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地理第十讲共57页

合集下载

经济地理学讲义ppt文件

经济地理学讲义ppt文件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经济活动区位的相关概念 自然条件与经济活动区位 人口条件与经济活动区位 环境条件与经济活动区位 场所的可进入性与经济活动区位
第一)决定人类活动场所位臵的各种因 素和关系的总和。它是一个抽象概念,与地理位 臵有所不同(但有时被人们混用)。地理位臵是 指空间点的具体位臵,它包括方位与距离的含义。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二.区位因子(Location factors):影响区 位主体分布的原因或要素,也是衡量区位 条件优劣的指标。如

工业区位因子可包括:
• 经济因子:成本因子与收入因子(主要包括能源、 资源、资本、劳动力、市场、运输、基础设施条件、 环境成本、税制等)收入与成本的差最大的的区 位——最大利益区位。 还包括一些非经济因子

第一节
三. 区位条件:
经济活动区位的相关概念
与特定位臵相联系的人类活动所需的支持条件,或某一空间位臵上,各 种区位因子的集合,包含地理位臵的含意(有时与区位的概念混用)。 人类生存与经济活动场所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区位条件好坏。
1、不同的区位主体所要求的区位(条件)各不相同,例如:
商业中心的区位选择; 工厂厂址的区位选择; 港口的区位选择; 大学校址区位选择; 可以是由本地区自身的变化引起 可以是由其它地区的变化引起 政府的政策也能起到改变区位条件的作用

第一节
公式
杜能的农业区位论
R=(P-C-Kt)Q
对于同种作物当t不变时,可令PK=P-Kt,PK是 离城市距离为K的地方的农产品价格,离城市 越远,价格越低。而此时的土地收益为 R=(PK-Cj)Q,Cj为采用耕作制度j时的生 产成本。产量较高的耕作制度成本也较高。 当K变大时,PK就会下降,较高成本的Cj就会 由较低成本的耕作制度Ci所取代。

中国经济地理教学课件PPT

中国经济地理教学课件PPT

考点探究
探究一:根据分布特点确定农作物类型
下图显示我国四个省某年三种谷物的种植面积。读图,回答 (1)~(2)题。
(1)①②③代表的谷物依次是
A.小麦、水稻、玉米 B.玉米、小麦、水稻
(
)
C.水稻、小麦、玉米
D.水稻、玉米、小麦
解析:秦岭—淮河以北的北方地区以旱地为主,主要的粮食作 物有小麦和玉米,图中的吉林、河南均位于北方地区,其中河 南以小麦为主,吉林以玉米为主;秦岭—淮河以南地区以水田 为主,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水稻,图中的江西位于南方地区、主 要的粮食作物是水稻。 答案:C
改进措施。
存在问题:稳产高产农田比重低,水热条件较差;湿地围垦,
生态环境恶化。改进措施: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确保旱涝保
收;培育优良品种,提高作物的抗旱防寒能力;退田还沼,保 护农业生态环境。
(4)东北地区的粮食品质优良,这与气候有什么关系?
夏季昼长,光照时间长;作物生长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冬季
寒冷,病虫害少,有利于“绿色食品”生产。
(5)东北地区长冬严寒,这是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劣势,但长
冬严寒对东北地区农业发展又有有益的影响,主要包括哪些方
面? 长冬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积累,土壤肥沃;季节性积雪融化有利 于缓解春季的旱情;病虫害少,有利于“绿色食品”生产。
解析:通过分析表格信息,不难得出(1)题的答案。 (2)太湖平原的粮食总产量高于三江平原,主要原因应从自然条件
和社会经济条件、科技投入等方面分析。
(3)三江平原存在的问题应包括自然条件方面天生的不足以及人类 对农业生态环境的破坏两个方面,改进的措施有工程措施 (农田水
利工程)、生物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等。
(4)东北地区夏季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进行充分的光 合作用和营养物质的积累。冬季寒冷,病虫害少,有利于绿色生 产。 (5)东北是我国著名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与长冬严寒、病虫害少

中国经济地理

中国经济地理

1 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地理环境在空间上的变化发展规律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地理环境】:指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四个圈层的地球表面。

人类活动的上限:绿色植物的顶层;下限:绿色植物根系所能达到的地方2 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地域分特征及其规律的学科;研究各国各地区生产布局及其发展条件和特点的科学3 【经济布局】:是指经济活动或经济要素在区域上的动态或静态的分布或组合4 经济地理学学科性质:(自然、技术、社会、地理学)多学科相互交叉的边缘学科学科特征:社会学、区域性、综合性5 中国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内容:条件、结构、区域、潜力、方向。

研究任务:理论上探讨和研究生产布局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实践上汲取经验,修正不合理之处;文化教育上宣传基本理论和知识。

6 影响生产布局的因素:自然资源因素(指人类可以直接从自然界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科技因素(技术设备、劳动手段、生产方法、管理水平、劳动者生产技能);社会经济因素(人力资源、历史基础、市场条件、国际形势困难);路径因素(惯性:当某一区域生产布局路径确定后,而当该区域某些条件发生变化后,该路径有些方面不合适,但要改变非常7 我国生产布局的原则:正确处理经济发展较快地区与较慢地区的关系,使生产布局逐步趋于协调;生产布局要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取得较大经济效益;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实现地区专业化与综合发展相结合;生产布局得集中于分散相结合;有利于实现区域性的联合与协作;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环境8 农业生产布局:是指各国各地区农业各部门及其各个生产门类项目的空间分布以及农业各部门及其各个门类、项目的生产在一定范围内的空间组合9 农业生产的特点:地域性、季节性和周期性10 影响农业生产布局的因素:地形条件(海拔高度、地形类型);光热条件;水分400mm(大兴安岭——通辽——张北——榆林——兰州——玉树——拉萨)250mm(呼伦贝尔——锡林郭勒——包头——伊克昭——宁夏——甘肃——青海——藏北冈底斯山)800mm(秦岭淮河一线)11 稻谷的种类:按品种(籼稻、粳稻、糯稻);按生育期(早、中、晚);按种植季度(单、双、三季稻)18.5°N——52°N稻谷的地理分布:南方稻谷集中产区(秦淮以南,青藏高原以东,95%)长江流域单双季稻区60% 华南双季稻区17% 云贵高原稻区5%;北方稻谷分散产区:东北地区沿河地带西北地区河套平原、渭河平原、银川平原、河西走廊华北地区河北河南山东沙漠地带绿洲稻谷12 小麦种类:按颜色(红、黄、白)按播种期(春、冬80%)地理分布:春小麦10%长城以北大雪山以西新疆内蒙甘肃黑龙江;冬小麦北方冬麦区秦岭以北六盘山以东60% 南方冬麦区秦岭以南横断山以东20% 安徽江苏四川湖北提供商品小麦燕麦(带穗型、裸粒型)13 玉米(产量高、经济价值高、分布广)产区:黄淮平原春夏、北方春玉米产区、西南山地丘陵产区、南方丘陵产区、西北内陆产区、青藏高原产区(河谷地带)14 高粱抗干旱、耐涝、耐盐碱集中于东北地区、黄河中下游平原、淮北平原谷子(小米)抗干旱、有机吸收强、不怕红壤、需水量小、耐贮藏秦淮以北华北平原内蒙高原大豆东北松辽平原、黄淮平原、长江以南地区15薯类:甘薯(黄河下游、长江、珠江)南方秋冬薯区、南方夏薯区、长江夏薯区、黄淮流域春夏薯区、北方春薯区;马铃薯(喜凉,不耐高温,水分要求低,沙性土壤适宜)东北北部、内蒙古西部、山西北部、四川西部;木薯(作淀粉饲料,多见于南方,棺木的根)两广,台湾福建16棉花:地理分布北纬18——46 东经76——124 五大产棉区:黄河中下游产棉区、黄淮平原产棉区、长江下游滨海沿江产棉区(产量60%,面积45%)、江汉平原产棉区、西北内陆产棉区{华南木棉(红棉)}17蚕丝:桑蚕分布于浙江嘉兴、江苏苏州、广州佛山、四川南充(最大);柞蚕(占全球90%以上)辽宁75% 山东、河南18麻类:黄麻对水热温要求高28——38°降水量1000mm 主要分布于浙江(萧山县最集中麻袋基地)、江苏、江西、湖南四省占90%以上红麻黄河流域以北华北平原,易断,耐旱涝盐碱,适应性强蒙麻喜温湿怕风山间盆地丘陵区800mm 亚麻喜凉需水量大,以黑钙土为主东北黑龙江哈尔滨松嫩平原吉林延边地区绒麻南北方均有,主要分布于秦淮以北和东北地区山西河北的韧性最好19饮料:茶叶分类:红茶(发酵茶云南普洱茶)、绿茶(不发酵杀青发凉产量占40% 龙井茶)、边茶(紧压茶砖茶沸水煮)、乌龙茶(半发酵铁观音)、花茶(茉莉、玉兰花);茶树分布:秦淮以南酸性土壤浙江、湖南、四川、福建(最大)烟草分类:烤烟(杀青去除部分尼古丁)晒烟(四川广东晒红烟、广东晒黄烟菲律宾吕宋岛雪茄);烟草分布:面积最大河南(占全国1/4,其中许昌占河南2/3)、山东(20%潍坊莱芜之间)、云南(滇中)、贵州(毕节遵义)、四川咖啡热带高温1800mm广东云南海南可可日均温22——24 1500——2500mm 海南之南巴西最好20油料花生喜温(但产量最高)除藏青甘内蒙外山东广东河南河北安徽江苏均可主产区北方花生去、南方春秋两热花生区、长江流域夏花生区、黄土高原花生区、西北内陆花生区、东北早熟花生区、云贵高原花生区集中产区1以山东半岛为中心的渤海湾周围丘陵及沿河沙土带40% 2以粤西为中心的粤桂闽地区(包括台湾)及沿海地区25%;油菜喜凉(面积最大)分布:冬油菜秦淮以南长江流域为主体的广大南方地区(2/3以上)四川盆地、两湖平原及丘陵地区、皖中平原丘陵区、长三角、太湖平原、云贵高原东部及中部;春油菜三北春种秋收;夏油菜长江下游沿线、松辽平原、新疆、内蒙冬油菜生产基地:长江下游江湖平原、鄱阳湖赣江流域、洞庭湖湘江流域、鄂东丘陵区、川西平原川中丘陵、黔中高原、甘青高原(春)芝麻喜温(含油53%)分布于河南(30%)湖北安徽山东江西河北集中区域:淮河流域(豫中南和皖北);江水流域(江汉平原陕西安康以下的汉水中下游以及长江冲击平原);江西的鄱阳湖赣江流域胡麻喜凉耐旱耐寒,分布于东北西北华北从滦河上游经过长城两侧到六盘山(贵州境内)集中区域河北坝上地区、内蒙古东南部、山西北部(三大油料基地之一);甘肃宁夏六盘山两侧。

初中地理专题复习课件第十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46张PPT)

初中地理专题复习课件第十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46张PPT)

沿线:铁路线
工 业 的 分 布
沿河:黄河 沿江:长江 沿海:辽中南
京津唐 长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
我国主要的工业基地
沈阳
鞍山 本溪
辽中南
京津唐 北京 天津 唐山
辽阳 大连
沪宁杭
上海 南京 杭州 珠江三角洲
广州 深圳 珠海
主要工业基地
辽中南地区 京津唐地区 沪宁杭地区
珠江三角洲地区
辽中南工业基地
}
以轻工业为 主的综合性 工业基地
连线题
沪宁杭地区 辽中南地区 珠江三角洲 京津唐地区 我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 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根据实际生活来谈对交通运输 作用的体会,总结交通运输的 概念。
交通运输:利用交通工具把人和物 从一个地方运送到另一个地方。
我国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
(1)看总体分布,在空间分布 上哪里密集,哪里稀疏; (东密西疏) (2)我国的交通运输网呈现这 种特点的原因是什么; 自然条件——可行性 社会经济条件——必要性 (3)从这幅图上看,哪种交通 运输方式最重要; 铁路运输 (4)找一下我国还有没有哪些 省区没有铁路线; 没有
桑树
桑叶

塘泥 鱼塘
蚕沙
基塘生产的好处:课本活动2题。
1、不同类型的地区农业建设的方向也不同: (1)东部沿海发展出口创汇农业;
它的地理条件是(课本107页活动3题)
(2)中部地区发展高产高效农业基地; (3)西部地区实行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发 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
为什么说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一. 有利条件
1. 丰富的资源 煤 铁 石油 2. 便利的交通 铁路运输 近海运输

中国经济地理

中国经济地理

第二节 第一产业的发展与布局
(三)限制开发区域(农产品主产区)
七区二十三带:国家粮食安全和食物安全东北平原主产区黄淮海平原主产区、长江流域主产区、 汾渭平原主产区、河套灌区主产区:华南主产区、甘肃新疆主产区。
(四)其他农业地区.
12个产业带:在重点建设好农产品主产区的同时,积极支持其他农业地区和其他优势特色农产 品的发展,根据农产品的不同品种,国家给予必要的政策引导和支持。
秦陵兵马俑
五台山灵峰寺
河北昌黎黄金海岸
2. 华东名山秀水园林都市旅游区
地处长江下游,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四省 一市。该区是我国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经济又在全国处于领 先地位,因此本身就是一个最大的客源地。
该区既为“资源型”旅游区,又靠近客源市场,为“市场 型”旅游区,成为一种结构完整、层次丰富、功能齐全的“综 合型”旅游区。
第二篇 中国经济地理
单击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第一节 中国区域经济系统发展历程
一、历史时期中国区域经济发展
(一)原始经济时期
“南稻北粟”的史前原始农业经济 原始聚落的发展与制陶、麻织业的生产
(二)奴隶制经济时期
产业分工 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与水利工程的兴修 土地制度变革 城市(城垣)数目不断增多
(三)封建制经济时期
中国的水稻分布区
水稻分布主要集 中在秦岭-淮河一 线以南,长江中下 游,华南、西南区, 占 全 国 比 重 的 90%。
北方水稻区主 要在松辽平原、三 江平原、河西走廊 等地区,布局较分 散。
中国的小麦分布区
小麦是仅次于水 稻的主要粮食作物, 可分为冬小麦和春 小麦两 种,中国以 冬小麦为主。小麦 主要集中分布在黄 淮海平原、长江中 下游平原、四川盆 地等地区。

中国经济地理

中国经济地理

中国经济地理———中国公路概况一、中国公路概况2000 年底,全国等级公路里程达131.6 万公里,1979 年增加81 万公里,比增长160%;在公路总里程中所占比重也由1979 年时的57.8%提高到78.3%。

以二级以上公路为代表的高等级公路达21.9 万公里,在公路总里程中所占比重比1979 年提高了11.8 个百分点。

到2001 年底,全国等级公路里程133.6 万公里;二级及二级以上公路里程22.7 万公里,占公路总里程的13.4%。

2000 年底,全国有路面公路152.6 万公里,比1979 年增加87.9 万公里,增长136%,在公路总里程中所占比重由1979 年时的73.8%上升到90.8%,提高17 个百分点。

而全国无路面里程同比减少了7.5 万公里。

全国高级、次高级路面里程65.3 万公里,20 年间增加50.2 万公里,增长332%,在公路总里程中的比重同比提高21.7 个百分点。

到2001 年底,全国有路面里程154.6 万公里,占公路总里程的91.0%;高级、次高级路面里程67.2 万公里。

占公路总里程的39.6%。

2000 年底,全国县乡公路总里程达126.3 万公里,比1979 年增加67.5 万公里(2001 年底达127.7 万公里)全国公路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17.5 公里和每万人13 公里,分别比1979 年提高了8.4 公里/百平方公里和4 公里/万人。

到2001 年底,全国国土公路密度为17.7 公里/百平方公里。

2000 年底,全国公路桥梁达27.9 万座、1031.2 万延米,分别比1979 年增长120%和184%。

其中特大型桥梁1457 座;人型桥梁 1.4 万座。

2001 年底,全国共有公路桥梁28.4 万座、1065.0 万延米,其中特大桥梁1580 座,大桥14429 座。

全国公路桥梁建设的大发展时期是改革开放后。

目前长江上已修建公路桥45 座,黄河上修建了68 座。

中国经济经地理复习资料讲解

中国经济经地理复习资料讲解

中国地理(经济地理部分)课程教学计划与要求教学时数:60课时教学方式:讲授自学辅导讨论习作等教学要求:按各个教学环节要求开展教与学活动,多投入,上课集中精力,认真做笔记,考前不出思考题课程成绩评定:采用结构分——平时成绩、考试成绩主要参考书:1)李振泉等《中国经济地理》(修订四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胡欣《中国经济地理》立信会计出版社,2005.13)吴传钧《中国经济地理》科学出版社,19984)中国人民大学区域经济研究所《产业布局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5)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农业生产技术基本知识》中国农业出版社6)孙敬之《中国经济地理概论》商务印书馆7)刘再兴《中国工业布局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8)李悦《中国工业部门结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9)胡兆量《中国区域发展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绪言一、中经在地理科学中的地位二、中国经济地理研究对象经济地理研究对象:生产(或生产力)布局规律中国经济地理研究对象:中国生产(或生产力)布局规律◆中国:特定的范畴,包括:①空间(中国主权行使范围——海、陆、空)②社会性质③生产目的◆生产:两层含义①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统一②生产的全过程◆布局规律:在一定的生产环境中,出现什么样的生产布局规律揭示生产布局:水平、结构、分布三、研究内容:《中国经济地理》内容:1、中国生产布局条件2、中国部门经济地理3、中国区域经济地理四、任务1、教学2、生产实践五、学习方法1、明确学科的性质和特点2、掌握教材的内容体系3、善于运用资料4、有效利用地图5、多练第一章国土与人民第一节我国的领土一、地理位置1、概念地理位置是一个区域或城镇居民点或厂矿企业等与其外在的某些自然现象和经济现象的空间关系①数理地理位置—某区域与其外在的赤道和本初子午线的空间关系②自然地理位置—某区域与它外在的某些自然现象的空间关系③政治地理位置—这是相对于一个地区或国家而言,它与相临地区或国家的相互关系④经济地理位置—某区域与它外在的具有经济意义的物质要素和环境的空间关系2、优越的地理位置◆数理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位置◆政治地理位置◆经济地理位置3、地理位置与经济发展的关系1)地理位置是影响区域经济地理特点的基本条件2)地理位置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而变化,随时间推移而变化3)地理位置对经济发展不起决定作用,但可起延缓或促进作用二、边界1、概念:边界又称疆界,它是指一国领土与临国领土或公海的界线,它是国家领土主权最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是构成国家领土所有权的组成因素。

小汇总《中国经济地理》-胡欣编著

小汇总《中国经济地理》-胡欣编著

读《中国经济地理》一、国家现状自20世纪50~80年代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是通过开发自然资源而去得,90年代后情况有所改变,但人均资源严重不足。

我国是煤、钢铁、铜等资源的世界第一消费大国,石油、电力的第二消费大国。

对外投资中,50%集中在一般加工工业,30%投向旅游宾馆和房地产,10%为电力、石油等基础工业,1.8%为交通运输业,1.5%为农业。

现阶段,重点发展建设地区1 、辽宁中南地区。

重点发展钢铁工业和门类齐全的重型机电设备制造业等。

2 、京津唐地区。

加强机械电子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3 、山东半岛。

重点开发石油和海洋资源,加快石油化工和海洋产业的发展.4 、长江三角洲地区。

加快机械电子工业、石油化工、汽车三角洲地区。

加快机械电子工业、石油化工、汽车等支柱产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

5 、闽南三角洲地区。

以发展劳动资金密集型产业为主。

6 、珠江三角洲地区在目前接纳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基础上进一步升级。

7 、海南、北部湾沿海地区。

具有对外开放的区位优势和一定的资源优势。

8 、红水河电力和有色金属基地。

本区域可建成全国的有色金属工业基地。

9 、哈尔滨—长春地区。

本区主要抓好石化、汽车、机电工业的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

1 0 、以山西为中心的能源基地。

重点开发煤、铝等资源,也是东部耗能产业的良好接纳地。

1 1 、长江干流中上游沿岸地区。

本区水陆交通方便,水资源和矿产资源丰富,发展水电、钢铁、有色金属、磷和盐化工业。

1 2 、陕西关中地区。

重点考虑机械电子工业的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同时是接纳东部地区纺织工业向西转移的理想地区。

1 3 、以兰州为中心的黄河干流沿岸地区。

该区为开发新疆石油资源提供钻采设备,在接纳东部地区有色冶金、石油化工、化肥向西转移等方面有重要地位。

1 4 、以乌鲁木齐为中心的天山北坡地区。

是东部地区石油加工、轻纺工业向西转移的重要接收基地。

1 5 、攀西—六盘水冶金、能源、化工基地。

中国经济地理纲要PPT课件

中国经济地理纲要PPT课件

(一) 人口、耕地与粮食的协调
(二) 协调城乡聚落的建设发展
(三) 制止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经营,保持相对的 生态平衡
(四) 加强对人地关系严重失调地区的治理
(五) 协调区域间经济的发展
(六) 国土开发、整理与规划
二、中国人地关系协调的目标与途径
(一) 优化、协调我国人地关系的目标
不同而有很大差别
二、中国人口的空间移动与趋势
1. 旧中国人口的移动 2. 新中国人口移动的特点 三、中国人口分布与移动的调控
2019/12/7
16
第四节中国人口问题及其对策
一、人口问题的历史考察 二、中国人口的就业矛盾突出 三、中国人口增长的趋势 四、控制人口增长的对策
2019/12/7
三、中国经济地理的研究内容
(一) 中国经济地理的研究内容
(二) 中国经济地理研究的基本内容
四、中国经济地理的学科特性
(一) 区域性
(二) 综合性
(三) 2019/12/7 统一性
3
第二节中国经济地理研究的目 的和任务
一、中国经济地理面临新的挑战 二、研究中国经济地理的目的和任务 (一) 了解我国国情,为中国特色的社
一、中国人口结构的特点 (一) 性别结构不均衡 (二) 年龄结构进入成年型 (三) 人口文化水平不断提高 (四) 职业结构的传统型 (五) 城镇人口比重低 二、人口结构的调整
2019/12/7
15
第三节 中国人口的分布与移 动
一、中国人口分布的极不平衡及其成因
1. 我国东部人口多,西部人口少 2. 平原、盆地人口多,山地、高原人口少 3. 我国东、西地区的内部人口密度也随地貌

北师大精品课程中国地理第十章 沪苏浙皖湘鄂赣地区(华东)2

北师大精品课程中国地理第十章 沪苏浙皖湘鄂赣地区(华东)2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 沪吉苏粤浙
产业
前5集聚区 长三角
ßij 1.07 <1 <1 <1 <1 <1 <1 <1 <1
7
通讯、其它电子设备 粤苏沪京闽 28.6% 造纸及纸制品业 鲁粤浙苏豫 24.0%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 冀苏辽沪鲁 20.3% 医药制造业 苏浙粤鲁冀 20.2%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 苏浙豫粤鲁 19.1% 烟草制品业 饮料制造业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食品制造业 滇湘沪苏浙 川鲁粤浙苏 鲁粤苏豫浙 鲁粤豫沪苏 18.1% 16.6% 16.1% 14.1%
21.99% 16.32% 10.63% 8.59% 8.11% 9.36% 7.48% 10.08% 7.53% 8.04% 9.72% 11.97% 6.89%
4
浙江
5.72% 6.89%
长三角地区制造业集聚现象
地方化指数
地区j的产业i 的产值
ßij=
qij/qj qi/q
地区j的全部 工业产值 全国工业 总产值
i地区第n个部门的产出占 该地区总产出的比重
27
沪苏制造业结构较为相似且呈增长趋势
1 0.9 0.8 0.7 0.6 0.5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沪&苏
沪&浙
苏&浙
28
数据来源:李志辉,长江三角洲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相关比较性分析,浙江工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沪苏浙皖湘鄂赣地区
第二节 对外开放中的长江三角洲
一、长三角地区发展的重要主题
一体化
城市化
重工业化
外商投资
民营经济
1
1.重工业化
100% 80% 60% 40% 20% 0%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精品教学课件 第十章 中国在世界中 综合复习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精品教学课件 第十章 中国在世界中 综合复习
设立经济特区。 3. 进入21世纪,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
4. 我国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__二____位。 5. 我国已经完成脱贫攻坚、_全__面__建__成__小___康__社__会__的历史任务,实现第
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 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挑战
表现
措施
2. 用占世界不到_1_0_%___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近_2_0_%__的人口。坚 定_和__平__、_发__展__、_合__作__、_共__赢__的信念,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3. 提出“_一_带__一__路__”倡议,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和 力量。
考点一 中国的国情与可持续发展
中国的基本国情
① 我国用占世界不到10%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近20%的人口
② 我国人地关系不够和谐,区域发展不平衡,海洋权益面临严峻挑战
③ 应对疫情,我国免费向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疫苗及口罩等防护物资
④ 我国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
现碳中和
【解析】我国用占世界不到10%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近20%的人口,为世界粮食安 全作出了贡献;应对疫情,我国免费向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防护物资,以及积极参 与全球气候治理,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都体现了我国做负责任的大国。 “我国人地关系不够和谐,区域发展不平衡,海洋权益面临严峻挑战”,表明了我 国发展中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与题意不符。
维护我 国的海 洋权益
在_海__域__划___界__和_若__干__岛___屿__归__属__上与有关
国家存在争议
遵循《_联__合__国__海___洋__法__公__约__》和其他国际 法,在_尊__重__历___史__事__实__的基础上,公___平___ 合___理___地解决这些争议问题

中国经济地理讲义剖析

中国经济地理讲义剖析

绪论研究经济布局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介于经济学、地理学、规划学之间的学科,区域合作机制兴起及其影响地理学轻视区域地理研究,经济学还算重视区域经济各种区域、次区域合作机制兴起、区域协调发展及参与涉及地域空间建设重要项目综合论证是中国经济地理学在当前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一章经济布局概论1.1 我国经济发展与布局的展开一、经济发展及世界经济新格局我国经济地位的发展变化,2010年经济实力跃居世界第二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在国际经济中地位的变化从G7到G8再到G20G7 西方七大工业国美、英、法、德、意、加、日组成。

是现在八国集团首脑峰会(G8)的前身。

G7会议是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意大利、加拿大为研究经济形势、协调政策而举行的首脑会议,开始于1975年。

G8 八国是指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加拿大、日本和俄罗斯。

G20 20国集团或者廿国集团,由八国集团(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加拿大、俄罗斯)和十一个重要新兴工业国家(中国、阿根廷、澳大利亚、巴西、印度、印度尼西亚、墨西哥、沙特阿拉伯、南非、韩国和土耳其)以及欧盟组成。

按照惯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世界银行列席该组织的会议。

廿国集团的GDP总量约占世界的85%,人口约40亿。

二、大区域布局失衡与“西部大开发”,经济重心沿海化与经济地域多元化经济重心沿海化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沿江、沿边开放中部崛起三、市场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加快四、经济发展的区域化趋势及问题1.2影响经济布局的主要因素分析一、布局问题受多种因素影响,自然、社会经济因素变化加快,并对经济布局影响加大二、自然资源“约束”对经济发展和布局影响增大,资源严峻形势日趋加剧,资源已成发展瓶颈三、人力资源能力、知识与智力因素对经济布局的影响力更趋明显,高素质劳动者已成为资本的载体,并直接影响科技含量高的一些部门的配置四、技术与工艺流程的变化对经济布局的影响五、政治环境和政策的变化对经济布局的影响六、地域文化及商帮对经济布局的影响1.3经济布局合理化;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一、布局问题涵盖二、重要教训三、经济布局合理化思路;国际劳动地域分工理论的应验及反复第二章农业布局及其区域比较因素分析2.1农业经济结构和布局的变化一、农业内涵变化,相关政策改变由资源约束型转变为资源与市场双重约束;社会对农产品需求由数量扩张转向质量提高;农业增长越来越依赖于农业外部的资本与技术投入。

高中地理课件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543434

高中地理课件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543434

高中地理课件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 543434
•我国三个地带发展水平比较
地带
东部 中部 西部
国内生 人口总 人均
产总值 量 GDP
(%)
(元)
59 41.1 10089
27 35.7 5407
13 23.2 4217
PPT文档演模板
高中地理课件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 543434
•一、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
• •
4)加快了西部科教的发展、
人才开发,推进了科技创新,充分发
挥出地区的优势条件
PPT文档演模板
高中地理课件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 543434
•2、南水北调工程
PPT文档演模板
高中地理课件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 543434
•中线方案将从汉江上游的丹江口水库 取水,利用地势的自然落差,全长l 241公里建设全立交、全衬砌引水渠道, 穿越沿线各水系,每年将145亿立方米
•自然原因
•社会经济原因
•位置临海,气候湿润 •近代工业起步早;思想观念开
地 势 低 平 , 植 被 良 好 ,放

• 东部经 水 源 充 足 , 土 壤 肥 沃 ,竞 争 意 识 强 ; 工 业 基 础 好 ;
• 济地带 矿 产 贫 乏 , 能 源 短 改革开放起步早;产业结构较合
缺。


城镇化程度高;生产力水平高;
543434
•①我国三个经济地带划分的西部和西部大开发划
定的西部不同,三个经济地带中的西部包括陕甘
宁青新川滇黔藏渝,而西部大开发则除了这十省
区市外,还应包括内蒙古、桂和鄂西和湘西。
②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速度。两
者是衡量三个地带经济差异的主要指标,前者通

中国经济地理课件

中国经济地理课件

中国经济地理课件导语:以下是小编搜集并整理的中国经济地理课件的有关内容,希望在阅读之余对大家能有所帮助!区位:主要指某事物占有的场所,但含有位置、布局、分布、位置关系等方面的意义。

由于区位理论限定于研究人类为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诸类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讲,区位是人类活动所占有的场所。

区位条件:区位条件是区位(场所)所特有的属性或资质。

区位条件是相对于区位主体而言的。

区位主体不同,区位条件随之不同。

区位条件随时间而变化。

就某一区位主体而言,对其局部场所(区位)的要求随时间而变,因而要求的区位条件也随之变化。

区为因子:即经济活动发生在某特定地点而不是发生在其他地点所获得的优势。

从工业区位论角度讲,也即在某特点地点生产某产品比在别的地点生产能够降低费用的可能性。

区位因子一般非为一般因子和特殊因子。

杜能圈形成机制:根据已经设定的各种假设前提,农产品的生产活动是以追求地租收入最大为目标的合理活动,马车是唯一的交通工具,则运费与距离及重量成比例,运费率因作物不同而不同。

由市场点(运费为零)到耕作极限点的地租收入数值连结曲线被称为地租曲线。

每种作物都有一条地租曲线,去斜率大小有运费率决定,不容易运输的农作物一般斜率较大,相反则较小。

由于农产品的生产活动是以追求地租收入为最大的合理活动。

因此理性农场主必然会选择地租收入最大的农作物进行生产,从而形成了农业土地利用的杜能圈结构。

地租曲线:在市场(运费为零)点的地租收入和耕作极限连结的曲线为地租曲线;地租形成公式:R=PQ-CQ-KtQ=(P-C-Kt)Q式中:R——地租收入;P——农产品的市场价格;C——单位农产品的生产成本;Q——农产品的生产量(等同于销售量);K——距城市(市场)的距离;t——农产品的运费率。

修正理论杜能放宽了“孤立国”的假设条件,首先考察了河流的影响,其次考察了其它小城市的影响,进而考察了谷物价格和土质的影响。

3韦伯工业区位论主要内容区位因子的主要类型:一般因子和特殊因子。

中国经济地理选修课

中国经济地理选修课

中国经济地理概述经济地理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通过经济地理课程的学习和课外收集的资料,我分别从自然地理篇、农业地理篇、工业地理篇、交通地理篇和能源工业与环境保护篇来陈述。

★自然地理篇★一、地形地貌中华人民共和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面积960万平方千米,是亚洲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在世界众多国家中居世界第三。

中国南北相距5500公里,东西相距5200公里。

陆地边界长约2.28万公里。

中国大陆的东部和南部濒临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

海域面积约473万平方公里。

岛屿5400个,岛屿总面积为3.87万平方公里。

中国海岸线总长度3.2万公里,其中大陆海岸线1.8万公里,岛屿海岸线1.4万公里。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逐级下降。

最高一级阶梯为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

第二级阶梯由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和塔里木盆地、准葛尔盆地、四川盆地构成,平均海拔1000米至2000米。

从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和雪峰山麓向东到海岸线,地势下降到海拔500至1000米为第三级阶梯。

第四级阶梯为中国大陆架浅海区,水深平均不到200米。

全国各类地形的百分比为:山地占33%,高原占26%,丘陵占10%,盆地占19%,平原占12%。

西南是著名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边缘是世界最高大的山脉——喜马拉雅山,珠穆朗玛峰为世界第一高峰,海拔8 848米。

境内还有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大兴安岭、长白山等主要山脉;有青藏、黄土、云贵、内蒙古四大高原;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等三大平原。

长江为中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全长6 300千米。

京杭运河长1 801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二、气候与自然资源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和亚热带,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冬夏风向更替明显,气温年、日差较大,降水分布不均匀)大部分地区四季分明,冬寒夏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