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地理学》第一章作业

合集下载

经济地理学整理答案版

经济地理学整理答案版

一、土地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
1、土地的自然特性:土地的空间位置、形态、地表自然物质组成等。
2、土地的经济特性:地价、供给的稀缺性、经济区位等。(由城市市中心往郊区,产业分布有什么变化?)
二、原材料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
1. 原材料因子主要是通过以下因素对经济活动区位施加影响:原材料的可运性、运费
大小、可替代性、价值及其在产品成本中的构成状况。
2. 现代大规模的工业生产,往往是利用多种原料,便于原料集散的区位(港口等),
显示出优越性。
3. 考虑现代生产的及时性、可靠性与灵活性,形成了一种新的组织原材料供应的地域
综合体——供应商园。
三、能源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
1. 大量消耗能源的产业活动,要求选择的区位接近廉价的电力供应地。
B、特点之二:研究区域尺度变化,研究企业组织变化和思维方式变化。
2. 当前经济地理学的理论研究重点是什么?
人地关系的理论研究
全球与地方关系的理论研究
区域经济发展的公平与效率关系
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第二章 经济活动区位及影响因素分析
1. 简述要素投入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2011级1班
《经济地理学》复习思考题
(鄙人按照老师给的题目做的答案,希望能有帮助,
预祝大家取得好成绩!!!!!!)
第一章 绪论
1. 简述20世纪经济地理学的发展特点。
A、特点之一: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的演变,环境决定论(1900年—20世纪30年代早期)、区域差异研究(20世纪30年代—50年代中期) 、空间经济学(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行为主义方法、生态方法(20世纪70年代以来)。

李小建《经济地理学》

李小建《经济地理学》
杜能圈形成机制
地租曲线:在市场点(运费为零)的地租收入
和耕作极限连结的曲线。
观点:合理的农业生产活动以追求最大的地租
收入为目标——农场主选择地租收入最大的农作 物进行种植
2022年9月19日1时46分
经济地理学 27
第三章 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核心思想
第一节 杜能农业区位论
➢在既定假设条件下,依据农业生产活动的利益
二、胡佛的区位理论 端点经济区位理论:端点区位优于中间区位的原理 送达价格:是生产费和运费之和,可用从生产地向 外呈放射状的等送达价格线来表示。
2022年9月19日1时46分
经济地理学 32
第三章 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三、廖什的区位理论
获取最大利润的市场地域 廖什的市场区与需求圆锥体
小结 ▲按照廖什的理论,区位空间达到均衡时,最佳的 空间模型是正六边形。即市场区形状是蜂窝状的正 六边形“面”状市场。 ▲韦伯学派的“点”状市场
➢规模经济:也称大规模生产的节约,是指生产部
门(工厂或企业)随着生产活动和经营活动规模的不 断扩大,其单位产品成本不断降低,收益递增的一 种趋势。(内部规模经济、外部规模经济)
2022年9月19日1时46分
经济地理学 14
第二章 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四节 交通及其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
一、交通要素(三个基本)交通网;交通流;地域
二、交通运输对区位选择的影响
运费成本:因运输方式不同
因定价制度不同——距离比例运价; 区段运价;远距离递减运价;均一运价。( 图 )
交通便捷程度:连结度(贝塔指数)、通达度(通
达指数和分散指数)
完善的交通网提高了区域地理可进入性
2022年9月19日1时46分

经济地理题库1-4章节

经济地理题库1-4章节

《经济地理学》课程练习:第一章一、选择题(不定项)1、国内最古老的地理文献当属战国时代的( BC )A.《史记》B.《山海经》C.《禹贡》D.《汉书》2、14世纪开始的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地理大发现,促进了经济地理学前身(B )的产生。

A.人文地理学B.商业地理学C.农业地理学D.工业地理学3、19世纪80年代,欧洲地理学家( D )具体提出了建立作为科学体系的经济地理学,标志着经济地理学从地理学分化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A.瓦伦纽斯B.奇泽姆C.罗蒙诺索夫D.葛茨4、20世纪上半叶,经济地理学发展中的最重大事件当属经济活动区位论的引入。

此时期,引入的经济活动区位论包括(ABC )A.杜能提出的“农业区位论”和韦伯的“工业区位论”B.克里斯塔勒的以商业为主的“中心地理论”C.廖仕的“区位经济论”D.皮鲁的“增长极理论“5、依据本书的观点,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ABCD )A.经济活动的内容B.经济活动区位C.经济活动空间组织D. 经济活动与环境的关系二、填空题1、20世纪前的经济地理研究,大致可分为三个研究阶段。

分别为史志描述,商业地理研究,经济地理学研究。

2、17世纪中叶,最具影响的商业地理专业著作是苏格兰学者奇泽姆 1889年出版的《商业地理手册》。

3、经济地理学这个学科名称是俄国科学家罗蒙诺索夫在〈〈地理考察〉〉笔记中首次提出。

4、本书从研究区域尺度变化,企业组织变化和思维方式变化三方面概括了20 世纪经济地理学的发展特点。

5、前苏联学者对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问题有两种不同观点,以致形成两种学派。

一是以巴朗斯基,萨乌仕金等为代表的区域学派,另一是以费根和康斯坦丁诺夫为代表的部门统计学派。

6、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决定了该学科具有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相结合的特性。

7、经济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8、经济地理学研究的经济活动的最基本单元是企业。

三、判断题1、17世纪中叶,欧洲地理学家瓦伦纽斯出版了商业地理教科书,是世界上最早的商业地理专业著作之一。

《经济地理学》课后答案 李小建版

《经济地理学》课后答案   李小建版
经济地理学: 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2 、简述经济地理学中的文化(制度)转向。
3 、分析企业在经济地理学研究中的作用及其变化。从企业角度研究经济地理学有何局限性?
4 、布置阅读相关研究文献,讨论新近经济地理学的发展特点?
5 、简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的内涵。
区位主体 : 区位中占有场所的事物称为区位主体 。 例如人类活动包括政治活动 、 文化活动 、 经济活动等,其内容或实体都是区位主体。
区位理论 : 是关于区位即人类活动所占有的场所的理论 。则。
区位条件: 是指人类进行活动的场所所具有的各种属性或资质。
李小建《经济地理学》课后思考题答案(40页)
第一章 绪论
1 、概念题
《货殖列传》: 是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编写的《史记》中的一章,记述了他游历黄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的见闻,包括人口、经济、物产、贸易和城市等,代表着经济地理学发展的史志描述阶段。
《商业地理手册 》 : 由 1889 年苏格兰学者 奇泽姆 ( G . G . Chisholm ) 出版 , 他先以商品种类为纲 ,介绍世界的生产与贸易,并以气候与地貌等因素解释这些生产分布的形成原因;之后,以国家为单位 ,详细描述生产地区分布,以及商业发展的前景,代表着经济地理学发展的商业地理研究阶段。
(4 ) 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经济地理学研究的经济活动的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环境 、 经济环境等 。 这些环境与经济发展关系密切 。 尤其是我国人口众多且资源有限 , 研究两者关系具更为重要的意义。该研究包括微观上的企业区位与环境关系,中观尺度上的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 宏观尺度上的经济全球化与环境条件利用,等等。

习题经济地理学(供参考)

习题经济地理学(供参考)

《经济地理学》课程练习:第一章一、选择题(不定项)1、国内最古老的地理文献当属战国时代的()A.《史记》 B.《山海经》 C.《禹贡》 D.《汉书》2、14世纪开始的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地理大发现,促进了经济地理学前身()的产生。

A.人文地理学B.商业地理学C.农业地理学D.工业地理学3、19世纪80年代,欧洲地理学家()具体提出了建立作为科学体系的经济地理学,标志着经济地理学从地理学分化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A.瓦伦纽斯 B.奇泽姆 C.罗蒙诺索夫 D.葛茨4、20世纪上半叶,经济地理学发展中的最重大事件当属经济活动区位论的引入。

此时期,引入的经济活动区位论包括() A.杜能提出的“农业区位论”和韦伯的“工业区位论” B.克里斯塔勒的以商业为主的“中心地理论” C.廖仕的“区位经济论” D.皮鲁的“增长极理论“5、依据本书的观点,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A.经济活动的内容B.经济活动区位C.经济活动空间组织D. 经济活动与环境的关系二、填空题1、20世纪前的经济地理研究,大致可分为三个研究阶段。

分别为,,。

2、17世纪中叶,最具影响的商业地理专业著作是苏格兰学者 1889年出版的《商业地理手册》。

3、经济地理学这个学科名称是俄国科学家在〈〈地理考察〉〉笔记中首次提出。

4、本书从研究,和三方面概括了20 世纪经济地理学的发展特点。

5、前苏联学者对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问题有两种不同观点,以致形成两种学派。

一是以巴朗斯基,萨乌仕金等为代表的,另一是以费根和康斯坦丁诺夫为代表的。

6、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决定了该学科具有相结合的特性。

7、经济地理学是的一个重要分支。

8、经济地理学研究的经济活动的最基本单元是。

三、判断题1、17世纪中叶,欧洲地理学家瓦伦纽斯出版了商业地理教科书,是世界上最早的商业地理专业著作之一。

()2、以前苏联学者萨乌什金为代表的区域学派认为经济地理学着重研究区域内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统一的生产配置规律。

经济地理学 第一章

经济地理学 第一章

美国大公司R&D区位及其变化(1965—1977)
跨国生产单位的几种组织型式
第二节 经济地理学与相邻学科关系
一、经济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地位
二、经济地理学与经济科学关系
(一)经济地理学与经济学
1、后者研究供求关系规律
研究如何使 用有限的资源 分配生产各种 商品等
2、前者研究经济活动区位和空间组织规律,
工业区位和空间组织的政治经济学分析等
(2)国内重点项目布局和联合选厂为中心的 区域规划 (3)国内工业生产综合体、城市工业开发区和 科技工业园区的发展论证等
工厂区位的平面图解析
1989年世界主要电子产品(半导体、集成电 路和微处理器)的空间分布
二、学科体系
(三)部门经济地理学
3、交通运输地理学
4、经济活动与环境的关系,包括微观的企业区
位与环境,中观尺度的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和宏观的经济全球化与环境条件利用
二、学科体系
二、学科体系
(一)通论经济地理学
1、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环境关 系的一般原理 2、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对经济活动的影 响分析,经济活动的区位分析 3、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经济地理学研 究的思维方式和技术方法
4、经济地理学发展趋势
浙江省“区域块状经济”地理空间分布
20世纪以来经济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二、学科体系
(二)区域经济地理学
1、研究生产地域综合体形成的条件、因素、特 点和发展预测 2、全国各地区自然资源综合研究和评价,新 开发地区的综合考察和建设规划 3、已开发地区的综合发展问题, 4、骨干工业项目或综合体方案的论证
关键因素是经济规律作用
3、研究经济活动与环境的关系

2022秋季福师《经济地理学》在线作业一及答案

2022秋季福师《经济地理学》在线作业一及答案

2022秋季福师《经济地理学》在线作业一及答案福师《经济地理学》在线作业一一、单选题(共10道试题,共30分。

)1.经济结构的核心部分是()A.产业结构B.收入分配结构C.技术结构D.职业结构满分:3分2.()机制是产业区位选择机制中的主体部分。

A.目标驱动B.利益驱动C.宏观调控D.市场调控满分:3分D.经济开发区满分:3分4.古典区位论向现代区位论发展的转折点是()。

A.农业区位论B.工业区位论C.市场区位论D.运输区位论满分:3分5.容易陷入纳克斯所说的“贫困恶性循环”之中的是()区域。

A.纯自然资源型B.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结合型C.社会资源为主、自然资源为辅型D.资源缺乏型满分:3分6.衡量区域产业结构合理与否的最终标准是()A.结构性效益B.资源利用程度C.关联度D.区域产业结构的转换能力满分:3分7.()战略主张以发展工业带动经济的发展,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

A.进口替代B.出口替代C.工业赶超D.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满分:3分8.克拉克产业分类又称为()A.产业功能分类B.四次产业分类C.三次产业分类D.要素集约度产业分类满分:3分9.根据区域经济发展梯度转移理论,区域经济的盛衰主要取决于()A.生产力水平高低B.资源丰富程度C.产业结构优劣D.区域经济政策导向满分:3分10.“区位因子”最早由()提出,并将其定义为经济活动在某特定地点进行时所得到的利益即费用的节约。

A.格林哈特B.哈特向C.艾萨德D.韦伯满分:3分二、多选题(共15道试题,共45分。

)1.下列选项中,属于产业环境要素的有()A.产业聚集B.生产服务C.基础设施D.人文环境满分:3分2.高产业关联度是主导产业必须所具备的特征之一。

某产业的关联度可通过()来判断。

A.输出率系数B.感应度系数C.影响力系数D.生产率系数满分:3分3.下列选项属于区域经济结构范畴的有()A.产业结构B.空间结构C.要素结构D.技术结构满分:3分4.现代区域经济学的主要理论()A.新经济地理学派B.新制度学派C.区域管理学派D.区位理论学派满分:3分5.技术创新对区域结构变迁的作用机制表现为()A.引起产品、产业的更替B.引导、改变消费需求C.引发、促进制度创新D.增加了区域的经济竞争力满分:3分6.根据英国经济地理学家埃斯塔尔的研究,停滞部门在工业生命循环制中所处的阶段是()A.创新阶段B.发展阶段C.成熟阶段D.衰老阶段满分:3分7.工业生产生命循环阶段论认为各工业部门在发展过程中必然要经历()阶段。

经济地理学复习题参考答案

经济地理学复习题参考答案

经济地理学各单元复习题第一章1、何谓经济地理学。

答: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2、试述20世纪经济地理学开展的特点。

答:特点一是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的演变;特点二是研究区域尺度变化、企业组织变化和思维方式变化。

3、试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答:1.经济活动的内容;2.经济活动区位;3.经济活动空间组织;4.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4、简述经济地理学的学科体系。

答:1.通论经济地理学;2.区域经济地理学;3.部门经济地理学--农业地理学、工业地理学、交通运输地理学、商业地理学和信息业经济地理学;4.公司〔企业〕地理学。

第二章1、区位:主要指某事物占有的场所,但也含有位置、布局、分布、位置关系等方面的含义。

2、区位主体:区位中占有场所的事物。

3、区位理论:是关于区位即人类活动所占有的场所的理论,它研究人类活动的空间选择及空间内人类活动的组合,探索人类活动的一般空间法那么。

4、区位条件:区位〔场所〕所特有的属性或资质。

5、区位因子:指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

6、交通网:一般由根本的点和线组成相互联系的网络。

7、交通网的密度:指在某一区域内单位面积的运输线路的总长度。

必须考虑运输线路的类型以及总通过能力的差异。

8、通达性:是衡量网络中点之间移动的难易程度的指标。

用通达指数和分散指数来衡量。

9、连接度:表示交通网络的兴旺程度。

用贝塔指数衡量。

10、可进入性:11、地理可进入性:指场所对外交往的地理方便程度,它主要决定于地理位置和距离。

12、经济可进入性:指场所的对外交往本钱上下,它取决于运费、通信费。

费用越低,对外通达性越好,反之那么相反。

13、制度可进入性:指由制度因素决定的场所对外生产要素和商品交往的方便程度。

14、社会可进入性:指由社会因素〔包括语言、文化等〕所决定的场所对外交往的便利程度。

15、简述古典区位理论与现代区位理论的区别。

答:(1) 古典区位理论在区位主体上仅考虑一个生产地,而现代区位理论那么考虑到企业内外的多个生产地。

《经济地理学》作业及参考答案

《经济地理学》作业及参考答案

《经济地理学》作业及参考答案《经济地理学》作业参考答案⼀、选择题⼀、选择题1、⾃然条件和⾃然资源不是产业布局的( )。

A.前提 B.基础 C.充分条件D.必要条件2、下列关于三次产业分类法,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三次产业分类法的依据和标准是产品的性质和⽣产过程的特征 B.费希尔明确提出了第三次产业的概念,并运⽤三次产业分类法研究了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变化之间的关系C.能⼴泛接受是因为其有⼀定的科学依据和较强的实⽤性D.采矿业按其产品的性质来看,理应划到第⼀次产业,但实践中常把其列⼊第⼆次产业。

3、区位论由()⾸创。

A.佩鲁 B.克拉克 C.韦伯 D.杜能4、在韦伯⼯业区位论中,()因素起决定性作⽤。

A.⼯资 B.运费 C.集聚 D.原料5、第三产业区别于其他产业的唯⼀特性是()。

A.易⾏性 B.先⾏性 C.服务性 D.普遍性6、我国重庆市市区属于( )类型城市地域形态。

A.团块状 B.带状 C.星状 D.组团式 E.⼀城多镇式7、CBD指()。

A.增长极 B.中央商业区 C.⾼技术园区 D.城市化8、农业⽣态系统的要素构成包括()。

A.环境 B.植物 C.动物 D.微⽣物9、公路运输的特点是( )。

A.直达性和门对门运输 B.灵活性强 C.运载量⼩ D.运输成本⾼10、中⼼地理论认为,商业中⼼区等级体系的分类和排列,⼀般要受到( )原则的制约和影响。

A市场最优 B.交通最优 C.效⽤最优 D.⾏政最优11、经济地理学是研究( )的⼀门学科。

A.⽣产(⼒)布局(分布)规律B.⽣产地域综合体C.⽣产⼒布局和⽣产地域综合体D.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演变规律12、增长极概念是20世纪50年代初⾸先由( )所提出的。

A.配弟 B. 佩鲁 C.克拉克 D.库茨涅兹13、下列()项不属于农业⽣产的特点。

A.经济再⽣产和⾃然再⽣产交织在⼀起 B.强烈的季节性、连续性和周期性C.强烈的地域性 D.主要是物理和化学变化过程以及少量的微⽣物作⽤和⽣物⼯程的活动14、下列⼯业基地中,()属于临海型⼯业布局。

经济地理学第一章(1)

经济地理学第一章(1)

经济活动空间组织 经济活动内部联系
(管理学)
(经济学)
社会科学
经济地理学第一章(1)
1.通论经济地理学
研究经济活动地理空间组织的一般原理,既讨论 经济活动的区位选择,也探讨区域整体经济活动体 系的地理空间组织,还包括经济地理学研究的思维 方式和技术方法,经济地理学的性质、任务及发展 趋势等。 1.企业(公司)地理学:它着重研究企业增长与空 间扩张、企业经济活动体系与空间结构、企业区位 选择和区域企业经济活动与区域发展等问题。 2.产业(部门)经济地理学:是研究产业经济活动体 系的地理空间组织的分支学科。 3.区域经济地理学:以明确的区域整体为单位,研 究其经济发展条件和经济活动体系的地理空间组织, 侧重于区域内外的分工与协作、区域经济结构、地 域生产综合体(系统)的形成与发展,和区域经济 发展战略等方面。
经济地理学第一章(1)
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地理空间) 相结合关系的学科,主要包括:
1)研究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相结合的规律。 2)研究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相结合的两种基本形 态①经济活动及经济活动体系与地理环境区位相 结合;②经济活动体系与一定区域(整体)地理 环境相结合。 3)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相结合的状态(形式、静 态、特征),也研究其形成、变化、发展过程 (方式、动态、特征)的 。
从空间信息角度来看,经济地理学实质上是研究 根据经济活动和地理环境(空间)的数量、质量、 空间、时间特征(信息特征),将经济活动与地理 环境相结合或将经济活动组织落实到地理空间中的 决策过程。
经济地理学第一章(1)
1.3.3经济地理学与经济科学
经济地理学与经济学的关系得到地理学家和经济 学家的关注。在一些地理学家企图弄清经济学空间 含义的同时,经济学家关注空间现象的经济意义。

经济地理学试题及答案

经济地理学试题及答案

经济地理学试题及答案经济地理学试题及答案【篇一:经济地理学复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1、何谓经济地理学。

答: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2、试述20世纪经济地理学发展的特点。

答:特点一是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的演变;特点二是研究区域尺度变化、企业组织变化和思维方式变化。

3、试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答:1.经济活动的内容;2.经济活动区位;3.经济活动空间组织;4.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4、简述经济地理学的学科体系。

答:1.通论经济地理学;2.区域经济地理学;3.部门经济地理学--农业地理学、工业地理学、交通运输地理学、商业地理学和信息业经济地理学;4.公司(企业)地理学。

第二章1、区位:主要指某事物占有的场所,但也含有位置、布局、分布、位置关系等方面的含义。

2、区位主体:区位中占有场所的事物。

3、区位理论:是关于区位即人类活动所占有的场所的理论,它研究人类活动的空间选择及空间内人类活动的组合,探索人类活动的一般空间法则。

4、区位条件:区位(场所)所特有的属性或资质。

5、区位因子:指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

6、交通网:一般由基本的点和线组成相互联系的网络。

7、交通网的密度:指在某一区域内单位面积的运输线路的总长度。

必须考虑运输线路的类型以及总通过能力的差异。

8、通达性:是衡量网络中点之间移动的难易程度的指标。

用通达指数和分散指数来衡量。

9、连接度:表示交通网络的发达程度。

用贝塔指数衡量。

10、可进入性:11、地理可进入性:指场所对外交往的地理方便程度,它主要决定于地理位置和距离。

12、经济可进入性:指场所的对外交往成本高低,它取决于运费、通信费。

费用越低,对外通达性越好,反之则相反。

13、制度可进入性:指由制度因素决定的场所对外生产要素和商品交往的方便程度。

14、社会可进入性:指由社会因素(包括语言、文化等)所决定的场所对外交往的便利程度。

15、简述古典区位理论与现代区位理论的区别。

经济地理学课后习题-李小健版

经济地理学课后习题-李小健版

《经济地理学》课后思考题答案第一章绪论1 、概念题《货殖列传》:是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编写的《史记》中的一章,记述了他游历黄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的见闻,包括人口、经济、物产、贸易和城市等,代表着经济地理学发展的史志描述阶段。

《商业地理手册》:由1889 年苏格兰学者奇泽姆(G . G . Chisholm )出版,他先以商品种类为纲,介绍世界的生产与贸易,并以气候与地貌等因素解释这些生产分布的形成原因;之后,以国家为单位,详细描述生产地区分布,以及商业发展的前景,代表着经济地理学发展的商业地理研究阶段。

规范性分析:20 世纪前期的经济地理区位论研究,以规范性分析为主要思维方式,这种研究主要从与经济区位选定有关的一些基本命题出发,演绎推理出结果。

实证主义分析:20 世纪60 年代的数量革命为经济地理研究带来了实证主义分析发,它强调用统计和数学模拟方法探索经济流动空间结构的形成规律。

行为主义分析:20 世纪60 年代末,行为学派在在经济地理研究上强调对区位决策者行为的分析。

认为同样的区位影响条件,不同的决策者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决策结果。

结构主义分析:20 世纪60 年代末以来,伴随着发达国家经济结构的转变、社会矛盾的加剧,以哈维为代表的学者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解释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矛盾。

强调社会的实际需要,强调政治、社会力量在影响经济区位形成中的作用。

文化转向:20 世纪90 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科学对文化研究兴趣地增加,地理学家开始重视制度和社会文化因素对经济空间现象的影响。

如:区域经济增长研究中对文化传统、关系、体制等因素的关注。

指导这些研究的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制度主义、经济社会学、女权理论等。

它们在经济地理学中的应用,被人概括为经济地理学中的“ 文化转向” 。

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2 、简述经济地理学中的文化(制度)转向。

3 、分析企业在经济地理学研究中的作用及其变化。

《经济地理学》课后复习思考题答案整理

《经济地理学》课后复习思考题答案整理

《经济地理学》课后复习思考题答案整理《经济地理学》课后复习思考题答案整理第一章绪论1 、概念题《货殖列传》:是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编写的《史记》中的一章,记述了他游历黄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的见闻,包括人口、经济、物产、贸易和城市等,代表着经济地理学发展的史志描述阶段。

《商业地理手册》:由1889 年苏格兰学者奇泽姆(G .G .Chisholm )出版,他先以商品种类为纲,介绍世界的生产与贸易,并以气候与地貌等因素解释这些生产分布的形成原因;之后,以国家为单位,详细描述生产地区分布,以及商业发展的前景,代表着经济地理学发展的商业地理研究阶段。

规范性分析:20 世纪前期的经济地理区位论研究,以规范性分析为主要思维方式,这种研究主要从与经济区位选定有关的一些基本命题出发,演绎推理出结果。

实证主义分析:20 世纪60 年代的数量革命为经济地理研究带来了实证主义分析法,它强调用统计和数学模拟方法探索经济流动空间结构的形成规律。

行为主义分析:20 世纪60 年代末,行为学派在经济地理研究上强调对区位决策者行为的分析。

认为同样的区位影响条件,不同的决策者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决策结果。

结构主义分析:20 世纪60 年代末以来,伴随着发达国家经济结构的转变、社会矛盾的加剧,以哈维为代表的学者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解释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矛盾。

强调社会的实际需要,强调政治、社会力量在影响经济区位形成中的作用。

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2 、简述经济地理学中的文化(制度)转向。

文化转向:20 世纪90 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科学对文化研究兴趣地增加,地理学家开始重视制度和社会文化因素对经济空间现象的影响。

如:区域经济增长研究中对文化传统、关系、体制等因素的关注。

指导这些研究的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制度主义、经济社会学、女权理论等。

它们在经济地理学中的应用,被人概括为经济地理学中的“ 文化转向” 。

(9109)《经济地理学》网上作业题及答案

(9109)《经济地理学》网上作业题及答案

[9109]《经济地理学》第一次作业[多选题]廖什与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的差异有__.A:K值B:模型建立的前提条件C:中心地职能规模与人口规模的对应比例D:中心地等级与所供应商品种类的对应关系参考答案:ABCD[多选题]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的K值有__.A:3B:4C:6D:7E:8参考答案:ABD[多选题]原料指数大于1的工业有__.A:钢铁业B:运输机械工业C:水泥业D:造纸业参考答案:ACD[多选题]韦伯工业区位论中考虑的区位因子有__.A:土地费B:运费C:劳动费D:原料费参考答案:BC[多选题]杜能圈出现过的圈层有__.A:休耕B:谷物C:谷草式农业D:三圃式农业参考答案:CD[多选题]杜能的假设条件包括__.A:交通工具是火车B:均质土地条件C:没有可以通航的河流D:经济人参考答案:BCD[多选题]衡量交通网结构状况的指标有__.A:交通网密度B:贝塔指数C:通达指数D:分散指数参考答案:BCD[多选题]原材料因子主要是通过__对经济活动区位施加影响A:运费大小B:原材料的可运行C:原材料的可替代性D:原材料的形状参考答案:ABC[多选题]对一般工业经济活动区位影响比较大的土地条件包括土地的__A:土地承载力B:土地肥力C:土地形状D:土地区位参考答案:AD[多选题]胡佛认为运费主要由__组成.A:线路运行费B:运具购置费C:站场费D:流量参考答案:AC第二次作业[多选题]企业增长的动因有――A:实现交易内部化B:来自竞争的压力C:大企业比小企业利润高D:消费者更相信大企业参考答案:AB[多选题]主导产业选择的指标有――A:比较集中系数B:比较输出率系数C:利润率D:内部收益率参考答案:AB[多选题]扩散机制的形成主要源于――A:寻求新的发展机会B:政府的政策作用C:避免集聚不经济D:和附近的企业发生矛盾参考答案:ABC[多选题]区域经济增长因素主要有――A:资源禀赋B:区位条件C:产品生命周期D:资源配置能力参考答案:ABD[多选题]弗里德曼认为支持中心成长的机制有――A:主导效应B:信息效应C:心理效应D:生产效应参考答案:ABCD[多选题]增长极对区域经济活动产生组织作用的效应有――A:支配效应B:乘数效应C:极化效应D:扩散效应参考答案:ABCD[多选题]下列属于经济地域综合体组成要素的有――A:专门化要素B:经营性要素C:关联性要素D:基础性要素参考答案:BCD[多选题]区域经济差异存在的原因有――A:资源禀赋B:要素结构C:开发历史D:地理环境参考答案:ABCD[多选题]下列属于经济区特征的有――A:综合性B:区域性C:组织上的层次性D:空间上的相对排他性参考答案:CD[多选题]竞争优势理论认为一个国家某产业竞争优势的决定因素有――A:资源优势B:生产优势C:技术优势D:国内需求参考答案:BD第三次作业[单选题]首次提出经济地理学学科名称的是――A:葛茨B:罗蒙诺索夫C:杜能D:韦伯参考答案:B[单选题]提出区域经济发展倒"U”形曲线论的是――A:奥肯B:胡鞍钢C:威廉逊D:陆大道参考答案:C[单选题]土地以劳动对象的方式参与经济活动的行业是――A:工业B:商业C:第三产业D:农业参考答案:D[单选题]在杜能圈中,以城市为中心,由里向外,第2圈称为A:自由农业圈B:轮作农业圈C:林业圈D:谷草式农业圈参考答案:C[单选题]韦伯工业区位论中没有考虑的因子有――A:运费B:原材料C:劳动费D:集聚因子参考答案:B[单选题]克里斯泰勒中心地理论的交通原则的K值是――A:3B:4C:6D:7参考答案:B[单选题]下列属于原料指数小于1的工业是――A:钢铁业B:造纸业C:水泥业D:啤酒酿造业参考答案:D[单选题]多部门企业在扩张中,最先扩张的一般是――A:生产机构B:研发机构C:销售机构D:仓储机构参考答案:C[单选题]霍夫曼定理认为,在工业化进程中,霍夫曼比例呈――趋势A:上升B:下降C:稳定D:先升后降参考答案:B[单选题]弗里德曼把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变过程分为4个阶段,第2阶段是――A:前工业阶段B:工业化阶段C:过渡阶段D:后工业化阶段参考答案:C[单选题]重化学工业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是罗斯托的经济增长阶段理论的――阶段A:经济起飞阶段B:传统社会阶段C:高额消费阶段D:成熟阶段参考答案:D[单选题]在上个世纪80年代指导过我国东中西三个地带划分的理论是――A:中心-外围理论B:梯度推移学说C:极化-涓滴效应学说D:相互依赖理论参考答案:B[单选题]俄林提出的理论是――A:成本学说B:新贸易理论C:要素禀赋学说D:竞争优势理论参考答案:C第四次作业[判断题]第1个论述经济地理学的性质特点的学者是葛茨参考答案:正确[判断题]经济地理学在发展过程中,研究的方法也在不段发生变化参考答案:正确[判断题]20世纪以来,经济地理学研究的,区域尺度越来越大,因此,向宏观方向发展应作为经济地理学的唯一方向。

第一章经济地理学概述作业

第一章经济地理学概述作业

产业融合与跨界发展趋势
产业融合
随着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变化,不同产业之间的边界逐渐模糊,产业融合成为发展趋势。例如,互联 网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催生了电子商务、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
跨界发展
企业为寻求新的增长点和竞争优势,纷纷进行跨界发展。通过跨行业、跨地区、跨国界的合作与创新 ,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通信基础设施布局规划
通信网络覆盖
完善通信网络布局,提高网络覆 盖率和通信质量,满足社会经济
发展需求。
5G网络建设
加快推进5G网络建设,提升信息 化水平,促进数字经济发展。
网络安全保障
加强网络安全保障措施,确保通 信网络的安全稳定运行。
信息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信息技术创新
加强信息技术研发和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 。
02 区域经济发展与 空间结构演变
区域经济增长极核理论
增长极概念
扩散效应
指具有推动性的主导产业和创新行业 及其关联产业在地理空间上集聚而形 成的经济中心。
增长极向周围地区进行要素和经济活 动输出,从而刺激和推动周围地区的 经济发展。
极化效应
增长极的推动性产业吸引和拉动周围 地区的要素和经济活动不断趋向增长 极,从而加快增长极自身的成长。
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城市建设中应用
可持续发展理念
阐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和原则,包括经 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的协调发展。
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分析城市建设中如何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 如绿色建筑、低碳交通、循环经济等方面的
实践和创新。
未来城市发展趋势预测
智能化发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未来城市将更加注重智能化发展,包括智能交通 、智能电网、智能建筑等方面的应用。

《经济地理学》第二版课后思考题答案

《经济地理学》第二版课后思考题答案

《经济地理学》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一〕概念题《货殖列传》:是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编写的《史记》中的一章,记述了他游历黄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的见闻,包括人口、经济、物产、贸易和城市等,代表着经济地理学发展的史志描述阶段。

《商业地理手册》:1889年,由苏格兰学者奇泽姆〔G. G. Chisholm〕出版,他先以商品种类为纲,介绍世界的生产与贸易,并以气候与地貌等要素解释这些生产分布的形成原因;之后,以国家为单位,详细描述生产地区分布,以及商业发展的前景。

代表着经济地理学发展的商业地理研究阶段。

标准性分析:20世纪前期的经济地理区位论研究,以标准性分析为主要思维方式,这种研究主要从经济区位选定的一些基本命题出发,演绎推理出结果。

实证主义分析:20世纪60年代的计量革命为经济地理研究带来了实证主义分析法,它强调用统计和数学模拟方法探索经济活动空间结构的形成规律。

行为主义分析:20世纪60年代末,行为学派在经济地理研究中强调对区位决策者行为的分析。

认为同样的区位影响条件,不同的决策者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决策结果。

结构主义分析: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伴随着发达国家经济结构的转变、社会矛盾的加剧,以哈维为代表的学者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解释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矛盾。

强调社会的实际需要,强调政治、社会力量在经济区位形成中的影响作用。

文化转向: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科学对文化研究兴趣地增加,地理学家开始重视制度和社会文化因素对经济空间现象的影响。

如:区域经济增长研究中对文化传统、关系、体制等因素的关注。

指导这些研究的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制度主义、经济社会学、女权理论等。

它们在经济地理学中的应用,被人概括为经济地理学中的“文化转向”。

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二〕简答或论述题2、简述经济地理学中的文化〔制度〕转向。

3、分析企业在经济地理学研究中的作用及其变化。

《经济地理学》课后思考题答案.doc

《经济地理学》课后思考题答案.doc

《经济地理学》课后思考题答案第一章绪论1、概念题实证主义分析:20世纪60年代的数量革命为经济地理研究带来了实证主义分析发,它强调用统计和数学模拟方法探索经济流动空间结构的形成规律。

5、简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彖的内涵。

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1)经济活动的内容经济活动的内容,从产业角度观察,包括第一次产业(或初级产业),如农、林、渔业和采掘业;第二次产业,如制造业、供水、汽、电等;第三次产业,如各种商业与贸易、旅游与娱乐、仓储与运输、旅馆与饮食等服务业;第四次产业,如金融、教育、科学研究、信息业、咨询业等。

所有这些产业均属经济地理学研究范畴。

(2)经济活动区位经济地理学研究经济活动在什么区位(场所)发生,以及为什么在这些区位(场所)发生。

它既包括工厂、商店、农场、车站、码头、交通线路等的单独研究,也包括具有多种分部(如工厂、商店、运输公司等)的公司的区位的综合研究。

(3)经济活动空间组织各种经济活动是相互关联的。

考虑这种关联,经济地理学研究区域内不同企业、不同产业部门之间的协调发展;研究区域之间的经济差异、经济增长变化、经济分工与合作、经济要索的区际流动等问题。

随着经济活动全球化,全球性的经济活动空间组织(如大经济格局变化)也成为经济地理学研究重点之一。

(4)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经济地理学研究的经济活动的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经济环境等。

这些环境与经济发展关系密切。

尤其是我国人口众多且资源有限,研究两者关系具更为重要的意义。

该研究包括微观上的企业区位与环境关系,屮观尺度上的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宏观尺度上的经济全球化与环境条件利用,等等。

9、试述半前经济地理学的理论研究重点(除了教材上讲解之外,还有哪些?为什么?)当前经济地理学的理论研究重点:(1)人地关系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地理学始终以人类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作为基础理论研究,经济地理学可以从多角度对建立人地关系理论做出贡献。

《经济地理学》第一章作业

《经济地理学》第一章作业

【第一章作业题】●题型◆不定项选择题(选做)◆填空题(选做)◆简答题(选做)◆判图题(必做)◆实练题(必做)●布置作业时间:09月19日,统一上交作业时间:09月30日晚24时。

●交作业模式:所有同学均采用电子版,直接做到每题要求的合适位置上。

最后交作业的WORD文档标题为:某某班+第一章作业+学号+姓名+时间。

一、不定项选择题1.极具价值的中国最早的经济地理名著是( A )。

A.《尚书·禹贡》B.《史记·货殖列传》C.《汉书·地理》D.《山海经》2.中国史书中首次出现以“地理”命名的专著是( )。

A.《尚书》B.《史记》C.《汉书》D.《山海经》3.首次提出“经济地理学”这一科学名词的是( E )。

A.(德)戈策B.(中)司马迁C.(中)班固D.(俄)罗蒙诺索夫E.(古罗马)斯特拉波4.经济地理从地理学分化、独立出来后,首先是以( A )之名出现于世。

A.农业地理B.工业地理C.商业地理D.旅游地理5.在近代地理学中,对于“生产力分布为何有如此明显的地区差异”命题解释分为(D)A.宇宙派B.地志派C.环境论派D.区位论派6.经济地理学的根本特性是( B )。

A.阶级性B.地域性C.综合性D.实用性7.下列属于通论的经济地理学分支的是( ABCDE )。

A.旅游地理学B.工业地理学C.城市地理学D.商业地理学E.农业地理学8.下列关于地理比较法,说法错误的是( C )。

A.经地学比较方法按其比较内容可分为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B.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是分析问题两个不同侧面C.运用比较法时,要注意对象属性的不同,在相似属性的对象比较科学意义不大D.运用比较时,要注意数据资料的统计范围、时间9.下列属于系统的特征的有 ( ABCD )。

A.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B.子系统目标服从高层次系统的目标C.系统的结构性表现为内部各要素相互关联的方式或秩序D.为了维持系统内部的平衡,需要不断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10.关于抽样考察与典型考察,说法错误的是 ( B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作业题】
●不定项选择题
●填空题
●简答题
●判图题
●实练题
一、不定项选择题
1.极具价值的中国最早的经济地理名著是( )。

A.《尚书·禹贡》
B.《史记·货殖列传》
C.《汉书·地理》
D.《山海经》
2.中国史书中首次出现以“地理”命名的专著是( )。

A.《尚书》
B.《史记》
C.《汉书》
D.《山海经》
3.首次提出“经济地理学”这一科学名词的是( )。

A.(德)戈策
B.(中)司马迁
C.(中)班固
D.(俄)罗蒙诺索夫
E.(古罗马)斯特拉波
4.经济地理从地理学分化、独立出来后,首先是以( )之名出现于世。

A.农业地理
B.工业地理
C.商业地理
D.旅游地理
5.在近代地理学中,对于“生产力分布为何有如此明显的地区差异”命题解释分为()
A.宇宙派
B.地志派
C.环境论派
D.区位论派
6.经济地理学的根本特性是( )。

A.阶级性
B.地域性
C.综合性
D.实用性
7.下列属于通论的经济地理学分支的是( )。

A.旅游地理学
B.工业地理学
C.城市地理学
D.商业地理学
E.农业地理学
8.下列关于地理比较法,说法错误的是( )。

A.经地学比较方法按其比较内容可分为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
B.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是分析问题两个不同侧面
C.运用比较法时,要注意对象属性的不同,在相似属性的对象比较科学意义不大
D.运用比较时,要注意数据资料的统计范围、时间
9.下列属于系统的特征的有 ( )。

A.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
B.子系统目标服从高层次系统的目标
C.系统的结构性表现为内部各要素相互关联的方式或秩序
D.为了维持系统内部的平衡,需要不断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10.关于抽样考察与典型考察,说法错误的是 ( )。

A.二者都是非全面的考察方式
B.抽样考察对考察对象是有意识的,典型考察对象却是任意的
C.典型考察是通过典型数据推论分析总体,抽样考察是从数量上推算总体
D.二者都可克服全面考察工作量大的缺点,轻便灵活,节约人财物
二.填空题
1.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的一门科学。

2.经济地理学的科学性质是介于、和的一门边缘科学。

3.在近代地理学中,对于“生产力分布为何有如此明显的地区差异”命题解释分为泒和泒。

4.1760年,俄国学者首次提出“经济地理学”学科名词,1882年,德国地理学家发表《经济地理学的任务》一文,论述了经济地理学本质及其构成,标志着经济地理学科的形成。

5.在经济地理学体系中,是当代地理学研究的最活跃领域。

6.科学的思维方式大体上可归为两大类,即和。

7.国家和区域经济地理形态描述体系最受众人推崇的是前苏联著名经济地理学家。

8.经济地理要素的关系多是不确定的关系,数量统计中的是定量确定要素关系有效方法。

三、简答题
1.什么是归纳法,什么是演绎法?
2.经济地理学常用的思想方法有哪些?
3.简述经济地理学的分类体系
四.判图题
1.三次产业结构图
(1)A国三次产业比重;B国呢?
(2)A国B国三次产业构成有何不同?
2.世界能源结构变化图
从图可以读到哪些能源信息,最后得到什么结论
五、实练题
1.搜图及作图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GDP”数据及统计图表相关知识,用EXCEL软件
(1)中国大陆地区(以及省区)建国以来GDP及人均GDP数据的统计表
(2)中国大陆地区(以及省区)改革开放以来GDP及人均GDP数据统计图
(3)2012年大陆各地区GDP及人均GDP数据统计表及统计图及经济地图,对于表中数据要进行简单地统计说明:如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中值、方差
要求:
1.本题数据来源地为:中国国家统计局与各省统计局网站或国家、地方统计年鉴(图书馆有,非常详细)。

个人独作,小组检查。

10月30日,结合下一章关于GDP及产业结构作业一起上交,个人文档题目为“某某表某某GDP作业题”。

2.本题中的“省区”指自己所在省区。

由于陕西学生多,陕西学生要求的区域是指“(1)陕西省(及所在地级市或县区)建国以来GDP及人均GDP数据的统计表
(2)陕西省(及所在地级市或县区)改革开放以来GDP及人均GDP数据统计图。

(3)题与其他学生一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