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中国地理》第二十章 中国经济地理区划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中国地理概况及地理分区

高中地理-中国地理概况及地理分区
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二、我国的地形、地势
1.特征地 地势 形: :西复__高杂 __东_多_低_样_,,呈山阶区梯面状积分广布大
2.主要山脉:
东西走向 A天__山__—阴山、昆仑山—b_秦__岭_、南岭
东北—西南走向
C大__兴__安__岭__—太行山—d巫__山__—雪峰山、长 白山—e_武__夷__山_、f_台__湾__山__脉_
(5)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便于同中亚、西亚、欧 洲陆上直接往来交流。
(6)绝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热量充 足,便于生产生活;南北跨纬度广,气候复杂多样,利 于发展多种经济。
4.众多的邻国——陆上14个、隔海6个
5.行政区划
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其中 23 个省、5个自治区,4个
草地为主 荒漠
(3)我国的气候特征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THANKS
(1)不同地区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和成因:
地区
东北
秦岭—淮河以北
秦岭—淮河以 南
河流
黑龙江及其 辽 河 、 海 河 、 黄
支流松花江 河

特征 丰富
较__
长江、珠江 丰富 ____
水量
成因
流经森林茂 密、气候湿 润的地小区
流经半湿润和半 干旱地区
B半湿润 地区
年降水量 >___4_0_0mm
_东__北_平原、_华__北_平原、 黄土高原南部和青藏高 原东南部
森林、草 地
C半__干__旱___地__区_ D干旱地区
年降水量 <400 mm
内和蒙_青__古藏__高高__原原_大、部黄分土高原 新疆
<年2降00水量 ____、内蒙古西高北原西部
_____ mm 和青藏高原____部

高中地理课件我国三个经济地带及其差异共21页

高中地理课件我国三个经济地带及其差异共21页
文 家 。汉 族 ,东 晋 浔阳 柴桑 人 (今 江西 九江 ) 。曾 做过 几 年小 官, 后辞 官 回家 ,从 此 隐居 ,田 园生 活 是陶 渊明 诗 的主 要题 材, 相 关作 品有 《饮 酒 》 、 《 归 园 田 居 》 、 《 桃花 源 记 》 、 《 五 柳先 生 传 》 、 《 归 去来 兮 辞 》 等 。
水平较高
较慢
民族 思想观念开放,经济竟争 思想观念保守,经济竟争
心理 有危机感、紧迫感
的危机感、紧迫感差
社会 历史 历史上形成的社会经济基础存在地域差异。近代 因素 基础 工业首先出现在沿海
开放 改革开放首先在沿海起步,东部地区首先接受海 政策 外先进技术、大量资金和现代经营方式
1. 我国的农业基地有哪些类型?
生产条件好、商品率高、增产潜力大 ——东部的农业基地对工业发展有何作用?
提供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工业的雄厚基础
2. 我国主要的工业基地、工业中心有哪些?
地带
工业中心、工业基地
东部 辽中南、京津唐、沪宁杭、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中部 哈尔滨、包头、太原、郑州、洛阳、武汉、株洲、南昌
西部
西安、兰州、重庆
较落后
经济
地 发展 带 水平
最多 GDP(04年)
(60.4%)
较多 较少 (26.4%)
(13.2%)

人均GDP 最多
较多
较少
经 济 差 异
经济 发展 速度
发展速度
GDP增长 GDP比重的
变化
最快 最快 逐年增加
较快 较快 降低
较慢 较慢 降低
三、地带性经济差异的影响因素和形成原因
经济地带
东部
中部
西部

中国经济地理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中国经济地理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二)中国经济地理研究的基本内容
中国经济地理研究的基本内容,大体分为5个方面。
1.条件:指对全国和各个地区经济——产业发展、布局有影响的主要 条件,如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人口——劳动力资源、产业发展的历史 基础、技术条件、其它社会经济条件等。
2.结构:主要经济——产业部门的地区组合本身就是一定区域内的经 济产业结构问题:结构的完整性和各主要产业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服务。
பைடு நூலகம்
第三节 中国经济地理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一、中国经济地理的基础理论
(一)人地关系协调论;
1.人地关系协调是中国经济地理研究的根本目的。 人地关系三段论(翟宝辉(1999),减轻自然灾害白皮书,中国科学技术协
会,P218):战胜自然、人为中心、和谐相处。
人自身研究:数量、质量、构成、分布、观念、取向、需求、偏好等 历史、政治研究:经济史、环境史、生态史、外交史、经济人物研究等 专项研究:人口、环境、资源、产业等 方法论和政策研究:优化研究、协调手段等 2.人地关系协调论与可持续发展。 我国政府已经制定了《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 皮书》。 结合中国经济地理,我们重点分析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分析、集 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对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的要求、WTO原则对产业发展 的影响、我国特别问题研究,包括东西问题、南北问题、二元结构、城 市贫困、赤贫问题等。
(一)及时搜集、积累有关资料;
(二)善于学习、掌握中国经济地理 研究的有关方法论;
(三)训练与掌握学习、研究中国经 济地理的基本功;
(四)明确研究中国经济地理的主线 与重点。
一、中国经济地理面临新的挑战
区域是由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组成的人地相关的地域系统、客观存在

中国经济地理

中国经济地理

中国地理(经济地理部分)第一章国土与人民第一节我国的领土一、地理位置1、概念地理位置是一个区域或城镇居民点或厂矿企业等与其外在的某些自然现象和经济现象的空间关系数理地理位置——某区域与其外在的赤道和本初子午线的空间关系自然地理位置——某区域与它外在的某些自然现象的空间关系政治地理位置——这是相对于一个地区或国家而言,它与相临地区或国家的相互关系经济地理位置——某区域与它外在的具有经济意义的物质要素和环境的空间关系2、优越的地理位置◆数理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位置(中国位于欧亚大陆东南部,背陆面海)◆政治地理位置(邻国15个。

海域邻国多,对国家在安定的环境下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经济地理位置(海陆交通都可以,较内陆国家优越。

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重心从大西洋到太平洋,中国处在太平洋的西岸,使得中国能过更快的进入全球经济大循环中。

)3、地理位置与经济发展的关系1)地理位置是影响区域经济地理特点的基本条件2)地理位置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而变化,随时间推移而变化3)地理位置对经济发展不起决定作用,但可起延缓或促进作用二、边界1、概念边界又称疆界,它是指一国领土与临国领土或公海的界线,它是国家领土主权最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是构成国家领土所有权的组成因素。

(边境——指边界线两侧一定宽度的区域)边界的形成主要有两种方式:◆有传统习惯形成◆由条约制定(它是在传统习惯的基础上,通过临国之间的友好协商、互谅互让而制定的)边界的类型◆自然边界◆人文边界2、中俄边界(中苏边界)3、中印边界4、边海1)概念领海——沿海国从其全部海岸的最低落潮线或选定一条基线(称领海基线)向外延伸,划出一定的宽度并属于其主权管辖之下的一带海域称为领海。

基线(领海基线)——沿海国划定其领海外部界限的起算线直线法:海岸线较平直,取与海岸线平行的最低落潮线为领海基线。

直基线法:指在海岸线极为曲折或近岸海域中有一系列岛屿的情况下,可在海岸或者离岸岛屿上选择一些适当点,采用连接各点的办法形成领海基线。

中国地理分区

中国地理分区

地理分区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地理分区对资源 分配的影响:地 理分区有助于合 理分配资源,促 进区域经济的均
衡发展。
地理分区对产业 结构的影响:地 理分区可以优化 产业布局,形成 合理的产业结构, 提高区域经济的
竞争力。
地理分区对交通 物流的影响:地 理分区可以有效 降低物流成本, 提高交通效率, 促进区域间的经 济交流与合作。
旅游资源:中部内陆地区拥有许多著名的旅游景点,如北京的故宫、西安的兵马俑等。
西部边疆地区
人口分布:西部边疆地区人口稀疏,主要 集中在一些大城市和交通沿线。
民族构成:该地区民族众多,包括汉族、 蒙古族、维吾尔族、藏族等,具有丰富的 民族文化多样性。

经济特点:西部边疆地区经济发展相对 滞后,主要以畜牧业和农业为主,但近 年来旅游业逐渐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植被覆盖:以草原、 荒漠为主,植被稀 少,生态环境脆弱
青藏高寒区
地理位置:位于中 国西南部,包括青 藏高原和川西、滇 西北地区
气候特点:高寒、 干旱、大风、冰雹 等恶劣气候条件
自然景观:以高原、 雪山、冰川、湖泊为 主要特征,是世界上 海拔最高的高原之一
资源优势:拥有丰 富的太阳能、风能、 水能等可再生能源 资源
国际交流:积极参与国际地理学术交流活动,提升中国地理学的国际影响力。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XX
绿色发展:推动绿 色产业和清洁能源 的发展,减少对环 境的负面影响
区域合作:加强地区 间的合作与交流,实 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 补,提升整体竞争力
深化地理研究与教育普及
地理研究:加强地理科学研究,提高地理信息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教育普及:开展地理教育普及活动,提高公众对地理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跨界合作:加强与其他领域的合作,共同推动地理学的发展。

(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二十章第2讲中国分区地理课件

(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二十章第2讲中国分区地理课件

势是指由地理位置上的联系而形成的关系。)目前海南正把握面向东
盟最前沿的区位优势,积极打造“泛南海经济合作圈”,全面深化重点
产业国际合作和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
材料四 甲图为海南岛水系图,表格为海南岛资源概况,乙图为海南岛 交通分布示意图。
甲图
项目
内容
气候条件 年降水量961—2 439毫米,年平均气温22.8—25.8 ℃,年日照时数1 832—2 55 8小时
(1)海南岛的地势特征是
,判断依据

(2)分析陆路交通条件改善对海南岛城市化的促进作用。
(3)海南岛打造“泛南海经济合作圈”,请从区位、产业、资源、政策
方面分析其有利条件。
答案 (1)中间高四周低 河流由中心向四周呈放射状流动 (2)加强了岛内联系,促进了经济发展;推动了工业化进程;促进了产业结 构调整;加快了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扩大了城市规模,等级提升,城市等 级体系更加完善。 (3)区位方面:海南岛紧靠珠三角,外邻东南亚,位置优越;拥有沿海、沿 边、岛屿等地缘优势;拥有国际机场、港口,内部有环岛高速公路和粤 海铁路通道,内外交通联系便捷;
第2讲 中国分区地理
考点导航
考点一 北方地 区和南方地区 考点二 西北地 区和青藏地区 考点三 不同尺 度的中国区域
思维导图本Fra bibliotek考点一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考点二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考点三 不同尺度的中国区域

考点一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1.四大区域的划分 (1)具体划分及界线(填图)
(2)划分的主导因素
命题视角一 南方地区 1.(2018苏锡常镇二模,2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海南岛地处热带,富集海、岛、山、河等资源,2018年是海南 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4月10日,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在海南拉开 帷幕。目前,海南岛内建起了世界首条环岛高速铁路,“田”字形高速 公路网络即将成型,全岛实现了3小时经济生活圈。

高师-《中国地理》第二十一章 中国文化地理区划

高师-《中国地理》第二十一章 中国文化地理区划

第二节 中国的文化分区
三、中国文化分区新方案
(一)依据现状文化特点的新的中国文化 分区方案
1、反映了东亚大陆上(除了朝鲜半岛与越南北部之外) 主流儒教文化圈与其他价值观的地理区分(图22-3)。 2、按照文化相似性原则和空间的主体整合性原则,概括起 来,可以将中国文化分为以下四大主体文化区: (1)东部华夏主体文化区 (2)北方草原主体文化区 (3)西部伊斯兰主体文化区 (4)高原藏族主体文化区
中国地理 第二十二章 中国文化地理区划
主要参考文献
[1] 王会昌. 1992. 中国文化地理. 武汉:华中师范大 学出版社. [2] 胡兆量,阿尔斯朗,琼达等. 2006. 中国文化地理 概述(第二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3] 周尚意,孔翔,朱竑. 2004. 文化地理学.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4] 吴必虎. 1996. 中国文化区形成与划分. 学术月刊, (3):10-15. [5] 冯天瑜,杨华. 2000. 中国文化发展轨迹.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6] 陈正祥. 1983. 中国文化地理. 北京:三联书店出 版社.
第二节 中国的文化分区
一、文化学者的划分方案
(一)四个大区
1、西北游牧文化区 2、北方农耕文化区 3、南方农耕文化区 4、青藏高原文化区
(二)八个区域 (三)十七个区域
中国地理
第二十二章
中国文化地理区划
第二节 中国的文化分区
二、地理学者的划分方案
(一)王会昌的划分方案(图22-1) (二)吴必虎的划分方案(图22-2)
中国地理
第二十二章
中国文化地理区划
第一节 文化区的形成和划分
(二)文化地域的划分 (文化的区划 )
一个合理的适用的文化的区划应遵循以下三个主要的原则:

浅谈中国地理区域的划分

浅谈中国地理区域的划分

浅谈中国地理区域的划分中国国土辽阔,地理环境十分复杂,不同地域之间的差异非常显著。

无论是民众认识国情,科研机构及专家认识区域地理格局,还是各级政府有效实施区域管理等不同方面的需要,都必需对中国区域进行区域划分(简称区划)。

地理学中的区域划分,是立足于地域分异规律的客观基础上,根据一定的目的、按相应原则和方法进行的地理系统分区。

它是区域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方法。

按照所进行区划的对象和目的的不同,区划可以分为行政区划、自然区划、经济区划、农业区划、综合区划等不同种类。

下面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就中国自然区划、中国行政区划、中国经济区划的主要方案及其演变作一简单介绍。

一、中国自然区划(一)自然区划的概念和意义自然地理区划(简称自然区划)是根据自然地理环境及组成成分发展的共同性、结构的相似性和自然地理过程的统一性,将地域划分为一定等级系统的研究方法。

自然区划是在研究地域分异规律的基础上,探讨自然地理环境及其组成成分的特征、变化和分布规律。

主要体现温度、水分、土壤、植被等要素的地域差异,提供自然生产潜力的系统资料,是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因地制宜进行生产布局和制定各种规划的基础,也是认识区域生态环境的宏观框架、改善生态环境和制定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

(二)自然区划的发展历程新中国成立后,几代地理学家对中国自然区划做了持续的探索性研究。

综观不同历史时期的区划方案,可以清晰地看出中国自然区划的形成和发展历程(表1),对中国自然地理的地带性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

自然区划是在研究地域分异规律的基础上,探讨自然地理环境及其组成成分的特征、变化和分布规律。

主要体现温度、水分、土壤、植被等要素的地域差异,提供自然生产潜力的系统资料,是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因地制宜进行生产布局和制定各种规划的基础,也是认识区域生态环境的宏观框架、改善生态环境和制定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

表1:中国已有自然区划下面就表中部分方案略作介绍。

1.罗开富方案最初发表于1954年,两年后由科学出版社以中华地理志丛刊第1号《中国自然区划草案》正式出版。

中国经济地理区划

中国经济地理区划

中国经济地理区划中国是一个经济发展非常迅速的国家,由于其广袤的土地面积和丰富的资源,国土被划分为不同的经济地理区域。

这些地理区域拥有不同的地貌、气候和资源条件,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以下将对中国经济地理区划进行详细讨论,并介绍一些相关实例和补充说明。

中国经济地理区划主要分为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内陆地区和西部边疆地区。

东部沿海地区是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这里集中了中国许多大城市和经济中心,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

这些城市吸引了大量的外来投资和人才,成为中国经济的引擎。

东部沿海地区的地理条件优越,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良好的港口设施,这促进了外贸发展和跨国公司的入驻。

此外,东部地区的气候适宜,农业生产丰富,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支持。

中部内陆地区是中国经济的中心和纽带,这里位于中国大陆腹地,交通便利,连接着东部沿海地区和西部边疆地区。

中部地区有许多重要的城市,如武汉、成都、重庆等,这些城市在国内有着重要的地位。

中部地区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工业基础,具有较低的成本和劳动力优势,吸引了大量的制造业和服务业投资。

例如,武汉作为中国的汽车制造中心,吸引了众多汽车和零部件公司的投资,成为中国制造业强省之一。

此外,中部地区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炭、铁矿石等,为中国的能源供应和工业发展提供了基础。

西部边疆地区是中国的边疆地区,这里地势高原、山脉众多,气候条件恶劣,资源较为匮乏,人口密度相对较低。

然而,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民族文化资源,具有巨大的旅游潜力。

中国政府在近年来加大了对西部地区的支持和投资,通过发展旅游业、开展资源开发等方式,推动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例如,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中国西部大开发计划,为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提供了机遇。

总的来说,中国经济地理区划的划分是基于地理特征和资源条件的。

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特色不同,但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壮大和发展,这些地理区域的地位和作用也在不断变化。

高中地理课件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5454

高中地理课件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5454
1.3 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
划分依据: 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我 国
东部
我 国 的
划分方案 中部 西部

个 经 济
发展水平(GDP) 经济差异地Fra bibliotek发展速度

自然原因 影响因素
社会经济原因
表1.1 三个地带的发展水平比较(1999年)
地带 国内生产总值(%) 人口总量 人均GDP(元)
东部
59
41.1
10089
中部
27
35.7
5407
西部
13
23.2
4217
图1.10 三个地带GDP的增长
图 1.9 中国三个经济地带
注 两海:上海、海南;两江:江苏、浙江 两广:广东、广西;两湖:湖北、湖南
地带 划分
东部 地带
中、 西部 地带
经济地带性差异的影响因素
自然原因
社会经济原因
气候湿润、雨热同期 位置临海、地势低平 水源充足、土壤肥沃 矿产贫乏、能源短缺
经济特区:1980年8月,我国建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1988年4月13 日,全国七届人大第一次会议批准设立海南省,划定海南岛为海南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1984年4月,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进一步开放天津、上海、大连、秦皇岛、 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和北海14个沿海港口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1985年2月,党中央和国务院又决定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 的厦门、漳州、泉州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年3月,国务院进一步扩大了 长江、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洲地区经济开放区的范围,并把辽东半岛、山东半岛、环渤 海地区的一些市、县和沿海开放城市的所辖县列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上海浦东新区:1990年6月2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正式批准上海市开发和开放浦东新区。 沿边开放城市:1992年3月以来,我国进一步开放黑龙江省的黑河市、绥芬河市,吉林省 的珲春市,内蒙古自治区的满洲里市、二连浩特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伊宁市、塔城市、 博乐市,云南省的瑞丽市、畹町市、河口市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凭祥市和东兴镇等13个市、 镇。 沿江和内陆开放城市:1992年7月,国务院进一步对外开放重庆、岳阳、武汉、九江、芜 湖等5个长江沿岸城市和哈尔滨、长春、呼和浩特、南宁、乌鲁木齐、昆明、石家庄7个边 境、沿海地区省会(自治区首府)城市,以及太原、合肥、南昌、郑州、长沙、成都、贵 阳、西安、兰州、西宁、银川等11个内陆地区省会(首府)城市,以后又增加黄石、宜昌、 万县、涪陵为长江沿岸开放城市。

中国经济地理

中国经济地理
(一)气候资源决定了我国农业生产结构、种植制度和作物种类 (二)全球气候变暖将对农业生产产生影响
Zhong Guo Jing Ji Di Li
Zhong Guo Jing Ji Di Li
第3节 水资源 一、水资源特征
1、水资源相对贫乏,水资源安全问题提上日程 2、我国北方和南方,东、中、西部水资源分布与区域经济发展不一致
(一)以三级制和四级制为主导的行政区划体系
(二)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行政区划系统重要组成部分 (三)市管县制度曾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显现出较多弊端
Zhong Guo Jing Ji Di Li
第3篇 城市与区域系统
第11章 分区描述
第1节 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一、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有利条件 二、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战略的实施 三、东部地区IT产业集群发展与分区
一、西部地区的优势
二、实施西部大开发,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差异
3、净迁入的东部沿海和净迁出的中南部省级行政区在空间上呈“互补关系”
4、省级人口迁流存在辐散流场和辐合流场
Zhong Guo Jing Ji Di Li
第3节 贫困人口的变化及其空间分布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贫困人口的改变
二、贫困人口呈现出区域集中分布的特征
Zhong Guo Jing Ji Di Li
Zhong Guo Jing Ji Di Li
Zhong Guo Jing Ji Di Li
第1篇 条件系统
第2章 人口
第1节 人口增长、分布、健康水平及结构特征
一、人口增长与空间分布 二、人口健康水平及其国际比较 三、人口结构特征
1、已经进入老龄社会,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 2、人口出生性别比严重偏高,造成婚姻性别挤压 3、城镇人口比例持续提高

高中区域地理之中国地理位置、疆域和行政区划 (共65张)ppt课件

高中区域地理之中国地理位置、疆域和行政区划 (共65张)ppt课件

.
中国的人口和民族
.
三、中国的人口
黑河
腾冲
.
(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口的六个特点 1、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了有效控制 2、我国城镇化水平发展较快 3、家庭户规模继续缩小 4、小数民族人口有较快增长 5、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 6、人口素质进一步提高
.
二、中国的人口总量和人口政策
1、中国人口的突出特点: 人口基数大,增长快。
• B.①②③
• C.①②③④
• D.②③④
.
省级行政区方位示意图

1、东北:
黑龙江、
6、西 北:西北
陕西、甘肃、青海、 宁夏、新疆。
吉林、 东北 辽宁。
7、北部边疆: 内 蒙 古 自 治 区。 2、黄河中下游:
河北、河南、
山西、山东、
西 5、西 南:
重庆、四川、
北京、天津。 东
3、长江中下游:
云南、贵州、西藏。
(1)东部濒临太平洋,使我国东部广 大地区深受海洋影响,降水丰富,
利于农业生产。
(2)东部沿海地区,广便于发展海
交 洋事业,利于同海外各国交往。
通 (3)西部通过横贯亚欧大陆的铁
便 路线与中亚、西亚、欧洲直接往

来陆上邻国众多,利于陆上各国 的往来和交流。
不利:季风气候显著,旱涝频繁,不利农业生 产;板块交界处,多地质灾害;多台风
中国地理
战狼2.
§4.1位置、疆域和行政区划
一、跨纬度广,海陆兼备
(一)位置
规律—国家地理位置的分析方法
经纬位置 半球位置 海陆位置等
中国在世界的位置
1.半球位置: 中国位于北 半球、东半 球
2.海陆位置

高师-《中国地理》第二十章 中国经济地理区划

高师-《中国地理》第二十章 中国经济地理区划

(三)“五分法”综合经济区(方案二)
I 某区某产业值 该区工业总产值 全国该产业值 全国工业总产值
以地区产业专门化系数(区位商,I)将全国划分为五大经济类型区——重加工业为主的 加工区、轻加工业为主的加工区、采掘业为主的资源区、原材料加工为主的资源区、资 源与加工并举区,以明确的主导产业塑造区域经济分工协作的基础。
一中国综合经济区划的几种方案西南区包括川贵滇藏一三分法综合经济区二五分法综合经济区方案一三五分法综合经济区方案二四六分法综合经济区方案一五六分法综合经济区方案二六七分法综合经济区七八分法综合经济区八十分法综合经济区将全国划分为东部沿海中部内陆西部地区三大经济地带作为决策全国生产力布局的宏观地域单元
第二十章 中国经济地理区划
1.东部地带。包括辽宁、河北、北京、天津、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
广东、海南、广西十二个省、市、自治区(暂不包括港、澳、台)。
该区是全国人口密度和经济密度最大的经济实力雄厚、市场经济发达的地区。
2.中部地带。包括四川(含重庆市)、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
新疆九省、自治区。
2.东北经济区
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东部盟市。东北区地处东北亚开放地带,石油化工、 矿冶机电设备、交通运输设备制造在全国居突出地位。
3.长江三角洲及沿江经济区
包括长江三角洲14个市和沿江28个地市,面积约33×104km2。全国最大的经济技术核心 区,成为内联中、西部的中国与亚太经济区的结合部,以地方农副产品资源优势建立起 以轻纺工业为主、轻重工业均较发达的综合经济区。
第一节
中国经济区划的原则
第二节 中国综合经济区划方案
第一节
中国经济区划的原则
一、经济原则

专题二十 中国地理分区

专题二十  中国地理分区

专题二十中国地理分区【重难点点拨】一、中国区域划分二、控制点周围地理事物三、四大地区概况比较六、香港和澳门地理特征比较表【高考题回顾】(2008年山东卷)图2是我国某地区略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四座山地的垂直自然带谱中均有A.山地常绿阔叶林带B.山地针叶林带C.山地荒漠带D.山地冰雪带2.图中景观图片为黄土塬(黄土高原地区面积广阔、地面平坦的黄土高地)。

黄土塬上水循环过程不同于黄土高原其它地貌类型区,其最弱的环节是A.降水B.下渗C.蒸发D.地表径流解析:第1题:图中四座山分别是华山、吕梁山、贺兰山、阴山,都属于中高山,又都主要我国的温带季风区,其中贺兰山位于温带季风区和温带大陆性气候区的分界线上,华山位于亚热带季风区和温带季风区分界线上,四座山的基带都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华山北坡、贺兰山东坡),再向上应该都存在山地针叶林带,但不一定都有山地荒漠带、山地冰雪带,垂直自然带跟水平自然带相似,但不相同。

第2题:从“黄土高原地区面积广阔、地面平坦的黄土高地”看出黄土塬坡度小、面积大,是黄土高原地区主要的农耕区,地面径流的汇集与地形坡度有着很密集的联系,地面平坦的地区,降水后,下渗强烈,但地面径流的汇集速度比较慢,但黄土高原上黄土峁、黄土梁和沟谷地区地面径流强大,容易形成强烈的水土流失。

这里需要提醒的是并不是黄土高原到处都是地表侵蚀强烈,黄土塬地区地形平坦,如果再有良好的植被覆盖,那么下渗、蒸发都会比较强烈。

答案:1.B 2.D3.(2008年江苏卷)《中国国家地理》根据富饶的程度、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程度等,评出我国10大“新天府”,苏北平原名列其中.下列叙述中,属于入选条件的有①灌溉与泄洪工程建设改善了自然条件②大面积使用化肥、农药提高粮食产量③海平面上升有利于开采利用地下水④高产稳产农田建设提高了土地生产力⑤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A. ①③④B.①②⑤ C.②③⑤ D.①④⑤解析:苏北平原位于江苏中北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条件优越、水源充足,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产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适应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80年代中期以来, 出现过许多经济区划方案,具有代表性的有:
(一)“三分法”综合经济区 (二)“五分法”综合经济区(方案一) (三)“五分法”综合经济区(方案二) (四)“六分法”综合经济区(方案一) (五)“六分法”综合经济区(方案二)
(六)“七分法”综合经济区
第二十章 中国经济地理区划
第一节
中国经济区划的原则
第二节 中国综合经济区划方案
第一节
中国经济区划的原则
一、经济原则
1.国家经济体系和地区优势相结合。
2.地区经济专门化方向和综合效益相结合。
3.经济区划与行政管理相结合。 4.国内劳动地域分工和国际化分工相结合。 5.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和发展规划相结合。
(六)“七分法”综合经济区
1992年,徐逢贤等人提出将全国划分为七大流域经济区: 长江流域经济区、黄河流域经 济区、西北五省经济联合开发区、珠江二角洲经济发展区、闽南三角地带经济区、东北 经济区、澜沧江流域经济区。
(七)“八分法”综合经济区
李善同等把中国大陆划分为八大经济区域:东北综合经济区、北部沿海综合经济区、南 部沿海综合经济区东部沿海综合经济区、黄河中游综合经济区、长江中游综合经济区、 大西南综合经济区、大西北综合经济区。
二、生态原则
经济增长是开发、利用资源的过程,也是改变地区资源与环境系 统的存量和质量的过程。
必须坚持社会经济效益和环境生态效益相结合的原则。

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人口增长、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根据各地区 环境容量和资源结构特点,建立与当地条件相适应的产业结构,做到产业结构和地 方优势资源配置相结合,以利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废弃 物的排放,促使地区经济和生态环境都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Thank You!
(七)“八分法”综合经济区 (八)“十分法”综合经济区
(一)“三分法”综合经济区
将全国划分为东部沿海、中部内陆、西部地区三大经济地带,作为决策全国生产力布局的 宏观地域单元。
(二)“五分法”综合经济区(方案一)
按照区域经济基础和经济结构特别是工业发展水平和工业结构、资源丰富程度及地理位置 与交通运输条件,将全国划分为五大经济地域类型——加工型经济区、加工主导型经济区、 资源开发主导型经济区、资源开发加工混合型经济区、特殊类型经济区。
1.东部地带。包括辽宁、河北、北京、天津、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
广东、海南、广西十二个省、市、自治区(暂不包括港、澳、台)。
该区是全国人口密度和经济密度最大的经济实力雄厚、市场经济发达的地区。
2.中部地带。包括四川(含重庆市)、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
新疆九省、自治区。
4.中部五省经济区
包括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面积87.12×104km2。地处中国中部地带中段,是 中国经济发达地带向西部的过渡带和上海、连云港、广州三个对外开放“窗口”的连接 地带。水土光热等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达,为中国重要的农业基地。
5.东南沿海经济区
目前包括广东、福建两省和浙江南部沿海地区,今后可将港、澳、台划入。目前该区面 积29.93×104km2。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经济特区集中的地带,经济已有相当基础, 是中国收入水平最高的地区。
(四)“六分法”综合经济区(方案一)
1986年,陈栋生从横向经济联合角度,把全国经济区划分为六个经济区:东北经济区、 黄河流域经济区、长江流域经济区、南方经济区、新疆经济区、西藏经济区。 这种划分标志着对经济地带的划分进入了区域经济研究的时代。
(五)“六分法”综合经济区(方案二)
1995年,刘再兴,按照自然资源总丰度、社会经济发育程度、地理连片等指标,将全国 划分为六大经济区——东北区、黄河中下游区、长江中下游区、西南区、西北区。
总结
从地理区划角度看,这个区划方案在定性与划分原则上缺乏原则系统,
பைடு நூலகம்
一方面打破省区界线,另一方面又不覆盖全国。
七大经济区指明了地区经济合作的几个方向,对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是从国家经济发展的全局着眼,该区划在类型 上的不统一以及界限上的不明确,必然在具体实施中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八)“十分法”综合经济区
1990年,杨树珍在考虑我国地区差异、人口、民族等因素,中心城市及其经济吸引范 围,以及沿海港口城市、内陆边贸中心在地区经济协作中,将全国划分为东北区、 华北区、华东区、华中区、华南区、西南区、西北区、内蒙古区、新疆区、西藏区。
二、三大经济地带和七大经济区
(一)三大经济地带(老三分法)
(三)“五分法”综合经济区(方案二)
I 某区某产业值 该区工业总产值 全国该产业值 全国工业总产值
以地区产业专门化系数(区位商,I)将全国划分为五大经济类型区——重加工业为主的 加工区、轻加工业为主的加工区、采掘业为主的资源区、原材料加工为主的资源区、资 源与加工并举区,以明确的主导产业塑造区域经济分工协作的基础。
该地带是全国经济比较发达、人口比较集中的地区。
3.西部地带。包括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山西、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西九省、
自治区。
(二)三大经济地带(新三分法)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三大地带的地域范围所变化,广西和内蒙古被划 入西部。 东部地带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 东和海南等11个省市; 中部地带包括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等8省; 西部地带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 疆、广西和内蒙古等12个省、市、自治区。
主要参考文献
[1]杨树珍.中国经济区划研究[M].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1990. [2]刘再兴.中国生产力总体布局研究[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1995. [3]郭振淮.经济区与经济区划[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1998. [4]赵济,陈传康,伍光和等.1999. 中国地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5]李振泉,杨万忠,陆心贤,等.中国经济地理[M](修订四版).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6]王静爱.中国地理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7]国家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年鉴-2009[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8]云中雪,经济区划./showart.asp?art_id=10580. [下载2012,2,19].
6.大西南经济区
包括四川、重庆、贵州、云南、广西、西藏和海南以及广东西部的湛江、茂名、 肇庆。资源组合条件良好,但资源开发程度较低,经济相对落后。是中国面向 东南亚和南亚开放的前沿
7.西北经济区
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和内蒙古西部盟市。生态环境脆弱,但自 然资源特别是能源、矿产、可开发利用的土地等资源丰富。少数民族集中,是 新疆、西藏、宁夏、内蒙古四大民族自治区的联结部。经济总体水平偏低,是 我国通往中亚、西亚乃至欧洲的重要门户。
三、社会原则
经济区划要坚持经济增长和社会协调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中国是多民族的国家,地区经济发展又十分不平衡,“老、少、边、 穷”地区在经济发展、文化、教育、科学、技术水平上还较落后,在 经济区划中要把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结合起来,注意增强不发达地 区的资源开发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第二节
中国综合经济区划方案
2.东北经济区
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东部盟市。东北区地处东北亚开放地带,石油化工、 矿冶机电设备、交通运输设备制造在全国居突出地位。
3.长江三角洲及沿江经济区
包括长江三角洲14个市和沿江28个地市,面积约33×104km2。全国最大的经济技术核心 区,成为内联中、西部的中国与亚太经济区的结合部,以地方农副产品资源优势建立起 以轻纺工业为主、轻重工业均较发达的综合经济区。
一、中国综合经济区划的几种方案
中国在1949年以后实行着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 在地区经济发展方面划分了六大经济协作区:

东北区(包括黑、吉、辽) 华北区(包括京、津、冀、晋、内蒙古) 西北区(包括陕、甘、宁、青、新) 华东区(包括鲁、苏、皖、沪、浙、赣、闽、台) 中南区(包括豫、鄂、湘、粤、桂) 西南区(包括川、贵、滇、藏)
思考题
1.中国经济区划的主要概念是什么? 2.简述中国经济区划的原则。 3.简述中国综合经济区划的几种方案。 4.简述中国综合经济区划的发展。 5.试比较中国三大经济带新三分法与旧三分法的异同。 6.中国三大经济地带划分的意义是什么? 7.简述中国七大经济区。 8.中国七大经济区划分的意义是什么? 9.思考中国经济区划的焦点问题是什么? 10.思考中国经济区划的理论与方法问题。
(三)七大综合经济区
从国情出发,全国人大八届四次会议提出了中国七大经济区的方案。

1.环渤海经济区 2.东北经济区 3.长江三角洲及沿江经济区 4.中部五省经济区 5.东南沿海经济区 6.大西南经济区 7.西北经济区
1.环渤海经济区
以北京、天津、沈阳、大连、济南、青岛、石家庄、唐山、太原、呼和浩特等城市为核 心,座落于东北亚的中心,是国家政策引导发展的重点区域。该区区位优势明显,人才 优势突出,且具有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和发展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潜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