自己的意愿,她觉得丈夫的成就比自己突出,甘愿做他背后的支持者。
B.杨绛为被批斗的丈夫据理力争,悉心照料重病的丈夫,并最后揽下整理丈夫学术遗稿的工作,这都是对丈夫的“亲情守望”的具体表现。
C.从外表看,杨绛是一位柔弱的娇太太,但从钱钟书被贴了大字报后以及她自己被批斗时的种种表现看,她却让很多同事及领导刮目相看。
D.杨绛痛失女儿和丈夫后,开始翻译柏拉图的《斐多篇》。
没多久,竟然在忘我的文字中硬硬朗朗地站起来了。
可见,专注于工作抚平了杨绛先生的心灵创伤。
E.文中的杨绛饱经生活磨难,在痛苦中永不妥协,永不放弃,永远保持着云淡风轻的态度,心中无怨亦无恨。
答案 BC
解析A项错在“她觉得丈夫的成就比自己突出,甘愿做他背后的支持者”。
D项错在“抚平了杨绛先生的心灵创伤”。
E项错在“永远保持着云淡风轻的态度,心中无怨亦无恨”。
母题训练
2.(考查角度:分析作品结构)文章第一段有何作用?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引出文章涉及的两位主要人物杨绛和钱钟书。
(2)交代了人物居住环境静谧和略显寂寞的特点,暗示了人物淡泊宁静的精神追求。
(3)突出了钱钟书“稀世的分量”,对其给予高度赞扬。
(4)引出下文对杨绛和钱钟书人生经历的介绍。
子题训练
2.(追加训练:分析概括传主特点)请结合文中传主的具体表现,简要分析杨绛的人格魅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文革”初期钱钟书被贴了大字报,杨绛就在当中一角贴了张小纸条澄清;批斗会上,跺着脚,怒不可遏地据理力争。
突出了杨绛的勇敢无畏。
(2)“钟书病中,我只求比他多活一年”;丈夫、女儿同时住在不同的医院,且两家医院距离远,年近九十的杨绛不得不两边跑。
体现了她对亲人(丈夫和女儿)深沉的爱。
(3)女儿与丈夫相继离去,她一滴泪都不掉,敛起丧亲之痛坚持工作。
突出了她的坚强。
(4)年近九十的她仍从事翻译、写作以及整理钱钟书学术遗稿的艰辛而繁重的工作。
表现了她对学问的毕生追求及自强不息的精神。
(5)下放到河南信阳时,“总是‘笑嘻嘻的’,还对大家说‘文革’对她最大的教育就是与群众打成一片”。
表现了她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对人的友善。
母题训练
3.(考查角度:探究传主的人生价值)杨绛对钱钟书的“亲情守望”有哪些具体体现?请结合
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文革”初期,钱钟书被批斗,杨绛敢于为丈夫据理力争。
(2)“文革”中期,杨绛追随丈夫钱钟书来到五七干校,陪伴丈夫。
(3)钱钟书缠绵病榻的日子,杨绛对丈夫悉心照料。
(4)钱钟书去世后,杨绛一人揽下了整理钱钟书学术遗稿的工作,扛下了超负荷的重担。
子题训练
3.(追加训练:分析文本主要表现手法)文章是如何刻画杨绛的形象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侧面描写:引述叶廷芳的话突出杨绛的勇敢无畏。
(2)正面描写:如细节描写,在大字报的一角贴小纸条澄清对丈夫不符合事实的指控,体现了她的正直、忠贞;看到坟堆想到“死的人多冷啊”,体现了杨绛的善良。
语言描写,“钟书病中,我只求比他多活一年”体现了她对丈夫的深沉的爱;“我压根儿不能逃,得留在人世间,打扫现场,尽我应尽的责任”,表现了杨绛的坚强和对丈夫的忠贞。
(3)对比手法:在批斗大会上杨绛的表现与他人的表现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杨绛的坚强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