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版《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济南版八年级生物上册4.2.2《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精品)

济南版八年级生物上册4.2.2《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精品)

济南版八年级生物上册4.2.2《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精品)《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2.过程与方法调查和查阅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来了解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特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生调查身边的两栖动物数量的变化,以及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关注环境变化的意识,增强保护我国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青蛙的生殖过程和发育特点。

【教学难点】早期蝌蚪与成蛙在外部形态上的不同点。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多媒体辅助【课前准备】教师:准备青蛙发育的视频或标本,其他两栖动物的图片或视频。

学生:收集资料,分析两栖动物数量的变化及其原因。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播放视频《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导入:同学们,通过视频,你知道诗人是在什么季节写下这首诗的吗?一年中的什么时候青蛙处处鸣叫?鸣叫的是雌蛙还是雄蛙?鸣叫有意味着什么呢?学生认真观看动画,观察思考、讨论与交流,质疑、作答:(季节可能有说春天,夏天的,鸣叫有说雌蛙或雄蛙,鸣叫意味着繁殖等;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点拨即可,对于学生的错误后面解答)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做了回答,那么,大家回答的有没有疏漏呢?今天我们学完青蛙的生殖发育,这些问题,你们就明白了。

二、问题引导,探究质疑(一)两栖动物的生殖课件出示探究问题:1.鸣叫的是雌蛙还是雄蛙?你在什么季节听到蛙鸣?鸣叫有意味着什么呢?2.雌雄蛙抱对的意义是什么?3.雌蛙和雄蛙分别排出了什么?排在什么地方?排出的在水中又发生了什么变化?4.青蛙的生殖分几个过程?5.青蛙的生殖有何特点?教师点拨引导,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然后小组讨论,达成共识。

课件展示学习成果:1.春末夏初,雄哇鸣叫为了吸引异性,进入繁殖期。

2. 抱对有利于提高受精率。

3. 卵细胞和精子在水中结合成了受精卵。

八年级生物上册 4.2.2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 济南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 4.2.2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 济南版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A.因环境污染严重,其他适合上岸的地方已被破坏,只能竞相在一处上岸。

B.是对异常天文现象的反应。

(2)所谓蛙类上岸是指它完成了发育过程中的什么阶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3)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中对环境有什么要求?
三、畅谈收获:
1.春季气候转暖时,青蛙进行繁殖。

试分析青蛙的繁殖行为:
(1) 雄蛙在水边高声鸣叫,雌蛙闻声赶来,这是____________行为。

(2)雌蛙和雄蛙抱对,雌蛙先将卵排到水中,雄蛙也将精子排入水中,然后在水中__________和__________结合成__________,完成受精作用。

(3) 蛙的受精卵在__________中发育成蛙,该过程要经过__________和__________阶段,蛙的发育是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池塘里蝌蚪密度过大时,蝌蚪能从肠里排出有毒物质,这种物质会使幼小的蝌蚪死亡。

这种行为对于青蛙种族的延续是____________________的。

2.青蛙的发育属于变态发育是因为( )。

A.幼体到成体在形态结构上发生显著变化
B.幼体到成体在生活习性上发生显著变化
C.幼体到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短期内有显著变化
D.幼体到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4~5个月内有显著变化。

生物济南版八年级上册第二节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1

生物济南版八年级上册第二节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1

第二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过程及特点。

(2)两栖动物的共同特征。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实践活动和资料分析,关注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的的关系,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过程及特点【课前准备】有关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的课件,以及一些两栖动物的课件。

【教学方法与指导】学生根据课件上的图片,说出青蛙鸣叫的时间、意义,卵上面和下面的颜色有什么不同,小蝌蚪为什么找不到自己的妈妈。

蝌蚪在发育成青蛙的过程中形态、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教师针对学生回答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述。

这样有利于掌握学情,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教学过程】识的,节省时间,效率高。

自主学习自学指导(一)认真观察下面的三幅图,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

结合课本P57同时思考下列问题:1、蛙在什么时候鸣叫?是不是所有的青蛙都鸣叫?鸣叫的意义是什么?2、为什么蛙卵上面颜色深一些?时间为5分钟。

学生根据自学指导的内容进行认真自学,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归纳出青蛙的生殖特点。

青蛙的生殖特点:体外受精、雌雄异体、有性生殖、卵生根据图片学生更直观地掌握青蛙的生殖特点。

加深印象,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自学指导(二)观察图形,结合课本P58——59,分析讨论青蛙的发育过程。

学生自学,通过图片,明确了小蝌蚪为什么总是找不到自己的妈妈。

蝌蚪在发育成蛙的过程中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发生了很大变化。

经历了: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是变态发育过程。

形象的图片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了学习的热情。

有利于对知识的掌握。

归纳总结幻灯片放映,根据图片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丰年与蛙声的关系。

2、归纳出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的共同特征教师归纳总结本节主要知识点,布置巩固内容。

1、青蛙益虫,它的食物主要是农业害虫,蛙多了害虫少。

4.2.2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说课稿济南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4.2.2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说课稿济南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1.利用实物、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直观展示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设计课堂提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促进学生主动思考;
3.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两栖动物的发育过程,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
4.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两栖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学习障碍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生物的基本单位、生物的多样性及植物的主要类群等前置知识。然而,可能存在以下学习障碍:
1.对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过程中的一些专业术语理解困难;
2.对两栖动物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地位和意义认识不清;
3.部分学生对生物学实验和观察方法不够熟悉,影响了对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过程的理解。
1.以谜语的形式引发学生的思考:“头顶一片绿,身披五彩衣,小时候是游泳健将,长大后却成了跳跃高手。”谜底为“青蛙”,从而自然引入两栖动物的学习。
2.通过展示一组两栖动物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提问:“你们知道两栖动物是如何繁殖和发育的吗?”引发学生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难点有以下几点:
1.两栖动物受精卵到成蛙的发育过程,特别是蝌蚪到幼蛙的变态发育过程;
2.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过程中的一些专业术语,如受精卵、变态发育等;
3.两栖动物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地位和意义,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生物进化知识。
二、学情分析导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面向的是八年级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在认知水平上,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知识基础,能够理解并掌握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在学习兴趣方面,学生对动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充满好奇,尤其对两栖动物的变态发育过程感兴趣。在学习习惯上,学生已形成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习惯,但部分学生可能仍需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八年级生物上册4.2.2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学设计(新版)济南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4.2.2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学设计(新版)济南版
环境因素对两栖动物生殖发育的影响包括:
1.水温:适宜的水温有利于受精卵的孵化和蝌蚪的生长发育。
2.食物:充足的食物能保证蝌蚪正常生长发育。
3.光照:光照周期对两栖动物的生殖行为有调节作用。
例题4:
列举人类活动对两栖动物生殖发育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答案:
人类活动对两栖动物生殖发育的影响有:
1.水体污染:污染的水体会影响两栖动物的生存和发育。
-对于小调查作业,鼓励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和思考,对学生的调查方法和结论进行评价,提出建设性的改进意见。
-在作业反馈中,不仅要指出问题,还要给出具体的改进建议,鼓励学生进行反思和自我提高。
-对作业完成情况进行总结,课堂上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解,确保每位学生都能理解并掌握所学知识。
反思改进措施
一、教学特色创新
-变态:青蛙的发育过程中,蝌蚪到成蛙的变态是显著的特点。
4.环境因素对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的影响
-水温:水温对两栖动物的发育速度有直接影响,适宜的水温有利于胚胎发育。
-食物:蝌蚪阶段的食物供应对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光照:光照周期对两栖动物的生殖行为有调节作用。
5.人类活动对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的影响
-水体污染:污染的水体会影响两栖动物的生存和发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在前面的课程中学习了生物的分类以及动物的主要特征。今天我们要进一步了解一类特殊的动物——两栖动物。它们是如何生殖和发育的呢?这节课我们将共同探讨这个问题。
二、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翻到教材的4.2.2节,预习一下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同时,观察教材中的插图,思考以下问题:
-雌雄异体
-体外受精
-卵生
②发育过程

济南版《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设计

济南版《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设计

济南版《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了解两栖动物的定义和特征。

掌握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1.2 技能目标能够观察和描述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能够解释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1.3 情感目标培养对两栖动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两栖动物的定义和特征介绍两栖动物的定义。

讲解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如皮肤呼吸、变态发育等。

2.2 两栖动物的生殖方式介绍两栖动物的生殖方式,如卵生、体外受精等。

讲解两栖动物的繁殖行为,如产卵、抱对等。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两栖动物,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提问学生对两栖动物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

3.2 主体教学分组讨论两栖动物的特征,让学生相互交流。

教师讲解两栖动物的生殖方式,配合PPT或实物演示。

3.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实验,如观察两栖动物的皮肤呼吸。

学生完成生殖和发育过程的填空题或小测验。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

评估学生的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4.2 知识掌握程度通过小测验或口头提问评估学生对两栖动物特征的掌握程度。

通过填空题或选择题评估学生对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的理解程度。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课堂拓展讲解其他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特点,如无尾目和有尾目的差异。

介绍两栖动物的保护现状和保护措施。

5.2 课后作业让学生选择一种两栖动物,调查其生殖和发育过程,并写成报告。

让学生思考人类活动对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的影响,并提出保护建议。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教学材料准备两栖动物的图片、视频、PPT等教学材料。

提供两栖动物的实物标本或模型。

6.2 教学工具使用投影仪或白板展示PPT和视频。

使用显微镜观察两栖动物的皮肤呼吸。

第七章:教学步骤7.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两栖动物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兴趣。

提问学生对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

7.2 探究两栖动物的特征学生分组讨论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济南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四单元第二章《第二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学设计

济南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四单元第二章《第二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学设计
-使用图表、图片等形式,详细讲解青蛙的变态发育过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3.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分组讨论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设计实验环节,让学生观察两栖动物的生活环境,分析环境因素对生殖和发育的影响。
3.小组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与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相关的课题,进行深入研究。要求学生在课后查找资料、讨合作精神、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4.家庭实验:布置一个简单的家庭实验,如模拟青蛙的变态发育过程,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验两栖动物发育的奇妙过程。
1.学生对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的兴趣浓厚,但相关知识储备不足,需要教师引导和拓展。
2.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有待提高,需要通过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方面的能力有待加强,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法、归纳法等方法进行思考。
4.学生在小组合作和口头表达能力方面存在差异,教师应关注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表现的机会,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4.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确保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在前期的生物学习中,已经掌握了生物的基本特征、分类及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知识,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在此基础上,学生对两栖动物的概念和特征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其生殖和发育过程的认识尚不深入。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以下学情:

八年级生物上册 4.2.2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学设计 (新版)济南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 4.2.2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学设计 (新版)济南版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一、教材分析●教材地位本节是初中生物济南版教材第四单元第二章的第二节。

从学生的认识逻辑来看,在这一单元中需要解决的是生物多样性如何形成的问题。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长期进化的结果,而生物进化实质上是生物在繁衍过程中,通过遗传和变异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内容解读本节内容主要由三部分组成1、认识各种各样的两栖动物;本部分内容教材主要以图片形式出现,为学生自主学习留下了空间。

2、青蛙的生殖和发育;本部分内容是本节的重点,课标中要求“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主要通过这一部分的教学来实现。

3、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

本部分内容的编定突出体现了课程标准突出人与生物圈的思路,引导学生关注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关系,重点渗透环保意识。

本部分还通过引导学生关注当地两栖动物的生存环境和种群数量变化情况来反映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浸透人文精神。

二、学情分析●知识方面:学生通过前三个单元的学习,已经对生物圈中各类群生物的形态、结构、功能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有了大致的了解,并且认识到生物的多样性(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技能方面:学生已初步具有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可以针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这一主题,作阅读探究。

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并在科学探究中发展了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这样就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调查探究。

三、设计思路在剖析教材与学情分析的基础上,整体设计思路为:课前:师:全程指导生:分成六个调查小组,选择课题,开展调查,分析调查结果,准备汇报。

1、椰子组:除了青蛙、蟾蜍,还有哪些动物是两栖动物?2、龙眼组:实地考查:青蛙生殖过程,捕捞适量蛙卵以便饲养观察蛙发育过程。

3、柠檬组:查找资料:了解青蛙生殖、发育过程。

4、甜橙组:社会调查:成高子地区环境的变化。

5、灵芝组:社会调查:成高子地区青蛙、蟾蜍数量的变化。

6、草莓组:问卷调查:人们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课上:小组汇报交流课下:手抄报竞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举例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课时安排:1课时年级学科:小学科学教学目标:1. 了解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2. 掌握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教学重点:1. 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2.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教学难点:1.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的理解和应用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2. 实物模型或标本3. 教学PPT或黑板学生准备:1. 预习两栖动物相关知识2. 准备好笔记本和笔三、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动物分类知识2. 提问:你们知道哪些动物是两栖动物吗?新课导入:1. 展示两栖动物的图片或视频资料2. 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1. 讲解两栖动物的生殖方式2. 讲解两栖动物的发育过程3. 通过实物模型或标本,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两栖动物的发育过程课堂互动:1. 提问: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中有哪些特点?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理解3. 教师点评并总结小结:1.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2. 强调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中的关键知识点布置作业:1. 让学生绘制一幅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图2. 写一篇关于两栖动物的短文四、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应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以及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兴趣度等方五、板书设计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1. 生殖方式:体外受精2. 发育过程: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注意: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六、教学活动设计活动一:观察两栖动物特征1. 学生分组观察实物模型或标本,记录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2. 各组汇报观察结果,教师总结并板书。

活动二:探究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1. 学生分组讨论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结合教材和实物模型。

2. 各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七、教学评价评价一:课堂问答1.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知识的掌握。

初二生物学《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

初二生物学《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

初二生物学教案初二生物学《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举例说出两栖动物在发育过程中形态结构的变化。

2.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图片、视频等资料,提高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合作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关注两栖动物的生存现状,增强保护两栖动物的意识。

体会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密切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关系。

2. 难点分析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中形态结构的变化。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观察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关于青蛙的视频,提问:青蛙属于哪一类动物?它的生殖和发育有什么特点呢?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2. 讲授新课两栖动物的生殖展示青蛙繁殖季节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青蛙的生殖行为。

教师讲解:两栖动物的生殖方式是有性生殖,体外受精。

雄蛙鸣叫吸引雌蛙,雌雄蛙抱对,促进排卵和排精,提高受精率。

两栖动物的发育展示青蛙发育过程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青蛙发育的各个阶段。

教师讲解:青蛙的发育经历了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四个阶段。

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有尾;幼蛙和成蛙生活在陆地上和水中,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无尾。

分析两栖动物在发育过程中形态结构的变化,如尾巴的消失、四肢的出现等。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关系讨论:为什么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得出:两栖动物的受精过程在水中进行,幼体生活在水中,所以离不开水。

介绍两栖动物的生存现状,如数量减少、栖息地破坏等,引导学生思考环境对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的影响。

强调保护两栖动物的重要性,呼吁学生从自身做起,保护环境。

3.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总结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以及与环境的关系。

再次强调保护两栖动物的意义。

4. 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

查阅资料,了解一种其他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特点,并写短文介绍。

第二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学设计济南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第二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学设计济南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学设计《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学设计【课程标准】本节所依据的课程标准是“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中的“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为: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济南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章第二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不同生殖方式的形成,既体现了生物对不同环境的适应,又展示了不同生物类群在连续性方面所表现的发展和进化。

两栖动物是从水生开始向陆生过渡的一个类群,具有初步适应陆生生活的结构特征,但受精和幼体发育在水中进行,幼体经变态而上陆生活。

教材对该部分内容的处理是以蛙为例,着重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来反映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的过程和特点。

【学情分析】已知:在七年级的学习中,学生已经认识了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但依然容易将两类动物混淆,原因在于学生不能准确把握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特点。

障碍:大多数学生接触过“小蝌蚪找妈妈”的童话故事,知道青蛙是由蝌蚪发育而成的,但不能用生物学语言描述它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应知: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教学目标】依据《课程标准》要求,结合教学内容及学生实际,将学习目标确定如下:1、通过观察图片和自主阅读,准确无误的说出两栖动物的生殖特点。

2、通过完成青蛙成长记的流程图和阅读课本,区别蝌蚪和成蛙在尾、四肢、呼吸器官和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区别。

3、通过观察图片和阅读资料,认同两栖动物在保护环境方面的意义。

【评价任务】1.通过完成自主讨论的相关题目和“牛刀小试”检测题能够总结出青蛙的生殖特点(检测目标1)2.通过演讲蝌蚪到青蛙的发育过程,能够概述两栖动物的发育特点。

(检测目标2)【教学思想】通过系列活动的设计,逐步设疑、引导,降低学习难度。

通过风采展示,检测学生学习成果,便于教师了解学生达成目标的情况,从而对掌握情况不理想的学生进行及时的、有针对性的指导。

通过表现性评价的方式检测学生目标是否达成,落实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思想。

济南版《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设计

济南版《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设计

济南版《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设计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两栖动物的定义和特点。

激发学生对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两栖动物的定义和特点。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思考两栖动物的特点。

使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1.4 教学步骤:1.4.1 引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两栖动物的特点。

1.4.2 讲解两栖动物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学习两栖动物的定义和特点。

1.4.3 展示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使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1.4.4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学生对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的理解。

第二章:两栖动物的生殖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两栖动物的生殖方式。

让学生了解两栖动物的生殖器官。

2.2 教学内容:两栖动物的生殖方式。

两栖动物的生殖器官。

2.3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法,让学生观察两栖动物的生殖器官。

使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两栖动物的生殖过程。

2.4 教学步骤:2.4.1 讲解两栖动物的生殖方式:引导学生学习两栖动物的生殖方式。

2.4.2 观察两栖动物的生殖器官:让学生观察两栖动物的生殖器官。

2.4.3 展示两栖动物的生殖过程:使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两栖动物的生殖过程。

2.4.4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学生对两栖动物生殖的理解。

第三章:两栖动物的发育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两栖动物的发育过程。

让学生了解两栖动物的发育特点。

3.2 教学内容:两栖动物的发育过程。

两栖动物的发育特点。

3.3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法,让学生观察两栖动物的发育过程。

使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两栖动物的发育特点。

3.4 教学步骤:3.4.1 讲解两栖动物的发育过程:引导学生学习两栖动物的发育过程。

3.4.2 观察两栖动物的发育过程:让学生观察两栖动物的发育过程。

3.4.3 展示两栖动物的发育特点:使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两栖动物的发育特点。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生活习性。

2. 掌握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2. 两栖动物的生殖方式3. 两栖动物的发育过程4. 两栖动物的生态环境5. 保护两栖动物的意义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生殖方式和发育过程。

2. 教学难点:两栖动物发育过程中的变态现象。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特点。

2. 利用多媒体展示两栖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发育过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4. 结合实例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两栖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两栖动物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讲解两栖动物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让学生了解两栖动物的分类地位。

3. 介绍两栖动物的生殖方式讲解两栖动物的生殖特点,如雌雄异体、体外受精等,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4. 讲解两栖动物的发育过程讲解两栖动物的发育过程,包括受精、孵化、变态等阶段,重点解析变态现象。

5. 分析两栖动物的生态环境分析两栖动物的生活环境,如水域和陆地,以及它们对生态环境的需求。

6. 总结保护两栖动物的意义强调保护两栖动物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7. 课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检查学生对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8. 课后作业9.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10. 评价与反馈对学生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知识的掌握程度,为学生提供反馈。

六、教学活动设计1. 探究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考察,寻找两栖动物的栖息地,观察两栖动物的生活习性。

2. 实验活动:设置一个模拟两栖动物发育环境的实验装置,让学生观察并记录两栖动物的发育过程。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说课稿(优秀5篇)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说课稿(优秀5篇)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说课稿(优秀5篇)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1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材分析: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了解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的特点,进而明确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学情分析:学生对两栖动物比较熟悉,但对什么是两栖动物?其生殖和发育过程有什么特点?与环境有关吗?等问题还比较模糊。

所以教师要注意多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直观教学加强感性认识,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使学生便于理解、掌握。

教学目标:1、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2、通过调查实践活动和资料分析,关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教学策略:创设情景---观察思考----分析讨论---归纳总结----得出结论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1、青蛙(frog)的生殖和发育水中受精,水中发育: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很大的差异,为变态发育。

卵----蝌蚪----青蛙蝌蚪:像一条小鱼,用鳃呼吸。

青蛙:成体既能生活在陆地上,又能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

两栖动物(amphibian)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陆地上,又能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

2、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环境影响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青蛙的生殖发育离不开水;可都必须生活在水中。

两栖动物可能是由于累进化来的。

激情、质疑激发兴趣表述交流补充说明认真观察表述交流补充说明得出结论阐述观点说明道理表述交流补充说明得出结论进一步明确巩固新知创设情景:“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分析在什么环境条件下能听到蛙的鸣叫?蛙的鸣叫意味着什么?导入新课。

媒体播放:青蛙生殖发育的过程。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青蛙生殖发育过程的特点。

问题:1、青蛙都能鸣叫吗?2、雌雄蛙的抱对对生殖有什么意义?3、青蛙的受精发育过程在什么环境中进行?4、青蛙的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没有差异?质疑:青蛙、扬子鳄、龟都是两栖动物么?点拨指导得出结论质疑:青蛙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有关吗?指导学生进行资料分析解释说明知识回顾感悟与收获达标检测:瞭望角进一步探究布置作业课后记:本节课不仅要明确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过程,要联系以前学习的内容,进一步了解变态的含义(成体的形态结构与幼体明显不同),两栖动物的含义(成体生活在陆地上,幼体生活在水中),两栖动物与爬行动物的明显区别是,两栖动物到了繁殖的季节要回到水中,二爬行动物却是到陆地上产卵。

济南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二章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第2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优秀教学案例

济南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二章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第2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优秀教学案例
课堂开始,我利用多媒体展示两栖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特点。接着,我设计了一个互动环节,让学生分组讨论两栖动物的生殖方式,并通过实验观察两栖动物的发育过程。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亲身参与,观察不同阶段的发育变化,从而加深对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特点的理解。
针对本节课的重难点,我采用了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过程中的适应性意义。通过分析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特点,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生物适应环境的原理。
五、案例亮点
1.情景创设:本案例通过多媒体展示和图片观察,引导学生关注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特点,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2.问题导向:本案例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融入到本节课的主题中,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本案例设计了实验环节,让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实验,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深知教学目标的重要性,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我将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充分运用人性化的语言和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4.反思与评价:本案例及时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同时组织学生进行互评和组评,培养了学生的评价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
5.教学策略:本案例运用了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和反思与评价等多种教学策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了教学效果。

八年级生物上册 4.2.2《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1(新版)济南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 4.2.2《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1(新版)济南版

第二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过程及特点。

(2)两栖动物的共同特征。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实践活动和资料分析,关注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的的关系,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过程及特点【课前准备】有关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的课件,以及一些两栖动物的课件。

【教学方法与指导】学生根据课件上的图片,说出青蛙鸣叫的时间、意义,卵上面和下面的颜色有什么不同,小蝌蚪为什么找不到自己的妈妈。

蝌蚪在发育成青蛙的过程中形态、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教师针对学生回答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述。

这样有利于掌握学情,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教学过程】幻灯片放映,根据图片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丰年与蛙声的关系。

2归纳出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的共同特征教师归纳总结本节主要知识点,布置巩固内容。

1、雄蛙在水边高声鸣叫,是为了_____。

2、雄蛙和雌蛙抱对,雌蛙将卵排到水中,雄蛙也将精子排到水中,卵和精子在水中结合成_____,完成受精作用。

3、蛙的受精卵在_____中发育成蛙,该过程依次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_____发育。

【板书设计】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生殖:雌雄异体、体外受精、有性生殖、卵生发育:变态发育过程: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课后反思】两栖动物是一类特殊的动物,从其个体发育过程和脊椎动物演变过程来了解,包含两个含义:一是从脊椎动物的演变历史来看,两栖动物是从水生向陆生过渡的一个类群,它既保留了水栖动物的特征又具有陆栖动物的特点。

二是从两栖动物的个体发育来看,它们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陆地上也可以生活在水中,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

在教学中,教师应特别强调,让学生对两栖动物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和理解。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word教案 (公开课获奖)2022年济南版 (4)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word教案 (公开课获奖)2022年济南版 (4)

第二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2.能力目标:通过调查和查阅资料,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调查身边的两栖动物数量的变化,以及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关注环境变化的意识,增加保护我国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青蛙的生殖过程和发育特点。

2.难点:早期蝌蚪与成蛙在外部形态上的不同点。

【教学策略】创设情景→观察思考→分析讨论→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本节以蛙为例,着重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来反映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的过程和特点。

从宋朝诗人赵师秀的诗“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导入课题,引导学生分析诗人咏诗时的心情,分析在什么环境条件下能听到蛙的鸣叫,蛙的鸣叫意味着什么?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同时渗透人文精神的教育。

可以通过图片、标本或录像片来展示蛙生殖和发育的过程。

在学生观看录像片的过程中,应使学生明确以下问题:1.从提高体外受精率,适于蛙个体发育的角度,来认识蛙生殖和发育的环境特点,蛙的繁殖行为──如鸣叫、雌雄蛙抱对对种群繁衍的意义。

2.通过观察,能够描述蛙卵受精的方式和环境条件,蝌蚪与幼蛙在形态结构上的特点,分析蝌蚪的形态结构特点对适合于水中生活的意义,从而理解蛙的生殖发育为什么离不开水?为什么两栖动物不是真正的陆生动物。

3.从两栖动物的个体发育过程和脊椎动物演变过程,来正确理解两栖动物的概念。

有关两栖动物的生殖与环境的关系,可引导学生通过资料分析或调查活动等来获得结论。

也可以让学生调查身边的两栖动物,如蛙种群数量的变化,以及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从而使学生培养保护环境、关注环境变化的意识。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青蛙发育的过程录像片或标本,其他两栖动物的图片或录像带。

课后实践与调查:任选其中一个。

1.调查身边的两栖动物数量的变化及其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济南版《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设计
一、教学背景:初中生物学科
1、面向全体学生:
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调查身边的两栖动物数量的变化及其原因。
4、教师课前准备:准备青蛙发育的过程视频资料或标本,其他两栖动物的图片或视频。
二、教学课题:
1.知识与技能
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通过调查和查阅资料,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
……
3、带着以上问题导入新课:青蛙的生殖发育过程到底是怎样的?我们先从生殖入手
(二)导入新课(1分钟)
放小蝌蚪找妈妈的录像引入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课题
(三)展示目标(1分钟)
(四)自主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一:春末夏初是青蛙繁殖季节在池塘边会看到哪些现象?(看书47页)(2分钟)
自学问题二:两栖他动物的发育(播放青蛙的繁殖)
2、为什么要保护青蛙?
3、保护青蛙你打算如何做?
其他两栖动物:
看书回扣课本(5分钟)
1)总结归纳知识要点
2)解疑:同学们把疑惑提出讨论解决
七、教学反思
这节课,主要是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让学生参与新知识的学习和探究过程,自我修正,互助提高,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和思维,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动性,积极的去探究,去完善。可以说,从问题的提出,到问题的解决,完全是学生自己在思索,教师仅仅是将其提出的问题更提高了一步,深化了一层,拓展了一圈,自始至终我们研究的都是学生想解决的问题。而且,任何一个问题,每一步的操作,都不是教师告诉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运用所学去设计,然后,探究得出结论。
重点:青蛙的生殖过程和发育特点
难点:早期蝌蚪与成蛙在外部形态上的不同点。
四、教学目标:
1、要了解两栖动物的生殖特点
2、通过探究活动,知道两栖动物的发育过程
3、学会比较昆虫和两栖动物的生殖特点
4、要关注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的关系
五、教学策略:
创设情景---观察思考----分析讨论---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学生通过教师创设的各种问题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趣,体现出任务驱动。让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依据自己原有的知识主动积极思考,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改变了过去那种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方法,并通过开展分组讨论,引导分析,促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主动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优化了学生的学习方法,从而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我感觉这还算是一堂比较成功的课,我们完全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愉快的去思考,自主的去学会探究,平等的相互学习,相互合作。相信这样的课堂,培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绝对不会是一句空话,学生将受益终生。
三、教材分析:
不同生殖方式的形成,既体现了生物对不同环境的适应,又展示了不同生物类群在连续性方面所表现的发展和进化。两栖动物是从水生开始向陆生过渡的一个类群,具有初步适应陆生生活的结构特征,但受精和幼体发育在水中进行,幼体经变态而上陆生活。教材对该部分内容的处理是以蛙为例,着重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来反映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的过程和特点。在探究两栖类生殖发育对水环境的依赖时,从侧面的与人和环境呼应,进一步体现了整套教材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的思路。
六、教学过程:
【导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情趣
1、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齐白石的国画《蛙声十里出山泉》,学生伴随优美的音乐和旁白来欣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提出自己想解决的问题。
(1)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2)蝌蚪只能在水中生活,而青蛙为什么能在水中也能在陆地生活?
(3)我现在在池塘、水边为什么很少看到蝌蚪和青蛙?
结合课本48页青蛙的发育过程图思考下列问题:
1、青蛙的发育经过、、
、四个时期,属于发育。
2、在青蛙的发育过程中最先消失的是,最后消失的是

3、青蛙的发育过程中呼吸器官变化是、、。
4、早期蝌蚪与青蛙比较|:
比较
早期蝌蚪
成蛙
外形特征
身体分为、和尾部,没有。
身体分为、和四肢,没有。
头部
感觉器官不发达,头后两侧有

视觉、听觉敏锐,无、有、
使于陆地生活。
生活
生活在。
生活在陆地,也可以生活在中。
呼吸பைடு நூலகம்
用呼吸
主要用呼吸,兼用
呼吸。
5、比较昆虫与两栖动物:
生物种类
生殖方式
发育方式
发育过程
代表动物
昆虫
生殖,
受精,卵生。
发育
受精卵、
、。
发育
受精卵、
、、。
两栖动物
生殖,
受精,卵生。
多为
受精卵、
、、。
大家讨论:(5分钟)
1、青蛙减少的原因有哪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比较分析蝌蚪与鱼的相似之处,认识两栖动物生殖发育过程受到水的束缚;
比较蝌蚪和成蛙的不同之处,认识青蛙的变态发育;
通过调查实践活动和资料分析,关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调查身边的两栖动物数量的变化,以及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关注环境变化的意识,增加保护我国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