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各项指标的临床意义课件.doc
血液常规检验项目及临床意义PPT
03
血液常规检验在感染性疾病、贫血、血液系统疾病等领域的诊断中发挥着重要 作用,有助于及时发现潜在的疾病风险,为患者提供早期治疗和干预的机会。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血液常规检 验项目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未来可以 通过进一步研究和技术创新,提高检验 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为临床提供更加准
血小板计数
总结词
血小板计数是评估止血和血栓形成风 险的重要指标。
详细描述
血小板计数是指单位体积血液中血小 板的数目,正常参考值一般为 100~300 × 10^9/L。血小板计数减 少可能增加出血风险,而增多则可能 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红细胞压积
总结词
红细胞压积是评估贫血和红细胞异常疾病的间接指标。
血液常规检验项 目及临床意义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血液常规检验项目 • 临床意义 • 血液常规检验的注意事项 • 结论
01
CATALOGUE
引言
血液常规检验的重要性
血液常规检验是临床医学中常用的基础检查项目之一,通过对血液中各种成分的 检测,可以了解机体的生理状态和疾病情况,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提 供重要依据。
THANKS
感谢观看
详细描述
红细胞计数是指单位体积血液中红细胞的数目,正常参考值 一般为男性4.0~5.5 × 10^12/L,女性3.5~5.0 × 10^12/L 。红细胞计数减少通常提示贫血,而增多则可能表示红细胞 增多症或其他疾病。
白细胞计数
总结词
白细胞计数是评估感染、炎症、免疫系统疾病等的重要依据。
详细描述
预防与治疗建议
根据医生建议,采取必要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以维护身体健康。
-血常规各项指标的临床意义.doc
血常规各项指标的临床意义白细胞主要反映有无感染,当然作用很多 , 这是主要作用 .红细胞系列的主要反映有无贫血.血小板系列的主要反映有无血小板减少或者增多.以上是常用的作用.检验项目英文缩写正常值范围临床意义男( 4.4-5.7 )×1012/LRBC↑,见于真性经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烧伤、休克、肺源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一氧化碳中毒、女( 3.8-5.1 )×1012/L红细胞计数RBC 剧烈运动、高血压、高原居住等。
新生儿( 6-7 )×1012/LRBC↓,各种贫血、白血病,大出血或持续小出儿童( 4.0-5.2 )×1012/L血,重症寄生虫病,妊娠等。
男 120-165g/L血红蛋白Hb、Hgb血红蛋白增减的临床意义与红细胞计数基本相同女 110-150g/L男性 0.39-0.51PCV↑脱水浓缩,大面积烧伤,严重呕吐腹泻,尿崩红细胞压积PCV或 HCT 症等。
女性 0.33-0.46PCV↓各种贫血,水中毒,妊娠。
红细胞平均体积MCV 80-100fL MCV、 MCH、MCHC是三项诊断贫血的筛选指标。
平均细胞血红蛋白MCH 27-32Pg平均细胞血红蛋白浓MCHC 320-360g/L度Ret·c↑见于各种增生性贫血。
网织红细胞计数Ret·c成人 0.5%-1.5% Ret·c↓肾脏疾病,分内泌疾病,溶血性贫血再生危象,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增多,急性失血、溶血、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血小板计数PLT BPC (100-300 )×109/L性血小板增多、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脾切除术后(2月内)、急性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溃疡性结肠炎、恶性肿瘤、大手术后( 2W内)等。
减少①遗传性疾病。
②获得性疾病,免疫性血小板减PLT BPC (100-300 )×109/L 少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各种贫血。
血常规检查及临床意义最新PPT课件
主要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感染恢 复期等
d.中性粒细胞常见的形态异常
?
1)中性粒细胞的中毒性改变 细胞大小不均 中毒性颗粒 空泡形成 核变性
2)巨分叶核中性粒细胞
? 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
3)棒状小体(Auer小体)
只见于白血病细胞中
(三)红细胞血红蛋白分布宽度 (HDW)的临床意义
用于诊断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 多症 镰刀状红细胞贫血 β -海洋性贫血
(四)血小板平均体积(MPV)测定 的临床意义 鉴别血小板减少的病因 鉴别骨髓增生性疾病与反应性 血小板增多 提示骨髓功能恢复的预后价值 与血小板体外功能明显相关
二 白细胞分类技术的进展
多症)
2)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3)CMV感染和其它病毒感染
b.淋巴细胞减少症
见于何杰金氏病;SLE;AIDS等。
c.异形淋巴细胞
见于感染;药物过敏;免疫性疾病等
E.单核细胞(monocyte)
正常值 2-6% 100-600/ mm3
?功能 抵抗感染;吞噬功能;产生干扰素
诱导免疫反应;调节白细胞生成等
临床意义
4)球形包涵体
见于严重感染
5)其它:与遗传有关的异常
B.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s,E) 正? 常值 0.5-5% 临床意义 a.增多 >5%或 >0.5x109/L b.减少 影响因素
C. 嗜碱性粒细胞(Basophil,B) 正常值 0-1% 临床意义 a.增多 白血病 b.减少
C. 组织肥大细胞的存在 过敏 哮 喘等
2023最新整理收集 do something
血常规检查及临床意义
血常规检查及其意义ppt课件
2. 参考值范围:
WBC 成人 (4.0~10.0)×109/L 新生儿 (15.0~20.0) ×109/L 6个月~2岁 (11.0~12.0) ×109/L
DC percent(%) Absolute value( ×109/L)
27
二、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的临床意义:
1.白细胞数量的变化: (1)生理变化:
年龄、时间、环境、身体状况等 (2)病理变化:
Leukopenia Leukophilia 主要受中性粒细胞等各类细胞数量的影响
28
29
1)中性粒细胞增多(neutrophilia):
反应性: 急性感染或炎症 严重的组织损伤或坏死 急性溶血、急性失血 急性中毒 恶性肿瘤
异常增生性: 白血病 骨髓增殖性疾病
(骨髓造血异常、应用抗代谢药物、炎症恢复期)
35
36
3. 白细胞变化与疾病的关系
疾病的诊断
疾病治疗的监测
疾病的预后
WBC N
预后较好 ↑
↑
病情较重 ↑
↑
病情危重 ↑/↓
↑
恢复期
N
N
E
+ -
+
L
核象
/ 轻度左移
↓ 中度左移
↓ 重度左移
↑ 恢复正常
37
血小板检查
一、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BPC) 及相关指标:
17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 (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MCH)
定义:平均每个红细胞内含血红蛋白量。 以皮克(pg)为单位 。 MCH = Hb/RBC
参考值:手工法27~31pg 仪器法27~34 pg
血常规各项指标分析医学PPT课件
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EO#):具有粗大的砖红色或鲜红色嗜酸 性颗粒,颗粒内含有 过氧化物酶 和 酸性磷酸酶 。 功能:限制嗜碱性粒细胞在速发性过敏反应中的作用;参 与对蠕虫的免疫反应。 计数绝对值正常范围:0.02--0.52*10^9/L, 占白细胞比 率:0.4%--8.0%。
增多:过敏性疾病、寄生虫病、皮肤病、血液病(慢粒白、
得 下沉的红细胞 占 全血的容积比,是一种
间接反映红细胞数量大小及体积的简单方法。结合
红细胞计数(RBC)和血红蛋白(HGB)含量,可计算红
细胞平均值,有助于贫血的形态学分类。
10
HCT(红细胞压积):
参考值(体积分数):男:40%- 50%;女:36%-55% 。
增高:大面积烧伤,各原因引起的 血液浓缩 (失水、血浆渗出)、红细胞数增多,慢性肺心病,真红, >0.70应立即放血治疗; 减少:血液稀释,贫血,<0.14应立即给予输
无颗粒白细胞
单核细胞(MONO#):来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并在 骨髓中发育。能吞噬异物产生抗体,在机体损伤治愈、抗御病
原的入侵和对疾病的免疫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机体发生炎症 或其他疾病都可引起单核细胞总数发生变化。 正常范围:男性:0.003-1.3×10^9/L,女性:0.1-0.6×10^9/L。
19
大型血小板比率(P-LCR):指大型血小板
占总的血小板的比例。 碍,成熟度降低。
13.0%---43.0% 。
增高:说明形成小型血小板的机制发生障
可以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
症,巨核系细胞白血病(M7型)等疾病。
降低:说明血小板的成熟度较高。如果血
小板数(PLT)和大型血小板比值(P-LCR)同时减少,
临床检验项目临床意义培训课件
3、协助诊断异位妊娠以及流产;
4、其它,脑垂体疾病、甲亢、子宫内膜 增生、宫颈癌以及卵巢囊肿等可出现阳 性。
临床检验项目临床意义
24
•
第三部分:凝血检查
临床检验项目临床意义
25
• 凝血功能检验
•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参考9~12s
• 减低见于糖尿病、痛风、酸中毒、慢性肾小球 肾炎等。
临床检验项目临床意义
14
• 尿比重
•
正常 1.005~1.035
• 增高:尿少时,见于急性肾炎高热 心功能不全 脱水等;尿量增多同时~增加,常见于糖尿病。
• 比重降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功能不全 尿崩症 等
• 连续测定尿比重比一次测定要更有价值。
临床检验项目临床意义
19
尿白细胞
阳性见于泌尿系的炎症、结石等。 摄入呋喃妥因可出现假阳性;摄入大量 维生素C、庆大霉素、头孢氨苄等可出现 假阴性。
临床检验项目临床意义
20
尿潜血
泌尿系炎症、结石、肿瘤、结核等。 摄入氧化剂药物可出现假阳性,摄入维 生素超过100mg/L或尿中出现大量蛋白 质、葡萄糖时会出现假阳性。
• INR是用于检测口服抗凝药的首选指标,以 INR2.0-3.0为宜。
临床检验项目临床意义
26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
参考28~32s
用于检测肝素的首选指标,在使用肝素 治疗时,检测药物量,一般以维持结果 为基础的2倍左右(1.5-3.0倍)为宜 (75-100s)。
临床检验项目临床意义
27
• 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
• 参考200~400g/L
血常规及其指标意义PPT课件
白细胞分类计数DC
嗜碱性粒细胞增多:多见于慢性粒细胞 白血病、淋巴网细胞瘤等;此外,癌转 移和铅中毒也可见增多。
10
白细胞分类计数DC
淋巴细胞增多或减少 增多 常见于中性粒细胞减少所致的相对增多; 绝对增多可见于某些传染病(如百日 咳);许多传染病的恢复期和肾移植术 后发生排斥反应时;急、慢性淋巴细胞 白血病。
17
白细胞形态
中性粒细胞的毒性变化 不典型淋巴细胞 也称异形淋巴细胞或Downey细胞。多见 于病毒感染的外周血中。
18
红细胞计数RBC
参考范围 男:4×1012~5.5×1012/L(400万~550万/μl) 女:3.5×1012~5×1012/L(350万~500万/μl)
19
红细胞计数RBC
病、内分泌疾病等都可导致贫血。
22
血红蛋白测定Hb
参考范围: 男:120g/L~160g/L(12g%~16g%) 女:110g/L~150g/L(11g%~15g%) 新生儿:170g/L~200g/L(17g%~20g%)
23
血红蛋白测定Hb
血红蛋白增减的意义基本与红细胞增减的意 义相同,但血红蛋白能更好的反应贫血程度
起。如慢性胃肠道疾病、酗酒等引起铁、叶 酸等造血物质不足。 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原发性或由药物、放射 性等多种理化因素所致的再生障碍性贫血。
21
红细胞计数RBC
减少 红细胞破坏增加,如先天性或后天获得性溶
血性贫血。 红细胞丢失过多,如急、慢性失血后贫血。 继发性贫血,多种疾病如炎症,结缔组织疾
某些贫血,由于单个红细胞血红蛋白的含量 不同,血红蛋白减少与红细胞减少程度不成 平行关系。如缺铁性贫血时,血红蛋白减少 程度较红细胞数减少明显;巨幼细胞贫血时, 红细胞减少程度较血红蛋白量减少明显。
血常规各项指标分析ppt课件
增高:大面积烧伤,各原因引起的 血液浓缩(失 水、血浆渗出)、红细胞数增多,慢性肺心病,真红,
>0.70应立即放血治疗;
减少:血液稀释,贫血,<0.14应立即给予输血。
血常规各项指标分析
11
• RBC平均体积(MCV):表示每一个红细胞 的平均体积。正常人的MCV为80~100 fl(1 fl =10^-15升)。 MCV < 80 fl 则红细胞为小细 胞,MCV > 100fl 为大细胞。
血细胞分析(五分群)
川东---覃 ·F ·X
血常规各项指标分析
1
血常规各项指标分析
2
血常规各项指标分析
3
•
血常规
主要针对血液里有形成分进行 检测。
检查意义 在于:及早发现和
诊断某些疾病,诊断是否贫血,
是否有 血液系统疾病 ,反应骨
髓的造血功能等。
血常规各项指标分析
4
血常规检验以三分类与五分类为主,这对于
增高:大量失水、慢性肺心病、肺气 肿、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减少:妊娠、营养不良、骨髓造血功 能低下、红细胞破坏增加或丢失过多、
炎症、内分泌疾病等。
血常规各项指标分析
7
• HGB(血红蛋白):是高等生物体内负责 运载氧的一种蛋白质,使血液呈红色, 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 氧含量低的地方,又容易与氧分离。
血常规各项指标分析
9
指一定量的 抗凝全血 经离心沉淀后,测
得 下沉的红细胞 占 全血的容积比,
是一种间接反映红细胞数量大小及体积的简 单方法。结合红细胞计数(RBC)和血红蛋白 (HGB)含量,可计算红细胞平均值,有助于贫
常用血液生化检查正常值及临床意义PPT课件
• 粒细胞 约有60%的白细胞的胞质内具有颗粒,因而把它们称为粒 细胞。又根据胞质中颗粒的染色性质不同将粒细胞区分为:中性、嗜 酸性和嗜碱性粒细胞。粒细胞在血流中停留时间很短暂,一般从数小 时至2天。 • 1.中性粒细胞绝大部分的粒细胞属中性粒细胞。由于这些细胞 的细胞核的形态特殊,又称为多形核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在血管内停 留的时间平均只有6-8小时,它们很快穿过血管壁进入组织发挥作用, 而且进入组织后不再返回血液中来。在血管中的中性粒细胞,约有一 半随血流循环,通常作白细胞计数只反映了这部分中性粒细胞的情况; 另一半则附着在小血管壁上。同时,在骨髓中尚贮备了约2.5×1012 个成熟中性粒细胞,在机体需要时可立即动员大量这部分粒细胞进入循 环血流。 • 中性粒细胞在血液的非特异性细胞免疫系统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 用,它处于机体抵御微生物病原体,特别是在化脓性细菌入侵的第一 线,当炎症发生时,它们被趋化性物质吸引到炎症部位。由于它们是 藉糖酵解获得能量,因此在肿胀并血流不畅的缺氧情况下仍能够生存, 它们在这里形成细胞毒存在破坏细菌和附近组织的细胞膜。由于中性 粒细胞内含有大量溶酶体酶,因此能将吞噬入细胞内的细菌和组织碎 片分解,这样,入侵的细菌被包围在一个局部,并消灭,防止病原微 生物在体内扩散。当中性粒细胞本身解体时,释出各溶酶体酶类能溶 解周围组织而形成脓肿。
• 3. 网织红细胞计数(RC) : 网织红细胞是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在周围血液中的数 值可反映骨髓红细胞的生成功能,因而对血液病的诊断和 治疗反应的观察均有其重要意义。 参考值: 目测法:成人:0.5-1.5%,新生儿:2-6% 临床意义: 网织红细胞增多,见于: (1)骨髓红细胞增生旺盛:急性溶血性贫血、出血性贫 血。 (2)判断疗效:缺铁性贫血及巨幼细胞性贫血病人,在 补充铁剂及维生素B12、叶酸之后,网织红细胞应迅速增 多。 网织红细胞减少,见于: 红细胞生成减低。再生障碍性 贫血病人,典型病例常低于0.5%
医学检验专业常见指标的临床意义课件
7.其它体液检查
浆膜腔积液检查(胸腹水) 渗出液和漏出液的比较 胃液检查 阴道分泌物(半小时内送检, 保持温度在25~35℃) 霉菌滴虫
*
三.粪便检查
标本留取: 新鲜粪便,尽量挑取有脓血粘液等病理部位,一小时内完成检查
*
1.粪常规
颜色、性状、细胞、结晶、虫卵
*
2.大便隐血试验
*
3.红细胞沉降率测定
参考范围: 男: < 20 mm/h ; 女: < 15 mm/h 临床意义: 增快见于: 1)生理性: 年幼小儿、经期、妊娠。 2)病理性: 急性炎症、活动性结核病、风湿热、恶性肿瘤、组织变性或坏死性疾病(如心肌梗死、胶原病)、严重贫血、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严重急性感染、肾脏疾病等。
*
引起院内感染的常见微生物
革兰阳性球菌: MRS(占76%,包括凝固酶阴性和凝固酶阳性的葡萄球菌)、粪肠球菌。 革兰阴性杆菌: 大肠埃希氏菌、阴沟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不动杆菌、假单胞菌、黄单胞菌、流感嗜血杆菌、白色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其中霉菌占25%)。
*
常见缩写名词
临床意义: 1. 上消化道出血时,本试验阳性。 2. 消化道恶性肿瘤时,粪便隐血可持续阳性, 溃疡病时呈间断性阳性。 3. 可作为消化道恶性肿瘤普查初筛试验。
*
临床化学检验
*
一.肝功能检查
1.TBIL 2.DBIL 3.ALP 4.ALT 5.AST 6.GGT 7.LDH 溶血可能引起ALT 、AST 、LDH升高
*
2.尿微量白蛋白(MCA )
参考范围: <20 mg/L 监测肾功能变化,糖尿病的MCA发生率在10%~70%之间。
解读血常规报告讲课文档
0~1
0~0.06
Hale Waihona Puke 4、淋巴细胞(L) 1.1-3.2
20~50
5、单核细胞(M)
3~10
绝对值(
1.8-6.3
0.10-0.60
第三十一页,共52页。
第三十二页,共52页。
中性粒细胞
1、生成:与红细胞类似
骨髓
血液
2、1个原粒细胞可分化增殖为8~32个成熟粒细胞
3、粒细胞生存期:10~12d;功能池贮留期:10~12h
1、Rbc的生成
全能干细胞 细胞
骨髓系干细胞
[原红细胞
中幼红
早幼红
晚幼红 成熟红细胞
网织红
红系干
第五页,共52页。
第六页,共52页。
2、红细胞的生理功能:呼吸载体
肺泡
红细胞
氧 红细胞
二氧化碳
3、红细胞的生存周期:120天
组织
第七页,共52页。
参考值
Rbc(×1012/L)
M
4.3~5.8
130~175
2、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3、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 4、移植排斥反应
5、淋巴细胞比例相对增高
三、减少的临床意义
皮质激素、烷化剂、艾滋病、丙球缺乏症
第四十六页,共52页。
四、异形淋巴细胞
1、分型:
泡沫型
不规则型 幼稚型 浆细胞型 组织细胞型
2、临床意义:
1)病毒感染性疾病 2)药物过敏
3)输血、透析后
F
3.8~5.1
115~150
N
6.0~7.0
170~200
Hb(g/L)
影响因素:1、总血容量的变化
2、血浆容量的变化
血液常规检验项目及临床意义课件课件
第37页,幻灯片共58页
中性粒细胞
• ⒉病理性变化 • 增高: • ⑴急性感染或炎症: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
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等,常见疾病有中耳 炎、脓肿、疖痈、阑尾炎、肺炎、扁桃体炎等;
第33页,幻灯片共58页
白细胞
• [异常结果处理]
• ⒈若WBC轻度或中度增高,提示有炎症存在,
应进一步查明感染存在的部位,及时选用适当 的抗生素治疗。
• ⒉若WBC异常增高,应注意白细胞分类计数及形
态学改变,及时请专科医师诊治。详见白血病相关 内容。
• ⒊若WBC显著减少,应作骨髓检查,以明确减少
第32页,幻灯片共58页
白细胞
• ⒉病理性变化 • 增多:
常见于急性感染、严重组织损伤、急性失血、手术 创伤后、尿毒症、血液病、中毒、严重烧伤等。
• 减少:
多见于病毒感染、伤寒、副伤寒、黑热病、疟疾 自身免疫性疾病、脾功能亢进、再生障碍性贫血、 粒细胞减少症、X线照射、长期服用氯霉素、磺胺 类药物和肿瘤化疗药物等。
第6页,幻灯片共பைடு நூலகம்8页
⒉病理性变化
• ⑴增多:
①相对性增多:血浆中水分丢失,血液中红细胞相 对地有所增加,多见于连续呕吐、严重腹泻、多 尿、大面积烧伤等;
②绝对性增多:严重的先天性及后天性心肺疾病 和血管畸形;
③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第7页,幻灯片共58页
⒉病理性变化
⑵减少: ①各种贫血: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
态学分类,指导正确纠正贫血。
• ⒉常需同时检测血常规、血小板、网织红细胞等项
目。
第23页,幻灯片共58页
六、血小板计数(PLT,PT,BPC)
血常规报告单解读ppt课件
7
MPV MPV
血小板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粒细胞性白血病 主要见于缺铁性贫血,再障
增多
降低
血小板增多症,肿瘤,大出 血,急性化脓性感染,术后, 脾切除等。 大于400时为病理性增多
急性白血病,再障,脾亢进,紫 癜,射线,贫血等,血友病。 小于50,轻度出血; 小于20,严重出血
8
9
淋巴细胞
升
降
高
低
急性传 染病 (如风 疹,腮 腺炎等 病毒感 染初 期)。 慢性感 染(如 结核病)
射线、 药物应 用激素 或严重 的化脓 性感染, 流感,
HIV
中间细胞(单核细胞)
升
降
高
低
亚急性感染 (如心内膜 炎,疟疾, 活动性肺结 核,真菌, 寄生虫感染 等),过敏, 急性感染恢 复期,胃肠 道疾病(胃 炎,结肠炎,
血常规报告单解读
主讲人:XXX
1
血常规报告三分类19项
白 细 胞 项
白 细
淋 巴 细
中 间 细
胞
胞
胞
总
(
(
数
)
%
% 7
%
中 性 粒 细 胞 (
2
红 细 胞 项
7
红 细 胞 总 数
红 细 胞 压 积
平
体 积
均 红 细
胞
血 红 蛋 白 含 量
平 均 红 细 胞
3
血小板4项
血小板数目
平均血小板体红细胞生理功能
血小板生理功能
各项指标常见异常病理意义 (结合直方图)三个互间双峰来分析
5
白细胞(中性粒)
升
降
高
低
急性细 菌性感 染或急 性溶血、 失血、 中毒广 泛组织 损伤或 坏死, 急性白 血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常规各项指标的临床意义白细胞主要反映有无感染, 当然作用很多, 这是主要作用. 红细胞系列的主要反映有无贫血. 血小板系列的主要反映有无血小板减少或者增多. 以上是常用的作用.检验项目英文缩写正常值范围临床意义RBC↑,见于真性经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烧伤、男(4.4-5.7 )×1012/L休克、肺源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一氧化碳中毒、女(3.8-5.1 )×1012/L红细胞计数RBC剧烈运动、高血压、高原居住等。
新生儿(6-7 )×1012/LRBC↓,各种贫血、白血病,大出血或持续小出儿童(4.0-5.2 )×1012/L血,重症寄生虫病,妊娠等。
男120-165g/L血红蛋白Hb、Hgb血红蛋白增减的临床意义与红细胞计数基本相同女110-150g/LPCV↑脱水浓缩,大面积烧伤,严重呕吐腹泻,尿崩男性0.39-0.51红细胞压积PCV或HCT症等。
女性0.33-0.46PCV↓各种贫血,水中毒,妊娠。
红细胞平均体积MCV 80-100fL MCV、MCH、MCHC是三项诊断贫血的筛选指标。
平均细胞血红蛋白MCH 27-32Pg平均细胞血红蛋白浓MCHC 320-360g/L度Ret·c↑见于各种增生性贫血。
网织红细胞计数Ret· c 成人0.5%-1.5% Ret·c↓肾脏疾病,分内泌疾病,溶血性贫血再生危象,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增多,急性失血、溶血、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脾切除术后( 2 血小板计数PLT BPC (100-300 )×109/L月内)、急性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溃疡性结肠炎、恶性肿瘤、大手术后(2W内)等。
减少①遗传性疾病。
②获得性疾病,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各种贫血。
血小板计数PLT BPC (100-300 )×109 /L以及脾、肾、肝、心脏疾患。
另有阿斯匹林、抗生素药物过敏等。
成人(4-10 )×109/L增多:若干种细菌感染所引起的炎症,以及大面积烧白细胞计数WBC儿童(5-12 )×109/L伤、尿毒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淋巴细新生儿(15-20 )×109/L 胞增多症、百日咳、血吸虫病、肺吸虫病、白血病、类白血病、恶性肿瘤、组织坏死、各种过敏、手术后、尤以脾切除后为甚等。
WBC减少:感冒、麻疹、伤寒、副伤寒、疟疾、斑疹伤寒、回归热、粟粒性结核、严重感染、败血症、恶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阵发性夜间血红蛋白尿症、脾功能亢进、急性粒细胞减少症、肿瘤化疗、射线照射、激素治疗以及多种药物如解热镇痛药、抗生素、抗肿瘤药、抗癫痫病、抗甲状腺药、抗疟药、抗结核药、抗糖尿病药物等。
生理性增多:新生儿、妊娠期、分娩期、月经期、餐白细胞计数后剧烈运动后,冷水浴后、日光浴、紫外线照射、神经过度紧张、恐惧、恶心、呕吐。
增多:急性和化脓性感染(疖痈、脓肿、肺炎、阑尾炎、丹毒、败血症、内脏穿孔、猩红热等),各种中毒(酸中毒、尿毒症、铅中毒、汞中毒等),组织损中性粒细胞伤、恶性肿瘤、急性大出血、急性溶血等。
白细胞分类计数WBC、DC 杆状核1%-5%分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麻疹、流感等传染病、化叶核50%-70%疗、放疗。
某结血液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骨髓增殖异常综合症)、脾功能亢进、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增多:见于过敏性疾病、皮肤病、寄生虫病、某些血嗜酸性粒细胞液病、射线照射后,脾切除术后、传染病恢复期等。
0.5%-5.0%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应用糖皮质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嗜碱性粒细胞增多见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嗜碱粒细胞白血病、0%-1%霍奇金病、脾切除术后等。
增多见于某些传染病(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水痘、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性肝炎、淋20%-40%巴细胞性白血病和淋巴瘤等)减少见于多传染病的急性期、放射病、免疫缺陷病等。
单核细胞增多见于结核病、伤寒、感染性心内膜炎、疟疾、单3%-8%核细胞白血病、黑热病及传染病的恢复期等。
正常小儿的基础体温为36.9℃~37.5℃。
一般当体温超过基础体温1℃以上时,可认为发热。
其中,低热是指体温波动于38℃左右,高热时体温在39℃以上。
连续发热两个星期以上称为长期发热。
上述基础体温是指的直肠温度,即从肛门所测得,一般口腔温度较其低0.3℃~0.5℃,腋下温度又较口腔温度低0.3℃~0.5℃。
我的孩子有一回发烧,也是的,退烧药才吃下去,不一会就退下去了,过了几个小时又烧起来,如此反复。
送去医院看了,验了个血,为病毒性感染引起的发烧,病毒性感染的一个特征就是反复发烧。
医生并没有开退热针,也没吊瓶,只是开了3针抗病毒针,打了3天果然就没再高起来过。
若高烧38.5度以上,请立即让医生确诊是病毒感染的,还是细菌感染的,病毒感染就用抗病毒药(如:利巴韦林),细菌感染的就用抗菌素(如头孢类),不要急于退烧,烧只是表象,要把病因找出来。
另外我想说的是不要迷信输液。
医生说了,可以吃药的不要打针,可以打针的不要输液,关键是要用对药,而不是用重药。
注意是否有细菌或病毒感染的情况存在。
主要的症状及原因有以下:发烧的同时流鼻涕——感冒(感冒症候群)咽喉痛——咽喉炎、扁桃腺炎持续发烧39℃左右,白眼珠充血且出眼屎——游泳池热在高温场所发高烧的同时,筋疲力尽——中暑症(日射病)腮腺肿胀——流行性腮腺炎耳朵流水、情绪不稳——中耳炎咳嗽得喘不过气来、呼吸困难——肺炎牙床发红、唾液多——口腔炎呕吐、抽筋、前囟门凸起——脑膜炎呕吐、抽筋、意识不清——肺炎、急性脑病尿的次数多、血尿——尿道感染发烧的同时,抽风——热性抽筋严格来说,是没有细菌性感冒的,感冒都是病毒引起的。
病毒性感冒血常规白细胞一般不升高,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下降而淋巴细胞百分比升高;如果感冒引发上呼吸道细菌感染(可能就是你说的细菌性感冒),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就会升高,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而淋巴细胞百分比降低(这是典型状态,也可能出现白细胞总数升高,白细胞分类在参考范围),这就是血常规的主要区别。
红细胞系统和血小板一般没有太大区别。
细菌性感冒发病急,持续时间短伴有发烧咳嗽、流鼻涕等症状。
一般的抗生素就能医治。
病毒性感冒发病慢持续时间长,发烧的同时伴有浑身酸痛四肢无力等症状检查血常规就可以准确的判断出感冒的类型。
病毒性感冒淋巴细胞会升高,得此类型感冒的人,如果抵抗力强,常常可以自愈,一般是 3 到7 天,细菌性感冒是,白细胞会升高,这时身体会发烧,头痛,咽痛,咳嗽,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引发支气管炎,肺炎等,细菌性感冒可由病毒性感冒转化而来,也可一开始就是细菌性感冒。
细菌、病毒及细菌性感冒和病毒性感冒的区别按:一天,与一位朋友讲起感冒的事情,发现他把细菌和病毒整混了,还以为是我弄错了。
借这个机会学习了相关知识(主要是现代医学的知识),整理如下,若有不妥,欢迎指正。
1. 病毒与细菌病毒细菌结构无细胞器,由基因组核酸和蛋白质外壳组成。
细菌是单细胞微生物基因组仅含一种类型的核酸,或者是核糖核酸(RNA )或者是脱氧核糖核酸(DNA )。
本质上是一种基因信息。
大小纳米级0.2 —100 微米观察电子显微镜光学显微镜自我繁殖不可以可以感染方式亲密接触、也可以通过唾液飞溅等方式传播,也可通过患者的毛巾、脸盆或餐具等传播感染后缺乏完整的酶系统,不能独立进行代谢活动,从周围环境中摄取营养,只有进入了人体细胞内才能生存和复制,病毒能独立生活,能进行进行自感染后,先进入人体血液内,形成病毒血症。
我繁殖,在人体内合适的条件随后只能严格地寄生在人体靶细胞内,利用细下,如各种粘膜上就可能自我胞的生物合成机器进行自身的复制并释放子繁殖使人致病。
代病毒。
治疗思路寄存在人体细胞内,只要能识别病毒并能区分只要改变细菌的繁殖条件就可哪是被感染细胞哪是健康细胞,把病毒和被感能杀死细菌把病治好。
染细胞杀死就能把病治好。
可惜的是,到目前为止,现有的合成药物和治疗方法还不具备这种识别和区分功能,又不可能把人体所有细胞都杀死。
而具备这种特异性识别功能的只有人体自身的免疫细胞和免疫球蛋白。
如果感染者此时的免疫力低下,特异性抗体不足以清除病毒,病毒性疾病难治其他乙型肝炎病毒进入肝细胞后,它还可改变肝细胞膜的性质。
使体内的免疫系统发生紊乱, 误把自身的肝细胞当做“敌人”来破坏, 而造成肝细胞损伤。
即使你用抗病毒药物杀死了病毒,但自身的免疫功能仍会继续对肝细胞发生攻击。
因此乙型肝炎比较难治愈, 除抗病毒治疗外, 还需进行免疫调节治疗。
西医治疗针对病毒类型使用对应的抗病毒药抗生素,最典型的是早期的青思路霉素。
现在叫阿莫西林。
中医治疗培养人体正气,提高自身免疫力思路2. 病毒性感冒和细菌性感冒后记:在我国,特别是给儿童滥用抗菌素现象非常严重。
据有关报道,我国是消耗抗菌素的大国。
约占世界消耗量的一半。
相当于发达国家使用抗菌素量的十几倍。
感冒的90%以上是病毒感染。
抗菌素对病毒是无效的,每次感冒都服用抗菌素是不好的。
要有细菌感染的证据再投用抗菌素。
不要因为怕细菌感染而预防性给药,这是错误观点。
抗菌素是杀灭细菌的。
没有细菌使用抗菌素只能杀灭白细胞。
抗菌素的半衰期是有限的,最长不过几小时。
没有长期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