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RS病毒研究概述
非典(SARS)病毒的来源与传染
非典(SARS)病毒的来源与传染非典(SARS)病毒是一种来自动物的冠状病毒,可感染人类并引起呼吸道疾病。
根据研究,非典病毒的源头主要是野生动物,如果子狸、穿山甲和蝙蝠等。
非典病毒最早在2002年底和2003年初在中国广东省的广州地区出现。
初期病例主要集中在广东省的农村地区,与当地市场上销售的野生动物有关。
通过一些研究发现,非典病毒最初可能是由果子狸传播给人类的。
果子狸是一种常见的农村野生动物,被当地居民捕捉和食用。
非典病毒通过把果子狸带入家庭环境中,与人类接触并引起传播。
传播非典病毒的主要途径是经呼吸道飞沫传播,当感染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携带病毒的飞沫会通过空气传播给周围的人。
通过接触感染者的体液和污染的物体表面也可能传播病毒。
非典病毒具有一定的传染力和致死率,对一些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和有潜在疾病的人,传染后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尽管非典病毒最早在中国广东地区传播,并造成了严重的疫情,但它很快在国际上传播开来。
旅行者将病毒带到了中国其他地区以及其他国家和地区,形成了全球性的疫情。
世界卫生组织(WHO)随后组织了全球性的应对活动,通过采取隔离措施、追踪密切接触者和加强卫生规范来遏制病毒的传播。
非典病毒的传播也引起了对野生动物交易和食用的关注。
野生动物贸易和非法猎捕是潜在的传染性疾病的来源,因为野生动物可能是许多从动物到人类传播的病毒的宿主。
一些国家和地区采取了限制和禁止野生动物交易和食用的措施,以避免类似疫情的再次发生。
非典(SARS)病毒最早源自野生动物,通过人与动物的接触传播给人类,然后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给其他人。
这个病毒引发了一场全球性的疫情,也引发了对野生动物交易和食用的关注。
在应对类似病毒传播的过程中,加强监测、预警和健康教育,以及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和食用等措施都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
SARS病毒研究概述
SARS冠状病毒研究概述[摘要]:本文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SARS冠状病毒在分类学、形态学以分子遗传机制进行一个总体的介绍,第二部分是针对SARS的治疗以及抗SARS病毒新药的研究思路来进行阐述的。
关键词:SARS 冠状病毒治疗新药研究思路自2002的11月中旬以来,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首先出现在中国的广东省,接着在中国香港、台湾、加拿大、新加坡、美国和欧洲相继出现,以至演变为一场席卷全球的风暴。
这场风暴给整个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力,同时给全球经济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人们和SARS打起了一场看不到硝烟的战争。
在1980年,科学家用了两年的时间发现AIDS的病原是HIV,在2003年,WHO成立了一个由全球10个国家和地区13个实验室组成的合作研究网络,在两个星期后正式宣布一种以前未知的冠状病毒,为引起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的病原体,并命名为SARS冠状病毒.继SARS病毒分离成功和病毒全基因组测序成功之后,科学家们对SARS的研究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SARS 冠状病毒的基因组进行诠释,SARS的诊断和SARS病毒疫苗的研制,寻找抗SARS的药物。
下面对研究情况进行概述。
1.SARS病毒概述1.1SARS病毒的分类学地位SARS 冠状病毒(SARS-Cov),属于巢状病毒目(Order:Nidovirales),冠病毒科(Family:Coronaviridae),冠状病毒属(Genus:Coronavirus)。
根据其基因组结构分类,它属于单链正义RNA 病毒,病毒基因组约为30Kb,是所有RNA病毒中最大的基因组。
在SARS病毒以前,人类共发现了大约15种不同的冠状病毒。
这些已知的冠状病毒,根据血清学证据和种属发生学规律,分为3 个Group。
其中Group1来自牛等动物,Group2包括猪、老鼠等哺乳动物冠状病毒,Group3仅有鸟感染性支气管炎病毒(Avian 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
SARS的相关认识
关于非典型肺炎(SRAS)的认识赵波2016级中西结合临床专硕2002年11月16 日,中国广东省佛山市发现首例病因不明的非典型性肺炎,此后发生了一起家庭聚集性非典疫情。
2003年1 月 2 日,广东省卫生厅接到某地医院内科发生一起肺炎局部暴发的报告,经专家现场调查,初步认为是一起不明原因的非典型病原体引起的肺炎局部暴发。
该月中旬,广东省中山市出现医院和家庭聚集性非典型肺炎病例。
2月起,广东省广州出现多家医院、家庭非典型肺炎疫情暴发和一定数量的散发病例。
2月11日,中国卫生部向WHO报告非典的流行状况,同时,广东省卫生厅向媒体公布:从2002 年11月16日至2003年2月9日下午,广东省发现305例非典病列。
2003年2~3月期间,与广东紧邻的香港,以及越南、加拿大也报告发现了类似病例。
倾刻,全球政界首脑和卫生部门专家为之震惊。
2003年3月12日,WHO发布全球性警报,并将此病称为重症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国内称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简称“非典”),中国卫生部将之定为甲种传染病。
2003年4~5月,中国北京市暴发SARS流行,此后相继有中国大陆部分省区、香港、台湾、新加坡等地暴发流行“非典”,世界范围内北美、欧洲亦出现区域性SARS。
这场“瘟疫”的全球流行,不仅极大地威胁着人民健康,而且由此病所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难以估量。
如2003年北京市SARS疫情的突现使整个城市的功能受到严重破坏,卫生资源凸显匮乏,公共卫生体系受到巨大挑战,旅游等第三产业受到重创,当年5月份,北京市经济增速下降1.8个百分点。
特别是由于人们对SARS尚未充分认识,治疗中需要不断尝试和探索,且SARS直接治疗费用十分高昂,以北京市为例,整个城市用于抗“非典”的费用估计超过20亿元人民币。
据估计,SARS在全世界已造成33多亿美元的损失。
1.病原体的结构2003年4月16日,WHO正式宣布造成本次SARS流行的病原体是冠状病毒家族中的一个变种,并将此病毒正式命为SARS冠状病毒。
SARS简介及预防措施(精)
SARS的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的症状、接触史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 诊断。
3
SARS的诊断方法
通过采集患者的呼吸道样本进行病毒检测。
SARS的报告流程和责任人
报告流程
一旦发现疑似SARS病例,应立即向当地的卫生部门报告,并按照相关规定进 行隔离和治疗。
责任人
医疗机构、疾病控制机构和政府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是SARS报告的责任人。
在SARS疫情防控过程中,某地区采取了多项防控措施,包 括开展健康教育、普及防护知识、加强社区管理、实施交 通管制等。然而,由于部分措施落实不到位、信息沟通不 畅等问题,导致疫情控制效果不佳,部分地区出现了疫情 反弹。总结经验教训,应加强政府与民众的协作,强化信 息沟通和共享,提高疫情防控能力。
05
重视疫情防范
应高度重视疫情的防范工作,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全 球公共卫生危机。
强化科学研究
应加大对疾病防控的科学研究力度,提高对疾病的认知和控制能 力。
加强社区参与
应鼓励社区参与疫情防控,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
THANK YOU
在公共场所佩戴口罩,避免前往人群 密集的地方,如商场、车站等。
勤洗手
经常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或使用含 有至少60%酒精的洗手液洗手。
室内通风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天至少开窗通 风2次,每次至少30分钟。
避免接触眼、鼻和嘴
避免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和体液 ,不要用手触摸面部。
针对易感人群的预防措施
提高免疫力
SARS的反思与启示
对SARS疫情的反思和总结
SARS病毒的起源和传播
01
SARS病毒源自野生动物,通过人际传播扩散,在2002年至
调查报告非典
调查报告非典调查报告非典一、引言非典,即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是一种由冠状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2002年末至2003年初,非典病毒在中国广东省首次爆发,随后迅速传播至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造成了严重的公共卫生危机。
本文将对非典疫情进行调查报告,以了解其爆发原因、传播途径以及应对措施。
二、疫情爆发原因非典疫情的爆发原因一直备受关注。
通过对疫情的调查和研究,专家们认为,非典是由一种名为SARS-CoV的冠状病毒引起的。
该病毒最初可能来自于野生动物,例如果子狸等。
在野生动物市场的环境下,病毒传播给了人类,进而引发了疫情。
三、病毒传播途径非典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两种:空气传播和接触传播。
空气传播是指病毒通过飞沫、气溶胶等途径在空气中传播,当患者咳嗽、打喷嚏时,病毒会以微小的颗粒悬浮在空气中,他人吸入这些颗粒后容易感染。
接触传播是指通过直接接触患者的体液、分泌物等传播病毒,例如患者的唾液、汗液等。
四、疫情防控措施非典疫情的爆发给全球带来了巨大的恐慌和危机,各国纷纷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控措施。
首先,加强疫情监测和报告体系,及时发现和报告疫情,以便迅速采取措施。
其次,加强医疗机构的感染控制措施,包括隔离病患、戴口罩、勤洗手等。
同时,加强公众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疫情的认识和防控意识。
最后,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疫情,分享经验和资源,共同努力防控疫情的蔓延。
五、对疫情的反思与启示非典疫情的爆发给全球各国敲响了警钟,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反思和启示。
首先,加强动物疫病监测和防控,控制病毒从动物到人的传播途径。
其次,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再次,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公共卫生安全挑战。
最后,加强科学研究,提高对新型病毒的认识和防控手段。
六、结语通过对非典疫情的调查报告,我们了解到了非典疫情的爆发原因、传播途径以及应对措施。
非典调研报告
非典调研报告非典调研报告一、研究背景非典型性肺炎(SARS)是2002年至2003年全球爆发的一种严重传染性疾病,由冠状病毒引起。
该疾病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约8000人感染,近800人死亡。
非典在当时的爆发引起了全球关注,也对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
二、调研目的本调研旨在深入了解非典疫情的爆发原因和防控措施,为今后类似疫情的应对提供经验教训。
三、调研方法本调研采用了文献研究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采访疾病防控机构、医院和疾病防控专家,获取相关信息。
四、调研结果1.非典爆发的原因:非典的起源可能是来自中国广东省的一种蝙蝠病毒,经过中间宿主(像猫这样的动物)传播到人类。
不当的食用和处理野味可能是导致疫情爆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2.非典的传播途径:非典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密切接触、空气传播和污染物接触传播。
3.非典的症状:非典的症状包括发热、呼吸困难、咳嗽、体重下降等。
4.非典的防控措施:非典的防控措施包括早期病例识别和隔离、积极的公共卫生干预、加强监测和报告、个人防护等。
五、调研结论非典疫情的爆发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病毒的性质、人与动物接触、卫生条件和国际合作等。
未来,我们应加强对传染病的监测和预警,加强国际合作,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六、建议1.加强国际合作:各国应积极分享疫情信息和研究成果,共同应对传染病威胁。
2.加大公共卫生投入:政府应加大对公共卫生领域的投入,提高卫生设施和人员的水平。
3.加强公众教育:通过加强公众的健康教育,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7.参考文献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Summary of probable SARS cases with onset of illness from 1 November 2002 to 7 August 2003[EB/OL].2003.2. 顾百文, 李及之, 冯晋肺炎传染源的流行病学调查[J]. 传染病信息, 2003(4).3. 李兵. 非典(SARS)流行病学调查 [J]. 中国卫生教育, 2003(11).。
非典研究报告
非典研究报告非典(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是一种由冠状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于2003年在中国广东省首次发现,并随后快速传播到全球各地。
非典的爆发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关注和防控措施,对人们的生活和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非典的病因是一种新型冠状病毒,被称为SARS-CoV。
该病毒通过空气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主要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
病毒在人体内主要感染呼吸道细胞,并引起严重的肺炎。
非典的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呼吸困难和乏力等,严重的病例还可能导致肺功能衰竭和死亡。
非典的爆发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关注和担忧。
许多国家采取了紧急措施,包括隔离病人、取消公共活动、限制旅行和加强卫生措施等。
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疫情的蔓延,但也给人们的生活和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许多行业受到了严重影响,特别是旅游、餐饮和零售业等。
为了更好地理解非典病毒的特性和传播方式,研究人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非典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尤其是在密闭和拥挤的环境中传播的风险更高。
因此,当时的防控措施主要集中在隔离病人、加强卫生和公共场所的消毒,以及提醒人们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非典病毒在人体内的传播方式与其他冠状病毒有很大的不同。
非典病毒在人体内主要侵害上皮细胞,而其他冠状病毒则主要侵害下呼吸道细胞。
这一发现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非典病毒的病理机制和防治方法。
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人员还发现了许多与非典病毒相关的新的冠状病毒。
这些冠状病毒在动物中广泛存在,并可能会传播到人类。
这意味着非典并不是唯一的冠状病毒感染人类的示例,未来可能还会出现其他类似的疫情。
总的来说,非典的研究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冠状病毒的特性和防控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然而,我们仍然需要加强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研究,以更好地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疫情。
只有通过科学的研究和有效的防控措施,我们才能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的稳定。
SARS的传播分析与研究
• 在北京、广东和香港的早期疫情分析比较中可以看出, 预测值与实际统计值较为接近,说明模型对 SARS 早期传播规 律的预测与实际情况也比较符合。
• 抓住了 SARS 传播过程中的两个主要特征:传染期 L 和 传染率 K,并给出了它们的估计方法。
• 模型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表现在:适当选择初值 N0 和参 数 K、L,就可以描述不同地区、不同控制措施下的 SARS 传播 情况。
附件 1 所提供的一个模型为
N(t) = N0(1 + K )t
(4.1)
它是一个递增的指数函数。
下面,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对模型(4.1)的合理性和实用 性进行评价和改进。
4.1 模型(4.1)的优点
作为描述 SARS 传播过程的一个模型,模型(4.1)具有明显 的合理性和实用性。
• 建模原理简单易懂、计算量小,便于理解和使用。 • 基本反映了疾病的传播过程,且能够较好地解释 SARS
954
42
73
988
1093
48
76
1114
1255
56
78
1199
1275
59
78
1347
1358
66
83
1440
1408
75
90
(3) 收集 SARS 对经济某个方面影响的数据,建立相应的数 学模型并进行预测。附件 3 提供的数据供参考。
(4) 给当地报刊写一篇通俗短文,说明建立传染病数学模型 的重要性。
(1) 将 SARS 所有传播途径都视为与病原的接触。健康者与 病人直接或间接接触后,可能直接被感染成为病人;也可能成 为疑似病人。
(2) 经过一段观察,每个疑似病人或者被确诊为病人或者被 排除为健康者。
SARS病毒研究概述
SARS冠状病毒研究概述[摘要]:本文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SARS冠状病毒在分类学、形态学以分子遗传机制进行一个总体的介绍,第二部分是针对SARS的治疗以及抗SARS病毒新药的研究思路来进行阐述的。
关键词:SARS 冠状病毒治疗新药研究思路自2002的11月中旬以来,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首先出现在中国的广东省,接着在中国香港、台湾、加拿大、新加坡、美国和欧洲相继出现,以至演变为一场席卷全球的风暴。
这场风暴给整个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力,同时给全球经济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人们和SARS打起了一场看不到硝烟的战争。
在1980年,科学家用了两年的时间发现AIDS的病原是HIV,在2003年,WHO成立了一个由全球10个国家和地区13个实验室组成的合作研究网络,在两个星期后正式宣布一种以前未知的冠状病毒,为引起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的病原体,并命名为SARS冠状病毒。
继SARS病毒分离成功和病毒全基因组测序成功之后,科学家们对SARS的研究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SARS 冠状病毒的基因组进行诠释,SARS的诊断和SARS病毒疫苗的研制,寻找抗SARS的药物。
下面对研究情况进行概述。
1.SARS病毒概述1.1SARS病毒的分类学地位SARS 冠状病毒(SARS-Cov),属于巢状病毒目(Order:Nidovirales),冠病毒科(Family:Coronaviridae),冠状病毒属(Genus:Coronavirus)。
根据其基因组结构分类,它属于单链正义RNA 病毒,病毒基因组约为30Kb,是所有RNA病毒中最大的基因组。
在SARS病毒以前,人类共发现了大约15种不同的冠状病毒。
这些已知的冠状病毒,根据血清学证据和种属发生学规律,分为3 个Group。
其中Group1来自牛等动物,Group2包括猪、老鼠等哺乳动物冠状病毒,Group3仅有鸟感染性支气管炎病毒(Avian 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 IBV)。
SARS病毒
1967年,Mc.ntosh等用人胚气管培养从感冒病人中分离到一批病毒,其代表株是OC43株。
1968年,A.meida等对这些病毒进行了形态学研究,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这些病毒的包膜上有形状类似日 冕的棘突,故提出命名这类病毒为冠状病毒。
香港卫生专家排除了它与甲型流感和乙型流感病毒有关的可能性,与1997年出现的H5N1禽流感病毒也没有联 系。
我国曾于1975年正式命名了冠状病毒科。各国报道的人群抗体阳性率不同,我国人群以往冠状病毒抗体阳性 率在30%~60%,前苏联的抗体阳性率则在53%~97%。
形态特征
SARS病毒结构示意图SARS病毒呈球形,直径在100nm左右,是有包膜的单股正链RNA病毒,是所知道的最大的 RNA病毒。与其他的冠状病毒一样,SARS病毒包膜上也有排列较宽、形如日冕的刺突蛋白(spike protein)。
一项研究显示,儿童病例也有近100%发热,体温多达38.5℃以上,偶有寒战,个别病例低热,可伴有头痛. 关节痛、乏力、腹泻等。重症病例有呼吸急促及发绀,少数有肺部湿性哆音或肺部实变体征。根据广州、北京和 香港等文献报道,儿童病例的临床表现比成人轻,几乎没有发生严重呼吸困难,恢复比较顺利。
预防措施
常规预防措施:与SARS疑似患者接触时,认真做好手部的卫生消毒是必要的,这包括用肥皂和水洗手,如果 手上没有明显的污染,酒精棉球擦手可以代替洗手。
也是成人普通感冒的主要病原之一,儿童感染率较高,主要是上呼吸道感染,一般很少波及下呼吸道。还可 引起婴儿和新生儿急性肠胃炎,主要症状是水样大便、发热、呕吐,每天排稀便10余次,严重者甚至出现血水样 便,极少数情况下也引起神经系统综合征。
非典研究报告
非典研究报告非典研究报告非典(全名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是一种由冠状病毒引起的传染病,首次在2002年至2003年间在中国广东省的珠海市爆发,随后迅速传播至其他地区,成为全球流行病。
为了更好地了解非典的传播和防控措施,我们进行了相关的研究。
首先,我们调查了非典的传播途径。
通过对病例的追踪和分析,我们发现非典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
病毒主要存在于病患的呼吸道分泌物中,当患者咳嗽、打喷嚏等释放飞沫时,病毒会通过空气传播到他人。
此外,密切接触的患者也可能通过直接接触病患的体液而感染。
因此,在非典疫情期间,加强个人卫生,如勤洗手、佩戴口罩等,对于减少传播非典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我们进行了非典病毒的研究。
通过对病患和病毒样本的采集和分析,我们确定非典病毒属于冠状病毒科,并命名为“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冠状病毒(SARS-CoV)”。
我们通过测序研究了SARS-CoV的基因组结构和特征,并发现其与其他冠状病毒有一定的差异。
此外,我们还研究了SARS-CoV的传播机制和致病机制,以期为非典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最后,我们对非典的防控措施进行了研究。
通过对非典疫情期间采取的措施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及时发布疫情信息、加强社区防控、提高医院感染控制水平等措施都对非典的控制和防止疫情扩散起到了重要作用。
另外,我们还研究了非典疫苗的开发和应用情况,发现疫苗的使用能有效预防非典的发生。
综上所述,我们通过对非典的传播途径、病毒特征和防控措施的研究,增加了对非典的认识,并为非典疫情的控制和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然而,我们也意识到非典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对SARS-CoV的病毒学性质和致病机制的进一步研究,以及对非典病毒的快速检测方法的开发等。
因此,我们希望未来能进一步深入研究非典,以应对可能发生的类似传染病疫情。
sars冠状病毒的病原与病理
04
SARS冠状病毒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方法
临床诊断
影像学检查
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及流行病学史进 行诊断。
X线胸片或CT检查可见肺部炎症或磨 玻璃样改变。
实验室诊断
通过检测病毒核酸、抗原和抗体等方 法进行确诊。
治疗方法
01
02
03
抗病毒治疗
使用利巴韦林、干扰素等 抗病毒药物抑制病毒复制 。
支持治疗
对症治疗,如吸氧、解热 镇痛等,维持水电解质平 衡。
传播方式与途径
传播方式
SARS冠状病毒主要通过短距离飞沫、接触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及密切接触传播 。
传播途径
在潜伏期和症状期,患者能够通过飞沫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病毒。此外,接触被 病毒污染的物品和环境也可能传播病毒,但相对较少见。
02
SARS冠状病毒的病原特征
病毒结构
核心结构
由RNA基因组和核衣壳蛋白组成,具 有冠状的外形。
特性
SARS冠状病毒具有包膜,呈圆形 或椭圆形,直径约100-120纳米 ,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
发现与起源
发现
SARS冠状病毒于2002年在中国广东 省首次发现,并引发全球范围内的爆 发。
起源
目前对于SARS冠状病毒的起源尚无定 论,但多数研究表明,该病毒可能来 源于蝙蝠,并通过某种未知的中间宿 主传播给人类。
SARS冠状病毒的病原与病理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 录
• SARS冠状病毒概述 • SARS冠状病毒的病原特征 • SARS冠状病毒的病理机制 • SARS冠状病毒的诊断与治疗 • SARS冠状病毒的流行与影响
01
SARS冠状病毒概述
定义与特性
SARS病毒
精品文档
2
发现过程
2002年底,中国广东等地出现了多例原因不 明的、危机生命的呼吸系统疾病。随后,越南,加 拿大和香港等地也先后报道了类似病例。世界卫生 组织将此类疾病命名为“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症 (SARS)”。随后世界各国的实验室都致力于发 现这种疾病的病原体。香港大学最先于2003年3月 22日宣布分离出一种未知的冠状病毒。2003年4月 12日加拿大BC肿瘤研究所基因组科学中心首先完成 了该病毒的全基因组测序。2003年4月16日,WHO 在上述各方面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正式宣布一种前 所未知的冠状病毒,为导致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症 (SARS)的病原体,并命名为SARS冠状病毒。
精品文档
8
巨大影响——非典
“非典”自2002年11月在我国内地出现 病例并开始大范围流行,大致可以分为两个 阶段:2002年11月至2003年3月,疫情主要 发生在粤港两地;2003年3月以后,疫情向全 国扩散,其中尤以北京为烈。
2004年6月24日,世界卫生组织(WHO) 宣布解除对北京的旅游禁令,标志非典事件 结束。精品文档 Nhomakorabea6
引起疾病
SARS病毒引起的人类疾病主要是呼吸系统感 染(包括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该病毒对温度很 敏感,在33℃时生长良好,但35℃就使之受到抑制。 由于这个特性,冬季和早春是该病毒疾病的流行季 节。SARS病毒是成人普通感冒的主要病原之一, 儿童感染率较高,主要是上呼吸道感染,一般很少 波及下呼吸道。另外,还可引起婴儿和新生儿急性 肠胃炎,主要症状是水样大便、发热、呕吐,每天 可拉10余次,严重者甚至出现血水样便,极少数情 况下也引起神经系统综合征。
精品文档
5
SARS病毒的核酸为非节段单链(+)RNA, 长27-31kd,是RNA病毒中最长的RNA核酸链,具 有正链RNA特有的重要结构特征:即RNA链5’端 有甲基化“帽子”,3’端有PolyA“尾巴”结构。 这一结构与真核mRNA非常相似,也是其基因组 RNA自身可以发挥翻译模板作用的重要结构基础, 而省去了RNA-DNA-RNA的转录过程。SARS病 毒的RNA和RNA之间重组率非常高,病毒出现变异 正是由于这种高重组率。重组后,RNA序列发生了 变化,由此核酸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也变了,氨基酸 构成的蛋白质随之发生变化,使其抗原性发生了变 化。而抗原性发生变化的结果是导致原有疫苗失效, 免疫失败。
SARS的病原学研究--需要修改
SER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 (atypical pneumonia)
病原学研究
l 病毒来源
已经证实为冠状病毒 (coronavirus)所导致。冠 状病毒有很多种,病源来自 于不同的生物。目前只能说 它有可能来自动物。在过去 的几年中有很多新的病毒都 是先由动物感染的,比方 说,从蝙蝠和其他动物。但 目前还不能确认是何种动 物,还没有证据说明这一 点。
临床表现(续)
l 3.实验室检查:
l l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一般不升高,或降低; 常有淋巴细胞计数减少。
l 4.胸部X 线检查:
l l 肺部有不同程度的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呈网状改变,部分 病人进展迅速,呈大片状阴影; 常为多叶或双侧改变,阴影吸收消散较慢;
l 肺部阴影与症状体征可不一致。
l 若检查结果阴性,1 -2 天后应予复查。
活至多6 小时。
l
SAR S 病毒在消毒剂和固定剂条件下存活率:
l 在经过常见的消毒剂和固定剂处理后,病毒都丧失了感染力。
l
SAR S 病毒在细胞培养基表面条件下存活率:
l 在4 度和零下80 度的条件下,21 天后病毒浓度仍减少很小; l 在室温下,两天后病毒浓度降低一个数量级;这表明该种病毒比其他已知的人冠 状病毒存活率要高; l 56 度条件下,15 分钟杀灭1 万感染单位,灭毒速度较快;
l 符合上述1 .2+2+3 条。
l 符合医学观察标准 的病人,如条件允许应在指定地点 接受隔离 观察;也可允许患 者在家中隔离观察。
l 在家中隔离观察时 应注意通风,避免与家人的密切接 触,并由 疾病控制部门进行 医学观察,每天测体温。 l 观察中的病人病情 符合疑似或临床诊断标准时要立即 由专门的 交通工具转往集中 收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疑似病人 的医院进
非典时期论文
非典时期论文引言2003年,一场名为“非典”的疾病席卷了全球。
这是一场由冠状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其传播速度和致死率引起了全球的恐慌和警惕。
本论文旨在回顾非典时期的相关信息,分析疾病传播的原因和控制措施,并总结此次疫情对全球社会、经济和医疗系统的影响。
1. 疾病背景1.1 病原体特征非典病毒属于冠状病毒科,是一种具有膜的病毒。
它的基因组由正向链的单股RNA组成,通过膜融合进入细胞并利用宿主细胞的生物合成机制复制自身。
1.2 疾病传播途径非典病毒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但也可以通过接触污染物体、食物或饮水传播。
潜伏期通常为2-14天,病毒潜伏在人体内且具有高传染性。
2. 非典时期的社会影响2.1 公众恐慌非典疫情引发了公众的恐慌和不安。
人们纷纷采取防护措施,如佩戴口罩、避免人群拥挤等。
一些地方甚至实施了封城措施,导致经济活动几乎停滞。
2.2 经济受损由于非典疫情的传播,许多行业受到重大冲击。
旅游、餐饮和零售等行业遭到严重打击,导致许多企业倒闭和大量失业。
2.3 社会团结和协同抗击疫情尽管非典疫情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但也促使人们增强了团结合作的意识。
许多国家和地区采取了紧急措施,派遣医务人员前往疫区援助,并开展大规模的疫苗研发工作。
3. 非典时期的医疗系统应对3.1 疫情监测和控制非典时期,各个国家和地区迅速建立了疫情监测系统,并制定了相应的防控措施。
例如,加强入境人员的体温检测、加大对公共场所的消毒频率等。
3.2 疫情信息发布和公共教育为了提高公众对疫情的认知和防控意识,医疗机构积极参与疫情信息的发布和公共教育。
通过各种渠道,包括媒体、社交网络等,向公众传递有关疫情的信息和防控知识。
3.3 医疗资源调配和支持由于非典疫情带来的临床压力,医疗系统需要迅速调配资源以满足病患的需求。
例如,增加隔离病房数量、加大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和保障等。
4. 非典时期的经验和启示4.1 加强疫情监测和早期警示机制面对突发疫情,建立有效的疫情监测和早期警示机制至关重要。
非典调研报告
非典调研报告非典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非典,即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SARS),是由冠状病毒(SARS-CoV)引起的传染性疾病。
2002年至2003年间,全球范围内爆发了一场严重的非典疫情,给世界各国经济和社会生活造成了巨大冲击。
二、调研目的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非典疫情对人们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以及各国政府应对疫情的措施和经验,为今后类似疫情的防控提供参考。
三、调研内容(一)疫情影响1. 生活受限:在非典期间,世界各地都采取了严格的防控措施,包括限制人员流动、关闭公共场所等,导致人们的生活受到了严重的限制。
许多商店、餐馆、娱乐场所等关门歇业,人们只能在家中自行消遣。
2. 经济受损:由于非典疫情的爆发,各个行业的运营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旅游业、餐饮业、零售业等行业都遭受了巨大的损失,许多企业面临破产倒闭。
(二)政府措施1. 加强疫情监测:各国政府都设立了专门的机构,负责监测和报告疫情的变化。
并且加强了与世界卫生组织的合作,及时分享疫情信息。
2. 健康教育宣传:政府通过广告、媒体等渠道向公众宣传有关非典的预防知识和防控措施,提高公众的防护意识。
3. 加强医疗保障: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建设临时医疗机构,增加医疗资源,确保能够及时收治患者,并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医护人员的安全。
(三)经验教训1. 疫情防控要及时:非典疫情爆发之初,很多国家没有意识到其严重性,导致疫情蔓延。
这给我们敲响了警钟,疫情防控需要及时、果断的措施。
2. 国际合作非常重要:非典疫情的爆发对全球范围内的国家都造成了严重影响,没有国际合作是无法有效控制疫情的。
各国政府应加强协作,共同应对疫情。
四、调研结论非典疫情对人们的生活和社会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影响,特别是对旅游业、餐饮业等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政府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加强了疫情监测、健康教育宣传和医疗保障。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也汲取了宝贵的经验教训,认识到疫情防控的重要性和国际合作的必要性。
SARS病毒灭活疫苗临床前研究技术要点
SARS病毒灭活疫苗临床前研究技术要点随着对非典型肺炎的病原学、流行病学、诊断和治疗等学科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在各领域已取得重要进展,尤其是确定了SARS病毒为其病原体,已成功分离到多株SARS病毒,并已验证其能在Vero细胞和2BS等细胞系中培养增殖,这为研制疫苗提供了基础和基本条件。
但是由于SARS病毒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疫苗的研制尚存在很多的不确定因素。
为使SARS病毒灭活疫苗的临床前研究工作科学规范,特制定SARS病毒灭活疫苗临床前研究考虑要点。
一、毒种研究本疫苗所用的毒种须证明为SARS病毒,如该毒种分离自人体,须提供以下资料(一)病毒株名称及来源1.名称2.宿主情况:(1)病人姓名、年龄、性别、民族、家庭住址;(2)发病地点、发病日期;(3)收住入院日期、临床确诊日期、实验室确诊日期;(4)病人病程及病人转归:死亡、痊愈、是否有后遗症;(5)毒株分离原样本:咽试子、漱口液、痰液、血液、粪便或尸解标本组织名称;(6)取样日期;(7)取样时病人的病期;(8)取样地点;(9)病人是否留有恢复期血清;如有:采血日期(病期)和血清量;鉴于人类咽试子、漱口液、痰液、粪便等样品难免污染其他外原因子,因此建议尽可能采用病人血液分离的病毒株。
(二)毒株分离过程1.用细胞分离病毒,须提供所用细胞名称、代次、来源和细胞无菌检测、外原因子检测等资料;鉴于Vero E6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用Vero E6细胞分离的SARS病毒不能直接用于疫苗生产用毒种,须将Vero E6细胞的适应株重新转适应到Vero细胞或二倍体细胞株的毒种方能用于生产,因此建议尽可能使用直接以Vero细胞或二倍体细胞株分离的毒种。
2.通过动物分离病毒,须提供所用动物名称、动物品系、动物级别、动物年龄和制备毒种的动物脏器名称等资料;如再适应到细胞,则还须提供1.项所述的细胞资料。
(三)病毒分离传代特性样品处理方法、首次盲传确证病毒阳性代次、病毒确证检定方法、每代培养天数、病毒滴度、滴定方法、动物是否发病或死亡等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ARS冠状病毒研究概述[摘要]:本文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SARS冠状病毒在分类学、形态学以分子遗传机制进行一个总体的介绍,第二部分是针对SARS的治疗以及抗SARS病毒新药的研究思路来进行阐述的。
关键词:SARS 冠状病毒治疗新药研究思路自2002的11月中旬以来,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首先出现在中国的广东省,接着在中国香港、台湾、加拿大、新加坡、美国和欧洲相继出现,以至演变为一场席卷全球的风暴。
这场风暴给整个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力,同时给全球经济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人们和SARS打起了一场看不到硝烟的战争。
在1980年,科学家用了两年的时间发现AIDS的病原是HIV,在2003年,WHO成立了一个由全球10个国家和地区13个实验室组成的合作研究网络,在两个星期后正式宣布一种以前未知的冠状病毒,为引起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的病原体,并命名为SARS冠状病毒。
继SARS病毒分离成功和病毒全基因组测序成功之后,科学家们对SARS的研究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SARS 冠状病毒的基因组进行诠释,SARS的诊断和SARS病毒疫苗的研制,寻找抗SARS的药物。
下面对研究情况进行概述。
1.SARS病毒概述1.1SARS病毒的分类学地位SARS 冠状病毒(SARS-Cov),属于巢状病毒目(Order:Nidovirales),冠病毒科(Family:Coronaviridae),冠状病毒属(Genus:Coronavirus)。
根据其基因组结构分类,它属于单链正义RNA 病毒,病毒基因组约为30Kb,是所有RNA病毒中最大的基因组。
在SARS病毒以前,人类共发现了大约15种不同的冠状病毒。
这些已知的冠状病毒,根据血清学证据和种属发生学规律,分为3 个Group。
其中Group1来自牛等动物,Group2包括猪、老鼠等哺乳动物冠状病毒,Group3仅有鸟感染性支气管炎病毒(Avian 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 IBV)。
2003年5月,《The Genome Sequence of the SARS-Associated Coronvirus》和《Characterization of a Novel Coronavirus Associated with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发表在《Science》上,两篇文章的共同点都是通过对SARS冠状病毒的全基因组的完整测序,来对SARS病毒的基因组注释。
文章的作者都认为它的基因组结构和其他3个种群的冠状病毒有一定相关性,但是,通过比较遗传史和序列比对表明SARS-cov的特征和已知的三类冠状病毒的特征并不完全相似,包括两种人类病毒HCoV-OC43和HCoV-229E在内的几种冠状病毒中的任何一种,它不仅表现有其他冠状病毒共有的特征,还有SARS-CoV本身特有的特征,因此认为新病毒构成了冠状病毒的第4个株系(第4组),是一种新的冠状病毒,从而形成一个独特的group(Paul& Marco,2003)。
同样,发表在New England Medicine的两篇文章也支持了这个观点,在已知的基因片段中,它和已知的冠状病毒核酸水平的同源性不超过50%,而氨基酸水平的同源性在75%左右;在进化树的分析中,与已知的冠状病毒的距离很远(Drosten & Ksiazek,2003),因此认为这是一个全新的冠状病毒。
下图为SARS冠状病毒与其他冠状病毒的种系进化关系图:图1:种系发生关系图(from Microbiology & Immunology)1.2SARS冠状病毒的形态与结构病人样本和培养细胞上清的负染透射电镜扫描显示了多晶体的、密封的冠状病毒颗粒,其直径在60-130nm之间。
大部分但并非所有的病毒颗粒显示出这种特征性表面喷射状,酷似中世纪欧洲帝王王冠(crown)的结构,由此而产生了该病毒的名字,正是其“名字” Coronavirus 的来源(corona在拉丁语中=冠状)。
下面是冠状病毒的结构图。
图2:冠状病毒结构图(from Kathryn V.,Holmes, 2003)如上图所示,已知的冠状病毒粒子的包膜上主要有三种糖蛋白:S蛋白、E蛋白和M蛋白。
纤突为S蛋白(Spike protein),呈“棒棒糖”状的膜蛋白,由两个domain组成,靠近N 端的部分形成一个球状的domain,靠近C端的部分形成一个穿膜的棒状结构。
对已知的冠状病毒的研究已经证明,Spike protein和冠状病毒侵入细胞的过程密切相关。
M蛋白(Membrane protein)是一种跨膜糖蛋白,其大部分位于包膜内,仅有糖基化的小部分暴露在双层脂质外面,在病毒的包膜形成与出芽(budding)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E蛋白(Envelope protein)是一种相对较小的蛋白,散布在包膜上。
部分的冠状病毒有HE蛋白(Haemagglutinin-esterase),但是SARS冠状病毒是没有HE 蛋白的。
N蛋白(Nucleocapsid phosphoprotein)是冠状病毒中一种重要的结构蛋白,它与病毒的正股RNA紧密结合,构成病毒的核心,核心呈螺旋式结构。
它含有其它冠状病毒N蛋白中不存在的核转移的信号序列,研究推测SARS病毒在侵入宿主细胞以后是通过这个核转移信号序列进入到细胞核中,并与宿主DNA发挥其生物学作用(Marco et al,2003)。
下面分别是用Vero E6分离出来的SARS冠状病毒的电鏡照片和它的模式图。
图3:SARS病毒电鏡照片(from Thomas et al,2003)图4:模式图(from Oxford et al,2003)1.3SARS冠状病毒的分子遗传机制冠状病毒的宿主只限于脊椎动物,包括哺乳动物和鸟类,它与人类和家禽的一系列疾病相关,包括呼吸道、胃肠道、中枢神经系统和肝方面的疾病。
然而,动物的冠状病毒可能在动物引起严重的疾病,例如鸟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鼠肝炎病毒(MH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porcine 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 virus)等等(Luis,2001),人冠状病毒以前只与轻度疾病相关。
在第1组(HcoV-229E)和第2组(HcoV-OC43)中都能找到人冠状病毒(HCoVs),它是轻度的呼吸疾病的一个主要原因(Makela,1998)。
它们能偶尔地引起小孩和成人的严重下呼吸道感染及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SARS冠状病毒似乎是能够引起人类严重疾病的第一个冠状病毒。
冠状病毒是在宿主细胞的细胞质中进行复制的。
正股单链RNA基因组的5'端有帽子结构,3'端有PolyA尾巴,具有mRNA的功能和传染性。
感染宿主细胞后,其基因组RNA既可作为mRNA翻译出病毒特异性蛋白质,又可作为模板转录互补的负链RNA。
首先,病毒基因组5'端的开放读码框会翻译成一条多肽链,然后被病毒编码的蛋白酶切割为几条非结构蛋白,包括RNA-dependent RNA polymerase (Rep)和ATPase helicase(Hel),通过这些蛋白来完成病毒基因组的复制、亚基因组mRNA的合成。
接着,合成的负链作为模板转录出具有mRNA功能的基因组RNA,同时也可作为其他几种大小不同的亚基因组的模板。
这些亚基因组mRNA可以指导合成不同的结构蛋白和非结构多肽。
冠状病毒合成亚基因组mRNA的一个突出的特点是非连续性,从而省略了转录后的修饰剪切过程,这种基因定位的机制到现在还没有完全搞清楚,然而,最近的一些证据表明在它是通过识别基因组5'端的转录调节信号(transcription regulation signal ,TRS),来指导这种非连续性的亚基因组mRNA的合成的(Marco,2003)。
TRS除了在SARS冠状病毒基因组的开头出现一次之外,在基因组的其他位置还出现了六次。
根据TRS的背景,再结合计算机分析,计算出SARS冠状病毒粒子将会出现,,,,和的mRNA,在对SARS冠状病毒RNA进行Northern杂交实验中,Paul等用3˙端非翻译区作为探针,分别检测到了(对应S蛋白),(N 蛋白),(包括x1,x2和E蛋白),(M蛋白和x3),(x4和x5),实实在在说明了SARS冠状病毒中S、N、E和M等结构蛋白的存在(Paul,2003)。
结构蛋白和基因组RNA复制完成之后,将在宿主细胞内质网处装配,形成新的冠状病毒颗粒,并通过高尔基体分泌至细胞外,完成其生命周期。
下图为冠状病毒细胞内复制模式图:图5:冠状病毒细胞内复制模式图(from Microbiology & Immunology)1.4SARS冠状病毒基因组测序和分析从香港大学微生物系实验室在世界上第1个报道了SARS可能是由一种新型的冠状病毒所致,至今为止,全世界完成全基因组测序并提交到Genebank 的病毒株已达到11 株(分别为:BJ01、CUHK-W1、CUHK-Su10、HKU-39849、Tor2、Urbani、SIN 系列5 条)。
5 月1 日至2 日,加拿大、美国和中国三个研究组分别发表了各自完成测序的病毒株的基因组分析论文(Paul, Marco& QIN,2003)。
比较美国(CDC,USA)和加拿大(BCCA Genome Centre)已经公开的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发现有很小的差异。
美国Urbani株长度为29,727 nt,其5ˊ端多出一段TTATTAGGTTTTTAC (15nt);加拿大Tor株长度为29,736nt,通过计算机预测,有14个Orf,其3ˊ端多出24个A,中国BJ01病毒株长度为29,725nt。
相对于Urbani株,加拿大Tor株其他位置的差别依次为:7919(T→C),16622(T→G),19064(G→A),19183(C→T),20596(A→G),20910(G→T),23220(T→G),24872(C→T),26857(C→T)。
SARS病毒基因组与其他冠状病毒的基因组结构相似,基因组的前三分之二中有2个开放阅读框(ORF)1a和1b,编码RNA聚合酶,ORF 1b的下游是一些编码结构和几种非结构蛋白的基因。
以Urbani株为例,它的基因组序列,包含了除RNA聚合酶(Rep)以外的编码信息,自5端到3端共有10个开放性阅读框(如图),其中E和X2有交叉重叠,其余ORF 之间由内含子隔开,S、E、M、NORF为病毒结构蛋白编码基因,分别对应S蛋白(Spike protein),E蛋白(Envelope protein),M蛋白(Membrane protein),N蛋白(Nucleocapsid phosphoprotein),其余为非结构蛋白编码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