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知识线索
必修一经济生活第单元
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一单元什么是经济生活?经济生活是指人们在生产、分配和消费物质财富时所进行的各种经济活动的总和。
它是现代社会最基本、最普遍的现象之一,几乎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
不同的经济体系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经济体系。
一般可以分为三种:市场经济、计划经济和混合经济。
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指由市场机制调节资源配置和经济活动的经济体系。
在市场经济中,政府干预较少,价格和供需是由市场自由竞争调节的。
市场经济的优点是经济效率高、创新能力强,但也存在经济不稳定和资源分配不公等问题。
计划经济计划经济是指由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对经济进行全面计划和管理的经济体系。
在计划经济中,政府对资源配置和经济活动的掌控力较强。
计划经济的优点是可以实现公平、公正的资源配置和价格控制,但也面临着资源浪费和创新能力弱等问题。
混合经济混合经济是指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混合体系。
在混合经济中,政府对经济进行一定程度的干预和调节,以平衡市场和社会的利益。
混合经济的优点是能够平衡市场效率和公正分配,但也存在政府机构腐败和不当干预等问题。
经济生活与人们的生活经济生活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生活质量。
下面是一些与经济生活密切相关的方面。
家庭财务管理家庭财务管理能够帮助家庭了解和掌控家庭的收支情况,合理配置资源,提高生活品质。
具体来说,做好家庭财务管理要做到:•记录每项支出;•制定预算和定期检查预算执行情况;•合理规划家庭储蓄。
消费习惯消费习惯不仅关乎个人消费行为,还影响着整个社会的经济环境和资源配置。
因此,良好的消费习惯应该兼顾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例如:•避免过度消费和浪费;•选择环保、健康的产品和服务;•鼓励本地消费,支持本地经济。
工作与就业工作与就业是经济生活的重要方面,它与收入、社会地位等紧密相连。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职场环境中,为了拥有更好的工作和就业前景,人们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个人品牌;•保持积极、敬业的态度。
高中经济生活期末复习指导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第一单元内容复习小结一.整体结构一条主线:消费(解决为什么生产的问题)知识体系:消费什么?(商品)用什么消费?(货币)怎样消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三个关键词:商品、货币、消费二.重点难点分析1.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其基本属性⑴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优良的使用价值有利于商品价值的实现。
国家:打击假冒伪劣,整顿规范市场秩序,重视食品安全;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防止资源的浪费;实施名牌战略,对外贸易坚持以质取胜战略,增强综合实力;企业:树立品牌意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
个人:(消费者)追求价廉物美,满足自身消费的需求,树立正确的消费观⑵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商品交换实质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劳动交换。
国家:尊重劳动,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分配的标准;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高劳动生产率个人:(劳动者)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和择业观注意: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对一个人来讲是不可能同时占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但是,无论生产经营者还是消费者都会关心使用价值和价值。
⑶商品价值量的计算及理解国家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企业要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
(高频考点)商品价值量、劳动生产率、劳动时间的关系原理(即价值规律之价值决定规律)⑴劳动时间与商品的价值量的关系:商品价值量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决定的,与无关。
⑵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商品价值量与生产这种商品的成反比,与生这种商品的无关。
(3)商品的价值总量与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的关系: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无论如何变化,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所创造的价值总量是的,商品的价值总量与它们无关。
但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所创造的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是的,与个别劳动时间是的。
《经济生活》与《经济学常识》的对接
31一
理 论 结构 制经济共 同发展
展——计划经济为主、 市场调 节为辅—— 实
行 有计 划 的商品经济一
社会主 义市场经
企 业 的 含 义 、公 司的 含 会 主 叉 市 场 经 济 体 制 的 基 本 社
济体制的建立和 完善 , 逐步确立了市场的主 体地位 。 把计划和市场有机 结合起来 价4 律理论 价值规律 的内容 、表现 城 价值 规律 的内容 、表现 形式 和
市 场 配 置 资 自由 主 义 主 张 市场 自由化 新 源 、社 会 主 宁对 市 场 与社 会 主 义 关 系的 认 识 、 经 济 列 新
市场 作 用 市 场 经 策 义 政
济 、经 济全 斯大林 对社会 主义商品经济的认识
球 化 与对 外 斯大林 对社会主 义商品经济的认识 开放 中 国社会 主 义 市场 经 济 的探 索 :计 划 经
21 — l 0 0 0
教 研 论 坛
《 ( 摘 生活)与《经济学常识》有着内在 的联 系。《经济学常识》 必修模块《经济生活》的延伸和扩展。《经济 ( 经济 要 :经济生活》 经济 学常 识) 对接 ) 与 ) 是 的 生活》 主要讲述我 国社会 主义市 经济 的有关知识 ,经济 学常识》 场 《 以近现代 市场经济 的发展脉 络( 从传 统市场经济到 当代 市场 经济, 从资本主义条件下 的市场 经济到社会 主义条件 下的市场经济 ) 为线索 , 以市场经济发展 的不 同历史时
观点等内容。 整个模块 以近现代市场 经济 的发展脉络 ( 从传 统市场 经济到 当代市场经济 ,从资本 主义条件下 的市场经济 到社会 主义 条件 下的市场经济 ) 为线 索 , 结合不 同时期 的政治 、 经济 、 文化条 件, 有选择地 了解一些关于市场经济的理论 与观点 , 评析这些理论 建树对 当时经济 、社会产生的影响 ,有助于初步认识什么是经济 换 学, 把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的精髓 , 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的 理 论 探索过程 , 坚定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 二、 经济生活》 经济学常识》 《 与《 的结合点
高一《经济常识》
高一《经济常识》导言经济常识是高中阶段学生的一门重要课程。
通过学习经济常识,学生们可以了解到经济运行的基本原理、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以及经济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等知识。
掌握了这些知识,学生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适应社会经济生活,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经济常识的意义1.了解社会经济运行规律经济常识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们了解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
通过学习经济学原理,学生们可以了解到资源的稀缺性、供求关系等重要概念。
同时,他们还可以了解到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如价格的形成、资源的配置等等。
这些知识有助于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市场经济体制,提高自己的经济素养。
2.培养理性思考和判断的能力经济常识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们的理性思考和判断能力。
在学习中,学生们会接触到各种经济问题和案例,需要通过分析和判断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
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们能够培养自己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合作与竞争意识经济常识的学习还能够培养学生们的合作与竞争意识。
在学习中,学生们会参与到模拟市场交易、商业案例分析等活动中。
这些活动要求学生们在与他人合作的同时,也要保持竞争的心态。
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们不仅可以培养自己与他人合作的能力,还可以提高自己在竞争中的优势。
二、高中经济常识学习内容概述高中经济常识的学习内容相对而言比较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本经济学原理学生们需要学习基本的经济学原理,如资源的稀缺性、供求关系、边际效益等。
这些原理是理解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也是进行经济分析的重要依据。
2.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学生们需要了解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如价格的形成、资源配置等。
这些规律是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也是学生们理解市场经济的重要窗口。
3.经济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学生们需要学习经济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过程,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等。
通过学习这些政策,学生们可以了解到政府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以及政府如何通过政策来推动经济发展。
《经济生活》1-6课框架知识
类型
钱货两清 贷款消费 租赁消费 交 易 方 式 产 品 类 型 有 形 商 品 消 生存资料 费 发展资料 目 的 享受资料 劳 务 消 费
消费
水平
变化 含义 反比 当 前 收 入
物价 收入
反比 正比 收 入 差 距 反比
基础 前提
结构
恩格尔系数 含义 意义
预 期 收 入
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生产的制度背景 生产的体制背景 生 产 与 经 营 生产的现状 生产的指导思想 生产的时代背景
• 4.价格与供求、价值的关系 • (1)价格由价值决定(唯一的决定因素): 也可说价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 (2)价格与供求是双向制约(相互影响、 制约)的关系:供求影响价格,价格影响供 求 • 注意:供求影响价格会形成两种市场状态, 即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
• 5.等价交换的理解 • (1)等价交换的含义:价格与价值相符 (货币出现之前等价交换表现为双方商品 价值量相等) • (2)等价交换如何实现---在动态中实现: 从单个交换过程看,价格与价值并不一致; 但从长期交换过程来看,商品平均价格与 本身的价值仍然是一致的,说明商品交换 仍遵循等价交换原则。
电子货币
中国 人民 银行 发行
信用卡 信用工具
支票
人民币汇率
纸币
人民币
外汇与汇率
人民币外汇汇率
法定
价值尺度 基本职能 流通手段 区别
货币
本质 一般等价物
劳动产品 用于交换
使用价值
商品
基本属性
价值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知识结构
价值
基本属性
使用价值 商 品 交 换 商品流通
其他职能 基本职能 价值尺度——价格 流通手段 货币需要量
高一经济生活期末复习知识
高一经济生活期末复习知识1. 什么是经济生活?经济生活是指人类为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各种经济活动的总和。
它涵盖了人们的消费、生产、交换和分配等方面的活动,是人类社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是两种不同的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基础,由市场供需关系决定资源配置和价格形成的经济体制。
在市场经济中,个体经济主体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在市场上进行自主决策和交易。
•计划经济则是由中央计划机构对资源配置和价格进行统一决定的经济体制。
在计划经济中,中央计划机构会根据国家的需要进行资源的调配和分配。
3. 四个基本经济问题任何一个经济体系都要解决四个基本经济问题:1.什么生产?2.怎么生产?3.谁来消费?4.怎么分配?在市场经济中,这些问题由市场供需关系和个体经济主体的自主决策解决。
而在计划经济中,则由中央计划机构统一决策和安排。
4.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经济增长指的是国民经济总量的增加,通常以国内生产总值(GDP)作为衡量标准。
经济增长可以通过提高生产率、增加投资和创新等方式来实现。
•经济发展则是指整体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包括人民生活水平、社会福利和社会制度等方面的发展。
5. 税收与经济发展税收是国家收入的重要来源,对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
•税收可以用于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等,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合理的税收政策能够调节经济运行,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经济结构的优化。
6. 商品与服务在经济生活中,商品和服务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商品是指可以通过市场交换的有形物品,比如食品、衣物和电子产品等。
•服务则是指无形的劳务或者利他活动,比如医疗服务、教育服务和旅游服务等。
7. 供给与需求供给和需求是市场经济中的两个基本概念。
•供给是指生产者根据价格关系提供商品和服务的数量。
•需求则是指消费者根据价格关系需要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数量。
(新)第9课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二、战后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的发展
1.背景
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打击下,1930年美国通过法案,对进口商品 关税征收最高达53%。这遭到33个国家的抗议,各国纷纷提高关税,打起了关税 权、倾销战和货币战,致使世界经济停滞,贸易总额相对于1929年减少了三分之 二,世界经济全面衰退… …这使原有的世界货币体系四分五裂,资本主义世界 经济秩序陷入混乱。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
一、世界经济的发展
3.中国的经济建设 社会主义革命
“一化”——奠定工业化基础 “三改”——建立单一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1949年,建设的曲折发展 新中国 成立
改革开放新时期
成功——中共八大、八字方针 失误——建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
改革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城市:国企改革 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二、战后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的发展
2.建立
(2)国际金融体系
①1944年,美国、英国等44个国家在美国 布雷顿森林召开会议,会议确立了以美元 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②1945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成立。 ③20世纪90年代以来,资本流动全球化、金融市场一体化和金融机构全球 化扩张成为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主导趋势。
一、世界经济的发展
★时空线索:概述20世纪以后世界经济整体发展状况
时间
资本主义国家
20世纪初
垄断
1914——1918
一战
社会主义(苏联)
1918——1929
发展
新经济政策
1929——1933 经济危机
斯大林模式
1933——1939 罗斯福新政
1939——1945
二战
二战
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必备知识、主题线索
《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必备知识、主题线索第一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课程标准】 1.知道人类由食物采集者向食物生产者演进的过程及意义;知道古代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2.了解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交流及其历史影响。
3.了解现代农业、渔业发展过程中,人类在食物生产、储备等方面的进步,认识消除饥饿和食品安全在人类历史上的重大意义。
【必备知识】第1课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1.人类早期的生产与生活(1)采集和渔猎:人们使用木、骨和石等材料制作的工具从事采集和渔猎,过着迁徙的生活。
(2)农耕和畜牧条件人类掌握了某些动植物的生长规律,学会了选择、驯化野生动植物出现大约1万年前意义①人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第一次革命,人类开始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②促进了生活和生产方式的变化③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1)两河流域和尼罗河流域①食物生产:种植大麦和小麦,饲养山羊、绵羊、牛等家畜。
②社会生活:王室和神庙拥有土地。
(2)古代中国食物生产分为北方粟麦农业区和南方稻作农业区社会生活①商周时期:土地掌握在君主和各级贵族手中,农夫集体耕作②战国以后:铁犁牛耕得以应用;农民以家庭为基本单位进行生产③秦以后: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④秦汉到隋唐:逐渐形成北方旱田和南方水田两种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体系(3)古代希腊:大麦和小麦成为主要粮食作物,只有公民才能拥有土地。
(4)古代罗马:以谷物生产为主,土地国有。
(5)古代美洲:主要粮食作物是玉米、甘薯、马铃薯。
土地贵族私有,村社土地公有。
3.生产关系的变化(1)农业产生以后,男子开始在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女子退居从属地位。
(2)生产力的发展,使产品有了剩余,出现了私有财产,氏族内部出现了贫富分化,阶级和国家应运而生。
第2课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1.美洲物种的外传物种欧洲中国玉米17世纪,成为仅次于小麦的粮食作物,传遍欧洲各国明朝时期传入中国。
清朝乾隆、嘉庆年间,得到大规模推广马铃薯16世纪末,作为食用作物开始在欧洲推广马铃薯和甘薯在中国的传播历程与玉米相似甘薯引入后传播比较缓慢番茄18世纪中叶开始作食用栽培。
经济生活易错易混知识点
• 2.“财政”的易错观点 • (1)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收入是我国财政收入的 最主要的形式。 • (注意:税收是主要形式) • (2)财政赤字是指当年财政收入大于支出,出现 差额的经济现象。 • (注意:是小于) • (3)财政收入减少,会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 • (注意:应该是财政收入增加,会减少) • (4)要发挥财政在促进社会事业发展中的作用, 关键是要增加税收收入。 • (注意:关键是发展经济,还要调整分配政策)
• (5)有从众心理的人,看到许多人在 做同一件事,便不由自主的加入,仿效 和重复人家的行为,所以从众心理不可 有。 • (注意:盲目从众才不可取) • (6)扩大内需与提倡节俭是冲突的。 • (注意:二者是一致的,都强调了资源 的合理有效利用,都反对浪费。)
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 一.知识图表 线索:制度背景—企业公司—劳动者—融资
• • • • • • • • • •
3.“税收和纳税人”的易错观点 (1)我国国家税收的主要来源是集体经济。 (注意:国有经济) (2)要充分发挥财政的作用,就要提高税收的税率。 (注意:二者无必然联系) (3)不同性质国家的税收,其分配主体都是国家,税款 都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注意:社会主义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4)税收具有固定性,一旦确定就不能改变。 (注意:固定性是指不经过国家批准不能随意改变,而不 是不能改变) (5)纳税人是指税法上规定的最终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 或个人。 (注意:直接负有)
Hale Waihona Puke • • • • • •5.“生产与消费及消费类型”的易错观点 (1)生产是消费的目的和动力 (注意: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 (2)消费决定生产 (注意:颠倒了二者的关系) (3)按消费的目的不同,可以分为钱货两清消费、贷 款消费和租赁消费 • (注意:是按消费的交易方式不同分的) • (4)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存 资料消费将逐步被享受性的消费所取代 • (注意:取代的说法错误)
高中政治必修模块线索分析
高中政治必修模块线索分析作者:黄垠昌来源:《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2014年第05期必修1《经济生活》线索一、商品、货币、价值规律线索归纳:1.货币的本质和人民币币值稳定的问题:货币的本质和基本职能——纸币的发行规律和效果(内)——外汇汇率(外)——如何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内、外)。
2.商品的价格问题:价格的决定因素和影响因素——价格变动的规律(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价格变动的影响——为什么要保持物价稳定——如何保持物价稳定。
分析: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为了满足不同的需求,人们需要进行商品交换。
从最初的物物交换到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再到将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等贵金属上充当等价物时,货币就产生了。
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从产生时起,就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
在商品交换过程中,货币的形式不断发展,大致经历了金银条块-铸币-纸币-电子货币的过程。
随着商品交换范围的不断扩大,商品交换跨越了国界,这就需要用外汇进行结算。
不同货币之间要按照一定的汇率进行兑换,因此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商品的价值用货币来表现,就是价格。
市场上,商品的价格不是固定不变的,它由价值决定,并受供求关系的影响。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商品交换必须遵循价值规律。
价格变动会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产生深刻的影响。
线索二、消费的作用、水平、类型和消费观线索归纳:1.消费问题: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水平受很多因素影响,其中主要是居民的收入)——消费类型——消费结构。
2.理性对待消费问题: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如何提高消费水平。
分析:消费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社会再生产中的重要环节,它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
因此,要大力发展生产,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
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因素很多,其中经济发展水平是根本因素,居民收入和物价水平是主要因素。
必修一《经济生活》线索复习
线索关键词四:经济关系
• 社会的经济活动:生产、分配、交换、 消费等. • • • • • ——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生产与分配的关系 ——生产与交换的关系 ——交换与消费的关系 ——交换与生产的关系
四、作为经济关系的载体
• • • • • • • • • • —①生产与消费的关系【4】P29 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 —②生产决定分配【7】P58 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材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③公平与效率的关系【7】P62 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 前提。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④财政的作用【8】P65 ①分配—消费。②分配—生产。③分配—交换的作用。 —⑤市场调节机制【9】P79【2】P14【5】P40 价格、供求、竞争反映市场交换对生产、消费的影响。
线索关键词二:企业
• ——经营意识(成功)-面对自身 • ——风险意识(破产) • ——规则意识(市场)-面对市场 • ——责任意识(绿色)-面对社会 • ——品牌意识(创新)-面对国际
二、作为企业
• • • • • • • • • • ——经营意识(成功) 【2】价格影响生产、【5】成功的要素 ——风险意识(破产) 【5】企业兼并、【9】市场配置资源 ——规则意识(市场) 【9】市场秩序 【9】市场调节的缺陷 ——责任意识(绿色) 【10】小康社会目标、围绕主题、主线 ——品牌意识(创新) 【11】走出去战略、出口竞争新优势、世贸原则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必修一《经济生活》
线索复习
线索关键词一:经济社会人(角色)
• ——消费者 • ——劳动者 • ——经营者 • ——投资者 • ——纳税者
一、作为经济社会人 • —①消费者【1、3】 • (金钱观、消费观) • —②经营者【4、5、9】 • (效率意识、诚信意识、规则意识) • —③劳动者【5】 • (正确就业观、维权意识、法律意识) • —④投资者【6】(理财意识) • —⑤纳税者【8】(纳税意识)
经济生活第十课(飞扬之旗)
低标准的小康,人均GDP只 标准 有800多美元(低水平)
全面 不全面,偏重于物质消费的 区 程度 小康 别 发展不平衡,地区差距、城 发展 乡差距、不同收入群体存在 程度 差距
联系
①都是小康社会,都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总 体小康是我国目前已经达到的小康水平,全面小康社会是本 世纪头二十年的发展目标,二者只是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 ②总体小康是全面小康的基础和条件,全面小康是总体小康 的发展和完善。
【本课线索】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贯 彻
科学发展观(主题) 指 导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
【考点突破】
考点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总体小康 全面小康
较高标准的小康,人均GDP超过 3000美元(更加殷实宽裕) 更全面,经济、政治、文化、 社会全面发展的小康 发展比较均衡,缩小地区、城 乡各阶层的差距,惠及十几亿 人口,体现共同富裕原则
【小试牛刀】
(2012江苏苏中三市二调)2012年我国政
府主动将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预期目标定为7.5%, 首次低于8%,这主要基于( ) A.减少贸易进口,促进国际收支平衡 B.合理分配社会财富,促进社会公平
C.减少货币发放量,促进物价稳定
D.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人与自然 和谐
【小试牛刀】 为抵御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我国中央政府紧急启 动了4万亿元投资计划,确定了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 快发展的措施。2009年3月6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举 行记者会,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介绍了4万亿投资的整体安 排:农村的民生工程大体上是3700亿;民生工程,主要是保 障性住房是4000亿左右;基础设施建设,铁路、公路、机场、 水利等是15000亿左右;教育、卫生、文化、计划生育等社 会事业方面是1500亿;节能减排、生态工程是2100亿;调整 结构和技术改造是3700亿左右;汶川大地震重点灾区的恢复 重建10000亿。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分析说明我国政 府的上述投资安排是如何体现科学发展观的?
2013专题二生产、劳动与经营
•
材料一
•
注:投资率是总投资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消费率是最终消费与国内生产 总值的比率。投资、消费、出口被喻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 (投资与消费为内需,出口为外需)。据世界银行统计,目前全球的平均投 资率为23%,消费率约75%。
• 材料二近年来,国家对“促消费”工作采取了一系列宏观 调控政策措施.着力解决制约消费需求扩大的矛盾和问题。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 战略重点,逐步提高消费率,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 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局面。 • (l)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3分)材料一与材料二 之间有什么联系?(2分)从经济常识角度看,提高消费 率有何重要意义?(5分)
3、我国小型和微型企业多属非公有制经
济,国家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有利于( ① 增加国家税收 ② 促进商品生产与流通 ③ 创造就业岗位 ④ 国家控制各类型企业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
4、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某企业致力于科技创 新,围绕市场,开发新技术,新工艺,不断创 造出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新产品,抢占 市场,实现了效益的超常规增长。该企业 “技术含量高”和“价格优势”之间的关 系是 A. 只要产品的技术含量高,价格就降低 B. 价格优势是提高技术含量的必然结果. C.只要提高技术含量和产品性能,就会形成价 格优势 D.把技术用于节约产品消耗,才能形成价格优
专题二 生产、劳动与经营
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
生产决定消费 (对象、方式、质量水平、动力)
消费与生产的关系 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目的、导向、增长点、劳动力)
㈠
(生产起决定作用;交换与分配是纽带; 消费是目标和动力。)
㈡
经济生活全书复习(姜游)
预 期 收 入
二.重点难点分析
1、商品
商品的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构成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 件:一是劳动产品。二是用于交换)
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1)使用价值概念: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注意:有使用价值不一定是商品,商品必须有使用价值。) (2)商品的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注意:使用价值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交换,是因为都耗费了无差别的 人类劳动) ( 3)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是商品,没有 价值的东西也不是商品。任何人不能同时兼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消费者购买商品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销售者是为了 实现商品的价值。但是,无论生产经营者还是消费者都会关心使用价 值和价值。
那么,我们国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大舞台上 表演生产、交换、分配、消费这些经济活动的目的是为了 什么呢?简单说来,近期目标是为了建设一个全面小康社 会。因此,第十课叫“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学习这一 课以后,大家会对我国经济活动的目标有着全面的认识, 有助于高中生深入理解经济生活。
最后一课,我们的教材还把经济生活放在一个经济全 球化的背景下进行考察,所以第十一课叫“经济全球化与 对外开放”。 因此,加上这一课,我们整个教材的思路,或者说逻 辑结构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在一个面向全球开放的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的舞台上,进行交换、消费、生产、分配及等 生产活动,以建设一个全面的小康社会。
反 作 用
科学发展 观和全面 建设小康 社会 面对市 场经济 (怎样生产)
决 定
生产
反 作 用
经济全球 化和对外 开放
决 定
分配
收入与分配
夯实基础 构建体系 抓住主题主线 理顺理清知识 2017年高考政治《四大模块》的复习思路
《经济生活》知识结构:四大单元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1)货币、纸币、外汇 (2)价格、价值量、价格变动 (3)收入、物价与消费关系 消费类型与正确消费观 (交换与消费) 第二单元:生产、劳动 与经营 (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基本经济制度(所有制) (2)企业与劳动者 (3)投资理财(四种) (生产与经营)
总原则:构建以单元为核心的主干知识 的内在联系,知识重组
约35%
《经济生活》模块知识结构:
一、由“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为基础建构知识 体系
二、由“经济生活中的主题”为基础建构知识体系
三、由“经济生活中的主体”为基础建构知识体系
《经济生活》必修模块之一
一、由“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为基础建构知识体系
4.《经济生活》中的经济意义和作用
(1)生产决定作用、消费的反作用、发展的意义、改革的意义等。 (2)扩大内需的意义、扩大消费的作用、扩大就业的意义、 中小企业发展的意义等。 (3)我国所有制结构的意义、发展和壮大国有经济的意义、 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等。 (4)实行按劳分配的意义、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 制度的意义、增加居民收入的意义、 分配公平的意义等。 (5)股票市场的意义、国债、商保、社保的作用等 (6)财政的作用、税收的作用、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 科学宏观调控的作用等。 (7)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意义、经济结构调整的意义、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作用、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 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意义、 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意义等。 (8)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 意义、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意义等。
3.注意《经济生活》中的影响因素与变动影响 (1)影响因素: 影响价格的因素、 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影响股票价格因素、 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等。 (2)变动影响: 价格变动对生活与生产的影响、 收入变化对消费水平的影响、 利率变动的影响、 税收变化的影响、 货币量发行的影响、 人民币升值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等。
政治必修基本线索
政治必修基本线索一、《经济生活》主要线索1.国家: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分配制度——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宏观调控(目标、手段—财政、货币政策)——倡导科学发展观——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关注民生加强社会建设——健全金融市场。
2.企业:落实科学发展观——制定正确经营策略-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诚信经营——遵循价值规律——参与经济全球化,积极走出去——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3.劳动者:对金钱取之有道,用之有度——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提高职业技能——学会理性投资——奉献回报社会。
二、《政治生活》主要线索1.国家:国家性质——国家利益——主权国家的权利义务——国家政策—民族宗教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国际社会的建设性作用。
2.公民:主人翁意识—政治权利与义务——积极有序参与政治生活——民主选举、决策、管理、监督——公民意识、国家意识、法律意识。
3.政府:政府性质、宗旨——职能——对人民负责原则——依法行政、阳光工程——自觉接受监督——以人为本。
4.中共:党的性质、宗旨——党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执政方式、领导方式——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人为本。
三、《文化生活》主要线索1.文化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文化与综合国力——文化影响人的特点、方式——优秀文化塑造人生。
2.文化创新:文化多样性与传播——文化继承与发展——文化创新(根本途径、基本途径)。
3.中华文化:中华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民族精神(爱国主义)——中华文化集中体现在民族精神上,民族精神植根于中华文化之中。
4.文化建设:发展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文化建设重要内容:选择有益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发展先进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要求、根本保证、关键——先进文化的核心、灵魂、中心环节--(思想道德建设)。
高中历史专题复习:古代中国的经济生活
高中历史专题复习:古代中国的经济生活■知识线索本专题主要阐述了古代中国农耕文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精耕细作的农业占主导,手工业和商业是其有效补充;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农耕文明的典型特点。
线索1 古代农业古代农业发展的主线是小农经济的产生与巩固,包括土地制度的变迁、耕作方式的演进、水利设施的修建等,以家庭为单位、精耕细作是其突出特征。
线索2 古代手工业古代手工业主要有官营、民营、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其中纺织、冶金、制瓷是三大主要行业,以丝绸、瓷器为代表的手工业产品远销海外。
线索3 古代商业古代商业发展包括市场形成、市场管理、货币演变、内外贸易、城市商业功能发展等五大要素,其中市场贸易管理是核心内容,时空限制经历了一个由严格到宽松的过程。
线索4 古代的经济政策古代的经济政策以重农抑商、闭关锁国为主,前者首倡于商鞅变法,贯穿于封建社会始终,后者仅实行于明清两朝,二者均是影响资本主义萌芽在中国发展缓慢的重要因素。
■必备知识§1古代中国的农业一.耕作方式1.刀耕火种:原始社会使用石刀、石斧、石犁,依土地肥力变化而迁徙。
2.石器锄耕:商周出现青铜农具,但很少使用,主要工具仍是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
3.铁犁牛耕:①春秋战国: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并推广。
②两汉:西汉赵过发明耦犁(二牛抬杠),东汉推广到珠江流域;东汉一牛挽犁(犁耕法)。
③唐代: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安装了犁评,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和古代犁耕技术的成熟。
二.基本特征:精耕细作1.生产工具:铁制农具;曹魏翻车、唐代筒车等灌溉工具;西汉播种工具耧车。
2.生产技术:战国都江堰、隋唐大运河等水利工程;牛耕技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耕耙耱技术等。
3.耕作方法:春秋战国的垄作法、西汉的代田法等。
三.基本模式:小农经济1.历程: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贯穿整个封建社会。
2.成因:铁农具出现和牛耕推广;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3.特点:以家庭为生产和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江苏姜堰中学高二学测《经济生活》知识梳理及主干知识
高二政治学测《经济生活》知识梳理及主干知识班学号姓名本资料用于帮助同学们理清知识线索、归纳单元和全书知识,把一本书读“薄”,能记住整个一本书的核心知识,这对回答有跨度的问答题也很有帮助。
请注意每一单元的标题并记熟,加框的是本单元的核心知识。
请注意背诵列出的每一知识点,并自觉回忆写出这一知识点的具体内容,如果直接抄袭就起不到背熟的作用了。
回忆不出来的地方做个记号,以后就重点读、反复背。
第一单元商品↓货币↓价格↓消费第二单元(生产的重要性)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生产的宏观制度环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一制度表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既发展公有制经济,又鼓励支持非公经济发展,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创办企业,适应了市场经济的要求,激发了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所有者的活力,方便人民生活,促进就业,增加收入,提高消费水平,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发展了生产力。
所以这一制度与分配制度、消费、劳动者、公司的知识密切联系。
)(生产的微观主体,即谁生产。
它们为市场提供各种有形商品和服务)企业、公司↗就业劳动者↘权利投资理财与融资(从生产经营的角度看,这是公司筹措资金的渠道;从居民的角度,这是投资理财的方式。
从收入分配的方式看,这是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
)第三单元(以下是个人收入的分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怎么分配,同时也是生产、收入的宏观制度环境)(实行这一制度是与前面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要鼓励民间资本投资生产、创业,就要让人家从中获利,所以就允许多种分配方式存在,这就与收入、就业、消费、投资理财联系起来了。
)个人收入的分配要公平(现在存在各种不公平即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带来许多危害,这与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科学发展观都是格格不入的。
)(以下是国家收入的分配)财政税收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商品交换)(资源配置的手段)(以下是讲国内市场)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提示:市场怎样配置资源?有什么积极作用?有何局限性?市场要能配置资源,需要有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怎样规范市场秩序?市场秩序的规范、市场调节的局限性都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科学发展观(我国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公司的生产、消费者的消费、劳动者、分配、国家的宏观调控、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都要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高中历史专题复习:近代中国的经济生活
高中历史专题复习:近代中国的经济生活■知识线索本专题主要阐述了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曲折发展的历程,以及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
线索1:从“闭关锁国”到被迫开放,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鸦片战争后,在列强的经济侵略和工业文明的冲击下,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表现为外商企业的出现、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洋务企业的出现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等。
中国被迫放弃“闭关锁国”政策,开始服从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逐渐沦为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附庸。
线索2:民族资本主义在曲折发展中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
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
一战后,民族工业萧条。
20世纪30年代,民族工业又有新的发展,但是官僚资本主义获益最大。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民族工业发展艰难,陷入困境。
线索3: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深受时代的影响。
鸦片战争至新中国成立前是社会生活变迁的第一阶段,中西合璧、不土不洋成为这一阶段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突出特征。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社会生活面貌焕然一新,但也受到政治生活的影响。
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特别是科技在民众生活中的影响逐渐增强。
■必备知识§1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一.自然经济开始逐渐解体(19世纪中期)1.原因:(1)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凭借侵略特权,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
(2)国内社会经济特别是商品经济的发展。
(3)自然经济自身的局限性。
2.表现:主要在东南沿海地区。
表现:农业与家庭手工业分离(“耕”“织”分离);传统手工业部门遭到沉重打击(“纺”“织”分离);大批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农产品进一步商品化,且日益服务于国际市场的需要。
3.影响:(1)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兴起,为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条件;(2)推动了中国商业和金融业的发展,经营对华贸易的洋行大量增加,买办和买办化的商人开始出现,贸易中心由广州转移到上海;(3)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
生活经济来源
生活经济来源
在现代社会中,每个人都需要面对生活经济的问题。
我们需要支付房租、水电费、食品和日常用品的费用,同时还需要考虑储蓄和投资。
因此,生活经济来源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谈谈工作的收入。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工作是他们最主要的经济来源。
通过工作,我们可以获得薪水,从而支付生活的开销。
无论是在公司工作还是自己创业,工作都是我们获取经济收入的主要途径。
其次,投资也是一种重要的生活经济来源。
通过投资股票、基金、房地产等渠道,我们可以获得额外的收入。
当然,投资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需要谨慎对待。
此外,兼职工作也是一种常见的生活经济来源。
很多人在业余时间选择做一些兼职工作,比如打零工、做家教、做兼职导游等,来增加自己的收入。
除了以上几种方式,还有一些人通过创业或者开店来获取经济收入。
他们可能会经营一家小店铺,或者开一家餐馆、咖啡馆等,通过经营来赚取利润。
总的来说,生活经济来源是多种多样的。
我们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来获取经济收入。
同时,我们也需要注意理财,合理规划自己的支出和储蓄,以确保自己的生活质量和经济稳定。
希望每个人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经济来源,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 农
★价格(农产品价格稳定、农产品价格影响) ★消费(农民消费水平提高、恩格尔系数) ★基本经济制度(农村集体经济、土地流转、 家庭农场) ★生产效益提高 ★劳动者素质提高、劳动力转移 ★收入分配(农民增收、城乡收入差距) ★市场调节(农村市场开拓) ★宏观调控——财政作用(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社会保障、倾斜三农) ★统筹城乡、区域发展、耕地保护、粮食安全、 国家安全 ★开放型经济水平(农产品走出去,国际竞争力)
消
费
★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 ★影响消费的因素(客观、主观) ★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消费环境、市场开拓(农村市场、国际市场) ★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劳动和就业 ★投资理财 ★市场秩序 ★国家的宏观调控(经济手段—财政、货币政策)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走出去”(外需)
就
业
★为什么要促进就业 ★怎样促进就业 ★影响消费的因素 反作用于生产 ★公司的经营发展 ★劳动者素质、就业观念 ★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收入分配公平、社会公平、社会和谐 ★市场调节就业 ★宏观调控(政府指导就业、就业培训等) ★统筹城乡(城乡一体化)、区域发展 ★ “走出去” ★劳动力资源配置
经济生活中的行为主体----政府
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分配制度-------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加强国家 宏观调控(目标、手段----财政货币政策等)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倡导科学发展观------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关注民生加强社会建设-----实现国民经济持 续健康发展。
科技创新
★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提高劳动生产率) ★生产方式、消费方式转变 ★公司的经营发展 ★劳动者素质提高 ★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创新型国家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经济结构战略性 ★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 ★应对经济全球化 ★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发展方式转变
★创新型国家建设 ★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进出口结构调 整、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外贸发展方式转变) ★城乡一体化 ★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 ★企业的生产与经营 ★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 ★开放型经济水平
1
群体性事件是指由某些社会矛盾引发, 特定群体或不特定多数人聚合临时形成的偶 合群体,以人民内部矛盾的形式,通过没有 合法依据的规模性聚集、对社会造成负面影 响的群体活动、发生多数人语言行为或肢体 行为上的冲突等群体行为的方式,或表达诉 求和主张,或直接争取和维护自身利益,或 发泄不满、制造影响,因而对社会秩序和社 会稳定造成重大负面影响的各种事件。
.(2010〃全国Ⅰ)一片秋叶随风飘落,宣告了 其自然生命的终结。有人突发奇想,用现代工艺把 叶子镶嵌在陶罐上,叶子获得了第二次生命,陶罐 也因彩叶依偎而焕发出新的生机和光彩。新产品备 受消费者青睐,取得了“1+1>2”的良好效果。这 一事例说明( ) ①秋叶和陶罐的价值随着关系的改变而改变 ②新价值的创造改变了秋叶和陶罐的属性 ③观念创新实现了秋叶和陶罐价值的增值 ④秋叶和陶罐的价值取决于自身属性和人的需要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市场调节
★价值规律的作用 ★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 ★市场三要素:供求、价格、竞争 ★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市场秩序、社会信用体系建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经济全球化 ★开放性经济水平
宏观调控
★原因 ★目标 ★手段 经济手段(财政政策——财政收支、国债、 税收)(货币政策——四率) 行政手段(行政审批——简政放权) ★与市场调节的关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调控方向 (流通中货币量、物价、消费、生产、就业、 收入分配公平、市场秩序、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开放型经济水平)
经济生活中的行为主体----企业
落实科学发展观----制定正确的经营策略--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诚信经营----遵循价值规律------参与经济全球化,积 极走出去----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 生态效益的统一。
经济生活中的行为主体----人
对金钱取之有道、用之有度-----树立正确的 消费观-----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提高职业技 能------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学会理性投资-----奉献回报社会。
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
★消费观念——绿色消费 ★企业的社会责任 ★市场调节的弊端 ★宏观调控(经济手段——资源型产品价格调节 行政手段——限制两高、关停并转) ★科学发展观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创新型国家、经济结构 调整)
对外开放
★汇率、人民币币值稳定 ★消费——国际市场开拓 ★企业的生产、经营 ★就业(劳务输出) ★市场调节 ★市场经济特征(开放性)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经济全球化 ★开放型经济水平
质
量
★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 (生产者、消费者重视质量的原因) ★与价格的关系(优质优价、质优价廉) ★影响消费的因素 反作用于生产 ★消费心理(求实心理)、消费观 ★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公司的经营与发展 (竞争优势、诚信、信誉和形象、社会责任) ★市场秩序 ★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 ★市场调节的自发性 ★国家的宏观调控(对质量的监管) ★“走出去”(出口产品结构、国际竞争力)
五大原则:按劳分配原则、按生产要素分配原则、 市场交易原则、对外贸易原则、世贸组织原则; 六大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社会保障 制度、劳动合同制度、兼并破产制度、社会信用 制度; 七大观念: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正确的金钱观、 成功的经营观、正确的择业观、正确的权益观、 正确的投资理财观、正确的纳税观; 八大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价格政策、消 费政策、就业政策、产业政策、分配政策、对外 开放政策。
一大指导方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 展方式; 两个必然性: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生产目的; 两大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社会 生产之间的矛盾、资源有限性与需求无限性的矛盾; 两种基本手段:市场调节、宏观调控; 两大背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全球化; 三大动力:科技自主创新、结构调整、改革开放; 三大规律指:货币流通规律、价值规律、生产关系 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 四个主要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