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留守儿童论文

合集下载

以留守儿童为主题议论文

以留守儿童为主题议论文

以留守儿童为主题议论文留守儿童的问题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许多人对他们的境遇表示关切和担忧。

本文将以留守儿童为主题,探讨他们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可能的解决办法,旨在引起社会的思考和行动。

一、留守儿童的现状留守儿童一般指由父母或其他直系亲属外出打工,将子女托付在农村家中或贫困地区的监护人照看的儿童。

他们长期生活在家庭成员的照顾和关爱缺失中,面临着许多困境。

首先,心理问题。

由于长时间与父母分离,留守儿童常常感到孤独、无助和失落,缺乏安全感。

他们无法与父母进行深入交流,缺乏健康的情感支持与指导,容易产生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

其次,教育问题。

留守儿童由于父母不在身边,无法得到及时的学习和教育指导。

缺乏监督和激励,他们往往学习效果较差,成绩下降。

同时,缺乏合适的学习环境和资源,留守儿童的未来发展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最后,生活关爱问题。

留守儿童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管理常常不到位,饮食、睡眠等都存在问题。

缺乏家庭的温暖与关爱,他们容易陷入自我封闭和社交困境,缺乏社会适应能力。

二、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源留守儿童问题的出现与中国经济转型、父母追求更好生活的需求密不可分。

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发展引发了大量农民工外出务工,而农村教育水平、医疗资源等的不足使得他们无法将子女随身携带。

此外,就业机会的不平衡也增加了留守儿童问题的存在。

三、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途径为了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政府、社会团体和家庭都需要共同努力。

首先,政府要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加大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和关注。

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权益保护,提供更好的教育和健康服务。

同时,促进城乡教育协调发展,减少孩子与父母分离的时间和距离。

其次,社会各界应该积极关注留守儿童问题,发起相关公益活动,提供关爱与帮助。

成立志愿者组织,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咨询、学习辅导等服务。

此外,还可以开展留守儿童关爱教育活动,提高社会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认识和关注度。

最后,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父母对于留守儿童的关爱和陪伴至关重要。

留守儿童大学生论文

留守儿童大学生论文

留守儿童大学生论文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大量的农民工外出务工,导致众多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问题日益严重。

留守儿童是指因父母外出务工而长期独自在农村家中生活的儿童。

这一现象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本文将重点探讨大学生对于留守儿童问题的认知、态度和参与度,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大学生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认知1.留守儿童问题的背景在对大学生的调查中发现,大部分人都对留守儿童问题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意识到留守儿童面临着心理和生活上的困境,缺乏父母的陪伴和教育引导,容易导致身心健康问题的发生。

2.大学生对留守儿童问题的态度大学生普遍对留守儿童问题持关切和同情的态度,认为留守儿童应该得到社会的关爱和帮助。

他们强调家庭的重要性,认为父母应该尽量陪伴和照顾孩子,而不是把他们留在农村。

二、大学生的参与度1.大学生参与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然而,调查发现,尽管大学生对留守儿童问题持关注态度,但实际参与度不高。

大部分大学生对留守儿童问题持观望态度,认为这是教育和政府部门应该关注和解决的问题,而非他们个人的责任。

2.加强大学生的参与度的必要性然而,正是大学生这一群体拥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他们具备更多的资源和能力去关注并参与解决留守儿童问题。

因此,加强大学生的参与度,让他们更主动地关注和帮助留守儿童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建议1.加强大学生对留守儿童问题的教育在高校教育中,应加强对留守儿童问题的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关注度和参与度。

可以通过开设相关的社会实践课程、举办座谈会等方式,让大学生深入了解留守儿童问题,并了解如何参与到相关活动中。

2.鼓励大学生参与留守儿童志愿者活动学校和社会组织可以积极鼓励大学生参与留守儿童志愿者活动。

通过参加志愿者活动,大学生能够与留守儿童建立起情感联系,关注他们的需求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3.政府和社会的支持政府和社会应加大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和支持力度。

从政策层面,加强对农民工的扶持和保护,提供更多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从社会层面,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引导社会资源向留守儿童倾斜,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关爱和帮助。

留守儿童背景论文

留守儿童背景论文

留守儿童背景论文留守儿童是指在农村地区的父母或至少一方父母在城市工作,将孩子独自留在农村的一类儿童群体。

这种特殊的家庭安排产生了各种社会问题,对于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教育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论文将以留守儿童的背景为重点,探讨他们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留守儿童背景介绍留守儿童的背景可以从两个层面来分析。

首先,要了解中国的城乡分工现象,特别是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迁移的情况。

其次,要理解农村家庭失去劳动力照顾孩子的现状。

1. 城乡分工现象中国的城乡分工现象导致了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务工,以改善生活状况。

这种城市和农村之间的流动引发了留守儿童问题。

2. 家庭失去劳动力照顾孩子由于父母在城市工作,农村留守儿童通常只能在家长的亲属或祖辈的照顾下长大。

这使得他们在日常生活和教育上面临一系列的困境。

二、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许多困境和挑战,这些问题可能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和教育产生负面影响。

1. 情感问题与父母长时间分离,缺乏亲子关系的建立,使得留守儿童常常感到寂寞、孤独与无助。

2. 精神健康问题留守儿童面临的心理压力与孤独感往往导致他们出现情绪问题、焦虑和抑郁等精神健康问题。

3. 教育问题由于农村教育资源匮乏,留守儿童往往无法得到良好的教育,他们面临辍学、学业成绩下降等问题。

三、留守儿童问题解决方案为了解决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和教育发展,需要多个方面共同努力。

1. 家庭支持鼓励父母与孩子保持密切联系,提供情感支持和指导。

同时,改善农村家庭的生活状况,减少迁徙现象,使父母能够与孩子共同成长。

2. 教育资源改善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的投入,提高教师的培训水平,增加学校设施改善,为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

3. 心理辅导与关爱建立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辅导与关爱。

同时,加强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提供更多心理支持资源。

四、结论留守儿童问题是中国社会发展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论文4篇(1500字2021字2500字3000字)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论文4篇(1500字2021字2500字3000字)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论文4篇(1500字2021字2500字3000字)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面临问题及对策分析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大批农民涌入城市充当新型劳动大军的同时,农民工背后的留守儿童问题近年来也日益凸现。

作为农民工进城后的最大牵挂和未来农村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现阶段我国留守儿童基本状况如何?其文化素质、心理健康情况怎样?他们在哪些方面急需社会的关爱和支持?这些,都应当引起全社会的重点关注和深入思考。

(小标题)我国“留守儿童”有2000万大军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这个词汇最早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初,当时专指因为父母出国留学、工作而留在国内的孩子,而现阶段随着我国人口的流动性越来越强,主要是指由于农民工进城务工后,广大留守在农村得不到正常结构家庭抚养的农民工未成年子女。

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流动人口总量已达1.21亿,到2003年,流动人口大约为1.4亿,超过全国人口总数的10%。

未来5年,我国还将有至少1亿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农村中劳动力结构以“九九”(指老人)、“三八”(指妇女)、“六一”(指儿童)三支军(俗称“386199部队”)的村屯将越来越多,而其中的留守儿童问题近年来尤为突出。

由于受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结构体制和自身经济条件的限制,广大农民工在自己进城落脚的同时,却无力解决孩子进城等诸多现实问题,他们只能选择将孩子留在农村,并托付给其他人代为照看,最终形成了农民工父母与子女分隔两地的局面。

据国务院《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实施情况显示,2005年我国流动人口约1.5亿,18岁以下随父母流动的儿童2000万,留守在农村的也有2000万,这一数字约占全国农村儿童总数的8%。

而在我国重庆、江西、四川等劳动力输出大省,留守儿童在当地全部儿童中所占比例达到20%左右。

这些人中很大部分已进入学龄,在甘肃、河北、江苏等省开展的调查表明,留守儿童在农村学龄儿童中所占比例高达47.7%。

留守儿童社会现象 议论文

留守儿童社会现象 议论文

留守儿童社会现象议论文在现代社会中,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引人深思的社会现象。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和经济发展的推进,许多父母为了工作和生活而不得不将孩子留在农村老家,这就导致了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指的是父母不在身边,由其他亲属照顾或者自己独自生活的儿童。

本文旨在探讨留守儿童社会现象,并展开讨论对留守儿童产生的影响及可能解决该问题的途径。

首先,留守儿童的出现不仅仅是因为父母工作原因,也与家庭结构、社会经济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许多留守儿童的父母离异、失业或外出打工等原因,导致他们无法与孩子共同生活。

这种现象在农村地区尤为突出,因为农村经济相对薄弱,父母不得不外出打工以寻找更好的生计。

然而,留守儿童通常面临着生活条件的恶化、教育资源的匮乏以及心理健康问题的困扰。

从生活条件的角度来看,留守儿童往往只能与其他亲属或老人生活在一起。

由于老人的身体健康和理解能力有限,他们无法全面照顾和照料孩子们。

这种情况下,留守儿童的基本生活需求可能无法得到满足,如饮食、居住和卫生等方面。

在教育资源方面,由于留守儿童多数就读于农村地区的学校,与城市学校相比,农村学校的教学设施、教师水平和学习环境都存在较大差距。

这种差距会导致留守儿童在教育上的机会不平等,从而影响其个人发展和未来就业的机会。

另外,留守儿童还面临心理健康问题。

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留守儿童常常感到孤独、失落和不被关注。

他们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容易产生情感问题和行为问题。

一些研究显示,留守儿童更容易出现心理障碍、逆反心理以及对社会的不信任感。

这对他们的成长和社会适应能力都会造成长期的负面影响。

为了解决留守儿童问题,需要综合多方面的努力。

首先,政府应加大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提升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硬件设施。

同时,也要加强对农村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教育水平和教育质量。

其次,应建立完善的留守儿童关爱机制,比如设置专门的留守儿童中心或者开展留守儿童社区教育项目,为他们提供更好的生活和教育环境。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厌学论文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厌学论文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厌学论文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地区的人口大规模涌入城市,使得农村小学留守儿童问题日益突出。

留守儿童因长期与父母亲分离,缺乏充分的关怀和照料,容易出现厌学情绪。

本文从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和社会关注等方面探讨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厌学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以改善他们的学习体验。

一、家庭环境导致留守儿童厌学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由于长期无法与父母亲共同生活,往往更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首先,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陪伴,导致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压力和孤独。

其次,家庭环境的不完善也影响着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一些留守家庭的条件较为简陋,缺乏适宜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

再者,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怀,留守儿童对学业的重视程度降低,易生懈怠情绪。

二、学校教育对留守儿童厌学的影响学校教育是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主要学习环境,但目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缺乏资源和师资力量,一些农村小学教学质量不高,无法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教育资源。

其次,留守儿童往往缺乏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关怀,缺乏归属感和被重视的感觉,从而产生抵触情绪和厌学情绪。

再者,由于学校教育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度不高,缺乏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和个性化的辅导措施,导致他们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无法得到有效的支持和帮助。

三、社会关注对留守儿童厌学的影响社会关注对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厌学问题至关重要。

首先,政府应加大力度投入留守儿童关爱和教育领域,提供更多的资金和资源,改善农村小学的学校设施、师资力量和教学质量。

其次,加强家庭教育支持,鼓励父母亲积极参与留守儿童的学习和成长,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关注和陪伴。

再者,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应积极参与到留守儿童的学习辅导和心理支持中,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帮助和关怀。

针对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厌学问题,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措施来改善他们的学习体验。

首先,学校应提供更加友善的学习环境和教育资源,增加课外活动、文体娱乐等丰富多样的学习内容,激发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

小学教师论文留守儿童

小学教师论文留守儿童

小学教师论文留守儿童小学教师论文:留守儿童在当今社会,留守儿童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外出打工或其他原因,长期生活在乡村或城市外,没有与父母共同生活的孩子。

他们面临着缺乏亲情关爱、教育资源匮乏以及心理问题等多方面的困境。

作为小学教师,我们有责任关注和帮助这些留守儿童。

本论文将探讨留守儿童的现状、问题原因以及教师应该采取的措施。

一、留守儿童的现状留守儿童普遍存在于农村地区,他们的父母大都选择离乡打工以谋生。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有数以百万计的留守儿童。

由于缺乏家庭关爱,留守儿童的心理和身体健康容易受到影响。

在学校中,他们往往表现出较低的学习成绩和与同学的交往困难。

因此,教师应该对留守儿童的特殊情况和问题有清晰的认识。

二、留守儿童问题的原因留守儿童问题的产生是多方面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经济压力使得父母不得不选择外出打工。

他们希望通过打工改善自己和家人的生活条件,但却忽视了给予孩子充分的关爱和陪伴的重要性。

其次,教育资源不足也是留守儿童问题的原因之一。

乡村地区的教育条件相对较差,留守儿童在学习上面临着较大的困难。

最后,文化观念的影响也导致了一些父母对于教育的重视不够,他们认为只要有学校就可以了,对于孩子的情感关怀和教育支持不够。

三、教师应采取的措施作为小学教师,我们有责任关注和帮助留守儿童。

在教学方面,我们应当针对留守儿童的特点,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我们可以通过丰富的课堂活动、互动教学等方式,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提高学习成绩。

此外,我们还可以开展一些寒暑假的辅导班,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资源。

在心理方面,我们需要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和关注。

我们可以开展心理辅导活动,帮助他们调节情绪,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同时,我们也应当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让他们认识到教育孩子的重要性,共同为孩子的成长努力。

四、社会各界的合作小学教师在帮助留守儿童方面的努力是不够的,我们需要社会各界的合作和支持。

留守儿童德育论文范文

留守儿童德育论文范文

留守儿童德育论文范文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许多农村家庭选择将父母扔下农田,亦或是父母出于工作考虑,将自己的孩子留在农村,这就是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常常面临缺少关爱和教育的问题,这对他们的身心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因此,实施有效的德育对于提升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和个人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留守儿童德育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一、留守儿童德育的现状与问题留守儿童德育的现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缺乏家庭教育指导: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无法获得来自亲人的良好家庭教育。

他们往往没有机会接受到父母亲的言传身教,导致他们在品德修养和行为规范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

2. 缺少优质教育资源:许多留守儿童生活在农村地区,其所处学校教育资源匮乏,师资力量薄弱,无法获得良好的教育培养和德育引导,从而限制了他们的全面发展。

3. 心理健康问题:长期的亲情缺失和孤独感可能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他们更容易产生焦虑、孤独、自卑等问题,影响他们的自信心和社交能力。

二、留守儿童德育解决方案针对留守儿童德育存在的问题,应采取以下具体方案:1. 建立家校互动机制:学校与留守儿童的家庭应加强联系,建立起家长和教育者之间的互动机制。

学校可以定期向家长反馈孩子在校的表现和学习情况,家长则可以参与学校的家长会等活动,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

2. 提供心理咨询服务: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

学校可以聘请专业心理咨询师,定期为留守儿童提供个别或集体心理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内心的困扰,增强心理抗压能力。

3. 加强德育教育:学校应制定科学合理的德育教育计划,加强对留守儿童的价值观培养和行为规范引导。

通过组织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培养留守儿童的社交能力和合作精神,提升他们的品德素养。

4. 打造优质教育资源: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的支持力度,投入更多资金和人力,改善农村学校硬件设施,并提供更多高质量的教学资源。

农村留守儿童论文(3篇)

农村留守儿童论文(3篇)

农村留守儿童论文(3篇)第一篇:农村留守儿童学校社会工作探析一、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通过统计,该校有94名留守儿童,他们来自各个年级,年龄主要分布在6到12岁的学龄期。

其中,女生51名,男生43名,父母主要在武汉、广州、深圳等地务工,最短一周、最长一年回来探望一次。

除少数几个托付给邻居或者亲戚照看的儿童以外,多数的儿童由爷爷奶奶照看。

由于较长时间和父母的疏离,这些留守儿童所表现出的依恋类型也不相同,总体上体现出,年龄较小的儿童依恋程度较高,年龄较大的儿童依恋程度较低甚至有一些由于依恋缺失产生了较轻的心理问题。

留守儿童对外界的好奇心较重,在最初的接触中,对陌生人警惕性较高,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以后,他们对社会工作人员的依恋程度较高,希望从我们这得到关爱的需求度明显提高。

除了由亲戚或者邻居照看的高年级儿童住在学校里,大多数的留守儿童都住在家里,且离学校的距离都不太远。

处于学龄期的儿童,通过顺利地完成学习课程,获得勤奋感,从而形成自信心。

刘德才与刘德志为9岁和11岁的弟兄俩,父母双双外出打工,他们每天早上7点起来结伴步行15分钟去学校,中午在学校和大家一起吃饭,晚上6点半左右到家,干一点农活,然后和爷爷奶奶一起吃饭,写作业。

他们的父母一般一个星期会打一次电话回来问家里情况,在电话中教导子女学习和生活的事情。

类似这样的孩子有很多,他们有强烈的学习意识,独立自主能力强,但学习成绩差,注意力集中水平较低,学习自主性和自我监督能力不强。

在生活方面,他们缺乏父母的教导与关爱,自理能力强,但情感需求强烈,容易出现冷漠、烦躁、情绪反应略微迟钝等问题。

二、留守儿童出现的问题1.学习问题该小学留守儿童总体上成绩较差。

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对孩子的学习疏于监督,使许多孩子自学习方面处于一种无人问津的状况,久而久之,使孩子对学习产生了一种无所谓的态度。

二是和留守老人一起生活的留守儿童,在学习之余,还要帮助老人做一些家务劳动。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议论文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议论文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议论文随着城市化发展的加速,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逐渐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这一问题涉及到农村儿童的身心健康、教育权益和社会发展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就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展开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首先,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产生有多个原因。

一方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乡村人口向城市流动,大量农民外出打工,导致大量儿童留守在家。

另一方面,农村教育资源的不足也是导致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重要原因。

许多农村地区的学校条件差,师资力量不足,无法满足儿童的学习需求。

这些问题使得留守儿童面临着心理孤独、教育滞后、安全隐患等多重困境。

其次,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不可忽视。

对于儿童个体而言,长时间的独自生活容易导致心理上的孤独感和焦虑,影响其身心健康的发展。

同时,由于农村教育资源的不足,留守儿童在学习上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难以获得良好的教育。

这将进一步加大贫困地区的教育差距,影响未来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状况。

首先,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升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

同时,可以通过政策引导,鼓励教育优秀人才去农村任教,为农村儿童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

其次,应建立完善的留守儿童服务机制,包括加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儿童心理辅导中心,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支持。

同时,社会组织、义工团队等力量也可以积极参与到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工作中,提供关爱和陪伴。

此外,家庭也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关键。

家长应该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关注他们的成长需求,给予他们足够的家庭关爱。

同时,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农民返乡创业,减少农民外出打工现象,为儿童提供更好的家庭生活环境和教育资源。

综上所述,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涉及教育、社会、心理健康等多个方面的综合性问题。

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政府、学校、社会组织和家庭等多方共同努力,建立起完善的服务机制和教育体系。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论文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论文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论文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它直接关系到农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的和谐稳定。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论文,希望大家喜欢!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论文篇一《浅谈影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因素》摘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它直接关系到农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的和谐稳定。

而要解决这个问题更要从社会、家庭、学校、留守儿童自身等方面探讨当下影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因素。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因素留守儿童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是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产物。

特别是近几年留守儿童的数量逐年增长,而他们正处于义务教育阶段,对他们的教育问题应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尤其是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影响因素我们要深入研究。

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城市打工,而孩子自己留在农村生活,他们或者是与父亲、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长辈亲人、朋友一起生活而不能与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群体。

留守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黄金时期,正因为留守,所以他们在思想认识和价值观上无法享受到父母的引导与帮助,成长的过程中情感上缺少了父母的呵护,使其在思想认识、价值观和心理发展上极易产生偏离和异常。

[1]在就学情况上,据统计当前在农村辍学的所有学生中留守儿童占73%,其中76%为女生,这些留守儿童辍学后大多随父母进城打工。

在学习情况上,留守与非留守儿童相比有一定差距。

在“学习成绩”问题中,大多数留守儿童感到有困难,在“学习遇到困难谁帮助”问题上,留守儿童主要依靠老师同学,非留守儿童还可以依靠父母。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发现大多数留守儿童的家庭经济条件较差,年龄稍大的孩子还要帮家里做家务,所以学习时间相对得不到保证,对学习成绩造成一定影响。

在监护问题上,由于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办学条件和管理制度等条件的限制,学校只是负责留守孩子在上课时间进行监管,课余时间监管只能由其临时监护人负责,而多数留守儿童的监管人都是(外)祖父母,他们多数文化水平很低且年事已高,只能在吃饱穿暖等生活上给予关怀,而对学习辅导上基本是空白,致使留守儿童缺少正常的监护。

关爱留守儿童论文范文【精选5篇】.doc

关爱留守儿童论文范文【精选5篇】.doc

关爱留守儿童论文范文【精选5篇】2020年4月关爱留守儿童论文范文【精选5篇】本文关键词:留守,关爱,儿童,精选,论文范文关爱留守儿童论文范文【精选5篇】本文简介:现代社会中留守儿童越来越多,由于父母的常年在外打工,很多孩子都缺少关爱,本篇文章提供7篇关爱留守儿童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小编说一句:钱赚多赚少,多关心下孩子,多陪伴孩子,因为陪伴是永远不能弥补的。

关爱留守儿童论文范文第一篇:《如何关爱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摘要由于长期远离父母而缺乏家庭教育和亲情教关爱留守儿童论文范文【精选5篇】本文内容:现代社会中留守儿童越来越多,由于父母的常年在外打工,很多孩子都缺少关爱,本篇文章提供7篇关爱留守儿童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小编说一句:钱赚多赚少,多关心下孩子,多陪伴孩子,因为陪伴是永远不能弥补的。

关爱留守儿童论文范文第一篇:《如何关爱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摘要由于长期远离父母而缺乏家庭教育和亲情教育,留守儿童容易出现情绪、交往和人格上的心理问题。

这是我们和谐社会建设中一个非常紧迫而亟待解决的问题,值得全社会的共同关注。

家庭、学校和社会应重视和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确保留守儿童的心理得到健康发展。

教师代理监护人制度,关照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既可免除农民工的后顾之忧,又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贡献,使学校真正成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园地。

关键词关爱;留守儿童;健康;成长随着外出务工人员队伍的不断扩大,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留守儿童。

关注留守儿童、少年的成长和教育,牵动着每一个农民工家庭的心。

由于长期远离父母而缺乏家庭教育和亲情教育,留守儿童容易出现情绪、交往和人格上的心理问题。

这是我们和谐社会建设中一个非常紧迫而亟待解决的问题。

值得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家庭、学校和社会应重视和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确保留守儿童的心理得到健康发展。

我校在社会各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下,充分挖掘学校教育的内在潜力,发挥学校教育的长效优势,创新教育管理的既有理念,拓展教育服务的时空范围,创建留守学生生活教育服务中心,建立一套完整的行之有效的全员教师代理监护人制度,关照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既可免除农民工的后顾之忧,也为构建和谐校园作出贡献,使学校真正成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园地。

[专题范文]留守儿童论文13篇

[专题范文]留守儿童论文13篇

[专题范文]留守儿童论文13篇留守儿童论文留守儿童论文(一):一、农村留守儿童健康人格培养的思考留守儿童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初步构成的阶段。

在这一阶段,家庭、学校、社会就应共同行动起来,帮忙他们打下一个健康的人格基础。

(一)家庭是培养儿童健康人格摇篮家庭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家庭是人类社会的第一块基石,是儿童健康人格培养的摇篮。

家长是子女的第一位教师,家长的思想品德和作风习惯对子女有着很强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作用。

要求子女做到的,家长应率先垂范,务必首先做到,使子女从小模仿家长好的做法和习惯,逐步构成良好的品质。

要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父母需要有奉献精神,应有开阔的眼界和长远的打算,就应多为下一代思考,多关心他们的成长与发展。

尤其是留守儿童的家长更不能忽视,留守儿童的家长首先要加强与孩子情感的沟通,不仅仅要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状况,更要了解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让他们体会到父母的爱,除了与孩子经常持续联系外,还应经常与孩子的任课教师、班主任联系,了解他们各方面的表现;其次要十分重视孩子监护人的选定问题,如果夫妻双方同时外出务工,必须要选取文化素养较高并且有必须职责感,能更好地监督和指导自我孩子的亲朋好友作为监护人。

总之家长要透过自身的言传身教使孩子逐渐领悟善恶、美丑和是非的界限,构成了最初的思想品德和心理,为孩子健康人格的构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学校是培养儿童健康人格的主阵地学校在培养留守儿童的健康人格方面应担当“主角”:第一,学校的教育理念要更新,即从单纯追求升学率转向追求全体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上来,突出“以人为本”;第二,学校要建立留守儿童的个人档案,及时了解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尤其要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第三,教师要身体力行,率先垂范。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教师的言行举止、思想品质,是学生学习、模仿的榜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起着不可估量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关于农村的留守儿童的论文

关于农村的留守儿童的论文

关于农村的留守儿童的论文留守儿童是指父母或监护人因工作等原因长时间离开农村家庭,留守在乡村中的儿童。

这个问题日益引起社会的关注,因为这些孩子面临着许多社会、心理和教育方面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问题以及可能的解决办法。

1. 现状农村留守儿童是中国农村地区广泛存在的现象。

根据统计数据,中国有数千万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常年在城市打工,无法在家中照顾他们。

这些孩子的主要照料者通常是年迈的祖辈、亲戚甚至是邻居。

由于缺乏父母的陪伴和教育,留守儿童容易面临许多问题。

2. 社会问题留守儿童在社会交往方面可能面临困境。

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他们常常缺乏家庭温暖和情感支持。

这可能导致他们在人际交往中遇到困难,缺乏自信心和适应能力。

此外,留守儿童还容易受到欺凌和虐待。

3. 心理问题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关注可能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他们可能感到孤独、无助和不安全。

长期的情感缺失可能导致焦虑、抑郁和自卑等心理问题。

心理健康问题对留守儿童的学习和发展都会产生不利影响。

4. 教育问题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留守儿童的教育也面临着挑战。

他们可能无法获得良好的学习资源和教育支持。

教育不公平问题可能导致留守儿童在学业上落后于其他孩子,限制了他们的发展和未来的机会。

5. 解决办法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以下是可能的解决办法:5.1 建立留守儿童关爱机构政府可以设立专门的机构,为留守儿童提供关爱和支持。

这些机构可以提供心理咨询、教育辅导、兴趣培养等服务,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问题。

5.2 加强家庭教育加强对父母和家庭的教育,提高他们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和陪伴。

政府可以提供相关培训和指导,帮助父母更好地履行育儿责任。

5.3 引入亲友帮扶制度鼓励父母在城市工作的同时,引入亲友帮扶制度。

通过扩大留守儿童的社会关系网络,增加他们的社交资源和情感支持。

5.4 发展互联网教育利用互联网和科技手段,提供在线教育资源。

关爱留守儿童论文【优选5篇】.doc

关爱留守儿童论文【优选5篇】.doc

关爱留守儿童论文【优选5篇】2020年4月关爱留守儿童论文【优选5篇】本文关键词:优选,留守,关爱,儿童,论文关爱留守儿童论文【优选5篇】本文简介:留守儿童是指外出务工连续三个月以上的农民托留在户籍所在地家乡,由父、母单方或其他亲属监护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双亲留守儿童:父母双方都在外地打工,由其他亲属监护.单亲留守儿童:父母一方外出打工,由另一方监护或者其他亲属监护.以下是学术堂整理的《关爱留守儿童论文》范文五篇供大家参考.【第一篇关爱留守儿童论文【优选5篇】本文内容:留守儿童是指外出务工连续三个月以上的农民托留在户籍所在地家乡,由父、母单方或其他亲属监护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双亲留守儿童:父母双方都在外地打工,由其他亲属监护.单亲留守儿童:父母一方外出打工,由另一方监护或者其他亲属监护.以下是学术堂整理的《关爱留守儿童论文》范文五篇供大家参考.【第一篇】论文题目: 关爱留守儿童, 助力教育公平摘要:留守儿童导致农村学校在教育公平的发展方面受到很大的阻力, 近年来, 特别是中国移动"和教育"推广, 解决了不少教育教学中的难题, 为学困生的转化, 留守儿童的教育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教育工作者要重视利用这个平台, 用它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助力教育公平进程.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育公平; 留守儿童; 强化; 助力;近些年来, 有大批农民工外出打工, 把孩子留给家里的老人, 使他们成为"留守儿童".因为孩子在家缺少父母的教育和监管, 与祖辈生活在一起, 祖辈因为知识层面差, 思想落后, 不能对他们实施有效监管, 导致留守儿童养成各种不良习惯.留守儿童自律意识较差, 学习缺乏资源, 课后教育辅导困难.久而久之, 他们缺乏学习自信心, 上课不认真听讲, 作业不能完成, 学习成绩欠佳.致使农村学校在教育公平的发展方面遇到很大的阻力.教育公平是指国家对教育资源进行配置时所依据的合理性的规范或原则.一、推广"平台"使用, 实现家校互动, 健全"公平"措施列夫·托尔斯泰说:"与人交流一次, 往往比多年闭门劳作更能启发心智, 思想必定是在与人的交往中产生, 而在孤独中进行加工和表达."留守儿童绝大多数正处于身心发展的时期, 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等方面有许多问题和烦恼, 需要有渠道倾诉, 有亲人的安慰.由于他们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 有的半年或一年才能回家一次, 很难跟他们沟通思想, 倾听烦恼, 给他们足够的关怀.留守儿童作为农村学校普遍存在的现象, 给学校教育带来了许多困难和不便.教育是个复杂的工程, 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中国移动为我们提供的"校训通"平台, 将学校、家长、学生联系在一起, 使学校能向家长及时反映学生在校的表现, 家长能在遥远的地方了解自己孩子每天在学校的情况并向教师反馈他们孩子的信息.学生能每天与父母沟通, 倾诉心声, 使家校互动得以实现, 有力地解决了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许多问题, 有必要将这一"平台"推广使用, 健全教育公平进程中的教育措施, 使缺失的教育得到有效的补偿.如, "校讯通"平台在我校使用以来, 有不少家长来电话说他们每天都可以关注到自己孩子在学校的情况, 老师布置了哪些作业, 孩子完成了哪些作业, 哪些作业未完成, 为什么没完成;学习中有哪些困难;有什么心理烦恼等.孩子都向他们说了什么, 有什么要求、想法.特别是留守儿童中的那些"问题学生", 经过长时间的沟通, 教师的努力, 家长的关心, 逐渐改进了不少自身存在的问题.有几个家长还来信息说明他们用"和教育"平台中的"教育资讯""在线答疑""学科资源"指导和帮助自己的孩子学习的情况, 向教师请教相关的知识.父母都关心自己的子女, 子女对父母都是有亲情的."只要功夫深, 铁杵也能磨成针."教育的缺失我们要补偿, 要补偿就要有行动, 就必须要建立、健全教育教学措施, 有措施、有渠道才会有可能实现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二、落实"平台"应用, 注重"习惯"养成, 形成"公平"条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人的行为养成习惯, 习惯影响性格, 性格决定命运.好的习惯受益一生, 好的习惯可以使一个人有一个好的精神状态, 好的交际方式可以让一个人在他人面前有一个好的形象, 不管是生活学习还是工作都可以事半功倍.受益一生的好习惯有很多, 如:早睡早起, 准时, 讲究个人卫生, 今天的事今天做, 不说谎话, 遵守规则等.但是, 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 它是长时间行为的积累形成的.作为留守儿童的老师必须要有良好的习惯, 尽自己的义务, 把行动落到实处, 用自己的好习惯成就学生的好习惯.我校在使用"校讯通"业务平台, 建立了QQ群、微信圈以来, 学生许多好的习惯逐渐形成, 特别是利于学习, 有益学生身心健康的习惯不断形成, 使那些平日里缺少家庭关爱、呵护的留守儿童能和其他的学生一样正常地接受教育, 为实现教育公平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如, 现今人们每天玩手机似乎已经形成为一种习惯, 许多留守儿童每天都会因为在玩手机的同时看到教师布置的作业, 看到家长留给他们的"关爱", 同学们在"群里"的分享, 这无疑已经成了一种习惯.有的同学还因此与其他孩子、家长或教师在QQ群、微信圈里就相关学习内容聊上一会儿, 或发表自己的意见, 或倾诉自己的烦恼, 或提出一些疑难问题.有的同学喜欢教师上传的微课资料, 对一些小动物的生活习性、风景名胜、历史人物、科幻故事等还整理加工, 分类建成自己的文件夹, 在"群里"跟大家分享.就连平时胆小不敢大声说话的几个留守儿童也因他们的带动在"群里"大胆发表了许多自己的观点.由于教师、家长的配合、坚持, 如今许多留守儿童已经逐渐形成勤于动脑, 认真观察, 工整书写, 及时复习巩固, 不断扩大阅读范围, 善于与他人交流思想、意见的良好习惯.总之, 面对农村众多的留守儿童, 我们不能冷眼以待.在现今这个信息化时代, 我们必须与时俱进, 做教学的有心人.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工具和手段, 尤其是"和教育"为我们提供的便利, 有一份光发一份热,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关心、关爱那些因为家庭和父母的缺失造成的教育困难的学生, 使他们和其他的孩子一样能正常、健康的发展, 为实现我国教育公平发展而努力![1]曹占江.提高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的策略[J].甘肃教育, 2013 (21) .[2]马廷安.关于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J].甘肃教育督导, 2013 (9) .[3]铁丽萍.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数学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J].新课程, 2017 (7) .王刚.关爱留守儿童,助力教育公平[J].学周刊,2018(05):112-113.。

关于留守儿童的论文及文献

关于留守儿童的论文及文献

关于留守儿童的论文及文献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在外务工等原因,长时间独自生活或在亲属照看下生活的儿童。

在许多国家和地区,这一现象越来越普遍,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社会问题的讨论。

本文将探讨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并综合相关的研究和文献,提出解决方案。

一、留守儿童的问题及影响留守儿童由于与父母分离,生活环境和家庭结构的改变等因素,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与影响。

首先,他们可能在心理健康方面受到影响。

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关爱,留守儿童可能感到孤独、焦虑和沮丧,甚至出现情绪上的问题。

其次,他们可能在学业表现上遇到挑战。

缺乏父母的指导和支持,留守儿童可能在学习动力和学习方法等方面存在困难。

此外,社交和人际交往也是他们面临的问题之一。

缺乏与父母的亲密关系,留守儿童可能在与同龄人的交往中存在障碍,导致社交能力的不足。

针对这些问题,研究者们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

例如,一些研究指出,加强学校和社区的支持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影响。

学校可以提供心理辅导和支持服务,帮助留守儿童减轻负面情绪。

社区组织可以筹划一些活动和项目,为留守儿童提供社交机会。

此外,在家庭层面上,父母可以利用现代通信技术与孩子保持联系,增进亲子关系。

二、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方案针对留守儿童问题,社会各界都在努力寻找解决方案。

以下是几个可以考虑的方案:1. 建立留守儿童关爱中心: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和法规,建立留守儿童关爱中心。

这些中心可以提供学习辅导、心理咨询、社交活动等服务,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2. 加强学校支持:学校可以增加留守儿童关注的项目和活动,提供学习和心理支持。

教师可以定期与留守儿童家长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制定相应的帮助措施。

3. 家庭互动促进计划:父母可以利用网络和其他通信技术与孩子保持联系,定期与他们互动。

同时,政府和社会组织可以提供培训和支持,帮助父母更好地履行家庭教育责任。

4. 志愿者计划:社区可以组织志愿者团队,定期拜访留守儿童,提供陪伴和关爱。

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论文范文

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论文范文

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论文范文家庭教育问题是留守儿童问题的主要方面,由于父母工作在外,父母孩子之间的沟通较少,留守儿童问题日益严重因。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论文范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论文范文篇一:《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新思考》摘要:笔者在本次"三下乡"暑期实践活动调研中发现农村留守儿童既是教育问题,也是社会问题。

笔者从单亲培养,隔代抚养和寄宿学校这三方面从对留守儿童监护方式上挖掘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表现。

再从家庭结构松散导致儿童心理错位,家庭亲情缺失导致儿童情感饥渴,家庭榜样空白导致儿童行为偏失三个维度来剖析家庭教育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影响。

最后笔者从家庭、学校、国家社会三方面来探寻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解决之道。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由于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停滞在家中。

近些年来,多数农民为了改变家庭的经济状况而选择了外出务工,家中就剩下妇女儿童,有的甚至只有留年迈的老人和孩子在家中。

这些留下来的孩子就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农村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城市里或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的14周岁及以下的儿童。

全国妇联2008年《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其义务教育阶段的留守儿童约3000多万。

如此庞大的社会群体,他们的成长直接影响着未来人口素质的提高和社会的稳定发展,而家庭教育功能的减退是导致这一社会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值得家长、校方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并共同寻求其解之道。

一、挖掘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表现父母的爱和教育对于儿童身心健康成长来说犹如源头活水,是塑造儿童性格、培养儿童情感、锻炼儿童意志的核心力量。

在对蓝田县的调研中发现对于农村留守儿童,父母之爱的缺失,家庭教育的不完整主要表现在监护方式上。

故同监护方式对应,家庭教育的缺失主要表现在如下三种情况。

留守儿童社会学论文

留守儿童社会学论文

留守儿童社会学论文留守儿童是指由一方或双方父母外出工作,将子女留在农村或城市的老家中独立生活或托付给亲戚、朋友照顾的儿童。

在中国的农村地区,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留守儿童的数量逐年增加。

留守儿童所面临的社会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将探讨留守儿童的社会学问题,并提出一些有助于改善他们状况的建议。

一、留守儿童的家庭背景留守儿童的家庭背景是研究这一群体的重要方面。

留守儿童的父母普遍是农民工,为了谋生不得不远离家乡去城市工作。

在经济条件有限的家庭中,子女的照看往往成为一个难题。

为了确保孩子得到相对良好的生活和教育环境,父母选择将他们留在家乡。

然而,这种决策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二、留守儿童的心理与社会适应留守儿童通常需要在早期适应一个新的生活环境。

他们可能会对分离与父母的感受产生负面情绪,如孤独、焦虑、沮丧等。

与此同时,他们还需要适应新的社交环境,可能会面临同伴关系和集体生活带来的压力。

这些情绪和社交问题对留守儿童的健康和发展产生负面影响,需要得到适当的关注与解决。

三、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难题。

由于父母工作忙碌,无法抽出时间关注子女的学习,留守儿童的教育质量受到明显影响。

他们常常面临着学业的困扰,缺乏学习动力和规范。

此外,他们还面临着缺乏师生互动和课余活动的问题,这可能会对他们的综合素质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四、留守儿童社交关系问题由于在早期适应新的社交环境的需求和限制,留守儿童的社交关系发展可能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

他们可能缺乏与同龄人的交流机会,导致对人际关系的不适应。

社交问题可能会导致孤立感、自卑感和自闭等心理困扰。

因此,我们需要关注留守儿童的社交需求,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指导。

五、改善留守儿童状况的建议为了改善留守儿童的状况,各方面应共同努力。

首先,政府需要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支持力度,提高基础设施建设与公共服务水平,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和教育资源。

其次,社会机构和非营利组织应积极介入,开展相关项目与活动,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辅导、教育培训和社交机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心班主任————以大竹园小学留守儿童为例大竹园小学李志莹引言:近几年来,随着农村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进城务工人数增多,父母离乡进城打工经商而子女留守在农村的人数也不断增多。

孩子们失去父母的庇护,身心、学习、成长、情感、心理都面临着失管、失教和失衡,并由此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不仅成为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课题,而且关乎农村乃至全社会的发展,问题的解决已刻不容缓。

国内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主要是近几年才有的,中央教科所和部分地区市县教育部门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逐渐增多,大多是概括性的对全国留守儿童出现的问题提出普遍性的解决策略,停留于问题现象的揭示和讨论上,而具体实施操作方案还有待解决。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比例相对大,大竹园村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采用随机访谈、促膝谈心、调查以及文献法,走访留守儿童家庭,向网络有关专家及工作人员咨询有关教育方面的现状及留守儿童教育所存在的问题;走访部分村民(大部分为监护人)、学生,了解他们现在的心理状况。

从而提出相应的对策,为盘龙区大竹园村委会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提供建议,为大竹园教育的发展找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力求独辟发展之路,引导广大农村留守儿童走出窘境。

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

鲁迅先生说:“教育是植根于爱的。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该把爱放在首位,教育学生学会把爱献给他人。

以爱为核心进行班级管理,能让班级充满友爱、活力和阳光。

班级管理回归爱,尤其要注重细节,班主任必须巧妙的利用班级管理艺术,形成班级成员之间相互友爱的合力,增强学生的幸福感。

摘要:在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扩大,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大潮中,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也随之增长,其教育问题日益突出,大竹园村亦然。

现在,农村“留守儿童”已经成为农村小学学生的主体,隔代教育也已经成为农村家庭教育的主流形式。

再加上农村小学条件差,受教育的学生人数锐减,教育整合, 学生上学的路程明显增长。

做为农村小学班主任,应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主体,班级管理制度化、日常管理民主化;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

该村地理环境优势突出,教师人力资源独特,针对当前留守儿童的问题,利用优势采取独到的教师“跟生”教育等的一系列具体特色解决方案,从留守儿童问题现象的揭示和讨论层次上,深入根本解决问题。

关键词:爱班主任解决方案(一)大竹园村留守儿童现状大竹园村全村总人口2700多人,农业人口占98%,在外务工人口1400多人人,约占52%。

全村委会儿童有400多人,留守儿童达240多人,其中父母双方均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180人,占75%,父母一方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60人,占25%,数量相对较大。

绝大多数留守儿童是单亲监护或隔代监护,95%的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12%的由其他亲戚照看。

87%的留守儿童经常和父母电话联系,8%的和父母偶尔联系,4%的和父母经常不联系。

对父母外出打工70%的同学表示满意,41%的表示不满意。

留守儿童基本能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

87%的留守儿童认为父母很辛苦,约78%的孩子能按时完成作业,生活自理能力较强,70%以上学习成绩中等或偏下,成绩优秀的较少,34%的同学认为父母不在身边对自己学习没有影响,50%的同学认为影响较大,35%的同学认为有一点影响,5%的同学表示不知道。

从学习态度来看,64%的同学积极好学,53%的同学厌学,23%的同学又逃学现象。

留守儿童行为习惯欠佳,再受调查的留守儿童中,行为习惯好的占45%,中等的76%,又说谎、打架、好吃懒做、拉帮结派的占13%。

一.大竹园村委会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表现(一)父母外出打工,孩子现状堪忧四世三代全靠种地耕田的大竹园人,先由村里几个中青年出外打工,两三年时间回来,与村里人截然不同了,经济宽裕了,从祖祖辈辈务农蜕变成“准城市人”了,又由于外地房事建业、工程工地量多量大,包工头找进了大竹园村委会,单纯的农民想:与其在家忙的起早贪黑的,不如打苦工打的分明,每天有吃有钱,农民嘛!缺的是钱,多的是力!村里某某农民如是说:“跟着老板,每天供吃供睡,满一个月老板发工资,怎么说也是一两千,在家混一天是一天啊,到时谁给你啊,庄稼还得靠老天赏,左后还落得个嘴尖胡子长的,赚啥呢?”他们普遍的观念是出外打工赚钱是出路,赚了钱来教育孩子也不迟,孩子每时每刻都在身边,想什么时候教育就什么时候教育,钱啊,要趁着年轻的时候挣,多出外走走!说的都有自己的理,也时尚,听起来却觉得很自私,又为他们不懂教孩子的愚昧无知而担心村里的下一代,是否重复他们的足迹:挣钱——养娃——挣钱——养娃——一遍重复一遍,外出打工使得众多家长错失了帮助儿童生长发展的良好时机,致使农村留守儿童在生活、教育、心理等方面出现了多种问题,最后只能在时代的鞭策下,缓慢地向前行。

大竹园村委会现在出外打工的人数越来越多,初中毕业的占23%,小学毕业的占50%,高中生10%。

大竹园村委会单亲在家的占全户口数的50%,双亲在家的占20%。

逢年过节后,喧闹的村庄又落入沉寂,经常看到满脸疲惫的妇女背着大包小包的农作物,在夕阳下艰难地行走,远远尾随于后的便是失去笑语的孩子们“噼哒噼达”脚步声。

而且,近年已有中青年女子出外打工的趋势,主要是广州、浙江等地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

全村主要劳动力都到了外面,因此,女子“半边天”的现象日益明显,家长女子担任。

因为全村女性较多,大事小事必经过问“半边天”们。

每逢年过节的时候,出外打工的“爷们”回来了,揣着大包小包的东西,披霜戴月的妇女们,此时满脸泪纵横呐!强憋着一肚子的辛酸小声的陪笑着,抢着上前帮着丈夫搬东西。

孩子们尽情欢快蹦跳地嬉戏,小村满载着了长年的劳累和久违的亲情进入甜蜜的梦乡!自父、母或父母外出打工后,孩子们学会了做饭,学会了割牛草,学会了......一孩子在问到想不想爸爸妈妈时,双眼立刻模糊地小声说:“想,电话里爸爸说要好好学习——听妈妈话,过年时爸爸就买新衣服给我!”双亲在外的,多在广州、浙江、江苏、安徽等地,由于路途遥远,路费贵,一出门便是两三年,与孩子们唯一的联系只是电话,每逢父母的电话,孩子们便是:“爸爸、妈妈,我好想你——”哭着不挂电话。

本村一留守儿童张某,四年级下学期,父在广州打工,常年由妈妈带着,家里的十多亩土地,妈妈一个人撑着,另外还有一个年老的爷爷,身体不支,不能做重活。

一般间隔一二个月,爸爸会寄一些生活费回来,小姑娘在家里勤快懂事,在班里学习也很好,每天上学来回跑着两公里的路,回家后主动帮着妈妈做家务。

由于妈妈不识字,家作也只能是独自完成,农忙的时节,妈妈连孩子有没有作业也不问了,平时也只是偶尔提起罢了。

当问起她们孩子所持教育态度观点是,即满脸的不屑和满口的“读书无用”论,即使是孩子有本事,我们还没本事供她呢!索性由着她混个毕业证算了。

和孩子邻居的关系,小姑娘有空闲的时候便喜欢来找我说话谈天,每次谈话中谈说中,总忍不住感慨小姑娘那份想念爸爸的情怀,以及她聪明、好奇的心灵,想念之极,还不由自主地说:“要是爸爸在,那该有多好啊!”真想不出小姑娘是如何把作业完整的做好的,更不敢奢望她同城里的孩子一样,在繁忙的长期单亲家庭环境里,身心健康发展。

健全发育已不易,只能希望她们能坚持、坚持!(二)“第一个老师”教育残缺单亲、双亲出外打工,便留下孩子们跟随着监护人,物质上的,父母每月寄送,而精神心理上的,一切留给了电话传送,父母走了,孩子们交给了监护人,而监护人则把他们交给了学校,在收割农忙时节,便是监护人无所谓的占据孩子们的学习时间,即使农闲时,也是监护人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更不用说在忙时了,从学校出来,便放下书包背上大小农具走进农田帮着做农活,孩子们的家庭教育变成了田野的忙碌和体力劳动实践,稍有差迟,便是监护人粗暴的吼叫和辱骂。

家庭教育成了孩子们空谷飘荡的回音,回顾的眼眸留给了村头遥远的身影,从此,家庭教育变幻成了孩子们梦寐以求的糖果、玩具、新衣服。

家庭教育对孩子具有其他教育无可替代的地位,陶行知在就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时曾说:“婴儿出世后,仅仅取了一个名字是不够的。

要想婴儿成家立业,必定要用尽心血去教他,养他才行。

”为了搞好家庭教育,以便让孩子们能够更好的成长,陶行知曾郑重提议成立“新的父母学校”来培养新父母,以培养更幸福的后一代。

孔子作为中国古代教育学界一代尊师,也不少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孟母三迁”家喻户晓,曾子为教育孩子从小养诚信的品格,决然杀猪教子。

村里一村户李某某,1995年上昆明打工,结婚生一儿子后,留他在上面就读,直到四年级,把孩子带子带回大竹园小学就读,现在读六年级。

在问到他在昆明上学与在大竹园上学有什么不同时,小男孩好似一摊宁静了许久的湖水一下子风生水起,一时滔滔不绝,言语间常流露着他怀念在昆明上学的日子,上学放学有爸爸接送,劳累一天的爸爸还能教他做作业,每次开家长会爸爸都卖东西奖励我!现在,我除了要读书外,还要照顾弟弟,妈妈只是偶尔问我的学习成绩……像小男孩这样的情况,村里占有20%左右,他还算情况好一些的,能在大城市上过学,其余的孩子则与妈妈,或祖辈常年在一起。

上学环境固然影响到孩子的成长,然而,单亲、双亲出外打工,长年地与孩子们分处两头,孩子们出生后的能“第一个老师”的教育与影响便没有了,时断时续的电话联系又怎能弥补孩子全部的心灵缺失与伤残?还何谈以身作则、身体力行教养儿女呢?还真要说,养不教,父母之过也。

(三)隔代抚养,亲情饥渴父母外出打工,监护人和学校就是儿童的学习源地,然而,其基础影响作用的还是取而代之的监护人教育。

其一,儿童与监护人的情缘较学校深,监护人大部分是祖辈或亲属,教育影响更大;其二,儿童与监护人相处的时间更长,相对学校,监护人更了解孩子们的种种行为习惯,更有利于交流沟通。

而学校教育,相对于监护人的教育,则显得刻板生硬和强制,科学而无心灵的触动与交流。

但是,父母亲情的出空,代以监护人传统经验的教养、抚养,以旧思想、观念、方法教养他们,隔代抚养成为历史惯性。

由于监护人“家庭教育”的鸠占鹊巢,一面是传统的“封建”旧观念教养,另一面却是学校的现代人文“生活教育”的科学培养,二者交替影响,把孩子们的“白板”心灵刻写得纷乱复杂,以致于出现反应呆板、性格怪异、冷淡的各种综合怪癖症的儿童,学习成绩一直居下不高,与正常家庭教育的儿童难以和谐相处,日积月累,逃课、旷课、甚至辍学,最终走上社会流浪的一分子。

小学至初中阶段的留守儿童往往正处于心理成长的关键时期。

此时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主要有依赖性和独立性共存、自卑和自尊交替以及自闭性和开放性共存等几个方面,他们内心的成长最需要来自父母的关心和爱护,可是农村留守儿童连与父母团圆的机会都没有,更别说时刻都感受着父母的温情与关怀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