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鸡汤”的文化功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灵鸡汤”的文化功效

“心灵鸡汤”的文化功效张慧瑜

2015-10-26 11:03

点击:174次【破土编者按】随着中国基尼系数接近前所未有的高位,各种“二代”也开始频现公共空间,这或许可以视为中国的社会资源分配日益走向垄断,阶层结构日趋固化的一个表征。与此同时,多年以前励志的、正能量的心灵鸡汤,在网络上也逐渐被屌丝们赤裸裸的自嘲和负能量所取代,我们仿佛进入了一个反鸡汤的时代。正如本文所言,现在大家对心灵鸡汤已经产生了免疫力,因为“心灵鸡汤的文化功效主要是精神按摩,而不是鼓励人们改变日趋不合理、不平等的社会规则”。在心灵鸡汤失效的时代,我们需要寻找一种真正的改变社会不平等结构的良药。如今,心灵鸡汤已经不再像前些年那样爽甜可口、滋心润肺,一篇文章如果被指认为“鸡汤文”,基本意味着浅薄、虚假和欺骗。这种对心灵鸡汤的免疫力,不是因为鸡汤的品质下降了,而是鸡汤无法给人们带来心灵的抚慰。时下的心灵鸡汤有着不同的等级,既有高大上的禅宗、仁波切,也有随处可见的马云语录、于丹讲《论语》,满足各个社会阶层的心灵需要。心灵鸡汤也不只是这些出没在微信朋友圈、机场书店里的廉价成

功学和灵魂按摩术,更重要的是现代社会里的大众文化“天然”带有心灵鸡汤的特色,或者说大众文化的基本功能是维系社会认同和人心安抚的心灵鸡汤。对于80年代以来的中国来说,心灵鸡汤是伴随着社会转型和大众文化的兴起而出现的。

一、心灵鸡汤是现代社会的产物人们最为熟悉或喝得最多的心灵鸡汤大致与个人奋斗、励志、不气馁、自强不息、相信自己、神话般的爱情、坚持理想、实现梦想、人生成功等题相关,承载这些主题最为常见的文化媒介非流行歌曲莫属。比如“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主擦干泪不要怕至少我们还有梦”、“我发奋图强做好汉,做个好汉子每天要自强”、“我还是我自己,那只是一场游戏一场梦”、“我是一只小小小小鸟,想要飞呀飞,却飞也飞不高”、“我知道我要的那种幸福,就在那片更高的天空,我要飞得更高飞得更高”等等,当然,还有更多涉及恋爱、忧愁、抽象的爱等个人情感的歌曲。这些或昂扬或舒缓的歌曲有一个永恒不变的抒情主体就是“我”,几乎或绝少出现“我们”这样集体的称呼,更不会使用“祖国”、“人民”等大词。因此,流行歌曲不会像革命歌曲那样采取集体合唱的形式,基本上是一个人拿着一只话筒在舞台上、在KTV包房的屏幕前独自吟唱,仿佛“我的地盘我做主”、“让我成为了无情的K歌之王”。

这些流行歌曲的内容也是高度模式化的,大多讲述孤独的“我”如何在社会中立足、寻找另一半的故事,其中经常使用的修辞策略是把“我”比喻为动物或植物、把社会比喻为大海、天空、森林等自然世界。这也是18世纪英国小说家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所讲述的冒险家在荒岛上生存的故事。这种孤独的个人、无名的小人物与陌生的、危机四伏的丛林社会的想象是典型的现代社会的寓言,这类故事进入中国被“转译”为刀光剑影的武侠故事,“横空出世”的侠客或者学艺归来的侠客开始凭着自己的“武艺”行走江湖、浪迹天涯,“江湖险恶”成为中国人对现代社会的直接感受。与封建、贵族时代人们一生下来就“命中注定”不同,现代人是摆脱人身依附关系的“自由”的个体,可以通过努力来改变自己的命运,比如从一无所有的人变成有钱人,这相比世袭的贵族制是一种历史的进步。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个人白手起家变成百万富翁的“美国梦”成为新大陆比老欧洲更有制度优势的心灵鸡汤。

何为“美国梦”?维基百科中的定义是:“美国梦(American Dream)源于英国对北美大陆的殖民时期,发展于19世纪是

一种相信只要经过努力不懈的奋斗便能在美国获致更好生

活的信仰,亦即人们必须透过自己的工作勤奋、勇气、创意、和决心迈向富裕,而非依赖于特定的社会阶级和他人的援助。通常这代表了人们在经济上的成功或是企业家的精神。”从这里可以看出,美国梦是每个人都有奋斗成功的梦想,是个人主义的财富梦。如果放在历史之中,19世纪的美国梦是相对于老欧洲的等级制来说的新梦想,美国确实是一个“崭新”的国家,没有历史遗留下来的贵族制、等级制,这也就是19世纪美国成为小企业主的天堂的原因。暂且不讨论“美国梦”建立在19世纪屠杀印第安人的美国西进运动的历史背景中,美国梦有两个无法解决的难题,其一是实现美国梦的永远是少数人,大部分人只是拥有实现美国梦的机会,其二富裕阶层会带来新的封建化和贵族化,使得实现美国梦的机率越来越低。这就是19世纪西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贫富两极分化的现实。

不过,19世纪末期,随着产业垄断以及西进运动的终结,这种个人成功的美国梦就失去了现实基础,20世纪的美国梦有了新的涵义。二战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完成从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的转型升级,个人成功的美国梦在福利国家的制度下逐渐变成了人人都能实现的中产梦,也就是说不一定成

为大老板,做一个好职员或都市白领也能过上有房有车的幸福生活。只是中产梦的出现建立在两个社会前提之上,一是工业制造业转移、外包给其他国家,二是大量非法移民和劳工来从事底层工作。这种个人成功的美国梦和人人中产的中产梦就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最为有效的心灵鸡汤,也是80年代以来最受中国人欢迎的两类心灵鸡汤。

二、中国人的心灵鸡汤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心灵鸡汤开始流行,这与中国社会的改革是密切相关的。首先,随着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及城市瓦解单位制,使得中国人从人民公社和各种企业的单位中“解放”出来,变成参与市场经济的原子化的个体;其次,国家统购统销的计划经济体制变成了以市场配置资源为主的市场经济,这给个人提供了奋斗的机遇和可能。在这种背景下,一种集体性的、生产性的革命文化被个体性的、消费性的市场文化所取代。心灵鸡汤乘虚而入,成为两种社会体制剧烈转换的文化口香糖,如个人奋斗的“美国梦”允诺那些勇于下海的人们拥有“更美好的明天”等。

与心灵鸡汤最相关的两大领域,一是文化领域,二是教育领

域。先看工农兵文艺向大众文化的转型。大众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艺形态是80年代以来出现的。先是港台文化、日本文化、美国文化进入中国,然后中国本土的大众文化工业也开始兴起,直到90年代市场化、新世纪以来文化产业化,大众文化已经成为当下中国最主要的文艺形态。从港台、日本、美国到内地的传播路径,可以看出大众文化是冷战年代敌对一方的文化形态,是一种与资本主义文化工业相适应的文化形态,强调商品性、个人消费和欲望化等。大众文化的兴起使得与50-70年代社会政治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工农兵文艺宣告失败和终结。相比政治性、革命性和批判性的工农兵文艺,大众文化有几个鲜明的特色:一是商业文化、消费文化,是受利润和资本驱动的文化;二是个人主义文化,80年代的个人主义强调自由、解放,离开体制的束缚,而新世纪以来人们越来越感受到个人主义的沉重,因为买房、养老、养孩子、看病都需要个人来承担;三是城市文化,文化产业和消费群体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四是青春文化,青年人成为文化消费的主力军,因此网络游戏、电影等文化产品都带有青春化化和低领化的色彩。大众文化有着清晰的边界,只有在市场经济内部的城里人、青年人才有可能成为文化的主流消费者,而处于社会底层状态的工农主体则不再是文化市场的消费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