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文化--永嘉学派

合集下载

从文化传播看永嘉学派的发展传承精修订

从文化传播看永嘉学派的发展传承精修订

从文化传播看永嘉学派的发展传承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从文化传播看永嘉学派的发展传承(张静蓉老师布置的作业)宋代是一个尊崇儒学的时代,传统的“贵义贱利”论具有广泛的思想基础。

北宋重臣富弼,在其临死时写的一道奏章中,还不忘进行儒家正统义利观的宣扬,南宋的朱熹、陆九渊不但继承了孔孟确立的儒家正统义利思想,而且结合他们各自吸收道家、佛家宇宙观和人生观而确立的“理学”和“心学”思想对儒家义利思想进行了扩展。

朱熹主要是把其“理学”中的核心概念“天理”与义利观和利欲论进行结合,认为“天理,人欲常相对” ,难以调和。

陆九渊则把“心学”中的“本心”与义利思想进行结合,认为“私意与公理,利欲与道义,其势不两立” 。

而另一方面,宋代言利的主张却也由隐而显,“义利并重”、“义利双行”论也逐渐涌现。

宋初的李觏首先公开置疑不言利的观点,说:“利可言乎?曰:人非利不生,曷为不可言。

” 并提出利欲是礼义的物质前提,若“食不足,心不常,虽有礼义,民不得而教也。

” 王安石也称“利者义之和,义固所为利也” ;苏洵主张“义利,利义相为用” 。

“义利之辨”一时成为了宋代“儒者第一义” ,程颢曾称“大凡出义则入利,出利则入义,天下之事,惟义利而已” 。

南宋浙东形成了讲求功利而显的浙东功利学派,即永嘉、永康和金华学派。

永嘉学派因其成员皆为温州(古称永嘉)籍人士而得名,在当时影响非常大。

永嘉学派昌盛于南宋时期,而实际上可溯源于北宋皇佑间王开祖、林石、丁昌期三人,合称“皇佑三先生”。

哲宗、徽宗时期有温州人周行己,许景衡等多人前往北方求学,并将程颐“洛学”带回家乡来,收徒讲学。

迄南宋乾道、淳熙间则有郑伯熊、薛季宣、陈傅良等著名学者辈出,永嘉学派才正式形成。

永嘉学派远承伊、洛,近师周、郑,光大薛、陈,到叶适而集学术之大成。

全祖望曾论:“水心较止斋(即陈傅良——引者注)又稍晚出,其学始同而终异,永嘉功利之说,至水心始一洗之。

说说“温州学”的建设

说说“温州学”的建设

说说“温州学”的建设晚清孙衣言先生致力于永嘉学术研究,可称为近代温州学研究的先驱文 / 洪振宁CULTURE“温州学”提出,已有15个年头了。

现在的温州要继续探路前行,致力于撰写新的创新史,需要深化温州研究,建设“温州学”学科,打造“温州学”文化品牌。

今年1月12日举行的市委全会也要求我们坚定文化自信,重视“温州学”研究,深入挖掘、大力弘扬温州文化。

“温州学”的提出2002年那年的夏天,一批学者对“温州学”的创建,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继《光明日报》刊发报道,《温州日报》连续发表10多篇文章。

时任中共温州市委书记的李强也发表文章,即《关于创立温州学的思考》,刊登在2002年11月1日《光明日报》,引起了全国的关注。

两个多月后,2003年1月17、18日,在温州举行了“温州学”学术研讨会,光明日报社、温州市委和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

光明日报副总编与理论部等四个部主任到温州。

讨论议题是:温州历史文化、产业群与温州模式的创新、温州人与公民社会等。

第一批选题包括温州人与社会、温州文化、温州经济三部分,在《温州日报》上公布。

2003年2月25日《光明日报》刊登研讨会综述,《中国城市经济》杂志转载,题目是《深化温州研究需要创立“温州学”》。

那一年的研究综述,题为《温州学研究的新进展》,分历史文化篇与经济发展篇,刊登于《光明日报》。

三年后,为接轨浙江省实施的文化研究工程,也因经费的问题,改提为:通过实施温州文化研究工程,打造“温州学”文化品牌。

“温州学”研究得以不断深化。

中国原有的三大地方学,敦煌学、藏学、徽学,一直延续下来。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文化多样性愈加受到重视,地方个性反倒凸显出来。

区域在融入全球的过程中,要为丰富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作出贡献,费孝通呼吁“把我们的好东西变成世界性的好东西”。

这时,国内各地学者在研究全球学的同时,也致力于地方学的创建,并不断推介国外学者研究中国学的成果。

中国学也称汉学、中华学、华学。

叶永烈 折翼的温州文化

叶永烈 折翼的温州文化

书香年代
叶永烈生活的温州尚留永嘉书香余味。“那时还没有温州,只有永嘉县。”永嘉县因“永嘉学派”的功利之学得名。
叶永烈父亲是民国年间永嘉银行行长,兼任瓯海医院院长。解放后,成为温州市工商联第一任主任,形同现今温州商会会长。叶永烈上有哥姐,下有弟妹,他居中。
在那个落后闭塞的海边小城里,叶永烈五岁便上小学,此后连连跳级,待到要北上求学时也不过十六七岁。在此之前,他最远去过一百公里外的雁荡山。
叶永烈数学成绩时常满分,“有次考了99分,难过了半天。”似乎是继承了温州的数学家基因。多年后,他采访
苏步青,被告知全国有许多个大学的数学系主任是温州人,“世界数学家会议里头,温州话是通用语言。”
叶永烈问苏步青:温州出了那么多数学家,是不是跟吃黄鱼有关系?“那时候,温州就是这么流传,黄鱼很便宜,还能使人脑子聪明。”苏步青回答他:“哪里哪里!就是因为温州太穷,搞物理、化学要实验室,搞数学一支笔就可以了,所以我们那么多人去念数学。”然后一代代的数学大师就传承了下来。
人物周刊:外面讨论温州人炒房、炒煤、炒大蒜……这种时候,你是什么感受?
叶永烈:炒什么都无所谓,就是温州有时候出了假货,我看了后脸红。有段时间,温州成为假冒伪劣的代表,但是这段时间差不多过去了,现在的温州的产品还是不错的。而且温州人很敏锐,国外到处都是温州商会,全国各地更不用说了。连新疆喀什都有温州商城,那么大一个商城,后来才知道是温州人投资造的大商城,然后租给人家,叫温州商城。在这么边缘的地方,都有温州人,每个城市都可以找到温州人。反过来,你在温州打车,去某个小区,找某个人,用温州话,他听不懂,这些都是外地人,真正的温州人都出去了,所以现在是新一代的温州人。
真实的温州又是另一番样子:一个三线城市,交通拥堵已不亚于大城市;即便已连续下跌三十多月,中心城区房价依然可以媲美北上广;再有就是居住环境的糟糕——城中村、居民和广场舞大妈高音炮对抗……

温州历史文化名人

温州历史文化名人

温州历史文化名人(十位)中国山水诗鼻祖、永嘉太守谢灵运;宋代思想家、永嘉学派的主要代表叶适;明朝开国元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刘基;戏曲史上卓越的剧作家、“南曲之祖”高则诚;毕生致力于治学、兴业、办校的朴学大师孙诒让;词学宗师夏承焘;著名数学家、教育家苏步青;著名篆刻艺术家方介堪;著名文学史家、戏剧史学家王季思;卓越的考古学家、现代中国考古学奠基人之一夏鼐。

1.中国山水诗鼻祖、永嘉太守谢灵运《岁暮》殷忧不能寐,苦此夜难颓。

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

运往无淹物,年逝觉已催。

“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是名句《登池上楼》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入彭蠡湖口》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七里濑诗》羁心积秋晨。

晨积展游眺。

孤客伤逝湍。

徒旅苦奔峭。

石浅水潺湲。

日落山照曜。

荒林纷沃若。

哀禽相叫啸。

遭物悼迁斥。

存期得要妙。

既秉上皇心。

岂屑末代诮。

目覩严子濑。

想属任公钓。

谁谓古今殊。

异代可同调。

2.词学宗师夏承焘夏承焘先生说:做学问靠命长,不靠拼命。

无论什么事业,要准备付出一生心血才会有成就。

3.现代中国考古学奠基人之一夏鼐夏鼐为就任社科院副院长写的“打油诗”:伏案终期老未休,无端被召上高楼。

樗材聊作补丁用,时人错认作封侯4.宋代思想家、永嘉学派的主要代表叶适“以天下之财与天下共理之者”叶适认为理财是“以天下之财与天下共理之者”;聚敛则是“务以多取为悦”。

叶适认为理财才是政府之本。

叶适千年以前就看到了理财和聚敛的区别,而就是举办“叶适学术研讨会”的那届温州政府,最以聚敛为乐,以搜刮为乐。

今天温州实体性企业面临穷途末路,而温州曾经是改革先锋。

导致今天的局面就是温州政府采取聚敛的政策,处处与民争利。

5.著名文学史家、戏剧史学家王季思千万不要歌功颂德,因为古今中外,能留传下来的,没一首是歌功颂德的。

6.著名数学家、教育家苏步青幼爱聊斋听说书,长经世故渐生疏。

老来尝尽风霜味,始信人间有鬼狐。

夜读聊斋——著名数学家苏步青的小诗7.明朝开国元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刘基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卖柑者言》8.戏曲史上卓越的剧作家、“南曲之祖”高则诚受人之托,终人之事。

永嘉大师籍贯考

永嘉大师籍贯考

第23卷第3期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V ol.23 No.3永嘉大师籍贯考DOI: 10.13669/ki.33-1276/z.2023.038邵定美(瑞安市传统文化促进会,浙江 瑞安 325200)[摘 要] 关于永嘉大师玄觉的籍贯,历代有“永嘉(温州)人”“永嘉县人”和“瑞安人”三种记载。

当代,随着戴氏宗谱温州世系宗支信息的披露,出现了玄觉可能出生于瓯海区下川村、鹿城区安仁坊或九曲巷等说法,前两者明显属于讹传,后者是基于零碎信息的推测,缺乏证据。

但从永嘉地名历史沿革,明清的总志、方志、碑记和佛学著作等情况综合研判,玄觉祖上宗族世系从时间上看很可能属于鹿城九曲巷戴氏一支,玄觉本人籍贯应当为安固县(今瑞安市)帆游乡。

[关键词] 永嘉大师;籍贯;大明一统志;瑞安;帆游[中图分类号] B9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4326 (2023) 03-0038-04A Study on the Native Place of Master YongjiaSHAO Dingmei(Rui’an Traditional Culture Promotion Association, Rui’an, Zhejiang, 325200)Abstract: Regarding the native place of Xuanjue, Master Yongjia, there were three records of “Yongjia(Wenzhou)”, “Yongjia County” and “Rui’an” throughout the ages. With the disclosure of contemporary information on Wenzhou lineage branch of Dai’s genealogy, there have been claims that Xuanjue might be born in Xiachuan Village, Ouhai District, Anrenfang or Jiuquxiang, Lucheng District. The former two are obviously false rumors, while the latter is speculation based on piecemeal information and lacks evidence support. However, based on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Yongjia place names, as well as the comprehensive research and judgment of the general records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local chronicles, inscriptions and Buddhist works, it is concluded th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ime, Xuanjue’s ancestral lineage is likely to belong to the Dai family in Jiuquxiang of Lucheng. And, Xuanjue’s native place should be the Fanyou village of Angu County (today’s Rui’an City).Key words: Master Yongjia; native place; Da Ming Yi Tong Zhi; Rui’an; Fanyou2023-07-05邵定美(1977— ),男,浙江瑞安人,一级主任科员,主要从事宋史、温州地方史研究。

浙江电大《地域文化(本)》-0004答案

浙江电大《地域文化(本)》-0004答案

浙江电大《地域文化(本)》-0004答案一判断题(共30题,共60分)1.赵孟頫传世的书法作品最主要的特点是狂放飘逸,不拘一格。

B√×2.商周时期蚕神崇拜中有“蚕示三牢”的说法,其中“示三牢”是指用牛、马、羊三牲来祭祀。

B√×3.清光绪《临安县志》记载余杭婚俗曰:“三日庙见,拜舅姑、定亲,咸以贽相见。

”意思是婚后第三日,新娘拜男方祖宗祠堂或牌位,拜见舅舅和姑姑、会见男方亲属,都要给长辈送礼。

B√×4.1984年,邓小平说:“把全世界‘宁波帮’都动员起来建设宁波。

”A√×5.明代浙江书院有290余所,到清代,浙江书院多达1000多所。

B√×6.浙江不是炼铁技术的最早发源地。

B√×7.浙江菜肴的选料讲究细、淡、鲜、嫩。

B√×8.东汉时期浙江的瓷窑大多利用平原地区修筑而成。

B√9.清代学者章学诚“六经皆史”的理论,实质上是解构了“六经”不可动摇的权威性,使“六经”转化为历史范畴而被纳入通常意义上的历史学领域。

A√×10.吴越国寺塔之盛,为南方诸国之首,致有“佛都”之称。

A√×11.清末民初,湖州南浔的“四象五牛六十二金狗”,富可敌国,为世人瞩目。

B√×12.相传苏小小是南宋时钱塘名妓。

B√×13.越灭吴称霸中原时,越国国土的面积大致包括今江苏北部、安徽南部、江西东部和浙江全境。

A√×14.浙江桐乡不养羊,却是中国最大的羊肉市场。

B√×15.瓯塑,俗称彩色油泥塑,又称彩色浮雕,是浙江温州独有的民间艺术。

A√×16.《吴越春秋》中记载:“道见蛙张腹而怒,将有战争之气,即为之轼。

”敬礼怒蛙的历史人物是苏轼。

B√×17.唐代陆羽在《茶经》里说的“南方嘉木”指的就是茶树。

A√18.永嘉学派是指以台州永嘉为中心区域而形成的学术流派。

B√×19.湖州南浔的刘承干以经营丝业起家,他建起了私家藏书楼“嘉业堂”。

永嘉事功学派简介

永嘉事功学派简介
● 总之,近代温籍知识分子从永嘉学派的文献中汲取了思想精华,在近代情境中进行了创造性的转化。可以说, “贯穿古今,通经致用”是南宋永嘉学派的思想灵魂,叶适认为这是向儒家“道之本统”的回归;“融会中 西”则是永嘉学近代存续的具体形式,而这三者又统一于温籍知识分子对“儒术”的近代理解,从某种意义 上说,也就是近代儒家知识分子对儒家“道之本统”的新见解、新境界。
地位
● 永嘉学派在当时学术思想界具在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影响。清代学者全祖望有一恰当的评价,他说: “乾(道)、(淳)(熙)诸老既殁,学术之会,总为朱(熹)、陆(九渊)二派,而水心(叶 适之号) 其间,遂称鼎足。”(《宋元学案》卷五十四《水心学案》)足见永嘉学派在当时的历 史地位。
复兴
● 永嘉学派主要活跃于南宋,最终在宋元之际断裂,对温州知识分子而言,复兴永嘉学主要的并不是向宋学传 统的回归,而首先是振兴区域文化的一种努力。这一努力以永嘉学派思想为文化资源,并在晚清学术语境和 政治背景之下进行了实践和理论创新。其最终的成果是:在汉宋两大营垒之间,独树一帜;于中西文化碰撞 之际,兼容并蓄,从而存续了永嘉学派的近代命运。
● 永嘉学派提出“事功”思想,主张“经世致用,义利并举”,重视经史和政治制度的研究,主张 通商惠工、减轻捐税、探求振兴南宋的途径。正如明清之际的学者黄宗羲所指出的“永嘉之学, 教人就事上理会,步步着实,言之必使可行。足以开物成务,盖亦鉴一种闭眉合目朦胧精神自附 道学者,于古今事物之变,不知以为何等也”(《宋元学案》51卷《水心学案》)。
内容
● 1.永嘉学派最早提出了“事功”思想,亦是永嘉学派最大的特点,主张利与义的一致性,“以利和义,不以 义抑利”,反对某些道学家的空谈义理。
● 2.认为“道不离器”,反对“专以心性为宗主”,对董仲舒提出的“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 说法表示异议,曰:“既无功利,则道义者无用之虚语尔。”

温州人文特点

温州人文特点

温州人文特点1.价值观:“以利和义”永嘉学派代表人物叶适晚年则认为仁、义,必须表现在功利上,否则仁、义就会成为没有实际内容的空谈,仁、义本身也无法存在。

并在永嘉学派的影响下,催生了以“商文化”为代表的瓯越文化,具体表现为:重事功、图实惠、敢冒险、闯天下。

2.历史观:继往开来:虽然温州人敢为天下先,敢于创新,但是同时也有传统和保守的一面。

时至今天,温州人的饮食文化仍很保守,与温州开放城市的形象很不协调。

温州人的口味以清淡为主,可是十分单一,世代一贯制。

不论谁家的酒席还是家宴,多少年下来都是全蹄全鸡全鸭的“老三篇”。

改革开放后,天津的狗不理、广东的粤菜、客家的潮州菜、等先后进入温州,可是都在不久之后便撤出了温州市场,即便四川火锅红火些,可是在锅里沉浮滚动的还是传统的温州菜———敲打得薄薄的敲鱼和不成规则的粒粒鱼丸。

这也反映了温州人比较封闭的心理特征。

落叶归根:近年来,数以万计的温州人走南闯北,把市场建在了五湖四海,创造了“温州人经济”,但他们的根仍植在家乡,温州是他们永远的归宿之地,生活的大后方。

很多温州人在常居海外的同时仍会选在在家乡置业,且温州人如果在海外过世,其子女多会将骨灰带回家乡安葬。

他们的这种文化形态与当年的晋商、徽商是相似的。

3.性格特征:敢为天下先“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

这是历史上家喻户晓的民谣,流传了千百年,是温州先人创作的名声最大的歌谣之一,题目为《台温处树旗谣》。

这是当地百姓面对腐败的政权和残酷压迫发出的战斗号角,也是敢作敢为的区域人文个性的体现。

因此,在温州人身上一直就流淌着“天不怕地不怕,天掉下来箬笠大”的敢为的热血,是千年传承的文化基因。

因此,小富即安不是温州人的个性,当他们手中有了钱,是不会将钱存入银行换取十分微薄的利息,而是习惯用于投资。

志存高远,四海为家自改革开放以后,温州人迈开大步走南闯北,在各地建起了大大小小的“温州街”、“温州村”、“温州城”,形成了容得天下客的温州人经济圈。

古代温州

古代温州

二封建社会的温州东瓯名镇,自古称“瓯”,秦统一全国后属闽中郡。

西汉惠帝三年(公元前192年)封为东瓯国(东海王驺摇)的国都。

东汉臵永宁县。

公元323年(东晋)建郡,因建城时有白鹿衔花过城,视为瑞兆,故也称鹿城或白鹿城。

隋改永嘉县。

唐高宗上元二年(公元675年)设温州治。

1949年由永嘉县析城区设温州市(鹿城区龙湾区瓯海区)温州历史经济:温州古代称瓯越。

还在五六千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就有先民在这里劳动生息。

战国时属越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设臵闽中郡。

汉惠帝三年封越王勾践后裔驺摇为东海王,建都东瓯,俗称东瓯王。

汉顺帝永和三年臵永宁县,东晋明帝太宁元年设永嘉郡,唐高宗上元二年改臵州,因气候温温州外滩暖,[虽隆冬而恒燠],故名温州。

据《温州府志》载,当年建城时,太守郭璞登上西山,瞭望周围诸山,错立如斗,便对当地百姓说:城饶山外,当聚富盛,然不免兵戈水火城建于山,则寇不入斗,可长保安逸。

于是他仿照北斗星体位臵,围绕诸山筑城,故称斗城。

传说在筑城时,有只白鹿衔花疾奔而来把花吐在城墙上,然后化作一团样云冉冉飞入天际,白鹿跑过的地方,一片鸟语花香。

人们为取吉利,将这座城市称为白鹿城或鹿城,也把郭璞登上的这座山称为“郭公山”。

温州历史上以手工业发达著称,是青瓷发源地之一,造纸、造船、丝绸、绣品、漆器、鞋革等在我国历史上均有一定地位。

南宋时被辟为对外通商口岸,有[一片繁荣海上头,从来唤作小杭州]之称。

温州是南戏故乡,14世纪中叶温州著名剧作家高明的《琵琶记》被译为多国文字,在世界上广为流传。

温州历史文化:首次于1952年在永嘉上塘正门山发现,后在许多地点又陆续发现。

80年代以来通过全市范围内的文物普查和专题调查,查明境内二区九县[市]均遗有古文化遗址,计达百余处,主要分布在瓯江、飞云江及其支流两岸,大多依山傍水。

温州古文化遗址大致可分前后两个阶段,前阶段,除少数早期石器磨制欠精、器面留有锤击痕迹外,大多数石器磨制精致,已采用打、磨、琢兼施技术;陶器主要有夹炭陶。

温州文化的个性

温州文化的个性

道教来自民间,温州道士则主张“大隐市廛”,倡居俗修道之风。夏元鼎撰有《悟真篇讲义》,卷六认为:“有志之士若能精勤修炼,初无贵贱之别,在朝不妨为治国平天下之事,在市不失为士农工商之业。”
南戏,是平民群体的艺术。《南词叙录》中说:“永嘉杂剧兴,则又即村坊小曲而为之,本无宫调,亦罕节奏,徒取其畸农、市女顺口可歌而已。”同书又说:“其曲,则宋人词而益以里巷歌谣,不叶宫调,故士夫罕有留意者。”《张协状元》来自民间,曲牌的民间色彩极浓,曲白多口语俗语,有的曲文与民间歌谣无异。
随后设立的有永嘉场梯云会、南乡文成会和武成会等,这种做法在温州地区很普遍,今天的苍南县金乡镇小学还立有《金镇文成碑记》,记载金乡镇“文成会”之事。这种做法一直延续了100余年,到清光绪年间废除科举之后。文成会之创立,乃温州人集群运作的又一创举。
至晚清近代,推波助澜,温州形成了一批具有革新思想的“知识群体”,如求志社、慎社、瓯社等,又有最早的公共图书馆雏型的心兰书社,靠集群运作,陈虬等人创办了利济医学堂、利济医学报等,温州人不断推进文化创新,屡创中国第一。
温州文化史上,最值得关注的现象是:一群群单个个头不大的文化人,善于“抱团”,结成充满活力的“知识群体”,“合指为拳”,合作共生,聚力创新,推动着区域文化的发展。
集群运作的主要事例有:
宋代温州涌现了永嘉杂剧、永嘉诗派、永嘉医派、永嘉学派、永嘉文派,温州知识群体结集会社,集群运作。一部书中往往有许多温州作者,如题为王十朋纂集的《东坡诗集注》,二十五卷,是一部版本众多的畅销书,注中所引百家旧注,温州人就有22家。南宋时期,畅销的、流行的大众文化,有不少是温州人群体的创作。
近现代温州文化在创新中发展,有着大的变化、新的提升。关于这个问题,以后再向大家专题汇报。

温州传统文化特征

温州传统文化特征

温州传统文化特征(一)特殊的地理气候环境,造就了温州人敢闯、敢冒和特别能抱团的“渔民文化”特征1、温州地理气候环境特征与“渔民生活”历史上不同类型的农业文化,可以区分为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两大系统,大致以长城为界限。

长城以南、甘肃青海以东地区,气温和降雨量都比较适合农耕的要求,可以实行复种。

历史上占主流的是“农耕文化”,其突出特征是“男耕女织”,内向、稳定、平和、理性、封闭的。

“游牧文化”则是外向的、开放的、豪爽、彪悍、不稳定、敢冒险、合作(群居)。

与我国古代占主流地位的“农耕文化”不同,温州形成了更为接近“游牧文化”的“渔民文化”或者叫“海岛文化”。

这是由温州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所决定的。

温州三面环山,一面临海,群山环绕, 大海隔绝, 平原江河切割, 古代温州对外陆路交通极为不便,使温州成为一个相对封闭独立的经济文化区域。

在气候环境方面,温州面临大海,台风、洪涝灾害多发频发,给温州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和威胁,台风、洪涝灾害始终是温州人民的心腹之患。

温州人长期与海为伴,“渔民特性”和海洋基因深深根植于温州人的血液中,养成了有别于中原鱼米之乡“农耕文化”的“渔民文化”特征。

2、“渔民生活”造就了特别能抱团的文化特征出海打鱼和在陆地上种地有着本质的区别,一般来说,种地一个人就可以完成所有作业,而且能干的人还可以种好多地。

但是划船打鱼就必须靠几个人共同协作,要靠多人分工完成划船、撒网、捞鱼等动作才行。

特别是在遭受台风、海啸等自然灾害的侵袭更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发挥团队协作精神才能平安归来。

渔民的作业方式,促使古代温州人明白他们想要生存,就必须借助集体的力量。

这种自古养成、植根与温州人血液中的文化特性,在改革开发以来发挥的淋漓尽致。

一个温州人打入一个商场、进入一个地方的某一商业领域后,就往往会有一群温州人接踵而来,抱团而来,并成为最终成为主导力量。

新世纪以来,温州人善于抱团作战更是而闻名遐迩,“温州炒房团”“温州炒煤团”“温州炒棉团”等称号响彻大江南北。

温州历史文化名人

温州历史文化名人

温州历史文化名人有人说,温州是文化沙漠,温州只有生意场,温州人只会赚钱。

然而,今天介绍的温州十大历史文化名人,却是一个有力的回答:温州人不仅能赚钱,而且还很有文化。

他们是温州人的代表,也是温州城市的十大文化名片。

而这十张文化名片饱含着沉甸甸的文化底蕴,折射出温州人身上的文化积淀。

十位曾在温州乃至中国历史舞台上熠熠闪光的人物正在向我们走来。

他们是:中国山水诗鼻祖、永嘉太守谢灵运;宋代思想家、永嘉学派的主要代表叶适;明朝开国元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刘基;戏曲史上卓越的剧作家、“南曲之祖”高则诚;毕生致力于治学、兴业、办校的朴学大师孙诒让;词学宗师夏承焘;著名数学家、教育家苏步青;著名篆刻艺术家方介堪;著名文学史家、戏剧史学家王季思;卓越的考古学家、现代中国考古学奠基人之一夏鼐。

谢灵运(385——433)中国山水诗鼻祖永嘉太守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后移居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叶适(1150——1223)宋代思想家永嘉学派主要代表字正则,号水心温州市区人刘基(1311——1375)明朝开国元勋著名政治家字伯温,文成南田人高则诚卓越的剧作家南曲之祖瑞安阁巷镇柏树村人孙诒让(1848——1908)朴学大师字仲容,瑞安城关人夏承焘(1900——1986)词学宗师字瞿禅,温州市区人方介堪(1901——1987)著名篆刻艺术家字溥如,温州市区人苏步青(1902——)中科院院士著名数学家教育家平阳腾蛟人王季思(1906——1996)著名文史家戏剧史学家学名王起,瓯海梧埏人夏鼐(1910——1985)现代中国考古学奠基人之一字作铭,温州市区人温州地名由来温州市位于东经120.6°,北纬28.0°,在浙江东南沿海,瓯江下游南岸。

唐上元元年(759元)置温州。

据《浙江通志》引《图经》:“温州其地自温峤山西,民多火耕,虽隆冬恒燠。

”1949年设市。

瓯(Ou)温州市的简称。

因古代温州曾是大量生产瓯这类饮具陶器的地方,故名。

永嘉学派

永嘉学派

欢迎你阅读『话说温州』文章,请尊重他人辛勤汗水!有问题请联系QQ:99610783,邮箱:wzwh163@。

该欢迎你阅读『话说温州』文章,请尊重他人辛勤汗水!有问题请联系QQ:99610783,邮箱:wzwh163@。

该文章转载自:/zt/showart.asp?art_id=76文章转载自:/zt/showart.asp?art_id=76一、参考资料<B>:</B></DIV><DIV>1、胡瑗(993—1059),字翼之,泰州(江苏泰县)人,祖居安定(陕西安定县),时称“安定先生”,是最早开宋代理学之先声的“宋初三先生(孙复、石介、胡瑗)”之一。

他作为宋初第一位大教育家,对宋代儒学发展的贡献,主要体现在“苏湖教法”上。

“苏湖教法”主要是指胡瑗在苏州、湖州执教20余年,总结与创立的一种分科教学方法。

“分斋教学”分“经义”、“治事”两斋,前者“习六经”,后者“明致用”。

一是“经义斋”,选择“心性疏通,有器局,可任大事”(意思是:悟性高,能成大器的可担任国家大事)的学生,对他们讲授《六经》经义。

经义斋是专门以研究儒家经典为主要教学内容的,目的是培养未来的统治人才;一是“治事斋”,又叫“治通斋”,对要求研究“治通”的学生,分别讲授治民、治兵、水利、天文、历法等,学生可专学一门主科,同时兼学一门副科,目的在于“治民以安生,讲武以御其寇,堰水以利田,算历以明数”。

(意思是:管理民众使人民安居乐业,提倡练武用来抵御敌寇,兴修水利以利于农业生产,学算术历法用来明确数学的规律。

)“苏湖教法”以经义与时务为重点,一反隋唐以来重文词辞赋的学风。

后胡瑗执掌太学,上至京师,下至州县,皆行其法,影响遍及全国。

这种制度在当时影响很大,范仲淹创立太学,就在太学中推行胡瑗的“分斋教学”制度,它是教育史上的一种创举,比欧州高校分系科教学要早七八百年。

它是中国乃至世界高等学校分系科教学的雏形。

叶适与永嘉学派(一)

叶适与永嘉学派(一)

叶适与永嘉学派(一)南宋干道、淳熙年间,学术繁荣,人才辈出,温州(永嘉)尤盛。

史称“温多士,为东南最”(1),陈亮亦有“人物满东瓯”(2)之赞誉。

其时,温州众多学者中,学术思想上卓然有所成就、且又颇富特色的,当推薛季宣、陈傅良、叶适。

他们前承后继,一脉相沿,形成发展起著名的永嘉学派。

叶适曾记述温州太守留茂潜之言曰:昔周恭叔首闻程、吕氏微言,始放新经、黜旧疏,挈其俦伦,退而自求,视千载之已绝,俨然如醉忽醒,梦放觉也,颇益衰歇,而郑景望出,明见天理,神畅气怡,笃信固守,言与行应,而后知今人之心可即千古之心矣。

故永嘉之学必兢省以以御物欲者,周作于前面郑承于后也。

薛士隆愤发昭旷,独究体统,兴王远大之制,叔末寡陋之术,不随毁誉,必摭故实,如有用我,疗复之方安在。

至陈君举万号精密,民病某政,国厌某法,铢称镒数,各到根穴,而后知古人之治可根于今人之治矣。

故永嘉之学必弥纶以通世变者,薛经其始而陈纬其终也。

(3)这里概括出了同称为“永嘉之学”的两条线索:一是从周行己到郑伯熊,其特点为“兢省以御物欲”;另一则是从薛季宣到陈傅良,其特点是“弥纶以通世变”。

永嘉之学,确乎其来有自。

北宋神宗元丰年间,周行己与许景衡、刘安节、刘安上、戴述、赵霄、张辉、沈躬行、蒋元中一道就学于京师太学,号称“永嘉九先生”。

全祖望谓:“世知永嘉诸子之传洛学,不知其兼传关学。

考所谓九先生者,其六人及程门,其三则私淑也。

而周浮止、沈彬老又尝从蓝田吕氏游,非横渠之再传乎?……吾浙学之盛,实始于此。

”(4)诸先生多传二程洛学,而又有兼习横渠关学者,然其中唯有周行己,“南渡之后,郑景望私淑之”,其学“尚有绪言”,“遂以重光”(5)。

黄百家在《宋元学案》卷三十二《周许诸儒学案》中说:“伊洛之学,东南之士,(杨)龟山、(游)定夫之外,惟许景衡、周行己亲见伊川,得其传以归。

景衡之后不振,行己以躬行之学得郑景望为之弟子。

”按:郑景望,名伯熊,与其弟伯英(字景元)齐名,永嘉人,时人称为大郑公、小郑公。

经世致用传统文化创新的永嘉学派

经世致用传统文化创新的永嘉学派

经世致用传统文化创新的永嘉学派国家提出传统文化创新,如何创新?在新时代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一、文明历史作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文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中国在长达五千多年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民族文化。

面对前人留下的丰厚浩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要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新特点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不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对此,毛泽东同志概括为:“温故知新,推陈出新”。

对这一层次的传统文化进行清理和提炼,并积极创造新的内容和形式,赋予其新的生命力。

对那些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内涵和陈旧的表现形式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二、文化内涵从古至今的传统文化中,留到现在是有经过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中发展的,像儒家的“仁爱、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思想赋予中国人立足自身却胸怀天下的责任,但同时也消磨了三纲五常这些落后的思想;道家的“道法自然、无为无不为”思想赋予了中国人顺应自然又以柔克刚的智慧,但也消磨了无为这种不思进取的思想;墨家的“交相利、兼相爱”思想赋予了中国人和平主义和双赢的智慧,但也消磨了小国寡民的思维。

因此这些文化的力量如春风化雨般滋养人类社会的文明进程,而任何一个社会的文化力量都深深植根于传统。

但是只有在继承传统文化精髓的同时与时俱进创新内涵与形式方能永葆文化的活力。

这些渗透灵魂的精神指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它们被丰富绚烂的文化遗产所承载,传之后人,延绵不绝。

要在焕发传统文化的活力的同时,也要让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浪潮中创新的文化底蕴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

继承传统文化,稳固文化力量之根脉。

要激发传统的活力,首先要意识到其重要性,正本清源,批判继承,方能步履轻盈走向未来。

对温州文化特征的理解

对温州文化特征的理解

对温州传统文化特征的理解和思考我党历来高度重视文化建设。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这是建国后我党第三专题研究文化问题的全会。

1986年9月26日,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

1996年10月7〜10日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

对于一个人,文化是他的根,是他的社会基因;对于一个国家,文化是它的凝聚力,决定了能否长治久安;对于一个地区一个城市,文化是城市发展最核心、最持久的竞争力,是维系一方百姓认同感、归属感、忠诚度的血脉和根脉。

我们在深入理解,认真学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正确树立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的同时,正确认识和理解温州独特的区域文化特征,将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立足温州当地实际推进各项工作。

下面我就谈一谈对温州区域文化的理解和思考。

一、对温州区域文化特征的认识和理解温州精神有不同版本:四自“自主改革、自担风险、自强不息、自求发展”;四千“走遍千山万水,历尽千辛万苦,想尽千方百计,说尽千言万语” 。

温州特色的市民文化:吃穿住行高档,行商做事提篮。

经济结义抱团,一生想当老板。

温州传统区域文化特征主要有三:是敢闯、敢冒和特别能抱团的“渔民文化”特征;二是特别能吃苦、特别有创业欲望的“移民文化”特征;三是永嘉学派的功利思想。

(一)特殊的地理气候环境,造就了温州人敢闯、敢冒和特别能抱团的“渔民文化”特征1、温州地理气候环境特征与“渔民生活”历史上不同类型的农业文化,可以区分为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两大系统,大致以长城为界限。

长城以南、甘肃青海以东地区,气温和降雨量都比较适合农耕的要求,可以实行复种。

历史上占主流的是“农耕文化”,其突出特征是“男耕女织”,内向、稳定、平和、理性、封闭的。

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对陈田鹤音乐创作的影响

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对陈田鹤音乐创作的影响

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对陈田鹤音乐创作的影响下面是关于音乐的论文,欢迎借鉴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随着清末民初“西乐东渐”思潮的发展,以学堂乐歌为形式的“西体中用”思想开始作用于中国近代音乐创作,对之进行理性基础层面的探讨,以求得与世界同流共进的机会[1],是近代音乐家追求的目标之一。

与“全盘西化”、“国粹派”三足而立的是“西体中用”思想,在赵元任、萧友梅、黄自、青主等中国早期接受西方专业音乐教育思想的先驱者的音乐实践中得以体现。

他们逐渐意识到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对当时专业音乐民族化发展的根源文化意义。

正如赵梅伯留法时的慨叹,要像法国“六人团”和俄国“五人团”所建立起来的民族音乐影响那样[2],中国音乐家们有意识地挖掘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并实践于艺术创作是当时中华民族文化觉醒意识的体现。

这里除了王国维的《宋元戏曲考》(1914)、萧友梅的《17世纪以前中国管弦乐队的历史研究》(1916)、王光祈的《论中国古典歌剧》(1934)等专题性的古代音乐文化的理论研究外,在作品中对古代音乐文化的直接或间接引用及借鉴,成为中国近代音乐家们艺术创作的重要角度或形式,如青主的艺术歌曲《大江东去》(1920)、萧友梅的管弦乐《新霓裳羽衣舞》(1923),以及赵元任将其歌调进行中国风格的时代新声创造[3],其中就有“西皮过门”和《江上撑船歌》民歌音调的引用等,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转型的成功实践。

这一实践中,艺术歌曲成为中国新音乐家们实现传统文化转型思想的主要体裁之一。

陈田鹤就是“西体中用”思潮中的探索者之一,在艺术歌曲的创作领域成绩斐然。

1936年就出版了《抒情歌曲集》,1937年写了多首以民族文化振兴为题材以及呼吁抗日的歌曲,1937年出版了《回亿集》,1943年出版了《剑声集》等歌集,建国以后因乐团工作需要,又创作了大量歌曲。

据常罡统计,其歌曲作品有103首[4],其中较有影响的艺术歌曲有34首[5]。

还以古代史题材创作有歌剧《荆轲》(1937,未完成)、管弦乐《夜深沉》(1938)、清唱剧《河梁话别》(卢前词,1941)和以古琴音乐《广陵散》(1955)为素材创编的乐队同名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是温州人的代表,也是温州城市的十大 是温州人的代表,也是温州城市的十大 文化名片。 文化名片。而这十张文化名片饱含着沉 甸甸的文化底蕴, 甸甸的文化底蕴,折射出温州人身上的 文化积淀。 文化积淀。
浙江文化
浙江有三股主流文化,一曰英雄文化,一曰才 浙江有三股主流文化,一曰英雄文化,一曰才 英雄文化 子文化,一曰商业文化 商业文化。 子文化,一曰商业文化。 温州自东晋以来形成颇具特色的“ 文化, 温州自东晋以来形成颇具特色的“瓯”文化, 是中华文化、浙江文化的瑰宝。温州人杰地灵, 是中华文化、浙江文化的瑰宝。温州人杰地灵, 这三股主流文化兼而有之。 这三股主流文化兼而有之。温州历史上曾出现 过许多杰出人物, 过许多杰出人物,他们身上体现了这种优秀文 末明初的刘基,南宋的叶适, 化。元末明初的刘基,南宋的叶适,就是其中 最具典型的代表人物。 最具典型的代表人物。
面积(公里 面积 公里 ( 12,255.77
区划 104.56 名称
)常住人口户籍人口 常住人口户籍人口 7,901,000
常住 人口 户籍 人口
7,645,748 691,301 324,859 407,465 125,859
面积(公 里)
73.87 953.06 164.11
区划 名称2,708.96 面积(公来自温州文化源流温州
温州市是浙江省的 温州市是浙江省的地级市 ,14个沿海开 浙江省 个沿海开 放城市之一,海峡西岸经济区城市 城市, 放城市之一,海峡西岸经济区城市,中 个特大城市之一, 国54个特大城市之一,浙江省省级历史 个特大城市之一 文化名城,浙江的三大经济中心之一, 文化名城,浙江的三大经济中心之一, 浙南经济、文化、交通中心,位于中国 浙南经济、文化、交通中心,位于中国 黄金海岸线中段,浙江东南部 东濒东 东南部, 黄金海岸线中段,浙江东南部,东濒东 南接福建宁德福鼎市 西与丽水 福建宁德福鼎市, 丽水市 海,南接福建宁德福鼎市,西与丽水市 相连,北与台州市毗邻。 台州市毗邻 相连,北与台州市毗邻。
温州由来
西汉惠帝三年( 西汉惠帝三年(前192)为东海王[俗称东瓯王驺摇] )为东海王[俗称东瓯王驺摇] 都地。汉顺帝永和三年[ 都地。汉顺帝永和三年[138]析章安县东瓯乡置 永 ] 章安县东瓯乡置 宁县,县治设在瓯江下游北岸今永嘉县瓯北镇境内 永嘉县瓯北镇境内, 宁县,县治设在瓯江下游北岸今永嘉县瓯北镇境内, 是为温境建县之始。 是为温境建县之始。 东晋明帝太宁元年( ),析临海郡南部永宁 东晋明帝太宁元年(323),析临海郡南部永宁、安 ),析临海郡南部永宁、 横阳、松阳四县置永嘉郡, 固、横阳、松阳四县置永嘉郡,郡治设在瓯江下游南 今鹿城区],是温州建郡之始,初名正渺; ],是温州建郡之始 岸[今鹿城区],是温州建郡之始,初名正渺;唐高 祖武德五年[ 祖武德五年[622]置东嘉州,高宗上元二年[675] ]置东嘉州,高宗上元二年[ ] 置温州,自此以后,历1300余年至今,州名无改,州 置温州,自此以后, 余年至今,州名无改, 余年至今 境亦无大变。 境亦无大变。
苍南县: 族乡、 苍南县:凤阳畲 (She) 族乡、岱岭畲族乡 平阳县: 泰顺县:司前畲族镇、 平阳县:青街畲族乡 泰顺县:司前畲族镇、竹里畲族乡 文成县:西坑畲族镇、 文成县:西坑畲族镇、周山畲族乡
区划名称 温州市 鹿城区 鹿城区 龙湾区 龙湾区 瓯海区 瓯海区 洞头县 洞头县 永嘉县 永嘉县 平阳县 平阳县 苍南县 苍南县 文成县 文成县 泰顺县 泰顺县 瑞安市 瑞安市 乐清市 乐清市
东晋郭璞建城,这是温州历史上文人城市建 东晋郭璞建城, 建城 设的开始,由于文化名流参与城市设计和建造, 设的开始,由于文化名流参与城市设计和建造, 使得城市建设科学和大气, 使得城市建设科学和大气,防御能力和水利交 通条件优越。 通条件优越。 建城以来历千余年,城市位置始终未变, 建城以来历千余年,城市位置始终未变, 创下了我国建城史上罕见的实例。 创下了我国建城史上罕见的实例。
斗城?白鹿城 斗城 白鹿城? 白鹿城
在永嘉设郡的同时, 在永嘉设郡的同时,开始规划建造郡城于瓯江 南岸。传说设计筑城的是东晋著名文学家郭璞 郭璞。 南岸。传说设计筑城的是东晋著名文学家郭璞。 瞭望九山环列好似北斗星座一样,依山控海, 他瞭望九山环列好似北斗星座一样,依山控海, 形势险要,于是,跨山筑城,并在城内开凿28 形势险要,于是,跨山筑城,并在城内开凿 口水井, 口水井,用来解决城内人民的用水和适应战时 的需要。按照郭璞方案建起的城称为“斗城” 的需要。按照郭璞方案建起的城称为“斗城”。 相传在筑城时,有一白鹿衔花从城中穿过, 相传在筑城时,有一白鹿衔花从城中穿过,人 们认为这是祥瑞之兆,因此又把温州叫做白鹿 们认为这是祥瑞之兆,因此又把温州叫做白鹿 城。
问题探究 东瓯之名是怎么来的?何时称永嘉? 东瓯之名是怎么来的?何时称永嘉? 温州是何时命名的? 温州是何时命名的?
温州由来
东瓯国 远古时期,温州一带生产的陶器,大多数是瓯器。 远古时期,温州一带生产的陶器,大多数是瓯器。 是当时的一种饮器、盛器。 “瓯”是当时的一种饮器、盛器。人们以其盛产之物 来命名其地,所以称温州一带为 称温州一带为“ 来命名其地,所以称温州一带为“瓯”;又因地处我 国东南,被称为“东瓯” 春秋时期, 国东南,被称为“东瓯”。春秋时期,东瓯属越国的 领土,故又有“瓯越”之称。 领土,故又有“瓯越”之称。 秦灭六国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 秦灭六国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前221 秦占领了位于东瓯和今福建境内的闽越, 年,秦占领了位于东瓯和今福建境内的闽越,设置闽 中郡,把原来的东瓯王安朱废为郡长。秦灭, 中郡,把原来的东瓯王安朱废为郡长。秦灭,安朱的 儿子驺摇因在反秦斗争中有功,在汉惠帝三年( 儿子驺摇因在反秦斗争中有功,在汉惠帝三年(前 192年)被封为东海王,史称东瓯王,建都东瓯(今 年 被封为东海王,史称东瓯王,建都东瓯( 温州市)。其领地相当于今温州、丽水、 )。其领地相当于今温州 温州市)。其领地相当于今温州、丽水、台州三个地 区。
今天,温州货独步市场, 今天,温州货独步市场,温州企业越做 越大,温州模式闻名天下。 越大,温州模式闻名天下。
这种模式形成的历史依据到底在哪里? 这种模式形成的历史依据到底在哪里?
学术界不约而同地将研究目光投向了南 学术界不约而同地将研究目光投向了南 宋时期的永嘉学派及其代表人物叶适。 及其代表人物叶适 宋时期的永嘉学派及其代表人物叶适。
十位曾在温州乃至中国历史舞台上熠熠闪光的人物形象。 十位曾在温州乃至中国历史舞台上熠熠闪光的人物形象。 他们是: 他们是: 中国山水诗鼻祖、永嘉太守谢灵运; *中国山水诗鼻祖、永嘉太守谢灵运; *宋代思想家、永嘉学派的主要代表叶适; 宋代思想家、永嘉学派的主要代表叶适; *明朝开国元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刘基; 明朝开国元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刘基; *戏曲史上卓越的剧作家、“南曲之祖”高则诚; 戏曲史上卓越的剧作家、 南曲之祖”高则诚; *毕生致力于治学、兴业、办校的朴学大师孙诒让; 毕生致力于治学、兴业、办校的朴学大师孙诒让; *词学宗师夏承焘; 词学宗师夏承焘; *著名数学家、教育家苏步青; 著名数学家、教育家苏步青; *著名篆刻艺术家方介堪; 著名篆刻艺术家方介堪; *著名文学史家、戏剧史学家王季思; 著名文学史家、戏剧史学家王季思; *卓越的考古学家、现代中国考古学奠基人之一夏鼐。 卓越的考古学家、现代中国考古学奠基人之一夏鼐。
历史上,温州偏于浙南一隅, 历史上,温州偏于浙南一隅,既无交通 之便,又无自然资源之丰,却物富民殷、 之便,又无自然资源之丰,却物富民殷、 商贾云集。 商贾云集。
温州人才辈出,代代有名家。在漫长 温州人才辈出,代代有名家。 的历史进程中, 的历史进程中,温州逐渐融入了中原 文化。 文化。
中国历史上温州十大名
温州由来
春秋战国时期,温州建都立国, 春秋战国时期,温州建都立国,史称东 瓯; 东汉时设置永宁县; 东汉时设置永宁县; 东晋时设永嘉郡; 东晋时设永嘉郡; 唐代改称温州。 唐代改称温州。
东瓯的发展,从来就没有离开过文化名流。 东瓯的发展,从来就没有离开过文化名流。 东晋南朝时曾任永嘉太守或客寓永嘉的中原士 族和诗人学士有:王羲之(五马坊 \墨池坊 )、郭璞、孙 族和诗人学士有: 五马坊 墨池坊 郭璞、 谢灵运、颜延之、檀道鸾、王筠、裴松之、 绰、谢灵运、颜延之、檀道鸾、王筠、裴松之、 范述曾、郑缉之、毛喜、陶弘景等。 范述曾、郑缉之、毛喜、陶弘景等。由于他们 的身体力行,积极倡导,瓯越文化开始转型, 的身体力行,积极倡导,瓯越文化开始转型, 趋向于与中原汉民族文化的融合, 趋向于与中原汉民族文化的融合,并能与中原 同步发展。曾任永嘉太守的南朝文学家丘迟曾 同步发展。 永嘉郡教》中称永嘉“控山带海, 在《永嘉郡教》中称永嘉“控山带海,利兼水 实东南之沃壤,一都之巨会” 陆,实东南之沃壤,一都之巨会”。它已成为 浙南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 浙南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
设置温州
隋开皇九年( 废永嘉、 隋开皇九年(589年),废永嘉、临海郡为 年),废永嘉 以临海、永嘉、括苍、松阳四县置处州, 县;以临海、永嘉、括苍、松阳四县置处州, 不久改名括州。 不久改名括州。607年,恢复永嘉郡,仍辖原 年 恢复永嘉郡, 来四县。到唐前期, 来四县。到唐前期,温州行政区域划分和隶属 变化频繁。唐上元二年( 设置温州, 变化频繁。唐上元二年(675年),设置温州, 年),设置温州 这是温州得名的开始。 这是温州得名的开始。因为温州地处温峤岭以 冬无严寒,夏不酷热,气候温润, 南,冬无严寒,夏不酷热,气候温润,所以称 为温州。从此以后,温州的名称基本稳定下来, 为温州。从此以后,温州的名称基本稳定下来, 1300多年来没有变,一直沿用到现在。 多年来没有变,一直沿用到现在。 多年来没有变
■ 永嘉郡
东晋太宁元年( 建立永嘉郡 东晋太宁元年(323年),建立永嘉郡, 年),建立永嘉郡, 郡治设在永宁(今温州市区)。 )。这是温州设立 郡治设在永宁(今温州市区)。这是温州设立 郡治和以永嘉为名的开始。 郡治和以永嘉为名的开始。 永嘉郡地域辽阔, 永嘉郡地域辽阔,包括今温州市和丽水市 在内的整个浙南地区。从此, 在内的整个浙南地区。从此,“东晋江山称永 的美名就传开了。永嘉郡起初管辖永宁、 嘉”的美名就传开了。永嘉郡起初管辖永宁、 安固、松阳、横阳4个县 个县; 安固、松阳、横阳 个县;到东晋宁康二年 增加到5个县 (374年),增加到 个县,即永宁、安固、 年),增加到 个县,即永宁、安固、 乐成、横阳、松阳。 乐成、横阳、松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