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地理学第一章作业
经济地理学整理答案版
一、土地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
1、土地的自然特性:土地的空间位置、形态、地表自然物质组成等。
2、土地的经济特性:地价、供给的稀缺性、经济区位等。(由城市市中心往郊区,产业分布有什么变化?)
二、原材料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
1. 原材料因子主要是通过以下因素对经济活动区位施加影响:原材料的可运性、运费
大小、可替代性、价值及其在产品成本中的构成状况。
2. 现代大规模的工业生产,往往是利用多种原料,便于原料集散的区位(港口等),
显示出优越性。
3. 考虑现代生产的及时性、可靠性与灵活性,形成了一种新的组织原材料供应的地域
综合体——供应商园。
三、能源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
1. 大量消耗能源的产业活动,要求选择的区位接近廉价的电力供应地。
B、特点之二:研究区域尺度变化,研究企业组织变化和思维方式变化。
2. 当前经济地理学的理论研究重点是什么?
人地关系的理论研究
全球与地方关系的理论研究
区域经济发展的公平与效率关系
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第二章 经济活动区位及影响因素分析
1. 简述要素投入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2011级1班
《经济地理学》复习思考题
(鄙人按照老师给的题目做的答案,希望能有帮助,
预祝大家取得好成绩!!!!!!)
第一章 绪论
1. 简述20世纪经济地理学的发展特点。
A、特点之一: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的演变,环境决定论(1900年—20世纪30年代早期)、区域差异研究(20世纪30年代—50年代中期) 、空间经济学(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行为主义方法、生态方法(20世纪70年代以来)。
经济地理学原理作业答案
经济地理学原理作业答案1. 什么是经济地理学?经济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空间中经济活动的学科,它探讨了地理环境、资源分布、产业布局、交通运输、城市发展等与经济活动相关的问题。
经济地理学通过研究经济活动的地理特征和规律,帮助我们理解地理空间上的经济现象,为经济发展和区域规划提供了理论和方法支持。
2. 经济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2.1 地理环境:地理环境是指地球表面的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资源等。
地理环境对经济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不同的地理环境条件会影响到产业布局、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等方面。
2.2 资源分布:资源分布是指地球上各种资源在空间上的分布情况。
资源分布对经济活动具有重要的影响,不同地区的资源分布差异会导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2.3 产业布局:产业布局是指不同产业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情况。
产业布局受到地理环境、资源分布、市场需求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的产业布局差异会导致经济发展的差异。
2.4 交通运输:交通运输是指货物、人员在地理空间中的流动和交换。
交通运输对经济活动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发达的交通运输网络可以加快地区间的交流和贸易。
2.5 城市发展:城市发展是指城市在地理空间中的扩展和变化。
城市发展受到经济、社会、政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城市发展的不平衡会导致地区间的经济差异。
3. 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方法3.1 实地调查:实地调查是指研究者亲自到研究对象所在地进行观察和数据收集。
实地调查可以帮助研究者深入了解地理环境、资源分布、产业布局等问题,获取真实可靠的数据。
3.2 统计分析:统计分析是指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类、计算等操作,从而得出有关经济地理问题的结论。
统计分析可以帮助研究者发现地理空间中的规律和趋势。
3.3 模型建立:模型建立是指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描述和解释经济地理现象。
模型建立可以帮助研究者理清问题的逻辑关系,预测和评估不同政策和措施对经济地理的影响。
4. 经济地理学的应用领域4.1 区域规划:经济地理学可以为区域规划提供理论和方法支持,帮助规划者合理规划地区的产业布局、交通网络、城市发展等,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可持续性。
经济地理学试题及答案
经济地理学试题及答案【篇一:经济地理学复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1、何谓经济地理学。
答: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2、试述20世纪经济地理学发展的特点。
答:特点一是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的演变;特点二是研究区域尺度变化、企业组织变化和思维方式变化。
3、试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答:1.经济活动的内容;2.经济活动区位;3.经济活动空间组织;4.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4、简述经济地理学的学科体系。
答:1.通论经济地理学;2.区域经济地理学;3.部门经济地理学--农业地理学、工业地理学、交通运输地理学、商业地理学和信息业经济地理学;4.公司(企业)地理学。
第二章1、区位:主要指某事物占有的场所,但也含有位置、布局、分布、位置关系等方面的含义。
2、区位主体:区位中占有场所的事物。
3、区位理论:是关于区位即人类活动所占有的场所的理论,它研究人类活动的空间选择及空间内人类活动的组合,探索人类活动的一般空间法则。
4、区位条件:区位(场所)所特有的属性或资质。
5、区位因子:指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
6、交通网:一般由基本的点和线组成相互联系的网络。
7、交通网的密度:指在某一区域内单位面积的运输线路的总长度。
必须考虑运输线路的类型以及总通过能力的差异。
8、通达性:是衡量网络中点之间移动的难易程度的指标。
用通达指数和分散指数来衡量。
9、连接度:表示交通网络的发达程度。
用贝塔指数衡量。
10、可进入性:11、地理可进入性:指场所对外交往的地理方便程度,它主要决定于地理位置和距离。
12、经济可进入性:指场所的对外交往成本高低,它取决于运费、通信费。
费用越低,对外通达性越好,反之则相反。
13、制度可进入性:指由制度因素决定的场所对外生产要素和商品交往的方便程度。
14、社会可进入性:指由社会因素(包括语言、文化等)所决定的场所对外交往的便利程度。
15、简述古典区位理论与现代区位理论的区别。
《经济地理学》复习资料
《 经 济 地 理 学 》复习资料第一章 绪论一、经济地理学研究的概念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空间分布、空间结构及其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二、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当前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经济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研究。
5、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
2、产业部门与重大建设项目的区位研究。
6、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问题研究。
3、产业部门之间的协调发展研究。
7、经济全球化与国家之间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
4、区域间经济协调发展关系的研究。
8、公司(企业)区位决策与空间扩张研究。
第二章 经济活动区位及影响因素分析概念:1. 城市区位型工业及其特点概念:不需要大量土地和建筑但收益回报很高的工业,如服装、出版、印刷工业。
特点:其空间收益随着距离市中心的距离增加而急剧下降。
2连结度:表交通网络的发达程度。
β越大,说明交通网络越发达。
= 边的数量/顶点的数量(β表示交通网连结度)3.通达度:衡量网络中点之间移动的难易程度的指标。
A i i 点到其他点的距离的总和,越大,说明不同顶点间移动更难。
(比较的是网络内部的顶点)(D ij 为顶点i 到顶点j 的最短距离)(j=1改为i=1) 4.分散指数:衡量网络系统中总的通达程度与联系水平的指标。
D 表示各顶点到其他顶点的距离的总和,分散指数越小,说明网络内部联系水平越高,通达性越好。
(比较的是不同的网络间的通达性)5.供应园商:组织原材料供应的地域综合体。
指围绕某一使多种原材料的组装企业而形成的为该企业提供零部件供应商的聚集区。
供应商园的出现表明:现代经济活动区位已经不是以前那样被动接近原材料地,而是通过重新组织原材料地来达到现代社会生产的及时性、可靠性与灵活性的要求。
P406.能源的分类:VE =β∑==n j ij i D A 17、交通的三个基本要素:交通网(交通线)、交通流、地域。
8、交通运输发生的前提(美.乌尔曼):互补性、干扰性(可介入性)、可运输性。
李小建《经济地理学》
地租曲线:在市场点(运费为零)的地租收入
和耕作极限连结的曲线。
观点:合理的农业生产活动以追求最大的地租
收入为目标——农场主选择地租收入最大的农作 物进行种植
2022年9月19日1时46分
经济地理学 27
第三章 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核心思想
第一节 杜能农业区位论
➢在既定假设条件下,依据农业生产活动的利益
二、胡佛的区位理论 端点经济区位理论:端点区位优于中间区位的原理 送达价格:是生产费和运费之和,可用从生产地向 外呈放射状的等送达价格线来表示。
2022年9月19日1时46分
经济地理学 32
第三章 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三、廖什的区位理论
获取最大利润的市场地域 廖什的市场区与需求圆锥体
小结 ▲按照廖什的理论,区位空间达到均衡时,最佳的 空间模型是正六边形。即市场区形状是蜂窝状的正 六边形“面”状市场。 ▲韦伯学派的“点”状市场
➢规模经济:也称大规模生产的节约,是指生产部
门(工厂或企业)随着生产活动和经营活动规模的不 断扩大,其单位产品成本不断降低,收益递增的一 种趋势。(内部规模经济、外部规模经济)
2022年9月19日1时46分
经济地理学 14
第二章 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四节 交通及其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
一、交通要素(三个基本)交通网;交通流;地域
二、交通运输对区位选择的影响
运费成本:因运输方式不同
因定价制度不同——距离比例运价; 区段运价;远距离递减运价;均一运价。( 图 )
交通便捷程度:连结度(贝塔指数)、通达度(通
达指数和分散指数)
完善的交通网提高了区域地理可进入性
2022年9月19日1时46分
经济地理学原理作业答案
经济地理学原理作业答案经济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空间与经济活动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关注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经济活动对地理空间的塑造。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回答几个与经济地理学相关的问题,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学科。
问题一:什么是经济地理学?经济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空间与经济活动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探讨了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经济活动对地理空间的塑造。
经济地理学的核心理论包括地理环境决定论、地域差异理论和空间联系理论等。
问题二: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有哪些?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地理环境决定了资源的分布和可利用性。
例如,沿海地区通常具有丰富的渔业资源,而内陆地区则更适合农业发展。
其次,地理环境还影响了交通运输的便利性。
交通运输的发展对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而地理环境则决定了交通运输的成本和效率。
最后,地理环境还影响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征,进而对经济活动产生影响。
问题三:经济活动对地理空间的塑造有哪些?经济活动对地理空间的塑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经济活动会导致城市化的发展。
随着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其次,经济活动还会导致土地利用的变化。
例如,农业向工业和服务业的转变会导致农田的减少,而城市化的发展则会导致土地的城市化。
此外,经济活动还会导致地理空间的不平等。
经济发达地区往往拥有更多的资源和机会,而经济落后地区则面临着发展的困境。
问题四:地理环境如何影响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地理环境对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地理环境决定了资源的分布和可利用性。
例如,沿海地区通常具有丰富的渔业资源和海洋运输的便利性,因此适合发展渔业和海洋经济。
其次,地理环境还影响了气候和土壤条件,从而影响了农业的发展。
例如,气候适宜的地区适合发展粮食生产,而气候干燥的地区则适合发展畜牧业。
此外,地理环境还影响了交通运输的成本和效率,从而影响了地区的经济联系和贸易活动。
经济地理题库1-4章节
《经济地理学》课程练习:第一章一、选择题(不定项)1、国内最古老的地理文献当属战国时代的( BC )A.《史记》B.《山海经》C.《禹贡》D.《汉书》2、14世纪开始的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地理大发现,促进了经济地理学前身(B )的产生。
A.人文地理学B.商业地理学C.农业地理学D.工业地理学3、19世纪80年代,欧洲地理学家( D )具体提出了建立作为科学体系的经济地理学,标志着经济地理学从地理学分化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A.瓦伦纽斯B.奇泽姆C.罗蒙诺索夫D.葛茨4、20世纪上半叶,经济地理学发展中的最重大事件当属经济活动区位论的引入。
此时期,引入的经济活动区位论包括(ABC )A.杜能提出的“农业区位论”和韦伯的“工业区位论”B.克里斯塔勒的以商业为主的“中心地理论”C.廖仕的“区位经济论”D.皮鲁的“增长极理论“5、依据本书的观点,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ABCD )A.经济活动的内容B.经济活动区位C.经济活动空间组织D. 经济活动与环境的关系二、填空题1、20世纪前的经济地理研究,大致可分为三个研究阶段。
分别为史志描述,商业地理研究,经济地理学研究。
2、17世纪中叶,最具影响的商业地理专业著作是苏格兰学者奇泽姆 1889年出版的《商业地理手册》。
3、经济地理学这个学科名称是俄国科学家罗蒙诺索夫在〈〈地理考察〉〉笔记中首次提出。
4、本书从研究区域尺度变化,企业组织变化和思维方式变化三方面概括了20 世纪经济地理学的发展特点。
5、前苏联学者对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问题有两种不同观点,以致形成两种学派。
一是以巴朗斯基,萨乌仕金等为代表的区域学派,另一是以费根和康斯坦丁诺夫为代表的部门统计学派。
6、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决定了该学科具有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相结合的特性。
7、经济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8、经济地理学研究的经济活动的最基本单元是企业。
三、判断题1、17世纪中叶,欧洲地理学家瓦伦纽斯出版了商业地理教科书,是世界上最早的商业地理专业著作之一。
《经济地理学》课后题答案
《经济地理学》课后复习思考题答案整理第一章绪论1 、概念题《货殖列传》:是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编写的《史记》中的一章,记述了他游历黄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的见闻,包括人口、经济、物产、贸易和城市等,代表着经济地理学发展的史志描述阶段。
《商业地理手册》:由1889 年格兰学者奇泽姆(G .G .Chisholm )出版,他先以商品种类为纲,介绍世界的生产与贸易,并以气候与地貌等因素解释这些生产分布的形成原因;之后,以国家为单位,详细描述生产地区分布,以及商业发展的前景,代表着经济地理学发展的商业地理研究阶段。
规性分析:20 世纪前期的经济地理区位论研究,以规性分析为主要思维方式,这种研究主要从与经济区位选定有关的一些基本命题出发,演绎推理出结果。
实证主义分析:20 世纪60 年代的数量革命为经济地理研究带来了实证主义分析发,它强调用统计和数学模拟方法探索经济流动空间结构的形成规律。
行为主义分析:20 世纪60 年代末,行为学派在在经济地理研究上强调对区位决策者行为的分析。
认为同样的区位影响条件,不同的决策者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决策结果。
结构主义分析:20 世纪60 年代末以来,伴随着发达国家经济结构的转变、社会矛盾的加剧,以哈维为代表的学者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解释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矛盾。
强调社会的实际需要,强调政治、社会力量在影响经济区位形成中的作用。
文化转向:20 世纪90 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科学对文化研究兴趣地增加,地理学家开始重视制度和社会文化因素对经济空间现象的影响。
如:区域经济增长研究中对文化传统、关系、体制等因素的关注。
指导这些研究的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制度主义、经济社会学、女权理论等。
它们在经济地理学中的应用,被人概括为经济地理学中的“文化转向”。
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2 、简述经济地理学中的文化(制度)转向。
3 、分析企业在经济地理学研究中的作用及其变化。
经济地理学(1).(DOC)
经济地理学第一章1.20世纪的经济地理学大致可分为史志描述、商业地理和经济地理学三个阶段。
2.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编写的《史记》中有“货殖列传”一章,记载他游历黄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的见闻,包括人口、经济、物产、贸易和城市等。
3.苏格兰学者奇泽姆1889年出版了《商业地理手册》。
4.经济地理学这个学科名称是1760年俄国科学家罗蒙诺索夫在他的《地理考察》笔记中首次提出来的。
5.1882年,德国的地理学家葛茨在《《柏林地理学会志》上发表《经济地理学的任务》一文,提出科学鉴定科学系统的经济地理学。
6.20世纪的经济地理学发展特点:1)研究区域尺度的变化;2)研究企业组织的变化;3)研究思维方法的变化;6.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7.研究对象:经济活动的内容、经济活动区位、经济活动空间组织、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8.学科体系:1)通论经济地理学;2)区域经济地理学;3)部门经济地理学;4)公司(企业)地理学。
9.当前经济地理学的理论研究重点:1)人地关系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2)全球与地方关系的理论研究;3)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理论研究;4)区域经济发展的公平与效率关系;5)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第二章1.区位:在本书中主要是指人类经济活动所占有的场所。
2.区位条件:是区位所特有的属性或资质。
3.区位因子:是指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
分为经济因子和非经济因子。
4.要素投入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1)土地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①主要是通过自身的特性及其所处经济区位对经济活动发生影响的;②另一种是作为作业空间和活动场所,像工业、交通以及城市建设土地利用等。
在这种土地利用形态中,土地所处的经济区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2)原材料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原材料因子主要是通过原材料的可运性、运费大小、可替代性、自身价值及其在产品成本中的构成状况对经济活动区位施加影响;(3)能源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当地的能源供给保证度是许多企业选择区位的标准之一;(4)资本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①固定资本的地理惯性使得固定资本成为大型装置型工业企业选择区位的重要考虑因素。
习题经济地理学(供参考)
《经济地理学》课程练习:第一章一、选择题(不定项)1、国内最古老的地理文献当属战国时代的()A.《史记》 B.《山海经》 C.《禹贡》 D.《汉书》2、14世纪开始的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地理大发现,促进了经济地理学前身()的产生。
A.人文地理学B.商业地理学C.农业地理学D.工业地理学3、19世纪80年代,欧洲地理学家()具体提出了建立作为科学体系的经济地理学,标志着经济地理学从地理学分化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A.瓦伦纽斯 B.奇泽姆 C.罗蒙诺索夫 D.葛茨4、20世纪上半叶,经济地理学发展中的最重大事件当属经济活动区位论的引入。
此时期,引入的经济活动区位论包括() A.杜能提出的“农业区位论”和韦伯的“工业区位论” B.克里斯塔勒的以商业为主的“中心地理论” C.廖仕的“区位经济论” D.皮鲁的“增长极理论“5、依据本书的观点,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A.经济活动的内容B.经济活动区位C.经济活动空间组织D. 经济活动与环境的关系二、填空题1、20世纪前的经济地理研究,大致可分为三个研究阶段。
分别为,,。
2、17世纪中叶,最具影响的商业地理专业著作是苏格兰学者 1889年出版的《商业地理手册》。
3、经济地理学这个学科名称是俄国科学家在〈〈地理考察〉〉笔记中首次提出。
4、本书从研究,和三方面概括了20 世纪经济地理学的发展特点。
5、前苏联学者对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问题有两种不同观点,以致形成两种学派。
一是以巴朗斯基,萨乌仕金等为代表的,另一是以费根和康斯坦丁诺夫为代表的。
6、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决定了该学科具有相结合的特性。
7、经济地理学是的一个重要分支。
8、经济地理学研究的经济活动的最基本单元是。
三、判断题1、17世纪中叶,欧洲地理学家瓦伦纽斯出版了商业地理教科书,是世界上最早的商业地理专业著作之一。
()2、以前苏联学者萨乌什金为代表的区域学派认为经济地理学着重研究区域内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统一的生产配置规律。
经济地理学前7章题库
经济地理学前7章题库类型: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简述题、论述题第⼀章1.《货殖列传》是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编写的《史记》中的⼀章,记述了他游历黄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的见闻,包括⼈⼝、经济、物产、贸易和城市等,代表着经济地理学发展的史志描述阶段。
2.《商业地理⼿册》由1889年苏格兰学者奇泽姆(G.G.Chisholm)出版,他先以商品种类为纲,介绍世界的⽣产与贸易,并以⽓候与地貌等因素解释这些⽣产分布的形成原因;之后,以国家为单位,详细描述⽣产地区分布,以及商业发展的前景,代表着经济地理学发展的商业地理研究阶段。
3.20世纪前经济地理学研究的主要思维⽅法有规范性分析、实证分析、⾏为主义分析、结构主义分析、⽂化转向的变化。
4.20世纪前经济地理学的发展特点是【ABC 】A 研究区域尺度的变化B 研究企业组织的变化C 研究思维⽅法的变化D 研究空间发展格局的变化5.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可概括为【ABCD 】A 经济活动的内容B 经济活动区位C 经济活动空间组织D 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6.经济地理学内部的分⽀系统是【ABCD 】A 通论经济地理学B 区域经济地理学C 部门经济地理学D 公司地理学7.简述当前经济地理学的理论研究重点答:1)⼈地关系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2)全球与地⽅关系的理论研究3)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理论研究4)区域经济发展的公平与效率关系5)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第⼆章8.区位:主要指某事物占有的场所,但也含有位置、布局、分布、位置关系等⽅⾯的意义。
由于区位理论限定于研究⼈类为⽣存和发展⽽进⾏的诸类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讲,区位是⼈类活动(⼈类⾏为)所占有的场所。
9.区位理论是关于区位即⼈类活动所占有的场所的理论。
它研究⼈类活动的空间选择及空间内⼈类活动的组合,探索⼈类活动的⼀般空间法则。
10.区位条件是指⼈类进⾏活动的场所所具有的各种属性或资质;区位因⼦是指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
经济地理学 第一章
美国大公司R&D区位及其变化(1965—1977)
跨国生产单位的几种组织型式
第二节 经济地理学与相邻学科关系
一、经济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地位
二、经济地理学与经济科学关系
(一)经济地理学与经济学
1、后者研究供求关系规律
研究如何使 用有限的资源 分配生产各种 商品等
2、前者研究经济活动区位和空间组织规律,
工业区位和空间组织的政治经济学分析等
(2)国内重点项目布局和联合选厂为中心的 区域规划 (3)国内工业生产综合体、城市工业开发区和 科技工业园区的发展论证等
工厂区位的平面图解析
1989年世界主要电子产品(半导体、集成电 路和微处理器)的空间分布
二、学科体系
(三)部门经济地理学
3、交通运输地理学
4、经济活动与环境的关系,包括微观的企业区
位与环境,中观尺度的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和宏观的经济全球化与环境条件利用
二、学科体系
二、学科体系
(一)通论经济地理学
1、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环境关 系的一般原理 2、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对经济活动的影 响分析,经济活动的区位分析 3、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经济地理学研 究的思维方式和技术方法
4、经济地理学发展趋势
浙江省“区域块状经济”地理空间分布
20世纪以来经济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二、学科体系
(二)区域经济地理学
1、研究生产地域综合体形成的条件、因素、特 点和发展预测 2、全国各地区自然资源综合研究和评价,新 开发地区的综合考察和建设规划 3、已开发地区的综合发展问题, 4、骨干工业项目或综合体方案的论证
关键因素是经济规律作用
3、研究经济活动与环境的关系
经济地理学复习题参考答案
经济地理学各单元复习题第一章1、何谓经济地理学。
答: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2、试述20世纪经济地理学开展的特点。
答:特点一是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的演变;特点二是研究区域尺度变化、企业组织变化和思维方式变化。
3、试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答:1.经济活动的内容;2.经济活动区位;3.经济活动空间组织;4.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4、简述经济地理学的学科体系。
答:1.通论经济地理学;2.区域经济地理学;3.部门经济地理学--农业地理学、工业地理学、交通运输地理学、商业地理学和信息业经济地理学;4.公司〔企业〕地理学。
第二章1、区位:主要指某事物占有的场所,但也含有位置、布局、分布、位置关系等方面的含义。
2、区位主体:区位中占有场所的事物。
3、区位理论:是关于区位即人类活动所占有的场所的理论,它研究人类活动的空间选择及空间内人类活动的组合,探索人类活动的一般空间法那么。
4、区位条件:区位〔场所〕所特有的属性或资质。
5、区位因子:指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
6、交通网:一般由根本的点和线组成相互联系的网络。
7、交通网的密度:指在某一区域内单位面积的运输线路的总长度。
必须考虑运输线路的类型以及总通过能力的差异。
8、通达性:是衡量网络中点之间移动的难易程度的指标。
用通达指数和分散指数来衡量。
9、连接度:表示交通网络的兴旺程度。
用贝塔指数衡量。
10、可进入性:11、地理可进入性:指场所对外交往的地理方便程度,它主要决定于地理位置和距离。
12、经济可进入性:指场所的对外交往本钱上下,它取决于运费、通信费。
费用越低,对外通达性越好,反之那么相反。
13、制度可进入性:指由制度因素决定的场所对外生产要素和商品交往的方便程度。
14、社会可进入性:指由社会因素〔包括语言、文化等〕所决定的场所对外交往的便利程度。
15、简述古典区位理论与现代区位理论的区别。
答:(1) 古典区位理论在区位主体上仅考虑一个生产地,而现代区位理论那么考虑到企业内外的多个生产地。
经济地理学第一章(1)
经济活动空间组织 经济活动内部联系
(管理学)
(经济学)
社会科学
经济地理学第一章(1)
1.通论经济地理学
研究经济活动地理空间组织的一般原理,既讨论 经济活动的区位选择,也探讨区域整体经济活动体 系的地理空间组织,还包括经济地理学研究的思维 方式和技术方法,经济地理学的性质、任务及发展 趋势等。 1.企业(公司)地理学:它着重研究企业增长与空 间扩张、企业经济活动体系与空间结构、企业区位 选择和区域企业经济活动与区域发展等问题。 2.产业(部门)经济地理学:是研究产业经济活动体 系的地理空间组织的分支学科。 3.区域经济地理学:以明确的区域整体为单位,研 究其经济发展条件和经济活动体系的地理空间组织, 侧重于区域内外的分工与协作、区域经济结构、地 域生产综合体(系统)的形成与发展,和区域经济 发展战略等方面。
经济地理学第一章(1)
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地理空间) 相结合关系的学科,主要包括:
1)研究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相结合的规律。 2)研究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相结合的两种基本形 态①经济活动及经济活动体系与地理环境区位相 结合;②经济活动体系与一定区域(整体)地理 环境相结合。 3)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相结合的状态(形式、静 态、特征),也研究其形成、变化、发展过程 (方式、动态、特征)的 。
从空间信息角度来看,经济地理学实质上是研究 根据经济活动和地理环境(空间)的数量、质量、 空间、时间特征(信息特征),将经济活动与地理 环境相结合或将经济活动组织落实到地理空间中的 决策过程。
经济地理学第一章(1)
1.3.3经济地理学与经济科学
经济地理学与经济学的关系得到地理学家和经济 学家的关注。在一些地理学家企图弄清经济学空间 含义的同时,经济学家关注空间现象的经济意义。
《经济地理学》第一章作业
《经济地理学》第一章作业【第一章作业题】? 不定项选择题 ? 填空题 ? 简答题 ? 判图题 ? 实练题一、不定项选择题1.极具价值的中国最早的经济地理名著是( )。
A.《尚书・禹贡》B.《史记・货殖列传》C.《汉书・地理》D.《山海经》2.中国史书中首次出现以“地理”命名的专著是( )。
A.《尚书》 B.《史记》C.《汉书》D.《山海经》 3.首次提出“经济地理学”这一科学名词的是( )。
A.(德)戈策 B.(中)司马迁 C.(中)班固 D.(俄)罗蒙诺索夫E.(古罗马)斯特拉波4.经济地理从地理学分化、独立出来后,首先是以( )之名出现于世。
A.农业地理 B.工业地理 C.商业地理 D.旅游地理5.在近代地理学中,对于“生产力分布为何有如此明显的地区差异”命题解释分为( A.宇宙派 B.地志派 C.环境论派 D.区位论派6.经济地理学的根本特性是( )。
A.阶级性B.地域性C.综合性D.实用性 7.下列属于通论的经济地理学分支的是( )。
A.旅游地理学B.工业地理学C.城市地理学D.商业地理学E.农业地理学8.下列关于地理比较法,说法错误的是( )。
A.经地学比较方法按其比较内容可分为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B.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是分析问题两个不同侧面C.运用比较法时,要注意对象属性的不同,在相似属性的对象比较科学意义不大D.运用比较时,要注意数据资料的统计范围、时间 9.下列属于系统的特征的有 ( )。
A.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 B.子系统目标服从高层次系统的目标C.系统的结构性表现为内部各要素相互关联的方式或秩序D.为了维持系统内部的平衡,需要不断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10.关于抽样考察与典型考察,说法错误的是 ( )。
A.二者都是非全面的考察方式B.抽样考察对考察对象是有意识的,典型考察对象却是任意的C.典型考察是通过典型数据推论分析总体,抽样考察是从数量上推算总体1)D.二者都可克服全面考察工作量大的缺点,轻便灵活,节约人财物二.填空题1.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的一门科学。
第一章经济地理学概述作业
产业融合与跨界发展趋势
产业融合
随着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变化,不同产业之间的边界逐渐模糊,产业融合成为发展趋势。例如,互联 网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催生了电子商务、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
跨界发展
企业为寻求新的增长点和竞争优势,纷纷进行跨界发展。通过跨行业、跨地区、跨国界的合作与创新 ,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通信基础设施布局规划
通信网络覆盖
完善通信网络布局,提高网络覆 盖率和通信质量,满足社会经济
发展需求。
5G网络建设
加快推进5G网络建设,提升信息 化水平,促进数字经济发展。
网络安全保障
加强网络安全保障措施,确保通 信网络的安全稳定运行。
信息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信息技术创新
加强信息技术研发和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 。
02 区域经济发展与 空间结构演变
区域经济增长极核理论
增长极概念
扩散效应
指具有推动性的主导产业和创新行业 及其关联产业在地理空间上集聚而形 成的经济中心。
增长极向周围地区进行要素和经济活 动输出,从而刺激和推动周围地区的 经济发展。
极化效应
增长极的推动性产业吸引和拉动周围 地区的要素和经济活动不断趋向增长 极,从而加快增长极自身的成长。
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城市建设中应用
可持续发展理念
阐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和原则,包括经 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的协调发展。
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分析城市建设中如何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 如绿色建筑、低碳交通、循环经济等方面的
实践和创新。
未来城市发展趋势预测
智能化发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未来城市将更加注重智能化发展,包括智能交通 、智能电网、智能建筑等方面的应用。
第( 1) 章 经济地理学绪论--1
(3)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的演变:
环境决定论(1900年—20世纪30年代早期); 区域差异研究(30年代—50年代中期) ; 区位分析、空间组织、空间系统演化(50年代 中期以来);
行为主义方法、生态方法(70年代以来)。
图1:经济地理学发展思路示意图
学 科 完 善 程 度
规律
分析
(过程、成因) (前提、边界记)
图1.3
地理学学科划分
二、经济地理学与经济科学的关系
(一) 经济地理学与经济学
经济学研究资源如何配置(三大基本经济问 题)才能满足人类需要等问题。 经济地理学试图寻求经济活动的区位和空间 组织的一般规律。而这种空间分异规律形成的关 键是经济规律的作用。 因此,掌握经济学相关知识对经济地理学研 究具有重要意义。反过来,考虑经济活动与环境 的关系对于经济学的资源有效配置也具有重要意 义。
全球分工与合作(1990年代之后); 。
图3:经济地理学研究的尺度演变示意图
微观
(企业区位, 二战前)
中观
(区域经济, 50-70年代)
宏观
(全球分工与合作, 90年代后)
(2)研究企业组织的变化:
20世纪经济地理学研究客体的变化 主要表现在以单部门企业为主要研究对 象转向以多部门、多区域、跨国经营和 全球性经营发展为研究对象。
三、经济地理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
四、经济地理学与技术科学的关系
一、经济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地位
(一) 地理学学科体系
地理学是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 的一门科学。 地理学可划分为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 学和地理技术学科。这三个分支学科各又包 括一系列次一级的分支学科。
(一)经济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经济地理学》课后思考题答案.doc
《经济地理学》课后思考题答案第一章绪论1、概念题实证主义分析:20世纪60年代的数量革命为经济地理研究带来了实证主义分析发,它强调用统计和数学模拟方法探索经济流动空间结构的形成规律。
5、简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彖的内涵。
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1)经济活动的内容经济活动的内容,从产业角度观察,包括第一次产业(或初级产业),如农、林、渔业和采掘业;第二次产业,如制造业、供水、汽、电等;第三次产业,如各种商业与贸易、旅游与娱乐、仓储与运输、旅馆与饮食等服务业;第四次产业,如金融、教育、科学研究、信息业、咨询业等。
所有这些产业均属经济地理学研究范畴。
(2)经济活动区位经济地理学研究经济活动在什么区位(场所)发生,以及为什么在这些区位(场所)发生。
它既包括工厂、商店、农场、车站、码头、交通线路等的单独研究,也包括具有多种分部(如工厂、商店、运输公司等)的公司的区位的综合研究。
(3)经济活动空间组织各种经济活动是相互关联的。
考虑这种关联,经济地理学研究区域内不同企业、不同产业部门之间的协调发展;研究区域之间的经济差异、经济增长变化、经济分工与合作、经济要索的区际流动等问题。
随着经济活动全球化,全球性的经济活动空间组织(如大经济格局变化)也成为经济地理学研究重点之一。
(4)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经济地理学研究的经济活动的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经济环境等。
这些环境与经济发展关系密切。
尤其是我国人口众多且资源有限,研究两者关系具更为重要的意义。
该研究包括微观上的企业区位与环境关系,屮观尺度上的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宏观尺度上的经济全球化与环境条件利用,等等。
9、试述半前经济地理学的理论研究重点(除了教材上讲解之外,还有哪些?为什么?)当前经济地理学的理论研究重点:(1)人地关系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地理学始终以人类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作为基础理论研究,经济地理学可以从多角度对建立人地关系理论做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作业题】
●题型
◆不定项选择题(选做)
◆填空题(选做)
◆简答题(选做)
◆判图题(必做)
◆实练题(必做)
●布置作业时间:09月19日,统一上交作业时间:09月30日晚24时。
●交作业模式:所有同学均采用电子版,直接做到每题要求的合适位置上。
最
后交作业的WORD文档标题为:某某班+第一章作业+学号+姓名+时间。
一、不定项选择题
1.极具价值的中国最早的经济地理名著是( A )。
A.《尚书·禹贡》
B.《史记·货殖列传》
C.《汉书·地理》
D.《山海经》
2.中国史书中首次出现以“地理”命名的专著是( )。
A.《尚书》
B.《史记》
C.《汉书》
D.《山海经》
3.首次提出“经济地理学”这一科学名词的是( E )。
A.(德)戈策
B.(中)司马迁
C.(中)班固
D.(俄)罗蒙诺索夫
E.(古罗马)斯特拉波
4.经济地理从地理学分化、独立出来后,首先是以( A )之名出现于世。
A.农业地理
B.工业地理
C.商业地理
D.旅游地理
5.在近代地理学中,对于“生产力分布为何有如此明显的地区差异”命题解释分为(D)
A.宇宙派
B.地志派
C.环境论派
D.区位论派
6.经济地理学的根本特性是( B )。
A.阶级性
B.地域性
C.综合性
D.实用性
7.下列属于通论的经济地理学分支的是( ABCDE )。
A.旅游地理学
B.工业地理学
C.城市地理学
D.商业地理学
E.农业
地理学
8.下列关于地理比较法,说法错误的是( C )。
A.经地学比较方法按其比较内容可分为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
B.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是分析问题两个不同侧面
C.运用比较法时,要注意对象属性的不同,在相似属性的对象比较科学意义不大
D.运用比较时,要注意数据资料的统计范围、时间
9.下列属于系统的特征的有 ( ABCD )。
A.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
B.子系统目标服从高层次系统的目标
C.系统的结构性表现为内部各要素相互关联的方式或秩序
D.为了维持系统内部的平衡,需要不断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10.关于抽样考察与典型考察,说法错误的是 ( B )。
A.二者都是非全面的考察方式
B.抽样考察对考察对象是有意识的,典型考察对象却是任意的
C.典型考察是通过典型数据推论分析总体,抽样考察是从数量上推算总体
D.二者都可克服全面考察工作量大的缺点,轻便灵活,节约人财物
二.填空题
1.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的一门科学。
2.经济地理学的科学性质是介于、和的一门边缘科学。
3.在近代地理学中,对于“生产力分布为何有如此明显的地区差异”命题解释分为泒和泒。
4.1760年,俄国学者首次提出“经济地理学”学科名词,1882年,德国地理学家发表《经济地理学的任务》一文,论述了经济地理学本质及其构成,标志着经济地理学科的形成。
5.经济地理学的地域性,核心问题是
6.经地学科体系包括的经济地理学和的经济地理学。
前者又叫
或普通经济地理学,后者又叫经济地理学。
7.交通运输两重性表现为:既是工农业生产的,又是一个的部门。
8.交通运输地理实际包括两方面的基本内容:地理和地理,前者又叫地理,后者又叫地理。
9.在经济地理学体系中,是当代地理学研究的最活跃领域。
10.区域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是。
11.科学的思维方式大体上可归为两大类,即和。
12.国家和区域经济地理形态描述体系最受众人推崇的是前苏联著名经济地理学家。
13.经济地理要素的关系多是不确定的关系,数量统计中的是定量确定要素关系有效方法。
14.经济地理系统分析基本程序的关键是。
15.统计表根据主词是否分组和分级程度,可以分为表、表和表。
16.经济地理学中的技术经济论证,是对各种产业规划与布局方案进
行,从中优选最佳方案。
17.遥感系统由、、和四部分组成。
18.地理信息系统中空间相关数据包括数据和数据。
三、简答题
1.为什么说经济地理学与地理学研究对象是“同中之异”?
2.为什么说只有地域性与综合性才是经济地理学的根本特性?
3.什么是归纳法,什么是演绎法?
4.简述巴郎斯基关于国家和区域经济描述体系的“地理八股”?
5.什么是纵向比较法?什么是横向比较法?
6.简述经济地理系统分析的主要步骤。
7.实地考查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8.简述技术经济论证的工作程序。
四.判图题
1.三次产业结构图
提示:三次产业产值之和为GDP,所占比例之和=100%
(1)A国三次产业比重;B国呢?
(2)A国B国三次产业构成有何不同?
(1)A国第一产业比重60%,第二产业比重20%,第三产业比重20%;B国第一产业比重20%,第二产业比重30%,第三产业比重50%。
(2)A国主要以第一产业为主,二三产业所占比例少;B国则以第三产业为主,第一产业比重大幅度降低。
2.世界能源结构变化图
提示:核能为新能源,其余为传统能源
从图可以读到哪些能源信息,最后得到什么结论
(1)1950年以前,传统能源比重在60%以上,而核能等新能源比重较低;(2)从1950年至1970年间,传统能源比重开始大幅度降低,而新能源比重大幅度升高,且所占比例超过50%;(3)1975年后到1989年,各种能源比重趋于稳定,新能源比重高达
70%,而传统能源比重在30%左右;
结论:1970年前,我国发展水平低下,主要能源利用以传统能源为主;之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对于新能源的利用逐步提高,直到1980年左右,能源利用达到稳定,主要以新能源为主,高达70%以上。
五、实练题
1.统计图表题
根据国家统计局或自己所在省区统计局公布的人口与GDP数据及统计图表相关知识,尝试用EXCEL软件制表和绘图。
(1)2015年全国大陆31省区(直辖市)统计指标(地区面积、年末总人口、GDP、人均GDP、城市化率、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居民平均收入8个指标)数据统计表。
(2)家乡省区(直辖市)建国以来(每隔五年,即1950,1955,1960,……,2010和2015年共计14个年份)GDP及人均GDP数据的统计表与统计图。
该题说明及要求:
第一,本题数据来源地为:中国国家统计局与各省统计局网站或国家、地方统计年鉴。
第二,本题中的“省区”指自己所在家乡省区。
由于陕西籍学生多,陕西籍学生第(2)小题改为家乡地级(如延安市、榆林市)或县区(如神木县、周至县)改革开放以来(1980,1985,……,2010和2015年共计8个年份)。
2.经济地图题
我国石油消费情况:2004年,我国进口已占石油消费33.3%, 2008年原油进口依赖度已达48.5%。
2009年进口超过50%(见图1),充足来源和安全线路关系国计民生。
图1 1990年代以来我国石油净进口与对外依存度变化过程据统计,目前我国石油进口地点主要是中东、非洲、俄罗斯与中亚、东南亚等,其中,
⏹中东约占50%,从波斯湾(以沙特、伊朗、阿曼为主)出发,经霍尔木兹海
峡、马六甲海峡,穿越南海到国内。
⏹西非几内亚湾地区(以安哥拉和刚果(金)为主)和北非地区(以苏丹为主)
占25%。
前者绕过好望角,后者经红海和亚丁湾,二者都穿过印度洋经马六
甲海峡到国内。
⏹中亚和俄罗斯约占10%,前者通过中哈石油管道,从哈萨克斯坦里海沿岸到
我国新疆的阿拉山口,后者中俄石油管道,由俄罗斯的斯科沃罗季诺到我国
大庆。
⏹拉丁美洲(以巴西、委内瑞拉为主)约占10%,石油经巴拿马运河,太平洋
海上航线运抵国内。
⏹东南亚(以印尼、马来西亚和文莱为主):约占5%经海上航线运抵国内
根据以上材料,也可以参考网络上世界或中国石油运输的相关资料,利用制图原理,独自或小组合作制作一张中国石油进口运输图。
说明:本题材料中石油产地提供了主要国家,可以以这些国家为运输起点,对于运输到国内有多个石油进口港口(如国内大连、天津、青岛、宁波、湛江),不再区分,只需要将终点落到沿海石油进口港口即可。
注:中东约占50%,从波斯湾(以沙特、伊朗、阿曼为主)出发,经霍尔木兹海峡、马六甲海峡,穿越南海到国内——黑色线路
西非几内亚湾地区(以安哥拉和刚果(金)为主)和北非地区(以苏丹为主)占25%。
前者绕过好望角,后者经红海和亚丁湾,二者都穿过印度洋经马六甲海峡到国内——黄色线路
中亚和俄罗斯约占10%,前者通过中哈石油管道,从哈萨克斯坦里海沿岸到我国新疆的阿拉山口,后者中俄石油管道,由俄罗斯的斯科沃罗季诺到我国大庆。
——红色线路
拉丁美洲(以巴西、委内瑞拉为主)约占10%,石油经巴拿马运河,太平洋海上航线运抵国内——绿色线路
东南亚(以印尼、马来西亚和文莱为主):约占5%经海上航线运抵国内——紫色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