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中国地理》第二十章 中国经济地理区划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社会原则
经济区划要坚持经济增长和社会协调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中国是多民族的国家,地区经济发展又十分不平衡,“老、少、边、 穷”地区在经济发展、文化、教育、科学、技术水平上还较落后,在 经济区划中要把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结合起来,注意增强不发达地 区的资源开发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第二节
中国综合经济区划方案
(三)七大综合经济区
从国情出发,全国人大八届四次会议提出了中国七大经济区的方案。

1.环渤海经济区 2.东北经济区 3.长江三角洲及沿江经济区 4.中部五省经济区 5.东南沿海经济区 6.大西南经济区 7.西北经济区
1.环渤海经济区
以北京、天津、沈阳、大连、济南、青岛、石家庄、唐山、太原、呼和浩特等城市为核 心,座落于东北亚的中心,是国家政策引导发展的重点区域。该区区位优势明显,人才 优势突出,且具有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和发展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潜力
4.中部五省经济区
包括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面积87.12×104km2。地处中国中部地带中段,是 中国经济发达地带向西部的过渡带和上海、连云港、广州三个对外开放“窗口”的连接 地带。水土光热等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达,为中国重要的农业基地。
5.东南沿海经济区
目前包括广东、福建两省和浙江南部沿海地区,今后可将港、澳、台划入。目前该区面 积29.93×104km2。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经济特区集中的地带,经济已有相当基础, 是中国收入水平最高的地区。
6.大西南经济区
包括四川、重庆、贵州、云南、广西、西藏和海南以及广东西部的湛江、茂名、 肇庆。资源组合条件良好,但资源开发程度较低,经济相对落后。是中国面向 东南亚和南亚开放的前沿
7.西北经济区
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和内蒙古西部盟市。生态环境脆弱,但自 然资源特别是能源、矿产、可开发利用的土地等资源丰富。少数民族集中,是 新疆、西藏、宁夏、内蒙古四大民族自治区的联结部。经济总体水平偏低,是 我国通往中亚、西亚乃至欧洲的重要门户。
该地带是全国经济比较发达、人口比较集中的地区。
3.西部地带。包括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山西、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西九省、
自治区。
(二)三大经济地带(新三分法)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三大地带的地域范围所变化,广西和内蒙古被划 入西部。 东部地带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 东和海南等11个省市; 中部地带包括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等8省; 西部地带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 疆、广西和内蒙古等12个省、市、自治区。
为适应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80年代中期以来, 出现过许多经济区划方案,具有代表性的有:
(一)“三分法”综合经济区 (二)“五分法”综合经济区(方案一) (三)“五分法”综合经济区(方案二) (四)“六分法”综合经济区(方案一) (五)“六分法”综合经济区(方案二)
(六)“七分法”综合经济区
一、中国综合经济区划的几种方案
中国在1949年以后实行着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 在地区经济发展方面划分了六大经济协作区:

东北区(包括黑、吉、辽) 华北区(包括京、津、冀、晋、内蒙古) 西北区(包括陕、甘、宁、青、新) 华东区(包括鲁、苏、皖、沪、浙、赣、闽、台) 中南区(包括豫、鄂、湘、粤、桂) 西南区(包括川、贵、滇、藏)
(八)“十分法”综合经济区
1990年,杨树珍在考虑我国地区差异、人口、民族等因素,中心城市及其经济吸引范 围,以及沿海港口城市、内陆边贸中心在地区经济协作中,将全国划分为东北区、 华北区、华东区、华中区、华南区、西南区、西北区、内蒙古区、新疆区、西藏区。
二、三大经济地带和七大经济区
(一)三大经济地带(老三分法)
(四)“六分法”综合经济区(方案一)
1986年,陈栋生从横向经济联合角度,把全国经济区划分为六个经济区:东北经济区、 黄河流域经济区、长江流域经济区、南方经济区、新疆经济区、西藏经济区。 这种划分标志着对经济地带的划分进入了区域经济研究的时代。
(五)“六分法”综合经济区(方案二)
1995年,刘再兴,按照自然资源总丰度、社会经济发育程度、地理连片等指标,将全国 划分为六大经济区——东北区、黄河中下游区、长江中下游区、西南区、西北区。
Thank You!
第二十章 中国经济地理区划
第一节
中国经济区划的原则
第二节 中国综合经济区划方案
第一节
中国经济区划的原则
一、经济原则
1.国家经济体系和地区优势相结合。
2.地区经济专门化方向和综合效益相结合。
3.经济区划与行政管理相结合。 4.国内劳动地域分工和国际化分工相结合。 5.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和发展规划相结合。
(七)“八分法”综合经济区 (八)“十分法”综合经济区
(一)“三分法”综合经济区
将全国划分为东部沿海、中部内陆、西部地区三大经济地带,作为决策全国生产力布局的 宏观地域单元。
(二)“五分法”综合经济区(方案一)
按照区域经济基础和经济结构特别是工业发展水平和工业结构、资源丰富程度及地理位置 与交通运输条件,将全国划分为五大经济地域类型——加工型经济区、加工主导型经济区、 资源开发主导型经济区、资源开发加工混合型经济区、特殊类型经济区。
(六)“七分法”综合经济区
1992年,徐逢贤等人提出将全国划分为七大流域经济区: 长江流域经济区、黄河流域经 济区、西北五省经济联合开发区、珠江二角洲经济发展区、闽南三角地带经济区、东北 经济区、澜沧江流域经济区。
(七)“八分法”综合经济区
李善同等把中国大陆划分为八大经济区域:东北综合经济区、北部沿海综合经济区、南 部沿海综合经济区东部沿海综合经济区、黄河中游综合经济区、长江中游综合经济区、 大西南综合经济区、大西北综合经济区。
二、生态原则
经济增长是开发、利用资源的过程,也是改变地区资源与环境系 统的存量和质量的过程。
必须坚持社会经济效益和环境生态效益相结合的原则。

源自文库
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人口增长、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根据各地区 环境容量和资源结构特点,建立与当地条件相适应的产业结构,做到产业结构和地 方优势资源配置相结合,以利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废弃 物的排放,促使地区经济和生态环境都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总结
从地理区划角度看,这个区划方案在定性与划分原则上缺乏原则系统,
一方面打破省区界线,另一方面又不覆盖全国。
七大经济区指明了地区经济合作的几个方向,对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是从国家经济发展的全局着眼,该区划在类型 上的不统一以及界限上的不明确,必然在具体实施中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1.东部地带。包括辽宁、河北、北京、天津、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
广东、海南、广西十二个省、市、自治区(暂不包括港、澳、台)。
该区是全国人口密度和经济密度最大的经济实力雄厚、市场经济发达的地区。
2.中部地带。包括四川(含重庆市)、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
新疆九省、自治区。
(三)“五分法”综合经济区(方案二)
I 某区某产业值 该区工业总产值 全国该产业值 全国工业总产值
以地区产业专门化系数(区位商,I)将全国划分为五大经济类型区——重加工业为主的 加工区、轻加工业为主的加工区、采掘业为主的资源区、原材料加工为主的资源区、资 源与加工并举区,以明确的主导产业塑造区域经济分工协作的基础。
主要参考文献
[1]杨树珍.中国经济区划研究[M].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1990. [2]刘再兴.中国生产力总体布局研究[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1995. [3]郭振淮.经济区与经济区划[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1998. [4]赵济,陈传康,伍光和等.1999. 中国地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5]李振泉,杨万忠,陆心贤,等.中国经济地理[M](修订四版).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6]王静爱.中国地理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7]国家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年鉴-2009[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8]云中雪,经济区划.http://www.dljs.net/showart.asp?art_id=10580. [下载2012,2,19].
思考题
1.中国经济区划的主要概念是什么? 2.简述中国经济区划的原则。 3.简述中国综合经济区划的几种方案。 4.简述中国综合经济区划的发展。 5.试比较中国三大经济带新三分法与旧三分法的异同。 6.中国三大经济地带划分的意义是什么? 7.简述中国七大经济区。 8.中国七大经济区划分的意义是什么? 9.思考中国经济区划的焦点问题是什么? 10.思考中国经济区划的理论与方法问题。
2.东北经济区
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东部盟市。东北区地处东北亚开放地带,石油化工、 矿冶机电设备、交通运输设备制造在全国居突出地位。
3.长江三角洲及沿江经济区
包括长江三角洲14个市和沿江28个地市,面积约33×104km2。全国最大的经济技术核心 区,成为内联中、西部的中国与亚太经济区的结合部,以地方农副产品资源优势建立起 以轻纺工业为主、轻重工业均较发达的综合经济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